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学重点版

国际经济学重点版
国际经济学重点版

Chapter3

1.绝对优势理论的主要结论:(简答或辨析)

a.两国如果都从事本国具有绝对成本优势的商品的生产,世界总福利水平会最高。

b.如果两国在专业化生产各自具有绝对成本优势的商品条件下进行国际贸易,用自己具

有绝对成本优势的商品来交换对方具有绝对成本优势的商品,可以同时提高贸易双方所在国家的福利水平。这也是国际贸易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

2.机会成本实质上指为达成某种收益所必须放弃的其他可能收益,实际上是一种可能收益的价值来表示另一种实际收益的价值。(名词解释)

3.如果一国在本国生产一种产品的机会成本低于在其他国家生产这种产品的机会成本的话,则这个国家在生产该种产品上就拥有比较优势。(名词解释)

4生产可能性边界(名词解释或辨析)

生产可能性边界就是线段PF,它表示在充分就业条件下,本国生产的奶与酒的所有产出对的集合。

生产可能性边界是生产一定量酒的情况下生产奶的最大可能量。

在生产可能性边界左下方的生产是存在资源配置缺失或资源浪费现象,而在生产可能性边界之右上方的生产是不可能达到或过度性生产。所以最优化解应该就在生产可能性边界上5.相对供给曲线:

当PC/PW < αLC /αLW时,本国专业化生产酒而不生产奶,由假设αLC /αLW < α*LC /α*LW可以知道PC/PW < α*LC /α*LW ,外国也专业化生产酒而不生产奶,所以世界奶对酒的相对供给为零。

当PC/PW = αLC /αLW < α*LC /α*LW 时,本国在酒和奶的生产上自由分配劳动,而外国仍然专业化生产酒而不生产奶,所以奶对酒的世界相对供给最小为零,最大为L α*LW /L* αLC 。

当αLC /αLW < PC/PW < α*LC /α*LW 时,本国专业化生产奶而不生产酒,外国专业化生产酒而不生产奶,奶对酒的世界相对供给量固定为L α*LW /L*αLC 。

当αLC /αLW < PC/PW = α*LC /α*LW 时,本国专业化生产奶而不生产酒,外国在酒和奶的生产上自由分配劳动,奶对酒的世界相对供给量最小为L α*LW /L* αLC ,最大为正无穷。

当αLC /αLW < α*LC /α*LW < PC/PW 时,本国和外国都只专业化生产奶而不生产酒,奶对酒的世界相对供给量为正无穷。

6.相对需求曲线:

由需求曲线的一般规律可知人们的需求量与产品的价格成反向关系,即价格越高,需求量越小。

相对需求曲线同样遵循上面的规律:奶对酒的相对价格越高,人们认为奶相对更贵,所以人们会更多地买酒而更少地买奶,奶对酒的相对需求量越小。(注意:这种反向效应无论对本国还是外国消费者都同样发生,只不过由于两国消费者的偏好不同,反向变动程度会不同)当RS与RD交于点2时,一般均衡解为:各国都只专业化生产各自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即本国只生产奶而外国只生产酒。

当RS与RD交于点1时,一般均衡解为:外国专业化生产酒而本国将同时生产奶和酒,但本国酒和奶的生产量唯一由均衡点决定。

当RS与RD交于点3时,一般均衡解为:本国专业化生产奶而外国将同时生产奶和酒,但外国酒和奶的生产量唯一由均衡点决定。

7.贸易对两国的互利性通过两种方式表现出来。

1)数学表示:

无贸易时,本国一小时可生产酒1/αLW ;(此时:相对价格等于机会成本pc/pw=alc/alw)有贸易时,一小时生产奶可换(1/αLC) (PC/PW);

当本国进行奶的专业化生产时,有αLC /αLW < PC/PW ,即1/αLW < (1/αLC) (PC/PW),表明有贸易时,本国通过专业化生产奶可以“间接”生产出更多的酒

2)图示

8.三个误解

Myth 1:一国只有当劳动生产率足够高时,才能从事国际贸易并从中获益。

Answers:生产一种产品的绝对劳动生产率优势既不是在这一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的充分条件,也不是必要条件,因为一个部门的比较优势不仅取决于该部门相对于其他国家同一部门的劳动生产率,也取决于本国相对于外国的工资率。一国的工资率又取决于其他产业部门的相对劳动生产率。所以,相对劳动生产率与相对工资水平决定了贸易是否会产生,各国是否能从中获益。绝对优势只是相对优势的一个特例。

Myth 2(贫民劳动论): 如果来自外国的竞争是建立在低工资的基础上,那么这种竞争是不公平的,而且会损害其他参与竞争的国家。

Answers:外国能拥有低成本是由于外国比本国低的工资率,但外国低工资率与本国从贸易中获利没有多大关系。本国是否从贸易中获利只取决于相对劳动生产率和相对价格。

Myth 3(剥削):如果一个国家的工人比其他国家工人的工资低,那么贸易就会使这个国家受到了剥削并使福利恶化。

Answers:自由贸易的好处不在于会支付低工资工人更高的工资,而在于其所在国建立在低工资基础之上的商品出口是否会取得低生产成本的优势,从而获得贸易中的好处。如果自由贸易不能使这些低工资国家获利,原因一定不在自由贸易本身,而是由于其他的原因,因为除了自由贸易,我们没有其他可供这些国家为提高国内福利水平而采取的手段了。

9.The one-factor model shows that a product will be produced by at most two countries at the same time, while other products are specializedly produced at home country or at foreign country.

现实的国际经济中的专业分工并非如此,原因有三:

1)生产中多要素的存在削弱了专业分工的趋势;

2)国家会应用各种贸易政策手段来保护本国的民族产业;

3)产品和服务贸易中存在运输费用,有时过于昂贵的运输费用会使一些国家不得不在某些部门实行自给自足。

那些原来可以出口却因为运输费用存在而不得不自给自足的产品就成为了非贸易品。(名词解释)

Chapter4

1.双要素与单要素生产可能性边界的差异

2.等价值线

3.在要素价格比一定的情况下,不同的产品生产所需要的要素投入组合是不一样的,此时更多地需要某种生产要素的产品称为这种要素生产密集型产品(XX-intensive goods)。

So with the figure showed above, the food is land-intensive and the cloth is labor-intensive

4.布的相对价格增长会导致工人相对收入的增加。

布的相对价格的增长会导致两种商品衡量的实际工资的上涨,同时降低实际租金,即增加了工人的购买力而降低了土地所有者的购买力。

为什么?(要素所得等于该要素边际产出的支付。)

5.罗勃津斯基效应(Rybczynski effect):资源供给的变动对生产可能性具有偏向性效应,这也是理解资源差异如何导致国际贸易的关键(名词解释或辨析)

6.按照商品相对价格和资源投入的一一对应关系,世界贸易使得商品相对价格的均等化,必然引起世界各国间要素价格的均等化。(斯托尔珀—萨缪尔森定理)

7.里昂惕夫悖论(Leontief Paradox) :里昂惕夫通过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25年的实证分析,发现作为资本充裕国的美国,其出口产品的资本密集程度却低于其进口产品的资本密集程度。这成为和要素禀赋理论对立的最重要的一个证据。

Chapter5

1. A Standard Trade Model shares a number of features:

1)社会的生产能力可以用生产可能性边界来表示,边界的不同导致了贸易的产生;

2)生产可能性边界确定了一个国家的相对供给曲线;

3)世界相对需求曲线和位于各国相对供给曲线之间的世界相对供给曲线确定了世界均衡点。

2.无差异曲线是在同一消费水平上两种产品消费组合的轨迹。

三个特点:

1)曲线向下倾斜;

2)曲线离原点越远,对应福利水平越高;

3)曲线越往右越平坦,表明相对边际效用递增规律。

3.收入效应是福利的增加,而替代效应指给定福利水平下消费点的移动。收入效应会使得两种产品的消费量都会增加,而替代效应的作用是使社会减少棉布的消费,增加粮食的消费。当相对价格变动时,会同时出现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

4.Terms of Trade(贸易条件):指一国出口产品的价格除以进口产品的价格。

一个国家的福利水平会随着贸易条件的改善而上升,随着贸易条件的恶化而下降。

5.一般来说,经济增长会引起生产可能性边界向外移动,但是否是对称的移动取决于经济增长来源于资源的增加还是生产效率的提高,即取决于经济增长的偏向性。

6.本国对产品X的偏向性经济增长会引起产品X的相对供给增加,RS曲线右移,从而相对价格下降,本国贸易条件恶化。反之亦然

(以上是对大国的讨论,对小国的影响呢?试问进口替代和出口导向型经济增长适用于大国还是小国?)

