膏药基础知识

膏药基础知识
膏药基础知识

目录

一、膏药 (2)

二、肩周炎 (15)

三、强制性胸椎炎 (20)

四、膝关节滑膜炎 (22)

五、颈椎病 (25)

六、骨质增生症 (33)

七、腰肌劳损 (48)

八、痛风 (52)

九、风湿病 (60)

十、坐骨神经痛 (63)

十一、股骨头坏死 (65)

十二、膝关节半月板损伤 (67)

十三、腰椎间盘突出症 (71)

十四、强直性脊柱炎 (80)

一、膏药

中药外用的一种,古称薄贴,用植物油或动物油加药熬

成胶状物质,涂在布、纸或皮的一面,可以较长时间地贴

在患处,主要用来治疗疮疖、消肿痛等。早在久远的年代,我国医学家就有言曰:"膏药能治病,无殊汤药,用之得法,其响立应。"

医学原理

膏药经皮肤发挥作用贴膏药疗法是中医临床常用的外治

方法之一,它遵循中医辨证论治及中药的功效、主治与归

经的原则,充分调动药物互相协调为用的效能,组成多味

药物的复方,以发挥药物的良好效果。由于膏药直接敷贴

于体表,而制作膏剂的药物大多气味较浓,再加入辛香走

窜极强的引经药物,通过渗透入皮肤,内传经络、脏腑,

起到调气血、通经络、散寒湿,消肿痛等作用。

据现代药理研究,黑膏药在吸收、疗效方面优于橡胶膏。但由于黑膏药的制作工艺较为复杂,没有统一标准,不易

进行质量控制,导致黑膏药的质量参差齐。因黑膏药的制

作费时费力,中医医院多开展中药外敷,即用中草药粉碎

后调入蜂蜜、凡士林等基质呈软膏状外敷后以棉纸、绷带

固定,每24小时换药次,使用成本较高。黑膏药每贴可使

用3—15天,揭下后可再次贴敷,不影响疗效,因此费用

较低。

中医外科膏药是运用中药归经原则,运用药物互相协调

为用的效能,组成多味药物的大复方,以发挥药物的良好

效果。由于膏药用于肌表薄贴,所以膏药中取气味具厚的

药物,并加以引药率领群药,开结行滞直达病所。因此可

透入皮肤产生消炎,止痛,活血化淤,通经走络,开窍透骨,祛风散寒等功效。贴于体表的膏药刺激神经末梢,通

过反射,扩张血管,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改善周围组织营养,达到消肿,消炎和镇痛的目的。同时药物在患处通过

皮肤渗透达皮下组织,在局部产生药物浓度的相对优势,

从而发挥较强的药理作用。此外,因膏药中有些刺激性强

的药物,强刺激通过神经反射,可以调节肌体功能促进抗

体形成,提高人体免疫力。药物穿通皮肤及黏膜后,经过

血管或淋巴管进入体循环,也可产生全身性药物作用。

1.平时运动或劳动时不慎造成肌肉挫伤或关节、韧带拉

伤时,不要立即用伤湿止痛膏、麝香追风膏贴于受伤部位。因这类膏药具有活血散瘀的作用,伤后即贴不能达到消肿、止痛的目的。

2.局部有破损者,不可将膏药直接贴在破损处,以免发

生化脓性感染。

3.凡是含有麝香、乳香、红花、没药、桃仁等活血化瘀

成分的膏药,孕妇均应禁用。

4.如果贴膏药后局部皮肤出现丘疹、水疱,自觉瘙痒剧烈,说明对此膏药过敏,应立即停止贴敷,进行抗过敏治疗。

5.过敏不能贴如果贴上膏药后,10分钟左右感到被贴

部位的皮肤出现发痒、灼热、刺痛时,要赶紧揭掉。这说

明患者对膏药过敏。过敏体质者,通常不宜贴膏药,因为

他们的皮肤很容易出疹子,贴上后不仅不利于药物吸收,

反而会带来皮肤问题。

6.不超过24小时由于膏药用于肌表,因此膏药一般取

气味厚重的药物,贴于体表刺激神经末梢,通过反射,扩

张血管,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改善周围组织营养,达到消肿、消炎和镇痛的目的。一般一剂膏药最长不要超过24小

