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医学统计学复习资料题

预防医学统计学复习资料题
预防医学统计学复习资料题

预防医学习题

1. 职业病的概念、有几类多少种?如何进行职业病诊断?

2. 铅对机体产生何种毒作用?

3. 传染病的三个环节是什么?

4. 疫源地消灭的条件是什么?

5. 简述食物中毒的概念、特征。

6. 标准差与标准误有何区别和联系?

7. 均数、几何均数和中位数的适用范围是什么?

8.参考值范围与可信区间有何区别?

9.何谓假设检验?其一般步骤是什么?

10.方差分析的基本思想是什么?

11.t检验、u检验和F检验的应用条件各是什么?

12.常用统计图的适用范围是什么?

13. 简述应用相对数的注意事项

14. 简述率的标准化法的基本思想

15. 描述率的u检验的适用条件

检验有何联系与区别?

16. 四格表的u检验和2

17. .参数检验与非参数检验有何区别,各有何优缺点?

18. 简述非参数检验的适用资料。

19. 直线相关与回归有何联系与区别?

20. 现代流行病学的定义是什么?

21.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可分为哪几种?

22. 流行病学在医学科学中有何作用和地位?

22.描述疾病分布的指标主要有哪些,其意义是什么?

24. 什么叫现况研究?它有何作用,包括哪几类型?

25. 什么叫随机化抽样?,医学研究中常见的抽样方法有哪些?

26.简述队列研究的基本设计原理。

27.在队列研究中,相对动态人群或静态人群,其危险度估计方法有何异同?

28.试述病例对照研究的基本原理以及在病因研究中的优缺点。

29.何谓匹配,它有什么作用?常见的匹配方法有哪些?

30. 临床试验与前瞻性队列研究有何异同点?

31. 临床试验的原则包括哪些?

32. 流行病学病因研究的步骤有哪些?

33. 形成病因假设的方法有哪些?

34.诊断试验和筛检试验有何不同?

35.如何对一个试验方法进行评价?36. 诊断试验评价主要包括哪些方面,评价的指标有哪些,如何计算,其意义如何?

1.统计学中所说的总体是指

A.任意想象的研究对象的全体

B.根据研究目的确定的研究对象的全体

C.根据地区划分的研究对象的全体

D.根据时间划分的研究对象的全体

2.对于由一个错误实验设计所产生的实验数据,在进行数据处理前,其补救办法靠

A.统计方法 B.数学方法

C.重做实验 D.重新设计,重做实验

3.为了由样本推断总体,样本应该是

A.总体中任意的一部分

B.总体中的典型部分

C.总体中有意义的一部分

D.总体中有代表性的一部分

4.卫生统计工作的步骤为

A.统计研究调查、搜集资料、整理资料、分析资料

B.统计资料收集、整理资料、统计描述、统计推断

C.统计研究设计、搜集资料、整理资料、分析资料

D.统计研究调查、统计描述、统计推断、统计图表

5.概率是描述某随机事件发生可能性大小的数值,以下对概率的描述哪项是错误的

A.其值可由某一统计量对应的概率分布表中得到

B.其值的大小在0和1之间

C.随机事件发生的概率小于0.05或0.01时可认为在一次抽样中它一定不会发生

D.必然发生事件的概率为1

6.调查某地高血压患病情况,以舒张压≥90mmHg为高血压,结果在1000人中有10名高血压患者,990名非患者,整理后的资料是

A. 数值变量资料

B. 二项分类变量资料

C. 有序分类变量资料

D. 以上都不是

第十四章数值变量的统计描述

1.描述一组偏态分布资料的变异度,宜用

A.全距

B.标准差

C.变异系数

D.四分位数间距

2.变异系数越大,表示

A.相对变异程度越大

B.平均数越大

C.标准差越小

D.样本含量越大

3.用均数与标准差可全面描述其资料分布特点的是

A.正偏态分布

B.负偏态分布

C.正态分布和近似正态分布

D.对称分布

4.比较身高和体重两组数据变异度大小宜采用

A.变异系数

B.方差

C.极差

D.标准差 5.频数分布的两个重要特征是 A.统计量与参数 B.样本均数与总体均数 C.集中趋势与离散趋势 D.样本标准差与总体标准差 6.常用的平均数指标不包括

A.算术平均数

B.几何均数

C.均数

D.极差 7.常用离散趋势指标不包括

A.方差

B.极差

C.标准差

D. 50P

8.下列有关中位数(M )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一组观察值中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

B.一组观察值从小到大排列后,位次居中的观察值

C. n 为奇数时,M=2/)1(+n X

D. n 为偶数时,M=()12/(2/++n n X X )/2 9.下列关于医学参考值范围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排除了有关疾病等因素对所研究指标有影响的正常人的解剖、生 理、生化等数据的波动范围

B.没有任何疾病的人的解剖、生理、生化等数据的波动范围

C.习惯确定只包含95%或99%的人的界值

D.根据专业知识确定取单侧界限或双侧界限 10.下列有关四分位数间距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四分位数间距=P 75-P 25 B.四分位数间距比极差稳定

C.四分位数间距即中间50%观察值的极差

D.可用于描述正态分布资料的变异度 11.正态分布的资料有

A.算术均数=几何均数

B.算术均数=中位数

C.几何均数=中位数

D.算术均数=几何均数=中位数

12.正态分布曲线下右侧5%对应的分位点为 A.μ+1.96σ B.μ-1.96σ

C.μ+2.58σ

D.μ+1.64σ

13.某种人群(如成年男子)的某个生理指标(如收缩压)或生化指标(如血糖水平)的参考值范围一般指

A.该指标在所有人中的波动范围

B.该指标在所有正常人中的波动范围

C.该指标在绝大部分正常人中的波动范围

D.该指标在少部分正常人中的波动范围

14.某病患者5人的潜伏期(天)分别为6,8,5,10,>13,则平均潜伏期为 A. 5天 B. 8天 C. 6~13天 D. 11天

15.标准正态分布曲线下,在区间(-2.58,0)对应的曲线下面积为 A. 45% B. 47.5% C. 49.5% D.49.95%

16.测得200例正常人血铅含量(g g 100/μ)为X,令Y=log(X),Y 服从正态分布,则该地区正常人血铅值的95%上限为: A. Y S Y 96.1+ B. Y S Y 645.1+ C.)96.1(lg 1

Y S Y +-

D. )645.1(lg 1

Y S Y +-

第十五章 数值变量的统计推断

1.已知A 药对某病有效。现发明一种增效剂B ,试图提高A 药的疗效,想通过临床试验了解A+B 的疗效是否显著地优于单用A 药的疗效,应选用: A .t 检验 B .F 检验 C .单侧检验 D .双侧检验 2.下列哪个变量为标准正态变量 A.

s x μ- B.σμ

-x C. x s x μ- D.x

x σμ-

3.要评价某市一名5岁男孩的身高是否偏高或偏矮,其统计方法是 A.作身高差别的统计学检验

B.用该市5岁男孩身高的1-α参考值范围评价

C.用该市5岁男孩身高的均数来评价

D.用该市5岁男孩身高的1-α可信区间来评价 4.下列哪一变量服从t 分布 A.

σμ-x B. σμ

-x C. x x σμ- D. x

s x μ-

5.在标准差与标准误的关系中

A.二者均反映抽样误差大小

B.总体标准差增大时,总体标准误也增大

C.样本例数增大时,样本标准差与标准误都减小

D.总体标准差一定时,增大样本例数会减小标准误

6.从同一正态分布总体中随机抽样,理论上有95%的样本均数在下述范围内 A x s x 96.1± B.x s 96.1±μ

C.x x σ96.1±

D. x σμ96.1±

7.参数可信区间估计的可信度是指 A.α B.1-α C.β D.1-β

8.以一定概率由样本均数估计总体均数,宜采用 A.抽样误差估计 B.点估计

C.参考值范围估计

D.区间估计

9.下面哪一指标较小时可说明用样本均数估计总体均数的可靠性大 A.变异系数 B.标准差 C.标准误 D.极差

10.两样本比较作t 检验,差别有显著性时,P 值越小说明 A.两样本均数差别越大 B.两总体均数差别越大 C.越有理由认为两总体均数不同 D.越有理由认为两样本均数不同 11.两样本比较时,分别取以下检验水准,哪一个的犯Ⅱ类错误最小 A.α=0.05 B.α=0.01 C.α=0.10 D.α=0.20

12.当样本含量n 固定时,选择下列哪个检验水准得到的检验功效最高

A.α=0.01

B.α=0.10

C.α=0.05

D.α=0.20 13.在假设检验中,P 值和α的关系为

A.P 值越大,α值就越大

B.P 值越大,α值就越小

C. P 值和α值均可由研究者事先设定

D. P 值和α值的大小无关 14.配对t 检验的无效假设(双侧检验)一般可表示为 A. 21μμ= B. 21μμ≠ C. 0=d μ D. 0≠d μ 15.假设检验中的第二类错误是指 A.拒绝了实际上成立的0H B.不拒绝实际上成立的0H C.拒绝了实际上不成立的0H D.不拒绝实际上不成立的0H