7.关税一般指进口关税,这里通指从价税;

出口补贴是国家支付给向国外销售商品的本国生产者的货币性补助行为。

8.在布的世界相对价格一定时,本国对粮食进口征收关税会改善本国的贸易条件,外国的贸易条件会恶化。此结论仅在大国模型下是成立的。

9.本国对布的出口给予补贴,会引起本国布的相对供给增加,而补贴后国内市场上布的相对价格会上升从而使人们更多需求粮食,从而布的相对需求下降。

Summery :本国对布的出口给予补贴会使得本国贸易条件恶化而外国贸易条件改善。

Chapter6

1.内部规模经济是指单位产品成本取决于单个厂商的规模而不是所在的行业规模;

外部规模经济是指单位产品成本取决于行业规模而非单个厂商的规模。

2.一体化市场能容纳更多的厂商,且各厂商以更大的规模生产,以更低的价格进行销售。

3.产业间贸易与产业内贸易(简答或辨析)

Summery 2: 产业间贸易反映出比较优势,比较优势是产业间贸易的主要动因;

Summery 3:产业内贸易不反映比较优势,只要规模经济存在,垄断竞争模式就会形成,厂商会生产差异性产品并贸易,规模经济可以是国际贸易的独立动因;

Summery 4:产业内贸易的模式是不可预测的;

Summery 5:产业内贸易与产业间贸易的相对重要性取决于国家之间的相似性。国家间越相似,越容易以产业内贸易为主,反之越容易以产业间贸易为主。

4.产业内贸易能让各国从更大市场规模中获益,因此从国际贸易中可以获取额外的收益,

且比从比较优势中获取得更多;

比较优势模式下国际贸易虽然能潜在地增加每个人的收入,但是否每个人能获益是不确定的(相对价格会强烈地影响到收入分配)。而在产业内贸易模式下贸易对收入分配的影响很小。

5.The reasons why the together manufacturers are more efficient than isolated firms are:

1)厂商集中能促进专业化供给商队伍的形成;

2)厂商的地理集中分布有利于劳动力市场共享;

3)厂商的地理集中有助于知识外溢。

6.在外部经济存在的情况下,一国历史因素会决定一国的生产模式,而且会使一些已经形成的专业化生产模式得以持续下去,即使这些国家已不再拥有比较优势。

因为历史先进入而形成的外部经济会使得具有潜在比较优势的国家在进入行业时面临高起点的生产成本,从而放弃进入行业。

7.Dynamic Increasing Returns(动态收益递增)

最主要的外部经济可能源于知识的积累和随之产生的知识外溢,由于知识外溢的存在,各厂商的生产成本会下降。

更进一步,知识的积累有时源于经验的积累,与产量的积累成一定的正比例关系,所以,生产成本与累积产量之间有关(学习曲线),这种成本随着累积产量而非当前劳动生产率而下降的情形就是动态收益递增。

Chapter8

1.关税指对某种进口商品所征收的税款,其结果都是提高了进口商品的成本,目的主要是为了保护国内产业同时获得收入。

Specific tariffs(从量关税) are levied as a fixed charge for each unit of goods imported.

Ad valorem tariffs(从价关税) are taxes that are levied as a fractiom of the value of the imported goods.

2.关税好比在两国的价格之间插了一个楔子。如P180图8-4:

进口国国内价格实际上涨值小于关税值而外国国内价格实际下降值也小于关税值,但上涨值和下降值之和为关税值。

进口国在征收关税后实际进口量小于无关税时进口量,而出口国在征收关税后实际出口量也小于无关税时出口量。

3.当参与国是大国时,关税值大于本国价格变动值,此时,关税给本国对外贸易福利损失的影响有一部分由国外国家承担。

当本国是小国且为进口国时,关税值与本国价格变动值相同,关税给本国对外贸易福利损失的影响全部由本国承担。

当本国为小国且为出口国时,关税所引起的对外贸易福利损失会更多地通过价格影响到本国福利。

4.衡量保护程度的指标往往通过从价税来表示。从价税越高,对本国产业的保护率越高。

●当不存在小国时,关税的一部分影响会降低国外出口价格而不是提高国内价格。此

时保护率不一定为关税率。

●关税对处于不同生产阶段的某一产品可能有极其不同的影响。对某阶段产品征关税,

保护率可能很高也可能对其它阶段产品产生负保护率。

5.出口补贴指出口国对出口商出口商品的补贴,它会影响到出口国价格上升而进口国价格下降,价格上升和下降幅度之和为补贴值

Chapter12

1.GNP是一个国家的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并在市场上卖出的最终商品和服务的价值总量。

2.GNP(GDP)=消费(C)+投资(I)+政府购买(G)+经常项目余额(EX-IM)

3.为使得GNP与国民收入的恒等关系在实际中完全成立,作出以下调整:

1)GNP不考虑机器和建筑物在使用过程中造成的磨损而引起的经济损失,即不考虑折旧。所以要将GNP减去折旧为国民生产净值(NNP)。

2)GNP不包括国际转移支付,但一国净单边转移会增加该国收入,所以应将NNP加上国际转移支付。

3)生产者所获得产品价格和消费者支付产品价格间有一个间接商业税,应从GNP中减去。

4.GDP是用来衡量一国境内的生产量的指标。

GDP=GNP-从世界其他地方获得的净要素收入

这部分净要素收入是由本国居民用自己在别国持有的财富获得的收入,减去国内居民向在本国内的外国财富持有者的支付得到。

5.经常项目余额指一国出口的商品和服务与进口的商品和服务之差。通常记为CA。

CA=EX-IM

The current account can be used to measure the size and direction of international borrowing.

CA=Y-(C+I+G)

A string of current account deficits can add up to a large foreign debt.

6.国民储蓄记为S,在封闭经济中它与投资相等。

在开放经济中,S=Y-C-G=I+CA,表明一个开放经济既可以通过积累资本存量,也可以通过获得外国财富来进行储蓄。

一国经常项目帐户出超常常被认为是对外净投资。

7(案例分析)美国在20世纪80年代出现了双赤字,即既存在大量贸易赤字又并存着巨额财政赤字。

从国民收入等式来看,美国的双赤字表明美国存在什么问题?

CA= Sp- I- (G- T)

政府预算赤字的变动是不是经常项目变动的主要因素?

8.理论上,任何国际交易都会在国际收支帐户上产生两笔相互抵消的记录,所以经常项目余额、资本项目余额和金融项目余额三者之和必须等于零。

现实中的记帐过程不可能完全做到成双交易记帐,故会存在误差。这中间有交易成本、汇率差异和统计误差等原因。

9.经常账户:

The current account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parts:Goods trade; Service ; Investment income.

We include income on foreign investments in the current account because that income really is compensation for the services provided by foreign investment.

10.资本账户:The capital account shows the capital assets transfer into or out of the country.

11.金融账户:The financial account measure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sales of assets to foreigners and purchases of assets located abroad.

注意:金融项目记录的不是实物资本而是货币资本。

12.官方外汇干预:Central banks often buy or sell international reserves in private asset markets to affect macroeconomic conditions in their economies. Official transactions of this type are called official foreign exchange intervention.

Chapter13

1.汇率:以一种货币表示另一种货币的价格。汇率是开放经济中最重要的价格之一。

资产是财富的一种形式,是一种把购买力从现在转向将来的手段,所以,资产的现时价格与商品和服务的购买者预期的未来收益直接相关。

对应的,现时的汇率水平与人们对未来该汇率水平的预期紧密联系的。

2.A货币相对于B货币贬值(depreciation),表明以A货币表示的B货币价格上升,在其它条件相同时,A国商品相对于外国人而言,变得更加便宜,而B国商品相对于外国人而言,变得更加昂贵。

注意:货币升贬值不是衡量一国商品是否变得更易出口的唯一因素。

3.当其他条件相同时,一国货币的升值使出口商品的相对价格上升,而使进口商品的相对价格下降。反之亦然。

4.金融中心的一体化使得不同金融中心在同一时刻的同种货币间汇率几乎相同,这是因为套利行为(arbitrage)的作用。

在外汇交易中,美元起到了国际货币的作用,成为各种货币交易中的中枢和纽带。

5.即期汇率:Exchange rates governing such “on-the-spot”trading are called spot exchange rates. 交易双方同意交换银行存款,并立即交割。

6.远期汇率:The exchange rates quoted in the transactions that specify a value date farther away than two days are called forward exchange rates.

外汇交易的生效日超过2天——可以长达30天、90天、180天甚至数年

7.外汇掉期交易(Foreign Exchange Swaps)是在即期和远期对同种货币进行相反交易的行为,即在即期买入A货币卖出B货币的同时,在远期卖出同样数量的A货币,买入B货币,或者作出相反的交易行为。(名词解释)

8.风险:某种资产的实际收益率通常不能预测,而且可能会与储蓄者购买时的预期大相径庭。

9.流动性(Liquidity):资产处置的成本和速度会因资产不同而各异。储蓄者往往愿意持有一些流动资产作为一种预防措施,以便支付预期之外的费用。

10.市场出清指市场中的供求相等,不存在短缺或过剩。市场出清价即为市场供求平衡价格,即市场均衡价格。在开放市场中,市场出清不仅指总市场供求相等,还指各个市场的供求也相等。

11.(Interest Parity condition)用相同货币衡量的任意两种货币存款的预期收益率相等的条件,即为利率平价条件。

当利率平价条件不成立时,一定会有某种货币存款的预期收益率较高,会引起人们对此种货币的过度需求。

12.市场利率往往由一国政府确定,不是自由浮动而是在一定时期内固定不变的,而市场中对某种货币远期汇率波动的预期也是市场中公认的结论,在一段时间内也是稳定不变的。(如果预期是不稳定的,预期本身就失去了应有的意义)

13.预期本币升值会使得本币汇率上升,预期本币贬值会使得本币汇率下降。

1.Individuals base their demand for an asset on three characteristics:

1)(收益)the expected return the asset offers compared with the returns offered by other assets. 2)(风险)the riskiness of the asset’s expected return.

