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的情感缺失与人文关怀

留守儿童的情感缺失与人文关怀
留守儿童的情感缺失与人文关怀

留守儿童的情感缺失与人文关怀

一、留守儿童的基本状况

所谓“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并因此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儿童。留守儿童生活上缺少照顾,监护人只需求供给留守儿童衣食,情感上缺少抚慰,留守儿童遇到心理问题不能即时进行沟通,心理上缺少疏导,这种种缺失直接导致留守儿童的管理失效,直接影响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成为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任务,是不可忽视的教育问题,关系着几代人的成长,关系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因此如何关怀留守儿童的情感问题显得十分重要。

二、留守儿童的基本问题

据调查此类心理现象的儿童占留守儿童的11.4%。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主要是长期与父母分离,使他们生理和心理上的需要得不到满足,缺乏父母的疼爱,亲情缺失,由此产生这种心理状态。另一项调查表明,留守儿童中56.4%与单亲生活在一起,32.2%与祖父母生活,4.1%和其他亲戚生活,0.9%被寄养在别人家里。有专家说,由于监护质量不高而造成的畸形成长,可能给留守儿童带来一系列心理、道德、情感等问题,比如不自信、放任自流、情感脆弱等等。有项调查表明,留守儿童中80%有心理问题,存在焦虑、抑郁、易怒等不正常心理。留守儿童处于道德品质形成、文化知识掌握、心理健康教育和身体成长的关键时期,因此,对他们予以特别关爱已是刻不容缓。

三、留守儿童的情感特征

留守儿童的父母错误地认为对子女只要给钱,由学校进行教育就行了,事实上,子女缺少父母亲情的呵护,爱的滋润,孩子幼小心灵的许多问题得不到自己最亲的人的回答,他们得不到与父母心与心的交流,他们体会到的是人际间的冷漠,承受着不应该承受之重,于是变得性格内心自闭,孤僻乖戾,情绪低落,甚至出现不应该出现的反社会的心理。这种心理的出现,与父母缺少关爱有直接关系。

经过调查,部分“留守儿童”具有如下特征:

①缺少爱心;②不懂节约;③不受约束;④性格偏激;⑤没有自信;⑥行为乖僻。

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

(1)“留守儿童”是未成年人,对事情缺少明辨是非的能力,对事情的好坏缺少基本的判断能力,良好的习惯尚未养成,没有父母的约束,或者学校监管不力,便表现出自由散漫的特征,自由散漫表现为对监护人的要求无动于衷,根本不当一回事,对老师的要求充耳不闻,学习不认真,调皮捣蛋的事基本上都他们做的,如果处理严一点,甚至出现离家出走的现象,这种“无管束”状况给留守儿童的正常发展带来

新闻报道如何体现人文关怀

新闻报道如何体现人文关怀 [摘要]新闻报道中体现人文关怀能让让悲观者前行,让无力者有力。在新闻报道中体现人文关怀,是现代文明的要求,也是媒体所应承担的社会责任,新闻报道的庸俗化、媚俗化、人文关怀缺失是媒体不成熟的现象,当媒体报道体现人文关怀的时候说明媒体的文明和成熟,本文从新闻报道的价值本位和社会价值层面出发,通过小悦悦事件的分析,探究人文关怀与新闻本位之间的密切关联,提出了我国的新闻报道应如何坚持和体现人文关怀原则。 [关键词] 新闻报道;人文关怀;分析 As an example of the little yueyue event analysis reports embodiment of humanistic concern [Abstract]News reports reflect the humane care to let bears go on, powerless to powerful. In News reported in the reflected Humanities care, is modern civilization of requirements, is media by should bear of social responsibility, News reported of vulgarization of, and kitsch of, and Humanities care missing is media does not mature of phenomenon, dang media reported reflected Humanities care of when description media of civilization and mature, this from News reported of value standard and social value level start, by small yueyue event of analysis, research

农村留守儿童人伦情感缺失导致的家庭疏离问题分析

摘要:文章通过分析农村留守儿童独特的家庭结构导致其人伦情感缺失,进而导致家庭疏离的种种问题,指出家庭功能弱化、人伦情感缺失正严重影响农村留守儿童正确价值观、道德观的形成,在此基础上提出缓解农村留守儿童因家庭疏离而出现的各类问题的相应对策。 关键词:留守儿童;人伦情感缺失;家庭疏离 中图分类号:c6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1)11-025-d3 一、农村留守儿童与其独特的家庭结构分析 (一)农村留守儿童与人伦情感 严格定义留守儿童需要确定三方面主要因素:外出父母数量、父母外出时间、子女年龄界定。目前国内外学者对上述三方面因素的界定标准尚不统一:一是大部分学者针对外出父母数量,认为父母双方只要有一方外出打工,其子女就被界定为留守儿童;--是针对父母外出打工时间,大多数学者认为以半年为界限;三是针对子女年龄的界定,认为应该限定于义务教育年龄段。综合现有文献,笔者采用上述被大多数学者认同的界定标准,对农村留守儿童人伦情感缺失导致的家庭疏离问题进行了调查分析。 人伦情感主要是指子女与父母及其他长辈之间与生俱来的亲情。农村留守儿童因父母或其中一方长期在外打工,无法像正常家庭的孩子一样体会父母的疼爱与家庭的温暖,在父母长期缺位的生活环境中,其人伦情感明显缺失。 (二)独特的家庭结构分析 调查分析农村留守儿童的监护类型共分为“隔代监护、单亲监护、亲属监护、同辈监护、自我监护”五类。调查数据显示:隔代监护最为普遍,所占比例为55.7%,子女大多与祖辈生活在一起;其次是单亲监护(父母一方在家中照顾子女),所占比例为23.1%,且留在家中的大多为母亲;亲属监护占比例为17.7%,同辈监护与自我监护比较少见。与正常家庭相比较,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无疑是比较特殊的,父母缺位造成的影响不仅仅表现在家庭结构方面,还表现在儿童人伦情感缺失导致的家庭疏离问题方面。 二、农村留守儿童人伦情感缺失导致的家庭疏离问题 (一)人伦情感缺失致使农村留守儿童价值观出现差异 在家庭里,父母扮演着至关重要且无可替代的角色,子女从生理和心理上对家庭的依赖是非常强的,父母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的“文化教养、行为方式、观念态度”都将给子女带来潜移默化的影响,子女也是通过对父母的观察模仿逐步形成与之类似的基本价值观与行为态度。而农村留守儿童因父母外出打工,多数情况下是从身边个体或群体的模仿中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外出打工的父母无法完整、系统地将自身的生活知识和经验传递给子女,更无法教化子女认同其价值观与行为方式。随着子女的成长,其人生观、价值观等已经基本形成,但这些贯穿于子女生命历程中的重要思想理念却是在人伦情感缺失的状况下产生并形成的,子女通过模仿其他人所形成的社会价值观与行为规范必然会与父母产生强烈的冲突。 个案:(小张,13岁,父母外出打工)我从小学习成绩就好,在班级里担任班长,我很重视这个职务,同学们都巴结我,因为我是老师眼前的红人,像我村的人都巴结村干部小刘哥哥一样。刚入初三时,我外出打工的妈妈怕这个职务影响我学习,就找班主任撤销我班长的职务,因此,我特烦她,就算她是为我成绩着想,可是她都不知道同学现在都很势力,我自从不当班长后再也没有人巴结、奉承我了,真讨厌我妈妈什么都不懂还瞎操心。 从上述个案中明显看出,农村留守儿童因父母外出打工、人伦情感缺失所形成的价值观与父母不同,行为处事方面也存在很大差异,尽管碍于家长的权威听从了父母的安排,但这种接受是被迫的,孩子“口服心不服”,对父母产生强烈反感。 (二)人伦情感缺失导致亲子关系的失谐与道德情感的变异 良好的人伦情感关系伴随着“深刻的情感体验、彼此的亲切接触”,子女感受父母的爱能

