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会计第一章

基础会计第一章
基础会计第一章

第一章基础会计

会计的定义:会计是以货币作为主要计量单位,以凭证为依据,用一系列专门的技术方法,对一定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全面、综合、连续、系统地核算和监督,并向有关方面提供会计信息的一种经济管理活动。

会计的职能:在经济管理工作所具有的功能或能够发挥的作用。(基本职能:进行核算和实行监督)

会计核算: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对各种单位经济业务活动或者预算执行情况及其结果进行连续、系统、全面的记录和计量,并据以编制会计报表。

会计核算的特点:从价值量上反映各经济主体的经济活动(一切经济业务、完整性);连续性、系统性和完整性(时间顺序,无疑遗漏);对各单位的经济活动的全过程进行反映(事前核算、分析和预测经济前景)。

会计监督:会计具有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要求,利用会计反映职能所提供的经济信息,对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监控,使之达到预期目标的功能。

会计控制职能的特点:通过价值量指标来进行监督工作的;包括事前、事中、事后的全工程监督。

会计核算和监督相互作用、相辅相成。核算是监督的基础,监督是核算的质量保证

会计目标: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人们通过会计所要实现的目的或达到的最终结果。

会计核算的目标:向有关各方面提供会计信息。以帮助决策。(向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以便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满足于对企业管理层的监管需要;满足于相关团体的决策需要;满足债权人是否进行借贷决策需要。

会计对象: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凡是能够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的特定对象都是会计所核算和监督的内容。(资金运动包括特定对象的资金投入、资金运用、资金退出等过程)资金运动过程;资金投入(所有人投入——企业所有者权益和债权人投入——企业债权人权益【企业负债】),构成企业的流动资产、非流动资产和费用;资金循环和周转:资金的循环就是货币资金开始依次转化为储备资金、生产资金、产品资金,最后又回到货币资金;资金退出:偿还债务、上缴各种税金、向所有者分配利润等,使得这部分资金离开本企业,推出企业的资金循环与周转。

会计要素及会计等式:

会计要素:会计核算的对象的基本分类,是设定会计报表和内容,伊始进行确认和计量的依据。(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

资产: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物质表现:货币资金、厂房场地、机器设备、原料、材料等;不具物质形态的:专利、商标等无形资产,对其他单位的投资)

资产的特点:现实资产而不是预期资产,由企业控制或拥有的,能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

资产的分类:(流动性分类)流动资产(在一年内变现的资产/一个经营周期能变现的资产)和非流动资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流动资产所占比重越大,说明企业变现能力越强,流动资产中,货币资金、短期投资比重越大,则支付能力越强。

负债: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的现时义务,履行该义务预期将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负债的特点:过去的交易或事项产生的偿还义务、负债是现实义务、为了偿还债务,与该义务有关的经济利益很有可能会流出企业,未来流出的经济利益的金额能够可靠计量。

负债的分类:(按偿还期限长短)流动负债(预期在一年或一个经营周期内到期清偿的债务)和非流动负债(长期借款、应付债券、长期应付款)。

所有者权益: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净资产=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特点:所有者权益不需要偿还,发生减值、清算是企业才偿还所有者权益;企业发生清算时,负债往往优先偿还,所有者只有在清偿所有负债后才能返还所有者;所有者权益能够分享利润,而负债不能。

所有者权益包括:初始投入资本(实收资本、资本公积),企业留存收益(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

收入:企业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确认收入的条件:由日常活动形成(从事的经常性活动以及与之相关的活动)。经济利益流入(现金或最终能转让为现金的非现金资产)不包括为第三方或客户代收的款项。

费用: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总流出。

确认费用的条件: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种类:一类是企业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等发生的费用,应计入产品成本、劳务成本,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另一类是不应计入成本而直接计入当期损益的相关费用,包括管理费用、财务费用、销售费用、资产减值损失。计入产品成本、劳务成本等费用,应当在确认产品销售收入、劳务收入等将以销售产品销收入、劳务收入等时将已销售产品、已提供劳务的成本计入当期损益;经济利益流出。

收入和费用都要求能够可靠计量才能予以确认。

利润:企业一定经营期间的经营效果。

利润的种类:营业利润: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日常活动中产生的利润;营业外收支:与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没有直接关系的各项收入和支出。(营业外收入:捐款收入、固定资产盘盈、处置固定资产净收益、罚款收入等;营业外支出:固定资产盘亏、处置固定资产净损失等)。

营业利润=营业收入-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资产减值损失+公允价值变动净收益+投资净收益

营业收入=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

营业成本=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成本

投资净收益=投资收益-投资损失

公允价值变动净收益=公寓价值变动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损失

利润总额=营业利润+营业外收支净额

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费用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属于静态要素;利润、收入、费用属于动态要素

会计等式

资产主要包括两部分向外部借的债(负债),投资人的投入及其增值部分(所有者权益)基本会计等式:资产=权益(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设置账户、复式记账和编制资产负债表的理论依据。

利润=收入-支出

综合等式:新的所有者权益=旧的所有者权益+利润=旧的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

新资产=负债+新的所有者权益

新资产=负债+旧的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

会计等式的恒等性

企业在继续经营时,发生的经济业务引起各个窥觊要素额上增减变化。种类:资金进入企业:资产和权益等额增加(资产增加,负债及所有者权益增加);资金退出企业:资产和权益等额减少(资产减少,负债及所有者权益减少);资产形态变化:一种资产项目增加,

另一种资产项目减少);权益类转化:一种权益项目增加,另一种权益项目减少(负债内部项目之间、权益类内部项目之间或者负债类项目与权益类项目之间此增彼减)。

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对会计核算所处的时间、空间环境所做的合理设定。

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的四项内容:会计主体(会计实体/会计个体):会计信息所反映的特定单位。假设会计主体的作用:明确会计主体,才能划定会计所要处理的经济业务事项的范围和立场;明确会计主体,将会计主体的经济活动与会计主体所有者的经济活动区分开来。(一个法律主体一定是一个会计主体,一个会计主体未必是一个法律主体);持续经营:会计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将无限的延续下去,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企业不会面临清算、解散、倒闭而不复存在。企业是否持续经营对会计政策的选择,正确确定和计量财产计价、收益影响很大。(要求定期对企业持续经营进行分析和判断)。

会计分期(会计期间):将一个企业持物经营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为连续、相等的期间。

会计分期的目的:以结算盈亏,按期编报财务报告,从而及时地向各方面提供有关且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信息。由于会计分期,产生了当期与其他期间的差异,从而出现(会计原则)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进而出现了(会计方法)应收、应付、递延、预提、待摊。

会计期间越短,反映经济活动的会计信息质量月不可靠。

货币计量:用货币作为计量单位,记录和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

不能用货币计量的资产:企业的经营战略,在消费者当中的信誉度,企业的地理位置,企业的技术开发能力等。为了弥补货币量度,要求企业采用一些非货币指标作为会计报表的补充。

