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1、细胞是人体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的基本单位。

(完整word版)1、细胞是人体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的基本单位。
(完整word版)1、细胞是人体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的基本单位。

1、细胞是人体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的基本单位。

2、组织是由许多形态和功能相同或相似的细胞和细胞间质组成的基本结构(四种基本组织: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组织、神经组织)

3、器官由几种不同的组织按一定规律结合在一起,构成具有一定形态和功能的结构。如胃

4、系统:在结构和功能上具有密切联系的器官结合在一起,共同执行某种特定的生理活动。(人体可分:运动、循环、免疫、消化、呼吸、泌尿、生殖、内分泌、感觉和神经系统等)人体各系统在神经、体液和免疫系统的调节下,彼此联系,互相影响,实现各种复杂的生命活动,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统一的有机体。

1、人体标准解剖学姿势:身体直立。两眼向前平视,上肢下垂至躯干两侧,掌心向前,两足并拢,足尖向前。

2、方位术语:上和下,前和后,内侧和外侧,内和外,浅和深,近侧和远侧

3、轴:矢状轴,冠状轴,垂直轴

4、面:矢状面,冠状面,水平面第一章基本组织一、组织:在结构和功能上具密切联系的细胞和胞间质组

成组织。

二、细胞连接:是细胞相邻面的胞膜和胞质特化呈点状、

斑状或带状的连接区,使细胞紧密排列或沟通。包括:紧密连接,中间连接,桥粒和缝隙连接。三、细胞游离面得特殊结构

1、细胞衣:由组成细胞膜的糖蛋白和糖脂向外伸出的糖

链组成。(具粘着、支持保护、物质交换及识别功能)2、微绒毛:细胞游离面的胞膜和胞质向外伸出的细小指

状突起。纤毛:呼吸道等细胞游离面的胞膜和胞质外伸能动的突起质膜内褶:上皮细胞基底面得胞膜向胞质内折入所形成的四、上皮组织1、结构特点:(1)上皮细胞排列紧密而规则,间质少(2)

细胞具有极性(3)组织内没有血管和淋巴管2、分类:被覆上皮、感觉上皮、腺上皮、生殖上皮3、被覆上皮分为单层上皮和复层上皮;单层上皮分为单

层扁平、单层立方、单层柱状、假复层纤毛柱状及变移上皮;单层扁平上皮分为内皮、间皮、其他(三者都来源于中胚层);复层上皮分为复层扁平上皮和复层柱状上皮;复层扁平上皮又有角化和未角化之分。4、根据外分泌腺的分泌物性质分类:浆液腺(蛋白分泌

细胞、分泌物富含酶类),黏液腺(糖蛋白分泌细胞,分泌糖蛋白),混合腺(如舌下腺、下颌腺等)五、结缔组织类型:固有结缔组织、软骨组织、骨组织、

血液;固有结缔组织分为疏松、致密结缔组织、网状组织和脂肪组织;致密结缔组织分为规则和不规则致密结缔组织;脂肪组织分为白和棕脂肪组织;软骨组织分为透明软骨、弹性软骨和纤维软骨组织。

1、疏松结缔组织(1)五种细胞:成纤维细胞、巨噬细胞、浆细胞、肥大细胞、脂肪细胞(2)三种纤维:胶原纤维、弹性纤维、网状纤维

2、(软骨来源于胚胎时期的间充质,包括软骨组织和软骨膜)

软骨组织:是由软骨细胞和细胞间质构成。细胞间质呈凝胶固体,具有一定的硬度和弹性,能承受压力和耐摩擦。分类及其分布:(1)透明软骨:关节、肋、气管、支气管---易断(2)纤维软骨:椎间盘、关节盘、耻骨联合(3)耳廓、会厌处3、骨组织:(1)骨主要由骨组织、骨膜、髓、神经、血管构成(2)骨组织构成:是由骨细胞和钙化细胞间质构成(3)骨板:骨胶纤维排列成层,同一层内骨胶纤维相互平行,借基质黏合在一起,并有骨盐沉积,呈薄板状。大大增加了骨的坚固度。(4)哈佛式结构

4、血液的组成及参数:分为血浆(纤维蛋白原和血清)、血细胞(红细胞和白细胞)、血小板(1.0-3.0*10^11每升);红细胞分男性—4.0-5.5*10^12每升,女性---3.5-5.0*10^12每升;

白细胞(4.0-10.0*10^9每升)分为有粒白细胞和无粒白细胞;有粒白细胞分为中性(50%-70%)、嗜酸性(0.5%-5%)、嗜碱性(0-1.0%);无粒白细胞分为淋巴细胞(20%-40%)单核细胞(3%-8%)

5、肌组织:由高度分化的肌细胞组成(少量结缔、血管、神经)可分为骨骼肌、心肌和平滑肌三种,均起源于中胚层。

(1)明带(I);暗带(A);明带中间有Z线;暗带中高区为H带;H带中有M带(两Z线间肌纤维称一个肌节);粗肌丝中部供M线固定,两端游离;细肌丝一端固定在Z线上,另一端插入粗肌丝间止于H带外侧。细肌丝

分子结构如下:肌动蛋白、原肌球蛋白、肌钙蛋白(2)心肌:分布于心和近心的大血管壁上。(其收缩不受意识控制,属不随意肌)

(3)心肌超显微结构特点:粗细肌丝在肌节内排列与骨骼肌相似,但不形成明显的肌原纤维,而形成粗细不等,界限不明的肌丝束;横小管较粗,位于Z线水平;肌质网和终池不发达,多具二联体,少有三联体;闰盘位于Z线水平;心肌纤维内线粒体发达,且丰富毛细血管网;心房肌纤维除具有收缩功能外还具内分泌功能。6、神经组织:有神经细胞和神经胶质组成

(1)神经元结构:胞体、轴突(将神经冲动传离胞体)、树突(接受刺激和将冲动传向胞体)。胞体分为细胞膜(接受刺激产生传导神经冲动)、细胞质和细胞核;细胞质包含尼氏体(合成蛋白质)和神经元纤维(构成骨架、物质运输)

(2)突触及结构:突触是指神经元之间或神经元与非神经

1/6

元之间的一种传播信息的特化连接结构。突触由突出前部、突触间隙和突触后部组成。(3)神经胶质:没有传导神经冲动的功能,对神经元起支持,保护、绝缘、营养和防御作用。神经胶质分为中枢神经的神经胶质以及周围神经系统的神经胶质;中枢神经的神经胶质分为星形胶质、少突胶质、小胶质、室管膜细胞;周围神经系统的神经胶质分为神经膜细胞和卫星细胞。

(4)有髓神经纤维结构:A周围神经系统中:轴突外包髓鞘和神经膜,具节段性,段与段间处为郎飞结,两节间为结间体。B中枢神经中:髓鞘由少突胶质的突起包卷轴突而形成,外表无基膜,髓鞘内也无髓鞘切迹。

(5)神经末梢分类及功能:分为感觉神经末梢和运动神经末梢;感觉神经末梢分为游离(感受冷热、轻触和疼痛等)和有被感觉神经末梢,运动神经末梢分为躯体(收缩运动)和内脏(调节内脏运动)。有被感觉神经末梢包括触觉小体(感受触觉)、环层小体(压觉和触觉)、肌梭(感受肌纤维的伸缩)。第二章运动系统