人文关怀的缺失及对策

浅谈寄宿制小学人文关怀缺失的原因及对策 摘要:随着寄宿制小学各项工作的逐步推进,学校及家长对学生的人文关怀缺失严重,主要表现在学生情感的缺失和人文环境的不和谐,为此我们要多管齐下,通过各种方法和途径,使学生在学校里能找到家的感觉,使学校真正成为学生温暖的港湾。 关键词:寄宿制小学人文关怀缺失原因对策 为了解决农村小学教育中生源相对不足、教育资源浪费、使用效率不高等一系列问题,农村寄宿制小学应运而生。在很大程度上,它让更多的农村儿童能够更加集中和便利地接受教育,享受优质的教育资源。但随着寄宿制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也引发和暴露出了一些问题,人文关怀的缺失显得尤为突出。 何为人文关怀,简而言之,就是对人的生存状况的关怀、对人的尊严与符合人性的生活条件的肯定,对人类的解放与自由的追求。一句话,人文关怀就是关注人的生存与发展,就是关心人、爱护人、尊重人。从很多同学的言语中,我们常常听到这样的话语:“这一周终于过完了;最近,我过得很不开心;我想妈妈了。”等等诸如此类的言语,听到孩子们这些发自内心的话,我们不得不反思,孩子们究竟缺少什么?在我看来,很大程度上,孩子们缺少的是一种人文的关怀。下面我就针对这方面的现状作个简单的分析。 一、学生情感缺失严重

(一)表现及原因之一:家庭的亲情,孩子们无法触及 家庭对于每个孩子的成长而言极其重要,而孕育于家庭生活中的家庭亲情对于孩子的成长来说更加弥足珍贵,这种情感是学校里面任何一个人所无法给予的,父母在孩子心中的地位也是任何一个人所无法替代的。一句话:孩子的成长渴求家庭亲情的关怀。家庭教育在某种程度上具有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不能比拟的优势。处于小学阶段的儿童,其语言、知觉、思维、想象力等智力因素和情感、性格、气质、兴趣等非智力因素的发展都比较快,是一个人个性心理品质形成的重要时期。家庭的温暖,家庭教育的功能与优势在这一时期显得尤为重要。家庭生活,对于一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的情感需要至关重要。然而,这些方面在农村寄宿制学校推进的进程中往往被忽视和低估。很多寄宿生在校期间思念家人却无法与家人进行情感交流,寄宿后感觉内心孤独、寂寞,却无法找人诉说。如何让这些优势在寄宿制学校中发挥出来,让学生的心灵得到慰藉,感受到父母般的温暖,已成为我们研究的重要课题。 (二)表现及原因之二:部分家长对孩子在学校的生活漠不关心,教育方式粗暴单一。 当我们的学生从内心里发出迫切的家庭亲情关怀需求时,我们很多的家长却在为他们孩子的“良好”处境而庆幸。相当一部分家长觉得把孩子全天候的放在学校里,就是希望学校及老师能行家长所不行,甚至有家长认为,把孩子放在学校里,省了不少麻烦,基本上是不用再操心了。这种想法,在很多程度上削弱了家长和和孩子的亲

浅谈新闻传媒的人文关怀

浅谈新闻传媒的人文关怀 摘要:新闻传媒的出现是一种人文现象,它在报道客观事实的同时。必然会在“人文”层面对受众有所影响。作为这样一种特殊的文化制品。对受众实施“人文关怀”必然是其社会责任的一个重要方面。作为我国源远流长的精神传统之一,人文关怀最早被引入我国新闻传媒领域源自“守坑者”引发的一场社会大讨论;“最美丽的女记者”称号的出现则体现了我国新闻传媒对于人文关怀开始高度重视;“陈坚之死”促使人们反思人文关怀缺失的情况在新闻传媒领域仍时有发生;“死亡”与“遇难”反映出我国新闻传媒人文关怀的进一步升华。从讨论到重视、从反思到升华,我国新闻传媒对于人文关怀的认识在不断发展,记者的具体实践也在不断进步,但仍待继续改进。本文仅就我国当前新闻传媒所体现的“人文关怀”做了简要分析,并对其产生的社会意义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新闻传媒人文关怀 前言:所谓人文关怀,就是对人的生存状况的关怀,对人的尊严与符合人性的生活条件的肯定,对人类的解放与自由的追求。用一句话来概括,可以说,人文关怀就是关注人的生存与发展。人文关怀不仅包括关心人,还包括爱护人、尊重人。作为一种重要的人文现象,新闻传媒必然存在人文关怀。从宏观上来说,新闻传媒必然存在人文关怀的理论依据主要来自新闻传媒所承担的社会责任。从微观上来讲,新闻传媒必然存在人文关怀的实践证明主要涉及报道内容、报道方式、报道视角等多个方面。具体而

