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学基础复习思考题

环境学基础复习思考题
环境学基础复习思考题

第一、二章绪论环境问题

一名词解释

1、环境(与某一中心事物有关的周围事物就是这个中心事物的环境。/直接或间接影响到人类的一切自然形成的物质、能量和自然现象的总体常简称为环境。)

2、环境结构(环境要素的配置关系。总体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各个独立组成部分在空间上的配置,是描述总体环境的有序性和基本格局的宏观概念。)

3、环境规律(人类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规律。)

4、环境要素(又称环境基质,是指构成人类环境整体的各个独立的、性质不同的而又服从整体演化规律的基本物质组分,分自然环境要素和人工环境要素。自然环境要素通常指水、大气、生物、阳光、岩石、土壤等。)

5、环境质量(在一个具体的环境内。环境的总体或环境的某些要素,对人群的生存和繁衍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适宜程度,是反映人群的具体要求而形成的对环境评定的一种概念。)

二简答题

1、简述环境科学的基本原理。

答:把社会与环境的直接演化作为研究对象,综合考虑人口、经济、资源与环境等主要因素的制约关系,从多层次乃至最高层次上探讨人与环境协调演化的具体途径。它涉及到科学技术发展方向的调整、社会经济模式的改变、人类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变化等。

2、环境问题的实质是什么?如何产生和发展的?

答:环境问题的实质是社会、经济、环境之间的协调发展问题以及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问题;

环境问题产生和发展的主要原因有:人口压力;资源的不合理运用;片面追求经济的增长;

3、当前环境问题的主要任务有哪些?

答:探索全球范围内自然自然环境演化的规律;探索全球范围内人与环境的相互依存关系;协调人类的生产、消费活动同生态要求之间的关系;探索区域污染综合防治的途径。

4、简述环境问题的分类

答:一类是原生环境问题;另一类是次生环境问题。

第三章生态学基础

一名词解释

1、生态学(一门研究生物与其生活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2、生态系统(一定地域(或空间)内生存的所有生物和环境相互作用的、具有能量转换、物质循环代谢和信息传递功能的统一体。)

3、生态系统平衡(在一定时间内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和环境之间,生物各个种群之间,通过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是它们相互间达到高度适应、协调和统一的状态。)

4、生态系统平衡阈值(生态系统本身能抗御外界干扰、恢复平衡状态的临界限度。)

二简答题

1、生态系统有哪些结构和功能特性?研究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对环保有哪些

意义?

答:结构:物种结构;营养结构;空间结构;

功能特性:生物生产;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

意义:

2、破坏生态平衡的因素有哪些?

答:自然因素;人为因素。

3、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包括哪些方面?

答:水循环;碳循环;氮循环;磷循环;有毒有害物质循环。

4、生态系统的基本特征,生态系统平衡失调的基本特征,生态系统自动调节的

功能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生态系统的基本特征:生态系统是开放的“自持系统”;生态系统是动态功能系统;生态系统具有自动调节的功能;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区域特征。

生态系统平衡失调的基本特征:能量流动在生态系统中的某一个营养层上受阻;物质循环正常途径的中断。

生态系统自动调节的功能表现:反馈机制;抵抗力;恢复力。

第五章水污染及其控制

一名词解释

1、水体污染(排入水体的污染物在数量上超过了该物质在水体中的本底含量和自净能力即水体的环境容量,破坏了水中固有的生态系统,破坏了水体的功能及其在人类生活和生产中的作用。)

2、水质指标(水与其所含杂质共同表现出来的物理学、化学和生物学的综合特性。)

3、水体富营养化(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氮、磷等营养物质大量进入湖泊、河口、海湾等缓流水体,引起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迅速繁殖,水体溶解氧量下降,水质恶化,鱼类及其他生物大量死亡的现象。)

4、水体自净(污染物进入天然水体后,污染物参与水体中物质转化和循环过程,通过一系列物理、化学和生物因素的共同作用,将其分离或分解,使排入的污染物质的浓度和毒性自然降低,是水体基本上或完全地恢复到原来的状态,恢复原有的生态平衡。)

5、水质标准(针对不同的用途,对用水的水质建立起相应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的质量标准。)

二简答题

1、水体中的主要污染物主要分为哪几种?

答:化学性污染;物理性污染;生物性污染。

2、简述控制水体污染的基本途径?

答:采用多种方法将污水中所含有的污染物质分离出来,或转化为稳定和无害的物质,使污水得到净化。

3、水体的自净机制。哪些作用有利于污染物自净?

答:物理净化作用;化学净化作用;生物净化作用。

4、水质指标主要有哪几类?

答: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污水排放标准。

5、现代污水处理技术按原理分为哪几种处理方法?

答:物理处理法;化学处理法;生物处理法;物理化学处理法。

第六章大气污染及其控制

一名词解释

1、干洁空气(大气中除去水汽、液体和固体微粒以外的整个混合气体,简称干空气。)

2、大气污染源(排放大气污染物的自然源(火山喷发、森林火灾、土壤风化等)和人工源(工业废气、生活燃煤、汽车尾气等)。)

3、城市热岛效应(工业的发展,人口的集中,城市热源和地面覆盖物与郊区形成显著的差异,从而导致城市比周围地区热的现象。)

4、温度层结(在地球表面上方大气在垂直地球表面方向的温度分布。)

5、大气稳定度(叠加在大气背景场上的扰动能否随时间增强的量度。也指空中某大气团由于与周围空气存在密度、温度和流速等的强度差而产生的浮力使其产生加速度而上升或下降的程度。)

6、气温垂直递减率(在垂直于地表方向上,每升高100m气温的变化值。)

7、干绝热递减率(气块绝热上升100m降温1℃。)

8、逆温(气温随高度升高而增加的现象。)

二简答题

1、逆温分为哪几种类型?

答:辐射性逆温;沉降性逆温;湍流性逆温;锋面逆温;地形逆温。

2、大气稳定度与气温垂直递减率和干绝热递减率的关系?

答:当气温垂直递减率小于干绝热递减率时,大气处于稳定状态;

当气温垂直递减率大于干绝热递减率时,大气处于不稳定状态;

当气温垂直递减率小于干绝热递减率时大气处于中性状态。

3、简述大气光化学烟雾产生的原因

答:大气中的碳氢化合物和氮氧化合物等一次污染物在阳光作用下发生光化学反应,生成的O?、醛、酮及过氧乙酰硝酸酯(PAN)等二次污染物。

4、影响大气污染物扩散的气象因素和地理因素有哪些?

答:气象因素:气象的动力因子(风的影响;大气湍流);气象的热力因子(温度层结与逆温;气温的干绝热递减率;大气的稳定度)

地理因素:海陆风;山谷风;城市热岛效应。

第七章土壤污染及其防治

一名词解释

1、土壤(由固相、液相和气相物质组成的一个复杂体系。)

2、土壤质地(又称土壤机械组成,是指土壤不同矿物颗粒(砂粒、粉砂粒和黏粒)的质量百分数。)

3、土壤污染(指由于人为活动或自然因素,有意或无意地将对人类和其他生物有害的物质施加到土壤中,其数量超过土壤的净化能力,从而在土壤中逐渐积累,致使这些成分明显高于原有含量,引起土壤质量恶化,正常功能失调,甚至某些功能丧失的现象。)

4、土壤自净(指土壤被污染后,由于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化学等作用,在一定时间后各种有机物、病原微生物、寄生虫卵和有毒物质等逐渐分解、吸收、转化、积沉,最终达到无害化的能力。)

5、土壤环境背景值(指未受或很少受人类活动特别是人为污染影响的土壤化学元素的自然含量。)

二简答题

1、简述土壤的组成及性质?