一、运动系统由骨、骨连接和骨骼肌三部分组成。

二、骨连接:骨与骨之间连接装置。分为纤维连接(颅骨间的缝、胸与肋、各椎骨间、骶椎间)和滑膜关节连结(主要分布在四肢)。滑膜关节构造关节面、关节囊、关节腔;其辅助结构为韧带、关节盘和关节唇。三、全身骨(206):颅骨(29.)躯干骨(51)四肢骨(126);颅骨分脑颅(8),面颅(15),听小骨(6);颅骨分为额骨、筛骨、蝶骨、枕骨各一,顶骨、颞骨个两;面颅分犁骨、下颌骨、舌骨各一,上颌骨、鼻骨、颧骨、泪骨、腭骨下鼻骨各两;听小骨分砧骨、锤骨、镫骨各两。躯干骨分脊柱(26)和其他;颈椎7块,胸椎12块,腰椎5块骶椎和尾椎各一。四肢骨分上肢骨64块和下肢骨62块。四、骨骼肌(600多)是运动系统的动力部分,多附于骨。2、全身骨骼机分为3类分为头颈肌、躯干肌和四肢肌。头颈肌分为头肌和颈肌。五、只要肌肉的功能和位置

1、胸锁乳突肌:为颈阔肌所覆盖,斜列于颈部两侧,起于胸骨内侧段,止于颞骨乳突。单侧收缩,头屈向同侧,面转向同侧、两侧同时收缩,头后仰。

2、斜方肌:位于项部和背上部皮下,三角形阔肌,收缩时引肩胛骨向脊柱靠拢。

3、背阔肌:位于背下部和胸侧部,收缩时,使上臂内收旋和后伸。

4、肋间外肌:位于各肋间隙的浅层,收缩时向上提肋扩大胸廓,以助吸气。,

5、肋间内肌:肋间外肌的深面,收缩时,使肋下降,缩小胸廓,以助呼气。

6、膈:位于胸腔和腹腔之间,分三部分:胸骨部、肋部、和腰部;收缩时拉中心腱向下,扩大胸腔容积以助吸气;舒张时,恢复原位,胸腔容积缩小,以助呼气。膈上有三孔:主动脉裂孔、食管裂孔、腔静脉孔。股肌:位于胸廓下缘与骨盆上缘之间,构成股壁。主要有骨直肌、骨外斜肌、骨内斜肌和股横肌。同时收缩可增加腹压,腹肌收缩可使脊柱前屈,侧屈和左右同旋,助呼气等

8、三角肌:前后外三面包裹肩关节,收缩时使上臂外展。9、肱二头肌:起点有2个头,在肩胛与桡骨粗降之间,收缩时名主要屈肘关节并使前臂旋后。

10、肱三头肌:起点有三个头,收缩时主要伸肘关节。11、股四头肌:伸小腿,股直肌还可屈大腿。

12、股二头肌:起于坐骨结节和股骨嵴,止于腓骨头,屈小腿,伸大腿。第三章循环系统

一、包括心血管系统和淋巴系统两部分

二、分两个循环同时进行1、小循环:全身的静脉血子右心室泵出,经肺动脉及分支到肺毛细血管进行气体交换,成动脉血,经肺静脉流回到左心房。

2、大循环:含氧和营养物质的动脉血,自左心室泵出经主动脉及支流到全身毛细血管,物质和气体交换后,成静脉血,汇入各静脉血,经上下腔静脉及冠状窦流回右心房。三、血管壁结构(由腔面向外:内膜、中膜、外膜三层)1、动脉(1)中动脉:内膜---三层内皮(单层扁平上皮)、内皮下层(疏松结缔组织)、弹性内膜。中膜---10—40层环形排列的平滑肌。外膜---疏松结缔组织。(2)大动脉(近心动脉):主动脉、肺动脉、无名动脉颈总动脉和锁骨下动脉。内膜(较厚的内皮下层),中膜(引性膜发达),外膜(较薄)

(3)小动脉:内弹性膜薄,仅有几层环形平滑肌,外弹性膜不明显。(4)微动脉:内膜为无弹性膜,中膜由1—2层平滑肌,外膜薄。

2、毛细血管(管壁由内皮和基膜组成)可分为三类:连续毛细血管、有孔毛细血管和血窦。静脉特点:静脉由小到大,逐渐汇合到心管径增粗,管壁加厚(分微、小、中、大静脉)。静脉管壁内、中和外膜三层间无明显界限,平滑肌和弹性组织不丰富,结缔组织多。四、微循环:是指由微动脉到微静脉之间的血液循环,包括微动脉、中间微动脉、真毛细血管、直捷通路,动静

1、外形:呈扁圆形,中间狭窄处为小脑蚓,两侧膨隆为1、感觉传导路(1)意识性本体感觉传导路即由躯干四小脑半球,上面平坦有原裂,下面中部凹陷两侧的半球突肢的肌腱关节经脊神经节

隆。

2、分叶:分为绒球小结叶、小脑前叶、小脑后叶。

3、内部结构:表面的灰质为小脑皮质、皮质深层的白质

为髓质。髓质内的核团称小脑核。

4、功能:维持身体平衡;调节肌张力;维持肌肉间运动

的协调。

间脑:分5部被测丘脑、后丘脑、上丘脑、底丘脑和下丘

脑。下丘脑:整个下丘脑构成第三脑室侧壁的下部和

底,内部自前向后分3部:视上区、结节区、乳头体区。

大脑:表面有许多隆起的脑回和下陷得脑沟。三沟:外侧

沟、中央沟、顶枕沟。五叶:额叶、顶叶、枕叶、颞叶和

岛叶。

边缘系统:由边缘叶与其附近的皮质及皮质下结构组成边缘系统,

脑和脊髓均有三层被膜(自外向内):硬膜、蛛网膜和软膜。对其有保护支持和营养功能。

神经节:分为脊神经节,脑神经节和自主神经节。

1、组成及位置:其与脊髓相连,主要分布于躯干和四肢,共31对,包括颈、胸、腰、骶和尾神经。每对脊神经由

与脊髓相连的前根和后根在椎间孔处合并而成。前跟为运动性。后根为感觉性。

2、各丛组成:(1)颈丛:皮支和肌支。(2)臂丛:腋神经、肌皮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桡神经。(3)胸神经前支。(4)腰丛:股神经、闭孔神经。(5)骶丛:胫神经、腓总神经。

