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车位文献综述

停车位文献综述
停车位文献综述

工商大学

本科毕业设计文献综述

题目:自动停车位的探讨与设计

学生姓名:陈承学号:2007111323指导教师:彭健职称:高级工程师学院:机械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机械设计制造专业

完成时间:2011-3-28

摘要

当前,我国的大中城市,儿乎都被停车问题所困扰,车辆多,车位少,停车难问题不断恶化,而作为解决城市静态交通的有效措施----向空间、向高层发展的自动化停车设备,它以其占地面积少、停车率高、布置灵活、高效低耗、性价比高、安全可靠等优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目前市面上常见的机械式停车方式有:升降横移类、垂直循环类、多层循环类、水一平循环类、平面移动类、巷道堆垛类、垂直升降类和简易升降类等。

而且在一个狭窄空间内倒车,很容易发生车辆碰撞,发生纠纷。如何在有限的面积内发展更多的车位,快速停车入位,是当今停车产业着重解决的问题。机械式停车方式的到来,能有效的缓解这一困难。

关键词

自动停车位立体停车库PLC 自动泊车

Abstract:At present, China's major cities, almost all children are plagued by parking problems, traffic and more parking spaces for small, difficult parking problem worsening, and as a solution to the city ---- static transportation to the space of effective measures, the development of automation to the top Parking facilities, with its small footprint, parking rates, layout flexibility, efficiency and low consumption, cost-effective, safe and reliable, more and more people of all ages. Currently on the market means the common mechanical parking are: lifting and transferring type, vertical circulation class, multi-cycle classes, water circulation category for a level, flat mobile type, laneway type, vertical lifting class and the simple movements and so on.

And in a narrow parking space, it is prone to vehicle collision, the occurrence of disputes. How to develop a limited area of more parking spaces, fast stop into place, is the parking industry focus problem. The arrival of mechanical parking mode, which can effectively alleviate this difficulty.

Keywords:automatic parking, PLC, Automatic parking garage, Parking

目录

一、设计课题背景介绍 2

二、设计课题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7

1.国外的车库历史与现状7

2.我国停车位的发展与现状8

3.主要发展趋势9

三、我的资料翻阅、设计思路和启发10

1.课题设计运动方式的确定10

2.载车板的设计和承载方式12

3.动力和传动方式选择与确定12

4.停取车辆的工作过程12

四、机械式停车设备类别、型式与基本参数13

五、文献17

一、设计课题背景介绍[16]: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房地产业和汽车工业两大支柱产业得到了高速发展,

尤其随着我国城市建设速度的加快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轿车进入家庭己成为

必然趋势。国家统计局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末,我国民用汽车保

有量达到9086万辆(包括三轮汽车和低速货车1284万辆),比上年末增长19.3%,

其中私人汽车保有量6539万辆,增长25.3%。民用轿车保有量4029万辆,增长

28.4%,其中私人轿车3443万辆,增长32.2%全国轿

车产量在上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各有一次爆发性增长期,分别是1986年~1988 年,年增幅度在60%以上;1990年~1993年,年增幅在40%以上;2002年开始进入

又一增长期;2003年全国轿车产量首次突破200万辆,达到206. 89万辆,比2002

年增长8. 7%;同时,2003年全年轿车销售204万辆;2004年全国汽车产量达到

55万辆,比2003年增长20%-25%,其中轿车产量达到280万辆,比2003年增长40%; 2005年,全国民用汽车保有量为3160万辆,轿车保有量为860. 67万

辆;2006年底,全国民用汽车保有量达到4985万辆,其中私人轿车保有量达到

1149万辆,比上年增长33. 5%。

私人轿车保有量(万

(年)我国汽车工业的高速发展和汽车销售额的高速发展和汽车销售额的高速增

长,必然给城市交通(包括动态交通和静态交通)带来巨大的压力,各地政府虽己

花大力支持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但始终难以满足汽车快速增长的需要。最近

十几年来,我国城市机动车增长速度年平均在10%-15%,而城市道路年平均增长

速度只有2%-3%。特别是大城市的机动车拥有量和交通的增长远远超过交通基础

设施的增长速度。如北京市在90年代小汽车年平均增长速度达到30%左右,但

城市道路年平均增长率只有2%,道路面积年增长率为3. 7% a静态交通基础设

施的建设更落后于动态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全国停车位缺口平均在60%以上。因

此造成大量车辆停在道路内,形成马路停车场。随着汽车进入家庭的速度不断加

快,对城市交通基础设施的压力越来越大。交通拥堵、停车难己经成为国内很多

城市发展的严重制约因素。据统计,在上海每天有35万辆汽车停泊在马路两边;北京每天就有90万辆车无“家”可归。在我国,许多大中城市交通设施落后,道路堵塞严重,停车难、乱停车与不断增长的机动车保有量间的矛盾日益突出,早己是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怎样解决这个日益突出的矛盾?难道要限制汽车增长吗?显然这不合经济发展的潮流,只有充分利用现有的有限资源,大力加强静态交通的建设,才能有效解决“停车难”问题,因此“自动停车位”、“立体车库”应运而生。

一篇关于立体停车库的文章:《Multi-story type automatic parking lot for dense parking》

译文:一个多层密集型停车场,其中包括多个单位的停车位以及在各楼层安排为一个相似的单一的开放空间自动停车场,形成多层次的自动停车库。停车单位表示,每一个停车位由钢板、传导机制和多元化的横向和纵向移动机构,使固定在每层的地面支座和车辆移动载板从而改变车辆的停车位置,停车装置传输机制由多个齿轮组成的传动串联组成,并由传动圆形滚子承担,其中,每个圆形滚子的最小部分和最大部分形成一个凹槽,使得每部分传动滚轮的圆形滚子接触到允许的钢轨路径上面,其中一个传动滚轮的圆形滚轮在路线上不与相邻的另一个车位传动轨道相干涉。每个驱动轮分别是电机通过蜗轮减速器带动,从而带动载车板纵向或横向泊车。

原文:A multi-story type automatic parking lot for dense parking, including a plurality of parking units horizontally arranged on each floor thereof with one adjacent another with a single open space the size of one unit, said parking units each being comprised of a steel plate, and a plurality of transmission mechanisms transversely and longitudinally secured to the ground of each floor thereof to support and move said steel plate to change position parking unit by parking unit, said transmission mechanisms each being comprised of a plurality of transmission gears connected in series, said transmission gears comprising each a plurality of recessed portions equidistantly made on its circumference and having each an oval-shaped roller revolvably secured thereto; wherein the largest part of each oval-shaped roller has a diameter slightly larger than the depth of each recessed portion such that the oval-shaped rollers of each transmission gear are allowed to alternatively contact said steel plate; and wherein the oval-shaped rollers of one transmission gear are not in alignment with the oval-shaped rollers of an adjacent transmission gear said transmission mechanisms being alternatively set longitudinally and transversely, each of which is respectively driven to rotate by means of a worm engaged with a worm gear so as to drive said steel plates to displace longitudinally or transversely parking unit by parking unit.

文章中提到了自动停车库,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极大的提高,现代交通工具,家庭式轿车也逐渐进入千家万户,但受到土地的限制,停车场数量也就非常有限,这就需要我们设计出一种即不大量占用土地又可以提高停

车数量和效率的机械式停车库。它是利用机械设备作为运送或既运送且停放车辆来提高单位面积停车数量的停车方式。在一个建筑层里叠置2-4层存放车辆的汽车库。它与一般汽车库相比,由于设备能叠置停车,相同的面积内可多停30%—50%的小汽车。

其中车库停车的特点:

(1)模块化设计,车位数从几个到上百个均可采用。可以在地面及地下停

车场使用,也可设计成半地下形式,使用形式灵活,造价较低。

(2)充分利用空间,’可数倍提高停车数量。

(3)系列化、标准化设计,结构合理,多种保护装置,安全可靠。

(4)布局灵活,组合方便,可采用多种型式,形成大型停车场。

(5)适应性强,地上、地下均可建造,可作2-6层,甚至更多,并可多种单元组合,既有单列式,.又有重列式。

(6)电动钢索(或链条)式升降驱动系统,运行平衡可靠。

(7)操作方式采用类似电子储物柜的存取方式,(即存车时按存车按存车按钮打印凭条,取车时把凭条的信息扫入系统取车)。

(8)广泛适用于办公写字楼、居民集中住宅区等处的地下室停放车辆,可

充分利用地下室的有效空间高度和柱间距宽度来布置停车位。

(9)多层升降横移式停车设备,可以创造多层停车位,就同类型设备而言,空间利用率最高。

(10)直接于地面空地架设,布置较为简单,工期短。

(11)整体设计与楼面容为一体,美观大方。

(12)安全系数大,系统具有以下安全保护装置:防坠落装置、紧急停止按钮、光电检测开关、离车保护、断电保护、超长报警装置等。

二、设计课题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1.国外的车库历史与现状[6]

