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作业答案

教育学作业答案
教育学作业答案

作业一

一、名词解释(2分×4=8分)

1、教育目的:是人们根据一定社会发展和受教育者自身发展的需要提出的,

对受教育者的培养规格和素质发展要求的预期设想和规定。

2、教学原则: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任务、遵循教学过程的规律而提出的教

学工作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和指导原理。

3、讲授法:教师通过口头语言向学生系统地传授文化科学知识的方法。它

包括讲述、讲解、讲读、讲演四种具体形式。

4、教育功能:指的是教育在与人及周围环境相互影响中所发挥的作用。

5、课程资源:是课程设计、编制、实施和评价等整个课程发展过程中可资利用的一切人力、物力以及自然资源的总和。

6、教学风格:是教师在教学中表现出来的个性化、较稳定的教学行为方式。

7、道德素质:是学生在掌握各种道德准则,并运用这些道德准则去规范自己的言行、评价各种道德现象、调节各种道德关系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一种社会文化素质。

8、谈活法:是教师和学生通过口头语言以问答的方式进行教学的一种方法。

9.教学评价:是指根据一定的客观标准对教学过程和教学结果所进行的价值判断。

10.科学素质:是学生在掌握科学知识,并运用科学知识去认识自然、改造社会、探索真理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一种社会文化素质。

11.德育: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和受教育者个体需要及品德形成和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一定的影响,并通过受教育

者积极的内化与外化,以养成一定思想品德的教育活动。

12.广义的教育:是泛指一切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与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的活动。

13.狭义的教育:指社会通过学校对受教育的身心所施加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以使受教育者发生预期变化的活动。

14.教学艺术:是教师遵循教学规律和美的规律,为有效提高教学效果而采用的创造性的教学方式与方法。

15.经验课程:又称经验课程或学生中心课程,是从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出发,以儿童的活动为中心设计的课程。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2分)

1、教材的编排一般采用直线式和螺旋式两种方式。

2、教师备课可分为学期备课、单元备课、课时备课。

3、学生的社会文化素质分为科学素质、道德素质、审美素

质。

5、以语言交流为主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法、讨论法、谈话法、读书指导法。

6、教学艺术的特征是有效性、创造性、综合性。

7、班级授课的两种变式是复式教学、现场教学。

8、以学生直接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有演示法、参观法。

9、学生的心理素质是由心理能力、心理动力、适应性因素、创造性因素构成的。

10、我国学校的德育是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法纪教育和心理品质教育的总称。

11、根据教学的任务来划分,课的类型有新授课、巩固课、技能课和检查课。

12、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组成的双边互动活动。

13.在近代中国历史上最早出现的两种学制是壬寅学制和癸卯学制。

14.教学风格的特征是指教学风格的独特性、规律性、稳定性。

15.确定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的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16.从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来说,备课是上好课的首要条件,上课是教学的中心环节。

17.学生的科学素质是由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精神构成的。

18.根据课程的存在方式可以将课程划分为显课程和潜课程。

19.学生的审美素质是由审美经验、审美能力、审美情趣构成的。

20.教学评价的形式有总结性评价、形成性评价、诊断性评价。

作业二

一、选择题(2分×15分=30分)

1、“启发”一词来源于所讲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句话。

(C)A、老子B、荀子C、孔子D、孟子

2、校本课程是的课程。

(D)A、国家规定B、学校规定C 、学校安排D、学校教师开发

3、古代教育具有。

(A)A、阶级性、等级性B、生产性、阶级性

C、生产性、等级性

D、生产性、科学性

4、教育名著《大教学论》的作者是。

(C)A、卢梭B、赫尔巴特 C 、夸美纽斯D、杜威

5、遗传素质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

(C)A、可教性B、可塑性C、可能性D、现实性

6、在人的身心发展过程起主导作用。

(D)A、家庭B、环境C、遗传D、教育

7、备课是教学工作的一个。

(B)A、基本方法B、基本环节C、基本途径D、基本形式

8、学科课程论历史悠久,它又称作。

(A)A、分科课程论B、活动课程论C、核心课程论D、结构课程论

9、“儿童是中心,教育的措施便围绕他而组织起来”,这句话是讲的。

(B)A、卢梭B、杜威C、赫尔巴特D、布鲁纳

10、我国第一部马克思主义教育教育论著《新教育大纲》的作者是。

(B)A、陶行知B、杨贤江C、徐特立D、李大钊

11、教学是进行全面发展教育、实现培养目标的。

(D)A、基本方法B、基本内容C、基本制度D、基本途径

12、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知识和技能,能根据需要迅速再现出来,以利知识技能的运用,这是的基本涵义。

(A)A、巩固性原则B、直观性原则C、循序渐进原则D、因材施教原则

13、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

(B)A、感知教材B、理解教材C、巩固知识D、运用知识

14、教给学生科学的记忆方法,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是贯彻的要求。

(C)A、启发性原则B、直观性原则C、巩固性原则D、因材施教原则

15、因材施教原则的精神实质是教学在教学中要。

(A)A、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B、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C、根据不同的教材

D、设置不同的专业、学科

16、制约教育目的的最终因素是。

(C)A、人的发展 B、政治经济制度 C、生产力的发展 D、社会关系

17、重视组织学生复习是贯彻原则的基本要求。

(A)A、巩固性 B、直观性 C、循序渐进 D、启发创造

18、“应试教育”的根本错误在于。

(B)A、只重智育,忽略了其它各育 B、违背了社会主义的教育目的

C、只增长了知识,忽视了智力的培养

D、导致学生的片面发展

19、“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体现了教师劳动的效果具有。

(D)A、艰苦性 B、创造性 C、示范性 D、长期性

20、因材施教原则的精神实质是教学中要。

(A)A、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 B、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C、根据不同的教材

D、设置不同的专业、学科

21、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提高思想认识、形成正确观点的德育方法就是。

(A)A、说服教育法 B、榜样示范法 C、陶冶教育法 D、品德评价法

22、活动课程论的代表人物是。

(B)A、孔子B、杜威C、赫尔巴特 D、布鲁纳

23、把儿童变成教学的中心,是“现代教育”派的主要观点,其代表人物是。

(B)A、卢梭B、杜威C、赫尔巴特 D、布鲁纳

24、教育在全世界的发展正倾向于先于。

(B)A、政治的发展B、经济的发展C、文化的发展D、人口的增长

25、由于教育能把可能的劳动力转化为现实的劳动力,因而教育具有。(D)A、服务性B、福利性C、社会性D、生产性

26、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课堂及课外作业,将所学知识运用于

实际,借以巩固知识、形成技能技巧的方法。

(C)A、实验法B、演示法 C、练习法D、实习作业法

27、环境是围绕在个体周围的并对个体自发地产生影响的。

(C)A、周边情况 B、社会面貌 C、外部世界 D、生活氛围

28、社会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A)A、班杜拉 B、柯尔伯格 C、拉斯 D、杜威

29、分科课程是根据各种不同的学科分门别类加以设计的学校课程,它还称为。

(B)A、经验课程 B、学科课程 C、核心课程 D、整合课程

30.教师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在教育过程中起_____。

(C) A、强制作用B、辅助作用C、主导作用D、中介作用

31.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了教育的_____。

(A) A、性质B、结构C、设施D、投入

32.遗传素质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_____。

(C) A、可教性B、可塑性C、可能性D、现实性

33.学科课程理论又称为_____。

(A) A、分科课程理论B、活动课程理论

C、核心课程理论

D、结构课程理论

34、教给学生科学的记忆方法,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是贯彻_______的要求。

(A) A 、启发性原则B、直观性原则C、巩固性原则D、因材施教原则

35.“启发”一词来源于_____所讲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D) A、荀子B、孟子C、韩非子D、孔子

