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语言学

对比语言学
对比语言学

东北大学

姓名:孔聪

学号:1101981

东北大学研究生院

关于对比语言学

这对读者来说好像是种悖论,但是公平的来说对比语言学被认为是现代语言学种最年轻的流派之一,又是自古就被语言学家关注的。对比语言学作为关于语言科学内部的一个特殊科学形成于20年之前:这是一个非常年轻的学科,它在寻找自己,努力地维护和论证自己与其他学科之间的独立性,发展自己的方法,展示自己和自身的优势。但是作为对比语言学基础的语言对比自语言学习存在以来就存在的。就像本文的作者之一指出的那样,语言的对比在去混沌状态以后也就是语言的单一性被多样性取代以后就已经存在了。任何一种第二外语语法和许多母语的第一语法都是在有意识或无意识的同另外一种语言(母语或者更有威望的语言)的对比的背景下编写的。研究者认为,波波尼语法已经潜含着梵文同古印度语口语的对比。作为现代语言的第一部语法,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语法的编写事实上也是在同希腊语或拉丁文对比的基础上进行的。就连当代的语言学家,在描写某一异国语言或者是方言的时候,都会在自己的意识里坚持惯用的母语或者是其他某一语言简略图,并不由地将他新学习的语言通过自己习惯的概念体系同这一简略图进行对比。描述和语言教学的必要性产生了对比语言学。因此,当今的这一学科-----对比语言学,是古代人们在语言描述领域实践的升华。

对比语言学是语言学领域内部一个特殊的学科。本书的作者们对其作为一门学科的研究和形成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对比语言学作为一门学科,它的出现和Р. Ладо ?Linguistics across Cultures? (1957)的著作紧密相连。已经被认为是这一语言学领域经典之作的一系列著作在Никкеля的文章中也有所提及。但是,在现代语言学的历史中这些都是怎样经常发生的,它体现为安格鲁撒克逊式的自我中心主义:作者先看到的总是英国和美国的作家。与此同时,布拉格学派也成功的研究了对比语言学。Ш. Балли的著作对于布拉格派的对比语言学的形成起了重大的作用,他在以法语为通用语的教室里教授德语。在我国,那些多语言现象地区,需要教授俄语的外语教室和由说各种不同语言学生组成的教室,都促进了对比研究,学者Л.В. Щерба и Е.Д. Поливанов对于对比研究的发发展起到了特殊的作用。事实上,语言学的这一领域已经在А.И. Смирницкого, В.Н. Ярцевой, В.Д. Аракина的文章中论述过,研究出了语言对比分析的理论基础,并在科技文学中出现了由英语引进的“对比语法”或者“对比语言学”的时候,就已经出版了针对德语和俄语,法语和俄语的对比研究书籍。在我国与之相对应的语言分析方向叫做“语言对比”,“对比语法”。

介绍外国学者的那些促进对比语言学发展的著作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我们要熟知他们是怎样确立并试图解决对比分析在其他语言学流派之间的地位的问题,以及对比语言学研究的内容和方法。从非母语语言教学和这些教学实践的本质的内部出发,对比语言学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同这一点紧密相连的是它的研究人员该怎样确定这一学科的实用意义。非常明确的一点是,为什么现今出版的《新外国语言学》中的大部分著作都属于1960-1970年这个阶段,甚至是更早时期:作者试图给国外的这一语言学领域的形成和发展一个清晰的概念。

* * *

关于对比语言学的第一个问题自然是这一学科在其他语言分支学科中的地

位。对比是学习外语的基本(也有可能是唯一的)方法。但是根据其目的和课题的不同,运用对比的方法语言学可以分为三个领域:历史对比语言学,研究的是语言发展过程中的起源共性;地域语言学,研究的是语言的第二等亲族关系、语言联盟和不依赖于其起源共性程度的语言现象共性;对比语言学和分布语言学,研究语言之间的不依赖其起源接近程度的集中和分散。

学术上关于对比语言学和类型语言学之间的界限或者是相互关系存在着积极的讨论。В. Скаличка认为它们之间有以下区别:类型语言学把系统的单个组成部分作为对比的基础,但是在所有语言中或者是在尽可能宽泛的语言共性的条件下对它们进行研究。对比语言学只将两种语言进行对比,但这种对比却涉及到语言系统中的所有组成元素。类型语言学的发展和对比语言学的研究没有完全的证实他们之间的这种区别。对比研究的对象可以是单个的现象,而不一定非得在两种语言之间,也可以在几种语言之间进行对比,就像类型语言学分析可以涵盖更多的语言分支甚至是整个语言结构一样。更准确一点的可以这样认为:类型语言学的任务是确定语言的类型(不同元素在语言中不同的存在类型或者是整个语言类型)最终确定语言的分类,明确人类的语言是怎样被安排的。对比语言学的任务则相对简单:它对比两种或者多种语言,目的在于发现语言间的集中和分散。在Б. Потье的文章中关于类型学的目的的阐述相当明确,文章还确定了类型学分析方法的三个阶段:找到类型特点(语言对比的基础),根据这一特点确定语言的特性,确定语言的种类,准确点说就是根据找到的这个特点确定这一语言在其他语言当中的地位。作者认为类型语言学和对比语言学的相互关系如下:类型语言学是更抽象的学科而对比语言学怎是更具体的学科:对比语言学为类型语言学提供材料,而类型语言学为对比语言学提供解释相关相近性和分离性的方法。

因此,在同一平面上首先是类型语言学和对比语言学的对立。然而,在一些理论中,对比语言学的概念有所缩小,因此在这一情况下它是以另外一种语言对比的方式来实现对立的。在这里需要指出两种理论。首先是特征学。它与纯对比语言学的区别尚不明确,尽管这一概念是由布拉格学派提出来的。但是布拉格学派将特征学同类型语言学而非对比语言学对立起来。如果非要坚持后两种科学领域的差异,那么特征学的特点在于,就像Матезиус在文章中强调的,它同现有的语言的本质特点有关,着力表明这一语言各种特点之间的隐含的相关性。例如,在同一片文章中Матезиус指出,同捷克语相比较,英语的特点是句子主语的变化类型标志。Матезиус将英语的这些特点解释为被动结构的使用频率,形容词组合的特殊用法,他把这些与主语的功能相联系,认为是英语动词表运动意思的弱化,由此广泛使用名词+动词这样一种结构,其中动作意义是通过名词来表达并且动词和名词之间可以相互转换,也就是说动词和名词之间并不像在各斯拉夫语言中保存的那么明显。同时还指出,法语是遵循英语的这些语言变化特点的,而俄语则和捷克语相似。因此,不同族类的但又是语言现象本质的整个链条都同一个特点有联系。类似的方法我们可以在Ш.Балли的著作《Общая лингвистика и вопросы французского языка》中找到。在这本书中法语的音节结构,词和句子的重音、词法、词汇语义、词序、构词法的特点与德语相比较是一种相互关系和趋势,这种关系是由深层次的语言结构特点决定的。就像透过一个人的言行举止可以看出他的性格一样,通过属于不同层次的不同的语言现象中也可以反映出语言的内部趋势。

一些作者,缩小了对比语言学的概念范围,将对比语言学同对照语言学对立起来。本书的作者之一Хельбиг就持有这种观点。他认为对照(这一术语看上去

和俄语的?сопоставительная?相一致)语言学更侧重理论性,既研究语言间的相似点也研究语言间的不同点。而对比语言学更侧重实践性和研究语言之间区别。当然,在运用对比语言学的实践中以及在语言教学过程,必须要找到对语言间的区别比相似之处更强大的支撑。但是,理论上,在进行语言对比时就要找到语言间的区别,也要找到其间的相似点,在这一点上是没有任何原则上的分歧的。理论上在对比研究中指出语素变体事实的形义同构现象很重要。因此,确定语言间“对比”和“对照”的区别是没有根据的,因为二者都是进行研究所运用的同一种方法和手段,关键在于要首先考虑到运用这种手段所产生的结果。

学习研究对比语言学的任务如下:

-----它可以通过不同的语言展示出在语言手段使用过程中的相似和区别。

-----它可以很好的确定对比语言中的每一个语言的特点,这些语言摆脱了研究者对语言研究的内部关注。

-----它和各种应用语言学相联系,首先和非母语语言的教学紧密相连,帮助遇见和排除一些干扰。同时和翻译理论紧密相连,给翻译理论提供稳固的语言学基础。

-----它为类型学和发现共相提供材料。

* * *

对比研究可以采用各种不同的形式也可以为各种目的服务。因此,弄清对比研究的类型是非常有必要的。在本汇编的文章中展现了根据研究的客体、倾向、水平以及研究目的划分的对比语言学的各种具体的研究方向。

对比研究的客体可以是任何语言层次上的单位:语音,词汇,语法现象乃至整个篇章。有时,同上面所说的相违背,对比研究的对象不仅是两个,有可能是三个甚至更多。三种语言对比的例子在本汇编中也可以找到。当然,多个语言之间的对比方法要比两种语言之间的对比复杂的多。

Штернеманн按照方向将对比语言学分为双向(多向)对比语言学和单向对比语言学。双向对比语言学的基础是“第三成员”—某一确定的非语言概念和对这一概念在两种或多种语言间的表现能力的研究。单向对比语言学中展现的是对比语言中的某一个语言形式的意义并确定其在对比语言中类似意义的表现能力。实际上,在双向对比语言学中的对比是可逆的,初始语言和目的语言之间是没有区别的。而在单向对比语言学中的对比是不可逆的,它不仅是单向的而且仅是一个方向的,其中的一门语言是初始语言,另外一门是目的语言。不难看出,Штернеманн所提出的在对比研究就方法中的区别同专名学和语义学的研究方法之间的区别接近。在语义学对比的方法中,被对比的事实认为是从形式到内容的,而在专名学(有时也叫做功能的)研究方法中,对比的范畴具有纯语义或者功能特点,这可以是某一种概念范畴(比如Штернеманн所说的因果、属性、集合、将来行为)等。如果是连续性的,则需要考虑到这一意义独立于其特定语言层次之外的所有表达手段。在对比研究的理论中,在一些苏联作家的著作中都有这样一个问题:这两个方向(语义的和专名的)的哪一个是最有价值的,是真实的对比。这种问题是没有意义的。所有的语言都建立在形式和内容(意义)的相互关系的基础上。而在两个方向上进行对比研究是同等重要的。

对比研究根据其研究水平不同也有差别。比如Ладо分出了词汇对比的三种

方法:外形、意义、分布。分布,指的不仅是形式上的周围的单词,还指的是其在特定的篇章和语境中的使用情况。运用这三个层次的对比方法可以对任何一种语言进行对比分析。然而对于翻译的理论和实践,当各种在语言系统中处于不同地位的不同元素的唯一功能凸显书来的时候,最重要的还是在篇章水平上的对比研究。与之相联系的是篇章语义结构的三个方面的有意义的区别:思想,意义和标志。思想在篇章中实现,它包括非语言的文化特征中不同词语含义的部分等。意义是语言标记的内容,标志指的是对特定所指关系的标记的使用。翻译也就是在不同的意义的帮助下表达同一个意义,确切的说就是在多各种不同含义的标志的帮助下实现的。因此对比语言学的功能方面比其系统方面对于翻译理论来说要更为重要。Косериу在文章中讲述的是篇章对比语言学的方法。

事实上Ди Пьетро提出的在语言能力和执行层面上对比分析的不同和上述说法很接近。语言能力层面就像语言的系统和规则,而语言的执行层面就像言语中语言手段的发挥功能。不同的术语后面很少隐藏着这种相似的划分和对立。

根结其目的对比分析可以是针对语言或者是在类型研究框架内的语言描述,也可以是针对翻译或者是语言教学的。关于翻译,上述段落已经提过了,和Косериу的理论相联系。我们再一次注意到,为达到这一目的最有效的是在执行层面上篇章水平的对比分析。

对比语言学来自语言教学,它同语言教学紧密相连,为完善语言学习的方法提供理论依据。Джеймс认为,翻译理论同言语中的错误分析以及对比分析,是一个共同概念的三个分部类,彼此紧密相连。

在教学法教师和语言学理论家之间并不存在关于对非母语语言学习分析的作用的统一意见。一些人认为,它在语言教学过程中是不可替代的,并且提供了预知障碍和有意识地掌握语言的可能性。另外一些人认为它的作用在语言教育学中被扩大了。因此,Немзер认为,在学习者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会创造一些中间语言和相似的系统,这可系统可以吸收自己的母语中和早期掌握的正在学习的语言中的元素。在这种情况下主要的干扰来自于语言学习的前一个阶段,而并不是源自于母语。他认为,不同母语的学习者在学习同一门外语的时候会犯同样的错误,这就可以证明上述问题。无论如何,不仅在本书的最后一个章节,而且在其他的章节的一些文章中读者也可以找到许多相应的关于在整个外语教学过程中运用对比语言学的关注和讨论。

* * *

当代对比语言学领域的研究的特点不仅是其目的和方向上的多元化,其方法也是多元化的。事实上没有一种语言学方法,没有一种现代语言学理论没试图以对比为目的为对比语言学习服务。

在本汇编的不同的文章中读者可以找到在对比分析领域运用层次模型,也就是语言的水平模型。转换—生产语法在对比研究中的运用最为广泛。内部结构的作用在专名学方向的对比研究最为重要。内容被看做是内部结构,就像是其传递的不同功能---受语言组织限制的外部结构(см., например, статьи Кшешовского, Джеймса)Джеймс写到必须研究对比生产语法,这是有意义的。

语法的格在对比研究中也有稳固的地位。它是作为生产语法的内部和外部结构的分支形式存在的。在对比研究中最为有效的是在语言分析成份基础上的微语

言学方法。事实上在对比的过程中需要对比的不是单个的语音现象,词汇或者是语法形式,而是这些单位的组成部分。在微语言学方法中,研究方法深入到语言的形式方面,由此也可以阐明这个语言的特点和特征。在Кэтфорда的文章中举过运用这种方法的例子。Джеймс展示了它在不同语言层次中运用的广泛性。确实,单纯的两种被对比语言的音位列表是不够的。按照它们的不同特征进行对比很重要,同时哪一种语言的哪一种特征的使用占优势就一目了然了。例如,法语中在言语层面上元音的开放性要远高于俄语中的,从另一方面说法语中元音发音位置靠前或者靠后,而俄语的元音发音位置则是处在中间。这最终反应那个了发音器官在发相对应语言时的发音特点。但是俄语中运动动词使用的频率并不比法语中的使用的多。如果对这些动词的组成部分进行分析,那么,在俄语中占优势的是表示运动的能力,而在法语中表示运动方向的是词根。这表明了,持某一语言的说话者在语言的组织过程中首先选择了哪些客观现实的情境特征。元素分析可以展示哪些相对多余的或者是被对比语言组织上的节约.因此,把俄语句子Я пришла同其相应的英语相比较, Кэтфорд指出,两个句子都指出了七个事实特征(行为主体,主体的性别,运动特点,运动方向,过去时态,事实的完成,事实同说话时刻的关系),但是,只有其中的三个(人称,运动方向和过去时)在两个句子中共同地体现了出来,其余的特征只在其中的一个句子中有体现,同时是作为词汇语法的必要范畴,而描述这一情境的必要性没有直接的联系。这种分析表明,在其现实层面的语言中反映的是非语言事实本身,还表明能够意识到的只是语言系统,它可以从特殊的民族语言中得出共性特征。它可以从丰富的单位中分离出受该语言系统约束的话语描述情境的所必须的最小的单位。

篇章功能分析在对比研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包含两个方面:性质的和数量的。性质篇章功能分析注重的是在运用两种语言的各种形式和结构过程中的分散性。然而,光有性质分析是不够的:对比分析的任务在于确定语言的趋势,而缺少一定数量的资料是不可能确定语言的趋势的。因此在对比研究中要运用反映语言特征的数量计算。当然,准确性并不是由其所占的百分比确定的。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统计我们用“经常”、“很少”、‘“更多”、“更少”来表示。在本集子中的文章里我们可以多次看到对比研究中对于数量统计的运用。

