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linux远程桌面实验报告

三、linux远程桌面实验报告

三.Linux远程桌面配置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Linux远程桌面配置

实验环境:VM虚拟机

一台RED HAT 6 配置VNC 远程桌面IP 192.168.1.1

(本实验中IP地址以实际为准)

实验步骤:(要有详细的配置与截图)

1.安装VNC服务的2个包(操作系统版本不同,包的名称就不同,这里是red hat 6.3_64)

tigervnc-1.0.90-0.17.20110314svn4359.el6.x86_64

tigervnc-server-1.0.90-0.17.20110314svn4359.el6.x86_64

2.配置RED HAT 6 的VNC服务参考之前我发下的实验文档。(详细步骤)

3.在windows本地机器上安装vnc客户端,这个网上有下载的,对应自己系统的版本,群

共享里有.

4.打开vnc输入IP:端口号,连接到linux远程桌面上

实验心得体会:

实验人:某某

时间:2013.5.15

linux实验报告

实验一 实验名称:Linux 基本命令的使用 实验时间:2学时 实验目的:熟练使用Linux字符界面、窗口系统的常用命令。 实验内容 (一)Linux操作基础 1.重新启动linux或关机(poweroff,shutdown,reboot,init 0,init 6) 2.显示系统信息(uname),显示系统日期与时间,查看2014年日历(date,cal) ①uname:查看系统与内核相关信息 uname -asrmpi 参数: -a :所有系统相关的信息; -s: 系统内核名称; -r: 内核的版本; -m:本系统的硬件名称,如i686或x86_64; -p: CPU的类型,与-m类似,只是显示的是CPU的类型; -i :硬件的平台(ix86). ②date:显示日期的命令 ③cal:显示日历 单独cal:列出当前月份的日历 cal 2014:列出2014年的日历 cal 5 2014:列出2014年五月的目录 3.使用帮助命令(man,help) ①man:是manual(操作说明)的简写,是在线帮助系统 man后跟某个命令就会详细说明此命令,例如:man man就会详细说明man 这个命令的用法; ②help:也是帮助命令,一般会在命令后,例如:cd --help 就会列出cd命令的使用说明。 4.查看当前登陆用户列表(who),显示当前用户(whoami) ①who:显示目前已登录在系统上面的用户信息; ②whoami:查询当前系统账户 5.建立一个新用户mytest,设定密码(useradd,passwd) ①useradd mytest(建立新用户mytest);

嵌入式linux基本操作实验一的实验报告

实验一linux基本操作实验的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熟悉嵌入式开发平台部件,了解宿主机/目标机开发模式; 2、熟悉和掌握常用Linux的命令和工具。 二实验步骤 1、连接主机和目标板;(三根线,网线直接连接实验箱和PC机,实验箱UART2连接主机的UART口)。 2、Linux命令的熟悉与操作 PC端:在PC机的桌面上打开虚拟机,并启动Linux系统,打开命令终端,操作Linux基本命令,如:查看:ls,进入目录:cd,创建文件:mkdir,删除文件:rmdir,配置网络:ifconfig,挂载:mount,设置权限:chmod,编辑器:vi,拷贝:cp等命令,要求能熟练操作。 使用方法: 1.查看:ls Ls列出文件和目录 Ls–a 显示隐藏文件 Ls–l 显示长列格式ls–al 其中:蓝:目录;绿:可执行文件;红:压缩文件;浅蓝:链接文件;灰:其他文件;红底白字:错误的链接文件 2.进入目录:cd 改变当前目录:cd 目录名(进入用户home目录:cd ~;进入上一级目录:cd -) 3.创建文件:mkdir 建立文件/目录:touch 文件名/mkdir目录名 4.删除文件:rmdir 删除空目录:rmdir目录名 5.配置网络:ifconfig 网络- (以太网和WIFI无线) ifconfig eth0 显示一个以太网卡的配置 6.挂载:mount mount /dev/hda2 /mnt/hda2 挂载一个叫做hda2的盘- 确定目录'/ mnt/hda2' 已经存在 umount /dev/hda2 卸载一个叫做hda2的盘- 先从挂载点'/ mnt/hda2' 退出fuser -km /mnt/hda2 当设备繁忙时强制卸载 umount -n /mnt/hda2 运行卸载操作而不写入/etc/mtab文件- 当文件为只读或当磁盘写满时非常有用 mount /dev/fd0 /mnt/floppy 挂载一个软盘 mount /dev/cdrom /mnt/cdrom挂载一个cdrom或dvdrom mount /dev/hdc /mnt/cdrecorder挂载一个cdrw或dvdrom mount /dev/hdb /mnt/cdrecorder挂载一个cdrw或dvdrom mount -o loop file.iso /mnt/cdrom挂载一个文件或ISO镜像文件