36、我国最早的教育专著是。

(C) A《论语》B《大学》C《学记》D《中庸》

37.学校教育产生于_______。

(B) A、原始社会B、奴隶社会C、封建社会D、资本主义社会

38.主张教育目的应以个人需要为本,强调根据个人自身完善和发展的需要为主来制定教育目的和建构教育活动的理论为_______。

(C) A、生物起源说B、个人本位论C、社会本位论D、心理起源说

39、常模参照性测验又称。

(B) A绝对性评价B相对性评价C诊断性评价D形成性评价

40.传统教学的“三中心”指_____。

(D) A、学生中心、活动中心、生活中心B、学生中心、社会中心、实践中心

C、教师中心、实践中心、生活中心

D、教师中心、课堂中心、课本中心

41.在学校教育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的是_____。

(C) A、后勤工作B、管理工作C、教学工作D、科研工作

42.备课是教学工作的_____。

(D) A、基本方法B、基本环节C、基本形式D、基本途径

43.教育活动构成的基本要素有_____。

(C) A、教师、教材、学生B、教育者、学校、受教育者

C、教育者、教育影响、受教育者

D、教师、教材、校舍

44.“拔苗助长”违背了什么教学原则_____。

(C)A、直观性原则B、巩固性原则

C、循序渐进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45.现代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_____。

(B)A、复式教学B、班级授课制、C、个别教学D、分组教学

46.教师的根本任务是_____。

(D)A、传授知识B、增强技能C、发展能力D、教书育人

47.班主任工作的根本任务是要对学生_____负责。

(B)A、思想品质发展B、全面发展C、身体发展D、智力发展

48.教育是年轻一代成长和社会延续与发展不可缺少的条件,为一切社会所

必需,与人类社会共始终。从这个意义上说,教育具有_____。

(A)A、生物性B、永恒性C、历史性D、阶级性

49.校本课程是的课程。

(D)A、国家规定B、学校规定、C、学校安排D、学校教师开发

50.教给学生科学的记忆方法,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是贯彻的要求。

(C)A 、启发创造原则、B、直观性原则C、巩固性原则、D、因材施教原则

二、辨析题(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每小题3分,共12分)

1、教学活动就是智育活动。

此命题错误,教学活动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它既是智育也是德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的途径,所以,教学活动不只是智育活动,还是德育活动、体育活动、美育活动和劳动技术教育活动。

1、教材就是教科书。

此命题错误,教科书只是教材的一种形式,教材还包括教学参考书、各种教学参考资料,教材不仅是指文字材料,还包括各种音像材料。

2、教学是进行德育的主要途径。

此命题正确,教学是教育的基本途径,德育的教育的组成部分,因此,教学也是德育的主要途径,学校德育必须以教学为主渠道。

3、学生认识的主要任务是学习直接经验。

此命题错误,学生主要是通过学习书本知识等间接经验来认识世界,这是学校教学为学生精心设计的一条认识世界的捷径,它可以使学生避免重复人类在认识发展中所经历的错误与曲折,如果以学习直接经验,则会重复前人的错误与曲折。

5、直观教学必须利用直观教具,否则就不能进行直观教学活动。

此命题错误。直观教学不一定要利用直观教具,直观教学分为模像直观、实物直观和言语直观,言语直观就不需要直观教具。

6、教学等同于智育。

此命题错误。教学是教育的基本途径,它不仅是智育的途径,也是德育、体育和美育的途径,智育是教学的组成部分,智育要以教学为基本途径,同时还可以通过其它途径。

7、学生的主要认识任务是通过掌握间接经验来认识世界。

此命题正确。通过学习书本知识等间接经验来认识世界是学生认识世界的一条捷径,它可以避免重复人类在认识发展中所经历的错误与曲折。

8、教学原则是从教学实践中总结出来的。

此命题正确。教学原则是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原理,它是在总结广大教育者在教学工作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并不是教育理论工作者凭空提出来的,

它是教学实践经验的总结和理论概括。

9.教育具有正功能与负功能。

此命题正确,教育按其功能的性质可分为正功能与负功能,也称积极功能与消极功能。前者是针对教育功能产生的积极的良好的效果而言,后者是针对教育功能产生的消极的不良的后果而言。

10.“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说明环境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

此命题错误,,环境对人的发展有重要影响,但由于人有能动性,所以,环境不能决定人的发展。

11.培养目标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

此命题正确,培养目标是各级各类学校、各种不同层次、不同类型和不同专业的教育机构,根据教育目的的要求和自身所担负的任务、学生的年龄与知识水平所制订的具体的教育目标。

12.教育具有促进社会政治变革的功能。

此命题正确,教育的普及化能够推进社会政治的变革,教育可能促进社会政治民主化,教育还可以通过传播先进的思想、弘扬优良的道德促进社会政治的变革。

13.教学原则是人们从教学理论中总结出来的。

此命题错误。教学原则是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原理,它是在总结广大教育者在教学工作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并不是教育理论工作者凭空提出来的,它是教学实践经验的总结和理论概括。

14.讲授法就是灌输式、就是注入式。

此命题错误,讲授法是教师运用口头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运用讲授法的指导思想不一样,讲授的效果也是不同的。讲授法既可以是启发式讲授,也可以是注入式讲授。

15.教育是今天的消费,又是明天的生产。

此命题正确,教育通过培养人才对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但教育培养人才的周期长,所以,教育是今天的消费,又是明天的生产。

16.因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所以“出污泥而不染”是做不到的。

此命题错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说明环境对人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出污泥而不染”则是强调人是有主观能动性,人不是消极被动地受制于环境的影响。环境对人有影响,但是,人是有主观能动性的。所以,“出污泥而不染”也是能做到的。

作业三

一、简述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1、简述教育与社会生产之间的关系。

答:一方面,社会物质生产制约教育发展:其一,社会物质生产制约教育发展的水平与速度,其二,社会物质生产制约着教育的结构与内容。另

一方面,教育具有促进社会物质生产发展的经济功能:其一,教育具有

培养劳动力的功能,其二,教育具有促进经济增长的功能,其三,教育

具有促进科技发展的功能。

2、简述教师职业角色定位。

答:从教师的社会义务来讲,教师是文化的传承者和人力资源的开发者;

从教学与管理的层面来看,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促进者,是教学

过程的合作者和参与者,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和拓展者,是学生集体的

组织者和管理者;从心理定向这个角度而言,教师是心理健康的引导者

和维护者;从自我实现的层面来看,教师是自我成长的研究者和设计者。

3、简述学生心理素质的概念及其结构。

答:学生的心理素质是学生个体的心理过程、心理动力和心理特征的发展水平和发展质量的综合体现。它首先可以分成产生操作作用的心理能力

因素和产生驱动作用的心理动力因素;根据这种力量作用的效果来分析

学生心理素质的结构,学生的心理素质又可以分成适应性因素和创造性

因素,适应性因素能够使学生与他人和谐相处,建立正常的人际关系;

创造性因素能够使学生运用自己的心理心理活动来产生新颖的有价值

的成果。

4、简述贯彻启发创造原则的基本要求。

答:贯彻启发创造原则的基本点是:通过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明确学习的意义和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激发学生的学习

动机;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思维能力;教给学生

学习方法,指导他们创造性地学习;发扬教学民主,建立新型师生关系,

为贯彻这一原则创造良好的道德心理气氛。

5、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

答:第一,授给学生系统的科学知识;第二,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方法和学习策略;第三,培养学生执著的科学精神。

6、简述学生的审美素质的概念和结构。

答:学生的审美素质是学生在掌握审美经验,发展审美能力,并运用已有的审美经验和审美能力去欣赏美、创造美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一种社会

文化素质。学生审美素质是由审美需要、审美经验、审美观念、审美能

力、审美情操、审美趣味和审美理想等等因素构成的。其中,审美经验、

审美能力、审美情趣是几个主要的因素。

7、简述课堂教学评价的内容。

答:第一,教学的目的和任务;第二,教学内容;第三,教学方法和手段;第四,

教学组织形式和结构;第五,教师的教学素质;第六,课堂教学效果。

8、简述教育与社会政治之间的关系。

答:一方面,社会政治制约教育发展,其一,社会政治通过确定国家教育制度实行对教育的制约;其二,社会政治对教育内容具有明显的制约性;其三,现代社会通过加强教育立法保障与促进教育的发展。另一方面,教育具有十分突出的政治功能,其一,教育具有维系社会政治稳定的功能;其二,教育具有促进社会政治变革的功能;其三,教育可以促进社会政治民主化。

9、教育的主导作用有哪些体现?

