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推理与证明2.1.2类比推理教学设计新人教A版选修2_2

第二章推理与证明2.1.2类比推理教学设计新人教A版选修2_2
第二章推理与证明2.1.2类比推理教学设计新人教A版选修2_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类比推理的含义、特点,能利用类比进行简单的推理.

2、过程与方法:通过生活和学习中的实例创设情境、进行探究,提高学生观察猜想、抽象概括的能

力,渗透类比的思想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类比推理在实际生活和数学发现中的作用,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创新意

识.

教学重点:了解类比推理的含义,掌握类比推理的方法和步骤

教学难点:找到合适的类比对象,分析两类事物在结构或功能等方面的关系,正确运用类比推理的思想方法?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阿凡达》是2009年美国科幻巨作,以外星

生命为题材,目前为止全球票房收入超过26亿美元.

以外星生命为题材的科幻片还有很多,比如《长江

七号》、《火星宝贝》等?由《阿凡达》、《长江七号》、

《火星宝贝》票房收入都不错,推测以外星生命为

题材的科幻片票房收入都不错,这样的推理是什么

推理?(归纳推理)

真的存在外星生命吗?这是一种凭空幻想还是有依据的推理?

她球火星

绕太阳公转、绕轴白转绕盘pn公转、绕轴自转

有大气层有大气层

一年中有季节变更-年中有季节变更

温度适合生物生存

人部分时间的温度适合地

球上某世已知生物丫存

有生命存在

可陡有生命存在

盛酒的木桶,根据声音推测桶内的酒还剩多少?联想到胸腔和酒桶有类似之处,从而发明了叩诊

法——通过叩击人体胸腔的方法判断其中有无积水或积水的多少;

类比推理

■kATAR

AVATAR

1

数学学习中也经常用到这样的推理方法,比如对不等式的性质的研究常常依赖于对等式的性质的了解:

问题1你能说说这些问题中用到的推理方法的含义吗?

、新知探究

1.类比推理的含义和特点:

由两类对象具有某些类似特征和其中一类对象的某些已知特征,推出另一类对象也具有这些特

征的推理称为类比推理?简言之,类比推理是由特殊到特殊的推理

练习:

1.类比|x|:::c(c ? 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 ■. x :: c,可得

到|f(x)|:::c(c 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类比点(a,b)为球心,r为半径的圆的方程:(x - a)2? (y - b)2二r2,可得到以点

(a,b,c)

为球心,r为半径的球的方程应为_____________

(2)类比“与圆心距离相等的弦长度相等”可得到球的什么性质?

想一想:2004年北京高考题中出现了一个新的名词一一等和数列.你会怎样给“等和数列”下定义?

小结:类比的关键是找到合适的类比对象,类比的依据是两者之间的相似性

问题3:类比推理的步骤是怎样的?

2

3

小结:可类比得两类事物必有相类似的构成,对构成的理解不同,同一个图形可以有不 象?自然可能会有不同的推理结论 ?

同的类比对

例1 类比平面内直角三角形的勾股定理 四、课堂小结:

2. 类比推理的步骤

⑴ 寻找合适的类比对象;

⑵由一类对象的已知特征推测另一类对象

也具备这些特征,得出一个猜想;

三、练习巩固

练习3:类比“平面内,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小结1类比推理时分析问题的角度不同会得到不同的推理结果,结果是

否正确仍然需要验证

小结2:练习3由一个平面几何的结论推理出许多立体几何结论

平面几何和立体几何两者在逻辑体系结构、

构成问题的基本元素、研究对象和方法等方

面都有非常相似的地方?从维度升高的角度来看,他们的基本元素之间能有如下的对应关系

平面 □

■ ■

空间

线

直线

■ ■

平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Jk.

平面图形

立体图形

问题4:圆可类比为球,正方形呢?长方形呢?平行四边形呢?三角形呢??

=c 2

,试给出空间中四面体性质的猜想

F

1.类比推理的含义、特点、步骤和作用

2.合情推理: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都是根据已有的事实,经过观察、分析、比较、联想,再进行归

纳、类比,然后提出猜想的推理,我们把它们统称为合情推理?通俗的说,合情推理是指“合

乎情理”的推理,推理结果正确与否需要经过验证

五、布置作业:

1.练习册P47-48 “作业练习手册”部分

2 丄」22 2 2 2

2.思考:a b C同除以C可得到cos2A - cos2B =1,类比这个结论给出空间中四面体性质

的猜想.

板书设计:

4

逻辑推理教学设计讲解学习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1、出示柯南图片 师:同学们,认识他吗?那喜欢他吗?为什么喜欢他? 师:是的,名侦探柯南就是靠他敏锐的观察力和严密的逻辑推理解决了一个又一个扑朔迷离的案件。你想成为名侦探吗?今天我们先当当数学小侦探,有信心当好吗? 2、出示:A、 B 、C 代表爷爷、爸爸、孙子三人,你能确定A、B 、C分别代表谁吗?﹙不能确定,如果学生说了也只是猜测,并不是推理﹚师:如果C是7岁,现在能确定了吗?为什么? 生:只能确定C是孙子,因为当爷爷和爸爸的不可能只有7岁,A和B分别是谁还不能确定。 师:A的年龄更接近C的年龄,现在可以确定了吗?说说理由? 3、引出课题 像这样,借助有力的信息或依据,一步一步的作出判断,推出正确的结论,这种方法数学上称之为“推理”,这类判断推理问题叫做“逻辑推理”问题。今天我们就一起研究逻辑推理问题。 二、活动体验,内化新知 1、体验简单的逻辑推理 ⑴玩趣味抢答游戏。﹙我说一句话,请你们根据我所说的话进行推理,说出你想到的结论。﹚ A、小红不是女生。 B、不是男生的同学请站起来。 C、数学考试考了前三名的小红既不是第一名也不是第三名。 D、小华是明明的哥哥,但是明明却不是小华的弟弟。 师:同学们对简单的推理问题分析的有理有据,得出了正确的结论,这节课我们学习较复杂的推理问题。希望同学们积极开动脑筋,做出正确的推断。 2、探究复杂一点的逻辑推理 ⑴出示题目 六年级有三个班,每班有2个班长。开班长会时,每次每班只要一个班长参加。第一次到会的有A、B、C;第二次有B、D、E;第三次有A、E、F。请问哪两位班长是同班的? ⑵引导学生理解题意 师:谁知道答案,怎么没有人举手?(较前面的题条件多一些,复杂一些,都还没有看懂题目的意思,不能一下得出答案。) 师:请同学们再读一读题。你从题中都知道了什么?(每次每班只要一个班长参加说明开会时候同一个班级的两位班长不同时参加。一共有6名班长。。。)谁能告诉我答案!(如果能答上来就让学生口述一遍,答不上来就出示学习指南)师:没听出头绪,有点乱的原因是因为题中反应的信息很多,这些信息都孤立的放在那里,不便于观察和思考,那有没有什么方法能使复杂的条件一目了然呢?(画图,列表格) 师:可以,下面我们根据学习指南利用表格进行学习探索。 (2)合作探究 出示学习指南