言,新闻传媒中的人文关怀更多地体现于记者在面临新闻与道德冲突时的个人选择。这是一道记者在新闻传媒活动中时常面对的单项选择题,选择的过程异常艰难、选择的结果至关重要。选择新闻,意味着职业的必要;而选择道德,则是做人的基本。 1、新闻传媒缺乏“人文关怀”的现状 在当代,人文主义的实质主要是在理顺人与其他种种对象的关系中。确立人的主体性,从而确立一种赋予人生以意义和价值的人生价值关怀。 1.1 人与社会的关系 人与社会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但必须看到人是社会的主体。在人的推动下,社会的种种变革和运动,其目的都应落脚于人自身。也就是说社会竞争机制的引入、科学技术的推广,其目的都是为了造福于人。这显然是把人等同于机器零件,要么符合需要而得到使用,要么不符合需要而遭到淘汰。在这里传媒“物化”了人性,也就更谈不上什么维护人的主体性了。从实际的传播效果来看,这样的报道也是很难得到受众(特别是下岗工人)认可的。 1.2 人与人的关系 在现今的许多报道中。反映模范人物如何全心全意为他人服务,为他人无私奉献一切的较多,关于不计报酬的报道也曾经屡屡见诸报端。然而却很少见到报道模范人物在为他人奉献时,他人是如何理解、如何帮助、如何关心他们的。不求索取。只求奉献当然是一种值得报道和学习的行为。但单方面集中在如何奉献上。是不符合实际的,也很难在受众中产生共鸣。 1.3 人与自身的关系

留守儿童的情感缺失

留守儿童的情感缺失 【摘要】留守儿童数量庞大,已经成为一个社会问题,留守儿童普遍存在严重的心理问题,心理沟通渠道不畅,缺少必要的心理关爱与抚慰,青春期教育失位,教育的连续性差,孩子们容易付出成长的代价。 【关键词】留守儿童情感缺失 三十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的城乡经济得到了空前发展,大量的农村主要劳动力从土地中解放出来,涌入城市,甚至有的农民工举家融入城市生活,农村人口城镇化步伐加快,促进了城乡双繁荣。同时也有相当数量的青壮年,游离于城市与农村之间,年老的父母和未成年的子女留守农村,彼此关照,形成农村人口年龄结构两极发展格局。 据调查,在经济相对欠发达的中西部农村,外出务工者数量相当庞大,父母一方或双方外出的留守儿童比例已超出一半,有的甚至高达80~90%。我们在欣喜农民工对发展中国城乡经济的积极作用的同时,不得不清楚地看到它给农村中小学学校的教育、教学带来的负面影响。特别是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和情感世界更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 1家校联系薄弱、缺乏有效引导 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仅凭学校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学校、家庭和社会有机配合,才能形成教育合力。但其父母远远在外,很难知晓孩子的真实需求和内心世界,即便是学校发现了孩子出现了偏差,也不可能得到家庭、特别是父母的有效配合,教育的真实效果可以想象。就连一次小小的家长会,能够来的多半都是不识字的或是文化程度很低的太爷、太婆们,会议的作用不大。家庭教育的缺失,学生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如果得不到有效的引导,容易产生很多的不良后果。特别是物质生活相对富足的孩子,自我意识容易膨胀,容易失去理智,如果过度贪玩、恶搞等不良现象得不到适时控制,幼稚的心灵容易迷失前进的方向和缺失前进的动力。表现为不良爱好增多、注意力分散、无心学习、爱打扮、花钱无节制、偏爱零食、任性、不服约束、承受力脆弱等等。 2缺乏心灵沟通和情感关爱 太大的代沟,阻碍了留守儿童与爷辈之间的有效沟通。在农村,以下两种情况相当普遍:在外发展较好的农民工,由于长期在外务工,很少与子女有面对面的沟通机会,也同样产生情感缺失,大多存在补偿心理,便会在物质和金钱上进行补偿,给他们提供相当富足的物质生活,甚至可以说是在过度的溺爱下让他们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这样的孩子容易在认识上产生误解,学习的好坏对他们没有多大意义,于是缺乏对自己人生的追求,丧失积极向上的信心和动力,更多的是对长辈的依赖。对他们来说“知识改变命运”简直就是一句空话。“知识无用”在他们心底几乎根深蒂固,学校的正面教育显得苍白无力。另一方面,由于农民工的

浅谈新闻传播的人文关怀

浅谈新闻传播的人文关怀 [摘要]最近几年,新闻界越来越重视人文的关怀。本文阐明我国人文关怀在新闻传播里的意义,并且分析了人文关怀的缺失,从新闻报道与媒介管理的角度探讨人文关怀。 【关键词】人文关怀;新闻传播;缺失原因 一.前言 新闻传播伴随科技的发展,其信息的收集量也逐渐增多,牵涉的方面也逐渐加大。而新闻媒介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观众的接受程度日益重要,因此新闻传播中应特别注重人文关怀。新闻媒体也需要有强烈的责任感,指引受众的人群有积极的人生观与价值观;秉承科学发展观,以各个阶层的利益为准则,如实报道,做到不偏袒与不避讳;并且还应多加关注弱势的群体。从某种意义上说,新闻媒介可以改变人们的观念,通过自身独有的方式,报道及宣传社会新闻,平衡社会的矛盾,调节人们的心态。 二.新闻传播中人文关怀的体现 (一)转变观念。传播的理念开始有所改变,越来越关注人的生存及情感的变化。最近的几年里,新闻界越来越深入了解人文关怀的理念,注重人文关怀。主要的表现是传播理念以人为本,特别关注平民百姓。在传播的内容上,以朴实的劳动人民及时下的热点问题为主;表现传播的方式主要是运用朴实的语言,让新闻传播能真真正正的属于大众媒体。 (二)定位精确。新闻传播的定位越来越精确,特别是以目标的受众人群及新闻的特点判断新闻传播的策略及风格;目前新闻传播也越来越重视受众的人群,根据受众的多样化,适时实行专业包装。尽管媒体的种类越来越多样化,但是单个媒体的形式及内容也更精致与丰富。不管是报纸还是电视,皆应跟随时代的步伐提升自己,更加贴近受众人群的习惯及爱好,体现多角度人文的关怀。 (三)改变表现方式。新闻传播的媒体在表现手法上改变过去死板的方式,变得越来越灵活,使受众的人群获得得到最佳的效果。在同受众人群沟通时,应倍加重视互动及反馈,不但要注重读者的来信与来电等形式的反馈,还应运用手机讯息、互联网及有奖竞答等方式,增强媒体与受众人群的互动能力[1]。 三.新闻传播中人文关怀的作用 (一)新闻人修炼心性及认知自己的作用。新闻传播在社会文化与社会变迁中处于的地位较为敏感,主要在于它是一种特别的社会实践活动,而在这活动的主体,即新闻人要把人文关怀的理念融入到工作里,主动尊重观众与关照观众,这些不但只对新闻媒体有影响,对于所有的新闻事业甚至是整个社会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并且对新闻人自身而言,也是具有重要的意义的。不过他们经常要承受普通人不能想象的压力,因而新闻人在贯彻人文关怀的理念与以人为本的思想时,也能帮助自己找到精神的家园。 (二)提高媒体的公信力。受众对媒体有依赖与信任心理主要是依靠媒体自身的公信力,这种品质的表现主要是媒体对社会有强烈的责任感。媒体一定得使受益的人群得到满足,才能积累人气,获得他们的信任。但是媒体也不完全是依赖受益人群的思想,媒体自身应把握分寸,因为新闻的传播是追求真善美,感染周围的人。新闻传播重视人文关怀的理念,有利于提高媒体的公信力,增强媒体的社会责任感。

