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浆岩试题

岩浆岩试题
岩浆岩试题

判断题

1.岩石可划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及变质岩三大类。()

2.岩石是固态物质的集合体。()

3.常见造岩矿物按其成因和化学成分特点可以分为三类:主要矿物、次要矿物和副矿物。

()4.岩石就是结晶质矿物的结合体。()

5.按岩石的结晶程度可分为全晶质、半晶质和玻璃质结构。()

6.凡全部由结晶质矿物组成的岩石的结构,无论其颗粒大小如何都称为全晶质结构。()7.斑状和似斑状结构是根据斑晶矿物的种类来划分的。()

8.根据岩浆岩的矿物共生组合,可以了解岩浆岩的化学成分特点。()

9.岩浆作用是岩浆的产生到完全冷凝固结成岩的全过程。()

10.岩浆中的主要矿物和次要矿物统称为岩浆矿物。()

11.成分相同的岩浆在不同冷凝条件下,其结晶程度、颗粒大小相同。()

12.火山岩的产状可以是整合的或不整合的。()

13.自然界中原生岩浆仅为有限的几种,但通过岩浆的分异、同化和混合作用,可以形成复杂多样的岩浆岩。()

14.成分相同的岩浆在不同冷凝条件下,其结晶程度和矿物颗粒大小相同。()

15.组成岩浆岩的所有矿物称为岩浆矿物。()

16.原生岩浆是上地幔物质和下部地壳物质局部熔融的产物。()

17.岩浆是由地幔岩石地部分熔融形成的熔融体。()

18.根据岩浆的化学成分可以了解岩浆岩的矿物组合特征。()

19.目前公认的主要原生岩浆为玄武岩、花岗岩、安山岩浆和超基性岩浆等。()20.岩浆是由下地幔的部分熔融形成的熔融体。()

21.岩浆的粘度与岩浆的氧化物、挥发组分、温度和压力有关。()

22.岩浆作用是指高温的熔浆侵入围岩引起的一系列变质作用。()

23.岩浆中挥发组分的存在可以降低岩浆的粘度。()

24.地下深处的含水岩浆比同成分的熔岩流的固结温度要高得多。()

25.岩浆岩中的主要矿物成分是岩石大类划分和命名的主要依据。()

26.岩浆岩的酸度是以岩浆中Al2O3、K2O、Na2O的含量为标准划分的。()

27.岩浆岩矿物共生组合取决于岩浆的化学成分和岩石形成的物理化学条件。()28.岩浆与岩浆岩在成分上的主要差别是岩浆中所含的挥发组分较岩浆岩高。()29.岩浆岩的矿物成分仅受岩浆中化学成分的控制。()

30.基性岩浆的粘度比酸性岩浆的粘度低,主要是由于前者SiO2含量低,岩浆温度也较高之故。()

31.岩浆岩中的主要矿物成分是岩石大类划分和命名的主要依据。()

32.岩浆岩多样性的原因是由于岩浆分异、同化混染和岩浆混合作用的结果。()33.火山岩的成分与相应侵入岩的成分完全相同。()

34.岩浆岩是高温熔融的岩浆在地下深处或地表冷凝形成的矿物的天然集合体。()35.中性岩类的深成侵入岩以闪长岩为代表,喷出岩以安山岩为代表。()

36.侵入岩的产状都是不整合的,如岩基、岩株、岩墙和岩盆等。()

37.侵入岩中,岩基、岩株、岩墙、岩盖、岩瘤等都是不整合产状的岩体。()

38.喷出岩的产状都是不整合的。()

39.在喷出岩的基质中一般不含黑云母、角闪石等含挥发组份的矿物。()

40.次火山相岩石与火山岩同源,但为侵入产状的岩石。()

41.火山熔岩是火山喷出作用的产物,其冷凝快速,所以都具有玻璃质或半玻璃质结构。()42.结晶岩是岩浆岩和变质岩的总称,因其全部由结晶矿物组成。()

43.斑状和似斑状结构都表明岩浆结晶具有阶段性。()

44.斑状结构表明岩浆结晶作用具有阶段性特征。()

45.具斑状结构的岩浆侵入岩据斑晶成分的不同,可称之为斑岩或玢岩。()

46.岩浆岩的结构与冷凝条件有关,故侵入岩都是显晶质的,而喷出岩全都是非晶质的。()47.岩浆岩的主要矿物成分和次要矿物成分是岩石分类命名及进一步详细定名的主要依据。

()48.反应边结构是先结晶的矿物与熔聚反应而形成的。()

49.暗化边结构是早先晶出的含羟基的暗色矿物与剩余岩浆发生反应的产物。()50.暗化边和反应边的形成环境和形成机理相同。()

51.反应边和次变边都是早先结晶的矿物晶体与残余岩浆发生反应的产物。()

52.枕状构造是水下喷发的玄武岩的特征构造。()

53.侵入岩的产状和喷出的产状都具有整合的及不整合的两类。()

54.喷出岩由于是岩浆喷出地表快速冷凝的产物,因此都具有玻璃质或半晶质结构。()55.在喷出岩的基质中通常含有黑云母、角闪石等含羟基的矿物。()

56.一般情况下,侵入岩的颜色越深,说明岩石基性程度越高。()

57.超基性岩全部都是超镁铁岩。()

58.镁橄榄石、似长石类矿物一般不能与石英共生。()

59.在非平衡结晶条件下,橄榄岩可以与石英共生。()

60、超镁铁岩和超基性岩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61.岩浆岩中,石英和镁橄榄石在平衡结晶条件下可以共生。()

62.“斑岩”和“玢岩”均为浅成、超浅成相岩石,其区分原则是基质的结晶程度和颗粒大小。()