答:组成:固相(矿物质(原生矿物、次生矿物);有机物)、液相(土壤溶液;

水及其溶解物等)、气相(N?、O?、CO?、水汽等)。

性质:具有肥力(自然肥力和人工肥力);具有同化和代谢外界输入物质的能力

2、土壤污染的特点和危害?

答:特点:隐蔽性或潜伏性;不可逆性和长期性;间接危害性;土壤污染的难治理性。

危害:土壤中的污染物若超过植物的忍耐限度,会破坏植物根系的正常吸收

和代谢功能,植物的光合作用会显著衰退,不仅使农作物和牧草产量

大幅度下降,而且一些污染物在植物体内残留,既影响植物的生长发

育,又导致遗传变异,将通过食物链危害人们的健康。土壤层污染也

会因雨淋渗透而污染水源,水的污染又威胁人们的健康。土壤污染还

破坏了土壤中微生物的生态平衡,使病菌大量繁殖和传播,造成疫病

蔓延。

3、简述重金属在土壤中的污染特征

答:重金属元素在土壤中一般不易随水移动,不能被微生物分解而在土壤中累积,甚至有的可能转化成毒性更强的化合物(如甲基化合物),可以通过植物吸收在植物体内富集转化,给人类带来潜在危害。重金属在土壤中的累积初期不易被人们觉察和关注,属于潜在危害,一旦毒害作用比较明显地表现出来,就难以彻底消除。

4、土壤评价为什么没有标准,如何进行评价污染的措施?

答:由于土壤污染的复杂性,目前尚没有图一的标准;

一般认为,土壤中污染物累积总量达到土壤环境背景值的2倍或3倍标准值时,就说明土壤中该污染元素或化合物含量已属异常现象,它是土壤污染的起始值,此时土壤属轻度污染;当土壤污染物含量达到或超过土壤环境基准或环境标准时,说明该污染物的输入和富集速度及强度已超过土壤环境的净化能力和缓冲能力,应属重度土壤污染。重度土壤污染则参照上述量化指标,根据土壤中污染物含量水平和作物生态效应的相关性来具体来定。

5、何为土壤环境背景值?一般情况下如何确定?

答:土壤环境背景值是指未受或很少受人类活动特别是人为污染影响的土壤化学元素的自然含量;

远离污染源、尽可能少的受人类活动影响的有相对意义的数值。

第八章固体废物污染及其综合利用

一简答题

1、什么是固体废物?什么是资源化与再循环?

答:通常是指人类在生产与生活中产生,生产者在一定时间和地点不再需要而丢弃的固体、半固体或泥状物质。

采取工艺措施从固体废料中回收有用的物质和能源。

2、固体废物的分布特征与污染途径?

答:

3、固体废物的综合处理原则有哪些?

答:

4、我国固体废物按来源分为哪几类?

答:工业固体废物;城市固体废物;农业固体废物;放射性固体废物。

5、我国固体废物的处理目标是什么?

答:完善固体废物法规体系和管理制度;实施废物最小量化;为废物最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提供技术支持,分别建成废物最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示范工程。

第九章物理污染及其防治

一名词解释

1、噪声

2、防射性污染

3、电磁污染

4、热污染

二简答题

1、噪声有哪些来源?

2、噪声的危害有哪些?

3、噪声的控制方法有哪些?

4、电磁污染有哪些来源?

5、电磁污染的危害有哪些?

6、电磁污染的防治办法有哪些?

其它章节

一名词解释

1、环境质量(在一个具体的环境内。环境的总体或环境的某些要素,对人群的生存和繁衍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适宜程度,是反映人群的具体要求而形成的对环境评定的一种概念。)

2、环境(质量)评价(对环境质量按照一定的标准和方法给予定性和定量的说明和描述。)

3、环境现状评价(根据近几年的环境监测资料对某地区的环境质量的变化及现状进行评价。)

4、可持续发展(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发展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二、简答题

1、简述环境规划的类型及其内容。

答:类型:从范围和层次划分(国家环境规划、区域环境规划和部门环境规划);

从性质上划分(生态规划、污染综合防治规划及专题规划)。

内容:环境调查与评价;环境预测;环境区划;环境目标;环境规划设计;

环境规划方案的选择;实施环境规划的支持与保证。

2、简述环境监测的主要内容。

答:水污染监测;大气污染监测;固体废物监测;生物监测;生态监测;物理污染监测。

3、简述环境评价的主要方法。

答:指数评价法;专家评价法;模型预测法;模糊综合评判法;经济学评价法。

4、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基本思想和措施。

答:基本原则: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原则;可持续发展的可持续性原则;可持续发展的共同性原则。

基本思想:可持续发展鼓励经济增长;可持续发展的标志是资源的永续利用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是谋求社会的全面进步。

措施:

建筑环境学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建筑环境学课后习题答案 第二章 1.为什么我国北方住宅严格遵守坐南朝北的原则,而南方(尤其是华南地区)住宅并不严格遵守此原则? 答:我国分为严寒、寒冷、夏热冬冷和暖和地区,居住建筑一般总是希望夏季避免日晒,而冬季又能获得较多光照,我国北方多是严寒和寒冷地区,建筑设计时,必须充分满足冬季保暖要求,部分地区兼顾夏季防热,北部地区坐北朝南能够达到充分利用阳光日照采暖,能够减少建筑的采暖负荷,减少建筑采暖能耗,所以,我国北方住宅严格遵守坐北朝南的原则,而南方地区必须满足夏季防晒要求适当兼顾冬季保暖,所以南方住宅可以不遵守原则。 2.是空气温度的改变导致地面温度改变,还是地面温度的改变导致空气温度改变? 答:互相影响的,主要是地面温度的改变对空气温度变化起主要作用,空气温度的改变一定程度上也会导致地面温度改变,因为大气中的气体分子在吸收和放射辐射时是有选择的,对太阳辐射几乎是透明体,只能吸收地面的长波辐射,因此,地面与空气的热量交换是气温上升的直接原因。 3.为什么晴朗天气的凌晨书页表面容易结露或结霜? 答:晴朗天空的凌晨,温度较低,云层较薄,尘埃,微小水珠,气体分子较大,太阳辐射较小,树叶主要向天空辐射长波辐射,树叶温度低于露点温度,树叶表面容易结露或结霜。

5.采用低反射率的下垫面对城市热岛有不好的影响。如果住宅小区采用高反射率的地面铺装是否能够改善住区微气候?为什么? 答:其效果不是很好,由于城市建筑的密集,植被少采用高反射率的地面铺装,虽然减少了地面对辐射的吸收,但其反射出去的辐射仍会被建筑群所吸收,另外,由于逆温层的存在,其可能会导致空气温度的升高,从而不利于住区微气候的改善。 6.水体和植被对热岛现象起什么作用?机理是多少? 答:①由于城市地面覆盖物多,发热体多,加上密集的城市人口的生活和生产中产生大量的人为热,造成市中心的温度高于郊区温度,且室内各区的温度分布也不一样。如果绘制出等温曲线,就会看到与岛屿的等高线极为相似,人们把这种气温分布的现象称为“热岛现象”。而水体和植被具有调节城市局部气候的作用,如净化空气、减少噪声,对城市“热岛现象”有一定的缓解作用。②机理:水体的比热大,温度较高时,气体潜热带走辐射热量,有效地降低温度,植被蒸腾作用较强,能有效带走部分热量,此外,植被的光合作用能吸收CO2,放出O2,杀菌并能吸收粉尘,有效地抑制了温室效应进而降低温度,也就有效地抑制了热岛效应。 第三章 1.室外空气综合温度是单独由气象参数决定的么? 答:室外空气综合温度并不是由气象单独决定的,所谓室外

