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 血脂异常老年人使用他汀类药物中国专家共识

2015 血脂异常老年人使用他汀类药物中国专家共识
2015 血脂异常老年人使用他汀类药物中国专家共识

常用降血脂药物及临床应用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9b9046189.html, 常用降血脂药物及临床应用 作者:赵丽平 来源:《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08年第03期 高脂血症是指携带胆固醇或甘油三脂的血脂蛋白浓度超过随机正常人群的水平,伴有脂代谢紊乱,与人类头号杀手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是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及其它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通常分为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脂血症和混合型高脂血证。目前还没有特别有效的药物,为了减轻推迟血管的老化,应及时预防:①合理饮食;②调整工作、生活节奏、劳逸结合、平时加强锻炼;③重视危险因素的控制,如吸烟、饮酒等。 1常用降血脂药 1.1三羟基三甲基戊二酰一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他汀类)药物有洛伐他汀、辛伐他汀、普伐他汀、阿托伐他汀,是目前临床上应用最广泛的一类降脂药,该类药物能抑制细胞内的胆固醇合成早期阶段的限速酶还原酶,造成细胞内游离胆固醇减少,并通过反馈性上调细胞表面低密度受体的表达,因而使用细胞受体数目增多及活性增强,加速了循环血液中低密度脂蛋白的清除。①洛伐他汀,商品名:美降之,罗华宁、血脂康、洛特等。常用量为10~80mg/d,每日顿服,对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作用好,本身没有活性,从真菌发酵液中提取,主要被β-羟酸水溶后发生作用,其作用部位在肝脏,80%~90%随胆汁到血液被排除。②辛伐他汀,商品名:理舒之,舒降之。常用量5~80mg,每晚顿服,不良反应少见,可有便秘,消化不良、恶心、血清转氨酶升高。③普伐他汀,商品:美百乐镇。常用量10~80mg,每晚顿服,不良反应主要为肝损害,与药物剂量有关。④氟伐他汀,商品名:来舒可,常用量20~80mg,每晚顿服,少有副作用,可引起肌痛,肌酸磷酸酶升高正常的10倍时应立即停药,个别有肝损害及尿酸升高,痛风病人慎用。⑤阿托伐他汀:商品名:立普安、阿乐。常用量2.5~20mg,每晚顿饭,不良反应少,可有肝损害。 1.2烟酸类烟酸是B族维生素,是一种脂质生成的阻滞剂,当剂量超过维生素作用时有降脂作用,其机理是:①增加脂肪细胞内磷酸酶的活性;②减少肝脏中极低密度脂蛋白的合成与分泌,加速脂蛋白中甘油三脂的水解,因而其降甘油三脂的作用明显;③增加胆汁中胆固醇的排泄。常用药有:①烟酸,常用量1~2g,3/日,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加量,对II、V型高脂血证,糙皮病,血管性头痛有作用。不良反应有面红,皮肤瘙痒,对胃肠有刺激、加重溃疡病。使糖耐量降低引起糖尿病,尿酸的增加引起痛风,饭后服用。②阿西莫司(氧甲吡嗪,乐脂平)常用量为0.25g,2~3次/日,作用机理及不良反应与烟酸相似。

血脂异常老年人使用他汀类药物中国专家共识》解读

血脂异常老年人使用他汀类药物中国专家共识》解读 《中华内科杂志》发表了《血脂异常老年人使用他汀类药物中国专家共识)》(以下简称“共识”)[1]。本文就该共识推出的背景及要点进行解读。 “共识”指出,我国人群血脂水平随年龄增长而升高,与西方人群不同,我国老年人的血脂水平以轻中度升高为主。为此,我国老年人的降脂治疗不能照搬国外的血脂治疗指南。“共识”分别对老年人血脂异常的特点、他汀类药物在老年人中应用的临床证据、老年人血脂异常的治疗及监测、老年人应用他汀类药物的安全性等方面进行阐述,并对老年人使用他汀类药物提出建议及注意事项。 1、血脂异常老年人应用他汀治疗明确获益 “共识”汇集了多项老年人心脑血管疾病一级和二级预防的临床研究或荟萃分析,临床证据表明血脂异常老年人应用他汀降低心脑血管事件及死亡率。 2、老年人应用他汀治疗安全性良好 大量临床研究证实,老年人应用常规剂量他汀安全性良好。老年、瘦弱女性、肝肾功能异常、多种疾病并存、多种药物合用、围手术期患者容易发生他汀类药物相关的肌病。大剂量他汀增加肝酶、肌酶异常及其他不良事件发生的风险。他汀对肾功能无不良影响,使慢性肾脏病(CKD)患

者获益,老年人使用他汀类药物应同时认真评估肾功能(如Cr、eGFR),关注肾功能变化,及时调整药物剂量和种类。他汀类药物增加新发糖尿病风险并可升高血糖,糖耐量异常者更容易发生他汀相关的糖尿病。糖尿病风险与大剂量他汀的使用及年龄相关。老年人常合并多种疾病并联合多种药物治疗,应用他汀时需注意药物相互作用的影响,密切监测药物不良反应。 3、老年人血脂异常治疗的目标 “共识”提出在使用他汀类药物治疗之前,应认真评估老年人ASCVD危险因素,应充分权衡他汀类药物治疗的获益/风险,根据个体特点确定他汀类药物治疗的目标、种类和剂量。推荐调脂治疗目标见表1。 表1 老年人血脂异常调脂治疗的目标值[mmol/L(mg/dl)] LDL-C目标值非HDL-C目标值临床疾患和/或危险因 素 ASCVD <1.8(70)<2.6(100) 糖尿病+高血压或其他 <1.8(70)<2.6(100) 危险因素a 糖尿病<2.6(100)<3.4(130)

他汀类药物临床应用

他汀类药物临床应用 他汀类药物,即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国内现有他汀类药物有洛伐他汀、辛伐他汀、普伐他汀、氟伐他汀、匹伐他汀、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等。他汀类药物种类多,临床应用广,不同他汀类药物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处?临床使用中常见问题有哪些?我们应该如何合理用药? 一、他汀类的药理作用及适应症是什么? 主要药理作用为抑制肝脏内HMG-CoA还原酶及胆固醇的生物合成,从而降低血浆中胆固醇和血清脂蛋白浓度,现主要用于高胆固醇血症等患者。 二、他汀类药动学特点有哪些? 蛋白结合率高,首过代谢广泛,大部分生物利用度较低,主要通过肝脏P450酶代谢,主要经胆道从粪便排泄为主。 三、不同他汀类的代谢和排泄有何不同?

