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用建筑照明系统几个应用

民用建筑照明系统几个应用
民用建筑照明系统几个应用

浅谈民用建筑照明系统的几个应用【摘要】:根据《建筑照明设计标准》、《高层民用建筑防火设计规范》和《消防应急照明灯具通用技术条件》等相关资料对应急照明的具体规定,本文主要对疏散照明、安全照明、备用照明等应急照明的设计要求做了一些总结归纳以及简要介绍智能应急照明

系统一些应用。

【关键词】:应急照明供电系统智能应急照明蓄电池

【正文】: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各行各业正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建筑行业的崛起和变化更是迅猛、内容纷繁,现代化的建筑千姿百态、造型各异,并逐步呈现出高、大、全、新的特点。现代建筑的层数越来越高,占地面积越来越大,内部设施越来越齐全,所用的设备和材料也越来越新,而且在使用的安全性、灵活性、舒适性等方面的水准也越来越高。建筑电气毫无疑问是衡量建筑水准的一个相当重要的部分。作为建筑电气的一个分支,应急照明也必然成为现代建筑中的一项重要的安全设施。特别是在公共建筑物发生火灾、电源故障断电时,应急照明对人员疏散、消防和救援工作、保障人身安全、进行必要的操作处理或维持工作继续进行有着重要的作用。根据新修定的《民用建筑设计规范》中13.4.8条规定:“疏散照明宜在消防照明室或消防值班室集中手动、自动控制。”可知,使用智能应急照明及疏散指示系统能很好的实现应急照明的集中

手动、自动控制。

医院智能照明控制系统方案设计

医院 智能照明控制系统建议方案

1、系统概述 “节能、智能科技与美学,21世纪建筑业的主题。” 现代建筑中照明系统对于能源的消耗已经高达35%,建筑界已经引入“绿色”照明的概念,其中心思想是最大限度采用自然光源、设置时钟自动控制、采用照度感应和 动静传感器等新技术。 随着人们财富的积累,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健康越来越重视。人们在生病时不 但要求有好的医生和好的治疗,也要求有好的治疗环境。国家投入巨资进行医院的建设 与改造。伴随医疗改革的推进,医院面临激烈的竞争。医院除了提高诊治水平和医德医 风外,还需提高病人一个温馨的医疗环境,良好的医疗服务。 2、系统功能和优点 智能照明控制系统在医院中应用的功能和优点: 1、实现照明控制智能化 采用智能照明控制系统后,可使照明系统工作在全自动状态,系统将按预先设置切 换若干基本工作状态,根据预先设定的时间自动地在各种工作状态之间转换。当夜幕降 临时,系统将自动进入“傍晚”工作状态,自动地极其缓慢地调亮各区域的灯光。 此外,还可用手动可编程控制面板,根据一天中的不同时间,不同用途精心地进行

灯光的场景预设置,使用时只需调用预先设置好的最佳灯光场景,随意改变各区域的光 照度。 2、节约能源,降低医院运营费用 约能源和降低运行费用是当今社会的主题。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 平和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医院的现代化水平和环境要求越来越高,医院的电能 消耗也越来越大,节能已成为各医院关注的一个问题。由于智能照明控制系统能够通过 合理的管理,根据不同日期、不同时间按照各个功能区域的运行情况预先进行光照度的 设置,不需要照明的时候,保证将灯关掉;在大多数情况下很多区域其实不需要把灯全 部打开或开到最亮,智能照明控制系统能用最经济的能耗提供最舒适的照明;系统能保 证只有当必需的时候才把灯点亮,或达到所要求的亮度,从而大大降低了医院的能耗。 3、美化环境 好的灯光设计不仅可以为医院营造出一种温馨、舒适的环境,提高医护人员的工作 效率,也能为病人提供一个舒适的环境,减少病人的病痛。利用灯光的颜色、投射方式 和不同的明暗亮度可创造出立体感、层次感,给病人一种艺术欣赏感。 4、延长灯具寿命 灯具损坏的致命原因是电压过高。灯具的工作电压越高,其寿命则成倍降低。反之,灯具工作电压降低则寿命成倍增长。因此,适当降低灯具工作电压是延长灯具寿命的有 效途径。智能照明控制系统能成功地抑制电网的冲击电压和浪涌电压,使灯具不会因上 述原因而过早损坏。还可通过系统人为地确定电压限制,提高灯具寿命。智能照明控制 系统采用了软启动和软关断技术,避免了灯丝的热冲击,使灯具寿命进一步得到延长。

建筑电气照明设计论文光源应用论文

建筑电气照明设计论文光源应用论文 摘要:为了保证社会的发展要求,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建筑电气照明的设计原则与光源应用方面,必须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照明要求,依据照明的实际需要,保证人们的正常生产和生活,来选择最符合的灯具,以实现节约能耗,实现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的要求。 关键词:建筑电气照明;设计原则;光源应用 近些年来,能源的有效利用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所以,我国不断加强环保宣传,以此来提升能源的利用率,实现经济平稳、持续的发展。在建筑施工过程中,怎样提高电能的利用效率,成为了电气设计人员的重要任务。本文就对电气照明的设计原则与光源应用探讨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希望能够给人们在选取灯具和节约电能方面带来一定的帮助,仅供参考。 1 建筑电气照明设计要遵循的原则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空调、水泵是耗费电能比较大的设备,用电量超过20%.所以,在电气照明设计中,是建筑人员的重点对象,以此来缓解供不应求的情况。 1.1 经济实用性原则 在建筑电气照明设计上,第一纳入考虑范围的就是其经济实用性,并以此为基础,来选取电气照明的规格和数量等,避免出现浪费电能的现象。同时,建筑施工人员还要严格监控施工环境和施工技术,确保电气设备的最佳配置,最终达到节能的目的。 1.2 绿色环保性原则 当今,能源问题已经成为社会的重大问题,建筑电气照明设计必须响应国家号召,实行绿色环保性原则,以此来保证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在保证人们正常照明的情况下,要严格控制电量的使用,合理使用电气设备,提升用电过程的安全性,进而为人们的健康生活,城市的发展提供强大的支撑力。 2 建筑电气照明节能设计中光源的应用策略 2.1 合理选择照明设计方案 在选择照明方案的时候,要充分考虑是否和房屋建筑契合,避免过分夸张现象的出现,以此来节约电能。依据房屋建筑的构造和主要用途,来选择照明的方式,以此来达到节能的效果;在对照明要求有着高要求的地方,可以配置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照明方式,既能提升亮度,又能起到调控光色的目的;在装修环节上,要考虑墙面或地面的颜色,尽量采用浅色系材料,充分的利用光源;此外,还要严格监测房屋的用电情况,并选取最恰当的照明设计,避免采用依靠降低亮度的方法来节约能耗,以确保人们的正常用电和生活。从我国规定的房屋建筑照明设计要求上就可以了解到,电气照明的参考数值只有一个,建筑施工人员在工作中,一定要严格按照施工要求去操作,以免浪费电。因此,在如何选取照明方式的问题上,可以参照如下:普通场合采用一般的照明即可,施工面积小的场合可以考虑混合照明的方法,并根据作业的实际需求利用局部照明的方法,保证工程的顺利开展。同时,提高天然光源的利用率,选择科学、合理的安装设计,能够防止出现光污染的现象。 2.2 选择高光效的的光源和高效节能的灯具