16.当统计分析结果是差别无显著性,但所求得的检验统计量在界值附近时,下结论应慎重,是因为

A. 如果将双侧检验改为单侧检验可能得到差别有显著性的结论

B. 如将检验水准α=0.05改为α=0.1可得到差别有显著性的结论

C. 如改用其他统计分析方法可能得到差别有显著性的结论

D. 如加大样本含量可能得到差别有显著性的结论 17.成组设计的方差分析中,必然有

A. 组间组内SS SS <

B. 组内组间MS MS <

C. 组内组间总MS MS MS +=

D. 组内组间总SS SS SS += 18.配伍组设计的两因素方差分析有

A. 总SS =组间SS +配伍SS +误差SS

B. 总SS =组间SS +配伍SS

C. 总SS =组间SS +误差SS

D. 总SS =组间SS +组内SS

19.成组设计方差分析中,若处理因素无作用,理论上应有

A. F=0

B. F=1

C. F<1

D. F>1

20.多组均数的两两比较中,若不用q检验而用t检验,则

A. 结果更合理

B. 结果会一样

C. 会把一些无差别的总体判断有差别的概率加大

D. 会把一些有差别的总体判断无差别的概率加大

21.两样本t检验,按α=0.05水准,认为两总体均数相等,此时若推断有错,其错误概率为

A.大于0.05

B. 小于0.05

C. β,而β未知

D. 1-β,而β未知

22.欲比较12名氟作业工人工前、工中,工后4小时的尿氟浓度,采用两因素方差分析,处理组间与配伍组间自由度分别为:

A. 3,10

B. 2,10

C. 2,9

D. 3,9

第十六章分类资料的统计描述

1.在某医院250个住院病人中,有6人患有肝癌,据此,可计算

A.发病率

B.患病患

C.构成比

D.相对比

2.男性的肺癌发病率是女性的3倍,该批标属

A.相对比

B.流行率

C.构成比

D.定基比

3.已知男性的肝癌发病率高于女性,今欲比较甲、乙地的肝癌发病率,但甲地中女性多于男性,而乙地中男性多于女性,适当的比较方法是

A. 分性别进行比较

χ检验

C. 两个率比较的2

B. 不具备可比性,不能比较

D. 对性别进行标准化后再比较

第十七章分类资料的统计推断

1.n足够大,样本率不接近于1或0,估计总体率95%的可信区间用

A. p±1.96Sp

B. p±2.58Sp

C. p±1.96S

D. p±2.58S

2.若仅知道样本率,估计率的抽样误差用哪个指标表示。

A.S

B.S e

C.S x

D. S p

3.样本率和总体率比较,计算检验统计量的公式为

A. |p-π|/σp

B. |p-π|/S p

C. |p1-p2|/σp

D. |p1-p2|/S p

4.两组计数配对资料比较,当(b+c)<40,用哪个)公式计算检验统计量来判断两组差异的来源。

A. (b-c)2/(b+c)

B. ∑(|A -T |-1)2

/T

C. ∑(|A -T |-1)/T

D. (|b -c |-1)2

/(b +c )

5.两组计数非配对资料比较,每组分阳性和阴性两部分,当n >40,有一个理论数1

/T

C. ∑(|A -T |-1)2

/T

D. (|b -c |-1)2/(b +c )

6.某医师用新药治疗一组高血压病人23例,21例好转,估计该疗法好转率95%的可信区间,用

A. p ±1.96S p

B. p ±2.58S p

C. p ±1.96S

D. 查表法

7.某医师用注射疗法治疗椎间盘突出,治疗26例12人治愈,用手术方法治疗27人,22人治愈,若进行χ2

检验,用 A. ∑(A -T )2

/T B.∑(|A -T |-1)2/T

C. ∑(|A -T |-0.5)2/T

D.(|A -T |-1)2

/T

8.某医师用电针灸加中药治疗抑郁症病人,治疗16例15人治愈,用西药治疗23人,21人治愈,若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用 A. ∑(A -T )2/T B.∑(|A -T |-1)2/T

C. ∑(|A -T |-0.5)2/T

D. 确切概率法

9.三个样本率作比较,2

)2(01.02χχ>,可认为 A.各总体率不同或不全相同 B. 各总体率均不相同

C.各样本率均不相同

D. 各样本率不同或不全相同

10.某医师用中西药结合法治疗腰肌病病人,治疗35例其中28人好转,用单纯中药治疗27人其中16人好转,用西药治疗22人,其中16人好转,若进行χ2

检验,自由度为 A. 1 B.2 C. 3 D. 4

第十八章 非参数统计

1.以下检验方法中哪个属参数检验 A.t 检验 B.H 检验 C.秩和检验 D.2

χ检验 2.等级资料比较宜用

A .t 检验 B.2χ检验 C.秩和检验 D.F 检验

3.在作两样本均数比较时,已知1n 、2n 均小于30、总体方差不齐且呈极度偏态的资料宜用 A.t '检验 B.t 检验

C. u 检验

D.秩和检验

4.符合参数检验条件的数值变量资料如果采用非参数检验,则 A .第一类错误增大 B.第二类错误增大

C .第一类错误减少 D.第二类错误减少

5.配对比较的秩和检验的基本思想是:如果假设成立,则对样本来说 A .正秩和的绝对值大于负秩和的绝对值 B .负秩和的绝对值大于正秩和的绝对值 C .正秩和与负秩和的绝对值相等 D .正秩和与负秩和的绝对值不会相差很大

6.三组比较的秩和检验,样本例数均为5,确定P 值时应查 A.2

χ界值表 B.H 界值表 C.T 界值表 D.三者均不可

第十九章 直线相关与回归分析

1.进行直线相关分析时,如)2(05.0->n r r 时,可认为两变量X 与Y 间 A. 有一定关系 B.有直线关系

C. 一定有直线关系

D.有正相关关系

2.已知1=r ,则一定有

A.1=b

B.1=a

C.0.=x y S

D.Y x r S S =. 3.已知两样本,21r r =,那么 A 21b b = B.21b b t t =

C.21r r t t =

D.两样本的决定系数相等

4.对相关系数的显著性检验,无效假设H 0是 A.H 0: r =0 B. H 0:ρ=0

C.H 0: b =0 D .H 0:β=0

5.双变量(X , Y )中X 同时增加或减少一个相同的数后,则 A. r 和b 均不改变 B. b 改变 C. r 或b 中有一个不变 D. r 改变

6.用样本求得R=0.9,则同一资料b 值应 A. b >0 B. b =0 C. b <0 D. b 正负不能确定 7.X Y S ,表示

A .Y 的离散程度 B.Y )

对Y 的离散程度

C.Y 和X 的离散程度

D.Y 对Y )

的离散程度

8. 用最小二乘法确定直线回归方程的原则是各观察点距直线的 A .纵向距离之和最小 B. 纵向距离的平方和最小 C. 垂直距离之和最小 D. 垂直距离的平方和最小

9. Y =14+4X 是1-7岁儿童以年龄(岁)估计体重(市斤)的回归方程,若体重换成国际单位kg ,则此方程

A .截距改变 B. 回归系数改变 C. 两者都改变 D. 两者都不改变 10. 直线回归系数假设检验,其自由度为 A. n B. n-1 C. n-2 D. 2n-1 11.回归系数的假设检验 A.只能用r 的检验代替 B. 只能用t 检验 C.只能用F 检验 D. 三者均可

12. 当r =0时,Y )

=a +bX 回归方程中 A .a必大于零 B .a必等于X C .a必等于零 D .a必等于Y

第二十一章 统计表和统计图

1.流行性乙型脑炎发病率的高低与年龄有关,据调查,3—8岁儿童是发病的高峰。为反映患者年龄的频数分布规律,统计图应选用: A .条图 B .直方图 C .圆图 D .线图

2.对统计图和统计表标题的要求是 A. 两者标题都在上方 B. 两者标题都在下方

C. 统计表标题在下方,统计图标题在上方

D. 统计表标题在上方,统计图标题在下方 3.统计分析表有简单表和复合表两种,复合表指 A.有主辞和宾辞 B.主辞分成两个或两个以上标志 C.宾辞分成两个或两个以上标志 D.包含两张简单表

4.不同性质的统计资料,常需不同的统计图加以表达,一般来讲 A.连续性资料宜用直条图

B.连续性资料宜用圆形图或构成比直条图

C.按质分组的资料宜用线图

D.以上都不对

5.欲比较某地区1980年以来三种疾病的发病率在各年度的发展速度,宜绘制

A.普通线图

B.直方图

C.统计地图

D.半对数线图

6.拟以图示某市1990—1994年三种传染病发病率随时间的变化,宜采用

A.普通线图

B.直方图

C.统计地图

D.半对数线图

统计学选择题参考答案:

第十三章医学统计学方法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步骤

1.B

2.D

3.D

4.C

5.C

6.B

第十四章数值变量的统计描述

1.D

2.A

3.C

4.A

5.C

6.D

7.D

8.A

9.B 10.D 11.B 12.D 13.C 14.B 15.C 16.D

第十五章数值变量的统计推断

1.C

2.D

3.B

4.D

5.D

6.D

7.B

8.D

9.C 10.C 11.D 12.D 13.D 14.C 15.D 16.D 17.D 18.A 19.B 20.C 21.C 22.C

第十六章分类资料的统计描述

1.B

2.A

3.D

第十七章分类资料的统计推断

1.A

2.D

3.A

4.D

5.B

6.D

7.A

8.D

9.A 10.B

第十八章非参数统计

1.A

2.C

3.D

4.B

5.D

6.B

第十九章直线相关与回归分析

1.B

2.C

3.D

4.B

5.A

6.A

7.D

8.B

9.B 10.B 11.D 12.B

第二十一章统计表和统计图

1.B

2.D

3.B

4.D

5.D

6.A

流行病学部分选择题:

第二十三章流行病学概述

1.现代流行病学的形成一发展不包括下面哪个部分

A.对传染病流行因素的研究

B.对慢性病流行因素的研究

C.对疾病防治措施的研究

D.对疾病临床治疗的研究

E.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的发展

2.关于流行病学,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A.流行病学从基因水平认识疾病

B.流行病学从细胞水平认识疾病

C.流行病学从群体水平认识疾病

D.流行病学从个体水平认识疾病

E.流行病学从分子水平认识疾病

3.流行病学的研究范围是

A.传染病

B.地方病

C.传染病和地方病

D.传染病和非传染病

E.疾病和健康状况

4.关于流行病学,下列哪种说法正确

A.从个体的角度研究疾病和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

B.只研究传染病的流行特征和防治措施

C.只研究慢性病的危险因素

D.研究人群中疾病和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E.只研究疾病的防制措施

5.流行病学主要应用于

A.考核疾病的防制效果

B.评价人群的健康状况

C.研究疾病预防和控制

D.研究疾病的病因

E.以上均是

6.关于流行病学下列哪条是不正确的

A.它是医学的基础学科

B.它以个体为研究对象

C.它可以评价药物或预防措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D.它可研究疾病的自然史

E.它能为卫生决策提供依据

7.流行病学研究方法主要是

A.描述性研究

B.分析性研究

C.实验性研究

D.理论性研究

E.以上均是

8.在流行病学研究中,误差是指

A.测量值之间的差异

B.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C.样本与总体之间差异

D.不同总体之间的差异

E.两个样本之间的差异

第二十四章疾病的分布

1.下列哪项因素与患病率的变化无关

A.发病率的升高或下降

B.病死率的升高或下降

C.人口总数自然增加或减少

D.治疗水平的提高或降低

E.存活时间长短

2.疾病分布是指

A.民族分布、性别分布、职业分布

B.时间分布、地区分布、人群分布

C.城乡分布、年龄分布、民族分布

D.民族分布、年龄分布、职业分布

E.年龄分布、城乡分布、季节分布

3.在比较不同地区发病率或死亡率时应注意使用

A.年龄别发病率、年龄别死亡率

B.性别发病率、性别死亡率

C.职业别发病率、职业别死亡率

D.民族别发病病、民族别死亡率

E.标化发病率、标化死亡率

4.发病率指标来自

A.对住院病人的调查

B.对门诊病人的调查

C.对社区人群的调查

D.对所有病人的调查

E.对专科医院病人的调查

5.患病率指标来自

A.现况调查资料

B.门诊病例资料

C.住院病例资料

D.专科医院病例资料

E.对所有病人的调查

6.对于一种危害严重的疾病,采取针对病因的措施后,在评价其预防效果时应采用哪些指标最合适

A.死亡率

B.发病率

C.患病率

D.病死率

E.罹患率

7.进行人群高血压普查时应选择的疾病频率测量指标是

A.发病率

B.发病专率

C.罹患率

D.时点患病率

E.期间患病率

第二十五章描述性研究

1.欲了解某病在某地区的危害状况,进行现况调查时宜选用

A.普查

B.抽样调查

C.典型病例调查

D.住院病例调查

E.个案调查

2.根据现况调查资料可计算出

A.发病率

B.患病率

C.死亡率

D.治愈率

E.病死率

3.在对病因不明疾病的研究中,描述性研究的主要用途是

A.早期发现病人

B.早期诊断病人

C.筛查各种高危病人

D.概括和检验病因假说

E.描述分布,提出病因假说

4.在爆发调查时,首先要进行的一项工作是

A.计算各种罹患率

B.形成病因假设并检验假设

C.核实诊断

D.扑灭疫情

E.制定防治措施

5.在现况调查中,偏倚的防止方法主要是

A.坚持随机化抽样,减少漏查,统一检测标准,校准仪器,加强调查的监督和质控

B.坚持多个医院选择病例,减少漏查,统一检测标准,加强调查的监督和质控

C.坚持随机化抽样,减少不依从,暴露测量标准应统一,加强调查的监督和质控

D.坚持随机化抽样,尽量用新发病例,暴露测量标准应统一,加强调查的监督和质控

E.坚持随机化分组,减少不依从,统一检测标准,加强调查的监督和质控

6.下面哪一项不是爆发调查的内容

A.核实诊断,证实爆发

B.全面考察疫情,计算各种罹患率,描述疾病分布

C.形成有关致病因素的假设并加以检验

D.把病例随机分为两组,一组给以干预措施,一组作为对照继续观察

E.调查的同时采取措施,控制疫情

第二十六章队列研究

1. 疾病与因素的联系强度,最好由以下哪一项指标来反映

A. 总人群中该病发病率

B. 暴露于某因素的频率

C.相对危险度

D. p值

2. 队列研究中的成员,必须

A. 同年出生

B. 经历过同样时间

C. 居住在同一地区

D. 未患所研究的疾病

3.队列研究中最常见的偏倚为

A.选择性偏倚

B.回忆偏倚

C.失访偏倚

D.报告偏倚

4. 下列哪一项是队列研究的优点?

A. 可能研究出某种暴露因素同多种疾病的联系

B. 在调查时依靠调查对象的回忆

C. 无法正确的估计发病率

D. 省时间,省钱

5.在某工厂1000名45-50岁工人中,2000年因恶性肿瘤死亡的工人为8名,如果同期该地45-50岁的恶性肿瘤死亡率为100/10万,则这些工人死于恶性肿瘤的SMR为

A. 8

B. 0.008

C. 0.8

D. 0.125

第二十七章病例对照研究

1.对某大城市20~25岁妇女进行的一项现患研究发现,在服用口服避孕药者中,宫颈癌年患病率为5/10万,而未服用患为2/10万。据此研究者认为,服用口服避孕药是引起宫颈癌的危险因素。此结果是

A.正确

B、不正确,因为没有区分新发病例与现患病例

C.不正确,因为没有进行年龄标化

D.不正确,因为没有作显著性检验

E.不正确,因为本研究无法确定暴露与发病的时间关系

2.一项病例对照研究,500名病例中有暴露史者400例,而500名对照中有暴露史者100例,有暴露史者的发病率

A.80%

B.40%

C.20%

D.100%

E.无法计算

3.一项吸烟与肺癌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结果显示:x2=12.36,P<0.05,OR=3.3,正确的结论为

A.病例组肺癌的患病率明显大于对照组

B.病例组发生肺癌的可能性明显大于对照组

C.对照组发生肺癌的可能性明显大于病例组

D.对照组肺癌的患病率明显小于病例组

E.不吸烟者发生肺癌的可能性显著小于吸烟者

4.在500名病例与500名对照的配对病例对照研究中,有400名病例和100名对照有暴露史,OR值应为

A. 18

B. 16

C. 20

D. 10

E. 无法计算

5.吸烟者肺癌死亡率=0.96‰,不吸烟者=0.07‰,一般人群=0.56‰,人群中吸烟率为55%,则完全由吸烟引起的肺癌死亡率占吸烟者肺癌死亡率的比重是多少

A. 13.7%

B. 0.89‰

C. 92.7%

D. 87.5%

E. 0.49‰

6.一项雌激素与子宫内膜癌关系的配对病例对照研究,共63对。病例组与对照组两组均有雌激素暴露史者27对,两组均无暴露史者4对,病例组有暴露史而对照组无暴露史者29对,其余为对照组有暴露而病例组无暴露者。OR为

A. 10.67

B. 9.67

C. 2.24

D. 1.24

E. 4.47

7.在设计配对的病例对照研究时,确定配对条件的主要原则是

A.对所研究疾病有影响的项目均应列为配对条件

B.对所研究疾病有较大直接影响的项目均应列为配对条件

C.对所研究疾病有较大直接影响但并非研究的项目应列为配对条件

D.对所研究疾病有较大影响的项目不应列为配对条件

E.以上均不对

8.相对危险度是

A.暴露组发病率或死亡率与非暴露组发病率或死亡率之比

B.暴露组发病率或死亡率与非暴露组发病率或死亡率之差

C.病例组有某因素的比例与对照组无某因素的比例之比

D.病例组有某因素的比例与对照组无某因素的比例之差

E.以上都不是

9.病例对照研究的特点是

A.设立比较组

B.研究方向由果及因

C.适用于罕见病

D.节省时间、经费

E.以上均是

10.以医院为基础的病例对照研究的优点是

A.诊断准确

B.研究对象容易募集

C.研究对象容易配合

D.研究容易实施

E.以上均是

11.在分析性研究中,通过分层分析和多因素分析可以控制

A.入院率偏倚

B.现患病例-新病例偏倚

C.暴露怀疑偏倚

D.回忆偏倚

E.混杂偏倚

12.关于对混杂因子的认识,以下哪种看法是正确的

A.混杂因子一定不是疾病的危险因素

B.混杂因子一定与暴露因素无关

C.混杂因子一定是同时与疾病和暴露均有关的因子

D.混杂因子一定不是同时与疾病和暴露均有关的因子

E.混杂因子一定是与疾病有关与暴露无关的因子

13.在病例对照研究中,控制混杂偏倚,不应采取下列哪条措施

A.设计时,制定明确的纳入和排除标准

B.设计时,进行个体或频数配比设计

C.配比时,选择尽可能多的条件加以匹配

D.分析时,采用分层分析方法

E.分析时,采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

14.下列哪种偏倚不属于选择偏倚

A.入院率偏倚

B.现患病例-新病例偏倚

C.检出症候偏倚

D.测量偏倚

E.无应答偏倚

15.在病例对照研究中,由于研究得事先了解研究对象的分组情况,对病例组的询问非常认真,而对对照组则不太认真,因为研究者认为对照组不需要花费与病例组同样的精力认真调查,由此产生偏倚是