1932年关国开始建造第一台简易式存车库----采用电梯系统上下搬运汽车。它是Bowser公司在关国俄亥俄州辛辛那提市建造的Carew塔式车库,共24层能容纳500辆汽车,该车库直到1979年才投入使用。1968年6月,英国的第一座大型自动化立体停车库在伦敦的Rochester Row建造。这个能容纳300辆汽车的设施,由威斯敏斯区政府的路外停车部门Maser Park所有和管理,它实际上是一个半自动化升降操作的设施,直到今天还在提供停车服务。20世纪80年代,中期,德国的Krupp制造公司在当地安装了两台较大的机械式立体停车设备,一个是在萨尔布吕肯,另一个是在慕尼黑,这两台设备目前都仍在运营。意大利从事停车设备开发和生产也比较早。较好的公司有:意大利Sotefin, Interpark 等。由于欧洲国家上地资源比较富余,停车问题表现不很突出,停车设备应用量不是很大。多数为巷适堆垛式产品,多层升降横移式产品应用很好。意大利和其他一此欧洲国家的优势在巷适堆垛类产品上。截至2002年底,荷兰已有大约90座机械式停车库,但在建筑密度较高的中心区并不太多,部分原因是由于人们缺乏对机械式停车系统的认识,对这种系统的信任度不高。2001年1月,一种高度相当于14层楼、内部结构好似书架的立体停车库在莫斯科投入使用。韩国机械停车设备技术是日本技术的派生。产业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起步,80年代开始引进日本技术,经过消化生产和本上化,90年代开始为供应使用阶段。由于这几个阶段得到政府的高度重视,各种机械停车设备得到普遍开发和利用,韩国近几年增民速度都在30%左右。1987年,Krupp在韩国首都汉城设计建造了旧一界上最大的自动化停车库,拥有1300个车位。业洲的停车设备技术起源于日本,日本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从事机械停车设备的开发、生产、销售和服务,至今已有四十儿年的历史。目前在日本从事机械式停车库及其设备开发、制造的公司约有200多家,其中生产机械式停车设备的公司约100多家,比较大的公司有新明和、石川岛播磨、日精、三菱重上等。

总体来看,国外立体停车设备的技术以日本和德国领先,其发展主要有两个特点:一是高技术含量高。日本和德国的车库行业将机、电工业的高新技术成果随时转化和移植到车库产品中,使车库技术进步和产品更新很快。比如高速曳引机和VVVF调速控制技术(即高速电梯技术)很快应用到垂直升降式车库产品,使这种电梯式车库存取速度更快,存车量更大,从而逐步替代老式的垂直循坏式塔型车库。又如计算机管理、IC卡识别、计时收费系统一出现,立即应用于停车库,使车库融于城市楼宇自动化管理系统中,无论是公共停车还是住宅停车变得更容易、更方便。二是车库产品朝着性能价格比更高的方向发展。即不但重视停车密度和高性能,更讲究产品的经济实用性。日本经济经历了几次高潮和低谷,车库行业亦几起几落,在竞争中,产品越趋成熟越注重经济实用,性能价格比更高。比如日本的三菱、大幅株式会社和德国PALIS公司均研制成功停车密度较高,而造价较低的高层车库和无车板、无车架等先进车库。这些新产品都是90年代的新技术,一问世,很快替代了老产品,并且正在逐渐打入中国车库市场。

2.我国停车位的发展与现状[1]

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研制机械式立体车库,进入90年代,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从1992年进口第一座垂直循环式车库到1996年成立立体停车设备协会,短短几年时间就完成了从产品和技术引进到自主开发、制造的过程。几年来各种类型的车库设备相继出现,协会成员己发展到60多家企业和研究院所。目前上海、北京、深圳、广州、天津、成都.、大连、南京、济南、福州、沈阳等城市都相继出现了立体车库。库型以小型车库为主,100个车位以下的占64%,100-500个车位的占33%, 500个车位以上的大型车库占3%,但已有增长的势头。使用地以商业住宅小区为主,用于小区配套的占50%,单位自用停车库占30%,公共停车库占20%0

我国立体停车设备的技术主要来自日本。生产初期大多是仿制日本等国的产品,经过多年的努力,到目前己经形成一定的生产规模和市场。据有关方面统计,目前约有生产企业100余家,成立了由国家认可的立体停车设备制造企业资质认证中心。产品有很大部分来自自主开发项目,生产技术水平也有了很大提高。

目前国内立体停车设备是以升降横移类为主,约占总量的84%。此外还有垂直升降类和平面移动类。在技术方面,由最初的机械传动式逐步在发展液压传动式、机械液压传动式、电传动式。控制方式也由单纯的手动控制发展到电气控制、PLC控制和现场总线控制。

与各种先进技术的融合将促进停车场向高技术方向的发展,形成停车场产业。我国停车场的需求在不断增大,尽管我国立体停车设备工业起步较晚,但人们己经认识到立体停车场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我国机械停车行业从第一台机械式立体停车设备的建成到现在,己经走过了二十多个年头时间。从姗姗起步到近几年的高速蓬勃发展机械式停车设备,从最初人们对它的陌生和排斥使用到如今在大中城市的现代化建筑、居民小区等场合被大量采用,最终成为解决城市“停车难”的一种有效工具,立体车库经历了它发展的低谷和高潮,特别是机械式立体车库在最近几年发展尤其迅速,可以预见在未来时间里立体车库将会呈现处越来越多的优势,使立体车库技术会像汽车一样得到飞跃式的发展。

我国第一座立体汽车库矗立在苏州间门石路商业区,经过长达达9个月的试营运,通过了建设部门的鉴定。这座车库呈长方形,高32m,分16层,能容纳各种轿车30辆,占地仅50㎡。由于采用先进的变频无极调速技术,升降稳,振动小,速度每分钟90米以上,存取车辆只需两分钟时间。同时,库内全封闭管理,设有监控系统、防火预警系统和自动灭火设施,确保存车安全。在此之后,包括昆明市塘子巷商务大厦、苏州石路商业区、天津静安寺立体停车库以及北京等多个地区的多座建筑物相继采用了各种类型的立体车库。位于北京中关村硅谷电脑城南侧的立体停车场也是其中之一。

虽然我国停车设备行业和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但与停车设备的市场需求还相差甚远。停车设备需要进一步降低制造成本,提高技术含量以及设备使用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3.主要发展趋势[4][5]

随着当今社会各种高新技术的引入,立体车库正在向专业化、复杂化、智能化和高自动化方向发展,重点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专业化:立体车库系统稳定可靠,能正常运行而不出故障是用户的首要要求,也是一套停车场系统的重中之重。因此,必须提高制造厂家的专业化程度,才能保证设备的可靠性,立体车库的软硬件设施及各种设备的配套也应当达到专业化程度。

(2)复杂化:立体车库产业正在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它已经不仅是纯粹的机械设备,还包含了当今机械、电子、建筑、液压、光学、磁控、管理和计算机技术等领域的大量先进技术。立体停车系统己经日臻完善,如汽车出入车库时采用声光引导和定位、汽车尺寸和重量自动识别、限速保护与多重机构互锁、停车泊位自动跟踪、链绳长度超范围报警和弹性变形自动补偿、汽车安全检测、图像识别技术、科学管理等,各种领域先进技术的综合使用,已经使立体车库成为一个独立的大型复杂的高技术设备。

(3)智能化:立体车库的发展越来越向着智能化方向发展,一些新技术正在迅速进入该领域,如变频技术、全电脑控制系统、导航定位技术、图像识别技术、传感技术、光纤通讯技术、防火防盗系统、停电及电源故障的自动判别排除及处理系统等。对于全电脑自动控制系统,要开发、设计专用硬件系统和专用软件,使之适用于存取车全过程的管理和控制,尤其是对于“模块”阁架式立体车库的电梯调配,自动送车找位、自动平层,应快捷、准确、可靠。系统安全装置的设置要与动态过程安全检测形成闭环,确保存取车过程的安全运行。

(4)高自动化:立体车库的高自动化主要表现为先进的自动控制技术和科学的管理方法。控制技术和管理方法互为所长,大幅度提高了存取车效率。在控制方法上采用了遥控技术和自动识别系统;车辆停靠稳妥(在车库外面需要自动转向)后,车库可以将汽车自动停放到合适的位置,可实现无人操作;在科学管理方面,计算机中心对停车场实行全方位管理,整个停车场完全在计算机监控之下,包括设备监控、出入口监控、停车场内部监控,整个停车场运行的状态信息都可以存入计算机,通过便捷的人机管理界面,实现车流量统计、系统故障查询、收费状况查询、进出车辆信息查询、系统运行状态的实时查询,

同时可以设置打印报表功能。

未来的车库系统管理更开放、更灵活,整个管理系统能够实现控制与管理一体化,系统操作更加简便,功能更加强大。整个车库的管理可以纳入楼宇自动化系统,联入网络,形成一个综合的计算机管理网络信息系统,真正实现立体车库的无人化管理。