高中数学选修2-2推理与证明教案及章节测试及答案

推理与证明 一、核心知识 1.合情推理 (1)归纳推理的定义:从个别事实中推演出一般性的结论,像这样的推理通常称为归纳推理。归纳推理是由部分到整体,由个别到一般的推理。 (2)类比推理的定义: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之间在某些方面的相似或相同,推演出它们在其他方面也相似或相同,这样的推理称为类比推理。类比推理是由特殊到特殊的推理。 2.演绎推理 (1)定义:演绎推理是根据已有的事实和正确的结论(包括定义、公理、定理等)按照严格的逻辑法则得到新结论的推理过程。演绎推理是由一般到特殊的推理。 (2)演绎推理的主要形式:三段论 “三段论”可以表示为:①大前题:M 是P②小前提:S 是M ③结论:S 是 P。其中①是大前提,它提供了一个一般性的原理;②是小前提,它指出了一个特殊对象;③是结论,它是根据一般性原理,对特殊情况做出的判断。 3.直接证明 直接证明是从命题的条件或结论出发,根据已知的定义、公理、定理,直接推证结论的真实性。直接证明包括综合法和分析法。 (1)综合法就是“由因导果” ,从已知条件出发,不断用必要条件代替前面的条件,直至推出要证的结论。 (2)分析法就是从所要证明的结论出发,不断地用充分条件替换前面的条件或者一定成立的式子,可称为“由果索因” 。要注意叙述的形式:要证 A,只要证 B,B 应是 A 成立的充分条件. 分析法和综合法常结合使用,不要将它们割裂开。 4反证法 (1)定义:是指从否定的结论出发,经过逻辑推理,导出矛盾,证实结论的否定是错误的,从而肯定原结论是正确的证明方法。 (2)一般步骤:(1)假设命题结论不成立,即假设结论的反面成立;②从假设出发,经过推理论证,得出矛盾;③从矛盾判定假设不正确,即所求证命题正

选修22《类比推理》教学设计

选修2-2《类比推理》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长久以来,在中小学数学中,不论是教材的呈现方式还是教学的示范与演练,都是以演绎推理和严格的证明为主,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很难觅其踪影。这种状况持续到20XX年才有所改观,在20XX年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在初中阶段对合情推理的能力培养提出了一定层次的要求,20XX年颁布的《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选修1-2 和选修2-2 “推理与证明”中明确指出: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合情推理具有猜测和发现结论,探索和提供思路的作用,有助于创新思维的培养。实际上,在整个高中教材中有很多章节已经渗透了用类比推理的方式生成新的知识,比如必修2 阅读部分增加了“平面几何与立体几何的类比” ,必修五中“等差与等比数列的类比”等等。本节选自选修2-2 推理与证明中的合情推理,教材将类比推理作为合情推理的一个重要内容,是整个高中阶段对类比推理的高度概括与总结,也是将这种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方法从幕后走向台前,是点晴之笔。让学生认识到数学既是演绎的科学又是归纳的科学,数学不只是现成结论的体系,结论的发现过程也是数学的重要内容,从而形成对数学较为完整的认识,为进一步向高等数学学习作准备。 二、学生分析类比推理被安排在高二下学期,这个阶段的学生思维趋于成熟,能进行抽象的逻辑思维分析。在知识方面:已经学习过高中阶段大部分的知识板块,具备一定的知识储备;在能力方面:初高中已将类比推理渗透到教材的很多章节,学生已经在自觉不自觉的应用着。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从学生已学过的数学实例和生活中的实例出发,唤起学生的经验,找到知识的生长点。三、教学目标定位 (一)知识与技能:1.通过对已学知识的回顾认识类比推理这一种合情推理的基本方法,并把它用于对问题的发现中去; 2.通过具体实例中类比推理的过程,初步了解为何可以进行类比以及如何进行类比。 (二)过程与方法:本节课主要是利用以前学习过的知识,认识一种思维方法—类比推理,在整个过程中,学生已经具备独立研究的知识和能力,因此以学案辅助教学,以问题组的形式展开,采用以学生活动为主,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教师适当启发总结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形成积极思考大胆探索的学习氛围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正确认识合情推理在数学中的重要作用,养成从小开始认真观察事物、分析问题、发现事物之间的质的联系的良好个性品质,善于发现问题,探求新知识。

推理完整教案

《推理》教学设计 龙岩实小陈莉花指导老师:郑雪影郭笑静教学内容: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四册第九单元《数学广角》的第一课时推理教学目标: 1、经历简单推理的过程,初步获得一些简单推理的经验。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推理能力。 2、进行简单地、有条理地思考,能有条理地、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 3、培养学生大胆猜想、积极思维的学习品质;体会数学思想方法在生活中的用途,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 重点:经历简单推理的过程。 难点:推理依据的叙述。 教具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推理。 师:小朋友们好。瞧,老师把谁请来了?(喜羊羊)你们喜欢“喜羊羊”吗?喜羊羊给我们带来了一个好消息“羊羊侦探训练营招生啦!”你们想做一名小侦探吗?那就让我们一起去参加”侦探训练营“的训练吧!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猜一猜的游戏情境,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初步体验盲目瞎猜的不确定性与根据条件合情推理的科学性。初步感知数学中的推理是由此及彼的合理猜想的过程。】 二、师生互动,感受推理。 1、基础训练 猜猜慢羊羊村长得年龄,这种根据已经知道的条件,逐步推出结论的过程,我们把它叫做——推理。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简单的推理! 师:生活中像这样只有两种情况的推理还有很多。根据提示,一种情况不是的,那肯定就是另一种情况了。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课件出示题目:生活中的推理 师:小结:两种情况的推理,只要一个相关的提示,想不是什么就是什么推出结果。