时,时间长了,不仅药物已经失去效用,而且还对皮肤不好。

膏药常见种类

膏药黑膏药

在贴膏药之前,用热毛巾将疼痛处洗净、擦干,再将药

贴贴于疼痛部位和相关穴位,抚平按实即可。天气寒冷时,可将膏药贴好后再用热水袋热敷一下,以便使膏体迅速软化,增加治疗效果。图示黑膏药贴敷之前则无需加热直接

贴敷,用手拍打膏药粘贴处,使膏药与皮肤粘贴牢靠,增

加治疗效果。

膏药狗皮膏

狗皮膏药的由来,据说还有一个和李铁拐有关的传说呢。过去民间特别是医药行把李铁拐作为狗皮膏药的发明者和

祖师爷。卖狗皮膏药这一行业敬的药仙就是铁拐李。李铁

拐在民间影响很大,但主要是与其他七仙作为一个群体——八仙出现的。大概是因为他身背的大葫芦里,有治病救

人的灵丹妙药。

传说彰德府(今河南安阳)有一家做膏药的王掌柜,乐善

好施,不管贫富,只要生了疮。就给人治,名声不错。一天,王掌柜带了一些膏药去赶庙会,半路碰上了一个瘸腿

乞丐,浑身破烂。直冒臭气。乞丐见了王掌柜,伸开瘸腿,腿上长了个小疔疮,请王掌柜给治治。王掌柜一看,取出

一帖膏药贴在小疮上,说道:“明天准好。”

第二天,王掌柜又碰上了瘸腿乞丐,忙问:“好了吗?”乞丐说“不好,疼得更厉害了。”王掌柜揭开膏药一看,

果然疮更大了,就说:“我给你换一帖药力大的,再不好,你到我家找我。”于是给乞丐又换了一帖。

到了第三天,一大早王掌柜要出门,刚迈出大门,就见

那个瘸腿乞丐在门边等着呢;没等王掌柜开口,瘸子就大

骂起来;“你真坑人!彰德府的膏药——净是假货!”王

掌柜揭开一看,不得了,腿疮变的碗口大了。王掌拒挺过

意不去,

狗皮膏药的由来

说“我再给你配帖好膏药。”说着扶起乞丐走进家去。刚一进院,一条大黄狗扑了过来,咬住了乞丐的腿,王掌

柜一看急抄起乞丐手中的木棍,一棍将狗打死。乞丐笑了:“今天有狗肉吃了。”

王掌柜跑到后院,找出几味名贵药材,给乞丐配好了一

帖膏药。过来一看,乞丐正吃着烤狗肉,旁边摊着几块狗皮。乞丐接过配好的药,往腿上一按,又拿起一块的狗皮,也捂到了上面。功夫不大,乞丐把狗皮膏一揭,碗口大脓

疮不见了,真是神奇。王掌柜接过狗皮膏,感慨万分,”

