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

课堂教学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
课堂教学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

课堂教学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

岐山县教学研究室史荣刚

自开展课堂教学改革试点工作以来,各试点学校领导和教师在工作实践中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和艰辛努力,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是,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学校领导和教师们遇到的问题越来越多,并且在诸多问题面前感到无所适从,一些关键性问题始终找不到有效的解决办法,对课堂教学改革的顺利推进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现将我们在调研过程中了解到的问题进行疏理,并提出改进建议,希望对教师们的工作有所帮助。

一、主要问题

1、教师的教学观念问题。教师们对课改的主要精神还没有真正进入自己的观念系统,工作的着力点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大多数教师仍然把工作重心放在知识的传授和讲解上,对学生“学”的问题重视不够,目前的课堂和传统的课堂还没有本质上的区别。

2、导学案的编制问题。目前,教师们的集体备课还不够落实,所提供的导学案基本上没有体现“导学”的思想,有的只是把书本知识以问题形式搬到导学案上,没有对知识形成过程的诱导、没有对学习知识过程的方法指导、没有对学习活动的安排指令。

3、预习过程中的问题。教师对学生的预习重视不够,没有深入细致的研究,没有认真的组织安排,学生之间的对学、群学过程没有落实。学生的预习基本上还流于形式,教师对哪些问题是学生能解决的,哪些问题是学生解决不了的,还没有做到心中有数。

4、展示过程中的问题。现在的展示活动只是过去教师讲解的一种替代,失去了展示的本来意义。并且这种替代式的展示,让教学活动变得肤浅和直接,课堂上

看起来热闹了许多,但热闹背后的学生能力培养成了大问题。同时,由于学生的参与度不高,很多学生还不能真正地动起来。

5、学习小组的建设问题。从学生的活动情况来看,目前的学习小组还是一个松散的组织,没有形成合力,小组长的职责还不明确,组内各成员之间的相互帮助、相互检查还不落实,导致少数基础差的学生还不能认真地参与到学习中来,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落实情况也不太清楚。

6、反馈过程中的问题。反馈不应该是一个独立的教学环节,它应该伴随着整个教学活动过程。而教师这方面的意识还不强,不能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不能随机处理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导致整个教学过程不能达到“以学定教”的要求,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比较低下。

7、学习评价中的问题。教师们仍然以学生的学习结果作为评价的主要依据,没有把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劳动付出纳入学习评价中来,评价方式比较单一,学生之间的点评还不能形成争论的话题,不能真正发挥学习评价的激励、纠正、导向、指导、深化等方面的作用。

8、课堂教学的监控问题。具体表现在:学校没有对教师工作细节上的明确要求,对课堂管理还比较宏观,所以,教师的教学设计还比较粗糙;备课组不能及时地针对课堂上的问题进行集体研讨,教师们对问题的研究和思考不够深入,缺少有效的尝试。

二、改进建议

1、切实转变观念。课堂教学改革首先是对教师们的教育观念进行革命,没有教师们的“知识本位”的教学观向“学生为本”育人观的转变,就没有真实意义上的改革。教师们在以“知识为本”的传统教学思想指导下,习惯了直接把知识讲授给学生,替代了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学生所需要的做的事情就是接受和记忆。而以“学生为本”就要求教师们要把学习知识的任务交给学生,让他们通过自主、

合作、探究学习,自主完成学习任务。教师的任务就是组织调动、指导服务。传统教学就好比是教师把做好的馒头直接交给学生;现在要求教师们只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服务,让学生自己来做馒头。从这个意义上讲,传统教学对教师的要求比较低,只要自己会“做馒头”就行,而高效课堂对教师提出了很高要求,教师不但自己是“做馒头”的内行,还必须具有组织调动、指导服务、协调勾通等方面的“领导人”的能力。

“高效”的本质意义不在于单位时间内多完成了几道习题,它的核心价值在于单位时间内学生的“自信心是否得到增强、学习能力是否得到提高、意志品质是否得到锻炼、行为习惯是否得到养成”,学生能自己学会的知识占多大比例。高效课堂更看重的是学生“投入学习的状态”——是否有趣、是否深入、是否专注、是否愉快等。所以,构建高效课堂必须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对“人”的研究和调动上,教师必须从改变自己做起,与学生建立起一种志同道合式的朋友关系,不断提高自己的影响力。

2、积极面对困难。目前教师们普遍感到为难的问题是:学生不会学、教学进度慢、教学不落实、课堂难调控等等一些现象上的问题,特别是在以考试成绩为主要指标的教学评价不能改变的情况下,教师们又不敢大胆放手,所以不少教师采取的是回避问题的态度,改革工作只能停留在表层上,不能有步骤地推进。这里,我们建议教师们要理性的看待这些问题,要知道解决这些问题正是我们的改革的目的,只要我们把这些问题解决了,我们的改革也就成功了,所以说,回避问题就是回避改革。我们所应该持有的态度是:对问题有充分的估计,并有整体的思考;对问题我们要认识到,问题的形成是有过程的,所以解决问题也必须通过“过程”来解决,做到既有长远的安排,又有短期的目标,分清主次、分步推进,追求一点点的突破和进步。比如:教学进度慢的问题,开始的时候出现这样的问题是很正常的,但我们不能因为它是正常的而不作为,应该明白“慢”的原因是学生“学得慢”,在这

个现实面前,我们着急也没用,可以采取这样的办法:开始的时候,我们适当降低对学生自学内容的要求,侧重点放在“增强学生自学意识、帮助学生树立信心、指导学生自学方法、养成学生自学习惯”上面,只要求学生通过自学达成一些低层次的教学目标,比如:了解的、认识的、知道的。当大部分学生比较适应之后,再逐步地把理解的、探究的、运用的知识目标交给学生自主解决。在这个过程中,既可保证教学进度,又可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所以,我们要反对那种一开始就把整节课的教学内容全部交给学生自学的做法,明明知道学生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还要坚持着让学生自学。课堂教学改革绝对不是为了封住教师的嘴,我们必须遵守“以学定教”的原则,在学生还不会学、还学不会的情况下,教师不能撒手不管。同时,我也应该认识到,过去的教学进度虽然比较快,但是新课后的大量重复练习同样浪费了大量时间,如果学生们是通过自主学习获得的知识,可能就没必然再用题海的办法进行知识巩固了。所以,整体上讲,只要学生自主学习过程是落实的,时间不是个问题。

3、工作必须精细。种种现象表明,我们的工作过程还没有达到“精耕细作、精准操作”的要求,“过得去”“粗线条”式的工作习惯还没有根本性转变。高效课堂要求教师要把“领导人”的工作放在首位,这就必然要求我们再也不能“跟着感觉走”,不能有任何的随意性。我们对学生发出的任何一项指令、交给的任何一项任务,教学过程设计,必须是谨慎的、科学的、深思熟虑的。

1)关于导学案。总的要求:一是必须落实集体备课制度,体现备课组教师的集体智慧,杜绝只有分工没有合作的现象;二是问题的设计必须体现“诱导、指导”过程,并充分尊重学生的学情、生活经验和认知规律,尽量站在学生的角度来设计铺垫性、诱发性、过度性问题;三是引导过程必须体现学法指导,导学案的语言表达要能够引导学生去观察、收集、联想、记忆、思维、交流、合作、探究、自测等;四是体现教学目标的分步达成、学习过程的分层要求、学习效果的及时反馈,并在

每个环节上都有时间上的要求。同时考虑到导学案印制的成本问题,我们建议:提供给学生的导学案主要内容是为学生自学设计的铺垫性和引导性问题以及学习过程安排,至于需要补充的学习资源和习题,可利用多媒体、小黑板等方式进行呈现。同时,要求学生必须自备预习笔记本,记录重点知识、主要问题及典型习题等。