四、他汀类与其他药物相互作用有哪些? 他汀类(辛伐他汀、洛伐他汀、阿托伐他汀为主)与主要经CYP450 3A4代谢的药物发生相互作用,与CYP 3A4抑制剂联合应用时可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的风险,甚至增加横纹肌溶解等严重不良反应的风险。如与环孢菌素、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胺碘酮、华法林、利福平等合用时,发生肌病的危险性增加。 五、他汀类常见不良反应有哪些? 常见不良反应包括胃肠道反应、头痛、失眠、转氨酶升高、肌病、过敏反应、横纹肌溶解等。其中肝脏毒性和肌肉毒性临床报道较多,故在用药过程中需监测肝功能,肌酸磷酸激酶等相关指标。 六、他汀类禁忌症有哪些? 对他汀类药物过敏者;活动性肝脏疾病者;原因不明的肝脏转氨酶持续升高者;妊娠及哺乳期妇女等。

七、他汀类何时服药? 人体合成胆固醇的酶在夜间活性最强,为达到最好的效果,夜间服用为主,一般每日一次即可。因阿托伐他汀和瑞舒伐他汀半衰期长,可在任意时间服用。同时他汀类药物可在饭前或饭后用药。 八、他汀类的用药剂量和使用强度有何不同? 1)低强度治疗用药剂量:辛伐他汀10mg、普伐他汀10-20mg、洛伐他汀10-20mg、氟伐他汀40mg、匹伐他汀1mg; 2)中等强度用药剂量:阿托伐他汀10-20mg、瑞舒伐他汀5-10mg、辛伐他汀20-40mg、普伐他汀40mg、洛伐他汀40mg、氟伐他汀80mg、匹伐他汀2-4mg; 3)高强度用药剂量:阿托伐他汀40-80mg、瑞舒伐他汀20-40mg; 九、糖尿病患者能否使用他汀类? 糖尿病患者常伴有血脂异常,增加心血管风险及死亡率。虽然有文献报道长期大剂量服用他汀类药物引起血糖升高,但他汀类带来的血管获益远大于对血糖的影

降血脂药物研究进展

降血脂研究进展 摘要高脂血症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之一,因此降血脂类药物的研究成为热点。本文就从药物作用途径降血脂、降血脂药物分类对其进行系统介绍。 关键词:降血脂;药物作用途径;药物分类 1.前言 血脂是指正常人体内血液脂质的含量,血液脂质成分主要包括胆固醇(TC)和甘油三酯(TG),另外还包括磷脂、游离脂肪酸等。目前国内以成年人空腹血清TC超过5.72mmol/L,TG超过1.70 mmol/L,即诊断为高脂血。脂质难溶于水,必须与蛋白质结合形成脂蛋白才能在血液循环中运转,因此血液中脂蛋白(LPa)含量也是血脂是否升高的重要体现,较为重要的脂蛋白包括低密度脂蛋白(LDL)和高密度脂蛋白(HDL)。 高脂血症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诱因之一[1]。研究发现血脂过高会引发动脉粥样硬化,造成组织器官供血不足,由此引发冠心病、脑中风、肾衰竭等。此外,高血脂还与高血压、癌症等疾病有一定的相关性[2]。目前降脂药物主要从以下三个途径发挥降脂作用,即外源性脂质的吸收、内源性脂质的合成、体内脂质的代谢、转运、和排泄。 2.从药物作用途径降血脂 2.1抑制外源性脂质的吸收 2.1.1胆固醇吸收抑制剂 小肠组织对胆固醇的吸收能力可显著影响血液中胆固醇水平[3]。胆固醇吸收抑制剂主要减少肠道内胆固醇的吸收发挥作用。依折麦布是新型胆固醇吸收抑制剂。闫丰等[4]对慢性肾脏疾病2期伴高胆固醇血症患者进行联合治疗观察。研究中对比了全部患者在治疗前后的血脂及肾小球过滤率(GFR)变化情况。结果发现氟伐他汀对患者各个观察指标无显著治疗作用,加用依折麦布治疗则可显著降低LDL-c水平,降幅达15.4%。 2.1.2胆酸盐螯合剂 胆固醇为胆汁酸的唯一前体,在正常的消化过程中,胆汁酸分泌至肠道,大量胆汁酸从肠道吸收后重新进入肝脏。胆汁酸结合树脂可与肠道中的胆汁酸结合,阻断其重吸收,从而使血液中的LDL和TC的含量减少[5]。已上市的药物有考来烯胺、盐酸考来维仑、考来替兰等。 田哲[6]对辛伐他汀联合考来烯胺治疗混合性高脂血症的临床进行评价。研究

2020降血脂药物7 种他汀的区别与应用(收藏)

2020降血脂药物7 种他汀的区别与应用(收藏) 高脂血症是最常见的不良生活方式带来的现代生活病,指血清中总胆固醇(TC)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升高,或同时存在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降低。 调节血脂药物的作用是使TC、LDL-C、TG水平降低,轻度升高HDL-C。他汀类药物是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属于调节血脂药。 他汀类药物口服后,在体内被水解成β羟基酸代谢物而发挥作用,抑制羟甲基戊二酰辅酶还原酶。该还原酶可催化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转化为甲基戊酸(胆固醇的前体物),从而使内源性胆固醇合成减少。胆固醇合成减少可触发肝脏代偿性地增加LDL的摄取,使血脂下降,降低血浆TC、LDL-C的水平,同时也能降低TG的水平,增加HDL-C。 临床常用的他汀类药物有洛伐他汀、辛伐他汀、普伐他汀、氟伐他汀、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和匹伐他汀等。由于每种他汀类药物的化学结构不同,其理化性质也各有特点,在药理作用、适应证、用法用量、不良反应等方面各有差异。 代次不同 第一代药物包括洛伐他汀、辛伐他汀和普伐他汀。 洛伐他汀最初自土曲霉菌培养液中分离而得。

