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题,,习题及答案

无题,,习题及答案
无题,,习题及答案

无题,,习题及答案

《无题》试题汇编

23.李商隐写了不少“无题”诗,以“无题”为题等于没有题目,你能够根据诗的内容或情感为本诗拟写一个题目吗?请写下你拟的诗题。答:相思(思念、愁思、离情、别思、伤别等)

24.请你从内容、情感、语言或写法四个方面,任选一个角度对诗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进行品析。

答:内容、情感:本句表达了诗人对所爱的人至死不渝的深情(诗人借写爱情抒发了政治失意的苦闷之情)。语言、写法:从比喻、对偶、(谐音)双关等修辞的角度或语言风格的悲剧色彩等角度谈都可;如扣住“到”或“成”、“方”或“始”中某一字的强调作用谈也可 1、“相见时难别亦难”中的两个“难”分别是什么意思?作者突出的是哪一种难?答:(1)困难(2)难受,把两种“难”作对比,以“相见时难”反衬“别亦难”,表达分别时的难舍难分。 2、“东风无力百花残”这句景物描写在诗中有什么作用?答:(1)点明离别的季节;(2)渲染离别的气氛;(3)烘托人物凄楚的心情 3、“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千古名句,你怎样理解?

答:用生动的比喻,巧妙的谐音,表现对爱人至死不渝的忠贞情感,语言摇曳多姿,精彩感人。 4、“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中用了两个典故,分别表达了什么意思?答:(1)两人见面很难(2)期待双方互通音讯 5、“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诗中的警句。此句运用了双关语,“丝方尽”隐喻,“泪始干”隐喻。后被大家常喻为无私奉献的象征,和你的亲人联系起来,你认为谁最有资格享用?为什么?能举一例吗?

答:思方尽相思之泪才干。母亲,对子女无私的爱,无怨无悔,尽心尽力,只有奉献,不求索取。

11、颔联两句是千古名句,用来比喻答:恋人之间情意默契,心心相通。

12、说说这首诗的主题:________________

答:表达对昨夜一度春风,旋即间隔的意中人的深切思念之情,也含有自伤身世的意味。 1.为什么说“相见时难别亦难”,两个“难”连用有何深刻含义?答:“相见时难”的“难”指困难,“别亦难”的“难”指难受,两个“难”意思不同。见面本来已很困难,所以分别时也更令人难受。 2 .“东风无力百花残”的妙

处?答:“无力”和“残”紧扣暮春时节的景物特点,渲染离别的气氛。情景交融,使人有凄楚的感觉。

3.请赏析千古名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答:以双关、对偶和两个生动的比喻,表白自己对所爱的人至死不渝的深情。这句话的本义是:我的思念如春蚕吐丝到死才能停,我的泪水像烛泪烧成灰烬方流尽。今人常用来形容为国为民服务,尽心尽力死而后已的人,以及这种献身精神。 4.“丝方尽”中的“丝”在文中谐音“思”,属双关语,暗指对情人的思念。 5.理解“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的妙处。答:设想对方伤感久别的种种情景。“但愁云鬓改”是对青春年华的逝去表示忧虑。“改”字,见出别离之久,相思之苦。“应觉月光寒”忖度对方的感受,一往情深。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运用了比兴手法和蚕吐丝与蜡流泪的巧妙比喻

用与“到死”、“成灰”和“方尽”、“始干”两相对照,妙句天成,表现了什么样的感情?答:了相思之深和对爱情的忠贞,形象贴切,含意隽永。“方”和“始”强化了这种怀感。成为表达坚贞不渝的爱情的千古名句。

作者简介

李商隐(约812年或813年~约858年),汉族,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樊南子,晚唐著名诗人。

断句 2/2/3

译文

见面的机会真是难得,分别时也难舍难分,况且又兼东风将收的暮春天气,百花残谢,更加使人伤感。春蚕结茧到死时丝才吐完,蜡烛要燃完成灰时像泪一样的蜡油才能滴干。女方早晨妆扮照镜,只担忧丰盛如云,乌黑的鬓发改变颜色,青春的容颜消失。男子晚上长吟不寐,必然感到冷月侵人。对方的住处从这里去没有多远,却无路可通,可望而不可即。希望有青鸟一样的使者殷勤地为我去探看情人,来往传递消息。

中心思想

这首诗写了一个人和自己心上人天各一方却无法相见,心中的思念让他从清晨愁苦到寒夜。无法团圆的爱恋只有寄希望与神佛,期

盼能让爱人知道自己的心情的事情表达了多愁善感的人思念远方爱人的感情

体裁

属于七言律诗,近体诗爱情诗

中考试题

23.李商隐写了不少“无题”诗,以“无题”为题等于没有题目,你能够根据诗的内容或情感为本诗拟写一个题目吗?请写下你拟的诗题。.相思(思念、愁思、离情、别思、伤别等)

24.请你从内容、情感、语言或写法四个方面,任选一个角度对诗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进行品析。内容、情感:本句表达了诗人对所爱的人至死不渝的深情(诗人借写爱情抒发了政治失意的苦闷之情)。语言、写法:从比喻、对偶、(谐音)双关等修辞的角度或语言风格的悲剧色彩等角度谈都可;如扣住“到”或“成”、“方”或“始”中某一字的强调作用谈也可

1、“相见时难别亦难”中的两个“难”分别是什么意思?作者突出的是哪一种难?(1)困难(2)难受,把两种“难”作对比,以“相见时难”反衬“别亦难”,表达分别时的难舍难分。

2、“东风无力百花残”这句景物描写在诗中有什么作用?、(1)点明离别的季节;(2)渲染离别的气氛;(3)烘托人物凄楚的心情

3、“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千古名句,你怎样理解?用生动的比喻,巧妙的谐音,表现对爱人至死不渝的忠贞情感,语言摇曳多姿,精彩感人。

4、“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中用了两个典故,分别表达了什么意思?(1)两人见面很难(2)期待双方互通音讯

5、“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诗中的警句。此句运用了双关语,“丝方尽”隐喻,“泪始干”隐喻。后被大家常喻为无私奉献的象征,和你的亲人联系起来,你认为谁最有资格享用?为什么?能举一例吗?、思方尽相思之

泪才干母亲,对子女无私的爱,无怨无悔,尽心尽力,只有奉献,不求索取。

11、颔联两句是千古名句,用来比喻答案:恋人之间情意默契,心心相通。

12、说说这首诗的主题:________________

答案:表达对昨夜一度春风,旋即间隔的意中人的深切思念之情,也含有自伤身世的意味。

1.为什么说“相见时难别亦难”,两个“难”连用有何深刻含义?

“相见时难”的“难”指困难,“别亦难”的“难”指难受,两个“难”意思不同。见面本来已很困难,所以分别时也更令人难受。

2 .“东风无力百花残”的妙处?