会计核算信息质量要求

会计信息质量方面的一般原则:客观性原则(真实性原则)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及证明经纪业务发生的合法凭证为依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采用特定的专门方法进行记账、算账、报账,保证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内容完整、真实可靠);会计人员在进行会计处理时应保持客观,运用正确的会计原则和方法得出具有可检验性的会计信息。相关性原则(企业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应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相关,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活着未来的情况作出评价或预测。明晰性选择(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便于会计报告使用者理解和使用);可比性原则(横向可比,会计信息口径一致,国家统一规定的相关会计方法程序,信息纵向可比,不得随意改变的目前使用的跨级方法和程序);实质重于形式(按照已交易或事项道德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和计量报告,不应以交易或事项的法律形式作为依据);重要性选择(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相关的所有重要交易和事项,通常按照会计的业务或者事项占企业收入、费用或资产中的比重,与会计信息成本效益直接相关,坚持重要性可以保证会计信息的收益大于成本;重要性的判断取决于会计从业者的职业判断。从质和量两方面进行分析)谨慎性原则(稳健性原则:对交易或事项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在存在不确定因素的情况下作出判断时,不应该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及时性原则(及时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得提前和延后)

确认和计量的一般原则(权责发生制原则:收入和费用是否计入会计期间,不是以是否在该期间内收到或者付出现金为标志,而是依据收入是否归属该期间的成果、费用是否由该期负担来确定——应收应付原则;收付实现制——现收先付制,营利组织常采用权责发生制、预算单位常采用收付实现制;配比原则:将收入与对应的费用、成本进行对比,以结出损益,因果配比,时间配比;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将收益性支出计入当期损益,将资本性支出计入资产的价值,支出的经济效益不仅与本期间有关该支出应该计入资本性支出,支出所带来的经济效益仅与当期有关应当计入收益性支出,划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有

助于正确确认当期损益和资产价值,保持会计信息的客观性;历史成本原则:取得资产是发生的成本作为资产的入账价值,在资产处置前保持其入账交织不变,其后,如发生减值,应当按规定计提相应的减值准备)。

会计方法:用何种手段去实现会计的任务,完成会计核算和监督职能。

会计的方法包括:会计核算、会计分析、会计考核、会计预测和会计决策方法等。其中,会计核算方法是最基本、最主要的方法。

会计的核算方法:对会计对象进行连续、系统、全面地核算和监督所运用的方法。专门方法:设置会计科目及账户、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凭证、登记帐薄、成本计算、财产调查、编制会计报表。

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对会计对象具体内容进行的分类反映和监督方法。复式记账:对每一项经济业务都要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相互联系的账户中进行登记的一种方法。填制和审核凭证(会计核算的一中专门方法,能提高会计核算质量):任何经济业务发生或完成都应取得原始凭证,审核后的原始凭证才能编制记账凭证,记账凭证是记账的依据,会计凭证就包括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登记帐薄(会计核算的主要方法):更具会计凭证,采用复式记账法。把经济业务分门别类、内容连续地在有关张博中进行登记的方法;成本计算:按照一定对象归集和分配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费用。以便确定该对象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的一种专门方法;财产清查:通过各项财产物质、货币资金进行实物盘点,对往来款项进行核对,以查明实存数同账面存数是否相符的一种专门方法;编制会计报表:根据张波记录的数据资料,采用一定的表格形式,概括、综合地反映各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经济活动过程和结果的一种方法。

会计方法相互配合运用的程序:经纪业务发生后,取得和填制会计凭证;按会计科目对经济业务进行分类核算,并运用复式记账法在相关会计帐薄中进行登记;对生产经营过程中各种费用进行成本计算;对帐薄记录通过财产清查加以核实,保证账实相符;期末,根据张波记录资料和其他资料。进行必要的加工计算,编制会计报表。

复习题

1、简述会计的含义及特点

会计是以货币作为主要计量单位,以凭证为依据,用一系列专门的技术方法,对一定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全面、综合、连续、系统地核算和监督,并向有关方面提供会计信息的一种经济管理活动。

2、什么是会计的职能?会计的基本职能有哪些特点?

会计在经济管理工作所具有的功能或能够发挥的作用。会计的基本职能是进行核算和监督。

会计核算的特点:从价值量上反映各经济主体的经济活动要求连续性、系统性和完整性对各单位的经济活动的全过程进行反映。

会计监督的特点:过价值量指标来进行监督工作的,包括事前、事中、事后的全工程监督。会计核算和监督相互作用、相辅相成。核算是监督的基础,监督是核算的质量保证

3、什么事企业会计对象?企业会计对象包括哪些内容?

会计对象是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凡是能够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的特定对象都是会计所核算和监督的内容。

资金运动:资金运动过程;资金投入(所有人投入——企业所有者权益和债权人投入——企业债权人权益【企业负债】),构成企业的流动资产、非流动资产和费用;资金循环和周转:资金的循环就是货币资金开始依次转化为储备资金、生产资金、产品资金,最后又回到货币资金;资金退出:偿还债务、上缴各种税金、向所有者分配利润等,使得这部分资金离开本企业,推出企业的资金循环与周转。

4、什么是资产?资产有哪些特点?资产如何分类?资产包括哪些内容?

资产: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资产的特点:1、现实资产而不是预期资产,2、由企业控制或拥有的,3、能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

资产的分类原则:按流动性分类,

资产的种类:流动资产(在一年内变现的资产/一个经营周期能变现的资产)和非流动资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

5、什么是负债?负债有哪些特征?负债如何分类?

负债: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的现时义务,履行该义务预期将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负债的特点:过去的交易或事项产生的偿还义务、负债是现实义务、为了偿还债务,与该义务有关的经济利益很有可能会流出企业,未来流出的经济利益的金额能够可靠计量。

负债的分类:(按偿还期限长短)流动负债(预期在一年或一个经营周期内到期清偿的债务)和非流动负债(长期借款、应付债券、长期应付款)。

6、什么事所有者权益?所有者权益有哪些内容?

所有者权益: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净资产=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特点:所有者权益不需要偿还,发生减值、清算时企业才偿还所有者权益;企业发生清算时,负债往往优先偿还,所有者只有在清偿所有负债后才能返还所有者;所有者权益能够分享利润,而负债不能。

7、什么是收入?收入有哪些特征?收入包括哪些内容?

收入:企业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收入的特征:由日常活动形成,经济利益流入。

收入的内容:,包括销售商品收入、劳务收入、使用费收入、租金收入、股利收入等主营业务和其他业务收入。

8、什么是费用?费用如何分类?

费用: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总流出。

费用可划分为两类:一类是企业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等发生的费用,1、应计入产品成本、劳务成本,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另一类是2、不应计入成本而直接计入当期损益的相关费用,包括管理费用、财务费用、销售费用、资产减值损失。计入产品成本、劳务成本等费用,应当在确认产品销售收入、劳务收入等时将已销售产品、已提供劳务的成本计入当期损益。

9、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的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有哪些?有作用是什么?

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的四项内容:

1、会计主体(会计实体/会计个体):会计信息所反映的特定单位。

假设会计主体的作用:明确会计主体,才能划定会计所要处理的经济业务事项的范围和立场;明确会计主体,将会计主体的经济活动与会计主体所有者的经济活动区分开来。(一个法律主体一定是一个会计主体,一个会计主体未必是一个法律主体);

2、持续经营:会计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镜无限的延续下去,

假设持续经营的作用: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企业不会面临清算、解散、倒闭而不复存在。企业是否持续经营对会计政策的选择,正确确定和计量财产计价、收益影响很大。(要求定期对企业持续经营进行分析和判断)。

3、会计分期(会计期间):将一个企业持物经营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为连续、相等的期

间。

会计分期的目的(作用):以结算盈亏,按期编报财务报告,从而及时地向各方面提供有关且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信息。由于会计分期,产生了当期与其他期间的差异,从而出现(会计原则)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进而出现了(会计方法)应收、应付、递延、预提、待摊。

4、货币计量:用货币作为计量单位,记录和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

货币计量的作用:货币计量。而会计是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全面系统的反映,为此,需要货币这样一个统一的量度。企业经济活动中凡是能够用货币这一尺度计量的,就可以进行会计反映,凡是不能用这一尺度计量的,则不必进行会计反映。

10、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的会计核算一般原则有哪些?其中会计要素确认计量的原则有哪些?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原则有哪些?会计修订性惯例的原则有哪些?