《嵌入式系统与开发》构建嵌入式Linux系统-实验报告

《嵌入式数据库sqlite移植及使用》 实验报告 学生姓名:陈彤 学号:13004405 专业班级:130044 指导教师:孙国梓 完成时间:2016.5.31 实验3 嵌入式数据库sqlite移植及使用 一.实验目的 理解嵌入式软件移植的基本方法,掌握sqlite数据库软件移植的步骤,掌握sqlite开发的两种方式—命令模式和C代码开发模式的使用方法,并编程实现简单通讯录查询实验。 二.实验内容 实验3.1 移植嵌入式数据库sqlite 实验3.2 简单通讯录查询实例设计和测试 三.预备知识 Linux使用、数据库相关知识等 四.实验设备及工具(包括软件调试工具) 硬件:ARM 嵌入式开发平台、PC 机Pentium100 以上、串口线。 软件:WinXP或UBUNTU开发环境。 五.实验步骤 5.1 移植嵌入式数据库sqlite 步骤【参看教材103页】: 第一步,解压缩sqlite源码,命令tar zxvf sqlite-autoconf-3080900.tar.gz,在解压后的文件夹下,可以看到源码文件有shell.c 和sqlite3.c文件,生成Makefile的配置脚本文件configure.ac ,并检查当前文件夹下__A__(A.存在 B.不存在)Makefile文件。 第二步利用configure脚本文件生成基于ARM实验台的Makefile,具体命令为./configure CC=arm-linux-gcc –prefix=/opt/sqlite –host=arm-linux(假设安装目录为/opt/sqlite),并检查当前文件夹下___A__(A.存在 B.不存在)Makefile文件。 第三步,编译sqlite,命令为_make_,编译过程中使用的编译器为_ arm-linux-gcc _。 第四步,安装sqlit,命令为_make install_。安装完成后到_/opt/sqlite_文件夹下去查看相关文件,可以看到该文件夹下有_bin_、_include_、__lib__和share文件夹,其中可执行文件sqlite3位于_./bin_文件夹,库位于_./lib_文件夹。 第五步,将sqlite3拷贝到开发板bin目录下,将库下的文件拷贝到开发板的lib目录下【注意链接文件的创建】 第六步,数据库的使用 方式1:命令操纵数据库 在超级终端环境下创建数据库stucomm.db,命令为_sqlite3 stucomm.db_; 创建数据表stutable,字段包括id 整型,name 字符型,phoneNum 字符型,具体命令为_sqlite> create table stutable (id int(20),name char(20),phoneNum char(20));_; 插入2条记录,记录信息如下 001,zhangsan,10086 002,lisi,10000

南邮嵌入式系统B实验报告2016年度-2017年度-2

_* 南京邮电大学通信学院 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基于ADS开发环境的程序设计 嵌入式Linux交叉开发环境的建立 嵌入式Linux环境下的程序设计 多线程程序设计 课程名称嵌入式系统B 班级学号 姓名 开课学期2016/2017学年第2学期