2)关于预习。建议对学生预习水平的要求逐步提高,特别是开始阶段和新知识的学习阶段,并建议按这样的程序进行:

教师导学。主要任务是组织教学、情境创设、激发兴趣、设置悬念、激活思维、明确目标、提出要求等。

学生自学。通读教材,整体感知;按照导学案钻研教材,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并提出自己发现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一是要保证安静的学习状态,二是教师要善于观察,并及时了解学生学的情况。

学生互学。按照导学案的要求,相互检查自学情况,并相互帮助,尽量解决不懂的问题。互学的两名学生相对固定,并提出帮扶目标。

组内群学。组内群学的主要方式是展示。首先要求组长对组内学生学习情况有充分了解,然后确定组内展示的内容,安排小展示活动,重点解决还太明白的问题,这个过程要鼓励人人参与。同时,组长要及时把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反馈给老师。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参与到部分小组的活动中来。

3)关于展示。指的是全班的大展示。提出如下建议:

一般来讲,全班的展示是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深挖教材,培养能力,所以,对都会了的和都不会的问题不展示(都不会的问题还是以教师讲为主)。需要展示的内容主要是:一是反映重点内容的核心知识和典型问题,二是在“预习”环节中学生遇到的共性问题,三是具有一定探究意义的、容易产生歧义的挑战性问题,四是学生在预习环节自主解决不了但经过全员合作学习能够解决的问题,五是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创新能力的问题。

在学生展示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鼓励学生,增强自信,善于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增强表达的条理性,并善于鼓励学生质疑、发现新问题,能非常机智地引导学生发表意见,形成思维碰撞,这是最能体现“展示意义”的事情,每当形成这样一种局面时,教师要不惜时间,让学生在充分的争论中激发兴趣,锻炼思维。这里要注意,在新授课上,我们要在“新观点、新发现”上做文章,而不是知识的难度,要重视利用学生的生活体验和社会资源,而不能仅仅局限于知识的传授。同时,大展示活动占用的时间不能太多,要防止只有表面的热闹,内容选择要精准,展示过程要精彩。

4)关于课堂流程。总体上讲,现在的课堂只要是把过去传统课堂上教师讲的时间还给学生就对了,课时划分应该保持原来的习惯,我们反对把预习、展示、反馈作为三种课型分开安排的做法,至于每节课上这三个环节各用多少时间,由于学科不同,各学科的课题内容不同,不好有一个统一要求,这需要教师在备课时,要精打细算,并灵活处理。这里需要提醒的是,教学难度的把握和教师心态的调整是比较关键的。在新课阶段和改革开始阶段,我们不要因为兼顾所谓的题型,而人为地加大了教学难度,也不要因为学生暂时的“不会学”而心浮气躁。这里建议教师们结合自己的教学优势和学科特点,在高效课堂建设总要求的指导下,自主构建能适合自己的课堂教学流程,或者说是教学模式。

5)关于教学落实。一方面,我们要想办法让学生喜欢你这位老师,喜欢学你所教的这门学科,这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最根本的东西。另一方面,需要重视这三项工作:一是学习小组的建设与管理;二是学习评价策略;三是反馈与回授。

学习小组的建设与管理情况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改革是否能顺利推进的重要保证,我们必须给予足够重视。建议认真落实这样几件事情:加强小组长培训与指导,提高小组长的组织、协调、指挥能力;各小组自主确定奋斗目标和学习常规;明确小组长的检查、督促、安排等工作职责;适当组织才艺类的小组展示竞赛活动。

学习评价对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增强学习的内部动力,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具有很强的导向作用。一方面教师要高度重视这项工作,充分认识学生的心理规律和个性特点,确立正确的评价观念;另一方面教师要用自己的言传身教引导全体学生把“努力做一个好人”作为评价的重要指标,而不是以考试成绩为唯一标准。所以,在评价学生时,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的“想成为好人的愿望”,既不让表扬变得廉价、肉麻,又不能随意打击和嘲笑,要善于抓住学生身上的美好的东西、善良的品质和进取的本性,对他们的在过程中的表现给予及时的关注。

反馈是对学生的各方面表现的一种信息收集,在这方面,需要教师具有一定的职业敏感,并注意畅通反馈渠道,有适量的作业和检测,确保反馈的信息及时准确。但反馈不是目的,目的是对收集到的信息作也科学的判断,并有效地进行回授,把学生的问题及时化解。这要求教师要有较高的教育智慧和现场决策能力,需要教师在实践中不断积累这方面的经验。

总之,教师们在改革的过程中,思路要开阔,思想要活跃,研究要深入,工作要精细。改革不是全盘否定,不要生搬硬套杜郎口的模式,只要我们紧紧围绕让学生“会学、好学、学会”这个目标来开展工作,把自己的优势做强,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高效课堂模式才是我们改革的最大愿望。同时,各学校领导对教师们的工作过程要加强指导和监督,我们要相信,过程如果没有问题,结果绝对不会有问题的,绝不要紧紧抓住“考试成绩”这根绳子不放,让教师们在工作中处于两难境地。

课堂教学改革应着重解决的问题

这次新课程改革对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确立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主动发展作了积极有益的探索,在教学中涌现了一批重视学生能力与发展的教改典型,形成了新的教学模式。但是,我们必须实事求是地承认在课改的同时出暴露出一些必须解决的问题。

问题之一:必须更新教育教学观念。

观念是行为的灵魂,教育观念对教学起着指导和统帅作用。一切先进的教学改革都是从新的教育观念中生发出来的,一切教学改革的困难主要来自旧的教育观念的束缚,确立新的教育教学观念是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教学观念不转变,教学改革就无从谈起。现代教学理念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的主体人格。应当承认,我国当前的教学质量评估机制尚未改变,我们还没有摆脱应试教育的阴影,家长最关注的是自己的子女考了多少分,教师是最关注的自己的教学效果如何,校长最关注的是自己学校有多少学生考上了重点学校。在应试教育尚未获得根本转变的形势下,学校所实施的教学改革也因此变得缺乏成效而事倍速功半,所以我们一定要在这次课改中组织学习与培训,提高认识,来一次教育观念的启蒙运动,带动全民教育观念的转变,增强教育教学改革的生命力。

问题之二:必须推进教学方法的转变

面对新教材,教师必须要有新的教学方法才能完成课改实验任务,先进的教育理念要通过先进的教学方法体现出来。

当前,我们叫得最响的口号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而往往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主导体现在向学生不停地提问,学生的主体表现在马不停蹄地回答问题,图了个表面热闹。这样的教学不是“主导”、“主体”的真正内涵,应该是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指导学生探研解决问题的能力。

新的教法还要改变原来的封闭的学习方式为开放型的学习方式,面向社会和实

践从不同方位和途径获取知识和信息,实现学生的自我完善与发展,让学生自己探索与解答,使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能动性、创造性得到真正的张扬和提升。

问题之三:必须改善教师的知识结构

新课程改革呼唤着综合型的教师,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注意的变化。多年来学校教学一直是分科进行,教师禁锢在本学科的壁垒之中,不再涉猎其他学科的知识。单一的知识结构远远不能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从新课程内容到中考命题,已经折射出一个学科与其它学科紧密联系的必须性和重要性,因此教师必须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使自己具有更开阔的教学视野。除了专业知识外,应当广泛涉猎其它学科的知识领域,建立学科间的联系,才能适应课改的要求。

