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理论教程选择填空简答名词解释

文学理论教程选择填空简答名词解释
文学理论教程选择填空简答名词解释

选择填空

1 无论在中国还是在西方,最早研究文学的学问往往被称作(“诗学”)、(“诗论”)。

2 M.H.艾布拉姆斯在《灯与镜——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一书中提出了文学四要素的著名观点。文学作为一种活动,总是由作品、作家、世界、读者四要素组成。

3 古希腊学着亚里士多德提出“净化”说意大利美学家克罗齐提出的“直觉”说奥地利心理学家佛洛依德提出的“无意识升华”说瑞士心理学家荣格提出的“原型”说

4法国的艺术理论家丹纳,提出文学创作决定于种族、环境和时代三种因素的理论。5.德国理论家哈贝马斯提出了交往行为理论

6.世界:最早德谟克利特提出“艺术模仿自然”

7.明末清初王夫之的“情景”之论

8.近代王国维的“意境说”足以说明文学离不开世界,世界是文学之源

9.作者:南北朝刘勰《文心雕龙.明诗》:人禀七情,应物斯感,感悟吟志,莫非自然。

10.钟嵘《诗品序》: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

11.作品:俄国形式主义提出了著名的“陌生化”概念

12.英美新批评派:肌质.复义.含混.语境.反讽

13.读者:接受美学创始人姚斯

14.文学原始发生的四种主要学说:巫术发生说(弗雷泽《金枝》)、宗教发生说(德国批评家赫尔德认为诗歌是想像的艺术)、游戏发生说(最早德国哲学家康德发展席勒谷鲁斯“游戏有隐含的实用目的”劳动说15.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思·韦伯“宗教力量对民族性格的形成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16近人章炳麟认为:“文学者,以有文字著于竹帛,故谓之文。”《说文》:“文,错画也,象交文。”(文化含义)

17.审美:中国魏晋时期“文学”“文章”和“文”逐渐成为同义词

18.魏文帝曹丕《典论·论文》首次提“”“诗赋欲丽”、“文以气为主”19.西方16世纪至18世纪审美意识形态属性:1 无功利与功利2 感性与理性3情感与认识

20.下里巴人阳春白雪雅和俗

21.歌德最早提出文艺学范畴:民族文学和世界文学。

22.中国文艺发展政策:1951年,针对民族戏曲改革发展,毛泽东提出“百花齐放、推陈出新”。1956年提出“双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

23.柏拉图在《理想国》中认为艺术是“影子的影子”,“模仿的模仿”。

24.亚里士多德肯定文学的价值和作用,他的主张后成为现实主义文艺观的圭臬。

25.德国奥尔巴赫认为存在“两种传统”。

26.诗人华兹华斯:“诗是强烈感情的自然流露。”(表现说)

27.文学创造的过程:发生构思物化

28.发生阶段:材料储备.艺术发现创造动机

29.作家获取材料的主要途径是:无意获取和有意获取、实践获取和书本获取

30.构思方式综合.突出和简化.变形与陌生化

31.想像:再现想象比拟想象虚构想象

联想:接近联想.类似联想.对比联想32.英国文艺学家克莱夫·贝尔认为艺术作品的基本性质在于它是“有意味的形式”。名词解释

1.文艺学:研究文学及其规律的学科。三个分支,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

2.文学理论:对文学的原理、文学的范畴和判断标准等问题的研究。

3.中国特色:必须以中国特有的历史文化和现实经验作为土壤去培植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必须吸收中国传统的文学理论遗产,寻求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传统文学理论的结合点。

4.当代性:必须在研究中国当代文学发展情况的基础上,概括当代社会主义文学实践的新经验,回答当代社会主义文学运动提出的新问题。必须面对20世纪西方文论的挑战。随着科学的发展,20世纪出现了许多新的学科,诸如符号学、解释学、现象学、价值学、信息论等。

5.文学活动四要素:作者.世界.作品.读者

6.劳动说:文学原始发生的主要学说之一,把劳动作为文学的起点。劳动提供了文学活动的前提条件,劳动产生了文学活动的需要,劳动构成了文学描写的主要内容,劳动制约了早期文学的形式。

7.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的“不平衡关系”:

①.某些文艺类型只能兴盛在生产发展相对低级的阶段,如古希腊神话和史诗②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的发展水平并不是呈正比例的,如18世纪的德国和19世纪的俄国

8.话语:话语是一种具体的社会存在形态,是指与社会权利关系相互缠绕的具体言语方式。是特定社会语境中人与人之间从事沟通的具体言语行为,即一定的说话人与受话人之间在特定社会语境中通过文本而展开的沟通活动,

9.话语蕴籍:指文学活动的蕴蓄深厚而又余味深长的语言与意义状况,表明文学作为社会话语实践蕴涵着丰富的意义生成可能性。

10.精神生产的特殊性:

1.精神生产观念地创造对象世界。

2.精神生产以符号活动来创造观念世界。

3.精神生产是富于个性的自由创造活动。11.艺术构思:作家在材料积累和艺术发现的基础上,在某种创作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回忆、想象、情感等心理活动,以各种艺术构思方式,孕育出完整的,呼之欲出的形象序列和中心意念的艺术思维过程,是创造过程中最实际、最紧张、最重要的阶段。

12.灵感:创造性思维过程中认识发生飞跃的心理现象。它的外在形态是围绕某一主题线索在思考中突如其来的顿悟。她来临时的突出特征是非预期性和转瞬即逝性,不及时捕捉就难以再现。

13.直觉:本意指视线、外形。就是省略了推理过程而对事物的底蕴或本质作出的直接了解和揭示。

14.即兴:是作家因受某一外在刺激或内在冲动的作用兴会来临,在文字操作过程迅速地创造出某作品的状况、特点是趁热打铁。

15.推敲:是指作家在语言文字操作过程中反复选择单词、调动语序,以求准确、妥贴的把形象或意念具体化的操作手段。16.艺术生产:马克思从社会生产活动的角度,把艺术活动称作“艺术生产”,将其与科学、哲学、政治、法律、道德、宗教等活动一起列入“精神生产”的范畴。

17.艺术概括:作家依据自己的体验和认识,以主体的审美价值追求能动介入方式,对富有特征的事物给予独特艺术处理,从而在主体与客体相统一的基础上,创造既具有鲜明的独特个性又具有相当普遍意义,体现着一定审美价值取向的艺术形象之方法。

简答题

1.文学理论的几种基本形态及划分依据

答:基本形态有:文学哲学,文学社会学,文学心理学,文学符号学,文学价值学,文学信息学,文学文化学,文学人类学。

划分依据是:文学创作——文学作品——文学接受和文学创造——艺术价值——文学消费。

2.作为马克思文学理论的基石是什么?