实验一基于ADS开发环境的程序设计 一、实验目的 1、学习ADS开发环境的使用; 2、学习和掌握ADS环境下的汇编语言及C语言程序设计; 3、学习和掌握汇编语言及C语言的混合编程方法。 二、实验内容 1、编写和调试汇编语言程序; 2、编写和调试C语言程序; 3、编写和调试汇编语言及C语言的混合程序; 三、实验过程与结果 1、寄存器R0和R1中有两个正整数,求这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结果保存在R3中。 代码1:使用C内嵌汇编 #include int find_gcd(int x,int y) { int gcdnum; __asm { MOV r0, x MOV r1, y LOOP: CMP r0, r1 SUBLT r1, r1, r0 SUBGT r0, r0, r1 BNE LOOP MOV r3, r0 MOV gcdnum,r3 //stop // B stop // END } return gcdnum; } int main() { int a; a = find_gcd(18,9);

printf("gcdnum:%d\n",a); return 0; } 代码2:使用纯汇编语言 AREA example1,CODE,readonly ENTRY MOV r0, #4 MOV r1, #9 start CMP r0, r1 SUBLT r1, r1, r0 SUBGT r0, r0, r1 BNE start MOV r3, r0 stop B stop END 2、寄存器R0 、R1和R2中有三个正整数,求出其中最大的数,并将其保存在R3中。 代码1:使用纯汇编语言 AREA examp,CODE,READONL Y ENTRY MOV R0,#10 MOV R1,#30 MOV R2,#20 Start CMP R0,R1 BLE lbl_a CMP R0,R2 MOVGT R3,R0 MOVLE R3,R2 B lbl_b lbl_a CMP R1,R2 MOVGT R3,R1 MOVLE R3,R2 lbl_b B . END 代码2:使用C内嵌汇编语言 #include int find_maxnum(int a,int b,int c)

嵌入式程序设计实验报告

实验一开发环境的搭建与配置 【实验目的】 1)熟悉嵌入式Linux开发平台。 2)掌握嵌入式Linux开发平台的开发环境搭建与配置。 3)了解minicom配置串口通信参数的过程。 4)了解嵌入式Linux的启动过程。 5)掌握程序交叉编译运行及调试的一般方法。 【实验内容】 1)连接实验开发板与宿主机。 2)在虚拟机中的CentOS(宿主机)搭建开发环境。 3)在宿主机中配置minicom。 4)分析嵌入式Linux的启动过程。 5)在宿主机上编写简单的C语言程序并用交叉编译工具进行编译,然后传输到目标机上运行。 6)在宿主机上编写简单的C语言程序并用交叉编译工具进行编译,用gdbserver进行远程调试。 【实验步骤】 连接实验开发板,对虚拟机进行设置 1)首先把实验开发板打开,用网线和串口线连接宿主机,并连接电源(注意这时不要拨动实验 开发板的开关按钮)。 2)在桌面上点击打开vmware 软件,选择“编辑虚拟机设置”,如下图所示:

图1 3)进入虚拟机配置界面后把网络连接方式设置为“桥接方式”,如图2所示: 图2

4)添加串口,如下图所示: 图3 5)完成串口的添加后,选择“OK”,完成对虚拟机的设置。如下图所示:

图4 6)选择虚拟机的“Edit”、“Virtual Network Editor...”,如下图所示:

图5 7)进入虚拟机网络参数设置界面后对VMnet0进行设置(注意这里桥接的网卡应选择与实验开 发板相连接的那块儿网卡),然后点击“Apply”、“OK”如下图所示:

图6 8)上述设置完成后启动CentOS(CentOS的用户名为“root”,密码为“xidianembed”)。 工具链的配置 1)在CentOS的根目录下创建一个名为“EELiod”的目录,把实验中要用到的文件(主要是一 些rpm包)拷贝到该目录下。(可以用U盘、WinSCP等工具进行,此处不再做详细说明)。 2)交叉编译工具链位于/opt/buildroot-2011.02/output/host/usr目录下,进入工具链的bin目录下, 可以看到一些编译工具,这些工具将会在之后的交叉编译过程中使用到。

LINUX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 ( 2014/ 2015 学年第一学期) 课程名称操作系统A 实验名称文件系统 实验时间2014 年12 月8 日指导单位计算机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 指导教师徐鹤 学生姓名王生荣班级学号B12040809 学院(系) 计算机学院专业软件工程