浅谈农村留守儿童的情感教育

浅谈农村留守儿童的情感教育 姓名:田雪强 单位:韶山市银田镇中心小学 时间:二零一二年九月

浅谈农村留守儿童的情感教育 摘要:现今留守儿童问题已经成为社会越来越关注的话题,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变现出学习能力差、创新意识不强等问题。情感教育是建立新型的、融洽的、和谐的师生关系所必不可少的,在教育中融入关爱和尊重,好好呵护留守儿童,才能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 关键词:留守儿童;情感教育 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到城市打工,而自己留在农村生活的孩子们。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农业技术进一步提高,农村闲散劳动力纷纷进城务工,从而造成农村留守儿童的出现。根据权威调查,中国农村目前“留守儿童”数量超过了5800万人。57.2%的留守儿童是父母一方外出,42.8%的留守儿童是父母同时外出。留守儿童中79.7%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抚养,13%的孩子被托付给亲戚、朋友,7.3%为不确定或无人监护。 一、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由于在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农村留守儿童无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的引导和帮助,成长中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关注和呵护,极易产生认识、价值上的偏离和个性、心理发展的异常,在他们的学校生活中容易出现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学习积极性不高。父母外出,由于缺乏有效的家庭教育这个重要环节,留守儿童对学习缺乏热情,进取性、自觉性不强,作业不能按时完成,应付了事。 (二)没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大多数留守儿童自我控制能力不强,生活习惯不良,表现在不讲卫生、不换衣服、挑食挑穿、乱花钱;在学校不

遵守规章制度,不服管理,说谎骗人,小偷小摸,……成为了“问题儿童”。 (三)家长对孩子学习介入过少。一方面,那些父母在外的家庭,由于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文化水平较低,对孩子学习上的问题往往不能给予帮助;另一方面,父母一方在家的家庭,留在家里的父亲或母亲由于承担了全部的家务和田间工作,也没有时间去关注孩子的学习。因此,如果学习上有了问题,孩子向家人求助的比例最低。 (四)创新思维不强。大多数留守儿童都和爷爷奶奶住在一起,很少接触网络等新鲜事物,并且容易受爷爷奶奶陈旧思想的影响,对新事物了解比较少。从而与其他孩子相比,他们的创新思维不够活跃。 (五)情感倾诉渠道少。在走访中,我发现孩子有了烦恼向家人倾诉的比例特别低。中小学生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对自身变化、人际交往等方面有着自已的理解与认识,与此相关的也带来了一些烦恼与冲突。这时,他们需要有倾诉的渠道,也需要有人能够告诉他们怎样正确对待这些问题。家人在这方面应该起到非常重要的引导作用。但由于有的父母在外,不在孩子身旁,有的父母虽然在身旁但缺乏这方面的意识,又因忙碌而无暇顾及他们的情绪情感变化,导致孩子在成长中缺少了起码的与父母交流的机会。这种情绪的长期积累,对于孩子的健康成长非常不利。 二、情感教育在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中的作用 以往的教育,在形式上常常表现为情感的缺失,理论与情感的隔离;在结果上,则易于导致人格的不健全乃至分裂。情感教育的渗入,既使教育摆脱了狭隘认知教育的窠臼而使之趋于完整,同时又是教育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保障。对农村留守儿童来说,尤为重要。 (一)情感教育能提高老师的威信 俗话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一个具有高尚品质,知识渊博的优