答:其一,教育以其明确的培养目标,规定着个体发展的方向;其二,学校教育通过教师培养学生的活动进行,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较为全面深刻;其三,教育对个体发展的主导作用随着社会向前发展而不断强化。

10、简述教师专业能力的结构。

答:一、设计教学的能力;二,表达能力;三,教育教学组织管理能力;四,教育教学交往能力;五,教育教学机智;六,反思评价能力;七,教育教学研究能力;八,创新能力。

11.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答:第一,发展学生的心理能力;第二,提高学生的心理动力;第三,增强学生的适应性;第四,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

12.简述教育的经济功能。

答:第一,教育具有培养劳动力的功能,具体表现是:其一,能提高劳动者的科学知识素养与劳动技能素养;其二,能提高劳动者的道德素养;其三,能提高劳动者学习知识和技能的能力;其四,能提高劳动者的创造精神与创造能力。第二,教育具有促进经济增长的功能。第三,教育具有促进科技发展的功能,其一,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手段;其二,教育是促进科技革命与发展的重要手段。

13.简述教学风格的形成过程。

答:第一,个性特征是教学风格形成的心理基础;第二,学习模仿是形成教学风格的必要途径;第三,独立创新是教学风格成熟的标志。

14.采用讲授法有哪些基本要求?

答:教师要精通本门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做到融会贯通;要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组织学生听讲的能力;要根据不同性质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水平,使讲授内容尽可能与学生的认识基础发生联系,尽可能做到讲授过程的启发性和艺术性;要灵活地变换讲授的具体方式并与其他教学方法相配合,恰当运用板书,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点。

15.简述新中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答:首先,新中国的教育目的强调培养“劳动者”或“建设者”,这是新中国

教育目的对培养对象在社会角色上的规定。其次,我国的教育要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这是新中国教育目的对受教育者在政治属性上的要求。

第三,社会主义的教育所要培养的人才必须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这是新中国教育目的对受教育者在素质结构方面的培养要求。第四,新时期的教育目的要求学生“具有独立个性”。新时期的教育目的不仅要求学校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人才,还要求这些人才具有独立的个性。16.为什么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其一,教育以其明确的培养目标,规定着个体发展的方向。一般说来,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自发性、离散性的特点,而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则具有自主性,集中性的特点。其二,学校教育通过教师培养学生的活动进行,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较为全面深刻。学校教育是通过专门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进行的。教师是受过专门训练,闻道在先学有专攻的人。学校通过教师,按照一定的目的,选择适当的内容,运用适当的方法,并集中时间有计划、有系统地向学生进行德、智、体诸方面的教育。其三,教育对个体发展的主导作用随着社会向前发展而不断强化。

作业四

一、综合论述题(13分)

1、用比较贴切的两个教育实例分别说明教育在促进个体社会化和个体个

性化中的功能,同时要在理论上进行一定的分析。

答:教育实例的陈述得7分,对教育在促进人的观念、人的智力与能力和人的职业和身份的社会化方面的分析得3分,对教育在促进人的主体性、人的个性特征和人的个体价值实现等方面的分析得3分。

2、用比较贴切的三个实例分别说明教育的三种社会功能,同时还要在理论上进行一定的分析。

答:三个实例的陈述得分分,对教育的经济功能、政治功能和文化功能的理论分析各得2分,共6分。

3、一位班主任在日记中写道:“一天早上,路过教室,发现王东海(曾与自己顶牛)正在丢扫帚玩。当他发现我时,赶忙假装用扫帚扫地。我想,如果当场批评他,一来他已改作扫地,理由不充足;二来又会顶起牛来,不如顺水推舟,于是,我假装没有看见。到上课时,我表扬了王东海早上到校自觉打扫教室。他脸红了。第二天,他真的早早来到学校打扫教室了。这样,带动了一批同学,形成了风气,谁早来就先打扫环境卫生。”

请运用所学的教育学知识进行分析上述教育现象。

答:第一,学生的自我教育在道德素质教育具有特殊的作用,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自我教育是学生为了形成良好的道德素质而进行的自觉的规范言行、转化思想的活动。学生的道德素质是在教育者的培育和外界环境的影响下,通过自身的活动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是教育的对象,也是教育的主体。因为,教育者对学生施加的道德教育影响、外界道德现象的刺激,如果没有学生主动的吸收、内化,转化为学生自己的道德需要、道德动机和道德信念,是不会取得预期效果的。第二,教师要坚持正面教育的原则,与其批评,不如及时表扬。

4、“排名榜”带来了什么?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期末考试刚刚结束,几位学生怯生生地找班主任,几乎是用哀求的语气对老师说:“别给我们排队了。”孩子们的目光里充满了惶恐与不安。这位教了20多年书的教师心头一热,而眼湿润了。事后,他对记者说:“那一刻,我真切地感到了那一份沉重。”

根据教育部基础教育司课程调查专家小组的一项调查显示;96%的学校给学生按考试成绩排名次,经常排名次的占68%;75%的学生对全班公布分数和排名次感到紧张、害怕,甚至讨厌。

请运用所学的教育学知识进行分析上述教育现象。

答:教育评价的目的是促进教师的教学,查找教学中的不足,进一步改进教学,对学生来讲,主要是寻找自己学习中的缺点,如学生方法、学生策略等的不足,教育评价的主要目的是进一步指导教学,而不是衡量学生或者进行比较的工具。如果教育评价的过程给大部分的学生带来紧张和恐慌的情绪体验,那么这种评价就是失败的。

课程改革倡导发展性的课程评价。传统的评价过于强调评价的选拔与甄别功能,过于注重评等、排名。我们应该把“教师评价”改为“教学评价”,把“学生评价”改为“学习评价”,是评“事”,不是评“人”,并借助于“这件事情”的评价来促进“人”(如校长、教师与学生)的发展。因而,新课程应该建立评价项目多元、评价方式多样,既关注结果,又重视过程的评价体系,强调评价对学生的发展价值、对教师的发展价值以及对课程本身的改善价值,倡导建立发展性的课程评价体系。

电大教育学作业2--3答案

《教育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提出要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水平,提高义务教育质量,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确立了义务教育发展目标:到 2020年,全面提高普及水平,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基本实现区域内均衡发展,确保适龄儿童少年接受良好义务教育。 通过合理规划学校布局,确保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建立健全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和动态监测机制,努力消除辍学现象等措施巩固义务教育普及成果;通过建立国家义务教育质量基本标准和监测制度。严格执行义务教育国家课程标准、教师资格标准。深化课程与教学方法改革等措施提高义务教育质量。通过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建立健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保障机制,均衡配置教师、设备、图书、校舍等资源等措施缩小区域差距,全面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本题需注意:本题需要结合你本人所在地义务教育普及的实际情况来分析。

首先我们应该明确新课程体系改革具体有哪些内容。 新课程体系改革内容: 1、改革课程功能:强调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在学习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同时,要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2、改革课程结构:适应时代要求及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要求,体现课程的科学性、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3、改革课程内容:加强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重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4、改革课程实施方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5、改革课程评价标准:要发挥评价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素质提高、改进教学实践、推进素质教育上的功能。 6、改革课程管理: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的适应性。 总之,要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能够担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重任的一代新人。 我们要知道新课程“新”在哪里? (一)观念创新 新的课程功能观、教学观、教师观、学生观、质量观。 1、课程的功能观:从“大课程”的观念来构建新的课程。教的过程、学的过程和评价的过程,是一个系统工程。强调: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 2、教学观:是一个信息和情感交流、沟通,师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3、教师观:学生发展的促进者,课程的开发和建设者,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在与学生的关系上是平等的,是平等中的首席。 4、学生观:学习的主体,人格独立的人,有个体差异的人,个性丰富,富有潜力的人。 5、质量观:实现由“以分数为标准”到“以每个学生德、智、体等诸方面素质与个性得到充分发展为标准”的转变,使每个学生都得到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 (二)学习方式(教学方式)创新 改革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倡导新的学习方式,即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1、自主学习: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能学、想学、会学,坚持学。(相对于被动学习) 2、合作学习:学生在小组和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相对于个体学习) 3、探究学习: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和开放性。(相对于接受学习) (三)评价创新: 1、评价内容多元化。不仅重视语言能力与数理逻辑能力评价、也要重视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评价。 2、评价方式的多样性。除笔试外,口试、答辩、操作考试、听力考试、过程档案记录(成长档案袋,科学、艺术活动夹)、鼓励性评语、预测性评语等等。 3、过程与结果评价并重。过程评价主要在于促进发展,结果评价则有比较明显选拔甄别

