扬州大学深化综合改革方案

扬州大学深化综合改革方案
扬州大学深化综合改革方案

扬州大学关于全面深化综合改革的实施意见

为全面提升内涵式发展水平,全面提高办学质量,全面推进“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地方综合性大学”建设进程,根据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及教育部关于高校深化综合改革的要求和《江苏省政府关于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实施意见》,结合学校实际,提出学校关于全面深化综合改革的实施意见。

一、全面深化综合改革的重要意义、总体目标和基本原则

(一)重要意义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重大部署,对教育领域深化综合改革提出明确要求。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为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也为扬州大学的发展创造了重大战略机遇。长期以来,学校弘扬“坚苦自立”校训精神,高举改革大旗,坚持内涵式发展,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办学水平快速提升。面向未来,学校事业发展面临着一系列困难和矛盾,与高水平大学的建设目标相比,学校的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学科建设、科研创新和社会服务等水平还存在较大差距,特别是一流学科及杰出人才、领军人才偏少,高水平创新团队缺乏;承担重大、重点项目能力不足,标志性成果不多;学校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契合度不高,服务社会能力不强;改革动力不足,机构设置不够合理,资源配置不尽科学等等,都严重制约着学校事业的发展。高水平大学发展需要新动力,要破解发展中面临的难题,应对各方面的挑战,推动学校事业持续快速发展,迫切需要通过全面深化综合改革,冲破陈旧思想观念束缚,突破制约发展瓶颈,寻求新的发展路径,增强发展活力,提高发展质量。这是时代的要求,更是建设高水平大学的战略选择和行动自觉,是早日建成高水平地方综合性大学的关键一招。

(二)总体目标

以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推进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目标,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以体制机制改革和制度创新为重点,以优化配置各类办学要素为保障,坚持更加地方化、更加国际化发展理念,坚决破除一切妨碍学校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激发和增强师生创造活力,为建设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地方综合性大学提供不竭动力。

(三)基本原则

深化学校综合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遵循教育规律,把握正确原则。不改革坐失良机,乱改革雪上加霜,适时改革事半功倍。要用系统的思维认识改革,用普遍联系的观

念设计改革,用法治思维和方式推进改革,用统筹兼顾的方法深化改革。要把握好改革的方法论原则,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广大师生的可承受程度统一起来。要处理好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的关系,做到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处理好解放思想与扎实稳妥的关系,善于积小胜为大胜;处理好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的关系,增强改革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处理好深化思想认识与提高行动自觉的关系,把功夫下在狠抓落实上。要把握好综合改革的四个原则:

——促进发展原则。改革的目的是调动师生员工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盘活内在资源、激活内生动力,更好地促进学校事业发展、教师进步、学生成长。只有坚持促进发展原则,尊重师生主体地位,改革才能保证正确方向,凝聚师生智慧,为高水平大学建设提供不竭动力。

——问题导向原则。解决问题,既是改革的出发点,也是检验改革成效的试金石。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得以深化。要坚持问题导向,注重有的放矢,全力聚焦并着力解决影响学校发展的核心问题、重大问题、主要问题,为学校更好地发展铺平道路,确保改革取得实效。

——循序渐进原则。坚持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调性要求,坚持顶层设计、整体推进、重点突破、试点先行的路径,注重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注重抓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注重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统一。要从广大师生反映强烈、制约学校、学院、学科发展的热点难点问题出发,从工作有基础、思想有共识,师生能感知的环节突破,以核心改革促进其它方面的改革。

——因地制宜原则。改革要取得成效,既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的统一部署和要求,又要紧密结合学校自身实际,充分考虑学校内部不同学院、不同学科、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和具体情况,坚持从实际出发、从具体情况出发,坚决防止一刀切、简单化。

二、全面深化综合改革的重点领域和主要举措

(一)深化人事管理制度改革,打造高素质的人才队伍

围绕高校新一轮人事制度改革目标,以强化岗位设置与聘用、优化人才队伍建设、完善教师成长发展机制和干部选拔任用制度为抓手,构建适应现代大学制度的现代人事管理体系。

1.构建分类管理与评价制度体系。积极探索能进能出的新型人事关系,实施编制管理办法改革;完善学院编制测算及相关部门定编办法,合理设立学科科研编制,建立教师、教辅、管理、保障队伍协调发展机制;以实施教师“精细化分类管理”为重点,建立教师岗位分类

管理办法,明确教师基本工作量要求;建立以业绩考核为重点的专任教师岗位考核评价制度和以过程考核与业绩考核相结合的非专任教师岗位考核评价制度;推进研究生导师队伍分类分层建设,提高研究生导师的遴选、聘任标准,建立导师退出机制;加强师德建设,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健全师德监督机制,在考核、晋升、岗位聘任、评奖评优等方面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

2.推进聘任制度改革。贯彻《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规范工作合同类型;推进公开招聘,规范操作程序,推行合同管理;完善教师岗位聘期目标与考核,推进“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教师岗位聘用制改革,试行新进人员“非升即转、非升即走”制度;探索建立资深教授制、弹性用人制,稳步推进管理人员职员制;完善评聘程序,创新评聘机制,完善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办法;优化教师学缘结构,严格控制直接选留本校应届毕业生担任专业教师比例。

3.完善教师成长发展机制。优化教师特别是中青年教师成长发展脱颖而出的制度环境,提升服务教师发展水平;坚持人才培养与引进并重,继续推进青年教师博士化、国际化建设,建立出国研修人员考核制度;强化职务评聘的国际化要求,提高海外学习经历教师比例;完善博士后流动站管理机制,强化其师资储备库作用;加大青年教师培养力度,建立健全青年教师实践锻炼制度,搭建青年教师挂职锻炼、在职研修、社会实践平台,促进青年教师全面成长。

4.完善人才工作服务体制机制。完善各级各类人才工程人选推荐、遴选和考核机制,促进优秀拔尖人才脱颖而出;创新高层次人才引进模式,完善高层次人才引进机制,建立高层次人才引进责任体系;围绕“优势学科特区”,创新人才工作机制、体制,实施“人才特区”;成立人才服务办公室,建立人才信息库,完善人才引培政策,规范人才的引进、聘期考核。

5.完善干部选拔与考评机制。坚持“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好干部标准,健全和完善公道对待、公平评价、公正使用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加强年轻干部队伍建设,改进年轻干部选拔培养机制,优化干部队伍结构;构建多维度、开放性的干部考评机制,强化考核结果运用,激发干部队伍活力;探索聘任制与任期制相结合的任用制度,加大干部交流力度,推进干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加强和改进干部教育培训,着力提高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素质和执行力,打造一支专家型的专职党政管理干部队伍。

6.完善职工收入分配制度。构建以岗位绩效工资为主体,年薪制、协议工资制、项目工资制等并存的多元收入分配体系,充分保障各类岗位人员的合理收入水平;优化酬金分配结构,提高奖励性绩效中业绩绩效的比例,打通职称、职务之间奖励性绩效分配的通道,逐步形成绩效工资总量与学校事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动态调整机制;奖勤罚懒,完善体现岗位职责、工作能力和业绩水平的分配激励机制;完善学院业绩绩效分配细则,鼓励有条件的学院和部

门对奖励性绩效实行整体二级分配;根据国家事业单位改革进程,探索建立离退休人员待遇正常调节机制。

(二)深化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完善现代大学制度体系

以《扬州大学章程》建设为抓手,建立以“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授治学、民主管理、依法治校”为基本内容的现代大学制度,完善学校内部治理结构,健全社会参与机制,推进学校治理结构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7.推进学校内部治理结构改革。推进依法治校,颁布实施《扬州大学章程(2014版)》,根据学校事业改革和发展需要,开展规章制度的“废、改、立”工作,规范内部治理结构和权力运行规则,形成以《扬州大学章程》为核心的健全、规范、统一的内部治理制度体系;坚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完善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分工合作、协调运行的工作机制;健全以学术委员会为核心的学术管理体系与组织架构,制订《扬州大学学术委员会章程》,理顺学校学术治理结构;积极探索教授治学的有效途径,推进学院教授委员会建设;完善教职工代表大会及二级教代会、工会会员代表大会、团员代表大会、学生代表大会等制度,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学生会等群众团体以及民主党派在学校治理中的作用,拓展师生参与学校民主管理的渠道,保障师生员工参与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权利;建立健全学校理事会制度,促进社会参与学校办学;建立健全学校内部监督体系,规范与完善问责制度;健全和执行校务公开制度,自觉接受师生和社会监督;全面落实党委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构建学校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体系,为高水平大学建设提供坚强保证。