答:文学活动论:马克思主义首先把文学理解为人的一种活动,并建立了“文学活动论”。文学艺术活动作为人的精神性的生活活动,也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人的本质力量的一部分通过文学艺术的创造和欣赏展现和外化出来。文学是作为主体的人的能动的创造,它塑造人,是一种“人学”。

文学反映论:马克思主义从哲学的存在与意识的相互理论出发,把文学活动看成是一种人的主体对于客体的认识与反映,文学是对于生活的反映,是一种艺术的反映。

艺术生产论:人学作为人的活动之一,进入社会就成为一种艺术生产活动。因此,马克思随着时代发展把文学活动理解为“艺术生产”活动,“艺术生产”是把物质生产与作为精神生产的艺术生产相比较,艺术生产是指实际的艺术创作过程。

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文学艺术是建立在社会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是上层建筑中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把文学艺术看成是“审美意识形态”,意味着文学艺术是社会意识形态的变体,它既有意识形态的性质,又具有审美的性质,是这两者的有机结合。

艺术交往论:把文学艺术理解为一种交往和对话。文学作为一种语言符号的艺术,更是主体与主体之间对话与交往的理想之域。文学活动就是由世界、作家、作品、读者所构成的一个交往结构。

3.简要论述文学起源上的“劳动说”。

答:劳动提供了文学活动的前提条件:人类的生产活动是一切其他基本活动的前提,这一方面在于人要满足基本生存需要后才能从事其他活动,另一方面,在于人就是在这种生产活动中生成的。

劳动产生了文学活动的需要,人的活动都伴随着一个自觉的目的,而这一目的又是源于某种需要而设定的。史前人类在劳动中,为了协调行动,交流情感信息,减轻疲劳等,就由这些需要产生了语言和最初的文学。

劳动构成了文学描写的主要内容。远古遗存的作品中大都描写了当时人们劳动生活的内容。

劳动制约了早期文学形式。早期的文艺形式同劳动过程直接相关,所以是诗、乐、舞三位一体的结合体。

4.文学有哪两种含义?现在通行的文学含义是什么?

答:文学的两种含义是文化含义和审美含义。文化含义是指一切口头或书面语言行为和作品,包括今天的文学,以及政治、哲学、历史、宗教等一般文化形态。审美含义是指具有审美属性的语言行动及其作品,包括诗、散文、小说、剧本等。

现在通行的含义是审美的语言作品。

5.什么是话语蕴籍?怎样理解文学的话语蕴籍属性?

答:话语蕴籍是指文学活动的蕴蓄深厚而又余味深长的语言与意义状况,表明文学作为社会话语实践蕴涵着丰富的意义生成可能性。进一步看,文学作为话语蕴籍,有两层含义:第一。整个文学活动带着话语蕴籍属性。第二,在更具体的层次上,被创造出来以供阅读的特定文本带有话语蕴籍属性。6.能否说“凡是写作的作家就是文学创造的主体”?如何理解“作家是美的体验者、评论家和创造者”?

答:不能说。因为只有处于文学生产活动中并具有主体性的即自由自觉的创造者,才是真正的文学创造的主体。

理解:文学活动属于价值判断的活动,更具体地说,属于审美价值判断的领域。在文学活动中,主体对客体的活动也是一种观念活动,通过具有审美价值的客观事物即审美客体的直观感受、情感体验,对对象作出审美判断和评价,并在此基础上运用文学话语创造出具有审美价值的艺术世界。因此,文学创造的主体即是美的体验者、判断和评价者,又是美的创造者。

7.灵感与直觉的区别:

1.灵感是长久思索、艰苦劳动之后的成果,直觉却是从整体上对事物做出的敏锐的判断

2.灵感是发生在久思不得其解之后,直觉却往往发生在第一次碰头之时

3. 灵感是获取成熟的答案,直觉则是得到推测性的洞察

8.艺术真实的主要特征:

1.与生活真实不同,艺术真实以假定性情境表现对社会生活内蕴的认识和感悟;

①.内蕴的真实②.假定的真实

2.与科学真实不同,艺术真实对客体世界的反映具有主观性和诗艺性。

①.主观的真实②.诗意性

9.艺术概括的价值意义:艺术概括是以对待特殊的集富有特征的事物的观照和描述为途径。通过对“特殊”的“观察”,“比较”“思索”而造成的“个别”与“一般”的统一。正是由于作家的这种在对“特殊”的,体现着审美价值追求的观照和描述中实现“个别”“一般”相统一的艺术概括能力。实现“个别”与“一般”相统一是一个艺术提炼的过程。作家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与情感经验,对其所观照和描述的“特殊”进行开掘提炼、补充和改造。

文学理论研究练习题

《文学理论研究》练习题一 一、判断 1.文学是现实生活的复制,是人性和人格的投影。() 2.象征,是通过具体事物(象征物)直接地表现思想感情(象征义)的一种语言写作技巧。() 3.美国戏剧家黑格尔标举“社会冲突”,认为“一次戏剧冲突必须是一次社会性冲突”。() 4.作家的艺术经验在于长期积累,一旦成型就会固定下来,一成不变。() 5.作者就是创作某一文学作品的作家本人。() 6.文学艺术在表现人类普遍情感的时候必须以独特的主观态度来表现。() 7.作家笔下的世界是作家对现实生活的独特理解并根据这种理解进行重新创造的结果。() 8.所谓直觉就是整体感知和体验对象所形成的意象。() 9.内心形象的孕育,意味着作家艺术构思使命的完成。() 10.作品呈现在读者眼前的只是故事时间,而叙述时间是隐性的,读者需依靠理性和经验,从故事时间中去体认。() 11.形象是文学意义的中介形式。() 12.整体象征并不是以形象来图解某种观念或思想,而是以作品自身的形象体系暗示和隐喻着观念或思想。() 13.在喜、怒、哀、乐等诸多情感体验中,一定隐含着主体对客观事物的客观评价。() 14.“灵感”作为创造性思维活动的一种超常的心理状态,在其偶然性的表面现象中,存在着必然的因素。() 15.作家的艺术构思活动终止于艺术表现阶段,艺术构思与艺术表现不存在交错重叠的情况。() 16. 情节是在故事基础上形成的,是对故事组织构造的结果。() 17.文学艺术创作过程自始至终都是用具体个别的形象来反映生活,很少有理性 的分析和判断。() 18.艺术想象具有高度的自由性,但这并不意味着它毫无限制。() 19.具体的象征中,象征物直接进入作品的结构并推动着作品的发展,它就是一 个须臾不可离的道具,作品紧紧围绕着它来展开。() 20.随着文学创作的不断尝试以及文学观念的逐步变化,情节的内涵也在不断发展和变化,如情节的淡化,内化等。() 21.从故事发展线索而言,从属事件即使省略了也不会影响整个故事情节的发展 22. 艺术构思中的形象,也称为内心形象,与文学作品中的艺术形象是一致的。() 23.斯宾塞认为游戏和艺术都是人的过剩精力的宣泄,是人在无现实功利目的的心态下的一种生命活动。() 二、填空

