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幼儿良好习惯培养

幼儿园幼儿良好习惯培养
幼儿园幼儿良好习惯培养

?幼儿园家长学校讲座:小班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

主讲:应城市实验幼儿园田朝霞

俗话说:“五岁成习,六十亦然”。这句话虽有点夸张,但也说明了幼儿期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对人的一生影响巨大,这是由于这个时期孩子的心理特点所决定的。这一时期一旦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确实能让孩子终生受益。小班幼儿是进行常规教育的关键期。因此,对小班幼儿进行良好的生活习惯的培养是极为重要的。幼儿一旦形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以后,还需要不断地巩固、强化。在我们的实际工作中,我们常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很多幼儿在幼儿园里能够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但是一回到家里就完全变成了另一副模样。因此,只在幼儿园里培养是远远不够的,在家庭也应严格要求,这需要家庭与幼儿园的合力,幼儿园与家庭是一车两轮,必须同步调,同方向。使良好的生活习惯得以巩固。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的发展是在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实现的,良好的教育环境对幼儿的身心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环境育人是幼儿教育的特点。家庭、幼儿园是幼儿发展的两大环境。但长期以来在狭隘的教育思想观念影响下,大家误以为幼儿教育即幼儿园教育,忽视了家庭教育的存在,陷入了幼儿教育的误区。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之先生认为“凡人生所需要之习惯、倾向、态度、多半可以在六岁以前培养成功……。六岁以前是人格陶冶的重要时期。”因此,作为父母应该重视从小培养幼儿的良好生活习惯,对幼儿的培养应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全面发展的原则。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幼儿期是生活习惯形成的最初时期。小班是幼儿跨入集体生活的一个转折点,也是进行常规教育的关键期。因此,对小班幼儿进行良好的生活习惯的培养是极为重要

的,是小班的核心课程之一。培养幼儿良好生活习惯不是一朝一夕便可办到的。要从每一件小事做起,常抓不懈,不断诱导,日久为功。根据以上情况,我们采取下列几种方法,家庭与幼儿园共同努力,逐步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一、帮助幼儿形成正确的概念,了解什么是“良好的生活习惯”

小班的孩子年龄小,他们就象一张白纸,教他们什么他们必然会按所教的去做,所以要想让他们有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这就需要我们去培养。要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首先得让幼儿形成正确的概念,了解什么是良好的生活习惯。良好幼儿的生活习惯是指幼儿在科学引导的基础上,经过多次练习所形成的、符合幼儿身心发育特点的良好的生活常规及初步的生活自理能力。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良好的卫生习惯,饮食习惯,睡眠起居习惯和与个人有关的行为习惯等。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幼儿卫生习惯的培养内容。

小班的孩子体制较弱,如果没有良好的卫生习惯,便很容易染上各种疾病,从而影响孩子的身体健康。而且,刚入园的幼儿比较的娇气,不适应幼儿园的生活,习惯于享受的行为方式,比较依赖成人,它会直接影响孩子今后的学习、同伴交往和社会适应,所以应该及时纠正,使幼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促进幼儿健康的发展。

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主要是指要求幼儿能够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即能每天刷牙、洗脸、洗脚,知道饭前便后应该勤洗手,勤洗头发,勤换衣服,勤剪指甲,不乱扔果皮纸屑,不随地吐痰,不在墙壁、桌子上乱刻乱画,不随地大小便等。从孩子们的衣着和习惯表现看,我园很多家长这方面都做得不错,在这里

我们要感谢大家的配合。但是在保持个人卫生习惯的同时还要教育我们的孩子保持生活环境卫生,使之符合美的要求。孩子们都有许多的玩具,图书,家长要指导孩子看完后放在固定的地方,不得随地乱丢,不能把房间搞得一团糟。带孩子外出时,家长要以身作则,主动做好孩子的榜样,自觉维护公共环境卫生,让孩子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讨论一下关于孩子饮食习惯的培养。

