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高考理综化学选修3试题汇编及标准答案

2015高考理综化学选修3试题汇编及标准答案
2015高考理综化学选修3试题汇编及标准答案

高考理综化学选修3试题汇编

【2007】已知A、B、C、D和E 5种分子所含原子的数目依次为1、2、3、4和6,且都含有18个电子。又已知B、C和D是由两种元素组成。请回答:

(1)组成A分子的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是;

(2)B和C的分子式分别是和;C分子的立体结构呈形,该分子属于分子(填“极性”或“非极性”);

(3)若向D的稀溶液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有无色气体生成。则D的分子式是,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4)若将1molE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只生成1molCO2和2molH2O,则E的分子式是

【2008】X、Y、Z、Q、E五种元素中,X原子核外的M层中只有两对成对电子,Y原子核外的L 层电子数是K层的两倍,Z是地壳内含量(质量分数)最高的元素,Q的核电荷数是X与Z的核电荷数之和,E在元素周期表的各元素中电负性最大。请回答下列问题:

(1)X、Y的元素符号依次为、;

(2)XZ2与YZ2分子的立体结构分别是和,相同条件下两者在水中的溶解度较大的是(写分子式),理由是;

(3)Q的元素符号是,它属于第周期,它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在形成化合物时它的最高化合价为;

(4)用氢键表示式写出E的氢化物溶液中存在的所有氢键。

【2009】已知X、Y和Z三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和等于42。X元素原子的4p轨道上有3个未成对电子,Y元素原子的最外层2p轨道上有2个未成对电子。X跟Y可形成化合物X2Y3,Z元素可以形成负一价离子。

请回答下列问题:

(1)X元素原子基态时的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_,该元素的符号是__________;

(2)Y元素原子的价层电子的轨道表示式为________,该元素的名称是__________;

(3)X与Z可形成化合物XZ3,该化合物的空间构型为____________;

(4)已知化合物X2Y3在稀硫酸溶液中可被金属锌还原为XZ3,产物还有ZnSO4和H2O,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比较X的氢化物与同族第二、第三周期元素所形成的氢化物稳定性、沸点高低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0】主族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W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X、Y和Z分属不同的周期,它们的原子序数之和是W原子序数的5倍。在由元素W、X、Y、Z组成的所有可能的二组分化合物中,由元素W与Y形成的化合物M的熔点最高。请回答下列问题:

(1)W元素原子的L层电子排布式为,W3分子空间构型为;

(2)X单质与水发生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化合物M的化学式为,其晶体结构与NaCl相同,而熔点高于NaCl。M 熔点较高的原因是。将一定量的化合物ZX负载在M上可制得ZX/M催化剂,用于催化碳酸二甲酯与月桂醇酯交换合成碳酸二月桂酯。在碳酸二甲酯分子中,碳原子采用的杂化方式有,O—C—O的键角约为;

(4)X、Y、Z可形成立方晶体结构的化合物,其晶胞中X占据所有棱的中心,Y位于顶角,Z 处于体心位置,则该晶体的组成为X:Y:Z= ;

(5)含有元素Z的盐的焰色反应为色。许多金属盐都可以发生焰色反应,

其原因是。【2011】氮化硼(BN)是一种重要的功能陶瓷材料以天然硼砂为起始物,经过一系列反应可以得到BF3和BN,如下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由B2O3制备BF3、BN的化学方程式依次是,

(2)基态B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B和N相比,电负性较大的是_________,BN中B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_;

(3)在BF3分子中,F-B-F的键角是_______,B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为_______,BF3和过量Na F作用可生成NaBF4,BF错误!的立体结构为_______;

(4)在与石墨结构相似的六方氮化硼晶体中,层内B原子与N原子之间的化学键为________,层间作用力为________;

(5)六方氮化硼在高温高压下,可以转化为立方氮化硼,其结构与金刚石相似,硬度与金刚石相当,晶胞边长为361.5pm,立方氮化硼晶胞中含有______个氮原子、________个硼原子,立方氮化硼的密度是g·cm-3(只要求列算式,不必计算出数值,阿伏伽德罗常数为NA)。

【2012】 VIA族的氧、硫、硒(Se)、碲(Te)等元素在化合物中常表现出多种氧化态,含VIA族元素的化台物在研究

和生产中有许多重要用途。请回答下列问题:

(l)S单质的常见形式为S8,其环扶结构如下图所示,S原子采用的轨道杂化方式是 ;

(2)原子的第一电离能是指气态电中性基态原子失去一个电子转化为气态基态正离子所需要的最低能量,O、S、Se原子的第一电离能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3)Se原子序数为 ,其核外M层电子的排布式为;

(4) H2Se的酸性比H2S (填“强”或“弱”)。气态SeO3分子的立体构型为,SO32-离子的立体构型为 ;

(5) H2SeO3的K1和K2分别为2.7x l0-3和2.5x l0-8,H2SeO4第一步几乎完全电离,K2为

1.2X10-2,请根据结构与性质的关系解释:

①H2SeO3和H2SeO4第一步电离程度大于第二步电离的原因:

②H2SeO4比 H2SeO3酸性强的原因:

(6) ZnS在荧光体、光导体材料、涂料、颜料等行业中应用广泛。立方ZnS晶体结构如下图所示,其晶胞边长为540.0 pm.密度为 (列式并计算),a位置S2-离子与b 位置Zn2+离子之间的距离为 pm(列示表示)

2018年高考理综化学全国2卷(附答案)