63.辉长岩和玄武岩分别是基性侵入岩和基性喷出岩的典型代表岩石类型。()

64.辉长岩是玄武岩浆深成侵入作用的代表性岩石。()

65.辉长岩是玄武岩浆侵位于地表以下冷凝固结的产物。()

66.玄武岩浆可以熔化花岗质的捕虏体。()

67.假玄武玻璃(假熔岩)是玄武质火山岩经浅变质作用形成,常具流状构造。()68.安山岩是与闪长岩成分相当的喷出相岩石,因此其成分完全相同。()

69.安山岩是花岗闪长岩的喷出相的代表岩石。()

70.安山岩是与闪长岩成分相当的喷出相岩石。()

71.石英闪长岩是石英5~20%的中性侵入岩,因此属于SiO2饱和的岩石类型。()72.石英闪长岩属中性岩类,其喷出相岩石叫石英安山岩。()

73.英安岩是与花岗闪长岩成分相当的喷出相岩石,因此其成分完全相同。()

74.英安岩是与石英闪长岩成分相当地喷出相岩石。()

75.花岗岩的结晶程度较流纹岩高得多,是因为前者SiO2含量高于后者。()

76.花岗片麻岩与片麻状花岗岩的主要区别在于片麻状构造发育的程度不一。()

77.花岗闪长岩喷出相代表岩石为安山岩。()

78.花岗闪长岩比普通花岗岩含有更多长石和暗色矿物。()

79.与花岗岩成分相当的喷出熔岩类称作流纹岩。()

80.流纹岩是与石英闪长岩成分相同的火山岩。()

81.与花岗闪长岩成分相当的火山熔岩叫粗安岩,与花岗岩成分相当的火山熔岩叫做流纹岩。

()82.花岗岩的结晶程度较流纹岩高得多,是因为前者SiO2含量高于后者。()

83.花岗片麻岩与片麻状花岗岩的主要区别在于片麻状构造发育的程度不一。()84.玻璃质结构酸性火山熔岩中常见流纹岩、松脂岩、珍珠岩、黑曜岩和浮岩。()

填空题

1.影响岩浆岩粘度的因素包括___、____、____和____。

2.目前较公认的原生岩浆有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3.岩浆是________和_______物质部分熔融的产物。

4.石英是岩浆中______的指示矿物。

5.决定岩浆岩结构的四个因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及____________。

6.一般来说,随岩浆中SiO2含量的增高,其MgO、含量将______,而Na2O、K2O则______,CaO将______。

7.根据岩浆中SiO2含量可将岩浆岩划分为四类,各类岩石的SiO2含量及岩类名称为: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8.据_________的百分含量,可将岩浆岩分为四大类;各岩石类型及其含量如下: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据岩浆岩中SiO2含量可将其分类为:,SiO2含量为;,SiO2含量为;,SiO2含量为;,SiO2含量为。

10.按岩浆岩岩石中矿物含量的不同可将矿物划分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根据岩浆岩中矿物的结晶程度,可将岩浆岩结构划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12.岩浆岩中按矿物的成因类型可将矿物分为___、___、____、_____、___。

13.岩浆岩中是SiO2过饱和的指示矿物,而和则是SiO2不饱和的指示矿物。

14.按岩浆岩中矿物的量比和在分类命名中的作用,可将岩浆岩中造岩矿物分为_____、_____和_______。

15.岩浆岩中按造岩矿物的含量比可分为、、三类,三者在岩浆岩的中所起的作用是不一样的

16.岩浆岩按其产出位置的不同分为________和。

17.岩浆岩中矿物的成因类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按化学成分特点分为___以及___。

18.据岩浆岩中矿物颗粒的绝对大小,可把结构划分为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按岩浆岩中造岩矿物的颗粒绝对大小可将岩浆岩结构划分为_________粒径为_________;

_________粒径为_________;_________粒径为_________。

20.据岩浆岩中矿物颗粒的相对大小,可把结构划分为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21.据矿物晶面发育的完善程度可将矿物颗粒形态分为: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22.“斑岩”和“玢岩”是据____________来区分确定的。

23.鲍文反应原理由_________和_______两个系列组成。

24.岩浆岩中暗色矿物的百分含量称为________。

25.常见的整合侵入体产状有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等。常见的不整合侵入体产状有_________、_________及_________等。

26.自然界中,分布最广的喷出岩为____________,分布最广的侵入岩为____________。27.岩浆岩和变质岩的物质成分都是指岩石的_________和_________。

28.火山喷发方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及____________。

29.喷出岩的常见构造有:、、以及_________等。

30.根据侵入岩形成时所处的深度可将侵入岩相分为_________和_________、。31.侵入岩的深度相包括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各相代表性的岩石如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32.斑状结构和似斑状结构的区别在于前者_________,而后者_________。

33.成岩矿物是在_________ 形成的矿物,如_________。

34、基性岩类中深成相的代表岩性为_________;浅成相的代表性岩石为_________;喷出相

的代表性岩石为_________。

35.酸性岩类中代表深成相的典型岩石为_________,浅成相的典型岩石为_________,喷出相的典型岩石为_________。

36.酸性岩类喷出相的典型代表性岩石为________和_______。

37.超基性岩类深成岩相的典型岩石为_________;基性浅成侵入相的代表性岩石为_________。

38.辉长岩一般具有结构,主要由和组成。

39、超基性岩是指_________的岩石,而超镁铁岩是指_________的岩石。

40.辉长岩是由_______和_______组成的岩石,具有________结构,常见________构造。41.超镁铁岩是指的_______岩石,例如______。

