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逻辑学复习笔记

法律逻辑学复习笔记
法律逻辑学复习笔记

法律逻辑学复习笔记 Revised as of 23 November 2020

矛盾关系:A、B全异,若A、B两概念外延之和等于其共同属概念C的外延,则A 与B矛盾,A、B互为矛盾概念。A+B=C 不能同真,不能同假

反对关系:A、B全异,若A、B两概念外延之和少于其共同属概念C的外延,则A 与B反对,A、B互为反对概念。A+B

等值关系:必然同真,必然同假

独立关系:无规律的真假关系

蕴含关系与逆蕴含关系:可以同真,可以同假

下反对关系:可以同真,不能同假

思维对象——(感知反映)——观念——(符号表达)——概念

语词:语言的基本单位之一,泛指词、词组之类的语言成分。

词项:在判断中出现的、作为判断组成成分的概念。将概念称作词项,是相对于由它组成的那个判断而言的,离开判断,它就不叫词项,而只是一个孤立的概念。

概念与语词的关系:

联系:概念是语词的思想内容;语词是概念的表达式。

区别:第一,凡概念都必须通过语词来表达,但并非所有语词都表达概念;

第二,概念和语词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概念内涵的分类:认识性内涵,规定性内涵(内涵的确立方式分)

析取性内涵,合取性内涵(内涵表达式的逻辑结构分)

概念的外延:亦称概念的“所指”,就是具体的、具有概念所反映的特有属性的那些事物(对象)。

司法归类:将确认的案件事实归属于某一特定的法律规范构成要件,实则确定某一事件或行为是否属于某个法律概念的外延范围。

概念分类:1根据概念外延对象多少来分单独概念(外延仅有一个独一无二的对象的概念。)、普遍概念(外延至少有两个对象的概念。)、空概念(亦称虚概念,就是在现实世界中外延没有任何对象的概念。它的外延是一个空类或空集,记为:{ } 或φ。)

2 根据概念外延对象是否为集合体来分集合概念(反映集合体的概念,集合概念所反映的是集合体整体具有的本质属性,并不反映组成这个集合体的每一个分子所具有的属性。)、非集合概念(反映类(即非集合体)的概念,非集合概念所反映的思维对象中的每一个分子都必然地具有该对象的本质属性的特点。)

(1)集合体:由许许多多个体聚合而成的群体(整体)。

集合体与个体之间的关系,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2)类:具有相同属性对象的汇集。

类与组成类的分子之间的关系,是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3根据概念的内涵中是否具有某种属性来分正概念(亦称肯定概念,就是内涵中具有某种属性的概念。)、负概念(亦称否定概念,就是内涵中不具有某种属性的概念。)

负概念=否定词+正概念

负概念与正概念所共同相对的那个特定范围,就是论域(议论的范围)。

负概念的外延大小,取决于其论域的大小

4根据概念的外延是否为可独立存在的实体来分实体概念、属性概念

5根据概念表达式的结构形式不同来分简单概念(对其不能再加以分解的概念,其语言表达式是单字,或,意义不可再分的词组。)、复合概念(由两个或多个概念按一定的逻辑关系组合而成的概念。)<1>按逻辑关系不同来分合取式、析取式概念内涵与外延之间的反变关系:具有从属关系的概念之间,其内涵越大,则外延越小;反之,内涵越小,外延越大。

概念的限制:通过增加内涵减少外延从而由属概念过渡到种概念的逻辑方法。

概念的概括:通过减少内涵增加外延从而由种概念过渡到属概念的逻辑方式。

定义的逻辑结构:任何定义都由三部分组成:被定义项、下定义项、定义联项

被定义项:D S(逻辑变项)

下定义项:D P(逻辑变项)

定义联相:=df(逻辑常项)

动产(Ds)就是(=df.)可以移动的财产(Dp)

实质定义的逻辑要求:1 D P的外延与D S的外延必须是全同关系

2 Dp中不能直接或间接地包含Ds

3 不能用负概念去定义正概念

4 Dp必须清楚确切

法律定义的两种结构形式:合取式结构

D S=df.(T1∧T2∧T3……Tn)+B

析取式结构

D S =df.(T1∧T2∧T3……Tn)+B

明确概念外延的逻辑方法:举例、列举、划分、分类、分解

举例:通过列出概念指称的一个具体实例来明确其外延的逻辑方法。亦称为实指定义

列举:通过列出概念指称的对象来明确其外延的逻辑方法。(穷举、枚举)

划分:根据某一标准(或某种属性)将一个属概念分为若干个种概念从而明确概念外延的逻辑方法。

分类:根据对象的本质属性将一个大类(属概念)分成若干个小类(种概念)的逻辑方法。

分类是更严格的划分,划分是更随意的分类

分解:将一个整体分成若干个组成部分。(分解不是明确概念外延的逻辑方法)

划分的逻辑结构:母项M(逻辑变项)

子项m1、m2、m3……(逻辑变项)

划分标准(逻辑常项)

划分的方法:

一次划分与连续划分:

二分法与多分法: 多分法 任意两子项之间必

须是反对关系

M m 1

m 2

m n (n ≥3)

二分法 两子项之间必须是矛盾关系

划分的逻辑要求:1 各子项外延之和必须等于母项外延

2 每一次划分都只能按同一标准进行,否则犯“多标准划分”的错误。

3 各子项之间必须互不相容,否则犯“子项相容”的错误。

判断:判断主体断定(肯定或否定)了的命题。换言之,判断就是对对象情况有所断定的思维形式。

判断的特征:一是有所断定(肯定或否定);

二是具有真值(真的或假的)。

符号:亦称指号或记号,是指同一定思想相联系的、可借以传达某种思想的人为安排的物质现象。

陈述:通过语句来描述客观事物情况,表达对某件事情或某种现象的情感和态度的表达式。

命题的分类:描述命题、评价命题

描述命题:亦称事实判断或实然命题,就是陈述事物自身情况的命题。

它传达的是事物情况就是命题所陈述的那样。

评价命题:亦称价值判断或应然命题,就是陈述对事物情况的某种情感

或态度的命题。它传达的是陈述者对事物情况的评价。

M

a

非a (b )

对描述命题的评价,是评价命题而非描述命题;

对评价命题的描述,是描述命题而非评价命题。

描述命题与评价命题的区别:性质不同

a.描述命题是严格逻辑意义上的判断,即具有真假值的语句;

b.而评价命题则不是严格逻辑意义上的命题,评价命题无所谓真假,只有妥当与否、合理与否、有效与否的问题。

产生的分歧及解决的方法不同(信念分歧、态度分歧)

作用不同

a.描述命题具有叙事功能和信息传达的作用。

b.评价命题可以起到一种暗示、建议和规范的作用。分析命题与综合命题:分析命题,亦称先验命题:不需要具有从感觉经验提供的证据就能够判定其真假的命题。

综合命题,亦称经验命题:一个具有正常感觉官能的人,只要根据感觉经验的证据,就能知道其真假的命题。

应然命题、实然命题、模态命题:实然命题:断定事物(过去、现在或将来时态)实际情况的命题,其系词为“是”或“不是”。

应然命题:断定事物或事件应当如何的应然状态的命题,其系词为“应当”或“不应当”。

模态命题:断定事物必然或可能情况的命题,其系词为“必然”、“不必然”、“可能”、“不可能”等。

命题形式:命题的逻辑形式(命题形式),就是命题本身各部份(命题常项与命题变项)之间的联结方式。

命题形式的分类:模态命题、非模态命题

a.模态命题:包括有模态词的命题;

真值模态命题:可能、必然

规范模态命题:必须、禁止

b.非模态命题:不包含模态词的命题。

简单命题(简单命题:以词项(概念)作为直接构成要件的命

题。)、复合命题(以命题(语句)作为直接构成要件的命题。)

