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PS在公路控制测量中的应用开题报告

GPS在公路控制测量中的应用开题报告
GPS在公路控制测量中的应用开题报告

GPS在公路控制测量中的应用开题报告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题目 GPS在公路控制测量中的应用

指导教师院(系、部) 测绘与地理科学学院

专业班级学号姓名日期

一、选题的目的、意义和研究现状

(一)选题的目的及意义

在当今测绘作业过程中,大量交通基础建设的投入以及工程项目技术难度的增加,对测量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即是测绘速度快,经济投入少,精度要求高。而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是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不断完善的一种先进导航,定位技术。以其独有的,

[3]传统测量不可取代的优点,与时俱进的满足了当今工程建设的新要求。

一直以来,在测绘工作中,既要保持良好的通视条件,又要保证测量控制网的良好结构,这一直是经典测量技术在实践方面的问题之一,而GPS观测不需要测站之间的相互通视,不需要建造舰标,这样大量减少了测量的工作和时间并且是点位的选择更加灵活;另

-6外定位精度高,大量实验表明通常在50km的基线上,其相对定位精度可达到1×10~2×-6-6-710,而在100—500km的基线上可达到10~10。观测时间短并能提供三维坐标,在测定

[6]观测站的平面位置的同时可以精确的测出测站的大底高程。并且GPS测量不受天气影响,具有全天候测量的能力。

公路控制测量是路线勘测设计的基础,随着高等级道路的兴建,对路线勘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线路长且己知点少,因此,用常规手段不仅布网困难而且难以满足高精度的要求,而GPS技术的特点正好可以满足这一要求。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许多公路工程部门开始GPS定位技术在公路控制测量中的应用和研究。目前国内己逐步采用GPS技术

[4][4][4]建立线路首级高精度控制网,如在沪宁高速公路,青银高速公路,广惠高速公路等公路控制测量中得到广泛应用。

本文通过对GPS在公路控制测量中的应用研究,具体分析公路测量中的长度变形以及GPS控制测量的技术设计等问题。

(二)研究现状

高精度GPS定位技术在各种控制测量中得到广泛应用。从1982年第一代测量型无码GPS接收机Macrometery一100投入市场以来,在应用基础的研究、应用领域的开拓、硬

[5]件和软件的开发等方面,都得到了蓬勃的发展。广泛的试验活动为GPS精密定位技术在测量工作总的应用展现了广阔的前景。目前,GPS定位技术己高度自动化,所达到的定位精度,使测量工作的模式、理念产生了革命性的变化。相对经典的测量技术来说,GPS定位技术主要有以下特点:观测站之间无需通视;定位精度高;观测时间短;提供三维坐标。我国自80年代末石油部、总参测绘局、国家测绘局等陆续进口了GPS接收机并展

开了各方面的研究工作。进入90年代后,随着卫星的增多,GPS接收机的价格下降等原

[6]。因,我国的一些公路勘测设计单位购置了GPS接收机并应用于实际工作中

在公路控制测量中通常采用静态相对定位技术,也就是至少有两台GPS接收机同时观测,经处理后可以精确获得两点的三维坐标差,根据其中一点的坐标可推算出另一点的坐标。由于静态相对定位精度高,因此广泛应用于大地测量、形变监测等高精度测量领域。同样静态相对定位技术将在相当广泛的范围内逐步地取代以往的常规测量方法广泛应用于公路控制测量中,如用于建立路线精密控制网、桥隧精密控制网等。随着应用理论研究的深入以及作业规范的建立和完善,静态相对定位技术将会更好的为公路工程中的控制测量服务。

二、研究方案及预期结果

1、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1)GPS在公路控制测量中的定位原理以及误差源分析。

(2)GPS在平面控制测量以及高程控制测量中的应用

2、主要解决的问题:

2.1 公路测量中的长度变形以及抵偿坐标系

2.2 GPS平面控制网布设以及首级加密

2.3 GPS高程拟合

3、基本理论和能力:

3.1 掌握GPS定位原理与误差源分析

3.2 具备理解测量规范的能力

3.3 具备熟练运用GPS布设控制网的能力

3.4 具有一定的阅读和翻译英文资料的能力

4、研究的技术路线:

(1)GPS点选址的初步勘察

组织人员对路线的走向进行初步勘察,查看沿线可选作GPS点的位置情况。调查路线附近高等级GPS点以便进行联测。

(2)GPS点控制网的设计

GPS控制网的布设应根据公路等级、沿线地形地物、作业时卫星状况、精度要求

等因素进行综合设计。

(3)GPS选点、埋石

(4)架设GPS仪观测

(5)GPS观测数据的处理

(6)GPS控制网进行加密

(7)导线点座标及平差计算

5、解决的关键问题:

GPS在公路工程当中已经有了广泛的应用,如何更好的发挥GPS,提高工作效率,从

理论到实践仍然有很大一段距离,公路勘测对测量不仅要求高而且有其特殊性。本文针对

公路测量的特点,对公路控制测量中,GPS的运用进行了总结

6、论文框架

第一章绪论

第二章 GPS的定位原理与误差源分析

2.1 GPS定位原理

2.1.1基本定位原理

2.1.2绝对定位与相对定位概念

2.1.3差分定位与实时动态定位概念

2.2 GPS定位的主要误差

2.2.1与卫星有关的误差

2.2.2接收机误差

2.2.3传播路径的误差

第三章公路测量中的长度变形和抵偿坐标系3.1地面换算至参考椭球面

3.2椭球面投影到高斯平面

3.3长度综合变形以及变形分析

3.4抵偿坐标系的选择

第四章 GPS控制网的技术设计

4.1 GPS控制网技术设计的一般原则

4.2 GPS网的基准设计

4.3 GPS网的图形设计

第五章 GPS在公路控制测量中的应用

5.1 GPS在平面控制测量中的应用

5.1.1采用GPS静态技术布设首级平面控制网5.1.2采用GPS动态技术加密首级平面控制网5.2 GPS在高程控制测量中的应用

5.2.1 高程系统简述以及大地高和正常高

5.2.2 高程控制网的布设

5.2.3 GPS高程拟合的方法

第六章工程实例

第七章结论

三、研究进度

第5- 6周:搜集相关资料,并做好周详的计划。

第7- 8周:阅读有关书籍和资料,深入学习GPS在控制测量方面的应用以及相关知识;

第9- 10周:将相关知识进行整理与总结,得出系统并且清晰的知识网。第

11-12周:整理完善阅读所得,并解决在整理过程当中所遇到的问题。第13-15周:论文的撰写阶段。

第16-17周:论文装订,毕业答辩。

四、主要参考文献

[1]王家贵,王佩贤,裴亮,等.测绘学基础[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2]张华海,张凤举,赵长胜,等.控制测量学[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1999.