“无力”和“残”紧扣暮春时节的景物特点,渲染离别的气氛。情景交融,使人有凄楚的感觉。

3.请赏析千古名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以双关、对偶和两个生动的比喻,表白自己对所爱的人至死不渝的深情。

这句话的本义是:我的思念如春蚕吐丝到死才能停,我的泪水像烛泪烧成灰烬方流尽。今人常用来形容为国为民服务,尽心尽力死而后已的人,以及这种献身精神。

4.“丝方尽”中的“丝”在文中谐音“思”,属双关语,暗指对情人的思念。

5.理解“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的妙处。

设想对方伤感久别的种种情景。“但愁云鬓改”是对青春年华的逝去表示忧虑。“改”字,见出别离之久,相思之苦。“应觉月光寒”忖度对方的感受,一往情深。

语文阅读能力是语文学习过程中至关重要的能力,在平时多做一些阅读练习,不仅能熟能生巧,轻松应对考试,最重要的,对于语文学习能力的提高非常有帮助。今天,给大家分享《无题》阅读训练试题及其部分参考答案,仅供各位同学参考和学习,希望对你有帮助。一起来看看吧!

①黑板上赫然写道:学杂费97.5元。他盯着这个数字,口袋里的手攥着的那张皱巴巴的50元钱已被手里的汗浸湿了。他不得一步一回头地向校门口走去……

②他坐在自家堂屋的门槛上,母亲下地还未回来。他听见过母亲无数次在父亲坟头唠叨:“他爹,保佑他考上好学校!”现在,他考上了,而且成绩拔尖,他记得母亲是怎样颤颤地从衣袋里取出钱的……

③“娃,咋回来了?”母亲一边放下锄头一边惊奇地问。“妈,我不读了,读书有什么好……”话没说完,母亲已给了他一耳光!他抬起头,只见母亲噙着泪水,嘴角颤动着,欲说无语。猛然,她问:“是不是钱不够?”他还能说什么呢?母亲明白了。

④打开堂屋的门,他和母亲一前一后地进了家。母亲说:“娃,你等着!”他惊愕地望着母亲的背影,心中再次升起了上学的渴望。一会儿,母亲提着一个盖着红布的竹篮走了进来,放在他面前:“娃,拿到学校去,跟老师说些好话,你的成绩不是最好的吗?”他一把搂住母亲,呜呜地哭了。

⑤他到了学校,老师正在为这个顶尖的学生没来报到而奇怪,忽然看见一个身着蓝色土布衣裤的学生站在门口。“进来吧!”老师说。他默默地放下篮子,掏出50元放在红布上。

⑥老师惊异地揭开红布——

⑦啊?!一篮白生生的鸡蛋!

⑧老师拿着他的录取通知单,看看这50元钱和一篮鸡蛋——

⑨愕然无语!

问:文章写了什么事,请用比较精炼的语言概括出来,字数不得超过20字。

问:第⑦自然段在“啊”后连用“!”“?”,你觉得这两个标点里包含了什么内容,请根据你的理解写一写。

问:西欧阿婆说结尾用“愕然无语”写出了老师的复杂感情和内心受到的震动。试设想,如果老师当面说出自己的想法,会怎么说?(不超过40字)

学生入学时交学费发生的一件感人的事。

突出了老师揭开红布后的惊异、疑虑等神态。

老师会说:“你虽然家境贫寒,但你成成绩优秀,母亲她也十分支持你上学,我相信你一定能好好学习的,我录取你了。这篮鸡蛋你就拿回去吧!学费老师会给你想办法的。”

本文:

模板,内容仅供参考

25《无题》阅读练习与答案

25《无题》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也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1.李商隐的《无题》寄托了作者仕途苦闷的心情,以极其沉痛的心情写伤别的诗句是: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2.诗中通过神话传说找到慰藉自己的途径,表达了自己情感的诗句是: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3.推己及人,想象对方和自己一样因相思而痛苦的诗句: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4.如果把此诗当爱情诗来读,那么,“蓬山”在诗中喻指什么? 答:“蓬山”,本来是指传说中的海上仙山蓬莱,这里用来借指恋人住处——玉阳山西山灵都观。 5.有人认为“春蚕”两句是写诗人自己,“晓镜”两句是诗人设想的女方,你同意这个观点吗? 答:同意。颔联巧妙的运用比喻和双关,明写春蚕实写人,写出主人公对恋人思之切、爱之深、情之坚定;颈联则由己及恋人,拟想两人别后幽思孤寂的情状,设想对方的种种情状,以示相爱之深。 6.为什么说“相见时难别亦难”,两个“难”连用有何深刻含义? 答:乐聚根别,人之常情。一对忠贞不二的情侣,久久分隔天涯,一朝得以相见,这是多么动人的场面啊!说明两个有情人难得相见一回。第一个“难”是困难,第二个“难”是难受,两个“难”字,凸显两人情深意重。7.对“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可有多种理解。你还可以用来形容什么人?说说你的理由。 答:“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寓含着一种超越诗歌本身内容而更具普遍意义的哲理:对工作或事业的忠诚执著,无私奉献。 8.赏析“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答:春蚕到死的时候才停止吐丝蜡烛燃尽时才停止流泪,这里的“丝”与“思”谐音,蚕丝和蜡泪象征爱情;而“死”啊“泪”的,则暗示着爱情带有浓郁的悲剧色彩,以象征手法描写致死不渝的爱情,语言巧妙多姿,最为精彩感人。现在多指教师为学生呕心沥血,乐于奉献,因而古今传诵。 9.用一句话概括这首诗的主题: 答:这是一首伤感离别的爱情诗,表现诗人与相爱的人分别时难舍难分,分别后心中充满不尽的相思之情。10.理解“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的妙处。 答:设想对方伤感久别的种种情景。“但愁云鬓改”是对青春年华的逝去表示忧虑。“改”字,见出别离之久,相思之苦。“应觉月光寒”忖度对方的感受,一往情深。 11.请简析本诗的抒情特点。 答:本诗运用借景抒情的手法,用春蚕和蜡炬一对最具表现力的比喻来抒写强烈的相思和至死不渝的爱情。12. “东风无力百花残”的妙处? “无力”和“残”紧扣暮春时节的景物特点,渲染离别的气氛。情景交融,使人有凄楚的感觉。 13.赏析有误的一项是(D ) A.全诗公两层:前四句写男主人公向女主人公诉说难舍难分的感情,后四句写男主人公对别后的设想和希望。 B.首联中“别亦难”为全诗诗眼,后两句用景物烘托,以“百花殘”比喻美好年华这将逝,渲染了“黯然销 魂”的悲苦。 C.颈联中,“愁”“改”写出了女主人公此刻的感情状态;“寒”是男主人公此刻心境的与照。 D.末联中说:我俩相隔不远,可以经常互通音讯,这是自欺欺人之说,与上文主旨不大吻合。 14.诗中运用比喻,表达了两人至死不渝的坚贞爱情的“千古绝唱”是__________________。想一想,我们不可 用这两句富含哲理的诗来赞美哪些人? 答: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老师,科学家,清洁工人等。 15.本诗的主题为“____”(一个字),“东风无力百花殘”一句表面写_________,实为写________。 答:别春天将逝美好年华之将逝 16.为什么说“相见时难别亦难”,两个“难”连用有何深刻含义? “相见时难”的“难”指困难,“别亦难”的“难”指难受,两个“难”意思不同。见面本来已很困难,所以分别时也更令人难受。 17.请赏析千古名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以双关、对偶和两个生动的比喻,表白自己对所爱的人至死不渝的深情。 这句话的本义是:我的思念如春蚕吐丝到死才能停,我的泪水像烛泪烧成灰烬方流尽。今人常用来形容为国为民服务,尽心尽力死而后已的人,以及这种献身精神。 18.“丝方尽”中的“丝”在文中谐音“思”,属双关语,暗指对情人的思念。