关系命题:就是断定对象之间是否具有某种关系的简单命题。其语言表达式是“主-谓式语句”。 命 题 非模态命题 模态命题 简单命题

复合命题

性质命题 关系命题 联言命题

选言命题

负命题 规范模态命题 真值模态命题 假言命题

直言命题:通称性质命题,心理学着述中亦称范畴命题,港澳台地区惯称定言命题,就是断定对象是否具有某种性质的简单命题。

直言命题(性质命题)的逻辑结构:主项:亦称主词,记为 S ,表示被断定对象的

词项。逻辑变项

谓项:亦称谓词或宾词,记为 P ,表示主项是否具有的某种性质

的词项。

联项:(肯定联项、否定联相):表示主项与谓项之间联

逻辑常项系的词项。

量项:表示主项外延范围的词项。(全称量词、特称量词、单称量

词)

直言命题(性质命题)的基本类型:按命题的质(联项)分:肯定命题(由肯定联项

联结主项和谓项的直言命题。)、否定命

题(由否定联项联结主项和谓项的直言命

题。)

按命题的量(量项)分:全称命题(带有全称量项的的直言命

题。)、特称命题(带有特称量项的直言

命题。)、单称命题(主项为单独概念或

者带有单称量项的直言命题。)

类型逻辑形式符号表达式简称

全称肯定命题所有的S是P SAP A

全称否定命题所有的S都不是P SEP E

特称肯定命题有的S是P SIP I

特称否定命题有的S不是P SOP O

单称肯定命题这个S是P SFP F

单称否定命题这个S不是P SNP N

词项的周延性:指一个直言命题的主(谓)项的外延是否被全部断定的问题。

六种直言命题的主、谓项周延情况:全称命题的主项周延,特称命题的主项不周延,

单称命题的主项周延。

肯定命题的谓项不周延,否定命题的谓项周延。

1.词项周延与否,惟一地取决于一个直言命题的逻辑形式,与命题的真假无关,与

命题所断定的实际情况无关。

2.词项周延性问题,仅仅与直言命题的主、谓项相关。

命题推导的真假,亦称逻辑的真假

命题事实的真假,亦称经验的真假

逻辑变项相同的单称肯定命题(SFP)与单称否定命题(SNP)之间具有矛盾关系。主项相同、谓项不同的两个单称肯定命题之间:若谓项是矛盾概念,则二者为矛盾关

系;若谓项是反对概念,则二者为

反对关系。

主项相同、谓项不同的两个单称否定命题之间:若谓项为矛盾概念,则二者为矛盾关

系;

若谓项为反对概念,则二者为下反对关系。

推导直言命题隐含的方法:推导直言命题隐含的逻辑方法,传统逻辑通称为直言直接

推理,简称直接推理。

换质法:通过改变一个直言命题的质(联项)从而推导出另一个直言命

复合命题:

逻辑联结词并且合取词

或者析取词

如果……那么蕴含词

当且仅当……才等值词

负命题:通过否定一个命题而构成的复合命题,或者说,断定一个命题为假的复合命题。

任一负命题(~p)与其肢命题(p)间具有矛盾关系。

任一负命题(~~p)都等值于其肢命题(~p)的矛盾命题(p)

等值式

联言命题:就是断定几种事物情况同时存在的命题。

一个联言命题为真,当且仅当其所有联言肢都真。

选言命题:就是断定几种事物情况中至少有一种情况存在的命题。

一个选言命题为假,当且仅当其所有选言肢都假。

德.摩根律:~(p ∧q )←→(~p ∨~q )

~(p ∨q ) ←→(~p ∧~q )

假言命题:就是断定两种事物情况之间存在某种条件制约关系的命题,亦称条件命题 逻辑变项:假言肢(前件:表示某种条件(或原因)的假言肢,

记为“p ”;后件:表示依赖于某

种条件的推断(或结果)的假

言肢,记为“q ”。)

逻辑结构:

逻辑常项:假言联结词(蕴含词、逆蕴含词、等值

词)

客观事物情况之间的条件制约关系:

充分条件:两种事物情况p 和q ,有p 就必有q ,则p 就是q 的充分

必要条件:p 就必无q ,则p 就是q 的必

两种事物情况p 和q ,若有p 必

有q ,且,无p 必无q ,则p p 与q 之间具有充分必要条件关

系。有之必然,无之必不然

p 和q ,若有p 未必有q ,

且,无p 未必无q q 的必要条件。有之未必然,

无之未必不然 假言命题的类型: 一个蕴涵命题为假,当且仅当其前件真而后件假。

并联电路:

必要条件的假言命题(断定前件是后件必要条件的假言命题。)

一个逆蕴涵命题为假,当且仅当其前件假而后件真。

串联电路:

p

r q

p r

q

充要条件的假言命题(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命题的实质,在于它是充分条件假言命题和必要条件假言命题的合取。)

p

q

多重复合命题:至少有一个肢命题为复合命题的复合命题。

逻辑变项:肢命题

逻辑结构:主联结词:整个命题的逻辑联结词,它决定着整个

命题的逻辑性质和逻辑特

征。

逻辑常项:联结词:

从联结词:肢命题中的逻辑联结词。

模态:一词是英语modal的音译,modal含有形态、样式以及形式等意思。模态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的模态:是指事物或认识的必然性和可能性这类性质。狭义模态总是涉及一个命题的真假,所以又称为真值模态(或真势模态)。

广义的模态:除“必然”与“可能”外,还包括“知道”、“相信”、“应该”、“允许”、“过去”、“现在”、“将来”等性质或状态。

模态命题:就是包含有“必然”、“可能”、“必须”、“应当”、“禁止”、“允许”等模态词的命题。

逻辑变项:肢命题

逻辑结构:真值模态词:必然、可能……

逻辑常项:模态词:

规范模态词:必须、禁止……

模态命题的种类:真值模态命题(包含有真值模态词的命题,常简称为模态命题。)、规范模态命题(包含有规范词的命题,简称为规范命题。)

真值模态命题:必然肯定命题必然p □p

必然否定命题必然非p □~p

或然肯定命题可能p ◇p

或然否定命题 可能非p ◇~

p

规范命题:亦称道义命题或义务命题,就是包含有规范词,反映指导和约束人们行为

准则的命题。 逻辑变项:行为规定(A )

逻辑结构: 格式:△A

逻辑常项:规范词(△)

规范命题的种类:根据规范命题中规范词(△)的性质不同,可分为必须型、禁止型和允许型规范命题;

根据规范命题中的逻辑变项(A ),即行为规定的逻辑结构不同,可分为简单规范命题和复合规范命题。

A

表示 肯定的行为规定(作为) ~A

表示 否定的行为规定(不作为)

□p

□~p ◇p

◇~p 反对关系 下反对关系 差等关系 差等关系 矛盾 关系

矛盾 关

O 表示义务(必须/应当)

F 表示禁止

P 表示允许(可以)

复合规范命题:假言型、联言型、选言型

推理:亦称推论,由已知推未知的思维过程和思维形式。逻辑学偏重于从思维形式方面研究推理。前提:推理所依据的已知命题

逻辑变项:

逻辑结构:结论:推理推导出来的新命题

逻辑常项:推导关系

推理的分类:根据前提对结论的支持强度来分必然性推理(前提与结论间具有必然性联系的推理。只要前提真,结论就必然真。)、或然性推理(前提与结论间具有或然性联系的推理。即使前提都真,结论也未必真。)

根据由前提到结论的思维方式来分演绎推理(由一般性前提到个别(特殊)性结论的推理;)、归纳推理(由个别(特殊)性前提到一般性结论的推理,因而也称为“逆绎”;)、类比推理(基于对象与对象属性的相同或相似,由个别到个别的推理。)

根据推理是否涉及前提的实质内容来分:形式推理(亦称分析推理,不涉及推理的实质内容,仅根据前提与结论在形式结构方面的逻辑推导关系进行推理,其结论具有无可争议性、自明性和必然性。)、实质推理,亦称论辩推理或辩证推理,根据推理前提的实质内容以及推理者的价值倾向进行的推理。