【设计意图:在情境中再次让学生体验合情推理的思维过程,借助“不 是……就是……”的引导,帮助学生学会用准确完整地语言表达推理的思维 过程。】 2、升级训练。 师:看来,美羊羊的基础训练难不住我们的。我们一起看看暖羊羊的升 级训练给我们带来了什么?例题教学: (1)说一说推理的结果,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在纸上把推理的结果表示出来。 (3)小结方法。 【设计意图从扶到放地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层层深入,帮助学生掌握了推理的一般方法,有利于难点的突破。掌握包含三个条件的推理的一般方法】 3、综合训练。 师:大家真棒。接连通过了两轮训练。我们赶紧进入第三场综合训练吧。 (1)猜:100米跑步比赛中沸羊羊、美羊羊、懒羊羊分别得了金牌、 银牌、铜牌,请根据提示猜一猜他们各得了什么奖牌。 (2)破密码救懒羊羊 (3)小结推理方法:侦探工作守则。 【设计意图:以游戏的形式使学生自己梳理思路,并能完成表述自己的 推理过程。】 三、练习拓展,巩固方法。 终极训练: (1)侦探辨一辨 (2)侦探连一连 (3)侦探选一选。 (4)侦探抓小偷。 【设计意图:在各种情境中体验推理的乐趣,掌握推理的过程,会用排 除法进行有序的推理。】 四、全课总结,运用推理。 今天这节课我们参加了有趣的“侦探训练营”,请你们谈谈你有什么收 获和体会?

推理与证明(教案)

富县高级中学集体备课教案 年级:高二科目:数学授课人:授课时间:序号:第节课题第三章§1.1 归纳推理第 1 课时 教学目标1、掌握归纳推理的技巧,并能运用解决实际问题。 2、通过“自主、合作与探究”实现“一切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 3、感受数学的人文价值,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体会到数学学习的美感。 重点归纳推理及方法的总结中心 发言 人王晓君 难点归纳推理的含义及其具体应用 教具课型新授课课时 安排 1课 时 教法讲练结合学法归纳总结个人主页 教学过程 教一、原理初探 ①引入:“阿基米德曾对国王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将撬起整个地球!” ②提问:大家认为可能吗?他为何敢夸下如此海口?理由何在? ③探究:他是怎么发现“杠杆原理”的? 正是基于这两个发现,阿基米德大胆地猜想,然后小心求证,终于发现了伟大的“杠杆原理”。 ④思考:整个过程对你有什么启发? ⑤启发:在教师的引导下归纳出:“科学离不开生活,离不开观察,也离不开猜想和证明”。 二、新课学习 1、哥德巴赫猜想 哥德巴赫在教学中发现,每个不小于6的偶数都是两个素数(只能被和它本身整除的数)之和。如6=3+3,12=5+7等等。公元1742年6月7日哥德巴赫(Goldbach)写信给当时的大数学家欧拉(Euler),提出了以下的猜想: (a) 任何一个≥6之偶数,都可以表示成两个奇质数之和。 (b) 任何一个≥9之奇数,都可以表示成三个奇质数之和。这就是着名的哥德巴赫猜想200年过去了,没有人证明它。哥德巴赫猜想由此成为数学皇冠上一颗可望不可及的“明珠”。到了20世纪20年代,才有人开始向它靠近。1920年、挪威数学家布爵用一种古老的筛选法观察猜想证明 归纳推理的发展过程

综合法与分析法(公开课教案)

肥东锦弘中学高中部公开课教案设计 2. 2 .1 综合法与分析法 授课时间:2013.4.16下午第一节 地点:高二(15)班 授课人:赵尚平 一.教材分析 《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是在学习了推理方法的基础上学习的,研究的是如何正确利用演绎推理来证明问题.本节课是《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的第一节,主要介绍了两种证明方法的定义和逻辑特点,并引导学生比较两种证明方法的优点,进而灵活选择证明方法,规范证明步骤.本节课的学习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认知基础,应尽量选择学生熟悉的例子.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直接证明的两种基本方法:综合法和分析法. (2)了解综合法和分析法的思维过程和特点.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对实例的分析、归纳与总结,增强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 (2)通过实际演练,使学生体会证明的必要性,并增强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了解直接证明的两种基本方法,感受逻辑证明在数学及日常生 活中的作用,养成言之有理、论之有据的好习惯,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综合法和分析法的思维过程及特点. 难点:综合法和分析法的应用. 四.教具准备:多媒体. 五.教法与学法:师生合作探究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引入新课 证明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我们在上一节学习的合情推理,所得的结论的正确性就是要证明的,并且我们在以前的学习中,积累了较多的证明数学问题的经验,但这些经验是零散的、不系统的,这一节我们将通过熟悉的数学实例,对证明数学问题的方法形成较完整的认识. (二) 新 课 讲 授 合情推理分为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所得的结论的正确性是要证明的,数学中的两大基本证明方法——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 思考:已知a ,b >0,求证2222 ()()4a b c b c a abc +++≥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应用不等式证明以上问题,引出综合法的定义. 证明:因为222,0b c bc a +≥>, 所以22()2a b c abc +≥, 因为222,0c a ac b +≥>, 所以22()2b c a abc +≥. 因此, 2222()()4a b c b c a abc +++≥.