问题之四:必须改变教学质量的评估机制。

新课程不仅重视、考查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尤其是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倡导用灵活多样的开放性的动态的考试方式来考查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所以教师在课改过程中,在考查学生的学习成绩这个环节上,要关注学和人生观、价值观和人文素养的培养,关注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在考试内容上少考一些客观题,多考一些与生活实际相关联的,体现综合应用的,需要创新思维的内容,反映学生真正的理解程度,杜绝偏题,怪题。在考试方式上倡导多次的、灵活多样的检测方法,给学生充分的选择权利和空间,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例如,理、化、生在检测时可用两种形式,一是书面形式命三个或三个以上的试题,难易程度、范围不同,学生可任选一作答案。如有认为解答不满意的可以允许再考,以其满意的一次成绩为准。二是实践能力检测,学生可任选一项自己认为可以动手实践的制作或实验,然后由教师和学生共同评定其创作的优劣。

问题之五:因地制宜的开发现代教育教学技术

教学活动是借助一定的手段、工具展开的教学过程,组织方式以及质量效益等都和教学活动中使用的工具密切相关。先进的设备用于教学中是教学进步的重要动

力,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以电脑、网络、多媒体等为主要内容的现代信息技术的出现,为教学方式与教学模式的变革提供了新的物质基础,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因此,我们在课改中要从实际出发,采用现代教育设施。例如,语文教学要想把过去的课文分析变成现在的课堂赏析,采用多媒体音像合成,给学生以美的享受,美的陶冶。使学生身临其境去欣赏、去感受,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文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总之,课改给教育、教学带来了诸多应解决的问题,既进一步暴露了传统教育的种种弊端,也制约着课改本身的深入实施,只有解决这些问题,课改才能收到预期效果,达到预期目的。

关于课堂教学改革的几点看法

岐山县教学研究室史荣刚

一、基本思路:

1、以问题教学为出发点(提前预习,预设问题);

2、以学生自主学习为核心(独学、对学、群学);

3、以学生展示为能力提升的基础(分析、讲解、板演);

4、以教师的指导答疑解惑为教学的提升(归纳、总结、拓展、延伸);

5、以课堂练习为教学的落脚点(巩固、达标、综合提升)。

二、基本方法:

以“先学后教,问题评价”为指导思想,采用学案导学的基本方法进行教学。

三、基本课型:

1、新授课;

2、习题课;

3、复习课。

四、课堂效率:

1、一般课堂;

2、有效课堂;

3、高效课堂。(课堂教学的基本类型搞不清楚)

1、高效课;

2、低效课;

3、无效课;

4、负效课。(高效课的比率太低,而低效课的比率太高)

五、突出问题:

1、学生的培训跟不上,学生对新模式教学不适应,学生不会自主学习。

2、教学辅助手段跟不上,教师的问题展示、学生的学习展示难以开展。

1、有欣和大家一起探讨有关“高效课堂”的问题,我很愿意跟大家一块进行学

习交流。

2、学校领导对课堂教学改革很重视,关注课堂教学改革工作,本身是一件了不

起的事情,我很赞赏。

3、教学改革在薄弱学校最容易搞成功,是学校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老师们走

向大校名校的必由之路。

4、我这个材料是课堂教学改革的系列讲座。

高效课堂提醒:

1、拉开桌子的未必就是高效课堂;

2、动起来的未必就是高效课堂;

3、高效课堂换另一个词:展示性课堂,特别重视“展示”二字,小老师作用不能过人过分讲;

4、导学案不是习题集—路线图、方向盘;

5、高效课堂的四个转变:教的转变、学的转变、评的转变、发展的转变。

高效课堂的灵魂:

相信学生、解放学生、利用学生、发展学生

1、相信学生是教师道德的立足点。是训话还是对话。有的课堂交流是地主和长工的关系。孩子厌学恰恰暴露了老师的无能。

2、解放变得“十万火急”。小岗村、深圳、杜郎口中学、芙蓉姐姐等。解放—体力、智力、观念。

3、利用学生是重视“学生”的价值。“心狠”些甚至别怕“摔跟头”。任何学习都必须经历失败、反馈、校正,缺一不可。最伟大的母亲是“后妈”,要敢干当“后妈”。

4、发展学生是教师的“落角点”。发展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创造性。

高效课堂对教师的要求:

1、要习惯做哑巴,管好自己的嘴。

2、要敢于做忍者,要隐忍着。

3、要做懒汉。

要象老太太学麻将,传统模式是开繁体字课、开数学课、还要专家培训、还要上四年本科等等;新模式只给找三个老头,陪着打半天,到会为至。

高效课堂五步教学模式:

自学——对学、群学——小展示——大展示——整理学案、纠错本、达标测评。

教学改革实施方案范本

教学改革实施方案范本 一、课堂教学改革的总体目标 我校课堂教学改革的总体目标是:以新课标和教材为依据,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根本宗旨。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方式,构建自主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注重学生的主体参与,体现生生互动和师生互动,关注学生的兴趣、动机、情感和态度,突出思维开发和能力培养;面向全体,分层实施。 二、课堂教学改革的原则 课堂教学改革是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主渠道,是保证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课堂教学改革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1、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教师没有权利一言堂,要真正理解学习的科学过程,用讨论代替讲述,用互动改变被动,用争论取代提问,让学生在快乐中主动学习。 2、要充分相信学生。学生基础有差异,能力有强弱,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发掘潜能,因人施教,启迪学生的智慧。由抱怨学生到喜爱学生,由成才培育到成人教育,由灌入式教学到超市提供,让每个学生按自己的需求主动学习。 3、认真研究学习过程。重点明确学习的三个环节,预习、展示

与反馈。做到预习到位,展示充分,反馈及时。教师设计在先,导演在后;组织在先,调控在后。学生预习有效,集体展示,个性反馈,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学习。 4、改变传统教学习惯的弊端。教师要改变原有的备课、讲课、复习、提问、批改作业、课后辅导、课堂用语、授课方式等习惯,学生要改变传统的听课、回答、练习、作业、听课方式等习惯,按照科学的教育理论,培养新的教学习惯。 总之,只要学生能够自学的,教师就不要讲,先让学生自学;学生不会的,可以通过小组合作来解决;小组不能解决的,教师再点拨,教师一定要退到最后一步。 三、课堂教学改革的总体模式 1、探索实验新型课堂教学模式。这种新模式具有三个环节:“自主学习——交流讨论——巩固训练”。这种新模式具有八个教学步骤: (1)创设教学情境;(2)出示学习目标;(3)指导学生自学;(4)学生自主学习;(5)检测自学效果;(6)教师精讲点拨;(7)课堂巩固训练;(8)教学小结提升。 在实验这种新的教学模式时,教师要注意结合本学科特点,灵活地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实验,切勿生搬硬套、千篇一律,学校倡导多元化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2、积极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探索实验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方法与途径。教师结合本学科特点,恰当的运用信息技术支持课

课堂教学改革汇报材料_1

课堂教学改革汇报材料 各位领导: 近年来,我校在开齐课程、上足课时,不增加学生在校学习时间,不增加学生作业负担前提下,通过调整教学关系,构建“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走出了一条“轻负担、高质量”的教学改革之路。在不断探索中,我们将新的理念转化为普适性的教学策略,使教师从根本上改变了教学方式,养成了新的课堂行为习惯,建立了民主平等的课堂新文化。使学生养成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课堂讨论的习惯,使学习真正成为学生喜欢的事情,让课堂真正焕发了生机与活力,有力地促进了学生、教师和学校的全面、持续、和谐发展。 一、构建模式,引领教师课堂教学改革 为实现课堂结构的变革,我们精心构建教学模式,打造课堂流程,帮助教师明确改革的目标追求、重点难点、方式方法,把新的理念转化为教师在常态课堂上的教学行为,引导教师“入格”,并引领教师在实践中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我们的“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基本理念和模式为:明确目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训练提升——达标