小班幼儿独立性差,依赖性强,多数幼儿在家是成人喂食,更有甚者是追着喂,哄着吃。当孩子进入幼儿园后,由于生活卫生习惯的变化,口味的变化,环境的变化,出现了各种各样的进餐问题。开学后,我们发现幼儿偏食的现象较严重。但幼儿饮食习惯的可塑性较强,就有意识地进行了良好进餐习惯的培养,及时地纠正他们的不良饮食习惯,使孩子从小就养成自觉、良好的进餐习惯。不少家长在对子女的教育中存在着重智力开发却轻行为习惯培养的现象,许多幼儿形成吃饭挑食、偏食、边吃边玩等不良饮食习惯,久而久之,就造成了孩子身体营养比例失调,引起各种营养不良症状,影响了孩子的健康成长。

那么良好的进餐习惯包括那些呢? 1、正确的使用餐具,独立的进餐。2、进餐时不大声讲话,不东张西望,专心进餐。3、养成不挑食,不偏食,不剩饭的好习惯。

幼儿园里经常有家长向老师“诉苦”----“我的孩子在家吃饭要喂”。“我的孩子在家从不吃青菜”。“我的孩子在家吃饭要一个多小时”。。。。。。总之提起孩子在家吃饭的问题,多数家长百般无赖,倍感头疼。可是令家长百思不得其解的是,

孩子在幼儿园吃饭却是一点问题都没有。同样是吃饭问题,为什么孩子在家和在幼儿园会有天壤之别?孩子在家吃饭难的症结在哪里?该怎样对症下药?究其原因有三点:

原因一:饭菜不一样

幼儿园的饭菜是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来制作的,它注重形象的外观和漂亮的颜色,激发孩子们的食欲,菜肴大多熟烂,松软,易嚼,好消化,不油腻。饭菜花样常翻新。饭菜制作中多以小、碎、烂为主。因为幼儿园的孩子大多喜欢吃小巧的食品,特别是小一点的孩子,他们畏惧大块的食品,因为怕吃不完。

而家里的饭菜通常没有把小孩的因素考虑进去,孩子和大人吃一样的饭菜,大人或许不知道,这样的饭菜对于孩子来说,饭太干了,青菜太长了,肉太硬了等等,于是他们吃不了几口就不想吃了。

我们建议:家长不妨看一些儿童食谱书,为孩子准备合适的饭菜,孩子一定会吃的喷喷香。如果大人和孩子吃一样的饭菜,也尽可能的把肉和菜切碎一些,煮烂一些。另外饭菜还要常换花样,孩子好奇心强,喜欢吃没吃过的东西,如果天天吃蒸肉、烧鱼,尽管有营养,孩子也会皱眉头。

我给大家准备了一份备忘录。希望对在座的各位促进孩子吃饭的问题会有帮助。1、年龄小的孩子喜欢吃粘稠的食物,如芝麻糊等,他们还喜欢吃脆脆的、咀嚼时会发出声响的食物。2、食物中不要加太多刺激性的调味品,如:葱、、蒜、辣椒等。3、食物不要切得太大块,以免孩子一看就有吃不下的感觉。4、食物分量不要太多,而且要在孩子真正饿的时候再给他吃。5、注意食物的种类和

烹饪方法的变化。如果不想吃饭可以换换口味,吃面条、饺子等。不吃鸡蛋可以做成布丁或是蛋糕,不吃青菜可以做成青菜饼或是将青菜剁碎包在饺子里给他吃。

原因二:要求不一样

幼儿园注重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进餐的时候,孩子坐在自己的位置上专心吃,不容许离开座位,东张西望、和同伴交谈。更不存在边吃边玩,边看电视的现象,因为专心所以就能品尝出饭菜的美味,吃得快。

我们建议:三岁左右的孩子,家长就应该培养孩子乖乖的坐在吃饭,不可边吃边玩。吃饭前应把孩子所有的玩具收起来,进餐时尽可能的排除所有引发孩子玩的因素,并尽可能将吃饭和看电视时间错开,在这一点上,家长一定要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一个正确的榜样。

我这儿同样准备了一份家长备忘录,希望能帮到大家。1、孩子吃饭的地方应该相对固定。2、营造愉快、有利于孩子专心进餐的氛围。3、吃饭时不准做其他事,即使到了她最喜欢的动画片时间,宁可让他看完再吃,也不能让他边吃边玩,影响食欲。4、不要讨论孩子的饭量,也不要在孩子面前讨论这个好吃,那个不好吃,更不要许给孩子吃一口饭讲一个故事的愿望等等。5、吃饭时父母千万不要采取哄骗,恐吓或哀求的态度逼孩子吃饭,这样孩子会更执拗。