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衡量会计信息质量方面的一般原则,和确认和计量的一般原则。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原则:客观性原则、相关性原则、重要性原则、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明晰性原则。

会计确认和计量:权责发生制原则;收付实现制——现收先付制;配比原则;历史成本原则。

11、什么是权责发生制?什么是收付实现制?二者对收入和费用的确认有何区别?

权责发生制原则:收入和费用是否计入会计期间,不是以是否在该期间内收到或者付出现金为标志,而是依据收入是否归属该期间的成果、费用是否由该期负担来确定——应收应付原则;

收付实现制——现收先付制:当期收入和费用按时间计入。

营利组织常采用权责发生制、预算单位常采用收付实现制;

12、什么是收益性支出?什么是资本性支出?二者有何特点?

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将收益性支出计入当期损益,将资本性支出计入资产的价值,支出的经济效益不仅与本期间有关该支出应该计入资本性支出,支出所带来的经济效益仅与当期有关应当计入收益性支出,

划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有助于正确确认当期损益和资产价值,保持会计信息的客观性;

13、会计核算方法的体系有哪些内容构成?他们之间的联系时什么?

会计方法相互配合运用的程序:经纪业务发生后,取得和填制会计凭证;按会计科目对经济业务进行分类核算,并运用复式记账法在相关会计帐薄中进行登记;对生产经营过程中各种费用进行成本计算;对帐薄记录通过财产清查加以核实,保证账实相符;期末,根据张波记录资料和其他资料。进行必要的加工计算,编制会计报表。

最新基础会计作业及答案(一)

最新基础会计作业及答案(一) 一、单项选择题:从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正确的,并将其序号字母填入题后的括号里。 1.根据现有的发现,我国会计一职最早出现在(A )。A.西周时期 B.唐朝 C.宋朝 D.明朝 2.会计的基本职能是( A )。 A.反映和控制 B.预测和决策 C.监督和分析 D.反映和分析 3.会计的反映职能不包括( B )。 A.连续性 B.主观性 C.系统性 D.全面性 4.我国最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实施于(A )。 A.2007年 B.2006年 C.2008年 D.2009年 5.会计对经济活动进行综合反映,主要是利用( C )。A.实物量度 B.劳动量度 C.货币量度 D.工时量度 6.财产所有权与管理权相分离情况下,会计的根本目标是( A )。 A.完成受托责任 B.提高经济效益 C.提供会计信息 D.控制和指导经济活动 7.利润是企业在一定期间的(C )。 A.经营收入 B.经营毛利 C.经营成果 D.经济效益 8.下列各项中属于流动资产的有( A)。 A.应收账款 B.运输设备 C.专利权 D.预收账款 9.会计对象的具体化,可称为(B )。 A.会计科目 B.会计要素 C.经济业务 D.账户 10.下列各项中属于所有者权益的是( D )。 A.房屋 B.银行存款 C.短期借款 D.未分配利润 11.正确的会计等式是( A )。 A.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B.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C.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D.资产+所有者权益=负债12. 在借贷记账法下,下列各项中说法正确的是( A)。A.资产类账户借方登记增加额 B.资产类账户借方登记减少额 C.负债类账户借方登记增加额 D.所有者权益类账户借方登记增加额 13.账户是根据(C)在账簿中开设的记账单元。 A.资金运动 B.会计对象 C.会计科目 D.财务状况 14.在借贷记账法中,账户的哪一方记录增加数,哪一方记录减少数是由( B)决定的。 A.记账规则 B.账户性质 C.业务性质 D.账户结构 15.会计科目是对( A)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的项目。A.会计要素 B.会计账户 C.会计分录 D.会计对象 16.复式记账法是对每一笔经济业务,都以相等的金额在( D )中进行登记。 A.一个账户 B.两个账户 C.一个或两个账户 D.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账户 17.在下列账户中与负债账户结构相同的是( D)账户。A.资产 B.收入 C.费用 D.所有者权益 18.所有者权益类账户的期末余额是根据(C )计算。A.借方期末余额=借方期初余额+借方本期发生额-贷方本期发生额 B.借方期末余额=借方期初余额+贷方本期发生额-借方本期发生额 C.贷方期末余额=贷方期初余额+贷方本期发生额-借方本期发生额 D.贷方期末余额=贷方期初余额+借方本期发生额-贷方本期发生额 19.损益类账户中的收入账户年末应(A )。 A.没有余额 B.有借方余额 C.有贷方余额 D.借贷方均有余额 20.存在着对应关系的账户,称为(D )。 A.联系账户 B.平衡账户 C.恒等账户 D.对应账户 21.账户发生额试算平衡是根据( A )确定的。 A.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 B.经济业务的内容 C.“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恒等式 D.经济业务的类型 22.下列错误中能够通过试算平衡查找的是( D)。 A.重记经济业务 B.漏记经济业务 C.借贷方向相反 D.借贷金额不等 23.简单会计分录的特征是(C)。 A.一借多贷 B.一贷多借 C.一借一贷 D.多借多贷 24.复式记账法的基本理论依据是(A )。 A.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B.收入-费用=利润 C.期初余额+本期增加数-本期减少数=期末余额 D.借方发生额=贷方发生额 25.下列引起资产内部此增彼减的交易、事项是(A )。

基础会计第一章练习题

自我练习试卷基础会计第一章 题目内容:持续经营假设的确立明确了会计核算的()。 A.空间范围 B.业务范围 C.职能范围 D.时间范围 标准答案: d 题目内容:企业对于已经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得提前或者延后,体现的是()。 A.相关性原则 B.及时性原则 C.重要性原则 D.明晰性原则 准答案: b 题目内容:货币计量基本假设明确了会计核算的()。 A.时间范围 B.基本方法 C.空间范围 D.业务范围 标准答案: b 题目内容:下列各种方法中,归集一定计算对象所发生的全部费用的专门方法是()。 A.设置账户 B.成本计算 C.财产清查 D.登记账簿 标准答案: b 题目内容:近代会计的显著标志是()。 A.单式记账法的使用 B.复式记账法的诞生 C.会计机构的出现 D.管理会计的产生 标准答案: b 题目内容:在影响会计产生和发展的社会环境中,起决定性作用的环境是()。 A.经济环境 B.政治环境 C.教育环境 D.自然环境标准答案: a 题目内容: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体现的是()。 A.客观性原则 B.相关性原则 C.重要性原则 D.谨慎性原则 标准答案: d 题目内容:企业对融资租入固定资产按自有资产进行核算,体现的是()。 A.客观性原则 B.相关性原则 C.重要性原则 D.实质重于形式原则 标准答案: d 题目内容:会计的发展经历了()。 A.两个历史阶段 B.三个历史阶段 C.四个历史阶段 D.五个历史阶段 标准答案: b 题目内容:会计主体假设的确立明确了会计核算的()。 A.时间范围 B.空间范围 C.业务范围 D.职能范围 标准答案: b 题目内容:下列各项原则中,也可称为真实性原则的是()。 A.相关性原则 B.可比性原则 C.客观性原则 D.谨慎性原则 标准答案: c 题目内容:权责发生制下确认本期收入和费用的标准是()。 A.实收实付 B.实付应收 C.应收应付 D.实收应付 标准答案: c 题目内容:会计假设也称会计的()。 A.基本职能 B.基本前提 C.基本理论 D.基本方法

