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野调查对民间文学研究中的作用和意义

田野调查对民间文学研究中的作用和意义
田野调查对民间文学研究中的作用和意义

田野调查对民间文学研究中的作用和意义

发表时间:2017-07-06T10:21:16.230Z 来源:《文化研究》2017年3月作者:奴尔麦麦提依马木

[导读] 在进行民间文学研究时,多需要去做一些田野调查,以更好理解文学作品的内涵,了解文学作品中所描述的情景,感触文字中承载的情感与思想。

西北民族大学维吾尔语言文化学院兰州 730030

摘要:田野调查是民间文学生存与发展的基础,民间文学以田野调查为生长土壤,找寻灵感与思路,并创造出了大批民间文学作品,成为了我国文学的重要构成部分。在进行民间文学作品内涵与价值研究时,如仅依靠自身想象或自我判断,则无法切实把握民间文学所描述的真实情景与情感。而借助田野调查,则可以解决该问题。基于此,关注在民间文学研究中,田野调查所发挥的作用与现实意义,以引导学者关注田野调查,研究出更具生命力的民间文学成果。

关键字:田野调查民间文学作用意义

引言

在进行民间文学研究时,多需要去做一些田野调查,以更好理解文学作品的内涵,了解文学作品中所描述的情景,感触文字中承载的情感与思想。缺乏田野调查,仅仅依靠想象力,是无法真正掌握与获悉民间文学的价值的。基于此,在研究民间文学时,需要高度重视田野调查,以获得与民间文学相关的田野体验,从而为开展民间文学研究,提供感性与理性思路。

一、民间文学与田野调查的基本认知

民间文学与书面作家文学存在着显著差异,其创作的主体是劳动人民,民间文来自于民间,描述的是广大民众的情感世界与生活状况。民间文学的出现、发展与传承,都与民族、宗教、社会风俗等存在着紧密关系,在属性特征上,表现出以下几点:其一,集体性。民间文学汇聚的是群众智慧,传达的是群众愿望与情感,是富含集体意识的作品。甚至一些民间文学是大众集体所创造的;其二,口头性。民间文学的创造形式多表现为口头创作,在口口相传中流传下来,如《玛纳斯》等作品;其三,变异性。民间文学在传播过程中,不同的人讲述的故事与情节存在着一定差异,且与区域风俗、个人体验等相关,这也让一些民间文学作品变得更为精彩,出现了众多版本。如《阿诗玛》其版本就有数十个之多。

研究民间文学,是了解与探究民众生活情感世界与生活状况的一种方式,也是丰富我国文学的重要途径。在具体方法上,多需通过田野调查的方式来完成研究。田野调查也被定义为田野作业或实地调查等,在西方学术界中认为,田野调查是学者面向一定文化的研究对象群体所开展的一系列调查活动。国人在分析田野调查问题时,多先明确地点,然后确定具体需要联系的人,从而构建田野联系,并依据这种联系来开展访谈,以搜集相关的资料。在研究民间文学时,需要引入田野调查并将其作为重要的研究办法,借助田野调查,培养学者的田野体验,以更好推动民间文学的研究工作。

二、在研究民间文学中田野调查的作用与意义分析

民间文学在流传形式上主要以歌谣、故事、传说与神话等为主,在民间传播十分广泛,影响深远。其来自于民间,是人民在生活与劳动中创作出的成果,蕴含着人们的情感、智慧与思想,表现着人们的生活状况与诉求。进行民间文学作品研究,可以为了解不同时期的人们生活、思想变迁与民俗文化,获取宝贵的历史材料。在现代社会中,研究民间文学存在着较高的价值。如通过民间文学来宣扬道德标准,彰显民族传统美德,且民间文学为丰富着我国文化题材。在民间文学中提取题材,可以为新时代作品创作提供灵感与材料。基于此,需要重视民间文学研究问题。在具体研究方法上,应贴合民间文学的民间特性,开展田野调查。对于田野调查在民间文学研究中的作用与意义问题,具体可以表述为:

(一)民间文学植根于田野,通过田野调查来寻找根源

所有的民间文学作品,都植根于田野,并在田野中获得灵感,作品中的一些文字,蕴含着独特的表达意识,而这种意识则是在田野或实际操作中迸发的。从这个角度来分析,田野调查可以为民间文学研究提供研究视角,提供一定现实的研究思路。并通过实际田野调查,更为深入的理解与感触民间文学的内涵与意义。换言之,田野调查的具体过程,是学者寻找民间文学根源的一个过程。以《维吾尔民间故事》、《维吾尔民间歌谣》等民间文学为例,这些作品虽然已列入了民间文化遗产,但其仍属于民间文学的一个部分。在探析与研究这些民间作品时,不能仅仅对这些作品本身进行分析,还需深入到作品产生的“田野”即当地开展研究,调查与分析相关的信息,从开展民间文学内容研究提供更为丰富的材料。

(二)通过田野调查,找寻民间文学的原本状态

在民间文学中多不可避免的会涉及一定的民俗问题,而民俗则包含着人们的一切生活状态,如衣食住行、婚丧嫁娶等,包含人们的精神与信仰。民俗存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是人们生活的重要部分。在民间文学作品中,多会描述这部分内容。但因民间文学作品所描述的地区民俗,并非是学者所熟悉或了解的民俗,此时直接进行文学作品研究,则多无法准确把握民间文学的语境。然而对于所有的民俗问题,全部进行田野调查也是不现实的。基于此,需要开展更为广义上的田野调查,即在生活、交际、旅游等各种情景中,学会观察与体验民俗,从而更多来感知民间文学的语境。不去刻意构建田野调查关系,在具体田野调查中,不应让被调查者存在较多顾虑,从而更好获得民间文学的原本状态。

(三)设置田野调查基地,为开展民间文学研究提供支持

进行民间文学研究,特别是开展田野调查,需要一定的条件。如需要一定的时间,安排路线,安排食宿,做好调查人访谈工作,做好区域调查,同时还应记录相关的资料。而在学者开展田野调查时,需要深入乡村。但限于时间,可能很多调查只能存在于表面,无法深入。通过设置田野调查基地,则可以以此为支撑点,开展更进一步的田野调查工作,并形成一定的研究成果。从这个角度来分析,构建田野调查基地,对于推动民间文学的深度研究存在着极大帮助。一些学者正是在这些田野调查基地中,开展专项研究并发布了学术论文,撰写了相关的调查报告,获得广泛关注。

(四)为系统、深入研究民间文学提供了具体办法

在研究民间文学问题时,如需对某些课题或内容开展系统、深入研究,则可以采取田野调查的方式。事实上,一些深入的文学内容,多不能仅仅依靠文字的感知来理解,更多的应关注文字背后的真实信息。以《原谅我吧》为例,该作品描述了一段纯美的爱情,描述了特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