文学专业考研文学理论名词解释

文学专业考研文学理论名词解释 以下内容需要回复才能看到 文艺学:研究文学的科学统称,包括文学发展史、文学批评、文学理论。 文学理论:以社会历史现实为研究对象,以哲学方法论为总指导,研究和阐明文学性质、特点和一般规律的科学。 文学观念:对文学的看法,“什么是文学”,变化中的,因民族、时代、群体、人而不同。 文学:具有审美意识形态性质的、凝结个体体验的、沟通人际交流的语言艺术。 文学四要素:世界、作家、作品和记者。文学的必备要素,体现人与客体的以象性,体现人的本质力量。 表演艺术:通过表演来展现艺术形象的艺术。 造形艺术:运用一定的材质在空间塑造立体或平面形象的艺术。 语言艺术:以语言为媒介构成艺术形象的艺术。 视界融合:同一对象,人们视界与历史已有视界交融。 文化:人类的符号思维和符号活动所创造的产品及其显示的意义的总和。广义、狭义、符号学。 文学文化:揭示人的自生存境遇和状况;叩问人生的意义;沟通人与人、人与自然的联系;憧憬人类的未来。 品质阅读:从关注文本中的用字、比兴、平仄到关注情景、人物和情节。 价值阅读:发现文本的文化内涵和价值的阅读。 物理境:事物纯然的客观存在。 心理场:事物在人的心目中的存在。 审美:处于活跃的主体,在特定的心境、时空中,在有历史文化渗透下,对客体的美的观照、感悟、判断。

审美意识形态:集团倾向性与人类共同性的、认识与情感的、无功利性与有功利性的、假定性与真实性的统一。 文学的认识性:以社会的认识,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 文学的情感性:文学认识总是以情感评价方式表现出来。 文学的假定性:文学的虚拟性。 文学的真实性:艺术形象的合情合理的性质。 经验:个人见闻和经历及所获得的知识与技能。 体验:把自己置身于价值世界去寻求、体味、创造生活的意义和诗意。 诗言志:诗是抒发人的思想感情的。 诗缘情:诗歌是抒发人的感情的。 教化:诗歌为政治教化服务的文学思想。 文艺复兴:14~16世纪,以复兴古希腊、古罗马文化为目标。 启蒙主义:18世纪,高扬“自由平等博爱”旗帜,反封建、反传统、反教会,唤醒民众的文学思想主张。 俄国形式主义:文学是特殊的语言建构,是艺术手法,主张“陌生化”。 结构主义:由结构主义方法论所联系起来的文学思潮,功能层、行动层、叙述层。 新批评:文本主义,认为批评应着力于文本的字义、结构的分析。 西方现象学:以现象学哲学为基础,一方面否认审美对象的初始实在性和审美价值的最终理智判断;一方面强调感觉 和知觉的直观性和审美经验在各价段的决定作用。 接受美学:建立某种“召唤结构”,有待读者响应,从而构成对话关系。 召唤结构:文学作品具有意义空白和含义不确定,召唤读者去填充和确定。

《文学理论教程》练习题

《文学理论教程》练习题 第一章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 一、填空 1、文艺学的三个分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学理论的任务一般规定为五个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学的四要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文学四要素的提出者是______________。 二、名词解释 1、文艺学 2、文学理论 三、思考题 文学理论有哪几种基本形态?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建设 一、填空 1、认为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的是德国哲学家______________。 2、社会生活是文艺创作的唯一源泉是毛泽东在______________中提出的。 三、思考题 建设中国当代的文学理论应注意几个方面的问题? 第三章文学作为活动 一、填空 1、提出艺术是“摹仿的摹仿”的是古希腊哲学家______________。 2、《尚书》中提出的______________命题被朱自清先生称为是中国诗论的开山纲领。 3、文学艺术起源的主要学说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学发展的终极原因是______________。 二、名词解释 1、生活活动 2、本质力量的对象化 三、思考题 1、简述生活活动的美学意义。 2、简述文学起源的几种学说。 3、简述物质生产与文学生产发展上的不平衡关系。 4、为什么说文学艺术起源于生产劳动? 第四章文学活动的审美意识形态性质 一、填空 1、提出“诗缘情”的是______________。 2、话语的五个要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学的双重性质是指它既是______________的,又是______________的。 二、名词解释

文学理论名词解释

导论(1--2 章) 第一章: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 1、文艺学:研究文学的发展过程、相关知识、文学的基本规律、文学活动中的个案的学科。 2、文学活动:由文学创作活动、文学接受活动组成的一个循环运动,它包括世界、作家、作品、读 者四个要素。 3、文学理论:研究文学活动的基本规律、基本原理、范畴、文学研究的方法的一门学科。 4、文学批评:以文学作品为中心,对作家、作品、读者、文学思潮作理性的分析、研究的一门学科。 5、文学史:以历时方法,记载文学活动的过程,并对重要的现象作必要的阐释的一门学科。 6、文学哲学:用哲学中主体与客体的关系原理、认识论、方法论来指导研究文学活动与社会生活关 系、作家的创作、读者的阅读性质、机制的一种文学理论形态。 7、文学心理学:文学活动中的基本环节文学创作、作品、接受过程,是作者心理、读者心理不断转 换过程,采用心理学的视角(精神分析学、投射理论)如研究文学活动的一种文学理论形态。 8、文学符号学:运用语言学、符号学的研究原理,对文学文本进行信息译码的一种文学理论形态。

9、文学社会学:把文学活动作为子系统放在社会大系统中研究,从社会文化、政治、经济、道德、 伦理、宗教等多重角度,研究作家、作品、读者与社会生活的关系,重点是作品与社会历史的对应关 系的一种文学理论形态。 10、文学价值学:研究文学活动中的文化价值的形成、转移、增值、变化的过程的一种文学理论形态。 11、文学文化学:把文学活动研究的各种理论、视角、方法综合起来的一种文学理论形态。文学理论 的发展历史存在一个倾向,由古老的文学文化学,到后来的各种形态的兴起分化,到现在又向文学文化学回归。 12、文学信息学:文学语言作为一种符号系统,负载传播信息,由编码到译码,是一个信息的生成与 转换过程,由这种研究方法构成的一种文学理论形态。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建设 1、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它是指马克思恩格斯原著中所阐述的文艺学思想的核心,列宁斯大林毛泽 东周恩来邓小平等革命领袖思想中所包涵的文学理论为主体,西方马克思主义流派所论述的理论为补充的文学理论体系。 2、文学活动论:文学活动是人的活动的大系统中的子系统,是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一种途径,是 人的精神活动的一个重要方面,它能促成人的全面的发展。 3、本质力量对象化:是人的活动的特性。人的劳动实践,不同于动物的活动,是有意识的活动,在 劳动之前就有了蓝图,人按照预先的设计有目的、有计划的加工改造对象,使对象打上主体的烙印,