A.诊断怀疑偏倚

B.测量偏倚

C.暴露怀疑偏倚

D.易感性偏倚

E.Berkson’s偏倚

16.对研究所需指标或数据进行测定或测量时产生的偏倚为

A.诊断怀疑偏倚

B.测量偏倚

C.暴露怀疑偏倚

D.易感性偏倚

E.Berkson’s偏倚

17.某因素在病因学上与某疾病本无关联,但可引起所研究疾病的症状或体征,从而促使患者及早就诊,提高了早期病例检出率,从而过高的估计了暴露程度,这种偏倚是

A.诊断怀疑偏倚

B.检出偏倚

C.测量偏倚

D.混杂偏倚

E.Berkson’s偏倚

18.奈曼偏倚(Neyman bias)是指

A.诊断怀疑偏倚

B.检出偏倚

C.测量偏倚

D.现患病例-新病例偏倚

E.入院率偏倚

第二十八章流行病学实验研究

1.流行病学实验研究不同于观察性研究,主要是

A.前瞻性

B.在实验室开展

C. 研究者控制研究措施的分配

D. 设立对照组

2.流行病学实验研究的特点是

A.前瞻性

B.设立对照

C. 随机化分组

D.以上均不完全正确

3.临床试验的基本原则是

A.随机化

B.设立对照

C.盲法

D.以上均正确

4.关于盲法的介绍,下列哪个理解是错误的

A.可分为单盲、双盲和三盲

B.临床试验中最好使用三盲

C.双盲是针对研究者和研究对象的

D.盲法增加了试验的难度

5.临床试验中最常见的偏倚是

A.失访

B.安慰剂效应

C. 错分偏倚

D.霍桑效应

第二十九章病因研究

1.对病因含义最确切的表达是

A.病源微生物

B.物理因素

C.化学因素

D.凡能使人们发病概率增加的因素

2.证明某因素是某病的病因须经历的步骤是

A.调查各病例,寻找其共同因素,并用此因素作实验,实验成功则病因成立

B.从疾病的频率和分布中形成假设,经分析验证再进行病因推断

C.先对各病例进行检验,找出可疑病因,再作实验证实

D.从病理资料提出病因假设,再通过实验证实

3.验证病因假设最可靠的方法是

A.病例对照研究

B.现况调查

C.动物实验

D.干预实验

4.在病因学上,轮状模式与三角模式相比,其主要的不同点是

A.更强调影响疾病发生的三要素

B.有差别地看待基本的三要素

C.强调环境及环境与机体的密切关系

D.更强调特异性病原学说

第三十章诊断试验和疾病筛检

1.利用快速的试验、检查或其他方法,从表面上无病的人群中查出某病的可疑患者,然后做进一步的确诊,以期达到疾病的早期治疗,这种形式被称为

A.疾病的防治的高危策略

B.疾病防治的全人群策略

C.疾病的筛捡

D.健康促进

E.健康保护

2.并联试验可以提高诊断方法的

A.特异度

B.敏感度

C. 似然比

D.预测值

E.以上都不是

3.在诊断方法确定之后,其诊断结果的阳性预测值取决于

A.特异度

B.敏感度

C. 似然比

D.患病率

E.以上都不是

流行病学选择题参考答案:

第二十三章流行病学概述

1.D

2.C

3.E

4.D

5.E

6.B

7.E

8.B

第二十四章疾病的分布

1.C

2.B

3.E

4.C

5.A

6.B

7.D

第二十五章描述性研究

1.B

2.B

3.E

4.C

5.A

6.D

第二十六章队列研究

1.C

2.D

3.C

4.A

5.B

第二十七章病例对照研究

1.E

2.E

3.E

4.E

5.C

6.B

7.C

8.A

9.E 10.E 11.E 12.C 13.C 14.D 15.C 16.B 17.B 18.D

第二十八章流行病学实验研究

1.C

2.D

3.D

4.B

5.D

第二十九章病因研究

1.D

2.B

3.D

4.C

第三十章诊断试验和疾病筛检

1.C

2.B

3.D

医学统计学试题及答案

医学统计学试题及答案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医学统计学试题及答案 习??题 《医学统计学》第二版??(五年制临床医学等本科生用)(一)??单项选择题 1.观察单位为研究中的( d??)。 A.样本? ?? ??B. 全部对象 C.影响因素? ?? ?????D. 个体2.总体是由( c )。 A.个体组成? ?? ?B. 研究对象组成 C.同质个体组成? ?? ? D. 研究指标组成 3.抽样的目的是(b??)。 A.研究样本统计量? ?? ?? ???B. 由样本统计量推断总体参数 C.研究典型案例研究误差? ???D. 研究总体统计量 4.参数是指(b? ?)。 A.参与个体数? ???B. 总体的统计指标 C.样本的统计指标? ? ??D. 样本的总和 5.关于随机抽样,下列那一项说法是正确的( a )。 A.抽样时应使得总体中的每一个个体都有同等的机会被抽取 B.研究者在抽样时应精心挑选个体,以使样本更能代表总体 C.随机抽样即随意抽取个体 D.为确保样本具有更好的代表性,样本量应越大越好 6.各观察值均加(或减)同一数后( b )。 A.均数不变,标准差改变? ?? ? B.均数改变,标准差不变 C.两者均不变? ?? ?? ?? ?? ??? D.两者均改变 7.比较身高和体重两组数据变异度大小宜采用( a??)。 A.变异系数? ?? B.差 C.极差? ?? ?? ? D.标准差 8.以下指标中(? ?d)可用来描述计量资料的离散程度。 A.算术均数? ? B.几何均数 C.中位数? ?? ? D.标准差 9.偏态分布宜用(? ?c)描述其分布的集中趋势。 A.算术均数? ?? B.标准差 C.中位数? ?? D.四分位数间距 10.各观察值同乘以一个不等于0的常数后,(? ?b)不变。 A.算术均数? ??? B.标准差 C.几何均数? ?? ???D.中位数 11.( a??)分布的资料,均数等于中位数。 A.对称? ? B.左偏态 C.右偏态? ?? ?? D.偏态 12.对数正态分布是一种( c )分布。

预防医学 医学统计学部分选择题及答案

1.预防医学的对象(D ) A.个体 B.病人 C.健康人 D.确定的群体 E.个体和确定的群体 2.预防医学是(C ) A.独立于医学以外的学科 B.医学的基础学科 C.医学的一门应用学科 D.又综合又独立的学科 E.预防系列为主的学科 3.生态健康模式是( E ) A.环境-健康 B.环境-人群 C.环境-生物 D.环境-人群-健康 E.环境-生物-健康 4.预防医学经历了( C ) A.个体医学—群体—预防医学的阶段 B.个体—群体—生态大众健康的阶段 C.个体—群体—社区医学阶段 D.群体—大卫生—社会医学阶段 E.个体—群体—社会医学阶段 5.在疾病三级预防中,健康促进的重点在( A ) A.第一级预防甚至更早阶段 B.第二级预防 C.第三级预防 D.第二和第三级预防 E.第一和第二级预防 6.以下哪一项不是预防医学有别于临床医学的特点(A ) A.具有临床医学更大的人群健康效益 B.预防医学更具有积极的人群健康效益 C.预防医学研究重点为环境的特点 D.工作对象包括个体和群体 E.研究方法上注重微观和宏观结合 7.第一次卫生革命的主要任务是预防( A ) A.传染病 B.急性病 C.常见病 D.慢性病 E.血吸虫病 8.个体的免疫接种(A ) A.仅起到保护个体的作用 B.仅起到保护家庭的作用 C.仅起到保护群体的作用 D.既能保护个体也能保护群体 E.以上均不是 9.以下各项中不适合采取第一级预防的是(C ) A.职业病 B.心血管疾病 C.病因不明,难以觉察预料的疾病 D.脑卒中 E.糖尿病 10.健康促进的核心策略是(C ) A.制定健康的公共政策 B.创造支持性环境 C.强化社区行动 D.发展个人技能 E.调整社会消费

医学统计学题库

1 医学统计学题库 一、最佳选择题 1. 比较相同人群的身高和体重的变异程度,宜用的统计指标是__ __。 A. 全距 B. 标准差 C. 中位数 D. 变异系数 2. 反映一组偏态分布资料平均水平的指标宜用_ __。 A.变异系数 B. 几何均数 C. 中位数 D. 均数 3. 下述_ ___种资料为计数资料。 A. 血红蛋白( g/L ) B. 红细胞计数( 31012 /L ) C. 抗体滴度 D. 血型 4. 表示事物内部各个组成部分所占比重的相对数是___ ____。 A. 相对比 B. 率 C. 构成比 D. 率的标准误 5. 说明样本均数抽样误差大小的指标是___ _____。 A. 变异系数 B. 标准差 C. 标准误 D. 全距 6. 正态分布曲线下中间面积为99% 的变量值范围为___ _____。 A. μσ±196 . B. μσ±258. C. μσ±1 D. μσ±125. 7. 8名新生儿的身长(cm )依次为:50, 53, 58, 54, 55, 52, 54, 52。 中位数M 为__ __。 A. 53.5 B. 54.5 C. 54 D. 53 8. 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直线相关关系的密切程度和方向的统计指标是_ _。 A. 变异系数 B. 相关系数 C. 均数 D. 回归系数 9. 某市1955年和2015年的三种死因别死亡率,若用统计图表示宜 选用____ _______。 A. 直条图 B. 直方图 C. 百分直条图 D. 统计地图 10. 下述___ ____为第一类错误的定义。 A.拒绝了实际上是不成立的H 0 B.接受了实际上是不成立的H 0 C.拒绝了实际上是成立的H 0

