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蔽泵轴承监视器的磨损分析及安装要点

屏蔽泵轴承监视器的磨损分析及安装要点
屏蔽泵轴承监视器的磨损分析及安装要点

屏蔽泵轴承监视器的磨损分析及安装要点

化工所中试车间谢卫东

摘要:

本文从径向、轴向及操作等三方面对轴承监视器的磨损原因作了全面分析,并根据自己在检修屏蔽泵过程中逐渐摸索出的经验,提出了当轴承监视器磨损后,在检修时应引起注意的安装要点。

关键词:

屏蔽泵、轴承监视器、磨损、分析、安装

一、概况

我所碳五分离装置中引进的屏蔽泵系日本日机装公司生产的。在检修过程中。由于维修人员对轴承监视器的安装不当和对其工作原理不太了解以及操作不当,使泵经常发生故障。在装置运行时曾发生过屏蔽套磨穿和转子断裂等现象,影响了设备的正常运行,对生产有也造成了一定影响

碳五分离装置的屏蔽泵为日机装生产的HS型泵,即浆料型卧式泵,型号为HS24D-B3,电机功率9.4KW,轴功率7.04KW,流量40.13m3/h,扬程53 m,转速2850rpm,叶轮直径205mm,效率58.5%,输送物料为DMF和碳五混合物。结构形式是电机和叶轮在同一壳体内,以确保物料不向外泄漏。主要部件如图一所示:

1.叶轮

2.泵盖

3.隔套

4.衬套

5.转换器

6.前后轴承

7.前后轴承座

8.前后轴承套

9.定子 10.转子 11.辅助叶轮 12.热交换器 13.监视器 14.前后推力板 15.偏心螺母

该泵制造精度高,特别适用于输送不允许泄漏的物料。为了使泵在装置中正常运行,又能及时发现自身各部件所处即时的工作状况,特设置了轴承监视器,当泵的轴承磨损到一定量后,轴承监视器的指针就会指向红色区域,此时,必须停泵检修。

二、轴承监视器的磨损现象分析

1、从径向来分析

因屏蔽泵全密封,只有通过轴承监视器来了解泵的运转情况,泵轴的末端装有偏心螺母,轴承监视器的探头插在偏心螺母内,在正常

运行情况下,偏心螺母的内腔璧与轴承监视器探头外圆的最小距离为0.3 mm,定、转子的径向单面间隙为0.5-0.7 mm,轴向总窜动量为2 mm。当石墨轴承径向磨损量增大到一定值时(大于0.3 mm),轴的振动增大,这时探头外圆与偏心螺母内璧径向接触、磨察而造成磨损,直至探头外圆磨穿,反冲洗液进入探头,轴承监视器指针指向红色区域,此时定、转子的间隙只剩0.1-0.3 mm,应立即停泵检修。如果泵继续运行,就会造成定、转之屏蔽套磨损,最终使定子或转子磨穿,工作介质流人屏蔽套内,损坏电机。

1、从轴向分析

偏心螺母内腔轴向距离为8 mm,探头厚度为4 mm,在正常运转情况下,探头在偏心螺母内腔的轴向前、后间隙为 2 mm,当泵轴向叶轮方向窜动时,前轴承与前推力板接触,这时轴承监视器探头在偏心螺母内腔的前端轴向为3 mm,后端轴向间隙为1 mm(如图二)。当泵轴向后端窜动时,后轴承与后推力板接触,轴承监视器探头在偏心螺母内腔的前端轴向间隙为1 mm,后端轴向间隙为3 mm(如图三)。泵在运行时,石墨轴承与推力板磨擦、磨损、泵的轴向窜动逐渐增大,当石墨轴承的轴向磨损量大于轴承监视器探头与偏心螺母内腔的轴向间隙时(1 mm),探头与偏心螺母内腔的轴向侧壁开始磨擦,如果泵继续运转,石墨轴承端面磨损更加严重,直到探头磨穿,反冲洗液进入探头,轴承监视器指针指向红色区域,此时应立即停泵检修。假如泵继续运行,泵的轴向窜动量继续增大,会造成叶轮与泵壳磨察,损坏机泵。

3、从操作上分析

屏蔽泵与一般离心泵的结构不同,从图一上可以看出该泵有四个系统即热交换系统、反冲洗系统、冲洗液循环系统、物料系统。开泵时,如果先开物料进口阀(操作习惯),含有颗粒的物料必然通过泵的衬环进入到定、转子屏蔽套,泵运转时,由于颗粒物料的介入,定子或转子的屏蔽套很快会磨穿,而此时,轴承监视器就不会动作。停泵时,如果先关反冲洗系统阀门,物料中的颗粒就会沉积在定、转子屏蔽套之间,当下次启动泵时,可能会出现泵无法转动或机泵烧毁的事故发生。

以上分析说明了轴承监视器在整台泵运行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如果轴承监视器的安装位置出现误差或违规操作,将不能正确反映泵在运行过程中的运转状况,所以在检修时,一定要把轴承监视器安装正确,同时更应该规范操作。

偏心螺母

图二图三

三、轴承监视器的安装要点

1、从径向来测

径向应保证轴承监视器探头与偏心螺母内壁的最小间隙为0.3 mm,

安装前应当先测量轴承监视器探头外圆的直径和偏心螺母孔的直径,如果不符合要求,则更换零件

2、从轴向来测

2.1、以泵后盖为基准,将泵轴前后推拉,测出其轴向窜动的最大尺寸和最小尺寸,二个尺寸相减就是该泵的轴向窜动量,把泵的轴向窜动量调整至2 mm。

2.2、在泵轴向窜动的情况下,还要保证轴承监视器探头与偏心螺母内壁的前后最小间隙各为1 mm。

2.3、测量轴承监视器到定位端面的距离,碳五装置MS-1型轴承监视器探头至定位端面的尺寸为24 mm(如图四)。

2.4、以泵盖为基准,把转子向叶轮方向推足,使前推力板与前轴承接触,测量尺寸应为27 mm,(探头至定位端面的尺寸24 mm,探头与偏心螺母前壁的间隙2 mm,泵轴的前后窜动量各为1 mm,三个尺寸相加等于27 mm),如果大于27 mm,则在前轴承座内加垫片,如果小于27 mm,则车去石墨轴承后端面。然后把转子向后拉足,使后推力板与后轴承接触,测量尺寸应为25 mm(由以上测得的27 mm减去泵轴的中窜动量2 mm),如果大于25 mm,则车去石墨轴承后端面,如果小于25 mm,则在后轴承座内增加垫片。只有保证这二个尺寸,才能使轴承监视器的探头处于偏心螺母的中心位置起到对轴承的监视作用,有效地保护屏蔽泵,也提高了泵的运转率。

但在实际测量中,用常规深度尺较难测量,建议自制一把专用量具,即在常规深度尺尾部装一块2×2×5mm的不锈钢(如图五),这

样测量出的轴向窜动量就比较正确。

图四(探头)图五(自制量具)

四、结论

以上分析是我在检修屏蔽泵过程中逐渐摸索出的经验,综上所述,尽管屏蔽泵的轴承、轴套磨损因素较多,但只要检修时把各零件正确定位,使用时规范操作,并注意日常检查,把故障消除在初期,就能杜绝泵的故障,既可以降低检修费用,又能保证泵的正常运行,使装置达到满负荷生产。