2017年桂果镇留守儿童风险评估通知

1 织金县 乡(镇、街道) 村(居)留守儿童风险等级评估表 评估对象: 评估日期: 评估项目 评估内容 评分标准(每年3月和9月各进行一次评估) 得分 风险等级 儿童自身情 况 健康状况(10分) 身体健康计10分;一般残疾或疾病计5分;重残(一、二级)或重病(22种重大疾病)计0分。 风险 级 心理及行为(20 分) 未入学留守儿童:精神面貌好、性格开朗、活泼、能主动与其他人互动交流的留守儿童,计20分;性格中性、精神面貌一般、心理正常的留守儿童,计 10分;性格内向、精神面貌差、孤僻、自闭的留守儿童,计0分。 入学留守儿童:精神面貌好、性格开朗活泼、心态积极乐观、能正常与其他人互动交流、学龄阶段按时入学、遵守学校纪律的,计20分;性格中性、不属于开朗型但也不孤僻、与同学间的交流交往正常、心态正常,计10分; 有暴力倾向、自残倾向、性格孤僻、心态负面,情绪长期低迷,悲观的,计0分。发生过以下1-2项行为,减5分;2项以上减10分:1.逃学;2.沉迷网吧玩耍;3.偷盗;4.打架斗殴5.外出流浪;6.经村(居委会)、学校、公安机关等单位认为属于不良的行为。 家庭生活生活水平 留守儿童家庭经济情况(10分) 家庭收入为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3060元/年)2倍以上计10分,超过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且在1倍之下计5分,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计0分。 监护状况 留守儿童综合监护情况(30分)(无人监护计0分) 监护人类别 (10分) 主要监护人为年龄60岁以下祖辈监护计10分,60岁以上的计5分。主要监护人为成年兄姐监护计10分。主要监护人为其他亲属、朋友监护5分。 监护人身心状况 (10分) 监护人身体和心理健康计10分。监护人劳动力一般、心理正常计5分。监护人重度残疾、心理异常、无劳动力(含患精神病)或患重大疾病计0分。 监护人家庭共同生活成员(10分) 已婚夫妻或同居二人监护且自身抚养16岁以下子女1人的计10分,抚养2人以上的计5分。2名以上成年兄姐共 同监护计10分,一人监护计5分。 留守儿童父母履行监护职责情况(30分) 父母支付抚养费 (10分) 每月按时支付抚养费计10分,半年支付一次抚养费计5分,未支付抚养费计0分。 留守儿童父母与留守儿童联系次 数(10分) 留守儿童父母与留守儿童每月联系2次以上计10分,每月联系1-2次计5分,未联系计0分。 留守儿童父母回家看望留守儿童 次数(10分) 留守儿童父母每年回家2次关心留守儿童生活和学习的计10分;每年1次的计5分;1次都没有的计0分。 说明:综合评价得分50分以下(包括50分)为风险一级(四心关爱-特别关爱),进入重点帮扶名单,对其进行全面系统帮扶和关爱救助;得分50—70分(包括70分)为风险二级(三心关爱-重点关爱),进入家庭回访重点名单,强化心理和安全教育,进行有效关爱帮扶救助;得分70—90分(包括90分)为风险三级(二心关爱-一般关爱),进入家庭回访一般对象名单,予以适当心理和安全教育;得分90分以上(不包括90分)为风险四级(一心关爱-常规关爱),列入基本安全留守儿童名单,每月进行例行回访,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重大疾病:1.儿童两病(白血病、先天性心脏病)2.终末期肾病3.妇女两癌(乳腺癌、宫颈癌)4.重症精神病5.耐多药肺结核6.艾滋病机会性感染7.慢性粒细胞白血病8.血友病A 9.地中海贫血10.儿童尿道下裂11.老年性白内障12.肺癌13食道癌14.胃癌15.结肠癌16.直肠癌17.急性心机梗塞18.脑梗死19.I 型糖尿病20.甲亢21.唇腭裂22.儿童苯丙酮尿症。 总体得分: 评估人(两人)签字: 帮扶责任人签字: 村(居)委会负责人签字: 联系村(居)领导签字:

论新闻传播的人文关怀

论新闻传播的人文关怀 一、何为人文关怀? “人文关怀”在当今社会是一个时髦的词儿。 “人文关怀”,普通人的理解很简单,就是对人的关怀。“人文”是一个内涵极其丰富而又很难确切指陈的概念,“人文”与人的价值、人的尊严、人的独立人格、人的个性、人的生存和生活及其意义、人的理想和人的命运等等密切相关。 人文关怀的理念并不是自古就有的,它是随着历史的进步、社会的发展逐步产生的,它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一个标志。“人文”与“神文”相对,在文艺复兴时期被提出的,它反对中世纪的宗教蒙昧主义对人性的戕害,主张恢复人存在的本身的自然性。人文主义的形态几经变迁,其核心却基本保持稳定,那就是承认人是目的,肯定人性的价值、意义和人的主体性。 而今,人文关怀的理念已从文学延伸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方方面面,并为绝大多数人所接受。越来越多的企业集团、知名品牌在其广告中,绞尽脑汁表白如何“以人为本”,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由此可见一斑,在当今经济社会中,无论是源于人本性的回归,还是出于对商业利润的追求,以人为本都是大势所趋。 在当代,人文主义的实质主要是在理顺人与其他种种对象的关系中,确立人的主体性,从而确立一种赋予人生以意义和价值的人生价值关怀。它的外延可能包括对人的生存状态的关注、对人的尊严的肯定、对符合人性的生活条件的肯定等若干个层面,但其核心内涵是对人本身的一种关注。通俗些说,就是良心、爱心、社会责任心的体现。 人文关怀是既要关心、贴近人的精神心理方面的问题,也要关心和满足他们在这方面的需求。体现在新闻报道中,人文关怀是对人的生存状况的关注,对人的尊严与符合人性的生活条件的肯定和对人类的明天的思考,它关怀的是我们人类的和谐发展,体现了对所有生命的尊重。在新闻报道中努力体现人文关怀,是时代的要求,是现代文明的要求,是媒体文明和成熟的重要标志,更是记者的使命与价值所在。一名有良知的记者应时刻把“人文关怀”的理念存放在心中、体现在笔下。而要将此体现在日常的新闻报道中,就是要以人为本,关注人的生存状态和社会权益,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娱乐生活方式,把人的情感、人的感受充分考虑在新闻的各个环节中。 新闻的人文关怀,主要表现在对人的生存状态的关注,对人的尊严与符合人性的各种需求的肯定。它以人为本,集中体现了对人的关心和尊重。它不仅着眼于生命关怀,而且着眼于人性、精神、情感和道德的关怀,把人的生存、人的作为、人的发展当作考察一切事物的价值取向。 二、当前新闻报道中人文关怀的缺失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我国的新闻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社会体制的变革导致了人文关怀在新闻界的回归。重视人文关怀已成为当今主流新闻传播观念中的一个亮点,这是新闻媒体提高自身文化品位,塑造媒体良好形象乃至提高市场竞争的关键,也是一家媒体成熟的重要标志。但是同时也应该看到,一些非主流媒体在市场化转型和经济腾飞的狂潮中迷失方向,为了营利不惜以牺牲人文关怀为代价,结果导致了媒体公信力的下降和社会责任的缺失。当前新闻报道人文关怀的缺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个人隐私的侵犯和利用 近些年来,媒体对人的多层次需求的关注表现出全方位的热情和细心,尤其是人的精神