辛伐他汀是通过对洛伐他汀进行结构改造后得到的半合成品。二者均为非活性内酯环型药物,脂溶性较强,本身无活性,需要在体内代谢成相应的开环结构后才能起效。 普伐他汀亦是通过对洛伐他汀的结构改造而得,但以盐的结构存在,属于开环羟基酸型,水溶性较强,本身即为活性药物。 第二代药物包括氟伐他汀,是第一个全人工合成的他汀类药物,结构与前三种他汀类明显不同,是以氟苯取代吲哚环的甲羟戊酸内酯而得的衍生物,无需代谢转化,就具有药理活性。 第三代药物为人工合成的对映体,包括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和匹伐他汀。阿托伐他汀与氟伐他汀一样,均含有氟苯环和氮杂环。二者与洛伐他汀和辛伐他汀相比,水溶性增加,脂溶性降低。 瑞舒伐他汀为氨基嘧啶衍生物类,亦兼有水溶性和脂溶性。 匹伐他汀是新一代他汀类药物,通常以钙盐的形式存在,于2009年在我国上市,该药在他汀类药物基本结构中引入氟苯基和环丙基烷基侧链,更加增强了调节和改善HMG-CoA 抑制剂的作用。 水溶性、吸收率不同 洛伐他汀和辛伐他汀的结构是内酯环3型,亲脂性较强,口服吸收率低,须在肝脏中水解成为开环羟基酸型,才能发挥药理作用。

他汀类药物合理的应用

他汀类药物的合理应用 血脂异常,包括低密度脂蛋白( low-density lipoprotein, LDL )升高和高密度脂蛋白( high-density lipoprotein, HDL )降低是冠心病 (Coro nary Heart Disease,CHD)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⑴,降低LDL是治疗CHD勺最有效措施之一[2]。血脂异常的治疗包括治疗性生活方式改变、药物治疗、血浆净化疗法、外科治疗及基因治疗。药物治疗是最常被使用的方法,其中又以他汀类使用最广泛,已有充分的证据表明他汀类药物是降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高危患者LDL水平的一线用药[3、勺。本文就当前他汀类药物应用中的一些问题做一综述。 一、回顾 他汀类药物是一类被广泛应用的降胆固醇药物,通过作用于肝细胞3- 羟基-3- 甲基 戊二酰辅酶A( HMG-Co)A 还原酶(催化胆固醇生物合成中的限速步骤) ,抑制胆固醇合 成,并上调LDL受体,加速清除循环中的LDL颗粒,从而降低血浆LDL水平。[Grundy SM. HMG-CoAreductase inhibitors for treatment of hypercholesterolemia. N Engl J Med, 1988,319:24-33] 自从1987年首获批准后,特别是上世纪90年代5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规模临床试验发表以来,诸多以他汀类作为治疗组进行的高质量的随机试验已经明确表明:他汀类药物具有降低血管性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卒中以及动脉血运重建风险的能力,[Cholesterol Treatment Trialists '(CTT) Collaborators. Efficacy and safety of cholesterol-lowing treatment: prospective meta-analysis of data from 90056 participants in 14 randomised trials of statins. Lancet,2005,366:1267-78] 并为有关指南的制定、修改提供了充分的科学依据。 循证医学证明了他汀类降脂治疗的临床益处,降低LDL 30%-40%、使CHD勺发病率降低24%-36%并明确了他汀类降脂药物在推荐剂量下长期应用具有良好的耐受性和安全性。综观2004年NCEPATRH的最新报告、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及美国ADA指南可以看到,尽管因各国家和地区的具体情况不同而使其各自的标准有所差异,但都强调降脂治疗的首要目标是降低LDL 水平。当前全球降脂趋向是:针对高危人群;首选他汀类降脂药;LDL水平“越低越好”。有证据显示:无论受试者LDL的基础水平如何(即

(医疗药品)降血脂药物-WS

8降血脂药物-WS070117 类别:化学药品第1.1类 适应症:高血脂症 剂型:胶囊 进度:临床前研究 知识产权:已申请国内及国际化合物专利。 转让方式:寻求合作开发 研究背景: 全球每年约有1200万人死于心血管病和脑中风,以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过高或伴有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过低为特征的高脂血症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进而导致冠心病、高血压和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原因,因而开发有效的降血脂药物已成为全球关注的课题。 我国高血脂症患者多达1.6亿,其中40%患者服用降血脂药(数据来源于中国卫生部发布的《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报告),国内有代表性的降血脂药物如血脂康多为中药制剂,而在化学药方面仍为空白。这与我国日益强大的国力和人民群众的急切需求极为不符,开发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调血脂药物已成为我国药物研制者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当前,降血脂药物的主流是以他汀类为代表的胆固醇生物合成酶抑制剂和以激活过氧化物酶增生因子活化受体转录因子为药靶降低甘油三酯的贝特类药物,上述二者的临床药效确切,生物利用度好,但其产生的肝损伤和横纹肌溶解症等严重不良反应已成为当前他汀类和贝特类药物最为令人担忧和关注的安全性问题。因此,如何研制克服上述不良反应的新型调血脂药物是世界医药界工作者共