对比研究中的篇章性质研究方面涉及到篇章结构的各个不同的现象。最常见的客体是篇章形式上的组成部分。比如Штернеманн在自己的文章中指出在句子中占首要位置的句子成分的性质,在一种语言中是主语,而在另外一种语言种可以是状语,等等。当然,类似的研究是有意义的,但它们在一定程度上和句子的必要成分的词序有关,并且可以在同另外一种语言对比的情况下给予这种语言的篇章组织规则一个完整的概念。对比语言研究中相同内容的语言表达手段的选择也是一个很有趣的问题,比如,在文章中运用话语中不同部分的单词,运用各种表达方式(被动,转换动词等等),两种语言的句子成分的不同外形,运用两种语言的话语的交际语气形式(疑问句,祈使句),代词和二次称名的运用规则。国外的对比语言学研究暂时还很少涉及篇章内容和组织句子时不同情境特征和成分的选择。然而,这种选择确实是由操不同语言的人进行的,这一点在运动动词选择的例子中就可以看到。下义词和下义词称名的使用,转义称名的运用(暗喻,提喻,借代),语言同交际双方的一致(第一人称,第二人称还是无人称),情态的形成,情感和推理限制,篇章内部形式的联系等,都属于这种篇章内容选择的参数。只有在所谓的对比统计中才涉及到这种类似的问题,尽管在理论方面它具有相当的促进功能,但是这种统计目前还没有得到广泛地运用。研究结果和

假定的表面的相互关系是篇章对比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与此相联系的是篇章富裕或经济的事实。只有考虑到所有这些或者是类似的因素才能得出:对比语言学是学习外语的人形成“语感”的工具,它可以根据语境和情况展现出该语言的话语形成的真实有效的规律。有关篇章基本标准的趋势存在于不同内容的文章和各种不同的语言表达活动中。因此,通过他们的语义研究可以凸显出不同语言类型言语形成的不同特点。

* * *

除了篇章对比分析还可以分出另一个方面,这个方面在国外研究的还很少。这就是在对比研究中出现的最普通的分离规律的对比研究。比如,词汇的对比可以按照单个的单词、按照整个语义组、按照词汇的词法结构和在称名学功能层面上按照词汇表达某一种所指的意义或含义的能力来进行。但是词汇的对比也可以依照共同的范畴:上义词和下义词的运用,直义和转义的运用,中性和带有表现力色彩意义的运用,综合的或者多个称名的运用等等。同样,在单个范畴甚至是语言广泛地对比对象的对比分析对比之后,进行这些功能对比:是否运用有标志的形式,运用单一的或者是不同的形式,同核心或者外围现象的不一致,功能空白,是非常有意义的。此时在对比领域研究的不是语言的单个现象或者是集合,而是语言分离可能的类型。因此对比语言学实现了方法论的完善。

关于对比中归类的问题也就是语言标尺的问题是对比研究的本质问题。本集子所提供的材料展示了三个对比的主要依据。这些依据可以是在语言标尺设计的基础上被对比的语言中(尤其是语义对比)的其中的一个,它包含了哪怕是在其中一个语言中能实现的所有含义和通过演绎的方法计算出来的包含着内容或者是意义范畴的抽象语言标尺。

* * *

对比语言学不仅同其他的语言学科紧密相关,而且同语言外的学科也有着联系。其中包括心理学、民族心理学和文化历史学。心理学在学习第二外语的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比语言学同它也有直接交汇的地方。具体内同在Немзера и Джеймса的著作中可以找到。对比语言学同民族心理学和文化学的联系也有着相当大的意义。Ладо在自己的文章中专门研究了这一问题。他试图展示文化元素可以像语言元素一样按照三个层次进行对比:外形,意义。所指分配。事实上,在每一个非语言事实里都可以找到类似语言里的不对称的外形和内容。

Фергюсона在文章中提到了对比分析的特殊方面。众所周知,语言学的内部和外部是相互区别的。所有上面举的例子,包括篇章和文化学方面的,都是语言学内部的,也就是说在其系统和事实中的语言外形。然而,语言也可以在外部层面即社会语言学方面,在其运用类型领域来进行对比。Фергюсон所说的这种类型学还没有建立是不完全正确的:在许多苏联和国外的研究中提供了在社会领域不同类型的语言功能的研究。但可以确定的是尽管引起了足够的注意,但在这一

方面的对比研究还不够发达。

* * *

如今,对比语言学已经发展成为包含目的,客体,研究方法为一体的综合学科。当然,其不同方面的讨论研究还将继续:这种讨论见证了科学的生命力而不是脆弱。一系列著作的问世都证明了对比语言学的发展和价值。如有关对比语言学总体理论描述的,涉及由音位学到修辞学和篇章理论的双语对比描述的,对比分析范围和领域的扩展的:由最初局限于语言系统的事实到如今遵从当今语言学发展的大方向扩展到篇章,、言语行为事实的书。它将自己的兴趣触及到语言学各个不同的领域:民族语言学、社会语言学、心理语言学、语言符号学和其他一些领域。同时它为类型学、语言教育学、翻译理论、篇章理论,词典学提供越来越多的参考资料。对比语言学是最鲜明最有效的语言学和语言应用方面的联系。在不同的国家,尤其是在外语教学领域语言学的价值都得到了足够的重视。在一些国家(如保加利亚)有专门关于对比语言学的出版刊物。在另外一些国家(如在苏联)在高等教育机构设置了专门的课程,将母语同第二或者是第三外语进行对比,为将来的教育者提供教学理论准备。还有一些国家进行了对称对比的方案研究---不同层次上的两种语言的对比。有不计其数的作品集和出版物问世,举行了民族和国际间的对比语言学的会议。所有这些都证明了对比语言学领域兴趣的不断增长。

翻译中词汇的理解与表达

翻译中词汇的理解与表达 翻译时,译者只有对原作有透彻的理解,才能用译文语言准确地把它复述出来。理解主要是通过原文的上下文来进行。 一、词汇含义的理解 1.名词:It is the two superpowers that should be responsible for the hostilities in the Middle East.应对中东战争(×敌对状态)负责的是两个超级大国。有一些名词,特别是抽象名词的单数变成复数后,意义是不一样的。“hostility“enmity “ill will“敌意”“敌视”解,但“hostilities“war“战争”解。 2.动词:They were obviously quite impressed by the arguments that the Chinese were advancing.他们对中国人提出的(×正在前进)这种论点显然颇为赞同。 to advance作不及物动词用是“come or go forward“前进”,在这里作及物动词用是“put forward“提出”,宾语是arguments,应译为“提出论点”,that the Chinese were advancing是arguments的定语从句,而不是它的同位语从句。 3.副词:The basketball team was organized two years ago and it has yet to win a single game.这个篮球队两年前成立,还没赢过(×还得赢)一次比赛。这里yet与不定式连用,含有“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做某事”的意义虚词虽没有实际意义,在句中不能独立担任任何成分,可是由于误解虚词而引起的误译却也不少。 4.冠词:Awoman with child goton the bus.一位孕妇(×妇女带

对比语言学

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语言哲学》课 作业 关于对比语言学的起源、代表人物及一般理论与方法 姓名:朝鲁门 学号:20104004017 专业:外国语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1 对比语言学的定义 对比语言学语是言学中的一个分支,其任务是对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语言进行共时的对比研究,描述他们之间的异同特别是它们之间的不同之处,并将这类研究用语其它有关领域。 (1)对比语言学是语言学的一个分支。 (2)对比语言学是对两种或两种以上语言的对比描述。 (3) 对比语言学是共时的研究。 (4)对比语言学虽然同时研究和描述语言之间的异同,但侧重点是语言之间的不同之处。 2 对比语言学的起源 语言之间的比较源远流长。自有语言研究以来,便有语言之间的比较;不同语言之间的比较与语言研究,可以说是同时开始的,具有同样悠久的历史。而对比语言学作为现代语言学的一个分支在西方则可以说有两个源头,一个在欧洲,一个在美国。 2.1 欧洲对比语言学的起源 欧洲传统的对比语言学起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对比型共时语言分析,代表了当时语言学研究的兴趣逐步从历时转向共时这一时代潮流的一股分支。这一传统的对比语言学在二十年代末由布拉格学派的语言学家继承下来,一直延续到六十年代。

