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的备课有哪些基本要求

新课程理念下的备课有哪些基本要求
新课程理念下的备课有哪些基本要求

新课程理念下的备课有哪些基本要求?

刘敬中

新课程指导下的备课有哪些基本要求?

一、备课要体现预设与生成的统一在备课时,教师要把握预设与生成的内在联系。所谓预设,就是根据教育目标和学生的兴趣、学习需要以及已有的知识经验,以多种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地设计教育活动。所谓“生成”是指师生依据学生的兴趣、经验、和需要,在与环境交互作用中进行有效的动态的调整,以引导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进行新知识的探究活动。在生成中,教师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心理和物质环境,关注、支持、引导学生的主动探索和交往的欲望,满足他们自主活动、自发学习的需要。教师“预设”和学生的“生成”对学生的发展具有同等的价值,而且“预设”和“生成”不是截然分开割的两个部分。以自己原来的设计和组织预设课程经验为基础,吸纳生成课程的理念和做法,经过同化、顺应,把原有经验整合为自己的经验。在考虑教育活动方案时,多几种假设,多几种课程发展的可能性,以便在实施过程中能够对孩子的不同反应有所应对。当发现孩子有了真正感兴趣而且有价值的事物和现象时,教师应大胆打破原来的计划,调整教育活动内容。当发现原定的活动时间、进度不符合实际情况时,教师不要拘泥于原定计划,可以顺应事情的自然发展,因事利导。

二、备课要体现尊重差异性原理在备课中只有正视学生的个性差异,把它当做一种资源开发和利用,充分发挥每位学生的潜能,让所有学生都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探索活动,各尽其长,各有所得,不同程度地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这才是真正落实新课程理念。教师只有密切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学才有针对性,才会更有效。备课时尊重学生的差异主要体现在:首先,教师备课时要有学生个体的差异意识,这样备课时才会有所构思;其次,教师要设计分层教学教案,把学生的差异性发展放在第一位;第三,教学时教师必须真正让学生找到自己的“位

置”,让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发展,在分层教学中让学生各得其所;第四,开展有针对性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同时也体现学生的自身价值,从而产生良性循环。

三、备课要体现生活化的理念课堂教学要贴近学生生活,一些具有生命价值的教学资源应该为教学服务,为学生的成长服务。生活中蕴涵着丰富的教学资源,只要我们善于去挖掘,有大量的资源我们可以利用。我们首先要分析教材,有针对性地收集相关资料和信息,并进行精心筛选;第二,平时做个有心人,经常搜集一些教学资料;第三,学会储备,把平时搜集的资料分类进行保管;第四,学会资源共享。在备课时,教师要有计划有目的地将所收集的资料融入到教学设计中,要力争做到;1.学“生活”。创设生活情境,将问题巧妙地“设计”到生活情境中,使学生学得有情趣,学有所得。2.用“生活”。学以致用,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3.服务于“生活”。因为很多知识都来源于生活,同时又服务于生活。所以,要为学生创设这样的机会,增强这方面的意识。4.创造“生活”。这是一个更高的要求,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鼓励学生大胆创新,进行对生活的创新。

四、备课要体现课程资源整合的理念课程资源的整合与拓展,既要实现全体学生的共同提高,又要完成对学生的因材施教,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有效地进行资源重组,合理运用多媒体整合课程资源,较好地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促进学生更好的发展。

进行课程资源的整合主要应做到三个整合:1.目标整合,以学生的发展作为指导思想,着眼于学生品德和人格的完善,以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为重点,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2.内容整合;3.形式整合;4.各种资源的整合,课程资源的整合必须实现各种资源的优化组合,从而实现最佳的教学教育效果五、备课要体现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转变理念埃德加.富尔在《学会生存》一书中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在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早就指出:“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是认识的主体和发展的主体的思想,强调学法指导中以学生为主体的重要性。反对以教案为本位,其实质是以开发代替封闭,

让每一节课都成为不可重复的激情与智慧的综合生成的过程。教案要以显性教案为主转向以隐性教案为主,要从教为设计中心转向以学为设计中心。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改变原有的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学习方式,是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学习方式不仅包括相对的学习方法及其关系,而且涉及学习习惯、学习意识、学习态度、学习品质和心灵力量。所以学习方式的转变对促进学生的发展具有战略性的意义。转变学习方式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要构建旨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和怀疑意识,鼓励学生对书本的质疑和对教师的超越,赞赏学生独特性和富有个性的理解和表达。

2.教科书文本内容分析的维度是什么?

1.内容难度

所谓教科书的内容难度,简单地讲就是内容的难易程度。对于教科书的文本来说,内容的难度是人们首先关注的问题,这就须要借助一定的模型或工具开展研究。

2.设计风格

教科书文本的课程设计风格往往决定着教科书的发展方向。事实上,螺旋式与直线式是截然不同的设计风格,而认知发展价值取向的设计模式与学术主义价值取向的设计模式也是风格迥异的价值取向。因而,进行教科书文本的质量研究,必须考虑教科书的设计风格。

3.课程容量

课程容量是教科书文本的重要指标,而通常的“容量”,多是指讲授知识的量。不容否定,知识的量是课程容量的一个重要方面,但不是唯一指标,还应该考虑学习者(即学生)参与操作、参与思考的量,即学生活动的量,思维的量。学生在学习相应内容时提出了多少有价值的问题,产生了多少“闪光”的念头,发现了多少独到的思路,等等。当然,经验的积累、情感态度意志等方面的发展状况亦应成为课程容量的构成因素。因而,确定课程容量的根本标准在于课程内容潜在的学习效果,也就是力求使上述的知识、经验、能力等方面取得最佳效果

3.在备课活动中,教师要备学生的哪些方面?

答:在备课活动中,备学生主要围绕备学生的学科认知特点和规律,备学生的知识基础,备学生的经验基础和生活关注点,备学生的能力和兴趣等内容展开的。

(一)备学生的学科认知特点和规律

学生原有的学科认知特点和规律,对他进一步学习新的学科内容、构建新的认知结构,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以小学数学学科为例,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可概括为“动 作—— 感知——表象——概念”。教师要根据知识、内容的内在逻辑性,学生心理发展规律,学生认知活动能力,注重从知识的整体入手。对数学教学中一些重要概念和规律的揭示,注意遵从适应知识内在的矛盾关系,并有意识地结合学生认知规律和生活经验设计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和有丰富数学内涵的活动,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和理解数学。

(二)备学生的知识基础

要做到了解学生,首先要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这对备好课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三)备学生的经验、思想和生活关注点

每名学生在来到学校学习的同时,也带了各自不同的生活经历和不同观点、看法。这种已有的经历、经验和对待社会的观点,对于即将进行的课堂学习生活具有深刻的影响。

四)备学生的能力

在学科教学中,学生的基础学习能力是指在学习过程中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等。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具备以下六种能力,即合作交往能力、创新能力、选择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抗挫折能力、终身学习

能力。教师首先要将这六种能力结合所教年级制定出应达到的目标,合理地进行备课。

(五)备学生的情感因素

情感因素,是备课环节中一个重要成分。情感因素是伴随着知识经验的掌握、观念的形成以及内部智力的成熟而发展起来的,它对外部智力的形成和创造能力的发展起着决定的作用。教师的任务是为学生发展服务,因此,作为教师要采用多种途径和方法,在与学生接触中,了解、分析、记录学生们存在的各种问题,调整方法,制定相应措施。

(六)备学生的身心特征

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心理各有其特点。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育对象,选择不同的教育方法。

总之,好的课堂教学,既要联系教学内容的实际,更要联系学生实际,注重研究学生,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提高学生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4.新课程理念下的中小学备课包括什么内容?