[3]徐爱功,韩晓东,崔希民,等.全球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原理与应用[M].北京: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0.

[4]李天文.GPS原理与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5]王佩贤,张国卿,王建敏,等.大地测量学基础[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

社,2007. [6]孔祥元,郭际明,刘宗泉,等.大地测量学基础[M].湖北: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 [7]张凤举,张华海,赵长胜,等.控制测量学[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1999. [8]王惠南.GPS导航原理与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3

[9]万芳琦. GPS测量中的误差分析[J].江西测绘,2006(2):34-36.

[10]尹辉,陈庭,陈晓红,等.测绘工程专业英语[M].湖北: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 [11]刘大杰,陶本藻. 实用测量数据处理方法[M].北京:测绘出版社,2000

[12]《Least-Squares Kollokation》Moritz.H,DGK-A75,1973.

五、指导教师意见

指导教师签字:

公路工程测量方法总结

公路工程测量方法总结 一、常用计算公式和常用命令 1、已知A(X1,Y1)、B(X2,Y2)、C(X3,Y3)三点,求圆心O点坐标(X,Y)。 Y= ((X32+ Y32- X22- Y22)/(2X3-2X2) -(X22+ Y22- X12- Y12)/(2X2-2X1))/((Y1- Y2)/(X2-X1)-(Y2- Y3)/(X3-X2)) X=(X22+ Y22-2Y2Y- X12- Y12+2Y1Y)/(2X2-2X1) 结论:(X1-X) 2 +(Y1-Y) 2=(X2-X) 2 +(Y2- Y) 2=(X3-X) 2 +(Y3- Y) 2 2、三角形面积计算:已知三角形的三条边A、B、C,求三角形面积S。 D=(A+B+C)/2 S=√(D*(D-A)*(D-B)*(D-C))。 3、已知两条直线方位角和两条直线上任一点坐标,求交点坐标O(X,Y)。【直线MN,方 位角F、N点坐标(X1,Y1);直线HP:方位角E、H点坐标(X2,Y2)】。 交点O坐标:X=(X2*tan E- X1*tan F- Y2+Y1)/(tan E-tan F) Y= X*tan F- X1* tan F+ Y1 4、已知路基设计标高A、计算填土高程B、上次填土高程或原地面高程(基本为直线)C、 路基设计宽度L和边坡坡度为i,标高B到标高C的填土面积S。 S=((2A-B-C)*i+L)*(B-C) 5、缓和曲线坐标计算公式:【R为圆曲线半径(右偏为正,反之为负)、L为缓和曲线总长、 Z为起算切线方位角(即ZH或HZ点所在直线上的方位角)、D为起算点桩号、(X1,Y1)为ZH或HZ点坐标】 A=K-D W=A-A5/(40R2L2) (数学坐标X) E=A3/(6RL)-A7/(336R3L3) (数学坐标Y) X= X1+W cos Z-E sin Z Y= Y1+W sin Z+E cos Z C=A-A5/(90R2L2) 【(C为弦长,A为计算点到起算点的缓曲线弧长,L为缓和曲线全长),由于A5/(90R2L2)此值为微量,可以把C约等于A,得A=C+C5/(90R2L2) 】 F"FWJ"=Z+90*A2/(RLπ)为偏角(计算点的切线方位角)(F"FWJ":在CASIOfx-4800 计算器中将F值赋给FWJ并显示出来,在CASIOfx-4850计算器中将F值赋给FWJ并 显示出来为:"FWJ":F)。 6、圆曲线坐标计算公式:【R为圆曲线半径(右偏为正,反之为负)、Z为起算方位角、D 为起算点桩号、(X1,Y1)为ZY或YZ点坐标】 L=K-D【(计算点到起算点的弧长,D为起点桩号),弧长另一计算公式:L=Raπ/180 】

道路工程施工测量标准

公路工程施工测量工艺标准 QB/SYGL—JS—LJ—1—2010 1、适用范围 本工艺标准适用于公路工程施工测量作业 2、主要应用标准和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勘测规范》(JTG C10-2007)。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93)。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06)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 041-2000)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土建工程)(JTG F80/1-2004)3、测量准备 3.1 技术准备 3.1.1 熟悉和分析施工现场的地理、地形资料、施工图纸,编制施工测量总体控制技术方案;向现场技术员、施工队伍进行书面的总体测量施工技术交底。 3.1.2 对测量施工过程的安全和环境因素进行识别和评价,并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和紧急预案。 3.2 仪器设备准备 3.2.1 测量仪器设备:全站仪、水准仪、棱镜、三脚架、50米钢尺、塔尺、花杆、直尺、盒尺、测绳等具有相应出厂合格证书。 3.2.2 数据处理设备:台式计算机、打印机、小型计算器、道路施工测量计算软件。 3.2.3 通讯设备:对讲机、充电器、信号旗。 3.2.4 其它工具:毛笔、记号笔、铁锤、木锯、太阳伞、文件柜。 3.2.5 交通设备:皮卡车或双排货车。 3.3 材料准备 小铁钉、线绳、木桩、油漆、工具袋、记录本、打印纸。 3.4人员准备 测量工程师、技术员、测工等均需考核,持相应级别证件上岗。 3.5作业条件 3.5.1天气:避免在高温、大风、大雾等天气作业。 3.5.2仪器:全站仪、水准仪、钢尺等必须经具有相应的计量标定合格证。 3.5.3人员:测量人员必须经过培训考核合格,持相应证书上岗。 4 操作工艺 4.1 工艺流程 4.1.1控制测量 图纸审核→设计交桩→水准点导线点复核→布置路线施工控制网→水准点导线点加密原地面复测→向现场技术员和施工队进行书面的水准点导线点交底。雨季后、越冬后水准点导线点复核→交工验收测量→测量档案归档和移交。 4.1.2施工放样测量 计算放样资料→现场施工放样→复核点位→标记放样点并现场交桩。 4.2操作方法 4.2.1 图纸审核 根据设计图纸和设计交底对路基平纵断面逐桩高程、坐标、超高、加宽等进行复核,发现错误及时上报监理工程师处理。 4.2.2设计交桩 工程开工前,在项目总工程师的带领下,测量组参加由驻地监理工程师组织的交接桩工作,逐一接收平面、高程控制点桩、交点桩、断链桩、合同分段桩、重要结构的中心桩,并按监理工程师的要求,办理交接桩签认。接桩后,与桩址所在土地的业主办理桩址占地使用、桩志保护合同,清理桩址周围杂物,建立醒目桩位标志。 4.2.3根据接桩资料和设计文件进行水准点、导线点等控制点复测及恢复定线。 1)工作开始之前,应向监理提交复测开工报告,内容包括:测量人员和仪器设备配置,