3)(流动性)the asset’s liquidity.

2.货币与流动性较低的其他资产之间收益率的差别由市场利率的变动来体现:

●市场利率越高,持有货币的代价就越大。

●利率上升会引起流动性较低的资产收益率上升,从而人们愿意更多地持有支付市场

利率的非货币资产,更少地持有货币形式的财富。所以,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利率上升会使货币需求下降。

3.持有货币的风险在于:未预期到的商品和服务价格上涨会降低用消费品衡量的货币价值。

●任何持有货币的风险变动会使持有生息资产的风险也产生同样的变动,所以,风险

的变化不一定会造成人们对货币需求的减少和对生息资产需求的增加。

4.家庭和企业持有货币的主要原因是为了能够满足日常购买,即持有货币的主要好处在于它的流动性。

●家庭和企业的平均交易价值量的上升,会使得货币需求增加。

5.所谓货币总需求,指经济中所有家庭和企业对货币决的需求,即经济中所有的个人货币需求之和。

Three main factors determine aggregate money demand:

●the interest rate.利率上升会使经济中人们对货币需求减少。

●the price level.价格水平上升会使经济中人们对货币需求增加。

●real national income.当实际国民收入增加时,实际交易值的增加会使得货币需求随之增加。

6.Md=P×L(R,Y)

●货币总需求是有关利率、价格水平和实际国民收入三个变量的函数.

●其中,货币需求与价格水平成正比关系,而L的值随R上升而降低,随Y上升而增

加。

●进一步,可将货币总需求关系式写作:Md/P=L(R,Y)

●其中,L被称为实际货币总需求。

7.Md/P实际上是以典型的商品篮子度量的人们愿意持有的货币量,它与人们愿意持有的以流动形式表现的购买力的数量相等。

8.实际货币供给增加使利率下降,反之亦然

实际产出增加使利率上升,反之亦然

9.短期货币供给是如何影响利率从而进一步影响到汇率水平的?

●货币供给增加会引起该国货币的贬值,而货币供给减少会引起该国货币的升值。

●假设1: 在短期内,一国价格水平和实际产出水平不会有大的变动。

●假设2: 在短期内,一国货币供给变动不会引起汇率预期的变动。

10.各国货币当局通过货币供给的增减来影响各自国家的利率,从而进一步影响外汇市场上汇率的变动。

一国货币供给增加会使该国货币在外汇市场上贬值.

11(Exchange Rate Overshooting).当汇率对于货币供给变动的即期反应超过了长期反应时,称为汇率超调。(考案例分析)

1.(The Law of One Price)一价定律认为,在没有运输费用和官方贸易壁垒的自由竞争市场上,同样货物在不同国家出售,按同一货币计量的价格应该是一样的。

在贸易部分的讨论中,我们认为在完全自由竞争市场上,贸易的结果会使得商品市场上以同一货币计量的商品和要素价格应该相同(趋同)。

2.一价定律揭示了国内商品价格和汇率之间的一个基本联系。

一价定律公式:

PUSi=E$/¢×PEi 即E$/¢ =PUSi/PEi

3(Purchasing Power Parity)

购买力平价理论认为,两国货币的汇率等于两国价格水平之比。

某种货币国内购买力的下降(国内价格水平上升)会引起该货币在外汇市场上的等比例贬值;而购买力上升会引起相应的货币升值。

PUS=E$/¢×PE Or E$/¢ =PUS/PE

4.当一价定律对于所有商品都成立时,购买力平价自然成立,但购买力平价成立时不一定要求一价定律对每种商品都成立。

即使对单个商品而言一价定律不成立,价格和汇率也不会与购买力平价所预测的关系偏离太远。因为当一国的商品或劳务的价格暂时比其他国家高时,对其货币和产品的需求就会下降,这将促使汇率和国内价格重新回到购买力平价所预测的水平上来。反之亦然

5.认为汇率等于相对价格水平的观点有时被称为绝对购买力平价。

相对购买力平价表示,在任何一段时间内,两种货币汇率变化的百分比将等于同一时期两国国内价格水平变化的百分比之差。

绝对购买力平价反映的是两国价格水平和汇率水平之间的关系,而相对购买力平价则说明价格水平变动和汇率水平之间的关系:价格和汇率会在保持各国货币的国内和国外购买力不变的情况下发生变化

6.The Equation of Relative PPP

E$/¢,t - E$/¢ ,t-1= πUS,t - πE ,t And πdenotes an inflation rate.

7.由于一国政府通常不会花费很多精力去采用国际标准的商品篮子来计算本国的价格指数,所以绝对购买力平价往往适用范围较小,而当我们不得不利用政府公布的物价统计资料来评估购买力平价时,相对购买力平价就变得十分重要了。

8.汇率的货币分析法对货币供给、利率和产出变化对汇率的长期影响作出了具体的分析和预测:

●货币供给:当其他条件不变时,美国货币供给量的持续增长将会导致美国国内价格

水平长期同比例上升,故E$/¢也会与美国货币供给一起同比例上升,即美国货币供给量的增加在长期将导致美元相对欧元的同比例贬值。

●利率:当其他条件不变时,美元资产利率R$上升,会使得美国实际货币需求L下降,

美国长期价格将上升,故美元对欧元将出现贬值。

●产出水平:当其他条件不变时,美国国内产出的增长会使美国的实际货币需求量L

增加,从而美国的长期价格水平将会下降,故美元对欧元将出现升值。

9.如果相对购买力平价条件成立,两种货币的存款利率差异等于同期两国预期通货膨胀率之差。

10.费雪效应:如果一国的货币贬值率能够抵消该国和其他国家通货膨胀率差异,那么它们之间的利率差异一定等于预期通货膨胀率之间的差异。

据此可知,一国预期通货膨胀率上升,最终会导致该国货币存款利率的同比例上升。

费雪效应能解释为何一国货币利率相对于外国货币提高时,在外汇市场上该货币却将会贬值

11.The Effects of Sticky Price

●在粘性价格情况下,利率上升是与更低的通货膨胀预期和长期货币升值联系在一起

的,其结果是货币立即升值。

●在价格弹性情况下,利率上升是与更高的通货膨胀预期和未来货币贬值相联系的,

其结果是货币立即贬值。

●要从利率角度来说明汇率问题时,必须认真分析导致利率变动的因素。

12.Explaining the Problems with PPP

●1、与一价定律的假设相反,运输费用和贸易管制确实是存在的;

●2、商品市场上的垄断或寡头行为可能会与运输费用和其他贸易壁垒相互作用,进一

步削弱不同国家商品价格之是的联系;

●3、不同国家公布的通货膨胀数据所依据的商品篮子不同,因此即使不存在贸易壁垒

且所有商品是可贸易的,汇率变动也不可能抵消官方所衡量的通货膨胀差异。

国际经济学名词解释重点

国际经济学名词解释重点(1) 绝对优势:如果一国在某种产品生产上的劳动生产率高于另一国,或在劳动成本上低于另一国,则认为该国在该产品生产上具有绝对优势。绝对优势主张以各国生产成本的绝对差异为基础进行国际专业化分工,并通过国际贸易获得利益的一种国际贸易理论。 比较优势:所谓比较优势是指一国在绝对优势基础上的相对较大的优势,在绝对劣势基础上的相对较少的劣势。比较优势主张以各国生产成本或相对差异为基础进行专业化分工,并通过国家贸易获得利益的一种国际贸易理论。 完全专业化:各国根据比较优势原理进行专业化分工,在机会成本不变的情况下,每一国只生产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即全世界对某种产品的需求完全由具有比较优势的国家来生产。 贸易三角:贸易三角是衡量贸易利益的重要工具,主要由均衡时的国家贸易条件、一国的出口量和进口量三条线围成,反映一国的出口在均衡的国际贸易条件下,能够换回多少进口。 不完全专业化:各国根据比较优势原理进行专业化分工,在机会成本递增的情况下,各国将只部分生产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并出口,同时也要生产其不具有比较优势的商品,这是因为随着某种产量的增加,机会成本呈现递增态势,因此原来在该产量上具有比较优势的国家会因为专业化生产而导致比较优势的逐渐丧失。 重商主义:重商主义主要兴盛于15世纪到18世纪中叶,认为货币是财富的唯一形式,因此主张采取奖出罚入的政策,主张取消进口