2018年高考理综化学(卷2)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P 31 S 32 Fe 56 7.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碳酸钠可用于去除餐具的油污B.漂白粉可用于生活用水的消毒 C.氢氧化铝可用于中和过多胃酸D.碳酸钡可用于胃肠X射线造影检查 8.研究表明,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硫在形成雾霾时与大气中的氨有关(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雾和霾的分散剂相同B.雾霾中含有硝酸铵和硫酸铵 C.NH3是形成无机颗粒物的催化剂D.雾霾的形成与过度施用氮肥有关 9.实验室中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甲烷与氯气在光照下反应的实验。 光照下反应一段时间后,下列装置示意图中能正确反映实验现象的是 10.W、X、Y和Z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四种短周期元素。W与X可生成一种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Y的周期数是族序数的3倍;Z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数与W的电子总数相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X与其他三种元素均可形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二元化合物 B.Y与其他三种元素分别形成的化合物中只含有离子键C.四种元素的简单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 D.W的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均为强酸 11.N 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常温常压下,124 g P4中所含P—P键数目为4N A B.100 mL 1mol·L?1FeCl3溶液中所含Fe3+的数目为0.1N A C.标准状况下,11.2 L甲烷和乙烯混合物中含氢原子数目为2N A D.密闭容器中,2 mol SO2和1 mol O2催化反应后分子总数为2N A 12.我国科学家研发了一种室温下“可呼吸”的Na—CO2二次电池。将NaClO4溶于有机溶剂作为电解液,钠和负载碳纳米管的镍网分别作为电极材料,电池的总反应为3CO2+4Na 2 Na2CO3+C,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放电时, 4 ClO-向负极移动 B.充电时释放CO2,放电时吸收CO2 C.放电时,正极反应为:3CO2+4e?22 3 CO-+C D.充电时,正极反应为:Na+ + e?Na 13 .下列实验过程可以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编号实验目的实验过程 A 配制0.4000 mol·L?1的 NaOH溶液 城区4.0 g固体NaOH于烧杯中,加入少量蒸馏水溶 解,转移至250 mL容量瓶中定容 B 探究维生素C的还原性 向盛有2 mL黄色氯化铁溶液的试管中滴加浓的维 生素C溶液,观察颜色变化 C 制取并纯化氢气 向稀盐酸中加入锌粒,将生产的气体依次通过 NaOH溶液、浓盐酸和KMnO4溶液 D 探究浓度对反应速率 的影响 向2支盛有5 mL不同浓度NaHSO3溶液的试管中同 时加入2 mL 5%H2O2溶液,观察实验现象 26.(14分)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制得和使用金属锌的国家,一种以闪锌矿(ZnS,含有SiO2和少量FeS、CdS、PbS杂质)为原料制备金属锌的流程如图所示:

2019年全国卷Ⅰ理综化学高考试题文档版(含答案)

绝密★启用前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化学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Mg 24 S 32 Fe 56 Cu 64 一、选择题:本题共13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7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 合题目要求的。 7.陶瓷是火与土的结晶,是中华文明的象征之一,其形成、性质与化学有着密切的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雨过天晴云破处”所描述的瓷器青色,来自氧化铁 B.闻名世界的秦兵马俑是陶制品,由黏土经高温烧结而成 C.陶瓷是应用较早的人造材料,主要化学成分是硅酸盐 D.陶瓷化学性质稳定,具有耐酸碱侵蚀、抗氧化等优点 8.关于化合物2?苯基丙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不能使稀高锰酸钾溶液褪色B.可以发生加成聚合反应 C.分子中所有原子共平面D.易溶于水及甲苯 9.实验室制备溴苯的反应装置如下图所示,关于实验操作或叙述错误的是( ) A.向圆底烧瓶中滴加苯和溴的混合液前需先打开K B.实验中装置b中的液体逐渐变为浅红色

C.装置c中的碳酸钠溶液的作用是吸收溴化氢 D.反应后的混合液经稀碱溶液洗涤、结晶,得到溴苯 10.固体界面上强酸的吸附和离解是多相化学在环境、催化、材料科学等领域研究的重要课题。下图为少量HCl气体分子在253 K冰表面吸附和溶解过程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冰表面第一层中,HCl以分子形式存在 B.冰表面第二层中,H+浓度为5×10?3 mol·L?1(设冰的密度为0.9 g·cm?3) C.冰表面第三层中,冰的氢键网络结构保持不变 D.冰表面各层之间,均存在可逆反应HC l=H++Cl? 11.NaOH溶液滴定邻苯二甲酸氢钾(邻苯二甲酸H2A的K a1=1.1×10?3 ,K a2=3.9×10?6)溶液,混合溶液的相对导电能力变化曲线如图所示,其中b点为反应终点。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混合溶液的导电能力与离子浓度和种类有关 B.Na+与A2?的导电能力之和大于HA?的 C.b点的混合溶液pH=7 D.c点的混合溶液中,c(Na+)>c(K+)>c(OH?) 12.利用生物燃料电池原理研究室温下氨的合成,电池工作时MV2+/MV+在电极与酶之间传递电子,示意图如下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2017年高考理综化学真题及答案全国卷1

2017年高考全国卷1理综化学真题及答案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S 32 Cl 35.5 K 39 Ti 48 Fe 56 I 127 7.下列生活用品中主要由合成纤维制造的是 A.尼龙绳B.宣纸C.羊绒衫D.棉衬衣 【答案】A 8.《本草衍义》中对精制砒霜过程有如下叙述:“取砒之法,将生砒就置火上,以器覆之,令砒烟上飞着覆器,遂凝结累然下垂如乳,尖长者为胜,平短者次之。”文中涉及的操作方法是 A.蒸馏B.升华C.干馏D.萃取 【答案】B 【解析】“将生砒就置火上,以器覆之,令砒烟上飞着覆器,遂凝结”,属于固体直接转化为气体,类似于碘的升华,因此涉及的操作方法是升华,答案选B。 9.已知(b)、(d)、(p)的分子式均为C6H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的同分异构体只有d和p两种 B.b、d、p的二氯代物均只有三种 C.b、d、p均可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 D.b、d、p中只有b的所有原子处于同一平面 【答案】D 【解析】A.b是苯,其同分异构体有多种,不止d和p两种,A错误;B.d分子中氢原子分为2类,根据定一移一可知d的二氯代物是6种,B错误;C.b、p分子中不存在碳碳双键,不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发生反应,C错误;D.苯是平面形结构,所有原子共平面,d、p中均含有饱和碳原子,所有原子不可能共平面,D正确。答案选D。 10.实验室用H2还原WO3制备金属W的装置如图所示(Zn粒中往往含有硫等杂质,焦性没食子酸溶液用于吸收少量氧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①、②、③中依次盛装KMnO4溶液、浓H2SO4、焦性没食子酸溶液