滚动轴承常见的失效形式及原因

滚动轴承常见的失效形式及原因分析 滚动轴承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很多原因造成其性能指标达不到使用要求时就产 生了失效或损坏.常见的失效形式有疲劳剥落、磨损、塑性变形、腐蚀、烧伤、 电腐蚀、保持架损坏等。 一,疲劳剥落 疲劳有许多类型,对于滚动轴承来说主要是指接触疲劳。滚动轴承套圈各滚动体表面在接触应力的反复作用下,其滚动表面金属从金属基体呈点状或片状剥落下来的现象称为疲劳剥落。点蚀也是由于材料疲劳引起一种疲劳现象,但形状尺寸很小,点蚀扩展后将形成疲劳剥落。 疲劳剥落的形态特征一般具有一定的深度和面积,使滚动表面呈凹凸不平的鳞状,有尖锐的沟角.通常呈显疲劳扩展特征的海滩装纹路.产生部位主要出现在套圈和滚动体的滚动表面. 轴承疲劳失效的机理很复杂,也出现了多种分析理论,如最大静态剪应力理论、最大动态剪应力理论、切向力理论、表面微小裂纹理论、油膜剥落理论、沟道表面弯曲理论、热应力理论等。这些理论中没有一个理论能够全面解释疲劳的各种现象,只能对其中的部分现象作出解释。目前对疲劳失效机理比较统一的观点有: 1、次表面起源型 次表面起源型认为轴承在滚动接触部位形成油膜的条件下运转时,滚动表面是以内部

(次表面)为起源产生的疲劳剥落。 2、表面起源型 表面起源型认为轴承在滚动接触部位未形成油膜或在边界润滑状态下运转时,滚动表面是以表面为起源产生的疲劳剥落。 3、工程模型 工程模型认为在一般工作条件下,轴承的疲劳是次表面起源型和表面起源型共同作用的结果。 疲劳产生的原因错综复杂,影响因素也很多,有与轴承制造有关的因素,如产品设计、材料选用、制造工艺和制造质量等;也有与轴承使用有关的因素,如轴承选型、安装、配合、润滑、密封、维护等。具体因素如下: A、制造因素 1、产品结构设计的影响:产品的结构设计是根据使用性能目标值来确定的,这些目标值如载荷容量、寿命、精度、可靠性、振动、磨损、摩擦力矩等。在设计时,由于各种原因,会造成产品设计与使用的不适用或脱节,甚至偏离了目标值,这种情况很容易造成产品的早期失效。 2、材料品质的影响:轴承工作时,零件滚动表面承受周期性交变载荷或冲击载荷。由于零件之间的接触面积很小,因此,会产生极高的接触应力。在接触应力反复作用下,零件工作表面将产生接触疲劳而导致金属剥落。就材料本身的品质来讲,其表面缺陷有裂纹、表面夹渣、折叠、结疤、氧化皮和毛刺等,内部缺陷有严重偏析和疏松、显微孔隙、缩孔、气泡、白点、过烧等,这些缺陷都是造成轴承早期疲劳剥落的主要原因。

轴承故障原因分析及处理方法

轴承故障原因分析及处理方法 [摘要]: 本文介绍了轴承常见故障和处理办法,总结了避免故障发生的几种办法,保证生产的连续性。 [关键字]:轴承;故障率高;处理措施; 一、前言: 轴承是生产线设备上常用的支撑轴零件,它可以引导轴的旋转,也可以承受轴上空转的零件,由于其使用量大,生产过程中经常出现故障,给车间生产的连续性和产品质量的保障带来严重影响。因此,迅速判断故障产生的原因,采取得当的解决措施,保证设备的连续运行是确保产品质量的重要基础和保证。 二、轴承故障原因分析: 导致轴承故障率升高的常见原因: 1、润滑不良,如润滑不足或过分润滑,润滑油质量不符合要求,变质或有杂物。 2、轴承异常,如轴承损坏,轴承装配工艺差,轴承各部位间隙调整不符合要求。 3、振动大,如联轴器找正工艺差不符合要求,转子存在动、静不平衡,基础刚性差、地脚空虚以及旋转失衡,喘振。 三、轴承发生故障时的处理方法: 轴承出现故障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解决问题

1、加油不恰当,润滑油加的过多或过少。应当按工作的的要求定期给轴承加油。轴承加油后有时也会出现温度高的情况,这主要是加油过多。 2、轴承所加油脂不符号要求或被污染。润滑油脂选用不合适,不易形成均匀的润滑油膜。无法减少轴承内部的摩擦和磨损,润滑不足,轴承温度升高。当不同型号的油脂混合时可能发生化学反应,造成油脂变质,结块,降低润滑效果。加注油脂的过程中落入灰尘,造成油脂污染,会导致油脂劣化破坏轴承润滑,进而使轴承损坏。因此应选用合适的油脂,检修中对轴承清洗,对加油油嘴进行检查疏通,不同型号的油脂不能混合使用,若更换其他型号的油脂时,应先将原来的油脂清理干净;运行维护中定期加油,油脂应妥善保管做好防潮防尘措施。 3、确认不存在上面的问题后再检查联轴器找正情况和轴承质量。联轴器的找正要符合工艺标准。在设备维修检查时看轴承有无咬坏和磨损;检查轴承的内外圈,滚动体,保持架其表面光洁度以及有无裂痕和锈蚀,凹坑,过热变色等现象。检查轴承的游隙是否超标,若有以上情况要立即更换新的轴承。轴承的配合,轴承在安装时内径与轴,外径与外壳的配合非常重要,配合过松时,配合面会产生相对滑动称做蠕变。蠕变一但产生会磨损破坏面,损伤轴或外壳,而且磨损粉末会侵入轴承内部,造成发热,振动或损坏轴承。过盈过大时,会导致外圈外径变小或内圈内径变大,减少轴承内部的游隙。轴承各部配合间隙的调整,间隙过小时由于油脂在间隙内摩擦损失过大也会引起轴承发热。同时,间隙过小时,油量减小,来不及带走摩擦产生的热

扇形段轴承损坏原因分析(PDF X页)

