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设计学》读书笔记教学文案

《景观设计学》读书笔记教学文案
《景观设计学》读书笔记教学文案

场地设计初体验

——读约翰·O·西蒙兹《景观设计学》

摘要:人们规划的不是场所,不是空间,也不是物体,人们规划的是体验——首先是确定的用途和体验,其次才是对形式和质量的有意识的设计,以实现希望达到的效果。场所、空间或物体都根据最终目的来设计,以最好的服务并表达功能,最好的产生所规划的体验。

关键字:人,自然,体验,和谐

一、引言

初读书名,我便疑惑什么是所谓的“场地规划与设计”?带着这个问题,读完了全书,却发现仅用只言片语还是很难讲明。

场地设计,实质上可以作为单独的一门学科,它在景观设计学、建筑学、城市规划中都有所体现,尤其是景观设计学中的场地设计比较系统。作为建筑学范围内的场地设计,它在建筑设计中的作用无处不在,小到对细部的控制,大到对总体的把握。它能够左右到建筑项目的优化方向,甚至有时候会影响到建筑的风格。场地设计始终贯穿在建筑设计项目中,对场地设计的忽视,是一个建筑师专业不成熟的体现。

二、概述

西蒙兹先生的《景观设计学》一书,是景观设计专业的经典和实践手册,作者通过简洁明了、实用的术语勾划出场地规划过程。全书有21个章节,大致可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1-2章,首先讲述我们在景观设计中必须知道的一些基础知识,从宏观的角度给予读者关于宇宙、太阳、地球、自然、生态、景观、气候一个清晰准确的概念;第二部分为3-6章,针对重要的景观元素如土地、水、植物分别进行详细的阐述,最后总结各景观要素的景观特征;第三部分为7-20章,作者具体论述了场地规划、景观设计、社区规划、城市设计的导则和方法;最后一部分为第21章,作者作出总结,提出质疑和探索。全书以诗人的语言、哲学家的思辨、艺术家的情感及工程师的严谨,对自然环境和规划设计领域方法进行了详尽深刻的阐述。

三、个人感受

对于这门课:

大学本科时期我学的是建筑学,并没有接触过场地设计,读研的时候选了这么课,我当时的想法是想通过上课学到点什么。场地设计这门课,给了我很大的感触,也给了我很深的启发。以前做设计的时候,从来没有考虑过实际地形,所有的地形都自动想象成平地,上了课之后,我才意识要是不做场地设计,在实际项目中真的可能造成大的灾难!

印象最深的就是上课的时候老师给我们展示的,由于没有做场地设计所造成的大灾难的照片。场地设计原来对我们的生活起了如此重大的作用。场地设计始终贯穿在建筑设计项目中,对场地设计的忽视,是一个建筑师专业不成熟的体现。课上老师详细结合实例讲了在场地设计时要注意条件甄别、地形分析、顺山就势、路网合理、确定标高、防洪排洪、边坡和挡土墙、土方平衡、土方优化、场地排水、雨洪利用、干管敷设、有机整合、留有余地、算工程量这十六条。

还记得比较深刻的就是老师说的“美女一定要肠子通畅”,的确,最近几年感觉各种灾害发生的频率比较频繁,排洪防洪对一块场地乃至一座城市来说都很重要。因此,场地要进行标高,要考虑河道洪水位;对河流岸线进行整治,满足景观和使用要求。对于场地的排水,有四字原则“渗”、“蓄”、“收”、“排”。

在场地设计中,感觉平原是比较容易设计的。我家山东,地处平原地区,平时都不太会接触到像四川那样的山地丘陵的设计。可是上完课后,我发现,坡地丘陵山地的设计真的很复杂。一个好的建筑设计体现在对现有环境的利用,保留其独特性,而不是完全的把坡挖平。丘陵山地必须做地形分析,高程分析、坡度分析、坡向分析和自然排水分析。要注意顺山就势,合理布置路网,进行竖向设计。边坡和挡土墙的设计也很重要,要做到“三看”,“上三下二”等原则。

场地无疑是建筑设计构思的基础平台,缺少对场地的解读和剖析,任何人都很难做出一个合适的场地设计。设计过程中必然牵扯到场地平整的问题,场地平整不仅是一个机械的过程,场地的土方优化真的是一个反复的过程,要有足够的设计费和设计周期。

这门课学完了,我个人感觉收获很大,这门课最吸引我的地方就是配合各种实例的讲解。单纯的说一些概念规范,我估计会感到很枯燥,可是配合上生动的例子和图片,我就很容易理解老师所讲的问题。老师的这种讲课方法我个人很喜欢,觉得比较生动形象。可是,短短的几次课,我只能够对场