《无题》李商隐 赏析和答案

《无题》赏析 1.李商隐的《无题》寄托了作者仕途苦闷的心情,以极其沉痛的心情写伤别 的诗句是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2.诗中通过神话传说找到慰藉自己的途径,表达了自己情感的诗句是: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3.推己及人,想象对方和自己一样因相思而痛苦的诗句: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4.如果把此诗当爱情诗来读,那么,“蓬山”在诗中喻指什么? 答:“蓬山”,本来是指传说中的海上仙山蓬莱,这里用来借指恋人住处——玉阳山西山灵都观。 5.有人认为“春蚕”两句是写诗人自己,“晓镜”两句是诗人设想的女方,你同意这个观点 吗? 答:同意。颔联巧妙的运用比喻和双关,明写春蚕实写人,写出主人公对恋人思之切、爱之深、情之坚定;颈联则由己及恋人,拟想两人别后幽思孤寂的情状,设想对方的种种情状,以示相爱之深。 6.为什么说“相见时难别亦难”,两个“难”连用有何深刻含义? 答:乐聚根别,人之常情。一对忠贞不二的情侣,久久分隔天涯,一朝得以相见,这是多么动人的场面啊!说明两个有情人难得相见一回。第一个“难”是困难,第二个“难” 是难受,两个“难”字,凸显两人情深意重。 7.对“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可有多种理解。你还可以用来形容什么人?说说 你的理由。 答: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寓含着一种超越诗歌本身内容而更具普遍意义的哲理:对工作或事业的忠诚执著,无私奉献。 8.赏析“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答:春蚕到死的时候才停止吐丝蜡烛燃尽时才停止流泪,这里的“丝”与“思”谐音,蚕丝和蜡泪象征爱情;而“死”啊“泪”的,则暗示着爱情带有浓郁的悲剧色彩,以象征手法描写致死不渝的爱情,语言巧妙多姿,最为精彩感人。现在多指教师为学生呕心沥血,乐于奉献,因而古今传诵。

无题李商隐阅读练习题库

无题李商隐阅读练习题库 1.下列对《无题》赏析有误 ..的一项是(结尾并没有改变“相见时难”的痛苦境遇,不过是无望中的希望,前途依旧渺茫。D错) A.诗人以“无题”命篇,是李商隐的创造。这类诗作并非成于一时一地,多数描写爱情,其内容或因不便明言,或因用一个恰当的题目表示,所以命为“无题”。 B.“春蚕到死丝方尽”中的“丝”字与“思”谐音,全句是说,自己对于对方的思念,如同春蚕吐丝至死方休。 C.晓妆揽镜,但愁青春之消逝;凉夜吟诗,当感月光之清寒。颈联表达两人要各自珍重的意思。 D.“无多路”意为没有多远,因此诗到结尾表达了诗人乐观豁达的心境。 2.下列对《无题》赏读有误的一项是(“沟通信息的机会多得很”错误。故选D )A.首联融情入景,两个“难”概括万千内容,渲染了凄婉忧伤的离别氛围。 B.颔联两个比喻新颖贴切,意义双关,形象鲜明,感人至深,表明相思之切,爱情之深。 C.“云鬓改”摹容貌,“月光寒”写心境,全从对方虚拟设想,笔法曲折,设想奇丽。 D.尾联连用典故寄托宽慰和希望:两人一别。近在咫尺,沟通信息的机会多得很。 3.古诗赏析——下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D.青鸟是一位女性仙人西王母的使者)A.首句的“别”字,不是说当下正在话别,而是指既成的被迫分离。两个“难”字,第一个指相会困难,第二个是痛苦难堪的意思。 B.颔联借助意象“春蚕”“蜡烛”,既有失望的悲伤与痛苦,也有缠绵、灼热的执着与追求。追求是无望的,无望中仍要追求,因此这追求也着有悲观色彩 C.“云鬓改”,是说自己因为痛苦的折磨,夜晚辗转不能成眠,以至于鬓发脱落,容颜憔悴。“应觉月光寒”是借生理上冷的感觉反映心理上的凄凉之感。 D.青鸟是一位女性仙人观音娘娘的使者,蓬山是神话、传说中的一座仙山,所以这里即以蓬山用为对方居处的象征,而以青鸟作为抒情主人公的使者出现。 4.下列分析不恰当 ...的一项是(运用的是双关和比喻的修辞手法B) A.首联以抒情开篇,再用景物作烘托,显得摇曳多姿。这一联好就好在先以“见难”加重“别难”的分量,后以“百花残”比喻美好年华之将逝,极力渲染了“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的悲凉气氛。 B.颔联诗人运用夸张、双关写自己的痴情苦意以及至死不渝的爱情追求。后来这两句常用来表现忠贞不二的执着和无私奉献、勇于献身的崇高精神。

《无题》 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无题》阅读答案①有人说,人一辈子只做三件事:自己的事,他人的事,老天爷的事。②我认为,人一辈子只做两件事:饿了吃饭,困了睡觉。③因为,人一辈子能把饭吃得很香,把觉睡得很甜,确实是不容易的事。④年轻时,林清玄因为失恋而痛苦不堪,吃饭不香,睡觉不甜。⑤禅师告诉他:“人,需要修炼。”⑥林清玄问:“怎么修炼啊?”⑦禅师说:“饿了吃饭,困了睡觉。”⑧林清玄反问:“难道吃饭、睡觉也得修炼吗?”⑨禅师说:“同样是吃饭,同样是睡觉,却有不一样的结果。凡人吃饭时,左顾右盼,想这想那,千般计较,万般思虑;睡觉时,颠倒梦寐,梦这梦那,思绪万千。修行者,吃饭就是吃饭,睡觉就是睡觉,别无他念啊!”⑩“可是,怎么才能做到‘饿了吃饭,困了睡觉’'呢?”⑾“你不能左右天气,但你可以改变心情;你不能改变容貌,但你可以展现笑容。”禅师说,“求人不如求己,求己不如求心!心,应该是一池清水。心水清澈了,山鸟花树映在水面上才是美丽的。那样,日日是好日,夜夜是清宵,处处是福地,法法是善法,就没有什么可迷惑、污浊我们的了。”⑿林清玄陡然开悟。《无题》阅读答案⒀梁漱溟也说过,人一辈子首先要解决人与物的关系,再解决人与人的关系,最后要解决人与自己的关系。只是,最后一条最难。⒁人在一生中,会遇到许许多多的人和事,有些是必需的,而有些是完全用不着的,比如名利、贪心、虚荣、嫉妒、仇恨等等。这些,都是负担,应该果断地删除它!就像电脑中的垃圾文件、错误信息一样,及时删除,操作才能顺利进行。人生,就是一步一步走,一点一点扔。走出来的是路,扔掉的是包袱。这样,路就会越走越长,心就会越走越静。(选自《读者》2010年第6期)13.文章第⒁段中“走出来的是路,扔掉的是包袱”一语中的“包袱”指的是什么?请结合前后文说说。(2分)答:14.结合语境对划线句“心,应该是一池清水。心水清澈了,山鸟花树映在水面上才是美丽的”作简要赏析。(2分)答:15.仿写文中句子,使之构成一组符合语境的排比句。(2分)你不能左右天气,但你可以改变心情;你不能改变容貌,但你可以展现笑 16.请给这篇文章拟个恰当的标题。(10字以内)(2分)17.梁漱溟说解决人与自己的关系是最难的,你是怎样理解的?请你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一谈。(4分)答:《无题》阅读答案【答案】 13.(2分)“包袱”是指名利、贪心、虚荣、嫉妒、仇恨等思想杂念。(表述可以不同,只要言之成理) 14.(2分)此句运用比喻的修辞,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在浮躁喧嚣的尘世间,只要抛开杂念,保持心灵的澄澈,就会活得轻松愉快的道理。(赏析表述可以不同,只要言之成理,简明通顺即可视情况给分) 15.(2分)(句式和字数相同,语意连贯,符合语境即给分)【示例】你不能选择出生,但你可以把握命运。你不能获得财富,但你可以武装头脑。 16.(2分)(只要能概括文章内容,表现主题,语言精练就可给分)【示例】一辈子两件事心,应该是一池清水17.(4分)(此题是开放题。句子理解2分,要围绕人战胜自己是最困难的来回答;生活经历2分,要联系实际,语言简明通顺)《无题》阅读答案