推理得出真实结论的条件:(1)前提必须真实可靠;

(2)推理形式必须有效。

直言三段论:简称三段论,心理学中称范畴三段论,台港澳地区通称定言三段论,就是借助一个共同概念(变项)联结两个直言命题推导出另一个直言命题的演绎推理。

三个直言命题(大前提、小前提、结论)

逻辑变项:

三个不同概念(小项S、大项P、中项M)

逻辑结构:

三段论的格(由于中项M所处的位置不同

而形成的不同结构形式的三段论,叫

做三段论的格。)

逻辑常项:

三段论的式(组成一个三段论大前提、小前提和结论的三个

命题形式,叫做三段论的式。)

判断三段论形式有效性的标准:1中项在大、小前提中必须是同一概念,否则,就会

犯“中项不同一”(四概念)的错误。

2中项必须至少周延一次,否则,就会犯“中项不周延”的错误。

3前提中不周延的词项在结论中也不得周延,否则,就会犯“大项扩

张”或者“小项扩张”的错误。

4前提之一必须肯定。

5前提之一否定则结论必否定。

6两特称前提推不出任何必然性结论。

7前提之一特称则结论必特称。

三段论的省略式:亦称省略三段论(enthymeme;truncated syllogism):就是在语言

表达上

省略了某个部份(大前提,小前提或结论)的三段论。省略三段论是语言上的省略,而不是逻辑形式上的省略

三段论的复合式:亦称复合三段论:就是由几个彼此间有关联的三段论联结在一起构成的演绎推理。

联言推理:就是前提或结论中有一个联言命题,并且根据该联言命题的逻辑性质所进行的演绎推理。

选言推理:就是前提中有一个选言命题,并且根据该选言命题的逻辑性质进行的演绎推理。

选言推理的有效式:否定肯定式

选言推理的无效式:肯定否定式

运用选言推理应注意的问题:运用肯定否定式时,要注意选言肢是否相容;

运用否定肯定式时,要注意选言肢是否穷尽。

假言推理:狭义的假言推理:前提中有一个假言命题,并且根据该假言命题的逻辑性质进行的演绎推理。

广义的假言推理:前提中至少有一个假言命题,并且根据假言命题的逻辑性质进行的演绎推理。

假言推理的分类:充分条件假言推理:p q 以充分条件假言命题为大前提的假言推理。

规则:肯定前件,就要肯定后件;否定前件,不能否定后件。肯定后件,不能肯定前件;否定后件,就要否定前件。

法律逻辑学试题及答案

法律逻辑学试题一及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0 分) 1,在"有的犯罪不是故意的"这一性质判断中的逻辑常项是有的……不是…… ,逻辑变项是犯罪,故意. 2,一个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只有当前件真而后件假_时,它才是假的;在其它情况下,它都是真的. 3,普通逻辑基本规律有同一律, 不矛盾律和排中排. 4,在"刑法就是规定犯罪和刑罚的法律"这一定义中,被定义项是刑法,种差是规定犯罪和刑罚,邻近属概念是法律.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 分) 1.概念外延间的交叉关系属于( C )关系。 A.即对称又传递 B. 对称但非传递 C.非对称但传递 D. 即非对称又非传递 2.在性质判断中,决定判断形式的是( D )。 A.主项和谓项 B. 主项和量项 C. 谓项和联项 D. 量项和联项 3.“正当防卫不是犯罪行为”这个判断的主、谓周延情况是( A )。 A. 主、谓项都周延 B. 主、谓项都不周延 C. 主项周延,谓项不周延 D.主项不周延,谓项周延 4.运用换质法和换位法推理,由SEP可以推出(D)。 A. AS B. E C. E D. IS 5.与“并非有些贪污罪不是故意犯罪”等值的判断是( A )。 A.所有贪污罪都是故意犯罪 B. 所有贪污罪都不是故意犯罪 C. 有些贪污罪是故意犯罪 D. 有些贪污罪不是故意犯罪 6.“并非某甲或某乙有罪”等值的判断是( D )。 A. 某甲和某乙都有罪 B. 某甲和某乙都无罪 C. 某甲或某乙有罪 D. 某甲或某乙无罪 7.若“某甲必然不是凶手”为真,则( C )为真。 A. 某甲必然是凶手 B. 某甲可能是凶手 C. 某甲可能不是凶手 D. 某甲不必然不是凶手 8.类比推理和不完全归纳推理的相同点是( D )。 A. 从个别到一般的推理 B. 从个别到个别的推理 C. 从一般到一般的推理 D. 或然性推理 9.“调查中发现,凡是普法教育搞得好的地区,刑事案件发案率都较低,凡是普法教育搞得不好的地区,刑事案件发案率都较高,由此可见,搞好普法教育是刑事案件发案率较低的原因。”这是求因果联系的( C )。 A.求同法 B.求异法 C. 求同求异并用法 D.共变法 10.在论证过程中,如果违反“论据的真实性不应依赖论题的真实性来论证”的规则,就会犯( C )的逻辑错误。

逻辑学笔记整理

《逻辑学》笔记整理 2012300160016 马院12级思政杨郑伟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逻辑”和逻辑学 一、“逻辑”一词的含义 “逻辑”这个语词由英语Logic音译而来,导源于希腊文,原意是思想、理性、言词、规律等。在现代汉语中,“逻辑”是个多义词,其含义主要有: 1、客观规律性。例如:“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这是生活的逻辑”。这里的“逻辑”是指生活的规律性。 2、思维的规律性。例如:“应该合乎逻辑地思维,明确地表达思想”。这里的“逻辑”是指思维要合乎思维的规律。 3、某种理论观点。例如:“明明是侵略,却说成是友谊,这是强盗的逻辑”。这里的“逻辑”是指一种荒谬的理论。 4、与“逻辑学”同义,指研究思维形式及其规律的科学。例如:“认真学习逻辑知识,熟炼运用逻辑知识,对思考问题、写文章、说话、办事以及进一步发展智力都大有好处”。这里的“逻辑”便是指逻辑学。 二、逻辑学的研究对象 逻辑学是一门古老的科学,它的研究对象主要是思维的形式结构及其规律的简单的逻辑方法。 思维的形式结构也叫思维的逻辑形式,它是由逻辑常项和变项组成的。综上所述,逻辑学是研究思维的形式结构及其规律和简单的逻辑方法的学说。推理形式及其有效性的判定是它的核心内容。 第二节逻辑学的性质与意义 一、逻辑学的性质 从逻辑学的研究对象可知,这门科学提供给人们的是认识事物、表达论证思想时必须运用的一种思维工具,所以,它是一门工具性质的科学。 二、学习逻辑学的意义 学习逻辑学的根本意义,是训练和提高人们的逻辑思维能力,促进其自觉地运用逻辑知识,提高学习和工作的质量。 具体来说,学习逻辑学的意义主要有: 第一,有助于正确认识事物,从已知进到未知。 第二,有助于准确、严密地表达和论证思想。