新北师大三年级数学下册有趣的推理教学设计教学内容

《有趣的推理》教学设计 南留完小曹胖胖教学目标: 1、经历对生活中某些现象进行推理、判断过程,能够对这些现象进行合理的分析。 2、学会运用列表、尝试、操作等解决问题的策略进行推理,发展推理能力。 3、能够用语言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推理过程,在经历推理判断的过程中树立自信,体会生活中这些现象中蕴含的数学道理。 教学重点:经历对生活中某些现象进行推理和判断的过程,并能对过程和结果进行表述;利用表格进行推理。 教学难点:有条理的表述自己推理的过程和判断的结果。 教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柯南有很强的推理能力,他开了一个“名侦探训练营”你想参加吗?今天这节课,让我们跟随柯南一起来学习“有趣的推理”。(板书:有趣的推理)

二、学习新课 1.第一题,请看大屏幕,课件出示题目 (1)谁来把题目大声地读一读“学校组织有足球、航模和电脑兴趣小组。淘气、笑笑和奇思根据自己的爱好分别参加了其中一组。” (2)老师有一个疑问:“分别参加了其中一组”是什么意思? (3)补充问题:现在你们能确定他们每人分别参加了哪个兴趣小组吗?为什么? (4)师补充信息,请看大屏幕,我们一起来把这三条信息读一读“笑笑不喜欢踢足球,淘气不是电脑兴趣小组的,奇思喜欢航模”。 师:现在有了这些信息,你们能推理了吗?现在前后桌四个同学为一组,把你的想法与小组同学说一说。 每个小组拿出提卡1,现在每个小组派一名同学负责记录,一起把你们小组推理的过程记录在这张题卡1上。看看哪个小组的过程更有利于我们之间的交流,更能让大家简单明了。可以用写一写、连一连、画一画等方法。开始吧。 (5)小组代表开始记录小组的推理过程。 (6)全班交流 师:哪个小组愿意上来把你们的推理过程跟全班小朋友一起分享一

2.1.1类比推理(公开课教学设计)

、《火星宝贝》等。由于《阿凡达》、《长江七号》、《火星宝贝》票房收入都不错, 故推测以外星生命为题材的科幻片票房收入都不错。这样的推理是什么推理?(归纳推 理) 情境2、真的存在外星生命吗?科学家做了下面的研究: 问:这是归纳推理吗?它是一种类比推理。(板书课题) (二)新课探究 问题(一)什么是类比推理? 问1:你能说说科学家的推理思路吗?(学生回答,老师总结,见图) 师: 运用这种推理方法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 (1)鲁班发明锯子 (2)奥地利医生奥恩布鲁格观察到父亲经常用手指敲击盛酒的木桶,根据声音推 测桶内的酒还剩多少。联想到胸腔和酒桶有类似之处,从而发明了叩诊法——通过叩 击人体胸腔的方法判断其中有无积水或积水的多少;问2:你能说出鲁班发明锯子的思路吗?(学生回答,老师总结,见图) 、管路敷设技术通过管线不仅可以解决吊顶层配置不规范高中资料试卷问题,而且可保障各类管路习题到位。在管路敷设过程中,要加强看护关于管路高中资料试卷连接管口处理高中资料试卷弯扁度固定盒位置保护层防腐跨接地线弯曲半径标等,要求技术交底。管线敷设技术中包含线槽、管架等多项方式,为解决高中语文电气课件中管壁薄、接口不严等问题,合理利用管线敷设技术。线缆敷设原则:在分线盒处,当不同电压回路交叉时,应采用金属隔板进行隔开处理;同一线槽内强电回路须同时切断习题电源,线缆敷设完毕,要进行检查和检测处理。、电气课件中调试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 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试卷相互作用与相互关系,根据生产工艺高中资料试卷要求,对电气设备进行空载与带负荷下高中资料试卷调控试验;对设备进行调整使其在正常工况下与过度工作下都可以正常工作;对于继电保护进行整核对定值,审核与校对图纸,编写复杂设备与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方案,编写重要设备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方案以及系统启动方案;对整套启动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进行调试工作并且进行过关运行高中资料试卷技术指导。对于调试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技术问题,作为调试人员,需要在事前掌握图纸资料、设备制造厂家出具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报告与相关技术资料,并且了解现场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 ,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 、电气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技术电力保护装置调试技术,电力保护高中资料试卷配置技术是指机组在进行继电保护高中资料试卷总体配置时,需要在最大限度内来确保机组高中资料试卷安全,并且尽可能地缩小故障高中资料试卷破坏范围,或者对某些异常高中资料试卷工况进行自动处理,尤其要避免错误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动作,并且拒绝动作,来避免不必要高中资料试卷突然停机。因此,电力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调试技术,要求电力保护装置做到准确灵活。对于差动保护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技术是指发电机一变压器组在发生内部故障时,需要进行外部电源高中资料试卷切除从而采用高中资料试卷主要保护装置。

推理教学设计

《推理》教学设计 李文昌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猜测等活动,让学生经历简单的推理过程,初步获得一些简单推理经验。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 3.感受推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重点: 根据已知条件,感受简单的推理过程。 教学难点: 初步培养学生有序的地思考问题及数学表达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小石子、橡皮擦、信封) 师:同学们,我们来玩一个猜一猜地游戏,想玩吗? 生:想玩。 师:老师手里有东西,猜一猜是什么? 生:乱猜。 师:到底是什么呢?能确定吗? 生:不能确定。 师:给个提示:“我拿的是小石子和橡皮擦”,能猜出来吗?

生1:左手是石子右手是橡皮擦。 生2:左手是橡皮擦右手是石子。 师:还有两种答案,再给提示:右手不是橡皮擦。 生猜:右手是石子,左手是橡皮擦。 师:恭喜你们,答对了,你是怎样猜出结果的! 生:老师说“右手不是橡皮擦”,右手不是橡皮擦,可以肯定左手拿的就是橡皮擦。 师:同学们讲的真有道理,其实同学们刚才在玩游戏时,根据老师的提示,经过分析猜出了结果,这样的过程在数学中叫做推理。板书:提示、结果;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推理(板书)。 老师还给你们带来了一位侦探家,看看他是谁? 生:黑猫警长。 师:你们想成为侦探家吗? 生:想。 师:警长到了学校,看看学校给警长出了什么难题?二、探究新知 师:出示例1文字和人物。观察屏幕,你知道了那些信息。 生:有3个人,和三本书,还知道了他们每个拿一本书。 师:你观察的真仔细,是哪三个人呢?哪三本书呢? 生:语文数学品德与生活小红小刚小丽