往届文学理论期末考试试题与答案

《文学理论》试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A 一、概念题(共 30 分每题 5 分) 1、文学决不是单个人的精神过程,而是一种发生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们中间的复杂的社会活动。(1分)它包含着美国批评家艾布拉姆斯所谓四要素——作品、世界、作者和读者,因而应当有一种通盘的和全面的思索,不能仅仅看到一个而忽略其它。(3分)不妨说,文学是一种以作品为中心的包含世界、作者和读者等多重环节的社会活动。(1分) 2、在读者阅读时,文学媒介往往先于语言而发挥作用。我们把读者阅读文学作品时必须首先接触媒介的状况,称作媒介优先。(5分) 3、陌生化是指俄国形式主义对于语言的阻拒性、反常性的强调,(2分)它意在打破人们在经验中形成的惯常化、自动化反应,使人重新关注周围的世界,带着惊奇的眼光和诗意的感觉去看待事物,(2分)它是文学性艺术性的真正源泉。(1分) 4、二分法是指中国古代和希腊分别出现的一种以有无韵律为标准的文类划分方法。(5分) 5、意象,在人文学科中通常有四类:(1分)一是心理意象,即在知觉基础上形成的呈现于脑际的感性形象;二是内心意象,即人类为实现某种目的而构想的意向性设计图像;三是泛化意象,是文艺作品中一切艺术形象的泛称,可简称“形象”;四是观念意象,即一种特殊的表意性艺术形象。(4分) 6、艺术构思是作家在材料积累和艺术发现基础上,在创作动机指导下,以心理活动和艺术概括方式,创造完整的意象系列的思维过程。(4分)它是文学创造过程最实际、最紧张、也最重要的阶段。(1分) 二、简答题(共 40 分每题10分) 1.文学概念的三种含义:广义文学、狭义文学、折中义文学。(1分)广义的文学是作为文化的载体,文学作为文化的基本含义是:(1)理解文学首先必须建立一个开阔的文化视野;(2)文学发展是人类文化积淀的历史结果;(3)文学现象归根到底是某一文化形态的体现。(3分)狭义的文学是作为审美的对象;文学作为审美的基本含义是:(1)文辞华美,“达意达得好,表情表得妙”;(2)对激情的体验和调动;(3)文学作为一种诗意的表达。(3分)折中义的文学是作为惯例的规范;惯例的三方面要求是:首先,呈现形象的世界;其次,传达完整的意义;再次,蕴含特殊的意味。(3分) 2.意境是指抒情形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系统及其所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5分)特征:情景交融;虚实相生;韵味无穷。意境的产生同庄禅精神的影响以及色空观念的催化有很大关系。(5分)3.共鸣是指人们在文学接受的高潮阶段所产生的同作品表现的思想感情相通、类似或交流融汇的思想感情活动,(4分)其要点有二:一是读者与作品之间的感应与交流,二是不同读者面对同一作品时的共识;(2分)产生共鸣的原因有:读者本身具有一定的艺术修养,优秀作品表现了人类的共同美,读者人生体验与作品情境的一致,基本人性的相通以及主体心理的同构。(4分)

文学理论名词解释大全

文艺学:研究文学及其规律的学科。 文学活动:把文学理解为一种活动,由作品、作家、世界、读者等要素组成,是人类的一种高级的特殊的精神活动。 文学理论:对文学的原理、文学的范畴和判断标准等问题的研究。 文学批评:以文学理论所阐明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和方法为指导,专门地去具体分析和评论一个个作家、作品。 文学史:是一门以研究主流文学为对象的,清理并描述文学演变过程,探讨其发张规律的一门学科。 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整体中的有机组成部分。是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地继承德国古典哲学、美学、文艺学的基础上创立的。 中国特色:必须以中国特有的历史文化和现实经验作为土壤去培植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必须吸收中国传统的文学理论遗产,寻求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传统文学理论的结合点。 当代性:必须在研究中国当代文学发展情况的基础上,概括当代社会主义文学实践的新经验,回答当代社会主义文学运动提出的新问题。必须面对世纪西方文论的挑战。随着科学的发展,世纪出现了许多新的学科,诸如符号学、解释学、现象学、价值学、信息论等。 生活活动:是以生产活动为基础的,人类生存、繁衍和发展的活动系统的总称。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在生产劳动中,人改造了自然,使自然变化了人化的自然;同时,人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也改造了自己,使自己被自然所丰富所改造。 文学活动的“四个要素”:作者、世界、作品、读者 文学活动的对话性结构:指文学活动不同要素之间的互动关系。围绕作品这个中心,作者与世界、读者之间建立起来的是一种话语伙伴关系。其中,分别够成了若干对主体间性关系,包括自我与自我、自我与现实他者、自我与超验他者以及自我与潜在他者。在文学活动中,主体和对象的关系始终处于发展与变化之中。一方面是主体的对象化,另一方面是对象的主体化,正是在主体对象化和对象主体化的互动过程中,才生动地显示出了文学所特有的社会的和审美的本质属性。文学本体论:英美新批评强调文学作品的本体地位提出这一观点,代表人物是兰塞姆,认为文学活动的本体在于文学作品而不是外在的世界和作者。 劳动说:文学原始发生的主要学说之一,把劳动作为文学的起点。劳动提供了文学活动的前提条件,劳动产生了文学活动的需要,劳动构成了文学描写的主要内容,劳动制约了早期文学的形式。 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的“不平衡关系”:指文学进程、发展与经济的发展并不总是同步的。有时甚至是反方向的发展。这种不平衡有两种典型的体现:一是某些文艺类型只能兴盛在生产发展相对低级的阶段随生产力的发展,它的繁荣阶段也就过去了。另一种情况是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的发展水平并不是呈正比例,经济落后的国家或地区可能在文学艺术上反而领先。 文学的含义:简言之,文学是一种语言艺术,是话语蕴籍中的审美意识形态。当然文学的含义是变化发展的。 话语:话语是一种具体的社会存在形态,是指与社会权利关系相互缠绕的具体言语方式。是特定社会语境中人与人之间从事沟通的具体言语行为,即一定的说话人与受话人之间在特定社会语境中通过文本而展开的沟通活动, 话语蕴籍:是指文学活动的蕴蓄深厚而又余味深长的语言与意义状况,表明文学作为社会话语实践蕴涵着丰富的意义生成可能性。

大二文学理论教程试卷及答案

-- 文学概论试卷: 1.文学作品的外在形态指————————,——————————。 2.象征型文学的特点是——————和————————。 3.文学意境的特征是————————,————————,——————————。 4.文学接受从总体上说,发生于读者对本文的阅读。但这种发生,又是读者在特定——————的的基础上,在特定————————的支配下,在特定————————的影响下展开的。 5.文本一般可分三个层面,即————————,————————,—————————。 6.叙事的构成有:————————,————————,———————。 7.文学批评的形态有:————————、————————‘————————‘——————。 二、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 1.小说 2.理想型文学 3.叙事 4.文学典型 5.文学风格 三、辩析题(每题5分,共10分) 1.文学类型就是文学体裁 2.文学消费等同于一般的商品消费 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15分) 1、什么是角色?什么是行动元?二者的关系? 2、诗歌的主要特征? 3、风格的特性? 五、论述(每题20分,共40分) 1、举例论述现实型文学的特征。 2、举例论述文学典型的审美特征。 一、填空补缺(每空1分,共20分) 1.文学作品的外在形态指————————,——————————。