42.中性岩类深成岩相的典型岩石为_________;基性浅成侵入相的代表性岩石为_________;43.与闪长岩成分相当的喷出岩是_________,与粗面岩成分相当的深成侵入岩为_________。44.闪长岩、正长岩均属____岩类,其相应的喷出相岩石为_________和____。45.岩又称为变安山岩,为中、基性浅成—火山碎屑岩在_________温热液作用下蚀为而成。

46.角闪岩主要由角闪石和____________组成,是____________岩相的典型代表。

47.玄武岩常见构造为。

48.玄武岩常具有____色,主要矿物成分为____和___;斑晶矿物为___,主要结构为___。

49.与花岗岩成分相当的火山岩是。

50.与花岗岩成分相当的喷出岩是_________,与辉长岩成分相当的浅成侵入岩称_________。51.半自形粒状结构又称为______。

52.与花岗岩和辉长岩成分相当的喷出相岩石为_______和_____。

53.与花岗岩和花岗闪长岩成分相当的喷出岩为和。

54.在钙碱性岩浆岩中,随着SiO2含量的增加,MgO的含量_________,FeO的含量_________,K2O的含量及Na2O的含量_________。

55.钙碱系列岩浆岩中,由超基性到酸性喷出岩类的典型代表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6.钙碱性系列基性岩类中,深成相、浅成相及喷出相的典型代表性岩石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7.花岗岩是____________侵位于____________冷凝固结的产物。

58.依据侵入岩中SiO2的含量的增加,典型的钙碱系列代表性岩石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59.常见的脉岩为、、。

60.暗色脉岩主要是指_________。

61.岩浆岩中脉岩类可分为浅色和暗色脉岩,前者主要为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后者为____________。

名词解释

1.岩石; 2.岩浆及岩浆岩;

3.火山岩与次火山岩; 4.主要矿物;

5.岩浆矿物; 6.岩浆岩的结构;

7.斑状结构; 8.似班状结构;

9.花岗结构; 10.辉长结构;

11.岩浆岩的构造; 12.岩浆岩的产状;

13.岩浆岩相; 14.流纹构造;

15.岩浆及岩浆作用; 16.鲍文反应原理;

17.原生岩浆; 18.同化混染作用;

19.结晶分异作用; 20.熔离作用;

21.斑岩与玢岩; 22.超基性岩;

23.蛇纹石化; 24.辉绿结构;

25.辉长结构; 26.辉绿岩;

27.辉长石; 28.块状构造;

29.气孔构造及杏仁构造; 30.斑状结构;

31.玄武岩; 32.闪长岩;

33.安山岩; 34.石英闪长岩;

35.斜长角闪岩; 36.花岗岩;

37.流纹岩; 38.花岗质岩石及花岗岩;39.正长岩; 40.粗面结构;

41.粗面岩; 42.霞石正长岩;

43.响岩; 44.脉岩;

45.煌斑结构; 46.煌斑岩;

简述题

2.简述岩浆岩由超基性至酸性化学成分与矿物成分的关系。

3.简述岩浆岩按矿物颗粒绝对大小的结构划分。

4.简述岩浆岩按矿物颗粒相对大小的结构划分和特点。

5.简述岩浆岩中矿物共生组合与化学成分的关系。

6.简述岩浆岩由中性—酸性的矿物组合特点。

7.简述岩浆岩中化学成分与矿物组合的关系。

8.简述岩浆岩由超基性到酸性主要矿物组合变化规律。

9.简述岩浆岩由超基性到酸性的化学成分变化规律。

10.简单对比侵入岩与喷出岩的异同。

11.简述辉长岩的岩石学特征。

12.试对比辉长岩与花岗闪长岩的主要岩石学特征。

13.简述闪长岩类的一般特征。

14.简述基性岩类的一般特征。

15.简述玄武岩的基本特征。

16.试对比玄武岩与安山岩的主要岩石学特征

17.举例说明基性侵入岩的基本特征。

18.对比花岗岩与闪长岩的岩石特征。

19.试比较花岗岩与闪长岩的岩石学特征。

20.简述花岗岩类的基本特征。

21.简述花岗岩类的分类及基本特征。

22.简述安山岩与流纹岩的异同。

23.简述鲍文反应原理及应用。

24.简述鲍文反应原理及其岩石学意义。

(注:可编辑下载,若有不当之处,请指正,谢谢!)

工程地质实验二常见岩浆岩的认识和鉴定

实验二常见岩浆岩的认识和鉴定 、实验目的与要求 1.熟悉岩浆岩的一般特征。 2.学会肉眼鉴定岩浆岩的基本方法。 3.掌握一些常见岩浆岩的肉眼鉴定特征,并写出简单的鉴定报告。 二、实验方法与步骤 肉眼描述和鉴定岩浆岩的基本内容为矿物成分和结构构造,命名的基础。拿到一块岩石, 一般描述的顺序是:首先是颜色,其次为结构、矿物成分、构造及次生变化等。 现将描述各种特征的方法及注意要点简述如下: (一)颜色 岩石的颜色是指组成岩石的矿物颜色之总和,而非某一种或几种矿物的颜色。如灰白色的岩石,可能是由长石、石英和少量暗色矿物(黑云母、角闪石等)等形成的总体色调。因此,观察颜色时,宜先远观其总体色调,然后用适当颜色形容之。岩浆岩的颜色也可根据暗色矿物的百分含量,即“色率”来描述。按色率可将岩浆岩划分为: 暗(深)色岩色率为60-100 相当于黑色、灰黑色、绿色等; 中色岩色率为30-60 相当于褐灰色、红褐色、灰色等; 浅色岩色率为0-30 相当于白色、灰白色、肉红色等。 反过来,我们亦可根据色率大致推断暗色矿物的百分含量,从而推知岩浆岩所属的大类(酸、中、基性)。这种方法对结晶质,尤以隐晶质的岩石特别有用。 (二)结构构造 岩浆岩按结晶程度分为结晶质结构和非晶质(玻璃质)结构。按颗粒绝对大小又可分为粗(> 5mm)、中(5-1mm)、细粒(1-0.1mm)结构,以及微晶、隐晶等结构。其中特别应注意微晶、隐晶和玻璃质结构的区别。微晶结构用肉眼(包括放大镜)可看出矿物的颗粒,而隐晶质和玻璃质结构,则用肉眼(包括放大镜)看不出任何颗粒来,但两者可用断口的特点相区别。隐晶质的断口粗糙,呈瓷状断口;玻璃质结构的断口平整,常具贝壳状断口。按岩石组成矿物颗粒的相对大小又可分为等粒、不等粒、斑状和似斑状等结构。因此,观察描