实验名称文件系统指导教师徐鹤 实验类型设计实验学时 2 实验时间2014.12.08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1. 学习LINUX系统下对文件进行操作的各种命令和图形化界面的使用方法。 2. 深入学习和掌握文件管理系统的基本原理和LINUX等操作系统下常用的系统调用,编写一个使用系统调用的例程。 3.实现一个文本文件的某信息的插入和删除 4.实现一个记录文件的某记录的插入和删除 二、实验环境(实验设备) Windows XP + VMWare + RedHat Linux 8

三、实验过程描述与结果分析 1. 目录/proc下与系统相关的文件和目录 (1) /proc/$pid/fd:这是一个目录,该进程($PID号码进程)每个打开的文件在该目录下有一个对应的文件。 例如:#ls /proc/851/fd 0 1 2 255 这表示,851号进程目前正在使用(已经打开的)文件有4个,它们的描述符分别是0、1、2、255。其中,0、1、2 依次分别是进程的标准输入、标准输出和标准错误输出设备。 (2)/proc/filesystems:该文件记录了可用的文件系统类型。 (3)/proc/mounts:该记录了当前被安装的文件系统信息 例如:#cat /proc/mount (4)/proc/$pid/maps:该文件记录了进程的映射内存区信息。 例如:#cat /proc/851/maps 2.常用命令讲解 ls 命令 用来查看用户有执行权限的任意目录中的文件列表,该命令有许多有趣的选项。例如: $ ls -liah * 22684 -rw-r--r-- 1 bluher users 952 Dec 28 18:43 .profile

操作系统-Linux课程实验报告材料

实验1.1、1.2 Linux Ubuntu的安装、创建新的虚拟机VMWare

实验1.3 Shell编程 1.实验目的与内容 通过本实验,了解Linux系统的shell机制,掌握简单的shell编程技巧。 编制简单的Shell程序,该程序在用户登录时自动执行,显示某些提示信息,如“Welcome to Linux”, 并在命令提示符中包含当前时间、当前目录和当前用户名等基本信息。 2.程序源代码清单 #include #include int main(){ printf("Hello Linux\n"); int pid; int state; int pfd[2]; pipe(pfd); if (fork()==0){ printf("In the grep progress\n"); dup2(pfd[0],0); close(pfd[0]); close(pfd[1]); execlp("grep","grep","sh",0); perror("exelp grep error");

} esle if(fork()==0){ printf("In the ps progress\n"); dup2(pfd[1],1); close(pfd[0]); close(pfd[1]); execlp("ps","ps","-ef",0); perror("execlp ps -ef"); } close(pfd[1]); close(pfd[0]); wait(&state); wait(&state); } 实验2.3 内核模块 实验步骤: (1).编写内核模块 文件中主要包含init_clock(),exit_clock(),read_clock()三个函数。其中init_clock(),exit_clock()负责将模块从系统中加载或卸载,以及增加或删除模块在/proc中的入口。read_clock()负责产生/proc/clock被读时的动作。(2).编译内核模块Makefile文件 # Makefile under 2.6.25

linux操作系统实验报告

LINUX操作系统实验报告 姓名 班级学号 指导教师 2011 年 05月 16 日 实验一在LINUX下获取帮助、Shell实用功能 实验目的: 1、掌握字符界面下关机及重启的命令。 2、掌握LINUX下获取帮助信息的命令:man、help。 3、掌握LINUX中Shell的实用功能,命令行自动补全,命令历史记录,命令的排列、替

换与别名,管道及输入输出重定向。 实验容: 1、使用shutdown命令设定在30分钟之后关闭计算机。 2、使用命令“cat /etc/cron.daliy”设置为别名named,然后再取消别名。 3、使用echo命令和输出重定向创建文本文件/root/nn,容是hello,然后再使用追加重定向输入容为word。 4、使用管道方式分页显示/var目录下的容。 5、使用cat显示文件/etc/passwd和/etc/shadow,只有正确显示第一个文件时才显示第二个文件。 实验步骤及结果: 1.用shutdown命令安全关闭系统,先开机在图形界面中右击鼠标选中新建终端选项中输入 命令Shutdown -h 30 2、使用命令alias将/etc/cron.daliy文件设置为别名named,左边是要设置的名称右边是要更改的文件。查看目录下的容,只要在终端输入命令即可。取消更改的名称用命令unalias 命令:在命令后输入要取消的名称,再输入名称。 3.输入命令将文件容HELLO重定向创建文本文件/root/nn,然后用然后再使用追加重定向输入容为word。步骤与输入容HELLO一样,然后用命令显示文件的全部容。 4.使用命令ls /etc显示/etc目录下的容,命令是分页显示。“|”是管道符号,它可以将多个命令输出信息当作某个命令的输入。