《医学统计学》期末模拟考试题(四)

《医学统计学》期末模拟考试题(四)学号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 成绩 ____________ 一、是非题(每题1分,共20分) 1. 预试验的样本标准差s越小,所需样本含量越大。() 2. 等级相关系数的大小不可以反映两个现象间关系的密切程度。() 3. 在配对资料秩和检验中,两组数据统一从小到大编秩次。() 4. 对3个地区居民的血型构成作抽样调查后研究其差别,若有一个理论数小于5大于1,其余都大于5,可直接作χ2检验。() 5. 总例数等于60,理论数都大于5的四格表,对两个比例的差别作统计检验,不可用确切概率法。() 6. 双变量正态分布资料,样本回归系数小于零,可认为两变量呈负相关。() 7. 随机区组方差分析中,只有当区组间差别的F检验结果P>0.05时,处理组间差别的F检验才是真正有 意义的。() 8. 完全随机设计资料方差分析中要求各组均数相差不大。() 9. 两次t检验都是对两样本均数的差别作统计检验,一次P<0.01,另一次P<0.05,就表明前者两样本均 数差别大,后者两样本均数相差小。() 10. 如果把随机区组设计资料用完全随机设计方差分析法作分析,前者的区组SS+误差SS等于后者的组内SS。()

11. 两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的一般定义中,因变量(Y)是0~1变量。() 12. 作两样本均数差别的比较,当P<0.01时,统计上认为两总体均数不同,此时推断错误的可能性小于0.01。()<0.01时,统计上认为两总体均数不同,此时推断错误的可能性小于0.01。() 13. 方差分析的目的是分析各组总体方差是否不同。() 14. 在两组资料比较的秩和检验中,T值在界值范围内则P值小于相应的概率。()值在界值范围内则P值小于相应的概率。() 15. 无论什么资料,秩和检验的检验效率均低于t检验。()检验。() 16. 分类资料的相关分析中,检验的P值越小,说明两变量的关联性越强。() 17. 析因设计既可以研究各因素的主效应作用,又可以研究各因素间的交互作用。( ) 18. 当Logistic回归系数为正值时,说明该因素是保护因素;为负值时,说明该因素是危险因素。() 19. 常见病是指发病率高的疾病。( ) 20. 用某新药治疗高血压病,治疗前与治疗后病人的收缩压之差的平均数,经t检验,P<0.01。按a=0.05水准,可以认为该药治疗高血压病有效,可以推广应用。( ) 二、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 1.多重回归中要很好地考虑各因素的交互作用,最好选用________。 a. 最优子集法 b. 逐步法 c. 前进法 d. 后退法 e. 强制法 2.t r

医学统计学试题及答案

医学统计学试题及答案 The latest revision on November 22, 2020

医学统计学 一、选择题 1、根据某医院对急性白血病患者构成调查所获得的资料应绘制( B ) A 条图 B 百分条图或圆图 C线图 D直方图 2、均数和标准差可全面描述 D 资料的特征 A 所有分布形式B负偏态分布C正偏态分布D正态分布和近似正态分布 3、要评价某市一名5岁男孩的身高是否偏高或偏矮,其统计方法是( A ) A 用该市五岁男孩的身高的95%或99%正常值范围来评价 B 用身高差别的假设检验来评价 C 用身高均数的95%或99%的可信区间来评价 D 不能作评价 4、比较身高与体重两组数据变异大小宜采用( A ) A 变异系数 B 方差 C 标准差 D 四分位间距 5、产生均数有抽样误差的根本原因是( A ) A.个体差异 B. 群体差异 C. 样本均数不同 D. 总体均数不同

6. 男性吸烟率是女性的10倍,该指标为( A ) (A)相对比(B)构成比(C)定基比(D)率 7、统计推断的内容为( D ) A.用样本指标估计相应的总体指标 B.检验统计上的“检验假设” C. A和B均不是 D. A和B均是 8、两样本均数比较用t检验,其目的是检验( C ) A两样本均数是否不同 B两总体均数是否不同 C两个总体均数是否相同 D两个样本均数是否相同 9、有两个独立随机的样本,样本含量分别为n1和n2,在进行成组设计资料的t 检验时,自由度是( D ) (A) n1+ n2 (B) n1+ n2 –1 (C) n1+ n2 +1 (D) n1+ n2 -2 10、标准误反映( A ) A 抽样误差的大小 B总体参数的波动大小

预防医学 医学统计学部分选择题及答案

1.预防医学的对象(D ) A.个体B.病人C.健康人 D.确定的群体E.个体和确定的群体 2.预防医学是(C ) A.独立于医学以外的学科B.医学的基础学科 C.医学的一门应用学科D.又综合又独立的学科E.预防系列为主的学科 3.生态健康模式是( E ) A.环境-健康B.环境-人群C.环境-生物 D.环境-人群-健康E.环境-生物-健康 4.预防医学经历了( C ) A.个体医学—群体—预防医学的阶段 B.个体—群体—生态大众健康的阶段C.个体—群体—社区医学阶段 D.群体—大卫生—社会医学阶段E.个体—群体—社会医学阶段 5.在疾病三级预防中,健康促进的重点在( A ) A.第一级预防甚至更早阶段B.第二级预防C.第三级预防 D.第二和第三级预防E.第一和第二级预防 6.以下哪一项不是预防医学有别于临床医学的特点(A ) A.具有临床医学更大的人群健康效益B.预防医学更具有积极的人群健康效益C.预防医学研究重点为环境的特点D.工作对象包括个体和群体 E.研究方法上注重微观和宏观结合 7.第一次卫生革命的主要任务是预防( A ) A.传染病B.急性病C.常见病 D.慢性病E.血吸虫病 8.个体的免疫接种(A ) A.仅起到保护个体的作用B.仅起到保护家庭的作用 C.仅起到保护群体的作用D.既能保护个体也能保护群体 E.以上均不是 9.以下各项中不适合采取第一级预防的是(C ) A.职业病B.心血管疾病C.病因不明,难以觉察预料的疾病 D.脑卒中E.糖尿病 10.健康促进的核心策略是(C ) A.制定健康的公共政策B.创造支持性环境 C.强化社区行动D.发展个人技能E.调整社会消费

医学统计学模拟试题

医学统计学模拟试题(A) 一、单选题:在A、B、C、D 和E 中选出一个最佳答案,将答案的字母填在相应下划线的空格里。 (每题1 分) 1. 卫生统计工作的基本步骤包括_____。 A 动物实验、临床试验、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 B 资料整理、统计描述、参数估计和统计推断 C 实验设计、资料收集、资料整理和统计分析 D 资料收集、资料核对、资料整理和资料分析 E 统计设计、统计描述、统计估计和统计推断 2. 以下_____不属于定量资料。 A. 体块指数(体重/身高2) B. 白蛋白与球蛋白比值 C. 细胞突变率(%) D. 中性核细胞百分比(%) E. 中学生中吸烟人数 3. 关于频数表的制作, 以下_____论述是正确的。 A. 频数表的组数越多越好 B. 频数表的下限应该大于最小值 C. 频数表的上限应该小于最大值 D. 一般频数表采用等距分组 E. 频数表的极差是最小值与最大值之和 4. 比较身高与坐高两组单位相同数据变异度的大小,宜采用_____。 A. 变异系数(CV)B.标准差(s)C.方差(s2)D.极差(R)E.四分位间距 5. 从μ到μ+1.96s 范围外左右两则外正态曲线下的面积是_____ 。 A.2.5% B.95% C.5.0% D.99% E.52.5% 6. 关于假设检验的以下论述中,错误的是_____。 A. 在已知A药降血压疗效只会比B 药好或相等时, 可选单侧检验 B. 检验水准 定得越小, 犯I型错误的概率越小 C. 检验效能1- 定得越小, 犯II型错误的概率越小 D. P 值越小, 越有理由拒绝H0 E. 在其它条件相同时, 双侧检验的检验效能比单侧检验低 7. 两组数据中的每个变量值减同一常数后,做两个样本均数( X)差别的t 检验,____。 A. t 值不变B. t 值变小C. t 值变大 D. t 值变小或变大E. 不能判断 8. 将90 名高血压病人随机等分成三组后分别用A、B 和C 方法治疗,以服药前后血压的差值为疗效,欲比较三种方法的效果是否相同,正确的是____ 。 A. 作三个样本两两间差值比较的t 检验 B. 作三个样本差值比较的方差分析 C. 作服药前后配对设计资料的t 检验方差分析 D. 作配伍组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 E. 以上都不对