三、我的资料翻阅、设计思路和启发

接到老师题目时,一头雾水,寻思着怎么去构思这个完全要由自己构想,计算,制图的停车位!接到老师的开会通知后,我们这一个小组的同学都带着自己课题听老师讲解。

老师给我们拟定了一个设计提纲,我们按照设计要求去寻找自己课题需要的资料,我设计的题目是“自动停车位设计(机械系统设计)”。要求“设计一个免倒车的自动停车位(停放普通轿车含SUV)。此停车位是一个可以伸缩的平台,车辆要停车时,停车平台伸出到行车道,车辆直接开到平台上,然后平台缩回到停车位,在停车过程中车辆无需倒车”。

1.课题设计运动方式的确定[2][7]

翻阅到停车库的类型大概有,升降横移类、垂直循环类、多层循环类、水一平循环类、平面移动类、巷道堆垛类、垂直升降类和简易升降类等。

其中最为常见的是以下几种类型

(1)升降横移式

(2)平面移动式

(3)简易升降式

(4)垂直升降式

根据以上的了解和我参照了“升降横移式”的横移部分的设计,来对自己的课题的运动方式做了确定,即车辆开上一个载车板,然后载车板平台在电机带动下将车移进停车位[20]。

2.载车板的设计和承载方式[18]

载车板用“工”字钢焊接成一个“H”型钢架,并用钢板焊接形成一个载车板,车辆进入载车板和离开载车板的部位有一个斜坡,这样车辆就可以平稳的驶上载车板等待停车。经过对载车板和车辆的重量的分析,确定选用4个钢轮在钢轨上的运动来作为承载载车板的主支持力和运动。

3.动力和传动方式选择与确定[17]

因为这个动力系统涉及到减速的问题,又是低速运动,所以选择减速机作为动力系统,并用链传动作为连接动力源与承重钢轮的连接带。链条连接着地轮的轴部,使得可以带动地轮在导轨上运动。

4.停取车辆的工作过程

(1)绿灯亮表示允许驶入载车板,理员操作

“平台伸出”按钮,系统发出指令,平台伸出等待车辆驶入载车板。

(2)系统对车外形进行检测,如发现超高、超宽、超长

车辆,即时报警。同时对车辆的停泊位置做判断,确定车辆挺好以后,驾驶员拉好手刹,下车并关闭车门,离开车辆

(3)竹理员确认车辆位置停妥,按“平台缩进”按钮,然后停车完成!

根据本课题,查找的一些机械标准附录: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标准》JB/T 8713-1998

<机械式停车设备类别、型式与基本参数>

基本参数规定如下:

1.适停车辆尺寸及重量规定:

对适合在该械式停车设备中停放的车辆,按其尺寸(GB/T 3730.3定义的汽车长、车宽、车高)及重量(包括按GB/T 3730.2定义的整车整备质量加上50 kg 物品的重量),分为X (小), Z(中)、D(大)、T(特大)、C(超大)五个轿车组和K(客车)一个客车组,共6个组,见表2。相应的车辆类型(按GB 3730.1定义)和品牌型号举例,见附录(提示的附录)。

2.存容量规定:

3.单车最大进出时间:

机械式停车设备单车最大进(出)时间应据其使用环境、地区、用途等不同来合理选定。在没有提出具体数据要求时,可参考表4选取。

4.机械式停车设备类别

[1]杨宽.城市经营性停车场投资机会分析[J].城市停车,2003 ,1.

[2]常占营.停车设施的类型及适用条件研究[J].公路,2001,8.

[3]吴文基.浅谈机械式立体车库[J].城市停车,2005 , 3.

[4]门宏伟.立体车床在中国的发展前景 [A].山西教育出版社 , 2003.

[5]曹卫东.规范停车行业管理协助推动市场发展[J].中国电梯,2004,5.

[6]仟伯森.加强国际合作促进停车产业发展[J] .城市停车,2004 , 5.

[7]徐灏.机械设计手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1.

[8]周开勤.机械零件手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9]蔡春源.机械零件设计手册[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1994.

[10]吴宗泽.机械设计实用手册[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版社,1999.

[11] Glen Holdsworth. Parking Policy and the Australia Capital CityCBD[J].Australia Parking, 2000.

[12]《机电产品开发与创新》第22卷第6期 2009年11月

[13]https://www.360docs.net/doc/9c10997184.html,/en/Automatic-parking.Php

[14]https://www.360docs.net/doc/9c10997184.html,/view/b6debdfbfab069dc502201b4.Html

[15]https://www.360docs.net/doc/9c10997184.html,/view/0ef856aedd3383c4bb4cd29e.Html

[16]张献峰,孟祥海.城市中央商业区(CBD)停车需求发展状况探析[J].黑龙

江交通科技,2006 (9)

[17]崔俊杰,续彦芳.链传动在自动化立体停车设备中的应用[J].机电产品开发

与创新,2002 (5)

[18]刘鸿文。材料力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19]徐灏.安全系数及许用应力[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82

[20]杨晓芬,肖华.自动化立体车库存取策略的比较分析[J].电气技术与自动化,2004,33(5)

[21]杜桂荣,彭斌等.多层升降横移式立体停车库的结构和控制系统[J].甘肃工

业大学学报,2003 (3)

[22]王瑞刚,吴成东.立体停车场的发展现状与趋势[J].交通与运输,2005(2) [22]任伯森,余诚.机械式立体停车库[M].北京:海洋出版社,2001

龙门起重机文献综述

毕业设计(论文) 文献综述 题目轨道式龙门起重机 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班级06级1班 学生陈成 指导教师周老师 西南交通大学 2010-4-27 年

1、轨道式集装箱龙门起重机国内发展现状 在我国集装箱港口的装卸作业中,通常采用岸边集装箱起重机加轮胎式集装箱龙门起重机的装卸方案,以轮胎式集装箱龙门起重机作为后方堆场的主要装卸机械。几年,随着港口的发展,轨道式集装箱龙门起重机在港口的使用越来越多。其电控系统、管理系统等方面以达到现有的港口机械水平,完全能满足现代港口集装箱的需要。 目前我国已能批量生产具有上个世纪90年代国际先进水平的岸边集装箱起重机和轮胎式集装箱龙门起重机,轨道式集装箱龙门起重机的研究与开发能力也越来越强。 由于大车行走和小车行走属于一般负载,没有特殊要求,因此变频器在V/F模式下即可正常工作,不需要做特殊设置就能投入使用,而主副钩吊属于重型负载,要求起钩和松钩都能保证不溜钩,上下行平稳迅速,要求在直流制动后马上投入制动器进行制动。 2、轨道式集装箱龙门起重机国外发展现状 长期以来,轨道式集装箱龙门起重机仅小车运行机构采用交流驱动,近年来,起升机构和大车运行也相继采用了交流驱动技术,这样减少了维护和修理费,降低了营运成本。日本三井公司最早成功地采用了交流变频调速装置,解决了起升机构位势负载和车轮支承压力变化导致车轮转速变化的关键技术,达到了集装箱堆6层作业的使用要求。派纳公司将其在自动控制领域所拥有的丰富经验成功地应用在大型轨道式集装箱龙门起重机上,满足了现代化集装箱堆场对自动化控制的需要。欧洲联合码头公司应用光缆传输技术,可靠地将轨道式集装箱龙门起重机与港站管理计算机联网,实现了无人装卸作业和堆场全盘自动化。 据统计,欧洲作为传统上的轮胎式集装箱龙门起重机的大订户,1995年订购的轨道式集装箱龙门起重机多达58台,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轨道集装箱龙门起重机的市场潜力和应用前景。另一方面,从世界一些著名的港口的发展趋势看,轨道式集装箱龙门起重机将向大型化、高效化、自动化方向发展。 目前,一些先进设计思想逐渐被采用,一些先进设计手段也被引入轨道式集装箱龙门起重机领域。如果有限元分析、结构优化设计、机电液一体化技术、CAD设计模块化技术、可靠性设计方法、机械结构动态设计等。这些方法在轨

文献综述 完整版

文献综述 近十年白居易诗歌平淡美研究综述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概述 近十年来关于白居易的研究也是古代文学研究领域的一大趋势。主要集中在白居易的诗歌研究、散文研究、思想研究、生存哲学研究等4个方面。据不完全统计,近十年来关于白居易研究的著作大致有陈友琴《白居易资料汇编》(中华书局,2005年再版)、付兴竹《白居易散文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刘维,焦淑清《白居易传》(辽海出版社,2009年版)、蹇长春《白居易评传》(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等4部;研究论文达4500多篇,其中硕士学位论文余篇、博士学位论文余篇。研究领域得到很大的拓展,研究视角和方法更加多元化,研究观念也较为开放自觉。近十年来白居易研究主要的研究方向体现在白居易的诗歌研究、散文研究、思想研究、生存哲学研究等4个方面。 在白居易研究的多个方面上,成就较为突出地是关于诗歌的研究。据不完全统计,十年来关于白居易诗歌方面研究的著作有乔立智《白居易诗歌词汇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付兴林,倪超《<长恨歌>及李扬题材唐诗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年版)、张中宇《白居易<长恨歌>研究--中华文史新刊,2005年版》、胡奇光《中国古代语言艺术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等4部;研究论文达200篇,其中硕士学位论文50余篇,博士学位论文达4篇。涉及的研究范围很广泛,在研究视角与方法上呈现多样性,在观念上也比先前更为开放自觉。近十年来白居易诗歌研究的主要内容多体现在诗歌对后世文学的影响研究、诗歌语言词汇研究、诗歌意象研究、诗歌对外翻译研究、审美研究等5个方面。在不同程度上,都取得了相应的成果,50多篇硕博学位论文对白居易诗歌的相对应之处都进行了深入的探讨研究,整体上对全面了解白居易及其诗歌做出了较大贡献,对白居易集的