以避免本国贵金属的流失,鼓励出口以增加贵金属的流入。重商主义反映了资本原始积累时期,商业资本家对货币或贵金属的认识。 国际贸易:通常从狭义上讲,国际贸易指商品(或货物)的跨国流动,而在广义上,国际贸易既包括商品贸易也包括要素贸易。 生产可能性边界:它表示在一定的技术条件下,一国的全部资源所能生产的各种物品或者劳务的最大产量。 边际技术替代率:在维持产量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增加一单位某种生产要素投入量时所减少的另一种要素的投入量,在只有两种要素劳动L和资本K的情况下,边际技术替代率MRTS可以记做:MRTSLK=-△K/△L 等产量曲线上某一点的边际技术替代率就是等产量曲线在该点斜率的绝对值,此外,边际技术替代率还可以表示为两要素的边际产量之比。对于单一厂商来说,均衡时,即厂商达到利润最大化时,要素的边际替代率等于要素价格之比,MRTS=w/r。 机会成本:机会成本是指在一国资源达到充分利用时,要增加某一产品的生产,必须放弃另一种产品生产的数量。一般情况下,生产中的机会成本包括:机会成本递增,机会成本不变和机会成本递减三种情况。 当生产可能性边界向外凸/凹向原点时,机会成本递增;当生产可能性边界为直线时,机会成本不变,根据前面的假设,机会成本用-△Y/△X来表示。

国际经济学期末复习资料(简答和辨析)

【简答和辨析】 1、绝对购买力理论与相对购买力理论的关系 答:①绝对购买力平价理论认为,汇率是两国货币在各自国家里所具有的购买力之比。相对购买力平价理论认为,汇率同两国价格水平的变化保持一致,汇率的变化取决于两国通货膨胀的差异,若本国的相对价格水平上升,本国货币购买力就会下降,市场力量会促使汇率回到与购买力平价相一致的水平。 ②计算公式:绝对购买力平价理论e =*t t P P 相对购买力平价理论???-=*t t t P P e ③联系与区别:1.绝对购买力平价理论反映的是某一时点的汇率,相对购买力平价理论反映的是某一段时间内的汇率。 2. 绝对购买力平价理论反映价格的绝对水平,相对购买力平价理反映价格的变动率。 3. 绝对购买力平价理论说明汇率的决定基础,相对购买力平价理说明汇率之所以变动的原因。 4. 绝对购买力平价理论多用于理论模型的分析,相对购买力平价理用于付诸实施和统计验证。 2、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内容 答:一、经常项目,指商品、服务、收入和经常转移。 二、资本和金融项目,包括两个大的方面:其一,资本项目包括资本转移以及非生产性非金融资产的获取或处置;其二,金融项目包括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其他投资和储备资产。 三、错误遗漏项目,用于抵销统计误差 3、生产补贴与关税哪种手段更优 答:①幼稚产业论的目的是保护国内生产、改进生产效率,既然是针对国内生产,显然直接的保护方式应是引入生产补贴,采用关税等贸易壁垒的方式并不是最佳的选择。 ②生产补贴比关税的保护成本低,因为生产补贴不改变国内价格,可避免消费扭曲。 4、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形式及特征 答:1自由贸易区 特点:①成员国之间商品自由地输出和输入。 ②成员经济体之间没有共同对外关税。 ③实践中通常采取“原产地原则”以区分来自成员国与非成员国的商品。 2关税同盟 特点:①对内自由,对外保护:成员国在相互取消进口关税的同时,设立共同对外关税,成员经济体之间的产品流动无须再附加原产地证明。 ②鼓励成员国增加更加隐蔽的非关税壁垒。 ③成员国较自由贸易区权利让渡更多,失去了自主关税的权利。 3共同市场 特点:①各成员国之间实现商品的自由流动,建立了共同对外关税 ②实现了生产要素和服务的自由流动。 4经济同盟 特点:①成员国之间在形成共同市场的基础上,进一步协调它们之间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

国际经济学 作图题 作图解释整理

国际经济学(作图)整理,最全集合 1.用图示说明罗伯津斯定理(在商品相对价格不变的前提下,某一要素增加对不同生产部门的影响)。 在商品相对价格不变的条件下,要素的相对价格也保持不变,要素使用的比例也保持不变。如果假定X产品为资本密集型产品,则资本的增加,必然会导致X产品的增加。而Y产品由于投入劳动的减少,造成产品的减少。图形如下: 2.下图是某国出口补贴的图形,其中.Pw为补贴前世界市场价格,Ps为补贴后的出口价格,P s’为补贴后的世界市场价格。请标明在出口补贴情形下的生产者剩余、消费者剩余和政府补贴额是多少,并分析出口补贴对一国福利的影响。 本图为大国出口补贴的情形,即由于出口补贴,出口量增加,导致世界市场的均衡价格下降。但国内生产者却能够以较高的价格生产,消费者不得不承受较高的价格。故: 生产者剩余增加,+(a+b+c) 消费者剩余减少,-(a+b) 政府补贴额为,-(b+c+d+e+f+g) 很显然,从静态看,出口补贴导致一国福利下降,使福利减少了(b+d+e+f+g)。同时,也使本国的贸易条件恶化。一国实施出口补贴,很可能是从长远利益考虑。3.用图示表示资本流动的效果及其利益分配 假设:两国只拥有资本和劳动两种生产要素,且

A国为资本丰富的国家,资本报酬较低(资本流出) B 国为资本稀缺的国家,资本报酬较高(资本流入) 在没有资本流动时, A国的GDP=GNP=OaFGA 其中:资本报酬为OaCGA,劳动报酬为CFG B国的GDP=GNP=ObJMB 其中:资本报酬为ObHMB,劳动报酬为HJM 当发生资本流动时, A国资本报酬增加(CNRG),而劳动报酬减少(CNEG),净增(GER),此时GNP>GDP。B国资本报酬减少(THMR),而劳动报酬增加(THME),净增(MRE),此时GNP

国际经济学复习

简答 1、经济增长偏向对本国贸易的影响(P102,见RS曲线的移动) 答:○1使一国的生产可能性边界的扩张偏向于出口产品的经济增长称为出口偏向型增长。会使本国的贸易条 件恶化,但对世界其他国家有利。 ○2使一国的生产可能性边界的扩张偏向于进口产品的经济增长称为进口偏向型增长。有利于改善本国的贸易 条件,但世界其他国家会为此付出代价。 2、经济增长的国际性影响(P103) 答:○1世界上其他国家的出口偏向型增长使本国的贸易条件改善,而世界其他国家的进口偏向型增长会使本 国的贸易条件恶化。 ○2本国出口偏向型的贸易增长会使本国的贸易条件恶化,减少增长带来的直接收益,本国的进口偏向型增长 会使本国的贸易条件改善,并带来额外收益。 3、行业间贸易与行业内贸易的主要区别(P138,见137图) 答:○1行业间贸易反映出比较优势,而行业内贸易不反映比较优势。行业间贸易:比较优势仍是贸易的主要 动因;行业内贸易:规模经济本身可以成为国际贸易的独立动因。 ○2行业内贸易的模式是不可预测的,而行业间贸易却是由国家之间的内在差别所决定的。 ○3行业内贸易和行业间贸易的相对重要性取决于两国之间的相似性。 4、简述行业内贸易的重要性和其发生的条件(P139) 答:重要性:○1行业间贸易可以使各国从更大的市场规模中获益,因此从国际贸易中可以获取额外的收益, 且比从比较优势中获取的要多。 ○2一国通过从事行业内贸易,能够在减少自产商品花色的同时却增加国内消费者所需要的商品种类。由于自 身商品种类的减少,一国能在更大规模上从事生产,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 行业内贸易发生的条件:(1)各国相对要素供给较相似以至没有很多的行业间贸易; (2)规模经济和产品差异非常重要,以至从规模经济和增加商品选择中得到的收益非常大。 5、关税对小国的影响(P189) 理解: 在没有关税时,本国和外国的小麦价格均为世界价格Pw。当征收关税时,本国的小麦价格升至PT ,而外国的小麦格降至P*T (= PT – t) ,直至价格差距为t美元为止。在本国,由于价格上升,生产者供给更多的小麦,而消费消费数量下降,所以进口需求也减少。在外国,由于价格下降,生产者供给的小麦数量下降,而需求数量上升,出供给下滑。因而,由于关税的征收,小麦的贸易数量下降。本国价格的增幅小于关税,其原因在于部分关税体体现外国出口价格的下跌上,因此这部分关税并没有转价给本国消费者,这是关税和任何限制进口的贸易政策的正常结但是在现实中,这种对出口价格的影响幅度是微小的。 关税对小国的影响 答:当一国较小时,该国无法影响外国出口商品的价格,其征收关税的影响可见下图:关税会使得进口商品的价格

国际经济学重点归纳及解析(四)