医学统计学试题及答案

《医学统计学》课程考试试题(A卷) (评卷总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考核方式:□开卷 V 闭卷)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62分,只选一个正确答案) 1、医学科研设计包括( D ) A.物力和财力设计 B.数据与方法设计 C.理论和资料设计 D.专业与统计设计 2、医学统计资料的分析包括( D ) A.数据分析与结果分析 B.资料分析与统计分析 C.变量分析与变量值分析 D.统计描述与统计推断 3、医学资料的同质性指的是( D ) A.个体之间没有差异 B.对比组间没有差异 C.变量值之间没有差异 D.研究事物存在的共性 4、离散型定量变量的测量值指的是( D ) A.可取某区间内的任何值 B、可取某区间内的个别值 C.测量值只取小数的情况 D.测量值只取整数的情况5、变量的观察结果表现为相互对立的两种情况是( A ) A.无序二分类变量 B、定量变量. C.等级变量 D.无序多分类变量 6、计量资料编制频数表时,组距的选择( D ) A.越大越好 B.越小越好 C.与变量值的个数无关 D.与变量值的个数有关

7、比较一组男大学生白细胞数与血红蛋白含量的变异度应选( D )A.极差 B.方差 C.标准差 D.变异系数 8、若要用方差描述一组资料的离散趋势,对资料的要求是( D )A.未知分布类型的资料 B.等级资料 C.呈倍数关系的资料 D.正态分布资料 9、频数分布两端没有超限值时,描述其集中趋势的指标也可用( D ) A.标准差 B.几何均数 C.相关系数 D.中位数 10、医学统计工作的步骤是( A ) A、研究设计、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和分析资料 B、计量资料、计数资料、等级资料和统计推断 C、研究设计、统计分析,统计描述和统计推断 D、选择对象、计算均数、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 11、下列关于变异系数的说法,其正确的是( A ) A.没有度量衡单位的系数 B.描述多组资料的离散趋势 C.其度量衡单位与变量值的度量衡单位一致 D、其度量衡单位与方差的度量衡单位一致 12、10名食物中毒的病人潜伏时间(小时)分别为3, 4,5,3,2,5.5,2.5,6,6.5, 7,其中位数是( B ) A.4 B.4.5 C.3 D.2 13、调查一组正常成年女性的血红蛋白,如果资料属于正态分布,描

预防医学(统计学部分)复习

《预防医学》(统计学部分)复习 第十四章医学统计学概述 一、几个基本概念 1. 总体与样本、 2.抽样误差 3. 概率和小概率事件、 4.参数和统计量 二、统计资料类型 1. 计量资料、 2. 计数资料、 3. 等级资料 三、统计工作步骤: 设计(关键的步骤)、搜集资料(统计分析的前提)、整理资料、分析资料。 第十五章数值变量的统计分析 一、频数表的用途、频数分布特征、频数分布类型; 频数分布特征:集中趋势特征、离散趋势特征。 频数分布类型:对称分布、偏态分布(正偏态、负偏态) 二、常用平均数指标及其使用的资料; 算数均数、几何均数、中位数

三、变异指标及其应用; 全距、四分位数间距、方差、标准差、变异系数 四、集中趋势指标的选择判断步骤: 资料 是 抗体滴度 G 否 是 偏态、开口 M 否 X 五、正态分布 1、正态分布的概念 2. 正态分布的特征 3. 正态曲线下分布面积的规律 正态分布曲线下三个特殊区间面积分布的情况,对应的界值。 4.标准化变换及标准正态分布 σμ -=X u 六、医学参考值范围

医学参考值范围的定义,制定医学常考值范围的方法。 正态分布法、百分位数法(应用的资料) 七、抽样误差 1. 抽样误差的概念 2. 抽样误差的特点: ⑴客观存在,可控制但不能消除; ⑵它是反映抽样误差大小的指标:用Sx来说明均数的抽样误差大小;用Sp 来说明率的抽样误差大小; ⑶均数抽样误差的大小与标准差成正比,与√n成反比; ⑷减少抽样误差最切实可行的办法为:增加样本含量。 3. 总体均数的估计方法 ⑴点(值)估计: ⑵区间估计:①95%可信区间:X±1.96Sx ②99%可信区间:X±2.58Sx 附:①正常参考值范围估计: ①95%正常值范围:X±1.96S ②99%正常值范围:X±2.58S

(完整word版)医学统计学上机考试复习题及答案

“医学统计学”上机考试模拟题A卷 1.测得10例某指标值治疗前后情况如下: 例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治疗前76 64 60 62 72 68 62 66 70 60 治疗后74 62 64 58 68 70 56 60 66 56 1.用参数方法比较治疗前后该指标值的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结果填入下表: 例数均数标准差治疗前 治疗后 差值(前-后) H0:治疗前后该指标值无差异。 H1:治疗前后该指标值有差异。 统计量t=2.512 P=0.0332 统计结论:P<0.05,拒绝H0,认为在α=0.05水平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治疗前后该指标值有差异。 2.上题资料,用非参数方法比较治疗前后该指标值的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结果填入下面空格。 H0:治疗前后该指标值无差异。 H1:治疗前后该指标值有差异。 统计量s=19.5 P=0.0547 统计结论:P>0.05,不拒绝H0,认为在α=0.05水平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即治疗前后该指标值无差异。

3.测得10例正常儿童身高(cm)和体重(kg)如下: 例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身高(X)120 133 126 130 121 122 131 128 110 124 体重(Y)20 27 23 25 25 18 22 25 15 22 (1)求身高和体重的相关系数,并作显著性检验。 相关系数r =0.81211 H0:p=0 H1:p≠0 P= 0.0043 统计结论:P<0.05,拒绝H0,认为在α=0.05水平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认为身高和体重存在正相关。 (2)求身高推算体重的直线回归方程,并作显著性检验。 直线回归方程:y=-32.964+0.443*x H0:β=0 H1:β≠0 P=0.0043 统计结论:P<0.05,拒绝H0,认为在α=0.05水平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认为身高和体重之间存在直线回归关系。 三.10名氟作业工人在工作前后测定尿氟(mg/L)排出量结果如下: 编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工前 1.7 1.6 1.4 2.3 1.9 0.8 1.4 2.0 1.6 1.1 工后 2.7 3.1 3.2 2.1 2.7 2.4 2.6 2.4 2.3 1.4 1.计算工后比工前尿氟排出量增加值的均数,标准差,标准误,变异系数和中位数。 均数0.91,标准差0.635,标准误 0.201,变异系数 69.78,中位数 0.900 2.检验氟作业工人在工作前后尿氟排出量的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 H0:氟作业工人在工作前后尿氟排出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H1:氟作业工人在工作前后尿氟排出量的差异有有统计学意义 统计量t=4.532 P=0.0014

医学统计学试题及答案

医学统计学 一、选择题 1、根据某医院对急性白血病患者构成调查所获得的资料应绘制( B ) A 条图 B 百分条图或圆图C线图D直方图 2、均数和标准差可全面描述 D 资料的特征 A 所有分布形式B负偏态分布C正偏态分布D正态分布和近似正态分布 3、要评价某市一名5岁男孩的身高是否偏高或偏矮,其统计方法是(A ) A 用该市五岁男孩的身高的95%或99%正常值范围来评价 B 用身高差别的假设检验来评价 C 用身高均数的95%或99%的可信区间来评价 < D 不能作评价 4、比较身高与体重两组数据变异大小宜采用(A ) A 变异系数 B 方差 C 标准差 D 四分位间距 5、产生均数有抽样误差的根本原因是( A ) A.个体差异 B. 群体差异 C. 样本均数不同 D. 总体均数不同 6. 男性吸烟率是女性的10倍,该指标为(A ) (A)相对比(B)构成比(C)定基比(D)率 7、统计推断的内容为( D ) A.用样本指标估计相应的总体指标 B.检验统计上的“检验假设” C. A和B均不是 D. A和B均是 ' 8、两样本均数比较用t检验,其目的是检验( C ) A两样本均数是否不同B两总体均数是否不同 C两个总体均数是否相同D两个样本均数是否相同 9、有两个独立随机的样本,样本含量分别为n1和n2,在进行成组设计资料的t检验时,自由度是( D ) (A)n1+ n2 (B)n1+ n2 –1 (C)n1+ n2 +1 (D)n1+ n2 -2 10、标准误反映(A ) A 抽样误差的大小 B总体参数的波动大小 , C 重复实验准确度的高低 D 数据的离散程度 11、最小二乘法是指各实测点到回归直线的(C) A垂直距离的平方和最小B垂直距离最小 C纵向距离的平方和最小D纵向距离最小 12、对含有两个随机变量的同一批资料,既作直线回归分析,又作直线相关分析。令对相关系数检验的t值为tr,对回归系数检验的t值为tb,二者之间具有什么关系(C) A tr>tb B tr