检测——反馈巩固。 这种课堂教学模式的指导思想是:把教学过程看作动态发展的、教与学有机统一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始终处在主体地位,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激发者和引导者。 1、明确目标 -2分钟,可以书面表达,也可以口述。让学生明确本堂课的学习任务 2、自主学习学生个人的独立学习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前提,教师必须给学生留出独立思考的时间,让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导学提纲”自学,考虑好自己的见解,找出自己的疑难问题,做好笔记,以备交流。 3、合作探究在每个学生基本上完成了对系列问题的思考、探索之后,首先开展小组合作,通过交流,组内成员之间能取长补短,相互找到差距,共同进步,形成组内共识。 4、训练提升运用自学和合作中学会的知识做题,解决有关材料题目或教师精选的模仿性训练题和拔

学校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范本(完整版)

方案编号:YT-FS-6861-68 学校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范本(完整版) Develop Detailed Rules Based On Expected Needs And Issues. And Make A Written Plan For The Links To Be Carried Out T o Ensure The Smooth Implementation Of The Scheme. 深思远虑目营心匠 Think Far And See, Work Hard At Heart

学校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范本(完 整版) 备注:该方案书文本主要根据预期的需求和问题为中心,制定具体实施细则,步骤。并对将要进行的环节进行书面的计划,以对每个步骤详细分析,确保方案的顺利执行。文档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使用。 全面实行素质教育,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当前基础教育领域里的一项重要任务。为真正把课堂教改模式抓到实处,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师、学生素质,提升自我教育科研水平,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树立“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现代教育思想,以新《课程标准》为标尺,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扎实有效地开展新课程改革,切实转变教师的教学行为,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深化教育改革,使素质教育取得突破性进展,开创教育改革和

发展新局面。 二、实施策略 (一)导学案设计 1.认真学习新课标,充分了解学情。钻研教材,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准确把握每节课的目标及重难点。 2.多从学生角度思考,严格控制教师讲解时间,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重视知识的生成,逐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小组协作的能力。 3.教师语言要以引导点拨评价为主。引导点拨要把握好深浅,组织教学要机制科学,评价更要从客观事实出发,对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评价标准。 4.程序设计要符合课型特点,形成科学的模式。新授课:情境-问题-策略研究-达标检测;练习课:回忆总结-练习巩固-达标检测;复习课:构建知识框架-方法梳理-典型题目训练-达标检测。 (二)课堂教学 1.精心组织课堂教学语言,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鼓励学生大胆发言。从积极的发言中了解学情,适时

对当前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的反思

变革看起来就更多表面化的东西和偏离教学的 真正目标。”四因此,我们要以复杂一动态的视角来审视课堂教学改革,关注改革的内在动力和内在需求,即以课堂教学本身的问题作为改革的出发点。,正如富兰所言,“问题是我们的朋友”,“只有我们积极地寻求和面对那些实际上难以 解决的真正问题,我们才有可能对复杂的情况作出有效的反应”。 在当前的课堂教学改革过程中,改革参与者要及时理清真正存在的问题,积极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但需说明的是,对课堂教学问题的探寻需要我们克服线性思维,恪守复杂范式,“需要主体扩大视野,拓展问题域,认识到教育问题包含因素和产生的原因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明晰问题与原因之间的多因素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问题(整体)与其部分之间的全新的关系,以及研究者与问题之间的相互关联性。” 3.课堂教学改革的内容:教师课堂文化的转型课堂教学改革究竟要改什么?对于这个问题,复杂一动态理念认为,课堂教学改革所具有的偶然性和不确定性特征决定了改革内容需要结合具 体的“境遇”。也就是说,在不同“境遇”下,

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和具体内容、任务是不同的。正如有研究者所言,“课堂教学改革是一个历史范畴,它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内涵和任务。在我国社会发展的现实境遇中,课堂教学改革究竟能够做些什么?应该做些什么?如何做?要弄清这些问题,首先需要对当前我国社会发展的现实境遇进行准确的把握。” 就当前社会境遇来说,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改革已成为社会主旋律。成为“一种生活的事实”。而社会的各项改革事业也处处彰显着“以人为本”的改革理念,强调尊重人的独立性、自主性和主动性,并以“人的改变”为改革的最终依归。具体到教育领域内,改革已成为学校的一种生存常态,“以学生发展为本”也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核心理念。课堂教学改革在“以人为本”的社会境遇及“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内部境遇之中,必然要解决“学生通过课堂教学实现学习与发展”这一中心问题,而且其改革的最终依归也必然是“学生的发展和改变”,而要实现这一变革目标,教师改变是一个最关键的前提性条件。教师改变是一个复杂和长期的过程,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逐步推进,特别是在当前教师的观

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改革调研报告

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改革调研报告 您现在的位置:范文先生网>报告总结>调研报告>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改革调研报告 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改革调研报告 2020-04-18 调研报告 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改革调研报告 在人们素养不断提高的今天,报告的用途越来越大,报告中提到的所有信息应该是准确无误的。为了让您不再为写报告头疼,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改革调研报告,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信息技术教学改革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丰富了课程的内容,另一方面是丰富了教育的形式。在计算机知识与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课程设置的科学性是不容置疑的,不同的教育形式又是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我们初中信息技术教研组进行了一些课堂教学改革的具体实现措施和方法如下: 1、建立研究学习小组,互帮互学拉近学生之间的差异。我们把所任教的班级进行分组,每个班分成12小组一般一个小组有5个学生,相对有二位低层生,两位中层生和一位高层生。高层学生当组长,中低层学生是积极的参与者。在小组学习过程中,个人学习的成功与他人学习的成功是密不可分的,小组之间保持融洽的关系、相互合作的态度,共享信息和资源,共同担负学习责任,完成学习任务。 2、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以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为线索,把教学内容巧妙地隐含在每个任务之中。教学任务都贴近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是学生所熟悉和感兴趣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完

成一个个任务逐步掌握所学的知识与技能。真正为学生营造一个建构知识、寓学于实践的环境,让他们在这个环境里,充满兴趣愉快地进行学习,突出了在“做”中“学”的思想。如林召凯老师在讲授《幻灯片的制作》时,通过“展示任务”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有想去做的冲动,于是老师做出简单的“讲解演示”后,调动了学生自己动手的积极性,课堂效果非常好。 3. 师生角色的.变换在课堂教学改革中,学生的知识不再是单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更多的是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他人的帮助,或者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自己获得的。老师的使命应该是:一个热情的“指导者”,一个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最有益、最有力的“教学工具”,一个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规范学生的学习行为的强有利的“引导者”。如在学习《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初三年级的学生具有上网查找资料的能力,第一课时我们让学生通过网络查找硬件的组成,包括名称、生产厂商、图片、作用等以表格的形式保存下来,发到教师的邮箱里,第二课时让学生观看《计算机系统的组成》的视频,并当场拆开主机让学生观看,第三课时让学生总结出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并进行质疑讨论,我在一旁进行指导,效果相当不错。 4、上课实行网络教学,充分发挥网络教学的独特优越性。因为网络教学提供界面友好、形象直观的交互式学习环境,能提供图文声像并茂的多种感官综合刺激,还能按超文本、超链接方式组织管理学科知识和各种教学信息,目前在Internet 上按这种方式组织建构的知识库、信息库浩如烟海,并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信息资源,因而对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与发展,即促进学生关于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是非常有利的,也是其他的教学媒体或其他学习环境无法比拟的。二、存在的问题: 1.分组、分层教学实施的不够好,各环节的落实不到位。 2.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有待进一步培养,往往是被动地按照教师要求的步骤操作、练习。 3.课时少,时间短,对上机实验遇到的问题很难一一解答。 4.重点和难点有时把握不准。 5.教师授课不够精练。三、采取的措施和建议 1.利用好任务驱动教学法。课堂设计适当的问题,调动学生的思维。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教育心理学认为,问题是思维的起点,又是思维的动力。问题的设计一定要有深度,只有深度的问题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潜能。 2.利用好“学案”。让学生通过“学案”引领他们自主的学习。 3.可采用基于网站式的教学,进行资源共享,便于师生交流,同时可作为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作品展示的平台,激