8.强化学院办学主体地位。完善机制,试点先行,按照事权相当、权责一致的原则,积极稳妥地推进管理重心下移,不断扩大学院自主办学权;探索建立学院分类管理机制,鼓励学院根据社会需求和自身实际,明晰办学定位,厘清发展目标,增强办学特色;探索学院分类评价制度,优化学院年度工作目标量化指标体系,激发学院的积极性创造性,形成校院协调互动、高效运转的良好机制。

9.加强服务型机关建设。完善机构设置,理顺部门职能,构建协同机制,强化指导与服务导向,规范具体事务管理;全面落实学校党委《关于全心全意为师生服务的若干规定》、《关于督查督办,狠抓工作落实的意见》,加强机关作风和效能建设,实施机关目标管理,提高机关服务和效能建设水平。

(三)深化人才培养机制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以深化人才培养体制机制改革为重点,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上取得实质性进展。

10.构建学生全面发展成长机制。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学校教育全过程;创新和完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改革,促进专业学习、课外活动、校园文化、社会实践与思想政治工作的紧密结合,构建以学生成长发展为中心的新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服务体系;完善本科生素质测评办法,整体推进学生评价体系改革;完善研究生教育管理机制,加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工作,确立导师是培养研究生第一责任人的理念,明确和保障导师在研究生培养中的责任与权力,建立导师激励与问责制;加大研究生奖助力度,强化奖助体系的导向作用;贯彻落实教育部等部委《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制定学校实践育人实施细则,完善实践育人机制;创新方式方法,成立学生发展指导委员会,教育和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健全就业指导、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立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入课堂内外的机制与平台,支持学生创新创业实践,促进毕业生就业创业;实施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制度,发挥就业状况对学校专业设置、教育教学改革等的反馈引导作用,建立毕业生跟踪服务机制,促进毕业生可持续发展;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全面开展心理辅导与疏导,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构建开放式的素质教育平台,强化体育、公共艺术、军事教育;按照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要求,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发挥班主任队伍作用,落实“三育人”举措,形成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合力。

11.改革招生选拔制度。深化本科招生制度改革,建立学生自主选择、学校自主选拔、学校学生双向互动的招生模式,完善招生决策、执行和运行机制;拓展研究生选拔途径,试点优秀本科生提前培养的模式,提高复试成绩比重,扩大学院和导师团队招生自主权;探索博士生招生自主选拔机制,试行“申请—考核制”招生方式;探索建立校际、国际本硕连读和硕博连读机制;扩大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规模。

12.创新本科生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推进课程体系建设,集中力量建设一批与培养目标定位相适应的“通识教育核心课程”和“专业教育核心课程”;推进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改进传统教学,积极共享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推进“慕课”、“翻转课堂”等教学方式改革,努力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和学生满意度;改革本科生考核方法,加大过程考核权重;落实《扬州大学关于进一步提高本科教学质量的实施意见(试行)》,深入推进研究性教学专业改革;完善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实施本科教学质量报告制度;构建自我评估、审核评估和国际专业认证等多元评价体系,建立专业预警和退出机制,推进专业建设与改造;完善学分制,推行弹性学制;积极探索书院制;推进“卓越人才计划”,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方式;实施导师制、小班化、个性化、国际化的“一制三化”培养方式;探

索本科生分层培养、交叉培养、联合培养、国际化培养形式;按照“提升层次、优化结构、规范管理、提高质量”的要求,推进继续教育改革,打造继续教育品牌,为构建学习型社会搭建终身学习“立交桥”。

13.实施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遵循学术型、应用型、复合型不同类型人才培养规律,实施研究生分类教育培养,构建与培养目标相适应的分类选拔、分类培养、分类评价研究生教育培养体系;以提高创新能力为目标,改革学术型研究生培养体系,提升学术型研究生的科研贡献率;以提高岗位职业能力为导向启动应用型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强化应用型研究生实践能力、职业能力、创新能力培养和职业资格衔接,促进专业硕士学位教育更加面向市场;以多学科交叉培养、设立“双学位”或第二学位等途径探索复合型研究生培养模式;拓宽国际联合培养途径,搭建多元化国际交流平台,推动研究生培养国际化进程;严格学位授予要求,建立学位授权点和导师资格动态调整机制;鼓励学术学位硕士点向专业学位硕士点调整;完善研究生教育投入机制。

14.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的拔尖人才。实施本科生海外学习计划和博、硕士研究生海外研修计划,扩大学生赴海外交流、研修规模;推进与国外高校间学生互换、学分互认、学位互授联授,扩大联合培养规模;以国际科研合作和联合培养为导向,建立拔尖学生国际化培养机制;开展国际理解教育,提升大学生在跨文化环境中交流、合作、共事等素养。

(四)深化学科建设体制机制改革,推进学科分类分层建设

按照分类分层建设原则,完善机制,优化结构,改革投入模式,推进学科建设和队伍建设有机结合,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发展。

15.启动学科特区试点。在优势学科启动学科特区试点,明确学科特区的建设与发展目标,探索新的运行机制,实行学科特区责任制,落实学科特区在用人、考核、分配等方面相应的自主权。

16.探索学部制试点。按照“发展工科、提升医科、振兴文理、强化农科”的总要求,积极探索学部制的试点改革,理顺学部与学院的责权关系,明确学部在学科分类指导、学术评价、资源的优化配置与共享、创新团队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权力,整合学科资源,优化学科布局,促进协同育人。

17.实施学科建设管理和评价机制改革。完善机制,改进管理,理顺学科与学院关系;围绕优质资源建设、创新团队建设、人才培养、科研创新等方面,深化学科建设评价机制改革,分类分层确定优势学科、省级重点学科、校级重点学科建设和考核评价标准;加强对学科建设的过程管理和动态监管,引入权威的第三方评估,促进学科优胜劣汰、滚动发展。

(五)深化科研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增强协同创新能力

完善科研管理体制,建立有效发展机制,整合各种科技资源,提高协同创新能力,充分发挥科研对学校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

18.推进科研学术评价机制改革。建立科研评价分类标准,强化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社会公益技术研究,提高科学研究水平和成果转化能力;制订科研编制和科研工作量实施办法,完善科研业绩考核和奖励激励制度;鼓励教师组建科研团队,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更加注重协同创新,营造自由探索、宽容失败的良好氛围,提升教师科研参与率和贡献率。

19.构建重大项目标志成果培育机制。加大培育创新基金的经费投入,完善国家级重大科研项目、创新团队、创新平台以及标志性成果的培育机制;发挥学科门类齐全的优势,集聚高端人才队伍,探索高水平、有特色、交叉型科研团队的建设,培育特色学科和交叉学科研究领域,增强承担国家重大科技任务的能力;建立重大学术问题提出和研究启动机制,提高重大项目的组织谋划能力,加强对重大项目的前期组织,拓宽科研项目申报渠道,实现高端创新团队、高层次创新成果、高级别科研项目、高水平创新平台的重大突破;发挥人文社科优势,推进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完善军工科研平台建设,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20.推进协同创新平台建设。加大协同创新中心培育力度,积极探索符合学校实际、行业特点的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增强人才、学科、科研三位一体的协同创新能力;创新体制机制,做实做强一批科研实体;完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加强技术转移中心内涵建设,推进技术成果产业化;以需求为导向,深化与地方、企业合作,努力在关键领域取得实质性成果;加强科技创新基地建设,建立分类评估、滚动培育、中期淘汰、后资助的制度。

21.实施项目经费与成果管理改革。按照国家、省对科研项目、资金管理有关规定,完善科研项目、资金、成果有关管理办法,健全工作机制,实现与上级科技主管部门的有效对接;建立科研数据库和信息沟通平台,加强对科研项目的过程管理,提高科研成果质量;构建适应科技创新规律、统筹协调、职责明晰、科学规范、公开透明、监管有力的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机制;完善科研服务监管体系、科技成果转化体系;探索利用科研经费建设专职科研队伍机制。