D级GPS控制测量技术设计书要点

目录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和任务 (3) 1.1.设计目的 (3) 1.2.任务概述 (3) 二、测区概况 (3) 2.1.测区自然地理概况 (3) 2.2民族种类 (3) 2.3已有资料情况 (3) 2.4测区的范围: (3) 三、设计的依据 (3) 四、主要的技术指标 (4) 4.1GPS测量 (4) 4.2水平角观测 (6) 4.2.1水平距离的观测 (6) 4.2.2导线网 (6) 五、坐标系统的选择 (7) 六、设计方案 (7) 6.1布网的原则 (7) 6.1.1.GPS网型网型方案设计 6.2.图上展绘已知点(或图上查找已知点) (7) 6.3按点位要求与测区情况在图上选点布网 (8) 6.4.判断和检查点间的通视(主要点间) (9) 6.5.外业选点埋石 (10) 6.5.1选点 (10) 6.5.2标志埋设 (10) 六、仪器设备的选择 (11) 七、外野实测方案设计 (11) 7.1. GPS外业工作的原则 (11) 7.2安置天线要求 (12) 7.2.1对仪器设备的要求 (12) 7.3观测方法 (13) 7.3.1 GPS 观测方法 (13) 7.4 地籍勘丈 (13) 7.4.1 、地籍勘丈的方法: (13) 7.4.2. 宗地图编号 (13) 7.4.3. 地籍图的规格及分幅 (13) 7.4.4 地籍勘丈的基本精度 (14) 7.4.5界址点的施测方法 (14) 7.4.6 界址点边长的检核: (14)

7.4.7 地籍图的表示原则: (15) 7.4.8 宗地图 (15) 7.4.9面积量算与汇总统计 (15) 7.4.10提交成果 (15) 7.5数据的记录 (15) 八、数据处理的方法与要求 (17) 8.1.外业观测数据处理 (17) 8.2外业观测数据质量检核 (17) 8.3数据处理和平差计算 (18) 8.3.1数据处理 (18) 8.3.1无约束平差 (19) 8.3.2约束平差 (19) 8.4 GPS 高程拟合 (19) 七、提交成果 (19) 八、参考文献 (20)

工程测量毕业设计

存档号:学号: 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毕业设计 分析水准测量的误差的来源及控制方法---以山西省某高速公路一期工程TJ4-4标段为例 系部: 测绘工程系 专业名称: 工程测量 指导教师Ⅰ: 姓名:

二0一二年十二月 诚信承诺 本人慎重承诺和声明: 我承诺在毕业论文(设计)活动中遵守学校有关规定,恪守学术规范,在本人的毕业论文中未剽窃、抄袭他人的学术观点、思想和成果,未篡改研究数据,如有违规行为发生,我愿承担一切责任,接受学校的处理。 承诺人: 2012年 12 月 5

毕业设计(论文)评定表

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摘要 本次作业以山西省某高速公路一期工程TJ4-4标段控制点SB43至SB48的三等水准测量为实例,阐述了水准测量的基本原理及其水准测量的方法与水准路线。总结了在水准测量过程当中遇到的问题,并对山西省测量误差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指出了在测量过程中容易忽略的细节从而导致测量成果不符合要求的问题,进一步改进了在水准测量过程中发现的这些问题,最终得到满足要求的测量结果。 关键词:水准测量水准仪高程误差

目录 第1章绪论 (1) 1.1论文的背景和意义 (1) 1.2论文的主要内容 (1) 第2章水准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2.1 水准测量的基本原理 (2) 2.2 水准测量方法与水准路线 (3) 第3章勘察设计过程中水准测量的问题及控制方法 (5) 3.1 水准测量的现状 (5) 3.2水准测量中出现的问题 (5) 3.3仪器误差(系统误差)及控制方法 (8) 3.3.1 视准轴不平行水准管轴产生的误差及控制方法 (8) 3.3.2水准尺误差及控制方法 (9) 3.4观测误差(偶然误差)和控制方法 (9) 3.4.1符合水准管气泡居中误差及控制方法 (9) 3.4.2调焦误差和视差的影响及控制方法 (10) 3.4.3水准尺的倾斜误差及控制方法 (10) 3.5 外界条件(偶然误差)影响和控制方法 (11) 3.5.1 地球球气差和日照风力引起的误差及控制方法 (11) 3.5.2 仪器升降和水准尺下沉的影响 (12) 3.6水准测量时应注意的事项 (14) 第4章结论 (15) 参考文献 (16)