师:把图片贴在黑板上。三个人各拿一本,是什么意思? 生:每个人只能拿一本书。 师:小红拿什么?小丽拿什么?小刚拿什么?能确定吗? 生:不能。 师:看看两位同学的提示。(课件出示提示) 师:现在你能推理出他们到底拿了什么书吗?下面我们就小组合作完成,看看合作要求: (1)小组讨论,猜一猜。 (2)说说你是怎样推理的? (3)用你喜欢的方式把推理的过程记录下来,并选派一个人汇报。 (4)活动时间5分钟 生:进行推理活动。 师:请一个小组上来展示你们的结果和想法?法1 法2(展示完作对比) 我们看,第一小组用文字记录了推理的过程,我们可以把它叫做文字记录法。 第二小组通过连线帮助我们推理,我们可以把它叫做连线法。 比较这两个小组的方法,谁能清晰地看出推理的过程。 生:连线法。

2018届一轮复习北师大版第六章不等式推理与证明第五节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教案

第五节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 ☆☆☆2017考纲考题考情☆☆☆ 自|主|排|查 1.合情推理 (1)归纳推理 ①定义:由某类事物的部分对象具有某些特征,推出该类事物的全部对象都具有这些特征的推理,或者由个别事实概括出一般结论的推理。

②特点:是由部分到整体、由个别到一般的推理。 (2)类比推理 ①定义:由两类对象具有某些类似特征和其中一类对象的某些已知特征,推出另一类对象也具有这些特征的推理。 ②特点:是由特殊到特殊的推理。 2.演绎推理 (1)演绎推理 从一般性的原理出发,推出某个特殊情况下的结论,我们把这种推理称为演绎推理。简言之,演绎推理是由一般到特殊的推理。 (2)“三段论”是演绎推理的一般模式 ①大前提——已知的一般原理。 ②小前提——所研究的特殊情况。 ③结论——根据一般原理,对特殊情况做出的判断。 微点提醒 1.合情推理包括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其结论是猜想,不一定正确,若要确定其正确性,则需要证明。 2.在进行类比推理时,要从本质上去类比,只从一点表面现象去类比,就会犯机械类比的错误。

3.应用三段论解决问题时,要明确什么是大前提、小前提,如果前提与推理形式是正确的,结论必定是正确的。若大前提或小前提错误,尽管推理形式是正确的,但所得结论是错误的。 小|题|快|练 一、走进教材 1.(选修2-2P77练习T1改编)已知数列{an}中,a1=1,n≥2时,an=an -1+2n-1,依次计算a2,a3,a4后,猜想an的表达式是( ) A.an=3n-1 B.an=4n-3 C.an=n2 D.an=3n-1 【解析】a1=1,a2=4,a3=9,a4=16,猜想an=n2。故选C。 【答案】 C 2.(选修2-2P84A组T5改编)在等差数列{an}中,若a10=0,则有a1+a2+…+an=a1+a2+…+a19-n(n<19,且n∈N*)成立。类比上述性质,在等比数列{bn}中,若b9=1,则存在的等式为________。 【解析】根据类比推理的特点可知:等比数列和等差数列类比,在等差数列中是和,在等比数列中是积,故有b1b2…bn=b1b2…b17-n(n<17,且n∈N*)。 【答案】b1b2…bn=b1b2…b17-n(n<17,且n∈N*) 二、双基查验 1.数列2,5,11,20,x,47,…中的x等于( )

高中数学选修2-2 北师大版 1.1归纳与类比类比推理 教案

类比推理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结合已学过的数学实例,了解类比推理的含义; (2)能利用类比进行简单的推理; (3)体会并认识类比推理在数学发现和生活中的作用。 2、方法与过程:递进的了解、体会类比推理的思维过程;体验类比法在探究活动中:类比的性质相似性越多,相似的性质与推测的性质之间的关系就越相关,从而类比得出的结论就越可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类比法在数学发现中的基本作用:即通过类比,发现新问题、新结论;通过类比,发现解决问题的新方法。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增强探索问题的信心、收获论证成功的喜悦;体验数学发现的乐趣、领略数学方法的魅力!同时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完善数学的正确数学意识。 二、教学重点:了解类比推理的含义,能利用类比进行简单的推理。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发现—猜想—证明”的推理能力。 三、教学方法:探析归纳,讲练结合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归纳推理的概念:根据一类事物中部分事物具有某种属性,推断该类事物中每一个事物都具有这种属性。我们将这种推理方式称为归纳推理。 注意:利用归纳推理得出的结论不一定是正确的。 ①归纳推理的要点:由部分到整体、由个别到一般;②典型例子方法归纳。 (二)、引入新课:据科学史上的记载,光波概念的提出者,荷兰物理学家、数学家赫尔斯坦?惠更斯曾将光和声这两类现象进行比较,发现它们具有一系列相同的性质:如直线传播、有反射和干扰等。又已知声是由一种周期运动所引起的、呈波动的状态,由此,惠更斯作出推理,光也可能有呈波动状态的属性,从而提出了光波这一科学概念。惠更斯在这里运用的推理就是类比推理。 (三)、例题探析 例1:已知:“正三角形内一点到三边的距离之和是一个定值”,将空间与平面进行类比,空间中什么样的图形可以对应三角形?在对应图形中有与上述定理相应的结论吗? 解:将空间与平面类比,正三角形对应正四面体,三角形的边对应四面体的面。得到猜测:正四面体内一点到四个面距离之和是一个定值。