十三、动眼神经:为运动神经,含一般躯体运动和一般内脏运动两种纤维。

十四、自主神经系统:主要分布于内脏器官、心血管、平滑肌及腺体,调节内脏、心血管、平滑肌的运动和腺体的分泌,不直接受人意支配。

1、交感神经:包括交感神经节、交感干神经和神经丛】

2、副交感神经:分中枢部和周围部。中枢部指低级中枢;周围部指副交感神经节和节后纤维。

3、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比较

(1)中枢部不同即前者位于脊髓胸腰部灰质侧角,后者

位于颅骶部的副交感核。

(2)周围神经节的部位不同即前者位于椎旁和椎前,后

者于所支配的器官附近和器官壁内。

(3)节前神经元与节后神经元的比例不同即前者作用范

围广,后者作用范围较局限。

(4)分布范围不同即前者分布范围广,后者分布范围小。(5)对同一器官作用不同即两者既相互拮抗,又相互统一。

(6)末梢产生的化学介质不同即前者去甲肾上腺和少量

肾上腺素,后者节后纤维释放乙酰胆碱。

十五、传导路:一般是指最高级神经中枢与感受器或效应器之间传导神经冲动的通络(感觉和运动)。

感受器经感觉传导路至中枢,经运动传导路至效应器。

1、细胞是人体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的基本单位。

1、细胞是人体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的基本单位。 2、组织是由许多形态和功能相同或相似的细胞和细胞间质组成的基本结构(四种基本组织: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组织、神经组织) 3、器官由几种不同的组织按一定规律结合在一起,构成具有一定形态和功能的结构。如胃 4、系统:在结构和功能上具有密切联系的器官结合在一起,共同执行某种特定的生理活动。(人体可分:运动、循环、免疫、消化、呼吸、泌尿、生殖、内分泌、感觉和神经系统等)人体各系统在神经、体液和免疫系统的调节下,彼此联系,互相影响,实现各种复杂的生命活动,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统一的有机体。 1、人体标准解剖学姿势:身体直立。两眼向前平视,上肢下垂至躯干两侧,掌心向前,两足并拢,足尖向前。 2、方位术语:上和下,前和后,内侧和外侧,内和外,浅和深,近侧和远侧 3、轴:矢状轴,冠状轴,垂直轴 4、面:矢状面,冠状面,水平面第一章基本组织一、组织:在结构和功能上具密切联系的细胞和胞间质组 成组织。 二、细胞连接:是细胞相邻面的胞膜和胞质特化呈点状、 斑状或带状的连接区,使细胞紧密排列或沟通。包括:紧密连接,中间连接,桥粒和缝隙连接。三、细胞游离面得特殊结构 1、细胞衣:由组成细胞膜的糖蛋白和糖脂向外伸出的糖 链组成。(具粘着、支持保护、物质交换及识别功能)2、微绒毛:细胞游离面的胞膜和胞质向外伸出的细小指 状突起。纤毛:呼吸道等细胞游离面的胞膜和胞质外伸能动的突起质膜内褶:上皮细胞基底面得胞膜向胞质内折入所形成的四、上皮组织1、结构特点:(1)上皮细胞排列紧密而规则,间质少(2) 细胞具有极性(3)组织内没有血管和淋巴管2、分类:被覆上皮、感觉上皮、腺上皮、生殖上皮3、被覆上皮分为单层上皮和复层上皮;单层上皮分为单 层扁平、单层立方、单层柱状、假复层纤毛柱状及变移上皮;单层扁平上皮分为内皮、间皮、其他(三者都来源于中胚层);复层上皮分为复层扁平上皮和复层柱状上皮;复层扁平上皮又有角化和未角化之分。4、根据外分泌腺的分泌物性质分类:浆液腺(蛋白分泌 细胞、分泌物富含酶类),黏液腺(糖蛋白分泌细胞,分泌糖蛋白),混合腺(如舌下腺、下颌腺等)五、结缔组织类型:固有结缔组织、软骨组织、骨组织、 血液;固有结缔组织分为疏松、致密结缔组织、网状组织和脂肪组织;致密结缔组织分为规则和不规则致密结缔组织;脂肪组织分为白和棕脂肪组织;软骨组织分为透明软骨、弹性软骨和纤维软骨组织。 1、疏松结缔组织(1)五种细胞:成纤维细胞、巨噬细胞、浆细胞、肥大细胞、脂肪细胞(2)三种纤维:胶原纤维、弹性纤维、网状纤维 2、(软骨来源于胚胎时期的间充质,包括软骨组织和软骨膜) 软骨组织:是由软骨细胞和细胞间质构成。细胞间质呈凝胶固体,具有一定的硬度和弹性,能承受压力和耐摩擦。分类及其分布:(1)透明软骨:关节、肋、气管、支气管---易断(2)纤维软骨:椎间盘、关节盘、耻骨联合(3)耳廓、会厌处3、骨组织:(1)骨主要由骨组织、骨膜、髓、神经、血管构成(2)骨组织构成:是由骨细胞和钙化细胞间质构成(3)骨板:骨胶纤维排列成层,同一层内骨胶纤维相互平行,借基质黏合在一起,并有骨盐沉积,呈薄板状。大大增加了骨的坚固度。(4)哈佛式结构 4、血液的组成及参数:分为血浆(纤维蛋白原和血清)、血细胞(红细胞和白细胞)、血小板(1.0-3.0*10^11每升);红细胞分男性—4.0-5.5*10^12每升,女性---3.5-5.0*10^12每升;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认识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的亚显微结构,了解它们的共同点和重要的区别特征。 2.了解细胞膜的成分,理解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和功能特点之间的关系;正确认识并会区分物质通过细胞膜的几种不同方式。 3.了解各种细胞器的分布、形态结构和功能特点。 4.认识细胞核的亚显微结构特点和主要生理功能。 5.理解染色质和染色体相互转变的动态关系。 6.了解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区别。能力目标 1.通过学习真核细胞亚显微结构,培养学生识图能力和绘图能力。 2.通过对细胞结构的学习,训练学生利用对比的方法归纳总结知识的能力。 3.通过设计和分析实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4.训练学生利用资料分析、判断问题,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能力。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通过对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学习让学生体会生命的精致完美,教育学生崇尚生命、热爱科学。 3.树立结构与功能相适应,局部与整体相统一的生物学观点。 教学建议教材分析 在“生命的基本单位——细胞”一章中,“”是全书的基础。因为细胞是新陈代谢最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生物体的各项生命活动及生命的生理、行为特点都是建立在细胞这一特殊结构基础之上的。所以理解细胞不同于一般非生命结构的特点就是本节最首要的教学重点。 关于细胞的结构和生理功能,本章将重点分析细胞膜的结构和特性。物质透过膜的方式将在第三章中以水代谢和矿质代谢为例详细分析。细胞器部分将重点学习质体和线粒体,并在第三章中通过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进一步详细分析其结构和功能。核糖体的功能将在第六章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部分进一步阐明。细胞内的中心体将在细胞增殖部分介绍。液泡的功能在细胞渗透作用吸水部分有所体现。细胞膜的流动性对理解细胞在结构上的相互联系以及细胞的整体性方面都是