倾斜摄影测量开题报告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题目 倾斜摄影测量应用 学院 测绘工程学院 专业 测绘工程 班级 测绘一班 学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开题日期 2014 3 31 《倾斜摄影测量应用》开题报告 一、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一)课题研究来源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通过掌握倾斜摄影测量技术来获取地面物体地形全面准确的三维信息。 (三)课题研究的意义通过研究倾斜摄影测量这项高新技术通过在同一飞行平台上搭载多台传感器,同时从垂直,倾斜等不同角度采集影像,获取地面物体更为准确的信息。传统的影像数据主要来源于垂直角度的航空或卫星影像,这些影像大多只有地物顶部的信息特征,缺乏地物侧面的详细轮廓及纹理信息,不利于全方位的模型重建和场景感知,并且这些影像上的建筑物容易产生墙面的倾斜和屋顶位移,遮挡压盖等问题,不利于后期的几何纠正和辐射处理。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三、课题研究内容及创新 倾斜影像是通过具有一定倾角的倾斜航摄相机获取的,具有如下的特点: 1可以获取多个视点和视角的影像,从而得到更为详尽的侧面信息 2具有较高的分辨率和较大的视场角,3同一地物具有多重分辨率的影像; 4倾斜影像地物遮挡现象较突出。倾斜摄影测量技术通常包括影像预处理、区域网联合平差、多视影像匹配DSM 生成、真正射纠正、三维建模等关键内容 倾斜影像测量的关键技术1 多视影像联合平差,多视影像不仅包含垂直摄影数据,还包括倾斜摄影数据,而部分传统空中三角测量系统无法较好地处理倾斜摄影数据,因此,多视影像联合平差需充分考虑影像间的几何变形和遮挡关系 。结合POS 系统提供的多视影像外方位元素,采取由粗到精的金字塔匹配策略, 在每级影像上进行同名点自动匹配和自由网光束法平差,得到较好的同名点匹配结果,同时,建立连接点和连接线、控制点坐标、GPU/IMU 辅助数据的多视影像自检校区域网平差的误差方程,通过联合解算,确保平差结果的精度。2多视影像密集匹配,影像匹配是摄影测量的基本问题之一,多视影像具有覆盖范围大,分辨率高等特点,因此,如何在匹配过程中充分考虑冗余信息,快速准确获取多视影像上的同名点坐标,进而获取地物的三维信息,是多视影像匹配的关键,由于单独使用一种匹配基元或匹配策略往往难以获取建模需要的同名点,因此近年来随着计算机视觉发展起来的多基元、多视影像匹配,逐渐成为人们研究的焦点,目前,在该领域的研究已取得很大进展,例如建筑物侧面的自动识别与提取。通过搜索多视影像上的,在确定墙面时,可以设置若干影响因子,并给予一定的权值,将墙面分为不同的类,将建筑的各个墙面进行平面扫描和分割,获取建筑物的侧面结构,再通过对侧面进行重构,提取出建筑物屋顶的高度和轮廓,数字表面模型生成和真正射影像纠正,数字表面模型生成和真正射影像纠正倾斜摄影测量技术以大范围、高精度、高清晰的方式全面感知复杂场景,系统具备高性能的协同并行处理能力,在新一代城 市空间数据基础设施建设中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精细化的三维城市模型作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信息化的基础数据,得到了日益广泛的应用并逐渐成为城市空间数据框架的重要内容。然而,传统的航空和卫星遥感手段主要针对城市建筑顶部进行模型重建,而对侧面的三维重建一直缺少有效的解决手段。倾斜摄影技术的发展,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难题,将静态的,基于立体像对和点特征的传统摄影测量技术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即动态的,基于多视影像和对象特征的实时摄影测量技术。因此,诸如高分辨率DSM、逼真的真正射影像和精细的三维城市模型等倾斜摄影测量产品需求尤为迫切,而发展基于多平台多传感器的倾斜影像自动化、智能化的处理技术,已经成为新一代数字摄影测量研究的核心主题。

工程测量技术总结报告

工程测量技术总结报告 没有航向的船,永远也无法到达成功的彼岸。当然,没有目标的工作,永远也无法品尝成功的喜悦,所以我们要从不断的反思和总结中得到提升。下面是的工程测量技术总结报告,欢迎阅读,希望帮助到大家。 一、理论是基础实践是根本 没有理论基础,我们就不能正确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所以我们进行测量实习前,这学期张老师经过对理论知识精细的讲解,我们踏踏实实的学习态度,致使我们很好地掌握了理论知识。对于学习建筑工程技术这一专业的学生,我们不仅要有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而且更应当有过硬的实践操作能力。 无人不知“实践是检查真理的唯一标准。”所以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就是实践。《建筑工程测量》是这样,其它的还是如此。我们不能纸上谈兵,必须树立起理论是基础,实践是根本这一理念。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做到学以致用,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奉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二、明确目标制定计划 没有航向的船,永远也无法到达成功的彼岸。当然,没有目标的工作,永远也无法品尝成功的喜悦,所以我们这次测量实习首先明确了我们的目标。我们这次为期十天的测量实习的内容主要有三项,地形图测绘、建筑物放样、道路圆曲线测设。明确了目标,就应当为之拼搏。我们可不能盲目地拼搏,因为“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所以我们在进行测量实习初就对测量实习的进程做了相关计划。终于让我们少走了许多曲折之路。比如,我们每天实习都有不同的内容和任务,那么我们准备仪器时就只带需要的仪器,而并非劳神、费力全都带到实习场地。虽然这是在实习期间的亲身体验,我们却对此受益终生。 三、树立起团结协作的团队意识 我们《建筑工程测量》实习并非单枪匹马就能完成任务,必须由大家共同努力才能完成。比如,在进行碎部点的测量时,在同一时间我们需要立尺人员立足、观测人员读取数据、记录人员记录数据、绘图人员绘制草图等。为此,我们需要让组员们树立起团结协作的意识,早日圆满完成实习任务。由此,我真的领悟到了“人心齐,泰山移。”的内涵了,正如抗日战争时期,没有国、共两党的合作,没有统一战线的形成,也许抗日战争将会持续更长时间。如果我们这次测量实习没有组员齐心协力地奋进,我们也根本不可能按时、按质、按量地完成实习任务。因此,团结协作是我们必然要做出的选择。 四、老师指导同学探讨 我们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离不开同学们的相互学习和探讨,更离不开张老师顶着烈日不畏艰辛仔细、耐心给我们的正确指导。让我们才茅塞顿开,思维也更加开阔,最终取得优异的成绩。 五、吃苦耐劳自强不息 大家都明白一点,我们学习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学生以后的工作地方一般大多是室外露天工作,遇到风吹日晒是再所难免。正如我