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与对策开题报告

《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及对策》课题 开题报告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近年来,随着现代化生活的快节奏发展,大量农民工涌入城内成为城市建设的一支强有力的生力军。一方面,农民工的进城支援了城市建筑工作,另一方面,在农民工付出劳力的同时,为自身家庭的经济收入提供了可靠的保障。在全社会的生活水平飞速发展,农村耕地有限,收入偏低的实际环境下,为提高收入,让子女们生活得更好,许多农民选择了外出打工,他们的初衷无可厚非,但随之而产生的负面影响也不容忽视,父母到外地打工,迫于经济状况、城乡差别,子女们却不能带在身边到市内就读,他们继续留在家乡,由母亲或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其他亲戚代为照看。一个个尚未成年的孩子,正处于身心发育的关键时期,由于缺少双亲的关爱,成长过程中的诸多问题便逐一浮出水面,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更应关心下一代的健康成长,为留守儿童提供更好的学习生活环境,以弥补或尽可能减少社会大环境给留守儿童造成的负面影响。最近,我们对五所小学做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班内留守儿童人数大多在一半左右,所存在的问题亟待解决。留守儿童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临时监护人责任不明确。监护人不管是祖辈,还是其他亲朋好友,都将其临时监护责任理解为让孩子们吃饱穿暖,不出事,重养轻教,重身体、轻心理,忽视了孩子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2.临时监护人教育精力不够。大多数留守儿童由其祖父母、外祖父母代为监护,监护职责浅层化,大多局限于孩子吃饭穿衣之类的浅层关怀,无法尽到对孩子的教育责任。 3.临时监护人教育能力不足。特别是祖辈教育孩子,由于观念和方法滞后,存在明显娇生惯养,放任自流的隔代教育倾向。同时,这些祖辈多是文化素质较低的老年人,基本没有能力辅导孩子学习和对孩子进行法制、安全、卫生等方面的教育,严重影响了留守学生的受教育质量。 4.单亲教育对孩子成长不利。父母一方外出打工(或者离异)造成“父亲教育缺失”或“母亲教育缺失”。父亲教育缺失的孩子表现出胆怯、不像正常家庭孩子那样自信刻苦;母亲教育缺失的孩子表现出不细心、不像正常家庭孩子那样善良、有爱心,有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 5.精神关爱明显缺乏。由于父母外出,有的几年不归,留守孩子从小缺少父母的关爱,他们成了某种意义上的孤儿或单亲孩子,不少儿童被亲情的渴望长期困扰。这种情感欠缺严重影响了孩子与别人和社会交往,导致孩子缺乏对外的安全感和信任感,容易出现性格缺陷。

留守儿童调查报告

留守儿童调查报告 姓名朱锦 学号1021043113 摘要:第一部分,分析留守儿童问题的成因;第二部分,报告调研观察到的留守儿童问题的若干表现;第三部分,论证留守儿童问题的特点;第四部分,提出课题组对缓解留守儿童问题的一组建议。此报告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程序,详细地阐述了留守儿童问题引起了我们的重视,告诉我们应该 关心留守儿童。给他们更多 的关爱。 关键词:农民工留守儿童生存困境经济现状 第一部分留守儿童问题的成因 “留守儿童”是指农村流动人口(其中80%左右是农民工)在户籍地以外谋生时把其未成年的子女留置在户籍地而产生的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具体是指与父母双方或一方分离并“留守”在农村的少年儿童。 留守儿童的生存与教育状况,已经成为一个社会问题。这一社会问题已经引起了政府部门、学者、舆论界与社会的高度关注。如何解决或缓解这一问题,首先应该了解产生留守儿童问题的根源。 留守儿童是农民工的未成年子女。留守儿童问题是农民工问题的一部分,或者说,留守儿童问题是农民工问题派生出来的一个问题。留守儿童问题的产生,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三个环节存在缺陷所导致的。 一、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产生的根源:农民工问题 农民工是农村留守儿童的父母,他们为什么让子女留守?为什么当留守儿童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时别无良策?根本原因是他们本身面临种种生存的压力。 关注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必先关注农民工问题。 (一)农民工的概念

我国政府是这样定义的:“农民工是我国改革开放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涌现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他们的户籍仍在农村,主要从事非农产业,有的在农闲时外出务工、亦工亦农,流动性强,有的长期在城市就业,已成为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 (二)农民工的出现 农村人口特别是农村原有劳动力的过剩性是一个前提性的因素。目前,我国耕地面积仅存18亿多亩,按农村现有劳动生产力水平和生产规模进行推算,仅需1.5亿劳动力,而现在农村约有劳动力4.98亿,剩余农村劳动力近3.5亿。据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的统计,离开户籍所在地半年以上的人口为1.2亿,其中进入城镇在二、三产业企业打工的农民工约为8000万人。据农业部、劳动社会保障部等有关部门估计,2002年离土离乡的农民工约为9460万。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要用城乡统筹的眼光来解决中国的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这就意味着在近期内还会有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要进入城市。 (三)农民工的生存困境 分析农民工的经济、社会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可以认为:农民工是不得不与其子女分离,是一种理性的选择。 1、农民工经济现状 在东南部经济发达地区,农民工对流入地经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但是,外国资本是朝着“廉价劳动力”而来投资的,外资追求利润,尽可能地压低工资水平,加之中国劳动力过剩量大,就业竞争起到了压低工资水平的作用。而私营的中资企业、乡镇企业,则采用“低工资”模式操作。这样,各类企业农民工工资普遍较低。改革开放之初的“打工妹”的工资水平,20余年后其女儿到同地同类企业打工,工资还是差不多。 农民工的低收入状况,决定了一部分农民工无经济能力把未成年子女带到身边,而是留置在家乡,以降低养育子女的成本。因为带到城镇,必定会增加租房费用、生活费用与教育费用,至少这三项费用是超过半数的农民工经济上难以负担的。 2、农民工社会现状