环境学基础复习思考题及答案

第一、二章绪论环境问题 一名词解释 1、环境:所谓环境,总是相对于某一中心事物而言,与某一中心事物有关的周围事物就是这个中心事物的环境。 2、环境结构:环境要素在数量上的配比,空间位置上的配置,相互间的联系容与方式。 3、环境规律: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规律。 4、环境要素:是指构成人类环境整体的各个独立的,性质不同的而又服从整体演化规律的基本物质组分,分自然环境要素和人工环境要素。 5、环境质量:在一个具体的环境,环境的总体或环境的某些要素,对人群的生存和繁衍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适宜程度。 二简答题 1、简述环境科学的基本原理 2、环境问题的实质是什么?如何产生和发展的? 实质:社会经济与环境之间相互协调发展问题以及资源合理开发利用问题。 产生:1人口压力2资源不合理利用3片面追求经济增长 发展:发展中国家:1人口激增和贫困2与城市化有关问题异常严重3自然资源消耗加速,生态环境破坏严重;发达国家:1工业废弃物,生活垃圾,大气污染物急剧增加2自然资源消耗和破坏增加3室环境污染问题突出 3、当前环境问题的主要任务有哪些? 有:1探索全球围自然环境演化的规律2探索全球围人与自然相互依存的关系3协调人类的生产,消费活动同生态要求之间的关系4探索区域污染综合防治的途径。 4、简述环境问题的分类 原生环境问题也叫第一环境问题,是由于自然规律因素造成的。次生环境问题也叫第二环境问题,是由于人为因素引起的环境问题。 第三章生态学基础

1、生态学:研究生物与其生活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2、生态系统:指由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 3、生态系统平衡:指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皆处于稳定和通畅的状态。 4、生态系统平衡阈值: 二简答题 1、生态系统有哪些结构和功能特性?研究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对环保有哪些意 义? 结构:一是组成成分及其营养关系;二是各种生物的空间分布状态。具体的说就是物种结构,营养结构,空间结构。 功能特性:1生物生产2能量流动3物质循环4信息传递 意义:不仅解释自然界,而且要改造自然界,是促进经济建设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有力工具。 2、破坏生态平衡的因素有哪些? 因素:自然原因(自然界发生的异常变化)和人为原因(人类对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以及当代工农业生产的发展所带来的环境问题等) 3、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包括哪些方面? 水循环,气体循环和沉积型循环 4、生态系统的基本特征,生态系统平衡失调的基本特征,生态系统自动调节的 功能表现在哪些方面? 基本特征:1生态系统是开放的“自持系统”2生态系统是动态功能系统3生态系统具有自动调节的功能4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区域特征。 失调的基本特征:1结构标志:出现了缺损2功能标志:能量流动受阻和物质循环正常途径的中断。 体现在:1反馈机制2抵抗力3恢复力 第五章水污染及其控制

海洋地质学概论复习题及答案

海洋地质学概论 CH1 绪论 1、海洋地质学的定义 以传统的地质学理论和板块构造理论为基础,以海洋高新探测和处理技术为依托,在地球系统科学理论的指导下,研究大洋岩石圈地质过程及其与地球相关圈层(尤其是大气、水圈和地幔)间相互作用,为人类开发资源、维护海洋权益和保护环境服务的科学。 2、海洋地质学结构 1)海洋地貌学; 研究海底形态、空间分布及成因为主要内容。大洋地貌的研究对于板块构造学说的建立做出过重要贡献。 2)海洋地球物理学; 是地球物理学的重要分支,是支撑海洋地质发展的重要技术手段。包括海洋重力、海底地磁场、海底地震学、海洋地电学和海洋地热学等。 3)海底构造地质学 是20世纪海洋地质学发展中最辉煌的领域,板块构造模式不只是海洋构造,而且建立了全球构造体系。 4)海洋沉积学; 研究海洋沉积物的特征、时空分布及形成和演变机制为主要内容。海洋沉积学的发展极大地丰富了沉积学的内容并革新了传统沉积学的理论。海洋沉积学已发展成为一个涵盖很广的学科领域,例如海洋沉积矿物学、海洋沉积地球化学、海洋沉积动力学、碳酸盐沉积学、构造沉积学等。 5)海洋地层学; 是地质学的重要理论基础,重建地质历史和解释历史是它的主要任务。由于现代技术的广泛应用及深海钻探计划和浅海钻探的开展,在岩石地层划分、生物地层划分和年代地层划分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6)古海洋学; 它是深海钻探计划(DSDP)的产物,以探索海洋环境和海水物理学、化学特征演变历史及研究海洋生产力和海洋生物的宏观演化为目的,它的主要研究材料是海洋沉积物,发展了从沉积物中提取高分辨地质信息的一切现代手段。古海洋学已成为大洋钻探计划(ODP)、全球变化研究等重大国际研究计划的重要内容,是20世纪末地球科学中发展最快的分支学科,也是21世纪通过气圈/水圈/地圈探索地球历史的重要领域。 7)海底矿产地质学 它是研究赋存于海底的矿物资源和有机物矿产的形成、富集规律及矿产资源的赋存状态和开采条件的科学。海洋石油、天然气;滨海及浅海固体砂矿;大洋多金属结核、结壳、磷块岩、块状硫化物矿和多金属软泥等热液矿产及天然气水合物等。

建筑环境学复习

第2章建筑室外环境 一、基本概念 太阳高度角、太阳方位角、室外综合温度、真太阳时、温室效应、逆温层、霜洞太阳高度角:指太阳直射光线与地平线间的夹角。 太阳方位角:指太阳直射光线在地平面上的投影线与地平面正南向所夹的角。室外综合温度:室外综合温度是在室外气温度基础上增加了一个太阳辐射的等效温度值aI/h out ,并减去建筑物表面与坏境进行的长波辐射的等效温 度值Qlw/h out 。显然综合温度是为了计算方便推出的一个当量的室外温度,并非实际的空气温度。 真太阳时:太阳真时是以当地太阳位于正南向的瞬时为正午12时,地球自转15° 为1h,地球自转一周又回到正南时为一天。计算公式为T=T m ±L?Lm 15 +e 60 温室效应:温室效应是指透射阳光的密闭空间由于与外界缺乏热交换而形成的保温效应,就是太阳短波辐射可以透过大气射入地面,而地面增暖后放出的长波辐射却被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等物质所吸收,从而产生大气变暖的效应。 逆温层:是指在接近地面的大气层中,有时在某个高度范围内,空气的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增加,热空气在上,冷空气在下,极大地抑制了自然对流作用,使得这时空气层处于相对稳定状态而不扩散。 霜洞:空气流入洼地在没有空气扰动时冷空气聚集造成气温低于地面上的空气温度,这种温度局部倒置现象的极端形式称为“霜洞”。 二、思考题 1.试解释我国北方住宅为何要严格遵守坐北朝南的原则,而南方(尤其是华南地区)住宅并不严格遵守此原则? 答:我国分为严寒、寒冷、夏热冬冷和暖和地区,居住建筑一般总是希望夏季避免日晒,而冬季又能获得较多光照,我国北方多是严寒和寒冷地区,建筑设计时,必须充分满足冬季保暖要求,部分地区兼顾夏季防热,北部地区坐北朝南能够达到充分利用阳光日照采暖,能够减少建筑的采暖负荷,减少建筑采暖能耗,所以,我国北方住宅严格遵守坐北朝南的原则,而南方地区必须满足夏季防晒要求适当兼顾冬季保暖,所以南方住宅可以不遵守原则。