二下推理教学设计及反思

二下推理教学设计及反 思 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

数学广角——推理 备课时间:2017-4-7 授课时间:2017-4-12 授课教师:杨发勤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09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猜测等活动,让学生经历简单的推理过程,理解逻辑推理的含义,初步获得一些简单推理的经验。 2.能借助连线、列表等方式整理信息,并按一定的方法进行推理。 3.在简单推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推理和有条理地进行数学表达的能力。 4.使学生感受推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思考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逻辑推理的含义,经历简单的推理过程,初步获得一些简单推理的经验。 教学难点:初步培养学生有序地、全面思考问题及数学表达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到过青青草原么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到青青草原玩一玩吧。 师:慢羊羊爷爷还给你们准备了礼物呢,你们想要么但是爷爷也准备了一个竞猜的问题让同学们猜一猜,只有猜对的同学才能得到爷爷的礼物呢!同学们让我们来猜一猜吧。 出示问题:我的左手和右手各写了一个数字,你猜猜我的左手写的是什么数字(让学生乱猜) 师:能乱猜么老师给你们一点提示吧 出示提示:这两个数字分别是8和9。 师:你能确定你猜的结果吗 师:现在给大家一个条件:左手写的不是8。

师:现在你能确定你猜的结果吗 小结:在刚才的活动中,我们进行了2次猜一猜;第一次的猜,是缺少条件的猜,第二次是根据已知条件来猜。像这样根据已知条件推出结论的过程,在数学上称为推理。今天这节课咱们就一起来进行一些简单的推理。(板书课题:推理) 出示懒洋洋被灰太狼抓的图片 师:怎么了。原来懒洋洋被灰太狼抓到狼堡里面去了,他在他的城堡里面设置了重重关卡,防止羊村就走懒洋洋呢,你们愿意挑战关卡,帮助羊村把懒洋洋救回来么。 【设计意图: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通过有趣的“猜一猜”游戏,引发学生的自觉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使知识的发现过程融于丰富、有趣的活动之中,激发学生的探索意识。】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1.通过情景短剧,呈现问题。 (课件出示先出示例1前半部分):有语文、数学和品德生活三本书,下面三人各拿一本。(课件再出示小红和小丽说的话,最后出示问题) 2.理解题意,分析问题。 师:他们在做什么你知道了什么条件(师根据学生找到的信息适时板书三本书名和三个人名) 师:到底他们三个人分别拿的是什么书呢别急,请听要求:请同学们借助文字、连线、列表或其他你喜欢的方法边推理边记录下你的结论。记录完之后和你4人小组的伙伴说一说你的推理过程。 3.学生记录,集体展示 师巡视并收集学生方法,展示学生做法时由繁到简。 同学们的办法真不少,咱们先来一起看一看这几位同学的记录方法。 预设1:文字描述法 (展示)生1:小红拿语文书,小丽拿品德与生活书,小刚拿数学书。

推理与证明教案

推理与证明合情推理(一) 教学要求:结合已学过的数学实例,了解归纳推理的含义,能利用归纳进行简单的推理,体会并认识归纳推理在数学发现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能利用归纳进行简单的推理. 教学难点:用归纳进行推理,作出猜想.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1. 哥德巴赫猜想:观察4=2+2, 6=3+3, 8=5+3, 10=5+5, 12=5+7, 12=7+7, 16=13+3, 18=11+7, 20=13+7, ……, 50=13+37, ……, 100=3+97,猜测:任一偶数(除去2,它本身是一素数)可以表示成两个素数之和. 1742年写信提出,欧拉及以后的数学家无人能解,成为数学史上举世闻名的猜想. 1973年,我国数学家陈景润,证明了充分大的偶数可表示为一个素数与至多两个素数乘积之和,数学上把它称为“1+2”. 二、讲授新课: 1. 教学概念: ①概念:由某类事物的部分对象具有某些特征,推出该类事物的全部对象都具有这些特征的推理,或者由个别事实概括出一般结论的推理,称为归纳推理. 简言之,归纳推理是由部分到整体、由个别到一般的推理. ②归纳推理的几个特点; 1.归纳是依据特殊现象推断一般现象,因而,由归纳所得的结论超越了前提所包容的范围. 2.归纳是依据若干已知的、没有穷尽的现象推断尚属未知的现象,因而结论具有猜测性. 3.归纳的前提是特殊的情况,因而归纳是立足于观察、经验和实验的基础之上 归纳推理的一般步骤: ⑴对有限的资料进行观察、分析、归纳整理; ⑵提出带有规律性的结论,即猜想; ⑶检验猜想。

归纳练习:(i )由铜、铁、铝、金、银能导电,能归纳出什么结论? (ii )由直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内角和180度,能归纳出什么结论? (iii )观察等式:2221342,13593,13579164 +==++==++++==,能得出怎样的结论? ③ 讨论:(i )统计学中,从总体中抽取样本,然后用样本估计总体,是否属归纳推理? (ii )归纳推理有何作用? (发现新事实,获得新结论,是做出科学发现的重要手段) (iii )归纳推理的结果是否正确?(不一定) 2. 教学例题: ① [例1] 观察图,可以发现:1=12,1+3=4=22,1+3+5=9=32, 1+3+5+7=16=42, 1+3+5+7+9=25=52, … 由上述具体事实能得出怎样的结论? ② 出示例题:已知数列{}n a 的第1项12a =,且1(1,2,)1n n n a a n a += =+ ,试归纳出通项公式. (分析思路:试值n =1,2,3,4 → 猜想n a →如何证明:将递推公式变形,再构 造新数列)

新二年级下册数学广角简单的推理教学设计

二年级下册数学广角简单的推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109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经历简单推理的过程,初步获得一些简单推理的经验。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推理能力。 2、进行简单地、有条理地思考,能有条理地、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 3、培养学生大胆猜想、积极思维的学习品质;体会数学思想方法在生活中的用途,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 重点:经历简单推理的过程。 难点:推理依据的叙述。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老师知道同学们最喜欢做游戏,上课之前我们先来做个游戏,好吗? 生:好。 师:听老师口令,同学们做动作。 拍拍你的肩,不是左肩,那是哪个肩? 摸摸你的耳,不是右耳,那是哪只耳? 捂住你的眼,不是右眼,那是哪只眼? 伸伸你的手,不是左手,那是哪只手? 师:同学们很聪明,刚才在游戏中我们顺利的做出正确的动作。谁来说一说你是怎么做对的?生:不是......就是...... 师:这位同学总结的非常好,当出现两种情况的时候,我们可以用不是......就是......的方法来判断。通过刚才的游戏,我们根据已知条件,推出结论的过程,在数学上称为推理。这种方法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简单的推理。 教师板书课题:数学广角——推理 二、合作探究,经历体验推理过程 同学们,老师遇到了问题你们愿意帮帮老师吗? 1、动态,呈现问题。 教师利用课件动态呈现例1。 (1)先出示例1的前半部分:有语文、数学、品德与生活三本书,下面三人各拿一本。 师:请同学们猜一猜:小丽拿的是什么书?小刚拿的是什么书?猜的出来吗? 生:猜不出来。 (2)再出示小红和小丽说的话,再出示问题。引导孩子梳理信息: “仔细读题,你知道了什么信息?要我们解决什么问题?” 2、自主,探究问题。 提问“到底他们三个人分别拿着什么书呢?” (1)请同学们独立思考,把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下来, (2)把你的想法和同桌同学交流一下,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3)汇报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基因在染色体上_教学设计公开课用