B.管式炉加热前,用试管在④处收集气体并点燃,通过声音判断气体纯度 C.结束反应时,先关闭活塞K,再停止加热 D.装置Q(启普发生器)也可用于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反应制备氯气 【答案】B 11.支撑海港码头基础的钢管桩,常用外加电流的阴极保护法进行防腐,工作原理如图所示,其中高硅铸铁为惰性辅助阳极。下列有关表述不正确的是 A.通入保护电流使钢管桩表面腐蚀电流接近于零 B.通电后外电路电子被强制从高硅铸铁流向钢管桩 C.高硅铸铁的作用是作为损耗阳极材料和传递电流 D.通入的保护电流应该根据环境条件变化进行调整 【答案】C 【解析】本题使用的是外加电流的阴极保护法。A.外加强大的电流抑制金属电化学腐蚀产生的电流,A正确;B.通电后,被保护的钢管柱作阴极,高硅铸铁作阳极,因此外电路电子被强制从高硅铸铁流向钢管桩,B正确;C.高硅铸铁为惰性辅助阳极,所以高硅铸铁不损耗,C错误;D.外加电流要抑制金属电化学腐蚀产生的电流,D正确。答案选C。 12.短周期主族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W的简单氢化物可用作制冷剂,Y的原子半径是所有短周期主族元素中最大的。由X、Y和Z三种元素形成的一种盐溶于水后,加入稀盐酸,有黄色沉淀析出,同时有刺激性气体产生。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X的简单氢化物的热稳定性比W强 B.Y的简单离子与X的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 C.Y与Z形成化合物的水溶液可使蓝色石蕊试纸变红 D.Z与X属于同一主族,与Y属于同一周期 【答案】C

2015年高考试题化学(北京卷)解析版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北京市高考理综试题(化学部分) 6.下列有关我国古代技术应用中,其工作原理不涉及... 化学反应的是: 7.下列有关性质的比较,不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的是 A.酸性:H 2SO 4>H 3PO 4 B.非金属性:Cl>Br C.碱性:NaOH>Mg(OH)2 D.热稳定性 Na 2CO 3 >NaHCO 3 8.下列关于自然界中氮循环(如右图)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氮元素均被氧化 B.工业合成氨属于人工固氮 C.含氮无机物和含氮有机物可相互转化 D.碳、氢、氧三种元素也参加了氮循环 9.最新报道:科学家首次用X 射线激光技术观察到CO 与O 在催化剂表面形成化学键的过程。反应过程的 示意图如下: C 表示O 状态Ⅰ状态Ⅱ状态Ⅲ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O 和O 生成CO 2是吸热反应 B.在该过程中,CO 断键形成C 和O C.CO 和O 生成了具有极性共价键的 CO 2 D. 状态Ⅰ→ 状态Ⅲ表示 CO 与O 2反应的过程 10.合成导电高分子材料 PPV 的反应: 人工固氮

I I n + nCH 2=CH --CH =CH 催化剂 CH I CH -H 2n + (2n -1)HI PPV 下列说法正确.. 的是 A. 合成 PPV 的反应为加聚反应 B. PPV 与聚苯乙烯具有相同的重复结构单元 C. CH 2=CH - -CH =CH 2和苯乙烯互为同系物 D. 通过质谱法测定 PPV 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可得其聚合度 11.某消毒液的主要成分为 NaClO ,还含有一定量的NaOH,下列用来解释事实的方程式中,不合理...的是(已 知:饱和 NaClO 溶液的 pH 约为 11) A.该消毒液可用 NaOH 溶液吸收Cl 2制备: Cl 2 + 2OH - == Cl - +ClO - +H 2O B.该消毒液的 pH 约为 12:ClO - + H 2O - C.该消毒液与洁厕灵(主要成分为HCl)混用,产生有毒 Cl 2: 2H + + Cl - +ClO - == Cl 2↑+ H 2O D.该消毒液加白醋生成 HClO ,可增强漂白作用: CH 3COOH + ClO - == HClO + CH 3COO - 12.在通风橱中进行下列实验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 的是: A.Ⅰ中气体由无色变为红棕色的化学方程式:2NO+O 2=2NO 2 B.Ⅱ中的现象说明 Fe 表面形成致密的氧化膜,阻止Fe 进一步反应 C.对比Ⅰ、Ⅱ中的现象,说明稀 HNO 3的氧化性强于浓 HNO 3 D.针对Ⅲ中的现象,在 Fe 、Cu 之间连接电流计,可判断 Fe 是否被氧化 25. (17分) “张一烯炔环异构化反应”被《Name Reactions 》收录,该反应可高效构筑五元环状化合物: R -C ≡C -C O -CH 2HC =C H 2C -R 〞 O R ˊ 铑催化剂C -CH R -CH C =CH R ˊR 〞 C CH 2 O O (R 、Rˊ、R 〞表示氢、烷基或芳基)含成五元环有机化合物J 的路线如下:

2018年高考全国理综化学II卷(附答案)