环境科学与工程复习试题库

. 一、名词解释 (1)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所有生物(包括植物、动物、微生物、真菌、 病毒等)及其所构成的综合体。包括了三个层次: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2)生态破坏:外界的压力和冲力超过生态系统的阀值(自我调节能力的极一次污染物 限值)导致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失调,从而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3)人口容量:是在不损害生物圈或者不耗尽可合理利用的不可更新的资源条件下,世 界资源在长期稳定状态基础上能供应的人口数量的多少。 (4)自然保护区:是指对有代表性的自然系统、珍惜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 布区、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保护对象所在的陆地、陆地水体或海域,依法划出一定面积予以特 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 (5)环境污染:是指有害物质或因子进入环境,使环境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以 及由此衍生的各种环境效应(如温室效应、酸雨和臭氧层破坏等),从而对人类和生物的生存与 发展产生不利影响的现象。 (6)大气污染:是指大气污染物达到了一定的浓度,并持续足够长的时间,以致对公众 健康、动植物、大气特性以及环境美学因素等产生可以测量的影响。 (7) PM10:是指粒径小于十微米的大气悬浮物的总称。 (8)光化学烟雾;大气中的碳氢化合物和NOX等一次污染物,在阳光作用下发生光化学 反应,生成臭氧、醛类、酮类、过氧乙酰硝酸酯(PAN)等二次污染物。这类光化学反应的反应 物(一次污染物)和生成物(二次污染物)形成的特殊混合物,即称为光化学烟雾。 (9)水体污染:污染物进入河流、海洋、湖泊或地下水等水体后,使其水质和沉积物的 物理、化学性质或生物群落组成发生变化,从而降低了水体的使用价值和使用功能,并达到了影 响人类的正常生产、生活以及影响生态系统平衡的现象。 (10)生物化学需氧量(BOD):在人工控制条件下,使水样中的有机物在微生物作用下进 行生物氧化,在一定时间内所消耗的溶解氧的数量,可以间接的反应出有机物的含量,以每升水 消耗氧的毫升数表示(mg/L) (11)化学需氧量(COD):指化学氧化剂氧化水中有机污染物时所需的氧量,以每升水消 耗的氧的毫克数表示(mg/L),常用的氧化剂有高锰酸钾(KMnO4)和重铬酸钾(K2Cr2O7). (12)生物富集/生物浓缩/生物放大:生物有机体从周围环境中吸收某种元素或稳定不易 分解的化合物,在体内积累,使生物体内该元素(或化合物)的浓度超过了环境中 . .

环境学概论复习思考题

第一章课后题 1、环境的概念及分类 环境,是以人类为主体的外部世界,即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因素的综合体。 分类:原生的自然环境、经过人类的创造和改造形成的人工环境。 2、环境科学的研究对象 1、探索全球范围内环境演化的规律。 2、揭示人类活动同自然环境的关系。 3、探索环境变化对人类生存的影响。 4、研究区域环境污染综合防治的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 3、环境问题的概念及分类 环境问题是由于人类活动作用于周围环境所引起的环境质量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和健康造成的影响。 环境问题有两大类:一类是自然演变和自然灾害引起的原生环境问题,也叫第一环境问题。如地震、洪涝、干旱、台风、崩塌、滑坡、泥石流等。一类是人类活动引起的次生环境问题,也叫第二环境问题和“公害”。次生环境问题一般又分为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两大类。 4、环境科学 是研究人类生存的环境质量及其保护和改善的科学 5、八大公害事件 马斯河谷、多诺拉烟雾、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伦敦烟雾、日本四日市哮喘、水俣病、痛痛病、米糠油事件 6、环境学的三大分支学科 一、理论环境学(环境科学方法论、环境质量评价的方法和原理、环境规划和环境区划的原理和方法等。) 二、综合环境学(全球环境学、区域环境学、聚落环境学。) 三、部门环境学 第二章课后题 1、大气污染及类型 大气污染通常是指由于人类活动和自然过程引起某种物质进入大气中,呈现出足够的浓度,达到了足够的时间并因此而危害了人体的舒适、健康和福利或危害了环境的现象. 按污染范围划分 根据污染物的性质划分 据燃料性质和组成成分 (1)局部性大气污染 (2)区域性大气污染 (3)广域性大气污染 (4)全球性大气污染 (1) 还原型(煤炭型) (2) 氧化型(汽车尾气型) (1)煤烟型 (2)石油型 (3)混合型 (4)特殊型 (5)沙尘型 2、大气污染物及分类 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排入大气,并对人和环境产生有害影响的物质。 分类:主要有一次污染物: SO2、H2S 、NO 、NH3 、CO 、CO2 、HF 、HCl 、C1—C12化合物 。 二次污染物: SO3、H2SO4、MSO4 、NO2、MNO3 、醛类、酮类、酸类。3、影响大气污染程度的因素 4、还原型烟雾和氧化型烟雾的主要区别。 (一)还原型(煤炭型) 主要污染源是燃煤。主要污染物是SO2、CO 和微粒物质,它们遇上低温、高湿的阴天,且风速很小并伴有逆温存在的情况时,一次污染物扩散受阻,易在低空聚积,生成还原型烟雾。伦敦烟雾事件 (二)氧化型(汽车尾气型) 污染源主要是机动车和机动船。主要污染物是NOx 、CO 、HC 化合物、O3、醛类、PAN 等。在相对湿度较低的夏季晴天,交通污染严重的地区可能会出现典型的二次污染——光化学烟雾。它对人体、动植物、材料均会产生破坏作用,并且严重影响大气能见度。洛杉矶光化学烟雾 5、产生城市热岛效应的原因。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大气环境 第三章 水体环境 第四章 土壤环境 第五章 固体废物与环境 第六章 环境质量评价 第七章 环境规划 第八章 全球环境问题 第九章 人口与环境 第十章 能源与环境 第十一章 资源与环境 第十二章 持续发展与环境

环境学基础 (2)

装订处 南开大学现代远程教育学院考试卷 2020年度春季学期期末(2020.9)《环境学基础》 主讲教师:鞠美庭楚春礼邵超峰 学习中心:专业: 姓名:学号:成绩: 一、请同学们在下列(20个)题目中任选一题,写成期末论文。 1.论述第一次人类环境会议的背景、内容与价值 2.可持续发展大会在环境科学发展中的地位与价值 3.我国大气环境问题发展历程 4.我国当前水环境问题的主要挑战 5.浅析我国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法历次修订的主要内容及原因 6.我国生活垃圾分类策略研究 7.水环境功能区划在我国水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8.我国PM2.5防治策略研究 9.浅析我国地表水断面达标考核在水环境保护中的实践应用 10.从流域视角探讨水库富营养化治理策略 11.生态承载力及其在水环境管理中的应用 12.总量控制策略在我国大气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13.我国历次环境保护大会的内容及其对我国环境保护事业的作用 14.我国生活垃圾填埋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15.邻避效应的产生及应对策略 16.我国近三年噪声环境变化,及应对方案 17试论述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 18.生态城市及其在我国的实践 19.请结合中国环境与经济关系论述对两山论的认识 20. 试论述三线一单制度 二、论文写作要求 选题要与本课程内容相关,且有研究和分析价值,突出独立性,切忌抄袭。学生可以根据参考选题范围,自拟具体论文题目进行撰写。论文应结构严谨,层次清晰,逻辑性强,语言表达准确通顺。论文要求观点鲜明、正确,理论分析透彻,解决问题方案恰当可行,有较高的学术水平或较大的应用价值。鼓励学生结合自身实际工作开展研究,理论联系实际,论证有理有据,对解决现实问题具有一定的参考性。 三、论文写作格式要求 论文题目要求为宋体三号字,加粗居中;