法律逻辑学》期末考试试卷

《 法律 逻 辑 学》 期 末考 试试 卷 1.“凡法律都是有强制性的”这一判断的逻辑形式是_ _______ ,其中逻辑常项是___ ,逻辑变项是_ _________ 。 2.驳倒对方的论据和 _ ________并不等于驳倒对方的论题。 3.当SAP 与SIP 两种判断都假时,S 与P 的外延具有___________ 关系。 4.反证法是通过确定与原论题相_ 的论题的虚假,然后根据____ __ 由假推真,从而间接确定原论题真实性的方法。 5.与“张三和李四都不是罪犯”相矛盾的必要条件假言判断是 。 6.“附加刑”可概括为_____ __。 7.“这个村庄没有一个人是罪犯”这一判断的是性质判断中的______ 判断。 8. 根据普通逻辑基本规律中的 律,若“甲是法官而不是党员”为假,则充分条件假言判断 真。 9.“某单位发现,半年内有四次重要的内容被泄露,经调查,把这七次会议参加者的名单全部加以对照,结果发现,凡是有王某参加的四次会议,内容均被泄露,而他未参加的三次会议,内容均未被泄露。其他人员没有和王某相同的情况。调查人员由此断定:王某是四次会议内容的泄密者。”这里调查人员运用了穆勒五法中的 法。(4分) A 或者 B ”这两个命题的逻辑形式包含着( )。 B.相同的逻辑常项,不同的变项 C.不同的逻辑常项,相同的变项 D.不同的逻辑常项,不同的变项 2. 当“p →q ”、“p →q ”与“p →q ”均为真时,p 、q 取值应为( )。 A.都真 B. p 真q 假 C. p 假q 真 D.都假 3. “甲班所有同学都学法律逻辑”和“甲班有的同学不学法律逻辑”这两个判断,具有( )。 A.相同的逻辑常项,相同的变项 B.相同的逻辑常项,不同的变项 C.不同的逻辑常项,相同的变项 D.不同的逻辑常项,不同的变项 4. 根据不同的标准,“非法组织”这个概念可以归类于( ) A.单独概念 集合概念 正概念 B.单独概念 非集合概念 负概念 C.普遍概念 集合概念 负概念 D.普遍概念 非集合概念 负概念 5. 已知“甲班有的同学是法律爱好者”为真,可以推出( )。 A. “甲班所有同学是法律爱好者”为假 B. “甲班有的同学不是法律爱好者”为真 C. “甲班有的同学不是法律爱好者”为假 D. “甲班所有同学不是法律爱好者”为假 6. A 与B 是交叉关系,B 和C 也是交叉关系,则A 与C 之间不可能( ). A.可能是全异关系 B.可能是真包含关系 C.必然是交叉关系 D.可能是全同关系 7. 下列各题中,限制和概括均正确的是( )。 A.将“共产党”限制为“共产党员”,概括为“政党” B.将“违法行为”限制为“犯罪行为”,概括为“受贿” C.将“故意犯罪”限制为“正当防卫”,概括为“犯罪” D.将“大学生”限制为“文科大学生”,概括为“学生” 8. 以“只有受贿,才犯法”为前提进行假言推理,其另一前提可以是( )。 A. 未受贿 B.未犯法 C. 受贿 D.并没有犯法 9.“中国的法官是公平断案的”中的“中国的法官”这个概念与“公平断案的”这个概念在外延上可能具有( )关系。 A.真包含 B.真包含于 C.交叉 D.反对 10. 若“A 可以分为B 、C 、D ”是一正确的划分,则B 与D 的外延可以是( )。 A.属种关系 B.反对关系 C.矛盾关系 D.交叉关系 ) 并不是说甲可能不懂刑法 C.并非甲不可能懂刑法 D.并非甲不必然不懂刑法 2. 与“并非如果你来,他就不来”等值的判断是( )。 A .你来,他也来 B .或者你不来,或者他来 C .并非只有你不来,他才来 D .只有你来,他才来 16分)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三、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4分) 装 订 线 内 不 要 答 题

法律逻辑学1

文法教研室一、填空题 1.如果一个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如果p,那么q”的前件p是假的,而后件q 是真的,则这个充分条件假言判断一定是的。 2.如果一个必要条件假言判断“只有p 才q”是假的,则这个必要条件假言判断的前件p一定是的,而后件q一定是的。 3.如果一个归纳推理的前提是假的,则其结论一定是的。 4.根据不矛盾律,可以由一个判断真,推出与其具有关系或关系的判断假。 5.在三段论第三格中,中项M是大、小前提中的主项。其具体规则为:小前提必须是肯定判断;结论必须是。 6.如果一个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如果p,那么q”是假的,则这个充分条件假言判断的前件p一定是的,而后件q一定是的。 7.如果一个必要条件假言判断“只有p,才q”的前件p和后件q都是假的,则这个必要条件假言判断一定是的。 8.根据差等关系,SIP真,则SAP 。 9.在三段论第二格中,中项M是大、小前提中的项。其具体规则为:大前提必须是;两个前提中必有一个是否定判断。 二、单项选择题 1.“大学生“与“共青团员学生”这两个概念的外延之间是()。 A、交叉关系 B、真包含于关系 C、真包含关系 D、全异关系2.“党员审判员”与“司法干部”这两个概念的外延之间是()。 A、交叉关系 B、真包含于关系 C、真包含关系 D、全异关系3.在审判工作中参照典型案例量刑,这是逻辑学中()的具体运用。 A、归纳推理 B、回溯推理 C、类比推理 D、模态推理4.侦察员根据犯罪现场遗留的作案人的脚印尺码较大,推测作案人的身材高大。这是逻辑学中()的具体运用。 A、归纳推理 B、回溯推理 C、类比推理 D、模态推理5.将“犯罪行为是具有社会危害性的行为”这一判断进行换质位法直接推理,其结论是()。 A、犯罪行为不是不具有社会危害性的行为 B、不犯罪行为是不具有社会危害性的行为 C、不具有社会危害性的行为不是犯罪行为 D、具有社会危害性的行为是犯罪行为 6.“人民是真正的英雄”和“我是人民”这两个判断中的“人民”()。 A、都是集合概念 B、都是非集合概念 C、前者是集合概念,后者是非集合概念 D、前者是非集合概念,后者是集合概念 7.下列各组概念按箭头所示方向属于正确限制的有() A、法官→青年法官→女青年法官 B、女青年法官→青年法官→法官 C、法官→青年→党员 D、党员→青年→法官

选修课《逻辑学》笔记

选修课《逻辑学》笔记 第一讲绪论 L O G I C 说真话——被淹死 说假话——被砍头 一陰一陽之謂道,繼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仁者見之謂之仁,知者見之謂之知,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鮮矣! ——《周易·易传》 以上四张牌,每张牌的一面是字母,另一面是数字。并且如果牌的一面是元音字母,另一面是偶数。 问:必须翻哪两张牌可以证明或证否这一规则? 某特种大队四班长深入敌后侦察,遇一岔路口,每一路口上立着一块牌子: 3号路口的牌子上写着“此路有地雷” 2号路口的牌子上写着“此路无地雷” 1号路口的牌子上写着“3号路无地雷” ★已知,三块牌子上的话只有一句真话并且只有一条路上埋有地雷。请问哪句话是真话?哪条路上有地雷? 逻辑是一门独立的学问,大家都要学一点。 一、学习逻辑学的作用 1、可以提高逻辑思维能力,指导人们正确思维,认识客观事物。 近代西方科学的发展是建立在两大基础之上的:一是亚里士多德创立的演绎逻辑体系,二是近代实验科学家创立的探求因果联系的方法。 ——爱因斯坦 中华新文化的灿烂未来,有待于思维方式的更新。 ——张岱年 2、可以提高逻辑论证能力,指导人们正确进行论证和反驳。 学习逻辑学的作用 论证上帝不是万能的 3、可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指导人们准确交流和表达思想。 学习逻辑学的作用 要把我们的思想正确地表达出来,第一件事情是要讲逻辑。 ——吕叔湘朱德熙 4、有助于更好地发挥军队政治工作的作战功能。 学习逻辑学的作用 毛泽东《敦促杜聿明等投降书》 (一)“逻辑”的词源和词义 “逻辑”是从英语logic一词音译而来,logic又是源于希腊语“逻各斯”。 二、逻辑学是什么? 现代汉语中,“逻辑”一词的主要含义有: ⑴客观规律