文献综述 完整版

XXX大学 文献综述 ***届 离子液体+ 溶剂二元体系电导率、表面 张力物性研究进展 学生姓名XXX 学号XXX 院系XXX 专业XXX 指导教师XXX 填写日期XXX 离子液体 + 溶剂二元体系电导率、表面 张力物性研究进展

摘要 离子液体作为一种新型的绿色溶剂,其物理化学性质的研究受到了普遍的关注,采用离子液体与各类溶剂形成二元体系研究究引起了全世界研究者的关注。针对离子液体二元体系常规理化性质的研究有利于了解离子液体的结构特性及新型离子液体的开发。离子液体二元体系的理化性质除受到温度和离子液体本身结构的影响外,还受到二元体系中溶剂极性和各组分含量等的影响。本文综述了离子液体的电导率、表面张力的研究进展。研究发现大部分离子液体的表面张力γ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同一种离子液体浓度越高,表面张力越小,表面张力随含水量的增加而增加;离子液体在相同温度下电导率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大,相同浓度下电导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关键词:离子液体;电导率;表面张力 离子液体具有与传统有机溶剂截然不同的性质和特点,其化学稳定性好、溶解性好、熔点低、不易挥发、可传热、可流动、对环境污染少,可作为绿色溶剂用于化学反应和分离过程,近年来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和被广泛应用,例如精细化学品合成、高分子聚合物及有关合成、分离萃取、消除环境污染、太阳能电池和燃料电池等[1]。离子液体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之一,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催化、材料和萃取分离[2-5]等领域由于离子液体所具备的这些优点,近年来离子液体越来越多地被作为一种可设计的功能型分子,即所谓的功能化离子液体(TSIL)。功能化离子液体是指在阳离子或阴离子上引入官能团的离子液体,但其与离子液体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由于功能化离子液体的核心离子与官能团影响着反应过程,与溶解于其中的溶质产生相互作用,导致最终过程优化的实现,更加符合实验和工业需求而受到重视。 本文结合国内外的研究情况,不仅对离子液体+溶剂二元体系表面张力实验测定工作进展做了归纳,还对电导率方面的研究做了相应的综述。 1.离子液体+溶剂二元体系表面张力 目前,关于离子液体表面张力的研究还十分有限,表面张力是表面化学中最

汽车起重机毕业设计文献综述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题目:汽车起重机液压技术 学院:机电学院 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学生姓名:XXX 学号:1234567890 指导教师:XXX 完成时间: 2017年3月12日

汽车起重机液压技术 摘要:本文阐述了目前国内外汽车起重机的发展概况和发展趋势,汽车起重机液压系统,分析液压系统漏油问题。还例举了部分汽车起重机液压系统上应用的技术:负载敏感平衡阀在汽车起重机液压系统上的应用;顺序阀在汽车起重机液压系统上的应用;智能液压缸在汽车起重机液压系统上的应用;平衡回路在汽车起重机液压系统上的应用; 关键词:汽车起重机;液压系统;负载敏感平衡阀;顺序阀;平衡回路 1 国内汽车起重机的发展概况和发展趋势 1.1国内汽车起重机的发展概况 中国汽车起重机行业诞生于上世纪的60年代,经过了近50多年的发展,经过了从模仿到自主研发,从小载重量到大载重量的发展历程。在发展初期以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为主,先后有三次重要技术引进,分别为70年代引进苏联的技术,80年代引进日本的技术,90年代引进德国的技术[1]。从99年以来,随经济建设新一轮启动,工程起重机市场竞争格局发生巨大变化,各企业不断调整思路、更新观念、转换机制、提高核心竞争力,努力开发产品,开拓市场。但是总体来说,中国的汽车起重机产业始终走着自主创新的道路,有着自己清晰的发展脉络,尤其是近几年,中国的汽车起重机产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虽然与国外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这些差距主要体现在起重臂及起重臂的伸缩技术、底盘技术、电液控制技术、结构的优化设计以及配套零部件落后等方面,但是这个差距正在逐渐的缩小[2]。 经过十几年的努力,国内起重机厂家取得了巨大进步。现在国内徐工、三一、中联重科等汽车起重机生产企业自主研发的部分产品已经处于国际领先水平,与国外著名的汽车起重机生产企业的差距越来越小[3]。 1.2国内汽车起重机的主要发展趋势 (1)扩大产品的品种。在企业内部应建立完善的产品研究和开发体系,使产品系

文献综述的主要方法

文献综述的主要方法 文献综述抽取某一个学科领域中的现有文献,总结这个领域研究的现状,从现有文献及过去的工作中,发现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和角度。 文献综述是对某一领域某一方面的课题、问题或研究专题搜集大量情报资料,分析综合当前该课题、问题或研究专题的最新进展、学术见解和建议,从而揭示有关问题的新动态、新趋势、新水平、新原理和新技术等等,为后续研究寻找出发点、立足点和突破口。 文献综述看似简单.其实是一项高难度的工作。在国外,宏观的或者是比较系统的文献综述通常都是由一个领域里的顶级“大牛”来做的。在现有研究方法的著作中,都有有关文献综述的指导,然而无论是教授文献综述课的教师还是学习该课程的学生,大多实际上没有对其给予足够的重视。而到了真正自己来做研究,便发现综述实在是困难。 约翰W.克雷斯威尔(John W. Creswell)曾提出过一个文献综述必须具备的因素的模型。他的这个五步文献综述法倒还真的值得学习和借鉴。 克雷斯威尔认为,文献综述应由五部分组成:即序言、主题1(关于自变量的)、主题2(关于因变量的)、主题3(关于自变量和因变量两方面阐述的研究)、总结。 1. 序言告诉读者文献综述所涉及的几个部分,这一段是关于章节构成的陈述。在我看也就相当于文献综述的总述。 2. 综述主题1提出关于“自变量或多个自变量”的学术文献。在几个自变量中,只考虑几个小部分或只关注几个重要的单一变量。记住仅论述关于自变量的文献。这种模式可以使关于自便量的文献和因变量的文献分开分别综述,读者读起来清晰分明。 3. 综述主题2融合了与“因变量或多个因变量”的学术文献,虽然有多种因变量,但是只写每一个变量的小部分或仅关注单一的、重要的因变量。 4. 综述主题3包含了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关系的学术文献。这是我们研究方案中最棘手的部分。这部分应该相当短小,并且包括了与计划研究的主题最为接近的研究。或许没有关于研究主题的文献,那就要尽可能找到与主题相近的部分,或者综述在更广泛的层面上提及的与主题相关的研究。 5. 在综述的最后提出一个总结,强调最重要的研究,抓住综述中重要的主题,指出为什么我们要对这个主题做更多的研究。其实这里不仅是要对文献综述进行总结,更重要的是找到你要从事的这个研究的基石(前人的肩膀),也就是你的研究的出发点。 在我看来,约翰.W.克雷斯威尔所提的五步文献综述法,第1、2、3步其实在研究实践中都不难,因为这些主题的研究综述毕竟与你的研究的核心问题有距离。难的是第4步,主题3的综述。难在哪里呢?一是阅读量不够,找不到最相