(六)深化国际合作交流机制改革,提升学校国际化水平

探索符合学校实际的国际合作与交流模式,着力推进国际合作与交流合理布局,大力提升国际合作与交流的规模、层次和水平。

22.推动学科国际合作。积极推进部分学科与世界高水平大学、科研院所的合作交流,合作开展国际高水平学术研究,合作共建高水平国际研究平台,培育组建与国际接轨的协同创新中心,取得一批有影响的科研成果;采取专兼职结合、短期聘用、技术合作等方式,积极引进高层次海外人才;聘请国外知名大学的教授、学者担任部分学院海外院长,提高学院国际化发展水平;遴选国际交流合作基础好、有特色的学院进行外事工作试点。

23.完善留学生教育与中外合作办学机制。建立留学生教育快速与可持续发展机制、内外结合的合作机制,拓展留学生教育合作平台,扩大留学生来源地,构建“项目化”留学生招生推广模式,提高留学生培养层次和学历生结构的比例,形成与学校事业发展相适应的留学生规模和结构;积极推进全英文授课专业和英文精品课程建设;加强校级外国留学生奖学金体系建设;大力引进海外优质办学资源,探索中外合作品牌专业、示范课程建设机制,创新高水平中外合作办学形式,推进与国外高水平大学的紧密型合作,实现中外合作办学特别是海外办学取得重大突破;发挥学科优势和综合优势,积极参与国外大学的师资培训、技能培训,拓展国外办学市场。

(七)深化社会合作机制改革,创新社会服务方式

建立和完善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社会资源有效利用机制,实现社会服务方式由分散式向集约式、由独立式向联合式、由个体型向整体型转变,进一步促进教育、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扩大社会合作,提升社会服务能力。

24.完善社会合作与服务管理机制。按照“立足苏中、面向江苏、辐射全国”的思路,深化与地方政府、龙头企业、行业协会的合作;建立教学、科研、社会实践基地一体化建设协调机制,统筹配套社会服务资源;建立社会服务动态信息通报机制,实行社会服务动态管理;建立社会合作与服务绩效评估机制,对全校社会合作与服务工作进行分类指导和管理。

25.探索社会合作与服务的新模式。围绕重点学科建设重大平台,重点建设“五院一园一基地”(区域发展研究院、产业研究院、新农村发展研究院、教育发展研究院、直属附属医院,扬州大学科技园,扬州大学农业科教示范基地);围绕区域经济建设开放平台,加强与省内各级地方政府的深度合作,在“十三五”期间基本形成省内“一市一研究院(所)”、扬州和苏南地区“一县一中心”的结构布局;以创建国家级大学科技园为目标,加快推进大学科技园建设;着力构建新农村发展“综合示范基地+特色产业基地+分布式服务站”的三级推广服务体系,以及“校内培养培训+校外基地培养培训+田间地头培训”的现代化农业人才培养培训服务体系;整合资源、集成优势、打破壁垒、凝练方向,强化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应用研究,努力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智库;加强与地方政府合作,充分利用地方政府对大学的急需,进一步拓展办学空间。

26.创新校友联络与筹资工作机制。发挥地方、学院、行业校友分会的作用,推进多层面校友工作体系建设;完善校友服务机制,创新校友联络方式,建设校友文化,发掘校友资源;完善校友反哺学校事业发展机制,扩大校友参与,推动校友捐赠常态化;优化基金会运行机制,规范基金项目管理,打造公益捐赠项目品牌,推进网络捐赠平台建设,实现大额捐赠项目的新突破。

(八)深化支撑保障工作改革,促进资源配置公平和效益

进一步深化资源配置体制机制改革,提高资源配置的有效性和合理性。进一步严格预算管理,加强财务监督、内部审计和信息公开,提高资金效益。进一步深化后勤改革,提高服务水平,为学校内涵式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27.健全资源配置机制。科学核定使用成本,建立校内各类资源有偿使用机制,进一步落实《扬州大学公用房管理办法(试行)》、《扬州大学公用房定额标准(试行)》,加强场馆统筹使用与管理,提高资源使用效益;加强国有资产和经营性资产管理,推动国有资产管理信息化、规范化、实时化、精细化,逐步建立绩效导向的国有资产配置机制;调整图书馆馆藏结构,提高电子资源的投入比例。

28.推进综合服务平台建设。推进师生综合事务一站式服务平台建设,设立师生综合事务服务大厅,开设相应门户网站,全方位、高效率提供综合服务;加强校级实验平台建设,修订仪器设备采购、管理和使用细则,提高大型仪器设备使用效率;出台学校后勤保障综合性政策文件,深化后勤管理与服务改革,建立统一、协调、高效、优质的大后勤服务机制;构建学校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出台《扬州大学信息系统建设与维护管理办法》,全力打造数字化校园,实现人事、教学、科研、学术管理等资源共享,提高管理效率和精细化水平。

29.深化财务审计制度改革。建立稳固、可持续的财力保障机制,根据经费使用效益进行动态监管和动态调整,按照事权与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原则,优化校院财力配置结构;强化预算对学校科学发展的保障作用,加强预算管理,建立预算执行绩效评价制度;进一步完善内部审计制度,建立事前、事中、事后审计相结合,日常审计与专项审计相结合,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相结合的审计监督机制。

30.完善服务保障体系。加强校园规划、建设和管理的统筹,提高学校基础条件和校园建设水平;完善后勤管理体制,加强技能型员工队伍建设,健全激励机制,构建内部监管与服务对象评议相结合的评价机制,促进各中心自主管理、独立运行;坚持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方向,在保证服务质量的前提下,积极探索服务外包模式;坚持公费医疗改革方向,推进教职工参加社会城镇职工医疗保险;以企业规范化建设为抓手,深化校办产业管理体制综合改

革;加强档案信息化建设,提升档案数字化建设水平;加强校园安全综合管理,完善齐抓共管协同负责的安全工作机制,加大技防设施建设投入,提升平安校园建设水平。

三、全面深化综合改革的的保障机制

(一)加强组织领导。切实加强对改革工作的组织领导,充分发挥党组织的领导核心、政治核心、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为全面深化综合改革提供有力组织保障。建立推进机制,形成学校综合改革领导小组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监督落实,牵头领导具体指挥,专项小组、综合改革办公室、责任单位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全校各学院、部门(单位)广泛参与的多方联动、分工合作、协调高效、整体推进的改革工作机制。

(二)加强统筹协调。综合改革是由若干专项改革构成的系统改革,要重视加强各项改革及各部门、各学院间的统筹协调,确保学校的顶层设计与各单位实际情况和改革实践相互衔接、同步推进。条件已经成熟的,加快推进步伐。条件尚不成熟的,选择有代表性的领域和学院开展试点,积累经验后再全面推开。

(三)加强宣传引导。加强学校文化建设,以学校深厚文化底蕴,激发师生自豪感和责任感。要积极运用各种宣传媒介和手段,搭建信息沟通平台,畅通交流渠道,全面深入宣传学校综合改革,最大限度凝聚改革共识,争取各方理解支持,合理引导改革预期,进一步坚定改革信心,为改革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在全校上下形成人人支持改革、人人参与改革、人人共享改革成果的生动局面。

(四)加强督查检查。建立全面深化综合改革目标责任制,明确各项改革措施的分管领导、责任单位与完成时间表,确保各项改革举措的落实。建立综合改革监督检查机制和工作考评、奖励制度,综合改革办公室负责监督、检查改革实施情况。要按照改革的时间表和路线图,跟踪督办、适时评估、及时总结、定期通报,及时分析查找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对于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妥善处理和动态调整,确保各项改革举措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发展永无止境,改革焕发生机。全校广大党员干部和师生员工一定要增强进取意识、机遇意识、责任意识,牢牢把握方向,大胆实践探索,注重统筹协调,凝聚改革共识,落实自身责任,积极投身学校深化综合改革实践,大胆创新,锐意进取,攻坚克难,为推进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地方综合性大学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2015年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考研真题