学校建筑智能照明系统设计方案【最新版】

学校建筑智能照明系统设计方案 广州学校城各学校的教室,灯光照度设计标准为室内平均照度300lx,讲台点照度5001x,如此高的照度要求,如果没有合理控制方案,能源上将造成巨大的浪费。因此,智能照明控制系统,不但用于控制公共楼道的灯光,普通教室、阶梯教室、投影室的应用也具有相当的实际意义。对于学校而言,使用调光控制显然造价过高,难以接受,而且教学楼的灯具大多选择了日光灯,调光控制需要专用的调光镇流器,比较烦琐。因此,开关控制是主要的控制方式。 1、教学楼 以350座位阶梯教室为例,每个教室安装一个照明控制器。教室内的灯具以区域和隔灯划分回路,既可以根据教室的上课人数开部分区域的灯光,也可以实现整个教室1/3、2/3、3/3的照度。教室窗边设置照度传感器,控制窗边灯光和电动窗帘,充分利用室外自然光。前后门口和讲台上都安装可编程开关,任何一个开关都可以控制室内的所有灯具。同时,控制器也对教室内的其它电器进行开关触电控制,并且与灯光联动。例如投影联动模式:事先设定一个情景模式,老师只需按一下按钮,投影仪自动打开,投影幕自动放下来,电动窗帘关上,讲台的灯光关闭,座位席上方的大部分灯光关闭,保留一些必要的照明,以方便学生作笔记。通过这一系列的控制手段达到了最佳的

节能效果,同时也提高了教学管理的质量。 2、图书馆 学校城某学校图书馆,共六层,每层均分为A、B、C三个大区。首层是计算机中心、书库,并有一个150座位报告厅;二至五层是图书阅览室,六层的A、B区是阅览室,c区是资料库。 大阅览室照明使用三管日光灯,阅览区平均照度3001x,藏书区照度200Ix。照明控制方式采用开关控制方式,根据区域和隔灯方式划分回路。每个阅览室设一个照明控制器,与照明配电箱一起安放在服务台旁,以便管理。门口安装可编程开关,开关控制的回路由编程确定,其中每个开关均设定其中一键控制整个阅览室灯具。书库和计算机中心考虑到书籍保护和计算机使用的要求,照度相对较低,控制方法与大阅览室相同。 报告厅使用了两种灯具,正常照明使用日光灯,投影和演示时使用筒灯,为人员进出提供方便。筒灯照明不计算正常照明的照度。日光灯和筒灯采用逻辑联动控制方式,会议演讲时使用正常照明,筒灯关闭。开启投影演示时,系统自动关闭所有日光灯,开启筒灯。照明控制箱和控制开关安装在报告厅的控制室,控制开关上的指示灯实时指示回路的状态。整个图书馆由大约20个控制器连成一个RS485控

DALI智能照明系统的介绍及应用

D A L I智能照明系统的介 绍及应用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DALI智能照明系统技术的介绍及应用 提要本文主要介绍了当前智能照明系统中非常成熟的DALI智能照明控制系统,着重讲解了DALI系统的组成及特点,并且最后对DALI智能照明系统的优点进行了总结。关键词DALI智能照明系统节能、调光、场景 一、背景介绍照明----作为当今人类社会不能缺少的元素,它对人类文明及社会的发展日趋重要。因此当今世界对照明新技术的需求是巨大的,照明新技术的创新是必须的。从前,配备灯光设备的唯一目的就是提供照明。而现在,照明技术在方便、实用,舒适和节能等方面增添了许多吸引人的特点,这些特点已经超越了光是单纯提供照明的目的。 基于回路开关、回路调光、电器和光源的简单连接而形成的传统电气照明技术已经难以满足目前市场对照明设备的需求了。如带模拟接口(1~10V)的控制设备即不具备灵活性,没有能力在一个系统中对每个光源实施控制,不能自由重新组合每个光源,也无法实时反馈光源的状态。另外目前对照明的控制技术及协议繁多,(如485、232、DMX、EIB、LON 等)但由于不是统一的技术协议平台,因此不能相互通信,相互兼容。另外以上技术协议分别属于不同厂家,又没有统一的协会协调,因此对设计及业主造成了很大的不便及资源浪费。由于以上的情况,业主需要支付很高的费用去整合和维护非国际统一标准的照明总线系统。同时也对设计者和电工技师的系统知识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他们都需要接受特殊的不同厂家专业培训。结果,这些系统的安装就成了一件劳动密集型,技术高要求和成本很高的事情了。因此人