古诗阅读《无题》试题及答案

古诗阅读《无题》试题及答案 古诗阅读《无题》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见面的机会真是难得,分别时也难舍难分,况且又兼东风将收的暮春天气,百花残谢,更加使人伤感。分析:首联写爱情的不幸遭遇和抒情主人公的心境。两个“难”字,第一个指相会困难,第二个是痛苦难堪的意思。“东风无力百花残”一句,既写自然环境,也是抒情者心境的反映,物我交融,心灵与自然取得了精微的契合,寓情于景。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春蚕到死时丝才吐完,蜡烛要燃尽成灰时像泪一样的蜡油才能滴干。分析:颔联运用了双关的修辞:“丝”字与“思”谐音,和生动的比喻,借用春蚕到死才停止吐丝,蜡烛烧尽时才停止流泪,来比喻男女之间的爱情至死不渝,成为一曲悲壮的千古绝唱。现在用来歌颂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奉献精神。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女子早晨照镜子担忧自己青春的容颜逐渐消失,夜里吟诗应该能感觉到月光的寒冷。分析:颈联前一句以一个女性的口吻写自己夜间因痛苦而无法入睡,清晨起来看见自己青春的容颜逐渐消失,可见不是一夜,而是夜夜如此。“夜吟”句是推己及人,想象对方和自己一样痛苦。应”字是揣度、料想的口气,表明这一切都是自己对于对方的想象。想象如此生动,体现了她对于情人的思念之切和了解之深。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对方的住处就在不远的蓬莱山,却无路可通,可望而不可及。希望有青鸟一样的使者殷勤地为我去探看情人,来往传递消息。蓬山:蓬莱山,神话中的仙山,这里指对方的住处。青鸟:神话中西王母派去探望汉武帝的信使,这里指能为自己传递消息的人。分析:尾联这个寄希望于使者的结尾,并没有改变“相见时难”的痛苦境遇,不过是无望中的希望,前途依旧渺茫。诗已经结束了,抒情主人公的痛苦与追求还将继续下去。 主旨:本诗以男女离别为题材的爱情诗。以句中的“别”字为通篇文眼,描写了一对情人离别的痛苦和别后的思念,但其中也流露出诗人政治上失意和精神上的闷苦,具有浓郁的伤感色彩。诗中融入了诗人切身的人生感受。

咸阳城东楼、无题、行香子、丑奴儿习题及答案

期末课外古诗词赏析选择题、简答题及答案【部编版语文九上】 姓名:班级: 期末课外古诗词诵读 一、咸阳城东楼/许浑 二、无题/李商隐 三、行香子(树绕村庄)/秦观 四、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辛弃疾 一、《咸阳城东楼》许浑 【原诗】 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译文】 登上高楼万里乡愁油然而生,眼中水草杨柳就像江南汀洲。溪云突起红日落在寺阁之外,山雨未到狂风已吹满咸阳楼。黄昏杂草丛生的园中鸟照飞,深秋枯叶满枝的树上蝉啾啾。来往的过客不要问从前之事,只有渭水一如既往地向东流。 【习题】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诗人登楼远望,蒹葭杨柳,好似江南之景,千古万里之愁,以乡思为始。 B.颔联云起日沉,雨来风满,动感分明;“风为雨头”,含蕴深刻。 C.颈联写晚眺之景,虚实结合,视听结合,以实景叠合虚景,景中有浓浓的清。 D.尾联“莫问”乃劝诫之词,表达了对唐王朝的憎恨以及自己消极的心态 分析:D诗人最后感慨道:羁旅过客还是不要索问当年秦汉兴亡之事吧!我这次来故国咸阳,连遗址都寻不着,只有渭水还像昔日一样长流不止而已。“莫问”二字,并非劝诫之辞,实乃令人思索之语,它让读者从悲凉颓败的自然景物中钩沉历史的教训。渭水无语东流的景象中,融铸着诗人相思的忧愁和感古伤今的悲凉,委婉含蓄,令人

伤感。 2、对《咸阳城东楼》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注释中提及许浑是江南人,诗人一登上咸阳高高的城楼向南望去远处烟笼蒹葭,雾罩杨柳,很像长江中的汀洲。诗人宦游长安,远离家乡,一旦登临,思之情涌上心头。蒹葭杨柳,居然略类江南,万里之愁,正以乡思为始。 B、颔联是对自然暴物的临摹,也是对唐王朝日薄西山,危机四伏的没落局势的形象化勾画“风为雨头”,含蕴深刻。用来比喻重大件发生前的紧张气氛,是千古传咏的名句。 C.山雨将到,鸟雀仓惶逃入遍地绿芜、秋蝉悲鸣躲在黄叶高林,这些是诗人眼前的实景。但早已荡然无存的“秦苑”“汉宫”是诗人的联想。鸟下绿芜,黄叶为视,蝉鸣为听,融入了诗人的吊古之情。 D.“莫问”二字劝诫之辞,令人思索之语,它让读者从悲凉颓败的自然景物中钩沉历史的教训。此诗也并未表达对唐王朝的增恨,而是担优。自己消极的心态也并未体现。分析:“莫问”二字,并非劝诫之辞,实乃令人思索之语,它让读者从悲凉颓败的自然景物中钩沉历史的教训;一个“流”字,则暗示出颓势难救的痛惜之情。渭水无语东流的景象中,融铸着诗人相思的忧愁和感古伤今的悲凉,委婉含蓄,令人伤感。 3、许浑的《咸阳城东楼》属于(B) A、政治讽谕诗B、咏史怀古诗C、山水诗D、田园诗 4、分析“一上高楼万里愁”的“愁”含义和作用。 答:愁,思乡,怀古。一个“愁”字奠定全诗的感情基调。以“愁”开篇,其后交待“愁”的缘由(用首句引出下文情感的抒发)。 5、简要赏析《咸阳城东楼》颈联的表达效果。 答:颈联晚眺近景,虚实结合(或从“视听结合”的角度分析也可);强调过去的禁苑深宫,现今只是绿芜遍地,黄叶满林,唯有鸟蝉不识兴亡,依然如故(或:今昔对比)沧桑的世事,把诗人的愁怨从“万里”推向“千古”,吊古之情油然而生。(或“引发诗人的思古幽情”) 6、《诗境浅说》评“山雨欲来风满楼”可谓“绝妙好词”,试从内容角度赏析。 答:“山雨欲来风满楼”是全诗的警句。周围的群山雨意越来越浓,大雨即将到来,城楼上已是满楼的狂风。全句只有寥寥七个字,十分形象地写出山城暴雨即将来临的情景,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作者准确地抓住了暴雨到来前狂风满楼的自然界变化特点。

