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制品加工工艺操作标准新

肉制品加工工艺操作标准新
肉制品加工工艺操作标准新

编制:审核:批准:

编制:审核:批准:

编制:审核:批准:

编制:审核:批准:

编制:审核:批准:

编制:审核:批准:

编制:审核:批准:

编制:审核:批准:

编制:审核:批准:

编制:审核:批准:

目录

目录 0

腊丁肠 (1)

红肠 (3)

麦西尼/烤通脊 (5)

韩国风味烤肠 (7)

腊肠/香肠 (9)

亲亲肠 (11)

热狗 (13)

风味烤肠 (15)

腊肉 (17)

三文治 (19)

中式肉制品的加工方法技术和工艺

中式肉制品的加工方法技术和工艺 (一)腌腊肉制品腌腊制品是用盐和香料在较低的温度下经自然风干腌制而形成的风味专门的肉制品。具代表性的有金华火腿、南京板鸭、广式腊肠等。 1.金华火腿金华火腿是我国闻名的肉制品。它风味专门,营养丰富,曾多次在我国和世界获奖。工艺流程: 原料选择→鲜腿修整→腌腿→洗腿→整形→晒腿→上架发酵→落架堆叠→成品 (1)原料选择选择经兽医卫生检验合格的金华猪,屠宰后前腿沿第二颈椎将前颈肉切除,在第三肋骨处将后端切下,将胸骨连同肋骨末端的软骨切下,形状为方形;后腿是先在最后一节腰椎骨节处切开,然后沿大腿内斜向下切。 (2)鲜腿修整除去前、后腿上的残毛和脚蹄间的细毛,挤出血管内残留的淤血,削平耻骨,斩去脊骨,割去浮油和油膜,将腿修成"琵琶"形。 (3)腌腿腌制时应依照季节、气温等条件确定用盐量。在金华地区,每年的11月至次年的2月间,气温为3~8℃,是比较适宜的腌制温度,在此条件下用盐量为鲜腿重的9%~10%,分7次上盐,早冬和春节还要加硝石。气温升高时,用盐量增加,但腌制期缩短。第一次上盐,撤盐应平均,但不能过多,撒盐后平叠堆放12~14层;经24小时后上第二次盐,这次用盐约占总盐量的一半,重点在腰荐骨、耻骨关节、大腿上部三个部位多撤盐;第二次上盐后4~5天上第三次盐,同时将堆码的上下层倒换;再经5~6天上第四次盐,用盐量为总盐量的5%左右,现在能够检查腌制的成效,用手按压肉面,有充实坚硬的感受,说明差不多腌透;第五、六次上盐分别间隔7天左右,火腿的颜色变为红色;经六次上盐后,重量小的能够进入洗腿工序,较大的腿可进行第七次上盐。腌制的总时刻为30~35天。 (4)洗腿腌制终止后将腿放在清水池中浸泡,然后用清水洗去火腿表面的血水和油污。洗后晾晒至表面无水后,打印商标。 (5)整形将腿骨校直,脚爪校成弯曲状,皮面压平,腿头与脚对直,使其外形美观。 (6)晒腿将整形好的腿吊挂,暴晒4~5天,使腿皮呈黄色、油亮,并产生香味。 (7)上架发酵发酵的目的是使肉中的蛋白质及脂肪发生变化,使火腿产生专门的风味。发酵时刻为4~5个月,发酵期应注意调剂温度、湿度,保证通风。在发酵过程中,用刀将突出的骨头削平,将火腿表面修割整齐,保证其外形美观。 (8)落架堆叠将发酵好的火腿从架上取下,进行堆叠。一样为15层,堆时肉面向上,皮面朝下,要依照气温不同,定期倒堆一次。 (9)成品规格依照金华火腿的颜色、气味、咸度、肌肉丰满度、重量、外形等进行分级,一样分为四级,其中香味是专门重要的指标。评定时用竹签插入火腿不同部位,嗅竹签带出的香味进行分级。 2.广式腊肠腊肠俗称香肠,是指以肉类为原料,经切、绞成丁,配以辅料,灌入

低温肉制品及其加工工艺

低温肉制品及其加工工艺 一、概述 低温肉制品是相对于121℃进行高温加热杀菌的肉制品而言的,是指采用较低的杀菌温度进行巴氏杀菌,在低温车间制造并低温条件下贮存的肉制品。 低温肉制品采用低温处理,即将肉制品中心温度达到68-72℃保持30分钟。理论上讲,这样的杀菌温度致病微生物可被完全杀灭,保证了产品食用的安全、可靠,同时最大限度地保持了肉原有的组织结构和天然成分,营养素破坏少,具有营养丰富、口感嫩滑的特点,因此是科学合理的加工方式。 在我国,生产厂家通常为了增加低温肉制品的安全性,往往人为的提高杀菌温度(一般中心温度75-80℃),生产出来的产品严格地说应属于中温肉制品。我们笼统地将它们都称为低温肉制品。 低温肉制品与高温肉制品相比有明显优势,它仅使蛋白质适度变形,从而获得较高的消化率,且肉质鲜嫩可口;低温杀菌营养成分损失少,为人体提供了较高的营养成分;低温处理的加工过程使得肉类原料可以与多种调料、辅料和其他种类食品配合,从而产生多种受人欢迎的风味;品种非常丰富,适应各种饮食习惯人群的需求。 但是,低温肉制品的加工特点决定了它存在一些缺陷。 一是由于杀菌温度低。虽然可以杀灭所有致病,但是不能杀灭形成孢子的细菌,因此对原料肉的质量要求高,只有品质好、无污染的原料肉才能生产出合格的低温肉制品,并且应加强防止在生产加工中各环节的污染;二是由于低温杀菌不完全,要求销售过程中采用冷藏保藏,因此相应增大了成本。 二、低温肉制品的加工工艺 (一)低温火腿 1、生产工艺 选料→腌制→嫩化→滚揉→充填(灌肠)→熏蒸→冷却、包装 2、操作要点 1)原料肉的选择 选择合适的原料肉是生产优质火腿的决定性因素。一般选用猪的后腿肉,色泽要鲜亮,尽可能剔除肥肉、筋、嫩骨和软组织部分。要尽量少破坏肉的组织结构,力求保持肉的原结构块形,这样注入的盐水才可以较多地保留在肌肉内,使肉保持膨胀状态,对肌肉产生压力,加速辅料的渗透扩散,以利于加速肉的成俗。原料肉应充分冷却,pH值为5.8-6.4,中心温度达3-4℃。 2)原料肉的腌制 原料肉采用湿腌法腌制。盐水的配制是磷酸盐、糖、异抗坏血酸钠等辅料溶化在一起,先放磷酸盐待其溶化后再放其他辅料,最后加盐。 为获得低温火腿特有的盐渍风味,将配制好的盐水最好用专门的注射装置注入肉块中,但不得破坏肌肉的组织结构。注射盐水的关键是确保盐水准确注入,且能在肉块中均匀分布。通常是将盐水贮装在带有多针头、能自动升降的机头中,使针头顺次地插入由传送带输送过来的肉块里,针头通过泵口压力,将盐水均匀地注入到肉块中。为防止盐水在肉外部泄漏,注射机的针头都是特制的,只有针头碰触到肉块产生压力时,盐水才开始注射,而且每个针头都具有独立的伸缩功能,确保注射顺利。 3)嫩化