答:当前,备课的基本内容包括:

(1)研究课程标准。明确课堂教学的目的要求。

(2)研究教材。特别是要认真钻研教科书,理清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各维目标在教科书中的具体体现,准确理解重点、难点,确定教学的关键,制定切实可行的三维目标。

(3)研究学生。深入了解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基础和思想状况,选准本课的起点和基点,使分层教学渗透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

(4)研究例题、习题,设计好检测手段与巩固强化内容。不仅要设计教学效果检测的基本方法与内容,而且要精心选择和设计例题、随堂练习题,确保教学的

效果与覆盖面。例题、习题的题目要紧扣新课标、教科书和学生实际,要兼顾深度、广度,体现层次性,体现因材施教,分层教学。

(5)研究教学的教育素材。要找出教学内容的教育渗透点,特别是要关注每名学生的积极参与,以及终生可持续发展能力与意识的培养。 (6)研究教法和学法指导。教师要根据自身的优势和特长,学生现有的基础,选择恰当的教法,并指导学法。

(7)制定教案。教案应有明确具体的三维目的要求、教学内容分析(即重点、难点、关键)、教学过程(包括目标要求、重点、难点处理方法、教学手段、体现教育因素、教学小结等),保证一定数量和质量的练习作业、板书设计等。

(8)授课后及时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尤其是针对课堂教学或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具体剖析,以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教学反思占用的时间一般不少于总课时的三分之一。

5.影响备课的主要因素有什么?

答:影响备课的主要因素有什么?

高质量的教案的形成,受制于诸多关键要素,准确地把握这些要素,是确保备课质量的关键。

(一)教学目标制定的准确性

所谓目标准确,是指制定的教学目标既要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又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既不是低标准的又不是高不可攀的。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是根据课程的总体目标和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而确定的,教学目标是设计教学过程的依据,是课堂教学的总的指导思想,是上课的出发点,也是进行课堂教学的最终归宿。因此,教学目标的准确性制约着备课的质量。

(二)教学重点难点关键把握的准确性

几乎每节课都有它的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难点部分的教学是一节课的关键,教师的课堂教学的水平主要体现在重点的突出和难点的突破上。

一般说来,一节课中学生需要掌握的主要知识就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学生在理解和接受上存在困难的地方就是教学难点。

为此,在备课中,首先,我们必须把握住重点和难点,当教学内容确定以后,应该认真考虑:通过教学应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哪些知识,那些主要的、关键性的知识就是教学的重点;学生在学习时会遇到哪些困难,那些学生难以理解、容易出错的知识就是教学的难点。其次,考虑怎样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当重点和难点确定以后教师还要考虑:教学时怎样与学生熟悉的生活相联系,怎样与学生已有的旧知相联系,最终制定出详细的、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以此帮助学生化难为易,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三)学情分析的准确性

用于教学的知识要符合连贯性和逻辑性的原则,新知识是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发展、变化、引申而来的,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是确定学生的学习方法、选择教师的教学方法和设计教学方案的重要依据,如果学生对相关的旧知识掌握不好,就会影响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因此,备课时,要根据所教知识的内容,找出与新知识有关的旧知识,看一看哪些知识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知识还没有完全掌握,确定须要跟学生补哪些知识漏洞,课的导入安排什么复习内容,新授课应选择什么学习方法和教学方法等,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备学生的知识水平。只有这样,我们在备课、上课时才能有的放矢。

(四)教学内容选择的合理性

选择合理的教学内容是备好课的前提,教学内容的选择要依据知识的特点、教材的编写意图、完成教学任务所需的时间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等因素来决定。

教学内容选择的合理性源于备课工作的充分:首先要根据教材的编排来选择。通常我们把一个练习的知识划分成几个小段落,每个小段落为一课时的教学内容。

例如,现行的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就是这样编排的,教师在备课时只要看一看教材的新授内容以及对应的习题编写,就可以确定一课时的教学内容了。其次,根据知识的难易程度来选择教学内容。一般来说,比较简单的、学生易于接受理解的内容可多选一些;对于学生难以理解、难以掌握的知识,由于在教学中要花费比较多的时间,所以内容要适当少选一些。再次,要根据教学需要来选择。对于一些思考方法一致、联系比较紧密的知识,在教学时可以打破教材的编排顺序,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新组织来安排教学内容。

总之,在选择一课时的教学内容时要具体情况具体对待,以一节课能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所授知识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为准,既不要多选也不能少选,多选了不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少选了会造成课堂教学松散、浪费课堂教学时间的状况。

值得一提的是,在选择一课时的教学内容时,切不可盲目迷信教学参考书,教学参考书上的课时安排一般是比较紧的,它是在理想的教学情况下确定的课时安排,有的内容安排得过松,有的内容安排得过紧,一般都要对教参上的课时安排进行适当调整,至于怎么调整要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而定,教学顺利时可以压缩一两课时,教学不顺利时可以放宽一两课时。

(五)问题设计的恰当性

课堂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信息交流的多边活动,师与生、生与生间的相互交流活动主要是靠教师的提问、学生的答问、生生之间的信息传递来实现的。学生在教师的提问之下进行思维和交流信息并相互启发,同时教师从学生的回答和信息交流中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调整课堂教学的进程。良好的课堂提问可以使课堂教学机制正常运转,可以激发学生积极地思维、主动的合作和交流,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精心设计课堂提问就变成备课的重要工作,尤其在今天强调课堂教学实效性的今天。教师设计的问题,首先要精,课堂提问不在于数量多,而在于质量高优劣。教师的课堂提问要能启发学生积极地思考,要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能激发学生合作交流的兴趣,要能层层深入击中知识的本质,要能解决课

堂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要避免诸如你们懂不懂啊,会不会啊,有没有问题啊等没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其次是时机要恰当,要把问题设置在知识的重点之处、知识的转折和发展之处、学生遇到学习困难之时,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启发学生积极的思维,节省教学的时间,提高教学效率。

(六)教学细节考虑的周密性

课堂教学中的细节问题虽然是一些细小的问题,但是也能影响一堂课的教学效果,细小的问题也能酿成大的失误,因此,备课时不要轻易放过每一个细节问题。细节问题包括的内容很多:有板书设计问题:板书是否科学、合理、简洁、实用;有提问、演示、作图的问题:问题是否准确,无歧义,演示是否到位,准确无误,作图是否科学,合理;有前后衔接问题:有没有过渡性语言,过渡性语言是否简洁明了;有教学设计问题:对教学的难点之处、关键之处是否对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作了充分的估计,是否设计了两套甚至几套教学的方案,以应付课堂教学中的特发事件等,做到万无一失;有学生作业书写格式的指导问题等。

在备课时,教师要通盘考虑各个教学环节,处理好课堂教学中的每一个细节问题,才可能使课堂教学自然,流畅,扣人心弦。

(七)学习方法制定的适切性

学生的学习方法是课堂教学方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能反映教师的教学理念,又能影响学生的课堂学习的效果和新课程目标的实现。因而,备课质量也受制于学法的适切性。

目前,学生的学习方法有很多,归纳起来可以分为两种:接受性学习和发现性学习。接受性学习可分为机械接受性学习和有意义接受性学习。发现性学习可分为指导发现性学习、独立发现性学习和创新性学习,教学时教师要根据教学的内容、教学的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来选择相应的学习方法。

设计学生的学习方法,首先要恰当,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其次要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再次要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和创造能力的发展。一般来

讲,对于一些比较简单的知识可以选择独立发现性学习的方法,对于一些比较复杂的、学生难以理解的知识可以采用有意义接受性学习的方法,对于有多种解决问题方法且学生能自己探索出来的知识的教学,则应当采用创新性学习的方法。值得一提的是,各种学习方法都有其自身的优点和缺点,在学生学习方法的选择上,不要人云亦云,更不可追求时髦,追赶时尚,不管教什么知识、上什么课都使用指导发现性学习法、独立发现性学习法、创新性学习法,而把传统的有意义接受性学习法一律废除,这样教学只能是浪费大量的课堂教学时间。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大力提倡操作、发现、讨论、归纳、猜想、论证、自学、交流等学习方法。