这时瘸腿乞丐忽然不见了,他这才明白是拐仙——铁拐李

前来传授仙方。

膏药历史起源

曾有人笑言:在中国,没有用过膏药的老人可以申请贴

上“稀有动物”标签。虽是笑言,但也反映了膏药在我国

使用的广泛性。古代医学家有言曰:“膏药能治病,无殊

汤药,用之得法,其响立应。”与打针吃药相比,膏药方便、无痛,更容易为人们接受。特别是常有腰酸背痛的老

年人,更是对膏药情有独钟,家中常备。

膏药,是中药五大剂型——丸、散、膏、丹、汤之一。

在战国秦汉时期出现的医学文献《黄帝内经》、《神农本

草经》、《难经》等著作中都有关于膏药的记载。这时的

膏药,是猪脂膏之类的软膏。《内经》中记载了一种猪脂

膏之类的软膏,称之为“豕膏”,用于涂治腋部小溃疡。

魏晋时期炼丹术盛行,黑膏药已经出现。唐宋时黑膏药

的制备逐渐完善,医药大为兴盛,膏药的种类随之越来越多,治疗的范围也越来越广,有的用于跌打损伤的止痛散淤,有的用于脓肿疖子的“抽脓拔毒”,得到广泛使用。

明清时已经成为普遍的用药之一。到清代,膏药已经发展

成为普遍的民间医药,是常用的外治措施之一。到了近代,由于汤药的发展,黑膏药的使用大大减少。现代工艺的橡

胶膏出现后,黑膏药已几乎从医院中绝迹,只流传在民间。膏药史料记载

膏,顾名思义,就是粘稠之物。膏剂是常温下为固体、

半固体、半流体的一类剂型。由药物和基质两个部分组成(也有不用基质的)。缪希雍《炮炙大法》说:“膏者,

熬成稠膏也”;龚云林《寿世保元》:“膏者胶也”;都

反映了膏剂的形态。

膏剂是祖国医学的一类古老剂型,其渊源久远。早在

《山海经》中就记载了羯羊脂,用于涂搽皮肤以防皲裂,

可以说是最原始的膏药;《黄帝内经》中记述了“豕膏”,“痈发于嗌中……合豕膏,冷食,三日而已。……涂以豕膏,六日已。”《内经至真要大论》:“摩之、浴之、薄之、劫之、开之、发之,适事为度。”其中所指的“摩之、薄之都是后代膏药的滥觞”。南北朝时称膏剂为“膏方”

或“薄”。唐代也有“摩膏”的称谓。明清时代将唐代的“煎”改称为“膏滋”或“膏”,并纳入了膏剂的范畴。

这样,膏剂的品种更加丰富了。随着历史的发展,膏剂的

用途逐渐扩大,不但治外病用膏,治内病也用膏。清吴师

机《理沦骈文》,对膏剂的方药、应用和制备工艺均进行

了专门的论述,并创造出了白膏药、松香膏药等膏剂类型。

随着透皮给药系统(TDDS)的研究迅速发展,外用膏剂的

应用范围也更为广阔。

膏剂作用比较广泛,无论是内服还是外用,由于其具有

一定的稠度,故而具有:有效成分含量高、析出速度缓慢、作用长期持久、局部疗效切实等优点。徐灵胎说:“今所

用之膏药,古人谓之薄贴,其用大端有二:一以治表,一

以治里。治表者,如呼脓祛腐,止痛生肌并遮风护肉之类,其膏宜轻薄日换。治里者,或驱风寒,或和气血,或消痰痞,或壮筋骨,其方甚灵,药亦随病加减,其膏宜重厚久贴。”