肉制品加工技术实用案例集

肉制品实用案例2:水晶肴肉的保质期控制(6#) 肉制品实用案例3:控制初始菌真的很重要(7#) 肉制品实用案例4:夏季高温季节酱卤肉发酸原因分析及预防(47#) 肉制品实用案例5绞肉是肉制品加工技术的重要一环(140#) 肉制品实用案例6:关于肉制品加工从肌肉中提取盐溶蛋白的探讨(146#) 肉制品实用案例7:烤肠的外防腐——霉菌的产生和预防(255#) 新的2009年已经来临,在工作中经常遇到比较典型肉制品加工案例,为有利于和广大肉制品技术工作者交流,我将在这里记录今后在工作中遇到的典型案例与大家分享,也希望大家将自己的经典案例贡献出来供大家分享,欢迎广大同行参与讨论,批评指导。实用案例1料不在多,在于适当 时间:2009-1-1 地点:山东诸城 事件回放:2008-12月底接到客户电话咨询,反映近阶段生产的一款烤肉偏软,但保水的效果尚可。询问配方、工艺情况,反映说,肉经过滚揉腌制后很粘稠,没有感觉到水分偏多的情况。由于一直解决不了问题,厂家老板非常着急,在厂方迫切要求下,我不得不在2009元旦这天紧急赶到诸城厂家。经仔细与厂家技术人员的沟通,很快分析出原因,解决了问题。 案例分析:2009-1-1下午赶到厂家后,与负责技术的人员进行了详细的交流,在交流中,对烤肉发软的可能性进行了多方面的分析,并对产品现场品评。品评时发现:不同的肉块软硬程度不一,较软的烤肉真空包装后并没有出水现象,但产品的切面明显感到注射不均匀,口感发胎。 分析原因主要从以下几个因素分析: 1.产品的原料肉是否合格,原料肉是肉制品的保水关键,原料肉的质量、解冻、修整情况都是影响产品结构的重要因素,厂家技术人员反应这些应该都是正常控制的,应该不存在问题。 2.产品的工艺问题,干燥的程度,加工过程的温度等也都在正常的范围。 3.产品的配方问题,保水性配料是否合格,厂家的技术人员反映现行配方中使用的原料都是经常使用的,在其他产品中没有问题,具体询问了主要配料,我也感到没有可以怀疑的地方,我也感赶到问题似乎向复杂化转化,分析陷入迷局。 经进一步与厂家交流了解到,另一款的烤肉就没有问题,我说,那你为什么不按照另一款的烤肉配方比照做一下试试结果,厂家技术人员答应试试看,我也感觉一时解决不了事情的,决定看完试做的结果再做分析。 然而,再进一步的交流中,我具体问道到配方的具体配料量,厂家技术人员非常自信的说肯定没有问题,可是恰恰问题就出在这个非常自信的肯定上。 原来,厂家为了提高产品的蛋白含量,大量的使用了大豆分离蛋白,我听后,立即兴奋起来,我说,这正是你产品发软的原因,厂家技术人员听了很是不解,说这么多的蛋白保水很强才对呀,为什么成了产品发软的原因了。 我说,产品发软是因为大量使用蛋白造成料液过度粘稠,严重影响到盐溶蛋白的溶出,

肉制品加工研究进展与新技术应用_苏丹.

肉制品加工研究进展与新技术应用苏丹,赖雪雷,康建波,胡士恒,刘妍菊,*周亚军,石晶 (吉林大学生物与农业工程学院,吉林长春130025) 摘要:论述了有应用开发前景、风味独特、营养均衡的发酵肉制品、重组肉制品、复合肉制品的研究进展,阐述了肉制品加工中新技术的应用状况,指出肉制品研发及生产加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预测和展望。 关键词:肉制品加工;研究进展;新技术;前景展望 中图分类号:TS251.6文献标志码:A doi:10.3969/jissn.1671-9646(C).2011.05.001 Progress and New Technology Application in Meat Processing Su Dan,Lai Xuelei,Kang Jianbo,Hu Shiheng,Liu Yanju,*Zhou Yajun,Shi Jing (College of Biological and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Jilin University,Changchun,Jilin130025,China)Abstract:Research status of fermented meat products,restructured meat products and composite meat products are summarized in this paper.Those products have application development prospects,unique flavor and balanced nutrition. It elaborated application status of new technology in meat processing and indicated the questions about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meat processing.It forecasted the development tendency of the meat processing in the future. Key words:meat processing;research progress;new technology;development prospects 肉是人类动物蛋白质的主要来源,是人们必需的主要副食品之一。随着科学的进步和生活质量的提高,消费者对肉制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已不满足于吃饱,而要求吃好,迫切需求营养均衡、风味独特的中高档肉制品。因此,备受国内外研究者普遍关注的风味独特、营养丰富而均衡、易消化、色香味俱佳的中式发酵肉制品、功能性复合肉制品和重组肉制品等新型肉制品的研发迫在眉睫、事在必行。若这些新型肉制品能够投入工业化生产,必将深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随着国内外对肉制品加工技术研究的不断深入,对肉制品的新工艺、新产品、新设备的研究越来越多,加工程度由初加工向深加工方向发展。本文着重论述了发酵肉制品、重组肉制品、复合肉制品的研究现状,阐述了肉制品加工中采用的新技术,剖析概述其研发及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对新型肉制品的应用开发前景进行预测和展望。 1肉制品最新研究进展 1.1发酵肉制品 发酵肉制品是指在自然或人工控制条件下,利用微生物的发酵作用,产生具有特殊风味、色泽和质地,且具有较长保存期的肉制品[1]。其特点是通过优选复合发酵菌种,调控发酵和成熟不同阶段的工艺过程,使产品中的蛋白质分解、变性,赋予产品坚实的质地;同时由于蛋白质降解而形成肽、氨基酸等小分子化合物,提高了生物利用率,使产品有利于人体消化吸收,有益于人体健康[2]。肉类发 收稿日期:2011-03-22 基金项目: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项目(教外司留20071108);长春市科技计划国际合作项目(08GH11); 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重点项目(20090227);长春市科技发展计划科技特派员项目(09KT10)。 作者简介:苏丹(1984-),女,吉林人,在读硕士,研究方向:肉制品加工原理与技术。E-mail:sudanshelly@https://www.360docs.net/doc/9b5407061.html,。 *为通讯作者:周亚军(1966-),男,吉林人,博士,教授,研究方向:肉品科学与加工新技术。 E-mail:zhouyaj@https://www.360docs.net/doc/9b5407061.html,。

