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历城区高二10月月考语文试卷

山东省历城区高二10月月考语文试卷
山东省历城区高二10月月考语文试卷

山东省历城区高二10月月考语文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3题;共6分)

1. (2分)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 . 蛇年春晚上,国际巨星席琳·迪翁于中国歌手天后宋祖英合唱了《茉莉花》,真可谓鸾凤和鸣,让所有观众大呼过瘾。

B . 近日,湖南省凤凰古城突发大火,及时赶到的消防员们忘乎所以,奋不顾身地冲入火海,直到把大火扑灭。

C . 著名作家张炜的长篇小说《你在高原》出版之后,在全国范围内引起强烈反响,这也给他带来许多没料的不虞之誉。

D . 3月28日,美国NBA迈阿密热火队取得了在常规赛中连赢27场的佳绩,其内线的雄厚实力令其他球队难以望其项背。

2. (2分)下列名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 面对屏幕,自己似乎成为了整个世界的旁观者:我们既自私又无私,既懒惰又勤劳,既勇敢又懦弱,这正是社会的复杂性所在。

B . 要顺利完成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的通货膨胀,我们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C . 人生苦乐并非纯粹由物质条件决定,百万富翁很可能不如身无分文的流浪汉生活得幸福,原因就在于感受生活的乐趣还需要艺术的眼光与悠闲的心境。

D . 他们即便知道了制约宇宙的有关定律,我们仍然不能利用这些规律去预言遥远的未。

3. (2分) (2018高一上·石嘴山期末) 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想来,生活中有很多事,就像种下去的因,长出来的果。有时,①_______施了一瓢水,未期待得到些什么,②_______收了果,当然惊喜;有时精心浇灌,满怀期待,也收获了心仪的果,自然高兴;③_______有时,④_______浇下水,施下肥,仍一无所获,⑤_______会懊恼,⑥_______无愧于我。

A . A

B . B

C . C

D . D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6分)

4. (6分) (2017高三上·城阳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民族复兴有赖于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源自于文化理解,旅游则是促进文化理解最好的方式之一,发展旅游能够为文化自信提供充沛的新动能。目前我国已经拥有最大的国内旅游市场、最大的出境旅游市场和全球第四的入境旅游市场。巨量的旅游人群时于文化传播而言是一个值得关注和利用的空间和路径。

发展旅游就是要让厚重的文化变得可以轻松阅读,就是要通过文化的故事化、文化的科教化、文化的可视化,让文化转变为新时代可以源源不断被消费和吸收的养分,让文化被更广泛的旅游者领略和理解。当然,无论多么辉煌的文化,只有在有文化的后辈那里才能闪闪发光。如何通过旅游演艺、文创产品以及旅游的主题化体验建构等文化表现形式的进一步创新,将规模巨大、快速流动的旅游人群转化为“慢吞吞地关注各地大量零星风味、琐屑世情的陶醉者和凝思者”,是摆在文化和旅游领域共同的持续课题。同时,如何通过视角创新、政策创新、渠道创新等方面的努力,用国际方式讲述中国故事,用国际视野组合中国元素,是通过旅游方式加快对外文化传播,让“文化自信”进一步在全球范围内形成“文化他信”的重要前提。

在文化繁荣和文化自信的新征程中,要挖掘优秀的传统文化,只一味固守不会有出路,而是要秉承知常达变、革故鼎新的精神,用匠心精神创造时代的精品,为文化建设举砖加瓦,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有新时代的创新和丰富,给未来的历史留下新时代深深的文化印记。因此,在利用传统文化遗产、大力发展休闲旅游的同时,也需要通过休闲旅游领域的创新,为未来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文化遗产。在旅游项目开发建设中创造未来文化遗产,会成为文化自信新时代的新动能。

传统文化可以是文物古迹、琴棋书画,但文化从来不只是凝固于物,还更多地赋存于人,人才是文化生生不息更重要的传承和呈现。文化传承不能只关注老祖宗给的文化遗产和老天爷给的自然遗产,更要关注老百姓身上所蕴含的文化生命力。怎样通过共享经济理念和企业创新机制,让外来游客“像当地人一样生活”,让老百姓手里所拥有的资源进入文化产品供给的新循环当中去,挖掘和体现出这些旧资源的新价值,将成为目的地文化传播的新课题。

(摘编自徐挺厉新建《美好生活、文化自信与旅游使命》)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文化的故事化、科技化、可视化,都可以让文化被更广泛的旅游者所领略和理解。

B . 发展旅游业,让厚重的文化变为易被消费和吸收的养分,是文化传播的重要路径。

C . 对传统文化,不可一味固守,而要有所创新,注入时代精神,打造时代文化精品。

D . 要促进文化繁荣和文化自信,我们需充分利用旅游资源,创新开发旅游项目和旅游市场。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文章围绕旅游业的发展,逐层深入地论证了发展旅游能够促进文化传播和文化自信。