小学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

小学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 课堂是学校教育发生的最主要场所,课堂教学是促进学生发展、提高教学质量的最根本途径,是决定一所学校办学品位的核心。为了促进我校课堂教学改革,使全体教师适应课程改革的要求,引导教师将课改的先进理念转化为课堂教学改革行为,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和学校办学水平,特制订本方案。 一、基本理念 1、相信每一个学生能教好。通过课堂教学改革,要使课程适应学生的学习,让课堂适应每个学生的发展。课堂上,教师要做到因材施教,让不同层面的学生都有参加教学活动的机会,尤其要更多地创造机会让低层次的学生参加活动,做到人人过关,不让一生掉队,要始终记住“从最后一名学生抓起”的教学要求。 2、教师的“教”为学生的“学”服务,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 3、构建“先学后教,合作探究,当堂达标”轻负高效型课堂教学基本模式。 4、授课必须体现精讲精练,对于难懂的,教师要启发,适当点拨,指点迷津。一堂课学生直接使用的时间不少于 20 分钟,教师要把课堂中的大部分时间还给学生,使学生充分地自读、自解、练习、纠错、思考等,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参与性和积极性。 二、改革目标 课堂教学改革应致力于提升各学科教师专业素质和教学能力,

全面提高课堂的效益;调动全体学生的参与性、积级性、主动性,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素质,摸索出一套适合于学校实际、学科实际的科学、合理并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保证课堂教学的高效,全面提高学校课堂教学质量。特别是要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并有个性地学习,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应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三、实施策略 全体教师必须高度重视课堂教学改革工作,充分认识到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性、必要性和迫切性,把课堂教学改革作为教学工作的重点,作为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建立健全机制,完善制度,加强学习和研究,大胆实践,全面提高我校课堂教学水平和教学效益。 1、成立由学校校长组长文彬,副校长、教导主任及各村校主任教师、骨干教师为组员的领导小组引导课堂教学改革。 2、组建由分管领导、教导主任、各村校主任教师组成的课堂教学改革推进工作小组,负责制订学校实施方案,并组织改革的日常工作。 3、抓实校本教研,务实开展课堂教学研讨活动,扎实开展研究,努力提升学校科研水平。 4、坚持“自修+反思”型校本培训模式,着力提升教师综合素质。以课堂教学改革为重点,加强对教学小现象、现实真问题的反思研究。通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策划活动――实施活动――

小学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汇报材料

创新教学模式,打造高效课堂 ----小学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汇报材料 11月5日中心校校长召开了全乡“创新教学模式”动员会,会上讲了“创新教学模式,打造高效课堂”的意义及重要性,确定了我校为三所课改实验校之一,并明确表示在资金等方面予以大力支持。我们积极响应乡中心校“创新教学模式、打造高效课堂”的号召。大力开展了“创新教学模式”活动。 一、通过学习,树立新的理念。 创新教学模式打造高效课堂,必须彻底改变教师旧的教学观念。为了改变广大教师的旧观念、旧思路,学校连续召开了两次全体教师会议,就高新区课改的背景及意义向老师们进行深入浅出地讲解和阐释,同时我们在乡中心校领导的带领下组织全体教师去焦作永威学校学习,当大家观摩了永威学校的课堂教学模式,观看了有关视频资料,都深深地被它们那彻底的、颠覆性的课堂教学改革所震撼,有豁然开朗之感。学习归来学校立即组织教师开展“课堂教学行为自我反思”活动,对已往的课堂教学情况进行深刻的自查自纠。经过学习与反思,全校一致认为必须真正实现教与学方式的转变,要大胆借鉴他人之长、融众家之智慧为我所用,对课堂教学“大动干戈”,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 二、组建领导小组,提供组织保障。

为了切实做好“创新教学模式、打造高效课堂”工作,学校成立了由校长亲自担任组长的“创新教学模式”领导小组,全面领导和监督课堂改革工作的开展和实施。 三、认真思索,确立教学模式 学校在充分学习教学理论,借鉴永威学校先进教改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反复讨论、调研和兄弟学校共同研讨由乡中心校领导谋划,最终结合实际中心校杜校长提出了课堂教学新模式为: “五步”教学法: 1、出示学习目标、(1-2分钟) 2、学生自主学习(2-3分钟) 3、展示交流(5-8分钟) 4、师生互动释疑(5-10分钟) 5、训练达标(10分钟左右) 四、狠抓落实,扎实推进课改工作 课改工作的好坏,关键在于落实。学校通过召开全体教师会议,宣传发动全体教师全面开展课堂教学改革活动,真正地使课改溶入到我们的日常教学中,并产生积极的效果。 1.集体备课,同课异构。 我们组织教师分教研组观摩永威学校教学模式光盘。所有教师针对上课情况,进行大讨论,感受其先进的理念和做法,同时剖析其中需要改进的地方,为自己开展课改做好准备。学校先后开展了两轮“同课异构”活动。教师分语、数两个教研组结合实情按照“四环”

探讨当前课程与教学改革的趋势

探讨当前课程与教学改革的趋势 探讨当前课程与教学改革的趋势 伴随新世纪的到来,人类正在迈向一个崭新的知识经济时代。可以预言,人类经济发展将比以住任何时候都更加依赖于知识的生产、传播和应用,知识将成为我们经济社会发展的驱动力。科学技术尤其是高新技术将成为社会生活的重要内容,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这一深刻的社会变革对当今基础教育的课程发展提出了强有力的挑战,要求教育尤其是课程及时做出敏锐的反应,为了培养适应新世纪社会政治、经济发展需要的创新人才,保证新世纪教育质量,就必须根据新世纪社会的变革来探索研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目前,我国正在进行一场深刻的教育变革。基础教育要全面走进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发展。下面以课堂探究的实践研究,谈谈自己的一些见解。 课堂教学是学校工作的中心环节,是学生学习的主渠道,因此,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应放在课堂教学改革上。在传统的教育思想和教学观念的影响下,我们现实的课堂教学环境表