市政道路测量专项方法

目录 1、编制依据 (1) 第二章工程概述 (2) 1、项目概况 (2) 2、工程气象水文 (3) 第三章测量部署 (4) 1、测量人员组织机构 (4) 2、测量仪器的配备 (4) 3、测量工作基本要求 (4) 4、测量工艺流程 (5) 第四章施工测量方法 (6) 1、控制测量 (6) 2、施工图审核 (7) 3、道路工程测量方法 (8) 4、管线工程测量方法 (13) 5、竣工测量 (15) 6、质量标准 (15) 第五章成品保护 (18) 第六章施工测量技术保证措施 (19) 第七章安全措施 (21)

施工测量方案 第一章编制依据及原则 1、编制依据 1.1由业主提供的本工程设计文件及本工程地质勘查报告(电子版)。 1.2业主提供《控制点成果文件》 1.3业主提供的原始地貌数据 1)本工程执行主要现行规范、规程和标准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T12898-2009) 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 给水排水工程施工及质量验收规范(GB50268-2008)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 建筑施工组织设计规范(GB/T50502-2009) 建筑施工土石方规程安全技术规范(JGJ/T180-2008) 2)本工程执行公司ISO9001:2008质量认证标准 (1)公司质量手册; (2)程序文件及相关支持性文件; (3)项目质量计划、安全措施计划 第二章工程概述 1、项目概况 北京环渤海高端总部基地位于北京市东南五环外,通州区与亦庄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交界处,总 占地面积17.21平方公里。在功能定位上,基地将与亦庄新城核心区“双轮驱动”,成为通州现代化国际新城建设和发展的战略引擎区,建设成为服务于首都经济圈的高端商务新城和面向环 渤海的高端企业总部集聚区。为推进亦庄新城站前区的建设,构建亦庄新城站前区的道路网系统,完善骨干路网结构,同时为市政管廊建设提供依据和支持,我院受北京星湖投资开发公司 的委托,对通州区台湖镇次渠东南路(玉江佳园西路~惠民路)市政工程进行方案及初步、施工图设计。 次渠东南路(玉江佳园西路~惠民路)位于环渤海高端总部基地,与站前南五街、亦庄崔家窑南街一起形成区域内次干路环形通道,该环形通道服务机动车的同时也是该区域公共交通的主通道,因此次渠东南路既是区域内机动车出行的主要通道,同时也是公共交通的重要走廊。 次渠东南路(玉江佳园西路~惠民路)北起玉江佳园西路,与现状站前南五路相接,南至惠民路,道路全长约1.819km。次渠东南路(玉江佳园西路~惠民路)道路规划红线宽35m,规划为城市次干路。本段范围内道路分别与十二条规划路相交,其中:城市主干路三条:亦庄安定营 大街、亦庄新城太平路、惠民路;城市次干路二条:太平西二路、亦庄崔家窑南街;城市支路

工程测量毕业论文设计

包头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毕业论文 学生姓名:孙文磊 年级:2011 专业:工程测量技术 指导教师:高润喜 完成日期:2014年5月1日 第一章绪论 第二章工程测量的测量仪器 第三章隧洞地面和地下高程控制网略图 第四章隧洞地面和地下平面控制测量设计说明 4.1 确定遂洞地面和地下平面控制网的等级进行遂洞横向贯通误差的预计4.2 地面和地下平面控制测量等级的各种技术要求 4.2.1 地面控制测量的等级标志形状和尺寸的设计 4.2.2 平面控制测量所用的仪器

第五章隧洞地面和地下高程控制测量设计说明 5.1 地上高程控制测量误差引起的竖向贯通误差≤15mm 5.1.1 竖向贯通误差的预算 5.2 地面和地下高程控制测量的等级的各种技术要求 5.2.1 高程控制点的标志设计 5.2.2 确定所使用的仪器和工具 5.2.3 高程控制测量的外业观测方法、各项限差及内业计算的计算要求5.2.4 外业成果的整理与平差计算 第六章隧洞施工放样方法、精度的设计说明 6.1 洞外中心线的测设方法及要求的设计 6.2 隧洞中心控制桩外的设计 6.3 洞内施工导线、基本导线、主要导线的精度、测量方法设计6.4 隧洞内高程控制点测量方法、精度要求 6.5 隧洞进出口点的设计高程、个100 整数桩的设计高程 6.6 隧洞施工面的放样方法

6.7 纵、横和竖向贯通误差的测定方法 第七章总结 第一章 东山隧洞施工测量工程位于维州市东山镇西南方向,其东南方向是东山小学,离东山镇约2km ,离东山小学约1.5km ,距其不远有一条穿过东山镇的南北公路。公路对隧洞的施工提供了比较方便的交通路线。 隧洞全长为3156m ,穿过东山山头,东山山头的高程H=198.236m 。隧洞进口的设计高程HA=78.000m ,隧洞的设计坡降为0.3% 。 第二章本工程测量单位所拥有的测量仪器为 (1)全站仪,测程3km ,测距精度:±(2mm +2ppm · D ) 测角精度:± 2 ″ (2)DS3 水准仪 (3)30m 钢尺 根据所拥有的仪器及遂洞的地形图采用光电测距导线网作为平面控制网。由东山地形图可知道该地形比较陡,通视条件差,不宜布设多边形的平面控制网,测角网测量的角数比较多降低测量的速度,随着全站仪测距精度的提高,采用边角网的平面控制网可以提高测量的速度同时也可以保证测量的精度。由表 2.1.1 可知道平面控制网的等级可能为三等或四等,而且三、四、五等平面控制网,可以用相应等级的导线网来代替。所以本工程的控制网采用了光电测距导线网。平面控制网见东山地形图。 表 2.1.1 洞外控制网等级选择

测量技术报告

目录

1. 工程概况 任务情况 2017年01月22日,受市政分院委托,勘测分院承接了益阳东部新区鱼形山路(内环路-G319)道路工程测量任务。 测量任务按市政分院提供的:“测量技术要求”实施。测量工作内容包括: (1)控制测量 (2)1:1000数字化带状地形图测量(修补测) (3)纵横断面测量 测区概况 测区位于益阳市东部新区G319国道与内环路之间,交通便利,地形较简单,已有成型的道路,通往鱼形山水库风景区,其中石长铁路贯穿测区,通视通行条件较好。 完成工作量 本项工程自2017年01月22日开工至2017年02月03日完工。整个工程分为以下六个阶段:生产准备、方案设计、外业观测、外业检查、资料整理加工等。本项目完成的工作量如下。 (1)控制测量3点; (2)1:1000数字化带状地形图测量公里; (3)纵断面公里;