建筑环境学复习题(专升本)

《建筑环境学》复习题(专升本) 一、填空题 1.围护结构表面越粗糙、颜色越深,吸收率。 2.采用两种积分变换法,得到和两种冷负荷计算方法。 3.对人体的能量代谢率M起绝对影响的是。 4.建筑物必须满足美观性、安全性和、四个要求。 5.冬季的太阳高度角 越小,则其日射强度越。 6.夜间辐射包括与长波辐射、与长波辐射、与周围建筑和其它物体外表面的长波 辐射。 7.声速是声波振动状态的传递,与媒介的弹性、和有关。 8.按灯具布局情况可分为照明、照明、照明和照明四种照明 方式。 9.不好的室内空气品质除了引起人的不舒适外,还会 和。 10.室内空气品质的评价方法中暴露水平评价属于评价指标。(选填“主观、客观”) 11.高激发的热环境适合做的脑力工作。(选填“简单”或“复杂”) 12.室内污染物按其特性可分为:、、三类。 13.某点的空气龄越小,说明该点的空气品质越。 14.确定太阳位置常用的两个角度是和。 15.普通平板玻璃对太阳辐射能中的是高透过。 16.服装吸收了汗液后,热阻,会使人。 17.根据消声原理,可把消声器分为:、和消声器。 18.人工光源分为光源、光源和LED光源三大类。 19.获得自然通风压力差ΔΡ的途径有和。 20.人耳能够听到的声波频率范围约在 Hz~ Hz。 二、判断题(对选“√”,错选“×”) 1.温度波在向地层深处传递时有衰减和延迟。() 2.空气对长波辐射几乎是透明体。() 3.常规的送风空调去除的冷负荷包括室内其他各表面向空调的辐射热量。()

4.热中性就是热舒适。() 5.吸烟是世界公认的肺癌的第二大诱因。() 6.物理吸附对所吸附的气体选择性弱。() 7.共振吸声结构主要用于吸收高频声波。() 8.在暗环境中,人眼能看清物体的颜色,但无法分辩物体的细节。() 9.我国气候分区有两种:建筑热工设计分区和建筑气候区划。() 10.在天气晴朗的白天,建筑物与环境之间的长波辐射可以忽略不计。() 11.当室内外温差平均值远大于室内外温差的波动值时,可用稳态法计算建筑冷热负荷。 () 12.人的热感觉最初由人体皮肤温度决定、最终由核心温度决定。() 13.送风可及性与送风中指示剂浓度有关。() 14.在不同气流组织形式中,下送上回形式的余热利用效率最高。() 15.在办公室内,可以用CO 2浓度作为衡量室内空气品质的指标,其原因是 CO 2 浓度易测;并 且 CO 2 浓度能够反映了室内人体代谢污染物的总体水平。() 16.相对热指标RWI和热损失率HDR都适用于稳态热环境。() 三、名词解释 1.建筑环境学: 2.得热: 3.空气龄: 4.(声音)掩蔽效应: 5.空气温度: 6.热负荷: 7.平均辐射温度: 8.光通量 四、简答题 1.简述影响人体与外界热交换的因素。 2.简述室内得热途径。 3.简述室内空气品质问题产生的原因。

环境学复习试题及答案范文

一 、名词解释 1. 生态平衡 2. 水环境容量 3. 污染集中控制制度 4. 清洁生产 5. 二次污染物 二、简答题 1. 着名的“八大公害事件”是什么?指出每一公害事件的 主要污染物? 2. 根据处理目的划分,固体废物处理方法有哪些?请分别列举几种典型的方法。 3. 海洋污染有哪些特点? 4. 简述我国目前环境保护基本政策体系。 5. 环境中的致病因素有哪些? 6. 中国环境管理的八项制度 三、论述题 1. 论述实现清洁生产的途径。 2.简述生物多样性的意义、生物多样性锐减的原因和危害, 及其防防治对策。 一、名词解释 1. 生态平衡 生态系统中,通过生物链和其它自然因素来维系的一种平衡状态。也就是说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能较长期地保持稳定的平衡状态。 2. 水环境容量 一定水体所能容纳污染物的最大负荷被称为水环境容量,即某水域所能承担外加的某种污染物的最大允许负荷量。 3. 污染集中控制制度:污染集中控制是在一个特定的范围内,为保护环境所建立的集中治理设施和采用的管理措施,是强化管理的一种重要手段

4. 清洁生产:清洁生产是关于产品生产过程的一种新的、创新性的思维方式。清洁生产意味着对生产过程、产品和服务持续运用的整体预防环境战略以期增加生态效率并减轻人类和环境的风险。对于产品:清洁生产意味着减少和降低产品从原材料使用到最终处置的全生命周期的不利影响。 对于生产过程:清洁生产意味着节约原材料和能源,取消使用有毒原材料,在生产过程排放废物之前降减废物的数量和毒性。 对服务:要求将环境因素纳入设计和所提供的服务中。 5. 二次污染物:从污染源排出的一次污染物与大气中原有成分、或几种一次污染物之间,发生了一系列的化学变化或光化学反应,形成了与原污染物性质不同的新污染物,称为二次污染物。 二、简答题 1. 着名的“八大公害事件”是什么?指出每一公害事件的主要污染物? (1)富山事件(骨痛病):镉污染; (2)米糠事件:多氯联苯污染; (3)四日事件(哮喘病):SO2、煤尘、重金属、粉尘污染; (4)水俣事件:甲基汞污染; (5)伦敦烟雾事件:烟尘及SO2污染; (6)多诺拉烟雾事件:烟尘及SO2污染; (7)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光化学烟雾污染; (8)马斯河谷烟雾事件:烟尘及SO2污染 2. 根据处理目的划分,固体废物处理方法有哪些?请分别列举几种典型的方法。 预处理:压实技术、破碎技术、分选技术、脱水和干燥 资源化处理:热化学处理-焚烧、热解、湿式氧化 生物处理-堆肥、厌氧消化处理 最终处置技术:海洋处置-海洋倾倒、远洋焚烧 陆地处置-土地耕作处置、深井灌注处置、土地填埋处置 3.海洋污染有哪些特点? (1)污染源广 (2)持续性强 (3)扩散范围大 (4)控制复杂