原因三:孩子在幼儿园不吃零食

在幼儿园里,孩子吃饱了,老师不会勉强他再吃,孩子偶尔有一餐吃得少,老师也不会中途给他添加食物。两餐之间老师会组织一些丰富的活动,尤其是户外体育活动,孩子们有了足够的运动量,就会有饥饿感,下次进餐一定吃得香。

在这我有一些建议给大家:1、孩子拒绝进餐时不要强迫他,孩子是不会让自己每一餐都饿着的。只要坚决不给他吃零食,等到下一餐时他们一定会大吃一番,这比唠唠叨叨数落的效果强得多。还要限制吃饭的时间,告诉他们吃饭时间一结束就把饭菜撤走,坚持让孩子知道这顿饭不好好吃要等下一顿才能吃,另外,不要期望孩子每一顿食量都一样,成人也会因心情好坏吃多吃少,应给孩子一定的自由度。2、限制零食,餐前一小时不吃任何零食,以免抑制孩子正餐的食欲。

3、每天应给孩子一定的运动量,促进血液循环,有助于消化。

4、盛饭时采取少盛多添得方法,让孩子觉得有成就感。不要过分勉强孩子吃某一食物,做孩子的榜样,多和老师联系。4、不要借助冷饮,巧克力,可乐来引诱孩子吃饭,这会使事情更糟。不要让孩子以为只要他吃,父母就会高兴,这样会让孩子产生压力,易导致偏食和肥胖。

5、不要让他讨价还价,吃饭是孩子自己的事,只有他自己知道吃不吃,吃多少让他自己决定。不要给他规定标准饭量。

我也给大家准备了一份家长备忘录,相信会对大家有益。1、不要过分担心孩子不吃东西,只要他身体健康,不生病就没有什么大不了的问题。孩子饿了,他自然会吃。2、以故事和身边的小朋友榜样激励他好好吃饭,长得聪明健康。3、以渐进的方式鼓励孩子,只要他一吃完就给予鼓励。4、饭后安排和孩子的亲子同乐时间,让他明白不是只在吃饭时才和父母相聚,使他更加期待饭后的时刻。

5、让孩子参与吃饭环境的布置,如:摆碗筷、凳子,这些也能激起孩子的食欲。

最后我们一起讨论关于冬季孩子的穿衣问题。

气候转冷,孩子们的衣裤越穿越多,天天都暖暖活活的来到幼儿园。可是许多家长只注意孩子今天穿的够不够多,够不够暖,却往往忽略了其它一些同样很重要的因素——好比孩子穿的衣服是不是够轻便,是不是利于穿脱和整理?

给孩子适当穿衣原是很普通的事情,但由于过分紧张让家长乱了方寸。尤其在患病发热时总要给孩子穿上厚厚的衣服,往往是很暖和的天气,却要穿二三件毛衣,一二件厚外套,寒冷天气就穿的更多,这本是凝聚长辈爱心的衣服却没有起到意料中的作用,反而会更加重病情。另外,发热的幼儿不能好好散热,体温更高。多衣多病,这是儿科医生随意说的一句话,却是临床工作的总结。给孩子穿太多衣服,一动就流汗,更容易感冒。另一方面也影响孩子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本是怕热,硬是适应长辈人为的热环境,也使身体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降低,不但造成孩子有苦不会说,这一来长辈沉甸甸的爱还会成为孩子成长的障碍。

到底穿多少衣服合适呢?其实孩子新陈代谢快,产热多,应比我们少穿衣服,只要孩子手脚暖和就行了,要是实在不放心,比大人多穿一件就足够了。

下面是我们给大家关于孩子冬季穿衣服重要的小贴士:

1、贵暖不贵多的原则——和煦的棉衣外衣和一件毛衣

天一冷,有些家长就给孩子一个劲的加衣服,以为穿的多就是穿的暖,其实这是一个误区。衣服穿了一件又一件,孩子浑身被裹的动弹不得;而且在午睡时

该怎么脱,使老师犯了难:少脱几件,孩子睡得满身大汗,多脱几件,午睡起来要花很多时间把衣服全部穿回去,这样反而容易伤风。

老师建议:尽量制止薄薄的保暖性差的服装,光靠服装的数目来保暖,非常累坠,给孩子和老师造成很大不便。最佳穿一件保暖性好的羊毛毛衣,一件棉质或羽绒马甲,外面穿一件棉衣或者羽绒外衣。这样比较轻便,孩子活动的时侯不会束手束脚,运动时身体发热了,可以把棉衣外衣脱掉,一件毛衣加一件马甲的保暖性也不至于让孩子受冻。午休时,老师一般要求孩子脱掉外衣,穿秋衣秋裤睡觉。请家长们给孩子穿衣服的时侯,思量到这一原则。

2、宽松的棉裤和羊毛裤!

许多家长喜欢给孩子穿牛崽裤,尤其是男孩子,确实,此刻儿童服装店里男孩子的裤子,十有八九都是牛崽裤。但是老师并不建议冬季给孩子穿牛崽裤!

牛崽裤很硬,冬季里面一塞别的裤子,两条小腿就很难弯了,这样倒霉于孩子活动。各位家长懂得,越是寒冷的冬季,越是要适当增加孩子的活动量,增进孩子健康水平。

牛崽裤很紧,这是最大的毛病!孩子上完厕所或者起床后塞裤子,又紧又窄的牛崽裤常常让我们费尽九牛二虎之力!牛崽裤裤腰弹性小,一旦衣服穿的多一点儿,底子就拉不上去!连老师都拉不上的裤子,叫孩子们怎么拉的上去呢?!老师建议:面料绵软的棉裤又绵软又和煦,是冬季最佳的选择,而且许多棉裤的裤腰都接纳宽橡筋,松紧程度幅度很大,非常好拉好塞。像这样的气候,一条棉裤或者绒里夹裤,再加一条秋裤就够了;要是冷空气来了,可以在棉裤里塞一条宽松的羊毛裤,就足够了。

这里请注意,许多家长喜欢用那种紧身的厚裤袜取代羊的毛裤,以为紧身的

保暖性更好,其实紧身的裤袜对于孩子来讲是很不方便的!很难穿脱,上完厕所拉不上,而且女孩小便的时侯,由于裤袜太紧,裤子拉不下去,成果小便把裤子弄湿的征象时有发生。

3、请教会男孩子脱裤子小便。

从开学直到现在,我们发现班上有些的男孩子在小便的时侯,常常会把裤子浇湿了。小班男孩子应该学会如何穿脱裤子来小便,以避免弄湿裤子。

说了那么多,关于孩子在冬季的衣裤,不外乎“方便”、“好活动”、“好穿脱”三点原则。孩子在幼儿园里过集体生活,我们希望孩子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具有一些粗浅的自我服务的技能,这对于孩子的自理能力也是很好的一种培养!二、发挥幼儿园的教育作用,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

幼儿园教育对于孩子良好习惯的形成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将养成教育融合在孩子的一日生活和游戏中,让孩子在快乐的幼儿园生活中潜移默化。(一)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采用孩子感兴趣的方式

1、利用游戏,养成习惯

喜欢游戏是孩子的天性,他们喜欢在有趣的活动中接受教育,在他感兴趣的游戏活动中,幼儿能按照一定的要求,约束自己不良的行为,限制自己不应该扰乱一定的生活习惯,让幼儿从小就知道生活在一个集体里,就要有一定的约束力,不能随心所欲。如:站队时不能拥挤,不能大声喧哗,玩玩具时不能争抢别人的玩具,而且玩完之后会把玩具摆放整齐,不能撕书,不破坏幼儿园的东西。这些

都是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主动形成的生活习惯。但有的幼儿不是很好地按要求去做,这就需要我们用心教诲。游戏是对幼儿进行生活习惯教育的良好手段。如:我们采用“送玩具回家”的游戏,让孩子学会把玩具分类,并放在指定的地方。区域活动时,我们都会提醒孩子以“送玩具回家”的形式,让他们把玩具收好。我们还组织幼儿玩“配对”的游戏。请幼儿在一套图片中找出自己喜欢的图片,然后再拿着这张图片到毛巾架和茶杯架前,找出与小图片完全一样的标记。这样一来。小朋友们很快就认识了自己的小毛巾和小杯子了。可见,对于小班孩子,有趣的游戏能激发他们的兴趣,对孩子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是很有作用的。