扇形段轴承损坏原因分析 尹秀锦① (济南钢铁总厂机械设备制造公司 山东济南250101) 摘要 分析了济钢超低头板坯连铸机扇形段轴承损坏的原因,并找到了正确的解决措施。关键词 扇形段 载荷 游隙 润滑 Ana lysis on Fa ilur e Ca uses of Seg m en t ′s Bea r i n g Yin X iujin (J inan Ir on and Steel Gr oup Cor por a tion M achine r y Pr oduc tion Co .,L td.,J inan 250101) ABSTRAC T The fail ure cause s of seg ment ′s bearing in Jigang extra -lo w head continuous casting machine a re ana ly zed .The p roblem s are s olved w ith proper mea s ures . KEY W O RDS Seg ment Load C learance space Lubrica ti on 1 概述济钢4#、5#板铸机为超低头板坯连铸机,4#板于1994年投产,其年生产能力为70万t,铸机工作拉速为0.7~ 1.15m /m i n,铸坯规格为200×1400mm ,基本弧半径为5700mm 。二次冷却区域共有7个扇形段,其中1-2段属 于弯曲段,3、4段属于矫直段,5-7段为水平段,从3段以后每一段上都有一对拉矫辊,各段都是6根辊子布置的小辊径,单节辊,密排布置方式,辊径分260mm 和280mm 两种,轴承为调心滚子轴承。2007年4# 、5# 铸机扇形段下线 52台次,轴承原因造成的下线28次,占所有下线次数的53.85%,平均拉钢寿命为98.75天。频繁下线造成炼钢 非计划停机,影响生产节奏,同时也增加了维修成本。 2 原因分析2.1 载荷分布不均 1)辊子同轴度偏差大。在辊子修磨过程中辊子的同 轴度偏低,拉钢过程中辊子的弯曲量会加重,经过长时间的使用,导致个别辊子超负荷工作,使其损坏,同时也会使铸坯出现鼓肚、凹陷等质量问题。 2)对中间隙偏差大。单片对中时,个别辊子辊面与 样规间隙值(对中间隙)是标准的上限,而其他几根辊子对中间隙是标准值的下限,导致这根辊子较其他辊子高,对中时个别辊子水平度偏差大,导致高的轴承承受大负 荷,长时间运转或者超负荷运转导致轴承先损坏。 3)轴承径向游隙不均匀。同一根辊子上的轴承游隙 相差太大,导致辊子两侧轴承受力不均匀,如果同时存在上述任何一种影响因素,会加剧轴承的损坏。 2.2 径向游隙的影响 游隙的大小直接影响滚动轴承的载荷分布、振动、噪声、磨损、温升、使用寿命和机械运转精度等技术性能。通过对损坏轴承的分析,认为轴承游隙大小不合适是造成轴承损坏的另一个因素。 2.3 润滑不良 1)润滑脂供给方式不合适。滚动轴承的润滑主要为 了降低摩擦阻力和减轻磨损,也有吸振、冷却、防锈和密封等作用,但是装脂过多易于引起摩擦发热,影响轴承的正常工作。扇形段在现场使用时润滑脂供给时间长,频次少,导致轴承先是满脂运转,后是少脂运转,没有为轴承提供一个良好的润滑条件。 2)油号不对导致甘油堵塞。冬天维修好的扇形段存 放一段时间上线后就出现干油堵塞的问题,分析原因主要是北方冬天寒冷,润滑脂粘稠度增加,导致输送阻力增加。 2.4 灰尘等污染引起轴承损坏 1)密封结构不完善。分析轴承密封结构(如图1)和 现场环境,发现密封不合适,辊子一侧的单唇骨架油封隔 — 6— Extra Editi on (1)2009 冶 金 设 备M ET ALLUR GI CAL E QU IP MENT 2009年特刊(1) ①作者简介尹秀锦,女,年出生,助理工程师,年毕业于鞍山科技大学机械设计制作及自动化专业 2:19802004

滚动轴承故障诊断频谱分析

滚动轴承故障诊断1(之国外专家版) 滚动轴承故障 现代工业通用机械都配备了相当数量的滚动轴承。一般说来,滚动轴承都是机器中最精密的部件。通常情况下,它们的公差都保持在机器的其余部件的公差的十分之一。但是,多年的实践经验表明,只有10%以下的轴承能够运行到设计寿命年限。而大约40%的轴承失效是由于润滑引起的故障,30%失效是由于不对中或“卡住”等装配失误,还有20%的失效是由过载使用或制造上缺陷等其它 原因所致。 如果机器都进行了精确对中和精确平衡,不在共振频率附近运转,并且轴承润滑良好,那么机器运行就会非常可*。机器的实际寿命也会接近其设计寿命。然而遗憾的是,大多数工业现场都没有做到这些。因此有很多轴承都因为磨损而永久失效。你的工作是要检测出早期症状并估计故障的严重程度。振动分析和磨损颗粒分析都是很好的诊断方法。 1、频谱特征 故障轴承会产生与1X基频倍数不完全相同的振动分量——换言之,它们不是同步的分量。对振动分析人员而言,如果在振动频谱中发现不同步分量那么极有可能是轴承出现故障的警告信号。 振动分析人员应该马上诊断并排除是否是其它故障引起的这些不同步分量。 如果看到不同步的波峰,那极有可能与轴承磨损相关。如果同时还有谐波和边频带出现,那么轴承磨损的可能性就非常大——这时候你甚至不需要再去了解轴承准确的扰动频率。 2、扰动频率计算 有四个与轴承相关的扰动频率:球过内圈频率(BPI)、球过外圈频率(BPO)、保持架频率(FT)和球的自旋频率(BS)。轴承的四个物理参数:球的数量、球的直径、节径和接触角。其中,BPI 和BPO的和等于滚珠/滚柱的数量。例如,如果BPO等于3.2 X,BPI等于4.8 X,那么滚珠/滚柱 的数量必定是8。

轴承失效分析

轴承失效分析 轴承型号:6206-2Z/C3 6208-2Z/C3 6306-2Z/C3 客户反映问题:轴承在安装上电机以后试运行,发现轴承运转噪音过大。 失效轴承数量:6206-2Z/C3 18套 6208-2Z/C3 2套 6306-2Z/C3 1套 发现失效时间:2018年4月7日 现场查看并拿回样品时间:2018年4月8日 在此日期之间或者之后均无异常。 (当轴承高速运行时,轴承内会频繁发生过度碾压,因此有可能会产生高频噪声。这被视为“轴承噪声”,实际上它是由轴承产生的振动或周围结构传递的振动导致的声音。周围结构还可能会减弱或放大噪声的特性。) 由于SKF轴承出厂前均经过振动噪音测试,且为100%检验,因此不存在噪音质量问题。 轴承的振动级别与适用范围 一.轴承的振动级别: 1、轴承振动(加速度)分为Z、Z1、Z 2、Z3四个等级(μm/s); 2、轴承振动(速度)分为V、V1、V2、V 3、四个等级(dB)。 二.适用范围: 1、Z、V级适用于轴承制造厂家对标准规定范围内的深沟球轴承振动检验用; 2、Z1、V1级适用于对轴承振动有一般要求的轴承成品检验; 3、Z2、V2级适用于Y系列电机及相应要求的其他电机轴承; 4、Z3、V3级适用于对振动有严格要求时。 我公司与SKF上海工厂沟通后将18套6206-2Z/C3;2套6208-2Z/C3;1套6306-2Z/C3送检。 经过检测:6208-2Z/C3 2套轴承噪音超标; 6306-2Z/C2 1套轴承噪音超标; 6206-2Z/C2 3套轴承噪音超标,15套轴承噪音达标。 将轴承防尘盖打开后清洗润滑脂重新注油后检测,上述21套轴承噪音均在正常范围内。 其中2套6208-2Z/C3轴承防尘盖上有明显凹痕或防尘盖没有压入到位(如图1),在拆卸防尘盖后得检测中噪音达标,推断为轴承防尘盖形变导致的噪音超标。