环境学概论考试重点复习试题

《环境学概论》复习思考题 第一章 一、名词解释 1. 环境 2. 原生环境 3. 次生环境 4. 最差限制律 二、思考题 1. 环境要素的重要属性 2. 环境结构的主要特点 3. 环境系统的特点 3. 环境要素、环境结构、环境系统的关系 4. 环境问题形成和发展的三个阶段 5. 环境科学研究的对象和任务 6. 环境科学研究在环境保护事业中的作用 第二章 一、名词解释 1.大气边界层 2.大气污染 3.大气污染物 4.一次污染物 5.二次污染物 6.总悬浮物(TSP) 7.可吸入颗粒物(PM10) 8.还原型大气污染 9.氧化型大气污染10. 光化学烟雾11 有效源高 二、思考题 1.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的化学转 2.光化学烟雾的形成机制和形成条件 3.气温递减率与绝热递减率的区别 4.逆温形成过程 5.影响大气污染的地理因素 6.大气扩散模式 7.二氧化硫控制技术 8.烟气控制技术 9.大气污染综合防治措施 第三章 一、名词解释 1. 矿化度 2.水体富营养化 3.一级污水处理 4.二级污水处理 5.赤潮水华 6.COD 7.BOD 8.TOC 9.PCB 10.PAH 二、思考题 1.为什么说地球上的水是一种既丰富又紧缺的资源? 2.天然水的组成及影响天然水成分的因素是哪些? 3..天然水体的自净作用及分类。 4.水体污染定义及污染水质指标。 5.水体污染源及特点。 6.水体中的污染物及特点。

7.需氧污染物在水环境中的迁移转化。 8.植物营养元素在水环境中的迁移转化。 9.石油在水环境中的迁移转化。 10.重金属在水环境中的迁移转化。 11. 水污染防治工程 12.水污染防治对策 第四章 一、名词解释 1.盐基饱和度 2. 土壤背景值 3. 土壤环境容量 4. 土壤净化 5.土壤碱化度 6.半衰期 7.残留量8活性酸度9潜性酸度 二、思考题 l.土壤有哪些主要成分?分别说明它们对土壤的性质与作用有哪些影响? 2.什么是土壤的活性酸度与潜性酸度?试用它们二者的关系讨论我国南方土壤酸度偏高的原因。 3.土壤的缓冲作用有哪几种?举例说明其作用原理。 4.什么是盐基饱和度?它对土壤性质有何影响? 5.试分别分析土壤阳、阴离子交换吸附的主要作用原理与特点。) 6、土壤中主要的氧化还原体系有哪些?了解土壤氧化还原电位的几个范围值。 7.影响土壤中重金属迁移转化的因素有哪些?试举例说明 8、土壤重金属污染危害有哪些?如何消除或减少土壤的重金属污染? 9、土壤中化学农药是怎样迁移转化的?其降解方式有哪些? 10、常见的土壤生物修复技术有哪些? 第五章 一、名词解释 1.固体废弃物 2.危险废物 二、思考题 1.简述固体废弃物的特点 2.简述固体废物处理处置利用原则 3.固体废弃物有哪些处理方法 4.简述固体废物资源化原则 5. 比较城市垃圾处理处置方式的优缺点。 第六章 一、名词解释 1.噪声污染, 2.分贝, 3.放射污染, 4.电磁污染, 5.光污染, 6.热污染 二、思考题 1噪声污染特点 2.噪声污染控制 3.电磁污染对人体危害机理

[全]兰州大学《环境学基础》考研真题详解

兰州大学《环境学基础》考研真题详解 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 【重点难点归纳】 考点一:环境化学★★ 1环境问题(见表1-1) 表1-1 环境问题 2环境化学 (1)环境科学的定义 环境科学是指在原有各相关学科的基础上产生了一门以研究环境质量及其控制和改善为目的的综合性新学科。它主要是运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有关学科的理论、技术和方法来研究环境问题。 (2)环境化学的任务、内容与特点(见表1-2) 表1-2 环境化学的任务、内容与特点 考点二:环境污染物★★★

1环境污染物的分类及化学污染物(见表1-3) 表1-3 环境污染物的分类及化学污染物 2环境效应及其影响因素(见表1-4) 表1-4 环境效应及其影响因素

3环境污染物在环境各圈的迁移转化过程简介(见表1-5) 表1-5 环境污染物在环境各圈的迁移转化过程简介 考研真题精选 第一章绪论 一、填空题

1环境化学是一门研究有害物质在环境介质中的存在、______、______、______及其控制的化学原理和方法的科学。[武汉科技大学2015年研;江西理工大学2014年研] 【答案】化学特性;行为;效应查看答案 【解析】环境化学是在化学科学的传统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以化学物质在环境中出现而引起的环境问题为研究对象,以解决环境问题为目标的一门新兴学科。环境化学主要研究有害化学物质在环境介质中的存在、化学特性、行为和效应及其控制的化学原理和方法。它既是环境科学的核心组成部分,也是化学科学的一个新的重要分支。 2______是环境化学研究的对象。[北京林业大学2010年研] 【答案】环境污染物查看答案 【解析】环境污染物是环境化学研究的对象。有的污染物进入环境后,通过物理或化学反应或在生物作用下会转变成危害更大的新污染物,也可能降解成无害物质。 3环境化学所研究的环境本身是一个多因素的______体系,变量多,条件较______。[武汉科技大学2012年研] 【答案】开放性;复杂查看答案

建筑环境学复习重点解答课后思考题补充习题

第一章绪论 1.何谓建筑环境学?P5 所谓建筑环境学,就是指在建筑空间内,在满足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如何让人们在使用过程中感到舒适和健康的一门科学。 根据使用功能的不同,从使用者的角度出发,研究室内的温度、湿度、气流组织的分布、空气品质、采光性能、照明、噪声和音响效果等及其相互间组合后产生的效果, 并对此作出科学的评价,为营造一个舒适,健康的室内环境提供理论依据。 2.建筑环境学的主要研究内容是什么?P5 建筑环境学主要由建筑外环境、室内热湿环境、人体对热湿环境的反应、室内空气品质、气流环境、建筑声环境和光环境等若干个部分所组成。 3.建筑环境学的任务是什么?P5 任务一:了解人和生产过程需要什么样的建筑室内、外环境 任务二:了解各种内外部因素是如何影响人工微环境的 任务三:掌握改变或控制人工微环境的基本方法和原理 4.至今人们仍希望建筑能满足人类的哪些要求?P2 安全性:能够抵御飓风、暴雨、地震等各种自然灾害说引起的危害或认为的侵害。 功能性:满足居住、办公、营业、生产等不同类型建筑的使用功能。 舒适性:保证居住者在建筑内的健康与舒适。 美观性:要有亲和感,反应当时人们的文化追求。 5.建筑环境学在本专业学科中的地位是什么?P4 专业基础平台之一,传热学、流体力学、工程热力学、建筑环境学第二章建筑外环境 室外气候的七个参数:大气压力、地层温度、空气温度、有效天空温度、空气湿度、风、降水 1.何谓地方平均太阳时、真太阳时、时角、时差、世界时、北京时间。它们之间有何关系。P9-P10 地方平均太阳时:是以太阳通过该地的子午线时为正12点来计算一天的时间。 世界时:以本初子午线处的平均太阳时为世界时间的标准时。 真太阳时:以当地太阳位于正南向的瞬时为正午12时,地球自转15度为一小时。 北京时间:东8时区的时间, 即以东经120度的平均太阳时为中国的标准。(北京时间=世界时+8h)时角h:时角是指当时太阳入射的日地中心连线在地球赤道平面上的投影与当前时间12点时日、地中心连线在赤道平面上的投影之间的夹角。(时角是真太阳时用角度的表示) 时差:真太阳时与当地平均太阳时的差值。 2.什么是赤纬、地理纬度、太阳高度角、方位角?它们之间有何关系。P8、P10 赤纬:地球中心与太阳中心的连线与地球赤道平面的夹角。 地理纬度:是地球表面某地的本地法线(地平面的垂线)与赤道平面的夹角。 太阳高度角:是指太阳光线与水平面间的夹角。 太阳方位角:是指太阳至地球上某给定点连线在地面上的投影与当地子午线(南向)的夹角。 影响太阳高度角和方位角因素有三:赤纬d、时角h、地理纬度Φ。 3.了解地球绕太阳运动的规律。P8-P9