同关注的重大课题。 WS070117是从天然药用植物分离提取后,经过结构改造而得到的具有知识产权的新药物。我们在实验中发现,WS070117具有显著的降血脂功能具有显著的实验性调节脂代谢功能。高脂血症小鼠、大鼠和金黄地鼠药效学结果显示,该化合物具有显著降低高血脂模式动物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游离脂肪酸水平,增加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比列,提高高血脂动物血中肝脂酶和脂蛋白活性和减轻肝脏脂质过氧化损伤作用。 WS070117在6mg/kg剂量下灌胃治疗性给药四周可使高血脂大鼠和金黄地鼠血清中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胆固醇脂蛋白(LDL-C)含量明显降低,高密度胆固醇脂蛋白(HDL/LDL)比值明显增高,其降低TC的作用强度与阳性对照药辛伐他汀(2mg/kg)相当。WS070117在6mg/kg剂量下降低TG的作用强度与非诺贝特(50mg/kg)相当。在6mg/kg剂量下对腹部脂肪蓄积量有明显的降低作用且使高血脂大鼠和金黄地鼠肝脏MDA含量明显降低,显示其具有抗明显的氧化作用;WS070117调血脂作用停药后可维持2周以上。分子对接计算结果提示,WS070117调血脂作用可能与其激活细胞能量感受器(AMPK)有关。 急性毒性试验和Ames试验结果表明,WS070117小鼠口服最大耐受量大于5g/kg,;该化合物在0.5~5000μg/皿浓度范围内,无论有无S9活化系统对鼠伤寒沙门氏菌株TA97、TA98、TA100、TA102和TA1535均无致突变性。 研究进展: 药学研究:已完成原料药生产工艺;制剂处方及工艺、质量标准控制和制剂的稳性研究。

十种神奇的降血脂中药

十种神奇的降血脂中药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

十种神奇的降血脂中药 2014-09-05 09:36?来源:?编辑:王未 我们大家都了解中药是具有很高的药效,对于治疗人体的一些疾病是由很好的药用的价值的,而且相对来说中药对于人体的一些副作用要比西药低一点,那么对于平时生活中患有血脂高症状的人都可以吃什么呢?那么今天我们就随着小编一起去了解关于降血脂的中药以及,随着小编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血脂高在如今的社会已经成为一个很严重的危害人们健康的一个疾病的话题了,尤其是对于肥胖的人来说,患有血脂高症状的比例会更加的大。那么怎样进行降血脂会是每一个患者的共同的心声。一起去了解一下降血脂的中药材吧。 1、黄芩 本品的主要有效成分是黄酮类化合物。已分离出30多种有效成分,其中黄芩甙元、汉黄甙元、黄芩甙等具有降血脂作用,如用黄芩12克,加水煎成100毫升,早晚饭前各服50毫升,连服1-2个月,可使明显降低甚至恢复正常。 2、金银花 主要成分为氯原酸类化合物,如氯原酸和异氯原酸。本品能减少肠内胆固醇吸收,使血浆中胆固醇含量下降。金银花9克用开水冲泡当茶饮,对高脂血症有良好效果。 3、大黄 大黄的主要成份有蒽醌衍生物及二蒽酮衍生物。我们自生活可以选取适量的大黄用开水冲泡当作茶饮,可以口服大黄粉或者是大黄浸膏片,这些都是具有很好的降低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作用的哦。 4、泽泻 本品主要成分含有挥发油、生物碱、生物甙、天门冬酰胺、植物甾醇、树脂、脂肪酸、泽泻醇A、B及醋酸酯等。口服泽泻片或泽泻浸膏片,每日3-4次,每次3-4片,连服1-2个月或更长,可使高血脂降低或恢复正常值。

-不同他汀类药物的分类比较

不同他汀类药物的分类比较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ASCVD)是导致老年人死亡和影响生活治疗的主要疾病,随着年龄的增长,ASCVD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逐渐增加。血脂异常作为ASCVD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控制血脂水平已成为当前预防与治疗ASCVD 的主要方式。临床常规检验提供的血脂参数主要包括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VLDL-C)与甘油三酯(TG)。其中LDL-C水平与ASCVD的发病风险相关性最大,LDL可通过血管内皮进人血管壁内,在内皮下滞留的LDL被修饰成氧化型LDL,后者被巨噬细胞吞噬后形成泡沫细胞,泡沫细胞不断增多融合,构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脂质核心。因此,应将LDL-C作为控制血脂异常的主要干预靶点。他汀类药物能明显的降低LDL,显著改善患者预后,具有最充分的临床研究证据,是被国内外各大指南推荐首选的调脂药物。 他汀类药物是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可抑制内源性胆固醇合成的限速酶HMG-CoA还原酶降低胆固醇和脂蛋白水平,同时还可增加肝脏细胞表面LDL受体以增强LDL的摄取和分解代谢,减少体内LDL水平,从而通过上述药理机制发挥调脂作用。本院常用的他汀类药物有氟伐他汀(来适可)、普伐他汀(富利他之)、辛伐他汀(舒降之)、阿托伐他汀(阿乐、尤佳、立普妥)和瑞舒伐他汀(可定)等。本文通过不同他汀类药物的作用强度、药动学特征、不良反应等方面来介绍各药物的特点,以保障他汀类药物的合理应用。 1.作用强度:胆固醇治疗的目标值根据患者具体病情需使LDL-C降低至<1.8、 2.6或 3.4mmol/L(详见相关指南)。不同他汀类药物降LDL-C强度差异明显,以LDL-C降幅38%为例,每日需氟伐他汀80mg、普伐他汀40mg、辛伐他汀20mg、阿托伐他汀10mg、瑞舒伐他汀<5mg。结合本院各他汀药物剂量和常规用法用量(富利他之20mg,qn;来适可40mg,qn;舒降之20mg,qn;阿乐、立普妥20mg,qd,尤佳10mg,qd;可定10mg,qd),可推算普伐他汀(富利他之)、氟伐他汀(来适可)具有低强度的降脂作用(使LDL-C降低<30%),而辛伐他汀(舒降之)、阿托伐他汀(阿乐、尤佳、立普妥)和瑞舒伐他汀(可定)具有中等强度的降脂作用(使LDL-C降低30-50%)。可见同等剂量他汀类药物