细胞是人体的基本单位

细胞是人体的基本单位,都有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在发育中细胞各自具有不同功能,在形态,结构上也逐渐发生了变化,这个过程叫细胞分化,产生了不同的细胞群,每个细胞群都由形态相似,结构,功能相同的细胞和细胞间质联合在一起。这样的细胞群叫做组织。 1上皮组织排列紧密,单层或多层,细胞间质少。覆盖在体表或体内各器官的表面和官腔的内表面,具有保护,分泌,吸收等功能。 2结缔组织细胞排列疏松,细胞间质多,形式多样,如液体状的血液,固体状的软骨和骨头。具有支持,保护,营养等功能。 3肌组织主要由肌组细胞组成,可分为平滑肌,心肌和骨骼肌,具有收缩和舒张的功能4神经组织由神经细胞和胶质细胞组成,神经细胞又叫做神经元,具有接受,整合和传递信息的功能,有树突和轴突。 器官是多细胞生物内由多种不同组织联合而构成的结构单位具有一定的形态特征,能行驶一定的生理功能。每一个器官都是系统的一部分,能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次序组合在一起构成系统。人体内有八个大系统:及运动系统,内分泌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和生殖系统。 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主要对生命活动行驶调节功能。 胃分为外膜,肌层,黏膜下层,黏膜。肌层,黏膜下层有神经组织。 人体分为胸腔和腹盆腔。心脏在胸腔中下偏左。 人体生存所处的自然界叫做外环境,细胞外液是人体细胞直接生活的体内环境,是人体的内环境。它主要由血浆和组织液组成,经常保持相对的稳定。 人体的血液是由血细胞和血浆组成的,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红细胞含量最多,红细胞中有一种含铁的蛋白质,叫做血红蛋白有运输氧气的功能,白细胞有免疫防御的功能,血小板是一种体积较小的细胞碎片起止血的作用,血浆的主要功能是运载白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 细胞外液中,在组织细胞间隙中的液体叫做组织液,是血液滤出毛细血管的血浆成分,因此组织液中除不含大分子的蛋白质以外其成分基本与血液相同。组织细胞通过组织液的中介作用与血液进行物质交换。 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维持细胞外液中氧气和二氧化碳浓度的稳定。 消化系统中,消化而产生的小分子物质,食物中的无机盐,维生素和水分等主要在小肠被吸收,通过消化系统的消化和吸收可补充细胞外液中因细胞代谢所消耗的各种营养物质和水分。 肾是人体最重要的排泄器官,肾通过泌尿器官排出的排泄器官数量最大,种类最多。肾在泌尿过程中不仅起排泄作用,还对机体的无机盐平衡,水平衡和酸碱平衡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肾单位是肾的基本功能单位,肾单位包括肾小体和肾小管,肾小体包括肾小囊和肾小球。 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它们发出的神经组成的。脑神经和脊神经是神经系统的周围,脑位于颅腔内,脊髓位于椎管内,人脑由大脑,间脑,脑干,小脑组成。 大脑表面覆盖一层灰质及大脑皮层,里面是白质。是产生意识的唯一部位。 间脑位于大脑与中脑之间,包括丘脑和下丘脑。 脑干位于间脑和脊髓之间,包括中脑,脑桥,阳燧。 小脑调节身体的随意走动,维持和调节姿势,维持身体平衡。 脊髓的灰质位于中央,形状似H。周围神经系统中神经元细胞体位于的部位叫神经节,大部分运动神经元的细胞体在脊髓灰质中。神经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体内外刺激做出有规律的反应叫做反射。完成反射的基本结构叫反射弧,反射弧包括感受器,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知识点归纳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知识点归纳 第一节、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名词:1、显微结构: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中能够观察到的细胞结构。2、亚显微结构: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不能分辨清楚的细胞内各种微细结构。3、原核细胞:细胞较小,没有成形的细胞核。组成核的物质集中在核区,没有染色体,DNA不与蛋白质结合,无核膜、无核仁;细胞器只有核糖体;有细胞壁,成分与真核细胞不同。4、真核细胞:细胞较大,有真正的细胞核,有一定数目的染色体,有核膜、有核仁,一般有多种细胞器。5、原核生物:由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如:蓝藻、绿藻、细菌(如硝化细菌、乳酸菌、大肠杆菌、肺炎双球菌)、放线菌、支原体等都属于原核生物。6、真核生物:由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如:酵母菌、霉菌、食用菌、衣藻、变形虫、草里履虫、疟原虫等。7、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这种膜可以让水分子自由通过,细胞要选择吸收的离子和小分子(如:氨基酸、葡萄糖)也可以通过,而其它的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如:信使RNA、蛋白质、核酸、蔗糖)则不能通过。8、膜蛋白:指细胞内各种膜结构中蛋白质成分。9、载体蛋白:膜结构中与物质运输有关的一种跨膜蛋白质,细胞膜中的载体蛋白在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中都有特异性。10、细胞质:在细胞膜以内、细胞核以外的原生质,叫做细胞质。细胞质主要包括细胞质基

质和细胞器。11、细胞质基质:细胞质内呈液态的部分是基质。是细胞进行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12、细胞器:细胞质中具有特定功能的各种亚细胞结构的总称。13、细胞壁:植物细胞的外面有细胞壁,主要化学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其作用是支持和保护。其性质是全透的。 语句:1、地球上的生物,除了病毒以外,所有的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2、细胞膜由双层磷脂分子镶嵌了蛋白质。蛋白质可以以覆盖、贯穿、镶嵌三种方式与双层磷脂分子相结合。磷脂双分子层是细胞膜的基本支架,除保护作用外,还与细胞内外物质交换有关。3、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功能特性是选择透过性。如:变形虫的任何部位都能伸出伪足,人体某些白细胞能吞噬病菌,这些生理的完成依赖细胞膜的流动性。4、物质进出细胞膜的方式:a、自由扩散:从高浓度一侧运输到低浓度一侧;不消耗能量。例如:H2o、o2、co2、甘油、乙醇、苯等。b、主动运输:从低浓度一侧运输到高浓度一侧;需要载体;需要消耗能量。例如:葡萄糖、氨基酸、无机盐的离子(如k+)。 c、协助扩散:有载体的协助,能够从高浓度的一边运输到低浓度的一边,这种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叫做协助扩散。如:葡萄糖进入红细胞。5、线粒体:呈粒状、棒状,普遍存在于动、植物细胞中,内有少量DNA和RNA内膜突起形成嵴,内膜、基质和基粒中有许多种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线粒体

北师大版七上《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教案

北师大版七上《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观察和识别动植物细胞的结构 (2)、模仿、练习制作临时装片,尝试绘制细胞结构简图。 2、能力目标 (1)、学习使用显微镜和制作临时装片,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2)、检索、收集和整理有关显微镜技术发展的资料,撰写小综述报 告,提高归纳总结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将基础知识的学习与实验操作有机结合,激发学生发现问题,主动学习的兴趣。 (2)、通过学习绝大多数生物(除病毒外)都是有细胞构成的,从而加强学生的物质统一性和特殊性的唯物辨证观教育。 (3)、通过阅读小资料,是学生认同科学的发展离不开技术的发展。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1)、认识动、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2)、认识和使用显微镜。 (3)、临时装片的制作。 2、难点 (1)、有关细胞结构的基本概念,如线粒体,叶绿体、染色体等。 (2),使用显微镜。 (3)、制作临时装片。 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 教学课时:4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创设情景,引人新课。 2、简介:单细胞生物和多细胞生物。

要求学生观察教材p33图3-1形形色色的细胞。 讲述科学研究表明,在生物圈中有的生物只有一个细胞,如图3-1a所表示的衣藻,草履虫,这类生物称为单细胞生物;大多数生物是由许多细胞构成的,如图3-1b,c所表示的血管中的红细胞和玉米叶的下表皮细胞,这类生物称为多细胞生物。可见,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单位。 那么,怎样观察和研究构成生物体的细胞结构呢?有没有同学肉眼看过细胞? 出示新鲜的洋葱鳞片叶,并撕取下表皮,请几位同学上讲台用肉眼进行观察,问到:你们看清楚细胞了吗? 问:为什么肉眼看不清楚细胞? 对,大多数细胞很微小,肉眼根本看不见。科学家们常常使用显微镜来研究细胞(简介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今天我们就先来了解光学显微镜。 板书:一、光学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方法。 简介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 3、演示:教师举着一台显微镜,用手指着每一部件,要求学生对照教材p34图3-2普通光学显微镜结构图,说出各部件的名称和作用。 提醒学生注意观察粗、细准焦螺旋的旋转方向与镜筒的升降关系。 准焦螺旋顺时转动时:镜筒下降。 准焦螺旋逆时转动时:镜筒上升。 4、练习使用显微镜。课前已将学生分组,由于第一次作实验,教师先给学生将实验室的规则及注意事项。 要求学生跟随教师一起进行操作。 (1)、取镜安放:一手握住镜臂,一手托住镜座,将显微镜轻轻放在实验台偏左的位置,镜座距实验台边沿约5cm;从镜箱中取出目镜和物镜,分别安放在镜筒和转换器上。 (2)、对光: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转动遮光器,使遮光器上最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左眼注视目镜,同时用两手转动反光镜,将光线反射到镜筒里,直到整个视野成白色为止。(请同学们自己练习时比较反光镜两面的差异,想一想是否能用反光镜调节视野亮度的变化;转换遮光器上不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知识网络构建】 【重点知识整合】 一、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结构与功能 1.主要细胞器的结构与功能 (1)结构???? ? 具双层膜:线粒体、叶绿体具单层膜:内质网、高尔基体、液泡、溶酶体 不含磷脂分子:核糖体、中心体 (2)成分? ??? ? 含DNA :线粒体、叶绿体含RNA :线粒体、叶绿体、核糖体 (3)功能上: ①与能量转换有关的细胞器(或产生A TP 的细胞器): 叶绿体:光能(→电能)→活跃的化学能→稳定的化学能; 线粒体:稳定的化学能→活跃的化学能。 ②与主动运输有关的细胞器: 线粒体——供能; 2.细胞形态多样性与功能多样性的统一 [难点]