实验二_常见岩浆岩的认识和鉴定

实验二常见岩浆岩的认识和鉴定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1.熟悉岩浆岩的一般特征。 2.学会肉眼鉴定岩浆岩的基本方法。 3.掌握一些常见岩浆岩的肉眼鉴定特征,并写出简单的鉴定报告。 二、实验方法与步骤 肉眼描述和鉴定岩浆岩的基本内容为矿物成分和结构构造,命名的基础。拿到一块岩石,一般描述的顺序是:首先是颜色,其次为结构、矿物成分、构造及次生变化等。 现将描述各种特征的方法及注意要点简述如下: (一)颜色 岩石的颜色是指组成岩石的矿物颜色之总和,而非某一种或几种矿物的颜色。如灰白色的岩石,可能是由长石、石英和少量暗色矿物(黑云母、角闪石等)等形成的总体色调。因此,观察颜色时,宜先远观其总体色调,然后用适当颜色形容之。岩浆岩的颜色也可根据暗色矿物的百分含量,即“色率”来描述。按色率可将岩浆岩划分为: 暗(深)色岩色率为60-100相当于黑色、灰黑色、绿色等; 中色岩色率为30-60相当于褐灰色、红褐色、灰色等; 浅色岩色率为0-30相当于白色、灰白色、肉红色等。 反过来,我们亦可根据色率大致推断暗色矿物的百分含量,从而推知岩浆岩所属的大类(酸、中、基性)。这种方法对结晶质,尤以隐晶质的岩石特别有用。 (二)结构构造 岩浆岩按结晶程度分为结晶质结构和非晶质(玻璃质)结构。按颗粒绝对大小又可分为粗(>5mm)、中(5-1mm)、细粒(1-0.1mm)结构,以及微晶、隐晶等结构。其中特别应注意微晶、隐晶和玻璃质结构的区别。微晶结构用肉眼(包括放大镜)可看出矿物的颗粒,而隐晶质和玻璃质结构,则用肉眼(包括放大镜)看不出任何颗粒来,但两者可用断口的特点相区别。隐晶质的断口粗糙,呈瓷状断口;玻璃质结构的断口平整,常具贝壳状断口。按岩石组成矿物颗粒的相对大小又可分为等粒、不等粒、斑状和似斑状等结构。因此,观察描述结构时,应注意矿物的结晶程度、颗粒的绝对大小和相对大小等特点。 岩浆岩常见的构造为块状构造,其次为气孔、杏仁和流纹状构造等。

岩浆岩岩石学教学大纲

《岩浆岩岩石学》实验教学大纲 (地质专业、地球化学专业,总学时42,其中实验课20学时) 一、教学思想 岩浆岩是一定地质时期地壳运动发展一定阶段的产物,岩浆岩岩石学是岩石学中一个主要的组成部分,它和地质学及其它自然科学存在密切的关系。岩浆岩内容丰富,作为分类基础的岩石物质组份、结构构造是了解各种岩浆岩基本特征的基础。在此基础上对岩石在自然界的产状、分布以及和周围地质构造的关系进行系统学习,进而阐明岩浆岩形成、发展和演化过程,并探讨岩浆活动的规律和岩浆岩形成的相关地质条件。因此,本课程的重点内容在于阐明岩浆、岩浆岩的基本概念,岩石物质组成、结构构造,岩石产状及相特征,分类命名,以及主要岩类的手标本及显微镜下鉴别特征等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此基础上,利用4~6学时,简明扼要地介绍岩浆岩形成过程的物理和化学作用机理,将岩石这一地质实体与地质作用过程中的深度维(上地幔→地壳)和时间维(地壳与上地幔的演化)有机地结合起来,将岩石成因理论与板块构造和大陆动力学融合在一起。最终通过理论知识和实验资料的讲授,要求学生较好地掌握岩浆岩岩类学知识,并对岩理学有一个初略的了解,使学生对现代岩石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理论认识达到一定的深度和广度。 二、学时分配与授课方式 开课学期:0.5 课内外总学时:42 课堂讲授:22 实验课:20 学分:3 授课方式:课堂讲授与实验课教学相结合 授课对象:地质专业、地球化学专业 岩浆岩岩石学课时分配