应急照明的分类及适用场合分析

应急照明的分类及选择

应急照明的分类及选择 摘要:本文对应急照明的分类、应急照明电源的分类和应急照明转换时间的确定、持续照明时间的确定及应急照明电源的选择等多方面展开论述,阐述了三类应急照明各自特点及适用场合,并且论述了应急照明电源的分类、特点、如何选择应用,其中重点论述了EPS的分类、特点、如何选择应用。 关键词:备用照明疏散照明安全照明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各行各业正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建筑行业的崛起和变化更是来势迅猛、内容纷繁,现代化的建筑千姿百态、造型各异,并逐步呈现出高、大、全、新的特点。现代建筑的层数越来越高,占地面积越来越大, 内部设施越来越完善,功能越来越齐全,所用设备和材料越来越新。许多建筑里面包括水平交通、垂直交通的内部流量也越来越大。我们希望这些建筑(包括地下部分)不间断供电,而事实上有些灾害(如:火灾、爆炸和地震等)发生的时,正常电源往往发生故障或必须被断开,这时正常照明全部熄灭。为了保障人员及财产的安全,以及能够对进行着的生产、工作及时操作和处理,并有效地制止灾害或事故的蔓延,减小损失,这时启用应急照明将起到关键作用。 1、应急照明的分类 应急照明是在正常照明系统因电源发生故障,不再提供正常照明的情况下, 供人员疏散、保障安全或继续工作的照明。 应急照明不同于普通照明,它包括:备用照明、疏散照明、安全照明三种。 1.1.备用照明 在正常照明电源发生故障时,为确保正常活动继续进行而设的应急照明部分。通常在下列场所应设置备用照明: (1)断电后不进行及时操作或处置可能造成爆炸、火灾及中毒等事故的 场所如制氢、油漆生产、化工、石油、塑料、炸药生产及溶剂生产的某些操作部位。 (2)断电后不进行及时操作或处置将造成生产流程混乱或加工处理的贵 重部件遭受损坏的场所。如化工、石油工业的某些流程、冶金、航空航天等工业的炼钢炉、金属熔化浇铸、热处理及精密加工车间的某些部门。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电气照明

10 电气照明 一、本章内容与原版本相比主要的修改 1删除了原版本中照度计算一节。 2增加了建筑景观照明一节。 二、本章主要内容 1照明质量 2照明方式与种类 3照明光源与灯具 4照度水平 5照明节能 6照明供电 7各类建筑照明设计要求 8建筑景观照明 10.1 一般规定 10.1.1 在进行照明设计时,应根据视觉要求、作业性质和环境条件,通过对光源、灯具的选择和配置,使工作区或空间具备合理的照度、显色性和适宜的亮度分布以及舒适的视觉环境。 10.1.2 在确定照明方案时,应考虑不同类型建筑对照明的特殊要求,并处理好电气照明与天然采光的关系,采用高光效光源、灯具与追求照明效果的关系,合理使用建设资金与采用高性能标准光源、灯具等技术经济效益的关系。 10.1.3 在进行电气照明设计时,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的规定。 【注释】 随着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和新要求,有必要把照度水平和照明质量进行大幅提高,并与国际标准接轨。因此,建设部和原国家经贸委下达项目计划,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会同有关单位,将原《民用建筑照明设计标准》和《工业企业照明设计标准》合并予以修订,并增加建筑照明节能方面的章节,形成新的国家标准《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 50034-2004(以下简称新国标)。 鉴于新国标的全面修订和实施,我们认为在民用建筑照明数量和照明质量方面已经有了比较完整的指标体系,因此在本规范修订时取消了对原有照明指标继续进行修订的方式,直接规定各民用建筑室内场所的照明指标(照明标准

值、照明功率密度值等)全面执行新国标中的相关规定。考虑到使用方便,在本规范附录中增加了部分新国标中未包括的民用建筑室内场所的照明指标。 10.2 照明质量 10.2.1 普通工作场所内一般照明的照度均匀度不应小于0.7。 10.2.2 局部照明与一般照明共用时,工作面上一般照明的照度值宜为工作面总照 度值的1/3~1/5,且不宜低于50lx。交通区照度不宜低于工作区照度1/3。 10.2.3 照明光源的颜色质量取决于光源本身的表观颜色及其显色性能。一般照明 光源可根据其相关色温分为三类,其适用场所可按表10.2.3选取: 10.2 照明质量 10.2.4 照明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中对不同工作场所光源显色 性的规定,并应协调显色性要求与设计照度的关系。 10.2.5 照明光源的颜色特征与室内表面的配色宜互相协调,并应形成相应于房间功能的色彩环境。 10.2.6 在设计一般照明时,应根据视觉工作环境特点和眩光程度,合理确定对直接眩光限制的质 量等级UGR(统一眩光值)。眩光限制的质量等级应符合表10.2.6的规定。 10.2 照明质量 10.2.7 室内一般照明直接眩光的限制,应根据光源亮度、光源和灯具的表观面积、 背景亮度以及灯具位置等因素进行综合确定。 10.2.8 对于要求统一眩光值UGR小于或等于22的照明场所,应限制损害对比降低 可见度的光幕反射和反射眩光,并可采取下列措施: 1 不得将灯具安装在干扰区内或可能对处于视觉工作的眼睛形成镜面反射的区域 内; 2 可使用发光表面面积大、亮度低、光扩散性能好的灯具; 3 可在视觉工作对象和工作房间内采用低光泽度的表面装饰材料; 4 可在视线方向采用特殊配光灯具或采取间接照明方式; 5 可采用混合照明; 6 可照亮顶棚和墙面以减小亮度比,并应避免出现光斑。 10.2 照明质量 10.2.9 直接型灯具应控制视线内光源平均亮度与遮光角之间的关系,其最低允许值应符合表10.2.9的规定。 10.2.10 长时间视觉工作场所内亮度与照度分布宜按下列比值选定: 1 工作区亮度与工作区相邻环境的亮度比值不宜低于3;工作区亮度与视野周围的平均亮度比值不宜低于10;灯的亮度与工 作区亮度之比不应大于40; 2 当照明灯具采用暗装时,顶棚的反射系数宜大于0.6,且顶棚的照度不宜小于工作区照度的1/10。 10.2.11 垂直照度(E v)与水平照度(E h)之比可按下式确定。 0.25 ≤E v / E h≤0.5 10.2.12 为满足视觉适应性的要求,视觉工作区周围0.5m内区域的水平照度,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照明设计标准》 GB50034中的规定。 【注释】 1照度均匀度是视觉工作面上的照度分布。对于工作区域较密集而仅采用一般照明方式的场所,应将整个场所示为同一区域,因而要求照度均匀度不低于0.7。 2为了避免造成视觉不适应而产生视觉疲劳或事故,一般照明占工作面总照度的1/3~1/5是比较合适的。