2018年高考全国理综 化学I I卷(附答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2018年全国统一高考化学试卷(新课标Ⅱ) 一、选择题:本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6分)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碳酸钠可用于去除餐具的油污 B.漂白粉可用于生活用水的消毒 C.氢氧化铝可用于中和过多胃酸 D.碳酸钡可用于胃肠X射线造影检查 2.(6分)研究表明,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硫在形成雾霾时与大气中的氨有关(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雾和霾的分散剂相同 B.雾霾中含有硝酸铵和硫酸铵 C.NH3是形成无机颗粒物的催化剂 D.雾霾的形成与过度施用氮肥有关 3.(6分)实验室中用如右图所示的装置进行甲烷与氯气在光照下反应的实验。 光照下反应一段时间后,下列装置示意图中能正确反映实验现象的是() A.B.C.D. 4.(6分)W、X、Y和Z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四种短周期元素。W与X可生成一种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Y的周期数是族序数的3倍;Z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数与W的电子总数相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X与其他三种元素均可形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二元化合物 B.Y与其他三种元素分别形成的化合物中只含有离子键 C.四种元素的简单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 D.W的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均为强酸 5.(6分)N 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常温常压下,124gP4中所含P一P键数目为4N A

B.100 mL 1mol?L﹣1FeCl3溶液中所含Fe3+的数目为0.lN A C.标准状况下,11.2L甲烷和乙烯混合物中含氢原子数目为2N A D.密闭容器中,2 mol SO2和1molO2催化反应后分子总数为2N A 6.(6分)我国科学家研发了一种室温下“可呼吸”的Na﹣CO3二次电池,将NaClO4溶于有机溶剂作为电解液。钠和负载碳纳米管的镍网分别作为电极材料,电池的总反应为:3CO2+4Na?2Na2CO3+C,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放电时,ClO4﹣向负极移动 B.充电时释放CO2,放电时吸收CO2 C.放电时,正极反应为:3CO2+4e﹣═2CO32﹣+C D.充电时,正极反应为:Na++e﹣═Na 7.(6分)下列实验过程可以达到实验目的是() 编号实验目的 实验过程 A配制 0.4000mol?L﹣1的NaOH溶液 称取4.0g固体NaOH于烧杯中,加入少量蒸馏水溶解,转移至250mL容量瓶中定容 B探究维生素C的还原性向盛有2mL黄色氯化铁溶液的试管中滴加浓的维生素C 溶液,观察颜色变化 C制取并纯化氢气向稀盐酸中加入锌粒,将生成的气体依次通过NaOH溶 液、浓硫酸和KMnO4溶液 D探究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向2支盛有5mL不同浓度 NaHSO3溶液的试管中同时加入2mL5%H2O2溶液,观察实验现象 二、非选择题:每个试题考生必须作答。 8.(14分)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制得和使用金属锌的国家。一种以闪锌矿(ZnS,含有SiO2和少量FeS、CdS、PbS杂质)为原料制备金属锌的流程如图所示: 相关金属离子[c0(M n+)=01mol?L﹣1]形成氢氧化物沉淀的pH范围如下: 金属离子Fe3+Fe2+Zn2+Cd2+ 开始沉淀的pH 1.5 6.3 6.27.4

2017年高考新课标Ⅱ卷理综化学试题解析

绝密★启用前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试题卷(化学)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学科.网写在本试卷及草稿纸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Mg 24 Al 27 Ca 40 一、选择题:本题共13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7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 目要求的。 7.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糖类化合物也可称为碳水化合物 B .维生素D 可促进人体对钙的吸收 C .蛋白质是仅由碳、氢、氧元素组成的物质 D .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但不宜摄入过多 8.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A N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1 L 0.1 mol·1 L -NH 4Cl 溶液中,4NH + 的数量为0.1A N B .2.4 g Mg 与H 2SO 4完全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1A N C .标准状况下,2.24 L N 2和O 2的混合气体中分子数为0.2A N D .0.1 mol H 2和0.1 mol I 2于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后,其分子总数为0.2A N 9.a 、b 、c 、d 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a 原子核外电子总数与b 原子次外层的电子数相同;c 所在周期数与族数相同;d 与a 同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原子半径:d>c>b>a B .4种元素中b 的金属性最强 C .c 的氧化物的水化物是强碱 D .d 单质的氧化性比a 单质的氧化性强 10.下列由实验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实验 结论

2011年北京高考理综化学试题及答案

2011年北京高考化学及答案 6.垃圾分类有利于资源回收利用。下列垃圾归类不合理... 的是 B 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C A .麦芽糖及其水解产物均能发生银镜反应 B .用溴水即可鉴别苯酚溶液,2,4-已二烯和甲苯 C .在酸性条件下,18 325CH CO OC H 的水解产物是18 3CH CO OH 和25C H OH D .用甘氨酸( )和丙氨酸( )缩合最多可形成4种二肽 8.结合右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A .Ⅰ和Ⅱ中正极均被保护 B .Ⅰ和Ⅱ中负极反应均是Fe —2e — =Fe 2+ C .Ⅰ和Ⅱ中正极反应均是O 2+2H 2O+4e —=4OH — D .Ⅰ和Ⅱ中分别加入少量K 3[Fe (CN )6]溶液,均有蓝色沉淀 9.下列与处理方法对应的反应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B A .用Na 2S 去除废水中的Hg 2+ :Hg 2+ +S 2- =HgS ↓ B .用催化法处理汽车尾气中的CO 和NO :CO+NO ??? →催化剂 C+NO 2 C .向污水中投放明矾,生成能凝聚悬浮物的胶体:Al 3+ +3H 2O Al(OH)3(胶体)+3H + D .用高温催化氧化法去除烃类废气(C x H y ):C x H y +()4y x +O 2???→催化剂 高温 xCO 2+2 y H 2O 10.25℃、101kPa 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A .①和②产物的阴阳离子个数比不相等 B .①和②生成等物质的量的产物,转移电子数不同 C .常温下Na 与足量O 2反应生成Na 2O ,随温度升高生成Na 2O 的速率逐渐加快 D .25℃、101kPa 下:Na 2O 2(s )+2 Na (s )= 2Na 2O (s ) H ?=-317kJ/mol 11.下列实验方案中,不能测定Na 2CO 3和NaCHO 3,混合物中Na 2CO 3质量分数的是 C A .取a 克混合物充分加热,减重b 克 B .取a 克混合物与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加热、蒸干、灼烧,得b 克固体 C .取a 克混合物与足量稀硫酸充分反应,逸出气体用碱石灰吸收,增重b 克 D .取a 克混合物与足量Ba (OH )2溶液充分反应,过滤、洗涤、烘干,得b 克固体 12.已知反应:2CH 3COCH 3(l )催化剂 CH 3COCH 2COH (CH 3)2(l )。取等量CH 3COCH 3,分别在0℃和