屏蔽泵结构及工作原理

屏蔽泵结构及工作原理 屏蔽泵的特点全封闭式、无轴封(只有静密封而无动密封)的独特结构保证机组决不泄漏;封闭的自循环结构可输送任何介质而保证不对环境造成污染;采用全新的低转速屏蔽电机及介质循环系统保证机组低振动、低噪音、低温升。 泵体采用管道式结构,其进出口径相同且位于用一直线上,能像阀门一样安装在管道的任何位置,方便、快捷、稳固;无轴封、无滚动轴承、无需维护、运行可靠;使用隔振垫、隔振器及金属波纹管等隔振装置后其震动更小、噪音更低;独特的安装结构大大缩小了泵的占地面积,可节约基建投资40%以上。 随着化学工业的发展以及人们对环境、安全意识的提高,水泵在成了人们生活民必不可缺的一部分,人们对生活中一般常有接触的,油泵、化工泵、排污泵、真空泵、磁力泵、隔膜泵、离心泵、自吸泵、多级泵、螺杆泵、往复泵、屏蔽泵、油桶泵、液位计、食品泵、塑料泵、齿轮油泵、液下泵、清洗机、试压泵等水泵类的要求很高,对化工用泵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一些场合对某些泵提出了绝对无泄漏要求,这种需求促进了屏蔽泵技术的发展。屏蔽泵由于没有转轴密封,可以做到绝对无泄漏,因而在化工装置中的使用已愈来愈普遍。 屏蔽泵的原理和结构特点普通离心泵的驱动是通过联轴器将泵的叶轮轴与电动轴相连接,使叶轮与电动机一起旋转而工作,而屏蔽泵是一种无密封泵,泵和驱动电机都被密封在一个被泵送介质充满的压力容器内,此压力容器只有静密封,并由一个电线组来提供旋转磁场并驱动转子。这种结构取消了传统离心泵具有的旋转轴密封装置,故能做到完全无泄漏。 屏蔽泵把泵和电机连在一起,电动机的转子和泵的叶轮固定在同一根轴上,利用屏蔽套将电机的转子和定子隔开,转子在被输送的介质中运转,其动力通过定子磁场传给转子。 此外,屏蔽泵的制造并不复杂,其液力端可以按照离心泵通常采用的结构型式和有关的标准规范来设计、制造。 一般的屏蔽泵采用输送的部分液体来冷却电机,且环隙很小,故输送液体必须洁净。对输送多种液体混合物,若它们产生沉淀、焦化或胶状物,则此时选用屏蔽泵(非泥浆型)可能堵塞屏蔽间隙,影响泵的冷却2与润滑,导致烧坏石墨轴承和电机。 屏蔽泵一般均有循环冷却管,当环境温度低于泵送液体的冰点时,则宜采用伴管等防冻措施,以保证泵启动方便。

轴承失效分析方法

轴承失效分析方法 在分析轴承失效的过程中,往往会碰到许多错综复杂的现象,各种实验结果可能是相互矛盾或者主次不清,这就需要经过反复实验、论证,以获得足够的证据或反证。只有运用正确的分析方法、程序、步骤,才能找到引发失效的真正原因。 一般情况下轴承失效分析大体可分为以下三个步骤:失效实物和背景资料的收集、对失效实物的宏观检查和微观分析。 1.失效实物和背景材料的收集 尽可能地收集到失效事物的各个零件和残片。充分了解失效轴承的工作条件、使用过程和制造质量等。具体内容包括: (1)主机的载荷、转速、工作状况等轴承的设计工作条件。 (2)轴承及其相关部位其他零件的失效情况,轴承失效的类型。 (3)轴承的安装运转记录。运转使用过程中有无不正常操作。 (4)轴承工作中所承受的实际载荷是否符合原设计。 (5)轴承工作的实际转速及不同转速出现的频率。 (6)失效时是否有温度的急剧增加或冒烟,是否有噪声及振动。 (7)工作环境中有无腐蚀性介质,轴承与轴颈间有无特殊的表面氧化色或其他沾污色。(8)轴承的安装记录(包括安装前轴承尺寸公差的复验情况),轴承原始间隙、装配和对中情况,轴承座和机座刚性如何,安装是否有异常。 (9)轴承运转是否有热膨胀及动力传递变化。 (10)轴承的润滑情况,包括润滑剂的牌号、成分、颜色、粘度、杂质含量、过滤、更换及供给情况等,并收集其沉淀物。 (11)轴承的选材是否正确,用材质量是否符合有关标准或图样要求。 (12)轴承的制造工艺过程是否正常,表面是否有塑性变形,有没有表面磨削烧伤。(13)失效轴承的修复和保养记录。 (14)同批或同类轴承的失效情况。 在收集实际背景材料工作中,全部满足上述要求是很难的。但收集到的资料越多,无疑会更有利于得到正确的分析结论。 2.宏观检查 对失效轴承进行宏观检查(包括尺寸公差测量和表面状态检查分析),是失效分析最重要的环节。总体的外观检查,可了解轴承失效的概貌和损坏部位的特征,估计造成失效的起因,察看缺陷的大小、形状、部位、数量和特征,并截取适当部位做进一步的的微观检查和分析。宏观检查的内容包括: (1)外形和尺寸的变化情况(包括测振分析、动态函数分析和滚道圆度分析)。 (2)游隙的变化情况。 (3)是否有腐蚀现象,在什么部位,是什么类型的腐蚀,是否与失效直接有关。 (4)是否有裂纹,裂纹的形态和断口性质如何。 (5)磨损是什么类型的,对失效有多大作用。 (6)观察轴承各零件工作表面变色的情况和部位以确定其润滑情况和表面温度效应。(7)对失效特征区主要观察有无异常磨损、外来颗粒嵌入、裂纹、擦伤和其他缺陷。(8)冷酸洗法或热酸洗法检验轴承零件原始表面有无软点、脱碳层和烧伤,特别是表面磨削烧伤。 (9)用X射线应力测定仪器测量轴承工作前后的应力变化情况。 宏观检查的结果,有时可基本判断失效的形式和原因,但要进一步确定失效的性质,还必须

屏蔽泵的性能特点及选型

屏蔽泵的性能特点及选型 随着化学工业的发展以及人们对环境、安全意识的提高,对化工用泵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一些场合对某些泵提出了绝对无泄漏要求,这种需求促进了屏蔽泵技术的发展。屏蔽泵由于没有转轴密封,可以做到绝对无泄漏,因而在化工装置中的使用已愈来愈普遍。 1屏蔽泵的原理和结构特点 普通离心泵的驱动是通过联轴器将泵的叶轮轴与电动轴相连接,使叶轮与电动机一起旋转而工作,而屏蔽泵是一种无密封泵,泵和驱动电机都被密封在一个被泵送介质充满的压力容器内,此压力容器只有静密封,并由一个电线组来提供旋转磁场并驱动转子。这种结构取消了传统离心泵具有的旋转轴密封装置,故能做到完全无泄漏。 屏蔽泵把泵和电机连在一起,电动机的转子和泵的叶轮固定在同一根轴上,利用屏蔽套将电机的转子和定子隔开,转子在被输送的介质中运转,其动力通过定子磁场传给转子。 此外,屏蔽泵的制造并不复杂,其液力端可以按照离心泵通常采用的结构型式和有关的标准规范来设计、制造。 2屏蔽泵的优缺点 屏蔽泵的优点 (1)全封闭。结构上没有动密封,只有在泵的外壳处有静密封,因此可以做到完全无泄漏,特别适合输送易燃、易爆、贵重液体和有毒、腐蚀性及放射性液体。 (2)安全性高。转子和定子各有一个屏蔽套使电机转子和定子不与物料接触,即使屏蔽套破裂,也不会产生外泄漏的危险。 (3)结构紧凑占地少。泵与电机系一整体,拆装不需找正中心。对底座和基础要求低,且日常维修工作量少,维修费用低。