预防医学与医学统计学总结

绪论 一.预防医学:是医学的一门应用学科,它以个体和确定的群体为对象,目的是保护、促 进和维护健康,预防疾病、失能和早逝 二.预防医学特点: 1.工作对象包括个体及确定的群体,主要着眼于健康和无症状患者;2研究方法注重微观和宏观相结合,但更侧重于影响健康的因素与人群的关系; 3.采取的对策更具积极的预防作用,具有较临床医学更大的人群健康效应。 三.健康决定因素:指决定个体和人群健康状态的因素。包括:1、社会经济环境。2、物质环境 3.个人因素。 4 卫生服务。 四.三级预防策略: 1.第一级预防:又称病因预防,即防止疾病的发生。 2.第二级预防:在疾病的临床前期做好早起发现、早期诊断、早起治疗的“三早”预防工作,以控制疾病的发 展和恶化。 3.第三级预防:对已患某些病者,采取及时的、有效的治疗措施,防止病情恶化, 预防并发症和伤残,延长生命。 第一章流行病学概论 一.流行病学:是研究人群中疾病与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研究防治疾病及促 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 流行病学定义内涵: 1.流行病学的研究对象时人群。 2.流行病学关注的事件包括疾病与健康 状况。 3.流行病学主要研究内容是:(1)揭示现象(2)找出原因(3)评价效果。 4.流行病学研究和实践的目的是防治疾病、促进健康。 二.流行病学基本原理: 1.分布论。 2.病因论。3.健康-疾病连续带。4预防控制理论(三级 预防理论) 5.数理模型。 6.流行病学的几个基本原则:(1)群体原则(2)现场原则( 3)对比原则(核心)( 4)代表性原则 三.流行病学的用途: 1.描述疾病及健康状况的分布。 2.探讨疾病的病因。 3.研究疾病自然史,提高临床诊断、治疗水平和预后评估。 4.疾病的预防控制及其效果评价。 5.流行病学分支。 第二章疾病分布 一.疾病的分布:即疾病的群体现象或称疾病的三间分布,是指疾病在时间、空间和人间 的存在方式及其发生、发展规律。 1 年)特定群中某病新病例二.疾病分布的测量指标:1.发病率:指在一定期间内(一般为 出现的频率。 2.罹患率:与发病率一样,也是测量人群新病例发生频率的指标。使用与小范围、短时间内 疾病频率的测量(日、周、旬、月),常用于疾病暴发或流行时的调查。 3 患病率:也称现患率,指某特定时间内,总人口中现患某病者(包括新、旧病例)所占的 比例。患病率 =发病率 * 病程。 4 续发率:也称二代发病率,指某传染病易感接触者中,在最短潜伏期与最长潜伏期之间 发病的人数占所有易感接触者总数的百分率。 5.死亡率:指在一定时间期间(通常为1年)内,某人群中死于某病(或死于所有原因)的频 率。死亡率是测量入群死亡危险最常用的指标。 6.病死率:表示一定时期内,患某病的全部病人中因该病死亡者所占的比例。 三.疾病的分布形式(“三间分布” ) 1.地区分布:疾病的地方性:由于自然环境和社会因素的影响而使一些疾病无需从外地输入, 只存在于某一地区,或在某一地区的发病率水平总是较高,这种现象称为疾病的地方性。 2.时间分布 3.人群分布:出生队列分析:将同一时期出生的人划归为一组称为一个出生队列,对其随访 观察若干年,观察死亡等情况。 4.判断疾病地方性的依据:( 1)该病在当地居住的各群组中

医学统计学试题及答案

第一套试卷及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40分) 1、根据某医院对急性白血病患者构成调查所获得的资料应绘制( B ) A 条图 B 百分条图或圆图C线图D直方图 2、均数和标准差可全面描述 D 资料的特征 A 所有分布形式B负偏态分布C正偏态分布D正态分布和近似正态分布 3、要评价某市一名5岁男孩的身高是否偏高或偏矮,其统计方法是(A ) A 用该市五岁男孩的身高的95%或99%正常值范围来评价 B 用身高差别的假设检验来评价 C 用身高均数的95%或99%的可信区间来评价 D 不能作评价 4、比较身高与体重两组数据变异大小宜采用(A ) A 变异系数 B 方差 C 标准差 D 四分位间距 5、产生均数有抽样误差的根本原因是( A ) A.个体差异 B. 群体差异 C. 样本均数不同 D. 总体均数不同 6. 男性吸烟率是女性的10倍,该指标为(A ) (A)相对比(B)构成比(C)定基比(D)率 7、统计推断的内容为( D ) A.用样本指标估计相应的总体指标 B.检验统计上的“检验假设” C. A和B均不是 D. A和B均是 8、两样本均数比较用t检验,其目的是检验( C ) A两样本均数是否不同B两总体均数是否不同C两个总体均数是否相同D两个样本均数是否相同 9、有两个独立随机的样本,样本含量分别为n1和n2,在进行成组设计资料的t检验时,自由度是(D ) (A)n1+ n2(B)n1+ n2–1 (C)n1+ n2 +1 (D)n1+ n2 -2 10、标准误反映(A ) A 抽样误差的大小 B总体参数的波动大小 C 重复实验准确度的高低 D 数据的离散程度 11、最小二乘法是指各实测点到回归直线的(C) A垂直距离的平方和最小B垂直距离最小C纵向距离的平方和最小D纵向距离最小 12、对含有两个随机变量的同一批资料,既作直线回归分析,又作直线相关分析。令对相关系数检验的t值为t r,对回归系数检验的t值为t b,二者之间具有什么关系?(C) A t r>t b B t rχ20.05,ν可认为(A ) A各总体率不同或不全相同 B各总体率均不相同C各样本率均不相同 D各样本率不同或不全相同 15、某学院抽样调查两个年级学生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其中甲年级调查35人,阳性人数4人;乙年级调查40人,阳性人数8人。该资料宜选用的统计方法为( A ) A.四格表检验 B. 四格表校正检验 C t检验 D U检验 16、为调查我国城市女婴出生体重:北方n1=5385,均数为3.08kg,标准差为0.53kg;南方n2=4896,均数为3.10kg,标准差为0.34kg,经统计学检验,p=0.0034<0.01,这意味着(D ) A 南方和北方女婴出生体重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 B 南方和北方女婴出生体重差别很大

医学统计学模拟试卷与答案

医学统计学历年常考总结试题3元第一套试卷及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40分) 1、根据某医院对急性白血病患者构成调查所获得的资料应绘制() A条图B百分条图或圆图C线图D直方图 2、均数和标准差可全面描述资料的特征 A 所有分布形式B负偏态分布C正偏态分布D正态分布和近似正态分布 3、要评价某市一名5岁男孩的身高是否偏高或偏矮,其统计方法是() A用该市五岁男孩的身高的95%或99%正常值范围来评价 B用身高差别的假设检验来评价 C用身高均数的95%或99%的可信区间来评价 D不能作评价 4、比较身高与体重两组数据变异大小宜采用() A 变异系数 B 方差C标准差 D 四分位间距 5、产生均数有抽样误差的根本原因是() A.个体差异 B.群体差异 C.样本均数不同 D.总体均数不同 6.男性吸烟率是女性的10倍,该指标为() (A)相对比(B)构成比(C)定基比(D)率 7、统计推断的内容为() A.用样本指标估计相应的总体指标 B.检验统计上的“检验假设” C. A和B均不是 D. A和B均是 8、两样本均数比较用t检验,其目的是检验() A两样本均数是否不同B两总体均数是否不同 C两个总体均数是否相同D两个样本均数是否相同 9、有两个独立随机的样本,样本含量分别为n1和n2,在进行成组设计资料的t检验时,

自由度是() (A)n1+ n2 (B)n1+ n2–1 (C)n1+ n2 +1 (D)n1+ n2 -2 10、标准误反映() A抽样误差的大小B总体参数的波动大小 C重复实验准确度的高低D数据的离散程度 11、最小二乘法是指各实测点到回归直线的( ) A垂直距离的平方和最小B垂直距离最小 C纵向距离的平方和最小D纵向距离最小 12、对含有两个随机变量的同一批资料,既作直线回归分析,又作直线相关分析。令对相关系 数检验的t值为t r,对回归系数检验的t值为t b,二者之间具有什么关系?() A t r>t b B t rχ20.05,ν可认为() A各总体率不同或不全相同B各总体率均不相同 C各样本率均不相同D各样本率不同或不全相同 15、某学院抽样调查两个年级学生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其中甲年级调查35人,阳性人数 4人;乙年级调查40人,阳性人数8人。该资料宜选用的统计方法为() A.pearson卡方检验 B.校正卡方检验 C t检验 D U检验 16、为调查我国城市女婴出生体重:北方n1=5385,均数为3.08kg,标准差为0.53kg;

医学统计学练习题与答案

一、单向选择题 1. 医学统计学研究的对象是 E.有变异的医学事件 2. 用样本推论总体,具有代表性的样本指的是E.依照随机原则抽取总体中的部分个体 3. 下列观测结果属于等级资料的是 D.病情程度 4. 随机误差指的是 E. 由偶然因素引起的误差 5. 收集资料不可避免的误差是 A.随机误差 1.某医学资料数据大的一端没有确定数值,描述其集中趋势适用的统计指标是 A. 中位数 2. 算术均数与中位数相比,其特点是 B.能充分利用数据的信息 3. 一组原始数据呈正偏态分布,其数据的特点是 D.数值分布偏向较小一侧 4. 将一组计量资料整理成频数表的主要目的是E.提供数据和描述数据的分布特征 1. 变异系数主要用于 A .比较不同计量指标的变异程度 2. 对于近似正态分布的资料,描述其变异程度应选用的指标是E. 标准差 3.某项指标95%医学参考值范围表示的是D.在“正常”总体中有95%的人在此范围 4.应用百分位数法估计参考值范围的条件是B .数据服从偏态分布 5.已知动脉硬化患者载脂蛋白B 的含量(mg/dl)呈明显偏态分布,描述其个体差异的统计指 标应使用 E .四分位数间距 1.样本均数的标准误越小说明 E.由样本均数估计总体均数的可靠性越大 2. 抽样误差产生的原因是D.个体差异 3.对于正偏态分布的的总体,当样本含量足够大时,样本均数的分布近似为C.正态分布 4. 假设检验的目的是 D.检验总体参数是否不同 5. 根据样本资料算得健康成人白细胞计数的95%可信区间为×109/L ~×109/L ,其含义是 E. 该区间包含总体均数的可能性为95% 1. 两样本均数比较,检验结果05.0 P 说明 D.不支持两总体有差别的结论 2. 由两样本均数的差别推断两总体均数的差别, 其差别有统计学意义是指 E. 有理由认为两总体均数有差别 3. 两样本均数比较,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时,P 值越小说明 D.越有理由认为两总体均数不同 4. 减少假设检验的Ⅱ类误差,应该使用的方法是 E.增加样本含量 5.两样本均数比较的t 检验和u 检验的主要差别是检验要求大样本资料