会计从业会计基础第一章试题答案

会计基会计基础第一章试题 第一章总论 一、单项选择题 1会计是以()为主要计量单位。 A.实物 B.货币 C.劳动量 D.价格 2.会计的基本职能一般包括()。 A.会计计划与会计决策 B.会计预测与会计控制 C.会计控制与会计决策 D.会计核算与会计监督 3.会计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通过确认、计量、记录、报告等环节,对特定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记账、算账、报账,为各有关方面提供会计信息的功能称为()。 A.会计核算职能 B.会计监督职能 C.会计控制职能 D.会计预测职能 4.会计人员在进行会计核算的同时,对特定主体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合理性进行审查称为()。 A.会计控制职能 B.会计核算职能 C.会计监督职能 D.会计分析职能 5.()界定了从事会计工作和提供会计信息的空间范围。 A.会计职能 B.会计对象 C.会计内容 D.会计主体 6.在可预见的未来,会计主体不会破产清算,所持有的资产将正常营运,所负有的债务将正常偿还。这属于()。 A.会计主体假设 B.持续经营假设

C.会计分期假设 D.货币计量假设 7在我国,会计期间分为年度、半年度、季度和月度,它们均按()确定。A.公历起讫日期 B.农历起讫日期 月制起讫日期月制起讫日期 8.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是特定主体的()。 A.经济活动 B.实物运动 C.资金运动 D.经济资源 9.会计主体从()上对会计核算范围进行了有效界定。 A.空间 B.时间 C.空间和时间 D.内容 10.()作为会计的基本假设,就是将一个会计主体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为若干个相等的会计期间。 A.会计分期 B.会计主体 C.会计年度 D.持续经营 11.企业资产以历史成本计价而不以现行成本或清算价格计价,依据的会计基本假设是()。 A.会计主体 B.持续经营 C.会计分期 D.货币计量 12.以下不属于有价证券项目的是()。 A.银行汇票 B.国库券 C.股票 D.企业债券 13.以下各项中,不属于企业财物的是()。 A.燃料 B.在产品 C.设备 D.专利技术 14.债务是指由于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的企业需要以()等偿付的现时义务。

会计基础第一章总论练习题答案解析.doc

第一章总论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各项中,()属于企业在一定时期内为生产一定种类、一定数量的产品所支出的各种费用总和。 A、直接成本 B、间接成本 C、制造成本 D、制造费用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企业在一定时期内为生产一定种类、一定数量的产品所支付的各种费用的总和,就是这些产品的成本、也称为制造成本。 【该题针对“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知识点进行考核】 2、下列各项中,属于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的是()。 A、资金运动 B、货币活动 C、营销活动 D、资产运动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通常又称为资金运动。【该题针对“会计基本假设,货币计量”知识点进行考核】 3、下列属于会计主体假设的意义的是()。 A、明确了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空间范围

B、使会计人员可以选择适用的会计原则和会计方法 C、为会计核算确定了时间范围 D、为会计核算提供了必要手段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会计主体是指会计所核算和监督的特定单位或者组织,是会计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的空间范围。 【该题针对“会计基本假设,会计主体”知识点进行考核】 4、()是会计工作的基础。 A、会计记录 B、会计分析 C、会计核算 D、会计检查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会计核算是会计工作的基础。 【该题针对“会计的基本职能”知识点进行考核】 5、形成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不同的记账基础,进而出现应收、应付、预收、预付、折旧、摊销等会计处理方法所依据的会计基本假设是()。 A、货币计量 B、会计年度 C、持续经营 D、会计分期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会计分期是应收、应付、预收、预付、折旧、摊销等会计处理方法所依据的会计基本假设。 【该题针对“会计分期”知识点进行考核】 6、关于会计主体的概念,下列各项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可以是独立法人,也可以是非法人 B、可以是一个企业,也可以是企业内部的某一个单位 C、可以是一个单一的企业,也可以是由几个企业组成的企业集团 D、会计主体所核算的生产经营活动也包括其他企业或投资者个人的其他生产经营活动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会计主体核算的只是主体本身的生产经营活动,不包括主体之外的其他企业或投资者个人的其他生产经营活动。【该题针对“会计主体”知识点进行考核】 7、界定从事会计工作和提供会计信息的空间范围的会计基本前提是()。 A、会计职能 B、会计主体 C、会计内容 D、会计对象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会计主体是指会计工作为其服务的特定单位或组织,它的主要作用在于界定不同会计主体会计核算的范围。 【该题针对“会计主体”知识点进行考核】

基础会计作业及答案(一)

基础会计作业及答案(一) 一、单项选择题:从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正确的,并将其序号字母填入题后的括号里。 1.根据现有的发现,我国会计一职最早出现在(A )。A.西周时期 B.唐朝 C.宋朝 D.明朝 2.会计的基本职能是( A )。 A.反映和控制 B.预测和决策 C.监督和分析 D.反映和分析 3.会计的反映职能不包括( B )。 A.连续性 B.主观性 C.系统性 D.全面性 4.我国最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实施于(A )。 A.2007年 B.2006年 C.2008年 D.2009年 5.会计对经济活动进行综合反映,主要是利用( C )。A.实物量度 B.劳动量度 C.货币量度 D.工时量度 6.财产所有权与管理权相分离情况下,会计的根本目标是( A )。 A.完成受托责任 B.提高经济效益 C.提供会计信息 D.控制和指导经济活动 7.利润是企业在一定期间的(C )。 A.经营收入 B.经营毛利 C.经营成果 D.经济效益 8.下列各项中属于流动资产的有( A)。 A.应收账款 B.运输设备 C.专利权 D.预收账款 9.会计对象的具体化,可称为(B )。 A.会计科目 B.会计要素 C.经济业务 D.账户 10.下列各项中属于所有者权益的是( D )。 A.房屋 B.银行存款 C.短期借款 D.未分配利润 11.正确的会计等式是( A )。 A.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B.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C.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D.资产+所有者权益=负债12. 在借贷记账法下,下列各项中说法正确的是( A)。A.资产类账户借方登记增加额 B.资产类账户借方登记减少额 C.负债类账户借方登记增加额 D.所有者权益类账户借方登记增加额 13.账户是根据(C)在账簿中开设的记账单元。 A.资金运动 B.会计对象 C.会计科目 D.财务状况 14.在借贷记账法中,账户的哪一方记录增加数,哪一方记录减少数是由( B)决定的。 A.记账规则 B.账户性质 C.业务性质 D.账户结构 15.会计科目是对( A)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的项目。A.会计要素 B.会计账户 C.会计分录 D.会计对象 16.复式记账法是对每一笔经济业务,都以相等的金额在( D )中进行登记。 A.一个账户 B.两个账户 C.一个或两个账户 D.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账户 17.在下列账户中与负债账户结构相同的是( D)账户。A.资产 B.收入 C.费用 D.所有者权益 18.所有者权益类账户的期末余额是根据(C )计算。A.借方期末余额=借方期初余额+借方本期发生额-贷方本期发生额 B.借方期末余额=借方期初余额+贷方本期发生额-借方本期发生额 C.贷方期末余额=贷方期初余额+贷方本期发生额-借方本期发生额 D.贷方期末余额=贷方期初余额+借方本期发生额-贷方本期发生额 19.损益类账户中的收入账户年末应(A )。 A.没有余额 B.有借方余额 C.有贷方余额 D.借贷方均有余额 20.存在着对应关系的账户,称为(D )。 A.联系账户 B.平衡账户 C.恒等账户 D.对应账户 21.账户发生额试算平衡是根据( A )确定的。 A.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 B.经济业务的内容 C.“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恒等式 D.经济业务的类型 22.下列错误中能够通过试算平衡查找的是( D)。 A.重记经济业务 B.漏记经济业务 C.借贷方向相反 D.借贷金额不等 23.简单会计分录的特征是(C)。 A.一借多贷 B.一贷多借 C.一借一贷 D.多借多贷 24.复式记账法的基本理论依据是(A )。 A.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B.收入-费用=利润 C.期初余额+本期增加数-本期减少数=期末余额 D.借方发生额=贷方发生额 25.下列引起资产内部此增彼减的交易、事项是(A )。