2.2 美国对比语言语的起源 美国传统的对比语言学起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可以说是由当时外语教学的需要、行为主义心理学对外语教学理论的影响和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发展这三股历史潮流汇合而成的。 教学效果最好的教材是以对所学语言进行科学的描述为基础,并将其与对学生的母语所做的同样描述进行仔细比较后所编程的那些教材。 3 对比语言学的代表人物及理论体系 3.1叶斯帕森 叶斯帕森(Otto Jespersen 1860-1943)被认为对英语语言最具权威的丹麦著名语言学家。他的《语法哲学》奠定了他作为理论语言学家的地位。 他提倡语言的对比应该扩大研究范围,比较可以在同族语系中的语言中进行,也可以在不同语系或距离甚远的两种或多种语言中进行。从这点出发,叶氏的“一种新的比较语法”可以被认为就是所谓的“对比语言学”。 他的另一个重要观点是强调语言比较研究中本民族的“语感”。 3.2 沃尔夫 “对比语言学”这一名称是美国人类学语言学家沃尔夫(Benjamin lee Whorf, 1897-1941)首先提出来的, 沃尔夫在发表于1941年的《语言与逻辑》一文中,第一次提出了“对比语言学”的名称。 沃尔夫在语言学史上之出名,主要不是因为他提出了对比语言学的名称,而是因为以他名字命名的“沃尔夫假说”(或加上他老师名字的“沃尔夫—萨丕尔假说”)。这一假说包括语言相对论和语言决定论两个内容。沃尔夫假说是沃尔夫提出对比语言学的根本出发点。 后人从沃尔夫假说出发,得出了三个结论。第一,既然语言和思维方式的差异是多种多样的,因而要了解人类的全部智慧,就必须研究和比较各种各样的语言,特别是差别很大的语言。第二,由于以上认识,他对当时以印欧语为中心的比较语言学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一元语言观特别担忧:这些语言是同属印欧语系的同源语,其基本轮廓大致相同,从历史角度看是从很久以前的同一个言语共同体传承而来;这些同源语长期以来分担了形成一种共同文化的任务;这种共同

对比语言学综述

语言学的性质及其任务研究综述 摘要:语言学是关于语言的科学,是以人类语言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科学。语言学的研究有着悠久的历史,对其研究的学者也数不胜数,但是其目的都是一样的,就是帮助人们了解有关语言的基本理论和知识,指导人们更好地学习语言和使用语言。本文是在详细研究语言学的框架下对语言学的性质及其任务进行综述。其中包括语言学的定义、分类和发展历史。但研究也有不足之处,有待进一步的完善和发展。 关键字:语言学;性质;定义;分类;历史 语言学(liguistics)是关于语言的科学,是以人类语言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科学。语言学研究的语言不仅是当今人类使用着的语言,还包括像古代希腊语、古代英语和古代汉语等一些已经消亡的语言。语言学既研究具有悠久文字历史的语言,也研究那些没有文字的语言。语言学概论主要研究语言的基础理论,揭示人类语言的性质、功能、结构特点,以及语言的发展与变化的一般规律。其目的是帮助人们了解有关语言的基本理论和知识,指导人们更好地学习语言和使用语言。 一、什么是语言学 1.戴庆厦在《语言学基础教程》中认为,语言学是关于语言的科学,是以人类语言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科学。作为普通语言学的入门课程之一,语言学概论主要研究语言的基础理论,揭示人类语言的性质、功能、结构特点,以及语言的发展与变化的一般规律。其目的是帮助人们了解有关语言的基本理论和知识,指导人们更好地学习语言和使用语言。 2.岑运强在《语言学概论》中认为,语言学是专门研究语言的学科,是一门多边缘、多层次的立体科学。语言学概论着重在理论对人类语言的共同规律进行研究,而这种研究又必须建立在个别的、实际的语言研究的基础上。 3.倪立民在《语言学概论》中认为,语言学只要指的不是我们日常所理解的“说话”或“说出来的话”,而是指作为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不可缺少的思维工具来使用的一种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 二、语言学的分类 1.戴庆厦的《语言学基础教程》研究认为: (1)从研究对象上,有具体语言学和普通语言学之分。以个别语言为研究对象的叫做具体语言学。如汉语语言学、藏语语言学等。普通语言学研究语言的本质、语言普遍现象,为语言研究提供基本概念、理论、模式和方法,又称一般语言学。它综合各种语言的研究成果,研究整个人类语言的共同规律。其涉及的内容主要有人类语言的起源、本质、发展、内部结构、分类、研究方法以及语言学在科学体系中的地位等问题。 (2)从研究方法上,可分为历史语言学、描写语言学、比较语言学等。历史语言学是采用历史的方法对某种语言不用时期的历史演变方式进行研究,即研究语言的古今演变的原因、结构及其规律,又称历时语言学。描写语言学研究语言在某个时代的状态、特点,即语言的横断面,进行的是静态的描写研究,所以又叫共时语言学。比较语言学主要采用比较的方法对不同的语言进行比较研究,寻找它们之间的异同及共同的规律。由于比较的原则和目的的不同,比较语言学还可划分为历史比较语言学和对比语言学。 (3)从研究范围上可分为宏观语言学和微观语言学。微观语言学研究语言结构本身,宏观语言学研究与语言现象有观的问题,即从综合的角度去研究语言与其他学科有关的现象。 (4)从研究的侧重面上说,可分为理论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理论语言学着重研究人类语言的一般理论和共同规律。将语言学研究成果用于实际领域的分科,统称为应用语言学。

对比语言学的定义,起源和发展(精)

对比语言学的定义、起源与发展 对比语言学(Contrastive Linguistics的定义 1、语言学中的比较与对比 比较是人类认识事物、研究事物的一种基本方法,也是语言学研究的一种基本方法。如果说,语言学的根本任务是对语言的某种现象加以阐述的话,那么要对某一语言现象作出阐述,总是需要对这一现象的种种表现加以比较和分析(Harlmann1980:22。因而,按其本质来说,对比语言学也是一种比较,不过是一种具有特定含义的语言学中的比较。下面,先让我们来看看对比语言学的比较,与语言学中其他分支的比较有什么不同,从而使我们能够确定对比语言学在整个语言学中的位置,及其与其他语言学研究的联系。 在进行语言学比较时,根据比较对象的不同,可以沿两条轴线来进行。一方面,可以选择共时或历时的语言现象来进行比较;另一方面,可以选择在某一语言内部或各种语言之间的语言现象来进行比较。这两条轴线的互相交叉,便形成了如下四个象限,这四个象限将语言学研究分成四大类性质和目的不同的比较。 象限I代表了同一语言内部的共时比较。这类比较是对某一语言在其历史发展的某一阶段(特别是现时阶段的语音、语法和词汇等系统的内部构成成分及组织结构的比较。

在共时语言学研究中,要对某一语言的某一结构系统进行描述,就必须对这一结构系统里的各种语言现象加以比较分析。例如,如果我们要研究一种语言的语音系统,我们就要比较这个系统里的各个音素的发音部位和方法有什么不同,它们的声学物理属性有什么不同,在音节中的分布又有什么不同的规律,我们就必须比较这个语言中各类词的语法作用有什么不同,组合搭配有什么特点,等等。而且,要确定一个语言中的词可以区分为哪几个词类,这本身就要进行大量的形态、语义、语法特征等方面的比较。因此可以说,同一语言内的共时比较是语音学、语法学、词汇学等构成当代语言学主流的各个分支学科的一种主要研究方法。 象限Ⅱ代表了同一语言内部的历时比较。这类比较是对某一语言在其历史演变的不同阶段的语音、语法和词汇等系统加以比较,从而使我们了解这一语言的发展历史,找出其基本发展演变规律。例如,通过对英语的历时比较,语言学家一般认为,英语的演变经历了古英语、中古英语、早期现代英语和现代英语等四个阶段。其语法演变的总趋势表现为从一个综合型的语言逐步向一个分析型的语言发展,即词的屈折变化逐渐减少,语法意义的表达越来越多地依赖语序以及介词等语法作用词的运用。这类比较是对某一语言的语言史及其分科(如词源学、古今比较语法学等研究的主要方法。 象限Ⅲ代表了不同语言之间的历时比较。这类比较是对不同语言(一般是亲属语言在各个历史发展阶段的语音、语法和词汇等系统进行比较,其目的主要是探讨语言之间的历史联系,并据此对世界上的语言进行谱系分类,重建或构拟某一组亲属语的共同原始语(proto-language,找出它们之间的某些共同发展规律. 例如,语言学家通过对印欧语系诸语言之向的历时比较研究,使我们能够大致了解这些语言在历史演变过程中的关系,推断出原始印欧语的大致形式。不同语言之间的历时比较往往需要与同一语言的历时比较相结合,这就形成了现代语言学研究领域中最先发展起来的一个分支—历史语言学,又称比较语言学,或历史比较语言学。历史语言学发端于十八世纪末,到了十九世纪,逐步发展成为语言学研究中占主导地位的一个领域,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专业解析-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一、专业解析 (一)学科简介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是一个相对新兴的专业。除了语言学本体理论研究之外,更关注语言的应用研究。研究的范围非常广泛,主要研究语言在各个领域中实际应用的语言学分支。它着重解决现实当中的实际问题,一般不接触语言的历史状态,也不大介入一般理论上的争辩。可以说,它是鉴定各种理论的实验场。 (二)培养目标 1、具有坚实的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汉语语言文字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学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 2、了解本学科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3、具有严谨、求实的学风和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 4、具有较强的语言运用能力,能胜任语言规划、语言研究、高校教学等工作; 5、熟练运用计算机和互联网络进行科研工作; 6、能够从事与本专业相关的文化工作; 7、能够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和计算机应用。 (三)研究方向 各招生单位研究方向和考试科目不同,在此以北京语言大学为例: 01理论语言学