李商隐的无题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阅读答案附翻译赏析

李商隐的无题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阅读答案附翻 译赏析 无题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注释: 东风:春风。无力:没有力量。残:凋谢。丝:双关,既指“丝”,又隐指相思之“思”。蜡炬:蜡烛。蜡烛燃烧时淌下的蜡油称烛泪。但:只。改:指容颜变得憔悴。 蓬山:即蓬莱山,传说中的海上仙山。这里指对方住处。 青鸟:神话中的鸟,像乌鸦,是女神西王母的信使。这里指传递信息的人。为:替。探看:探探看,打听一下。 相关阅读试题及答案 一: (1)李商隐的《无题》寄托了作者仕途苦闷的心情,以极其沉痛的心情写伤别的诗句是: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2)诗中通过神话传说找到慰藉自己的途径,表达了自己情感的诗句是: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3)如果把此诗当爱情诗来读,那么,“蓬山”在诗中喻指什么?

[答]“蓬山”,本来是指传说中的海上仙山蓬莱,这里用来借指恋人住处——玉阳山西山灵都观。 (4)有人认为“春蚕”两句是写诗人自己,“晓镜”两句是诗人设想的女方,你同意这个观点吗? [答]同意。颔联巧妙的运用比喻和双关,明写春蚕实写人,写出主人公对恋人思之切、爱之深、情之坚定;颈联则由己及恋人,拟想两人别后幽思孤寂的情状,设想对方的种种情状,以示相爱之深。 (5)为什么说“相见时难别亦难”,两个“难”连用有何深刻含义? (6)对“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可有多种理解。你还可以用来形容什么人?说说你的理由。 [答](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寓含着一种超越诗歌本身内容而更具普遍意义的哲理:对工作或事业的忠诚执著,无私奉献。 7.读《无题》(李商隐),完成1—2题。 (1)选出赏读有误的一项:(D) A、首联融情入景,两个“难”概括万千内容,渲染了凄婉忧伤的离别氛围。 B、颔联两个比喻新颖贴切,意义双关,形象鲜明,感人至深,表明相思之切,爱情之深。 C、“云鬓改”摹容貌,“月光寒”写心境,全从对方虚拟设想。笔法曲折,设想奇丽。

相关阅读试题及答案

相关阅读试题及答案 一: (1)李商隐的《无题》寄托了作者仕途苦闷的心情,以极其沉痛的心情写伤别的诗句是: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2)诗中通过神话传说找到慰藉自己的途径,表达了自己情感的诗句是: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3)如果把此诗当爱情诗来读,那么,“蓬山”在诗中喻指什么? [答]“蓬山”,本来是指传说中的海上仙山蓬莱,这里用来借指恋人住处——玉阳山西山灵都观。 (4)有人认为“春蚕”两句是写诗人自己,“晓镜”两句是诗人设想的女方,你同意这个观点吗? [答]同意。颔联巧妙的运用比喻和双关,明写春蚕实写人,写出主人公对恋人思之切、爱之深、情之坚定;颈联则由己及恋人,拟想两人别后幽思孤寂的情状,设想对方的种种情状,以示相爱之深。 (5)为什么说“相见时难别亦难”,两个“难”连用有何深刻含义? [答]乐聚根别,人之常情。一对忠贞不二的情侣,久久分隔天涯,一朝得以相见,这是多么动人的场面啊!真可谓:“相见时难”。然而好景不长,马上又要天各一方。这分别之际不是比相见更令人愁肠寸断吗?所以说“别亦难”。两个“难”字表面似同,义实有别,而其艺术效果却着重加强了“别难”的沉重力量。 (6)对“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可有多种理解。你还可以用来形容什么人?说说你的理由。 [答](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寓含着一种超越诗歌本身内容而更具普遍意义的哲理:对工作或事业的忠诚执著,无私奉献。 7.读《无题》(李商隐),完成1—2题。 (1)选出赏读有误的一项:(D) A、首联融情入景,两个“难”概括万千内容,渲染了凄婉忧伤的离别氛围。 B、颔联两个比喻新颖贴切,意义双关,形象鲜明,感人至深,表明相思之切,爱情之深。 C、“云鬓改”摹容貌,“月光寒”写心境,全从对方虚拟设想。笔法曲折,设想奇丽。 D、末联连用典故寄托宽慰和希望:两人一别,近在咫尺,沟通信息的机会多得很。 (2)谈谈你对“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一名句古今传诵原因的理解。 这里的“丝”与思念的“思”谐音,以象征手法描写至死不渝的爱情,语言巧妙多姿,最为精彩感人,因而古今传诵。 8.阅读李商隐的《无题》,回答问题。 (1)“丝方尽”中的“丝”在文中谐音“思”,属双关语,暗指对情人的思

《无题》李商隐选择题及答案

《无题》选择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上】 【原诗】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译文】 相见很难,离别更难,何况在这东风无力、百花凋谢的暮春时节。春蚕结茧到死时丝才吐完,蜡烛要烧成灰烬时像泪一样的蜡油才能滴干。早晨梳妆照镜,只担忧如云的鬓发改变颜色,容颜不再。长夜独自吟诗不寐,必然感到冷月侵人。蓬莱山离这儿不算太远,却无路可通,烦请青鸟一样的使者,殷勤地为我去探看。【主旨】 这是一首感情深挚、缠绵委婉、咏叹忠贞爱情的诗篇。诗人情真意切而又含蓄蕴藉地写出了浓郁的离别之恨和缠绵的相思之苦。 【习题】 选择题: 1、对《无题》(李商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相见时难别也难,东风无几百花残”,以抒情开篇,再用景物作烘托,显得摇曳多姿。这一联好就好在先以“见难”加重“别难”的分量,后以花比喻美好年华之将逝,极力渲染了“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的悲凉气氛。 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诗人借春蚕的执著精神,寄托了对情人的思念之情。而今人多用这两句来表达人们那种无私奉献的精神。因而古今之间并无内在的联系,故此种引用属于断章取义。 C“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诗人以高超的技巧为我们展示了两幅生动画面,把一对真挚相爱的情人分别后的痛苦情状表现得何等真切,读后可使人为他们落下同情之泪。 D最后一联“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这是男主人公对女主人公的寄语。也是男主人公的自慰之词。全联的大意是:双方住地相距不远,今后虽难相见,烦请青鸟一样的使者,殷勤地为我去探看。 【解析】B因而古今之间并无内在的联系,故此种引用属于断章取义。这种说法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阅读《无题》教学设计_1