课外讨论案例2:新闻报道中的人文关怀缺失

面对没心没肺的“新闻语言”,应当怎么办? 时间:2005年6月10日作者:side 来源:世纪学堂 对弱者的冷漠和对苦难的调侃 事例一:2004年9月4日,中央电视台4套《今日关注》栏目,在对俄罗斯别斯兰人质危机事件的报道中,滚动播出有奖竞猜人质死亡人数。有奖问答:俄罗斯人质危机目前共造成多少人死亡?下列哪一个选项是正确的: A、402人B、338人C、322人D、302人。 事例二:2004年6月,阿富汗发生中国工人遇袭事件,11人遇难,4人受伤,上海东方电视台在节目播出中打出滚动字幕——发送短信到xxx选择中国工人遇害的袭击者:A,基地组织;B,东突分子;C,当地势力。猜中者有机会获得美国某电视公司的电视卡,每周两位幸运者! 评论:我们要求媒体有人文关怀,但这对于某些媒体从业者来说,要求是太高了,他们现在的问题,是要有一点人性,补一点起码的人道主义,不要再拿当事者的苦难来当笑料。 事例三:吉林某报,报道一跳楼自杀者,标题为《昨晚上演高空飞人》。 评论:在这里,你几乎看不到媒体对遇险者命运的关注,这件事情之所以会得到报道,只是因为它有几分稀奇,而不是因为它事关一个人的生与死。 事例四:吉林某大报刊登图片报导,针对长春街头的流浪汉,用了这样的标题——《睡在街上羞不羞?》。 评论:如果有席梦丝,谁会到街上睡?对弱势者,我们见到的不是帮助、安慰,而是斥责与鄙夷。 事例五:江苏某行人被农用车撞倒,又被该车从头部轧过,当场惨死于血泊中,9月6日,该省一媒体赫然出现《骑车人“中头彩”惨死》的标题。同是这家媒体,不久前在报道另一起相似车祸时,用的标题更绝:“公交车轮从头越”。 评论:作为一个常人,这样的悲惨场面谁也不愿意看到。而该报却颇费心思,分别采用了双关(“中头彩”)和套用诗句(“从头越”)的文学化表现手法,以期为标题增添一些娱乐元素。我在想:如果该文作者不幸被恐怖分子割头,次日该报会不会出现这样的新闻标题——《从无冕之王,到无头苍蝇》?

关于留守儿童学习生活情感状态的调查报告

关于留守儿童学习生活情感状态的调查报告

关于留守儿童学习生活情感状态的调查报告 财经学院杨益慧 [摘要]留守儿童问题,是指留守儿童相对于非留守儿童,在成长过程中较多地表现出的非良性的情感、道德、行为、心理、安全等方面的问题。这一系列问题目前因为涉及到数以千万人口,因而成为了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 [关键词] 留守儿童、情感、道德、学习、社会交往方面的问题 孝感市留守儿童基本情况的调查与分析 一、调查的组织情况 本次调查从2012年6月份开始。为了使研究更具有代表性,调查选点分别定在孝感、孝昌、汉川、应城、大悟、安陆、云梦7个县(市)。 在调查中,我分别对学校老师、留守儿童监护人、留守儿童等三部分人进行了网上访谈。从4个不同的方面调查了我市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了解他们需求及其存在的问题,同时了解了学校老师、留守儿童监护人对留守儿童问题的看法和建议,及其各地对留守儿童问题采取的一些行之有效的对策和具体措施。 在7个县(市)中,我运用分层抽样的形式,在每个县(市)中抽取一所中心学校,对留守儿童进行了问卷调查。为了真实有效地了解农村留守儿童的生活、行为情况,本次问卷调查采取网上匿名问答调查。调查内容涉及农村留守儿童的情感方面,道德行为方面,学习行为方面,社会交往行为方面的问题。 本次调查共网上发放问卷2006份,回收有效问卷1996份,现将网上问卷中反馈的情况作如下的分析: 二、我市留守儿童基本情况的描述与问题分析 1、情感方面的问题 留守儿童最大的问题是情感孤寂问题。对于尚处在中小学生阶段的留守儿童,依恋性情感还是他们基本的需要之一。但由于其家庭的不完整性和缺乏父母的亲情感染以及

新闻报道人文关怀缺失的社会根源

新闻报道人文关怀缺失的社会根源 2011年12月24日羊城晚报刊登一篇新闻《广东一省人大代表在吃猫肉火锅后中毒身亡》:广东省人大代表、高州市云潭镇源兴木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龙利源,于23日下午在阳春市八甲镇八甲火锅城与人吃火锅时出现中毒症状,经送当地医院抢救无效死亡,一起吃火锅的另外两个人也出现中毒现象,但经医院抢救已脱离生命危险。&&目前,各项工作正在有序进行,死者家属情绪稳定。我们发现,似乎只要发生灾害事故,那些新闻报道中都少不了一句情绪稳定:广东连州发生特大交通事故,造成32人死亡,目前,伤者和死者家属情绪稳定;辽宁昌图烟花爆炸37人死亡,目前,死者家属情绪稳定。当重大事故或灾害突然降临,造成人员伤亡,无论其家人的表现以一种怎样的形式呈现出来,作为新闻记者也不能用情绪稳定去简单的表述。这种所谓情绪稳定,其实是记者的造谣,也违背了新闻从业人员最起码的职业道德,更加凸显了灾难新闻报道人文关怀的缺失。 一、人文关怀的内涵 人文与神文相对,是在文艺复兴时期被提出的,它反对中世纪宗教蒙昧主义对人性的戕害,主张恢复人存在的本身的自然性。人文关怀是马克思哲学的基本维度之一。人文关怀的核心就是对人的生存状况的关注、对人的尊严与符合人性的生活条件的肯定和对人类的解放与自由的追求等等。新闻的人文关怀,主要指对人的生存状态的关注,对人的价值、人的尊严、人的个性、人的生存状况与符合人性的各种需求的肯定。它以人为本,集中体现了对人的关心、爱护和尊重。它不仅着眼于生命关怀,而且着眼于人性、精神、情感和道德的关怀,把人的生存、人的作为、人的发展当作考察一切事物的价值取向。 二、人文关怀缺失的社会根源 康德早就告诉我们人是目的,毛泽东也讲过世间一切事物中,人是第一位可宝贵的。但在实践中人依然有意无意地被忽视。媒体作为社会中一个担负特殊精神使命的社会组织,它的思维方式、实践活动必然受到社会背景环境的制约和规范。 1.社会转型期社会观念转型的影响。自媒体产生之后,任何一种社会制度的价值观念所倡导、鼓励或所贬抑、批判的东西,就是媒体进行实践活动与思维活动的心理基础和所遵循的原则。媒体要使人们的思维活动具有与该社会制度整体特征相一致的思维属性和思维品质。但是,这又基于媒体对于社会氛围与环境的判断。因为在社会转折和变迁时期,社会制度对人们思维活动的影响尤其明显。社会转型是指人类社会由一种存在类型向另一种存在类型的转变,意味着社会系统内在结构的变迁,意味着人们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心理结构、价值观念等各方面全面而深刻的革命性变革。我国的社会转型期从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变革开始,这一阶段社会文化传统的转向、价值观念的更新以及人们的思维方式都面临着重大的变革。在这个时候,由于新事物与原有思维方式的冲突,会给人们的思维乃至精神造成巨大的冲击,使人们因为失去了原有的判断标准而无所适从。正如布莱克所强调指出的:现代化是一个创造与毁灭并举的过程,它以人的错位和痛苦的高昂代价换来新的机会和新的前景。媒体也同样面临这样的困惑。但是,不论在怎样的情况下,媒体都应该把握住社会公共利益的标准,把握住人文关怀的尺度,回归新闻的本质真实。同时,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媒体在进行思维活动时,必须依据其在社会关系中所承担的角色,并以此作为思考问题的出发点和参照点。媒体思考问题的立场、角度和出发点,也要随着自身在社会关系中地位、角色的变化而变化。 2.思维传统的制约。在思维传统中,沉积着一个民族以往的意识形态,即政治、法律、道德、宗教和哲学等思维观念、社会心理,以及以往的社会风俗、习惯和其他文化因素等。人们的思维活动总是在一定的思维传统的影响与规范下开始的。媒体也是如此。我们的国家和民族经历了几千年的封建文化统治,这种文化在很大程度上是否定人、压抑人性的,在这种文化环境下形成了漠视人、漠视人的生命、漠视人的精神的思维传统,宋·陈元靓