(4)运转平稳,噪声低,不需加润滑油。由于无滚动轴承和电动机风扇,故不需加润滑油,且噪声低。 (5)使用范围广。对高温、高压、低温、高熔点等各种工况均能满足要求。 2.2屏蔽泵的缺点 (1)由于屏蔽泵采用滑动轴承,且用被输送的介质来润滑,故润滑性差的介质不宜采用屏蔽泵输送。一般地适合于屏蔽泵介质的粘度为0.1~20mPa.s。 (2)屏蔽泵的效率通常低于单端面机械密封离心泵,而与双端面机械密封离心泵大致相当。 (3)长时间在小流量情况下运转,屏蔽泵效率较低,会导致发热、使液体蒸发,而造成泵干转,从而损坏滑动轴承。 3屏蔽泵的型式及适用范围 根据输送液体的温度、压力、粘度和有无颗粒等情况,屏蔽泵可分为以下几种:(1)基本型 输送介质温度不超过120℃,扬程不超过150m。其它各种类型的屏蔽泵都可以在基本型的基础上,经过变型和改进而得到。 (2)逆循环型 在此型屏蔽泵中,对轴承润滑、冷却和对电机冷却的液体流动方向与基本型正好相反。其主要特点是不易产生汽蚀,特别适用于易汽化液体的输送,如液化石油气、一氯甲烷等。 (3)高温型 一般输送介质温度最高350℃,流量最高300m3/h,扬程最高115m,适用于热介质油和热水等高温液体。(4)高融点型 泵和电机带夹套,可大幅度提高电机的耐热性。适用于高融点液体,温度最高可达250℃。夹套中可通入蒸汽或一定温度的液体,防止高融点液体产生结晶。

轴承保持架碎裂原因分析

轴承保持架碎裂原因分析 保持架在滚动轴承中起着等距离隔离滚动体并防止滚动体掉落,引导并带动滚动体转动的作用。 轴承虽然由很多部件轴承组成,轴承最先损坏(失效)的部件是往往是保持架,保持架可以说是轴承“血管”了,可以把内圈、外圈、滚动体均匀有序的分布好,稍有差错就容易使轴承的使用寿命大缩短,甚至损坏。那么造成轴承保持架碎裂的原因是什么呢? 轴承保持架破损原因有: 1、轴承润滑不足。润滑油或脂干掉,没有及时添加(维护保养),润滑油或脂用的标号不对。 2、轴承的冲击负载。冲击负载中激烈的震动产生滚动体对保持架的撞击。 3、轴承的清洁度。轴承在轴承箱里密封不好,有粉尘进入,加要滚动体与保持架的磨擦,从而使保持架损坏。 4、安装问题。轴承安装不正确,在安装时就损伤保持架。 5、轴承蠕变现象 蠕变多指套圈的滑动现象,在配合面过盈量不足的情况下,由于滑动而使载荷点向周围方向移动,产生套圈相对轴或外壳向圆周方向位置偏离的现象。 6、轴承保持架异常载荷 安装不到位、倾斜、过盈量过大等易造成游隙减少,加剧摩

擦生热,表面软化,过早出现异常剥落,随着剥落的扩展,剥落异物进入保持架兜孔中,导致保持架运转阻滞并产生附加载荷,加剧了保持架的磨损,如此恶化的循环作用,便可能会造成保持架断裂。 7、轴承保持架材料缺陷 裂纹、大块异金属夹杂物、缩孔、气泡及铆合缺陷缺钉、垫钉或两半保持架结合面空隙,严重铆伤等均可能造成保持架断裂 8 、轴承硬质异物的侵入 外来硬质异物或其他杂质东西的侵入,加剧了保持架的磨损。针对以上种种原因进行解决,轴承的寿命一定会很长。很多轴承损坏的原因不是轴承本身寿命到了,而是很多外部环境造成的,如润滑不足,粉尘进入,安装错误,负载过大,温度过高,联轴器不对中等。 9、其它原因。如联轴器不对中产生轴承歪斜,受力不均;皮带安装过紧;环境问题等等都有可能损坏轴承或保持架。 针对以上种种原因进行解决,轴承的寿命一定会很长。但是,富海合精工机械建议:对于轴承保持架破损的原因还得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看你用的是什么类型的轴承,装在哪种设备上,工况是怎样的等等。

屏蔽泵的基础知识

屏蔽泵基础知识 摘要:屏蔽泵称无泄漏泵,或称无轴封泵。主要输送有毒、易燃易爆、易挥发、腐蚀性、放射性、或贵重的液体。文章主要介绍了屏蔽泵的工作原理与优缺点、屏蔽泵的主要分类和机型、屏蔽泵的基本参数和安装及泵的操作和故障分析。 关键词:屏蔽泵;原理;优缺点;机型;基本参数;操作;故障分析 一、屏蔽泵的工作原理与优缺点 (一)屏蔽泵工作原理: 屏蔽泵工作原理与离心泵相同,有叶轮旋转产生离心力,使叶轮的液体脱离叶轮,使速度能头变为压力能头,起到运输介质的作用。屏蔽泵工作的关键就是利用电机定子与转子间的作用特点,转子与叶轮用一根轴连接起来,并用一层很薄的屏蔽套定子和转子的线圈与输送介质隔开,从而使动密封转为静密封。并由压差的作用流到定子与转子间的介质形成循环,对电机和轴冷却,使轴承润滑,所以屏蔽泵无需外部润滑。 (二)屏蔽泵的优点: (1)处理的液体完全没有泄露, (2)不需要润滑油和密封液,处理液体不会被污染,适用要求高的液体。 (3)结构简单,零件少。与一般的流程泵比较,没有联轴节和轴封等结构。 (4)结构紧凑,占地小。屏蔽泵与电机为一体,故结构非常紧凑,安装面积小,另外小型屏蔽泵,还可以不设基础,直接安装在管道上。 (5)检修容易,屏蔽泵的主要检修工作是更换轴承、轴套,没有联轴节,拆装不需要找正,拆卸检查容易。 (6)噪音小,内有冷却系统,无需安装点击冷却风扇。 (三)屏蔽泵的缺点: (1)屏蔽套的存在,曾加了定子与转子的间隙,是电机效率下降。 (2)屏蔽套的选材,除了考虑耐腐以外,还要考虑其非磁性和高电阻率,以减少电机因屏蔽套的存在而产生的额外功率损失。 (3)由于介质在电机内流动,转子运动将与介质产生摩檫阻力。 二、屏蔽泵的型式及适用范围与选机时的注意事项 (一)屏蔽泵的型式及适用范围