外用膏药古称薄贴。唐·李绰《尚书故实》载述:“虞

元公镇南海,疽发于鬓,相国姬遂取膏药贴于疮上,数日

平复。”具体制法:根据不同病情,选用相应药物,浸于

植物油内,浸泡一定时间,入锅煎熬,等药物枯黑后去渣,再熬,至滴水成珠时再按油之比例(视当时不同季节)加

入适量的铅丹,拌匀,将锅离火(或先离火后放丹)。候

药凝厚如膏,切成大块,投放于冷水中去火毒。待用时加

热熔化,摊于布片或厚纸或薄油纸片上,贴于患处体表皮

肤即可。临证有用以治里者,如关节疼痛,僵直,深部肌

肉酸困,肌肤麻木,深部脓肿,骨折,伤筋等症。取其祛

风化湿,行气活血,续筋接骨之作用,如万应膏、接骨膏等。有用以治疗表者,如体表痈、疖、疽、疔等疮疡诸疾,具有消肿定痛,去腐生肌,收口,保护疮口等作用,如太

乙膏、独角莲膏、阳和解凝膏、冲和膏等。

膏药在我国的应用历史悠久,古医言曰:“膏药能治病,

无殊汤药,用之得法,其响立应。”膏药之优劣,疗效是根本。膏药属于外治,从而避免了内服药物的毒副作用,再加上

疗效确切,受到了群众广泛欢迎。清代的徐大椿曰:“汤

药不足尽病,用膏药贴之,闭塞其气,使药性从毛孔而入

其腠理,通经活络,或提而出之,或攻而散之,较服药尤

为有力。”膏药中的药物直接贴敷于体表穴位上,药性透

过皮毛腠理由表入里,渗透达皮下组织,一方面在局部产

生药物浓度的相对优势;另一方面可通过经络的贯通运行,直达脏腑失调经气失调的病所,发挥药物“归经”和功能

效应,从而发挥最大的全身药理效应。而传统的注射及口

服疗法除损伤神经、血管、肌肉等组织和肠道反应,使病

人不易接受外,这些方法都易使药物通过全身的血液循环

及肠道破坏,而真正到达疾病局部的药物少之甚微,所以

用药量极大,并且疗效极差。而膏药的外治疗法彻底解决

了这一难题,药物直接作用于患处,使药效数倍提高,而

且不易产生耐药性。

膏药相关规定

一、药材应依法加工、碎、断,按各该品种项下规定炸枯;质地轻泡不耐油炸的药材,宜待其他药材炸至枯黄后

加入。

二、炸药后的油炼至“滴水成珠”,放至一定温度后加

入红丹,搅拌使充分混合,喷淋清水。药膏成坨置清水中

浸渍。

三、挥发性药物、矿物药及贵重药应研成细粉,于摊涂

前加入,温度应不超过70℃。

四、膏药应乌黑光亮、油润细腻、老嫩适度、摊涂均匀,无红斑、无飞边缺口,加温后能粘贴于皮肤上且不移动。

五、膏药应密闭,置阴凉处贮藏。

膏药膏药秘密

贴膏药治病,取材方便、操作简单、费用低廉、安全无

痛苦,加之其治病范围广泛,易被人们所接受。特别是常

患颈、肩、腰、腿痛等慢性劳损性疾病的中老年人,对膏

药更是情有独钟。

特色膏药种类繁多,综合古今膏剂,除去内服煎膏,外

用贴膏大致分软膏、硬膏、敷膏三大类剂型。

膏药软膏

软膏人们习惯称它为“药膏”或“油膏”,是用植物油、蜂蜡、凡士林或动物脂肪等作为基质,配上中药而制成。

软膏对皮肤具有保护、湿润、润滑作用。有些膏药中的药

物可透皮吸收而发挥全身作用。这种剂型特色突出,疗效

肯定,患者乐意使用,一般的药店均有出售。

膏药硬膏

硬膏制作过程比较复杂,多由特殊工艺制作而成的近似