2017高考理综全国二卷(化学部分)

2017高考理综全国二卷(化学部分)

绝密★启用前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试题卷(化学部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及草稿纸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12 N14 O16 Na 23 Mg 24 Al 27 Ca 40 一、选择题:本题共13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7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 要求的。 7.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糖类化合物也可称为碳水化合物 B.维生素D可促进人体对钙的吸收 C.蛋白质是仅由碳、氢、氧元素组成的物质 D.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但不宜摄入过多 8.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 A N。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L0.1mol·1L-NH 4CL溶液中, 4 NH+的数量为0.1A N B.2.4gMg与H 2SO 4 完全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1 A N C.标准状况下,2.24LN 2和O 2 的混合气体中分子数为

0.2 A N D.0.1mol H 2和0.1mol I 2 于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后,其 分子总数为0.2 A N 9.a,b,c,d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a 原子核外电子总数与b原子次外层的电子数相同;c所在周期数与族数相同;d与a同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原子半径:d>c>b>a B.4种元素中b的金属性最强 C.c的氧化物的水化物是强碱 D.d单质的氧化性比a 单质的氧化性强 10.下列由实验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实验结论 A. 将乙烯通入溴的四 氧化碳溶液,溶液 最终变为无色透明生成的1,2—二溴乙烷无色、可溶于四氧化碳 B. 乙醇和水都可与金 属钠反应产生可燃 性气体乙醇分子中的氢与水分子中的氢具有相同的活性 C. 用乙酸浸泡水壶中 的水垢,可将其清 除乙酸的酸性小于碳酸的酸性 D. 甲烷与氯气在光源 下反应后的混合气生成的氯甲烷具有酸性

高考理综化学试题及答案(全国卷I)(优选.)

最新文件---------------- 仅供参考--------------------已改成-----------word文本 --------------------- 方便更改 2015年高考(全国Ⅰ卷) 理科综合能力能力测试 化学部分试题及答案 7.我国清代《本草纲目拾遗》中记叙无机药物335种,其中“强水”条目下写道:“性最烈,能蚀五金……其水甚强,五金八石皆能穿滴,惟玻璃可盛。”这里的“强水”是指 A.氨水 B.硝酸 C.醋 D.卤水 8.N A 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8 g D2O和18 g H2O中含有的质子数均为10 N A B.2 L 0.5 mol·L-1亚硫酸溶液中含有的H+离子数为2 N A C.过氧化钠与水反应时,生成0.1 mol氧气转移的电子数为0.2 N A D.密闭容器中2 mol NO与1 mol O2充分反应,产物的分子数为2 N A 9.乌洛托品在合成、医药、染料等工业中有广泛用途,其结构式如图所示。将甲醛水溶液与氨水混合蒸发可制得乌洛托品。若原料完全反应生成乌洛托品,则甲醛与氨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N N N N A.1:1 B.2:3 C.3:2 D.2:1

10.下列实验中,对应的现象以及结论都正确且两者具有因果关系的是 11.微生物电池是指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微生物电池的说法错误.. 的是 A .正极反应中有CO 2生成 B .微生物促进了反应中电子的转移 C .质子通过交换膜从负极区移向正极区 D .电池总反应为C 6H 12O 6 + 6O 2 = 6CO 2 + 6H 2O 12.W 、X 、Y 、Z 均为短周期主族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加,且原子核外L 电子层的电子数分别为0、5、8、8,它们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2017理综全国卷1化学试题及解答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化学试题解答 注意事项: 0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0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 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0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S32 Cl35.5 K39 Ti48 Fe56 I127 一、选择题:本题共13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7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 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07、下列生活用品中主要由合成纤维制造的是 (A)尼龙绳(B)宣纸(C)羊绒衫(D)棉衬衣 08、《本草衍义》中对精制砒霜过程有如下叙述:“取砒之法,将生砒就置火上,以器覆之,令 砒烟上飞着覆器,遂凝结累然下垂如乳,尖长者为胜,平短者次之。”文中涉及的操作方法是 (A)蒸馏(B)升华(C)干馏(D)萃取 09、已知(b)、(d)、(p)的分子式均为C6H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的同分异构体只有d和p 两种 (B)b、d、p的二氯代物均只有三种 (C)b、p 均可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 (D)b、d、p中,只有b 的所有原子处于同一平面 解:(A)苯的同分异构体至少还有CH≡CCH2CH2C≡ CH (B)苯b三种、杜瓦苯d六种、棱晶烷p三种( 不计对映异构),如下图 (C)p不能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 (D)只要有饱和碳原子,所有原子就不可能处于同一平面 a b c c'