三、考试方式:闭卷 实习一岩浆岩的结构、构造 一、预习内容 岩浆岩结构的概念;根据矿物结晶程度、颗粒大小、自形程度、相互关系划分的主要结构类型;典型结构的形成条件分析;构造的概念;主要构造类型。 二、实习要求 1、认识岩浆岩常见结构、构造特征;了解主要组构的形成条件。 2、了解岩浆岩组构观察描述内容、描述方法。 三、实习内容 1、从相关薄片中观察以下结构类型: 粒状镶嵌结构、辉长结构、反应边结构、粗玄结构、拉斑玄武结构、环带结构、蠕虫结构、斑状结构、熔蚀结构、暗化边结构、基质的安山结构 2、从相关标本中观察以下结构、构造类型: 斑状结构、基质玻质结构、似斑状结构、文象结构、块状构造、粗粒花岗结构、条带状构造、斑杂构造、流线构造、流纹构造、气孔杏仁构造 实习二、三橄榄岩-苦橄岩类 一、预习内容 超基性岩类的化学成分、矿物成分、结构构造特征及主要岩石类型。 二、实习要求 1、掌握岩浆岩手标本、薄片的观察内容、鉴定分析方法、描述记录一般格式。 2、掌握超基性岩类的鉴别特征及定量分类命名标准。 3、掌握橄榄石类、辉石类矿物的鉴定特征及超基性岩主要组构,如粒状镶嵌结构、网环结 构、条带状构造等。 4、认识透闪石、蛇纹石等次生矿物。 三、实习内容 1、对照参考材料,学习岩浆岩观察鉴定的内容和方法,熟悉一般描述记录格式。 2、鉴定二个典型的超基性侵入岩标本和薄片,并交鉴定报告。 3、观察下列典型岩石类型: 条带状橄榄岩、透闪石化异剥橄辉岩、角闪辉石岩、含镍黄铁矿纯橄岩、含长斜辉角闪橄榄岩、蛇纹岩、条带状铬铁矿 实习四、五辉长岩-玄武岩类

实验2

实验2 一元线性回归模型 一、实验内容;利用一元线性回归模型研究我国06年、11 年人收入水平对人均消费的影响。 1、实验目的:掌握一元线性回归模型地建立与检验 2、实验要求: (1)建立2006与2011年人均消费与收入水平之间的一元线性回归模型 (2)对回归模型做出经济意义上的解释 (3)独立完成实验建模与实验报告 二、实验报告 中国2006年与2011年的人均消费与收入水平之间的关系 1、问题的提出 在经济增长中,居民消费一直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合理适度的消费将有利于促进经济的增长,对一国经济的增长具有推动作用。为了保证中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我们可以从居民消费水平这一角度考虑。而居民的消费水平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居民的收入情况。根据西方经济学理论,一国的国内生产总值扣除掉折旧和税收后就是居民可支配收入,居民民可支配收入主要用于两个方面:储蓄和消费。如果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居民就有更多的收入进行储蓄和消费。增长的消费水平也将带动中国经济的发展。本次试验通过2006年与2011年的人均消费与收入水平的数据进行研究,建立模型,以研究两变量之间的关系。 2、指标选择 本实验中,经济指标我们选择同一年内各地区人均收入与人均支出。

数据取自《中国统计年鉴》(2007年和2012年),分别是各省份的城镇人均收入及消费 单元:元 表1 2006与2011年31个地区人均消费与人均收入数据(X表示人均消费,Y表 示人均收入)

为了保证两个年度具有可比性,必须剔除价格因素对收入和消费水平的影响,这里 以2006年的cpi作为基期来调整数据。首先可以查出06年的cpi为101.5%,11年的 cpi为105.4%,按照公式“调整后的收入”= “原始收入”*(217.5951/261.0937), 其中217.5951是06年相对于90年的cpi,251.4328是11年相对于90年的cpi。 调整后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消费见下表: 单位:元

实验: 常见岩浆岩手标本的鉴定

实验二常见岩浆岩手标本的鉴定 一、实验类型 综合性实验 二、实验目的 通过对岩浆岩特征的认识加深对岩浆作用的了解。 三、实验仪器、设备 岩浆岩标本,小刀,放大镜 四、实验原理 1 岩浆岩的主要矿物成分 暗色矿物:橄榄石,辉石,角闪石,黑云母 浅色矿物:斜长石,正长石,石英 2 岩浆岩的结构 岩浆岩中矿物的结晶程度、晶粒大小与形态及晶粒间的相互关系,称为岩浆岩的结构。 (1)按照矿物晶粒的大小分为 显晶质结构:用肉眼均可加以识别,又细分为 粗粒(粒径>5mm)、中粒(粒径5—1mm),细粒(粒径1—0.1mm) 隐晶质结构:用肉眼难以识别 (2)按矿物颗粒的相对大小可分为 等粒结构:矿物颗粒大小相等 不等粒结构:在不等粒结构中又分为: 斑状结构:基质为隐晶质或非晶质者 似斑状结构:基质为显晶质,且基质的成分与斑晶的成分相同 3岩浆岩的构造 岩浆岩的构造是指岩浆岩中矿物集合体的形态、大小及相互关系分为 块状构造:岩石中矿物排列无一定规律,岩石为均匀的块体。 流动构造:岩石中柱状或片状矿物或捕虏体平行而定向排列。火山熔岩中不同成分和颜色的条带,以及拉长的气孔相互平行排列,称为流纹构造。 气孔构造:岩石中呈圆球形、椭球形或不规则形态的空洞。直径由数毫米到

数厘米。基性熔岩中气孔较大、较圆;酸性熔岩中气孔较小、较不规则,或呈棱角状。 杏仁构造:气孔中有矿物质充填者。 层状构造:岩石具有成层性状,它是多次喷出的熔岩或火山碎屑岩逐层叠置的结果。 4岩浆岩的分类 (1)岩浆岩 (2)火山碎屑岩 火山碎屑岩既有喷出岩的特征也有沉积岩的特征,按火山碎屑的粒径大小分类: (1)凝灰岩:粒径<2mm (2)火山角砾岩:粒径2-50mm (3)浮岩:粒径2-50mm多孔洞,色浅、质轻、能浮于水 (4)集块岩粒径>50mm 五、实验内容 1.常见岩浆岩手标本观察实验观察常见岩浆岩手标本的颜色、造岩矿物组成、结构、构造特征,描述并鉴定。 2.四大类岩浆岩对比观察鉴定实验,观察四大类岩浆岩(超基性岩、基性岩、中性岩、酸性岩)的特征及区别,并对比描述、鉴定。 3.侵入岩和喷出岩对比观察鉴定实验,对比观察侵入岩和喷出岩,描述其矿物、结构构造,并定名写综合鉴定报告。并把观察结果写在实习报告中。