2015年西预防综合的试题总体上来说不难,出的都是比较基础的知识点,但涉及的面比较广,试题量也大,可谓是题海战术,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做起来才能得心应手。结合前面几位同学的内容,我把内容稍微比较完整的整理出来。当然,我自己也有有几点体会供大家参考一下:1、统计这方面,主要用李晓松主编的教材及配套练习;流行病学用的是李立明的教材及配套教材,华西那边流行病也有个试题集,能找到的话也要做一下;社会医学是李鲁的教材及东南大学出有一本社会医学的练习题集。2、在公卫人上找华西历年的真题,有空做做,熟悉一下题型与难度,特别是社会医学的填空题,自己根据填空的题型把社会医学整本书的填空题整理出来。3、医学统计注重理解,但也要根据教材与习题进行适当的背诵记忆;流行病学也是注重理解,然后多做点选择题,重点在总论,但各论也不要放过;社会医学是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强化记忆,反复忘记反复背,特别是填空题。4、考试时做题时间分配要合理,不会做得先跳过,先做容易的,做完回头做,但也不要死啃,尽量把自己懂的写上去,当然要靠谱点的。废话少说,直接上题!哈哈哈~~~~以后有同学有什么疑问的话可以给我留言,我会尽量回复! 卫生统计学 一、问答题:共9题,每题6分 1、举例说明总体与样本的概念 2、男性300人,乙肝病毒阳性50人,女性250人,阳性30人,比较男性、女性阳性率是否有差异(不能用假设检验)(数字上跟原题不一样) 3、例子中用构成比代替率,判断合理否 4、α的概念,当p大于0.05时,尚不能认为两总体不同。有人怀疑检验效能不够大,怀疑合理吗? 5、一组配对四格表数据,判断资料设计合理否,并写出检验假设 6、相关分析(欲调查年龄与淋巴细胞转化率的关系,调查300人,计算得 r=-0.24,P<0,01,因此认为“年龄与淋巴细胞转化率有关”,对吗?卫生统计学第六版方积乾编的我们用的这版P207案例一P211页思考与练习第一题题型是差不多是一样的) 7、写出概率性抽样与非概率性抽样方法 8、调查设计与实验设计都遵守“随机分配”原则,该说法对吗?为什么? 9、医学参考值范围和可信区间的分析 二、分析题(好像一题14分,2题16分) 1、一组随机区组设计资料,写出方差检验步骤

扬州大学333教育综合历年真题2012-2017

2012年真题 一、名词解释(5*6=30) 1、教育制度 2、教学 3、德育方法 4、白板说 5、学习 6、元认知 二、简答题(4*10=40) 1、简述人的发展的含义 2、简述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3、简述“朱子读书法”的主要内容 4、简述影响品德形成的内部因素。 三、论述题(20*4=80) 1、联系教学实践论述教学过程的性质 2、论述孔子的主要教育思想及其意义。 3、论述苏霍姆林斯基的个性全面和谐发展思想及其对我国教育改革的启示。 4、论述创造性心理结构和培养学生创造性的主要措施。 2014年真题 一、名词解释(5*6=30) 1、课程标准 2、循序渐进原则 3、生计教育 4、实验教育学

5、人格发展 6、品德不良 二、简答题(4*10=40) 1、简述教学评估的种类 2、简述学生学习的特点 3、简述结构主义教育的主要观点 4、简述个人本位论的主要观点 三、论述题(20*4=80) 1、根据我国教育目的的精神,谈谈目前中小学教育实践存在的主要问题,应如何改革。 2、联系实际论述德育过程是教师引导下学生能动的道德活动过程。 3、论述卢梭的自然教育理论及其启示。 4、联系实际论述为什么要重视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及如何实施。 2015年真题 一、名词解释(5*6=30) 1、教学组织形式 2、课程方案 3、骑士教育 4、自我效能 5、有意义学习 6、动机 二、简答题(10*4=40) 1、简述文化知识对人的发展价值。 2、简述教师劳动的主要特点。 3、简述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目标。

4、教书韩愈论述教师问题的主要观点。 三、论述题 1、教学过程中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是什么?在具体学科教学中应怎样联系学生的 生活实际? 2、终身教育理论的观点包含哪些内容?按照终身教育理论,学习教育应该进行哪些方面的 改革? 3、论述书院教育特点及其对当代教育的借鉴。 4、创造性的认知品质包含哪些?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措施有哪些? 2016年真题 一、名词解释(5*6=30) 1、社会本位论 2、“产婆术”教学法 3、最近发展区 4、元认知 5、班级上课制 6、结构主义教育 二、简答题(10*4=40) 1、简述奥苏泊尔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 2、简述现代教育的主要特点。 3、简述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的主要观点。 4、简述影响解决问题的主要因素。 三、论述题(20*4=80) 1、教师专业素养包含哪些内容?结合教师专业素养,谈谈提高教师专业素养的主要途径。 2、联系实际论述教学过程中应该处理的几种关系。 3、论述夸美纽斯的主要教育思想及其意义。

四川大学公共卫生安全评价职业卫生环境卫生部分重点

四川大学公共卫生安全评价职业卫生环境卫生部分重点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 《职业病防治法》:“第十七条建设项目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建设单位在可行性论证阶段应当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提交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第十八条建设项目在竣工验收前,建设单位应当进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47号):第二十条职业病危害严重的用人单位,应当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每三年至少进行一次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 第二十一条存在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有下述情形之一的,应当及时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进行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一)初次申请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或者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有效期届满申请换证的;(二)发生职业病危害事故的;(三)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规定的其他情形。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预评价、控制效果评价、现状评价

评价程序一般包括:前期准备、评价实施、报告书编制及评审三个阶段。 职业接触限值(OEL) 定义:是职业性有害因素的接触限量值,指劳动者在职业活动过程中长期反复接触,对(机体不引起急性或慢性有害健康影响)绝大多数接触者的健康不引起有害作用的容许接触水平。 制定依据: 1、有害物质的物理和化学特性资料 2、动物实验和人体毒理学资料 3、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资料

4、流行病学调查资料 制定原则:经济合理、技术可行。 职业接触限值的保护水平:在该职业接触限值的条件下,接触该有害物质的职业人群的健康保护所能达到的程度。 我国新颁布的《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其化学因素的职业接触限值有: 1、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PC-TWA) 2、最高容许浓度(MAC) 3、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PC-STEL) PC-TWA:指以时间为权数规定的8h工作日、40h工作周的平均容许接触水平。 CTWA=(C1T1+C2T2+······+CnTn)/8 PC-STEL:指在遵守PC-TWA前提下容许短时间(15min)接触的浓度。 MAC:指工作地点、在一个工作日内,任何时间有毒化学物质均不应超过的浓度。

公共卫生综合试题精华版

卫生综合1 一、选择题(100分,每题2分) (一)单选题: 1、疾病的三间分布包括 A. 年龄、性别和种族分布 B. 国家、地区和城乡分布 C. 时间、地区和人群分布 D. 病因、宿主和环境分布 E. 年龄、季节和职业分布 2、促进钙吸收的因素为 A.草酸 B. 植酸 C. 磷酸 D. 脂肪酸 E.某些氨基酸 3、变异系数是描述下列哪项的指标? A. 定量变量的平均水平 B. 定量变量绝对离散程度 C. 定量变量相对离散程度 D. 定性变量的变异程度 E. 定性变量的平均水平 4、原生环境是指 A.受动物活动影响的天然环境 B.未受人类活动影响的天然环境 C.无动植物生存而仅有少量微生物存在的环境 D.受人为活动影响的环境 E.以人类为中心的环境 5、人群易感性是 A. 遗传决定的 B. 后天获得的 C. 由遗传和后天的因素共同决定的 D. 是不会改变的 E. 是感染以后产生的 6、暴露组发病(死亡)率与非暴露组发病(死亡)率的比值,称为 A. 相对危险度 B. 特异危险度 C. 比值比 D. 灵敏度 E. 特异度 7、被认为是条件维生素的是