(4)横断面公里; 2.人员及设备配置 工程投入的主要技术力量工程师1人,技术员3人。 开工前和工程进行中,组织项目组人员对和本项目相关的技术、安全和环境保护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培训,学习施测方案和有关技术标准、操作规程。 本项目实施时采用的GPS接收机、全站仪、水准仪,全部经过了国家法定计量单位的检测,且都在有效使用期内。 本项目投入的测量仪器设备见下表。 本项目投入的测量仪器设备一览表 3. 执行的技术标准及规范 (1)《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2)《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第1部分1:5001:2001:2000地形图图式》GB/; (3)《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GBT24356-2009);

4. 本工程采用的坐标系及高程系 平面采用西安80坐标系,高程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由施工方提供)。 5. 已有测量资料的检测和利用 图件资料 由市政分院院提供的1:1000地形图该图件作为本工程踏勘、选点用图,并从图上获取线路中线概略位置。 控制资料 起算控制点为施工方提供的控制点,点号分别为P01、P02、P03。经现场踏勘,保存完好。 高程起算点为P01、P02、P03。 以上控制点坐标成果属西安80坐标系(中央子午线112°30′),高程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 检测结果表明,上述控制点成果可靠,可作为本项目的起算数据。6. 控制点的选点与埋石 控制点的布设要为后续工作和施工服务,因此控制点尽量选不易被破坏,地势开阔、地层稳固的位置。在保证每个控制点至少有一个通视方向的前提下,尽量使控制点在测区均匀分布。控制点埋设采用钻孔打入测量标志形式。钻孔法主要用于水泥路面控制点埋设。

一级GPS控制测量技术设计书知识讲解

G P S 控制测量设计书

1.工作大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 1.1任务来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 1.2工作内容及任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 2. 技术设计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 2.1概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 2.1.1项目区概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 2.1.2已有资料及其利用情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 2.2技术标准和要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2.3技术路线和技术方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2.3.1控制测量设计原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3.项目目组织实施计划和进度安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3.1项目组织机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3.1.1组织机构设置计划本项目组织机构设置计划如下图所示___________ 4 3.1.2各部分的具体职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3.1.3项目设备资源配置计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3.2项目进度安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4.质量管理措施、进度控制措施、生产安全保障措施_______ 5 4.1质量保证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4.2项目进度控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4.3生产及资料安全保障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5. 提交成果资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6附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6.1GPS点之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工程测量毕业论文

工程测量毕业论文The final revision was on November 23, 2020

一、绪论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测绘仪器设备迅速发展,新仪器不断出现。在全站仪方面的重要发展是长距离棱镜全站仪的出现,免棱镜全站仪的免棱镜视距由初期几十米发展到当前的一千米以上。 地形测量指的是测绘地形图的作业。即对地球表面的地物、地形在水平面上的投影位置和高程进行测定,并按一定比例缩小,用符号和注记绘制成地形图的工作。 地形测量包括控制测量和碎部测量。①控制测量是测定一定数量的平面和高程控制点,为地形测图的依据。平板仪测图的控制测量通常分首级控制测量和图根控制测量。首级控制以大地控制点为基础,用三角测量或导线测量方法在整个测区内测定一些精度较高、分布均匀的控制点。图根控制测量是在首级控制下,用小三角测量、交会定点方法等加密满足测图需要的控制点。图根控制点的高程通常用三角高程测量或水准测量方法测定。②碎部测量是测绘地物地形的作业。地物特征点、地形特征点统称为碎部点。碎部点的平面位置常用极坐标法测定,碎部点的高程通常用视距测量法测定。按所用仪器不同,有平板仪测图法、经纬仪和小平板仪联合测图法、经纬仪(配合轻便展点工具)测图法等。它们的作业过程基本相同。测图前将绘图纸或聚酯薄膜固定在测图板上,在图纸上绘出坐标格网,展绘出图廓点和所有控制点,经检核确认点位正确后进行测图。测图时,用测图板上已展绘的控制点或临时测定的点作为测站,在测站上安置整平平板仪 并定向,然后用望远镜照准碎部点,通过测站点的直尺边即为指向碎部点的方向线,再用视距测量方法测定测站至碎部点的水平距离和高程,按测图比例尺沿直尺边沿自测站截取相应长,即碎部点在图上的平面位置,并在点旁注记高程。这样逐站边测边绘,即可测绘出地形图。传统的平板仪测图和经纬仪(或测距经纬仪)测图通称白纸测图,它

建筑施工测量开题报告

河北工程大学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题目:对献县凤翔园小区5,6号楼的施工测量 学生姓名: 专业:测绘工程 班级学号:120510210 指导老师: 开题时间: 2016年3 月22 日

一、选题的目的及意义: 首先,作为一个总结性环节,毕业设计是我们全面系统地掌握所学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并运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通过这个环节,可以加深我们对所学基本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我们综合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以及设计创新精神。通过毕业设计的完成,使我们对四年所学的理论知识得到一次系统的总结。主要目的在于培养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技能,理论联系实际,独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自己得到从事本专业工作和进行相关的基本训练。 近年来,高层建筑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而迅速发展,层数增多,高度加大,体 型日趋复杂.在施工测量中,无论对结构平面的竖向传递或是高程传递,其传递次数均大量增加。对施工测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保证达到结构施工精度的要求。施工测量是高层建筑施工的关键性工作,贯穿整个施工过程。施工测量的准确与否决定了高层建筑的整体垂直度和结构可靠性,因此在高层建筑施工中,施工测量尤为重要。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近年来,高层建筑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而迅速发展,层数增多,高度加大,体型日趋复杂.在施工测量中,无论对结构平面的竖向传递或是高程传递,其传递次数均大量增加。对施工测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保证达到结构施工精度的要求。一)近十年建筑的特点:1、规模大,分期分段施工。2、结构复杂、层数多、基础深、机械化施工进度快、设备多样化、安装精度高。二)高层建筑测量的特点:1、由于建筑物层数多,高度高,结构竖向偏差直接影响工程受力情况,故施工测量中要求竖向投点转度高,所选用的仪器和测量方法要适合结构类型、施工方法和场地情况。2、由于建筑物结构复杂、设备和装修标准较高,特别是高速电梯的安装,对施工测量精度要求也高。一般在设计图纸时有说明,总的允许偏差值在施工过程中还产生误差,只能控制在总的偏差值之内。3、由于建筑平面、立面设计新颖又复杂多变,故要求开工前先制定施工测量方案、仪器配备、人员配备,方可施工。 高层建筑施工测量包括:平面控制网的测量,主轴线测设,结构轴线竖向投测,细部放样,高程控制网的建立和传递,沉降观测。