固体的剂型。使用时需加热软化后摊在干净的厚布、牛皮

纸或熟制后的狗皮上,贴于患处或穴位。此类硬膏药具有

局部或全身的治疗作用,根据基质和制作工艺不同,有铅

膏药、松香膏、橡皮膏、狗皮膏、巴布膏剂等。

膏药敷膏

敷膏是将配制好的中药粉,用各种液体调成糊状或软膏状,摊在纱布上贴敷患处或一定的部位。这类剂型制作较

简单,可在医生的指导下对证调配使用。

膏药选购方法

经过临床经验的不断总结,对膏药的配方、制作工艺不

断改进,膏药的疗效也显著提高,应用范围更加广泛。特

别在剂型上有了改革和创新,市场上已出现新一代不同配

方膏药剂型。如今,除了医院(特别是中医院)的药房,

大大小小的药店、诊所,甚至地摊上都可见到膏药的身影。

对证选膏药科学的方法是对证选择,并非根据价格或者

品牌来选。因为每种膏药都有其独特的功效和适应证,世

上没有通治百病的膏药。最可靠的方法是在医师或药师的

指导下根据适应证来选择。

关节疼痛(风湿痛)、僵直、肌肉麻木、骨折、伤筋

(扭伤、挫伤)患者,可选用有祛风除湿、行气活血、通

经止痛作用的太乙山黑膏、万应膏、消炎止痛膏、活血膏、橡皮类膏药和接骨膏等。

因热毒郁结引起的痈疽初起时硬结不消、红肿疼痛、脓

不成溃或久溃不散者,以及有疮疖、疔的患者,可选具有

消肿止痛、去腐生肌等作用的太乙膏、拔毒膏、独角莲膏、阳和解凝膏、水黄膏和黄连膏等。

如因感受风寒引起的腰痛、关节痛等,可用狗皮膏药或

追风膏药以散寒祛风、舒筋通络、活血止痛。

救心膏是选用活血化淤、芳香去湿的中药如麝香、冰片、红花、乳香、没药再加上硝酸甘油制成的敷贴膏药。一旦

出现心绞痛症状,可立即取1片贴于心前区,5~6分钟心

绞痛即可缓解。如每日贴1次,有预防心绞痛的作用。

识别优劣膏药根据1995版《中国药典》对中药膏药质

量的判断标准,合格的膏药应满足以下要求:老嫩皮肤均

适宜,贴于皮肤上有适宜的黏性,不会移动位置;外观油

润细腻,对皮肤无刺激性;同种膏药的厚度和重量应基本

一致;在常温下保存,两年内不变质,不失去黏性。

以上这些只有在使用后才能知道。对于普通患者来说,

在选购膏药时应该了解的是:合格的膏药外包装应标明生

产厂家、药品准字号、生产日期、保质期(一般为2年),药品说明书详细明了。

认准国药准字号膏药属于中药的一种剂型,正规合法销

售的膏药应有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核发的药品准字号。根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布的《药品说明书规范细

则》有关规定,中药说明书格式中应标明主要成分。在药

品说明书上还应标明:功能与主治、用法与用量、贮藏、

不良反应、禁忌证(有的标为禁忌症)、注意事项等内容。

对膏药的质量要求如下

1.老嫩应适宜,贴于皮肤上要有适宜的粘性及不移动位置。

2.外观应油润细腻,对皮肤应无刺激性。

3.同种膏药的摊涂量应一致,其重量差异限度不超过

±5%(指除去裱背材料的纯膏药重量)。

4.在常温下保存,两年内不变质,不失去粘性。

谨慎购买地摊“祖传膏药”