2、结合儿歌,培养技能

在常规活动中,洗手、入睡、穿脱衣裤是最重要的三项。在培养和训练中孩子们时,我们将这些技能编成简单,易学和朗朗上口的儿歌,这样既可让孩子熟练地掌握要领又可把握动作的先后顺序。在生活常规的实施过程中,我和孩子们一起编了这么几首儿歌:

洗手歌:吃饭之前要洗手,轻轻拧开水龙头。先把小手打打湿,再用肥皂搓搓手。搓手心,搓手背,甩甩小手真干净。

漱口歌:手拿花花杯,喝口清清水,抬起头,闭上嘴。咕噜咕噜吐出水。

吃饭歌:吃饭时,坐端正,右手拿勺子,左手扶着碗。细细嚼,慢慢咽,不剩饭,不挑菜,自己吃饭真能干。

穿衣歌:抓领子,盖房子,小老鼠,出洞子,吱溜吱溜上房子。

脱衣歌:缩缩头,拉出你的乌龟壳,缩缩手,拉出你的小袖口。

儿歌编好后,孩子们很快就学会了儿歌。特别是在洗手这一环节中,有的孩子忘记了动作的先后顺序。但只要在老师的点拨下,背一背儿歌,动作要领就掌握了,小手也洗的很干净。

3、坚持正面教育,多表扬多鼓励

陈鹤琴指出:“积极的鼓励比消极的刺激好得多”。对于小班幼儿来说,表扬与鼓励常常是达到教育目的的最有效的方法。我发现当小朋友把玩具弄得满地都是时,大声斥责是起不了多大效果的,而这时你轻轻地说一声:“我来看看哪些小朋友最棒,能把地上玩具捡干净。”然后再表扬几个正在拣玩具的小朋友真能干。那么,地上的玩具会在顷刻间被拣的干干净净了。结合幼儿的这一特点,我们利用评好孩子鼓励孩子上进,提高了幼儿的自信心。小朋友为了争做好宝宝,得到红花,努力认真地遵守着各项常规。在家里同样请家长最好不通过批评就达到教育的效果。过分的指责,会使孩子畏畏缩缩,产生逆反心理,甚至形成乖僻的性情。与其对一件件细小的事横加指责,不如让他帮忙做些家务,以激起其积极性,根据情况,把一些家务分配给孩子,孩子会因为发挥自己的能力,尝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上进心,为使他们做得更好,父母要对日常家务安排好,并自己带头遵守,比如游戏时间,晚饭前做家务时间,看电视时间,睡觉时间,都井井有条地安排好,这就避免了一整天不停地训斥孩子“看电视要看到什么时候”等等。如果孩子完成得好,一定要对他的成绩给予肯定:“到了这么多垃圾,真是帮妈妈大忙了,谢谢!”对于孩子来说,得到肯定就如同得到表扬,会信心大增,无论做家务,还是其他方面,都会更积极地去努力。

(二)反复训练,形成习惯

一个好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养”不难,养成就需要很大的坚持性,需要不断的强化。在这个过程中,很容易疲劳以至于忽视,从而使坏习惯卷土重来。特别是小班的孩子,他们还没有很自觉的意识,所以需要成人的提示和帮助。所以,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关键在于“渗透”和“坚持”。教师要把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渗透于孩子们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内容要具体化、生活化,可操作。为幼儿制订一个生活日程表,从小就依照一定的时间进食、睡眠、活动,为以后的良好生活习惯打下基础。对孩子的习惯培养,一方面要进行教育,另一方面,更要孩子每天做到。光说不练是没有用的。孩子的意志力力较差,我们时刻保持高度的责任感,并且以身作则,潜移默化地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