农村留守儿童情感缺失的原因及其对策分析

农村留守儿童情感缺失的原因及其对策分析 --以遵义市正安县正江村为例 旧城镇关坝学校郑丽娜 摘要: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加入了进城务工大军,随之而来的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越发凸显,亲情的长期缺失会直接影响其身心发展。分析农村留守儿童情感缺失,以遵义市正安县正江村为个案:通过文献检索、调查访谈等方法对不同年纪留守儿童的道德行为、情感状况、教育以及社会环境等方面进行分析,从而找出其情感缺失的原因并提出相应可行的对策。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情感缺失;教育 一、农村留守儿童的定义和分类 所谓留守儿童,即父母单方或双方长期在外务工而由父母单方或者长辈、他人来抚养、教育和管理的儿童。我国《民法》明文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是他们的监护人,但是由于留守儿童父亲或者母亲甚至双双外出,导致留守儿童的监护权发生了变化。由于监护人的不同,又可以把留守儿童分为单亲监护留守儿童、隔代监护留守儿童、亲友监护留守儿童、自我监护留守儿童[1]。 二、情感缺失的内涵及表现 (一)情感缺失的内涵 所谓情感,是指态度这一整体中的一部分,它与态度中的内向感受、意向具有协调一致性,是态度在生理上一种较复杂而又稳定的生理评价和体验。《心理学大辞典》中认为:“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2]。情感缺失是对教育领域中发生在青少年身上的多种现象进行观察、总结后提炼出的概念,其含义是,个体在情绪和情感的知觉、理解、表达过程中,在经验和技能上明显低于正常水平的现象,具体表现为情感世界苍白、内心荒漠化、缺乏同情心、无法理解周围的人等。 (二)情感缺失的表现 在调查中,很多孩子表现出性格孤僻、不爱说话、腼腆、羞怯而且对身边的事表示不关心,具体表现还有情感淡漠、情感低落、情感高涨、情感倒错、易激惹等。并且在问卷中问到面临别人发生灾祸时自己是什么心情,他们63%

浅析当前护理实践中人文关怀的缺失及几点改进建议

浅析当前护理实践中人文关怀的缺失及几点改进建议通过文献分析法及护理实践经验,分别从患者入院时、护理操作时、面对 病人病情变化及患者隐私4个方面分析临床护理过程中人文关怀的缺失,以期能使医院管理层重视护理人文关怀缺失的现状,并从加强护士队伍的综合素质、院方充分发挥协调统一的作用、医护人员自身谨遵慎独精神等3个角度提出了改进建议,进一步提升护理人员人文关怀能力。 标签:护理;人文关怀;改进 [Abstract] In order to make the hospital management attention to the lack of humanistic care,analysed the lack of human care based on the four times of clinical caring,such as patient admission,nursing operation,the face of patient changes and patient privacy in through the literature analysis and nursing practice experience,And improved the humanistic ability from strengthening of the overall quality of the nurses,playing the role of the hospital fully harmonization and spiriting the health care workers themselves. [Key words] Nursing;Caring;Improve 人文关怀是以人的整体健康观为指导,对弱势群体表达除躯体疼痛以外的关心和照护,从而达到生理、心理的全面健康,恢复社会功能[1]。人文关怀是“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2],Leininger更是提出“没有关怀就没有护理[3]。” 21世纪的今天,在医疗技术上,见证了医学科学的迅猛发展,“精准医疗”“基因工程”“干细胞移植”等无一不是人类医学史上的伟大突破,对于如梦魇一般的病魔本身人们似乎更加自信了,这是值得欣喜的,在治疗观念上,也实现了从“以病为中心”到“以患者为中心”的转变,立足整体,标本结合根治疾病的原则成了不少患者的福音,这是值得庆幸的。但同时也看到了医学的局限性。当前,医疗纠纷愈演愈烈,医患关系、护患关系紧张不堪。据各种文献、新闻报道[4]发现:90%的医疗纠纷不是因为医疗技术的过失,而是因为沟通的不到位,人文关怀的缺失成为矛盾的主要原因,纠纷的起点多是患者投诉医护人员生硬的治疗态度、冷漠的治疗习惯。因此,该研究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了当前护理实践中人文关怀缺失的现状。 1 护理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1.1 患者入院时做不到微笑服务 复杂的病种,超负荷的工作压力及数不尽的夜班煎熬使得医护人员无暇顾及患者刚入院的情绪,大多时候关注点只停在“病”上,总是直入主题以取得所需的信息,这样的方式让患者很不适应,导致很多患者感觉像进了审讯室一般,医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