地摊上的“祖传膏药”不能说都是假药,但是良莠不齐,恐怕骗人的不少。卖药者吹嘘膏药疗效非常好的往往不可信。由于地摊上的药贩流动性大,上当了只能自认倒霉。

患者还是应该到正规医院或药房购买具有药品准字号的膏药,有些正规医院的自制膏药也可以使用。

应用篇很多患者自己选购膏药,没向医生咨询或阅读说

明书,就贴在疼痛的地方。然而,这样做有一定的盲目性,不一定有效,还有可能有损健康。须知,膏药贴法也是有

讲究的。

膏药贴法有讲究☆找准贴药部位在贴膏药前应选择正确

的贴药部位,如偏头痛贴太阳穴;跌打损伤、各种皮肤病

等贴敷患处;慢性支气管炎贴肺俞、天突等穴;胃痛贴脾俞、胃俞或上脘、中脘。

有些膏药必须贴于体表特定部位,如治疗小儿寒积腹痛

的小儿暖脐膏,必须贴于肚脐上。

清洗贴药处在贴膏药前,应先用毛巾蘸温水洗净患处,

擦干后再贴膏药;红肿痛部位应先用医用酒精消毒后再贴

膏药。

关节扭伤应先冷敷关节扭伤,不应马上贴膏药。因为用

于扭伤的膏药具有活血散淤的作用,如伤后马上就贴膏药,不但达不到消肿止痛的目的,反而会使局部软组织充血肿胀、疼痛加重。

正确的方法是,在皮肤无破损的情况下,应先用冷水冲

洗患处或用冰敷患处。待24小时后再热敷或贴敷膏药,这

样既可减轻疼痛和肿胀,又可缩短病程。

热敷可贴牢膏药冬天气候寒冷,橡皮类膏药往往不易粘

贴住,这时可将膏药贴好后再用热水袋热敷一下或用电吹

风吹两三分钟,以便粘贴牢靠,提高治疗效果。

不良反应的处理轻微不适多数人贴膏药后并无明显不适,部分人会感到局部微发热、发痒,这属于正常反应,可以

不管。

还有一些人在贴上膏药后会出现水疱,如果疱不大,也

不易磨破,则停用膏药,待疱消退后再贴。如果疱较大,

容易磨破,则可用消毒的注射器或用普通的缝衣针火烧一

下后,将疱挑破,挤净疱内的液体,然后用酒精消毒或搽

龙胆紫药水。如果反复起疱,则按过敏反应处理。

过敏贴膏药后局部皮肤出现丘疹、水疱、瘙痒,说明对

膏药过敏。

应立即揭下膏药,如果过敏反应较轻,则用温水将贴膏

药处清洗干净即可。

若贴膏药处起疹子、水疱等,应立即将膏药取下,用盐

水或雷佛奴尔(乳酸依沙吖啶,又名利凡诺)消毒患处,

再用纱布包扎。

如果水疱大,应到医院用消毒针管将泡内液体抽出,再

作相应处理。

膏药重量差异

膏药重量差异限度应符合下表规定:

━━━━━━━━┯━━━━━━━━━━━

标示重量│重量差异限度

────────┼───────────

3g或3g以下│±10%

3g以上至12g │±7%

12g以上至30g │±6%

30g以上│±5%

━━━━━━━━┷━━━━━━━━━━━

膏药原料产地

陕西省秦岭终南山的主峰,终年积雪,寒光四射,故称

太白山(周代称太乙山),太白山遍地药草,从古至今吸

引着从医的圣人、郎中。相传上古时代的"神农尝百草,一

日遇七十毒"就发生在秦岭北坡长安、周至、宝鸡沿山一带。唐代著名的上林苑是皇家种药狩猎的场地,就在终南山脚

下的户县、周至沿山一带。东汉著名药医家韩康,拒汉恒

帝之封,隐居太白山研究医药。唐朝苏敬在《唐本草》中载:茯苓和茯神“雍州南山亦有”。隋末著名医学家孙思

邈居太白山10余年,从事医药研究、采集、栽种和炮制中

草药,研究药性,为民治病,著有《千金异方》,收载药

物800余种,并详细记载了200余种药物的采集、炮治、

主治功能。后人为纪念孙思邈对医药学的功绩,称为药王,称太白山为“药山” 。

太白山药用植物多达3000多种。许多药用植物都有着有趣的民间传说。一种草药因形似鹿蹄,具有强骨壮髓、修骨化刺、祛风除湿等功能的“鹿蹄草”则相传是一只金鹿的杰作。相传很久以前,王母娘娘跟前的一只金鹿私自跑到太白山游玩,王母娘娘发现后立即派神兵捉拿,金鹿使尽神力,跃起四蹄,奔向天涯海角,直到海南岛的南端才被玉索套住拉回。金鹿奔驰时,留在太白山上的蹄印变成鹿蹄草,而金鹿被捉住的地方,至今仍叫鹿回头。祖师麻植物名黄瑞香,是一种落叶灌木,有祛风除湿、温中散寒、活血止痛的功效,民间有“打得顺地爬,离不开祖师麻”的谚语。太白山草药经过千百年的临床实践,师传口授,在民间已形成独特的医疗理论体系和太白草药的配伍理论。草医们所编著的《太白草药性赋》、《太白草药汤头歌》和《太白草药性歌括》,是太白草药医疗理论和草药配伍理论的集成。