血脂异常老年人使用他汀类药物中国专家共识

血脂异常老年人使用他汀类药物中国专家共识 ――避免盲目应用大剂量他汀类药物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 )是导致老年人死亡和影响生活质量的主要疾病。 而随着年龄增长,ASCVD患病率和病死率相应增加。他汀类药物是安全、有效的调脂药物。然而,医生对老年人使用他汀类药物是否获益以及长期治疗安全性存在担忧。2010年,我 国发布了血脂异常老年人使用他汀类药物的中国专家共识”;2015年,我国血脂领域专家 借鉴近年发布的国际血脂管理指南和临床证据,对指南进行了修订。 一、老年人血脂异常特点 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随着年龄增加,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甘油三酯(TG)水平逐渐增加。与欧美国家相比,我国老年人的TC、LDL-C和TG平均 水平均低于西方人群,以轻、中度增高为主。 二、临床证据 老年人临床试验和老年亚组的结果显示,他汀类药物明显降低心脑血管病的患病率、 病死率和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但目前缺乏转为80岁以上老年人设计的他汀类药物防治 心脑血管的临床试验数据。 三、治疗目标 共识建议,应用他汀前,充分权衡治疗获益风险比,根据个体特点确定老年人他汀类 药物治疗的目标、种类和剂量,推荐调脂治疗目标见表1。 表1老年人血脂异常调脂治疗的目标值[mmol∕L(mg∕dl)]

注:非HDL-C = TC-HDL-C i K其他危险因素包括:年龄(男耳45 岁,女"岁)、吸烟、HDL-C < 1.04 Inlnot/L(40 mg∕dl)j BMI ?28

常用的五大类降脂药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常用的五大类降脂药高脂血症根据发生异常改变的血脂成分的不同,可分为以下四 种:1.单纯性高胆固醇血症(正常人的血总胆固醇应低于5.2mmol/L,如超过 5.7mmol/L,即可诊断为高胆固醇血症)。2.单纯性高甘油三酯血症(指血甘油三酯 超过1.7mmol/L)。3.混合型高脂血症(指既有血浆胆固醇水平升高,又有血浆甘油 三酯水平升高)。4.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高密度脂蛋白小于40mg/dl)。目前 ,在临床上常用的降脂药物有许多,归纳起来大体上可分为五大类。 1 他汀类 三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即胆固醇生物合成酶抑制剂(他 汀类药物),是细胞内胆固醇合成限速酶,即HMG-CoA还原酶的抑制剂,为目前临床 上应用最广泛的一类调脂药物。由于这类药物的英文名称均含有“statin”,故常

简 称为他汀类。现已有5种他汀类药物可供临床选用:(1)洛伐他汀(lovastatin ),常见药物有美降之、罗华宁、洛特、洛之特等,血脂康的主要成分也是洛伐他汀 。(2)辛伐他汀(simvastatin),常见药物为舒降之、理舒达、京必舒新、泽之浩 、苏之、辛可等。(3)普伐他汀(pravastatin),常用药有普拉固、美百乐镇。(4)氟伐他汀(fluvastatin),常见药有来适可。(5)阿托伐他汀(atorvastatin ),常见药为立普妥、阿乐。他汀类药物是目前治疗高胆固醇血症的主要药物。 该类药物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主要是轻度胃肠反应、头痛。与其他降脂药物合用时可能 出现肌肉毒性。 2 贝特类贝特类药物的主要适应症为:高甘油三酯血症或

他汀类药物市场状况分析

他汀类药物市场状况分析 当世界上第一个由默克公司生产的HMG-CoA还原酶抑制剂降血脂药物洛伐他汀(lovastatin,Mevacor)于1987年经FDA批准上市后,立即引起了医药学界的关注,被认为该药的开发成功,是降血脂药物研究的新进展。 该药的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该酶的活性,以减少肝胆固醇的合成,刺激低密度脂蛋白(LDL)受体产生,并加强血浆中低密度脂蛋白的清除,极低密度脂蛋白水平也降低。 目前国内外临床上常用的降血脂药物有:胆汁酸隔离剂、烟酸类、纤维酸衍生物类、HMG-CoA 还原酶抑制剂、普罗布考、其它类。但是,从近几年世界药品市场来看,其中抗血脂药物发展得较快的品种首推HMG-CoA还原酶抑制剂。自从洛伐他汀问世后,先后又有辛伐他汀(simvastatin,Zocor)、普伐他汀(pravastatin,Mevalotin)、氟伐他汀(fluvastatin,Lescol)上市。第5个上市的是辉瑞公司的阿伐他汀(atorvastatin Ca,Lipitor),本品是“他汀”类药物中唯一能在高胆固醇血症病人中明显地适用于降低升高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甘油三酯的药物。第6个上市的的拜耳公司的塞伐他汀(cerivatatin,Lipobay),该药于1997年先后在英国和美国上市。随着他汀家庭人丁兴旺,其在降血脂药物已经占据极为重要的一席。 一、全球他汀类药物销售格局 2000年,降血脂药(降胆固醇药)成为全球第二大治疗药物类别,全年销售额达159亿美元,同期增长21%。他汀类降血脂药是降血脂药的主力军,主要品种有辉瑞的Lipitor(阿伐他汀)、默克的Zocor(辛伐地汀)、BMS的Pravachol/Mevalotin(普伐他汀)、拜耳公司的Lipobay/Baycol(塞伐他汀)和诺华的Lescol(氟伐他汀)。从近几年他汀类几个主要品种的销售情况来看(见图1),2000年与1997年相比,其销售总额已经番了一番多,并保持了每年25~30%的增长速度,2000年全球销售额达到120多亿美元。 据临床实验表明,对目前市售的6种HMG-CoA还原酶抑制剂,分别各用40mg剂量,临床观察其降低高胆固醇血症的疗效,结果:洛伐他汀为31%,普伐他汀为30%,氟伐他汀为27%,