基础会计习题第一章

《基础会计学》练习题 第一章总论 一、单项选择题 1.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尺度是会计的一个( D )。 A.方法 B.特点 C.手段 D.计量标准 2.会计主体是指会计所服务的( A )。 A.特定单位 B.投资者 C.债权人 D.管理当 3.假设企业的经营活动将无限期的延续下去,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不会因停业破产而进行清算的前提条件称为( A )。 A.会计主体 B.会计分期 C.持续经营 D.货币计量 4.会计最基本的职能是( A )。 A.会计核算 B.会计监督 C.会计决策 D.会计考核 5.会计的一般对象是( B )。 A.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发生的经济活动 B.企业、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 C.再生产过程中的全部经济活动 D.再生产过程中发生的、能用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 6.会计主体是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之一,它为会计工作规定了活动的( C )。 A.时间范围 B.核算方法 C.空间范围 D.业务范围 7.下列做法中,不符合持续经营假设的是(D )。 A 将为生产产品而耗用的原材料费用全部计入本期产品成本 B 将为产品生产而购进的固定资产成本全部计入本期产品成本 C 将职工工资一次性发放给职工 D 将应收而未收的收入全部作为本期收入 8.权责发生制的记账基础产生于以下哪个会计假设( A ) A.会计主体假设 B.持续经营假设 C.会计分期假设 D.货币计量假设 9.下列会计假设属时间范围的假设是( B ) A.持续经营假设 B.会计分期假设 C.会计主体假设 D.货币计量假设 10.会计主体是指经营上或经济上具有独立性或相对独立性的单位。因此( C )。 A.会计主体必须同时是法律主体 B.会计主体必须不是法律主体 C.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律主体 D.会计主体必须是盈利性单位 11.强调经营成果计算的企业适合采用( D )。 A.实收实付制 B.实地盘存制C.权责发生制 D.收付实现制 13.企业的会计期间是(D ) A.自然形成的 B.人为划分的 C.一个周转过程 D.营业年度 14.以非清算为基础的会计假设是( B ) A.会计主体B.持续经营 C.会计分期D.货币计量 15.导致产生本期与非本期概念的会计假设是( C )

会计基础第一章第四节

会计基础第一章第四节 相关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和现在的情况作出评价,对未来的情况作出预测。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包括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和及时性等。实质重于形式要求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应仅以交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融资租赁方式属于实质重于形式。及时性要求企业对于已经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及时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得提前或者延后。企业应当及时确认收入。 重要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反映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有关的所有重要交易或者事项。 及时性要求企业对于已经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及时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得提前或者延后。 谨慎性要求企业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故意高估费用”和“故意低估资产”不符合会计信息的谨慎性要求。 可靠性要求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为了贯彻可靠性要求,企业应当做到: 1. 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 2. 在符合重要性和成本效益原则的前提下,保证会计信息的完整性。 3. 在财务会计报告中列示的会计信息应当是中立的。 为了贯彻可靠性要求,企业应当做到:1、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2、在符合重要性和成本效益原则的前提下,保证会计信息的完整性。3、在财务会计报告中列示的会计信息应当是中立的。如果企业在财务会计报告中为了达到事先设定的结果或效果,通过选择或列示有关会计信息以影响决策和判断的,这样的财务会计报告信息就不是中立的。 会计信息的使用者主要包括投资者、债权人、企业管理者、政府及其相关部门和社会公众等。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是对企业财务会计报告中所提供高质量会计信息的基本规范,是使财务会计报告中所提供会计信息对投资者等使用者决策有用应具备的基本特征,主要包括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和及时性等。(三可一相实重谨及) 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作为经济管理和经济监管部门,通常关心经济资源分配的公平、合理,市场经济秩序的公正、有序,宏观决策所依据信息的真实可靠等,他们需要会计信息来监管企业的有关活动(尤其是经济活动)、制定税收政策、进行税收征管和国民经济统计等。 企业贷款人、供应商等债权人通常关心企业的偿债能力和财务风险,他们需要借助会计信息等相关信息来判断企业能否按约支付所欠货款、偿还贷款本金和支付利息等。 社会公众也关心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包括企业对其所在地经济发展的贡献,如增加就业、刺激消费、提供社区服务等。 会计信息的使用者主要包括投资者、债权人、企业管理者、政府及其相关部门和社会公众等。

基础会计第一章

会计基础第一章同步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会计的基本职能是(A)。 A.经济管理工作B.质量管理工作 C.事后记账工作D.事前监督工作 2.下列项目中属于流动资产的是( B )。 A.预收账款B.应收账款 C.应付利息D.短期借款 3.预付账款属于会计要素中的(A)。 A.资产B.负债 C.费用D.所有者权益 4.收入是指企业日常活动中,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权益投入资本无关的(A)。 A.经济利益的总流入B.营业外收入 C.投资收益D.补贴收入 5.企业分期核算经营成果,采用的会计基础是( C )。 A.收付实现制B.实收实付制 C.权责发生制D.损失 6.所有者权益在数量上表现为(B )。 A..企业总资产B.资产总额扣除负债总额后的差额 C.企业总利润D.流动资产扣除流动负债的余额 二、多项选择题。 1.会计的基本特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A B C D )。 A..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B..拥有一系列专门方法 C.核算监督是会计的基本职能D.会计的本质是一种管理活动 2.会计一系列专门的方法包括(ABCD )。 A.设置会计科目账户B.复式记账,填制与审核会计凭证 C.登记账簿,成本计算D.财产清查,编制财务会计报告 3.会计的基本职能是指(AB )。 A.会计核算B.会计监督 C.成本计算D..财产清查 4.会计核算的职能是指以货币做为主要计量单位,对特定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ABC )如实反映特定主体的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 A..确认B.计量 C..报告D..监督 5.会计监督是指会计在核算过程中,对经济活动的(AC )进行的审查。 A.合法性B.合规性 C.合理性D.完整性 6.资金运动在通常情况下包括(ABC )。 A.资金投入B.资金运用 C.资金退出D.资金增值