10、实验室用H 2还原WO 3制备金属W 的装置如图所示(Zn 粒中往往含有碳等杂质,焦性没食子 酸溶液用于吸收少量氧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①、②、③中依次盛装KMnO 4溶液、浓H 2SO 4、焦性没食子酸溶液 (B)管式炉加热前,用试管在④处收集气体并点燃,通过声音判断气体纯度 (C)结束反应时,先关闭活塞K ,再停止加热 (D)装置Q(启普发生器)也可用于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反应制备氯气 解:(A)③应该是浓硫酸 (C)应该先熄灭酒精灯,不关闭K ,继续通氢气冷却生成的W (D)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反应需要加热 11、支持海港码头基础的防腐技术,常用外加电流的 阴极保护法进行防腐,工作原理如图所示,其中 高硅铸铁为惰性辅助阳极。下列有关表述不正确的是 (A)通入保护电流使钢管桩表面腐蚀电流接近于零 (B)通电后外电路电子被强制从高硅铸铁流向钢管桩 (C)高硅铸铁的作用是作为损耗阳极材料和传递电流 (D)通入的保护电流应该根据环境条件变化进行调整 解:高硅铸铁为惰性辅助阳极,不失去电子,海水中的氯离子失电子:22Cl 2e Cl ---= 12、短周期主族元素W 、X 、Y 、Z 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W 的简单氢化物可用作制冷剂,Y 的原 子半径是所有短周期主族元素中最大的。由X 、Y 和Z 三种元素形成的一种盐溶于水后,加入稀盐酸,有黄色沉淀析出,同时有刺激性气体产生。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X 的简单氢化物的热稳定性比W 强 (B)Y 的简单离子与X 的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 (C)Y 与Z 形成化合物的水溶液可使蓝色石蕊试纸变红 (D)Z 与X 属于同一主族,与Y 属于同一周期 解:W 是N 、X 是O 、Y 是Na 、Z 是S ,盐是Na 2S 2O 3 注意(B)选项的表述,省略了X 的“简单离子” 13、常温下将NaOH 溶液添加到己二酸(H 2X)溶液中,混合溶液的pH 与离子浓度变化的关系 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2015年北京高考理综试题(化学部分_纯word版_含答案)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北京卷) 6.下列我国古代的技术应用中,其工作原理不涉及...化学反应的是( ) 7.下列有关性质的比较,不能.. 用元素周期律解释的是( ) A .酸性:H 2SO 4>H 3PO 4 B .非金属性:Cl >Br C .碱性:NaOH >Mg(OH)2 D .热稳定性:Na 2CO 3>NaHCO 3 8.下列关于自然界中氮循环(如图)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氮元素均被氧化 B .工业合成氨属于人工固氮 C .含氮无机物和含氮有机物可相互转化 D .碳、氢、氧三种元素也参与了氮循环 9.最新报道:科学家首次用X 射线激光技术观察到CO 与O 在催化剂表面形成化学键的过程。反应过程的示意图如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反应过程 状态Ⅰ 状态Ⅱ 状态Ⅲ 表示C 表示O 表示催化剂

A .CO 和O 生成CO 2是吸热反应 B .在该过程中,CO 断键形成 C 和O C .CO 和O 生成了具有极性共价键的CO 2 D .状态Ⅰ→状态Ⅲ表示CO 与O 2反应的过程 10.合成导电高分子材料PPV 的反应: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合成PPV 的反应为加聚反应 B .PPV 与聚苯乙烯具有相同的重复结构单元 C . 和苯乙烯互为同系物 D .通过质谱法测定PPV 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可得其聚合度 11.某消毒液的主要成分为NaClO ,还含有一定量的NaOH 。下列用来解释事实的方程式中, 不合理...的是(已知:饱和NaClO 溶液的pH 约为11) A .该消毒液可用NaOH 溶液吸收Cl 2制备:Cl 2+2OH - =ClO - +Cl - +H 2O B .该消毒液的pH 约为12:ClO -+H 2+OH - C .该消毒液与洁厕灵(主要成分为HCl )混用,产生有毒Cl 2: 2H ++Cl -+ClO - =Cl 2↑+H 2O D .该消毒液加白醋生成HClO ,可增强漂白作用: CH 3COOH +ClO - =HClO +CH 3COO 12.在通风橱中进行下列实验: 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是( ) A .Ⅰ中气体由无色变红棕色的化学方程式:2NO +O 2=2NO 2 B .Ⅱ中的现象说明Fe 表面形成致密的氧化层,阻止Fe 进一步反应 C .对比Ⅰ、Ⅱ中现象,说明稀HNO 3的氧化性强于浓HNO 3 D .针对Ⅲ中现象,在Fe 、Cu 之间连接电流计,可判断Fe 是否被氧化 CH 2=CH CH =CH 2n I + n CH 2=CH CH =CH 2 +(2n -1)HI I CH CH H 2n PPV 催化剂

2019高考理综化学全国卷 一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化学) 7.陶瓷是火与土的结晶,是中华文明的象征之一,其形成、性质与化学有着密切的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雨过天晴云破处”所描述的瓷器青色,来自氧化铁 B.闻名世界的秦兵马俑是陶制品,由黏土经高温烧结而成 C.陶瓷是应用较早的人造材料,主要化学成分是硅酸盐 D.陶瓷化学性质稳定,具有耐酸碱侵蚀、抗氧化等优点 8.关于化合物2?苯基丙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不能使稀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B.可以发生加成聚合反应 C.分子中所有原子共平面 D.易溶于水及甲苯 9.实验室制备溴苯的反应装置如下图所示,关于实验操作或叙述错误的是 A.向圆底烧瓶中滴加苯和溴的混合液前需先打开K B.实验中装置b中的液体逐渐变为浅红色 C.装置c中的碳酸钠溶液的作用是吸收溴化氢 D.反应后的混合液经稀碱溶液洗涤、结晶,得到溴苯 10.固体界面上强酸的吸附和离解是多相化学在环境、催化、材料 科学等领域研究的重要课题。下图为少量HCl气体分子在253 K冰表面吸附和溶解过程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冰表面第一层中,HCl以分子形式存在 B.冰表面第二层中,H+浓度为5×10?3 mol·L?1(设冰的 密度为0.9 g·cm?3) C.冰表面第三层中,冰的氢键网格结构保持不变 D.冰表面各层之间,均存在可逆反应HCl==H++Cl? 11.NaOH溶液滴定邻苯二甲酸氢钾(邻苯二甲酸氢钾H2A的K a1=1.1×10?3 ,K a2=3.9×10?6)溶液,混合溶液的相对导电能力变化曲线如图所示,其中b点为反应终点。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2015年北京市高考化学试卷