建筑智能照明控制系统的组成与功能

5联网https://www.360docs.net/doc/9c16652959.html, 照明控制系统传统是以照明配电箱通过手动开关来控制照明灯具的通断,或通过回路中串入接触器,实现远距离控制。而今出现的建筑物自控(BA)系统,是以电气触点来实现区域控制、定时通断、中央监控等功能。由于照明控制系统在BA系统中并非独立,同时控制功能简单,因此使用上有一定的局限性。故当BA 系统出现故障时,照明系统亦受到影响。 一、系统的结构和组成 一般智能照明控制系统都为数字式照明管理系统,它由系统单元,输入单元和输出单元三部分组成。除电源设备外,每一单元设置唯一的单元地址,并用软件设定其功能。 通过输出单元来控制各负载回路,各种形式的单元简述如下: 1、系统单元:用于提供工作电源,源系统时钟及各种系统的接口,包括系统电源、各种接口(PC、以太网、电话等),网络桥。主系统对各区域实施相同的控制和信号采样的网络;子系统则对各分区实施不同具体控制的网络。主系统和子系统之间通过信息等元件连接,实现数据传输。 2、输入单元:用于将外部控制信号变换成网络上传输的信号;如可编程的多功能(开/关、调光、定时、软启动/软关断等)输入开关、红外线接收开关及红外线遥控器(实现灯光调光或开/关功能)。各种型式及多功能的控制板,(如有的提供LCD页面显示和控制方式,并以图形、文字、图片来做软按键,可进行多点控制、时序控制、存储多种亮模式等),各种功能传感器(如红外线

传感器可感知人的活动以控制灯具或其他负载的开关,亮度传感器),通过对周围环境的亮度的检测,调整光源的亮度,使周围环境保持适宜的照度,以达到有效利用自然光,节约电能。 3、输出单元:智能控制系统的输出单元是用于接受来自网络传输的信号,控制相应回路的输出以实现实时控制。输出单元有各种型式的继电器。调光器(以负载电流为调节对象,除调光功能外,还可用作灯具的软启动,软关闭)模拟量输出单元,照明灯具调光接口,红外输出模块等。系统一般采用集中控制和管理、分散执行的方式,亦即配置中央监控中心和智能控制照明柜,前者有控制计算机、主通信控制器等设备,用于对整个系统进行控制和管理工作,通过网络将控制命令与各智能控制柜的可编程控制器进行通信联络,同时接收来自智能控制柜内可编程控制器的有关自动及手动工作状态、灯具开/关状态等,并在异常情况下采取处理措施。 二、采用智能照明控制系统的优越性 1、良好的节能效果采用智能照明控制系统的主要目的是节约能源,智能照明控制系统借助各种不同的"预设置"控制方式和控制元件,对不同时间不同环境的光照度进行精确设置和合理管理,实现节能。这种自动调节照度的方式,充分利用室外的自然光,只有当必需时才把灯点亮或点到要求的亮度,利用最少的能源保证所要求的照度水平,节电效果十分明显,一般可达30%以上。 2、延长光源的寿命延长光源寿命不仅可以节省大量资金,而且大大减少更换灯管的工作量,降低了照明系统的运行费用,管理维护也变得简单了。无论是热辐射光源,还是气体放电光源,电网电压的波动是光源损坏的一个主要原因。因此,有效地抑制电网电压的波动可以延长光源的寿命。

医院智能照明控制系统方案

医院 智能照明控制系统建议方案 1、系统概述 “节能、智能科技与美学,21世纪建筑业的主题。” 现代建筑中照明系统对于能源的消耗已经高达35%,建筑界已经引入“绿色”照明的概念,其中心思想是最大限度采用自然光源、设置时钟自动控制、采用照度感应和动静传感器等新技术。 随着人们财富的积累,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健康越来越重视。人们在生病时不但要求有好的医生和好的治疗,也要求有好的治疗环境。国家投入巨资进行医院的建设与改造。伴随医疗改革的推进,医院面临激烈的竞争。医院除了提高诊治水平和医德医风外,还需提高病人一个温馨的医疗环境,良好的医疗服务。 2、系统功能和优点 智能照明控制系统在医院中应用的功能和优点:

1、实现照明控制智能化 采用智能照明控制系统后,可使照明系统工作在全自动状态,系统将按预先设置切换若干基本工作状态,根据预先设定的时间自动地在各种工作状态之间转换。当夜幕降临时,系统将自动进入“傍晚”工作状态,自动地极其缓慢地调亮各区域的灯光。 此外,还可用手动可编程控制面板,根据一天中的不同时间,不同用途精心地进行灯光的场景预设置,使用时只需调用预先设置好的最佳灯光场景,随意改变各区域的光照度。 2、节约能源,降低医院运营费用 约能源和降低运行费用是当今社会的主题。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和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医院的现代化水平和环境要求越来越高,医院的电能消耗也越来越大,节能已成为各医院关注的一个问题。由于智能照明控制系统能够通过合理的管理,根据不同日期、不同时间按照各个功能区域的运行情况预先进行光照度的设置,不需要照明的时候,保证将灯关掉;在大多数情况下很多区域其实不需要把灯全部打开或开到最亮,智能照明控制系统能用最经济的能耗提供最舒适的照明;系统能保证只有当必需的时候才把灯点亮,或达到所要求的亮度,从而大大降低了医院的能耗。 3、美化环境 好的灯光设计不仅可以为医院营造出一种温馨、舒适的环境,提高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也能为病人提供一个舒适的环境,减少病人的病痛。利用灯光的颜色、投射方式和不同的明暗亮度可创造出立体感、层次感,给病人一种艺术欣赏感。 4、延长灯具寿命 灯具损坏的致命原因是电压过高。灯具的工作电压越高,其寿命则成倍降低。反之,灯具工作电压降低则寿命成倍增长。因此,适当降低灯具工作电压是延长灯具寿命的有效途径。智能照明控制系统能成功地抑制电网的冲击电压和浪涌电压,使灯具不会因上述原因而过早损坏。还可通过系统人为地确定电压限制,提高灯具寿命。智能照明控制系统采用了软启动和软关断技术,避免了灯丝的热冲击,使灯具寿命进一步得到延长。 智能照明控制系统能成功地延长灯具寿命2-4倍。不仅节省大量灯具,而且大大减少更换灯具的工作量,有效地降低了照明系统的运行费用,对于难安装区域的灯具及昂

DALI智能照明系统的介绍及应用

DALI智能照明系统技术的介绍及应用 提要本文主要介绍了当前智能照明系统中非常成熟的DALI智能照明控制系统,着重讲解了DALI系统的组成及特点,并且最后对DALI智能照明系统的优点进行了总结。关键词DALI智能照明系统节能、调光、场景 一、背景介绍 照明----作为当今人类社会不能缺少的元素,它对人类文明及社会的发展日趋重要。因此当今世界对照明新技术的需求是巨大的,照明新技术的创新是必须的。 从前,配备灯光设备的唯一目的就是提供照明。而现在,照明技术在方便、实用,舒适和节能等方面增添了许多吸引人的特点,这些特点已经超越了光是单纯提供照明的目的。 基于回路开关、回路调光、电器和光源的简单连接而形成的传统电气照明技术已经难以满足目前市场对照明设备的需求了。如带模拟接口(1~10V)的控制设备即不具备灵活性,没有能力在一个系统中对每个光源实施控制,不能自由重新组合每个光源,也无法实时反馈光源的状态。 另外目前对照明的控制技术及协议繁多,(如485、232、DMX、EIB、LON等)但由于不是统一的技术协议平台,因此不能相互通信,相互兼容。另外以上技术协议分别属于不同厂家,又没有统一的协会协调,因此对设计及业主造成了很大的不便及资源浪费。 由于以上的情况,业主需要支付很高的费用去整合和维护非国际统一标准的照明总线系统。同时也对设计者和电工

技师的系统知识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他们都需要接受特殊的不同厂家专业培训。结果,这些系统的安装就成了一件劳动密集型,技术高要求和成本很高的事情了。 因此人们在思考:如果有一个国际标准的数字技术协议,该协议只是专业应用于照明控制及通信,此协议目的:在于简化通讯结构,优化控制指令,降低应用及维护成本,方便兼容及集成。且该协议被广泛的照明厂家所接受,另外有一个专门的国际协会协调及发展该协议。它是确保不同制造商生产的可调光设备的可互换性的一项国际标准,也 在供货来源方面向规划者、照明设备制造商、建筑物业主、安装公司和终端客户提供了安全保障。 这就是:DALI(Digital Addressable Lighting Interface)数字可寻址照明接口技术,一个根据以上的因素设计及发展出来专门应用在照明的创新技术。 智能照明系统是利用先进电磁调压及电子感应技术,对供电进行实时监控与跟踪,自动平滑地调节电路的电压和电流幅度,改善照明电路中不平衡负荷所带来的额外功耗,提高功率因素,降低灯具和线路的工作温度,达到优化供电目的照明控制系统。宝马新工厂全厂采用基于DALI总线控制的智能照明系统,DALI数字可寻址照明接口是一种数据传输协议,它定义了电子整流器与设备控制器的通讯方式。DALI 协议是基于主从式控制模式建立起来的,控制人员通过主控

智能照明控制系统

一、智能照明控制系统设计的基本步骤 1. 智能照明控制系统设计过程简述 照明控制系统配置设计一般都在灯光设计和照明电气部份设计之后进行的,根据业主的要求结合灯光设计图及电气设计图进行系统配置。 2.智能照明控制系统设计基本步骤和方法 第一步核对照明回路中的灯具和光源性质,进行整理。 1)每条照明回路上的光源应当是同一类型的光源,不要将不同类型的光源如白炽灯,日光灯,充气灯混在一个回路内。 2)分清照明回路性质是应急供电还是普通供电。 3)每条照明回路的最大负载功率应符合调光控制器或开关控制器允许的额定负载容量,不应超载运行。

4)根据灯光设计师对照明场景的要求,对照明回路划分进行审核,如不符合照明场景所要求的回路划分。可作些适当回路调整,使照明回路的划分能适应灯光场景效果的需要,能达到灯光与室内装璜在空间层次,光照效果和视觉表现力上的亲密融合,从而使各路灯光组合构成一个优美的照明艺术环境。 第二步按照明回路的性能选择相应的调光器 调光器的选用取决于光源的性质,选择不当就无法达到正确的和良好的调光效果。因各个厂家调光器产品对光源及配电方式的要求可能有所差异,此部分内容配置前建议参考相应产品技术资料或直接向照明控制系统厂商做详细技术咨询。 如不同光源:白炽灯(包括钨、钨卤素和石英灯),荧光灯、各种充灯以及照明配电方式不同等对调光器选配要求均不相同。 第三步根据照明控制要求选择控制面板和其它控制部件。

控制面板是控制调光系统的主要部件,也是操作者直接操作使用的界面,选择不同功能的控制面板应满足操作者对控制的要求,控制系统一般有以下几种控制输入方式: 1)采用按键式手动控制面板,随时对灯光进行调节控制。 2)采用时间管理器控制方式,根据不同时间自动控制。 3)采用光电传感自动控制方式,根据外界光强度自动调节照明亮度 4)采用手持遥控器控制。 5)采用电脑集中进行控制 6)其它控制方式等等。 第四步选择附件及集成方式