最新电大家庭教育学形成性考核作业参考答案

最新电大家庭教育学形成性考核作业参考答案

最新电大家庭教育学形成性考核作业参考答案 家庭教育学作业 1 一、名词解释 1. 家庭教育指的是, 在家庭生活中, 由家长对其子女及其它年 幼者实施的教育。 2. 家风指一个家庭在多少代的蕃衍过程中, 逐步形成的较 为稳定的生活作风、生活方式、传统习惯、家庭道德规范,以及待人接物、为人 处世等方面的传统。二、简答 1、简述家庭教育的性质答:第一,家庭教育是 一种私人教育。第二,家庭教育是非正规教育。第三,家庭教育是终身教育。 2、 简述家庭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答:首先, 家庭教育也承担着为社会造就人 才的任务。其次,家庭教育也承担着传播道德行为规范的任务。三、论述 1、 结合自身体会谈谈家庭教育对个体身心发展的意义。答:(根据自己的体会回答 2、试述中国家庭教育的优势和局限性。答:优势:1、广泛的群众性。 2、强烈 的感染性。 3、鲜明的针对性。 4、天然的连续性。 5、固有的继承性。 6、内容的丰富性 7、方法的灵活性局限性: 1、家庭教育的条件不平衡 2、家庭教育容 易感情用事 3、家庭教育比较封闭 家庭教育学作业 2 一、名词解释 1.家庭结构:指的是家庭诸分子不同的层次和序列的结合。其 结构形式一般分为单身家庭、核心家庭、主干家庭和联合家庭等。 2.家庭生活 方式:指的是人们在家庭中的生活活动的典型形式, 包括家庭生活观念、家庭生 活活动和家庭生活条件三个基本要素。二、简答 1. 简述影响家庭教育目的确 定的影响因素答:第一,家庭的根本利益。第二,家长的经历和对社会生活的 体验。第三,家长的思想、文化素质。第四,家长的职业。第五,家庭所处的社 会环境。第六,社会政治经济的变革。 2.简述学龄前儿童家庭德育的内容 答:大致有:尊敬师长、团结友爱、助人为乐、文明礼貌、讲究卫生、不打架、不骂人、诚实、勇敢、有错认错、知错改错等等。 3.试述青少年儿童家庭美育的内容答:第一,培养孩子正确的审美观点和感受美、鉴赏美、享受美的能力;第 二,培养孩子表示美、创造美的能力。第三,培养孩子高尚的精神情操。 4.简

《教育学》大学期末考试 复习资料(完整版)

《教育学》期末复习提纲 一、选择题 1.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代表人物、主要观点) (一)教育学的萌芽 1、中国萌芽阶段的教育思想: 孔子(“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启发教学;“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学思结合; “学而时习之”的学习结合;“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的学行结合;“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 不正虽令不从”的以身作则;因材施教) 道家老子主张回归自然,一切任其自然就是最好的教育。 2、西方萌芽阶段的教育思想: 苏格拉底:以其雄辩和与青年智者的问答而著名(产婆术)。明确提出“美德是否可 教”的问题。 柏拉图:《理想国》,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统治者。 亚里士多德: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最早提出教育要适应儿童的年龄阶段,提出 和谐发展教育。 古罗马昆体良:西方第一部教育著作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又称《雄辩术原理》)。比较 系统论述了有关儿童教育的问题,被称为第一本研究教学法的书。 (二)独立形态教育学的阶段 1.英国哲学家培根:近代实验科学的鼻祖,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提了出来。 2.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 提出“泛智教育”思想,探讨“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全面系统论述了班 级授课制。首先提出让一切男女儿童都受教育的普及教育思想,按照年龄分期确定了学校教 育制度和教育内容。 3、英国教育家洛克的《教育漫话》,提出著名“白板说”。 4、法国教育家卢梭提出近代教育论述中最完备的关于教育年龄阶段的划分。 5、德国哲学家康德明确主张进行“教育实验。 6、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旧三中心 7、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奇《林哈德与葛笃德》书中提出教育目的是全面和谐发展人的一切天 赋力量和能力。明确提出“使人类教育心理学化”的口号。 8、美国教育家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提出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改造。 提出“做中学”的思想,构成了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完整体系。(新三中心)现代教育派的 代表。 (三)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建立 2.教育家及代表作:克鲁普斯卡娅《国民教育与民主主义》被认为是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写成 的第一本教育著作。加里宁《论共产主义教育》“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凯洛夫的《教 育学》。杨贤江的《新教育大纲》(我国第一部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著作) (四)教育学发展中逐渐形成的理论派别(见教材) 1、实验教育学:其代表人物是德国的梅伊曼和拉伊,代表著作主要有梅伊曼的《实验教育学 纲要》及拉伊的《实验教育学》。 2、文化教育学:代表人物有狄尔泰、斯普朗格、利特等人,代表著作有狄尔泰的《关于普遍 妥当的教育学的可能》、斯普朗格的《教育与文化》、利特的《职业陶冶与一般陶冶》等。 3、实用主义教育学:以美国的杜威为代表,代表著作有《民主主义与教育》。 (五)当代教育学理论的新发展 1.赞可夫出版的《教学与发展》一书,提出发展性教学理论的五条教学原则。 2.美教育家布鲁纳的《教学过程》,提出了结构课程理论和发现法。 3.德瓦·根舍因创立了范例教学理论。 4.瑞士皮亚杰的《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学》,论述了智力发展的阶段,认为教学的主要目的 是发展学生的智力。 5、法国包罗·朗格朗:终身教育理论 2. 教育的起源与发展(教育起源说,各历史阶段的代表人物和主要观点)

护理教育学作业2答案

【下载本文档,可以自由复制内容或自由编辑修改内容,更多精彩文章,期待你的好评和关注,我将一如既往为您服务】 1. 教育的概念与基本要素 答: 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教育内容和教育物资。 2.护理教学过程的基本矛盾 答: 学生与所学知识、发展能力之间的矛盾;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矛盾;教师与教材之间的矛盾。3.护理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答:(一)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客观存在的(教师主导作用规律),正确认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作用必须与学生主体地位有机结合。(二)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的关系学生学习知识必须以间接经验为主,学习间接经验必须有直接经验作补充。 (三)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的关系掌握知识是发展能力的基础,发展能力是掌握知识的必要条件,在教学过程中实现知识与能力的统一发展(四)知识教学与思想教育的关系掌握知识是进行思想教育的基础,思想教育促进知识的掌握(五)课内和课外的关系课外教学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外教学必须以课内教学为基础,必须以课堂教学为基础,与课堂教学内容密切结合,在此基础上尽可能与有关护理科研项目、实践需要相结合,真正发挥课外教学促进、配合课内教学的独特作用 4.护理教学的基本原则答:一.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的原则二.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统一的原则三.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四.直观性与抽象性相统一的原则五.统一要求何因材施教相结合的原则六.系统性与循序渐进相结合的原则 5. 行为主义、认知、社会学习、人本主义理论的主要观点答:行为主义注重可观察的行为,强调刺激、反应和强化等在人们行为习得中的作用。主要观点包括桑代克的试误学习理论,巴甫洛夫条件作用学习理论,斯金纳的操作条件作用学习理论。认知学习理论认为在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上,是个体作用于环境,而不是环境导致 人的行为,环境只是提供外在的刺激至于这些刺激是否受到注意并导致行为改变,取决于学习者内部的心理结构。包括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奥苏泊尔的认知同化学习理论和信息加工学习理论。社会学习理论又称观察学习或替代性学习,是指通过观察环境中他人的行为以及行为结果来学习。人本主义理论以学生为中心强调以自由为基础的学习。6.成人教育理论、合作学习理论对教育的意义答:成人教育理论对我国的成人教育有重要启示:相信成人学习能力;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鼓励学员探究学习;注重学习效果评价、练习技巧运用和学习动机激发等。合作学习理论:一合作学习有助于学生合作精神和团队精神的培养。二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交往能力。三有助于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四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五有助于教师的提高。7.操作技能学习的过程 答:一动作技能形成的阶段 1 .认知阶段2.联系形成阶段(强化阶段)3.自动化阶段(自如阶段):二熟练操作技能的练习三操作技能的迁移 8.学习理论在护理教育中的运用答:学习理论包括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学习理论、社会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1)行为主义应用在组织目标教学,形成积极的学习行为,正确应用强 化理论。(2)认知学习理论:布鲁纳的学习理论在护理教育中的应用重视学习的过程,而不