肉制品生产加工技术香肠、火腿生产工艺及设备

肉制品生产加工技术 - 香肠、火腿生产工艺及设备 (一)不同肠类制品的生产工艺 1、乳化肠:肉T加盐、水等辅料斩拌T加辅料、水斩拌f斩拌(加淀粉、余 水)7灌装T烘烤f 蒸煮f 烟熏f 冷却f(包装)成品使用设备:斩拌机、灌肠机、烟熏炉、蒸煮炉(锅) 另一种方法是先用搅拌机混合各种原辅材料,然后用乳化机乳化二至三遍。使用设备:乳化机、搅拌机、灌肠机、烟熏炉、蒸煮炉(锅) 2、搅拌肠:瘦肉f 搅拌(加盐、磷酸盐、水)f 搅拌(加辅料、水)f 搅拌(加肥膘、 淀粉、水)f 灌装f 烘烤f 蒸煮f 烟熏f 冷却f (包装)成品 使用设备:绞肉机、搅拌机、灌肠机、烟熏炉、蒸煮炉(锅) 3、滚揉肠:原料瘦肉f (注射)f(嫩化或绞肉)f滚揉(加辅料、水)f 滚揉(肥膘或 保油专家乳化液、淀粉)f 灌装f 烘烤f 蒸煮f烟熏f 冷却f (包装)成品 使用设备:绞肉机、(注射机)、(嫩化机)、滚揉机、灌肠机、烟熏炉、蒸煮炉(锅) (二)火腿的生产工艺: 1、乳化火腿:肉f加盐、水等辅料f加辅料、水斩拌f 斩拌(加淀粉、余水)f 灌装f (烘烤)f 蒸煮f 冷却f成品 使用设备:斩拌机、灌肠机、烟熏炉、蒸煮炉(锅)另一种方法是先用搅拌机混合各种原辅材料,然后用乳化机乳化二至三遍。 使用设备:乳化机、搅拌机、灌肠机、烟熏炉、蒸煮炉(锅)

2、搅拌火腿:瘦肉f搅拌(加盐、磷酸盐、水搅拌(加辅料、水搅拌(加肥膘、淀粉、余 水)- 灌装f (烘烤)f 蒸煮f 冷却f 成品使用设备:绞肉机、搅拌机、灌肠机、烟熏炉、蒸煮炉(锅) 3、滚揉火腿:原料瘦肉f (注射)f(嫩化或绞肉)f 滚揉(加辅料、水)f 滚揉(肥膘、淀粉)f 灌装f (烘烤)f 蒸煮f 冷却f成品 使用设备:绞肉机、(注射机)、(嫩化机)、滚揉机、灌肠机、烟熏炉、蒸煮炉(锅)(三)工艺要点: 1、腌制:一般0 —4 °C (10 C以下),腌制时间以肉块大小、温度和腌制剂品种来决定。一般需要12 —24 小时;大块肉火腿腌制时间可达36 小时左右,甚至更多。 2、注射:配制注射液温度应在10 C以下,注射量40 —60%。 3、搅拌:12 C以下,尽可能在不影响显肉的情况下延长搅拌时间,以利于水溶性蛋白的溶出。 4、斩拌:12 C以下,8 —10 C最好,斩拌时先处理瘦肉、加入部分或全部盐、加入适量水,使盐的浓度达到混合料的4—4.5% ,这样有利于水溶性蛋白的提取。搅拌也是这样。 5、滚揉:0 —4C,滚揉时间和方法以肉块大小和显肉要求来决定。一般可达 10, 000 —12 , 00米为宜。滚揉距离二滚揉机的直径X 3.14 X转数/分钟X时间(分钟);在确定了滚揉距离的情况下可以根据转速、滚揉方式等来确定滚揉时间。 6、灌装:松紧适度 7、烘烤:60 —70 C, 40-60分钟(广式肠一般40 —50 C左右,1 —3天) 8、蒸煮:一般85 C左右特殊情况除外。 9、烟熏:70 C左右,温度过低,容易造成着色不匀。另外,颜色的深浅可以通过 调整糖和木屑的比例以及烟熏时间来达到。

羊肉制品加工工艺

羊肉制品加工工艺 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

牛肉产品 1.清真酱牛肉 (1)配料标准。主料:生牛肉100公斤。辅料:黄酱10公斤,食盐3公斤,桂皮250克,丁香250克,砂仁250克,大茴香500克。 (2)加工方法。 选料整理:选用不肥不瘦的新鲜牛肉,先用冷水浸泡,清除淤血,用板刷将肉洗刷干净,剔除骨头。然后切成0.75~1公斤左右的肉块,厚度不超过40厘米。切好的肉块,放在清水中冲洗一次,按肉质老嫩分别存放。 调酱:锅内加入清水50公斤左右,稍加温后,将食盐的一半用量和黄酱放入。煮沸1小时,撇去浮在汤面上的酱沫,盛入容器内备用。 装锅:先在锅底和四周垫上骨头,使肉块不紧贴锅壁,按肉质老嫩将肉块码在锅内,老的肉块码在底部,嫩的放在上面,前腿、腔子肉放在中间。 酱制:肉块在锅内放好后,倒入调好的酱汤。煮沸后加入各种配料,用压锅板压好,添上清水,用旺火煮制4小时左右。煮制第1个小时后,撇去汤面浮沫,再每隔1小时翻锅1次。根据耗汤