基础会计学试题及答案汇总

基础会计学课程试卷(课程代码0041)一、单项选择题 1.在借贷记账法下,账户的“借方”是用来登记()A.资产、权益增加B.权益减少 C.资产减少、权益增加D.资产增加、权益减少2.本年利润1~11月份资产负债表“未分配利润”项目的填列方法是( ) A.根据“利润分配”账户贷方余额直接填列 B.根据“本年利润”账户贷方余额和“利润分配”账户借方余额分析计算填列 C.根据“利润分配”账户借、贷方发生额分析计算填列 D.根据“本年利润”账户借、贷方发生额分析计算填列 3.清查库存现金的方法是( ) A.账面清查法B.实地盘点法 C.技术推算盘点法D.账证核对法 4.划线更正法适用于( ) A.原始凭证的文字、数字无法辨认B.记账后发现记账凭证有错误 C.记账凭证无误、账簿登记错误D.记账凭证和账簿记录均错5.下列账户中,属于跨期摊提账户的是( ) A.“预提费用”和“制造费用”B.“待摊费用”和“管理费用” C.“预提费用”和“待摊费用”D.“待摊费用”和“制造费用”6.可以不附原始凭证的记账凭证是( )

A.更正错账和结账的记账凭证B.收款的记账凭证 C.付款的记账凭证D.提取折旧的记账凭证7.对因遭受火灾而受损的财产进行清查,属于() A.全面清查和定期清查B.局部清查和定期清查 C.局部清查和不定期清查D.全面清查和不定期清查8.登记明细账依据的凭证是() A.汇总记账凭证B.科目汇总表 C.原始凭证或记账凭证D.记账编制凭证 9.下列账户中,与生产成本账户借方发生对应关系的是( ) A.“制造费用”B.“银行存款” C.“待摊费用”D.“累计折旧” 10.企业按税后利润提取盈余公积后,该企业( ) A.资产和权益总额不变B.资产总额增加 C.所有者权益减少D.所有者权益增加 11、损益表中“营业利润”的计算方法是() A.产品销售收入—产品销售成本 B.产品销售利润—管理费用—财务费用 C.产品销售利润—营业外支出 D.产品销售利润+营业外收人—营业外支出 12.根据复式记账法原理,每笔经济业务()A.必须同时在二个账户的借方和另一个账户的贷方登记 B.必须同时在一个资产账户和一个负债账户中登记

会计基础第一章复习笔记

会计基础第一章复习笔记 一.会计概念 ㈠. 我国“会计”一次的命名起源于西周时代。 ㈡. 清代学者焦循在其所著《孟子正义》——“零星算之为计,总合算之为会”。 ㈢. 中式会计进展的里程碑——“四柱清册”、“龙门账”、“天地合帐”。 ㈣. 1494年意大利数学家卢卡.帕乔利所著《算术、几何比及比例概要》,开创了世界会计进展史上的新时代—卢卡·帕乔利时代,人们尊他为“现代会计之父”。 。 ㈤. 现代会计的开始-——复式记账 ㈥.我国会计的法制化进程:1985年全国人大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标志着我国会计工作法治化的开端。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公布了新的修订后的《企业会计准则——差不多准则》,同时公布了38项具体准则,建立了会计准则体系,自2007年1月1日施行。 ,核算和监督㈦. 会计概念:会计是以货币为要紧计量单位,运用一系列专门方法 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治理工作。 二.会计特点

㈠. 差不多特点 ①. 会计以货币作为要紧计量单位。 ★除货币计量以外,还可运用实物计量(千克、吨、米、台、件等)和劳动计量(工作日、工时等)。 ②. 会计拥有一系列专门方法。 ★核算方法:设置会计科目、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差不多环节)、登记账簿(中心环节)、成本运算、财产清查、编制财务报告(最终环节)。 ③. 会计具有核算和监督的差不多职能。 ④. 会计的本质确实是治理活动。 ★会计核确实是会计监督的基础,是监督的前提,为监督提供依据,而会计监督又是会计核算质量的保证。从职能属性看,核算和监督本身是一种治理活动,从本质属性看,会计本身确实是一种治理活动。 ㈡. 会计按其报告对象的不同,分为财务会计和治理会计。 ★财务会计(过去)要紧侧重于向企业外部关系人提供有关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情形等信息。 ★治理会计(以后)要紧侧重于向企业内部治理者提供进行经营规划、经营治理、推测决策所需的相关信息。 ㈢. 现代会计形成的标志:财务会计和治理会计 三.会计的差不多职能 ㈠. 差不多职能 ①.会计的核算职能 ★会计核确实是会计最差不多的职能,也称反映职能。它是指会计以货币为要紧计量单位,通过

第一章会计基础笔记

第一章总论 本章内容共4节★★★ 第一节会计概述(概念、基本职能和对象)★★★第二节会计基本假设★ 第三节会计基础第四节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 第一节会计概述(概念、基本职能和对象) 一、会计的概念 (一)会计的历史(单选或判断) 1.我国 ①原始社会末期,出现了“结绳记事”、“刻契记事”等简单的记录、计算行为; ②西周时期,形成了一种专职的、独立的会计活动,并出现了“会计”一词,标志着古代会计产生了; ③清代,《孟子正义》书中对“会”和“计”作了一定的区分:“零星算之为计,总和算之为会”。 2.外国 1494年,意大利数学家卢卡?帕乔利在《算术、几何、比及比例概要》一书的“簿记论”中,介绍了复式记账法。复式记账法的产生和“簿记论”的问世,标志着现代会计的开始。 【例题1?单选题】()标志着现代会计的开始。 A.中国历史上最早出现“会计”一词 B.中国西周时期形成专职的“司会”官职 C.意大利复式记账法的产生和“簿记论”的问世 D.英国首创了执业会计师制度 [答案]C 【例题2?单选题】“零星算之为计,总合算之为会”,出于()。 A.《周礼》 B.《孟子正义》 C.《大和国计》 D.《元和国计簿》 [答案]B 【例题3?判断题】我国历史上,最早在西周时期出现“会计”一词。() [答案]对 (二)定义

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反映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 理解:1、经济管理工作——主要表现为反映和监督经济活动(价值形式的管理); 2、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即货币计量。 (1)会计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例如:一辆夏利和一辆奔驰相比,哪个贵?奔驰,大多数人马上会说到。但我说的夏利是08年新款新车,而奔驰是小孩儿玩具车。如果我直接以金额表述相信就不存在问题了,夏利不超过10万,而奔驰在100万以上,也就是统一为货币计量了;但货币不是惟一计量单位,例如:春兰空调公司08年10月底空调存货为3504500元,假如只以价值量体现,那被盗一两台根本不会轻易发现;假如既以价值量体现,同时又以数量记录,则很容易发现。故货币不是惟一计量单位,而是主要计量单位; (2)通常在经济活动中使用三种计量单位: 劳动计量单位、实物计量单位和货币计量单位。 ↓↓↓ 如,小时,工时公斤,米等元,万元等 ↓↓ 如,普通人与金融高管的每小时相比1斤的大米与黄金相比 3、经济活动,体现了会计的对象——价值运动或资金运动; 4、一个单位,体现了会计主体。会计工作是针对某一特定单位做处理,也就是站在谁的角度。例如:甲销售一批货物给乙。那么甲公司会计要做销售业务,乙公司会计做采购业务。即使甲乙两公司用的是同一会计做代理记账,也得分别就甲乙做销售和采购的业务; 5、反映和监督,即会计的基本职能。核算出来的结果就是反映,二者一致。 【例题4?多选题】经济活动中,通常使用的计量单位有()。 A.劳动计量单位 B.实物计量单位 C.货币计量单位 D.技术计量单位 [答案]ABC 二、会计的基本职能——核算和监督 (一)会计核算(也可称作反映),是会计最基本的职能。 会计核算指会计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通过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等环节,对特定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记账、算账、报账,为各有关方面提供信息的功能。 1、会计核算的四个环节(理解) (1)确认——(能不能记账或用不用记账)是否应该或能够进行会计处理; 例如,公司新挖入一销售经理——不用做会计处理 公司新购入一批原料——应该记账。 (2)计量——(记多少)对已确定可以进行会计处理的经济活动确定其应记录的金额;