B . 文章从国内和国际视野两个方面,论述了让文化被更广泛的旅游者接受的途径。

C . 文章提出了要用知常达变、革故鼎新的态度对待文化遗产,并从反面进行了分析论证。

D . 文章认为文化自信源于文化理解,这是论述旅游的使命与文化自信的关系的前提。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目前我国拥有巨大的国内国际旅游市场,因此,巨量的旅游人群对于文化传播而言是一个值得关注和利用的空间和路径。

B . 只有在有文化的后辈那里,辉煌的文化才能得到珍视,才能得到科学的开发和利用,才能闪闪发光。

C . 如果现在没有对传统文化遗产的创新和丰富,就不能为未来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文化遗产。

D . 传统文化需要人来传承和呈现,因此文化传承既要关注物,也要关注人身上所蕴含的文化生命力。

三、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

5. (11分) (2017高一下·张家界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赵咨字文楚,东郡燕人也。父畅,为博士。咨少孤,有孝行,州郡召举孝廉,并不就。延熹元年,大司农陈奇举咨至孝有道,仍迁博士。灵帝初,太傅陈蕃、大将军窦武为宦官所诛,咨乃谢病去。太尉赐特辟,使饰巾出入,请与讲议。举高地,累迁敦煌太守。以病免还,躬率子孙耕农为养。盗尝夜往劫之,咨恐母惊惧,乃先至门迎盗,因请为设依,谢曰:“老母八十,疾病须养,居贫,朝夕无储,乞少置衣粮。”妻子物余,一无所请。盗皆惨叹,跪而辞曰:“所犯无状,干暴贤者。”言毕奔出,咨追以物与之,不及。由此益知名。征拜议郎,辞疾不到,诏书切让,州郡以礼发遣,前后再三,不得已应召。复拜东海相。之官,道经荥阳,敦煌曹暠,咨之故孝廉也,迎路谒候,咨不为留。暠送至亭次,望尘不及,谓主簿曰:“赵君名重,今过界不见,必为天下笑!”即弃印绶,追之东海。谒咨毕,辞归家。其为时人所贵若此。咨在官清简,计日受奉,豪党畏其俭节。视事三年,以疾自乞,征拜议郎。抗疾京师,将终,告其故吏朱祗、萧建等,使薄殓素棺,籍以黄壤,欲令速朽,早归后土,不听子孙改之。朱祗、萧建送丧到家,子胤不忍父体与土交合,欲更改殡,祗、建譬以顾命,于是奉行,时称咨明达。

(《后汉书·赵咨传》有删节)

(1)

下列对句中划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州郡召举孝廉,并不就就:到任,就职。

B . 以病免还,躬率子孙耕农为养率:率领,带领。

C . 妻子物余,一无所请请:请示。

D . 不听子孙改之听:听任。

(2)

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博士”,博士是学校里学位最高、学问最渊博的人。

B . “孝廉”,汉朝选举官吏的两种科目的名称:孝,指孝子;廉,指廉洁的人,合称孝廉。

C . “迁”,古代称调动官职,一般指升职。如《张衡传》中“再迁为太史令”。

D . “主簿”,是古代官名,是各级主官属下掌管文书的佐吏。魏、晋以前主簿官职广泛存在于各级官署中,如《孔雀东南飞》中“主簿通语言”中的“主簿”,是指太守的属官。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赵咨至孝有道,侍奉并竭力保护老母。少年时期就死了父亲,因有孝行而被州郡推举为孝廉;遇盗贼来抢劫,害怕惊吓了母亲,便先到门口迎接强盗,并道歉求情,盗贼被感动。

B . 赵咨为官清廉,生活俭朴。虽然做过太守,但因病免职后,亲自种田养家糊口;计算时间领取俸禄;临终,嘱咐旧吏朱祗、萧建等后事要从简。

C . 赵咨善于避祸,保全自己。灵帝初年,太傅陈蕃、大将军窦武被宦官杀害,赵咨就称病推辞离开。后来,朝廷给予他议郎一职,他也以生病为由推辞不到任。

D . 赵咨名重当时,极受尊重。荥阳县令曹暠为了拜访赵咨,丢掉印绶,追到东海,拜见赵咨后,辞职回家,可见,赵咨受到当时人的极大推崇。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举高地,累迁敦煌太守。

②视事三年,以疾自乞,征拜议郎。

四、诗歌鉴赏 (共4题;共31分)

6. (7分) (2017高一下·唐山月考)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道中寒食

陈与义

斗粟淹吾驾,浮云笑此生。有诗酬岁月,无梦到功名。

客里逢归雁,愁边有乱莺。杨花不解事,更作倚风轻。

(1)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寒食,即寒食节,亦称为“禁烟节”,在清明节前一或二日。

B . “有诗酬岁月”,说的是诗人常在赋诗填词上下功夫,而不计较岁月的流失。

C . “无梦到功名”,则是说诗人对于官宦仕途没有兴趣,也不去作这样的梦想。

D . 最后一联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杨花不懂人事,随风飞舞,突出了自己的忙碌。

(2)