A. 维生素A B. 维生素D C.维生素B1 D. 维生素B2 E. 烟酸 8、描述某病患病率的逐年变化趋势,宜用 A. 普通线图 B. 直方图 C. 直条图 D. 散点图 E. 百分条图 9、下列哪项不是大气化学性污染物的自净方式 A. 扩散 B. 微生物分解 C. 氧化 D. 植物吸收 E. 沉降 10、下列哪种疾病属介水传染病 A.克汀病 B.水俁病 C.甲型肝炎 D.氟斑牙 E.地方性甲状腺肿 11、下列哪种措施属于一级预防? A. 产前检查 B. 普查 C. 筛检 D. 康复治疗 E. 免疫接种 12、不具抗氧化作用的营养成分是 A. 维生素E B. 类胡萝卜素 C.烟酸 D. 维生素C E. 硒 13、标准正态分布的均数和标准差是 A. 1,0 B. 0,1 C. 1,1 D. 0,0 E. 1,0 14、引起痛痛病的污染物是 A.汞 B.铬 C.有机磷农药 D.镉 E.铊 15、目前我国预防碘缺乏病的最主要措施是 A. 增加食物中碘的比例 B. 提倡用碘油 C. 多吃海带 D. 供给碘化食盐 E. 改善居住环境 16、病原体从传染源排出后,侵入新的易感宿主前,在外环境中所经 历的全过程称为

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2020年医院管理学考试大纲

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2020年医院管理学考试大纲 医院管理学是医院管理与卫生政策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科目之一。为便于考生明确考试复习范围,了解考试要求,特制定本考试大纲。 Ⅰ、考试性质 医院管理学专业考试是为招收医院管理专业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考试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是否具备攻读专业学位所必须的基本素质、一般能力和培养潜能,评价的标准是高等学校卫生政策类或管理类本科毕业生所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的水平,以利于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在专业上择优选拔,确保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质量。Ⅱ、考查目标 1.具有运用医院管理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具有较强的分析、推理、论证等逻辑思维能力。 3.具有较强的文字材料理解能力、分析能力以及书面表达能力。 Ⅲ、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闭卷,笔试。 三、试卷题型 基本题型有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辨析题、案例分析题等,每年根据具体情况会有所调整。 Ⅳ、考试要求

要求考生系统地掌握医院管理学的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并且能够灵活运用;了解医院管理思想的变化,并熟悉医院工作的客观规律、管理方法、工具的应用,具有较强的分析问题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了解医院管理学的发展历史和未来趋势,了解医院管理学理论的最新进展;能够运用所医院管理理论知识对现象或案例进行分析,提出解决方案。 Ⅴ、考试内容 (一)管理学基础 1.管理的概念、职能,管理者的角色与技能;管理学的概念、研究对象,管理职能(过程)学派体系、管理理论。组织文化的概念与作用,组织文化的种类及组织文化的形成。 2.计划的概念、重要性、任务与内容;目标的优先顺序、目标的时间及结构、目标的衡量标准;目标管理的概念、意义、作用、步骤和优缺点。 3.组织与组织结构的概念,组织的原则及其对组织工作的要求;组织的结构性维度;组织结构的关联性维度及其与组织结构的关系;常见组织结构形式的含义、优缺点、适用条件等。 4.激励及其与相关概念间的关系;激励的需求理论和认知过程理论的主要内容;激励理论的实践意义及关于激励的管理计划。 5.领导的概念、领导者的职责及领导理论的变迁;领导的权力基础、权力获取办法以及运用权力的技巧;领导理论的主要内容与最新发展。 6.控制的概念、种类与基本程序;全面绩效控制方法;战略控制过程与主要方法。 7.组织效能的概念及其与组织效率的关系、组织效能的衡量、提高组织效能的要点。 8.管理学应用的热点,包括“互联网+”、人工智能、模式创新等。 (二)医院管理总论 1.医院管理的概念、任务与目标、医院管理者角色与素质要求、医院管理的职

2019年扬州大学全日制教育硕士小学教育考研经验——只要走下去,就能赢

2019年扬州大学全日制教育硕士小学教育考研经验 ——只要走下去,就能赢 文|毛JJ/凯程网课学员 扬州大学全日制教育硕士小学教育专业 终于被录取了,趁着余热,我想来回忆一下这漫长而又美好的时光。 我是师范院校的师范专业,应该来说自身的优势也是有一些的。但是,很多人包括老师同学都会建议我们考编要紧。所以我们专业考研风气也不是很浓厚,全看个人选择。我是三月份才决定考研的,五月份正式买书复习。可能和勤奋的研友相比,起步比较迟了。 对于时间这方面,有很多种说法,很多教育机构是建议提前一年准备的。也有一些学霸,复习两三个月稳稳的上岸。因人而异,如果你有相关经验,可以选择缩短战线,保证高效。 一、关于333教育综合 如果你是三跨考生,还是建议你从决定考研考试,哪怕没想好学校,抓紧333的四本书,先通读一遍,知道教育学是什么讲了什么。这对你后期背诵相关的笔记有很大的帮助。当然,学有余力的同学可以自己整理笔记,但是一定要控制时间,比如两个月完成一轮的复习和整理,不要影响后期背诵的时间。 我是五六月份看了凯程一遍,后来买了学姐的笔记,在复习这边,由于我自制力不强,怕回家看书效率不高,于是选择了暑假留校复习,学校也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条件,大家在一起复习,动力十足。 我是七月开始一个月多背了第一遍。顺序就是四本书的顺序。教育学原理、中教史结束后,我发现外教有很多背景知识我都不是很懂。于是晚上看凯程课程,徐颖老师讲的还是不错的,看了之后第二天再背这边的内容,有助于记忆,外教是背了基本上就很难忘。 教心最难,啃了很久,感觉不知所云,只是在记句子,和我之前考教师资格证不一样,教心真的是对一个原理讲很透彻。可是当我开始第二遍的时候,发现已经忘光了,又吭哧吭哧,九月中旬结束第二遍。 接下来,第三遍,最难的一遍,因为四门要集中复习了,我一边听着谁谁谁又背了四遍,一边懊悔自己怎么记不住,心态有点失衡,就选择了投身自己擅长的英语。但这其实不好,333真的是王道,是不管什么时候,都值得你背半天的大佬。 无数的教育家,教育运动,教育教学原理方法,德育,心理学内容要反复反复,前三轮不管

环境卫生学教学大纲--华西医科——【卫生综合资料】

环境卫生学教学大纲 预防医学专业用 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 环境卫生教研室编写20051129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环境卫生学(Environmental health/Environmental hygiene) 课程号:50407060 课程类别:专业课 学时:90(讲54/习36)学分:5分 二、教学目的及要求: 环境卫生学是预防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是预防医学专业的必修课程,同时也是环境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环境卫生学是研究自然环境和生活居住环境与人群健康关系,阐明环境对人群健康影响的发生和发展规律,为制订环境卫生标准提供卫生学依据,并研究利用有利环境因素和控制不利环境因素的对策,预防疾病、保障人群健康的科学。 在教学过程中,贯彻理论讲授与实验技术操作训练相结合的原则。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环境卫生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习开展环境卫生工作的基本方法,为毕业后从事预防卫生工作和科学研究打下基础。 教学方法力求启发式,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广泛阅读相关书籍,并通过课间实习与生产实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基本科研能力。 教师应根据教学大纲讲授,但可适当补充本领域的前沿研究热点及最新研究成果。学生可利用教学大纲进行全面复习,画黑线的章节为重点掌握的内容,但考题并不受

此限制。 本版教材实习内容单列成书,配套选择使用。课间实习的成绩将按对待实习的态度、参加与否、操作技能、认真程度及实习报告质量等评分。 三、教学内容(下划双线示掌握内容,下划单线示熟悉内容;句尾的“*”示教学难 点): (一)基本理论部分: 第一章绪论 环境卫生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内容。环境因素(物理性、化学性和生物性)、原生环境、次生环境对人类健康的有利和有害影响。 环境卫生学的研究内容 我国环境卫生学发展简史及我国环境卫生工作的主要成就。 环境卫生工作和环境卫生学今后的任务。 第二章环境与健康的关系 人类的环境:人类自然环境的构成、生态环境 人与环境的辨证统一关系:环境与人体的相互关系、环境有害因素对机体作用的一般特征。 自然环境与健康:不良气象因素与健康、生物性有毒有害物与健康、地球化学因素与健康。 环境污染与健康:环境污染对人群的急慢性危害、环境污染与致癌危害、环境污染与致畸危害。 环境与健康关系的研究方法:环境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环境毒理学研究方法*。 健康危险度评价:危险度评价的基本内容和方法*、健康危险度评价的应用