第2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第2节基因在染色体上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是必修2《遗传与进化》的第二章第二节,其根本是解释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实质。减数分裂与孟德尔遗传规律紧密相连,减数分裂又是高中生物学的重点和难点。所以学好本节课是 (二)教学目标的确定 ☆知识目标:说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理论依据和实验依据; 会用有关基因和染色体的知识说明孟德尔遗传定律的实质; ☆能力目标:尝试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解释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情感目标:认同基因是物质的实体; 认同观察、提出假说、实验的方法在建立科学理论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学习科学家敢于怀疑的科学精神 (三)重难点的确定 ※教学重点: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理论假说和实验依据; 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现代解释 ※教学难点: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解释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依据 二.教学策略 启发式教学法:通过创设问题,不断引导学生分析讨论、猜想、实验并得出结论。比如问题探讨中“请你试一试,将孟德尔分离定律中的遗传因子换成同源染色体,把分离定律再念一遍,你觉得这个替换有问题吗?由此你联想到什么?”如果学生能在老师的启发下答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甚至说“遗传因子是不是就是染色体”,我们这堂课已经成功了一半。 探究式学习法:现代教学论认为:在课堂教学中仅仅通过教师的传授及学生个体的主动学习是不够的,教学任务需要更多地依赖于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交互作用以及群体协商与对话等教学情境来实现。所以本节课除了传统的传授法之外,还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来达到教学目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它对于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主动探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重要的潜在作用。

推理与证明教学设计范本(高中数学)

教学设计说明 一、本节课数学内容的本质、地位和作用的分析 推理是根据一个或几个已知的事实(或假设)来确定一个新的判断的思维方式. 数学、哲学和心理学等学科对其都有研究,它更是人类思维的基本形式. 人们在日常活动和科学研究中经常使用的推理有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 合情推理是人 类发现新知的一个重要途径. 它既有猜测和发现结论的作用,又有探索和启发思路的作用. 本节课所学习的归纳推理是合情推理的一种. 归纳推理是由部分到整体、由特殊到一般的思维过程,通过归纳推理可以发现新知识,获得新结论. 推理与证明的内容属于数学思维方法的范畴,贯穿数学教学的始终,遍布数学知识的每个领域. 旧教材将其渗透在具体的数学内容中分散处理,如:综合法和分析法放在“不等式”一章,“反证法”作为“简易逻辑”的一部分,“合情推理”更是很少涉及. 新课程将其统一纳入教材,集中讲授,我认为这对学生系统掌握其方法是很有必要的. 尤其是“合情推理”这一新加入内容,有助于学生从单纯的解答现成的问题,扩展到能够独立的提出一些问题. 很多大数学家(比如拉格朗日,波利亚)都强调合情推理是他们发现新问题的重要手段,波利亚更是在其名著《数学与猜想》中拿出很多章节对合情推理的模式进行一一总结. 如果学生掌握了这些方法,并能够在今后有意识的使用它们,不仅能培养其言之有据,论证有理的思维习惯,而且对开发学生创新性思维,为社会培养创新型人才都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二、教学目标分析 新课程中,合情推理分为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两讲,本节课是第一部分,对它是初步了解. 所以我把教学重点放在对归纳推理的概念理解和应用上.而提高学生从特 殊到一般的归纳能力则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教学的关键是引导学生自己探索、观察、发现、归纳. 归纳推理作为发现新知的一种途径,有时探索的过程是漫长而曲折的,课堂上设置了有一定难度的“汉诺塔问题”,正是希望学生通过一番“辛苦”的努力才能得到结论. 这样的安排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 根据以上想法,结合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了解合情推理的含义;理解归纳推理的概念,能利用归纳的方法进行一些简单

类比推理教案

“类比推理”教案 泰兴市第三高级中学杨翠 “类比推理”是苏教版选修2—2的第二章第一节的内容,本节课是其中的第二课时.课程标准要求:“结合已经学过的数学案例和生活实例,了解合情推理的含义,能利用类比的方法进行简单的推理,体会并认识合情推理在数学发现中的作用”.并指出:“合情推理是数学发现过程和数学体系建构过程中的一种重要思维形式”.要求“在教学中要注意从学生已学过的数学实例和生活中的实例出发,唤起学生的经验,找到知识的生长点”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教材实际,我将从重难点分析、目标定位、教法学法、教学设想、教学评价等五个方面对本节课的教学设计进行说明. 一、重难点分析 重点:了解合情推理的含义,能利用类比进行简单的推理. 难点:用类比进行推理,做出猜想. 二、目标定位 1、知识与能力: 通过对已学知识的回顾,认识类比推理这一种合情推理的基本方法,并把它用于对问题的发现中去. 2、过程与方法: 类比推理是从特殊到特殊的推理,是寻找事物之间的共同或相似性质,类比的性质相似性越多,相似的性质与推测的性质之间的关系就越相关,从而类比得出的结论就越可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正确认识合情推理在数学中的重要作用,养成从小开始认真观察事物、分析问题、发现事物之间的质的联系的良好个性品质,善于发现问题,探求新知识. (2)认识数学在日常生产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完善正确的数学意识. 三、教法学法 针对本节课的特点,在教法上,我采用以教师引导为主,学生合作探索、积极思考为辅的探究式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启发式引导、反馈式评价,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鼓励同学们结合实际、大胆联想,让同学们积极主动分享自己的发现和感悟;在教学手段上,我灵活运用黑板板书和多媒体展示,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活跃了气氛,加深了理解;在教学思想上,我以建构主义为主,强调数学知识的建构过程,让学生亲历逻辑推理的发现之旅. 课时安排:1课时.