《无题》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李商隐,理解诗句的含意,背诵全诗。 2、理解诗人对爱的深刻认识,体会诗句之外的深刻含义。 教学重点:了解李商隐,理解诗句的含意,背诵全诗。 教学难点:理解诗人对爱的深刻认识,体会诗句之外的深刻含义。 教学方法:朗读、赏析。 教学技术:ppt多媒体 学情分析:本次授课的班级是一个普通的班级,学生的诗词基础比较薄弱,理解能力掌握都有待提高。 课型:新授课。 课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仰望唐诗,引入李商隐的《无题》。 唐诗,是中国诗坛上的珠穆朗玛峰。那挺立在唐代诗坛的一队队令后人肃然起敬的巨人,使得宋朝以后的诗人,都极力想跳进他们的磁场却又无从着手,或是极力想跳出他们的磁场却又无能为力。 即使在晚唐衰飒的风尘中,仍有一位踏步而来的歌者,带着他那低沉而感伤的嗓音,不经意的一挥手,便撒下一路唐诗的花朵。他就是“小李杜”中的小李——李商隐。二、简介李商隐、“无题”。 三、展示学习目标。(多媒体出示) 1、了解李商隐,理解诗句的含意,背诵全诗。 2、理解诗人对爱的深刻认识,体会诗句之外的深刻含义。 四、初读体味。 1、播放配乐朗诵,学生自由朗读。 2、谈谈初读后的感受,从全诗所写内容和整体的情绪上把握。 五、品味赏析。 (一)、“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1、首句两个“难”字,表现两人情谊深厚。次句用暮春花落衬托感伤情绪,以景渲染、烘托离愁别绪。 2、引导学生回忆学过的情景交融的古诗词句如: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 (二)、“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1、颔联运用双关语不露斧凿之痕:“丝方尽”隐指“思方尽”,“烛泪”隐指“相思之泪”,曲折丰富地表达了两个有情人之间至死不渝的爱情,双关、比喻新奇巧妙。 2、作者的这种手法启迪了曹雪芹,使得他在红楼梦中成功塑造了林黛玉这个深入人心的形象。眼泪不尽就没有到她死亡的时候,一旦眼泪流尽她便香消玉殒了。 (三)、“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颈联写女子离别后的两个生活场景,“但愁”“应觉”都是联想猜测之语,一种由己及人、体贴入微之意在句中自然流露。 (四)、“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尾联借典故表达对心中恋人的无比挚爱和深切思念,与诗开头照应。也表达了诗人的美好愿望。 六、教师小结前四句(首联和颔联)—抒难舍难分之情,表爱情的坚贞不渝、至死不变。后四句(颈联和尾联)—对别后的设想和希望

《无题》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无题》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语文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非一日一时之功,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无题》阅读练习题及答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无题》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慈悲为怀送惊喜,善良无价赢人生 佚名 ①导演沃尔特在选角的时候,挑选了很多艺校里的学生,但都不够满意。 ②一天,为此一筹莫展的沃尔特到城市西郊办事,在火车站的站前广场上遇到了一个十多岁的擦鞋小男孩。小男孩问道:先生,您需要擦鞋吗?沃尔特低头看看自己脚上刚刚擦过不久的皮鞋,摇摇头拒绝了。就在沃尔特转身走出十几步之际,忽然见到那个小男孩红着脸追上来,眸子里现出祈求的光:先生,我整整一天没吃东西了,您能借给我几个钱吗?我从明天开始多多努力擦鞋,保证一周后把钱还给您!沃尔特看着面前这个衣衫褴褛、肚子干瘪的小男孩,不由的动了怜悯之心,就掏出几枚硬币递到小男孩手里。小男孩感激的道了一声谢谢后,一溜烟的小跑着离开了。沃尔特摇了摇头,因为这样的街头小骗子他已经司空见惯了。 ③半个月后,沃尔特已经将借钱给小男孩的事忘的一干二净。不料,在他又一次经过西郊火车站时,突然看到一个瘦小的身影离的老远就向他招手喊道:先生,请等一等!等到对方满头大汗的跑过来把

几枚硬币交给他时,沃尔特才认出这是上次向他借钱的那个擦鞋小男孩。小男孩气喘吁吁的说:先生,我在这里等您很久了,今天总算把钱还给您了!沃尔特看着自己手里被汗水濡湿的硬币,心头陡然荡漾起一股暖暖的热流。 ④沃尔特再次端详面前的小男孩,忽然发现他很符合自己脑海中构想的小男孩主人公的角色形象。沃尔特把几枚硬币塞进小男孩衣兜里:这点零钱是我诚心诚意给你的,就不用还了。沃尔特神秘的一笑,又说,明天你到市中心的影业公司导演办公室来找我,我会给你一个很大的惊喜。 ⑤第二天一大早,门卫就告诉沃尔特,说外面来了一大群孩子。他诧异地出去一看,就见那个小男孩兴奋的跑过来,一脸天真的说:先生,这些孩子都是同我一样没有父母的流浪孩子,他们也渴望有惊喜! ⑥沃尔特真没想到一个穷困流浪的孩子竟会有一颗如此善良的心!通过反复观察和筛选,沃尔特发现在这些孩子中,确实有几个比小男孩更机灵,更适合出演剧本中的小主人公,但他最后还是只把小男孩留了下来,并且在录用合同的免试原因一栏中只写了这样几个字:善良无须考核!因为他觉得小男孩在面临困境的时候,把本属于自己一个人的希望,无私的分享给别人,这是怎样的一种善良啊!而电影中的孩子,正是这样一个善良、博大、无私的人。 ⑦这个小男孩叫文尼斯基。在沃尔特的执导下,文尼斯基在剧中成功扮演了主人公的角色,他主演的电影《中央车站》也获得柏林国

专升本语文试题答案

山东大学网络学院专升本大学语文复习题 A 及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一项,把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里。 1.“既来之,则安之”这句古语出自( C ) A庄子 B孟子 C论语 D史记 2.茅盾是哪个组织的发起者和组织者?( C) A 新月社 B创造社 C文学研究会 D语丝社 3.下列句子中“于”表被动的是(A) A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B移其民于河东 C 西取由余于戎 D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 4.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是(A) A欧阳修 B王安石 C苏轼 D梅尧臣 5.下列作品中属于历史散文的是(B) A《五代史伶官传序》 B《郑伯克段于鄢》 C《寡人之于国也》 D《宝玉挨打》 6.《张中丞传后叙》歌颂的三个人物是( A) A张巡、许远、南霁云 B张巡、许远、于嵩 C张巡、许远、雷万春 D张巡、于嵩、雷万春 7.《红楼梦》的体裁是(A) A长篇章回白话小说 B长篇文言小说 C诗体韵文小说 D小说集8.欧·亨利写的唯一一部长篇小说是( D) A麦琪的礼物 B公务员致死 C老人与海 D白菜与皇帝 9.陶渊明《饮酒》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两句的抒情方式是(B)A借典故抒情 B借景抒情 C借前人成句抒情 D直抒胸臆 10.王维山水诗的艺术特点是(D) A旷达飘逸 B慷慨雄壮 C沉郁顿挫 D诗中有画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6分。把答案填在小题中的括号里。 1.李斯是( 秦 )代文学家,是(《谏逐客书》)的作者。 2.《左传》是一部(编年体)体历史著作,相传其作者是(左丘明)。3.《氓》从文体上看是一首(叙事)诗,从内容上看是一首(弃妇)诗。4.“唐宋八大家”指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5.“乐府”是(西汉)王朝设立的(音乐)官署。 6.(王维)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诗人,他不仅擅长写诗,还擅长绘画,精 通(音乐)。 7.“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8.丘也闻有过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三解释词语题。每小题4分,共20分。解释下面句中下面划线的词语的含义。1.没有辫子,该当何罪?当:担当,承担 2.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所以:用……的方法3.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直:通“值”,价值