家庭教育学作业答案

家庭教育学作业答案 一、填空: 1、家庭是以(婚姻)为基础、以(血缘)为纽带的社会生活的基本单位。 2、西方国家最早认及家庭和子女教育问题的古代思想家是(柏拉图)。 3、我国传统家庭教育中,历代帝王家教重在(培养统治者),官僚士大夫家教以(“修齐治平”)为目标。 4、夸美纽斯教育思想的要点主要是(尊重儿童) 、(师法自然)。 5、被称为“发现儿童”的第一人的是(卢梭) 6、西方先进家庭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养育观)、(儿童观)、(教育观)三个方面。 7、日本的父母对孩子的角色期望更多的是(谨慎)和(自制) 8、重要他人分为(互动式)重要他人和(偶像式)重要他人。 9、家庭中的亲子互动属于(非对称性)相依。 10、影响家庭互动机制最为核心的原因是内隐的(权力分配)与外显的(沟通方式)11、亲子沟通障碍常见的三种情况:性格差异、(文化差异)和(代沟差异)。12、家庭文化具有明显的时代性和(社会性) 13、中国家庭人际关系的核心是(孝)与(悌) 14、中国家庭行为模式有两种比较突出,一是(支配与顺从);二是(规矩与控制)15、(亲子之爱)与(夫妻之爱)共同构成了家庭中最重要的家庭爱。 16、现代健康包含(身体无病)、(心理正常)和(社会适应良好)三层含义。 17、儿童青少年兴趣的发展分为(有趣)、(乐趣)和(志趣)三级水平。 18、个性包括一个人的倾向性、(个性心理特征)和以及个性的(自我调节系统)19、良好的心理环境又被称为(心理营养)20、对未成人来说,最重要的心理营养是父母及其他家属成员的(爱)和(信任) 21、家庭教育最基本的方法是(语言传递) 22、以情意培育为主的方法包括(环境陶冶法)、(文本、媒体感染法)和(暗示法)三种具体方法。 23、家庭教育中的四种暗示技巧是:(直接暗示)、(间接暗示)、(反暗示)和(自我暗示) 24、表扬与奖励的具体方式有(赞许)、(表扬)和(奖赏)三种。 25、在理念上对自然后果惩罚法做最早阐述的是(卢梭)。 26、家庭、学校与社会教育协作的原则包括(尊重性原则)(主动性原则)和(全面性原则)。 27、家庭按照代数不同可以分为(主干家庭)和(核心家庭)。 28、在主干家庭中一般存在三种关系:(夫妻关系)、(亲子关系)和祖孙关系。 二、名词解释 1、家庭教育:是人类的一种教育实践活动,主要表现为父母对子女的教育影响活动,也包括家庭成员间发生的各种互动。P3 2、亲子关系:首先是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其次亲子关系也是一种社会关系,它是法律保护下的血缘关系。P83 3、重要他人:是美国社会学家米尔斯在米德的自我发展理论的基础上提出的一 个概念,指对个体的社会化过程具有重要影响的具体人物。P91 4、家庭互动:是家庭成员对相互交往所作出的反应。P103 5、假相倚:指的是每个人只对自己作出反应,他的反应很少取决于他人的反应。P105 6、暗示:是在无对抗条件下,人们对接受到的某种信息迅速无批判地加以接受,并以此作出行为反应的过程。 7、直接暗示:它是由暗示者把某一事物的意义直接提供给受暗示者,使人迅速而无意识地加以接受的一种暗示。P118

教育学原理期末考试试卷B及答案

期末考试试卷 学年学期: 课程名称:《教育学原理》 适用专业: (满分:100分时间:120分钟)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空1分, 共10分) 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以此探求。 2、影响人发展的基本因素有、、。 3、从教育作用的方向看,教育功能可分为与。 4、教育目的具有导向、调控、、激励和的功能。 5、提出的程序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是操作性条件反射。 6、班主任是沟通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的桥梁。 二、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选择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未选均无分。 1、标志教育学成为一门学科是()的出版。 A、培根的《论科学的价值与发展》 B、夸美纽斯的《大教育论》 C、洛克的《教育漫话》 D、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2、教育的生物起源论的代表人物是() 。 A、利托尔诺 B、孟禄 C、马克思 D、凯洛夫 3、教育能把较低水平的劳动者提升为较高水平的劳动者,这体现了 ()。 A、教育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B、经济发展水平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C、政治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D、教育对科技的促进作用 4、教育能够移风易俗,这体现了教育的()。 A、政治功能B、经济功能 C、文化功能 D、育人功能 5、遗传素质是人身心发展的()。 A、主导因素B、生理前提 C、决定因素 D、外部条件 6、“孟母三迁”的故事说明了()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A、遗传基因B、教育 B卷

C、个体主观能动性 D、外部环境 7、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 A、个人本位论 B、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C、社会本位论 D、教育无目的论 8、在教育目的问题上,主张个人本位论的教育家是()。 A、斯宾塞 B、孔德 C、涂尔干 D、卢梭 9、从胎儿到坟墓的教育反映了现代教育()的特点。 A、全民性B、广泛性 C、终身性 D、未来性 10、教师职业的主要职责是()。 A、教书育人 B、传授知识 C、热爱学生 D、以身作则 11、“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句话说明了教师 的教育活动具有()。 A、长期性B、示范性 C、复杂性 D、创造性 12、主张教育要从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出发的学说属于()。 A、教师中心说 B、教材中心说 C、教室中心说 D、学生中心说 13、将课程分为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的标准是()。 A、课程的组织类型 B、课程的影响方式 C、对课程的要求 D、课程的计划性 14、课程实施应该严格按照计划进行。这种观点是课程实施的()。 A、忠实取向 B、互动适应取向 C、参与制定取向 D、主体取向15、在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中,教师是作为() 存在的。 A、促进者 B、指导者 C、管理者 D、传授者 16、当代我国中小学普遍采用的教学模式是()。 A、程序教学模式 B、发现教学模式 C、暗示教学模式 D、传递-接受教学模式 17、()一方面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另一方面又具有难以因材施 教的特点。 A、个别教学 B、现场教学 C、班级教学 D、复式教学 18、在学期结束时所进行的期末考试属于()。 A、预定性评价 B、反应性评价 C、总结性评价 D、形成性评价 19、有目的地组织学生进行一定的实际活动以培养其良好品德的德育 方法是()。 A、情感陶冶法 B、实践锻炼法 C、说理教育法 D、榜样示范法 20、在品德结构中最重要的是关心与体谅别人,只要儿童能形成从别 人的观点和立场出发考察自己的道德行为,就能发展成有道德的社会公民。这反映的德育模式是()。 A、体谅模式 B、认知发展模式 C、价值澄清模式 D、社会学习模式

《教育学基础》(第3版)课后习题答案_第一章

《教育学基础》(第3版)课后习题答案_第一章 1、结合从事教育工作或接受教育得实际,谈一谈对“教育”概念解。 答:在教育学界,关于“教育”得定义多种多样。对教育得定义始终围绕促进学生身心发展这一核心,将教育得范围扩大或者缩小,从不同得聚焦角度形成了教育得不同概念。 (1)社会:从社会得角度来定义教育,将教育瞧作就是外在客体对个体产生得影响。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①广义得教育就是指增进人们得知识与技能,影响人们得思想品德得活 动; ②狭义得教育就是指学校教育,即教育者根据一定得社会或阶级得要求, 有目得、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身心施加影响,将其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得人得活动; ③更狭义得教育就是指思想教育活动,强调社会因素对个体发展得影响, 把教育瞧成就是整个社会系统中得一个子系统,承担着一定得社会功能。(2)个体:从个体角度定义教育,将教育瞧作就是个体内在得发展历程,瞧重个体得能动性与主动性。把教育等同于个体得学习或发展过程,教育就是指成功地学习知识、技能与正确态度得过程。 (3)综合定义:教育就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得促使个体得社会化与社会得个性化得实践活动。强调教育与一定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条件之间得联系,体现出教育得社会性特征。总之,教育得定义就是不断发展得,与实际得教育教学工作发展结合在一起得。 2、结合实际,谈谈对教育三要素时代内涵得认识。 答:教育就是一种相对独立得社会子系统,就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得促使个体社会化与社会个性化得实践活动。教育这个系统应该包括三种基本要素,即教育者、学习者与教育影响。 (1)教育者 ①从广义上说,教育者就就是从事教育活动得人; ②从教育综合性得定义出发,教育者就是指能够在一定社会背景下促使 个体社化与社会个性化得人。 (2)学习者学习者就是教育实践活动得对象,以其接受教育影响后发生合乎目得得变化来体现教育过程得完成。不同得学习者得学习目得、学习背景或基础、在学习过程中所遭遇得问题与困难、对于自身学习行为反思与管理意识与能力均不同。 (3)教育影响教育影响即教育活动中教育者作用于学习者得全部信息,既包括了信息得内容,也包括了信息选择、传递与反馈得形式,就是形式与内容得统一。从内容上说,主要就是教育内容、教育材料或教科书;从形式上说,主要就是教育手段、教育方法、教育组织形式。教育者、受教育者与教育影响这三个要素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规定,共同构成一个完整得实践活动系统,缺一不可。教育就是三个基本要素构成得一种社会实践活动系统,就是上述三个基本要素得有机结合。 3、信息社会及其教育得基本特征就是什么? 答:信息社会又可以称为“后工业社会”“知识社会”等,就是由一些社会学家、未来学家在20世纪60年代以后提出得一种新得社会范畴。信息社会教育得基本