发给大一新生的法律逻辑学期末考试参考答案

《法律逻辑学》练习题一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有的……不是……,犯罪、故意 2、真、假 3、同一律,不矛盾律,排中排 4、刑法,规定犯罪和刑罚,法律 二、(每小题2分,共20分) 1、(3) 2、(2) 3、(1) 4、(1)5(1) 6、(2) 7、(3) 8、(3) 9、(20 10(3) 三、(每小题2分,共30分) 1、同一律的基本内容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每一思想都与其自身保持同一。 普通逻辑所说的“同一思维过程”,是指同一时间、同一关系、同一思维对象三个方面的“三同一”的思维过程。 同一律的公式:A是A。 “A”表示任何一个思想,它可以是概念,也可以是判断。 同一律的要求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每一思想A必须保持自我的同一性和确定性。 2、论证与推理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论证与推理是紧密联系的。论题大体相当于推理的结论,论据大体相当于推理的前提,论证方式大体相当于推理的前提,论证方式大体相当于推理的形式。

论证和推理的区别主要是: 第一,思维的程序不同; 第二,要求的重点不同; 第三,逻辑结构的繁简不同。 3、第一,相类比的两个(或两类)对象的相同属性愈多,则结论的可靠程度就愈大; 第二,相类比的两个(或两类)对象的相同属性是本质的,则结论的可靠程度就愈高; 第三,相类比的两个(或两类)对象共有属性与推出属性之间的联系愈紧密,则结论的可靠程度就愈高; 第四,被推论的对象,如果存在与推出的属性相矛盾的情况,则推出的结论就不能成立。 在理行类比推理时,要注意避免犯“机械类比”的逻辑的错误。所谓“机械类比”就是指仅仅依据两个(或两类)对象表面相似或偶然相似的情况进行类比,从而导致荒谬的结论。 四、(每小题5分,共15分) 1、定义不正确。违反“被定义项不得直接或间接出现在定义项中”的规则,犯“同语反复”的逻辑错误。 2、定义不正确。违反“定义联项不能是否定的”规则,犯“定义用否定联项”的逻辑错误。 3、定义不正确。违反“定义项外延与被定义项外延之间必须是全同关系”的规则,犯“定义过窄”的逻辑错误。 五、(每小题5分,共25分) 1、是三段论。不正确。因违反“中项在前题中必须至少周延一次”的规

法律逻辑学试题库

双项选择题1 1."贪污罪是侵犯财产罪"这句话中"侵犯财产罪"这个概念属于()()。 A.集合概念 B.非集合概念 C.单独概念 D.普遍概念 2.违反"划分必须是相应对称"这一规则,所犯的错误是()()。 A.多出子项 B.划分不全 C.子项相容 D.混淆根据 3.下列概念中,属于负概念的是()()。 A.虚伪 B.无价之宝 C.无条件反射 D.非城市户口 4."国家就是资产阶级统治无产阶级的工具,国家可分为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这段话所包含的逻辑错误是()()。 A.定义过宽 B.定义过窄 C. 多出子项 D.划分不全 5."杀人罪就是非法地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这个定义是()()。 A.正确的 B.错误的 C.犯了"定义过宽"的错误 D.犯了"定义过窄"的错误 6.根据对当关系,A、E两个判断()()。 A.可能同真 B.不能同真 C.可能同假 D.不能同假 7.下列判断谓项不周延的有()()。 A.有的经济合同是不合法的 B.所有人民团体都不是审判机关 C.有的被告是无罪的人 D.所有律师都不是法庭的组成成员 1、b.d 2、a.b 3、c.d 4、b.d 5、b.d 6、b.c 7、a.c 双项选择题2 1.三段论第一格的具体规则是()()。 A.大前提必全称 B.结论必特称 C.两个前提必有一个为否定 D.小前提必肯定 E.大前提必肯定 2.如果"P要么q"取值为真,其肢判断的真假情况是()()。 A. P真q真 B. P真q假 C. P假q真 D. P假q假 3.不相容选言推理的正确式是()()。 A.肯定前件式 B.肯定后件式 C.肯定否定式 D.否定肯定式 E.否定后件式 1、b.c 2、a.c 3、b.c 双项选择题3 1.以"如果甲队战胜乙队,那么,甲队夺得冠军"为前提进行假言三段论推理,可推出的结论是()()。 A.并非甲队夺得冠军 B.并非甲队战胜乙队 C.甲队夺得冠军 D.乙队夺得冠军 E.甲队战胜乙队 2.根据对当关系,由"必然P"取值为真,可推知()()。 A. "可能不P"为真 B."可能不P"为假 C."可能P"为真 D."可能P"为假 1..b.c 2、b、c 双项选择题4

法律逻辑学试题及答案

法律逻辑学试题及答案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

卷号:6122《法律逻辑学》试题(B卷)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主项与谓项均周延的性质判断的逻辑形式是SEP 、主项与谓项均不周延的性质判断的逻辑形式是SIP 。 2、如果一个归纳推理的前提是假的,则其结论一定是假 的。 3、根据不矛盾律,可以由一个判断真,推出与其具有矛盾关系或反对关系的判断假。 4、“如果某甲犯了杀人罪,则其应受法律制裁”这一判断的逻辑形式是如果P那么q或p→q ,其中逻辑常项是如果、那么,逻辑变项是 p、q 。 5、选言判断可分为相容选言判断、和不相容选言判断两种。 6、“如果毕业论文不及格,那么他就无法按时毕业。”这个判断的逻辑形式为p→q或如果p,那么q,其中,逻辑常项是如果、那么,逻辑变项是p和q。 7、某有效三段论的大前提为MOP.小前提应为MAS,结论应为 SOP 。 8、任何概念都有两个逻辑特征,即(内涵)和(外延)。 9、一个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只有当前件真而后件 假时.它才是假的,在其它情况下,它都是真的。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在“杭州人是讲卫生的”这一判断中,“杭州人”是( A )

A、集合概念 B、非集合概念 C、负概念 D、单独概念 2、如果A、B两个判断不同真,可同假,则它们之间的关系是(C ) A、差等关系 B、矛盾关系 C、反对关系 D、下反对关系 3、正确进行充分条件假言直言推理,应当( C ) A、否定前件就是否定后件 B、否定后件不能否定前件 C、肯定前件就要肯定后件 D、肯定后件就能肯定前件 4、“所有的S是P”与“没有S是P”之间具有(A ) A、反对关系 B、矛盾关系 C、差等关系 D、下反对关系 5、同时否定SAP与SOP则( C ) A、违反同一律的要求 B、违反不矛盾律的要求 C、违反排中律的要求 D、不违反普通逻辑基本规律的要求 6、全称否定判断的负判断的等值判断是(B ) A、SAP B、SIP C、SOP D、SEP 7、当P假q假时,下列判断为真的是( C ) A、p并且q B、p或q C、如果p那么q D、p要么q