实验三(学生)认识常见的火成岩

实验三认识常见火成岩 一、实验目的 1、掌握观察和描述火成岩的颜色、结构和构造的方法。 2、了解火成岩的命名方法,并能对常见的火成岩命名。 3、学会肉眼鉴定火成岩的方法,熟悉火成岩的一般特征。 二、实验器材 1.实验工具:尺子、放大镜 2.实验标本:辉长岩、闪长岩、辉绿岩、安山岩、、花岗斑岩、白岗岩、正长岩、钾长花岗岩、辉石岩、流纹岩、黑曜岩、浮岩。 三、实习内容 (一)颜色 岩石的颜色是指组成岩石的矿物颜色之总和,而非某一种或几种矿物的颜色。因此,观察颜色时,宜先远观其总体色调,然后用适当颜色形容之。火成岩的颜色也可根据暗色矿物的百分含量,即“色率”来描述。按色率可将火成岩划分为: 暗(深)色岩色率为60-100%相当于黑色、灰黑色、绿色等; 中色岩色率为30-60%相当于灰褐色、红褐色、灰色等; 浅色岩色率为0-30%相当于白色、灰白色、肉红色等。 (二)结构 所谓结构是指岩石矿物颗粒本身的特点(结晶程度、晶粒大小、晶粒相对大小、晶粒形状等) 1、结晶程度:分为全晶质、半晶质和玻璃质结构 2、晶粒大小可分为: (1)显晶质结构:用肉眼或放大镜可以看出晶粒的大小, 粗粒结构---晶粒直径>5mm; 中粒结构---晶粒直径1-5mm; 细粒结构---晶粒直径0.1-1mm。 (2)隐晶质结构:晶粒小于0.1mm,用显微镜才能辨别。 3、晶粒相对大小:可分为等粒结构、斑状结构和似斑状结构。 4、晶粒形状:分为自形晶、半形晶和他形晶。 (三)构造 指矿物集合体的形态、大小、空间分布,反映其形成时的岩浆活动、成岩环境特点。常见的岩浆岩构造有: 1、块状构造:其特点是岩石中各部分结构相似,各种矿物分布均匀而无定向排列,岩石中无空洞,一般侵入岩中常见这种构造。 2、流动构造:其特点为板状、片状、柱状矿物呈定向排列所表现出来的构造。 3、流纹构造:其特点为不同颜色的条纹和被拉长的气孔所表现出来的一种平行构造。

实验二、岩浆岩肉眼鉴定

实验二岩浆岩肉眼鉴定 一、实验目的任务: 通过实验,掌握岩浆岩主要矿物成分及结构构造特征,能够肉眼鉴定侵入岩及喷出岩。 二、实验要求: 利用放大镜及掌握的有关岩浆岩肉眼鉴定的知识,学会独立鉴定岩浆岩。 三、岩浆岩肉限鉴别方法和步骤: 对岩浆岩手标本的观察,一般是观察岩石的颜色、结构、构造、矿物成分及其含量、最后确定岩石名称。 1)颜色:主要描述岩石新鲜面的颜色,也要注意风化后的颜色。 直接描述岩石的总体颜色,如紫、绿、红、褐、灰等色。有的颜色介于两者之间,则用复合名称,如灰白色、黄绿色、紫红色等。岩浆岩的颜色反映在暗色矿物和浅色矿物的相对含量上。一般暗色矿物含量〉60% 称暗色岩;在60-30%的称中色岩;V 30%则称浅色岩。 2)结构:根据岩石中各组分的结晶程度,可分为全晶质、半晶质、玻璃质等结构。 岩浆岩结构的描述内容和方法 3)构造:侵入岩常为块状构造,岩石中的矿物无定向排列;喷出岩常具气孔状、杏仁状和流纹状构造。要注意描述气孔的大小、形状、杏仁的充填物及气孔、杏仁有无定向排列。 4)矿物成分:矿物成分及其含量是岩浆岩定名的重要依据。岩石中凡能用肉眼识别