-- 答案: 一.填空(每空1分,共20分) 1、文学类型、文学体裁。 2暗示性、朦胧性。 3情景交融,虚实相生,韵味无穷。 4期待视野、接受动机、接受心境。 5话语层,形象层,意蕴层。 6、叙事内容,叙事话语,叙事动作。 7、伦理批评,社会历史批评,审美批评,心理批评,语言批评。 二.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 1小说是一种侧重刻画人物形象(1分),叙述故事情节(1分)的文学样式(1分)。2理想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直接抒情的方式(1分)表现主观理想(1分)的文学样式(1分)。 3.叙事用话语(1分)虚构(1分)社会生活事件的过程(1分)。 4.典型是文学话语系统中显出特征的(1分)、富于魅力(1分)的性格(1分)。 5.文学风格是作家创作个性(1分)和具体话语情景相结合造成的(1分)相对稳定的整体话语特色(1分)。 三.辨析(每题5分,共10分) 1.错(2分)内容不同1分,定义2分, 2.错(2分),原因:文学消费具有双重性,不同于一般商品消费。一般物质商品消费严格按等价交换原则进行,而作家的创造性劳动无法估价(1分);一般的物质商品消费有有形或无形的价值损耗,有一个必然被淘汰的过程,但文学产品则不同,各个时代的优秀产品具有永久价值(1分);文学产品的消费不只是简单的商品消费,更是一种文化信息的传播与接受,往往具有再创造性质,它要求消费者本人的积极参与(1分)。 四.简答(每题5分,共20分) 1.答:角色定义(2分);行动元定义(2分);两者关系(1分)。 2.定义:诗是一种词语凝练,结构跳跃,富有节奏和韵律,高度集中地反映生活和表达思想感情的文学样式。是语言的加强形式,艺术中的艺术。特点:3分。 3.独特性(1分),稳定性(1分),多样性(1分)。综合阐述(2分)。 五.论述(每题20分,共40分) 1.再现性(5分)、逼真性(5分)、综合阐述并举例(10分)。 2、特征性(5分)、艺术魅力(5分)、举例并阐述(10分)

文学理论名词解释

第一编导论 第一章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 1.文艺学:文艺学是一门以文学为对象,以揭示文学基本规律,介绍相关知识为目的的学科,包括三个分支,即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 2.文学活动:以文学创作、文学欣赏和文学批评、文学消费为主要内容的活动的总称。其一,它由世界、作者、作品、读者四元素构成。其二,它在意向上可分为两个过程,一是从创作到作品到欣赏接受的过程,这是一个精神过程。二是从文学生产到产品形成再到交换买卖的过程,这是一个商品生产与交换的过程。3.文学理论:从理论的高度和宏观视野上阐明文学的性质、特点和规律,建立起文学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以及相关的方法。 4.文学批评:对以文学作品为中心的一切文学现象进行阐释和评价的科学。5.文学史:叙述和研究文学发展过程、分析评价各个时代的作家、作品和文学思潮的学科。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建设 1.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其它马克思主义者继承发展了的文学理论。它有五大基石,分别是:文学活动论、文学反映论、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文学生产论、文学交往论。 2.文学活动论:马克思主义首先把文学理解为人的一种活动,一切社会活动都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因而文学也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即人的本质力量通过文学创造和文学欣赏展现出来。 3.文学反映论:马克思主义认为文学是社会生活的反映。一切文学作品的客观材料和主观情思,都只能来源于社会生活,这是历史唯物主义在文学领域的运用。4.艺术生产论:马克思主义认为,在现代社会,艺术成为商品,因而艺术是生产,为资本创造价值,并受物质生产水平的制约。 5.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即文学是上层建筑中的意识形态,是意识形态中以审美为目的和归宿的特殊部门,所以是审美的意识形态。 6.艺术交往论:马克思主义把文学理解为一种交往和对话。它以作品为中心符号,构成了作家与作家、作家与此岸世界(现实生活)、作家与读者、作家与彼岸世界(理想世界)的交往对话关系。这样,文学活动就是由世界、作家、作品、读者构成的一个交往结构,或曰对话结构。 第二编文学活动 第三章文学作为活动 1.生活活动:是以生产活动为基础的人类生存、繁衍和发展的活动系统的总称。2.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就是人通过实践把自己的能力、智慧、理想、思想等本质力量展现出来,或曰转化成一个可感的对象。文学就是一种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 3.文学活动四要素:按照艾布拉姆斯的观点,文学活动由四个要素构成:世界(即生活)、作者、作品、读者。这四要素相互依存。 4.文学活动的对话性结构(P46):按照哈贝马斯的理解,任何两个具有言语和行为能力的主体都可以用符号(语言)作为中介达成一种对话关系。文学作为一种语言符号系统,更是一种交往对话结构。围绕作品这个中心,作者与世界、读者建立起一种话语伙伴关系,分别构成若干对主体间性关系,包括作者与作者、