xxx市政道路工程测量技术要求

xxxx市政道路工程测量技术要求 一、测量目的 定测应根据初步设计确定的最终线位进行详细的测量,提供编制施工图设计文件所需的资料。定测的主要任务是根据初步设计确定的路线,在初测的基础上,对导线、中桩进行实地测量放样,同时进行高程、建(构)筑物、青苗、土地属性和地界等资料的测量调查工作,并进行必要摄像留样、表格填写等工作。二、坐标系 平面:海南平面坐标系; 高程:黄海高程(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 三、测量范围 测量范围包含推荐线位(C线、B线、E线、F线)、比较线位(A线和D 线)和相交旧路等。 四、采用规范 (1).《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2).《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 18314-2009 (3).《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T 18314-2009 (4).《全球定位系统实时动态测量(RTK)技术规范》CHT 2009-2010 (5).《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GB/T20257.1-2007 (6).《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CH1002-1995 (7).《测绘产品质量评定标准》CH1003-1995 五、定测要求 (1)平面测量:按附图中道路中心线实地放出中线,桩号编制按图,中桩间距20米。对地形图进行补测,道路中心两侧30米范围。特别是高压铁塔、新建成片住宅、已建道路、河塘和坟墓。(仅做推荐线位的平面测量,比较线位不需做) (2)纵断面地面线:中桩纵断定测基本间距20米,如遇地形变化较大或突变位置,应根据现场地形情况,增加测量中桩点。(仅做推荐线位的纵断面测量,比较线位不需做)

(3)横断面地面线:横断定测断面位置与纵断一致,测宽为中线两侧30米(即左30米,右30米),采点间距为所有地形变化点,并不大于5m。(仅做推荐线位的横断面测量,比较线位不需做) (4)沿线水坑:测淤泥厚度。 (5)复核初测阶段提供的与路线相交的高压线最低点高程,对局部漏测点位进行补测。 (6)复核路线相交的地下管线的性质、管径、管顶高程,对局部漏测点位进行补测。 (7)复核测量路线设桥涵处现状沟渠的断面与沟底标高。 (8)与现状路相接处,加密高程点。 (9)对沿线地上物进行调查,并按设计提供表格进行现场填写,同时要求进行摄像。地上物包括:拆迁房屋、电力电讯设施、青苗等需经济补偿的其它设施。 (10)进行土地属性调查,地界调查,并按设计提供表格进行现场填写。六、纵横定测数据格式要求 纵断面格式:按提供的《纵断面地面线格式》记录 横断面格式:按提供的《横断面地面线格式》记录 附件 1、测量范围示意图 2、道路平面图 3、道路直线、曲线及转角表 4、道路逐桩坐标表 5、纵断面地面线格式 6、横断面地面线格式

GPS静态控制测量技术设计指南备课讲稿

GPS静态控制测量实施指南 一、综述 GPS网建立过程分3个阶段:设计准备、施工作业、数据处理1.设计准备 该阶段的主要工作项目:项目规划、方案设计、施工设计、测绘资料收集、选点埋石、仪器检测。 1.1项目规划 ①位置及范围:测区的地理位置、覆盖范围及控制网的控制 面积 ②用途及精度等级:控制网的具体用途、所要求达到的精度 或等级。(各级GPS网采用中误差作为精度指标,以2倍中误差作为 极限误差。) C级网用途:三等大地控制网、区域、城市及工程测量的基本控制网; D 级网用途:四等大地控制网; E 级网用途:中小城市、城镇及测图、地籍、土地信息、建筑施工 等。 (由于本基坑工程跨距较长,基坑深距大,暂定C、D级测量精度 GPS测量相邻点间基线长度的精度用下面公式表示:

σ为基线向量的弦长中误差,单位mm,a为固定误差,单位mm,b为比例误差系数,单位1 X 10-6 ,d为相邻点间距离,单位为km。 城市GPS测量精度指标:(本工程选用四等) GPS高程拟合板块: D、E级网点按四等水准测量方法进行高程联测, GPS点需要高程联测时,可采用使GPS点与水准点重合,平原、微丘地形联测点的数量不宜少于6个,必须大于3个,联测点的间距不宜大于20km,且均匀分布;重丘、山岭地形联测点的数量不宜少于10个。 各级GPS控制网的高程联测应不低于四等水准测量的精度。 当GPS控制网点间距离小于20km时,可不考虑对流层和电离层的修正;当大于20KM时,每时段应于始、中、终个观测一次气象元素,并采用标准模型加入对流层和电离层的修正。 为GPS控制网点的正常高,先利用已联测高程的GPS点正常高和经GPS控制网平差得到的大地高,求其高程异常值,然后采用拟合或插值等方法求其他高程异常值和正常高。 ③点位分布及数量:控制网点的分布、数量及密度要求。 (GPS网点应均匀分布,相邻点间距离最大不宜超过该网平均点间距的2倍。依据城市测量规范三等基线平均距离为5km,四等为2km,鉴于平时土方开挖收方测量需要5km左右设置一控制观测点。