嵌入式系统实验报告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 嵌入式系统实验报告 (修订版) 20 – 20第学期 赵成,张克新 院系: 姓名: 专业: 学号: 电子通信工程系 2014年3月制

实验一ARM体系结构与编程方法 一、实验目的 了解ARM9 S3C2410A嵌入式微处理器芯片的体系结构,熟悉ARM微处理器的工作模式、指令状态、寄存器组及异常中断的概念,掌握ARM指令系统,能在ADS1.2 IDE中进行ARM汇编语言程序设计。 二、实验内容 1.ADS1.2 IDE的安装、环境配置及工程项目的建立; 2.ARM汇编语言程序设计(参考附录A): (1)两个寄存器值相加; (2)LDR、STR指令操作; (3)使用多寄存器传送指令进行数据复制; (4)使用查表法实现程序跳转; (5)使用BX指令切换处理器状态; (6)微处理器工作模式切换; 三、预备知识 了解ARM嵌入式微处理器芯片的体系结构及指令体系;熟悉汇编语言及可编程微处理器的程序设计方法。 四、实验设备 1. 硬件环境配置 计算机:Intel(R) Pentium(R) 及以上; 内存:1GB及以上; 实验设备:UP-NETARM2410-S嵌入式开发平台,J-Link V8仿真器; 2. 软件环境配置 操作系统:Microsoft Windows XP Professional Service Pack 2; 集成开发环境:ARM Developer Suite (ADS) 1.2。 五、实验分析 1.安装的ADS1.2 IDE中包括和两个软件组件。在ADS1.2中建立类型的工程,工程目标配置为;接着,还需要对工程进行、及链接器设置;最后,配置仿真环境为仿真方式。 2.写出ARM汇编语言的最简程序结构,然后在代码段中实现两个寄存器值的加法运算,给出运算部分相应指令的注释。 ; 文件名:

linux嵌入式实验2

嵌入式实验报告(二) 姓名:董辰辰 学号:111180031 专业:电子信息与科学 一、 实验目的 1、 了解Linux 内核源代码的目录结构以及各个目录的相关内容。 2、 了解Linux 内核各配置选项内容和作用。 3、 掌握Linux 内核的编译过程。 4、 了解嵌入式操作系统中文件系统的类型和作用。 5、 了解JFFS2文件系统的优点以及在嵌入式系统中的作用。 6、 掌握利用busybox 软件制作嵌入式文件系统的方法。 7、 掌握嵌入式Linux 文件系统的挂载过程。 二、实验内容和要求 1、配置完整的内核,尽可能理解配置选项在操作系统中的作用。 2、以 Busybox 为基础,构建一个合适的文件系统。 3、制作ramdiak 文件系统映像。 4、将自己编译生成的内核和文件系统下载进开发板。 5、讨论自己的嵌入式系统所具备的的功能。 6、比较romfs 、ext2fs/ext3fs 、JFFS2等文件系统的优缺点。 三、实验设计和分析 实验分为两个部分:Linux 内核配置编译和文件系统构建。本次实验的目的 就是自己搞一个内核和文件系统。当然自己编写代码是不太可能啦,而是根据 linux 提供的源代码自己配置编译出一个自己的内核,在构建一个自己需要的文 件系统。实验室用的内核版本是2.6.35.7 实验室的开发板有了内核和文件系统 才能够对其进行开发。内核是操作系统最基本的部分,可以说是一个软件,实验 室的开发板有处理器、内存、Flash 闪存等硬件组成,可以说内核是调度它们的 软件,有了内核各种应用程序才能够调用硬件资源,总的来说内核文件是操作系 统的核心,负责系统的进程管理,内存管理,设备和文件管理等,决定着系统的 性能和稳定性。文件系统是操作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操作系统所管 理的存储空间的抽象,向用户提供统一的、对象化的访问接口,屏蔽对物理设备 的直接操作和资源管理。我觉得内核的本质其实是程序,而文件系统是设置一些 规则来用来管理存储的,在一个完整的操作系统中两者都是不可或缺的,内核在 加载的时候需要有很多的挂载指令,应该挂载的就是文件系统的文件夹,比如将 proc 文件系统挂载到proc 文件夹,这就是为什么在开发板启动时内核和文件系 本页已使用福昕阅读器进行编辑。福昕软件(C)2005-2009,版权所有,仅供试用。