最新基础会计复习题及答案

基础会计复习题及答 案

基础会计复习题及答案 一、主要名词术语 1.会计循环——就是按一定的步骤反复运行的会计程序。 2.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就是对会计核算的存在条件,如空间、时间、计量尺度等以及核算过程中的不确定因素提出假设,并以次为会计核算的前提和基础。 3.会计主体——会计核算须以一个特定单位为其服务对象和服务范围,这个特定单位就称为会计主体,也叫做会计实体。 4.持续经营——也称继续经营,是企业在可以预见的将来既不会停业,也不会被兼并或破产,并以现有的经营规模和经营范围(或扩大的经营规模和扩大的经营范围)持续不断地进行经营运作。 5.会计分期——是指将持续不断的经营活动期间划分为若干会计期间。 6.货币计量——是指会计核算中对会计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采用统一的货币单位予以综合反映。 7.权责发生制原则——亦称之为应收应付制原则,是指在会计核算中,按照收入已经实现,费用已经发生,并应由本期负担为标准来确认本期收入和本期费用。 8.配比原则——是指企业应将某一会计期间的收入和为取得这些收入而支出的费用相互配比,并在该会计期间内确认。 9.实际成本原则——亦称之为历史成本原则,它是指企业对所发生的经济活动进行计量时,都要以经济业务事项实际发生时的取得成本或实际成本作为登记入账的依据。 10.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原则——是指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合理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的界限。 11.谨慎性原则——亦称之为稳健性原则,是指企业在处理含有不确定因素的经济业务时,必须谨慎从事,即只确认可以预见的损失和费用。 12.重要性原则——是指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对交易或事项应当区别其重要程度,采用不同的核算方式。 13.收付实现制——亦称实收实付制,是指在会计核算中,以实际收到或支付款项为确认本期收入和本期费用的标准。 二、单项选择:在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正确的,并将其序号字母填入题中的括号里。 1.下列不属于会计循环的业务是( A )。 A.编制预算报告 B.编制会计分录 C.编制会计报表 D.编制财务情况说明书 2.下列不属于会计核算基本前提的是( C )。 A.会计主体 B.持续经营

基础会计 第一章 会计的基本概念

会计的基本概念 什么是会计?多年来通俗的说法,会计就是记账、算账和报账。 我国古代“会计”一词产生于西周,主要指对收支活动的记录、计算、考察和监督。清代学者焦循在《孟子正义》一书中,对“会”和“计”作过概括性的解释:“零星算为之计,总合算为之会”,说明会计既要进行连续的个别核算,又要把个别核算加以综合,进行系统综合全面的核算。 会计的概念: 会计是以货币作为主要计量单位,运用一系列专门方法,对企事业单位经济活动进行连续、系统、全面和综合的核算和监督并在此基础上对经济活动进行分析、预测和控制以提高经济效益的一种管理活动。 从会计的定义,我们可以看出: 1.会计首先是一种经济计算。它要对经济过程利用货币为主要计量尺度进行连续、系统、全面、综合的计算。经济计算是指人们对经济资源(人力、物力、财力)、经济关系(等价交换、所有权、分配、信贷、结算等)和经济过程(投入、产出、收入、成本、效率等)所进行的数量计算的总称。经济计算既包括对经济现象静态状况的存量计算,也包括对期动态状况的流量计算,既包括事前的计划计算,也包括事后的实际计算。会计是一种典型的经济计算,经济计算除包括会计计算外,还包括统计计算和业务计算等。 2.会计是一个经济信息系统。它将一个公司分散的经营活动转化成一组客观的数据,提供有关公司的业绩、问题、以及企业资金、劳动、所有权、收入、成本、利润、债权、债务等信息。向有关方面提供有关信息咨询服务,任何人都可以通过会计提供的信息了解企业的基本情况,并作为其决策的依据。可见,会计是提供财务信息为主的经济信息系统,是企业经营的计分牌,因而会计又被人称为“企业语言”。 3.会计是一项经济管理工作。在非商品的经济条件下,会计是直接对财产物资进行管理;在商品经济条件下,由于存在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经济活动中的财产物资都是以价值形式表现的,会计是利用价值形式对财产物资进行管理的。如果说会计是一个信息系统,主要是对企业外部的有关信息使用者而言的,那么说会计是一个经济管理活动,则主要是对企业内部来说的。从历史的发展和现实状况来看,会计是社会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适应生产发展和管理需要而产生的,尤其是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竞争的出现要求通过管理对经济活动进行严格的控制和监督。同时,会计的内容和形式也在不断地完善和变化,由单纯的记账、算账,主要办理账务业务,对外报送会计报表,发展为参与事前经营预测、决策,对经济活动进行事中控制、监督,开展事后分析、检查。可见,会计无论是过去、现在或将来,它都是人们对经济进行管理的活动。 会计要素:经济组织的经济活动是通过会计所反映的经济业务体现出来的。经济业务是指通过 会计来核算和监督的经营活动和财务收支的具体事项,又称会计事项。例如,以现金支付费用,以银行存款购入材料物资,销售产品取得银行存款收入,分配投资者的利润等等,都是会计事项。会计事项所涉及的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具体内容,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称为会计要素。会计要素是对会计对象的具体分类,是构成会计报表的基本项目。 会计假设: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又称会计假设,是指组织正常会计核算工作应当具备的前提条 件。正如在交通规则中,为了保证交通秩序,要求来往行人与车辆等都必须靠右行驶一样,会计面对的是一个现实的复杂多变的社会经济环境,要使会计核算工作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规律性,必须对会计工作提出一定的前提条件,即作出某些假设,从而使会计工作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的,比较理想的环境中。 《企业会计准则》将会计假设分为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期间和货币计量四个内容。

会计基础习题与答案(第一章)(1)

第一章总论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不选、错选均不得分。) 1.会计人员在进行会计核算的同时,对特定主体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合理性进行审查称为()。 A.会计决策职能 B.会计核算职能 C.会计监督职能 D.会计分析职能 【显示答案】 2.()作为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就是将一个会计主体持续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为若干个相等的会计期间。 A.持续经营 B.会计年度 C.会计分期 D.会计主体 【显示答案】 3.会计的基本职能包括()。 A.会计控制与会计决策 B.会计预测与会计控制 C.会计核算与会计监督 D.会计计划与会计决策 【显示答案】 4.形成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不同的记账基础,进而出现应收、应付、预收、预付、折旧、摊销等会计处理方法所依据的会计基本假设是()。