文学理论练习题

文学理论练习题[有答案] 1.古代文论——先秦两汉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教材认为,孔子所代表的儒家的文艺观,大体表现在以“温柔敦厚”为核心的文艺观及其对《诗教诗经》的批评。 2.《论语?为政》篇说:“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3.教材认为,孟子对儒家文艺思想发展的突出贡献在于:其“与民同乐”的文艺美学思想,以及“以意逆志”与“知人论世”的文学批评方法论。 4.《孟子?公孙丑上》记孟子说:“我知言,我善养我。”提出了“知言养气”说。 5.教材认为,《庄子》书中提出了“虚静”、“物化”的艺术创作论。 6.《庄子?外物》篇说:“筌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筌;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提出了“得意忘言”说。 7.司马迁在《报任少卿书》(即《报任安书》)中,根据历史上伟人的事迹,概括出“发愤著书”说,这是一种进步的文学思想。 8.《毛诗大序》说:“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 9.关于《毛诗序》的作者问题,历来“纷如聚讼”,《汉书》认为,汉代治《毛诗》者本乎赵人毛公,为河间王博士。 10.《毛诗大序》认为诗歌创作要合乎“发乎情,止乎礼义”的原则。 11.王充自述他写作《论衡》的主旨是“疾虚妄”(见《论衡?选文》篇),这实际上就提出了提倡真实,反对虚妄的文学理论批评的主张。 12.教材提出:中国古代文学的风格美,一般分为阳刚之美和阴柔之美两大类。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1、(庄子的)“虚静”说 “虚静”说是中国古代有关创作构思的理论。“虚静”,最早是老子在《道德经》里提出“致虚极,守静笃”的说法,庄子极大地发展了老子的“虚静”的学说,认为它是进入道的境界时所必须具备的一种精神状态,《庄子?大宗师》说:“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此谓坐忘。”庄子的“坐忘”就是“虚静”,是要使人忘掉一切存在,也忘掉自己存在,抛弃一切知识,达到与道合一。庄子认为虚静必须在“绝学弃智”的基础上方可达到,然而也只有达到虚静,才能对客观世界有最全面最深刻的认识,才能自由地进行审美观照,艺术创造力才最为旺盛,才能创作出和造化天工完全一致的作品。庄子的“虚静”说对后世影响极大,后世的文学家和文学理论家都或多或少地受到庄子的“虚静”说的影响。 2.(孔子的)“兴观群怨”说 这是孔子在《论语?阳货》篇里提出来的关于文学作品的社会作用的说法。《阳货》篇记载说:“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兴,指诗歌具体安排的艺术形象可以激发人的精神之兴愤,可以使人从诗歌鉴赏中获得一种美的享受;观,是指诗歌真实地反映社会政治和道德风尚状况,因而能让人从中观察出政治的得失和风俗的盛衰;群,则是人为诗歌可以有使人互相交流感情,加强团结的作用;怨;是指文学作品有干预现实、批评社会的作用。孔子的“兴观群怨”说是现实主义的文学批评理论的源头,对后来的现实主义的文学批评理论和现实主义的文学创作产生非常积极的影响。 3.(孟子的)“知言养气”说 这是孟子在《孟子?公孙丑上》中提出来的,篇中说:“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孟子认为必须首先使作者具有内在的精神品格之美,养成“浩然之气”(具有高尚道德品质而形成的一种崇高的精神气质蕴涵),才能有美而正的言辞。这种思想影响到文学创作,就特别强调作家要加强自己的人格修养,然后才能写出好的文学作品。孟子的“知言养气”说抓住了人的最本质的人格蕴涵,被后人在文论中广泛引用,形成了中国文论史上以气论文的悠久传统,对中国的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都产生了巨大影响。 4.(《毛诗大序》的)诗“六义”说 《毛诗大序》说:“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本来风雅颂是《诗经》的分类,赋比兴是《诗经》表现方法,《毛诗大序》赋予“六义”的新说法。根据上下文的意思,风,指诗有教化臣民,并有表达臣民心声、讥刺上政的作用;赋,指铺叙直说的写作方法;比,是比喻;兴,起的意思,“先言他物一引起所咏之辞也”,有一种“感发志意”的作用;雅是正的意思,“言王政之所由废兴也”;颂是赞美神明的歌舞曲。它在解释风、雅的意义时,接触到

文学理论名词解释 (1)

文艺学:研究文学的科学统称,包括文学发展史、文学批评、文学理论。 文学理论:以社会历史现实为研究对象,以哲学方法论为总指导,研究和阐明文学性质、特点和一般规律的科学。 文学观念:对文学的看法,“什么是文学”,变化中的,因民族、时代、群体、人而不同。 文学:具有审美意识形态性质的、凝结个体体验的、沟通人际交流的语言艺术。 文学四要素:世界、作家、作品和记者。文学的必备要素,体现人与客体的以象性,体现人的本质力量。 表演艺术:通过表演来展现艺术形象的艺术。 造形艺术:运用一定的材质在空间塑造立体或平面形象的艺术。 语言艺术:以语言为媒介构成艺术形象的艺术。 视界融合:同一对象,人们视界与历史已有视界交融。 文化:人类的符号思维和符号活动所创造的产品及其显示的意义的总和。广义、狭义、符号学。 文学文化:揭示人的自生存境遇和状况;叩问人生的意义;沟通人与人、人与自然的联系;憧憬人类的未来。品质阅读:从关注文本中的用字、比兴、平仄到关注情景、人物和情节。 价值阅读:发现文本的文化内涵和价值的阅读。 物理境:事物纯然的客观存在。 心理场:事物在人的心目中的存在。 审美:处于活跃的主体,在特定的心境、时空中,在有历史文化渗透下,对客体的美的观照、感悟、判断。审美意识形态:集团倾向性与人类共同性的、认识与情感的、无功利性与有功利性的、假定性与真实性的统一。 文学的认识性:以社会的认识,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 文学的情感性:文学认识总是以情感评价方式表现出来。 文学的假定性:文学的虚拟性。 文学的真实性:艺术形象的合情合理的性质。 经验:个人见闻和经历及所获得的知识与技能。 体验:把自己置身于价值世界去寻求、体味、创造生活的意义和诗意。 诗言志:诗是抒发人的思想感情的。 诗缘情:诗歌是抒发人的感情的。 教化:诗歌为政治教化服务的文学思想。 文艺复兴:14~16世纪,以复兴古希腊、古罗马文化为目标。 启蒙主义:18世纪,高扬“自由平等博爱”旗帜,反封建、反传统、反教会,唤醒民众的文学思想主张。俄国形式主义:文学是特殊的语言建构,是艺术手法,主张“陌生化”。 结构主义:由结构主义方法论所联系起来的文学思潮,功能层、行动层、叙述层。 新批评:文本主义,认为批评应着力于文本的字义、结构的分析。 西方现象学:以现象学哲学为基础,一方面否认审美对象的初始实在性和审美价值的最终理智判断;一方面强调感觉 和知觉的直观性和审美经验在各价段的决定作用。 接受美学:建立某种“召唤结构”,有待读者响应,从而构成对话关系。 召唤结构:文学作品具有意义空白和含义不确定,召唤读者去填充和确定。 新乐府:以新乐府得名,关心民苦,揭露时弊,有现实主义倾向。 古文运动:以儒学为旗帜,以复古为口号,以文体改革为中心,以维护唐王朝为目的的散文革新运动。韩愈,柳宗元 物感说:我国古代提出的一种心与物关系的学说。 心物交融说:刘勰,关于作家艺术构思与客观事物的论点。

名词解释 文学理论

名词解释 绪论 文学理论:广义来说,文学理论又称文学学,通常是关于文学的学问。由于:“文学学”一词出现了两个“学”重叠,不大符合汉语表达习惯,所以,习惯上称为“文艺学”,20世纪80年代以来,英语世界“文学理论”在中国文学界得到广泛传播,取代了“文艺学”而流行而来。文学理论是从文学活动的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具有鲜明的实践性。从有文学活动开始就有说明这些活动的言论。而且随着文学活动的深入发展,这些言论也变得愈加系统,形成文学理论。 第一章 唯物史观:P 社会结构:P 意识形态:P 艺术掌握:P20 艺术生产:P22 人对世界的审美活动,意识形态生产。建立在对现实世界的真实感 受的基础上,以审美情感去体验、发现和反映世界的美,并创造出美的精神世界,让人不仅从中受到美的陶冶、而且认识世界、弘扬人的价值,在各种精神生产中,艺术生产是一种最富于创造个性的“真正自由的劳动”。 马克思主义人论:P24 美的规律:P28 美的规律反映的是客观存在的美的事物的内在关系,具有客观性。美 的规律的表现形式又是变化的、相对的,因时间、空间和事物性质以及创作主体、评价主体的不同而变现为不同的形式。正确认识和把握美的规律,是成功进行文学创作和批评的基本要求。 现实主义创作原则:P29 马克思恩格斯提出的现实主义文学创作原则,既是唯物史 观和“美的规律”思想的体现,又是对他们所处时代的文学实践经验的总结。马克思恩格斯所强调的现实主义创作原则,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美的规律的思想在叙事文学创作中的具体运用和体现。它要求作家真实描写现实的社会关系,塑造出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美学的、历史的批判标准:P30 文学价值观:P 第二章