智能照明系统设计说明

1、概述 “节能、智能科技与美学是21世纪建筑业的主题。” 现代建筑中照明系统对于能源的消耗已经高达35%,建筑界已经引入“绿色”照明的概念,其中心思想是最大限度采用自然光源、设置时钟自动控制、采用照度感应和动静传感器等新技术。现代东莞商业中心环境不仅要有足够的工作照明,更应营造一个舒适的视觉环境,减少光污染。照明已经成为直接影响工作效率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做好照明设计,加强照明控制设计,已成为现代化东莞****智能化设计的一个重要内容。 2、项目需求分析 作为大量使用灯光的建筑,对于智能照明的需求具有以下特点: 控制区域类型较多,包括大堂区,走廊,楼梯间,电梯厅等;以及6-38层写字楼的公共走廊,室外亮化景观照明,地下车库照明,地下商业部分等的照明控制。 ●灯光耗能量大,因此对于照明节能的要求较高,效果要求显著; ●人流量和照明量存在线性比例关系,人流量越多,需要打开的光源越多; ●顾客对于灯光有较高的指标要求,在不同的区域、不同的场合来设置不同的场景。 根据本项目业主、设计单位针对本项目的直接沟通交流,并结合以往智能灯光在项目实施中的实际经验,我们对于本项目各控制区域需要用到的控制手段分析如下: 项目控制区域控制原则 地下二层车库现场调光控制、时钟控制、计算机控制 地下一层大堂现场调光控制、时钟控制、计算机控制 地下一层商用现场调光控制、时钟控制、场景控制、计算机控制 一层大堂现场调光控制、时钟控制、场景控制、计算机控制 一层走廊现场调光控制、场景控制、计算机控制 6-37层走廊现场红外感应控制、时钟控制、场景控制、计算机控制 38层天台照度控制、现场调光控制、场景控制、计算机控制

EIB智能照明控制系统

EIB智能照明控制系统 一、前言 照明控制系统传统是以照明配电箱通过手动开关来控制照明灯具的通断,或通过回路中串入接触器,实现远距离控制。而今出现的建筑物自控(BA)系统,是以电气触点来实现区域控制、定时通断、中央监控等功能。由于照明控制系统在BA系统中并非独立,同时控制功能简单,因此使用上有一定的局限性。故当BA 系统出现故障时,照明系统亦受到影响。随着微电子技术与数字化技术的发展,开发出了智能化水平更高的专业照明控制的独立系统,从而能节约能源、延长灯具寿命、提高照明质量。根据使用单位的经验,不仅在照明管理与设备维修的简单及降低费用外,还对环境改善、提高工作效率都有着显著的效果。 二、系统的结构和组成 智能照明控制系统按网络的拓扑结构,大致有以下两种型式,总线式和以星形结构为主的混合式。它们各有特色,前者灵活性较强,易于扩展,控制相对独立,成本较低。后者可靠性较高,故障诊断和排除简单,存取协议简单,传输速度较高。 一般智能照明控制系统都为数字式照明管理系统,它由系统单元,输入单元和输出单元三部分组成。除电源设备外,每一单元设置唯一的单元地址,并用软件设定其功能。通过输出单元来控制各负载回路,各种形式的单元简述如下:1,系统单元:用于提供工作电源,源系统时钟及各种系统的接口,包括系统电源、各种接口(PC、以太网、电话等),网络桥。主系统对各区域实施相同的控制和信号采样的网络;子系统则对各分区实施不同具体控制的网络。主系统和子系统之间通过信息等元件连接,实现数据传输。 2,输入单元:用于将外部控制信号变换成网络上传输的信号;如可编程的多功能(开/关、调光、定时、软启动/软关断等)输入开关、红外线接收开关及红外线遥控器(实现灯光调光或开/关功能)。各种型式及多功能的控制板,(如有的提供LCD页面显示和控制方式,并以图形、文字、图片来做软按键,可进行多点控制、时序控制、存储多种亮模式等),各种功能传感器(如红外线传感器可感知人的活动以控制灯具或其他负载的开关, 亮度传感器),通过对周围环境的亮度的检测,调整光源的亮度,使周围环境保持适宜的照度,以达到有效利用自然光,节约电能。 3,输出单元:智能控制系统的输出单元是用于接受来自网络传输的信号,控制相应回路的输出以实现实时控制。输出单元有各种型式的继电器。调光器(以负载电流为调节对象,除调光功能外,还可用作灯具的软启动,软关闭)模拟量输出单元,照明灯具调光接口,红外输出模块等。 系统一般采用集中控制和管理、分散执行的方式,亦即配置中央监控中心和智能控制照明柜,前者有控制计算机、主通信控制器等设备,用于对整个系统进行控制和管理工作,通过网络将控制命令与各智能控制柜的可编程控制器进行通信联络,同时接收来自智能控制柜内可编程控制器的有关自动及手动工作状态、

光纤照明系统中光源、光纤的分类

光纤照明系统中光源、光纤的分类 由于通讯事业快速发展的需要,开发出了优质价廉的玻璃光学纤维,然后被引入 了光纤照明。 年代末,日本三菱公司将塑料光纤推入市场,并于年制成了第一种大芯径塑料光 学纤维。 八十年代初期,光纤照明开始步入实用阶段。 光纤照明系统具有全可见光辐射,光衰小,不易损坏,寿命长,能源利用率高, 维护费用低等特点,因而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光纤照明系统的构成及原理光纤照明系统是由光源光导纤维和光输出元件三部分 构成的照明系统,其基本特征是光源可以放置在远离被照区域的其它地方,因此光源 产生的热量和全部供电系统也就与被照物体分隔开。 由于光线通过光纤的距离一般较长,所以由光纤输出的光没有热辐射。 光纤照明系统基本上有两种类型一种是端面发光的,一种是侧面发光的。 端面发光系统是将发光体发出的光从光纤束首端面通过完全内反射传输至末端面,光纤束的末端面通常安装有适当的光输出装置,以给出所要求的光分布形式。 侧面发光系统是将发光体发出的光从光纤束的侧面透射出来,并且整段光纤的亮 度都非常均匀,类似于霓虹灯的效果。 两种发光系统的原理如图所示。