2015 年北京市高考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 1.下列我国古代的技术应用中,其工作原理不涉及化学反应的是( ) A .火药使用 B .粮食酿酒 C .转轮排字 D .铁的冶炼 A .A B .B C .C D .D 2.下列有关性质的比较,不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的是( ) A .酸性:H 2SO 4>H 3PO 4 B .非金属性:Cl >Br C .碱性:NaOH >Mg (OH )2 D .热稳定性:Na 2CO 3>NaHCO 3 3.下列关于自然界中氮循环(如图)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氮元素均被氧化 B .工业合成氨属于人工固氮 C .含氮无机物和含氮有机物可相互转化 D .碳、氢、氧三种元素也参加了氮循环 4.最新报道:科学家首次用 X 射线激光技术观察到 CO 与 O 在催化剂表面形成 化学键的过程.反应过程的示意图如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CO 和 O 生成 CO 2 是吸热反应 B .在该过程中,CO 断键形成 C 和 O C .CO 和 O 生成了具有极性共价键的 CO 2 D .状态Ⅰ→状态Ⅲ表示 CO 与 O 2 反应的过程 5.合成导电高分子材料 PPV 的反应: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合成 PPV 的反应为加聚反应 B .PPV 与聚苯乙烯具有相同的重复结构单元 C . 和苯乙烯互为同系物 D .通过质谱法测定 PPV 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可得其聚合度 6.某消毒液的主要成分为 NaClO ,还含有一定量的 NaOH .下列用来解释事实的 方程式中,不合理的是(已知:饱和 NaClO 溶液的 pH 约为 11)( ) A .该消毒液可用 NaOH 溶液吸收 Cl 2 制备:Cl 2+2OH ﹣═ClO ﹣+Cl +H 2O B .该消毒液的 pH 约为 12:ClO ﹣+H 2O HClO +OH ﹣ C .该消毒液与洁厕灵(主要成分为 HCl )混用,产生有毒 Cl 2:2H ++Cl ﹣+ClO ﹣═ Cl 2↑+H 2O D .该消毒液加白醋生成 HClO ,可增强漂白作用:CH 3COOH +ClO ﹣═HClO +CH 3COO ﹣ 7.在通风橱中进行下列实验:

年全国高考理综化学试题及答案-全国卷3

2016年全国高考理综(化学)试题及答案-全国卷3 适用地区:云南、广西、贵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S 32 Cl 35.5 V 51 Fe 56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7.化学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下列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化学性质实际应用 A. Al2(SO4)3和小苏打反应泡沫灭火器灭火 B. 铁比铜金属性强FeCl3腐蚀Cu刻制印刷电路板 C. 次氯酸盐具有氧化性漂白粉漂白织物 D. HF与SiO2反应氢氟酸在玻璃器皿上刻蚀标记 8.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乙烷室温下能与浓盐酸发生取代反应 B.乙烯可以用作生产食品包装材料的原料 C.乙醇室温下在水中的溶解度大于溴乙烷 D.乙酸在甲酸甲酯互为同分异构体 9.下列有关实验的操作正确的是 实验操作 A. 配制稀硫酸先将浓硫酸加入烧杯中,后倒入蒸馏水 B. 排水法收集KMnO4分解产生的O2先熄灭酒精灯,后移出导管 C. 浓盐酸与MnO2反应制备纯净Cl2气体产物先通过浓硫酸,后通过饱和食盐水 D. CCl4萃取碘水中的I2先从分液漏斗下口放出有机层,后从上口倒 出水层 10 A.异丙苯的分子式为C9H12 B.异丙苯的沸点比苯高 C.异丙苯中碳原子可能都处于同一平面 D.异丙苯的和苯为同系物 11.锌–空气燃料电池可用作电动车动力电源,电池的电解质溶液为KOH溶液,反应为2Zn + O2 + 4OH–+ 2H2O====2Zn(OH)4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充电时,电解质溶液中K+向阳极移动 B.充电时,电解质溶液中c(OH-)逐渐减小 C.放电时,负极反应为:Zn + 4OH–? 2e–====Zn(OH)2 4 D.放电时,电路中通过2mol电子,消耗氧气22.4L(标准状况) 12.四种短周期主族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W、X的简单离子具有相同电子层结构,X的原子半径是短周期主族元素原子中最大的,W与Y同族,Z与X形成的离子化合物的水溶液呈中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简单离子半径:WZ 13.下列有关电解质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2020年全国卷Ⅲ理综化学高考试题(含答案)

高考真题绝密★启用前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化学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Mg 24 S 32 Fe 56 Cu 64 一、选择题:本题共13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7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 目要求的。 7.宋代《千里江山图》描绘了山清水秀的美丽景色,历经千年色彩依然,其中绿色来自孔雀石颜料(主要成分为Cu(OH)2·CuCO3),青色来自蓝铜矿颜料(主要成分为Cu(OH)2·2CuCO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保存《千里江山图》需控制温度和湿度 B.孔雀石、蓝铜矿颜料不易被空气氧化 C.孔雀石、蓝铜矿颜料耐酸耐碱 D.Cu(OH)2·CuCO3中铜的质量分数高于Cu(OH)2·2CuCO3 8.金丝桃苷是从中药材中提取的一种具有抗病毒作用的黄酮类化合物,结构式如下: 下列关于金丝桃苷的叙述,错误的是 A.可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B.分子含21个碳原子 C.能与乙酸发生酯化反应D.不能与金属钠反应 9.N A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2.4 L(标准状况)氮气中含有7N A个中子