《逻辑学》完整版笔记整理

第一章绪言 第一节“逻辑”的含义 一、逻辑的词源 1. 逻辑一词源出于希腊文的“逻各斯”(logos,复数形式是logoi)。 ·古希腊的哲学家赫拉克利特据说有专论逻各斯的著作《逻各斯》。 ·逻各斯的基本词义是言辞、秩序和规律。言语是这一语词的原创义,然后在此基本词义基础上派生出理性、理想、推理论证等词义。 2. 逻各斯演变为“逻辑”一词 ·最先是由斯多葛学派使用;看作是由论辩术和修辞学两部分构成的理论。 ·古罗马和欧洲中世纪的逻辑学家也在这种意义上来看待“逻辑”一词。 ·其后,逻辑一词的含义就一直和推理与论辩的方法和原则相关。 3. 逻辑一词传入中国 ·严复开始,“按逻辑此翻名学。其名义始于希腊,为逻各斯一根之转”. ·严复翻译的时间大约在19世纪末; ·再过十多年后,由章士钊正式在汉语中定名,作为讨论思维、讨论推理的规范和秩序的学问 4. 为什么logic要翻译为逻辑? 逻辑学是有点特殊的学科。 特殊在什么地方? 学科名的特殊和学科内容的特殊。 中国历史上和逻辑对应的学科? 逻辑究竟研究什么? 二、什么是逻辑? 1. 逻辑是一门和方法、原则、规范紧密相关的人文学科。 她探索和研究的是我们进行推理(reasoning,inference)时应该使用的方法、技巧、标准和原则。 逻辑是一门讲道理的学科。逻辑总是和语言相关。逻辑总是和论证证明推理相关。p2 2. 三个方向的推理 追寻历史:一个事件出现了,我们寻求其产生的原因,案件、历史、文物等,向后的推导。 确定目标:未来可能出现的事件,这是向前的推理。 演绎推理:没有时空条件的推理,数学和逻辑。几何证明和数学计算。 第二节逻辑历史简述 一、古典逻辑 1.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公认为是逻辑学之父。 2. 亚里士多德创立逻辑学科的标志是他所撰写的逻辑专著,这些讨论逻辑问题的专著有《范畴篇》、《解释篇》、《分析前篇》、《分析后篇》、《论辩篇》和《辩谬篇》,这些篇章后来合编为《工具论》一书。 3. 亚里士多德的三段论逻辑(第四章) 4. 斯多葛学派的逻辑 ·亚里士多德是现代形式逻辑的创始人,斯多葛学派稍后于亚里士多德,大约晚2个世纪。他们创立了命题逻辑雏形。(第三章) ·就形式逻辑学科而言,这两大逻辑学派都应该看作是现代形式逻辑的祖先。 Formal logic

法律逻辑学》期末考试试卷

《法律逻辑学》期末考试试卷 法律 强制性的”这一判断的逻辑形式是_ _______ , 其中逻辑常项是 ___ ,逻辑变项是_ _________ 。 2.驳倒对方的论据和 _ ________并不等于驳倒对方的论题。 3.当SAP与SIP两种判断都假时,S与P的外延具有___________ 关系。 4.反证法是通过确定与原论题相_ 的论题的虚假,然后根据____ __ 由假 推真,从而间接确定原论题真实性的方法。 5.与“张三和李四都不是罪犯”相矛盾的必要条件假言判断 是。 6.“附加刑”可概括为_____ __。 7.“这个村庄没有一个人是罪犯”这一判断的是性质判断中的______ 判断。 8. 根据普通逻辑基本规律中的律,若“甲是法官而不是党员”为 假,则充分条件假言判断真。 9.“某单位发现,半年内有四次重要的内容被泄露,经调查,把这七次会议 参加者的名单全部加以对照,结果发现,凡是有王某参加的四次会议,内容 均被泄露,而他未参加的三次会议,内容均未被泄露。其他人员没有和王某 相同的情况。调查人员由此断定:王某是四次会议内容的泄密者。”这里调查人员运用了穆勒五法中的法。(4分) B”与“A或者B”这两个命题的逻辑形式包含着( A.相同的逻辑常项,相同的变项 B.相同的逻辑常项,不同的变项 C.不同的逻辑常项,相同的变项 D.不同的逻辑常项,不同的变项 2. 当“p→q”、“p→q”与“p→q”均为真时,p、q取值应为()。 A.都真 B. p真q假 C. p假q真 D.都假 3. “甲班所有同学都学法律逻辑”和“甲班有的同学不学法律逻辑”这两个判断,具有()。 A.相同的逻辑常项,相同的变项 B.相同的逻辑常项,不同的变 项 C.不同的逻辑常项,相同的变项 D.不同的逻辑常项,不同的变 项 4. 根据不同的标准,“非法组织”这个概念可以归类于() A.单独概念集合概念正概念 B.单独概念非集合概念 负概念 C.普遍概念集合概念负概念 D.普遍概念非集合概念 负概念 5. 已知“甲班有的同学是法律爱好者”为真,可以推出()。 A. “甲班所有同学是法律爱好者”为假 B. “甲班有的同学不是法律爱好者”为真 C. “甲班有的同学不是法律爱好者”为假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法律逻辑学 山大考试题库及答案

一、多选题(36分) 1、如果A与B是单独概念,则A与B之间的外延关系不可能是()A、全同关系;B、交叉关系;C、全异关系;D、从属关系 学生回答是:BD 2、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与这一命题具有相同形式的有。 A、如果你有空,请立即回信。 B、只要寒潮一来,气温就会下降。 C、理论一旦被群众掌握,就会变成物质力量。 D、只有讲究科学方法,才能取得好成绩。 学生回答是:ABC 3、下面关于同项的A、E、l、O命题的逻辑关系,正确的有.()A、A与E为反对关系;B、非A与0是等值关系;C、1与E为矛盾关系;D、A与1为全容关系。 学生回答是:ABCD 4、下面关于法律规则的分解与合并,说法正确的有. A、具有相同法律后果、不同法定条件的规则可以通过法定条件的合取合并为一个法律规则。 B、具有相同法律后果、不同法定条件的规则可以通过法定条件的析取合并为一个法律规则。 C、如果一个法律规则的条件由几个析取肢构成,那么该法律规则可以拆分为几个不同的由析取肢作为条件的法律规则。 D、如果一个法律规则的条件由几个合取肢构成,那么该法律规则可以拆分为几个不同的由合取肢作为条件的法律规则。 学生回答是:BC 5、下面关于法律三段论的说法中,正确的有()A、所有的法律演绎推理都是法律三段论;B、所有的法律三段论都是法律演绎推理;C、法律三段论是法律推理的主要形式;D、法律三段论是法律推理的核心。 学生回答是:BD 6、所有的结果都有原因,但是有的原因没有结果。 以下哪项为真,则该命题为假?() A、有的结果没有原因; B、所有原因有结果; C、有的结果没有原因,或者所有原因都有结果; D、有的原因有结果。 学生回答是:ABC 7、“X能波2整除”和“X能被4整除”之间是什么关系?() A、前者是后者的充分条件; B、前者是后者的必要条件; C、后者是前者的充分条件; D、后者是前者的必要条件。

熊明辉教授网课《法律逻辑学》第一、二章课堂笔记

《法律逻辑学课堂笔记》 第一章-引论:走进逻辑学 1.1逻辑学是什么? 1、逻辑学含义:逻辑学是研究论证的分析与评价的科学。 2、历史:可以追溯到亚里士多德的《工具论》、古印度的《吠陀fei tuo经》、波斯的阿维森纳逻辑以及中国古代墨翟(di)以及弟子所写的《墨经》等。 3、定理:一般来说,逻辑形式是逻辑学的核心概念,演绎推理与归纳推理是逻辑学讲究的最常见的推理类型,一致性定理、有效性定理、可靠性定理和完全性定理是逻辑系统的四大定理。 4、类型:逻辑学类型的常见区分是演绎逻辑与归纳逻辑,形式逻辑与非形式逻辑,像亚里士多德逻辑、符号逻辑、命题逻辑、谓词逻辑、模拟逻辑、哲学逻辑、辩论逻辑等都是逻辑学的经典范例。 5、争论问题:逻辑学中还有许多问题至今仍存在争论,主要有“二值逻辑与排中律问题”、“严格蕴含、实质蕴涵与逻辑蕴涵”、“逻辑是经验吗?“不一致可逆以容忍吗?”以及“逻辑真理可以拒斥吗?”。 6、逻辑学是什么?(https://www.360docs.net/doc/9b9411801.html,) 从一般意义上来讲,逻辑(logcis)学是关于推理(reasoning)或论证(argument)的学问。*推论:inference 7、人物:*严复翻译著作:John Stuart Mill(穆勒或弥尔英国哲学家、公务员)的著作《A System of Logic》即《逻辑体系演绎与归纳》,名字为翻译成《穆勒名学》;William Stanley Jevons(耶方斯)的著作《Logic paino》为《名学浅 *亚里士多德(Aristotle):他确立了逻辑学在哲学中的基础地位。 8、四大数学流派:四大数学流流派是围绕数学基础问题进行的不同探讨尔形成的四大学派为:柏拉图主义(代表为哥德尔)、逻辑主义(波特兰·罗素)、形式主义(大卫·希尔伯特)、直觉主义(L.E.J.布劳威尔)。 *形式主义者如大卫·希尔伯特,他们认为数学基于集合论和逻辑的组合,并在一定程度上把做数学的过程视为根据某些既定规则所作的本质