(1)哺乳动物的红细胞呈两面凹的圆饼状,体积小,相对表面积大,有利于提高O2和CO2交换效率。 (2)卵细胞体积大,储存丰富的营养物质,为胚胎早期发育提供营养。 (3)具有分泌功能的细胞往往具有很多突起,以增大表面积,提高分泌效率,且细胞内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含量较多。 (4)癌细胞形态结构发生改变,细胞膜上糖蛋白含量减少,使得癌细胞间黏着性减小,易于扩散和转移。 (5)代谢旺盛的细胞中,自由水含量高,线粒体、核糖体等细胞器含量多,核仁较大,核孔数量多。 3.有关细胞结构的疑难问题点拨 (1)生物名称中带有“菌”字的并非都是原核生物,如真菌类(酵母菌等)。 (2)生物名称中带有“藻”字的并不都是植物,如蓝藻属于原核藻类,但红藻、绿藻等属于真核藻类。 (3)有细胞壁的不一定都是植物细胞,如原核细胞、真菌细胞也有细胞壁。 (4)并非植物细胞都有叶绿体和大液泡,如根尖分生区细胞就没有叶绿体和大液泡。 (5)有中心体的细胞不一定是动物细胞,也可能是低等植物细胞。 (6)有叶绿体和细胞壁的细胞一定是植物细胞。 (7)蓝藻等原核生物虽无叶绿体和线粒体,但仍能进行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 (8)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无细胞核和众多的细胞器,所以自身不能合成蛋白质,呼吸方式为无氧呼吸,不能进行细胞分裂,而且寿命较短。 二、生物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1.生物膜的组成、结构和功能 (1)在化学组成上的联系 ①相似性:各种生物膜在组成成分的种类上基本相同,都主要由蛋白质和脂质组成。 ②差异性:各种生物膜在组成成分的含量上有显著差异,这与生物膜的功能有关系;功能越复杂的生物膜中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越多;具有识别功能的细胞膜中多糖含量较多。 (2)在结构上的联系: ①各种生物膜在结构上大致相同,都是由磷脂双分子层构成基本骨架,蛋白质分布其中,都具有一定流动性的结构特点。

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第三章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第二节人和动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一、背景和意义分析 本节内容是在前一节学习了植物细胞的知识之后,进一步通过学习人和动物的有关知识帮助学生了解细胞是植物体、动物体和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因此,本节内容在本单元和全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二、学习与导学目标 1、知识积累与疏导:通过对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玻片标本的观察,识别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的结构。 2、技能掌握和指导:尝试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玻片标本并能熟练使用显微镜进行观察。 3、智能提高与训导:加强动手实践操作,培养实验能力;通过小组的讨论、交流培养合作精神,提高表达能力。 4、情意修炼与开导:在学习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情感教育,使学生进一步增强热爱生命、爱护公物的意识,从而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 5、观念确认与引导:通过制作玻片标本的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学生亲自体验学习的过程和体会成功的喜悦,并通过观察使学生主动思考,增强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愿望。 三、障碍与生成关注 描述细胞核在生物遗传中的重要作用。 四、学程与导程活动 教师准备:"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的结构"的材料用具;人和动物细胞图。 学生准备:准备画图的铅笔、橡皮、尺子。 教学流程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你想了解人体细胞的结构吗?出示人的红细胞和肌肉细胞以及神经细胞的形态结构图,指导学生仔细观察,体验组成人体细胞的形态结构。新课教学 探究过程 (一)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的结构 1、引导学生回忆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玻片标本的方法和步骤以及操作注意点,然后观察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玻片的材料用具。 问题:(1)两个实验的材料用具有什么不同? (2)应该取实验材料的哪一部分? (3)为什么此实验用0.9%的生理盐水?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书中的实验步骤并分组讨论、交流,时间大约3分钟。 2、制作口腔上皮细胞的临时玻片标本。 学生6人一组,进行分工合作。 教师巡回指导,提示学生在使用显微镜观察时应先选低倍镜,并注意观察口腔上皮细胞的结构,绘图时实事求是。 归纳:(1)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三部分。 (2)人和动物细胞结构与植物细胞结构的区别与相同点。 (3)组成生物体的细胞各部分的功能。 (二)细胞核在生物遗传中的作用 教师提出问题,指导学生阅读书本中的相关内容。

北师大初中生物七上《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教案_5

第2单元生物的结构层次第3章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单元第1节 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观察和识别动植物细胞的结构 (2)、模仿、练习制作临时装片,尝试绘制细胞结构简图。 2、能力目标 (1)、学习使用显微镜和制作临时装片,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2)、检索、收集和整理有关显微镜技术发展的资料,撰写小综述报告,提高归纳总结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将基础知识的学习与实验操作有机结合,激发学生发现问题,主动学习的兴趣。 (2)、通过学习绝大多数生物(除病毒外)都是有细胞构成的,从而加强学生的物质统一性和特殊性的唯物辨证观教育。 (3)、通过阅读小资料,是学生认同科学的发展离不开技术的发展。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1)、认识动、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2)、认识和使用显微镜。 (3)、临时装片的制作。 2、难点 (1)、有关细胞结构的基本概念,如线粒体,叶绿体、染色体等。 (2使用显微镜。 (3)、制作临时装片。 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 教学:4 教学过程: (第一) 1、创设情景,引人新课。 2、简介:单细胞生物和多细胞生物。 要求学生观察教材p33图31形形色色的细胞。 讲述科学研究表明,在生物圈中有的生物只有一个细胞,如图3-1a所表示的衣藻,草履虫,这类生物称为单细胞生物;大多数生物是由许多细胞构成的,如图31b,c所表示的血管中的红细胞和玉米叶的下表皮细胞,这类生物称为多细胞生物。可见,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单位。 那么,怎样观察和研究构成生物体的细胞结构呢?有没有同学肉眼看过细胞? 出示新鲜的洋葱鳞片叶,并撕取下表皮,请几位同学上讲台用肉眼进行观察,问到:你们看清楚细胞了吗? 问:为什么肉眼看不清楚细胞? 对,大多数细胞很微小,肉眼根本看不见。科学家们常常使用显微镜来研究细胞(简介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今天我们就先来了解光学显微镜。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教案 生物教案