家庭教育学作业答案[1]讲课稿

家庭教育学作业答案 [1]

家庭教育学作业答案 一、填空: 1、家庭是以(婚姻)为基础、以(血缘)为纽带的社会生活的基本单位。 2、西方国家最早认及家庭和子女教育问题的古代思想家是(柏拉图)。 3、我国传统家庭教育中,历代帝王家教重在(培养统治者),官僚士大夫家教以(“修齐治平”)为目标。 4、夸美纽斯教育思想的要点主要是(尊重儿童) 、(师法自然)。 5、被称为“发现儿童”的第一人的是(卢梭) 6、西方先进家庭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养育观)、(儿童观)、(教育观)三个方面。 7、日本的父母对孩子的角色期望更多的是(谨慎)和(自制) 8、重要他人分为(互动式)重要他人和(偶像式)重要他人。 9、家庭中的亲子互动属于(非对称性)相依。 10、影响家庭互动机制最为核心的原因是内隐的(权力分配)与外显的(沟通方式) 11、亲子沟通障碍常见的三种情况:性格差异、(文化差异)和(代沟差异)。 12、家庭文化具有明显的时代性和(社会性) 13、中国家庭人际关系的核心是(孝)与(悌) 14、中国家庭行为模式有两种比较突出,一是(支配与顺从);二是(规矩与控制) 15、(亲子之爱)与(夫妻之爱)共同构成了家庭中最重要的家庭爱。 16、现代健康包含(身体无病)、(心理正常)和(社会适应良好)三层含义。 17、儿童青少年兴趣的发展分为(有趣)、(乐趣)和(志趣)三级水平。 18、个性包括一个人的倾向性、(个性心理特征)和以及个性的(自我调节系统) 19、良好的心理环境又被称为(心理营养) 20、对未成人来说,最重要的心理营养是父母及其他家属成员的(爱)和(信任) 21、家庭教育最基本的方法是(语言传递) 22、以情意培育为主的方法包括(环境陶冶法)、(文本、媒体感染法)和(暗示法)三种具体方法。 23、家庭教育中的四种暗示技巧是:(直接暗示)、(间接暗示)、(反暗示)和(自我暗示) 24、表扬与奖励的具体方式有(赞许)、(表扬)和(奖赏)三种。 25、在理念上对自然后果惩罚法做最早阐述的是(卢梭)。 26、家庭、学校与社会教育协作的原则包括(尊重性原则)(主动性原则)和(全面性原则)。 27、家庭按照代数不同可以分为(主干家庭)和(核心家庭)。 28、在主干家庭中一般存在三种关系:(夫妻关系)、(亲子关系)和祖孙关系。 二、名词解释 1、家庭教育:是人类的一种教育实践活动,主要表现为父母对子女的教育影响活动,也包括家庭成员间发生的各种互动。P3 2、亲子关系:首先是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其次亲子关系也是一种社会关系,它是法律保护下的血缘关系。P83 3、重要他人:是美国社会学家米尔斯在米德的自我发展理论的基础上提出的一个概念,指对个体的社会化过程具有重要影响的具体人物。 P91 4、家庭互动:是家庭成员对相互交往所作出的反应。P103 5、假相倚:指的是每个人只对自己作出反应,他的反应很少取决于他人的反应。P105 6、暗示:是在无对抗条件下,人们对接受到的某种信息迅速无批判地加以接受,并以此作出行为反应的过程。 7、直接暗示:它是由暗示者把某一事物的意义直接提供给受暗示者,使人迅速而无意识地加以接受的一种暗示。P118 8、间接暗示:是暗示者凭借其他事物或行为中介,将某一种事物的意义间接提供给受暗示者,使人迅速而有意识地加以接受的一种暗示。 9、模仿:是有意或无意地对某种刺激作出类似反应的行为方式。P118 10、感染:是人们相互影响的一种互动方式,是人们通过某种方式引起相同的情绪和行为。P119 11、家庭文化:指的是一个家庭世代承续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较为稳定的生活方式、生活作风、传统习惯、家庭道德规范以及为人处世之道等。p122 12、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而且是有健全的身体素质和精神面貌,有良好的社会活动能力。p166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原理期末考试答案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原理期末考试答案 1. 我国古代学校教育的形态 中国封建社会的学校有官学、私学、书院等三种类型,它们之间相互配合、相互补充,一起构成了中国封建社会学校教育的形态。 中国封建社会的官学体制分为中央官学和地方官学。封建社会的中央官学产生于汉代,随后在各个朝代有所发展。封建地方官学始于汉景帝末年,蜀郡太守创办郡学,招收“下县子弟”入学。自汉代到明清,都分别按地方行政单位设立地方官学,如府学、县(州)学。明清还在乡村设立社学。 私学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秦朝被禁绝,汉代得以复苏和发展。汉代私学教育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种基本类型。第一种类型,为蒙学教育性质,主要形式是书馆或家馆,主要学习内容是识字、习字;第二种类型,是初读一般经书的私学,通称为乡塾;第三种类型,是专经研习性质的私学,这种机构多称为“精舍”或“精庐”,讲学者都是精通一经或数经的名师巨儒,多以研讨学问和治术为办学目的。魏晋南北朝以后,直至明清时期,私学在历朝历代都一直存在,并且在绝大部分时期都非常兴盛。 书院作为一种教育形式诞生于唐末五代,宋代时期书院发展成为一种制度化的教学形式,并产生了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应天府书院、嵩阳书院、石鼓书院、茅山书院等六大书院,明清时期有著名的东林书院、漳南书院、诂经精舍、学海堂等。 我国封建政府不仅重视官学,并且对私学、书院等非官学教育给予支持,从而使官学、私学、书院等三种学校教育形式并存与相互配合,在社会动荡时期,每当官学衰微的情况下,私学、书院的发展与繁荣,很好地弥补了官学教育的缺失,并且促进了非儒家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从而为中华固有文化的绵延不绝提供了重要的教育基础。 2.当前各国学校结构发生变革体现出哪些共同特征 答:1、促使学校由权威结构向专业结构转变 学校的科层化与教师的日益专业化之间可能会有持续不断的冲突。在科层取向与专业取向之间找到平衡,使学校走向专业科层制结构。专业科层制是一种较为理想的结构,也是当今学校结构变革的目标之一。而专业科层制的组织结构是扁平化的。 2、赋予学校更多的自主权 促使学校走向准专业科层制或专业科层制则是可能的,也正是改革者们孜孜以求的目标,即通过赋予学校更多的自主权,促使校长专业化和教师专业化的实现。我国现行的校长负责制还需进一步加以完善。一方面要向学校放权,使学校在人事权、办学权、财产权和课程设置权等方面,真正具有相应的权力;另一方面要对校长的权力进行监督,防止校长权力膨胀和扩大。 3、赋予家长和社会人士的参与权 学校结构的另一个变化就是赋予家长和社会人士的参与权,促进学校管理的民主化。家长和社会人士参与学校的管理,这是家庭教育权和社会教育权的体现。在国外,为了保证家长和社会的参与,法律、政策和相应的制度是家长参与的重要保障和支持。其主要精神是藉由下而上的社会运动,重建学校的结构,以加强学校的自主性,提升教师与校长的专业素质,促进学校决策民主化,推动学校发展。 4、重视非正式结构的功能 首先,非正式结构有助于员工对政策的理解和传播。其次,除了形成非正式的社会结构,还会出现非正式的共享价值与信念——规范取向。第三,非正式结构对正式结构是有益的补充,非正式组织有助于提高凝聚力。第四,与正式的等级制度、非人格化以及正式权威不同,在非正式组织中,这些不起主导作用,因为个性化的需要是非正式组织的动因,这有助于维