linux应用程序开发实验报告3

实验报告 学生姓名:白迪学生学号:222014********* 日期:2016年11月15日与11月29日 院(系):计算机与信息科学学院软件学院专业(班级):网络工程实验题目:终端驱动属性编程及利用属性特性的应用程序编程 一. 实验目的 掌握终端驱动属性的特殊功能,掌握终端驱动属性的显示与修改方法编程,掌握利用终端驱动属性的特属性编写需要特殊功能的应用程序技巧。 二. 实验原理 三. 实验器材 安装有Windows操作系统PC机一台,实验环境为LINUX虚拟机(包含gcc 与gdb). 四. 实验分析与设计 补全终端设备属性位与控制字符的信息输出: Main函数

Flags的补充 显示flags函数

Setecho函数,设置echo的状态位Echostate函数。显示echo状态 Setecho函数

忽略特殊的一些按键,CTRL+C、CTRL+\,不能一直阻塞等待键盘输入,设置等待一定的时间的非阻塞。 预处理 Main函数 Tty—mode set_nodelay_mode()//没阻塞 set_nobuf_noecho_mode()//没回显,没缓冲

Getresponse() 中断处理函数 五. 实验结果 属性位与控制字符的信息输出

stty控制字符的修改功能,setecho 忽略特殊的一些按键,CTRL+C、CTRL+\,不能一直阻塞等待键盘输入,设置等待一定的时间的非阻塞。当按下的键不是y或者n就显示f。 六. 实验心得 通过本次试验中对终端文件更加的了解了,还学会了对中断文件的一些基本的设置,前面的实验做起来就是一些验证比较简单,但是收获很大,最后一个做的时候先看过书后,自己编写的,调试过程中总是出错,做到最后跟书上的代码比较发现自己的代码跟书上比差了好远,修改了很多,自己用的是Redhat5,cc—

淮阴工学院嵌入式系统开发与应用实验报告实验四嵌入式Linux开发环境的搭建

实验四嵌入式Linux开发环境的搭建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嵌入式Linux开发环境的作用 2、掌握相关服务器的安装 二、实验准备 硬件:JXARM9-2410教学实验箱,PC机 软件:Windows XP操作系统,ADS集成开发工具 三、实验过程 1、tftp网络配置 (1) 虚拟机网络配置 a. 点击虚拟机-设置,将网络适配器设置为自定义,并 指定虚拟网络为VMnet0。 b. 点击编辑-虚拟机网络参数-主机虚拟网络映射,并 且指定其桥接的网卡

c. Red Hat IP配置 ●点击系统设置-网络,双击eth0配置IP信息如下: 地址:172.20.11.243 子网掩码:255.255.255.0 默认网关地址:172.20.11.254 DNS: 210.29.152.4 ●点击激活,在弹出的对话框点击是按钮 ●