文学理论期末考试试题库整理

1、什么是文艺学? 2、什么是文学理论?(学科归属、研究对象、品格) 3、文学理论的对象和任务? 4、艾布拉姆斯《镜与灯》中的“镜”与“灯”各指什么? 5、文学活动的构成?例:什么是模仿论/表现论等?(四要素即四种理论视角) 6、文学活动的发生与发展?例:巫术发生说等概念?哪一种最合理?为什么?文学活动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的原因? 7、文学的含义?(三种含义) 8、什么是审美?审美指什么? 9、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的属性? 10、怎么理解文学是一般意识形态/审美意识形态? 11、文学作为审美意识形态的表现? 12、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的表现? 13、文学语言的主要特征? 14、什么是话语蕴藉? 15、什么是精神/物质生产?关系? 16、文学创造与科学、宗教活动的区别? 17、文学创造的客体与主体? 名词解释 1.话语:文学是一种话语。话语是特定社会语境中人与人之间从事沟通的具体言语行为, 即一定的说话人和受话人之间在特定的社会语境中通过文本而展开的沟通活动,包含说话人,受话人,文本沟通,语境等要素。 2.陌生化(P142):以不常见的称谓来描写事物,而以作者或任务似乎从未见过此事物。 而不得不以陌生化的眼光把事物原原本本的具体的描写出来。从而使艺术描写不落俗套,产生一种奇特的新鲜感。 3.有意味的形式(P176):由英国文艺批评家克莱夫·贝尔提出,认为艺术的本质在于“有 意味的形式”。“意味”是指形式背后表现或隐藏的艺术家的独特的审美情感,情感是意味的唯一来源。艺术是艺术家创造的,能激发观赏者审美情感的纯形式,是美的形式,即“有意味的形式”。 4.艺术真实(P153):作家在假定性情境中,以主观性感知与诗意性创造,达到对社会生 活的内蕴,特别是那些规律性的东西的把握,体现着作家的认识和感悟(这是一种特殊真实,是主体把自己的“内在尺度”运用到对象上去儿创造出来的审美化真实。) 5.熟悉的陌生人:别林斯基认为,每一个典型对于读者都是熟悉的陌生人。“熟悉”是因 为它来自生活,使读者能从这一典型形象联想到某些类似的人物。“陌生”是因为有这样个性特征的人似乎从来没有过,是寄托作家审美理想的新生命,指文学典型具有独特的个性,文学典型来自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既有个性又有共性,是古今唯一的独创,是一个读者熟悉的陌生人。 6.艺术发现(P127):作家在内心积累了相当多的感性材料的基础上,无意识地依据自己 认识生活和评价生活的思想原则和审美趋向,对外在事物进行观察和审视时所得到的一种独特的领悟。 7.期待视野P324:在文学阅读之先河阅读过程中,作为接受主体的读者,基于个人与社会 的复杂原因,心理上往往会有即成的思维指向与观念结构。读者这种据以阅读文本的既定心理图示,叫做阅读经验期待视野,简称期待视野。

文学理论名词解释汇总情况(2)

文学理论名词解释汇总(2) 叙述声音:体现叙述者叙述动作的口气或基本态度。显在叙述者、隐在叙述者。 三分法:把文学作品为成三大类:叙事作品、抒情作品、戏剧作品。 抒情作品:表现传达作者以情感为核心的内在心性的文学作品。 情感:人对与之人发生关系的客观事物的态度的体验。 情绪: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而产生的体验。人对外界刺激带有特殊色彩的主观态度。 审美情感:审美主体对客观审美对象是否符合自己需要所作出的一种心理反应、态度和体验。 艺术情感:对客观现实与表现对象持特定审美态度的一种情感体验。 表现论:认为艺术的本质在于表现情感,又称情感论。 托尔斯泰传达论:借助“外在符号”“传达”“感情” 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兴,抒发情感;观,反映社会生活;群,沟通人与人;怨,批评时政。 抒情原则:在创作过程中,处理情感与理性、现实、语言等关系问题上,有意无意遵循的原则。 古曲主义:拥护王权;理性绝对化,否定感情的意义;

运用民族规范语,恪守“三一律”;明显的保守性。 灵感:文思敏捷、思维活跃、注意力高度集中的很顺利的创作心境。 抒情策略:创作时,在语法或修辞采用某种方法和手段以达到抒情的目的并强化抒情效果。 原型意象:在某种抒情传统中长期反复使用并因之产生了固定内涵的模式化意象。 抒情母题:在某种抒情传中基于某种原型意象而形成的内涵相对固定的大型主题。 抒情小品文:一种短小而富有抒情意味的散文。 抒情的语法策略:从语言的结构方式这一角度强化抒情效果的方法和手段。 抒情的修辞策略:运用各种修辞方式强化抒情效果的方法和手段。 文学风格:作家的创作个性在文学作品的有机整体和言语结构中所显示出来的、能引起读者持久的审美享受的艺术独创性。 创作个性:作家的气质禀赋、世界观、艺术观、审美趣味、艺术才能、审美追求等主观因素综合而的一种习惯性的行为方式。在日常个性的基础上升华。它支配着文学风格的形成和显现。

文学理论教程(第四版)