医学统计学题库完整

第一章绪论习题 一、选择题 1.统计工作与统计研究得全过程可分为以下步骤:(D) A、调查、录入数据、分析资料、撰写论文 B、实验、录入数据、分析资料、撰写论文 C、调查或实验、整理资料、分析资料 D、设计、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分析资料 E、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分析资料 2、在统计学中,习惯上把(B )得事件称为小概率事件。 A、B、或C、 D、E、 3~8 A、计数资料 B、等级资料 C、计量资料 D、名义资料 E、角度资料 3、某偏僻农村144名妇女生育情况如下:0胎5人、1胎25人、2胎70人、3胎30人、4胎14人。该资料得类型就是( A)。 4、分别用两种不同成分得培养基(A与B)培养鼠疫杆菌,重复实验单元数均为5个,记录48小时各实验单元上生长得活菌数如下,A:48、84、90、123、171;B:90、116、124、22 5、84。该资料得类型就是(C )。 5、空腹血糖测量值,属于( C)资料。 6、用某种新疗法治疗某病患者41人,治疗结果如下:治愈8人、显效23人、好转6人、恶化3人、死亡1人。该资料得类型就是(B )。 7、某血库提供6094例ABO血型分布资料如下:O型1823、A型1598、B型2032、AB型641。该资料得类型就是(D )。 8、100名18岁男生得身高数据属于(C )。 二、问答题 1.举例说明总体与样本得概念、 答:统计学家用总体这个术语表示大同小异得对象全体,通常称为目标总体,而资料常来源于目标总体得一个较小总体,称为研究总体。实际中由于研究总体得个体众多,甚至无限多,因此科学得办法就是从中抽取一部分具有代表性得个体,称为样本。例如,关于吸烟与肺癌得研究以英国成年男子为总体目标,1951年英国全部注册医生作为研究总体,按照实验设计随机抽取得一定量得个体则组成了研究得样本。 2.举例说明同质与变异得概念 答:同质与变异就是两个相对得概念。对于总体来说,同质就是指该总体得共同特征,即该总体区别于其她总体得特征;变异就是指该总体内部得差异,即个体得特异性。例如,某地同性别同年龄得小学生具有同质性,其身高、体重等存在变异。 3.简要阐述统计设计与统计分析得关系 答:统计设计与统计分析就是科学研究中两个不可分割得重要方面。一般得,统计设计在前,然而一定得统计设计必

医学统计学模拟试卷及答案

(注:红色字体表示已经改正,多余表示删除的内容) 第一套试卷及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40分) 1、根据某医院对急性白血病患者构成调查所获得的资料应绘制( B ) A条图B百分条图或圆图C线图D直方图 2、均数和标准差可全面描述 D 资料的特征 A 所有分布形式B负偏态分布C正偏态分布D正态分布和近似正态分布 3、要评价某市一名5岁男孩的身高是否偏高或偏矮,其统计方法是( A) A用该市五岁男孩的身高的95%或99%正常值范围来评价 B用身高差别的假设检验来评价 C用身高均数的95%或99%的可信区间来评价 D不能作评价 4、比较身高与体重两组数据变异大小宜采用(A ) A 变异系数 B 方差C标准差 D 四分位间距 5、产生均数有抽样误差的根本原因是( A ) A.个体差异 B.群体差异 C.样本均数不同 D.总体均数不同 6.男性吸烟率是女性的10倍,该指标为(A ) (A)相对比(B)构成比(C)定基比(D)率 7、统计推断的内容为(D ) A.用样本指标估计相应的总体指标 B.检验统计上的“检验假设” C. A和B均不是 D. A和B均是 8、两样本均数比较用t检验,其目的是检验(C) A两样本均数是否不同B两总体均数是否不同 C两个总体均数是否相同D两个样本均数是否相同 9、有两个独立随机的样本,样本含量分别为n1和n2,在进行成组设计资料的t检验时,自由度是(D ) (A)n1+ n2 (B)n1+ n2–1 (C)n1+ n2 +1 (D)n1+ n2 -2 10、标准误反映(A) A抽样误差的大小B总体参数的波动大小 C重复实验准确度的高低D数据的离散程度 11、最小二乘法是指各实测点到回归直线的 (C) A垂直距离的平方和最小B垂直距离最小

医学统计学试题及答案

医学统计学试题及答案 习题 《医学统计学》第二版(五年制临床医学等本科生用) (一)单项选择题 1.观察单位为研究中的( d )。 A.样本 B. 全部对象 C.影响因素 D. 个体 2.总体是由( c )。 A.个体组成 B. 研究对象组成 C.同质个体组成 D. 研究指标组成 3.抽样的目的是(b )。 A.研究样本统计量 B. 由样本统计量推断总体参数 C.研究典型案例研究误差 D. 研究总体统计量 4.参数是指(b )。 A.参与个体数 B. 总体的统计指标 C.样本的统计指标 D. 样本的总和 5.关于随机抽样,下列那一项说法是正确的( a )。 A.抽样时应使得总体中的每一个个体都有同等的机会被抽取 B.研究者在抽样时应精心挑选个体,以使样本更能代表总体 C.随机抽样即随意抽取个体 D.为确保样本具有更好的代表性,样本量应越大越好 6.各观察值均加(或减)同一数后( b )。 A.均数不变,标准差改变 B.均数改变,标准差不变 C.两者均不变 D.两者均改变 7.比较身高和体重两组数据变异度大小宜采用( a )。 A.变异系数 B.差 C.极差 D.标准差 8.以下指标中(d)可用来描述计量资料的离散程度。 A.算术均数 B.几何均数 C.中位数 D.标准差 9.偏态分布宜用(c)描述其分布的集中趋势。 A.算术均数 B.标准差 C.中位数 D.四分位数间距 10.各观察值同乘以一个不等于0的常数后,(b)不变。 A.算术均数 B.标准差 C.几何均数 D.中位数 11.( a )分布的资料,均数等于中位数。 A.对称 B.左偏态 C.右偏态 D.偏态 12.对数正态分布是一种( c )分布。

预防医学与医学统计学总结

绪论 进和维护健康,预防疾病、失能和早逝 二.预防医学特点:1.工作对象包括个体及确定的群体,主要着眼于健康和无症状患者;2研究方法注重微观和宏观相结合,但更侧重于影响健康的因素与人群的关系;3.采取的对策更具积极的预防作用,具有较临床医学更大的人群健康效应。 三.健康决定因素:指决定个体和人群健康状态的因素。包括:1、社会经济环境。2、物质环境3.个人因素。4卫生服务。 四.三级预防策略:1.第一级预防:又称病因预防,即防止疾病的发生。2.第二级预防:在疾病的临床前期做好早起发现、早期诊断、早起治疗的“三早”预防工作,以控制疾病的发展和恶化。3.第三级预防:对已患某些病者,采取及时的、有效的治疗措施,防止病情恶化,预防并发症和伤残,延长生命。 第一章流行病学概论 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 流行病学定义涵:1.流行病学的研究对象时人群。2.流行病学关注的事件包括疾病与健康状况。3.流行病学主要研究容是:(1)揭示现象(2)找出原因(3)评价效果。4.流行病学研究和实践的目的是防治疾病、促进健康。 二.流行病学基本原理:1.分布论。2.病因论。3.健康-疾病连续带。4预防控制理论(三级预防理论)5.数理模型。6.流行病学的几个基本原则:(1)群体原则(2)现场原则(3)对比原则(核心)(4)代表性原则 三.流行病学的用途:1.描述疾病及健康状况的分布。2.探讨疾病的病因。3.研究疾病自然史,提高临床诊断、治疗水平和预后评估。4.疾病的预防控制及其效果评价。5.流行病学分支。 第二章疾病分布 的存在方式及其发生、发展规律。 二.疾病分布的测量指标:1.发病率:指在一定期间(一般为1年)特定群中某病新病例出现的频率。 病频率的测量(日、周、旬、月),常用于疾病暴发或流行时的调查。 例。患病率=发病率*病程。 病的人数占所有易感接触者总数的百分率。 5.死亡率:指在一定时间期间(通常为1年),某人群中死于某病(或死于所有原因)的频率。死亡率是测量入群死亡危险最常用的指标。 6.病死率:表示一定时期,患某病的全部病人中因该病死亡者所占的比例。 三.疾病的分布形式(“三间分布”) 1.地区分布:疾病的地方性:由于自然环境和社会因素的影响而使一些疾病无需从外地输入,只存在于某一地区,或在某一地区的发病率水平总是较高,这种现象称为疾病的地方性。 2.时间分布 3.人群分布:出生队列分析:将同一时期出生的人划归为一组称为一个出生队列,对其随访观察若干年,观察死亡等情况。 4.判断疾病地方性的依据:(1)该病在当地居住的各群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