细胞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区别。理解真核细胞的细胞膜、细胞器和细 胞核的结构和功能。理解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和功能特性,物质出入细胞的三种方式 和细胞核中染色质和染色体相互转化的动态关系。 2.通过学习真核细胞的亚显微结构和功能,培养学生识图能力和绘图的技能。在 指导学生学习细胞微观结构时,培养和发展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和对微观世界的空间 想象能力。 3.通过学习真核细胞结构和功能的统一,一个细胞是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对学 生进行适应、整体等生命科学观点和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的教育。通过学习比较 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区别和地球上绝大多数生物是真核生物这一事实,使学生树 立生物进化观点。 点、难点分析 1.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以及物质出入细胞的三种方式是教学重点。学好细胞膜结构和功能知识,对后续章节的学习影响较大。细胞膜知识是学习植物水分代谢、矿质代谢、光合和呼吸作用以及动物新陈代谢的基础。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和功能特性与细胞的物质交换、能量转换、信息传递、激素调节等都有密切关系。2.教材中提及的七种细胞器,应把线粒体、叶绿体列为重点。这两种细胞器与细胞能量转换关系密切。线粒体和叶绿体结构和功能的知识是学习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的基础。 此外,内质网、核糖体、液泡在细胞的生命活动中具有重要生理作用。内质网是网状的膜结构系统,对细胞内的各种生化反应、物质运输起重要作用;核糖体是合成蛋白质的细胞器,与后面章节的蛋白质代谢,蛋白质生物合成都有密切关系;液泡对植物的渗透吸水有明显影响。 高尔基体和中心体都较靠近细胞核。应提醒学生注意它们在动植物细胞中的存在情况和生理作用,为后面学习动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奠定基础。 3.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是教学重点,染色质和染色体的形态变化是学习细胞分裂,掌握细胞分裂各期特点的基础。上述知识的掌握关系到生物遗传变异的学习。 4.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细胞膜的功能特性、物质出入细胞的主动运输方式;线粒体、叶绿体和内质网等微观结构;染色质和染色体在细胞增殖周期中相互转化的过程等是教学难点。 要让学生理解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的结构特点,必须与细胞膜的功能密切联系,要讲清楚细胞膜的成分和结构层次。正是由于构成细胞膜的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排列、分布的疏密程度不同,不均匀性以及作为骨架的磷脂双分子层的迁移、自转、水平运动等特点,加之蛋白质载体的特异性,才能保证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 主动运输需要载体,还需要消耗细胞内新陈代谢所释放的能量。至于能量的来源、产生的过程,在后面学习呼吸作用、能量代谢时还要介绍,这里点到为止即可。 线粒体、叶绿体、内质网等细胞器都是在电镜下才能观察到的微观结构,学生缺乏感性认识,教师应尽量运用挂图、模型等直观手段和丰富生动的教学语言以加强教学效果。 染色体这个名词,学生听说过,有的同学较熟悉,但较少知道染色质。教师要强调,染色体和染色质是同一物质在不同时期的不同形态不同名称而已。至于为什么有这种相互转变的动态变化,有何生物学意义,

生命的基本单位——细胞

第二章生命的基本单位——细胞 第一节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一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 ●从容说课 1.本小节教材包括如下内容:细胞的概念;细胞的类型、大小、形态;真核细胞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功能及特性。 2.本小节主要讲述细胞膜的分子结构和主要功能两方面内容。第一方面,关于细胞膜的分子结构,明确提出细胞膜是一层由磷脂和蛋白质构成的膜。在细胞膜的中间是磷脂双分子层,这是细胞膜的基本支架;有些蛋白质分子排布在磷脂双分子层的表层;有的蛋白质分子嵌插、贯穿在磷脂双分子层中。构成细胞膜的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大都是可以流动的,这种特点对于细胞膜完成各种生理功能非常重要。再有,在细胞膜的外表有一层糖蛋白,叫做糖被,它在细胞生命活动中有重要功能。第二方面,关于细胞膜的主要功能,主要讲述细胞膜与周围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功能,而对细胞膜的其他多种功能不可能都加以介绍。由于细胞膜与周围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内容比较复杂,其中主要讲述自由扩散方式和主动运输方式。教材强调指出,自由扩散是被动运输方式;主动运输方式的特点是必须有载体蛋白质的协助,需要消耗细胞内新陈代谢所释放的能量,主要运输能够保证活细胞按照生命活动的需要,主动地选择吸收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接着,在讲了两种运输方式的基础上,明确指出细胞膜的功能特点:选择透过性。 3.本小节与其他章节的联系:①关于细胞膜的分子结构特点和功能知识,对于学习《生物新陈代谢》的物质出入细胞、物质代谢是重要的基础知识。②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为后面学习具有膜的细胞器及限选教材中《生物膜系统》打下了基础。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识记:细胞壁的化学组成和功能。 理解:1.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 2.细胞膜选择透过特性及两种运输方式。 应用:细胞膜的分子结构和主要功能。 知道:1.细胞的观察方法。 2.细胞的大小、形态和种类。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实验能力。 2.培养学生识别生物图的能力。 情感目标 1.树立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2.树立生命的物质性观点。 ●重点·落实方案 重点 1.细胞膜的分子结构。 2.细胞膜的主要功能。 落实方案 1.使用挂图、模型等进行直观教学。 2.图文对照阅读,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人体结构与功能

肾脏的结构与功能 倪佳伟指导老师:武枫林教授 摘要:肾是机体内最主要的排泄器官。肾脏功能和结构的最基本的基本单位是肾单位,肾单位又是由肾小体和肾小管组成。肾脏对调节和维持人体内环境体液的量和成分有重要作用。它通过泌尿功能,排泄体内大部分的代谢产物,同时又排泄出许多的水分和电解质,从而控制了体液总量,渗透压,血浆成分以及酸碱平衡等等,肾脏对维持体内环境的稳定起到很大的作用。 关键词:肾脏;结构;功能 一,肾脏的形态 肾从古至今一直是人们研究的对象。在古代,人们主要通过解剖对肾的形态和部位进行认识,但是对肾脏的具体形态却未有确切的描述。《素问·脉要精微论》说:“腰者肾之府”则只说明肾在腰部。至明代,赵献可于《医贯·内经十二官论》也只作如下描述:“肾有二,生于脊膂十四椎下,两旁各一寸五分,形如豇豆相并,而曲附于脊,外有黄脂包裹,里白外黑,各有带两条,上条系于心包,下条过屏翳穴,后趋脊骨”。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人们借助新型的仪器对肾进行了更加科学理性的剖析。 人体有左右两个肾脏,呈红褐色。每个肾脏约长9~12厘米,宽5~6厘米,厚3~4厘米,重120~150克。两个肾脏的形态、大小和重量都大致相似,左肾较右肾略大,男性略重于女性。肾脏的外形如蚕豆,外缘隆起,内缘中间凹陷。肾的内缘中央凹陷的部分称为肾门。肾血管、淋巴管、神经和输尿管均由此进出。 二,肾脏的结构 肾是机体内最主要的排泄器官,对调节和维持人体内环境体液的量和成分有重要作用。它通过泌尿,不仅能排泄体内大部分的代谢产物,又排泄出许多的水分和电解质,从而控制了体液总量,渗透压,血浆成分以及酸碱平衡,以达到维持体内环境的稳定。这些重要的作用都源于肾独特的结构。 肾脏内部的结构,可分为肾实质和肾盂两部分。肾实质又分为皮质和髓质两部分,皮质位于表浅部约1厘米,髓质由8~18个锥体形成,其底部与皮质相连形成肾乳头。每一肾乳头顶端有10~25个小孔,为远端集合管向肾盏的开口。在肾单位形成的尿液由此进入肾盏,再集合入肾盂,经输尿管,膀胱排流体外。 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肾单位,由肾小体和肾小管组成。肾小体是由肾小球,肾小囊组成,肾小管包括近端小管,远端小管以及两者之间的细段。每一个肾脏有100万个以上的肾单位。它是由一个肾小球和与其相连的一条细长的上皮性肾小管所构成。 一,肾小体 肾小体有两极,血管极为小动脉出入的地方,此处有入球小动脉和出球小动脉:尿极为血管极的对侧与肾小管连接之处。 一).肾小球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知识点归纳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知识点归纳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知识点归纳 第一节、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名词:1、显微结构: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中能够观察到的细胞结构。2、亚显微结构: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不能分辨清楚的细胞内各种微细结构。3、原核细胞:细胞较小,没有成形的细胞核。组成核的物质集中在核区,没有染色体,DNA 不与蛋白质结合,无核膜、无核仁;细胞器只有核糖体;有细胞壁,成分与真核细胞不同。4、真核细胞:细胞较大,有真正的细胞核,有一定数目的染色体,有核膜、有核仁,一般有多种细胞器。5、原核生物:由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如:蓝藻、绿藻、细菌(如硝化细菌、乳酸菌、大肠杆菌、肺炎双球菌)、放线菌、支原体等都属于原核生物。6、真核生物:由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如:酵母菌、霉菌、食用菌、衣藻、变形虫、草里履虫、疟原虫等。7、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这种膜可以让水分子自由通过,细胞要选择吸收的离子和小分子(如:氨基酸、葡萄糖)也可以通过,而其它的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如:信使RNA、蛋白质、核酸、蔗糖)则不能通过。8、膜蛋白:指细胞内各种膜结构中蛋白质成分。9、载体蛋白:膜结构中与物质运输有关的一种跨膜蛋白质,细胞膜中的载体蛋白在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中都有特异性。10、细胞质:在细胞膜以内、细胞核以外的原生质,叫做细胞质。细胞质主要包括细胞质基质和细胞器。11、细胞质基质:细胞质内呈液态的部分是基质。是细胞进行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12、细胞器:细胞质中具有特定功能的各种亚细胞结构的总称。 13、细胞壁:植物细胞的外面有细胞壁,主要化学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其作用是支持和保护。其性质是全透的。语句: 1、地球上的生物,除了病毒以外,所有的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生物分类也就有了细胞生物和非细胞生物之分)。2、细胞膜由双层磷脂分子镶嵌了蛋白质。蛋白质可以以覆盖、贯穿、镶嵌三种方式与双层磷脂分子相结合。磷脂双分子层是细胞膜的基本支架,除保护作用外,还与细胞内外物质交换有关。3、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功能特性是选择透过性。如:变形虫的任何部位都能伸出伪足,人体某些白细胞能吞噬病菌,这些生理的完成依赖细胞膜的流动性。4、