高考真题 B .1 mol 重水比1 mol 水多N A 个质子 C .12 g 石墨烯和12 g 金刚石均含有N A 个碳原子 D .1 L 1 mol·L ?1 NaCl 溶液含有28N A 个电子 10.喷泉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应用下列各组气体—溶液,能出现喷泉现象的是 气体 溶液 A . H 2S 稀盐酸 B . HCl 稀氨水 C . NO 稀H 2SO 4 D . CO 2 饱和NaHCO 3溶液 11.对于下列实验,能正确描述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A .用Na 2SO 3溶液吸收少量Cl 2:323SO -+Cl 2+H 2O = 23HSO -+2Cl -+24SO - B .向CaCl 2溶液中通入CO 2:Ca 2++H 2O+CO 2=CaCO 3↓+2H + C .向H 2O 2溶液中滴加少量FeCl 3:2Fe 3+ +H 2O 2=O 2↑+2H ++2Fe 2+ D .同浓度同体积NH 4HSO 4溶液与NaOH 溶液混合:4NH ++OH - =NH 3·H 2O 12.一种高性能的碱性硼化钒(VB 2)—空气电池如下图所示,其中在VB 2电极发生反应: 32442VB 16OH 11e VO 2B(OH)4H O ----+-=++该电池工作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2017年高考新课标3卷理综化学(解析版附后)

2017年高考新课标3卷理综化学 7.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PM2.5是指粒径不大于2.5μm的可吸入悬浮颗粒物 B.绿色化学要求从源头上消除或减少生产活动对环境的污染 C.燃煤中加入CaO可以减少酸雨的形成及温室气体的排放 D.天然气和液化石油气是我国目前推广使用的清洁燃料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植物油氢化过程中发生了加成反应 B.淀粉和纤维素互为同分异构体 C.环己烷与苯可用酸性KMnO4溶液鉴别 D.水可以用来分离溴苯和苯的混合物 9.下列实验操作规范且能达到目的的是 N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10. A 0.6N个中子 A.0.1 mol 的11B中,含有A 0.1N个H+ B.pH=1的H3PO4溶液中,含有 A 0.6N个CO2分子 C.2.24L(标准状况)苯在O2中完全燃烧,得到 A 2N个P-Cl键D.密闭容器中1 mol PCl3与1 mol Cl2反应制备PCl5(g),增加 A 11.全固态锂硫电池能量密度高、成本低,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其中电极a常用掺有石墨烯的S8材料,电池反应为:16Li+x S8=8Li2S x(2≤x≤8)。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电池工作时,正极可发生反应:2Li2S6+2Li++2e-=3Li2S4 B.电池工作时,外电路中流过0.02 mol电子,负极材料减重0.14 g C.石墨烯的作用主要是提高电极a的导电性 D.电池充电时间越长,电池中的Li2S2量越多 12..短周期元素W、X、Y和Z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表所示,这四种元素原子的最外电子数纸盒为21。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A.氢化物沸点:WW C.化合物熔点:Y2X3

2016年高考北京卷理综化学试题解析

6.我国科技创新成果斐然,下列成果中获得诺贝尔奖的是 A.徐光宪建立稀土串级萃取理论 B.屠呦呦发现抗疟新药青蒿素 C.闵恩泽研发重油裂解催化剂 D.侯德榜联合制碱法 B 解答:解:2015年10月,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治疗疟疾的新疗法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史,只要关注时事,平时注意积累,能轻松简答. 考点定位:本题主要是考查化学史判断 名师点晴:本题侧重于考查我国科学家在化学领域中的重大研究成果,主要是与诺贝尔化学奖有关的判断,学生只要平时注意稍加留意即可得出正确的判断,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化学兴趣,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 7.下列中草药煎制步骤中,属于过滤操作的是 A.冷水浸泡 B.加热煎制 C.箅渣取液 D.灌装保存 C 解析:A、冷水浸泡属于物质的溶解,A错误;B、加热煎制属于加热,B错误;C、箅渣取液属于过滤操作,C正确;D、灌装保存是液体转移,D错误。答案选C。 考点定位:本题主要是考查物质的分离和提纯操作装置判断 名师点晴:该题以我国中草药煎制为载体,侧重考查学生对物质分离与提纯操作装置图的熟练掌握程度,题目难度不大,明确过滤的含义、适用范围以及主要装置是解答的关键。过滤适用于不溶性固体和液体之间的一种分离方法,主要仪器有铁架台(带铁圈)、烧杯、玻璃棒和漏斗,主要用品是滤纸。另外还需要注意过滤操作的注意事项。 点评:本题考查物质的分离,侧重于学生的分析、实验能力的考查,题目密切联系生活,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难度不大. 8.下列食品添加剂中,其使用目的与反应速率有关的是 A.抗氧化剂 B.调味剂 C.着色剂 D.增稠剂 A 分析:一般来说,食品中常加入抗氧剂、调味剂、着色剂以及增稠剂等,其中加入抗氧化剂可减缓食品的腐蚀,延长保质期,而调味剂、着色剂以及增稠剂与食品的色、态、味有关,以此解答该题. 解答:解:A.抗氧化剂减少食品与氧气的接触,延缓氧化的反应速率,故A正确; B.调味剂是为了增加食品的味道,与速率无关,故B错误; C.着色剂是为了给食品添加某种颜色,与速率无关,故C错误; D.增稠剂是改变物质的浓度,与速率无关,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常见食品的添加剂,与化学反应速率相结合综合考查学生的双基以及分析能力,侧重于化学与生活的考查,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难度不大,注意相关基础知识的积累. 考点定位:本题主要是考查食品添加剂的有关判断 名师点晴:化学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在日常生活及工农业生产和科学技术中应用十分广泛。食品添加剂关乎我们每个人的健康,了解食品添加剂是每个人应该掌握的基本常识,只有掌握一定的化学知识,才会使我们的生活质量得以提升,也才会更安全、更健康。了解抗氧化剂、调味剂、着色剂、增稠剂的含义是解答的关键,注意相关知识的积累。 9.在一定条件下,甲苯可生成二甲苯混合物和苯。有关物质的沸点、熔点如下: 对二甲苯邻二甲苯间二甲苯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