2014-2016年中山大学公共卫生硕士复试真题

2014-2016年中山大学公共卫生硕士复试真题 中山大学考研复试占总成绩50%,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最终录取根据初试与复试总分,择优录取,复试包含了专业课(100分),英语(100分),面试(300分)3个部分。以下是鸿儒中大考研网整理收集的2014-2016年中山大学公共卫生硕士复试真题,如果考生有其他疑问,可以联系官网右侧的咨询老师。 一、复试要求 初试成绩符合我校复试基本要求者(即:政治,英语不低于50分,专业课不低于180分,总分不低于310分),按照各专业总分从高到低的顺序确定参加复试的考生名单,不接收校内外调剂。 二、复试内容与分值介绍 1.专业课笔试(100分): 1)考试内容:专业课笔试重点考查考生对专业理论及相关知识的掌握是否扎实、深厚和宽广,是否具备本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的基本要求。 2)考试时间:2小时 3)考试形式:闭卷

2.外语应用能力测试(100分): 考试形式:闭卷笔试、面试 3.专业能力及综合素质考核(300分): 1)考核内容:重点考查考生的知识结构、实践(实验)能力、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写作水平以及道德品质和心理素质。 2)考核时间:每位考生的考核时间(含外语应用能力面试)不少于10分钟。 三、复试范围及用书 同初试353卫生综合教材。 四、复试专业课笔试及英语笔试回忆真题 2016年中山大学公共卫生硕士复试题 (一)简答题(10分×4) 1.匹配的含义,分类,意义(目的) 2.涉及率的比较(大概是说一个军校有5000人,观察一段时间后,男性某病发病率是90%,女性是6%,某人认为两者发病率相差悬殊,经检验后得出结论“该病男性易得”你

2017年中山大学107401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考研专业目录及考试科目

2017年中山大学107401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考研专业目录及考试科目 学科专业代码、名称及学科方向人 数 考试科目备注 510公共卫生学院(电话:87334700)106 含计划招收免试生56 人 107401 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1)101 思想政治理论 (2)201 英语一 (3)306 西医综合或353 卫生综合复试专业课:S5105008 社会医学 69 不分方向 学习方法解读 (一)参考书的阅读方法 1.了解课本基本内容,对知识体系有初步了解,建议从5月前后就要进行专业课基础知识的复习。首先要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指定教材和参考书大致复习一遍,对专业课的总体知识框架有一个大概的了解,然后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制定一个全年的复习规划 2.对课本知识进行总结,准确把握复习重点,理清复习思路,后章节联系不强,因此需要对知识点进行梳理,对课本题型进行分类。 3.将自己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问题记录下来,并用红笔标记,着重去理解那些易考而对自己来说比较难懂的知识,尽可能把所有的有问题知识要点都能够及时记录并在之后反复进行理解。 (二)学习笔记的整理方法 1.在仔细看书的同时应开始做笔记,笔记在刚开始的时候可能会影响看书的速度,但是随着时间的发展,会发现笔记对于整理思路和理解课本的内容都很有好处。 2.做笔记的方法不是简单地把书上的内容抄到笔记本上,而是把书上的内容整理成为一个个小问题,按照题型来进行归纳总结。笔记应着重将自己不是非常明白的地方标记出来,通过多做题对知识点进行梳理总结,对题型归类。 (三)真题的使用方法 认真分析历年试题,做好总结,对于考生明确复习方向,确定复习范围和重点,做好应试准备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对于理工科的学生来说,总结真题中高分值题型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一个大题可能会关乎你在初试中是安全通过还是被刷,同时也不能放弃分值较小的题型。基本原则是计算题吃透,选择简答认真总结分类,把握各类型题在各章节的分布,有重点的去复习,分值较多章节着重记忆理解。 考生可以根据这些特点,有针对性地复习和准备,并进行一些有针对性的练

2016年扬州大学教育学考研分析

2016年扬州大学661教育学考研分析扬州大学,简称扬大。学校坐落于长江、古运河之滨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江苏省扬州市,是江苏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国家首批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高校,是中国率先进行合并办学的高校,也被誉为中国高校改革的一面旗帜。 扬州在江苏扬州,是一个很美的城市,扬州大学也是江苏省比较认可的综合性院校,也有教育学研究生点,扬州大学的小学教育也是很棒的。下面老师给大家分析一下扬州大学的教育学考研的各方面情况。 1.2016年扬州大学教育学考研招生目录 1学硕 注意:扬州大学有教育学原理,课程与教学论,高等教育学,学前教育几个方向。是考661教育学综合,自主命题,出了对应的参考书,大家可以直接按照参考书准备。

2016年扬州大学661教育学考研分析 2.专硕 注意:分教育管理,小学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几个方向。333是按照全国统一参考书来复习,专业课二都出了相应的参考书,大家直接按照相应的参考书复习。 2扬州大学教育学考研参考书 661教育学综合参考书: 《教育学基础》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主编,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 《中国教育史》孙培青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外国教育史教程》吴式颖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教育心理学》陈琦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版。

2016年扬州大学661教育学考研分析333教育综合参考书: 教育学原理 王道俊、郭文安主编:《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年 中国教育史 孙培青主编:《中国教育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外国教育史 张斌贤主编,王晨副主编:《外国教育史》,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年教育心理学 陈琦、刘儒德主编:《教育心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

四川大学研究生入学考试社会医学历年试题整理

四川大学研究生入学考试社会医学历年试题整理 【试题】2014年四川大学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社会医学 无 【试题】2013年四川大学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社会医学 一、填空(50*1=50分) 社会制度卫生政策社保全科医生的连续性 其他比较基础每年必考:社会因素影响健康的特点,家庭的社会功能,效度主要包括(4个),健康危险因素,社会支持,文化的类型。 其他记不得了。 二、问答题(6个,5~6分一个,32分) 1、定量研究定性研究异同 2、问卷设计步骤 3、生命质量分数意义 4、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健康观及为什么是积极健康观 5、为什么说卫生事业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 6、卫生服务需要,需求,利用的关系; 三、论述(18分) 老龄化给我国带来的挑战?卫生系统对老龄化起着什么作用? 【试题】2012年四川大学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社会医学 一、填空:50分,一空2.5分 大致有:文献资料的来源、疾病资料的指标、高危因素 二、简答题:6个 1. 健康相关行为的相关理论 2. 生命数量与生命质量的关系 3. 健康管理与三级预防的关系 4. 社区卫生服务的特点5分 5. 问卷设计的原则与步骤 6. 忘了…… 三、论述(18分) WTO说健康社会决定因素,你的看法。 【试题】2011年四川大学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社会医学 一、填空 1. 社会医学研究的内容:3 2. 健康危险因素的特点:4 3. 社会因素影响健康的特点:3 4. 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策略与措施 5. 我国的卫生工作指导方针 6. 人群健康评价的复合指标:3 7. 全科医学的特征中,连续性服务包括:3 二、简答题 1. 脑血管疾病是人群死亡的主要疾病之一,结合现代医学模式相关内容分析影响因素? 影响的四大因素及现代医学模式的基本内涵分析

四川大学5年制精神病学与精神卫生学期末考试试题

四川大学5年制精神病学及精神卫生学期末考试试题 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5年制精神病学及精神卫生学试卷(闭卷) (200 ——200 学年第学期) 课程号:课序号:课程名称:任课教师:成绩:适用专业年级:学生人数:印题份数:学号:姓名: 考试须知 四川大学学生参加由学校组织或由学校承办的各级各类考试,必须严格执行《四川大学考试工作管理办法》和《四川大学考场规则》。有考试违纪作弊行为的,一律按照《四川大学学生考试违纪作弊处罚条例》进行处理。四川大学各级各类考试的监考人员,必须严格执行《四川大学考试工作管理办法》、《四川大学考场规则》和《四川大学监考人员职责》。有违反学校有关规定的,严格按照《四川大学教学事故认定及处理办法》进行处理。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计40分) 1.关于幻觉的定义为() A. 对客观事物的错误感受 B. 对客观事物的胡思乱想 C. 缺乏相应的客观刺激时的感知体验 D. 客观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的感知体验 E. 缺乏客观刺激时的思维过程 2.最常见的幻觉是() A. 幻视 B. 幻触 C. 幻听 D. 幻味 E. 幻嗅 3.不一定有诊断意义的听幻觉为() A.争论性听幻觉 B.评论性听幻觉 C.命令性听幻觉 D.噪声性听幻觉 E.指责、辱骂性听幻觉 4.关于思维奔逸,下列何为正确?()

