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胶砂强度检验

水泥胶砂强度检验
水泥胶砂强度检验

土木工程材料试验报告

土木工程专业11班苏晨霄

同组人员:蒋远桂、郑思华、

陈昱昱、鲍徵飞、汪凡

2012年10月25日

水泥胶砂强度检验

1.实验目的

测定水泥胶砂试件的3d和28d抗折强度和抗压强度,评定水泥的强度等级。

2.仪器设备

水泥胶砂搅拌机、可卸式三联试模(内腔尺寸为40mm*40mm*160mm)、胶砂振实台、抗折试验机、抗压试验机、抗压夹具。

3.试件成型

(1)试模成型前将试模擦净,四周的模板与底座的接触面上应涂黄干油,紧密装配,防止漏浆,内壁均匀刷一层机油。

(2)称量水泥与标准砂的重量比为1:3,水灰比为0.5。每成型三条试件需要称量水泥450g,标准砂1350g,拌合用水量225mL。

(3)搅拌将标准砂倒入搅拌机的下料漏斗;将水加入搅拌锅内,再加水泥,把锅放在固定架上,上升至固定位置。按启动按

钮后,搅拌机按下列程式进行搅拌:先低速搅拌30s,在第

二个30s开始的同时均匀将砂子加入,然后高速搅拌30s,

停拌90s,再高速搅拌60s。在上述90s停拌的第一个15s

内,用一胶皮刮具将叶片和锅壁上的胶砂刮入锅中间。

(4)振实将试模和模套固定在振实台上。用勺子从搅拌锅里取一半胶砂装入试模,用大播料器垂直架在模套顶部沿每个模

槽来回将料层播平,接着振实60次。再将剩余的胶砂装入

试模,用小播料器播平,再振实60次。

(5)刮平从振实台上取下试模,放在平台上,用金属直尺以近似90°的角度架在试模模顶的一端,然后沿试模长度方向

以横向锯割动作慢慢向另一端移动,一次将超过试模部分的

胶砂刮去,并用同一直尺以近乎水平的情况下将试体表面抹

平。

(6)标记在试模上做标记或加字条标明试件编号和试件相对于振实台的位置。

4.试件养护

试模放入养护箱,养护成型后20~24h脱模,然后将试件水平或竖直放在20℃±1℃水中养护。脱模前用防水墨汁或颜料笔对试体进行编号和做其它标记,两个龄期以上的试体,在编号时应将同一试模中的三条试体分在两个龄期内。

5.强度测定

(1)抗折强度试验

将试件侧面放在试验机支撑圆柱上,试件长轴垂直于支撑圆

柱。启动试验机,以50±10N/s的速率均匀地加荷,直至折

断。 (2) 抗压强度试验

将抗折强度试验后的半截试件放入抗压夹具,以试件的侧面作为受压面。启动试验机,以2400±200N/s 的速率均匀地加荷直至破坏。

6. 结果测定

(1)抗折强度f R 按下式计算(精确值0.1MPa )

3

5.1b L

F R f f =

式中 f F ——破坏荷载(N );

L ——支撑圆柱中心距(L =100mm )(mm ); b —— 试件正方形截面的边长(b =40mm )。

以三个试件测定值的算术平均值为抗折强度的测定结果,计

算至0.1MPa 。当三个强度值中有超出平均值±10%时,应剔除后再取平均值作为抗折强度试验结果。

(2)抗压强度C R 按下式计算(精确至0.1MPa )

A

F R C

C =

式中C F——破坏荷载(N)

A——受压面积(40mm*40mm)(mm2)

以6个抗压强度测定值的算术平均值为试验结果。如6个测定值中有一个超出6个平均值的±10%,就应剔除这个测定值,而以剩下5个的平均数为结果。如果5个测定值中再有超过它们平均数±10%的,则此组结果作废。

经验证,第5组测定值超过它们平均数±10%,予以剔除,剔除后数据经验证满足条件,数据整理如下:

砂的筛分析试验

1.试验目的

测定砂在不同孔径筛上的筛余量,用于评定砂的颗粒级配,以及计算砂的细度模数,评定砂的粗细程度。

2.主要仪器设备

方孔筛(公称直径10.0mm,5.00mm,2.5mm,1.25mm,及630μm,315μm,160μm)、天平(称量1000g,最小分度值1g)、摇筛机、烘箱、浅盘和硬、软毛刷等。

3.试验步骤

(1)用于筛分析的试样应先筛除大于10mm的颗粒,并记录其筛余百分率,然后用四分法缩分至每份不少于550g的试样两份,在(105±5)℃下烘干至恒重,冷却至室温备用。

(2)准确称取烘干试样500g,置于按筛孔大小顺序排列的套筛的最上一只筛上,将套筛装入摇筛机内固紧,摇筛10min左右,然后取出套筛,按筛孔大小的顺序,在清洁的浅盘上逐个进行手筛,直至每分钟的筛出量不超过试样总量的0.1%时为止,通过的颗粒并入下一个筛中,按此顺序进行,直至每个筛全部筛完为止。

(3)称取各筛筛余试样的重量(精确至1g)。所有各筛的分计筛余量和底盘中剩余量的总和与筛分前的试样总量相比,其差不得超过试样总量的1%,否则重做试验。

4.结果计算与评定

(1)分计筛余 各号筛上的筛余量除以试样总量的百分率,精确至0.1%

(2)累计筛余 该号筛上的分计筛余百分率与大于该筛的各筛上的分计筛余百分率之总和,精确至0.1%。

(3)根据各筛的累计筛余评定该试样的颗粒级配分布情况。 (4)按下式计算细度模数f M ,精确至0.01。

1

1654321005)(βββββββ--+=

+++f M

式中,1β,2β,…,6β分别为5.00mm ,2.50mm ,…,0.160mm 各筛上的累计筛余百分率。

以两个试样实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为测定值,精确至0.1.当两次试验所得的细度模数之差大于0.20时,应重新取样进行试验。 第一次试验

底盘筛余量 35.0g

第二次试验

底盘筛余量 16.0g 所以平均细度模数为3.225.22

3

.22.2≈=+=f M

砂的堆积密度试验

1. 试验目的

测定砂的堆积密度,用于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2. 试验设备

台秤(称量5kg ,感量5g )、圆柱形容量筒(容积为1L ),烘箱、漏斗或勺,直尺,浅盘等。 3. 试样制备

用公称直径为5mm 的筛子过筛,经四分法缩取试样不少于3L ,置于温度为(105±5)℃的烘箱中烘至恒重,取出并冷却至室温,分成

大致相等的两份备用。试样烘干后如有结块,应在试验前先予以捏碎。 4. 实验步骤

(1)称容量筒质量(1m ),将其放在不受振动的桌上浅盘中。用漏斗或勺,将一份试样徐徐装入容量筒(漏斗出料口或勺距距容量筒筒口不应超过50mm )直至试样装满并超出容量筒筒口。

(2)用直尺将多余的试样沿筒口中心线向相反方向刮平。称容量筒连试样的总质量(2m )。 5. 结果计算

试样的堆积密度按下式计算(精确至10kg/m 3)

1000*1

2V

m m L -=

ρ 式中 1m —— 容量筒的质量(kg ); 2m —— 容量筒和砂的总质量(kg ); V —— 容量筒容积(L )(V =1L ); 以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值。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