02社会语言学与语言应用 03第二语言习得研究 04语言测试 05对外汉语教学 06语言地理学 07语言信息处理 08计算语言学 09语料库语言学 10计算机辅助语言学习 (四)考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715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 ④817 语言学概论 二、推荐院校 以下院校是该专业实力较强单位: 北京语言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福建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暨南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南京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四川大学、南开大学、中山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复旦大学、西安外国语大学、徐州师范大学、清华大学、吉林大学、武汉大学、山东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苏州大学、上海外国语大

关于对比语言学在英汉翻译中的运用的论文

关于对比语言学在英汉翻译中的运用的论文摘要: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逐渐提升,英语也成为我们日常交际中的主要语言之一。但是在交际过程中,由于语言不通阻碍交流,因此翻译的作用逐渐凸显出来。但是翻译作为一种交流的环节,由于它是一门跨语言的艺术,所以需要涉及到汉语和英语这两种语言的重组。同时翻译过程作为一种语言传播的过程,需要对源语言和目的语言各自的语言学要素进行深刻的认识与了解,这样才能够在沟通的过程中实现信息的交流。在实际的硬汉翻译过程中,语言学知识贯穿着翻译过程的各个部分。因此接下来本文将对语言学在英汉翻译中运用展开详细的分析。 关键词:语言学;英汉翻译;运用分析;探讨研究 中英翻译作为一种语言、一种文化之间的转换,包含着众多的语言学知识。在翻译的过程中,讲求信、达、雅,不仅仅要将源语言转换成目的语言,同时翻译过来的语言要能够和目的语言表达方式相一致。我们可以将翻译的过程看成是编码解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翻译人员担任着中介者的作用,翻译信息的是否得当,直接影响着交流的整个工程。因此在翻译中需要对源语言和目的语言的语言学要能够精通了解。 一、外延意义与内涵意义在英汉翻译中的运用分析 (1)外延意义在英汉翻译中的运用语言的外延意义就是指语言的概念知识,是一个词语最为基本的含义,也是语言交际过程中的核心概念。我们在平时的语言学习过程中对于一个词语最先掌握的就是其外延意义,也是其最为基本的含义。我们在平时学习英语查字典的过程中,相对应的英语词汇的相关汉语解释就是其

外延意义。外延意义通常来讲具有稳定性,只和这个词语有关。外延意义并不会因为说话者本身所处的国家、说话者身份或者是所处的环境而有所改变。例如,翻译人员在对dragon、dog、book这些词语进行翻译的过程中,他们的基本含义就是龙、狗以及书本,不会出现在澳大利亚是这个意思,而在中国就变成了另外一种概念。外延意义具有明确性,不会随着国家、地域的不同就变成意外一种含义。 (2)内涵意义在英汉翻译中的运用语言的内涵意义就是指语言深层次的含义,是在一定的国家,一定的文化背景的覆盖下,给予词语的外延意义以一定的感情色彩。也就是说一个词语的外延意义只是一种表面化的意义,需要根据不同的文化环境赋予其社交色彩。用一种更加简单的方式来理解就是说外延意义是一个词语基本的、表面的含义,而内涵意义就是指一个词语的深刻的、潜藏的意义。前文讲过,外延意义具有稳定性以及明确的指向性,而内涵意义则具有不稳定性。一个词语的内涵意义需要读者自己根据其对于不同文化的理解加以体会。一个词语的内涵意义会因为不同的人、不同的身份、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文化背景而有所不同。它也会随着社会不断向前发展,一个词语的内涵意义也会有所变革,同时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一个词语的内涵意义也不一样。同样,我们可以举例进行说明:Youarealuckydog.在这句话中,dog的外延含义是不会改变的,也就是狗的意思,无论是在英语语境或者是在汉语语境中。但是由于所处的社会背景不一致,其内涵意义呈现出差别,在英语中,dog通常代表着忠诚,具有褒义,而在中国,dog则代表着不好的东西,例如狗仗人势。因此在翻译过程中需要从源语言的内涵意义出发,将其翻译为“你真是个幸运儿”,而不是“你真是条幸运的狗”。

认知语言学翻译

两种语言,两种思维:由语言操作驱动的灵活认知处理 摘要 人们通过划分周围的物体和事件为可识别的不同类别来了解它们。语言影响这个过程的程度一直是争论的焦点:不同的语言使用者的行为有所不同吗?在这里,我们表明,流利的德语和英语双语根据其操作语言的语法限制自动分类运动事件。首先,正如在运动编码中的跨语言差异所预测的那样,在德语测试环境中运作的双语参与者更愿意在英语完成的基础上比双语参与者更大程度地匹配事件。第二,当双语参与者在英语中遇到语言干扰时,他们的分类行为与德语的预测一致;当双语参与者在德语中遇到语言干扰时,他们的分类与英语的预测一致。这些研究结果表明,认知语言的影响是上下文绑定的和短暂的,揭示了前所未有的人类认知的可塑性。 关键词:双语,认知,认知过程,语言,心理语言学 查理是弗朗柯斯国王,自诩为罗马人的皇帝,发现讲另一种语言就是拥有另一个灵魂。有没有像人类之间能够互相区分的一种基础的东西,这种东西能够在变化的语境中进行转化?语言可以为世界有意义的划分随时提供信息依据(露西,1997;沃尔夫,1956)。例如,在面孔,颜色,事件,和人工刺激上加上特定的语言标签,那么人们就会更快地区分和学习这些概念(罗伯逊,汉利,2008;lupyan& Ward,2013)。接触不同语言的婴儿一旦能说出母语的颜色,就会颜色分类上出现差异(罗伯逊,大卫杜夫,戴维斯,&夏皮罗,2004)。这种影响已经扩展到低层次的感知(蒂埃里,Athanasopoulos,wiggett,绘制,与Kuipers,2009)。在这里,我们通过操纵操作在双语者语言和测量在一个分类任务绩效的方式,探索使用特定语言在认知加工中表现出的差异性。 在两个实验中,我们要求德国的英语学习者提供视频剪辑三合会描绘目标导向运动事件的相似性判断(例如,一个女人向一辆车走)。先前的研究表明,不同语言的人对运动事件的目标或终点有不同的看法。德国、南非语、和瑞典往往提到终点,看看终点,终点在相似性判断和青睐,而英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俄语这样一个较小的程度上(athanasopoulos&拜兰,2013;拜兰,Athanasopoulos,&工作,2013;flecken,卡罗尔,和Stutterheim,2014;Stutterheim,Andermann,卡罗尔,flecken,与schmiedtová,2012)。这些跨语言的差异是因为端点偏好语言观方面的差异,一种语法手段,表达的是一个动作,状态,或事件涉及时间的流动:英语、俄语、阿拉伯语、西班牙语,一个事件的持续期是动词标记(例如,强制性的渐进的-ing形式的英语),和这些语言的使用者更容易查看事件正在进行,不强调端点。相比之下,德国,南非,瑞典缺乏观点,因此不把注意力转向运动进行性。相反,演讲者采用整体事件的看法,终点也包括在其中(详情见拜兰et al.,2013;冯斯塔特海姆et al.,2012)。 在我们的第一个实验中,我们得出在英语和德语语境中的德语和英语的单语和双语德语英语事件分类模式。如果不同的语言与事件分类的差异联系在一起,那么这个任务中的性能将根据语言上下文而变化。在第二次实验中,我们打乱了口头介导的分类,要求不同组的双语者在第一和第二语言重复串的数字。发现只要动词一出现,单跨语言的差异在言语之间存在的干扰就会消失。然而,当双语者使用他们的母语语言的时候,其他语言仍然活跃和被充分利用,影响者与之有所关联的话语形式(abutalebi和绿,2007;Boutonnet,Athanasopoulos,&蒂埃里,2012;吴和蒂埃里,2010)。