初中古诗选择题阅读训练100篇(带答案、解析)

初中古诗选择题阅读训练100篇(带答案、解 析)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一、选择题 1.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题目。 (甲)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乙)春兴 武元衡 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 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 对两首诗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两首诗都写春天景物,但具体时段不同,白居易《钱塘湖春行》写的是早春时的景物,武元衡《春兴》写的是暮春时的景物。 B.《钱塘湖春行》以“行”字为线索,从孤山寺起,至白沙堤终。 C.《春兴》以“春”字为着眼点,写出了暮春美景给游人带来的喜悦之情。 D.《钱塘湖春行》语言平易浅近,清新自然,用白描手法把精心选择的镜头写入诗中,形象活现。《春兴》诗是集春景、乡思、归梦于一身的作品。 【答案】C 【解析】 【详解】 要求学生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分析选项即可。ABD三项正确。C项错误。《春兴》以“春”字为着眼点,形象地表现了诗人强烈的思乡之情。 2.对《钱塘湖春行》诗句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孤山寺北贾亭西”写诗人的行踪;“水面初平云脚低”写远望湖水平堤,朵朵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 B.“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写诗人一路行来,偶尔可以见到早来的黄莺争着飞上向阳的枝头;不知是新到谁家的燕子衔了泥去筑巢。

C.“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写诗人看到路畔的野花已经开得五彩缤纷,使人眼花缭乱;矮矮的草地,骑马走过,马蹄刚能够被它埋没起来。 D.“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写诗人来到绿杨成阴的白沙堤上,这里的景色更是美不胜收,看也看不够,于是赞叹道:这才是我最喜爱的地方! 【答案】C 【解析】 【详解】 要求学生结合诗歌内容分析选项。ABD三项正确。C项错误。“野花竞相开放就要让人眼花缭乱,春草还没有长高才刚刚没过马蹄。”故“看到路畔的野花已经开得五彩缤纷,使人眼花缭乱”错误。 3.下列对诗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钱塘湖春行 唐代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A.颔联着意描绘出莺莺燕燕的动态,从而使得全诗洋溢着春的活力与生机。B.此诗通过写西湖早春明媚风光的描绘,抒发了作者早春游湖的喜悦和对西湖风景的喜爱,更表达了作者对于自然之美的热爱之情。 C.颈联以“乱”“浅”“渐欲”“才能”,状写花草向荣的趋势,准确而生动地把诗人边行边赏的早春气象透露出来。 D.颔联主要从静态方面描写了早春的莺和燕情态;颈联主要从动态方面写出了花的繁多、草的柔嫩。 【答案】D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了对诗歌语句的赏析能力,诗歌句子赏析需要我们在了解诗歌的写作背景和作者思想情感的基础上作答。D项不正确,颔联主要从动态方面进行描写的,颈联主要是从静态方面进行描写的。 4.对杜甫《春望》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中考语文必备古诗词专题:《无题》原文、赏析与阅读训练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注】①加粗标红字是易错字。②画线句是高考高频考查句。 首联是极度相思而发出的深沉感叹,在聚散两依依中突出别离的苦痛。“东风无力百花残”一句,既写自然环境,也是抒情者心境的反映,物我交融,心灵与自然取得了精微的契合。这种借景物反映人的境遇和感情的描写,在李商隐的笔底是常见的。例如《夜雨寄北》的前两句:“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次句不仅象征诗人留滞巴蜀,而且反映了客子离人的百无聊赖,同“东风无力百花残”一样,写实与象征融为一体,赋予感情以可以感触的外在形态,也就是通常说的寓情于景的抒情方式。“别”字,不是说当下正在话别,而是指既成的被迫分离。前人诗中曾有“别日何易会日难”(曹丕《燕歌行》)“别易会难得”(宋武帝《丁都护歌》)等句,都是以强调重聚之难而感叹离别之苦。李商隐从这里推进一步,表明因为“相见时难”所以“别亦难”——难以割舍、痛苦得难以禁受。“东风”点了时节,但更是对人的相思情状的比喻。因情的缠绵悱恻,人就像春末凋谢的春花那样没了生气。两个“难”字包含了不同的意义,前一个“难”是写当初两人相聚的不易,有过多少思念追求;后一个“难”字则写出离别时的难舍难分和离别后双方所经受的情感煎熬,可见这对恋人的爱情生活是多么的艰难和辛酸。第二句则写伤别之人偏逢暮春。百花盛开凭借的是春风之力,而春风力竭,则群芳凋逝。花尚如此,人就不能怎样了。诗人在这里用暮春景象进一步表达了人世遭逢的深深感伤。

颔联接着写因为“相见时难”而“别亦难”的感情,表现得更为曲折入微。诗人以象征的手法写出自己的痴情苦意以及九死而不悔的爱情追求。“春蚕到死丝方尽”中的“丝”字与“思”谐音,全句是说,自己对于对方的思念,如同春蚕吐丝,到死方休。“蜡炬成灰泪始干”是比喻自己为不能相聚而痛苦,无尽无休,仿佛蜡泪直到蜡烛烧成了灰方始流尽一样。思念不止,表现着眷恋之深,但是终其一生都将处于思念中,却又表明相会无期,前途是无望的,因此,自己的痛苦也将终生以随。可是,虽然前途无望,她却至死靡它,一辈子都要眷恋着;尽管痛苦,也只有忍受。所以,在这两句里,既有失望的悲伤与痛苦,也有缠绵、灼热的执着与追求。追求是无望的,无望中仍要追求,因此这追求也着有悲观色彩。这些感情,好象在无穷地循环,难以求其端绪;又仿佛组成一个多面的立体,光从一个角度是不能见其全貌的。诗人只用两个比喻就圆满地表现了如此复杂的心理状态,表明他的联想是很丰富的。“春蚕”句首先是人的眷恋感情之缠绵同春蚕吐丝绵绵不尽之间的联想,又从蚕吐丝到“死”方止而推移到人的感情之生死不渝,因此写出了“到死丝方尽”,使这一形象具有了多种比喻的意义。南朝乐府西曲歌《作蚕丝》:“春蚕不应老,昼夜常怀丝。何惜微躯尽,缠绵自有时。”造意与《无题》的“春蚕”句相近。不过,这里的春蚕“何惜微躯尽”,是在料定“缠绵自有时”、前途颇有希望的情况下产生的意念。《无题》“春蚕”句则不然,就其表现追求精神而言,它表现的追求是无望的,却又是不计希望之有无的,感情境界有差异,联想也更为曲折。以蜡烛的燃烧比喻痛苦的煎熬,在李商隐以前的南朝乐府中,也不少见。如“思君如明烛,中宵空自煎”(王融《自君之出矣》),“思君如夜烛,煎泪几千行”(陈叔达《自君之出矣》)等皆是。“蜡炬成灰泪始干”同样是用蜡烛作比喻,却不是单一地以蜡泪比拟痛苦,而是还进一步以“成灰始干”反映痛苦的感情终生以随,联想比前人深微复杂得多,形象的底蕴也因此而丰富得多了。以上四句着重揭示内心的感情活动,使难以言说的复杂感情具体化,写得很精彩。 颈联从诗人体贴关切的角度推测想象出对方的相思之苦。上句是写出了年轻女子"晓妆对镜,抚鬓自伤"的形象,从中暗示出女方的思念和忧愁。“云鬓改”,是说自己因为痛苦的折磨,夜晚辗转不能成眠,以至于鬓发脱落,容颜憔悴,亦即六朝诗人吴均所说“绿鬓愁中改,红颜啼里灭”(《和萧洗马子显古意六首》)的意思。但是,《无题》“晓镜”句说的是清晨照镜时为“云鬓改”而愁苦,并且是“但愁”——只为此而愁。这就生动地描写了纡折婉曲的精神活动,而不再是单纯地叙述青春被痛苦所消磨这件事了。自己于夜间因痛苦而憔悴,清晨又为憔悴而痛苦。夜间的痛苦,是因为爱情的追求不得实现;次日为憔悴而愁,是为了爱情而希望长葆青春,总之,为爱情而憔悴,而痛苦,而郁悒。这种昼夜廻环、缠绵往复的感情,仍然表现着痛苦而执着的心曲。下句,“应觉月光寒”是借生理上冷的感觉反映心理上的凄凉之感。“应”字是揣度、料想的口气,表明这一切都是自己对于对方的想象。想象如此生动,体现了她对于情人的思念之切和了解之深。直接写出年轻女子寒夜相