起重机文献综述

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题目: 集装箱起重机方案设计

起重机起升机构电气设计与轴套数控加工文献综述 【摘要】:在日常生活和大量施工中,起重机的作用不可小视。下面就了解一下起重机几个方面的情况。 【关键词】:起重机;变频器;大车;小车 概述 起重机械是一种对重物能同时完成垂直升降和水平移动的机械。在工业和民用建筑工程中,起重机械作为主要施工机械用于建筑构件和材料在运输过程的装卸,并将构件吊到设计位置进行安装等,不仅解决了人力无法胜任的作业,而且能保证工程质量,缩短工期,降低成本,成为极其重要的建筑施工机械。 起重机械的分类: 起重机械的种类很多,按使用的动力设备可分为内燃机作动力和电动机作动力两种;按起重机载荷率可分为轻型、中型、重型、特重型四类;按起重结构可分为龙门式和臂架式两类;按回转台的角度可分为全回转式和非全回转式;按行走机构的构造可分为固定式和移动式两类。建筑施工中常用的为移动式起重机,包括:塔式起重机、汽车式起重机、轮胎式起重机、履带式起重机,以及最基本的起重机械-----卷扬机。随着高层建筑中作为垂直运输机械而迅速发展的施工升降机也已纳入起重机械范围。 起重机械的主要性能参数包括:起重量、工作幅度、起重力矩、起升高度以及工作速度等。 一、起重量 起重量是指起重机能吊起重物的质量,其中应包括吊索和铁扁担或容器的质量,它是衡量起重机工作能力的一个重要参数。通常称为额定起重量,用“Q”表示。起重量的单位过去惯用“t”表示,现都用“KN”表示(10KN约等于It)。起重机随着工作幅度的变化,其起重量也随之变化。因此,额定起重量有最大起重量和最大幅度起重量之分。最大起重量是指基本起重臂处于最小幅度时所允许起吊的最大起重量;最大幅度起重量是指基本起重臂处于最大幅度时所允许起吊的最大起重量。一般起重机的额定起重量是指基本起重臂处于最小幅度时允许起吊的最大起重量,也就是起重机铭牌上标定的起重量。 二、工作幅度 工作幅度是指在额定起重量下,起重机回转中心轴线到吊钩中心线的水平距离,通常称

科研文献综述正文范例

法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全面 《文献综述》写作规范(试行) 一、写作文献综述的总体要求 文献综述是针对某一研究领域或专题搜集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就国内外在该领域或专题的主要研究成果、最新进展、研究动态、前沿问题等进行综合分析而写成的、能比较全面地反映相关领域或专题历史背景、前人工作、争论焦点、研究现状和发展前景等内容的综述性文章。 法学院本科生在毕业论文选题确定后,除传统研究论文写作形式外,可以围绕毕业论文选题查找相关文献资料,以文献综述的形式提交研究成果代替传统研究论文,文献综述(论文)的答辩稿和终稿应当包括封面、目录、正文和参考文献、致谢词等几部分,各部分的排版格式与法学院规定的普通论文排版格式一样,正文字数8000字以上。 二、文献综述的正文结构内容 文献综述主要用以介绍与主题有关的详细资料、研究动态、研究进展、发展方向以及对以上方面的评述。一般都包含以下四部分:即前言、主体和总结。 前言部分。主要是说明写作的目的,即立题依据和综述目的;介绍有关的概念及定义以及综述的范围,扼要说明有关主题的现状或争论焦点,使读者对全文要叙述的问题有一个初步的轮廓。引言不宜过长,文句要简练、重点突出。 主体部分。文献综述的主体写法多样,没有固定的格式。可按年代顺序综述,也可按不同的问题进行综述,还可按不同的观点进行比较综述,不管用那一种格式综述,都要将所搜集到的文献资料归纳、整理及分析比较,阐明有关主题的历史背景、现状和发展方向,以及对这些问题的评述,主题部分应特别注意代表性强、具有科学性和创造性的文献引用和评述。 总结部分。是对全文主题的简明扼要的总结,包括对学术界的研究现状进行必要的评述,可以提出自己的见解,并对进一步的发展方向做出预测。 三、撰写文献综述的注意事项 1、文献综述的论文标题一般采用“主题词+文献研究综述”或“主题词+理论研究综述”等形式命题。

文献综述---L型支腿门式起重机大车行走机构设计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课题名称: L型支腿门式 起重机大车行走机构设计 学院(系):机械学院 年级专业: 07级工程机械

一、课题国内外现状 1.1门式起重机概述[1] 门式起重机是一种循环、间歇运动的机械。它具有构造简单、操作灵活、维修方便、起重量和跨度大及占用作业面积小的特点。广泛用于铁路货场、港口码头、现代化工厂和仓库等场所。门式起重机一般由金属结构部分、机械部分和电气部分组成。它的金属结构像门形框架,承载主梁下安装两条支脚,可以直接在地面的轨道上行走,主梁两端可以具有外伸悬臂梁。门式起重机的金属结构部分主要由主梁、支腿、下端梁和司机室组成。它一般沿着铺设在地面上的轨道上运行。机械机构主要由起升机构和运行机构组成。电气部分由电气设备和电气线路组成。 门式起重机的形式很多,根据用途的不同可以分为通用型门式起重机,集装箱门式起重机,电站门式起重机,造船门式起重机等。 1)普通龙门起重机 这种起重机多采用箱型式和桁架式结构,用途最广泛。可以搬运各种成件物品和散状物料,起重量在100吨以下,跨度为4~39米。用抓斗的普通门式起重机工作级别较高。普通门式起重机主要是指吊钩、抓斗、电磁、葫芦门式起重机,同时也包括半门式起重机。 2)水电站龙门起重机

主要用来吊运和启闭闸门,也可进行安装作业。起重量达80~500吨,跨度较小,为8~16米;起升速度较低,为1~5米/分。这种起重机虽然不是经常吊运,但一旦使用工作却十分繁重,因此要适当提高工作级别。3)造船龙门起重机 用于船台拼装船体,常备有两台起重小车:一台有两个主钩,在桥架上翼缘的轨道上运行;另一台有一个主钩和一个副钩,在桥架下翼缘的轨道上运行,以便翻转和吊装大型的船体分段。起重量一般为100~1500吨;跨度达185米;起升速度为2~15米/分,还有0.1~0.5米/分的微动速度。4)集装箱龙门起重机 用于集装箱码头。拖挂车将岸壁集装箱运载桥从船上卸下的集装箱运到堆场或后方后,由集装箱龙门起重机堆码起来或直接装车运走,一般用轮胎式。这种起重机的工作级别较高。起升速度为8~10米/分;跨度根据需要跨越的集装箱排数来决定,最大为60米左右。 按照结构形式分为: 1)单主梁门式起重机 单主梁门式起重机结构简单,制造安装方便,自身质量小,主梁多为偏轨箱形架结构。整体刚度要弱一些,起重量Q≤50t、跨度S≤35m。门腿有L型和C型两种形式。 2)双梁桥式起重机 双梁桥式起重机承载能力强,跨度大、整体稳定性好,品种多,但自身质量与相同起重量的单主梁门式起重机相比要大些,造价也较高。 1.2国内 我国的门式起重机发展自从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开始经历了仿制、改进和自主研发三个阶段。2011年由武桥重工制造的我国最大的一台龙门起重机该起重机跨度为230米,为国内最大跨度,标准载重为900吨,实际载重可以达到1500吨。在结构设计、材料、装置等方面都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基本上确立了研发,制造体系。 随着我国基本建设高峰的逐渐到来,造船、风力发电安装、石油化工(包括煤化工)建设、冶金建设、火电(包括核电)建设、市政等等的发展使大型起重机吊装市场出现供不应求的“火暴”现象。如今,我国的建设工程中的大

浅析文献综述与科学论文写作方法区别

浅析文献综述与科学论文写作方法区别 文献综述与科学论文是我们每个大学生所必须了解和掌握的一门课程,也是完成学业过程中要完成的一项任务。而两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区别,本文在两者写作方法方面的区别及关系方面进行了阐述。 标签:文献综述科学论文写作方法 1 文献综述的写法 文献综述的撰写一般有以下步骤及注意点: 1.1 准备材料 材料的准备过程中,收集的材料(主要是相关课题的最近3~5年的原始文献和自己将要研究方向的研究成果)往往是写好综述的关键,这与“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是一个道理。这些材料的内容,作者应重点收集的是结合自己的专业、选择你自己熟悉的和喜爱的,不要盲目收集没用的材料。 在收集材料的方法和初步处理材料的问题上,有看专著法、年鉴法、浏览法、滚雪球法和检索法。考虑到搜集文献要求越全越好,因而最常用的方法是用检索法。 首先是手工检索,对我们来说,我们可以去学校图书馆借阅相关书籍,了解相关知识。再者,我们可以通过电脑检索,在网上查阅相关资料,对我们来说,南农图书馆为我们查阅检索文献提供了很好的平台,方便了我们的学习。 1.2 选题及有用信息的提取 对搜集好的资料进行阅读、归纳、整理后,结合学习和工作实际,最好结合自己的专业和专长,选择对实践有指导意义和实用性的问题进行研究,确定所写文献综述题目。在选题过程中注意先进性、科学性、实用性、可行性等原则。 确定选题后,再一次进行有用信息的提取,搜集好与文题有关的参考文献后,就要对这些参考文献进行阅读、归纳、整理,如何从这些文献中选出具有代表性、科学性和可行性大的单篇研究文献十分重要,从某种意义上讲,所阅读和选择的文献的质量高低,直接影响文献综述的水平。 1.3 开始写作 在阅读了一定量的资料的基础上,根据资料的重要程度进行细读,抓住其主要观点和结论,对掌握的资料进行分析、综合,先列出提纲,写出各级的大小标题,然后将观点相同的资料分别归入有关问题,并排好顺序。