对比语言学

第一章绪论 1.1什么是对比语言学 比较:同类语言中亲属语言之间求共性 对比:不同语言间e.g.汉英对比求个性 1象限:同一种语言内部共时对比 2象限:同一种语言内部的历史比较,找出演变规律,以建立语言学史. 3象限:不同语言间的历史比较,一般限制亲属语言之间,目的在于谱系分类,构拟原始古语。 4象限:共时的语际之间的对比。有三种类型 A、多种语言对比找出人类语言的共性和倾向性的规律 B、多种语言对比以便找出语言的以便建立语言类型学 在A 、B 中对比的语言愈多愈好,对比的语言愈不同愈好 C、两种语言对比,目的在于找出相同点和不同点,特别是不同点, 给出解释(一般说来解释都归于民族精神和历史)

e.g. .第1象限名动形的区别 “不”—剔除n 不-桌子* “很”—剔除一般的v 很-看*/喜欢书 “加宾语”-剔除adj 很-好 e.g. 第2象限上古和近代汉语的区别比较 上古-国代-中古-近代-现代汉语 注:汉语小词类分25种 1.2对比语言学的定义 对比语言学是语言学的一个分支,它兼有理论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的性质,其任务是对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语言进行共时的对比研究,描述它们之间的异同,重在其异,找出产生的原因,并将这类研究应用于其他有关领域。 注:对比研究要切割小类-小类动词-动词× 英语心理动词-汉语心理动词√ 注:汉语心理动词研究-1篇论文 英语心理动词研究-1篇论文 二者对比,发现问题-1篇论文、 注:历时是动态的过程解释答案可能要 共时是状态的过程回到历史中去 1.3对比语言学的分类 对比语言学的分类

“2”研究对比语言学的性质和任务,解释对比研究中的理论和方法 “5”运用对比语言学原理、方法已经运用其他一些语言学知识对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语言进行具体的对比描述,探索不同语言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作用在于检索完善理论对比语言学的理论方法;加深对两种语言的认识;检索某种语言学理论的可行性;可对语言进行比较准确精细的分类,促进语言普遍现象研究。 注:理论对比是双向的对比应用对比是单项的对比 e.g. x (被动范畴) x (被动范畴) X(a) X(b) A(xa) B A语言的被动范畴在 B语言中是如何表现的 “6”探讨对比语言学应用的一般理论和方法并将研究成果应用于和对比的语言有关的语言活动中去,特别上应用于外语教学或其他语 言教学活动中去。

认知语言学的翻译观及其对翻译能力培养的启示

2008年1月第24卷 第1 期Journal of Sichuan I nternati onal Studies University Jan.,2008 Vol.24 No.1 认知语言学的翻译观及其对翻译能力培养的启示 吴 波 (华东师范大学英语系,上海 200062) 提 要:认知语言学的翻译观为探讨翻译本质和翻译教学之间的关系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翻译教学的中心是培养学生的翻译能力,而译者的认知活动和翻译能力之间具有密切的关系。建立在认知语言学基础上的翻译教学模式对全面培养学生的翻译能力,改进当前翻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将会产生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认知语言学;翻译能力;翻译教学 中图分类号:H315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3831(2008)01-0056-05 A Cogn iti ve L i n gu isti c Perspecti ve on Tran sl a ti on and its En li ghtenm en t On the D evelop m en t of Tran sl a ti on Ab iliti es WU B o Abstract:A cognitive linguistic pers pective on translati on p r ovides a ne w outl ook on the relati onshi p bet w een translati on and translati on teaching:the core of translati on teaching is t o devel op translati on abilities which are cl osely related t o the translat or’s cognitive activities.A translati on teaching mode with a cognitive linguistic pers pective will hopefully facilitate the devel opment of translati on abilities as well as the eli m inati on of p r oble m s in current translati on teaching. Key words:cognitive linguistics;translati on abilities;translati on teaching 一、认知语言学的翻译观 认知语言学的翻译观认为,“翻译是以现实体验为背景的认知主体所参与的多重互动作用为认知基础的,读者兼译者在透彻理解源语语篇所表达的各类意义的基础上,尽量将其在目标语言中表达出来,在译文中应着力勾画出作者所欲描写的现实世界和认知世界(王寅,2007:583)”。认知语言学的翻译观强调体验和认知的制约作用,重视作者、作品和读者之间的互动关系,追求实现“解释的合理性”和“翻译的和谐性”。认知语言学建立在体验哲学的基础上,用认知语言学的视角去审视翻译,相比传统的以文本为中心的翻译观和传统语言学的翻译观,它突出了主体认知活动在翻译中的表现。这是有关翻译活动的一个本质现象,却一直以来在翻译研究中未能得到足够的重视。同时,相比解构主义、阐释学和文化学派的翻译观等强调译者(即解构者或阐释者)本身的视域、经验和立场等主体性因素在翻译活动中的发挥,认知语言学的翻译观提出要发挥体验和认知对主体性因素的制约作用。 认知语言学的翻译观一方面承认认知活动对翻译的决定作用,即译文是体验和认知的结果,一方面又指出译者作为认知主体之一应受到其它参与翻译活动的认知主体间互动的制约,翻译时应“创而有度”,而不是“任意发挥”(王寅,2007: 581),因而它是一种追求平衡的翻译观。换言之,认知语言学的翻译观承认并描述了认知活动在翻译行为中的客观存在,同时又提出译者必须尽量重现原文所表达的客观世界和认知世界;它既是看待翻译活动的一种新的整合性视角,同时又从认知的角度提出了翻译活动的标准。鉴于翻译教学的对象是未来的译者,而认知语言学直接关注译者认知活动的过程,强调主体的体验性和创造性,重视认知所产生的结果,笔者认为用认知语言学的视角去审视当前的翻译教学,将会有助于翻译研究者和教师在翻译教学相关的一些问题上有新的发现,比如课堂教学的具体目标、模式,翻译教材的选择和使用的标准等。认知语言学的翻译观可以为翻译教学提供一种有效的理论模式和支持。 二、翻译能力:翻译课堂的具体目标 译者主体性在翻译中的全面介入以及译者对翻译结果的影响在翻译研究中已获得广泛承认。根据相关的研究结果(吴波,2006),笔者认为翻译教学的总体远景目标是培养合格的译者,而翻译课堂的具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翻译能力。翻译能力的核心是分析原文和重建原文功能的能力。但需