北师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同步练习

相关资料 第3章第1节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同步练习 1 ?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 细胞 B .组织 C.器官 D .系统 2.下列除哪项外其他都是单细胞生物( A.衣藻 B .草履虫 C.变形虫 D .玉米 3.下列可以调整光线强弱的是( 遮光器和载物台 B .反光镜和通光孔 C.遮光器和反光镜 D .反光镜和镜臂 4.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正对通光孔的标准是什么() 用眼睛瞄一瞄 - 低倍物镜和通光孔对齐 -转到一定的角度 D.转动时,看到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且有“咔”的响声 5.对光以后,从目镜中看到的视野应该是() 有直接阳光的 B .白亮的 C.暗灰色的 D .黑暗的 6.怎样在显微镜视野内寻找洋葱表皮细胞() A.在镜筒上升过程中用右眼寻找 B.在镜筒上升过程中用左眼寻找 C .在镜筒下降过程中用右眼寻找 D .在镜筒下降过程中用左眼寻找 7.显微镜的视野中,发现物像位于右下方,要想使物像移至视野中央,应向( ) 方向移动玻片标本。 A.左上方 B .左下方 C .右上方 D .右下方 8.在玻片上有一“ p”字母,则在显微镜视野中看到的应该是() A . p B . d C . b D . q 9.显微镜的目镜为5X,物镜为40 X,该显微镜放大倍数是() A . 5 倍 B . 40 倍 C . 45 倍 D . 200 倍 10 .要想换用显微镜上的另一个物镜,必须() A .转动准焦螺旋

B.使镜筒先下降 C.转动转换器

D ?卸下原来的物镜 11.实验结束后,把两个物镜偏到两旁的目的是()? A .防止他人看 B.以免压坏显微镜 C.防止灰尘落人物镜 D.以免压坏物镜 12.当你发现显微镜镜头不清洁时,除去污物的正确方法是() A.用纱布擦 B .用手擦 C.用纸巾擦 D .用擦镜纸擦 13.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装片时,滴加 0. 9%的生理盐水的目的是() A .杀菌观察效果好 B.易盖盖玻片 C.易染色 D.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 14.制作口腔上皮细胞时,漱口的目的是() A .清除口臭 B.冲刷下口腔上皮细胞 C.清除口腔中的食物残渣 D.防止口腔发炎 15.在低倍镜下看到的人口腔上皮细胞是() A .方形 B .扁平圆形 C.立方形 D .圆柱形 16.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正确的盖盖玻片的方法是() A .将盖玻片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轻轻盖上 B.将盖玻片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快速盖上 C.将盖玻片放在载玻片上,推向中央 D.将盖玻片迅速盖在载玻片上 17.在植物细胞中,控制物质出入细胞的结构是() A.细胞膜 D .细胞壁 C.细胞质 D .细胞液 18.动物细胞同植物细胞明显的区别是() A.呈圆形 B .有细胞间质 C.没有细胞壁 D .细胞形态差别很大 19.下列结构属于植物细胞特有的是()

解剖生理绪论作业答案(全)

解剖与生理学绪论练习题答案 名词解释 1、human anatomy人体解剖学:是研究正常人体形态、结构的科学。 2、human physiology人体生理学: 是研究人体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3、gross anatomy大体解剖学: 用肉眼观察机体各部分形态、结构的科学。如观察运动系统、内脏系统、脉管系统、感官系统、神经系统的形态结构。 4、histology组织学: 用显微镜研究组织细胞的细微结构,电子显微镜研究组织细胞的超微结构。 问答题 1、人体生理学的研究一般分为哪几个水平?各水平生理学的研究内容? 答:人体生理学的知识绝大部分由哺乳动物生理学的研究结果所提供。生理学的研究可大致分为三个不同的水平: (1)细胞和分子水平的研究:研究对象是细胞及其物质分子的运动规律。这方面的生理学知识称为细胞分子生理学。 (2)器官和系统水平的研究:阐明各个器官与系统的功能,它们的活动受哪些因素的影响,它们对整体的生理功能有什么意义。这个水平的研究对象是器官和系统。这方面的生理学知识称为器官生理学。 (3)整体水平的研究:阐明完整机体各个系统之间、器官之间的相互关系,机体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整体生理功能调节和适应的规律。这个水平的研究对象是完整机体。 2、结合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需要,阐述学习工程生理学的意义、目的。 答:《工程生理学》是研究人体结构、功能规律的一门学科,由人体解剖学和人体生理学两部分组成。人体解剖学分为大体解剖和组织学两部分,是研究正常人体各部分形态、结构、位置、毗邻、结构与功能关系的科学,是学习人体生理学的形态学基础。人体生理学是研究正常人体生命活动规律和生理功能的科学,如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知识网络构建】 【重点知识整合】 一、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结构与功能 1.主要细胞器的结构与功能 (1)结构????? 具双层膜:线粒体、叶绿体具单层膜:内质网、高尔基体、液泡、溶酶体 不含磷脂分子:核糖体、中心体 (2)成分????? 含DNA :线粒体、叶绿体含RNA :线粒体、叶绿体、核糖体 (3)功能上: ①与能量转换有关的细胞器(或产生ATP 的细胞器): 叶绿体:光能(→电能)→活跃的化学能→稳定的化学能;