二、肩周炎

肩周炎又称肩关节周围炎,俗称凝肩、五十肩。以肩部

逐渐产生疼痛,夜间为甚,逐渐加重,肩关节活动功能受

限而且日益加重,达到某种程度后逐渐缓解,直至最后完

全复原为主要表现的肩关节囊及其周围韧带、肌腱和滑囊

的慢性特异性炎症。肩周炎是以肩关节疼痛和活动不便为

主要症状的常见病症。本病的好发年龄在50岁左右,女性

发病率略高于男性,多见于体力劳动者。如得不到有效的

治疗,有可能严重影响肩关节的功能活动。肩关节可有广

泛压痛,并向颈部及肘部放射,还可出现不同程度的三角

肌的萎缩。

病因

1.肩部原因

(1)本病大多发生在40岁以上中老年人,软组织退行病变,对各种外力的承受能力减弱;

(2)长期过度活动,姿势不良等所产生的慢性致伤力;

(3)上肢外伤后肩部固定过久,肩周组织继发萎缩、粘连。

(4)肩部急性挫伤、牵拉伤后因治疗不当等。

2.肩外因素

颈椎病,心、肺、胆道疾病发生的肩部牵涉痛,因原发病

长期不愈使肩部肌肉持续性痉挛、缺血而形成炎性病灶,

转变为真正的肩周炎。

临床表现

1.肩部疼痛

起初肩部呈阵发性疼痛,多数为慢性发作,以后疼痛逐渐

加剧或钝痛,或刀割样痛,且呈持续性,气候变化或劳累

后常使疼痛加重,疼痛可向颈项及上肢(特别是肘部)扩散,当肩部偶然受到碰撞或牵拉时,常可引起撕裂样剧痛,肩痛昼轻夜重为本病一大特点,若因受寒而致痛者,则对

气候变化特别敏感。

2.肩关节活动受限

肩关节向各方向活动均可受限,以外展、上举、内旋外旋

更为明显,随着病情进展,由于长期废用引起关节囊及肩

周软组织的粘连,肌力逐渐下降,加上喙肱韧带固定于缩

短的内旋位等因素,使肩关节各方向的主动和被动活动均

受限,特别是梳头、穿衣、洗脸、叉腰等动作均难以完成,严重时肘关节功能也可受影响,屈肘时手不能摸到同侧肩部,尤其在手臂后伸时不能完成屈肘动作。

3.怕冷

患者肩怕冷,不少患者终年用棉垫包肩,即使在暑天,肩

部也不敢吹风。

4.压痛

多数患者在肩关节周围可触到明显的压痛点,压痛点多在

肱二头肌长头肌腱沟处、肩峰下滑囊、喙突、冈上肌附着

点等处。

5.肌肉痉挛与萎缩

三角肌、冈上肌等肩周围肌肉早期可出现痉挛,晚期可发

生废用性肌萎缩,出现肩峰突起,上举不便,后伸不能等

典型症状,此时疼痛症状反而减轻。

肩周炎检查

本病主要采用X线检查和肩关节MRI检查:

1.X线检查

(1)早期的特征性改变主要是显示肩峰下脂肪线模糊变形

乃至消失。所谓肩峰下脂肪线是指三角肌下筋膜上的一薄

层脂肪组织在X线片上的线状投影。当肩关节过度内旋位时,该脂肪组织恰好处于切线位,而显示线状。肩周炎早期,当肩部软组织充血水肿时,X线片上软组织对比度下降,肩峰下脂肪线模糊变形乃至消失。