英汉对比研究综述

英汉对比研究综述 摘要:本文是对英汉对比研究进行综述。文章首先阐述了比较语言学和对比语言学的异同,继而回顾了我国英汉对比研究的历史与现状,讨论了英汉对比研究的实用价值以及宗旨和目标,最后论述了对比研究是理论和方法。 关键词:对比研究、异同、历史与现状、实用价值、宗旨目标、理论方法 正文: 近年来,我国与外国的交往日益频繁,国内出现了外语热,而外国也出现了汉语热。这种局面大大促进了我国的外语教学、对外汉语教学以及翻译事业,也有力地推动了我国对比 语言学的研究。人们在外语教学中逐渐认识到,要学好外语,必须了解其特点,最有效的方 法就是与母语的特点作比较。熟悉外语和母语的特点,并加以科学对比,分析其差异的因素,这无疑将有助于确定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增强教学的预见性和针对性,从而提高教学的效果。 一、比较语言学和对比语言学 “对比”和“比较”在语言研究和语言实践中是经常出现的字眼,常被混为一谈。其实作为学科,它们有着本质的区别, 比较语言学,又称历史比较语言学,是一门把两种或两种以上语言放在一起加以共时比较或把同一种语言进行历时比较的学科。它旨在重构原始语,理清语言之间的亲属源流关系, 阐述它们的体系和特质,最终建立其谱系关系,比较语言学的目的主要是求同。 对比语言学属于共时语言学,它是对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语言作共时的、常为静态的考察 和分析,指出它们中各个层次,即语音、词汇、语法、语义、篇章等之间的相似之处和不同之点,并努力运用哲学、心理学、民族学等各学科的知识与理论去阐释这些不同之点所产生的根源的学科。对比语言学的主要目的是觅异。 作为研究方法,“对比”和“比较”是密不可分的,人类研究事物、认识事物离不开比较,对各种语言现象的阐释是建立在比较分析之上的。“只有比较才能看出各种语文表现法 的共同之点和特殊之点。”要对比必须进行比较,因为“一种事物的特点,要跟别的事物比较才显出来”。所以,“对比”与“比较”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相依赖的关系。 二、英汉对比分析的历史及现状 英汉对比研究作为语言学的一个分支,兼具有理论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的性质,其任务主要是对英汉两种语言进行共时和历时的对比研究,描述并解释英汉语之间的异同,并将研究成果应用于语言研究和其他领域。英汉对比研究应分为三个层次:语言的表层结构;语言表达方法;语言哲学。从学科上看,英汉语言对比可分为英汉对比语言学、英汉翻译学和英汉对比文化学三个学科。从实践上看对比语言学也是两个方向:一个是理论研究方向; 一个是应用研究方向。 在国外真正进行英汉语言对比的首推赵元任,他1933年撰文对汉语和英语语调进行了对比。国内的英汉或汉英语言对比研究可追溯到1898年出版的马建忠的《马氏文通》和严复 的《英文汉估》。 根据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的老会长刘重德先生的观点我国的的对比研究史可以分为三个时期:1898—1949年可称为英汉对比研究的第一时期,从马建忠的《马氏文通》和严复的《英文汉估》算起,到四十年代末。这期间,英汉对比研究从草创到发展,成绩显著。 “虽有移植的问题,但其中包含着认真的鉴别和自己的独特创造,对汉语语言学的建立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开创了择善化用的传统。”这种评价应该说是恰如其分的。1949 —1976年是

对比语言学

浅谈对比语言学与翻译的关系 摘要:对比语言学与翻译这一学科的联系较为紧密,翻译涉及到两种语言文化的交流与转换,势必涉及两种不同文化的交流与转化。因此,将对比语言学中的有关理论应用到翻译研究中去无疑会对翻译实践起到指导作用。所以本文试从词汇层面、语法层面、语篇层面和语用层面浅谈两者的关系,以期更好地指导翻译活动。 Abstract: Contrastive linguistics has close connection with translation study, which refers to the exchange of two different languages. Therefore, the application of relative theory in contrastive linguistics must provide theoretical guidance to translation study. This paper tries to do the analysi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lexical level, grammar level, discourse level as well as pragmatic level, so as to provide guidance to translation practice. 关键词:对比语言学;翻译;关系; Key words: contrastive linguistics; translation study; relation 1.引言 翻译是一项复杂的工作。翻译是指将一种语言中的表达法转化成另一种语言表达法的过程。要做好翻译工作,就必须涉及到对两种语言文化的熟知与掌握。翻译的内容庞大,无所不包。因此,必须做到将翻译与其它学科相融合,在运用各学科知识的基础上,通过语言学理论的研究对翻译的实践起到指导作用。对比语言学是语言学的一个分支,它所涉及的就是对两种语言的对比与研究,这无疑给翻译研究提供了很好的研究视角与理论指导。 2.对比语言学与翻译 2.1对比语言学的相关定义 许余龙先生在他的著作《对比语言学》中给对比语言学作如下定义:对比语言学是语言学中的一个分支,其任务是对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语言进行共时的对比研究,描述他们之间的异同,特别是其中的不同之处,并将这类研究应用于其他有关领域(许余龙,2002)。到目前为止,许余龙先生对对比语言学所下的定义是比较权威的,也是为众多学者所赞同的。从这一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出,作为语言学分支的对比语言学,着重强调两种不同语言的相异之处。 2.2翻译的相关定义 翻译的相关定义有很多,有从通俗层面上对翻译的界定,也有从文艺学、语言学等其他领域对翻译的界定。例如从通俗层面的角度来讲,《辞海》对翻译的定义是:“把一种语言文字的意义用另一种语言文字表达出来”。而从文学艺术角度来讲,翻译是指把一种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思想内容和艺术风格正确无误得转移到另一种语言文字中去的创造性活动。此外,从语言学角度来说,Catford将翻译理解为“把一种语言(源语)的文本材料替换成另一种语言(目标语)中对等的文本材料”。综上所述,无论是从《辞海》对翻译的解读,还是从文艺学角度、语言学角度,都点明了翻译的基本特征,那就是其中涉及到的两种语言的转换。 2.3对比语言学与翻译的关系 纵观中外对翻译的研究,最初的翻译研究大都是从哲学和文艺的角度出发,强调的是译文的风格与韵味,之后又有学者将语言学的相关成果运用到翻译中去,试从语义、句法等方面探讨翻译研究的等值现象。其实,与翻译这一涉及到

在认知语言学的视角下看翻译

在认知语言学的视角下看翻译 摘要:在翻译学界,翻译的标准与原则一直是大家广泛关注的焦点和热门话题,而对于如何实现翻译,研究得更多的是如何处理具体的字、词、句和篇章,实现它们从原语到译语的解码,也就是实现两语对等。但在实际翻译过程中,也就是在对翻译材料进行理解和表达时,译者常常遇到许多困难,因为对材料无法用具体的两语对等方法来处理。所以本文试图从翻译过程中遇到的这些问题出发,在认知语言学的视角下进行思考和研究,运用认知语义学、类典型与基本层次范畴等理论,分析这些问题中隐藏的深层次意识,然后提出自己的观点。 关键词:认知语言学翻译认知语义学类典型基本层次范畴理论 引言 在翻译学界,翻译的标准与原则一直是大家广泛关注的焦点和热门话题。关于翻译的标准,我国历来就有不同的看法,早在汉朝和唐朝时期,就有了“文”与“质”之争,实际上是直译与意译之争;还有清代翻译大师严复于1898年提出了“信”、“达”、“雅”的标准,即忠实于原著,译文流畅,文字典雅。1951年,傅雷先生提出了文学翻译的“传神”论,这是比“信”、“达”、“雅”更高的翻译标准,傅雷先生认为,“以效果而论,翻译应当像临画一样,所求的不在形似而在神似。”1964年,钱钟书先生提出了翻译的“化境”之说:“文学翻译的最高标准是‘化’”;除了国内的翻译家提出的翻译标准之外,早在1972年,英国著名学者亚历山大·弗雷赛·泰特勒在他的著作《论翻译的原则》里,就提出了翻译中的三项基本原则:一、译文应完全复写出原作的思想;二、译文的风格和笔调应与原文的性质相同;三、译文应和原作同样流畅。(冯庆华2020:P4-5) 对于如何达到翻译的最高标准,研究得更多的是如何处理具体的字、词、句和篇章,实现它们从原语到译语的解码,也就是实现两语对等。但在实际翻译过程中,也就是在对翻译材料进行理解和表达时,译者常常遇到许多困难,因为对材料无法用具体的两语对等方法来处理。所以本文试图从翻译过程中遇到的这些问题出发,在认知语言学的视角下进行思考和研究,运用认知语义学和类典型与基本层次范畴等理论,分析这些问题中隐藏的深层次意识,然后提出自己的观点。