(八)施教方法制定的恰当性

人们常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学有法是指教学时有法可依,有法可循,常用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法、谈话法、演示法、实验法、发现法、程序教学法、尝试教学法、自学辅导法、引探教学法等。教无定法是指在实际教学时,没有固定不变的教学模式,同样的教学内容和学生,不同的教师,同样的教学内容和教师不同的学生,同样的教师和学生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的教学方法都不相同,因为每种教学方法都不是十全十美的,都有各自的优点、缺陷和适用范围,超出了这个范围就不适用了。所以,教师在备课时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的年龄特点、接受能力以及自己的教学风格,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一般的做法是:一个知识开端的教学通常采用讲授法、谈话法进行教学,如数学概念的教学;比较抽象的、学生难以理解的知识,在教到关键之处采用演示法、实验法进行教学;对于一些学生易于理解和掌握的知识,可采用尝试教学法、引探教学法、自学辅导法和练习法进行教学。但是,一节课中用的教学方法也不是固定不变的,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往往是根据教学的需要和实际教学的进程交替使用多种教学方法,有的教学内容可以用几种不同的方法进行教学,这就要结合实际情况择优选择。

总之,教学方法的选择要依据教学的内容、本人的教学风格、学生的理解和接受能力而定,以达到课堂教学效果最优化为准。值得一提的是,选择教法要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要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绝不能凭空想象,不切实际。

(九)资源与教具准备的充分性

多媒体课件和教具是必不可少的辅助教学手段,它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直观化、形象化,教具、多媒体课件制作演示得好,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因此教师在备课时要根据教学内容制作必要的多媒体课件和教具。多媒体课件和教具的制作要具备色彩鲜明、直观性强、便于操作演示、能反映知识的本质等特点。教具和多媒体课件制作好以后,教师还要先进行操作演示,看看还有什么不足之处,须要作如何改进,确保课堂演示万无一失。但是有的教师认为有了现代化的多媒体课件,就无须制作教具了。这是一种偏激的做法,是不可取的,也是不切实际的,原因是:多媒体课件和教具各有各的优点和缺点,多媒体课件是高科技产物,它具有动感性强、操作方便等优点,但是它又有制作麻烦、花时多、教学成本高的缺点,教师不可能课课都使用,一般在教学中偶尔使用或只在公开教学时使用,而教具具有制作简单、使用方便、教学成本低等优点,便于广大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经常使用。

另外,多媒体课件毕竟是一个虚拟的东西,教具比起多媒体课件来更具有真实性,更直观,它在课堂教学中所起的作用是多媒体课件无法取代的,如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就离不开实物教具的使用,认时间的教学就离不开实物钟的操作和演示,所以,在教学中,我们要根据教学的需要合理选择这两种辅助教学手段,不可偏爱一种而放弃另一种。

课堂中偶发的小事故会阻碍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考虑周详,尽量把这些偶发事件的发生率控制在最小范围内。如:上课前先检查要使用的电教设备是否已经安装或调试好,上课要用的图片、练习题或其他的教具有否准备就绪;一旦完成了教学任务却仍未到下课时间,应临时增加哪些活动;若时间紧,要下课了还未完成准备好的教学内容,该删掉哪些环节等。有了多方面的充分准备,才有可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十)课堂练习设计的恰当性

课堂练习是为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服务的,学生通过练习来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形成技能和技巧、发展智力、培养能力,所以,课堂练习设计的恰当性直接制约着课堂教学的最终效果。

在设计高质量的课堂练习题时,教师首先要有一定的数量和质量,基本题要练足练好,要确保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提高题要能真正发挥作用,要能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不可只重数量而轻质量。其次,课堂练习设计要有层次,有坡度,有变化,有发展,要避免不必要的重复练习,要循序渐进,由易到难,不可重发展提高题的练习而轻基本题的练习。再次,课堂练习设计要有针对性,不要面面俱到,不要平均使用力量,要重点知识重点练,难点知识反复练,对于学生容易混淆的知识,要设计一些新旧知识的对比练习,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实施新理念下的中小学教学设计,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学习,是为学习服务。克服教学目标分析中的“知识结果中心”倾向,学习分析中的“教材中心”倾向,和教学策略制定中的“教师中心”倾向,是当前备课活动中十分值得关注的现实问题。

新课程下我们如何备课

新课程下我们如何备课 一、首先要提升对备课的理解 课前的一切准备工作都称为备课。如:熟悉材料,研究新课标,收集材料,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学情,准备教具,课前实验,选择教法、学法、设计习题等。备课其核心是课堂教学设计,它是衡量一个教师的教学工作是否认真的重要条件。备课是一个整体概念,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备课就是写教案。必须把备课当作教学工作中一项整体工程来对待。 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是教师职业的基本任务之一,也是重要的教学基本功,备课是增强教学的科学性、计划性、预习性、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重要环节。你备好了课,不一定能上好课,但是你要想上好课,却必须要备好课。从这个意义上讲,无论是青年教师,还是老教师都需要认真备课。 1、什么是备课? 让我们先看看备课不是什么。 第一,备课不是“不得已而为之”。 “不得已而为之”和“有心为之”的区别在于前者是被动、而后者是主动的。备课的根本出发点是为了学生,是为了协助学生实行更有效的学习。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的人格是实行教育的基石。”朱熹云:“敬业者,专心致志以事其业也。”教师是神圣的职业。作为教师,要敬重自己的事业,热爱自己的工作。教师只有自觉地、主动地、全身心地投入到对教材、教法钻研中去,深入细致地了解学生,认真地、创造性地备课,才能做到“有心为之”。 第二,备课不是写教案。 不论是“简案”还是“详案”,都能协助教师对教学实行一定的把握。但是,教案并非备课的全部。当前很多教师谈及备课时,表面上似乎注重的是备课,而下意识里却在谈教案。更有甚者,有的教师通过研究教案来分析备课。作为教师,必须准确把握备课和教案的关系,不能为写教案而写教案。 第三,备课不是把教材变成讲稿。 备课当然不能不备教材,但这仅仅万里长征迈出了第一步,还要想方设法驾驭教材,因为那仅仅个例子。在倡导主动、合作、探究学习的今天,教学仅仅转述教材内容的做法与促动学生全面发展的设想相去甚远。 第四,备课不是老师自我讲授的安排。 如果我们要问学校里什么样的老师是最神奇的老师,一定有这样的答案:“刚说完最后一句话下课铃就响了。”“刚写完最后一个字时间便到了”。理应说,这些教师的确是很好地掌握了课程进度,时间安排似乎臻于完美,按照预期的设想,成功地完成了教学任务。但是,任务完成和达成目标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完成任务并非意味着目标达成。备课是为课堂教学而“备”,而教学作为学校教育的主要途径和形式,其目标并非仅仅是传递文化知识。课堂不是教师表演的舞台,教学不是教师的独角戏,备课不是老师自我讲授的安排。 2、那备课是什么呢? 第一,备课是教学设计。

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常规之备课上课

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常规之备课上课 备课 总的要求是课前有思考、有思路,能说课。对不同发展阶段的教师(如新任教师、成熟教师、优秀教师)我们可以有不同的备课要求,教案要因人而异;教案要留有发展的空间,注重实效。新课程下的教学常规我们必须加大对备课组活动的管理,形成个人研究与集体研究相结合的备课制度。备课应该牢牢把握“个人领悟、集体研究、把握课标、重组资源”的原则,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最终能够形成具有我们教师个人风格的教案。要求我们老师做到“五有”:即脑中有“纲”(课程标准),胸中有“本”(教材),目中有“人”(学生),心中有“数”(差异),手中有“法”(方法)。 1、理论依据 既然备课的实质是对课程的理解,而课程目标、内容及实施要求等又以教学新课标的形式体现出来那么理所当然教学新课标应成为备课的理论依据和政策依据。 (1)以新课标所规定的一门课程的性质、特点功能和任务为总的指导思想,确保备课的基本方向和走向不偏离。 ( 2)以新课标所规定的学科目标体系为参照,确定具体教学时段的教学目标。 (3)以新课标规定的学科内容体系为标准选择和组织一定时空范围的教学内容。 (4)以新课标规定的教学方法体系为原则指导对具体教学方法的选择和使用。 我们通常所说的“备新课标”应包含两种意义:一是经常性学习、领会和把握新课对一门学科的性质、任务、目标、内容和实施原则等基本精神的表述,应用它来指导备课和上课;二是即时性的学习,即参照新课标中的具体课程目标和内容来确定一定时段的教学目标和内容。一个优秀的或成熟的教师应该经常地自觉地钻研并把握好学科教学新课标,领会它的基本精神和学科体系,并用以指导教学行动。否则“临时抱佛脚”,无济于事的。 2、现实依据 备课的现实依据是学情----学生及其学习的现状。因为教师备课完全是为了学生而备,离开学生的备课是盲目的,不合学情的备课是低效的。只有针对学生及其学习的具体情况去备课,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取得预期效果。所谓“备学生”,就是为学生而备。 (1)学情内容包括:①一般性学情或规律性学情。即青少年一定成长阶段的身体发育水