环境科学概论复习题(1)

一、选择题 1、人类的环境可分为(A) A.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B.地理环境和地质环境 C.宇宙环境和地球环境D.聚落环境和自然环境 2、土地的沙漠化是(D)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 A.发达国家B.发展中国家C.所有国家D.非洲国家 3、根据生态系统的环境性质和形态特征,可以分为三种类型,以下那种不属于此三种(D ) A.陆地生态系统B.淡水生态系统C.海洋生态系统D.湖泊生态系统 4、生态学研究的中心课题是( A) A.生态系统 B.生物圈 C.食物链 D.生态平衡 5、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就是通过(B)进行的。 A.消费者 B.食物链和食物网 C.生产者 D.分解者 6、“我国西部沙漠地区想恢复到历史上的草肥水美的环境状态不太可能”体现了环境的(A)性 A.不可逆性B.隐显性C.持续反应性D.灾害放大性 7、旱灾,地震等( B ) A.是自然灾害,不属于环境问题B.是环境问题 C.不能片面断定是否为环境问题D.有可能不是环境问题 8、BOD 表示( A ) A.生化需氧量B.化学需氧量C.总需氧量D.总有机碳 9、在我国湖泊富营养化控制中,最为关键的元素是( D) A.氧 B.碳 C.氮 D.磷 23、因环境恶化,我国境内几乎所有的河流都有不同程度的平均来水量减少的问题,以下那条河流的连年断流已经给我国国民经济产生了重大的影响(B ) A.长江B.黄河C.黑龙江D.珠江 24、哪种不是环境学的范围(D ) A.地磁干扰B.土壤干旱C.阳光直射D.口渴 25、以下那种情况对于沙尘暴的产生有一定的作用:(A ) A.我国西北地区草原严重退化和沙漠化B.地面的污染导致了沙尘暴 D.酸雨直接形成了沙尘暴C.亚洲大陆每年春天的季风产生沙尘暴 26、目前世界上大部分发展中国家都存在人口压力问题,哪个国家问题较为突出(A) A.印度B.南非C.蒙古D.俄罗斯 27、目前我国的能源状况主要以( D )为主 A.核能B.石油C.天然气D.煤炭 28、华北地区大面积的地面沉降是因为:(C) A.挖煤B.地震C.地下水超采D.黄河断流

建筑环境学简答题知识点

第一章思考题 2 .为什么炎热,潮湿,寒冷和干燥地区的建筑样式差别很大? 要点:气候,即建筑外环境,是造成区域建筑物形态不同的主要因素。炎热、寒冷、潮湿地 区的自然条件不同是造就不同建筑样式的主要原因,炎热地区需要建筑能够抵御炎热的侵 袭;寒冷地区需要抵御寒冷的侵袭;潮湿地区则需要注意防潮。再者炎热或者寒冷或者潮湿 的气候造就了不同的地理条件,不同的需求加上不同的自然条件因此建筑样式差别较大。地区之间巨大的气候差异是造成世界各地建筑形态差异的重要原因。 7.舒适、节能、经济和可持续建筑的采暖,制冷和采光设计的三个层次的含义是什么? 第一,基础建筑设计层次。通过建筑设计本身减少冬季的散热;减少夏季的得热;高效能地利用自然光。这一设计阶段的失误会使其后的建筑设备所需的容量成倍的增加,进而造成能量的大幅度的消耗。 第二被动系统的设计。这一阶段的措施是采用被动的方法使用自然能量,如被动的加热、冷却、通风和采光。这一阶段的有效工作可以减少由于第一阶段的失误所造成的浪费。这前两个层次的工作是由建筑师完成的。 第三机械系统的设计。第三个层次的工作是设计建筑物中的机械设备(如暖通空调设备,电气设备等等),它们使用不可再生的能源来处理前两个层次解决不了的问题。 第二章思考题 1.为什么我国北方住宅严格遵守座北朝南的原则,而南方(尤其是华南地区)住宅并不严格遵守此原则? 北方地区属于寒冷地区,建筑的主要功能要求冬季能抵御寒冷的侵袭,坐北朝南的建筑形式能在每天都最大限度的接受太阳辐射。而南方尤其是华南地区不需要抵御寒冷而是在夏季 能够尽量减少太阳辐射进入室内,因此坐北朝南的建筑形式不适合南方地区。 2.是空气温度改变导致地面温度改变,还是地面温度改变导致空气温度改变?导致空气 地面温度温度改变考察地面与空气的热量交换 1.辐射(太阳辐射、地面长波辐射): 从总体上讲,空气对太阳辐射几乎是透明的。结论是大气分子直接接受太阳辐射的增温十分微弱。从总体上讲,大气中的气体分子,对于地面投射来的长波辐射(波长3?120微米),吸收率为100%,所以结论是影响室外气温升降的辐射原因主要是地面长波辐射。 2.对流换热:地表与空气之间 5.采用高反射率的地面对住区微气候是改善了还是恶化了?为什么? 地面的反射率高意味着吸收率降低,吸收率降低对于建筑周围的可能会改善局部的温度过 热现象,但是高反射率会对周围热环境造成不好的影响。

环境学概论习题参考答案

习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部分只有一个答案,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B 2、A 3、A 4、C 5、C 6、A 7、A 8、A 9、A10、A11、A12、B 13、 B 14、B 15、B 16、B 17、B 18、A19、D 20、D 21、A22、A23、D 24、B 25、D 26、A27、 C 28、 D 29、B 30、C 31、C 32、A33、D 34、B 35、D 36、B 37、B 38、B 39、B 40、A41、A42、C 43、A44、C 45、C 46、A47、B 48、D 49、A50、B 51、D 52、A53、C 54、A55、A56、C 57、 B 58、 C 59、C 60、B 二、多项选择题 (本部分至少有两个答案或多个答案,多选错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1、AB 2、ABC 3、AC 4、BC 5、ABD 6、ABC 7、ABC 8、BC 9、AD 10、AD 11、BCD 12、AC 13、ABC 14、ABD 15、ABC 16、ABC 17、ABC 18、ABCD 19、ABCD 20、ABCD 21、BCD 22、ACD 23、ABCD 24、ACD 25、ABCD 26、AC 27、ABD 28、ABCD 2 9、ABCD 30、BCD 31、ABCD 32、ABCD 33、ACD 34、ABD 35、ABC 36、ABC 37、ACD 38、AB 39、ABCD 40、ABCD 三、不定项项选择题 (本部分至少有一个答案或多个答案,多选错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1、C 2、CD 3、D 4、A 5、D 6、A 7、ACD 8、C 9、ABD 10、ACD 11、BC 12、D 13、A 14、B 15、A16、AB 17、ABC 18、B 19、ABCD 20、ABC 四、案例分析题 1、A 2、A 3、D 4、C 5、C 1、A 2、A 3、ABC 4、C 5、D 1、C 2、C 3、A 4、A 5、A 6、B 7、D 8、CD 9、C 10、BCD 五、综述题 (每答对一条给一分,答对其中20条即得满分20分,答对的超过20条的部分不计分,答错的不扣分。所做答案不以表格形式出现的不影响成绩给定) (一) 1 总论 2 建设项目 3 工程分析 4 建设项目周围地区环境现状 5 环境影响 6 环境影响评价 7 要提出减轻环境影响的措施,对其进行论述、评估和投资估算 8 对环境影响和经济损益进行分析 9 对环境监测制度提出规划要求、管理措施10 结论和建议11 附件