电大法学专科《法律逻辑学》期末考试题库

电大法学专科《法律逻辑学》期末考试题库 试题一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诉讼法是从司法程序方面为保证实体法正确实施,而规定诉讼程序的法律的总称。包括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这段文字对“诉讼法”的概念是如何说明的?( 2) ②先从内涵,再从外延方面 2、“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中“公民”这个概念属于…(3 )③集合概念 3、“工业企业”与“股份制企业”这两个概念的外延具有…( 3 )③交叉关系 4、“宪法是国家的法律”。此定义的错误在于(1)①定义过宽 5、违法行为分刑事违法行为和民事违法行为。此划分错在(2 )②划分不全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 1、逻辑学是研究思维的,是关于(思维形式)及其(规律)的科学。 2、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是概念的两个逻辑特征。 3、定义都由(被定义项)、(定义项) 和定义联项三部分组成。 4、划分都由(母项)、(子项)和划分的根据(或标准)三部分组成。 5、模态命题是指包含有各种(各种模态词)的命题。 6、模态命题就是断定事物(可能性或必然性)的命题。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1、定义P22 2、划分P27 3、选言推理P102 4、演绎推理P78 5、归纳推理P78 四、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简述划分的概念和应当遵循的规则P27-29 2、简述定义的概念和应当遵循的规则P22-25 3、简述三段论的格与式P90-92 五、论述题(20分) 试述三段论的规则和谬误P86-90 试题二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甲与乙是同案犯”。这属于关系判断中何关系…(1)①对称 2、如一有效三段论的大前提为特称判断,则其小前提应是……(3)③MAS 3、“你有义务作证,因为你知道案情”。这段话作为三段论,省略了…(4 )④大前提 4、如一有效三段论的小前提为否定判断,则其大前提应是…(3 )③PAM 5、中项在大前提和小前提中皆作为谓项。这是三段论的……(2 )②第二格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 1、同一律的公式是:(A是A) 2、矛盾律的公式是:(A不是非A) 3、排中律的公式是:(A或者非A) 4、充足理由律可以表述为:( A真,因为B真,并且B能推出A) 5、科学假设的的建立一般要经过初建阶段、推演阶段和验证阶段三个阶段。 6、论证一般是由论题、论据、论证联项三个要素组成。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1、同一律P134 2、矛盾律P138 3、论证P161 4、论证中的谬误P171 5、命题逻辑P176 四、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简述违反同一律的逻辑错误P135 2、简述如何正确理解和运用矛盾律P139-140 3、简述科学假设的含义和特征P153-155 五、论述题(20分) 试述论证的规则P168-170 试题三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类比推理和简单枚举归纳推理的相同点是……(4)④结论不一定可靠 2、已知“禁止干涉婚姻自由”为真,下列哪个判断为假?…(4)④必须不干涉婚姻自由 3、知识产权就是个人或集体对其科技文化领域内创造的智力成果所享有的专有权,如:工业设计、文学艺术和理论著作等。这段文字对“知识产权”是如何说明的?(4)④先从内涵,再从外延方面 4、“律师”与“法学家”这两个概念的外延具有…(3)③交叉关系 5、“阴私案件是涉及有阴私内容的案件”。此定义的错误在于…(3 )③同语反复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 1、按照概念的确定性程度不同,法律概念可以分为确定性概念和不确定性概念。

法律逻辑学试题附答案

试卷编号NO: 高等函授教育《法律逻辑学》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只有年满十八周岁,他才有选举权"这个判断的逻辑形式是_________ 。其中,逻辑常项是_________ ,逻辑变项是_________ 。 2、若p取值为真,q取值为假,则"p或者q" 取值为。 3、根据性质判断的对当关系,如果SEP取值为真,则SAP取值为,SIP取值为,SOP取值为。 4.论证是由、和三个部分组成。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概念外延间的交叉关系属于()关系。 A.即对称又传递 B. 对称但非传递 C.非对称但传递 D. 即非对称又非传递 2.在性质判断中,决定判断形式的是()。 A.主项和谓项 B. 主项和量项 C. 谓项和联项 D. 量项和联项 3."正当防卫不是犯罪行为"这个判断的主、谓周延情况是()。 A. 主、谓项都周延 B. 主、谓项都不周延 C. 主项周延,谓项不周延 D.主项不周延,谓项周延 4.运用换质法和换位法推理,由SEP可以推出()。 A、PAS B、PES C、SIP D、PIS 5.与"并非有些贪污罪不是故意犯罪"等值的判断是()。 A.所有贪污罪都是故意犯罪 B. 所有贪污罪都不是故意犯罪 C. 有些贪污罪是故意犯罪 D. 有些贪污罪不是故意犯罪 6."并非某甲或某乙有罪"等值的判断是()。 A. 某甲和某乙都有罪 B. 某甲和某乙都无罪 C. 某甲或某乙有罪 D. 某甲或某乙无罪 7.若"某甲必然不是凶手"为真,则()为真。 A. 某甲必然是凶手 B. 某甲可能是凶手 C. 某甲可能不是凶手 D. 某甲不必然不是凶手 8.类比推理和不完全归纳推理的相同点是()。 A. 从个别到一般的推理 B. 从个别到个别的推理 C. 从一般到一般的推理 D. 或然性推理 9、“调查中发现,凡是普法教育搞得好的地区,刑事案件发案率都较低,凡是普法教育搞得不好的地区,刑事案件发案率都较高,由此可见,搞好普法教育是刑事案件发案率较低的原因。”这是求因果联系的()。 A.求同法 B.求异法 C. 求同求异并用法 D.共变法 10.在论证过程中,如果违反"论据的真实性不应依赖论题的真实性来论证"的规则,就会犯()的逻辑错误。 A.虚假论据 B.预期理由 C.循环论证 D.推不出 三、简答题(每小题7分,共42分) 1、"犯罪分子是应受法律制裁的,这个被告应受法律制裁,所以,这个被告是犯罪分子。"这一推理属于何种推理?是否正确?为什么? 2、运用对当关系或判断变形直接推理,从"所有正当防卫都不是违法行为"能否推出以下结论?为什么? (1)并非有的正当防卫是违法行为 (2)违法行为是非正当防卫 (3)有的非违法行为不是正当防卫

法律逻辑学复习笔记

矛盾关系:A、B全异,若A、B两概念外延之和等于其共同属概念C的外延,则A与B 矛盾,A、B互为矛盾概念。A+B=C 不能同真,不能同假 反对关系:A、B全异,若A、B两概念外延之和少于其共同属概念C的外延,则A与B 反对,A、B互为反对概念。A+B按逻辑关系不同来分合取式、析取式 概念内涵与外延之间的反变关系:具有从属关系的概念之间,其内涵越大,则外延越小;反之,内涵越小,外延越大。

法律逻辑学复习重点

法律与逻辑的关系 1、法学离不开逻辑,逻辑是法学的基础。 无论立法、司法、法治的实现,还是法学研究、法律教学都离不开逻辑。 理性思维与非理性思维的最根本区别是思维是否具有逻辑性。思维逻辑性,就是思维活动遵循逻辑规律,正确地运用概念、恰当地做出判断,合乎逻辑地进行推理论证。 在法治社会中,违反逻辑的法律必将导致法律体系混乱,从而导致社会的混乱。与其他学科相比,法律应更集中体现人类的理性,体现理性思维的逻辑性。 逻辑是人类理性最重要的支柱性学科之一。 2、逻辑也要借助于法律的推动得以发展。 逻辑的诞生,除了科学发展的迫切需要所产生的推动力外,雅典城邦民主制度造就的辩论风气(如议会辩论、法庭辩论等),特别是辩论中对谬误的驳斥和对有效论证的追求,为逻辑学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直接的动力。 课程内容 第一章引论 第二章概念的一般逻辑知识及其应用 第三章命题(一) ——简单命题 第四章命题(二) ——复合命题 第五章规范命题及推理(自学) 第六章演绎推理(一) ——简单命题推理 第七章演绎推理(二) ——复合命题推理 第八章归纳推理 第九章类比推理 第十章假说与侦查假说(自学) 第十一章论证(自学) 第十二章逻辑学基本规律(自学)