情况,适当加入老汤,使每块肉都能浸在肉汤中。再用微火煨煮4小时,使香味慢慢渗入肉中。煨煮时,每隔1小时翻锅1次,使肉块熟烂一致。 出锅:出锅时为保持肉块完整,要用特制的铁拍子,把肉一块一块地从锅中托出,并随手用锅内原汤冲洗,除去肉块上沾染的料渣,码在消过毒的屉盘上,冷却后即为成品。 (3)产品特点。色泽酱红,油润光亮。切片后保持完整不散,切面呈豆沙色,肌肉中的少量牛筋,色黄而透明。食之咸淡适中,酥嫩爽口,香味浓郁。 2.五香牛肉 (1)配料标准。主料:牛肉5公斤。辅料:食盐300克,白糖150克,花椒10克,大茴香10克,丁香2.5克,草果5克,陈皮5克,鲜姜50克,硝酸钠5克。 (2)加工方法。 原料整理:选用卫生合格的鲜牛肉,剔去骨头、筋腱,切成200克左右的肉块。 腌制:切好的牛肉块加入食盐、硝酸钠,拌和均匀,放入缸内在低温下腌制12天,期间翻倒几次。腌好的肉块在清水中浸泡2小时,再冲洗干净。

肉制品加工技术

第三章肉制品加工技术(5学时) [学习目标]: 1.了解畜禽种类及原料特性,熟悉畜禽原料新鲜度鉴别方法。 2.掌握主要中西式肉制品的加工技术。 第一节肉类原料 一、畜禽种类 肉品工业生产的原料主要是家畜和家禽,简称肉用畜禽。我国用于肉品生产的畜禽有猪、牛、羊、兔、禽(鸡、鸭、鹅等),以及其它一些特种经济动物和野生动物均可提供风味各异肉品,同种动物不同品种的肉质也有差异,适宜不同的加工和食用方法。现简要介绍我国主要的畜禽品种。 1. 猪 (1)金华猪 产于浙江省金华地区。毛色黑白相间,头尾黑色,又称“两头乌”,属华中型猪。皮薄骨细,早熟易肥,肉质优良,是适于腌制火腿的优良猪种。金华火腿驰名中外。 (2)乌金猪 产于云南、贵州、四川省接壤的乌蒙山和大、小凉山地区。毛色为黑色或棕褐色,属西南型猪。由于饲养粗放,增重缓慢,肥育期长。乌金猪后腿肌肉发达,肉质坚实,是加工火腿的上等原料。其中“云腿”驰名中外。 (3)江苏淮猪 江苏淮猪主要产于苏北地区,全身黑色,头部较长,耳大下垂,臀部丰满,较耐粗饲。繁殖力强,肉质优良。如皋火腿(北腿)和金华火腿(南腿)驰名全国,与该猪肉质有很大关系。 (4)四川猪 四川猪有黑白两种,黑猪产于内江一带称为内江猪;白猪主要产于泸水、重庆及成都等地。四川猪体型较大,出肉率较高(70%左右)。 2. 牛 (1)黄牛 黄牛是中国对牦牛和水牛以外的所有家牛的惯称。我国现有1亿多头黄牛,分为28个品种,分布于全国各地,其中秦川牛、南阳牛、鲁西牛、晋南牛、延边牛和蒙古牛这六大地方品种分布最广、数量最多。 (2)水牛 水牛主要分布在华南及长江流域各省。体躯强壮,肉质不如黄牛。 (3)牦牛 产于西南、西北地区,是海拔3000—5000米高山草原上的特有牛种,有九龙牦牛、青海高原牦牛、天祝白牦牛、麦洼牦牛、西藏高山牦牛等品种。牦牛多为乳、肉、毛、皮、役兼用种。因海拔高缺氧,肌肉内贮氧的肌红蛋白含量高,故其肉色呈深鲜红色。 3. 羊 羊可分为绵羊和山羊两大类型,绵羊大多以产毛为主,还有一些以产肉、产羔皮和裘皮为主的绵羊。山羊用途较为多样,以产乳为主的称为“乳山羊”,以产肉为主的称为“肉山羊”,以产绒毛为主的称“绒山羊”。至于一些绵羊和山羊品种及产肉性能不再详述。 二、肉品质量 1. 肉的组织结构

最新肉制品生产许可证审查细则(2010版)

附件14:0401 肉制品生产许可证审查细则(2010版) 一、发证产品范围及申证单元 实施食品生产许可证管理的肉制品是指以鲜、冻畜禽肉为主要原料,经选料、修整、腌制、调味、成型、熟化(或不熟化)和包装等工艺制成的肉类加工食品。 肉制品的申证单元为5个:腌腊肉制品;酱卤肉制品;熏烧烤肉制品;熏煮香肠火腿制品;发酵肉制品。腌腊肉制品申证单元包括咸肉类、腊肉类、风干肉类、中国腊肠类、中国火腿类、生培根类和生香肠类等;酱卤肉制品申证单元包括白煮肉类、酱卤肉类、肉糕类、肉冻类、油炸肉类、肉松类和肉干类等;熏烧烤肉制品申证单元包括熏烧烤肉类、肉脯类和熟培根类等;熏煮香肠火腿制品申证单元包括熏煮香肠类和熏煮火腿类等;发酵肉制品申证单元包括发酵香肠类和发酵肉类等。 在生产许可证上应注明获证产品名称即肉制品及申证单元名称,即肉制品(腌腊肉制品、酱卤肉制品、熏烧烤肉制品、熏煮香肠火腿制品、发酵肉制品)。 肉制品生产许可证有效期为3年,其产品类别编号为0401。 二、基本生产流程及关键控制环节

三、必备的生产资源 (一)生产场所 厂区应有良好的给、排水系统,厂区内不得有臭水沟、垃圾堆、坑式厕所或其他有碍卫生的场所。 厂房设计应符合从原料进入到成品出厂的生产工艺流程要求,避免交叉污染。原辅材料和成品的存放场所必须分开设置。厂房地面和

墙壁应使用防水、防潮、可冲洗、无毒的材料,地面应平整,无大面积积水,明地沟应保持清洁,排水口须设网罩防鼠。地面、墙壁、门窗及天花板不得有污物聚集。加工场所应有防蝇虫设施,废弃物存放设施应便于清洗消毒,防止害虫孳生。车间人员入口应设有与人数相适应的更衣室、手清洗消毒设施和工作靴(鞋)消毒池。生产车间的厕所应设置在车间外侧,并一律为水冲式,备有手清洗消毒设施和排臭装置,其出入口不得正对车间门,要避开通道,其排污管道应与车间排水管道分设。原料冷库的温度应能保持原料肉冻结,成品库的温度应符合产品明示的保存条件。 1. 腌腊肉制品 应具有原料冷库、辅料库,有原料解冻、选料、修整、配料、腌制车间、包装车间和成品库。 生产生香肠类的企业,还应具有灌装(或成型)车间。 生产中国腊肠类的企业,还应具有灌装(或成型)、晾晒及烘烤车间。 生产中国火腿类的企业,还应具有发酵及晾晒车间。 2. 酱卤肉制品、熏烧烤肉制品、熏煮香肠火腿制品 应具有原料冷库、辅料库、生料加工间(原料解冻、选料、修整和配料等)、热加工间、熟料加工区(冷却间、包装车间和成品库等)。加工车间布局应避免生熟交叉污染,热加工车间应为生熟加工区的分界线,热加工车间应有生料入口和熟料出口,分别通往生料加工区和熟料加工区。生料加工区和熟料加工区应分别设置工作人员入口、更衣室和手清洗消毒设施。 生产熏煮香肠火腿制品的企业,还应具有灌装(或成型)、滚揉或腌制间。