A.是精神分裂症的常症状 B.是躁狂症的典型症状 C.是反应性精神病的典型症状 D.是神经衰弱的常见症状 E.是器质性精神障碍的常见症状 5.医生问病人来院几天了,病人答道:“2天了,鸡在叫,人生、人生,我是周老师(病人姓周),宝莲灯,保养身体……。”这属于什么症状?() A.思维散漫 B.思维奔逸 C.持续言语 D.象征性思维 E.思维贫乏 6.关于妄想,下列何种说法正确?() A.是不符合事实的信念 B.是一种病态的信念 C.是病人坚信不移的信念 D.是一种可以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说服的信念 E.都是很荒谬的信念 7.病人原先无任何精神异常,某次听广播时突然坚信播音员在说他,而他的生活经历与当时的广播内容并无明显联系。这病人可能的症状为() A.听幻觉 B.原发性妄想 C.继发性妄想 D.思维散漫 E.病理性象征性思维 8.强迫症状主要见于下列疾病() A.精神分裂症 B.抑郁症 C.神经衰弱 D.恐怖症 E.强迫症 9.精神疾病中自杀最多的是() A.创伤后应激障碍 B.抑郁症

四川大学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预案

四川大学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预案 (试行) 为提高全校各级、各部门正确处臵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有效预防和及时、有序、高效地应对、控制和消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带来的危害,保障师生员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学校正常的工作、教学秩序,保持学校稳定,根据《传染病防治法》、《食品卫生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及《教育系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等有关法律法规及政策,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一、实施范围 1.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全校师生员工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疾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危害师生员工健康的事件,包括: (1)中毒:食物中毒;因校内实验室有毒物(药)品泄露,造成人员中毒的;因学校周边环境污染造成的急性中毒事件; (2)传染病(包括甲、乙、丙类传染病及非典型肺炎); (3)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 (4)因预防接种或预防性服药造成的群体性心因性反应或不良反应。 二、工作原则及目标 2. 工作原则 坚持预防为主、常抓不懈的工作方针,实行“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学校统一领导、分级负责(部处、院系为主),信息畅通、快速反应、措施果断、科学防治的工作原则。

3. 工作目标 (1)普及卫生防疫、食品卫生及相关卫生知识,提高广大师生员工的自我防护意识; (2)建立健全学校防控工作机制,落实各项防范措施; (3)完善信息监测报告网络,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4)建立快速反应机制,及时采取有效的紧急应对与防控措施,以控制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在学校的发生和蔓延。 三、组织领导 4. 建立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臵工作指挥组,统一领导全校的应急处理工作。 应急处臵工作指挥组是学校预防与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领导机构,由学校相关校领导任正、副组长,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负责公共卫生事件突发时全校的组织管理与指挥协调,向上级有关机构负责,并及时报告工作。其具体职责为:(1)指挥有关部门立即到达规定岗位,采取相应控制措施; (2)调动学校附属医院及校医院开展救治工作; (3)根据需要紧急调集人员、储备的物资、交通工具等; (4)根据需要决定对人员进行疏散或者隔离,并报请地方卫生行政部门及社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采取紧急措施; (5)根据需要决定对食物和水源采取控制措施; (6)对本校的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程序进行督察和指导; (7)组织专家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综合评估,并在第一时间内决定是否启动该应急预案; (8)向上级有关机构及时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与处臵情况等。

2020年广东中山大学卫生综合考研试题和新闻传播学学硕考研试题

2020年广东中山大学卫生综合考研真题和新闻传播学学硕考研试题2020年广东中山大学卫生综合考研真题 一、选择题 1、多重线性回归 2、Logistic回归 3、哑变量 4、蒙特卡罗模拟 5、置信区间 6、相关系数 7、cox回归 8、病例对照相对于横断面研究的优点

9、实验流行病学相对于队列研究的优点 10、在队列研究中加入病例对照是为了什么 11、分组隐匿避免了什么偏倚 12、ITT为了避免什么偏倚 13、疾病频率指标 14、以下毒性最大的指标为:LD50、LD100、LD0、LD01 15、环境卫生学主要研究内容 16、已知健康效应探索有害效应该如何进行 17、脂肪的营养学质量评价指标 18、哪种营养素缺乏会导致神经管畸形 19、居民膳食指南

20、体内的铁可分为储存铁与功能铁,以下属于储存铁的是 21、营养素可以用效应评估法来确定的是什么 22、铅中毒的用药 23、我国职业卫生奠基人 24、减压病是由于什么气体溢出所导致 二、简答 1.环境卫生学今后的工作。 2.什么是劳动过程?以及影响劳动过程的因素? 3.请举例说明影响钙吸收与排泄的因素?。 4.请举例(必需)说明回顾性队列研究怎么才能达到前瞻性研究的效力?。 5.请至少列出七个因果关联真实性指标。

6.题目给了一个完全随机设计的有序多分类资料的表格,让你据此写出探究差异性以及探究关联性的分析方法? 三、论述题 1.举例说明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2.《工作场所有害因素环境接触限值化学因素》(GBZ2.1)请问是什么标准?什么是职业接触限值?职业接触限值包含哪几个?制定方法是? 3.有人说低/无碳水化合物对于肥胖是最好的饮食,请问是否合理?请从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吸收、功能差异以及单纯性肥胖等角度进行阐述。 4.探究暴露与结局的关联,请用两种不同的方法举例,并说明两者在其中所起的作用? 5.以两独立样本t检验为例说明什么是Power?Power的影响因素是什么?怎么影响的?|

扬州大学考研试卷

2019年研究生入学考试 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大纲 Ⅰ考查目标 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涵盖教育学原理、中外教育史、教育心理学等学科基础课程。要求考生系统掌握上述教育学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分析、判断和解决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Ⅱ考查内容 教育学原理 【考查目标】 1.准确识记教育学的基础知识。 2.正确理解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3.能够运用教育学的基本理论分析教育理论与实践问题。 一、教育学概述 (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二)教育学的研究任务 (三)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1.教育学的萌芽 2.独立形态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3.20世纪以来教育学的发展 二、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

(一)教育的概念 1.“教育”定义的类型 2.教育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二)教育的结构与功能 1.教育的结构 教育活动的结构;教育系统的结构。 2.教育的功能 个体发展功能与社会发展功能;正向功能与负向功能;显性功能与隐性功能。 (三)关于教育起源的主要观点 1.生物起源说 2.心理起源说 3.劳动起源说 (四)教育的发展 1.古代教育的特征 2.近代教育的特征 3.现代教育的特征 三、教育与社会发展 (一)关于教育与社会关系的主要理论 教育独立论;教育万能论;人力资本论 (二)教育的社会制约性 1.生产力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 2.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 3.文化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 4.科学技术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

5.人口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 (三)教育的社会功能 l.教育的经济功能 2.教育的政治功能 3.教育的文化功能 4.教育的科技功能 5.教育的人口功能 (四)当代社会发展对教育的需求与挑战 现代化与教育变革;全球化与教育变革;知识经济与教育变革;信息社会与教育变革;多元文化与教育变革。 四、教育与人的发展 (—)人的身心发展特点及其对教育的制约 1.人的身心发展的主要特点 发展的顺序性;发展的阶段性;发展的差异性;发展的不平衡性。 2.人的身心发展特点对教育的制约 (二)人的身心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 l.关于影响人的身心发展因素的主要观点 2.遗传素质及其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3.环境及其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三)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1.个体个性化与个体社会化 2.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及有效发挥的条件 五、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 (一)教育目的