2014年新阳光教育同等学力备考 国际经济学重要点归纳及解析(四) 一、名词解释 1.费雪效应 2.要素密集度逆转 3.最优货币区 4.马歇尔·勒纳条件 二、简答 1.试分析国际收支状况反映的经济含义 2.试述国际收支失衡的调整。 3.试述国际生产折衷理论的基本内容及政策意义。 4.试用分析一国宏观经济内外均衡的过程及其政策搭配。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费雪效应:是著名的经济学家费雪揭示通货膨胀率预期与利率之间关系的一个发现,它指出当通货膨胀率预期上升时,利率也将上升。名义利率、实际利率与通货膨胀率三者之间的关系是:名义利率=实际利率+通货膨胀率 2.要素密集度逆转:指某种商品在资本丰富的国家属于资本密集型产品,而在劳动力相对丰富的国家则属于劳动密集型产品,如小麦在非洲是劳动密集型产品,而在美国则是资本密集型产品,是大机器和高效化肥生产的产品。所以,同一种产品是劳动密集型产品还是资本密集型产品并没有绝对的界限。在国外属于劳动密集型的产品,有可能在国内属于资本密集型的产品。 3.最优货币区:是指采用单一货币,或几种货币之间汇率永久固定、对外统一浮动的经济区域。最优货币区的条件为:价格与工资弹性、要素市场融合、金融市场融合、商品市场高度融合和宏观经济协调和政治融合。

2014年新阳光教育同等学力备考 4.马歇尔·勒纳条件:本国出口的价格需求弹性与本国进口的价格需求弹性之和的绝对值大于1,即进出口对价格变化的反应程度较大。 二、简答 1. 试分析国际收支状况反映的经济含义。 要点提示:国际收支状况与一个经济体的总体经济状况密不可分,国际收支表的状况也反映着一个经济体的基本经济状况。 (1)一个经济体的国际收支状况反映了一国经济实力和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国际可以从经济总体规模和顺差、逆差的角度来反映一个国家的实力地位。一个经济体如果经济规模巨大,与外界经济交易、交流的数量巨大,它在国际经济中的地位就较高。因为较大的国际收支规模说明,该经济体具有较大的经济资源的吸纳能力和输出能力,经济运行和发展会比较顺利;同时也说明该经济体具有较大的经济产出和吸纳能力,可以消费世界上有益的产品并在国际市场上实现自己的产品;从两个方面使得该经济体融入世界经济,使得该经济体可以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与竞争的推动力。一般认为,如果一个经济体国际收支处于较大顺差的情况,一般认为该经济体的经济状况较好,在世界经济中的竞争力较强。 (2)一个经济体的国际收支状况决定着一国货币与汇率的变化方向。一般来说,当一个经济体的国际收支状况表现为逆差时,经济交易进大于出,对于外汇的需求大于供给,表现为供不应求,于是便会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出现本币对外币汇率的下浮趋势。反之,如果一个经济体的国际收支状况表现为顺差时,经济交易出大于进,在国家金融市场上,会出现对于本币的追求,造成本币的供不应求,本币的外汇价会因此而出现上升的趋势。 (3)一个经济体的国际收支状况决定着一国的融资能力和资信地位。在国际资金与资本市场上,一个经济体的偿还能力越强,则它的借款能力也就越强,能够借款的渠道也就越多,该经济体在国际资金与资本市场上的资信也就越强。从国际收支的角度来看,一个经济体的偿还能力往往取决于该经济体的经常项目收支和资本与金融帐户收支,以及官方储备的状况。如果一个经济体在这两个项目上有较大的盈余,该经济体在国际资本与资金市场上就能够比较容易地借入更多的资金。 (4)一个经济体的国际收支状况反映着一国经济结构的情况和变化。一般来说,随着经济发展的趋势,经济无形产出在整个国际经济交易中的比重在不断上升,这反映着国际经济结构的变化。随着一个经济体的经济发展和对外经济往来关系的深化,经济结构中初级产品的地位在不断下降,制成品和无形产出所占比重会有较大的提高,该经济体的对外经济交易的内容也就会出现从以初级产品为主,过渡到以制成品为主,最终过渡到以有形、无形两种产出双向交流并重的局面,这表明经济的发展与成熟。 (5)一个经济体的国际收支状况影响着一国国内的经济增长和发展。在世界经济中,一个经济体产出的输出,往往会造成本国资源的流出,国内市场的供给也会因此而相应下降,经济产出输出收回来的外汇,往往又会增加国内的货币供给,有可能加大一个经济体内部的物价上涨的压力,经济体内部货币供给增加、物价上升,一般会

国际经济学复习要点

国际经济学复习要点 第一、二章 一、国际经济学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 国际经济学以经济学的一般理论为基础,以各国间的经济活动及国际关系为其研究对象,研究稀缺资源在世界范围内的最优分配以及国际经济关系对资源分配的影响。微观部分:世界范围内如何合理配置资源。宏观部分:2.国际格局下如何充分利用稀缺资源 国际经济学的主要内容:国际贸易:分为理论和政策两部分,国际贸易理论主要说明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贸易结构和贸易利益分配以及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国际贸易政策主要说明各种贸易政策的理论基础、贸易政策的经济效应以及世界多边贸易体制和经济一体化问题。 国际金融:说明国际经济活动在各国国民收入决定中的作用,以及各种国内经济活动对国际经济关系的影响。 二、国际贸易的基本经济分析工具社会无差异曲线、生产可能性曲线、均衡条件 国际贸易理论的研究对象:狭义:商品(或货物)的跨国流动广义:既包括商品贸易也包括要素贸易 国际贸易理论的研究对象与目的: 国际间资源配置问题的研究贸易障碍对经济和福利的影响 基本经济分析工具: (一)生产可能性边界与供给 1.生产可能性边界线:斜率等于边际机会成本:表明在一定的技术条件下,一国的全部资源所能生产的各种商品最优产量的组合。 2.机会成本(简称OC):指为生产一单位产品所必须放弃的其他产品的生产数量。 3.商品市场均衡:均衡条件:相对价格等于机会成本。 (二)消费者偏好与社会无差异曲线:能为消费者带来相同效用满足的不同商品组合的连线 用途:(1)确定一国的均衡消费点; (2)衡量整个社会福利。 (三)均衡条件:封闭条件下的一般均衡 一般均衡条件与均衡解

1.生产均衡:即生产可能性曲线上的均衡 2.消费均衡:无差异曲线与预算线的均衡 3.市场出清:即总供给=总需求 开放条件下的一般均衡 生产均衡: 消费均衡: 贸易平衡:即一国进口总支出=出口总收入 三、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生产技术差异要素禀赋差异需求方面的差异规模收益递增不完全竞争 四、国际交换价格确定 将两国的过剩需求曲线放在同一坐标中,决定国际均衡价格:

精选-国际经济学复习课后答案

第一章练习与答案 1.为什么说生产和消费只取决于相对价格? 答:经济主体的经济行为考虑的是所有商品的价格,而不是单一价格因素。 3.在只有两种商品的情况下,当一个商品达到均衡时,另外一个商品是否也同时达到均衡?试解释原因。 答案:是 4.如果生产可能性边界是一条直线,试确定过剩供给(或需求)曲线。 答案提示: 5.如果改用Y 商品的过剩供给曲线(B 国)和过剩需求曲线(A 国)来确定国际均衡价格,那么所得出的结果与图1—13中的结果是否一致? 答案提示:不一定一致,x 商品的价格是Px/Py ,而y 商品的价格是Py/Px. 7.如果国际贸易发生在一个大国和一个小国之间,那么贸易后,国际相对价格更接近于哪一个国家在封闭下的相对价格水平? 答案提示:贸易后,国际相对价格将更接近于大国在封闭下的相对价格水平。 8.根据上一题的答案,你认为哪个国家在国际贸易中福利改善程度更为明显些? 答案提示:小国。 第二章答案 1.根据下面两个表中的数据,确定(1)贸易前的相对价格;(2)比较优势型态。 表1 X 、Y 的单位产出所需的劳动投入 A B X Y 6 2 15 12 表2 X 、Y 的单位产出所需的劳动投入 A B X Y 10 4 5 5 答案提示:首先将劳动投入转化为劳动生产率,然后应用与本章正文中一样的方法进行比较。(表2-2(a )和表2-2(b )部分的内容) 2.假设A 、B 两国的生产技术条件如下所示,那么两国还有进行贸易的动机吗?解释原因。

表3 X 、Y 的单位产出所需的劳动投入 A B X Y 4 2 8 4 答案提示:从绝对优势来看,两国当中A 国在两种产品中都有绝对优势;从比较优势来看,两国不存在相对技术差异。所以,两国没有进行国际贸易的动机。 3.如果一国在某一商品上具有绝对优势,那么也必具有比较优势吗? 答案提示:不一定,比较优势的确定原则是两优取最优,两劣取最劣。 5.假设某一国家拥有20,000万单位的劳动,X 、Y 的单位产出所要求的劳动投入分别为5个单位和4个单位,试确定生产可能性边界方程。 答案提示:2000000004 151=+Y X L L ;X L X 51=;Y L Y 41= 6.根据上一题的条件,再加上以下几个条件,试确定该国的出口量,并在图中画出贸易三角形。 (1)X 的国际相对价格为2; (2)进口为2,000个单位。 答案提示:封闭条件下,此国生产可能性边界的斜率是Y X P P =-=-455 141 。因为X 的国际相 对价格为2,所以此国出口X 进口Y 。出口1,000个单位的X 可以换得2,000个单位的Y 。贸易三角是C A DA ’(见图2-5(a ))。 7.在图2—2(b )中,过剩供给曲线两端是否有界限?试解释原因。 答案提示:过剩供给曲线两端是有界限的,因为一国生产能力和消费需求是有界限的。 8.试对下列说法加以评价: (1)由于发达国家工资水平高于发展中国家,所以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进行贸易会无 利可图; (2)因为美国的工资水平很高,所以美国产品在世界市场缺乏竞争力; (3)发展中国家的工资水平比较低是因为国际贸易的缘故。