(2)中晚期,肩部软组织钙化,X线片可见关节囊、滑液囊、冈上肌腱、肱二头肌长头腱等处有密度淡而不均的钙

化斑影。在病程晚期,X线片可见钙化影致密锐利,部分病

例可见大结节骨质增生和骨赘形成等。此外,在肩锁关节

可见骨质疏松、关节端增生或形成骨赘或关节间隙变窄等。

2.肩关节MRI检查

肩关节MRI检查可以确定肩关节周围结构信号是否正常,

是否存在炎症,可以作为确定病变部位和鉴别诊断的有效

方法。

肩周炎诊断

根据病史和临床症状多可诊断。常规摄片,大多正常,后

期部分患者可见骨质疏松,但无骨质破坏,可在肩峰下见

到钙化阴影。年龄较大或病程较长者,X线平片可见到肩部

骨质疏松,或岗上肌腱、肩峰下滑囊钙化征。

肩周炎鉴别诊断

临床上常见的伴有肩周炎的疾病包括:颈椎病、肩关节脱位、化脓性肩关节炎、肩关节结核、肩部肿瘤,风湿性、

类风湿性关节炎及单纯性冈上肌腱损伤,肩袖撕裂,肱二

头肌长头肌腱炎及腱鞘炎等。这些病症均可表现为以肩部

疼痛和肩关节活动功能受限。但是由于疾病的性质各不相同,病变的部位不尽相同,所以,有不同的伴发症可供鉴别。

肩周炎治疗

目前,对肩周炎主要是保守治疗。口服消炎镇痛药,物理

治疗,痛点局部封闭,按摩推拿、自我按摩等综合疗法。

同时进行关节功能练习,包括主动与被动外展、旋转、伸

屈及环转运动。当肩痛明显减轻而关节仍然僵硬时,可在

全麻下手法松解,以恢复关节活动范围。

自我按摩的步骤及方法为:

1.用健侧的拇指或手掌自上而下按揉患侧肩关节的前部及

外侧,时间1~2分钟,在局部痛点处可以用拇指点按片刻。

2.用健侧手的第2~4指的指腹按揉肩关节后部的各个部位,时间1~2分钟,按揉过程中发现有局部痛点亦可用手指点

按片刻。

3.用健侧拇指及其余手指的联合动作揉捏患侧上肢的上臂

肌肉,由下至上揉捏至肩部,时间1~2分钟。

4.还可在患肩外展等功能位置的情况下,用上述方法进行按摩,一边按摩一边进行肩关节各方向的活动。

5.最后用手掌自上而下地掌揉1~2分钟,对于肩后部按摩不到的部位,可用拍打法进行治疗。

自我按摩可每日进行1次,坚持1~2个月,会有较好的效果。

三、强直性胸椎炎

强直性脊柱炎累及胸椎、肋骨、胸肋关节、胸骨柄、颈椎等。表现背部酸痛,胸前区疼痛,胸闷气短,侧胸部疼痛。强直性脊柱炎早期束带状胸痛是因胸肋关节病变刺激肋间神经引起,强直性脊柱炎中晚期束带状胸痛是因胸肋关节病骨桥形成肋骨不张引起。强直性脊柱炎的左侧肋间神经疼痛,容易被误诊为心绞痛。

简介

患者站立或卧位时,为了减轻疼痛而取脊柱前屈姿势,或者侧弯姿势,久之成驼背畸形,脊柱侧弯畸形,严重驼背这面向下,如{内经}所说:脊以代头“即驼背重时远看似头。驼背早期,久坐,久站加重俯卧可以无驼背。驼背晚期,脊柱旁韧带骨化和小关节强直则不可逆。胸廓扩张幅度是测定病变进展程度的标志之一,重者较正常人减少50%以上,呼吸差在2.5厘米之内。因此只能以腹式呼吸为主,胸腹腔容量减少,造成肺功能和消化功能减低。

强直性胸椎炎症状

强直性脊柱炎有3%左右患者先从脊椎发病,其他都来自上升性扩展。少数先有脊椎炎,表现为颈椎痛,疼痛沿颈部向头部,疼痛症状多数向下出现背部疼痛,颈部肌肉开始时痉挛,以后萎缩进一步发展至颈,胸椎后凸畸形,头部活动明显受限,固定于前屈位,不能不能上仰,侧弯或转动,痉挛,以后萎缩进一步发展至颈,胸椎后凸畸形,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