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阅读答案附翻译赏析

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阅读答案附翻译赏析 无题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注释: 东风:春风。无力:没有力量。残:凋谢。丝:双关,既指丝,又隐指相思之思。蜡炬:蜡烛。蜡烛燃烧时淌下的蜡油称烛泪。但:只。改:指容颜变得憔悴。 蓬山:即蓬莱山,传说中的海上仙山。这里指对方住处。 青鸟:神话中的鸟,像乌鸦,是女神西王母的信使。这里指传递信息的人。为:替。探看:探探看,打听一下。 相关阅读试题及答案 阅读练习一: (1)李商隐的《无题》寄托了作者仕途苦闷的心情,以极其沉痛的心情写伤别的诗句是: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2)诗中通过神话传说找到慰藉自己的途径,表达了自己情感的诗句是: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3)如果把此诗当爱情诗来读,那么,蓬山在诗中喻指什么? [答]蓬山,本来是指传说中的海上仙山蓬莱,这里用来借指恋人住处玉阳山西山灵都观。 (4)有人认为春蚕两句是写诗人自己,晓镜两句是诗人设想的女方,你同意这个观点吗? [答]同意。颔联巧妙的运用比喻和双关,明写春蚕实写人,写出主人公对恋人思之切、爱之深、情之坚定;颈联则由己及恋人,拟想两人别后幽思孤寂的情状,设想对方的种种情状,以示相爱之深。 (5)为什么说相见时难别亦难,两个难连用有何深刻含义? [答]乐聚根别,人之常情。一对忠贞不二的情侣,久久分隔天涯,一朝得以相见,这是多么动人的场面啊!真可谓:相见时难。然而好景不长,马上又要天各一方。这分别之际不是比相见更令人愁肠寸断吗?所以说别亦难。两个难字表面似同,义实有别,而其艺术效果却着重加强了别难的沉重力量。 (6)对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可有多种理解。你还可以用来形容什么人?说说你的理由。 [答]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寓含着一种超越诗歌本身内容而更具普遍意义的哲理:对工作或事业的忠诚执著,无私奉献。 7.读《无题》,完成12题。 选出赏读有误的一项: A、首联融情入景,两个难概括万千内容,渲染了凄婉忧伤的离别氛围。 B、颔联两个比喻新颖贴切,意义双关,形象鲜明,感人至深,表明相思之切,爱情之深。 C、云鬓改摹容貌,月光寒写心境,全从对方虚拟设想。笔法曲折,设想奇丽。

《无题 席慕容》阅读及答案

《无题席慕容》阅读及答案 无题 席慕容 在旧的户籍法里,孩子都跟从父亲的籍贯,并且视为理所当然。因此,长久以来,我们家里就有三个山西人,一个蒙古人。 其实,在台北出生,在新竹和龙潭长大的这两个孩子,从来也没背负过什么“血脉”的包袱。在家里,他们对我那种不时会发作的“乡愁”,总是采取一种容忍和观望的态度,有些许同情,然而绝不介入。慈儿甚至还说过我: “妈妈,你怎么那么麻烦?” 想不到,这个多年来一直认为事不关己的旁观者,有一天忽然在电话里激动地对我说:“妈妈,我现在明白你为什么会哭了。” 那是纽约州的午夜,她刚听完一场音乐会回来,从宿舍里打电话给我: “今天晚上,我们学校来了一个图瓦共和国的合唱团,他们唱的歌,我从前也听过,你每次去蒙古,带回来的录音带和CD里面都有。可是那个时候什么感觉也没有,为什么今天晚上他们在台上一开始唱,我的眼泪就一直不停地掉下来?好奇怪啊!我周围的同学都是西方人,他们也喜欢这个合唱团,直说歌声真美,可是,为什么我会觉得那歌声除了美以外,还有一种好像只有我才能了解的孤独和寂寞,觉得离他们好近、好亲。整个晚上,我都在想,原来妈妈的眼泪就是这样流下来的,原来这一切根本是由不得自己的!” 然后,她就说: “妈妈,带我去蒙古。” 那是1995年的春天,因此,夏天的时候,我们就动身了。先到北京,住在台湾饭店,准备第二天再坐飞机去乌兰巴托。那天晚上,我们去对面的王府饭店吃自助餐,慈儿好奇,拿着桌上的菜单读着玩,中式的什么“广州炒饭”、“扬州炒饭”,和台北的菜式也没什么差别,我问她要不要试试?她说没兴趣。 因为对她来说是第一次,所以,到了蒙古,我特别安排住在乌兰巴托饭店,房价虽然比较贵,但是饮食可以选择西式或者蒙古式,慈儿还觉得我多虑了,她其实什么都可以吃。 这句话好像说得太满了一点。等到过了几天,我们飞到更北的布里雅特蒙古共和国时,她胃里的“乡愁”就慢慢出现了。到了离开乌兰乌德的旅馆,开车穿越山林到贝加尔湖,住进了画家朋友在湖畔的木屋的那几天,慈儿真可说是什么都吃不下去了。眼前的风景是美得不能再美的人间仙境,然而每天的食物却是蒙古得不能再蒙古的传统滋味;羊肉、马奶酒还都是小事,有一天竟然在野鸟静静回旋、野花怒放的河边现杀现烤羊肝给她吃,晚餐桌上是画家的夫人、女儿和女秘书忙了一个下午灌好的血肠,煮了满满的一大盘,大家都劝我的女儿要多吃几口。临睡之时,慈儿悄悄在枕边对我说,这几天晚上她都在默念王府饭店的菜单,回北京之后,可不可以去点一客扬州炒饭? 当然,这个愿望不久就实现了,在王府饭店的餐厅里,慈儿的快乐是看得见的。后来,我去德国时,就一五一十都转述给父亲听,想不到父亲听到羊肝和血肠时却忽然轻轻叹了口气,无限向往地说: “唉!那可真是好东西啊!” 12.文中写了哪些人的乡愁? 13.慈儿在纽约听完音乐会后,为什么会产生想去蒙古的念头? 14.根据提示,品析语言。 在家里,他们对我那种不时会发作的“乡愁”,总是采取一种容忍和观望的态度,有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