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应如何备课

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应如何备课 ——业务学习讲座材料 实施新课程,要使新课程的理念真正落实到每节课堂教学上,我认为,首先应从备课进行改革,以适应课程改革的要求。下面就新理念下小学数学如何备课,谈个人几点体会。 一、备课要明确学生的学习目标 “课程标准”在具体课程目标中,提出了“知识与技能、 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四个方面的数学课程目标,并通过知识与技能、态度的结合,认知与情感的结合来实现课程的总体目标。因此在课时学习目标的制定和把握上,除了“双基”目标外,还要注意两个问题:a.每一节课都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的培养目标,落实这一目标比教给学生掌握所学的知识更为重要。 b.每节课都要重视数学知识向实践能力转化的教学目标,这是因为学生虽然掌握数学知识,但是不等于学生能够解决实际问题,更不等于学生相应的实践能力也同时得到了发展。数学知识要转化为能力,必须经历相应的动手实践这一教学环节。如“面积和面积单位”一课,它的教学目标定为:1、知道面积的意义;2、知道常见的面积单位有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3、初步建立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表象;4、学会与人对话、与人合作,遵循基本的与人交往的规则。 因此,在课时学习目标的制定和把握上,我们一定要转变传统观念,着眼于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跳出“双基”目标的框框,注意目标的整体性和全面性。 二、备课要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 新教材的特点是“具有基础性、丰富性和开放性”,因此, 我们在备课时要认真挖掘教材资源,力图呈现丰富多彩的感知材料,给不同层次的学生留有学习空间,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一般采取以下几种方法: 1、将教材内容情境化。创设良好的情境,是激发学生学习情趣的前提条件。小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积极性,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他们对学习素材的感受与兴趣。现实的、有趣的、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容易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数学知识,激发学生学

浅谈在新课标下如何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浅谈在新课标下如何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发表时间:2014-04-24T10:13:40.263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4年3月总第114期供稿作者:于建华 [导读] 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和学情,合理灵活地安排课堂教学的环节,可以使我们的课堂结构更合理、更科学。 于建华山东省肥城市龙山中学271600 课堂效率是各级学校教育教学的生命线,高质量的学校总是以高效率、高质量的课堂教学为重要途径。那么,新课标下如何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 一、优化课堂结构是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必然要求 课堂结构是指组成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的先后顺序与各教学环节在时间上的分配。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和学情,合理灵活地安排课堂教学的环节,可以使我们的课堂结构更合理、更科学。 1.坚决去掉可有可无的教学环节,从而节省课堂教学的时间,使课堂教学更高效、更流畅。 与新知联系不太紧密的知识、可有可无的环节要坚决地省去;有的新知在复习旧知过程中很自然地引出来了,如果此时插入“导入新课”这个环节就会显得生硬,就会打乱学生的连续思维,分散学生的注意力,这时的导入新课就显得多余了,此时就要省去导入新课这个教学环节;如果在一节课上学生学得很好,理解和掌握了本节课所要学习的知识,并且下课铃已经响了,也可以把全课总结省略掉。 2.合理调整各个教学环节的时间。 中学生的有意注意一般只能坚持20—25分钟,课堂前20—25分钟是学生学习的最佳时间,新知的教学必须在这段时间内完成。所以有人这样分配教学时间:检查复习一般在课堂前5分钟内完成,导入新课用1分钟左右,新知教学一般控制在20分钟左右,巩固练习安排10分钟左右,全课总结1分钟左右,课堂作业8分钟左右。当然,因人、因年龄、因课堂教学的情况不同,可以进行合理灵活的调整。 3.训练应穿插于各环节之中进行。 很多老师课堂教学都采用了集中处理的方法,前半部分教师拼命地进行提问和讲解,后半部分集中进行训练。这样的结果是:所学新知因没有及时训练而不到位,直接影响到学生对后继知识的学习;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来说,集中训练导致不能在课上完成所有作业,作业留在课后更是困难重重,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不说,还极大地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日积月累,成为学习“后进生”。如把训练穿插于新授教学的过程之中,不但可以提高学生当堂训练的质量,及时反馈,及时补救,而且还能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改进教学方法是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有效途径 “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一项关于“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学生问卷调查显示:“教学态度”占17%,“学识水平”占13%,“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占70%。可见,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必须改进教学方法。 1.旧知复习要做到“精练”和“实用”。 所谓“精练”就是该复习的旧知就复习,不该复习的旧知就不复习;所谓“实用”就是复习的知识要对学生学习新知能起作用,要有助于解决新授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2.新知的引入要体现“自发”和“自然”。 教师要善于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让学生在活动中发现有关问题,或者对新知巧妙地铺垫并适时加以引申,从而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一步去研究这些问题,通过探究、分析、讨论、操作等一系列活动,直到解决问题。 3.问题的解决应尽量由学生自己来完成,教师只是在学生遇到困难时加以引导、点拨,起到为学生“导航”的作用。 “告诉我的,我会忘记;让我看的,我会记住;让我参与的,我会理解。”——亚里士多德说得多对啊! 4.新知的巩固要注重“及时”和“高效”。 我认为,一是练习要“及时”,学生对旧知掌握得好将有利于新知的学习,反之将会给后继知识的学习造成障碍,所以在教学中要力争做到让学生边学边练、边练边反馈;二是练习要“高效”,要达到高效的练习效果,习题就必须精心挑选,有针对性地进行练习。 三、实行集体备课模式是提高地理课堂有效性的根本保证 课堂教学效率如何,关键在于备课,因为备好课是搞好教学的基础之基础、根本之根本。教师只有深入钻研教材,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上课时才能得心应手、左右逢源。每个老师都能写出教案,而集体备课可以充分发挥同一年级备课组集体的聪明才智,相得益彰,形成合力,去认真钻研教材和学情,确定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确定突破教学重点难点的方法,选择合适的学习方法,选准课堂教学的“切入点”。为此,要进一步规范集体备课活动,让集体备课成为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根本保证。 四、重视撰写教学反思是提高地理课堂有效性的必经之路 如果说课前的精心准备能保证上好一堂课,那课后的教学反思则更有利于教师的专业成熟与提高,然而这一点常被忽视。课后反思,可以说是进行二次备课,既可以及时纠正问题、总结经验,也可以为自己的教学研究提供素材。新课程提倡教师即研究者,要求教师会反思、常反思、善反思,在反思中提高教学能力,提高教学研究水平。 1.记成功之举。 每一节课总有成功之处,如有趣的对话、典型的案例、逼真的演示、巧妙的设问、幽默的讲解、传神的体态、奇妙的方法、有益的启示以及精彩的教学设计和授课片断等等。教学中,这些闪光的现象俯拾皆是,只要我们留心,就不难发现。长期积累,积细流以成江河,教学经验自然会日益丰富。 2.记失败之处。 金无赤足,人无完人,即使最成功的教学过程,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如表达含混、处理欠妥、方法陈旧、演示失败、指导不力、知识性的错误以及教案与实际的脱节甚至是解答不出学生的问题等。把这些“败笔”记录下来,认真反思,仔细查找根源,寻求对策,以免重犯,教学必然日臻完善。 3.记感想体会。 教师不但应记录课堂教学活动方面的情况,而且当练习、作业、测验以及个别辅导后有感而发时仍可补记上。由于时间的制约,有些思路想法可能刚露端倪,教师一定要善于捕捉并记录,为日后深入探索思考创造条件。