肉制品加工中常用的技术及存在问题

肉制品加工中常用的技术及存在问题 ------ 食品研发与生产 肉是人类动物蛋白质的主要来源,是人们必需的主要副食品之一。随着科学的进步和生活质量的提高,消费者对肉制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已不满足于吃饱,而要求吃好,迫切需求营养均衡、风味独特的中高档肉制品。因此,备受国内外研究者普遍关注的风味独特、营养丰富而均衡、易消化、色香味俱佳的中式发酵肉制品、功能性复合肉制品和重组肉制品等新型肉制品的研发迫在眉睫、势在必行。若这些新型肉制品能够投入工业化生产,必将深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随着国内外对肉制品加工技术研究的不断深入。对肉制品的新工艺、新产品、新设备的研究越来越多,加工程度由初加工向深加工方向发展。 一、几种常见的肉制品分类概述 1、发酵肉制品 发酵肉制品是指在自然或人工控制条件下,利用微生物的发酵作用,产生具有特殊风味、色泽和质地,且具有较长保存期的肉制品。其特点是通过优选复合发酵菌种,调控发酵和成熟不同阶段的工艺过程,使产品中的蛋白质分解、变性,赋予产品坚实的质地;同时由于蛋白质降解而形成肽、氨基酸等小分子化合物,提高了生物利用率,使产品有利于人体消化吸收,有益于人体健康。肉类发酵常用的微生物有乳杆菌属、链球菌属、片球菌属、微球菌属和青霉菌属等。其具有降低pH值、减少腐败、改善组织与风味、促进发色、防止氧化变色、减少亚硝胺的生成、抑制病原微生物的生长,以及产生毒素等作用。 2、重组肉制品 重组肉制品是一种能为企业带来显著经济效益的新型肉制品,指借助于机械和添加辅料(食盐、磷酸盐、大豆蛋白、淀粉、卡拉胶等)以提取肌肉纤维中的基质蛋白,利用添加剂的粘合作用,使肉颗粒或肉块重新组合,经冷冻后直接出售或者经预热处理保留和完善其组织结构的肉制品田。从加工方法来分,重组肉制品的生产基本上有3种工艺:大肉块的成型、片块状肉的成型、撕块状及碎肉的成型。 1)重组肉制品的加工机理 大小不同(从肉块、碎肉到肉粒)的肉片均可结合在一起,以模仿整肉的外观和质构,或形成质构独特的新产品。在所有这些产品中,相邻肉片的表面通过凝胶网络结构结合在一起。凝胶网络结构可能是由烹调过程中从胶原组织转化成的明胶形成的,也可能是由外源明胶形成的。在肉制品加工技术一书中,将重组肉制品的加工机理表述为:表面肉蛋白相互作用必须形成一种粘合剂以便相邻肉块粘结成型;把肉块必须变得柔软顺畅易于压缩或入模成型;需要通过加热使蛋白质凝固,从而使相邻肉块或肌肉牢固地粘合在一起。并且最后一条原理与第一条密切相关,是因为热加工之前肉表面必须有蛋白质,这样经过加热和随后的冷却才会形成一个强有力的结合。 2)复合肉制品 所谓复合功能肉制品是指将具有一定保健功能的因子和微量元素营养强化剂,通过适当载体加入到传统肉制品中去,且在加工过程中基本不受高温、高压及pH值等影响,采用纯天然食品品质保持剂(防腐剂),经食用而达到一定保健目的的肉制品。 随着现代食品科技的不断发展,广大消费者也越来越重视自身的保健,追求高营养、无公害、无污染、无有害物质残留、包装物易回收利用的绿色环保食品;追求低脂肪、高蛋白、低热能、低热量和来源合理、营养丰富的健康食品。为了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我国正在通过开发新食品和改善膳食结构来预防和治疗某些疾病,尤其是在保持食品基本功能的同时,研究与开发具有明显生理调节功能的食品。

肉制品的分类

肉制品的分类——肉制品分类的定义和鉴别特征 一、腌腊制品的门类 肉经腌制、酱渍、晾晒(或不晾晒)、烘烤等工艺制成的生肉类制品,食用前需经加工。有咸肉类、腊肉类、酱(封)肉类、风干肉类。酱(封)肉是咸肉和腊肉制作方法的延伸和发展。 1、咸肉类 肉经过腌制加工而成的生肉类制品,使用前需经熟加工。咸肉类有:咸猪肉、咸羊肉、咸水鸭、腌鸡、咸牛肉、戒腿等。 2、腊肉类 肉经腌制后,再经晾晒或烘焙等工艺而成的生肉类制品。食用前需经熟加工,有腊香味。腊肉类有:腊猪肉、腊羊肉、腊牛肉、腊兔、腊鸡、腊鸭、板鸭、鸭炖干等。 3、酱(封)肉类 肉用食盐、酱料(甜酱或酱油)腌制、酱渍后再经风干或晒干、烘干、熏干等工艺制成的生肉制品,,食用前需经熟煮。色棕红,有酱油味。酱(封)肉类有:北京清酱肉、广东清酱封肉和杭州酱鸭等。 4、风干肉类 肉经腌制、洗晒(某些产品无此工序)、晾挂、干燥等工艺制成的生、干肉类制品,食用前需经熟加工。风干肉类有风干猪肉、风干牛肉、风干羊肉、风干带毛鸡和云南风鸡等。二、酱卤制品门类 肉加调料和香辛料以水为加热介质,煮制而成的熟肉类制品。有白煮肉类、酱卤肉类、糟肉类。 白煮肉可以认为是酱卤肉未经酱制或卤制的一个特例;糟肉则是用酒糟或陈年香糟代替酱汁或卤汁的一类产品。 1、白煮肉类 肉经(或不经)腌制后,在水(盐水)中煮制而成熟肉类制品,一般在食用时再调味,产品保持固有的色泽和风味。白煮肉类有:白切肉、白切猪肚、白切鸡和盐水鸭等。 2、酱卤肉类