光纤照明系统的效率即光电转换效率,而取决于光纤首端面的祸合效率及传输过程中的透过率。 当发光体发出的光以合适的角度入射到光纤束端面时,光线发生完全内反射,光损失最小如图当光线的入射角大于时,光纤则从光纤壁折射逸出如图对于普通的光纤材料,入射角度最大不应超过30一疆窈图光纤发光原理图端面发光系统发光体侧面发光系统发光体。 侧面发光光纤束。 光输出装置。 侧面发光光纤束图光线在光纤束内的反射情况要提高系统的祸合效率,首先要解决照射到光纤束端面上的光斑的均匀性问题,图给出了两种祸合系统的光路示意图。 产一一一,叮光纤束连结端一气七只甲罗反射器发光体图椭球面反射系统。 发光体准确定位困难。 光斑均匀性差有黑斑反光镜图光学组件光学组件系统。 易于更换光源。 光斑均匀性好此外,还有一种最新的聚焦光学祸合系统,它将专用灯泡与特殊的光学界面配合使用,使光斑均匀度大大提高,系统效率达到最大,如图所示。 图聚焦式光学辐合系统精确的积分式反射器极小的灯泡发光体聚焦透镜透镜的光学外延压制的光纤束光纤照明系统用光源光纤照明系统中发光体一般由装有灯泡,驱

智能大楼应急照明系统消防联动控制浅谈

浅谈智能大楼应急照明系统供电及消防联动控制方式 作者:盛国武 单位:浙江宏纪工程安装有限公司 摘要:关于智能大楼建设工程,消防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统的供电及消防联动控制方式的设计与施工误区,对火灾救援人员的安全威胁。 关键词:消防应急照明系统供电方式控制方式规范修订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广大人民群众对居住、工作、生活环境要求的不断提高,高层建筑已成为新开工民用建筑的主流形态,并向着超高超大的业态发展。伴随建筑单体建筑面积与层高的不断放大,对建筑智能化程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特别对是建筑消防设施的联动智能化、使用安全性、动作可靠性,提出了更高要求。近年来的事故案例教训,都在警示人们已有规范存在的缺陷。 欣慰的是,现状已引起政府及行业相关人员的重视,一批重要的专业规范的修订都已进入修改进程。下面就个人施工实践,谈谈在工程实际施工中,常见的智能大楼建设工程,消防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统的供电及消防联动控制方式的设计、施工误区及可能造成的后果。希求行业内的专家能够注意,在相关规范的修订时,能够引起重视;消防专项验收时,杜绝不法之徒的有害施工。 一、应急照明系统供电方式误区。高层建筑在安全疏散方面有许多不利因素。一是建筑层数多,垂直疏散距离长,则疏散的时间要相

应增长;二是建筑面积庞大、建筑内生活、工作的人员多,如果高层建筑疏散通路设置不合理,拐弯多,宽窄不一,就容易出现混乱拥挤情况,影响安全疏散。针对以上不利因素,楼宇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标志系统的合理设置就显得十分必要。虽然《消防应急灯具》GB17945-2000,对消防应急灯具的生产做了较为严格的规定,并划分了3种消防应急供电方式:1、自带电源型;2、集中电源型;3、子母电源型。 以上为自带电源型供电系统图示例 但是,受《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版),第9.2.1条的条文说明四、“根据目前我国高层建筑火灾应急照明设计的实际做法,一般都采用城市电网的电源作为应急照明供电。为满足使用需要,又利于安全,允许使用城市电网供电,对其电压未作具体规定,即可用220V的电压”的误导,将双路安全供电等同于

智能灯光控制系统

. 测量与控制系统课程设计 题目基于单片机智能灯光控制系统姓名 学号 专业 年级 指导教师 实验教室 机械工程学院 2018年 12 月 20 日

目录 摘要 (2)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 绪论 (3) 1.2课题现状 (3) 1.3课题意义 (3) 2 总体方案设计 (4) 2.1热释电传感器的简介 (5) 2.1.1信号采集处理模块 (7) 2.2 光检测电路设计 (9) 2.3 单片机部分 (9) 2.3.1STC89C52单片机简介 (9) 2.3.2单片机的引脚功能描述 (10) 2.3.3单片机的时钟电路与复位电路设计 (11) 2.3.4 单片机最小系统 (12) 2.5 电源模块 (13) 3 软件的程序实现 (14) 3.1软件设计语言的选择 (14) 4 硬件调试和遇到的问题以及本人任务分工进行情况 (15) 5 电路的调试 (15) 6 总结评价与心得体会 (16) 参考文献 ........................................... 错误!未定义书签。附件一:总体原理图设计 . (17) 附件二:元器件清单 (17) 附件三:程序源代码 (18) 1

摘要 随着现在社会的发展,时代进步,高新技术的快速融入,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人们置购了大量高新技术的产品,许多高科技产品的使用越来越成为家庭生活的主旋律。 智能灯光控制系统由单片机最小系统、人体感应模块、关照强度模块、灯光控制模块、电源模块和灯泡组成。本文以STC89C52单片机为核心,通过利用光照度和红外人体感应相结合主动与被动的探测方法,现了室内无人或者关照充足时灯光自动光灯,有人到来且光照不足时自动开启灯光。当人们进入家门或走出公寓,楼道灯延时一分钟后会自动熄灭。在白天,即使有人走过时,灯也不会亮,可以达到节能的目的。 关键词:人体感应、智能灯光控制、光强度检测 2