2018执业药师继教答案他汀类药物的合理运用

此文档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只供学习与交流他汀药物的合理应用解读考试 单选题(共10 题,每题10 分) 1 . 动脉硬化通常发生在 A.中等粗细的动脉 B.非常粗的动脉 C.非常细小动脉 D.以上都是 我的答案: A 参考答案:A 2 . 正常动脉血管壁分为 A.内膜 B.中膜 C.外膜 D.以上都是 我的答案: D 参考答案:D 3 . 动脉粥样硬化的慢性炎症进程分为几个步骤 A.4个 B.6个 C.8个 D.10个 我的答案: C 参考答案:C 4 . 将多余的堆积在血管壁上的脂蛋白颗粒清理走是一种()的过程 A.正常行为 B.复杂的慢性炎症行为 C.异常过程 D.以上都对 我的答案: B 参考答案:B 5 . 目前降低脂蛋白颗粒浓度最有效的方法是 A.手术 B.他汀类药物 C.生活方式的改变 D.以上都可以 我的答案: B 参考答案:B 6 . 他汀引起肝功能衰竭或由此导致肝移植/死亡 A.常见 B.未见报道 C.非常罕见 D.非常危险 我的答案: C 参考答案:C 7 . 国内目前关于他汀肝脏安全性的建议,若治疗期间发现单纯性、无症状转氨酶升高大于3倍ULN时 A.严密观察 B.寻找原因 C.需停用他汀 D.他汀减量 我的答案: C 参考答案:C 8 . 服用他汀类药物有1-5%的人群会有 A.肌肉疼痛 B.无力 C.伴有CK升高 D.以上都是 我的答案: D 参考答案:D 9 . 长久服用他汀与肿瘤的发生率 A.他汀具有抗癌作用 B.他汀降脂不增加癌症危险 C.他汀降脂增加癌症危险 D.他汀对癌症和癌症死亡危险呈正相关 我的答案: B 参考答案:B 10 . 他汀药物能使新发糖尿病风险 A.增高 B.减低 C.大大减低 D.没有影响 我的答案: A 参考答案:A

降血脂用药指南

降血脂用药指南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高血脂的发病率日益增高,而高血脂又是脑卒中、冠心病、动脉硬化、心肌梗死的重要病因之一,并能够加重高血压、糖尿病、脂肪肝、肝硬化、胰腺炎等疾病病情的恶化。所以广大高血脂患者十分注意通过调节饮食、运动、服用各种降血脂药物等方法控制血脂。然而有的患者单凭广告宣传或病友介绍,不分情况盲目服用降血脂药物,不仅不会有疗效,还会因药物的副作用雪上加霜。https://www.360docs.net/doc/9b9046189.html, 养生保健 高脂血症是由于脂肪代谢或转运异常使血浆中的脂类浓度高于正常,分为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脂血症、混合型高脂血症三个类型。因而降血脂药物根据药理作用不同,分为主要降低胆固醇和主要降低甘油三脂两大类。由于降血脂药物种类繁多,专属性强、不良反应较多,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通过化验血脂分清自己属于哪一类型的高血脂,对症下药才有疗效。 主要降低胆固醇的药物:患者的总胆固醇高于230毫克/分升时为高胆固醇血症。降胆固醇的药物主要包括他汀类和胆汁酸螯合剂两类。他汀类的代表药物有洛伐他汀、辛伐他汀、氟伐他汀等,主要作用是抑制胆固醇的合成,不良反应较少,多为肌肉疼痛。胆汁酸螯合剂类的代表药物有考来稀胺、考来替泊,主要作用是抑制胆固醇的吸收,不良反应是刺激性臭味和消化道反应。 主要降低甘油三脂的药物:患者的甘油三脂高于160毫克/分升时为高甘油三脂血症。降甘油三脂的药物包括贝特类、烟酸类和海鱼油-ω-3脂肪酸,药物的作用都是降低脂类的合成和释放、加速脂类的代谢和排出。贝特类的代表药物有吉非贝齐、非诺贝特、苯扎贝特,不良反应是消化道反应和肝肾功能改变。烟酸类的代表药物有烟酸肌醇脂、阿西莫司等,不良反应除消化道反应外还有皮肤潮红和瘙痒。海鱼油-ω-3脂肪酸是俗称的深海鱼油,长期服用有导致视力下降和出血的可能。 降低混合型高脂血症的药物:患者的总胆固醇和甘油三脂均高于正常时常需要联合用药,可以根据总胆固醇和甘油三脂的比例,使用他汀类、胆汁酸螯合剂、贝特类和烟酸类药物,但要警惕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例如洛伐他汀、辛伐他汀和普伐他汀与烟酸、吉非贝齐合用时,易发生危及生命的横纹肌溶解症;需联合用药时,剂量宜小,同时注意观察是否有肌无力、肌痛现象,并定期检查血清丙谷转氨酶、肌酐激酶等安全指标,以便调整剂量或更换药品。健康知识https://www.360docs.net/doc/9b9046189.html, 65岁以上的老年患者服用降血脂药时应特别注意用药剂量,不宜超过成人正常量的四分之三;血脂异常较轻时可首选一些降脂作用较弱副作用较小的药物,如:弹性酶、潘特生、海鱼油等。长期服用生山楂、草决明、红曲、泽泻等中药降血脂,更适合于老年患者。

202X《血脂异常的药物治疗》答案

血脂异常的药物治疗 试题正确答案如下: 血脂异常的药物治疗 选择题(共10 题,每题10 分) 1 . (单选题)下列哪个不属于降血脂药物() A .苯氧芳酸类如非诺贝特 B .三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如辛伐他汀 C .烟酸类 D .芳基乙酸类 2 . (单选题)患者,男性,52 岁,诊断为混合型高脂血症,医生为其同时开具了他汀类与贝特类药物,请问该患者应如何服药() A .他汀类和贝特类均在晚上服用 B .早晨服用贝特类药物,晚上服用他汀类药物 C .早晨服用他汀类药物,晚上服用贝特类药物 D .随时服用均可

3 . (单选题)患者,男性,56 岁,急性心肌梗死、高脂血症入院,行PCI 术,术后给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抗血小板,并强化他汀治疗,为避免和氯吡格雷的相互作用,应选择的他汀类药物是() A .辛伐他汀 B .普伐他汀 C .阿托伐他汀 D .洛伐他汀 4 . (单选题)不会引起阿托伐他汀不良反应发生率增加的药物是() A .红霉素 B .酮康唑 C .环孢素 D .苯妥英钠 5 . (单选题)为了防止药源性疾病发生,处方他汀类调节血脂药时,应该询问病人()