3T单钩移动电动葫芦起重机设计【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3T单钩移动电动葫芦起重机设计 一、综述本课题国内外研究动态,说明选题的依据和意义 中国古代灌溉农田用的桔就是臂架型起重机的雏形。14世纪,西欧出现了人力和畜力驱动的转动臂架型起重机。19世纪前期,出现了桥式起重机;起重机的重要磨损件如轴、齿轮和吊具等开始采用金属材料制造,并开始采用水力驱动。19世纪后期,蒸汽驱动的起重机逐渐取代了水力驱动的起重机。20世纪20年代开始,由于电气工业和内燃机工业迅速发展,以电动机或内燃机为动力装置的各种起重机基本形成。 电动葫芦是起重设备的主要型号之一。它主要由减速器,运行机构,卷筒装置,吊钩装置,联轴器,限位器,锥形转子电动机等部分组成。随着世界经济及工业技术的不断发展,特别是电动葫芦及其驱动装置“三合一” (电动机、减速器、制动器三合为一)部件的技术发展,以电动葫芦为起升机构的葫芦式起重机,以其高度的标准化、系列化和通用化程度为前提,在世界主要工业发达国家不断更新发展。 “葫双”小车中小车是由电动葫芦、车轮及支承架组成。带“三台一”运行组为主动部分,“三合一”运行组中,减速器为全封闭轴装型,硬齿面磨削而成,锥形转子鼠笼电机可变极1:4速比,全部带锥盘制动器,车轮由高强度球墨铸铁制成.具有接触强度好,耐磨等优点。配置副钩需要和司机室操纵时,起重机运行速度高,小车上电动葫芦与主梁成垂直布置形式,以减少载荷的摆动。 起重机制造厂家要按用户的要求承担特殊的设计,即包括起重机的所有部件和起升高度、所必须移动物料的距离等,在厂房建好前,就必须将厂房建筑蓝图或厂房的主要尺寸提供给起重机制造厂家,设计者按用户的要求,设计起重机的外形及确定其主要参数,用户确认后,才开始设计制造。从这个过程,国内起重机制造厂与国外工业发达国家有很多相似之处。但目前国内起重机行业存在的问题已严重阻碍着自身的发展。 本文根据设计任务书要求,主要对3t单钩移动电动葫芦的总体方案选择和确定,然后对传动系统进行设计。根据设计要求和目的,参考CD型电动葫芦对首先对3t单钩移动电动葫芦进行工艺分析,选择合理机构及装配方案,然后对减速器和电动机进行外

生物科学文献综述

纳米光催化颗粒对病原菌的杀灭效果研究

【文献综述】 纳米光催化颗粒对病原菌的杀灭效果研究 摘要:纳米光催化颗粒在可见光下对病原菌微生物的繁殖具有很好的杀灭效果,本文对光催化抗菌材料的现状和前景,优点和不足,损伤机理分析进行综述。 关键词:纳米光催化颗粒;病原菌;杀灭效果;损伤机理 引言 纳米光催化颗粒是具有杀灭或抑制病原微生物繁殖能力的一类光催化剂,当用可见光照射纳米颗粒时,通过一系列的作用,可产生具有强氧化能力的氧负离子(.O2-)和氢氧根负离子(.OH)。由于.O2-,.OH具有强氧化能力,可以氧化分解构成细菌微生物的主要成分的各种有机物质,干扰细菌蛋白质的合成[1],从而有效的的抑制细菌的繁殖生长,可以引发绝大多数有机物分子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因此具有很好的消毒杀菌功能[2]。 1光催化抗菌材料的现状和前景 光催化抗菌材料是近些年来专家研究的热门领域之一,近年来,以二氧化钛为代表的光催化抗菌材料因其稳定性好、成本低、催化效率高等突出优点而备受人们的关注[3,4]。但是 ,二氧化钛光催化抗菌剂对太阳能的利用率低相对比较低 ,且对紫外线的要求比较严格,,从而无法有效的利用廉价的太阳能源,以致于对太阳能的应用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因此是否能够开发出能在可见光照射下而具有高效抗菌性能的新型光催化抗菌剂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心和重视。 纳米( nm )为长度单位, 1 nm相当于十亿分之一米。而光催化抗菌材料的纳米微粒的直径在1 nm ~ 100 nm之间。微小的颗粒能使纳米材料拥有量子尺寸的表面效应和量子隧道效应, 从而展现出多种其独特的性质,,所以光催化抗菌材料在滤光、催化、光吸收以及抗菌消毒等方面都有很高的科技价值以及广泛的应用前景[5]。 2光催化抗菌材料的优点和不足 因为半导体光催化剂具有良好的禁带宽度、催活性、氧化能力、无毒以及稳定性高等诸

PID文献综述

一种龙门吊车重物防摆鲁棒PID控制系统设计 文献综述 吊车作为一种搬运工具,在工业生产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吊车自身结 构的原因,使得货物在吊运过程中不可避免会产生摆动,从而影响吊运效率的提高;如 何有效地消除货物在吊运过程中的摆动以提高吊车的工作效率是长期以来国内外控制领 域研究的一个典型问题。而吊车作为一种典型的多变量、强耦合的非线性系统,存在着 模型复杂、难于控制等特点,且国内的防摆控制研究中,由于缺少合适的实验平台,众 多的研究只能局限于计算机软件仿真而无法通过实验来验证。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吊车,又名起重机,作为一种运载工具,广泛地适用于现代工厂、安装工地和集装箱货场以及室内外仓库的装卸和运输作业。它在离地面很高的轨道上运行,占地面积小,省时省工省力,是工厂、仓库、码头必不可少的装卸搬运工具。 吊车是利用连接在活动架上的缆绳来提升和移动重物的。用绳索一类的柔体代替钢体工作,使得吊车结构轻便,工作效率高。但是,采用柔体吊运也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在起重机的工作过程中,由于吊绳的柔性连接,使起重机在起升、变幅和回转的过程中,不同程度地引起所吊重物的周期性摆动。吊物的摆动是影响吊车装卸效率的主要原因。长期以来,如何有效地消除重物在吊运过程中的摆动以提高吊车的工作效率,一直是困扰起重机快速吊运的一个难题。 还有一些特殊的工作场合,对吊车运行过程中的摆动有着更为严格的生产要求。如在港口和仓库,常常需要在船舱与码头,仓库与汽车之间堆放集装箱,由于集装箱质量很大,稍有不慎,造成集装箱与汽车或船舱相碰,都有可能造成集装箱解体以及汽车或船舱的损坏,因此需要集装箱就位准确无摆动。但是由于吊车的吊具与小车柔性连接的原因,会造成集装箱的摆动。为了避免碰撞和落点修正再作业,就要减小摆动,一般先得减慢吊车的运动速度或等待集装箱的摆动自然衰减完全结束后,才能是集装箱就位。这种消极的减小摆动的方法是以降低工作效率为代价的。 在冶金浇铸车间,将盛着金属溶液的吊车运抵浇铸口上方进行浇铸,这一过程要求吊车的动作快速准确。但是由于吊车行走时摆动原因,将会造成金属溶液过早冷却,降低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或者导致金属溶液溅到浇铸口外,引发生产事故。 研究吊车、集装箱起重机等一类运用柔性绳索吊运重物时如何消除摆动的问题,将对提高货物调运效率,缩短工业产品的生产周期,提高质量具有深远的意义。本课题的立题就是以此为背景,研究吊车柔性绳索吊运的防摆控制技术。

撰写文献综述的技巧与方法

撰写文献综述的技巧与方法 文献综述在硕士、博士论文写作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是论文中的一个重要章节。文献综述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论的成功与否。 文献综述是文献综合评述的简称,指在全面搜集、阅读大量的有关研究文献的基础上,经过归纳整理、分析鉴别,对所研究的问题(学科、专题)在一定时期内已经取得的研究成果、存在问题以及新的发展趋势等进行系统、全面的叙述和评论。“综”即搜集“百家”之言,综合分析整理;“述”即结合作者的观点和实践经验对文献的观点、结论进行叙述和评论。其目的并不是将可能找到的文章列出,而是要在辩别相关资料的基础上,跟据自己的论文来综合与评估这些资料。一个成功的文献综述,能够以其系统的分析评价和有根据的趋势预测,为新科题的确立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和论证。 一、文献综述的作用与目的 文献综述要针对某个研究主题,就目前学术界的成果加以探究。文献综述旨在整合此研究主题的特定领域中以经被思考过与研究过的信息,并将此议题上的权威学者所作的努力进行系统地展现、归纳和评述。在决定论文研究题目之前,通常必须关注的几个问题是:研究所属的领域或者其他领域,对这个问题已经知道多少;以完成的研究有哪些;以往的建议与对策是否成功;有没有建议新的研究方向和议题。简而言直之,文献综述是一切合理研究的基础。 大多数研究生并不考虑这些问题,就直接进行文献探讨,将在短时间内找到的现有文献做简略引述或归类,也不作批判。甚至与论文研究的可行性、必要性也无关。 其实回顾的目的就是想看看什么是探索性研究,所以必须主动积极地扩大研究文献的来源。也只有这样,才可能增加研究的假设与变量,以改进研究的设计。 文献综述至少可达到的基本目的有:让读者熟悉现有研究主题领域中有关研究的进展与困境;提供后续研究者的思考:未来研究是否可以找出更有意义与更显著的结果;对各种理论的立场说明,可以提出不同的概念架构;作为新假设提出与研究理念的基础,对某现象和行为进行可能的解释;识别概念间的前提假设,理解并学习他人如何界定与衡量关键概念;改进与批判现有研究的不足,推出另类研究,发掘新的研究方法与途径,验证其他相关研究。 总之,研究文献不仅可帮助确认研究主题,也可找出对研究的问题的不同见解。发表过的研究报告和学术论文就是重要的问题来源,对论文的回顾会提供宝贵的资料以及研究可行性的范例。 二、文献综述中常见的问题