考研宝典之四川大学卫生检验与检疫考研学习方法、考研经验、参考书籍、专业指导、真题分享

https://www.360docs.net/doc/9b393158.html,/ 考研宝典之四川大学卫生检验与检疫考研学习方法、考研经验、参考书籍、专业指导、真题分享 学习方法建议 1.参考书的阅读方法 (1)目录法:先通读各本参考书的目录,对于知识体系有着初步了解,了解书的内在逻辑结构,然后再去深入研读书的内容。 (2)体系法:为自己所学的知识建立起框架,否则知识内容浩繁,容易遗忘,最好能够闭上眼睛的时候,眼前出现完整的知识体系。 (3)问题法:将自己所学的知识总结成问题写出来,每章的主标题和副标题都是很好的出题素材。尽可能把所有的知识要点都能够整理成问题。 2. 学习笔记的整理方法 (1)通过目录法、体系法的学习形成框架后,在仔细看书的同时应开始做笔记,笔记在刚开始的时候可能会影响看书的速度,但是随着时间的发展,会发现笔记对于整理思路和理解课本的内容都很有好处。 (2)做笔记的方法不是简单地把书上的内容抄到笔记本上,而是把书上的内容整理成为一个个小问题,按照题型来进行归纳总结。 3.真题的使用方法 分析试题主要应当了解以下几个方面:命题的风格(如难易程度,是注重基础知识、应用能力还是发挥能力)、题型、题量、考试范围、分值分布、考试重点、考查的侧重点等。考生可以根据这些特点,有针对性地复习和准备,并进行一些有针对性的练习,这样既可以检查自己的复习效果,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以待改进;又可以巩固所学的知识,使之条理化、系统化。 1004Z2 卫生检验与检疫 科学学位 01 (全日制)卫生理化检验方法及其应用研究 ? 孙成 均 ? 李永 新 ? ① 101 思想 政治理论 ? ② 201 英语一 ? ③ 707 卫生 检验综合 ? ④ -- 无 复试:卫生理化检验学(空气理化检验、食品理化检验); 学制: 3 年 学费: 8000元/生.年 02 (全日制)微生物、公众健康与检验 ? 裴晓 方 ? 许欣 ? 王国 庆 ? 汪川 ? 陈昭 斌* ? 张慧 东 复试:微生物检验(细菌学检验、病毒学检验) 学制: 3 年 学费: 8000元/生.年

2017年扬州大学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661)考试大纲

2017年研究生入学考试 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大纲 Ⅰ考查目标 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涵盖教育学原理、中外教育史、教育心理学等学科基础课程。要求考生系统掌握上述教育学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分析、判断和解决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Ⅱ考查内容 教育学原理 【考查目标】 1.准确识记教育学的基础知识。 2.正确理解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3.能够运用教育学的基本理论分析教育理论与实践问题。 一、教育学概述 (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二)教育学的研究任务 (三)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1.教育学的萌芽 2.独立形态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3.20世纪以来教育学的发展 二、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

(一)教育的概念 1.“教育”定义的类型 2.教育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二)教育的结构与功能 1.教育的结构 教育活动的结构;教育系统的结构。 2.教育的功能 个体发展功能与社会发展功能;正向功能与负向功能;显性功能与隐性功能。 (三)关于教育起源的主要观点 1.生物起源说 2.心理起源说 3.劳动起源说 (四)教育的发展 1.古代教育的特征 2.近代教育的特征 3.现代教育的特征 三、教育与社会发展 (一)关于教育与社会关系的主要理论 教育独立论;教育万能论;人力资本论 (二)教育的社会制约性 1.生产力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 2.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 3.文化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 4.科学技术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

5.人口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 (三)教育的社会功能 l.教育的经济功能 2.教育的政治功能 3.教育的文化功能 4.教育的科技功能 5.教育的人口功能 (四)当代社会发展对教育的需求与挑战 现代化与教育变革;全球化与教育变革;知识经济与教育变革;信息社会与教育变革;多元文化与教育变革。 四、教育与人的发展 (—)人的身心发展特点及其对教育的制约 1.人的身心发展的主要特点 发展的顺序性;发展的阶段性;发展的差异性;发展的不平衡性。 2.人的身心发展特点对教育的制约 (二)人的身心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 l.关于影响人的身心发展因素的主要观点 2.遗传素质及其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3.环境及其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三)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1.个体个性化与个体社会化 2.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及有效发挥的条件 五、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 (一)教育目的

中山大学2019年353卫生综合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中山大学2019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考生须知 全部答案一律写在答题纸 上,答在试题纸上的不计分!答 题要写清题号,菽莎虹、 1. 下列关于环境介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环境介质是指空气、水、土壤以及包括人体在内的所有生物体 B. 环境介质的三种物质形态在地球表面环境中通常是以单一形式存在的 C. 由于环境介质的相互转化,因此环境介质难以维持自身稳定 D. 环境介质难以维持自身稳定,因此无法固定污染物的扩散 E. 环境介质只携带外来物质对机体产生作用,其本身对机体不存在影响 2. 世界卫生组织报道,自2007年1月1日至2016年9月1日,塞卡病毒在全球出现了传播流行 的国家和地区共 个。 A. 206 B. 109 C. 108 D. 72 E. 45 3. 能揭示复杂疾病如高血压、肿瘤、糖尿病等的遗传因素的技术是 A. HapMap B. SNP C. Hormesis D. HGP E. EGP 4. 生态系统中,流动、传递、交换最频繁的物质包括 A. 碳、氢、氧.氮、氯、氟六大元素 B.碳、氢、氧、氮、硫、那六大元素 C. 碳、氢、氧、氟、硫、磷六大元素 D.碳、氢、氧、钠、钾、铁六大元素 E ?碳、氢、氧、氮、硫、磷六大元素 5. 原生环境问题主要由何原因引起 A. 自然力作用的各种自然灾害和地方病等 B. 由于人类经济和社会活动等人为因素导致的环境污染 C. 由于人类经济和社会活动等人为因素导致的生态破坏 D. 由于经济因素而引起的各种社会生活问题 E. 由于社会发展水平或结构的因素而引起的各种社会生活问题 6. 符合人与环境介质接触特点的是 A.接触的时间上趋于稳定 B.同一时间可接触不同的因素 C. 接触的环境介质单一 D.接触途径相对固定 E.个体对环境介质的效应是一致的 7. 生态系统中,对环境物质的转移和积累具有重要影响的是 A,食物链 B.食物网 C.营养级 D.生物放大 E.生物转化 8. 从理论上讲,化学污染物进入机体后经历多少个半衰期后,在机体内最大可能蓄积量趋于稳定? A.2个 B.4个 C.6个 D.8个 E.10个 科目代码:353 科目名称:卫生综合 考试时间:2018年12月23日 上午

353卫生综合考试大纲

353卫生综合考试大纲 第一部分流行病学 一、考试目的: 全面考察考生对流行病学基本原理、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 二、考试内容: (一)基础知识:流行病学的定义;流行病学定义的诠释;流行病学的应用;流行病学的原理;流行病学特征;流行病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流行病学发展简史;流行病学发展前景展望。 (二)疾病的分布:疾病分布的概念;疾病频率测量指标;疾病流行强度;横断面分析及出生队列分析;疾病的时间分布;地方性疾病。疾病三间分布的特征及影响因素;疾病三间分布的综合描述及移民流行病学。 (三)描述性研究:描述性研究的概念。现况研究的概念、目的及种类;现况研究的设计与实施;现况研究中常见的偏倚及其控制;现况研究的优缺点。生态学研究的定义、生态学研究的方法。生态学研究的应用及局限性。 (四)队列研究:队列研究的概念及基本原理;队列研究的目的、类型及设计与实施;队列研究数据资料的统计分析;队列研究中的偏倚及其控制;队列研究的优点与局限性。选择队列研究方法的指征。 (五)病例对照研究:病例对照研究的概念及基本原理;病例对照研究的类型;病例对照研究的实施、数据资料的整理与分析;病例对照研究中的偏倚及控制;病例对照研究方法的优点及局限性。实施病例对照研究应考虑的问题。病例对照研究的实例。 (六)实验流行病学:实验流行病学的定义、特点及设计与实施;实验流行病学资料的收集和分析。实验流行病学的概述。临床试验、现场试验及社区试验的特点。实验流行病学的优缺点。实验流行病学应注意的问题。 (七)筛检:筛检的定义与应用;筛检的分类和目的;筛检试验的评价方法及指标。筛检效果的评价;筛检的常见偏倚及控制。 (八)偏倚及其控制:研究的真实性及结果的变异;偏倚的定义、分类、测量及控制。 (九)病因与因果推断:流行病学病因的定义;充分病因和必要病因;因果推断的逻辑方法;因果关联的推断标准。统计学关联到因果关联。病因模型;因果联接方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