肉在水中加食盐或酱油等调味料和香辛料一起煮制而成的一类熟肉类制品。某些产品在酱制或卤制后,需再烟熏等工序。产品的色泽和风味主要取决于所用的调味料和香辛料。酱卤肉有:苏州酱汁肉、卤肉、糖醋排骨、道口烧鸡、蜜汁蹄膀和德州扒鸡等。 3、糖肉类 肉在白煮后,再用“香糟”糟制的冷食熟肉制品。产品保持固有的色泽和曲酒香味。糟肉类有;糟肉、糟鸡和糟鹅等。 三、熏烧烤制品门类 肉经腌、煮后,再以烟气、高温空气、明火或高温固体为介质的干热加工制成的熟肉类制品。有烟熏肉类、烧烤肉类。熏、烤、烧三种作用往往互为关联,极难分开。以烟雾为主者属熏烤;以火苗或以盐、泥等固体为加热介质煨制而成者属烧烤。 1、熏烧烤肉类 肉经煮制(或腌制)并经决定产品基本风味的烟熏工艺而制成的熟(或生)肉类制品。熏烤类有:培根、熏猪舌和熏鸡等。 2、烧烤肉类 肉经配料、腌制,再经热气烘烤,或明火直接烧烤,或以盐、泥等固体为加热介质煨烤而制成的熟肉类制品。烧烤肉类有:北京烤鸭、广州脆皮乳猪、扒鸡、常熟叫花鸡、江东盐焗鸡和叉烧肉等。 四、干制品门类 瘦肉先经熟加工,再成型干燥,再经熟加工制成的干、熟肉类制品。可直接食用,成品为小的片状、条状、粒状、絮状、或团粒状。有肉松类、肉干类和肉脯类。 1、肉松类 瘦肉经煮制、撇油、调味、收汤、炒松、干燥或进而油酥等工艺制成的肌肉纤维蓬松成絮状或团粒状。有肉松、油酥肉松、肉粉松。 (1)肉松瘦肉经煮制、撇油、调味、收汤、炒松、搓松和干燥等工艺制成的肌肉纤维蓬松成絮状的肉制品。肉松类有:太仓肉松。 (2)油酥肉松瘦肉经煮制、撇油、调味、收汤、炒松,再加入食用油脂炒制而成的肌肉纤维断碎成团粒状的肉制品。油酥肉松类有:福建肉松。

肉制品生产许可证审查办法

肉制品生产许可证审查细则 一、发证产品范围及申证单元 实施食品生产许可证治理的肉制品是指以鲜、冻畜禽肉为要紧原料,经选料、修整、腌制、调味、成型、熟化(或不熟化)和包装等工艺制成的肉类加工食品。 肉制品的申证单元为4个:腌腊肉制品;酱卤肉制品;熏烧烤肉制品;熏煮香肠火腿制品。腌腊肉制品包括咸肉类、腊肉类、中国腊肠类和中国火腿类等;酱卤肉制品包括白煮肉类、酱卤肉类、肉松类和肉干类等;熏烧烤肉制品包括熏烧烤肉类和肉脯类等;熏煮香肠火腿制品包括熏煮香肠类和熏煮火腿类等。 在生产许可证上应注明获证产品名称即肉制品及申证单元名称,即肉制品(腌腊肉制品、酱卤肉制品、熏烧烤肉制品、熏煮香肠火腿制品)。 肉制品生产许可证有效期为3年,其产品类不编号为0401。 尚未纳入本细则治理的其他肉制品,待条件成熟时,将纳入治理。具体方法另行制定。 二、差不多生产流程及关键操纵环节

三、必备的生产资源 (一)生产场所。 厂区应有良好的给、排水系统,厂区内不得有臭水沟、垃圾堆、坑式厕所或其他有碍卫生的场所。 厂房设计应符合从原料进入到成品出厂的生产工艺流程要求,幸免交叉污染。原辅材料和成品的存放场所必须分开设置。厂房地面和墙壁应使用防水、防潮、可冲洗、无毒的材料,地面应平坦,无大面积积水,明地沟应保持清洁,排水口须设网罩防鼠。地面、墙壁、门窗及天花板

不得有污物聚拢。加工场所应有防蝇虫设施,废弃物存放设施应便于清洗消毒,防止害虫孳生。车间人员入口应设有与人数相适应的更衣室、手清洗消毒设施和工作靴(鞋)消毒池。生产车间的厕所应设置在车间外侧,并一律为水冲式,备有洗手设施和排臭装置,其出入口不得正对车间门,要避开通道,其排污管道应与车间排水管道分设。原料冷库的温度应能保持原料肉冻结,成品库的温度应符合产品明示的保存条件。 1.腌腊肉制品 应具有原料冷库、辅料库,有原料解冻、选料、修整、配料、腌制车间、包装车间和成品库。 生产中国腊肠类的企业,还应具有灌装(或成型)、晾晒及烘烤车间。 生产中国火腿类的企业,还应具有发酵及晾晒车间。 2.酱卤肉制品、熏烧烤肉制品、熏煮香肠火腿制品 应具有原料冷库、辅料库、生料加工间(原料解冻、选料、修整和配料等)、热加工间、熟料加工区(冷却间、包装车间和成品库等)。加工车间布局应幸免生熟交叉污染,热加工车间应为生熟加工区的分界线,热加工车间应有生料入口和熟料出口,分不通往生料加工区和熟料加工区。生料加工区和熟料加工区应分不设置工作人员入口、更衣室和洗手消毒设施。 生产熏煮香肠火腿制品的企业,还应具有灌装(或成型)、滚揉或腌制间。 (二)必备的生产设备。 厂房应有温度操纵设施,能满足不同加工工序的要求。直接用于生产加工的设备、设施及用具均应采纳无毒、无害、耐腐蚀、不生锈、易清洗消毒,不易于微生物滋生的材料制成。应具备与生产能力相适应的