A .是否有肺功能不全 B .是否有兴奋和耳鸣现象 C .是否有肌无力和肌肉触痛 D .是否有荨麻疹和其他过敏反应 6 . (单选题)患者,女性,62岁。诊断为高血脂合并心房纤维性颤动。予辛伐他汀片40 mg,qn + 盐酸胺碘酮片0.2 g,tid ,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A .辛伐他汀片主要通过细胞色素P450酶3A4(CYP3A4)代谢,而盐酸胺碘酮片是该酶的强大抑制剂 B .两药合用可导致辛伐他汀片的代谢减少,引发横纹肌溶解的风险 C .辛伐他汀片联合盐酸胺碘酮片使用时,最大剂量不要超过40 mg/天 D .为了避免相互作用,可将辛伐他汀片更换为普伐他汀片 7 . (单选题)下列属于中等强度他汀治疗剂量的是() A .阿托伐他汀20mg B .氟伐他汀40mg C .辛伐他汀10mg

他汀类药物在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中的应用

他汀类药物在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11-12-02T14:26:00.163Z 来源:《中国健康月刊(学术版)》2011年第10期作者:依马木麦麦提.麦麦提沙吾提1(副主任医师)马依拉.阿比提2( [导读] 胆固醇水平与65岁以上老年人的心血管病死亡率以及全因死亡率密切相关。 依马木麦麦提.麦麦提沙吾提1(副主任医师)马依拉.阿比提2(主治医师) (1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心内二科新疆喀什844000; 2自治区维吾尔医医院超声科新疆830000)【摘要】心血管疾病发病和死亡主要发生在>65岁的人群之中。胆固醇水平与65岁以上老年人的心血管病死亡率以及全因死亡率密切相关。过去10余年中,国内外先后完成了一系列里程碑式的降脂试验,这些研究结果有力论证了应用他汀类药物治疗在冠心病及相关疾病一、二级预防中的重要意义。他汀类调脂药物不仅可以降低血清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而且可使冠心病患者死亡率及事件再发率下降。本文对近来他汀类药物在老年患者中的应用作一介绍。【中图分类号】R114.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0-0333-021他汀类药物的作用机理人体血循环中胆固醇主要来自于两种途径,即体内(肝脏与外周组织)生物合成和肠道吸收。在胆同醇的生物合成过程中,其关键性的限速环节是在3一羟-3一甲基戊二酸辅酶A还原酶(HMG.CoA)。他汀类药物通过抑制HMG-CoA还原酶发挥活性作用,从而减少内源性胆固醇的合成。正常情况下,肠道内胆固醇分别来自于饮食摄入与胆汁,其中由肝脏形成并经胆汁排泌入肠道的胆固醇约占3/4。 2多中心关于他汀类药物在冠心病患者二级预防中的应用研究 ALLIANCE研究比较了强化阿托伐他汀治疗使LDL-C降到80mg/dl与常规治疗间的疗效。其亚组为了确定大剂量阿托伐他汀对65岁以上患者是否同65岁以下患者一样安全。分析比较了阿托伐他汀治疗与一般治疗对年龄>65岁亚组(n=1001)的效果。对65岁以上患者进行强化治疗,与年纪较轻组相比首次心血管事件减少类似。任何原因所致严重不良事件导致退出研究的发生率在65岁以上患者中高于普通人群,但在强化治疗与一般治疗组中类似。没有横纹肌溶解的报道[1]。LIPID研究中,普伐他汀在老年患者中使用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与非老年患者相比,相对危险降低类似,绝对危险降低更多[1-2]。 HPS研究中证实40 mg辛伐他汀对70~80岁的患者可显著降低冠心病或糖尿病或其他血管病的风险。年龄<65岁患者中首次重大血管事件发生率治疗组为16.9%、安慰剂组为22.l%,绝对风险降低5.2%;年龄在65~70岁之间者,治疗组为20.9%,安慰剂组为27.2%,绝对风险降低6.3%;年龄>70岁的患者治疗组为23.6%,安慰剂组为28.7%,绝对风险降低5.1%。新诊断的癌症、肝功能异常和肌病两组类似[1-2]。SAGE研究比较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与普伐他汀常规治疗对心肌缺血总持续时间的效果。研究显示:阿托伐他汀与普伐他汀均显著降低平均总心肌缺血持续时间(P<0.001)[1]。 3他汀在老年患者一级预防中的临床试验依据 CARDS研究探讨了阿托伐他汀对单纯2型糖尿病冠心病的一级预防,阿托伐他汀组与安慰剂组比较,一级复合终点相对危险降低37%(P =0.001)。与安慰剂比较,对年龄﹥65岁和﹤65岁的患者,阿托伐他汀10mg治疗可以分别降低重大心血管事件达38%(P =0.017)和37%(P =0.019)。在两个年龄组内,整体安全性类似。没有横纹肌溶解发生[1]。 ASCOT-LLA的一项亚组研究评估了阿托伐他汀10mg对年龄>65岁和<65岁患者的效果。>65岁患者共有4445例,2189例随机分入阿托伐他汀组,2256例为对照组,余基线情况相似。主要终点(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和致死性冠心病)、总心血管事件和总冠心病事件,与安慰剂相比,根据年龄分组的亚组均有显著的降低。与他汀相关的不良反应,在安慰剂组和阿托伐他汀组之间没有差异。对年龄>65岁的患者无横纹肌溶解的病例报道[1]。 4老年患者应用他汀类药物的安全性 他汀类药物不良反应包括ALT或AST升高、骨骼肌症状、肌酐增加或蛋白尿、神经症状及显著的药物相互作用。中等剂量的他汀,AST 或ALT超过正常上限3倍的发生率少于1%。对老年人,因为肌痛随剂量增加而增加,特别是对服用多种药物和低体重的老年患者,首先考虑低至中等剂量的他汀而不是高剂量的他汀。并且,在治疗过程中应加强不良反应监测。在CARE和PROSPER研究中观察到肿瘤发病增加,但在一项使用普伐他汀或其他他汀超过3年的荟萃分析中没有证实这一点[1]。对中重度肾功能损伤的患者需调整普伐他汀、洛伐他汀、瑞舒伐他汀和辛伐他汀的剂量;阿托伐他汀和瑞舒伐他汀可以在一天的任何时间内服用,其他他汀类药物需要在晚间服用。 5结论 胆固醇水平与65岁以上老年人的心血管病死亡率以及全因死亡率密切相关。与中青年相比,老年人群的血脂异常可能会产生更大的心血管系统危害,应予以更为积极有效的干预。对所有血脂异常的老年患者均应鼓励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减轻体重和适量运动。老年患者对他汀类药物有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仅有少数的老年患者出现转氨酶升高、肌病等不良反应。年龄不应成为老年人使用他汀类药物的障碍,应充分考虑降脂治疗的利弊,积极、稳妥地选择合理的降脂药物,以达到改善生活质量、降低死亡率和减少心脑血管事件的目的。参考文献 [1]耿隽超,朱建华.他汀类药物在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中的应用.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9,3 (37) :286-288. [2]胡大一,马长生,主编.心脏病学实践2007——新进展与临床案例.北京:人民卫生出社,2007:377-379.