现的单一性、封闭性,它形成了学生被动、接受型的学习方式,这已成为学生全面发展的最大障碍。在呼唤“素质教育”的今天,改革课堂教与学的方式刻不容缓。近几年来的教学实践中,教师为学生构建了一个开放式、多元化的探究性学习环境,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学生被动学习的方式。第一方面课堂探究的理论基础,是通过课堂教学,突出以学生为之体,以学科知识为载体,构建一种适合学生探究的学习环境。在教师创设的探究性学习环境中,通过学生积极、主动地“动脑”和“动手”探究,培养学生学会收集和处理信息,发展学生问题解决意识和能力,最终使学生学会如何进行学习。从教育心理学来看,我们认为:课堂探究的理论基础主要是建构主义学习观。建构主义学习观是教育心理学理论从行为主义到认知主义之后的进步发展。行为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是“刺激-反应”的连结,它能很好地解释技能的学习,而技能的学习主要是一种机械的学习,它不能很好地说明学生在学校内进行的其他许多有意义的学习。在20世纪60年代以后,随着计算机科学和信息科学的发展,人们把人类的学习看作是“信息加工的过程”,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了认知学习观,它重视知识的表征、编码、反馈等,但从本质上来讲,认知主义的学习观认为,学习是对所给的信息进行加工,这实际是`一种“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建构议学习观则认为,知识不是被动接受的,而是认知主体积极建构的,学习不是被动接受,而是学习者主动的行为,是以先前建构的知识为基础的。由于每个个体都具有自己的独特性,因而学习者是基于自己与外部世界相互作用的独特经验以及赋予这些经验的意义来建构自己的知识。此外,我们要构建一个体现学生的主动性、社会性、情境性的学习坏境,这离不开其他的教与学理论的指导,包括奥苏贝尔的“有意义的接受学习”理论,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等。第二方面,课堂探究的环境设计,“探究学习环境”是一种非场所观,其定义是学生在课堂进行探究和自主学习的工具以及信息资源的组合。本课题从整合教材等多种学习材料,创设尽可能真实的问题情境,开发多媒体技术,形成合作学习氛围、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等方面创设探究性学

音乐教学改革实施计划方案

课堂教学改革计划 南墅中学程彬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素质教育的需要,是新时期教育发展的需要,是为了追赶世界先进科学技术的需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现行音乐教育观念、容、方法、手段和评价体系等方面已不能适应素质教育发展的要求,这种状况影响着音乐教育审美功能的有效发挥、制约着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因此,音乐教育改革势在必行。 一、指导思想 以教育的“三个面向”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认真落实基础教育纲要精神,以《音乐课程标准》为依据,以音乐审美体验为核心,积极推进素质教育更新教师观念,培养具有新教学理念的教师队伍。 二、实施目标 1、以音乐课程价值的实现为依据,通过开展课改实验,将《音乐新课程标准》和初中新教材从2012年9月起在全校初一实施。 2、学习外地先进经验,探索与县情、校情相符合的课改道路。 3、探索适合音乐学科的课堂教学模式,深入领会课程的基本理念,开拓思路,创新方法。以音乐为本,以育人为本,全面实现课程价值和课程目标,造就合格师资 4、积极探索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开发理论与实践研究,建立与课程改革相适应的教学评价体系。 三、实施容 1、解读和试用新课标:

a、学习领会音乐新课标在三个层面的体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以及教学领域的四个方面:感受与鉴赏、表现、创造、音乐与相关文化。 b、明确目标更新教师观念,不断探索,不断总结,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高教师素质。 2、实施新课标中教学管理、教学方法、教研、教改等方面的探索和研究。 以音乐课程改革为核心,改革并不断完善教研、课改,以教学改革为中心,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作用,促进教师积极投身课改,大胆创新、不断完善。 3、执行新课标过程中评价机制的研究。研究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 通过课程改革,促进教师充分认识课程设置、课程标准和教材所体现的教育理念,完善评价机制,实现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刻变革。

课堂教学改革:从高效课堂走向魅力课堂

课堂教学改革:从高效课堂走向魅力课堂 北京市立新学校特级教师李银乐 创新型国家需要创新型人才,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关键在教育;教育改革是一场涵盖课标、课程、教材、课堂、教法、学法、管理等多方面的全面系统的改革;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阵地,教育的改革最终要定格在课堂教学改革上。 持续了十余年的第八轮课改引发了波及全国的高效课堂改革浪潮,催生了洋思“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杜郎口“三三六”教学模式等多种多样的高效课堂模式;这些不同的教学模式,虽然具体操作各不相同,但都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新课程理念,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教与学的方式,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在《中国教师报》等教育媒体的强力推广下,这场高效课堂改革虽然最早在一些偏远薄弱的初中学校突破,不久就延伸到了小学和高中,并被绝大部分的县城和城市重点中小学接受、学习、研究和效仿。这场席卷全国的高效课堂改革从根本上颠覆了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思想,彻底改变了我国中小学课堂的面貌,可以说开启了我国基础教育课堂教学改革的新时代,在如何落实自主、合作、探究新课程理念方面的探索,为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那么,风靡全国十多年的高效课堂,是我们追求的理想课堂吗?课堂教学改革将走向何处? 笔者作为一名实践研究高效课堂十余年的教育工作者,去年有幸结识并加入了著名教育专家曾军良校长的教育团队,走进了他描绘的魅力课堂,强烈感觉到基础教育课堂教学改革的趋势必将从高效课堂走向魅力课堂。 一、高效课堂的局限性 高效课堂的理论基础是三个关键词:效果、效率、效益。但实际上人们最为关注和可以量化的是效率,所以高效课堂会不自觉的引导人们关注知识学习的高效率:高效课堂=学习的知识/学习的时间。这就产生了我们经常听到的衡量高效课堂的一些标准和措施,如“大容量、高效率、快节奏”、“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等。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努力追求课堂高效是没有问题的,但如果将高效作为课堂追求的唯一目标或者是主要目标,必然会忽视学生精神及生命成长的需要,影响到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可持续发展,进而影响到创新人才培养这一根本任务。因此,我们认为,高效课堂虽然极大推动了课堂教学改革,但高效课堂是有局限性的,不能说是我们追求的理想课堂。 二、魅力课堂的基本内涵 自2012年开始,中国当代著名教育专家曾军良校长提出了魅力课堂的概念,并在实践过程中对魅力课堂的内涵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和界定,初步构建了魅力课堂理论。 “魅力课堂”是基于尊重学生美好天性,激发学生精神动力,努力让课堂迸发五彩的魅力光芒,让学生感知快乐的心理体验,从而推动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创新发展的改革行动。 “魅力课堂”以尊重人的生命发展需要为出发点,目的是为学生的学习注入动力,从而激发学习活力,达到学习高效目标的。因此,魅力课堂改革更加关注过程的魅力,更加充满了人性的温情。 魅力课堂是“引力场”、“思维场”、“情感场”,并最终走向人的“生命发展场”。这样的“魅力课堂”,将努力使学生的学习是基于内在兴趣和需求的推动,强大的内驱力使学生学习成为一种生命成长本身的需要。

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应用课题实施方案

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应用课题实施方案

《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课题实施方案 ——来宾市兴宾区城厢镇中心小学莫方平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突出强调要把信息技术与课程改革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新课程在一个比较高的水准上推进。在课堂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不但仅是一种手段,而是一种学习方式的根本变革;信息技术不再仅仅作为辅助教或学的工具,而是利用信息技术所提供的自主线索、多重交互、合作学习、资源共享等学习环境,把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使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得到有效的锻炼。 当前,在中小学各学科教学实践中,广大教师已经进行了信息技术应用于学科教学的尝试,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促进了各学科课程改革的深化,给教学带来了诸多好处,信息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已成为教师的重要职责,但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不少问题: 1、教学设计中具体怎样利用信息技术优化教学过程,也就是怎样在信息技术条件下,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设计出在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方案。 2、怎样避免应用信息技术可能带来的消极影响。 3、怎样组建教学资源库,使教师从繁重的搜集素材、整理素材、甚至制作教学课件的劳动中解脱出来,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投入到课程