几种肉制品的加工工艺技术

中式肉制品的加工方法技术和工艺 (一)腌腊肉制品腌腊制品是用盐和香料在较低的温度下经自然风干腌制而形成的风味独特的肉制品。具代表性的有金华火腿、南京板鸭、广式腊肠等。 1.金华火腿金华火腿是我国著名的肉制品。它风味独特,营养丰富,曾多次在我国和世界获奖。工艺流程: 原料选择→鲜腿修整→腌腿→洗腿→整形→晒腿→上架发酵→落架堆叠→成品 (1)原料选择选择经兽医卫生检验合格的金华猪,屠宰后前腿沿第二颈椎将前颈肉切除,在第三肋骨处将后端切下,将胸骨连同肋骨末端的软骨切下,形状为方形;后腿是先在最后一节腰椎骨节处切开,然后沿大腿内斜向下切。 (2)鲜腿修整除去前、后腿上的残毛和脚蹄间的细毛,挤出血管内残留的淤血,削平耻骨,斩去脊骨,割去浮油和油膜,将腿修成"琵琶"形。 (3)腌腿腌制时应根据季节、气温等条件确定用盐量。在金华地区,每年的11月至次年的2月间,气温为3~8℃,是比较适宜的腌制温度,在此条件下用盐量为鲜腿重的9%~10%,分7次上盐,早冬和春节还要加硝石。气温升高时,用盐量增加,但腌制期缩短。第一次上盐,撤盐应均匀,但不能过多,撒盐后平叠堆放12~14层;经24小时后上第二次盐,这次用盐约占总盐量的一半,重点在腰荐骨、耻骨关节、大腿上部三个部位多撤盐;第二次上盐后4~5天上第三次盐,同时将堆码的上下层倒换;再经5~6天上第四次盐,用盐量为总盐量的5%左右,此时可以检查腌制的效果,用手按压肉面,有充实坚硬的感觉,说明已经腌透;第五、六次上盐分别间隔7天左右,火腿的颜色变为红色;经六次上盐后,重量小的可以进入洗腿工序,较大的腿可进行第七次上盐。腌制的总时间为30~35天。 (4)洗腿腌制结束后将腿放在清水池中浸泡,然后用清水洗去火腿表面的血水和油污。洗后晾晒至表面无水后,打印商标。 (5)整形将腿骨校直,脚爪校成弯曲状,皮面压平,腿头与脚对直,使其外形美观。 (6)晒腿将整形好的腿吊挂,暴晒4~5天,使腿皮呈黄色、油亮,并产生香味。 (7)上架发酵发酵的目的是使肉中的蛋白质及脂肪发生变化,使火腿产生独特的风味。发酵时间为4~5个月,发酵期应注意调节温度、湿度,保证通风。在发酵过程中,用刀将突出的骨头削平,将火腿表面修割整齐,保证其外形美观。 (8)落架堆叠将发酵好的火腿从架上取下,进行堆叠。一般为15层,堆时肉面向上,皮面朝下,要根据气温不同,定期倒堆一次。 (9)成品规格根据金华火腿的颜色、气味、咸度、肌肉丰满度、重量、外形等进行分级,一般分为四级,其中香味是很重要的指标。评定时用竹签插入火腿不同部位,嗅竹签带出的香味进行分级。 2.广式腊肠腊肠俗称香肠,是指以肉类为原料,经切、绞成丁,配以辅料,灌入动物

肉制品加工实习报告

肉品加工科学与技术实习报告 一.实习目的 通过实习掌握和自主设计开发干肉制品、腌腊肉制品、烧烤制品和当今比较盛行的调理肉制品的生产工艺和操作要点,并能够对产品作出感官评定和相关产品的各项经济指标的计算;在观看录像的过程中了解现代肉品加工企业生产现状,了解屠宰过程及相关肉制品生产加工技术,产品特点;通过讲座,更多地了解实际肉品企业生产工艺、管理、设备、经营状况等。通过具体实践操作,对肉品加工科学有更深入的了解,增强实际综合能力。 二.实习时间 2010年10月24日——10月30日。 三.实习地点 大学食品工程训练中心; 大学化学楼113,116肉品加工实验室。 四.实习安排 本次教学实习有三个任务:一是自主设计开发制作干肉制品、腌腊肉制品、烧烤制品和当今比较盛行的调理肉制品,并对产品作出感官评定和相关产品的各项经济指标的计算;二是观看录像了解现代肉品加工企业生产现状,了解屠宰过程及相关肉制品生产加工技术,产品特点等;三是聆听讲座,更多地了解实际肉品企业生产工艺、管理、设备、经营状况等。 五.实习内容 本次实习内容丰富,安排紧凑合理,不仅有大量动手操作的机会,而且还聆听了波尼亚公司人力资源部经理做的专场讲座。具体内容如下: 1.猪肉松的制作 1.1原辅料 1.2工具及器材 刀、煮制锅、炉灶、锅铲、砧板、筷子、炒松机。

1.3工艺流程 原料肉的选择与整理→煮制→拌料→拉丝→炒松→油酥→冷却→包装。 1.4操作步骤 1)原料选择整理:选择猪精瘦肉,剔去皮骨及粗大的筋腱等结缔组织,顺着肌纤维方向切成重约0.25kg左右的长方形肉块。 2)煮制:将切好的肉块放入锅中,按1:1.5量加水,再将五香粉、生姜、葱用纱布包扎好放入锅与肉同煮。煮沸后小火慢煮直至肉纤维能自行分离为止,时间约2~3h。 3)拌料:待肉煮烂后,汤汁收干时将糖、盐、味精混匀加热溶化拌入肉料中,微火加热边拌合边收汤汁,冷却后将谷物粉均匀拌撒至肉粒中。 4)拉丝:用筷子将肉料拉成松散的丝状,拉丝的次数与肉煮制程度有关,一般为3~5次。 5)炒松:将拉成丝的肉松加入专用机械炒锅中,边炒边手工辅助翻动,炒至色呈浅黄色,水分含量低于10%时,加入脱皮熟芝麻,再用漏勺向锅中喷撒150℃的热油,边撒边快速翻动拌炒5~10min,至肉纤维成蓬松的团状,色泽呈桔黄或棕红色为止,炒制时间1~2h,视加料量的多少而定。 6)冷却、包装:出锅的肉松进行冷却。冷却后,立即包装,以防肉松吸潮、回软,影响产品质量,缩短保质期。 1.5实验结果及感官鉴评 感官鉴评:成品肉松色泽成棕褐色,色泽均匀,稍有光泽;呈絮状,纤维柔软蓬松,但是有些粗糙,较多的结头,无焦头;吃起来较酥,味道浓郁,稍微有些咸,甜味不明显,油而不腻,但是有一些腥味。 分析原因可能是由于盐的加入量较多,糖的味淡,不能绝对明显的表现出甜味。并且在制作过程中没有使用专用的拉丝机,而是用筷子进行拉丝,所以肉松的最终质感有些粗糙。在制作中由于我们没有使用很多的添加剂进行调制味道,因此产品中有些肉的腥味。 2.中式腊肠的制作 2.2设备 台秤、刀具、案板、大盆、电子天平、肠衣、灌肠机、细针。 2.3工艺流程 原材料的选择及处理→拌料→灌制→漂洗→日晒、烘烤→成熟。