关于大功率可控硅无触点接触器在桥式起重机上的应用文献综述

关于大功率可控硅无触点接触器 在桥式起重机上的应用文献综述 一、研究的目的及实际的意义 起重运输机械应用于社会生产、商品流通和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自动化程度的提高,起重运输机械在现代化生产过程中应用越来越广,作用愈来愈大。近年来国外一些专家指出,起重运输工程技术是现代化工业中最薄弱,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领域之一,但也是最具潜力,最有发展前途的领域之一。正是由于起重运输机械使用的广泛性、基础性和重要性,。因此起重运输机械在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了避免发生不必要的意外,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和事故,这样自己受罪不说,家人和亲戚朋友也同样受到心灵上的伤害,对起重机进行一些改善就誓在必行了。 二、研究的主要观点和研究的方法 利用双向可控硅能导通交流电的原理,用极小的电流触发,但能控制几百安,上千伏的电压,这一特征,来解决行车(桥式起重机)因接触器通断大电流而被电流烧坏的故障。因为这一故障是很频繁的,对行车的正常运行和生产效率的提高是一个很大的障碍。如果这一研究课题得以实现,对社会的经济效益是很明显的。 三、参考文献 黄继昌:《常用电子元器件实用手册》人民邮电出版社。2008年版 杨春燕:《新特电子无器件应用手册》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年版 龚华生:《元器件自学通》电子出版社。2008年版 张忠夫:《机电传动与控制》,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年版

目录 一.行业概况 ...二:起重机在实际运行中存在的问题(现况把握) (1) (一)产品性能不稳定 (2) (二)产品安全性差 (3) (三)配套件供应不能满足要求 (4) 三:起重机存在问题的原因(原因分析) (5) (一)原因分析 (6) (二)设想的对策(用无触点开关来代替接触器) (7) 四:无触点开关(可控硅)的认识 (6) (一)可控硅的概念和结构 (6) (二)晶闸管的主要工作特性 (6) (三)可硅控的关断条件 (6) (四)双向可控硅 (5) (五)双向可控硅参数符号 (5) (六)双可硅控的关断条件 (4) (七)双向可控硅典型应用 (5) 五:起重机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法(施实对策) (6) (一)现有行车的电路 (7) (一)改善后的行车电路 (5) 六:结束语 (5) 参考文献 (6)

文献综述完整版

一、课题国内外现状 国内外铸造机械的研制工作已有半个世界的历史,本论文选题的目的在于通过国内外铸造行业、铸造技术的发展进行全面系统的研讨,找出铸造机械发展的一个方向,为研制现阶段符合中国国情并能在相当长时期内占领国内市场的新型铸造机提供理论依据,并通过研制样机进行工业实验,验证理论的正确性。 目前我国已正式将机械、电子、汽车、石油化工及建筑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零部件制造业发展迅速,“中场产业”正在崛起(所谓中场产业是指处于最终装配工业和基础材料工业之间的产业),而铸造行业是机械制造全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它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及国防力量的增强起着重要的作用。铸造是汽车、石化、钢铁、电力、造船、纺织、装备制造等支柱产业的基础,而现金的铸造技术则是先进制造技术的重要内容。 铸造是常用的制造方法,优点是:制造成本低,工艺灵活性大,可以获得复杂形状和大型的铸件,在机械制造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如机床占60~80%,汽车占25%拖拉机占50~60%。铸件的质量直接影响着产品的质量,因此,铸造在机械制造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铸造是一种古老的制造方法,在我国可以追溯到6000年前。随着工业技术的发展,铸造技术的发展也很迅速,特别是19世纪末和20世纪上半叶,出现了很多的新的铸造方法,如低压铸造、陶瓷铸造、连续铸造等,在20世纪下半叶得到完善和实用化。由于现今对铸造质量、铸造精度、铸造成本和铸造自动化等要求的提高,铸造技术向着精密化、大型化、高质量、自动化和清洁化的方向发展,例如我国这几年在精密铸造技术、连续铸造技术、特种铸造技术、铸造自动化和铸造成型模拟技术等方面发展迅速。

近年来,随着我国汽车、摩托车、家用电器、电子通讯等行业,特别是汽车工业的迅速发展,带动了俄我国铸造行业以前前所未有的迅速向前发展。同时我国铸件产量在全球处于领先地位,已成为一个铸造大国,并已经具备一定的科研开发和生产能力,许多科学家和工程师正从事该领域工作。由于拥有相对较好的研究和开发设备,我国已经具备能够自主生产一系列工业用重要铸件以及许多复杂民用铸件的能力。作为机床行业的四大主机之一的铸造机械,在机械制造业中具有重要地位。近些年间,由于国内经济稳态运行,在巨大的市场需求个良好的国家大环境下,行业保持高速增长,行业总产值逐年递增。随着逐渐产量的增加以及铸件厂品质量要求的提高,用铸造机械代替人工铸造成为趋势,这有力地推动了住在机械的市场需求的更快增长,再加上铸造技术和工业的不断发展和提高,高精度和自动化的铸造机械逐渐得到了市场的青睐。这从一个方面上推动着我国铸造行业整体上向机械化和自动化的方向不断发展。 我国铸造车间,解放前装备十分落后。解放后几十年来,铸造行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建立了许多新的机械化铸造车间,其中尤其以第一汽车和第二汽车制造厂的铸造车间规模最大。不少高效的造型机和造型生产线,如微震压实,无箱射压,水平分型脱箱造型机及其与之配套的砂处理、配料、清理等机械化系统的投产具有我国自己特点的电磁配铁秤和水爆清沙设备的研制成功和推广应用,都推进了铸造机械化的进程,使不少铸造车间的面貌焕然一新。但是总的来说我国铸造行业的机械化水平仍然是十分落后的。很多车间的“黑、脏、乱”面埋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就是那些较大的机械化车间,与国际上先进的水平相比,还是比较落后的。发达国家总体上铸造技术先进、产品质量好、生产效

文献综述概况.doc

文献综述概况 文献综述,是指就某一时间内,作者针对某一专题,对大量原始研究论文中的数据、资料和主要观点进行归纳整理、分析提炼而写成的论文。综述属三次文献,专题性强,涉及范围较小,具有一定的深度和时间性,能反映出这一专题的历史背景、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具有较高的情报学价值。 文献综述是在确定了选题后,在对选题所涉及的研究领域的文献进行广泛阅读和理解的基础上,对该研究领域的研究现状(包括主要学术观点、前人研究成果和研究水平、争论焦点、存在的问题及可能的原因等)、新水平、新动态、新技术和新发现、发展前景等内容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整理和评论,并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研究思路而写成的一种不同于毕业论文的文体。它要求作者既要对所查阅资料的主要观点进行综合整理、陈述,还要根据自己的理解和认识,对综合整理后的文献进行比较专门的、全面的、深入的、系统的论述和相应的评价,而不仅仅是相关领域学术研究的"堆砌"。 检索和阅读文献是撰写综述的重要前提工作。一篇综述的质量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作者对本题相关的最新文献的掌握程度。如果没有做好文献检索和阅读工作,就去撰写综述,是决不会写出高水平的综述的。 好的文献综述,不但可以为下一步的学位论文写作奠定一个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提供某种延伸的契机,而且能表明写作者对既有研究

文献的归纳分析和梳理整合的综合能力,从而有助于提高对学位论文水平的总体评价。 一般都包含以下四部分:即前言、主题、总结和参考文献。撰写文献综述时可按这四部分拟写提纲,再根据提纲进行撰写工作。 前言 前言要用简明扼要的文字说明写作的目的、必要性、有关概念的定义,综述的范围,阐述有关问题的现状和动态,以及目前对主要问题争论的焦点等。前言一般200-300字为宜,不宜超过500字。 正文 正文是综述的重点,写法上没有固定的格式,只要能较好地表达综合的内容,作者可创造性采用诸多形式。正文主要包括论据和论证两个部分,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比较不同学者对同一问题的看法及其理论依据,进一步阐明问题的来龙去脉和作者自己的见解。当然,作者也可从问题发生的历史背景、目前现状、发展方向等提出文献的不同观点。正文部分可根据内容的多少可分为若干个小标题分别论述。 小结 小结是对综述正文部分作扼要的总结,作者应对各种观点进行综合评价,提出自己的看法,指出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发展的方向和展望。内容单纯的综述也可不写小结。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是综述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参考文献的多少可体现