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诗中诗人的形象。

7. (7分) (2019高一上·大庆期中)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莎衣①

(宋)杨朴②

软绿柔蓝著胜衣,倚船吟钓正相宜。

蒹葭影里和烟卧,菡萏香中带雨披。

狂脱酒家春醉后,乱堆渔舍晚晴时。

直饶紫绶金章贵③,未肯轻轻博换伊。

(注)①莎衣:即蓑衣。②杨朴:字契元,为人恬淡闲静,一生布衣。③直饶:犹纵使,即使。绶:系印纽的丝带。金章:金质的官印。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首句“软绿柔蓝”是写作者眼里蓑衣的特点,“绿”“蓝”写色彩鲜明,“轻”“柔”点明质地轻柔。

B . 颔联中的“蒹葭”指芦苇,“菡萏”指荷花,“卧”和“披”写的是渔人披着蓑衣卧在船上。

C . 颔联出句从视觉的角度写景,对句从嗅觉的角度写景,描绘了一幅充满诗情画意的雨中美景图。

D . 颈联写到渔人醉酒之后及晚晴之时脱掉蓑衣,渔舍也因无暇整理而杂物乱堆,可见其洒脱豪放。

(2)尾句“未肯轻轻博换伊”中的“伊”指的是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

8. (7分) (2018高二上·南宁期中)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狂夫①

杜甫

万里桥西一草堂,百花潭水即沧浪。

风含翠篠②娟娟净,雨裛③红蕖冉冉香。

厚禄故人书断绝,恒饥稚子色凄凉。

欲填沟壑唯疏放,自笑狂夫老更狂。

注:①这首七律作于杜甫客居成都时,诗中“故人”指严武,杜甫初到成都时,曾靠故人严武接济,分赠禄米。

②篠:xiǎo,小竹,细竹。③裛:yì,通“浥”,沾湿。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首联“即沧浪”三字,用《孟子》“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典故,暗示诗人操守。“即”字有知足意味,有此清潭,又何须“沧浪”?

B . 颈联写严武音书断绝,作者失去了经济支持,饥饿波及幼子,以至形于颜色,表现出诗人客居成都时的穷愁潦倒之态。

C . 尾联“填沟壑”本为悲哀之事,而诗人却能以“疏放”的态度对待,而这样的人生态度却使世俗中人耻笑其“老来更狂”。

D . 《狂夫》将两种看似无法调合的情景成功地调合起来,一面是赏心悦目之景,一面是可悲可叹之事,全都由“狂夫”这一形象而统一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意境。

(2)“风含翠篠娟娟净,雨裛红蕖冉冉香。”一联历来为人称妙,请从用词的角度分析其妙处。

9. (10分) (2016高二上·包头期中)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题目。

辛苦吟

于濆

垅上扶犁儿,手种腹长饥。

窗下投梭女,手织身无衣。

我愿燕赵姝,化为嫫母姿。

一笑不值钱,自然家国肥。

【注】①嫫母:黄帝的妃子,貌丑。

(1)

这首诗多处运用对比手法,请简要分析。

(2)

这首诗揭示了什么主题?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五、语言表达 (共2题;共8分)

10. (3分)(2019·宁波模拟)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当今,姓氏被当成了一个词,实际上,在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前,________。在远古的母系氏族社会时期,人们只知有母,不知有父,母亲便成为后嗣唯一可以确认的尊亲,人们便按母系血统分成若干氏族,每个氏族有不同的姓。可见,姓,所代表的是氏族的血統,是源于同一女性始祖的具有共同血缘关系的族属所共有的符号标志,所以,________,比如姫、姚、嬴、姜等,慢慢地,人类由母系民族社会过渡到父系氏族社会,同一母系血统的氏族子孙繁衍,同一母族分为若干支族迁往不同的地方居住和生活,各个分支除了保留姓以外,为了相互区别以表示自己的特异性,便取一个称号作为标志,这样就产生了“氏”.也就是说,姓是一个家族所有后代的共同称号,________。这也是姓与氏最初的区别。

11. (5分) (2015高二上·陕西期中) 仔细观察下面一幅漫画,写出其寓意

六、作文 (共1题;共5分)

12. (5分) (2019高三上·深圳期末)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我们现在有条件向各国学习,我们必须有正确的学习态度,既不迷信自己,也不迷信外国。迷信自己和迷信外国,都是思想不解放的表现。”

——1979年五四人民日报社论《解放思想走自己的道路》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青春只有同科学知识结合在一起,同爱国进步结合在一起,同先进的思想理论结合在一起,同国家和人民的需要结合在一起,才能建功立业,大有作为。”

——1999年五四人民日报社论《承前启后继往开来》

“到基层和人民中去建功立业,让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书写别样精彩的人生。”

——2014年五四人民日报社论《为实现中国梦激发青春力量》

一代青年有一代青年的时代使命,今年是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作为即将成为新一代时代使命的“接力者”,你有怎样的感触和思考?

要求:围绕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共3题;共6分)

1-1、

2-1、

3-1、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6分)

4-1、

4-2、

4-3、

三、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

5-1、

5-2、

5-3、

5-4、

四、诗歌鉴赏 (共4题;共31分)

6-1、

6-2、

7-1、

7-2、

8-1、

8-2、

9-1、

9-2、

五、语言表达 (共2题;共8分)

10-1、

11-1、

六、作文 (共1题;共5分)

12-1、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