的矿物均要进行描述。首先要描述主要矿物的成分、形状、大小、物理性质及其相对含量,其次对次要矿物也要作简单描述。 5)次生变化:岩浆岩固结后,受到岩浆期后热液作用和地表风化作用,往往使岩石中的矿物全部或部分受到次生变化,若变化较强,就应描述它蚀变成何种矿物。如橄揽石、辉石易成蛇纹石,角闪石、黑云母常变成绿泥石,而长石则变 成绢云母、高岭石等。 6)岩石定名:在肉眼观察和描述的基础上定出岩石名称。 颜色+结构+岩石基本名称,如浅灰色粗粒花岗岩;灰黑色中粒辉长岩 四、常见岩浆主要特征 橄榄岩:超基性深成侵入岩,一般呈绿色或黑绿色,中粒一粗粒结构,块状构造。主 要由大致等量的橄榄石和辉石组成,可含少量角闪石、黑云母等,没有石英,橄榄石含量 达90%以上者叫纯橄榄岩,<40%者向辉石岩过渡。岩石常受蛇纹石化,并含磁铁矿等金属 矿物。 辉石岩:是一种几乎全部由辉石>(>90%组成的超基性深成侵入岩,可含少量橄榄 石、角闪石、磁铁矿等金属矿物,辉石晶粒粗大,橄榄石镶嵌其间,颜色暗棕或灰黑,结 构构造与橄榄岩相似。 苦橄岩:苦橄岩为超基性岩的喷出岩,呈淡绿色至黑色。隐晶质结构,块状构造,有 时具气孔或杏仁构造。主要由橄榄石(50-70%)和辉石(<40%组成,可含少量基性斜长 石、普通角闪石。若具斑状结构,则称苦橄玢岩。自然界分布较少,常与玄武岩共生,多 产于玄武岩底部附近。 辉长岩:基性深成侵入岩,中粒至粗粒结构,块状结构。主要矿物成分是斜长石和辉 石,次要矿物有角闪石、橄榄石等,暗色矿物与浅色矿物含量大致相等。 辉绿岩:基性浅成岩。暗绿或黑绿色,矿物成分与辉长岩相似,但粒较细,长条形斜 长石自形程度好,辉石以它形充填其间,为辉绿结构。具斑状结构者称辉绿玢岩。 玄武岩:是分布广泛的基性喷出岩。黑色、黑灰色或暗紫色,气孔构造和杏仁构造发 育,斑状结构或隐晶质结构,一般常见的斑晶为长条形斜长石、橄榄石(可蚀变为褐红 色伊丁石或蛇纹石)或辉石,而角闪石、黑云母少见,玄武岩常具柱状节理,若为水下喷 发的,易形成枕状构造。 闪长岩:中性深成侵入岩,浅灰一灰白色,等粒中粒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矿物为 白色斜长石和普通角闪石(20-30%),有时暗色矿物以黑云母或辉石为主,石英含量很

岩浆岩实验

岩浆岩实验一 岩浆岩结构的概念; 根据矿物结晶程度、颗粒大小、自形程度、相互关系划分的主要结构类型; 典型结构的形成条件分析;构造的概念;主要构造类型。 实习要求: ● 1、认识岩浆岩常见结构、构造特征;了解主要组的形成条件。 ● 2、了解岩浆岩组构观察描述内容、描述方法。 实习内容: ● 1、从相关薄片中观察以下结构类型:粒状镶嵌结构、辉长结构、反应边结构、粗玄结构、拉斑玄武结构、环虫结构、斑状结构、熔蚀结构、暗化边结构、基质的安山结构 ● 2、从相关标本中观察以下结构、构造类型:斑状结构、基质玻质结构、似斑状结构、文象结构、块状构造、构、条带状构造、斑杂构造、流线构造、流纹构造、气孔杏仁构造 岩浆岩实验二和三 预习内容 : 超基性岩类的化学成分、矿物成分、结构构造特征及主要岩石类型。 实习要求: ● 1、掌握岩浆岩手标本、薄片的观察内容、鉴定分析方法、描述记录一般格式 ● 2、掌握超基性岩类的鉴别特征及定量分类命名标准 ● 3、掌握橄榄石类、辉石类矿物的鉴定特征及超基性岩主要组构,如粒状镶嵌结构、网环结构、条带状构造等● 4、认识透闪石、蛇纹石等次生矿物 实习内容: ● 1、对照参考材料,详细观察A11-001手标本及薄片。学习岩浆岩观察鉴定的内容和方法,熟悉一般描述记● 2、鉴定A11-018,并交鉴定报告。 ● 3、观察下列岩石:条带状橄榄岩、透闪石化异剥橄辉岩、角闪辉石岩、含镍黄铁矿纯橄岩、含长斜辉角闪橄岩、条带状铬铁矿 岩浆岩实验四和五 预习内容: 基性岩类的化学成分、矿物成分、结构构造特征及主要岩石类型。 实习要求: ● 1、掌握基性岩类的主要鉴别特征及分类命名标准。 ● 2、熟练掌握橄榄石类、辉石类、斜长石类矿物的鉴定特征、成分牌号测定方法。掌握基性岩类常见的特征结结构、粗玄结构、拉斑玄武结构、反应边结构以及气孔杏仁构造等。 ● 3、学习矿物结晶顺序的确定方法和岩石形成过程的分析方法。 实习内容: ● 1、详细鉴定A21-001及A23-003手标本及薄片。并交鉴定报告。 ● 2、观察下列岩石:辉长苏长岩、辉绿岩、碱性玄武岩(含二辉橄榄岩包体)、拉斑玄武岩、斜长岩、碱性 岩浆岩实验六和七 预习内容: 中性岩类的化学成分、矿物成分、结构构造特征及主要岩石类型。 实习要求: ● 1、掌握中性岩类的鉴别特征及分类命名原则。 ● 2、进一步熟悉辉石类、角闪石类、云母类、斜长石类矿物的鉴定特征。认识常见副矿物磷辉石、榍石、锆石绿泥石、绿帘石、黝帘石、绢云母等。 ● 3、熟悉半自形粒状结构、环带结构、熔蚀结构、暗化边结构、玻晶交织结构(安山结构)等。