新课程理念下的备课有哪些基本要求

新课程指导下的备课有哪些基本要求? 一、备课要体现预设与生成的统一在备课时,教师要把握预设与生成的内 在联系。所谓预设,就是根据教育目标和学生的兴趣、学习需要以及已有的知识经验,以多种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地设计教育活动。所谓生成”是指师生依据学生的兴趣、经验、和需要,在与环境交互作用中进行有效的动态的调整,以引导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进行新知识的探究活动。在生成中,教师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心理和物质环境,关注、支持、引导学生的主动探索和交往的欲望,满足他们自主活动、自发学习的需要。教师预设”和学生的生成”对学生的发展具有同等的价值,而且预设”和生成”不是截然分开割的两个部分。以自己原来的设计和组织预设课程经验为基础,吸纳生成课程的理念和做法,经过同化、顺应,把原有经验整合为自己的经验。在考虑教育活动方案时,多几种假设,多几种课程发展的可能性,以便在实施过程中能够对孩子的不同反应有所应对。当发现孩子有了真正感兴趣而且有价值的事物和现象时,教师应大胆打破原来的计划,调整教育活动内容。当发现原定的活动时间、进度不符合实际情况时,教师不要拘泥于原定计划,可以顺应事情的自然发展,因事利导。 二、备课要体现尊重差异性原理在备课中只有正视学生的个性差异,把它 当做一种资源开发和利用,充分发挥每位学生的潜能,让所有学生都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探索活动,各尽其长,各有所得,不同程度地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这才是真正落实新课程理念。教师只有密切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学才有针对性,才会更有效。备课时尊重学生的差异主要体现在:首先,教师备课时要有学生个体的差异意识,这样备课时才会有所构思;其次,教师要设计分层教学教案,把学生的差异性发展放在第一位;第三,教学时教师必须真正让学生找到自己的位置”,让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发展,在分层教学中让学生各得其所;第四,开展 有针对性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同时也体现学生的自身价值,从而产生良性循环。 三、备课要体现生活化的理念课堂教学要贴近学生生活,一些具有生命价 值的教学资源应该为教学服务,为学生的成长服务。生活中蕴涵着丰富的教学资源,只要我们善于去挖掘,有大量的资源我们可以利用。我们首先要分析教材,

新课改下教师如何备课

新课改下教师如何备课 备课是一个古很老套的话题,但凡有几年教学经历的人都能从备教材、备学生、备目标、备过程、备教法等方面说个子丑寅卯。但在新课程条件下,随着教师角色的转变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的要求,备课不再是教材内容的简单的诠释、教学过程的简单的安排、教学方法的简单的展示,它的性质、功能、方法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它要求教师从新课程理念出发,在落实学生主体学习地位上下功夫,在落实每一个学生自主学习上下功夫,在落实学生合作学习上下功夫,在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上下功夫,在防止学生的学习活动流于形式、切实提高课堂效益上下功夫。因此教师备课已升华为教师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那么如何备课呢? 一、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备学生 以往的教学以传授知识为中心,因而备课的重点往往放在知识的获得,技能的训练上。在新课程的课堂教学中,我认为备课的重点应转移到学生的发展上来。教师不仅要考虑课堂上让学生学什么,怎样学,更应考虑这样的学习对学生的发展有什么作用,要时时把学生的需要放在首位。如对教材的处理是否能吸引学生学习;问题的设计是否能激活学生的思维;教学方式是否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究:教学过程有没有给学生留下足够的自主活动的时间和空间等。 要从学生的发展着眼,真正在备课的每一环节都想着学生的发展,想着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服务,那么我们的课堂教学就会在真情的涌动下,回归教育的真实,回归生命发展的自然。 通过平时的听课了解,我深深地体会到:了解学生与研读教材同等重要。教师对教材的理解、研究一旦确定,相对而言比较稳定,而学生却是一个活生生的人,是一个发展的人。教师对教材的研读、教学方法的设计,都是通过学生的学习、理解来展现的。通俗地说是“教师搭台、学生唱戏”。“台”是师生所共同拥有的教材,而搭台就是教师要通过教材这个媒介,选用恰当的方法,洞悉学生的心理特征和需求,建构适合学生智力发展的问题情境,以便有效组织学生唱戏。因此,备学生显得尤为重要。那么,备课时如何备学生呢, 1、全面了解学生。要做到了解学生,首先要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了解学生的基本的学习能力;了解学生的认知特点以及情感因素。根据学生的实际制定相应的措施。 2、深入研究学生,找准教学起点。现在学生学习的渠道多了、宽了,他们的学习准备状态有时会超出我们的想象,许多课本上尚未涉及的知识,学生可能已经清楚了,我们认为很简单的不用教的,学生可能不会。如果我们按事先设计的内容教学,效果可能不佳。因此,教师要遵循学生的思维特点设计教学,就必须把握准教学的起点。 学生是否已经掌握或部分掌握了教学目标中要求掌握的知识、能力?掌握的程度如何?没有掌握的是哪些? 哪些新知识是学生自己能够自主学习的?哪些需要教师引导和点播的...... 通过对学情的了解,确定哪些知识是重点探究的,哪些可以甚至不讲的,从而很好地把握起点,有针对性地设计、实施教学。 3、备学生发展的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教学的灵魂。因此,课堂教学要解决的问题是教学目标的问题。素质教育首先应体现基础性、全面性和发展性。其次,着眼于学生潜能的开发,强调内化过程,实现教师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学习目标、发展目标的协调一致。 4、纵观全班学生,关注个别差异,设计不同目标,做到有的放矢。

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如何备课

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如何备课 新的课程理念促使教师的角色和教学方式要发生必然的改变,而这一变革的切入点及其突破口又归结至教师如何以新的理念去备好课进而做出符合新课程标准要求的教学设计。 备课是指教师依据课程理念、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确定合适的教学起点和终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科学、优化的安排,形成教学方案的过程。 备课备什么 传统的教学观念认为教师在备课时应当备教材、备学生、备目标、备过程、备教法。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备课备的关注点因新理念而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一、备《课程标准》和三维目标 新课程中,不管你用什么版本的教材,我们进行教学的依据是各科的《课程标准》。学习课程标准,把握其本质特征,才能深刻理解编者意图,借用教材去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所以,在进行教学设计前必须读懂《课程标准》,准确把握旧有教学大纲和新的课程标准的联系、区别及其主要突破;了解课程目标中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要求,特别是课程标准对教师所教学段有哪些具体的目标,作为教师一定要心里有数,只有以此为依据才能确定所教年级的总目标及具体的课堂教学目标;其次要把握好标准对知识与能力在了解、理解、运用三个层面的不同要求,进而使教学设计符合新的课程标准对三维目标的整体要求。 三维教学目标的确立和落实 (一)、三维目标的内涵及其相互关系 1、三维目标的内涵 1956年,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布卢姆立足于教育目标的完整性,制定了教育目标分类系统。他提出把教育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三个目标领域。根据布卢姆等的教育目标分类理论,结合我国的教育教学实际,新课程将课程(学教)目标分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三维教学目标不是三个目标,而是一个问题的三个方面。它集中体现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集中体现了素质教育在学科课程中培养的基本途径,集中体现了学生全面和谐发展,个性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客观要求。 第一维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 主要包括人类生存所不可或缺的核心知识和学科基本知识;基本能力——获取、收集、处理、运用信息的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第二维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 主要包括人类生存所不可或缺的过程与方法。过程——指应答性学习环境和交往、体验。方法——包括基本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和具体的学习方式(发现式学习、小组式学习、交往式学习……)。 第三维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情感不仅指学习兴趣、学习责任,更重要的是乐观的生活态度、求实的科学态度、宽容的人生态度。价值观不仅强调个人的价值,更强调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不仅强调科学的价值,更强调科学的价值和人文价值的统一;不仅强调人类价值,更强调人类价值和自然价值的统一,从而使学生内心确立起对真善美的价值追求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2、三维目标之间的相互关系 三维的课程目标应是一个整体,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互相联系,融为一体。 在教学中,既没有离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的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也没有离