人教课标版高中数学选修1-2《类比推理》教学设计

2.1.1类比推理 一、教学目标 1.核心素养 通过对类比推理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进行简单的类比推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学习目标 (1)2.1.1.1了解类比推理的含义; (2)2.1.1.2能利用类比进行简单的推理. 3.学习重点 了解类比推理的含义,能利用类比进行简单的推理. 4.学习难点 类比推理本质的理解,以及如何进行类比推理. 二、教学设计 (一)课前设计 1.预习任务 任务1 阅读教材P22—P29 思考:什么是推理?什么是合情推理? 任务2 什么是类比推理?类比推理有何特点?类比推理有什么作用? 2.预习自测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合情推理就是正确的推理 B.合情推理就是归纳推理 C.归纳推理是从一般到特殊的推理过程 D.类比推理是从特殊到特殊的推理过程 答案:D 2.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把a(b+c)与lg(x+y)类比,则lg(x+y)=lg x+lg y B.把a(b+c)与sin(x+y)类比,则sin(x+y)=sin x+sin y

C.把a (b +c )与a x +y 类比,则a x +y =a x +a y D.把a (b +c )与a (b +c )类比,则a ·(b +c )=a ·b +a ·c 答案:D 由向量的运算性质知,a ·(b +c )=a ·b +a ·c 正确.答案为D 3.立体几何中与平面几何中的三角形做类比对象的是( ) A.三棱柱 B.三棱台 C.三棱锥 D.正方体 答案:C 4.类比平面内正三角形的“三边相等,三内角相等”的性质,可推出正四面体的下列性质,你认为比较恰当的是( ) ①各棱长相等,同一顶点上的任意两条棱的夹角都相等; ②各个面都是全等的正三角形,相邻两个面所成的二面角都相等; ③各个面都是全等的正三角形,同一顶点上的任意两条棱的夹角都相等. A.① B.③ C.①② D.①②③ 答案:D (二)课堂设计 问题探究一 类比推理引例 1.仿生学中许多发明的最初构想都是类比生物机制得到的 . 现代起重机的挂钩起源于许多动物的爪子

推理教学设计及反思

《数学广角—推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猜测等活动,让学生经历简单的推理过程,理解逻辑推理的含义。初步获得一些简单的推理经验。 2、能借助连线整理信息,并按一定的方法进行推理。 3、在简单的推理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推理和有条理的进行数学表达的能力。 4、使学生感受推理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的全面的思考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点: 理解逻辑推理的含义,经历简单的推理过程,初步获得一些简单的推理经验。 教学难点: 初步培养学生有序的,全面的思考问题及数学表达的能力。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 同学们,今天老师为大家请来一个好朋友(出示图片)。大家猜这是谁?(柯南) 二、设问导读 阅读课本,回答问题。

1、请同学们认真阅读,然后告诉老师,从题目中你发现了哪些信息? 预设: 生1:有三本书,语文、数学、品德与生活。 生2:有三个小朋友,分别是:小红、小丽、小刚。 生3:他们三人各拿一本。 2、他们三人各拿一本,这个信息是什么意思呢? 预设: 生:他们三人拿的书都不相同。 3、题目中要让我们求什么?你会解决吗?小组交流、汇报。 预设: 生1:直接阅读得出结果的,因为可以直接看出来。 生2:连线法 4、小结:孩子们,我们再来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用连线的方式进行整理,可以让我们把信息整理得更加地清楚、简洁。然后找到最关键的条件有序地去分析。我们在推理时,能确定的就要先确定。 三、自我检测 1、在下列图形的下面有红、黄、粉三种花,猜猜它们分别是什么颜色的花? 2、有红、黑、花三条金鱼,根据所给条件猜猜谁先游出来? 我不是 红花 我是 粉花

直接证明和间接证明(4个课时)课程教案

2.2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 教学目标: (1)理解证明不等式的三种方法:比较法、综合法和分析法的意义; (2)掌握用比较法、综合法和分析法证明简单的不等式; (3)能根据实际题目灵活地选择适当地证明方法; (4)通过不等式证明,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论证的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建议: 1.知识结构:(不等式证明三种方法的理解)==〉(简单应用)==〉(综合应用) 2.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不等式证明的主要方法的意义和应用; 难点:①理解分析法与综合法在推理方向上是相反的; ②综合性问题证明方法的选择. (1)不等式证明的意义 不等式的证明是要证明对于满足条件的所有数都成立(或都不成立),而并非是带入具体的数值去验证式子是否成立. (2)比较法证明不等式的分析 ①在证明不等式的各种方法中,比较法是最基本、最重要的方法. ②证明不等式的比较法,有求差比较法和求商比较法两种途径.

由于a>b<==>a-b>0,因此,证明a>b,可转化为证明与之等价的 a-b>0.这种证法就是求差比较法. 由于当b>0时,a>b<==>(a/b)>1,因此,证明a>b(b>0),可以转化为证明与之等价的(a/b)>1(b>0).这种证法就是求商比较法,使用求商比较法证明一定要注意(b>0)这一前提条件. ③求差比较法的基本步骤是:“作差→变形→断号”. 其中,作差是依据,变形是手段,判断符号才是目的. 变形的方法一般有配方法、通分法和因式分解法等,变成能够判断出差的符号是正或负的数(或式子)即可. ④作商比较法的基本步骤是:“作商→变形→判断商式与1的大小关系”,需要注意的是,作商比较法一般用于证明不等号两侧的式子同号的不等式.(3)综合法证明不等式的分析 ①利用某些已经证明过的不等式和不等式的性质推导出所要证明的不等式成立,这种证明方法通常叫做综合法. ②综合法的思路是“由因导果”:从已知的不等式出发,通过一系列已知条件推导变换,推导出求证的不等式. ③综合法证明不等式的逻辑关系是: (已知)==〉(逐步推演不等式成立的必要条件)==〉(结论)(4)分析法证明不等式的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