国际经济学重点整理

第二章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一、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的基本概念与内容 1.绝对优势是指一国如果在某种产品上具有比别国高的劳动生产率,该国在这一产品上就具有绝对优势;相反,劳动生产率低的产品,就不具有绝对优势,即具有绝对劣势。 各国间的贸易基于绝对优势,各国应该将其资源集中生产并出口其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进口其具有“绝对劣势”的产品;国际贸易的利益是“非零和”。因此,主张实行自由贸易政策,反对国家对外贸的干预。 2.绝对利益学说的基本含义:在某一种类商品的生产上,一个经济体在劳动生产率上占有绝对优势,或其生产所耗费的劳动成本绝对低于另一经济体,若各个经济体都从事自己占有绝对优势的商品的生产,继而进行交换,那么双方都可以通过交换得到绝对利益,从而整个世界也可以获得分工的好处。 3.绝对优势贸易理论的意义: 1)它揭示了国际分工和专业化生产能使资源得到更有效地利用,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的规律; 2)它首次论证了贸易双方都能从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中获利的思想,即国际贸易可以是一个“双赢游戏”, 而不是一个“零和游戏”,从而部分地解释了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 4.绝对优势贸易理论的局限性: 1)绝对优势说存在这一个必要的假设:一国要参加国际贸易,就必然要有至少一种产品在生产上与交易伙 伴相比处于劳动生产率绝对高,否则该国便不具有实际参加国际分工的条件,或者在国际贸易中没有任何的利益而只有伤害,这在理论上过于绝对,在实践中也不符合实际的情况; 2)在劳动价值论坚持方面,无法说明X、Y两种商品进行国际交换的内在等价要求是什么、在国际间进行 交换的价值基础是什么。 5.绝对优势学说的图形说明 结论: 在加入国际贸易后,A国和B国的生产点和消费点都出现了分离,且消费点明显提升。说明国际贸易扩大了A国和B国的消费选择范围,提高了各国居民的福利水平。 二、李嘉图比较优势理论的基本观点 1.比较优势是指即使一国在所有商品上的劳动生产率都要低于另一国,即所有商品的生产均处于绝对劣势,但是相对劣势较小的商品较之那些相对劣势较大的商品而言,则具有比较优势。 2.每个国家应该集中生产并出口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口其具有“比较劣势”的产品。通过自由交换,参与交换的各个国家可以节约社会劳动,增加产品的消费,世界也因为自由交换而增加产量,提高资源利用的效率。 3.李嘉图比较优势学说的核心思想是:“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权取其轻” 4.比较利益就是相对优势,是本身各种优势之间的比较,国际分工和国际交换应该遵循从事优势生产、放弃劣势生产的原则。 5.机会成本:经济决策过程中,因选取某一方案而放弃另一方案所付出的代价或丧失的潜在利益。 6.比较优势学说的理论模型 前提条件: 1)采用2*2*1的模式,两个国家、两种产品,一个要素; 2)要素市场和商品市场是完全竞争型的,两国均实行自由贸易政策,无任何贸易限制; 3)劳动在一国国内完全自由流动,在两国之间完全不能流动; 4)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价值,劳动充分就业,劳动的报酬是一样的; 5)交易双方生产成本不变,无规模收益,不考虑运输、保险等因素; 6)收入分配不受贸易的影响,也不影响贸易的进行; 比较优势学说的图形说明

国际经济学复习题

比较利益:由英国经济学家托伦斯提出、嘉图发展的国际贸易理论。认为:即使一个国家生产每种产品都具有最高生产率,处于绝对优势,而另一个国家生产每种产品都处于绝对劣势,只要它们的劳动生产率在不同产品上存在区别,遵循“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衡取其轻”的原则,便能从国际分工和贸易中获得利益。 出口的贫困增长:是指一国生产要素增加使产品出口增加时,该国的出口收入不但没有增加,反而减少了。造成这种局面的直接原因就是国际比价贸易条件的恶化。出口的贫困化增长主要发生在发展中国家,根源在于出口量随着生产能力提高而增加,引起国际市场价格下跌,进而造成贸易条件恶化。 要素禀赋:是指一国所拥有的可利用的经济资源的总量。它既包括自然存在的资源(如土地和矿产),也包括“获得性”资源(如技术和资本)。这是一个绝对量的概念。 要素禀赋理论:即赫克歇尔—俄林定理,简称H-O模型。在国际贸易中,一国的比较优势是由其要素丰裕度决定的。一国应生产和出口较密集地使用其较丰裕的生产要素的产品,进口较密集地使用其较稀缺的生产要素的产品。 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即使生产要素不具备国际流动的条件,只要商品自由贸易得到充分的发展,那么各国同种生产要素的相对价格会趋于相等。同时,绝对价格也会趋于相等。要素密集度逆转:是指生产的某种商品,在劳动力相对丰富的国家中属于劳动密集型产品,但在资本相对丰富的国家中则属于资本密集型产品。 产业贸易理论:一国即出口又进口某种产业产品的贸易现象。具体主要指的是同一产业部门部的差异化产品的交换和中间产品的交流。按国际贸易标准分类至少前三位数相同的产品既出现在一国的进口项目中、又出现在该国的出口项目中。规模收益:当所有投入要素的使用量都按同样的比例增加时,这种增加会对总产量的影响。 规模收益是指涉及到厂商生产规模变化与产量变化之间的关系,如果生产规模的变化是由所有生产要素以相同比例扩大或减少而引起的,那么对应的产量变动就有三种情况:(1)如果产量增加的比率大于生产要素增加的比率,则生产处于规模收益递增阶段;(2)如果产量增加的比率等于生产要素增加的比率,则生产处于规模收益不变阶段;(3)如果产量增加的比率小于生产要素增加的比率,则生产处于规模收益递减阶段。 出口补贴:出口补贴又称出口津贴,是一国政府为了降低出口商品的价格,增加其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在出口某商品时给予出口商的现金补贴或财政上的优惠待遇。 进口配额:一国政府对一定时期进口的某些商品的数量或金额加以直接控制。在规定的期限,配额以的货物可以进口,超过配额不准进口,或征收较高关税后才能进口。简单而言,配额是对进口商品设置一定的限额,其目的与征收关税一样,为了限制进口,保护国工业。但与关税不同的是,进口配额是直接的数量控制而不是通过提高进口商品价格间接地减少进 口。 生产者剩余:生产者剩余是指生产者愿意接受的价格和实际接受的价格之间的差额。 消费者剩余:消费者在购买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时愿意支付的总数量和实际支付的总数量之间的差额 幼稚产业:某种产业由于技术经验不足、劳动生产率低下、产品成本高于世界市场价格,因而无法与国外产业竞争,但在关税、补贴等保护措施下继续生产一段时间,经过一段时间的生产能够在自由贸易条件下获利,达到其他国家水平而自