毕业设计-公路工程控制测量的方法

公路工程控制测量的方法 摘要:作为公路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的一项重要环节,测量工作贯穿于整个施工 过程,是公路施工的重要技术工作,必须引起施工单位足够的重视。本文将就测 量控制在公路工程施工中的应用做分析研究。 关键字:公路工程测量控制 测量工作在公路工程施工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无论是开工前的控制测量还是在竣工验收时的竣工测量,可以说测量工作贯穿于整个公路工程项目之中,测量工作的质量直接影响公路工程的质量和进度。 1开工前测量的准备工作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在公路工程施工的准备阶段,由于时间紧,任务重,施工单位为保证按合同要求如期开工,就必须合理安开工前的控制测量,而测量工作则是整个施工准备阶段的重点、难点。 1.1制定合理的测量计划 作为各阶段测量工作的指导纲领,合理的测量计划是工程施工开展的必要准备。制定测量计划的内容主要包括:测量工作的依据及内容,程序及制度等。在制定测量计划之前应当认真的进行实地考察,熟悉工程图纸及规范要求,然后结合工程内容与实地状况有针对性的制定计划,在制定计划时应注意测量计划的可操作性以及内容的完善。 1.2技术交底及控制点交接桩 一般情况下,业主和设计单位应当向施工单位与监理单位提供高程控制点和平面控制点,在进行内业交接时,应由业主提供包括控制点布置图及成果表、测量成果计算说明及要求、测量依据等详细资料,并在交接记录表中对已交接资料和不完整资料进行分类标注,同时对遗留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在外业交接桩位过程中,必须重点关注点位的完好以及实际情况与资料的匹配度。 1.3控制点的复测 在施工前,测量人员应对标段内的水准点、导线点桥梁控制网及其相邻标段的水准

市政道路施工测量方案

施工测量方案 第一章编制依据 一. 编制依据 1.由业主提供的本工程设计文件。 2.业主提供《控制点成果文件》 3.业主提供的原始地貌数据 二. 本工程执行主要现行规范、规程和标准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T12898-2009) 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 给水排水工程施工及质量验收规范(GB50268-2008) 土方开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1-2012 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 第二章工程概述 一. 项目概况 本工程位于西咸新区西北部的空港新城内,西安咸阳机场西北边,沿线地形总体南低北高,地表附着物基本为果园及部分农田、建筑物,地貌单元属渭河北岸黄土塬,为自重湿陷性黄土,湿陷等级Ⅲ级(严重),地下水埋藏较深,季节性冻土标准冻结深度小于0.6米,地震基本烈度8度。 包含园区十路、A-5大道、园区大道三条市政道路。 园区十路位于北杜镇,等级为城市支干道,南北走向,本次修建范围自A-5路至园区二路,修建长度1623.657m,设计车速40km/h,道路采用四幅路设计,双向4车道。 A-5路(园区大道—园区十一路)市政工程等级为城市支路,东西走向,本次修建范围自园区大道至第五大道,修建长度935.019m,设计车速40km/h,道路采用四幅路设计,双向6车道。 园区大道(A-5路—园区南大道)市政工程等级为城市主干道,南北走向,本次修建范围自A-5路至园区南大道,修建长度291.5m,设计车速50km/h,道路采用四

幅路设计,双向6车道。 二. 工程范围及规模 本工程挖方约21万m3,填方约11万m3,清表约3.6万m3。 第三章测量部署 一. 测量人员组织机构 项目部组建以总工(技术负责人)为总负责人,专业测量工程师为负责人,各施工队成立现场测量小组的管理模式,用来保证控制测量和施工测量的测量放样。 二. 测量仪器的配备 本标段工程包括路基工程、路面工程、排水工程及附属工程。测量要求精度高,测量误差应严格控制在规范允许偏差范围内,采用全站仪和水准仪作为主要测量控制仪器,配备的主要仪器如下: 三. 测量工作基本要求 1.施测原则 1)严格执行测量规范;遵守先整体后局部的工作程序,先确定平面控制网,后以控制网为依据,进行各局部轴线的定位放线。 2)必须严格审核测量原始数据的准确性,坚持测量放线与计算工作同步校核的工作方法。 3)定位工作执行自检、互检合格后再报检的工作制度。 4)测量方法要简捷,仪器使用要熟练,在满足工程需要的前提下,力争做到省工省时省费用。 5)明确为工程服务,按图施工,质量第一的宗旨。紧密配合施工,发扬团结协作、实事求是、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

道路工程测量方案

309国道(K0+000.16)—规划十二路(K7+778.994) 施工测量方案 编制: 审核: 批准: 中铁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临汾规划三街项目经理部 二〇一六年十二月

目录 一、编制依据 (4) 二、工程概括: (4) 2.1、规划三街道路 (4) 2.2、编制依据: (4) (1)道路工程 (5) (2)隧道工程 (5) (3)综合管廊 (6) 三、测量人员、测量仪器及工具配备 (7) 四、施工测量技术要求 (7) 五、施工控制测量 (7) 5.1平面控制测量 (7) 5.2高程控制测量 (9) 六、基坑施工测量 (10) 6.1基坑边线放样 (10) 6.2基坑标高点的引测 (10) 6.3土方开挖标高控制 (11) 七、路基施工测量 (11) 7.1线路中边桩测量放样 (11) 7.2填方路段 (12) 7.3挖方路段 (12) 八、路面施工测量 (12) 8.1路面基层施工测量 (12) 8.2路面面层施工测量 (13) 8.3路缘石、边坡与边沟施工测量 (13) 九、施工测量精度的保障措施 (13)

十、测量注意事项 (15) 10.1、平面控制测量 (15) 10.2、高程控制测量 (15) 10.3、仪器管理 (15) 十一、安全措施 (16)

一、编制依据 (1)《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 (GB/T18314-2001) (2)《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2007); (3)《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8-1991); (4)《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18314-2009); (5)规划部门提供的高程控制点。 (6)国家其他测量规范、强制性标准。 二、工程概括: 临汾河西区位于山西省临汾市西部,距离山西省省会太原市300公里,地理坐标为北纬36度,东经110度50分,海拔420米-457米。本项目地处临汾市区河西区,在临汾市市区总体规划53平方公里范围内。周边铁路公路四通八达,非常便捷。临汾市位于山西省西南部,地处太原、郑州、西安三个省会城市连接中点,区位优势突出,交通通讯便捷。 本项目位于起点为现状309国道,终点为规划十二路,该工程是河西新城规划路网中的南北向主干路,规划道路南侧直通迎宾大道,向北连通309国道,工程全长7.778km。 2.1、规划三街道路 规划三街道路工程(K0+000.161-K7+778.994)施工共分为三个部分,即道路工程,隧道工程,管廊工程。 2.2、设计标准: 1、道路等级:城市主干路; 2、设计车道数:双向8车道; 3、设计车速:50km/h; 4、路面结构设计标准轴载:BZZ-100K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