第一章引论 本章要求: 明确法律逻辑学的定义、法律逻辑学研究的对象 第一节逻辑学及法律逻辑的产生与发展 一、“逻辑”一词的含义 1、“逻辑”一词的来源 由英文Logic音译过来的,它导源于希腊文λoyos(逻各斯)。 原意:思想、言辞、理性、规律性等。如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把“逻各斯”看作是“顷刻也不能离开的那个东西”,“是指导一切的东西”。古罗马更多的用“论辩术”(dialectica)表示逻辑科学。 日本学者把“逻辑”思想译为“论理学”。中国学者把研究论辩的学问(逻辑)称为“名学”、“辩学”、“理则学”等;17世纪明末李之藻与葡萄牙传教士合作,将葡萄牙大学逻辑讲义《亚里士多德论辩学概论》译为《名理探》;19世纪末20世纪初近代思想家严复把“Logic”音译为“逻辑”,但他把英国逻辑学家穆勒的《逻辑体系:归纳与演绎》译为《穆勒名学》,仍用“名学”代替“逻辑”命名其书籍。孙中山先生把logic意译为理则学,即“思想之门径,诸学之规则”。20世纪30-40年代,“逻辑”的译名才逐渐被我国逻辑学界接受并使用。 2、“逻辑”的一般含义 在现代汉语中,“逻辑”是个多义词。 一般指如下四种含义: (1)指客观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 (2)指某种特殊的理论、观点或看问题的方法。 (3)指人们思维的规律、规则; (4)指一门研究特定对象的科学, 即逻辑学。 二、逻辑学及法律逻辑的产生与发展 (一)逻辑学的产生 逻辑学是一门古老的学科,有2000多年历史;源于当时论辩风气的盛行和科学的发展。三个发源地:中国、印度和希腊。 1、中国 春秋战国时代逻辑思想大为发展。出现了:惠施、公孙龙、墨子、韩非子、荀况等逻辑学家。以《墨经》对逻辑学的贡献最为卓著。 墨子:(公元前479-前381年) 2、印度 印度逻辑学称为“因明”。主要著作陈那的《因明正理门论》、商羯罗主的《因明入正理论》; 3、古希腊 逻辑学的主要诞生地。对逻辑做了最全面的研究——最有建树的是亚里士多德,其著作《工具论》。被尊称为“逻辑学之父”。 亚里士多德:(Aristoteles,公元前384年~公元前322年)是古希腊最著名的哲学家、渊博的学者。

法律逻辑学笔记

第一章导论明确并掌握逻辑学的研究对象和逻辑学的发展史,明确逻辑学是研究抽象思维的逻辑形式及其规律\的科学,逻辑学的性质有工具性、普适性和初等性。 第一节逻辑的起源和发展一、“逻辑”(Logic)的古希腊词源 从词源上说,“逻辑”最早可以追溯到一个希腊词,即“逻各斯”(logos,其复数形式是logoi)“逻各斯”是多义的,其主要含义有: 1) 一般的规律、原理和规则; 2) 说明、解释、命题、推理、推理能力、论证、理性等 3) 尺度、关系,比例、比率; 4) 价值、份量 在现代汉语中,“逻辑”一词同样也是多义的,其主要含义有: 1) 客观事物的规律; 2) 某种理论、观点; 3) 思维的规律、规则; 4) 逻辑学或逻辑知识。 二、逻辑的起源与发展逻辑有三大起源: 1. 古希腊的形式逻辑 2. 中国先秦时期的名辩学 3. 印度逻辑 (一)逻辑的起源 亚里士多德,古希腊著名思想家,主要逻辑学著作是《工具论》。被后人称为“逻辑之父”。 墨翟,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主要逻辑学著作是《墨经》,是后期墨家的创作。以名举实,以辞抒意,以说出故。--《小取》 (二)逻辑的发展 培根——近代哲学家和逻辑学家,归纳逻辑的开创者。主要逻辑著作为《新工具》。 休谟——近代哲学家和逻辑学家,提出著名的“归纳问题”。主要著作为《人性论》。 罗素——现代哲学家、数学家和逻辑学家,提出著名的“集合论悖论”。主要著作为《数学原理》、《西方哲学史》和《西方的智慧》。 哥德尔——现代哲学家、数学家和逻辑学家,证明了著名的“不完全性定理”。 金岳霖——现代中国哲学家和逻辑学家,主要著作是《论道》和《知识论》。 第二节逻辑的研究对象 一、逻辑形式 抽象思维包含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其内容是指思维所反映的思维对象及其情况,其形式是指思维内容的反映方式,逻辑形式是逻辑研究的主要内容。抽象思维的逻辑形式就是具有不同内容的思维形式所具有的共同形式结构。任何一种逻辑形式都有两个组成部分:逻辑常项和逻辑变项。 二、逻辑规律(规则) 不同的逻辑思维形式也有各自的逻辑规则,明确概念、构成命题(判断)、进行推理,都要遵守相应的逻辑规则。逻辑规则纷繁复杂,但是人们思维时所必须遵守的共同的、总的逻辑规则并不多,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同一律、矛盾律和排中律。逻辑规律也是逻辑研究的内容之一。 三、逻辑方法 逻辑还要研究思维中常用的一些简单的逻辑方法,例如,定义、划分、反证法、归谬法等探求因果联

法律逻辑学期末复习参考题《排板后》

法律逻辑学期末复习示例参考习题 示例题型一: 指出下列各复合命题的联结词,并写出它的符号公式 1.书记员的记录有错误,或是听错了,或是记错了,或者是二者兼而有之。 2.该厂的产品并不是像广告所讲的那样物美价廉。 3.三名嫌疑人中至少有一人是柳州鹿寨人。 4.除非刑事专家能获知作案者的主要资料,否则无法画出他的图形来。 5.如果一个推理的前提真且形式有效,则其结论也是真的。 答案: 1、“或”,p∨q 2、“并不是”,¬p 3、“至少有一”(或者),p∨q∨r 4、“除非,否则”,p←q 5、“且,如果,则”,(p∧q) 示例题型二: 用真值表法判明下列公式是否为重言式 1.(﹁p∨q) ∧(p∧﹁q) 2.(p→q) →((p→r) →(p→(q∧r))) 答案:1、 P q (¬p∨q) ∧(p∨¬q) 1 1 0 1 0 0 0 1 0 0 0 0 1 1 0 1 1 1 0 0 0 0 0 1 1 0 0 1 (¬p∨q) ∧(p∨¬q)不是重言式,是永假式。 2、证明略:(p→q)→((p→r) →(p→(q∧r)))是重言式。 示例题型三:综合选择题 1.“人类假如要想知道自己的渺小,无需仰视繁星密布的苍穹,只要看一看在我们之前就存在过、繁荣过、而且已经消逝了的古代文化就够了。” A.(p∧(q→r)) →q B.p→(﹁p∧q) C.P→(﹁q→(p→r)) D.p→(﹁q∧r) E.r→(﹁p∨(p∧﹁q)) 2.依据真值表,“S不是刑警,也不是交警”与“如果S不是刑警,则他是交警”在真值上的情况是: A.可同真,可同假 B.可同真,不同假 C.不同真,可同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