轴承损坏原因主要分析

轴承损坏原因主要分析 引风机试转时轴瓦出现的问题徐塘发电有限公司2×300MW扩建工程6号机组引风机是成都电力机械厂制造的型号为AN28e6静叶可调式轴流风机,风量为268.74m3/s,风压为4711Pa;电机是沈阳电机股份有限公司提供的型号为YKK710-8电机,电机转速为744r/min,功率为1 800kW,电压为6000V。电机两端为滑动轴承结构,瓦宽为220mm,甩油环外径为363mm,厚度为11.5mm,宽度为30mm,质量为3060g;轴颈外径为200mm,椭圆度偏差为0.2mm。油室两侧各有一个油位计,轴承座与下轴瓦之间有一个电加热器,下轴瓦下面有一个测温元件。电机轴承的冷却方式为自然冷却。第一次试转时,甲侧引风机电机推力端轴瓦温度升高,定值保护停机;乙侧引风机电机膨胀端轴瓦温度升至报警值,为了防止设备严重损坏,手动停机。检查发现甲侧引风机电机推力端轴瓦有烧瓦现象,乙侧引风机电机膨胀端轴瓦局部有磨痕。现场消缺,重新安装后,电机试运转4h无异常现象。锅炉空气动力场试验时,2台引风机电机的轴瓦温度稳定在61.9℃(甲)、59.5℃(乙)后略微下降,转动正常。 2005年4月1日,电除尘气流分布试验过程中除电机轴瓦温度稍高外,其他正常。但是在气流分布试验快结束后,16∶ 00,62号引风机电机侧轴瓦温度快速攀升至62.4℃时;16∶ 30,61号引风机风机侧轴瓦温度快速攀升至61.2℃,都有进一步上升的趋势。为了保护设备,手动停机。2台电机气流分布试验时引风机轴瓦温升值见表1。 4月2日~4月5 日对电机轴瓦解体检查,发现2台电机端外侧和风机端外侧轴瓦均有磨瓦现象,但内侧没有磨瓦现象。同时发现油挡附近轴颈处油润滑明显不足。对瓦面作刮瓦处理试转,当温度达到56~60℃后,瓦温快速攀升。前后试运转达11次,每次情况都差不多。解瓦检查发现,瓦面痕迹一致。加大冷却油量后,不再烧瓦,但温度仍然升至62℃,并且随着气温的波动而波动。整个过程中,2台风机轴系振动很好,最大振动均为1丝左右。 2 原因分析打开轴瓦对轴承进行了仔细检查,如压力角、间隙、椭圆度等,甲、乙侧引风机电机轴承检查数据见表2。所有数据都符合规范和厂家技术要求,可以排除安装不当的原因。由于2台引风机轴系轴向、水平、垂直方向振动都很小,所以排除了轴系不对中、磁力线中心、电机基础等问题。瓦面没有被电击的痕迹,所以也排除了轴承座绝缘不够和转子磁通量轴向分布不均等原因。2台风机为同一批产品,且烧瓦发生的过程和症状非常相似,所以初步认定故障原因是一致的。由这2台引风机电机轴瓦温升高直至烧瓦整个过程,通过对原始记录的数据资料进行分析,初步判断故障是由于甩油环转动带上来的油量太少,在下瓦压力角内无法形成和保持一定厚度的油膜,导致轴颈与轴瓦接触摩擦。瓦温、油温升高后,润滑油的黏度下降,加剧了油膜的破坏,直至轴瓦与轴颈摩擦,温度急剧升高。当温度达到某一临界数值时,油膜承压能力低于轴颈压力,由此将引起恶性循环,导致轴瓦温度快速攀升。加大润滑冷却油量后,润滑油位高于轴瓦下瓦面,这虽然缓解了油膜的破坏,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轴与轴瓦的直接接触,但是此时的平衡温度达到62℃,是一种高位平衡,轴承运行风险太大。 3 改进措施(1)更换润滑油。用46号机械油代替46号透平油,目的是为了提高润滑油的黏度,使得在甩油环转动时可以带上更多的油。但高温时, 机械油黏度的下降程

滚动轴承故障诊断的频谱分析

滚动轴承故障诊断的频谱分析 滚动轴承在机电设备中的应用非常广泛,滚动轴承状态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旋转设备的运行状态,因此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作好滚动轴承的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是搞好设备维修与管理的重要环节。 滚动轴承在其使用过程中表现出很强的规律性,并且重复性强。正常优质轴承在开始使用时振动和噪声均比较小,但频谱有些散乱,幅值比较小。运动一段时间后,振动和噪声保持在一定水平,频谱比较单一,仅出现一,二倍频,极少出现三倍工频以上频谱,轴承状态非常平稳,进入稳定工作期。持续运行后进入使用后期,轴承振动和噪声开始增大,有时出现异音,但振动增大的变化比较缓慢,此时,轴承峭度值开始突然到达一定值。可以认为此时轴承出现了初期故障。这时就要对轴承进行严密监测,密切注意其变化。此后轴承峭度值又开始快速下降,并接近正常值,而振动和噪声开始显著增大,其增大幅度开始加快,其振动超过标准时(ISO2372),其轴承峭度值也开始快速增大,当轴承超过振动标准,峭度值也超过正常值时,可认为轴承已进入晚期故障,需要及时检修设备,更换滚动轴承。 1、滚动轴承故障诊断方式 振动分析是对滚动轴承进行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的常用方法。一般方式为:利用数据采集器在设备现场采集滚动轴承振动信号并储存,传送到计算机,利用振动分析软件进行深入分析,从而得到滚动轴承各种振动参数的准确数值,进而判断这些滚动轴承是否存在故障。采用恩递替公司的Indus3振动测量分析系统进行大中型电机滚动轴承的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经过近几年实际使用,其效果令人非常满意。要想真实准确反映滚动轴承振动状态,必须注意采集信号的准确真实,因此要在离轴承最近的地方安排测点。 2、滚动轴承正常运行特点与诊断技巧 滚动轴承的运转状态在其使用过程中有一定的规律性,并且重复性非常好。例如,正常优质轴承在开始使用时,振动幅值和噪声均比较小,但频谱有些散乱(图1)这可能是由于制造过程中的一些缺陷,如表面毛刺等所致。运行一段时间后,振动幅值和噪声维持一定水平,频谱非常单一,仅出现一、二倍频。极少出现三倍工频以上频谱(图2),轴承状态非常稳定,进入稳定工作期。继续运行一段时