A.会计主体 B.持续经营 C.会计分期 D.货币计量 【显示答案】 5.企业固定资产折旧可以按照其价值和使用情况,确定采用某一方法计提折旧,它所依据的会计核算前提是()。 A.会计主体 B.持续经营 C.会计分期 D.货币计量 【显示答案】 6.界定从事会计工作和提供会计信息的空间范围的会计基本前提是()。 A.会计职能 B.会计主体 C.会计内容 D.会计对象 【显示答案】 7.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有价证券项目的是()。 A.企业债券 B.股票 C.银行汇票 D.国库券 【显示答案】

8.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企业财物的是()。 A.机器设备 B.在产品 C.燃料 D.专利权 【显示答案】 9.债务是指由于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的企业需要以()等偿付的现时义务。 A.资产或劳务 B.资本或劳务 C.资产或债权 D.收入或劳务 【显示答案】 10.下列不属于会计核算三项工作的是()。 A.记账 B.算账 C.报账 D.查账 【显示答案】 11.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会计主体不会破产清算,所持有的资产将正常营运,所负有的债务将正常偿还,这属于()。 A.会计主体假设 B.持续经营假设 C.会计分期假设 D.货币计量假设

基础会计作业一(带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企业的资金运动由各个环节组成,它不包括( D )。 A.资金投入 B.资金运用 C.资金退出 D.资金增值 2.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下列时间段中,不作为会计期间的是( B ) A.年度 B.半月 C.季度 D.月度 3. 反映企业经营成果的会计要素,也称为动态会计要素,构成利润表的基本框架。下列不属于动态会计要素的是( B )。 A.收入 B.成本 C.费用 D.利润 4. 下列不属于非流动负债的是( A ) A.应付票据 B.应付债券 C.长期借款 D.长期应付款

5. 下列不属于总账科目的是( B ) A.原材料 B.甲材料 C.应付账款 D.应收账款 6. 会计科目与账户间关系,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A ) A.两者口径一致,但性质不同 B.账户是会计科目的具体运用 C.没有会计科目,账户就失去了设置依据 D.实际工作中,对会计科目和账户往往不加以严格区分,而是相互通用 7. 会计分录的基本要素不包括( A ) A.记账的时间 B.记账符号 C.记账金额 D.账户名称 8. 下列原始凭证中,不属于单位自制原始凭证的是(C ) A.收料单 B.限额领料单 C.购货合同 D.领料单 9. 以下各项中,不属于原始凭证所必须具备的基本内容的是(C )

A.凭证名称、填制日期和编号 B.经济业务内容摘要 C.对应的记账凭证号数 D.填制、经办人员的签字、盖章 10. 下列不属于汇总原始凭证的是(B ) A.发料凭证汇总表 B.限额领料单 C.差旅费报销单 D.工资结算汇总表 11. 按其所反映的经济业务是否与现金和银行存款有关划分,下列不属于专用记账凭证的是(D). A.收款凭证 B.付款凭证 C.转账凭证 D.结算凭证 12. 下列不可以作为同一张记账凭证填列根据的是(D) A.某一张记账凭证 B.若干张记账凭证 C.原始凭证汇总表 D.不同内容和类别的原始凭证 13. 下列不属于按外型特征不同分类的账簿是(A) A.备查账簿

2020年(财务会计)会计基础第一章复习笔记

(财务会计)会计基础第一章复习笔记

第一章:总论 一.会计概念 ㈠.我国“会计”一次的命名起源于西周时代。 ㈡.清代学者焦循在其所著《孟子正义》——“零星算之为计,总 合算之为会”。 ㈢.中式会计发展的里程碑——“四柱清册”、“龙门账”、“天地合 帐”。 ㈣.1494年意大利数学家卢卡.帕乔利所著《算术、几何比及比例 概要》,开创了世界会计发展史上的新时代—卢卡·帕乔利时代,人们尊他为“现代会 计之父”。 。 ㈤.现代会计的开始-——复式记账 ㈥.我国会计的法制化进程:1985年全国人大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 法》——标志着我国会计工作法治化的开端。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发布了新的修订后的

《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同时公布了38项具体准则,建立了会计准则体系,自2007年1月1日施行。 ㈦.会计概念: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运用一系列专门方法,核算和监督 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 二.会计特征 ㈠.基本特征 ①.会计以货币作为主要计量单位。 ★除货币计量以外,还可运用实物计量(千克、吨、米、台、件等)和劳动计量(工作日、工时等)。 ②.会计拥有一系列专门方法。 ★核算方法:设置会计科目、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基本环节)、登记账簿 (中心环节)、成本计算、财产清查、编 制财务报告(最终环节)。 ③.会计具有核算和监督的基本职能。 ④.会计的本质就是管理活动。 ★会计核算是会计监督的基础,是监督的前提,为监督提供依据,

而会计监督又是会计核算质量的保障。从职能属性看,核算和 监督本身是一种管理活动,从本质属性看,会计本身就是一种管 理活动。 ㈡.会计按其报告对象的不同,分为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财务会计(过去)主要侧重于向企业外部关系人提供有关企业财务状况、 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情况等信息。 ★管理会计(未来)主要侧重于向企业内部管理者提供进行经营规划、 经营管理、预测决策所需的相关信息。 ㈢.现代会计形成的标志: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 三.会计的基本职能 ㈠.基本职能 ①.会计的核算职能 ★会计核算是会计最基本的职能,也称反映职能。它是指会计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通过对特定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特定主体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或运营绩效)和现金流量等信息。 ★核算职能的环节:确认、计量、记录、报告.

基础会计第一章说课讲解

单项选择题 1、在下列各项中,被誉为会计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里程碑的是()。 A.会计名称的形成 B.复试簿记的诞生 C.会计专职人员的形成 D.管理会计形成独立的学科 正确答案: B. 2、在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现代会计内容的是()。 A.会计目标的重大变化 B.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分离 C.电子计算机在会计上的应用 D.复试簿记的诞生 正确答案: D 3、现代企业财务报告的主要使用者是() A.A政府部门 B.投资者 C.债权人 D.社会公众 正确答案: B 4、在下列各项中,属于会计监督职能内容的是()。 A.交易或事项的连续性 B.交易或事项的全面性 C.交易或事项的系统性 D.交易或事项的合法性 正确答案: D. 5、在会计假设中,对会计活动所服务的对象发生的交易或事项进行处理时所采用的计量单位作出的假设是( ). A.会计主体 B.持续经营 C.货币计量 D.会计分期 正确答案: C. 6、在会计假设中,对会计所服务对象经营活动的持续性所作出基本设定的是() A.会计主体 B. 持续经营 C. 会计分期 D. 货币计量 正确答案: B 7、在会计假设中,对会计所服务对象经营活动的持续性进行合理期间划分作出基本设定的是() A. 会计主体 B.持续经营 C.会计分期 D.货币计量 正确答案: C 8、在会计假设中,对会计活动所服务的对象所发生的交易和事项进行处理时所采用的计量单位作出基本设定的是() A.会计主体 B.持续经营 C.会计分期 D. 货币计量 正确答案: d 13、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应以交易或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体现的是会计信息质量的( ). A.可比性要求 B.实质重于形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