从讲练的内容看,必须与幼儿的生活实际密切结合。如进餐方面,饭前洗手,进餐时正确扶碗、握勺,不随便讲话、大笑,保持整洁,不剩饭菜;饭后放好筷碗,漱口、擦嘴、擦手等。在这方面,我们可以在平时提醒、督促,还可以结合孩子喜欢的扮家家的游戏中练习、强化。睡眠方面可以包括,按时上床,能独立入睡以及脱下衣裤折叠整齐,放于固定位置等等。总之,与幼儿生活的每一环节紧扣,具体明了,保证幼儿生活作息有规律,爱清洁、讲卫生,有序和高质量。最终,会培养出良好的习惯。

三、家园合力共促幼儿良好生活习惯养成

常规培养离不开家长的配合,家长要和幼儿园的老师一齐努力,形成合力,是幼儿常规养成的关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也指出:“家庭是幼

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一个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幼儿园教育,同样也离不开家庭的教育。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行为往往直接影响着孩子的思想行为。人们常说:“习惯成自然”。作为父母要懂得习惯是养成的,努力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这是孩子成材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家庭教育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幼儿园应与家庭形成协商的,互补的,和谐的强大合力。家长要从传统的旧观念中从被动变为主动,从客体变为主体,我们提倡家园合作,共同促进。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特点,因材施教,抓住每一时机,及时果断地提出要求,并坚持始终地让幼儿去实践。尤其当孩子进入幼儿园后,应多与幼儿园在对幼儿习惯培养的要求、做法上保持一致,家庭与幼儿园实施同步化教育,使孩子更快、更有效地形成习惯。假如家庭与幼儿园的要求、做法不一样,就会让孩子感到无所适从。为此,我们通过以下形式,与家长沟通:

1、家长会:召开期始家长会,宣布孩子入园后的生活常规及对孩子的行为习惯要求,让家长了解幼儿园对孩子的习惯培养要求,并告诉家长在家应配合的地方。例如:对于3岁左右的孩子,要求他们自己会拿勺、会穿鞋子、会独立进餐,这些要求,请家长在家也应配合训练,提高孩子的自理能力。

2、家长开放活动:教师在孩子入园期间,通过对孩子的一阶段训练,孩子已形成初步的常规时,请家长来园观摩孩子在园的一日生活活动,让家长了解孩子在园的老师对他的要求,让家长在家可以遵循幼儿园的一日常规制度对孩子进行训练,让孩子快速习惯幼儿园的一日生活。

3、利用家长园地,向家长宣传合理为幼儿穿着衣物的知识,并同个别家长联系,让他们注意自己孩子的着装、多考虑一些孩子的生活细节问题。现在,有的家长为孩子购买衣服只凭自己的审美观点,不考虑孩子身心的特点。不是衣服太紧,不透气;就是衣服穿脱不方便,影响孩子的行动;有的衣服还不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要么太妖艳,要么太老气。孩子的穿戴应有孩子的特点,我们教师可利用家长园地和与家长个别交谈的时间提醒家长做到这一点。让家长也加入到培养良好的常规习惯的队伍中来,真正做到家园同步。

4、安康网站班级话题互动:我们每月一次的班级话题互动,每次互动内容都围绕一个主题,如:如何培养孩子的不良饮食习惯?如何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孩子提出无理要求该怎么办:等等。发动家长共同讨论,让家长们互相交流经验,让班里教育较好的家长代表介绍育儿经验,或请家长可以发表文章,把文章发给家长互相学习、交流,充分利用家长的知识资源,来解决疑难问题。

5、《家园联系册》的利用:教师可把孩子在园的不良习惯写在本子上,让家长了解孩子在近阶段在园的表现,及时配合教育。孩子的一些不良习惯有时是在模仿中形成的,因此,可以在家园联系册中让家长在爸爸妈妈的话中写写孩子在家近阶段的表现。

著名的生理学家巴甫洛夫曾经说过:各种各样的习惯都是一种连锁条件反射系统。可见养成良好习惯既要按一定的要求去做,还要长期坚持,不能间断,只有坚持不懈的努力,才能使良好习惯逐步养成。总之,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它需要教师和家长的共同配合,它需要我们有长久的耐性、坚实的

态度、和蔼的言语,还要有一颗爱孩子、包容孩子的心。只要我们持之以恒,一定可以通过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来促进幼儿身心健康的发展。

各位家长,让我们携起手来,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一起努力吧!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