浅谈新课标下初中英语教师的备课策略

浅谈新课标下初中英语教师的备课策略

浅谈新课标下初中英语教师的备课策略 曲靖市师宗县竹基中学杨红梅 摘要:课程改革的首要目标就是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学生在获得基础知识与技能的过程的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也就是传统学习方式的“被动性、依赖性、统一性、虚拟性、认同性”向现代学习方式的“主动性、独立性、独特性、体验性与问题性”转变过程。而英语课程改革的主要任务是实施课程改革和优化课堂教学模式,相应地,对于在教学一线的初中英语教师,备课就成为了英语课堂教学的前提和基础。 关键词:课程改革;备课; 课堂教学是中学英语教学的主阵地,占据着师生主要的时间和精力。课堂教学是学生探索和实现自我能力的参与活动,其层次和水平决定着学生的学习效率。只有课堂教学的效率最优化,才能最大限度地减轻学生课后负担,而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否往往取决于教与学整体设计的层次与水平。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和基础,一堂优质课不仅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在寓教于乐中获得知识,增强情感和价值教育。因此,备课成为新课改后教师首先考虑的问题。传统的只注重知识传授的备课方式不再适应改革的趋势了,如何在备课过程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激发学习动机?作为一名一线初中英语教师,我认为备课应该包括以下要点: 一、备《初中英语课程标准》 作为初中英语教师,我们应该认真学习《初中英语课程标准》。 《英语课程标准》是国家对学生学习英语科目必须达到标准的统一要求,是必须遵循、不能违背的。教师只有准确地理解和把握其精神实质才能对中学英语教学的总目的、总要求和总原则有明确的了解,才能对教材的具体教学内容、编排顺序等进行适当的调整。《英语课程标准》中会明确要求初中生到学业水平考试的时候应该掌握的单词数,应该掌握的语法点以及应该达到的口笔头标准。研读《课程标准》可以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的放矢。

如何备课才有效

如何备课才有效 备课,是教师重要的基本功,也是教师的职责和应遵守的规则。因而,作为一名教师不能不知道如何备课,不能不研究备课艺术。我认为备好课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 总之"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无论要完成什么工作,都需要做好充分准备,否则就会事倍功半,收效甚微,劳而无功,教学亦然。为使教学工作获得成功,教师必须认真、充分、精心地准备。有经验的教师都懂得:即使备课,有时还教得不成功,不备课就更无把握。因此,备课是教学工作中一个极为重要的环节。讲什么?怎样讲?事先都要周密考虑,精心设计。教师好比导演,如果对剧本不了如指掌,对演员不彻底了解,也就不会导演出内容生动、剧情感人的好戏来。教师只有对教材内容、教学对象、教学方法经过深思熟虑,了然于胸,才能把课讲得妙趣横生、引人入胜。备好课不仅是讲好课的重要前提,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保证,也是教师不断丰富自己教学经验和提高文化水平、专业知识、业务能力的重要途径。对青年教师来说,更是如此。对待备课采取什么态度是衡量教师思想觉悟、工作态度和职业道德的重要尺度。教无止境,备课也无止境,必须精益求精、坚持不懈。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更新日益加快、教学管理不断加强、教育改革日趋深化的今天,更需如此。

浅谈如何做到有效备课 首先,“有效”立足点不仅是对于教师来说“教”要有效,更要考虑让学生的学习活动“学”得有效。我们传统的备课工作就是——写教案,之后出现写学案,再后来经历了集体备课等。所有的转变其出发点都是好的,但往往我们看到的并不是从实际出发,而是备课时,一味照抄名师授课录、现成教案集或对别人的教学程序、模式不加分析就简单照搬,写成缺乏自己独特的理解和灵魂的教案。此时,教案成了《教师备课手册》、教学参考书的翻版,课堂教学形成千篇一律的模式。1、备教学目标:在以往的教案中,教学目标的设定往往被我们忽略了,通常大家都是不假思索地将教学参考书教学目标照抄下来,完全没有考虑是否符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教学目标的确立是备课过程的核心工作,直接影响着教学环节的有效性。2、备学情分析:不同的班级有着不同的班风,有着不同的学习方式;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接受能力和思维方式。因此,在不了解学情的情况下,盲然备课是不科学的。反之,教师在考虑了学生的实际水平后,展开备课,课堂教学的效率可以得到大幅的提高。 3、备教材分析:教材是重要的课程资源,是教和学的中介。教师必须充分地重视,充分利于教材、挖掘教材,进行教学设计。同时,也要求教师关注学生的实际生活、学习兴趣、个性差异。 4、备资源利用:用到的教学资源包括许多如课件、相关资料、课外资源等都需要教师上课前进行准备。 5、备措施预设:有效的课堂教学预设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最有效,教师们需要仔细推敲。同时,要对自己的方法留有调节的余地。 浅谈“小学数学有效备课”之我见 备课是教学的重要行为之一,是教师上好课的关键。小学数学教师如何进行有效备课呢?下面就谈谈我的一些点滴看法: 一、联系学生实际,确定教学目标 在课堂教学中,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灵魂,也是方向。教学目标是备课首要明确的问题,毕竟它决定着一堂课的教学内容,教学结构,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的形式,起着导向作用。 1、认真钻研教材,是教学目标确定的首要依据。 制定教学目标必须以《大纲》为准绳,以教材为依据,明确所教的内容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合理确定教学目标的达成程度。结合教学实际,认真钻研每堂课的教学内容准确地把握教材内容,准确理解教材,制定的教学目标才能突出重点,抓住关键点。 2、深入了解学生,是教学目标确定的必要依据。 学生是否具备了学习新知识必须的条件,学生到底掌握了哪些要求掌握的知识,有多少学生没有掌握?哪些知识学生可以自己学会,哪些知识需要教师去教?哪些地方可以作为学生的亮点出现?只有对学生有了相当准确、深刻的了解,才能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从而真正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 二、精心设计“新课引入”

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应如何备课

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应如何备课 新课程理念指出: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建构的过程,强调在合作互助中学习,特别关注学生的主体要求,尊重学生的原有知识和经验,顺应学生的自我发展,鼓励学生的个性,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自我探究的学习能力。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教师的角色和教学方式也应该发生相应的改变,面对新课程教师究竟应该如何备课?下面谈谈个人观点和想法,以求与大家共勉。 一、备课的目标要注重实效性 新课程有新“课标”,教师备课的真正目标就是如何达到新“课标”的要求。传统的备课一是目标不正确、不实在,如很多教师的备课只是为了完成任务,所以要么没有目标,要么目标不合实际、不具体;二是目标多注重知识传授与获取,强调教师教学行为的结果和学生行为的结果。这样的备课目标对于学生的发展显然是无效或效益很低的。新“课标”要求教师备课的有效目标必须既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又强调师生双边、多边活动的过程。 二、备课的形式要符合实际 传统的备课形式主要是教师独自一人或冥思苦想、或照抄参考资料,且必须每个过程、每句话都要用备课本写出来,“备课”实际上成了“背课”,尤其是教师上优质课、示范课总是把教案记熟,然后按“台词”去“演戏”。这样的备课形式与“课改”促进教师的提高和学生的发展之宗旨是相悖的,只能使教师吃力不讨好。新的备课形式应该是丰富多彩、灵活多样的,要因课程内容,教师能力水平的不同而异。如活动类课程,应以场所、器材、学具及活动的组织安排等准备为备课形式,自然实验课应着重花功夫做好实验的物质准备、分组安排等,这些类型的课不必拘泥于将一切都写在备课本上。有平行班级的,应大力提倡“集体备课”方式。而教龄长、经验丰富、素质高的教师,提倡备简案或在书上“点画批注”,让他们腾出精力和时间搞研究。 三、备课要注重教学过程的构建 变程序式课堂教学为建构式课堂教学。这样的课堂教学,是在尊重、理解、相信学生的基础上建构的。教师是指导者、组织者、策略者,教师对每个教学环节应有个合理的分析,研究教材的特点,研究学生的心理。遵循“教无定法,教必得法”的原则。这就需要教师理解多种教学策略,灵活运用,一般来讲,教师要预测的教学程序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应该符合学生发展的。关键是在实施过程中,教师如何艺术性的引导,教师的导向更重要。以学生为主体,不是什么事都是学生说了算,在民主的基础上还要集中,否则是另一个样子(混乱的,无头绪的)。教学过程的构建,首先要树立现代的教学观念,主张以人为本,发挥学生的主体精神和创新意识,以学生的“自我尝试在先,教师的引导在后”为原则。 教学过程的构建要遵循教材的特点,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教材的内容不同,