浅谈建筑电气之智能化建筑

浅谈建筑电气之智能化建筑 发表时间:2016-12-13T15:44:55.480Z 来源:《基层建设》2016年22期作者:赵广 [导读] 本文主要对建筑电气智能化系统的设备和构成,现代建筑电气智能化采用的主要技术和新技术的应用等做了简要分析。 身份证号:13232319800313**** 河北石家庄 050000 摘要: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建筑行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智能化系统在建筑电气中的运用也越来越广泛,本文主要对建筑电气智能化系统的设备和构成,现代建筑电气智能化采用的主要技术和新技术的应用等做了简要分析。 关键字:智能建筑;建筑电气;智能化;应用 1、前言 现代建筑的建设要适用这个网络时代,就要引入智能化系统,除了传统的计算机网络、消防、闭路电视、安防等系统外,引入智能化系统在智能建筑中的地方也越来越重要。智能建筑系统将智能型电脑技术、信息技术、通信技术与建筑技术结合在一起,对各种设备的自动监控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判断。建筑智能化要求的提高,对各类电气设备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采用的微处理器必须具有高速处理的能力,通信网络能对整个建筑物的供热、给排水、照明、消防、空调、广播、通信、防盗、闭路电视、电梯等设备进行实时监视、测量和全面监控,实现了最优化的管理,有效提高了整个建筑电气系统运行的安全可靠性,同时节约了能源,人力和物力,降低了设备运行的费用,提高了运行的能力。 2、建筑电气智能化系统的主要设备和构成 智能建筑设备监控系统是以中央处理系统设备和在各处的远程处理器,通过总线桥进行信息交换的。主要包括系统设备(主机、通讯设备、DDC、网关、控制屏等)、系统输入设备(各类温、湿、流量、压力、水流开关、电量传感器等现场设备)和输出设备(各类风门、阀门、执行器及其执行机构) 等。按结构形式可以分成四大类。①中央处理器系统设备:中央电脑、彩色显示器、打印机、数字化仪器、操作键盘灯组成。②远程处理器:智能建筑可以采用TA6585和TA6711等型号的RPU设备,根据具体型号的不一样,选择不一样的输入输出接口的配置。RPU设备可以通过各种设备组合经过总线桥连接到中央系统,也可以单独使用,构成第2及控制系统。③总线桥:用于2级控制系统通信网的微处理器,一般有8条通信线路,每条通信线路可以连接10个RPU或30个区域控制器。④控制件和测量元件:控制器件主要有带执行机构的三通阀、二通阀和直流24V的继电器;测量元件有各种型号的压差传感器、流量传感器、湿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功率变换器、液体传感器等。 3、建筑电气智能化系统的主要技术 建筑电气智能化系统的主要技术有远程处理器技术,BAS线路技术,照明技术,火灾报警技术等,通过这些技术能实现建筑电气与智能化的应用。 (1)、远程处理器: 建筑自动控制系统与各RPU之间的通信是透明的,同一线路可利用不同的RPU完成同一个控制系统。BAS系统主要监控空调机组,将RPU布置在机房附近,把空调机组的控制系统使用后剩余的输入输出接口用于连接附近的水位信号、水流量计、照明控制等。 (2)、BAS线路 在BAS进行布线时,要注意线路的导线布置和导线的选择,BAS通信线路、水位浮子开关线路、温度湿度传感器线路、流量计线路等,这些线路需要制造商提供专门的导线或者屏蔽线。DDC、网络控制器、网关、计算机等电子设备的工作接地连在其他弱电工程共用的接地干线上,电源线与控制电缆分管敷设。智能建筑中安装有大量的电子设备,这些设备分属于不同的系统,这些设备的抗干扰能力,工作频率等都不相同,对接地的要求也不同,在安装的过程中,对抗干扰能力差的设备,防雷与接地应该分开,两者保持20m以上的距离,若设备抗干扰能力强,可酌情减少,但不宜低于5m。若防雷接地与电子设备接地共用接地装置时,为保证设备安全,应该采用铠装电缆,对于电缆的的屏蔽层必须接地,对于1MHZ的电缆应多点接地,小于1MHZ的电缆或信号电缆应一点接地。 (3)照明系统 照明系统的节能和科学管理在现代建筑中越来越重视,采用电气智能化系统,合理的选择光源、灯具及性能优越的照明控制系统、提高节能效果和照明质量,改善建筑的环境,通过电气智能化系统,有效的控制灯光的启动、亮度等。 (4)火灾报警系统 火灾报警系统在现代建筑中的使用越来越普通,根据工程的要求同各种灭火设施和通讯装置联动,以形成中心控制系统。即由自动报警、自动灭火、安全疏散诱导、系统过程显示、消防档案管理等组成一个完整的消防控制系统。通过智能化系统,将火灾报警系统建立起来,能起到预防火灾和及时消灭火灾的作用。 4、建筑电气智能化新技术的应用 建筑电气通过各种技术手段,达到智能化的目的,并且运用到工程实际中,除了传统的技术外,以后还将采用新的技术,像智能卡技术,家庭智能化技术,除湿技术等等,节能环保的同时,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1)智能卡技术 在建筑电气智能化的应用中,推行智能卡,做到一卡多用,停车收费管理,门禁系统,物业收费、商业消费,电子钱包等融入到一张卡中,智能卡体积小,携带和使用方便,安全可靠。在建筑的电气化系统中,应该预先安装这些设备,为智能卡的推广做好准备。 (2)家庭智能化技术 通过家庭智能化技术,实现家庭中各种与信息相关的家庭电器、通信设备、家庭保安装置通过家庭总线技术连接到一个家庭智能化系统上,进行集中的或异地的控制,监视和家庭事务性的管理,通过远程技术,调控家里的某些设备,天气太热,人还未回家就提前启动智能空调,回到家就能感受到凉快,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 (3)除湿技术 随着人民对生活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对房间的舒适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温度和湿度的控制需求也越来越高,特别是在南方地区,湿度大,容易导致电器的损害和老化,在一些地下仓库中,水分蒸发量小,在墙壁上经常有水蒸气凝结,很容易使物品变质、受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