家庭教育学

《家庭教育学》试卷1答案 一、简答题(每小题7分,共35分) 1、比较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区别。 教育目标不同;教育环境不同;教育内容不同;教育者角色扮演不同;教育方式与过程不同。 2、在知识经济时代如何进行家庭教育? 转变传统教育观念;营造宽松愉悦的家庭氛围;培养孩子的兴趣:经常带领孩子接触新 鲜事物,鼓励孩子大胆进行探索性玩耍,重视孩子的艺术性发展;正确对待孩子的提问;发展孩子的想象力。 3、儿童有哪些基本权利? 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参与权等。 4、什么是关键期?关键期理论对家庭教育有何启示? “关键期”即,人类的某种行为和技能,知识的掌握,在某个时期发展最快,最容易受影响。如果在这个时期施以正确的教育可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一旦错过这个时期,就需要花费几倍的努力才能弥补,或者将永远无法弥补。 家长要重视孩子的早期教育;家长注意选择最佳时机对孩子进行教育;家庭教育重视关键期教育但不应局限于此。 5、简述游戏与学习之间的关系。 游戏是一种学习的手段:游戏使孩子成为学习的主体;游戏引发学习动机;游戏提供学习经验;游戏也是另一种学习。 二、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要点40%,展开论述60%) 1、结合实际谈谈在当代社会中如何扮演父母亲角色? 父亲扮演玩伴;父亲成为榜样;父亲作为教育者。生理学视野中的母亲角色;心理学视野中的母亲角色;社会学视野中的母亲角色。当下父母亲的角色冲突;性别差异不决定养育孩子的固定角色分工;当下父母亲角色扮演应突破性别角色刻板化观念。 2、谈谈如何才能让孩子更好地成才? 在了解、尊重孩子天赋的基础上培养孩子;在遵循孩子身心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培养孩子。 让孩子身体力行,学习“活知识”;培养兴趣爱好,让成才过程更精彩;让孩子在沟通中成长,构建良好关系性存在;发挥孩子的创造性潜质,促使其在蜕变中成长。 3、联系实际谈谈家庭如何引导孩子善用网络? 网络时代家庭教育要帮助孩子学会“虚拟生存”:家长要全面理解网络对社会与个体的影响;家长要学会区分“正常使用网络”与“不正常使用网络”;家长要善用网络,当好孩子的引路人;家长要掌握一定的心理学知识,采取正确的教育方法。 三、综合运用题(共20分) 1、请为初中孩子拟定智商、情商、德商与财商的家庭培养计划。 要点(8分):(1)家庭教育提升孩子智商的途径:亲人的抚爱;身体的活动;读书给孩子听;游戏;视觉;听觉。(2)家庭教育如何培养孩子的情商:家长帮助孩子学会处于正面情绪状态;家长帮助孩子学会人际交往;家长帮助孩子学会自我激励。(3)家庭教育如何培养孩子的德商:家长在道德方面为孩子树立好榜样;注意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和纪律性;不同年龄段的德商培养重点不同;关注德商与情商之间的联系。(4)家庭如何进行财商教育:帮

教育学形考作业答案[1]

《教育学》形考作业参考答案 教育学作业1 一、论述题 1.结合实际,谈谈你对素质教育内涵和实质的理解。 答:⑴关于素质教育的概念,素质教育是个体在先天的基础上,通过后天的环境影响的教育训练而形成起来的顺利从事某种活动的基本品质或基础条件。 ⑵关于素质教育的概念的是指学校教育中以发展学生的多方面素质为根本目的的教育思想的教育活动 ⑶素质教育的内容构成有以下六点:①政治素质教育主要指对民族、阶级、政党,国家、政权,社会制度和国际关系的情感,立场的态度的教育。当前主要是四项基本原则教育②思想素质教育,指基本的世界观和思想方法的教育,包括思想信仰、信念追求、理想动机、民族精神、人生观、价值观等等。③道德素质教育,道德素质教育是指个体所具有的正确处理个体与个体,个体与他人之间关系的良好品质。道德素质教育就是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修养,行为习惯,道德情操,道德思维能力,判断能力,责任感,事业心,奉献精神,自由自律的品质等。④科学文化素质教育,指基础的科学文化知识,审美修养,劳动技能等方面的教育。科学文化素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基础与核心。⑤身体素质教育,指教育个体保证生理机能的正常发育和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与卫生保健常识。⑥心理素质教育,是指培养学生良好个性心理品质,调整学生的心理状态,解决学生的心理矛盾,以及增强学生自我平衡状态的能力的教育。 ⑷中国实施素质教育的实质是使全国各级各类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保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即基础性,能够给予学生未来发展中最基本,最基础的素质,这些素质可以成为他们进一步发展的潜能和条件。全面性,包括接受教育人要全面,避免英才教育选拔教育;人的发展内容要全面,而不是单方面发展学生的应试能力。发展性,指注重使学生获得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培养合格特色的人才。2、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表现在哪些方面?如何对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进行培养? 答:学生的智力因素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非智力因素,表现在与认识没有直接关系的情感、意志、兴趣、性格、需要、动机、目标、抱负、信念、世界观等方面。 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1)兴趣的培养 利用直接兴趣培养间接兴趣,是培养学生兴趣的有效途径。引导学生多方的兴趣。培养广泛的兴趣,让学生掌握多方面的知识,才能有效地发展智力。接着学生兴趣的持久性,是掌握知识,开发智力的必要条件,培养孩子具有的学习兴趣,才能不断积累知识,才能促使智力发展。兴趣分为消极兴趣和积极兴趣。消极兴趣是学习的障碍,能腐蚀学生的心灵的意志。积极兴趣才是促进孩子勤奋向上,健康成长的有利因素。(2)良好情感的培养 情感建立在需要的基础上,需要得到满足,会产生愉快情感,情感消极压抑会造成精神疾病。情感总是伴随认识而产生和发生,只有对某种事物的了解和认识比较深刻,产生的情感才会深刻。在学习知识的基础上培养相应的爱、憎、好、恶的情感,消除消极情感及其反作用。成人的情感对儿童影响极大,成人要用健康积极的情感去影响儿童,要消除消极情感对幼儿的腐蚀。 (3)意志的培养 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才有不断的进取精神。人干任何事情都有一定的目的,也就是起因,为达到目的,去选择方法和手段,积极活动称为动机,这就是人进行活动的内部动力。目标的长短,对孩子起作用的大小不一样。目标长远则动力作用大,目标短小,产生动力则小, 教会孩子善于掌握自我锻炼意志方法,并为孩子树立榜样。 (4)重视孩子性格的培养 坚强的性格能促进能力的发展,爱因斯坦说:“优秀的性格和钢铁的意志,比智慧和博学更重要,智力的成熟,很大程度上是依靠性格的,这点往往超出人们通常的认识。”