2020年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教师如何备课.doc

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教师备课探讨富顺县东湖小学王德贵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由我来给大家做个交流,交流的题目是《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教师备课探讨》。为什么要说是探讨,因为教学本身是一种创造性的工作,教学永无止境,教有法,而教无定法。因此,今天我只是谈谈我在教学设计这个板块的一些思考,起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希望大家能产生一点共鸣,如有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因为我是长期教数学的,所以今天我的发言主要针对数学学科谈谈如何进行课堂教学设计。虽然谈的是数学学科,但如何进行课堂设计,学科之间都有些共性。因此,我希望同样给教其他学科的老师带来一点点启示。今天我的发言分以下几个部分。 一、当前老师们的备课存在的几点问题备课是教师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上课前的准备工作。提高教学质量,首先要上好课,而备好课又是上好课的关键。无论是新教师还是老教师,要上好课,必须要有一份切实可行的教案。对于备课,目前各校普遍存在以下现象 (一)、备课就是“抄”教案。 抄教案,教师首先买一本教案,每节课基本上把教案详抄一遍,特别是新教师更为突出。我认为新教师刚刚走上工作岗位,新教师刚走上工作岗位,缺乏实践经验,抄教案也情有可原,但实际教学中一些老教师也是总是完整的,不假思索的抄教案,我想这是应付检查的原因,真正上课的时候,教案上的一些东西不一定用得着。这使我想起全国著名教师于漪老师说的一句话“现成的教案是别人劳动的成果,犹如贴在窗上的一朵纸花,没有生命力; 而自己研究出来的,虽无多少惊人之处,但毕竟是扎根于思考原野上的鲜花,富有生命力。”所以,备课一定要有自己的主见,即使别人再好的点子,也只有融进了自己的思想,(二)备课过于简单教学目标不明确、重难点未分析、教学具的准备不充分、板书设计几乎没有,教学内容处理过于简单化,没有真正去读懂学生,读懂课标,读懂教材,没有真正的设计好如何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的教学流程。这样去上节课是忙乱的,手足无措的,效率低下的。像这样准备不充分的上课,你想小学1-4年级每周数学是4节课,语5-6年级每周是6节课,小学1-2年级每周语文8节课,3-4年级每周7节课,5-6年级每周6节课,你能完成任务吗?(三)有无备课上课的现象这主要集中在那些疏于教学管理的学校,是对待工作态度不够端正的教师的表现。这不是能容忍,如果教师经验不足,教学水平又不高,不备课上课那就是在误人子弟,从大的角度讲,那是害国害民。 (三)备课缺少集体思考很多学校是教师个人独资备课,几乎没有年级组,教研组的集体备课。一位哲人说过如果我有一个苹果,你有一个苹果,交换一下,还是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假如我有一种想法,你有一种想法,交换一下,每个人都有了两种想法。我认为,交换想法后,不只是每人有两种想法,而是每人原先的想法也得到修正、补充和提高。我们学校在教学教研上提倡的理念是没有完美的个人,只有完美的团队。只有集体思维的碰撞,才能产生集体智慧的结晶。凡是我校老师外出参加比赛的课,我们都有教师参与集体备课,磨课。

如何进行有效备课

新课程下如何做到有效备课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师应当认真做好教学预设,以保证课堂教学运作的有效进行,这就是有效备课。 一、备好学期计划,明确“两个目标”、“两个点” 两个目标是指所教学科的总目标(即低、中、高各段目标)及所教教材的具体目标。这两个目标是教师教学的宗旨。备课前一定要掌握并理解透彻,低年级教师要做到“高瞻远瞩”,中年级教师要做到“瞻前顾后,左顾右盼”,高年级要做到“居高临下”各年段的知识联系教师都要做到心中有数,为备课做好指导。 两个点就是本册书的重点与难点,明确后可根据本班实际,在课时比重、时间分配上做到科学合理。对于难点部分教师要充分考虑运用哪些策略来化难为易,逐一突破,这样为教学中落实重点,分散难点,提高教学效率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二、备好单元计划 单元计划是具体目标的呈现,明确每个单元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难点,分配好课时比重。并研读教参上各单元的编写说明,为教案编写奠定基础。 三、备好课时计划 教案编写其实是教学目标落实的重要环节,是教师教情与学情的预设。在新课程下充分体现以人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对教师备课要求有以下设想。

首先明确备课要做什么?即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的预测。 怎么做?--------围绕“三维”目标设计导入、新授、练习、板书和教后反思。 开头:课序,课题,备课教师姓名 第一块: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课时安排等。 第二块:学习提纲:要学哪些知识?1、2、3、 怎样去学?——采用哪些方法? 第三块: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课堂教学的“开头”就是“导人新课”,导人新课在整体教 学组织结构中占有突出重要的位置。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 入新课应起到引导学生学习“方向”、激发学习动机的作用。 于漪(yi)老师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坎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像磁石一样把学生吸引住”。 课的导入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第一个音定准了,就为演奏或者歌唱奠定了成功的基础。学生从未知到已知,犹如涉水过河,不知深浅,课堂导入仿佛铺路架桥,能帮助学生顺利到达彼岸;学生从旧知到新知,好比爬山登高,感到困难,课堂导入恰似架梯,能搀扶学生越过艰难险阻,登上高峰。 导入贵在自然,贵在贴切,达到一石激起千层浪,激起求知热情,自主探究的积极性。 导入的方法:有创设情境法、故事引入法、破题导入、迁移类推法、直接揭示教学目标法、猜谜语、预习引入等多种方法。无论采用

新课程理念下的备课应以学生为中心

新课程理念下的备课应以学生为中心 四川教育学院信息科学系2005级成本白班:马龙军备课是钻研教材,阅读参考资料,在知识上作充分准备的过程吗?在传统的教学理念下,绝大多数的教师都以知识为中心备课,只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就不管学生该怎样去学,把学生孤立起来。那样,学生能得到个性化、全面性的发展吗?为此一系列的问题不得不引起每位教师的反思。笔者认为:新课程理念下的备课应以学生为中心,要求教师应站在学习者的立场上提出问题,考虑问题,全面分析学生,全面满足学生需求,全面整合课程各结构要素,有效利用课程资源,使学生得到全面个性化学习的角度去备课。教师应怎样以学生为中心去备课呢? 一、备课时要全面考虑分析学生的基本情况 教师在日常生活学习中,应该根据自己的观察、家访与学生谈话及对学生作品的分析,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学习能力、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的培养情况,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班级学习风气、学习思想等情况,特别要注意弄清楚学生的学习思想及已经形成了哪些学习能力、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和思维空间发展能力,哪些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学习方法和思维空间发展能力需要进一步培养,哪些不良的学习习惯和方法需要纠正。依据平时掌握的学生基本情况及年龄特征,有针对性的拟定教学目标,制定教学计划;有针对性的进行个别育人。 二、备课时要全面考虑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