地设计有个大概的认识,由于本科阶段没有接触过场地设计,在听课过程中,对于“竖向设计”、“断面法”、“方格网法”、“算工程量”、“计算土方量”等一些计算的问题都感觉不太理解,感觉很有必要去跟着本科生听一下课。自己对于场地设计还是知道了解的太少。

对于读的书:

读了西蒙兹先生的《景观设计学》一书,我有很所感悟。作者说“设计的方法实质上并不是对于对于形式的追求,也不是原则的应用。真正的设计方法来源于这样一种认识,那就是:规划只对它所服务的对象具有意义,应最大限度的给他们带来便利,融洽和乐趣。规划是在整体体验之上的各种最佳关系的创造。”

我们要理解人,尊重人,规划人的体验。作者以精炼而富有诗情画意的文笔描绘了人们置身其中的体验。结论是“人们规划的不是场所,不是空间,也不是物体;人们规划的是体验一首先是确定的用途或体验”。

体验自然,体验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体验自然过程。自然有它自己的发展规律,它对人类干扰和破坏的承受程度是有限的。目前比较受关注的生态设计就是一种很好的思路。西蒙兹说:“自然法则指导和奠定所有合理的规划思想。”

体验场地规划设计的社会环境,尊重人类文化,提高场地设计的认同感。场地规划设计所处的社会环境,那里人们的价值观、审美观、哲学取向都对场地规划设计产生很深远的影响。人类是相互影响的。场地设计只有在把握了对人类社会文化的理解,才有可能使其作品得到大众的认同,才有更旺盛的生命力。

四、结束语

无论是课堂上还是书本上,无论是赵老师还是西蒙兹先生,都在向我们传达场地设计的重要性,都在向我们传达要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一种精神,告诉我们要尊重自然,要善待自然,要我们去体验自然,保持环境的独特性。

我们人类的终极追求是秩序和美,那么规划从根本上来说,是试图寻找和谐与自然的平衡,从而改善人类的生存环境。作为自然一份子的人类,只有遵循自然的法则,寻求人与自然高度的和谐统一,只有我们深入内心真实的渴望,回到原点,虔诚地去体验、去感受大地景观、宇宙曼妙的法则,我们才能和生活的地球和谐相处。

我没有什么华丽的语言,只是能体会到一种精神,一种传达的感召,只能用自己的简单的话语,表达一些自己心里的感受……

五、附录:(摘抄《景观设计学》)

1、作者的部分观点:

·所谓智慧,是对环境适应性反应的能力——即在通过感官获得信息的基础上,计划一系列活动的能力。

·人也是动物,通常我们保留着自然的动物本能并受其驱使。要合理规划,就必须了解并适应这些本能。许多工程的失误都是由于规划师对这一简单事实的认识不足。

·规划的的首要解决的就是人与自然的亲近问题,然后再考虑自然的改造以适应人类需要。

·我们实现的最伟大的进步不是力图彻底征服自然,不是忽视自然条件,也不是盲目的以建筑物代替自然特征、地形和植被,而是处心积虑寻找一种和谐统一的融合。为达到这种和谐统一,可以借助于调整场地和构筑物形式使之与自然相适;可以借助于将山丘、峡谷、阳光、水、植物和空气引入规划之处:可以借助于在山川间、沿溪流和河谷慎重的布置构筑物,使之融入景观之中。

·知觉(使一个人觉察自己所有的状况和适用条件)和推断(通过推理得到一个恰当的方法)是规划的灵魂。

·理想环境是在过程中创造的,因此大到城市规划,小到景观设计,都可以运用类似于大规划当中近、中、远期规划的方法,进行过程设计和不同时期预测。研究各种景观元素长期发展趋势。例如,同一个中心广场,夏季可以设计旱喷,而冬季停止喷水,变成溜冰场。植物配置一年四季展现不同的景致。

·应全力保护自然景观及栽培景观的完整性以及景观中水和空气的质量。对待土地不能再只是像布置舞台一样布上森林、如浪的草原、清澈的水流或浅紫色的山丘轮廓。建筑物在其中被随心所欲的排列或摆放。从生态学来看,所有的土地和水域都是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

·场地规划阶段的产物是概念规划,这其实是对所有和谐的适应关系的一种图示——分区和建筑,分区和分区,所有这些土地利用都与场地地形相适应。

·沿着道路一线所看到的都是场地的扩展部分;从场所中所看到的(或将来可能会看到的)是场地的构成部分。所有我们在场地能听到的,嗅到的,以及感觉到的都是场地的一部分。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