出租车计价器的设计【文献综述】

毕业设计文献综述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出租车计价器的设计 1.前言 本毕业设计的题目是《出租车计价器设计》,随着出租车行业的发展,出租车已经是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加强行业管理以及减少司机与乘客的纠纷出发,具有良好性能的计价器对出租车司机和乘客来说都是很必要的。而采用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设计的计价器整体电路的规模较大,用到的器件多,造成故障率高,难调试。而采用单片机进行的设计,相对来说功能强大,用较少的硬件和适当的软件相互配合可以很容易地实现设计要求,且灵活性强,可以通过软件编程来完成更多的附加功能。本设计采用AT89S51单片机为主控器,以A44E霍尔传感器测距,实现对出租车的多功能的计价设计,采用AT24C02 实现在系统掉电的时候保存单价和系统时间等信息,输出采用8 段数码显示管。本次设计的计价器不但能实现基本的计价,而且还能根据白天、黑夜、中途等待来调节单价,同时在不计价的时候还能作为时钟为司机同志提供方便。 2.出租车计价器的发展 出租车行业在我国是八十年代初兴起的一项新兴行业,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出租汽车已成为城市公共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多年来国内普遍使用的计价器只具备单一的计量功能。目前全世界的计价器中有90%为台湾所生产。现今我国生产计价器的企业有上百家,主要是集中在北京,上海,沈阳和广州等地。我国第一家生产计价器的是重庆市起重机厂,最早的计价器全部采用机械齿轮构,只能完成简单的计程功能,可以说,早期的计价器就是个里程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产生了第二代计价器。它采用了手摇计算机与机械结构相结合的方式,实现了半机械半电子化。此时它在计程的同时还可完成计价的工作。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发展又产生了第三代计价器,也就是全电子化的计价器。它的功能也在不断完善。出租汽车计价器是一种专

社会科学研究中的文献综述:原则、结构和问题

社会科学研究中的文献综述:原则、结构和问题 【内容提要】 文献综述是对文献进行查找、阅读、分析,并对它们进行总结、归纳和评论的完整过程。本文对文献综述的性质与作用予以说明,并对查找、选择和阅读文献等撰写的前期准备工作进行了介绍。明确文献综述的内容与要求、撰写原则和基本结构是决定撰写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 【关 键 词】文献综述 撰写原则 撰写过程 基本结构 批判性 文献综述是从事社会科学研究和学术论文撰写的基础环节,在整个学术研究过程中占据十分重要和关键的地位。文献综述的质量和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相关学术研究的总体水平以及研究者个人的学术发展。本文对于文献综述的撰写原则、基本结构和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初步介绍和说明,以使读者对进行文献综述撰写过程有比较准确的理解和认识。 一、文献综述的性质和作用 (一)文献综述的定义与性质 文献综述(literaturereview)是对目前为止的、与某一研究问题相关的各种文献进行系统查阅和分析,以了解该领域研究状况的过程。或者说,就是一个系统地识别、寻找、考察和总结那些与我们的研究有关的文献的过程。从具体形式来看,文献综述分为以下两种:(1)完整的、可直接发表的文献综述。它通常包括引言、概述、正文、目前研究的不足和建议、参考文献等组成部分。(2)学术(学位)论文中的文献综述。它的篇幅和结构可以进行调整和压缩。这里主要讨论的是后一种文献综述。社会学学者风笑天将文献综述(回顾)分为两种类型:“作为过程的文献回顾”和“作为结果的文献回顾”。前一种主要是指围绕某一主题,对相关文献进行系统搜索、查找、阅读、分析的过程;后一种则指以总结和综述的形式将上述过程的结果表达出来。实际上,文献综述是一个既包括对文献进行查找、阅读和分析,又包括对这些文献进行归纳、总结和评论的完整过程。文献综述中的核心问题是参考文献的选择。这不仅要看文献的数量,更为关键的是要包括最重要、最经典的著述和最新的、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并能从中分析并总结出前人研究的不足之处及存在的问题。 (二)文献综述的目的与作用 一般说来,文献综述的写作目的是:(1)通过评估分析已有的研究贡献和局限,凸显自己研究问题的价值。(2)寻找自己的专业(问题)定位——它和理论传统的关系,以便阐明自己的研究在这一领域中的位置。(3)寻找自己不同于前人之处,阐明其研究的进展和特点,让其研究发现尽可能具有原创性。进一步说,文献综述的目的可以表述为:概述“大问题”;选择适合研究的文献;总结其他人的研究;评估他人的研究;提供作研究的语境;发现研究中的空白;加强对理论和方法的理解等。也有学者认为,文献综述需要起到以下四个方面的作用:(1)识别研究的起源。这就将研究放到了现有的理论和实践范围之内。(2)表现对感兴趣领域的观点、信息和实践行为的了解。(3)证明研究题目和方法的选择是必要和适时的。(4)提炼并发展研究的问题和目标。文献综述不

文献综述写法及格式

文献综述的写法及注意事项写文献综述一般经过以下几个阶段:即选题,搜集阅读文献资料、拟定提纲(包括归纳、整理、分析)和成文。 选题和搜集阅读文献 撰写文献综述是为了更好地完成毕业设计(论文),所以,文献综述的选题,作者一般是明确的,文献综述选题范围广,题目可大可小,大到一个领域、一个学科,小到一种算法、一个方法、一个理论,可根据自己的需要而定。 选定题目后,则要围绕题目进行搜集与文题有关的文献。关于搜集文献的有关方法,可以如看专著、年鉴法、浏览法、滚雪球法、检索法等等,在此不述。搜集文献要求越全越好,因而最常用的方法是用检索法。搜集好与文题有关的参考文献后,就要对这些参考文献进行阅读、归纳、整理,如何从这些文献中选出具有代表性、科学性和可靠性大的单篇研究文献十分重要,从某种意义上讲,所阅读和选择的文献的质量高低,直接影响文献综述的水平。因此在阅读文献时,要写好“读书笔记”、“读书心得”和做好“文献摘录卡片”。有自己的语言写下阅读时得到的启示、体会和想法,将文献的精髓摘录下来,不仅为撰写综述时提供有用的资料,而且对于训练自己的表达能力,阅读水平都有好处,特别是将文献整理成文献摘录卡片,对撰写综述极为有利。 文献综述的主要内容 文献综述的格式与一般研究性论文的格式有所不同。这是因为研究性的论文注重研究的方法和结果,而文献综述要求向读者介绍与主题有关的详细资料、动态、进展、展望以及对以上方面的评述。因此文献综述的格式相对多样,但总的来说,一般都包含以下四部分:即前言、主题、总结和参考文献。撰写文献综述时可按这四部分拟写提纲,再根据提纲进行撰写。 前言部分,主要是说明写作的目的,介绍有关的概念及定义以及综述的范围,扼要说明有关主题的现状或争论焦点,使读者对全文要叙述的问题有一个初步的轮廓。 主题部分,是综述的主体,其写法多样,没有固定的格式。可按年代顺序综述,也可按不同的问题进行综述,还可按不同的观点进行比较综述,不管用那一种格式综述,都要将所搜集到的文献资料归纳、整理及分析比较,阐明有关主题的历史背景、现状和发展方向,以及对这些问题的评述,主题部分应特别注意代表性强、具有科学性和创造性的文献引用和评述。 总结部分,与研究性论文的小结有些类似,将全文主题进行扼要总结,对所综述的主题有研究的作者,最好能提出自己的见解。 参考文献虽然放在文末,但却是文献综述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它不仅表示对被引用文献作者的尊重及引用文献的依据,而且为读者深入探讨有关问题提供了文献查找线索。因此,应认真对待。参考文献的编排应条目清楚,查找方便,内容准确无误。 注意事项 由于文献综述的特点,致使它的写作既不同于“读书笔记”“读书报告”,也不同于一般的科研论文。因此,在撰写文献综述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⒈搜集文献应尽量全。掌握全面、大量的文献资料是写好综述的前提,否则,随便搜集一点资料就动手撰写是不可能写出好多综述的,甚至写出的文章根本不成为综述。 ⒉注意引用文献的代表性、可靠性和科学性。在搜集到的文献中可能出现观点雷同,有的文献在可靠性及科学性方面存在着差异,因此在引用文献时应注意选用代表性、可靠性和科学性较好的文献。 ⒊引用文献要忠实文献内容。由于文献综述有作者自己的评论分析,因此在撰写时应分清作者的观点和文献的内容,不能篡改文献的内容。 ⒋参考文献不能省略。有的科研论文可以将参考文献省略,但文献综述绝对不能省略,而且应是文中引用过的,能反映主题全貌的并且是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文献资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