国际经济学复习要点

第一章绪论 1. 国际经济学:研究稀缺资源在世界范围内的最优分配,以及在此过程中发生的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的科学。 2. 简述国际经济学的特点。2015.10简 (1)研究以独立的国家或行政区域为单位的跨国界的资源分配。(2)不同于区域经济学。(3)理论实施的选择带有明显的民族性。(4)国际经济交易是经过不同货币媒介的折算后进行的。(5)国际经济学作为经济学的分支科学,是建立在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基础上的。(6)西方经济学理论基础之上的世界经济概论。 3. 国际经济与国内经济的直观差别之一,就是国际经济交易存在着汇率的风险。在宏观经济层次上,总供给与总需求相等仍然是宏观经济分析的重要前提。国际经济学经历了重商主义→古典的自由贸易论及其自由贸易的政策→现代国际经济理论三个阶段2011.10单。是随着国际经济活动的不断发展增加而逐渐完善起来的。 4. 15世纪初到18世纪中叶,在国际贸易和国际收支理论方面占主导地位的是重商主义:认为货币是财富的唯一形式,在一国范围内不会增加2010.4名。贵金属的流入标志着一国财富的增加。基本观点:是一种国际贸易的“零和”理论,主张贸易保护201 5.10单。重商主义作用:将政策的制订建立在一定的理论基础上,并反映了当时对国际贸易的认识水平。 5. 斯密、李嘉图:国际贸易对所有的参加国都是有利的。一直作为自由贸易论的基本出发点。 6. 战略性贸易政策:新贸易理论认为,政府干预,或一国政府对外国垄断和政府的支持采取某种对策,是一国贸易政策的最佳选择2016.4单。新贸易理论经典之作《报酬递增、垄断竞争和国际贸易》的作者是保罗·克鲁格曼2010.4单2015.10单对规模经济条件下的差异产品贸易进行论证。 从国际间经济资源流动的难度看,商品流动最容易,主要是因为其利益结果直观上就是“非零和”的,其次是资本的流动,劳动力的流动最难。稳定的各国货币之间的兑换率是保证国际间资源顺利流动的条件。 7. 不断开拓和占领新的市场是保持资本主义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国际价值:各国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平均数。列宁指出,在垄断资本主义时期,资本输出代替商品输出成为帝国主义的主要特征2014.10单。理论联系实际是我们学习国际经济学的基本出发点。市场经济制度是将经济引向高效率的制度,资源的有效分配通过价格机制加以实现。 第二章古典的国际贸易理论 1. 属于古典的国际贸易理论的有绝对技术差异论、生产要素禀赋论、相对技术差异论2015.10多。 18世纪中叶指出重商主义理论存在两大重要缺陷的经济学家是大卫·休谟与亚当·斯密2015.10单。亚当·斯密2016.4单在《论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2010.4单中指出重商主义的重大缺陷,一国的财富不是贵金属的存量,真正的财富是该国国民所能消费的本国和外国的商品数量和种类。 古典的国际贸易理论就是传统的比较利益理论,产生于18世纪中叶,完成于20世纪30年代。 比较利益理论从技术差异、生产要素的禀赋差异两个方面说明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结构和利益的分配。 2. 比较利益理论——绝对技术差异论 绝对技术差异论认为,国际贸易产生于各国之间生产商品的技术水平的绝对差别;贸易是建立在国际分工的基础之上的;参加贸易的国家都可以从国际贸易中获得利益。技术的绝对差异会导致各国之间的相互贸易。 国与国进行贸易的直接原因是两国同一产品的价格差,寻求较高的卖价是国际贸易产生的动力。 技术优势:指各国在特定部门有较高的劳动生产率。 国际分工以及由此带来的各国技术优势的发挥,是国际贸易利益的根本来源。 由于两国的技术优势部门直观上表现为技术水平绝对高于另外一国,因此称其为“绝对技术差异论”。 英国亚当·斯密2014.10单在《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1776年)中提出了绝对技术差异论,第一次从生产领域阐述国际贸易的基本原因,并且批驳了重商主义的基本观点。

国际经济学期末复习提纲

国际经济学期末复习提纲 第一章国际贸易理论的微观基础 第三节国际贸易的起因 国际贸易不存在的五个假设前提:1.两国相同商品的生产函数相同;2.两国相对要素禀赋相同;3.两国消费者偏好相同;4.规模收益不变;5.两国的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都是完全竞争的,并且不存在外部规模经济。 以上五个条件任意一个不存在,国际贸易都可能产生,国际贸易的起因有:1.生产技术差异; 2.相对要素禀赋差异; 3.需求方面的差异; 4.规模收益递增; 5.不完全竞争市场 生产均衡点:生产可能性曲线与相对价格线的切点。 均衡消费点:社会无差异曲线与相对价格线的切点。 第二章古典贸易理论 第二节劳动生存率差异与国际贸易:李嘉图模型 古典贸易理论的主要观点: 贸易基础:技术差异(劳动生产率差异) 贸易结构:出口绝对(比较)优势产品,进口绝对(比较)劣势产品。 贸易利益:贸易是一种互利行为。 绝对优势和比较优势的比较: 绝对优势由亚当·斯密提出,比较优势由大卫·李嘉图提出。 概念比较:绝对优势指一国在某产品的生产上比他国的生产成本更低或劳动生产率更高。比较优势指一国在某产品的生产上比他国的机会成本更低或相对劳动生产率更高。 判断标准: 1)生产成本法:若有 2)劳动生产率法:若有 则:A国在X产品的生产上具有绝对优势,B国在Y产品的生产上具有绝对优势。 1)机会成本法:若有 2)相对劳动生产率法:若有 则:A国在X产品的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B国在Y产品的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 第三章要素禀赋理论 第二节H-O理论 假设前提:1、相同部门、技术;2、需求相同;3、不存在规模经济;4、所有商品市场、要素市场都是完全竞争的;5、两国的生产要素供给是既定不变的。(要素禀赋不变);6、两国中:A国是资本丰裕国,B国是劳动丰裕国。7、生产要素在一国内可自由流动,在国际不能流动;8、X、Y的生产技术不同,并且X是资本密集型产品,Y是劳动密集型产品。(不存在要素密集度逆转);9、不存在运输成本或其他贸易障碍。

国际经济学 整理

国际经济学 1.国际经济学的研究对象(P7) 国际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国与国之间的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 1)国际关系发生的原因:国家间经济关系日益密切 2)国际经济学考察的是:国家间经济往来的内容及对双方造成的影响3)国际经济学要说明的是:生产要素流动的原因、及发展趋势 2.国际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内容(p7) 1)国际贸易纯理论研究 2)国际贸易政策研究 3)国际收支研究 4)外汇理论研究 5)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研究 6)经济一体化、全球化研究 7)开放经济的宏观调节研究 3.绝对利益学说基本内容(p13) 在某一种类商品的生产上,一个经济体在劳动生产率上占有绝对优势,或其生产所耗费的劳动成本绝对低于另一经济体,若各个经济体都从事自己占有绝对优势的商品的生产,继而进行交换,那么双方都可以通过交换得到绝对利益,从而整个世界也可以获得分工的好处。 4.绝对利益说图解(P15) 从图形中可以看出两个国家的绝对优势,A国的优势在于生产产品X,B 国则为Y。在封闭状态下,A国的生产可能性曲线为XoYo,B国为 Xo’Yo’,经过专业化分工,A国只生产X产品 B国只生产Y产品,两国是生产点分别为Xo、Yo’,A国出口X产品向B国交换Y产品,B国则相反,消费点为C、C’,两国均受益,世界的福利也因此得到提高。5. 李嘉图比较利益学说的基本内容(p21)

(一)假设前提 两个国家、两种产品(即A+B=W) A.B两国实行自由贸易政策 要素在一国内可以自由流动,在两国之间完全不能流动。 劳动价值论成立 交易双方单位生产的劳动成本不变,无规模受益,不考虑运输、保险等成本支出 收入分配不受贸易的影响 (二)基本内容 比较利益是相对优势,是本身各种优势之间的比较,因而人们要将自身各种优势进行比较后,从事那些自己有更大相对优势的工作。国际分工和国际交换也应该遵循同样的原则,即处于绝对劣势的国家也不必停止生产所有的产品,而只应停止生产本国处于最大劣势的产品。通过自由贸易,参与交换的国家可以节约社会成本,增加产品的消费,世界也因为自由贸易而增加产量,提高劳动生产率。

《国际经济学》复习资料资料讲解

第一章古典贸易理论 第一节绝对优势理论:亦称绝对成本理论、绝对利益理论 1、代表人物(英)亚当·斯密经济学鼻祖 代表作品:《道德情操论》1759、《国富论》1776 2、按照绝对优势进行国际分工和贸易,直接利益主要表现在:①提高产出水平;②提高消费水平;③节约劳动(时间)。 3、理论内容概括: (1)如果一国生产某一商品的单位成本比其他国家绝对的低,则该国在该商品的生产中具有绝对优势; (2)各国应专业化生产并出口本国有绝对优势的商品,进口具有绝对劣势的商品,则都会从中受益。 第二节比较优势理论:亦称比较成本理论、比较利益理论 1、代表人物及作品:(英)大卫?李嘉图、《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1817 2、按照比较优势进行国际分工和贸易,直接利益表现在:①提高产出水平;②提高消费水平;③节约劳动时间 3、理论内容概括:(核心:两优取重,两劣取轻) (1)国际贸易的基础是生产技术的相对差别(而非绝对差别),以及由此产生的相对成本的差别。 (2)各国应专业化生产并出口本国有比较优势的商品,进口具有比较劣势的商品,则都会从中受益。 第三节穆勒的相互需求理论 1、代表人物及作品:(英)约翰·穆勒、《政治经济学原理》1848年 2、国际交换比例:国际交换比例以贸易前两国国内的交换比例为限;国际交换比例影响贸易利益的分配;国际交换比例由相互需求的强度决定。(课件) 练习: 1、在绝对优势理论与比较优势理论中,机会成本是(B )。 A. 递增 B. 递减 C. 先递增后递减 D. 不变 2、最早提出贸易利益“非零和”观点的经济学家是( C )。 A. 斯密 B. 李嘉图 C. 赫克歇尔 D.里昂惕夫 3、古典的国际贸易理论有(ABE )。 A. 绝对优势理论 B. 比较优势理论 C. 要素禀赋论 D. 规模经济理论 E. 相互需求理论 4、古典自由贸易理论的前提假设有(CDE )。 A. 2x2x2模型 B. 技术水平相同 C. 市场完全竞争 D. 消费者偏好相同 E.规模收益不变 第二章要素禀赋理论: 1、要素禀赋:又称要素丰裕度,一国所拥有的两种生产要素的相对比例。 2、要素密集度:产品生产中所投入的两种生产要素的相对比例。 3、要素禀赋理论内容:H-O定理(模型)、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S-S定理、罗伯津斯基定理*。 4、H-O定理:瑞典:赫克歇尔《国际贸易对收入分配的影响》(1919) 俄林《域际贸易与国际贸易》(1933) 5、H-O定理:定理内容:要素禀赋决定一国的比较优势;一国应主要生产和出口密集使用本国丰裕要素生产的商品,进口密集使用本国稀缺要素生产的商品,则两国都会从中获益。