线粒体:稳定的化学能→活跃的化学能。 ②与主动运输有关的细胞器: 线粒体——供能; 2.细胞形态多样性与功能多样性的统一 [难点] (1)哺乳动物的红细胞呈两面凹的圆饼状,体积小,相对表面积大,有利于提高O2和CO2交换效率。 (2)卵细胞体积大,储存丰富的营养物质,为胚胎早期发育提供营养。 (3)具有分泌功能的细胞往往具有很多突起,以增大表面积,提高分泌效率,且细胞内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含量较多。 (4)癌细胞形态结构发生改变,细胞膜上糖蛋白含量减少,使得癌细胞间黏着性减小,易于扩散和转移。 (5)代谢旺盛的细胞中,自由水含量高,线粒体、核糖体等细胞器含量多,核仁较大,核孔数量多。 3.有关细胞结构的疑难问题点拨 (1)生物名称中带有“菌”字的并非都是原核生物,如真菌类(酵母菌等)。 (2)生物名称中带有“藻”字的并不都是植物,如蓝藻属于原核藻类,但红藻、绿藻等属于真核藻类。 (3)有细胞壁的不一定都是植物细胞,如原核细胞、真菌细胞也有细胞壁。 (4)并非植物细胞都有叶绿体和大液泡,如根尖分生区细胞就没

有叶绿体和大液泡。 (5)有中心体的细胞不一定是动物细胞,也可能是低等植物细胞。 (6)有叶绿体和细胞壁的细胞一定是植物细胞。 (7)蓝藻等原核生物虽无叶绿体和线粒体,但仍能进行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 (8)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无细胞核和众多的细胞器,所以自身不能合成蛋白质,呼吸方式为无氧呼吸,不能进行细胞分裂,而且寿命较短。 二、生物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1.生物膜的组成、结构和功能 (1)在化学组成上的联系 ①相似性:各种生物膜在组成成分的种类上基本相同,都主要由蛋白质和脂质组成。 ②差异性:各种生物膜在组成成分的含量上有显著差异,这与生物膜的功能有关系;功能越复杂的生物膜中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越多;具有识别功能的细胞膜中多糖含量较多。 (2)在结构上的联系: ①各种生物膜在结构上大致相同,都是由磷脂双分子层构成基本骨架,蛋白质分布其中,都具有一定流动性的结构特点。

生命的基本单位――细胞知识点归纳

第二章《生命的基本单位――细胞》知识点归纳 第二章《生命的基本单位――细胞》知识点归纳 第二章、生命的基本单位――细胞第一节、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名词:1、显微结构: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中能够观察到的细胞结构。2、亚显微结构: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不能分辨清楚的细胞内各种微细结构。3、原核细胞:细胞较小,没有成形的细胞核。组成核的物质集中在核区,没有染色体,DNA 不与蛋白质结合,无核膜、无核仁;细胞器只有核糖体;有细胞壁,成分与真核细胞不同。4、真核细胞:细胞较大,有真正的细胞核,有一定数目的染色体,有核膜、有核仁,一般有多种细胞器。5、原核生物:由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如:蓝藻、绿藻、细菌(如硝化细菌、乳酸菌、大肠杆菌、肺炎双球菌)、放线菌、支原体等都属于原核生物。6、真核生物:由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如:酵母菌、霉菌、食用菌、衣藻、变形虫、草里履虫、疟原虫等。7、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这种膜可以让水分子自由通过,细胞要选择吸收的离子和小分子(如:氨基酸、葡萄糖)也可以通过,而其它的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如:信使RNA、蛋白质、核酸、蔗糖)则不能通过。8、膜蛋白:指细胞内各种膜结构中蛋白质成分。9、载体蛋白:膜结构中与物质运输有关的一种跨膜蛋白质,细胞膜中的载体蛋白在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中都有特异性。10、细胞质:在细胞膜以内、细胞核以外的原生质,叫做细胞质。细胞质主要包括细胞质基质和细胞器。11、细胞质基质:细胞质内呈液态的部分是基质。是细胞进行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12、细胞器:细胞质中具有特定功能的各种亚细胞结构的总称。13、细胞壁:植物细胞的外面有细胞壁,主要化学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其作用是支持和保护。其性质是全透的。语句: 1、地球上的生物,除了病毒以外,所有的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生物分类也就有了细胞生物和非细胞生物之分)。2、细胞膜由双层磷脂分子镶嵌了蛋白质。蛋白质可以以覆盖、贯穿、镶嵌三种方式与双层磷脂分子相结合。磷脂双分子层是细胞膜的基本支架,除保护作用外,还与细胞内外物质交换有关。3、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功能特性是选择透过性。如:变形虫的任何部位都能伸出伪足,人体某些白细胞能吞噬病菌,这些生理的完成

高中生物知识点之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2019年高中生物知识点之细胞的结构和功 能 名词:1、显微结构: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中能够观察到的细胞结构。2、亚显微结构: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不能分辨清楚的细胞内各种微细结构。3、原核细胞:细胞较小,没有成形的细胞核。组成核的物质集中在核区,没有染色体,DNA 不与蛋白质结合,无核膜、无核仁;细胞器只有核糖体;有细胞壁,成分与真核细胞不同。4、真核细胞:细胞较大,有真正的细胞核,有一定数目的染色体,有核膜、有核仁,一般有多种细胞器。5、原核生物:由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如:蓝藻、绿藻、细菌(如硝化细菌、乳酸菌、大肠杆菌、肺炎双球菌)、放线菌、支原体等都属于原核生物。 6、真核生物:由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如:酵母菌、霉菌、食用菌、衣藻、变形虫、草里履虫、疟原虫等。 7、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这种膜可以让水分子自由通过,细胞要选择吸收的离子和小分子(如:氨基酸、葡萄糖)也可以通过,而其它的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如:信使RNA、蛋白质、核酸、蔗糖)则不能通过。 8、膜蛋白:指细胞内各种膜结构中蛋白质成分。 9、载体蛋白:膜结构中与物质运输有关的一种跨膜蛋白质,细胞膜中的载体蛋白在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中都有特异性。10、细胞质:在细胞膜以内、细胞核以外的原生质,叫做细胞质。细胞质主要包括细胞质基质和细胞器。

11、细胞质基质:细胞质内呈液态的部分是基质。是细胞进行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12、细胞器:细胞质中具有特定功能的各种亚细胞结构的总称。13、细胞壁:植物细胞的外面有细胞壁,主要化学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其作用是支持和保护。其性质是全透的。 语句:1、地球上的生物,除了病毒以外,所有的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生物分类也就有了细胞生物和非细胞生物之分)。2、细胞膜由双层磷脂分子镶嵌了蛋白质。蛋白质可以以覆盖、贯穿、镶嵌三种方式与双层磷脂分子相结合。磷脂双分子层是细胞膜的基本支架,除保护作用外,还与细胞内外物质交换有关。3、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功能特性是选择透过性。如:变形虫的任何部位都能伸出伪足,人体某些白细胞能吞噬病菌,这些生理的完成依赖细胞膜的流动性。4、物质进出细胞膜的方式:a、自由扩散:从高浓度一侧运输到低浓度一侧;不消耗能量。例如:H2O、O2、CO2、甘油、乙醇、苯等。b、主动运输:从低浓度一侧运输到高浓度一侧;需要载体;需要消耗能量。例如:葡萄糖、氨基酸、无机盐的离子(如K+ )。c、协助扩散:有载体的协助,能够从高浓度的一边运输到低浓度的一边,这种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叫做协助扩散。如:葡萄糖进入红细胞。5、线粒体:呈粒状、棒状,普遍存在于动、植物细胞中,内有少量DNA和RNA内膜突起形成嵴,内膜、基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