他汀类药物使用注意事项

他汀类药物使用注意事项 现在,他汀类药物在降血脂、冠心病的一二级预防等方面均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虽然他汀类药物有着“安全”“高效”等美誉,但此类药物应用时还是需要注意一下的。 一、他汀种类要注意 他汀类药物种类较多,现今市面上销售的他汀包括辛伐他汀、洛伐他汀、普伐他汀、氟伐他汀、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中成药血脂康胶囊中的主要成分是红曲,其能产生洛伐他汀而起到调节血脂的作用。不同种类他汀药物常用口服剂量不同,不同厂家的同种他汀规格也各有差异,在更换服用他汀的种类和厂家的时候,一定要留意药品的规格和使用剂量。 二、何时用药要注意 他汀类药物受食物影响小,进餐对药物发挥作用影响不大,且他汀类药物并无严重的胃肠不良反应,因此,只要做到定时定量,无论是进食前还是进食后服用均可。 大部分他汀最宜在晚上临睡前服用,因为胆固醇合成的高峰在午夜12时左右,睡前用药能让药物作用在午夜达峰,从而达到更好的降胆固醇效果。阿托伐他汀和瑞舒伐他汀因为半衰期较长,可以在一天的任何时间服用。 如果错过了用药时间,应在记起时立即补用,若已接近下一次用药时间,则无需补用,切勿一次使用双倍剂量。

三、肝酶升高要注意 一般而言,患者服用他汀类药物都是安全有效的,但少部分患者在服用他汀之后,会出现肝脏转氨酶升高。对于转氨酶轻中度异常的患者,若是本身有活动性肝炎等严重肝病,则不应该使用他汀类药物治疗;若是患者合并有非酒精性脂肪肝,应用他汀不仅安全有效,还能改善肝脏功能,因此,对于具备他汀适应症的患者,若没有肝肿大、黄疸、直接胆红素升高等器质性肝损害证据,应积极充分地使用他汀。服用他汀后,只要患者转氨酶无进行性升高(≥3倍正常上限),应继续服药。 四、肌痛反应要注意 肌肉酸痛是他汀类药物的常见不良反应之一,依据肌酸激酶(CK)值是否正常又可以分为肌炎和肌痛,如果CK大幅升高,则可能为横纹肌溶解症,严重的甚至可以危及生命。患者在应用他汀类药物的时候,只要出现了疑似肌肉不适的症状,就应立即停药,及时就医,以免耽误病情。 五、联合用药要注意 联合用药是他汀类药物所致肝损害、肌肉毒性的重要危险因素。如果同时服用阿奇霉素、胺碘酮、罗红霉素、非诺贝特等肝药酶抑制剂,可使他汀类药物血药浓度上升,增加不良反应发生概率。 部分患者存在有甘油三酯大幅度升高而需要同时服用非诺贝特和他汀的情况,可在早晨服用非诺贝特,晚上睡前服用他汀类药物,这样可大大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他汀类药物的使用

他汀类药物的使用 唐建华 江苏省药物研究所有限公司 江苏奥赛康药业有限公司 他汀类药物(statins)是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此类药物通过竞争性抑制内源性胆固醇合成限速酶(HMG-CoA)还原酶,阻断细胞内羟甲戊酸代谢途径,使细胞内胆固醇合成减少,从而反馈性刺激细胞膜表面(主要为肝细胞)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LDL)受体数量和活性增加、使血清胆固醇清除增加、水平降低。他汀类药物还可抑制肝脏合成载脂蛋白B-100,从而减少富含甘油三酯AV、脂蛋白的合成和分泌。 他汀类药物分为天然化合物(如洛伐他丁、辛伐他汀、普伐他汀、美伐他汀)和完全人工合成化合物(如氟伐他汀、阿托伐他汀、西立伐他汀、罗伐他汀、pitavastatin)是最为经典和有效的降脂药物,广泛应用于高脂血症的治疗。 他汀类药物除具有调节血脂作用外,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中早期应用能够抑制血管内皮的炎症反应,稳定粥样斑块,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延缓动脉粥样硬化(AS)程度、抗炎、保护神经和抗血栓等作用。 结构比较 辛伐他汀(Simvastatin)是洛伐他汀(Lovastatin)的甲基化衍化物。 美伐他汀(Mevastatin,又称康百汀,Compactin)药效弱而不良反应多,未用于临床。目前主要用于制备它的羟基化衍化物普伐他(Pravastatin)。 体内过程 洛伐他汀和辛伐他汀口服后要在肝脏内将结构中的其内酯环打开才能转化成活性物质。 相对于洛伐他汀和辛伐他汀,普伐他汀本身为开环羟酸结构,在人体内无需转化即可直接发挥药理作用,且该结构具有亲水性,不易弥散至其他组织细胞,极少影响其他外周细胞内的胆固醇合成。 除氟伐他汀外,本类药物吸收不完全,大多与血浆蛋白结合率较高。 用药注意 大多数患者可能需要终身服用他汀类药物,关于长期使用该类药物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