改革实践中。 4、研究怎样解决硬件设备和软件资源匮乏的问题。 当前,我校已开通了校园网,建起了计算机教室、多媒体教室、现代远程教育资源教室和光盘播放室,同时计划建立教师电子备课室。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多次培训,教师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及基本知识也得到大幅度的提高,为我们所进行“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的有效应用的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我们的教师在先进的教育理念指导下,能充分发挥多媒体网络教学的优势,在学科教学中有效地应用信息技术,变革和建构多媒体学科课堂教学结构,使教师经过自身的课堂教学研究,讨论和相互观摩评议,增强教师的教育科研意识和动机,掌握研究方法,促使教师由“教书型”向“研究型”转变。 二、研究目标: 1、更新学科教师教育教学理念,树立信息技术整合于课程的教育信息技术观,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 2、在国家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指导教师在学科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改变教(学)方式,探索适合本学科特点的教学模式。 3、指导教师搜集教育教学素材,开发教学软件,组建教学资源库,利用校园网,达到资源共享;学科教师具有自己能够制作简单课件的能力。 4、改进学校的硬件环境,创设出适合信息化的教(学)环境,尝试在网络环境下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

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情况汇报

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情况汇报 各位领导、专家、老师: 大家好!我校课堂教学改革始于2012年初,我们的主要做法就是学习外地课堂教学改革的经验,取众家之长,全力打造符合本校实际的高效课堂。下面把我校实施高效课堂改革的情况分四个方面做以汇报。 一、为什么要打造高效课堂 1、课堂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传统课堂只关注学生知识的被动接受,学生成了盛装知识的容器,课堂在“低效高耗”中前行,课堂效益不高,课后学生负担繁重,不会学,学不会和厌学的现象普遍存在。 2、落实新课改培养目标的需要 新课改特别强调以下培养目标:学生具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具有初步的科学和人文素养、环境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会交流与合作,具有团队精神,初步具有面向世界的开放意识。显然要实现新课改的培养目标,靠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无法实现的。 要实现新课改的培养目标,教师必须转变教学方式,做学生学习的引领者、组织者、参与者和欣赏者;学生也要转变学习方式,由原来被动的接受知识变成通过自主、合作、探究方式来体验学习过程,感受获取知识的快乐。 3、外地高效课堂改革的触动 学校领导、老师多次到西峡、杜朗口、衡水等地考察学习。通过观摩这些学校的课堂教学,给我们带来的触动很大。我们看到:高效课堂发展了学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原动力,学生在快乐的状态下求知,在学习过程中领悟技巧与方法,在学习中得到尊重,收获着成功。 4、全面提高教学质量需要 检验教学效果的唯一标准就是高考。高考命题要求:具体知识能力化,学科问题综合化,实际问题学科化,考查学生的是对知识的分析理解能力、判断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而高效课堂恰恰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挖掘出学生的最大潜能。 基于以上原因,我们认为打造高效课堂是真正完成新课改的任务、实现课堂教学改革、培养高素质学生的最佳出路。

当前教学改革的主要观点和趋势

当前教学改革的主要观 点和趋势 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教材资格证考试专用教材P110 第八节我国当前教学改革的主要观点和趋势一、新课程中的教学观 (一)全面发展的教学观 全面发展的教学观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结论与过程的统一 结论与过程的关系反映的是学科内部知识、技能与过程、方法的关系。 从学科本身来讲,过程体现在该学科的探究过程和探究方法,结论表征该学科的探究结果(概念原理体系),二者是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关系。 从教学角度讲,所谓教学的结论,即教学要达到的目的或所需获得的结果;所谓教学的过程,即达到教学目的或获得所需结论而必须经历的活动程序。毋庸置疑教学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正确的结论,所以必须重视结论。但是,学生如果不经过一系列的质疑、判断、比较、选择,以及相应的分析、综合、概括等认识活动,即没有多样化的思维过程和认知方式,没有多种观点的碰撞、论争和比较,结论就难以获得,也难以真正得到理解和巩固(M:学习质量就大受影响)。更重要的是,没有以多样性、丰富性为前提的教学过程,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就不可能培养起来。所以,不仅要重结论,更要重过程。基于此,新课程把过程和方法本身作为课程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从课程目标的高度突出了过程与方法的地位。

2、认知与情意的统一 学习过程是以人的整体的心理活动为基础的认知活动和情意活动相统一的过程。认知因素和情意因素在学习过程中是同时发生的、相互作用的,它们共同组成学生心理的两个不同方面,从不同角度对学习活动施予重大影响。如果没有认知因素的参与,学习任务不可能完成;同样,如果没有情意因素的参与,学习活动既不能发生也不能维持。 (二)交往与互动的教学观 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据此,现代教学论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没有交往,就不存在或未发生教学,那些只有教学的形式表现而无实质交往发生的“教学”是假教学,把教学本质定位为交往,是对教学过程的正本清源。它不仅在理论上超越了历史上的“教师中心论”、现实中的“学生特殊客体论”和“主导主体论”,而且在实践上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教学中的师生交往具有以下特点:师生交住的本质属性是主体性,交往论承认教师与学生都是教学过程的主体,都是具有独立人格的价值的人,两者在人格上完全平等,即师生之间只有价值的平等,而没有高低、强弱之分。 师生交往的基本属性是互动性和互惠性。交往论强调师生之间、学生间动态的信息交流,通过信息交流实现师生互动,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从而达成共识、共享、共进,这是教学相长的真谛。交往昭示着教学不是教师的教、学生的学的机械相加。交往还意味着教师

运用信息技术实现课堂教学改革

运用信息技术实现课堂教学改革 论文摘要: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的方式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这就给新时期的每一位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所以运用信息技术实现课堂教学改革已是当务之急。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模式教学改革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信息技术逐步运用到教育教学当中,可以很大程度地提高教育教学效果,所以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使它成为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有效工具。 一.教学内容的呈现 随着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成为课堂教学信息呈现的重要手段。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创新地运用电教媒体,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以绘声绘色,栩栩如生的形象反映客观事物,图,文,声并茂的三维方式呈现教学内容,能极大地满足学生视听感官的需求,充分刺激学生的听觉和视觉,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学生获得良好地心理体验才会产生心向往之的情感,以饱满的热情全身心投入学习,实现学生主动学习。(1)〔P189〕从中可以看出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课堂教学,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

趣,提高教学效果。 二.学生学习方式的拓展 信息技术不仅是丰富的资源,而且是有力的学习工具,例如:多媒体语言实验室为学生学习外语创造良好地学习环境,师生实现双向对话,可听可视,录音跟读,并且反复操练,强化,每位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学习基础,主动选取和控制教学信息,自觉反复操练,模仿强化;教师可及时收集学生的反馈信息,进行个别指导,调控教学,学生愉悦,主动地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信息技术不受时间和地域限制,拓展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激素及多媒体,网络成为学生学习的媒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需要,选择自己的学习软件,选取有关内容加以学习,有的软件还配有游戏式的评价联系,不管哪一层次的学生只要练习过了关,都会给予“你真棒”,“别灰心”,“再来一次”等相应鼓励性的配音评价。在网络媒介中,信息是共享的,Internet是一个强大的信息资源库,学生可以上网快速地获取丰富的信息资料,有目的地处理信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创新意识,有利于学生开展主动的探索型的学习活动。 三,教师教学方式的更新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和理论指导下,为完成特定的教学目的和内容而建立起来的教学结构和活动程序。教学模式是教师进行教学的行动方式,体现教师的教学方式,把信息技术应用于各学科教学中,进行教学再设计,必将更新教师教学方式。如今,课件制作室、电子阅览室、数字投影教室、多媒体语言实验室、多媒体网络教

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最新)