岩浆岩岩石学实验指导

《岩石学》实验指导书 目录 岩石学实验的目的要求〃〃〃〃〃〃〃〃〃〃〃〃〃〃〃〃〃〃〃〃〃〃〃〃〃〃〃〃〃〃〃〃〃〃〃〃〃〃〃1 岩浆岩实验指导〃〃〃〃〃〃〃〃〃〃〃〃〃〃〃〃〃〃〃〃〃〃〃〃〃〃〃〃〃〃〃〃〃〃〃〃〃〃〃〃〃〃〃〃〃2 实验一超基性岩类(2学时)〃〃〃〃〃〃〃〃〃〃〃〃〃〃〃〃〃〃〃〃〃〃〃〃〃〃〃〃〃〃〃〃3 实验二基性岩类(2学时)〃〃〃〃〃〃〃〃〃〃〃〃〃〃〃〃〃〃〃〃〃〃〃〃〃〃〃〃〃〃〃〃〃〃6 实验三中性岩类(2学时)〃〃〃〃〃〃〃〃〃〃〃〃〃〃〃〃〃〃〃〃〃〃〃〃〃〃〃〃〃〃〃〃〃〃7 实验四酸性岩类(2学时)〃〃〃〃〃〃〃〃〃〃〃〃〃〃〃〃〃〃〃〃〃〃〃〃〃〃〃〃〃〃〃〃〃〃8 实验五未知岩浆岩鉴定(2学时)〃〃〃〃〃〃〃〃〃〃〃〃〃〃〃〃〃〃〃〃〃〃〃〃〃〃〃10

岩浆岩实验指导 一、观察描述的基本原则: 科学观察是人们在自然条件下,通过感觉器官或借助科学仪器,有目的、有计划地感知客观对象从而获得科学事实的一种研究方法。 科学观察的原则是坚持观察的客观性,要采取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对事物进行周密、系统、全面的观察和分析。 观察不是消极地注视,而是一种积极的思维过程,积极地探索未知领域的过程,通过这一过程,扩大感性认识,启发思考,导致新的发现,所以它是科学研究中最基本、最常见的一种获取经验事实的方法。 科学观察要有准确详实的记录,用专业的术语、规范的语言、约定的符号、标准的计量单位,并借助绘图、摄影等手段,把观察的结果详细记录下来。 二、岩石学实验的目的要求 岩石学实习课是岩石学教学的重要环节,是提高学生观察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步骤。使学生增强感性认识并能掌握辩别岩石的基本方法。通过实习以求达到以下目的: 1.掌握各类岩石的基本特征(颜色、矿物成分、结构、构造、次生变化及区别特征)。 2.掌握岩浆岩手标本及镜下的观察、描述和分类命名的方法,写出完整的岩石鉴定报告;最终达到正确地鉴定未知岩浆岩的岩石类型,并准确定名的目的。 3.学会利用岩石学特征确定矿物的成因类型、结晶顺序、次生变化和形成条件。 三、岩浆岩观察描述的内容与方法: 岩浆岩的观察描述,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野外岩石或手标本的观察描述; 二是室内鉴定描述,主要是偏光显微镜下的岩石薄片鉴定。 (一)手标本的肉眼观察与描述 手标本的肉眼观察和描述方法应借助放大镜、小刀和简单试剂(如稀盐酸)。 观察描述的内容包括:颜色、结构、构造、矿物成分、次生变化、其它特征和综合定名。其中矿物成分、结构和构造是岩石的最基本特征,又是分类命名的基础,应该仔细观察和描述。

普通地质学实验指导书2

《普通地质学》实验指导书 实习一矿物的物理性质 目的:通过认识矿物加强对地壳组成物质的感性认识。 要求:1 在老师的带领下观察矿物的形态及几种物理性质,为认识矿物打基础; 2 由学生独自鉴定和描述几种常见矿物的特征 内容:观察矿物的单体形态,集合体形态,颜色,条痕色,光泽,硬度,解理, 断口,比重,磁性等物理性质。 实验用品:矿物标本,小刀,放大镜,盐酸,瓷板,马蹄形磁铁 实验步骤: 1观察矿物的形态 1.矿物单体的形态:一向延长——柱状或针状 二向延长——板状或片状 三向延长——立方体或八面体等。 2.矿物集合体的形态:矿物单体如为一向伸长——集合体常为纤维状或毛发状; 矿物单体如为二向伸长——集合体常为鳞片状; 矿物单体如为三向伸长——集合体常为粒状或块状 特殊形态的集合体: (1)放射状:长柱状或针状矿物以一点为中心向四周呈放射状排列,形似菊花。 (2)晶簇:在岩石裂隙或空洞中生长的昌形完整的晶体群。 (3)鲡状和豆状:由矿物的圆球所组成的集合体,圆球内部有同心圆构造,大小似鱼卵 者称为鲡状;大小如豆者称为豆状。 (4)钟乳状:形似冬季屋檐下凝结之冰锥,横切面呈圆形,内部具有同心层状构造,有时还兼有放射状构造。 (5)葡萄状、肾状和结核状:形似葡萄者称为葡萄状,形如肾者称为肾状。其内部均具 有同心层状及放射状构造。不规则的球形或椭球形者称为结核状,其内部有时有同心层状或放射状构造。 2 观察矿物的光学性质 1.透明度:矿物透过可见光的能力矿物薄片能透过光线者,称为透明矿物;基本上不能 透过光线者,称为不透明矿物。广义地说,所有非金属矿物都是透明矿物,所有金属矿物都是不透明矿物 2.光泽:矿物对可见光的反射能力。根据反射能力的强弱可分为: (1)金属光泽:反射很强,类似镀有铬的金属平滑表面的反射光。 (2)半金属光泽:反射较强,似一般金属的反射光。 金属光泽与半金属光泽系不透明矿物的特征。 (3)非金属光泽:透明矿物所具有的光泽,可以进一步区分为玻璃光泽,珍珠光泽,树脂光泽,金刚光泽,油脂光泽,丝绢光泽等。 3.颜色与条痕:颜色是鉴定矿物的重要依据。某些矿物常常由于外来原因呈现出不很固 定的颜色,如纯净的石英为无色,由于混有杂质等原因也可呈现各种颜色,许多透明矿物均具有这一特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