文学理论教程 一、名词解释 文学四要素说:当代美国学者艾布拉姆斯提出的,文学四要素是指世界、作家、作品、和读者。 文学活动的发生:1、巫术发生说2、宗教发生说3、游戏发生说4、劳动说 文学风格:是指作家的创作个性在文学作品的有机整体中通过言语结构所显示出来的,能够引起读者持久审美享受的艺术独创性。 抒情叙述里的手法:陌生化、典型、意境、意象 陌生化:指在文学创作中,创作者为了更好地表情达意的需要而采取的一种异于常规的表现手法。它在内容与形式上违反人们习见的常情、常理、常事,同时在艺术上超越常境,打破形式逻辑却又合乎情感逻辑,使读者不但不觉得别扭,反而感到新颖别致,于不经意中把人引入一个奇美的艺术之境。 文学典型:作为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典型是文学言语系统中显出特征的富于魅力的性格,又称典型人物或典型性格,具有特征性和艺术魅力的美学特征。 意境:抒情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活跃着生命律动的韵味无穷的诗意空间。 意象:,指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简单地说,意象就是寓“意”之“象”,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 话语蕴藉:是指文学活动的蕴蓄深厚而又余味深长的语言与意义状况,表明文学作为社会话语实践蕴含丰富的意义生成可能性。 文本:指由作者写成而有待于阅读的单个文学作品本身。 二、简答 1、什么是文学叙事? 简单地说,就是用话语虚构社会生活事件的过程。其基本特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叙事的内容是社会生活事件的过程,即人的社会行为及其结果。第二,叙事是话语的虚构。 2、什么是文学创造(过程,文学构思,创作动机,艺术发现)? 文学创造,是一种旨在创造新的意识形态话语系统的艺术生产活动,其过程十分复杂和细微。文学创造的发生阶段可分为材料储存、艺术发现和创作动机等三个环节。艺术发现是作家被内在积累的材料所引发,并与作家当前由于某种”关注“而形成的心理趋向、优势兴奋中心相连,突然间向外在事物、事件、现象的投射。创作动机就是驱使作价投入文学创造活动的一股内在动力。艺术构思就是作家在材料积累和艺术发现的基础上,在某种创作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回忆、想象、情感等心理活动,以各种艺术构思方式,孕育出完善的、呼之欲出的形象序列和中心意念的艺术思维过程。 3、文学活动的构成? 文学活动由四要素构成:世界、作者、作品和读者。这四个要素在文学活动中形成相互渗透、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的整体关系。世界是文学活动的基本要素之一,在这里主要指文学活动所反映的客观世界、主观世界。在文学活动中,作者通过文学创作来表达他的感情和情感,并试图以此唤起读者相应的感受和感情。读者之于作品:再创造、只有经过读者阅读鉴赏,作者创作的文本才能实现其价值。因此,文学活动系统是由世界、读者、作品、读者构成的一个交往结构。

文学理论名词解释

《文学理论》名词解释 1.文学风格 文学风格是指作家的创作个性在文学文本的有机整体和言语结构中所显示出来的、能引起读者的持久的审美享受的艺术独特性。 2.情节 情节是指在特定环境中由人物性格和人物关系的发展变化所构成的一个事件的进程。 3.艺术构思 艺术构思是指作家在特定创作动机的指引下,在已然激起的创作冲动的驱使下,在选定创作对象的基础上运用艺术概括、艺术变形等手法塑造艺术形象、构织故事情节最终形成完整的艺术世界的心理过程。 4.召唤结构 召唤结构是由接受美学的代表人物之一、德国美学家伊瑟尔所提出的一个范畴,它是指由文学文本中所具有的“空白点”和“未定点”而形成的文本的潜在结构和图式化框架。 8、狭义的文艺学 狭义的文艺学专指文学理论,它是研究文学活动的性质、特征、构成、创造、接受及其发生、发展和演变的规律的一门学科。 9、文学批评 文学批评是以一定的理论和方法为基础,对以文学文本为中心的文学现象进行分析和评价的一种活动。 10、题材 题材是作家从自己的生活经验中提取出来的、作为艺术创作的直接依据的感性材料,它包括储存在作家头脑中的表象材料和情绪材料。 11、主题 文学文本中为作家所执意所表现的贯穿全篇、统帅全局的基本思想,就是文学文本的主题,又称主题思想。 13、何谓文学文本的结构? 文学文本的结构是指整个文学文本的组织架构,它具有布置全局的作用。 14、何谓表现手法? 表现手法是指作家借助语言来塑造形象、表达思想情感时所运用的各种具体的艺术途径和手段的总和。 15、何谓叙述? 叙述是作家对人物、事件和场景进行概括地交代和说明的一种表达方式,叙事类文学发展的早期多用这种表现手法。 16、何谓对话? 对话是通过人物之间交谈方式来进行的一种艺术手法,它需要对话的双方共同维持才能进行下去。 17、何谓独白?

文学理论填空题

1.依据冲突性质,戏剧可分为悲剧、喜剧、正剧2.依据表现形式,诗歌可分为格律诗、自由诗、散文诗 3.抒情作品的三个结构要素是声音、画面、情感经验 4.构成文学叙事的三方面涵义是叙述内容、叙述话语、叙述动作 5.英加登的“文本五层面”说是指声音、意义、世界、观点、形而上的特质6.亚里士多德提出的悲剧六因是指形象、性格、情节、言词、歌曲、思想7.文学话语活动的五要素包括说话人、受话人、本文、沟通、语境 8.审美意识形态的复杂组合包括无功利与功利、形象与理性、情感与认识9.常见的风格形态分类包括简约与繁丰、刚健与柔婉、平淡与绚烂、谨严与疏放 10.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三块基石是对象化理论、意识形态论、艺术生产论11.中国古代文论的心理学观点主要有虚静说、神思说、妙悟说、性灵说12.人类文学传播的三个阶段包括口头传播、文字传播、电子传播 13.王国维把文学意境分为有我之境、无我之境 14.马克思主义的批评标准是美学观点、历史观点 15.文学接受对象的文化属性包括认识属性、审美属性、文化价值 16.常见的批评文体包括论文、点评、随笔、序跋 17.文学风格形成的客观因素包括时代精神、民族传统、地域风情 18.故事行动序列的典型形式有_首尾接续式、中间包含式、左右并联式 19.三国时期王弼关于本文层次的说法是言、象、意 20.文学创作的一般过程包括生活积累、艺术构思、物化传达 1.历史上关于雅与俗的两种表述方式是:②④ ①寓庄于谐②阳春白雪③曲高和寡④下里巴人⑤文以载道

2.文学抒情在本质上属于:①②③⑤①现实评价②自我表现③审美体验④情感宣泄⑤艺术形式 3.文学阅读活动对读者的要求是:①②④ ①期待视野②对话欲望③思想正确④情感丰富⑤见仁见智 4.依据手段和材料,艺术可分为:①②③⑤ ①表演艺术②造型艺术③综合艺术④影视艺术⑤语言艺术 5.现实主义的基本特征是:①②③ ①关注现实②细节真实③反映本质④排斥理想⑤反对虚构 6.文学批评的艺术标准包括:②③④①真实程度②文体形式③形象特征④意蕴内涵⑤政治倾向 7.作为文学最本质的特征是:④ ①文字的科学②文章的学问③文化的载体④语言的艺术⑤抒情的方式 8.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相同点是:①④⑤ ①源于生活②细节真实③手法夸张④反映本质⑤表现情感 9.文学典型的艺术魅力实质上是在于:①③④⑤ ①真实性②科学性③新颖性④诚挚性⑤蕴藉性 10.文学批评的正确态度是:①②③ ①实事求是②客观公正③艺术民主④批评作家⑤炒作作品 1.作为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来源的三位哲人是康德、黑格尔、费尔巴哈 2艾布拉姆斯的文学四要素包括世界、作家、作品、读者 3.亚里士多德认为诗人摹仿的世界有三种:已有的事、或有的事、应有的事4.英加登的文本五层面说是指声音、意义、世界、观点、形而上 5.人类文学传播的三个阶段是口头传播、文字传播、电子传播 6.二十世纪西方文论发展的两条路线是科学主义、人文主义 7.王国维把文学意境分为有我之境、无我之境 8.文艺学的三个分支是文学理论、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