教育学原理期末考试题

1结合实际述评教育的社会本位论及个人本位论。 第一,个人本位论盛行于18—19世纪上半叶,以卢梭、洛克、裴斯泰洛奇、福禄倍尔等人为代表。其基本观点是主张教育目的应依据个人需要来确定。该理论认为,人生来就具有健全的本能,教育目的是由人的本能、本性的需要决定的,教育的根本目的就在于使人的本能和本性得到自由发展;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评价教育价值应当以其对个人发展所起的作用为标准来衡量。个人本位论兴盛时期,正是欧洲资产阶级进行反封建斗争的时期,它对反对宗教神学对人的思想禁锢,反对封建蒙昧主义强加于人的一切教育要求,提倡个性解放,尊重人的价值,具有历史进步意义。但是,个人本位论排斥社会对教育的制约,排斥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要的观点是不正确的。 第二,社会本位论是在19世纪下半叶产生的,代表人物有孔德、涂尔干、赫尔巴特等。其基本观点是主张教育目的应根据社会需要来确定。该理论认为,个人的发展有赖于社会,教育结果也只能以其社会功能加以衡量,教育结果好坏,主要看它为社会贡献了什么,贡献的程度如何;教育的一切活动都应服从和服务于社会需要,教育除了社会的目的之外,没有其他目的。社会本位论看到了教育目的受社会制约的一面是对的,但却完全否认了教育目的的个体制约性,因此也是不全面的。 第三,个人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在处理社会和个人的关系问题上各执一端,都是不正确的。只有将社会发展需要与个人发展需要统一起来,才是科学的。 2从知识观的角度解析“王钟之争 所谓知识观,简单地说就是对知识的看法。它要解答的基本问题有:什么是知识?什么是有价值的知识?个人如何获得知识?对以上问题的不同回答便形成了不同的知识观。 日常生活的理解 (1 )“知识”是一种重要的智力资源; (2)“知识”一种可以在公共领域加以传播的社会要素; (3)“知识”是个褒义词; (4)“知识”是后天习得的; (5)“知识”一词与“科学知识”一词等同。 辞典的定义 (1)《辞海》(1989)的定义:“①人类认识的成果或结晶。包括经验知识和理论知识。……②相知、相识,指熟识的人。” (2)《英汉双解教育辞典》的定义:“个人通过生活经验与教育获得的信息与认识的总体。”我们的理解 第一、知识是一套系统化的经验; 第二、知识是一种被社会选择或组织化了的经验; 第三、知识是一种可以在主体间进行传播的经验; 第四、知识是一种可以帮助人们提高行动效率、更好达成行动目的的经验。 王老先生对于当前基础教育改革中轻视书本知识的现象表示出巨大的担忧,因此奋笔疾书,写下《认真对待“轻视知识”的教育思潮》。在文中老先生反复强调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提法在理论上、历史上、逻辑上、实践上都是错误的,根本就没有所谓的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对立,所有的教育都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素质。针对当前的基础教育改革反对知识本位,提出以素质教育取代应试教育,王老先生反驳说这是轻视知识的表现,是与国际教育改革的趋势是相反的,注定要失败的。通过重申传统的课程观、教学观、教师观,以此说明传统教育并不是改革派眼中的应试教育、知识本位,传统教育也是追求学生全面发展的,它

学习《家庭教育学》的心得

学习《家庭教育学》的心得 人文学院07语教专(1)班 李圣平70221018 1.学习家庭教育学的收获: 家庭教育学的精髓、核心——态度决定一切。 有个很有趣的计算,如果令A、B、C、D……X、Y、Z这26个英文字母,分别等于百分之1、2、3、4……24、25、26这26个数值,那么我们能得出下面这个有趣的计算。 ATTITUDE(态度), A+T+T+I+T+U+D+E =1+20+20+9+20+21+4+5 =100% 正是我们对待工作、生活的态度能够使我们的生活达到100%的圆满。 2.最有印象的是: 犹太人、美国、德国、日本人的家庭教育方式。犹太人堪称是世界上最聪明民族了,世界上的富豪、科学家、伟人,大多是犹太人。犹太人寄生于世界各个角落,没有固定的国家,流离失所,但是,他们很爱学习。他们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把蜂蜜滴在书上,让孩子去舔。让孩子知道,书是甜的,知识是甜的。犹太人很爱读书,这是不容置疑的,在他们的床头放着两本书,一是《圣经》,一是《塔木德》。可谓都是集大师先贤的心血而成的名著;美国的家长对自己的孩子,总是抱以一种积极乐观的态度,不论孩子做的好坏,总是会鼓励他们说,宝贝,你是好样的,是我的骄傲。从而,使他们树立起了自信心、自尊心、自强心、日本的家庭教育,就更是首屈一指了;在日本,孩子们都是很自立的。在一次中日儿童夏令营中,日本孩子的独立能力、心理承受力、身体素质,明显强于中国的孩子,这令中国的专家们都很震惊;德国人常说:自己的首要责任就是让孩子懂得,一个人走向社会最终要靠自己,靠自立和自强,要对自己负责。 成功乃成功之母。 以前,一直认为,“失败乃成功之母”。后来,上了家庭教育学,才知道成功乃成功之母,只有不断的小成功,才能最终变成大成功。“成功的机会是通向成功的台阶”,成功之后,才能获得自信心,有了自信心,才能乘风破浪,直达胜利的彼岸。这就是“成功乃成功之母,失败乃失败之父”。

教育学作业1(1-3)参考答案

《教育学》作业参考答案 作业一(1-3) 一、简答题: 1.教育学和政治学的人性假设有何不同? 现代政治学以及中国古代的霸政学都是以性恶论为人性预设的。霍布斯说,“人对人是狼”,所以国家应该像大海怪利维坦一样强大,这样才能遏制人的自私、偏狭和复仇怒火,维护和平和公正。中国古代的思想家中,凡主张“导之以政,齐之以刑”的法家,都持人性恶的观点。因为法制要保障的是不触犯做人的底线,它必须假设人人都有可能触犯这条底线。触犯了做人的底线人就是恶人,因此在法家看来,人性是恶的。人人都那么善良,还用得着制定法律和制度对人的行为严加防范吗? 教育学则不同,它是以性善论为人性预设的。因为教育的目的不是保障人不触犯做人的底线,而是要将人培养成为善良的、幸福的、有创造力的人。他不是将恶人改造成善人,而是要顺应人的天性,成就美好的人生。人生所追求的境界可以很高,教育的目标可以很高,但最终人所能达到的境界是千差万别的。教育并不要求达到标准一致的全面发展,而是要求每个人都充分展现出自己的个性,发掘出自己的潜能。因此,教育首先假定人人都具有美好的潜质,人人都具有可教育性,通过接受教育人人都能成就自己美好的人生。 总之政治家用冷峻的眼光看人,总是在提防个人对社会构成破坏;教育家则用善良的眼光看人,总是运用尽可能多的社会财富和思想资源让每一个人的善良本性得到充分的展现。政治是充满着暴力的。教育是充满着爱意的。“仁者爱人”,爱是人的本性,教育是发展人的本性的活动,也是源于人的本性的活动。 2.简述自主、自由和自在的关系。 自主就是自己做自己的主人,有独立生活的能力,不仅能养活自己,而且能承担起作为一个家庭成员的责任,并能为社会尽一个公民应有的义务。它是一个成年人所应具有的最基本的品性。 自由是能自主的人必然要追求的更高的目标。自由就是对传统的扬弃和超越,对传统的扬弃和超越就是创造。自由就是创造,创造得越多,传统对人的束缚就越少,人所获得的自由就越多。自由决不是简单地抛弃传统,而是创造更符合人性要求的新生活。能自主而后能自由,自由内含了自主。没有自主的自由叫放任。无立世之才能,无为人之准则,心无主宰,放任自流,必将自取灭亡。 生命的最高境界是自在。佛教谓心离烦恼的系缚,通达无碍为自在。自在就是自己的心在自己的心里,自我确证自我的存在。只有懂得道义的君子才能做一个自在的人。懂得道义有两重含义,一指懂得传统,是一个自主的人;一指有创造力,是一个自由的人。自在是建立在自主和自由的基础上的。 用孟子的话说,就是只有真正做好了学问的人才可能是一个自在的人。不懂得传统,不能独立于世,基本的生活都保证不了,就连作为生物体而存在都有困难,还谈什么作为人而存在呢? 3.简述和谐教育的主要内容。 和谐教育是完善人的亲和力的重要途径。完善亲和力应从四个方面三个层次进行和谐教育。 人与天和。天即自然界,人是自然界中的灵长。人的欲望和渴求追根到底都是从自然界中得到满足的。人的发展必须与自然环境保持协调一致。 人与人和。人之不和,各私其利。欲望和渴求是人的本性,欲望和渴求随着物质生活资料的增长而增长。道德教育是有作用的,它让牺牲个人利益的人获得了精神上的满足。法制教育是有作用的,它让损害他人利益的人畏惧最终将损害自己的利益。爱人者爱于人,损人者损于人。 情与理和。当人体验到某种欲望和渴求时,就产生了相应的情感。当人判断被某种情感所驱动的行为是否符合人与天和、人与人和的原则,应怎样行动时,就产生了相应的理性。教育既要激发人的情感,又要培植人的理性,使情感的生命源泉沿着理性的河道奔流不息。 欲与力和。人之痛苦,莫过于欲望强烈而力所不及。教育要增强人满足欲求的能力,而不是要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