英汉语言对比研究综述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9b5414384.html, 英汉语言对比研究综述 作者:周振峰 来源:《现代语文(语言研究)》2010年第06期 摘要:本文对我国百余年来的英汉语言对比研究进行了概述。阐述了英汉语言对比研究的性质和范围,回顾了我国英汉语言对比研究的历史和现状,讨论了英汉语言对比研究的宗旨和目的,论述了英汉语言对比研究的理论和方法。 关键词:英汉语言对比研究性质范围宗旨目标理论方法 一、英汉语言对比研究的性质和范围 语言的对比研究又称对比语言学(Contrastive Linguistics)或对比分析(Contrastive Analysis),“是对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语言进行共时的对比研究,描述它们之间的异同,特别是其中的不同之处,并将这类研究应用于其他有关领域。”[1](P4)对比分析不同于比较语言学,“比较语言 学是历时性研究,它要追溯语言之间的谱系关系;对比分析是共时性研究,它要揭示语言之间的一致性和分歧性——尤其是分歧性。但是为了说明问题,对比分析有时也不能不谈词源和语言的 某些历史演变”[2]。 英汉语言对比研究作为对比语言学的一个方面,主要是对英汉两种语言进行共时的研究,描述它们之间的异同,并将其研究结果应用于其他相关领域。在揭示其异同及其产生原因时,也会涉及到两种语言的历史演变。 根据索绪尔对微观语言学和宏观语言学的区分,英汉语言对比研究也可分为两大类:微观的研究和宏观的研究。微观的研究包括对英汉两种语言的内部因素,如语音、词汇、句子、段 落、语篇和语法等的对比研究;宏观的研究是从社会文化心理等外部因素对英汉两种语言进行的对比研究。 二、英汉语言对比研究的历史和现状

语言学论文题目

〖HT4H〗〖JZ 〖HT4”H〗〖JZ HT5H〗 〖JZ HT〗〖HT〗 [HTH] HT〗 〓〓1. 语言学史概览〖JY 2. 学派与学派意识——西方语言哲学研究〖JY 关于语言的最早哲学思考——中国先秦的语言学思想和上古希腊的语言学思想之比较〖JY。 系统功能语言学与转换生成语言学的分歧与对话〖JY 浅谈日常语言哲学〖JY 论巴赫金的“超语言学”理论〖JY 超越语言学:迈出体系研究的门槛——论巴赫金的语言哲学〖JY 德里达的解构理论及其对语言学发展的影响〖JY 论拉康的“语言主体”理论〖JY 3. 言语行为理论五十年发展回顾〖JY。〗吴〓敏 关联理论视角中的言语行为理论〖JY 言语模仿与言语暗示的社会心理分析〖JY 对比言语行为研究:解决文化休克的有效途径〖JY 4. 系统功能语言学初探〖JY 略谈系统功能语法〖JY 系统功能语法在文学作品赏析中的应用——对小说《苏菲的世界》写作风格的剖析〖JY。 〗赵〓〖HT6,5〗〖SX(B SX)〗[HT] 衔接的语篇功能:〖WTBX〗Down the Rabbit Hole的个案研究〖WT〗[JY。〗杨汝福贾〓 演说辞情景语境和交际角色的特点——布什演说辞的语篇分析〖JY

从及物性角度分析《五月的青岛》〖JY 5. 批评语言学述评〖JY。〗纪卫宁 语言与意识形态:批评语言学〖JY 6. 浅谈对比语言学与比较语言学〖JY 英汉词学比较研究〖JY 从对比语言学看人类语言和民族语言〖JY。〗庄建灵 7. 关于认知语言学几个术语的辨析〖JY 语法研究的认知主义范式及其局限〖JY 论弱式认知语言观的合理性〖JY 认知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JY 8. 中介语研究综述〖JY 浅析英语定语从句结构的习得——一项中介语实证研究〖JY。〗马云霞 中介语研究面临的挑战〖JY 漫谈中介语[JY。]贾〓霓 论中介语的石化〖JY 中介语石化现象的产生及防止〖JY。〗王〓晓 关于语言僵化现象的认知解释及其思考〖JY 中介语错误僵化的多因素解释〖JY 9. 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兴起〖JY 结构主义语言学对文化研究的贡献[JY。] 简论结构主义〖JY 10. 试论模糊限制语的语用功能分类〖JY

翻译研究之2:跨文化交际—翻译理论与对比篇章语言学(Basil Hatim)

COMMUNICATION ACROSS CULTURES Translation Theory and Contrastive T ext Linguistics 跨文化交际 ----翻译理论与对比篇章语言学 Basil Hatim 出版前言 这是一部将对比语言学、篇章语言学和翻译理论结合起来研究跨文化交际的学术专著。作者巴兹尔?哈蒂姆是英国爱丁堡赫利奥特----沃特(Heriot-Watt)大学阿拉伯语研究中心主任,篇章语言学界的权威人士、著名理论家,一直走在该研究领域的前列。本书是他长达10年的科研成果。 针对目前翻译理论、对比语言学、话语分析三个学科自成一体的学术局面,作者试图将三者融会贯通,明确提出在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过程中,如果将母语语言、修辞的习惯表达应用与篇章转化,比如翻译实践当中,并在另一语言体系寻求对应表现法,其结果将是大有裨益的。 本专著共分17章。全书说理透彻,脉络清晰。首先,作者简单介绍了对比语言理论应用于翻译过程的可行性,即句法与语义性质等语言结构的重要意义,指出文本类型是进行上下文分析研究的中心课题,篇章才是有效信息交流的根本单位;进而,作者从功能语言学的角度,对修辞、文本风格、语域等因素进行了深入讨论。由于阿拉伯语具有悠久独特的修辞风格,作者通过现在篇章语言学以及传统的阿

拉伯语修辞学在语言研究分析中的有利地位,对篇章类型提出了自己的见解。除此以外,作者还就文本类型、礼貌表达、交际文化、文学作品中的意识形态的分析与翻译、非小说类的散文文学中反语用法的翻译以及口译研究等问题从对比篇章语言学的角度进行了系统化的分析探讨。 本书贯穿书中的指导思想,就是将语篇分析的理论模型应用于笔译、口译及语言教学实践之中,并通过这些目标在实际中的结合来证明翻译的介绍可以加大对比语言学和语篇分析研究的广度和深度。总之,本书论述系统全面,资料翔实,从理论到实践环环相扣,是一部侧重语言实际运用的学术著作,对于从事语言学、文学理论、话语分析、翻译以及文化等学科研究的人员提供了建设性的知道,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

从认知语言学浅谈翻译策略

学号:100050211021卢斌 从认知语言学浅谈翻译策略 ——以《枫桥夜泊》两个英译本为例 摘要: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的翻译观的角度出发,对张继的《枫桥夜泊》两个英译本进行分析,讨论诗歌翻译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翻译策略。关键词:认知语言学翻译策略《枫桥夜泊》 Abstract:In terms of the translation outlook of cognitive linguistics,this thesis analyzed two English versions of Mooring by Maple Bridge at Night,a poetry of zhangji,discussed the problems occurred during the process of poetry translating and put forward some corresponding translation skills Key words:cognitive linguistics translation skills Mooring by Maple Bridge at Night 在文学翻译界,严复的“信、达、雅”原则影响甚大,在古诗英译的实践中也有所体现。严复的翻译原则实在是对翻译精髓的精辟总结,所以我们现在再来谈翻译的策略,多多少少会受其影响,但是我们可以不断地完善和发展它。翻译的认知过程越来越受到业界的关注,本文将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出发,分析《枫桥夜泊》的两个英译本,关注认知体验在翻译过程中的参与作用,讨论诗歌翻译中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翻译策略。 一.认知语言学的翻译观 “认知语言学的基本观点可以总结为“显示---认知----语言”【1】,即:在现实和语言之间存在“认知”这一中间缓解。王寅在《认知语言学》中总结了几个认知语言的翻译观。本文讲主要从翻译的体验性观点和翻译的“两个世界”观点来阐述一下翻译的策略:一.翻译具有体验性,人类的思维,认知和理解都来源与基本相似的客观世界,因此才有大致相通的思维,但是这也同时意味着,将有一部分思维是在共同体验之外的,而这也是我们需要重点讨论的和注意的。二.翻译的“两个世界”。语言中的词句反映的无非是客观世界主观世界。读者在理解原作者两个世界时,是要通过译者来中转的,“因此,翻译主要应尽量译出原作者和原作品对两个世界的认识和描写。”下面,我们将以张继的《枫桥夜泊》的两个英译本从认知语言学的来探讨一下翻译的策略问题。这首诗被很多人拿来作个方面的讨论,因为它里面的翻译单位,文化特征等非常具有典型性,值得讨论。 二.《枫桥夜泊》的认知分析 先来看一下原文: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