建筑环境学第三版课后习题答案

课后习题答案 第二章 1.为什么我国北方住宅严格遵守坐南朝北的原则,而南方(尤其是华南地区)住宅并不严格遵守此原则? 答:我国分为严寒、寒冷、夏热冬冷和暖和地区,居住建筑一般总是希望夏季避免日晒,而冬季又能获得较多光照,我国北方多是严寒和寒冷地区,建筑设计时,必须充分满足冬季保暖要求,部分地区兼顾夏季防热,北部地区坐北朝南能够达到充分利用阳光日照采暖,能够减少建筑的采暖负荷,减少建筑采暖能耗,所以,我国北方住宅严格遵守坐北朝南的原则,而南方地区必须满足夏季防晒要求适当兼顾冬季保暖,所以南方住宅可以不遵守原则。 2.是空气温度的改变导致地面温度改变,还是地面温度的改变导致空气温度改变? 答:互相影响的,主要是地面温度的改变对空气温度变化起主要作用,空气温度的改变一定程度上也会导致地面温度改变,因为大气中的气体分子在吸收和放射辐射时是有选择的,对太阳辐射几乎是透明体,只能吸收地面的长波辐射,因此,地面与空气的热量交换是气温上升的直接原因。 3. 晴朗的夏夜,气温25℃,有效天空温度能达到多少?如果没有大气层,有效天空温度应该是多少? 答:根据书中有效天空温度估算式(2-23)有效天空温度与近地面气温和空气的发射率有关,空气发射率又与露点温度有关,露点温度又与气温和相对湿度(或含湿量)有关,假定在晴 朗的夏夜,气温为25℃,相对湿度在30%-70%之间,则t dp =6℃-19℃,有效天空温度t sky =7℃-14℃。在某些极端条件下,t sky 可以达到0℃以下。 如果没有大气层,有效天空温度应该为0 K。 4.为什么晴朗天气的凌晨树叶表面容易结露或结霜? 答:晴朗天空的凌晨,温度较低,云层较薄,尘埃,微小水珠,气体分子较大,太阳辐射较小,树叶主要向天空辐射长波辐射,树叶温度低于露点温度,树叶表面容易结露或结霜。 5.采用低反射率的下垫面对城市热岛有不好的影响。如果住宅小区采用高反射率的地面铺装是否能够改善住区微气候?为什么? 答:其效果不是很好,由于城市建筑的密集,植被少采用高反射率的地面铺装,虽然减少了地面对辐射的吸收,但其反射出去的辐射仍会被建筑群所吸收,另外,由于逆温层的存在,其可能会导致空气温度的开高,从而不利于住区微气候的改善。 6.水体和植被对热岛现象起什么作用?机理是多少? 答:①由于城市地面覆盖物多,发热体多,加上密集的城市人口的生活和生产中产生大量的人为热,造成市中心的温度高于郊区温度,且室内各区的温度分布也不一样。如果绘制出等温曲线,就会看到与岛屿的等高线极为相似,人们把这种气温分布的现象称为“热岛现象”。而水体和植被具有调节城市局部气候的作用,如净化空气、减少噪声,对城市“热岛现象”有一定的缓解作用。②机理:水体的比热大,温度较高时,气体潜热带走辐射热量,有效地降低温度,植被蒸腾作用较强,能有效带走部分热量,此外,植被的光合作用能吸收CO2,放出O2,杀菌并能吸收粉尘,有效地抑制了温室效应进而降低温度,也就有效地抑制了热岛效应。

环境学基础

南开大学现代远程教育学院考试卷 2019年春季学期期末《环境学基础》 主讲教师:鞠美庭楚春礼邵超峰 学习中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专业:____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__论述第一次人类环境会议的背景、内容与价值 人类和生存环境系统之间的矛盾,环境污染、破坏和恶化等问题,说到底,是人类行为的结果,是一个社会问题。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可以让我们反思重塑人与自然关系,从环境伦理的角度寻觅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途径。依托现实,思索未来,为未来人留下良好的生存空间,时我们当代人的责任。 一、环境伦理 环境伦理学,是一门介于伦理学与环境科学之间的新兴的综合性科学。它的诞生,是在人类生存发展活动和生存环境系统发生尖锐对立后,为满足协调人和生存环境系统的关系,求得人类和生存环境系统共同持续发展的社会需要的产物。人类和生存环境系统之间的矛盾──环境污染、破坏和恶化等问题,说到底,是人类行为的结果,是一个社会问题。引起环境问题的原因包括自然和人为两个方面,环境伦理中涉及的环境问题主要是指人为因素引起,是指在人类的生存繁衍社会经济活动中人的思维决策及由此引发的人的行为。因此,在人类文明转型的背景中反思重塑人与自然的关系,从环境伦理的角度寻觅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途径,是当今社会必须做出的正确抉择。 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不仅需要全社会的政治和法律力量,更需要环境伦理的约束力。环境伦理,就是在以人类的社会关系为中介的人与自然关系的向度

内,人的行为以及相互关系的价值理念,伦理规范和道德精神的总和,它要依靠信念和社会舆论,运用伦理道德原则规范人的利益需求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谋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以达到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为宗旨。 二、人类发展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纵观人类发展的历史,人类发展和环境之间的关系应该分为三个阶段,具体如下。 (一)现代工业文明以前的阶段 人类在地球上出现以及形成的时期,在这一时期人类一边享受着自然带给的优厚条件,依附于自然而生存,而另一边去在自然条件下与其他的物种进行残酷的竞争。在这一时期,已经出现了都市文明对森林产生的破坏。另外,人类想要征服自然的同时进而改造自然,制造出自然本身不复存在的物品,导致了自然环境遭受破坏,这仅是于一定范围内。最为特殊和典型的实例应该是位于太平洋中的复活节岛。 原住民最先迁徙到复活节岛时,这里是一片乐土。他们的食物来源是太平洋里的鱼类,相对于小小复活节岛上的那点人类,太平洋的渔业资源可以理解为是无限的,因此,他们衣食无忧,像在桃源仙境一样快乐的生活着。但是,居民们下海捕鱼,必须用岛上的树木做独木舟,开始人口少的时候倒没什么,随着岛上人口逐渐增多,树木的生长速度开始跟不上人类的砍伐速度了——另外据推测,复活节岛居民繁荣的年代很可能也砍伐了大量树木用于树立巨石像,这在很大程度上加快了森林资源耗竭的速度。最终的结果就是:人类砍光了岛上最后一棵树木,在这一过程中,显然也吃光了不用独木舟就能捕到的近岛鱼类,最后困死孤岛。 (二)资本主义体制下的工业化阶段。 随着近代资本主义体制下的工业化阶段的迅速崛起,人类与自然的对立关系逐渐明显化。企业家往往以追求资本积累的同时追求利润的最大化为前提,将自然界看作无限度开发且可以利用的资源,并把生产后的废弃物排放至自然环境中,这大大超出了自然界的自净能力。自然界遭受到了来自人类的破坏,那么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