在具体备一堂课时,应先弄清楚学生原占有知识量和技能掌握情况,可以通过作业分析和平时测试,了解学生哪些内容掌握了,哪些内容还没有掌握;有多少学生掌握。是否需要在讲新课之前安排一个复习旧知识的环节,这样设计的教学过程才符合学生实际发展。其次,还要弄清楚哪些学生接受能力强,哪些学生接受能力弱,根据不同类型学生因材施教,运用新理念下的分层教学法设计适合他们水平的教学过程,确保每个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在学习活动中,使他们在原有基础上获得更全面地发展。 三、备课时要全面考虑进行有机课程整合资源 教师在备课时,除了对学生的基本情况和学习情况作全面分析之外,还应对学生将要学习的知识能力进行课程资源分析整合。把书本、课堂、学生经验、生活世界、错误、闲言碎语等课程资源整合起来,让学生贴近生活,开拓视野;让学生去观察,寻找错误的原因,激起他们的探知欲。使学习成为学生有趣地、有用的活动,变“教课本”为用“课本教”。 四、备课时要全面考虑统筹结构要素 备课是教学设计的预处理。备课时需要通过考虑、整体把握、突出主体、全面推进,整合静态因素与人的关系,调控好动态因素四方式——学生学习、教材呈现、教师教学、师生互动,实现教学设计最优化。 一是备课时要考虑整合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个结构因素,在新课程的视野中,教材绝不就等于课程,教学设计也并非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有效的教学设计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有效的教学设计 一、新课改背景下的有效教学设计界定 我们认为:教学设计就是针对教学进行的精心计划活动。它包括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的筛选与组织、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教学评价的实施以及教学环境、师生关系、教学技术与手段的考虑等等一系列的整体性的活动。或者是教师对自己课堂行为的一种事先筹划,是对学生即将达成的教学目标表现出学业进步的条件和情境所做出的精心安排。或认为课堂教学设计是关于课堂教学与学的计划,既是教育技术学的主要领域,又是教科学的重要主成部分。在整个教学系统中,教的真正含义是使学生真正地学优化和促进学生的学。现代教师的教学策略不是以教为中心去设计教学过程,而是以学为中心去组织教学过程。可以用冯校长的精髓之句来概括现代教师的教学策略“施教之功,贵在诱导;进学之功,贵在领悟。”教师只有把循循善诱调识到学生的独立思考上才会使教与学和谐一致。从而大面积地提高教学质量。那么,我们如何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呢?我认为主要从教学设计所包含的主要要素来谈谈。 二、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操作 (一)教学目标:要指向全体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1.目标要全面,不能唯知识要做到三维目标的统一。 2.目标要清晰明确具体。即:要以具体的可操作的行为的形式陈述教学目标。例如: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最后一课》这篇课文的主要人物有韩麦尔先生、小弗朗士,主要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可设计这样的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热爱自己的母语,热爱自己的民族这个目标就是很具体明确,学生一看便知道掌握什么内容。 3.因材设置。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甚至让学生参与目标的研制与确定,这个目标的设置,对于学生而言,同学们会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去,促使学生在课前看课文去设定自己应能完成的目标,教师在教学中也能够成功地驾驭这些目标。 (二)教学内容组织要精当。 教学内容要精当包括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内容选择和加工;二是基于整体思路的问题筛选。 第一内容选择和加工确定。用教材的教而不是教教材的观点。要敢于对教材进行合理性的加工。力求做到“立足文本,超越文本,回归文本。”这就要求教师不但熟悉教材而且还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素养业务能力。

浅谈新课标下初中英语教师的备课策略

浅谈新课标下初中英语教师的备课策略 曲靖市师宗县竹基中学杨红梅 摘要:课程改革的首要目标就是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学生在获得基础知识与技能的过程的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也就是传统学习方式的“被动性、依赖性、统一性、虚拟性、认同性”向现代学习方式的“主动性、独立性、独特性、体验性与问题性”转变过程。而英语课程改革的主要任务是实施课程改革和优化课堂教学模式,相应地,对于在教学一线的初中英语教师,备课就成为了英语课堂教学的前提和基础。 关键词:课程改革;备课; 课堂教学是中学英语教学的主阵地,占据着师生主要的时间和精力。课堂教学是学生探索和实现自我能力的参与活动,其层次和水平决定着学生的学习效率。只有课堂教学的效率最优化,才能最大限度地减轻学生课后负担,而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否往往取决于教与学整体设计的层次与水平。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和基础,一堂优质课不仅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在寓教于乐中获得知识,增强情感和价值教育。因此,备课成为新课改后教师首先考虑的问题。传统的只注重知识传授的备课方式不再适应改革的趋势了,如何在备课过程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激发学习动机?作为一名一线初中英语教师,我认为备课应该包括以下要点: 一、备《初中英语课程标准》 作为初中英语教师,我们应该认真学习《初中英语课程标准》。 《英语课程标准》是国家对学生学习英语科目必须达到标准的统一要求,是必须遵循、不能违背的。教师只有准确地理解和把握其精神实质才能对中学英语教学的总目的、总要求和总原则有明确的了解,才能对教材的具体教学内容、编排顺序等进行适当的调整。《英语课程标准》中会明确要求初中生到学业水平考试的时候应该掌握的单词数,应该掌握的语法点以及应该达到的口笔头标准。研读《课程标准》可以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的放矢。 二、备“教材”

新课程下教师应该如何备课

培训教师资料 新课程下教师应该如何备课?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应该是师生共同建构的过程,它强调以学生为本,帮助学生在合作互助中学习,特别关注学生的主体要求,尊重学生的原有知识与经验,顺应学生的自我发展,关注个体的差异,鼓励学生的个性,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自我探究的学习能力。那么在新课程下我们应该如何备课呢? 首先要走出备课的几大误区。 误区一:备课变成教案的“克隆” 有的老师把备课想象得很简单。备课时,找来现成的教案一抄了事,就这样,年年教,年年抄,除了写了一些细节和过程,整体基本没有变化。这样,不重视备课,不重视教法的研究,不重视教学效率,学生的学习效率自然就很低。 误区二:备课走上了“形式主义” 有的老师为了在备课检查中能体现课改精神和新课程理念,将“教案”改称“学案”,并没有教后反思、二次备课等备课要求,如把以往的教学过程分解为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等。实际内容依然是“换汤不换药”,“穿新鞋走老路”。如此改革,备课成了一种形式。 误区三:集体备课成了“教案之和” 网上的一则报道让人忍俊不禁:某学校开展对外公开课,五位教师上的都是同一节课,听课人听到的都是同一个模子:一样的导入,一样的话;一样的讨论,一样的题目;一样的过程,一样的调子。大家感到纳闷,询问后才知,这是之前集体备课的“成果”。他们将集体备课后的“成果”原封不动地搬进自己的课堂,照本宣科。这般“偷工减料”,这般“投机取巧”,备课“大船”岂不会“搁浅”? 误区四:备课成了网上资料的“拼盘” 有些教师网上备课很轻松,从网上下载与自己备课内容相关的教案,不加取舍地变成自己的教案,全然不顾内容是否切合自己教学实际的需要。这种“拿来”的东西,没有参与的成分,注定会造成教学的失败。 那么在新课程下我们应该如何备课,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呢? 科学处理教材。新课程有新“课标”,教师备课的真正目标就是如何达到新“课标”的要求。为此我们必须深入研究“课标”和教材,仔细阅读有关参考书,弄懂教材的思想,结合学习实际情况,确定各章节的教学目的、要求、重点、难点、关键点、障碍点及知识的内在联系等,科学地确定教学目的,不断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心理特点、知识水平。此外,教材处理的一个重要环节是选择编排教学内容,在“课标”要求的前提下,以教材中最基本的概念、原理为中心,从纵、横两方面对教材进行处理,其中“纵”指知识的“线”,即知识的内在联系,“横”指知识的“块”,即横向联系。这样便于学生将知识联系起来,避免前学后忘。 精心设计教学过程。这是提高备课质量的关键。教师在备课中要精心设计教学过程,选择最优教学方法,选编典型习题,写出具体可行的教案,并设计好板书及课堂小结。 研究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多种多样,其方法的选择应以教学目的、任务、教学内容、学生情况为依据,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教学中要抓住关键,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视学习。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知识水平,是提高备课质量的保证。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因此,教师自身学识水平的提高是关键。只有不断学习,才能圆满完成教学任务。 (1)博览群书。从各种书籍、报刊中吸取与教学相关的精华内容,及时了解本学科、本行业的新知识、新情况,做好读书笔记。 (2)常听课。通过听课,学习他人的长处,认真听取评议,主动征求领导意见和同行的意见,及时改正错误,倾听学生及家长的呼声,听取学生对教学的评议,以便“对症下药”,改进教学,开阔思路,不断创新。 (3)勤写。边实践边总结,把自己积累的信息、资料、体会、办法记录下来,整理成文。 (4)走向社会。有选择地交流,了解社会的变化与要求,使教学与社会息息相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