肉制品论文——现代新技术在肉制品加工中的应用

现代新技术在肉制品加工中的应用 生科院,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 肉制品,是指用畜禽肉为主要原料,经调味制作的熟肉制成品或半成品,如香肠、火腿、培根、酱卤肉、烧烤肉等。也就是说所有的用畜禽肉为主要原料,经添加调味料的所有肉的制品,不因加工工艺不同而异,均称为肉制品,包括:香肠、火腿、培根、酱卤肉、烧烤肉、肉干、肉脯、肉丸、调理肉串、肉饼、腌腊肉、水晶肉等. 随着市场全球化、贸易自由化及我国入世进程的加快,肉类食品工业的竞争也日益加剧。为了适应这一形势的变化,肉制品工业需要采用高新技术,合理有效地利用原料,采用先进合理的杀菌处理技术及有效的贮藏方法,并缩短产品的生产周期,建立适应市场竞争机制的、高效有序的肉制品工业生产体系。以现代高科技为基础的肉制品加工新技术,主要包括原料肉处理、快速腌制、辅料添加、干燥和成熟、熟制、杀菌、包装等内容。 1 鲜肉及原料肉处理 为了减少鲜肉的原始菌,提高原料肉的品质并保持其新鲜度,现在工业生产采取了3项新科技手段。 (1)嫩化技术。主要采用高压、电刺激、生物酶等嫩化技术。高压的物理作用可以激活肉中钙激活酶,通过钙激活酶对肌纤维结构蛋白的降解而发生嫩化。电刺激也可以使肉品质改良。常用的生物酶嫩化剂有猕猴桃蛋白酶、生姜蛋白酶、木瓜蛋白酶及动物蛋白酶,微生物中培养的肉类蛋白酶等。 (2)冷冻速冻技术。大量研究表明,-18C是极为科学的冷藏标准温度。目前一些食品冷冻专家又提出了新理论,即速冻食品的质量取决于时间和温度两个因素,并且还要重视产品速冻前的质量、加工方法以及包装等因素。 (3)保鲜技术。包括气调保鲜技术(100%CO2;75%O2 25%CO2;50%O2 25%CO2 25% 2);保鲜膜的应用技术;高效抗氧保鲜剂的应用。 2 快速腌制 在肉制品生产过程中,腌制是一个很重要的工艺过程。传统的腌制方法已不适应肉制品加工业的发展要求,取而代之的是机械化生产,其腌制过程是:(1)腌制液(盐水)配制; (2)盐水注射; (3)滚揉。 为了提高肉的持水能力,需将腌制液进行细化处理,即通过均质机进行高压均质,使均质后的蛋白、香料颗粒由25 !m下降到1 !m以下,从而提高出品率。通过注射和滚揉工艺,在压力和剪切力等机械能的作用下,肉表面积增大,从而改善了腌制材料的扩散速度,加速了纤维蛋白的萃取速度。使腌制时间由原来的 2 3天,降低至24 h之内。 3 现代辅料及食品添加剂 西式肉制品加工技术的引进和我国肉制品加工产业的发展,改变了人们对辅料的传统认识。要生产出风味俱佳的产品,不仅是一般的调味料、填充料和天然的香辛料所能满足的,还需要有各种品质改良剂,如乳化剂、保水剂、增稠剂、呈色剂、风味剂、抗氧化剂等。 在提取技术上,为保留香辛料的挥发性香味成分与无菌加工,宜用超低温粉碎或萃取成香精。常用的技术有超临界CO2萃取、冷冻磨碎技术、微胶囊化技术

肉与肉制品工艺学作业答案

《肉与肉制品工艺学》课后作业答案 第一章肉的形态结构与化学组成 1、从宏观角度来看,肌肉是如何构成的? (1)肌肉的基本构造单位是肌纤维。 (2)每50~150条肌纤维聚集成束,称为初级肌束。 (3)由数十条初级肌束集结在一起并由较厚的结缔组织膜包围就形成了次级肌 束(或叫二级肌束),二级肌束集结在一起形成肌肉块。 (4)分布在肌肉中还包括血管、神经,脂肪沉积在结缔组织膜中。 2、肌纤维与肉品质的关系? (1)肌纤维直径:肌纤维越细,肉质越嫩;肌纤维越粗,肉质越差。 (2)肌纤维密度:肌纤维越细,肌束内肌纤维越密,肉质也越嫩。 (3)肌纤维的面积比例:通常肌肉内肌纤维的比例较大,肉质较细嫩,但随着 年龄的增大,肌纤维的比例逐渐减少。 (4)肌纤维类型:白肌纤维直径大于红肌纤维和中间型纤维直径,其所占比例 与肉质呈负相关,即白肌纤维比例愈高,肉质愈差。 (5)肌节长度:肌节长度的差异与肌肉肌纤维类型的组成有关,红肌纤维比例 与肌节长度呈极显著正相关,白肌纤维和中间型肌纤维比例则与之呈显著负相 关。 3、简述肉的营养价值? 肉的化学成分主要是指肌肉组织的各种化学物质贩组成,包括水分、蛋白质、 脂肪、碳水化合物、矿物质、维生素。 4、影响动物体化学成分的因素有哪些? 动物的种类、年龄、部位、其它。 第二章畜禽屠宰与分割 1、畜禽在屠宰前怎么断食断水,原因是什么? 畜禽在屠宰前一般断食12~24h,断水2~4h。 (1)临宰前不断食,会使肌肉组织的毛细血管中充满血液,屠宰时放血不完全, 肉容易腐败。 (2)停食可减少消化道中的内容物,防止剖腹时胃肠内容物污染胴体,并便于 1

熟食肉制品生产工艺标准配方

熟食肉制品生产工艺配方 (内部资料) 编者:张盼 2010-10-14

目录 一、酱猪头肉-------------------------------------4 二、酱猪耳 --------------------------------5 三、酱肉皮 ---------------------------------6 四、酱小肘、猪蹄----------------------------7 五、酱汁肉----------------------------------8 六、酱猪肝----------------------------------9 七、炸肉条----------------------------------10 八、酥骨肉(酱排骨)------------------------11 九、肉皮冻----------------------------------12 十、熏豆卷肉--------------------------------13 十一、炸肉丸子------------------------------14 十二、酱牛肉--------------------------------15 十三、酱牛蹄筋------------------------------16 十四、烧鸡----------------------------------17 十五、盐焗鸡--------------------------------18 十六、酱鸡肝(鸡胗)--------------------------19 十七、酱凤爪--------------------------------20 十八、酱鸡腿(翅尖、翅根、翅中) -------------21 十九、酱鸭膀--------------------------------22 二十、麻辣鸭头/脖---------------------------2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