国际经济学复习要点

国际经济学复习要点 绪论 1、国际经济学的主要内容与两大特征 2、国际贸易基础的决定因素(P6图) 第一章国际贸易理论的微观基础 第一节国际贸易理论的研究对象与目的 ?一、国际贸易的概念:广义与狭义;价格差; ?二、国际贸易理论与微观经济学的关系:价格机制; ?三、国际贸易理论的主要内容 ?1、国际贸易纯理论 ?2、国际贸易政策理论 ?3、国际贸易实务 第二节国际贸易理论的基本分析方法与模型框架 ?一、国际贸易研究方法的特点 ?(一)假定不存在货币,只有物物交易 ?(二)分析框架:2国家x2产品x2要素 ?(三)分析方法:一般均衡分析方法为主,局部均衡分析方法为辅 ?(四)静态或比较静态为主,很少使用动态分析 ?二、国际贸易理论的主要分析工具 ?I、一般均衡(总体均衡)分析方法 ?(一)生产可能性边界与供给

?(二)消费者偏好与社会无差异曲线 ?II、局部均衡分析方法:对单个商品均衡的分析 ?三、封闭条件下的一般均衡:理解分析过程即可 ?(一)一般均衡条件与均衡解 ?(二)一般均衡推导局部均衡:国民供给曲线与国民需求曲线 ?(三)封闭条件下的相对价格差与国际贸易的发生 ?四、开放条件下的一般均衡 ?(一)一般均衡条件与均衡解 ?1、开放条件下的一般均衡条件 ?2、开放条件下的一般均衡模型:重点。 ?(二)国际均衡价格(局部均衡方法) ?1、均衡价格决定的局部均衡模型 ?2、均衡价格与两国收益分配的差别; ?3、大国与小国利益的分配--大国的曲线平缓;小国陡峭; ?五、贸易利益 ?(一)贸易利益的衡量 ?1、一般均衡模型:有贸易时社会无差异曲线的效用高;且实现了生产可 能性曲线外C点的消费; ?2、贸易前后价格差距与贸易利益大小; ?3、贸易条件:TOT= Px w/Py w ?4、贸易利益与国内利益的再分配; ?(二)贸易利益的分解

最新李坤望国际经济学1-11章复习重点

第一章国际贸易理论的微观基础 第二节国际贸易理论的基本分析方法与模型框架 1、生产可能性边界与供给(形状、递增原因、含义) 1)含义:表示在一定的技术条件下,一国的全部资源所能产生的各种物品或劳务的最有产量组合。 2)模型:两种产品——X、Y; 两种生产要素——资本K、劳动L 3)递增原因: 2、机会成本: 1)含义:机会成本是指为生产一单位的某一产品所必须放弃的其他产品的生产数量 2)表达式:-△dY/△dX 3)解释: A)生产可能性边界向外凸:生产点由a向b运动时,对应切线斜率绝对值不断上升,即随着X的生产量的增加,其机会成本是递增的。 B)生产可能性边界是一条直线:机会成本不变。生产X和Y的两个部门采用的生产要素组合比例完全相同,一个部门所释放出的自焚和劳动,正好可以被另个部门完全吸收,在规模收益不变的条件下,两个部门的生产减少或增加都是固定不变的。 3、社会无差异曲线 1)含义:能为消费者带来相同效用满足的不同商品组合的连线 2)性质:无数条无差异曲线、离原点越远,效用水平越大、不相交、凸向原点、负斜率 3)用途: a) 确定一国的均衡消费点:均衡消费点为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线的切点 b) 从规范分析的角度看,社会无差异曲线可以衡量整个社会的福利。曲线越高,福利越高。 4、封闭条件下的一般均衡 1)条件:生产均衡、消费均衡、市场出清

2)消费均衡点唯一:生产可能性边界与无差异曲线相切。切点处生产者利润达到最大化,机会成本等于相对价格;消费者效用最大化,边际替代率等于相对价格;生产点与消费点重合,生产等于消费,市场出清。 3)国民供给曲线与国民需求曲线 A)含义:分别为一国某一商品对应于其相对价格的供给与需求 B)推导:P21 C)国民供给曲线与国民需求曲线的交点决定了封闭条件下的均衡产量、消费水平以及相对价格 5、开放条件下的一般均衡 1)条件:生产均衡、消费均衡、贸易平衡 2)国际均衡价格为过剩供给曲线与过剩需求曲线的交点。 第三节国际贸易的起因 1、起因: 1)生产技术差异 2)要素禀赋差异 3)要素禀赋差异 4)要素禀赋差异 5)要素禀赋差异 第二章古典贸易理论 第二节劳动生产率差异与国际贸易:李嘉图模型 1、绝对优势与比较优势 A、绝对优势 含义:一国在某一产品的生产上比其他国家劳动投入更低或劳动生产率更高 B、比较优势

国际经济学 期末考试重点简答题汇总

国际经济学 期末考试重点简答题汇总 风帆,不挂在桅杆上,是一块无用的布;桅杆,不挂上风帆,是一根平常的柱;理想,不付诸行动是虚无缥缈的雾;行动,而没有理想,是徒走没有尽头的路。 成功的门往往虚掩着,只要你勇敢去推,它就会豁然洞开。 .亚当。斯密的国际贸易观点与重商主义的观点有何区别? 重商主义认为国际贸易虽能增加一国的财富,但是国际贸易是零和博弈,由于世界经济这块蛋糕的大小是固定不变的,一个国家的贸易收益来自其贸易伙伴的牺牲,并不是所有的国家都能同时从国际贸易中获益,因此,重商主义主张奖出限入的保护贸易政策。但是亚当斯密则认为世界经济这块蛋糕的大小不是固定不变的,提倡自由贸易,国际贸易允许各国之间进行专业化和劳动分工,那么各个国家可以集中生产他们能生产的成本最低的商品,就能提高各国国内生产率的一般水平,并增加世界产出。 .举出一个数字的例子,说明生产两种商品都具有绝对优势的国家如何还能在其中一种商品的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 假定美国工人每小时能生产 瓶酒或 码布,而英国工人只能生产 瓶酒或 码布。按照斯密的绝对优势原理,由于美国生产两种商品的效率都高于英国,因此无法进行互利的专业化分工和贸易。但是由于美国产布的效率是英国的四倍,而产酒的效率仅为英国的两倍,因此,美国在布的生产上比在酒的生产上更具有绝对优势,英国在酒的生产上比在布的生产上绝对劣势更小。所以美国可以专门生产并出口具有比较优势的商品:布。 .斯密和李嘉图都认为世界贸易的模式只能由供给条件决定。请解释。

斯密的绝对优势原理和李嘉图的比较优势原理都是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的,及认为在每个国家中,劳动是唯一的生产要素,并且是同质的,并且一种商品的成本和价格只取决于生产该商品所需的劳动数量。所以交易双方生产成本不变,,在机会成本不变的情况下,相对产品价格仅由供给因素决定,需求的变化不会影响到单位产品的生产成本和价格。 .比较成本的概念如何与一个国家的生产可能性曲线联系在一起的?说明不同形状的生产可能性曲线怎样导致不同的机会成本。 因为李嘉图的理论严格依赖于劳动价值论的假设,劳动被假设为唯一的投入要素,而在实际中,劳动只是若干投入因素中的一种,认识到劳动价值论的缺陷后,现代贸易理论使用生产可能性曲线来解释比较优势。生产可能性曲线说明的是当所有投入要素(土地、劳动、资本等)都得到有效利用时,一个国家所能生产的两种商品的各种数量组合。 当生产可能性曲线为线性时,无论一个国家选择在其生产可能性曲线的哪一点上进行生产,以另一种商品计价的一种商品的相对成本都是一样的,那么机会成本不变。当生产可能性曲线呈凹状或是从原图向外歪曲,边际替代率递增,那么机会成本递增。当生产可能性边界凸向原点时,边际转换率递减,则机会成本递减 .机会成本不变和机会成本递增的含义是什么?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一国的成本不变或递增? 机会成本不变是指每增加 单位某种产品数量而必须放弃的另一种产品数量是固定不变的,机会成本递增是指,在生产两种产品的条件下,为增加其中一种产品的生产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