屏蔽泵的结构特点及维修要求

屏蔽泵的结构特点及维修要求 屏蔽泵是由离心泵和三相异步屏蔽电动机同轴构成。不需机械密封而无泄漏,适用于输送各种有毒、有害及贵重的液体,在化工、制药、核工业、航天等装置中广泛应用。 屏蔽泵是由离心泵和三相异步屏蔽电动机同轴构成。不需机械密封而无泄漏,适用于输送各种有毒、有害及贵重的液体,在化工、制药、核工业、航天等装置中广泛应用。 屏蔽泵要定期检修,方能保证可靠运行。不少进口屏蔽泵,有一般维修,也有恢复性大修。随着使用年限的增长,使用数量的增多,损坏情况也不断增加,恢复性大修数量逐年上升。功率从0.55千瓦到130千瓦。 1、结构特点及损坏情况 屏蔽泵是泵和电机合一的产品,在电机的定、转子部分各有一个特殊金属材料制成的套子,将它们各自密封,不和所输送的液体介质接触,使电机的铁心和绕组不受腐蚀,使定子绕组保持良好的绝缘性能。屏蔽泵的结构图见图1。屏蔽泵采用石墨轴承,依靠所输送的液体来润滑。轴承的磨损情况,对可靠运行十分重要。为了监视轴承磨损状况,一般都装有机械式或电磁式轴承监视器。当轴承的磨损量超过规定的允许值时,监视器表盘的指针会指向红区,即示“报警”。此时应立即停止运转,进行检查。如轴承的磨损量已超过极限值时应更换新的石墨轴承,否则有可能造成定、转子屏蔽套相擦,直至屏蔽套损坏,导致液体介质侵蚀到定子绕组等处,造成电机损坏。化工用屏蔽泵大多使用在防爆场所,故其接线盒都制成隔爆型结构。屏蔽电机的线圈端部埋有温度继电器,当电机绕组过热时,起到过热保护作用,根据电机所使用的绝缘等级不同,温度继电器的动作温度也就不同。有些屏蔽泵电机外壳部分设有热交换器,内有蛇形管,高温介质通过蛇形管冷却后再供电机石墨轴承润滑,同时夹套内的冷却水也可对电机起到冷却作用。 屏蔽泵主要有下面几种损坏情况: (1)石墨轴承、轴套和推力板磨损或润滑液短缺发生干磨而损坏。 (2)定、转子屏蔽套损坏 造成屏蔽套损坏的原因,主要是轴承损坏或磨损超过极限值而造成定、转子屏蔽套相擦而损坏;其次由于化学腐蚀造成焊缝等处产生泄漏。 (3)定子绕组损坏 除和普通电机一样:过载、匝间短路、对地击穿等造成定子绕组损坏的原因外,还有因定子屏蔽套损坏而导致介质侵蚀电机绕组使绕组绝缘损坏。 2、屏蔽泵的定期检修 为了避免和减少屏蔽泵的突然损坏事故,屏蔽泵需要定期检修。如遇有轴承监视器“报警”时,须立即进行检修。化工装置一般是连续运行,屏蔽泵的定期检修也只有在装置计划停车时进行。对大多数屏蔽泵一年检修一次即可。 屏蔽泵的检修方法是:将屏蔽泵进行解体:对各零件先进行清理,再对它们作表观检查,是否有异常。然后对关键部位的尺寸进行测量,对电机绕组作电气检查。 (1)机械检查 测量石墨轴承的孔径和轴套的轴径,并察看它们配合面的光洁度。如石墨轴承和轴套的配合间隙超过检修标准的规定(0.55—11kw配合间隙,直径差为0.4㎜,15—45kw配合间隙,直径差为0.5㎜)或配合面光洁度不良时,需根据情况更换轴承、轴套或推力板。 测量检查叶轮的上、下外止口和与它们相配合的扣环及泵座内径的尺寸,这两个配合间隙是否在检修标准规定的范围内,超差时需更换零件或采取其它措施(如:堆焊、镶套)使配合间隙达到规定要求。否则将影响泵的性能、流量、扬程、轴向平衡力等。 观察检查定、转子屏蔽套的表观情况,尤其要注意焊缝处有无异常情况,必要时应作探伤、检漏检查。 经过长期运行后,转动部分的平衡情况可能有变化。因此,有必要将转子连同叶轮等旋转零件组装在一起做动平衡试验。 (2)电气检查

滚动轴承常见失效形式及原因分析

滚动轴承常见失效形式及原因分析 滚动轴承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很多原因造成其性能指标达不到使用要求时就产生了失效或损坏.常见的失效形式有疲劳剥落、磨损、塑性变形、腐蚀、烧伤、电腐蚀、保持架损坏等。 一,疲劳剥落 疲劳有许多类型,对于滚动轴承来说主要是指接触疲劳。滚动轴承套圈各滚动体表面在接触应力的反复作用下,其滚动表面金属从金属基体呈点状或片状剥落下来的现象称为疲劳剥落。点蚀也是由于材料疲劳引起一种疲劳现象,但形状尺寸很小,点蚀扩展后将形成疲劳剥落。 疲劳剥落的形态特征一般具有一定的深度和面积,使滚动表面呈凹凸不平的鳞状,有尖锐的沟角.通常呈显疲劳扩展特征的海滩装纹路.产生部位主要出现在套圈和滚动体的滚动表面。 轴承疲劳失效的机理很复杂,也出现了多种分析理论,如最大静态剪应力理论、最大动态剪应力理论、切向力理论、表面微小裂纹理论、油膜剥落理论、沟道表面弯曲理论、热应力理论等。这些理论

中没有一个理论能够全面解释疲劳的各种现象,只能对其中的部分现象作出解释。目前对疲劳失效机理比较统一的观点有: >>>>1、次表面起源型 次表面起源型认为轴承在滚动接触部位形成油膜的条件下运转时,滚动表面是以内部(次表面)为起源产生的疲劳剥落。 >>>>2、表面起源型 表面起源型认为轴承在滚动接触部位未形成油膜或在边界润滑状态下运转时,滚动表面是以表面为起源产生的疲劳剥落。 >>>>3、工程模型 工程模型认为在一般工作条件下,轴承的疲劳是次表面起源型和表面起源型共同作用的结果。 疲劳产生的原因错综复杂,影响因素也很多,有与轴承制造有关的因素,如产品设计、材料选用、制造工艺和制造质量等;也有与轴承使用有关的因素,如轴承选型、安装、配合、润滑、密封、维护等。具体因素如下:

屏蔽泵的工作原理及特点

屏蔽泵的工作原理及特点 随着化学工业的发展以及人们对环境、安全意识的提高,对化工用泵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一些场合对某些泵提出了绝对无泄漏要求,这种需求促进了屏蔽泵技术的发展。屏蔽泵由于没有转轴密封,可以做到绝对无泄漏,因而在化工装置中的使用已愈来愈普遍。 1、屏蔽泵的原理和结构特点 普通离心泵的驱动是通过联轴器将泵的叶轮轴与电动轴相连接,使叶轮与电动机一起旋转而工作,而屏蔽泵是一种无密封泵,泵和驱动电机都被密封在一个被泵送介质充满的压力容器内,此压力容器只有静密封,并由一个电线组来提供旋转磁场并驱动转子。这种结构取消了传统离心泵具有的旋转轴密封装置,故能做到完全无泄漏。 屏蔽泵把泵和电机连在一起,电动机的转子和泵的叶轮固定在同一根轴上,利用屏蔽套将电机的转子和定子隔开,转子在被输送的介质中运转,其动力通过定子磁场传给转子。 此外,屏蔽泵的制造并不复杂,其液力端可以按照离心泵通常采用的结构型式和有关的标准规范来设计、制造。 2、屏蔽泵的优缺点 2.1 屏蔽泵的优点 (1)全封闭。结构上没有动密封,只有在泵的外壳处有静密封,因此可以做到完全无泄漏,特别适合输送易燃、易爆、贵重液体和有毒、腐蚀性及放射性液体。 (2)安全性高。转子和定子各有一个屏蔽套使电机转子和定子不与物料接触,即使屏蔽套破裂,也不会产生外泄漏的危险。 (3)结构紧凑占地少。泵与电机系一整体,拆装不需找正中心。对底座和基础要求低,且日常维修工作量少,维修费用低。 (4)运转平稳,噪声低,不需加润滑油。由于无滚动轴承和电动机风扇,故不需加润滑油,且噪声低。 (5)使用范围广。对高温、高压、低温、高熔点等各种工况均能满足要求。 2.2 屏蔽泵的缺点 (1)由于屏蔽泵采用滑动轴承,且用被输送的介质来润滑,故润滑性差的介质不宜采用屏蔽泵输送。一般地适合于屏蔽泵介质的粘度为0.1~20mPa.s。 (2)屏蔽泵的效率通常低于单端面机械密封离心泵,而与双端面机械密封离心泵大致相当。 (3)长时间在小流量情况下运转,屏蔽泵效率较低,会导致发热、使液体蒸发,而造成泵干

滚动轴承常见的失效形式及原因分析

滚动轴承常见的失效形式及原因分析+浪逐风尖 2008-11-05 10:55 滚动轴承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很多原因造成其性能指标达不到使用要求时就产生了失效或损坏.常见的失效形式有疲劳剥落、磨损、塑性变形、腐蚀、烧伤、电腐蚀、保持架损坏等。 一,疲劳剥落 疲劳有许多类型,对于滚动轴承来说主要是指接触疲劳。滚动轴承套圈各滚动体表面在接触应力的反复作用下,其滚动表面金属从金属基体呈点状或片状剥落下来的现象称为疲劳剥落。点蚀也是由于材料疲劳引起一种疲劳现象,但形状尺寸很小,点蚀扩展后将形成疲劳剥落。 疲劳剥落的形态特征一般具有一定的深度和面积,使滚动表面呈凹凸不平的鳞状,有尖锐的沟角.通常呈显疲劳扩展特征的海滩装纹路.产生部位主要出现在套圈和滚动体的滚动表面. 轴承疲劳失效的机理很复杂,也出现了多种分析理论,如最大静态剪应力理论、最大动态剪应力理论、切向力理论、表面微小裂纹理论、油膜剥落理论、沟道表面弯曲理论、热应力理论等。这些理论中没有一个理论能够全面解释疲劳的各种现象,只能对其中的部分现象作出解释。目前对疲劳失效机理比较统一的观点有: 1、次表面起源型次表面起源型认为轴承在滚动接触部位形成油膜的条件下运转 时,滚动表面是以内部(次表面)为起源产生的疲劳剥落。 2、表面起源型

表面起源型认为轴承在滚动接触部位未形成油膜或在边界润滑状态下运转时,滚动表面是以表面为起源产生的疲劳剥落。 3、工程模型 工程模型认为在一般工作条件下,轴承的疲劳是次表面起源型和表面起源型共同作用的结果。 疲劳产生的原因错综复杂,影响因素也很多,有与轴承制造有关的因素,如产品设计、材料选用、制造工艺和制造质量等;也有与轴承使用有关的因素,如轴承选型、安装、配合、润滑、密封、维护等。具体因素如下: A、制造因素 1、产品结构设计的影响 产品的结构设计是根据使用性能目标值来确定的,这些目标值如载荷容量、寿命、精度、可靠性、振动、磨损、摩擦力矩等。在设计时,由于各种原因,会造成产品设计与使用的不适用或脱节,甚至偏离了目标值,这种情况很容易造成产品的早期失效。 2、材料品质的影响 轴承工作时,零件滚动表面承受周期性交变载荷或冲击载荷。由于零件之间的接触面积很小,因此,会产生极高的接触应力。在接触应力反复作用下,零件工作表面将产生接触疲劳而导致金属剥落。 就材料本身的品质来讲,其表面缺陷有裂纹、表面夹渣、折叠、结疤、氧化皮和毛

材料磨损失效分析简述

材料磨损失效分析简述 摘要:综述了磨损失效的常见类型及该磨损失效的的影响因素,包括材料的磨损失效过程,指出了降低材料磨损失效的措施,为预防工程领域材料的磨损失效提供了方向。 关键词:磨损失效;类型;影响因素;过程;预防措施 The Review Of Wear Failure Analysis In Materials Abstract:The common types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was summarized. Including the process of wear failure of the measures of how to reduce wear failure was pointed directions how to preventing wear failure in engineering material field. Key words:wear, failure; classify; influencing factor;process; precautionary measures 引言 磨损失效是机械设备和零部件的三种主要失效形式———断裂、腐蚀和磨损失效形式之一。世界一次能源的三分之一、机电设备的70%—80%是由于各种形式的磨损而产生故障[1]。磨损不仅造成大量的材料浪费,而且可能直接导致灾难性后果。因此,研究磨损失效的原因,制定抗磨对策、减少磨损耗材、提高机械设备和零件的安全寿命是极为有必要的。 1 常见磨损失效类型及其影响因素 粘着磨损 当一对磨擦副的两个磨擦表面的显微凸起端部相互接触时,即使法向负载很小,但因为凸起端部实际接触的面积很小,所以接触应力很大。如果接触应力大到足以使凸起端部的材料发生塑性变形而且接触表面非常干净,彼此又具有很好的适应性,那么在磨擦界面上很可能形粘着点。当磨擦面发生相对滑动时,粘着占在剪应力作用下变形以致断裂,使材料从一个表面迁移到另一个表面。通常,金属的这种迁移是由较软的磨擦面迁移到较硬的磨擦面上。根据磨损试验后对磨擦面进行金相检验发现,迁移的金属往往呈颗粒状粘附在表面[2]。这是反复的滑动磨擦,使粘着点扩大并在剪应力作用下在粘着点后根部开裂,进而形成磨粒的结果。这就是粘着磨损。粘着磨损过程十分复杂,以上所述只是对复杂现象作了简单的描述。 影响粘着磨损性能因素有[3]: (1)润滑条件或环境。在真空条件下金属的磨损极为严重。除了金以外,在大气条件下,金属经过切削或磨削加工,洁净的表面产生氧化膜,它在防止粘着磨损方面有重要的作用。而良好的润滑条件更是降低粘着磨损的重要保障。 (2)摩擦副的硬度。材料的硬度越高,耐磨性越好。材料体系一定时,可采用涂层或其他表面处理工艺来降低粘着磨损。 (3)晶体结构和晶体的互溶性。其它条件相同时,晶体结构为hcp的材料摩擦系数最低,fcc次之,bcc最高。冶金上互溶性好的金属摩擦副摩擦系数和磨损率高。 (4)温度。温度对材料粘着磨损的影响是间接的。温度升高,材料硬度下降,摩擦副互溶性增加,磨损加剧。 磨粒磨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