为了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学校决定借鉴其他学校的先进办学经验,继续在我校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改革方案如下: 一、课堂改革思路: 1、以设疑激趣为先导; 2、以思维训练为核心; 3、以揭示规律为重点; 4、以精讲精练为策略; 5、以学生参与为途径; 6、以整体教学为目标。 二、组织形式和改革范围: 在董事长、校长的直接领导下,由教科室牵头制定改革方案,并会同教研组长一起负责改革方案的落实。除音体美学科外,其余学科均参与这次改革。 三、课堂改革的基本模式:先学后教精讲精练突出主体 1、先学后教:先学,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课前预习和课上自学;后教,是指在学生先学的基础上,教师适当的点拨、解疑、归纳和总结。 2、精讲精练:学生的自学、教师的讲授、学生的练习大致各占三分之一(根据学习内容灵活掌握)。 3、突出主体:课堂上,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由传授者转化为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由居高临下转向“平等中的首席”。 四、课堂改革的操作程序: 1、教研组下设备课组,由备课组长负责本年级本学科改革方案的实施。 (1)组织本组教师集体备课,确定各单元和每课的重点、难点、授课形式和方法,设计每课的预习题; (2)组织本组教师分工完成每课训练题的设计,做到资源共享; (3)负责课堂改革进程的安排、检查和记录。

2、教研组长负责本学科改革方案的督促、协调和管理。 (1) 负责“自测题”设计的检查、指导; (2) 组织组内的研讨课和研讨会; (3) 今后学校定期举办校级的研讨课和观摩课,组织形式每大周分两次举行:第一次单周四、第二次为双周三,每次一人;参与人员为本大组的所有本学科老师,参与办法为定期举行但不定人、不固定教研组和不定年级组的办法提前一天通知相关的教研组、年级组及相关老师。这样的目的是让老师把功夫花在平时,始终如一的专心备课、钻研教材加强教研组老师之间的教研氛围。 (4)、研讨课采用上课后立即点评形式,评课人员有校长室、教务处指定至少三名主评人和所有本学科老师全员参与的形式; (5)评课的标准:其他老师先评,主评老师后评;以提出该任课老师在本节课中存在问题为主,提出优点为次;坚决杜绝以往的那种蜻蜓点水、碍于情面和全是好话,套话;要讲真话提真问题和真缺点;目的是形成良好的教研氛围;促进青年教师的健康成长和教育教学整体水平的提高;进一步提高我校升学率和社会知名度!办成真正让学生、家长社会满意的全县名校! 五、课堂改革中注意的问题: 1、教师要认真研究教材和课标,熟练把握教材和知识点的规律性; 2、自测题的设计要形式新颖、题型多样、重点突出、题量适当,要分出层次和梯度;教师要及时评判每课的训练题,并在自习课上对答题有误的学生进行单独指导; 3、课堂上要突出学生主体,课堂活动要精心设计,巧妙安排,讨论题要有探讨的价值,讨论的形式要大、中、小结合,在学习活动中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意识; 4、作业当堂完成,中考学科可布置课后预习题和适量迁移作业,其他学科不许留课后作业; 5、把自习课还给学生,分给各科。教师在自习课只许答疑或个别辅导,不许把自习课当成讲读课。 7、备课组长填写备课记录。 8、自测题格式:由教研组长和教研组成员讨论决定。

课堂教学改革汇报材料

课堂教学改革汇报材料 课堂教学改革汇报材料 为了优化课堂教学,提升教学质量,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我校在教育局大力倡导教学模式改革的背景下,经过深入研究,充分论证,决定借鉴洋思中学教学经验,应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是一种课堂教学结构,旨在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益的目的。二、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堂教学结构1.展示目标:讲述目标,让学生把握总体要求。2.自学指导:依据“导学案”,明确自学的内容与范围,明确自学的方法,明确自学的要求,明确时间。3.学生自学、对学,教师巡视:检查学生预习,自学情况。4.组内小展示:检查学生自学效果。5. 班内大展示:教师引导更正,指导运用。6.当堂训练,完成作业:当堂训练要分层,完成目标堂堂清。三、领导重视,全员参与开学初,学校成立了高效课堂教学模式领导小组,通过多方论证,与教师座谈,确立了“先学后教、当堂训练”高效课堂模式,以导学案为依托,学生依据成绩优中差编成小组,确立小组名称,制定小组的目标,小组誓言等等。学校给每位教师下发学习材料,组织教师利用周日晚上集中学习材料,课外时间分散学习,记好笔记,做好讨论。每周坚持收看高效课堂教学片,多种措施,掌握该模式的教学精髓。组长:杨x副组长:郭x

冯x成 员:窦x 赵x 刘x 张x杨x 程x 周x 蒋x引领教师:语文学科组:白x数学学科组:马x英语学科组:樊x理化生学科组:张x政史地学科组:范x四、实施过程研究学习阶段 2月份,组织全体教师学习相关资料,改变观念,“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堂教学模式是学生以学为主,重学轻教,教师是引导者,点拨引领者,而非灌输者;同时基于我校学生的基础,教师要认识到任务的艰巨性与长期性。确定模式论证阶段3月份上旬,通过学习模式,领会模式精髓,结合校情,确定适合我校实际的教学模式为“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召开学科组长、骨干教师会议,进行研究论证。制定方案准备阶段3月下旬,对确定和通过论证的教学模式,莲 山 ~ 课 件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改革与方法创新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改革与方法创新 娄山关镇中心学校谢代江 一、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变革的思考 在发达的地区,早已在中小学开设了信息技术课程,并已经深入贯彻,实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已经形成了一套具有教学特色的教学方法,使信息技术教学质量大大提高。在我们桐梓,信息技术教育还处于发展的起步阶段,传统的教学方法还没有完全得到更新。有条件实现信息技术教学的学校,没有充分的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教学的硬件设备。信息技术新课程的教学改革,我认为,须做到以下几点: 1、教学观念的更新 一个人的认识过程首先需要外部刺激,我们要充分发挥现代化信息技术的优势提供多样化的外部刺激,为学习者创设多样化的情境,进一步优化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使教学内容结构化、动态化、形象化、多样化,有利于帮助小学生获得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和理解,有利于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从小学信息技术与各学科结合入手,创建新型教学结构,实现新型教育思想、新型教学观念的根本变革,正是当前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实现创新教育观念的切入点。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我确立了五个方面的观念,即:以学生为主体,倡导开放式、多元化的教学观念;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树立教育公平化的观念;充分相信学生创造潜能,培养和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观念;充分了解学生的好奇心,以学生的好奇心为切入点,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全面贯彻素质教育精神,确立科学教育观念。 2、教师角色的转变

教师的主要职能由“教”转变为“导”,要更加注重教师“导”的作用。择优而“导”,“导”之有效;有法而“导”,“导”到实处,以“学生发展为本”。这就决定了教师在课程中需要体现“课程的组织者、情感的支持者、学习的参与者、信息的咨询者”等角色。在传统教学中,教师的主要职能是“教”即传道,授业,解惑。教育技术的现代化使教师的角色发生变化,主要职能由“教”变成“导”,由传统教育教学中教师为中心的主体者转变到今日以学生为中心的主导者、启发者、帮助者和促进者。教师的大量工作也由课堂上的讲授知识变成了课前的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软件制作,选择教学活动策略;变成了课中的演示导学;变成了课后教学信息反馈和教学策略调整,进一步优化教学效果。而且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量的增加,必将更加注重教师“导”的作用。 由于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学习的内容大大超出了课堂教学、教材、教学参考资料的范围,老师们失去了书本和大纲的依托,因此我们的老师在走进教室、走近学生的时候出现了从来没有过的“忐忑不安”的感觉。 教师的这种感觉,首先将直接导致师生关系的改变。以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有居高临下的感觉,一切都是自己说了算。但在这门课中,教师只有放下架子,与学生共同探索,才能达到令人满意的指导效果。教师应以朋友的身份与学生共商有关问题。在研究性学习中,师生之间的界限趋于淡化,教师和学生之间应是一种平等的关系,教学由“我说你听”变为一起讨论,一起商量。即“亦师亦友”的师生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