测试网络连接是否正常 方法一:在linux下,点击系统工具-终端,输入命令ping 172.20.11.243 方法二:在主系统中打开命令提示符,输入ping 172.20.11.243 (2)修改tftp的配置文件 a.在终端下输入gedit /etc/xinetd.d/tftp b.修改”disable=yes”为”=no”,点击保存,关闭gedit

c.重启xinetd服务,使刚才的更改生效,在终端里输入, /etc/init.d/xinetd restart d.进入tftpboot文件夹创建一个测试文件testfile e.取得tftpboot文件夹的所有权限,命令chmod 777 /tftpboot f.启动tftp测试上传和下载 2配置NFS服务器 a.设置:开始->系统设置->服务器设置->NFS服务器打开配置对话 框 第一步:点击添加nfs共享 第二步:输入目录/tftpboot 第三步:输入主机172.20.11.243 第四步:基本权限为读/写

Linux实验报告_大三上

实验三普通文件和目录编程 1.编写程序mycp.c,实现从命令行读入文件的复制功能,用原始文件系统调用。 实验流程图: 判断输入main 函数参数个数 argc argc!=3 no Exit(0) fd1=Open(argv[1],O_RDONLY); fd2=open(argv[2],O_RDWR|O_CREA T); 1 read(fd1,buf,bufsize); write(fd2,buf,i); if(i!=bufsize) break;

实验程序代码: //mycp.c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define bufsize 5 int main(int argc,char * argv[]) { int fd1,fd2; int i; char buf[bufsize]; if(argc!=3) { printf("argument error\n"); exit(1); } fd1=open(argv[1],O_RDONL Y); if(fd1==-1) { printf("file %s can not opened\n",argv[1]); exit(1); } fd2=open(argv[2],O_RDWR|O_CREAT); if(fd2==-1) { printf("Can not open file %s\n",argv[2]); exit(1); } while(1) { i=read(fd1,buf,bufsize); write(fd2,buf,i); if(i!=bufsize) break; }

linux基础实验报告含代码

Linux基础实验

目录 实验一 (3) 实验二 (4) 实验三 (6) 实验四 (9) 实验五 (11) 实验六 (14) 实验七 (16)

实验一螺旋矩阵 一、实验目的 1.熟悉linux下c程序编写。 2.掌握Makefile编写方法。 二、实验环境和工具 Red Hat Linux 三、实验流程 1.编写螺旋矩阵程序 2.编写Makefile文件 四、实验结果 五、实验心得 通过这次实验,我熟悉了linux下c语言程序的编写,掌握了vi的一些常用操作,学会了使用gcc命令和makefile文件两种方法编译程序。同时也使我熟悉了linux里常用命令的使 用,还有,学会了挂载U盘的方法,可以很方便的往linux里传送文件。 六、关键代码 Makefile 文件 CC=gcc EXEC=juzhen OBJS=juzhen.o all:$(EXEC) $(EXEC):$(OBJS) $(CC) -o $@ $(OBJS) clean: -rm -f $(EXEC) $(OBJS)

实验二添加、删除用户 一、实验目的 1.设计一个shell程序,分组批量添加用户。 2.再设计一个批量删除用户的shell程序。 二、实验环境和工具 Red Hat Linux 三、实验流程 1.编写shell程序 2.修改文件权限 chmod +x addusers 3.运行脚本 四、实验结果 添加用户: 删除用户:

五、实验心得 通过本次实验,我了解了shell脚本编程的方法和其语法规则。掌握了使用shell脚本程序添加、删除用户的方法。需要注意的是:shell脚本直接用vi编写,要特别注意空格。 六、关键代码 添加用户: 删除用户:

嵌入式基础实验报告

嵌入式基础实验报告 ——Linux下编译环境的设置 姓名:张耀丹 学号:131012692 班级:13级网络工程二班

一、实验目的 1、熟悉嵌入式Linux 开发环境,学会基于UP-CUP IOT-4412-II 型网关部分平台的Linux 开 发环境的配置和使用 2、利用arm-none-linux-gnueabi-gcc 交叉编译器编译程序,使用基于NFS 的挂载方式进行 实验,了解嵌入式开发的基本过程 二、实验环境 1、硬件:UP-CUP IOT-4412-II 型网关部分嵌入式实验平台,PC 机Pentium 500 以上, 硬盘 40G 以上,内存大于256M 2、软件:Vmware Workstation + Fedora Core 14 + 超级终端/Xshell + ARM-LINUX 交叉编译开 发环境 三、实验内容 1、本次实验使用Fedora14 操作系统环境,安装ARM-Linux 的开发库及编译器。创建一个新 目录,并在其中编写hello.c 和Makefile 文件。 2、学习在Linux 下的编程和编译过程,以及ARM 开发板的使用和开发环境的设置。将已 经编译好的文件通过NFS 方式挂载到目标开发板上运行 四、实验步骤 实验目录:/UP-CUP4412/SRC/exp/basic/Cortex/ 1、编译源程序 (1)在宿主机端任意目录下建立工作目录CortexA9,实际光盘目录中已经给出本次实验所需全面文件及代码,存放在Cortex目录下。 [root@localhost ~]# mkdir CortexA9 [root@localhost ~]# cd CortexA9 (2)编写程序源代码 在Linux 下的文本编辑器有许多,常用的是vim 和Xwindow 界面下的gedit 等,我们在开发过程中推荐使用vim,用户需要学习vim 的操作方法,请参考相关书籍中的关于vim 的操作指南。Kdevelope、anjuta 软件的界面与vc6.0 类似,使用它们对于熟悉windows 环境下开发的用户更容易上手。 实际的CortexA9.c 源代码较简单,如下: #include main() { printf(“**********\n” ); printf(“CortexA9 \n”); printf(“**********\n” ); return 0; }

Linux实验报告

Linux程序设计 实验报告 姓名:杨帆 班级:计1242 学号: 121842284 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指导老师:赵帼英

实验一 Linux系统安装与启动(选做实验) 一、实验目的(通过实践及查阅资料完成如下实验) 1.掌握虚拟机的配置过程。 2.掌握Linux系统的安装过程和简单配置方法。 3.掌握与Linux相关的多操作系统的安装方法。 4.掌握Linux系统的启动、关闭步骤。 5.了解Linux文件系统和目录结构。 二、实验内容 1.安装虚拟机软件(如VMware、Virtualbox)。 2.在虚拟机软件中安装Linux操作系统(如Fedora、Ubuntu、redhat等)。 3.配置Linux系统运行环境。 4.正确地启动、关闭系统。 三、实验步骤 1 .安装虚拟机软件(VMware Workstation 7.0) 。 2.在虚拟机软件中新建Linux虚拟机 2.1设置内存大小(建议大于256MB) 2.2设置虚拟硬盘大小(建议大于8GB) 2.3设置虚拟光驱(虚拟方式,镜像文件) 2.4设置网络连接模式(建议采用桥接方式) 2.5设置共享目录(建议英文目录名) 1.在Linux虚拟机中安装Linux操作系统(fedora10 )。 3.1选择安装界面 3.2检测安装截介质(建议跳过) 3.3安装过程中的语言、键盘选择 3.4磁盘分区(采用自动分区,总大小与2.2相匹配) 3.5引导程序选择(采用GRUB) 3.6注意事项(禁用SELinux) 2.通过相关命令实现对操作系统的登录、退出与关机 3.使用文件浏览器査看Linux操作系统目录结构

嵌入式Linux应用程序开发实验报告期末作业

软件学院大作业设计报告课程名称: 题目:专业:班级:姓名学号: 基于UP-CUP2440平台的驱动程序开发和QT程序开发 计算机软件 计算机软件111班 鲁飞8000611038 卢惠民8000611021 戚成林8000611032 慕一聪8000611018 刘备8000611006 李岚职称:副教授 2014年6月11日 嵌入式Linux应用程序开发 任课教师: 完成时间:

一、小组成员分工 二、实验任务 三、主要仪器设备及耗材 四、实验步骤 、驱动 1. 基本知识: 2. 实验原理: 3. 具体实现: 二、QT计算器 1.QT程序设计 2. 虚拟机下进行编译: 3. 下载到开发板上运行: 六、实验数据及处理结果10 15 17 18 七、思考讨论题或体会或对改进实验的建议18 19 八、参考资料:

、小组成员分工 分工: 鲁飞:QT设计与设计报告卢惠民:QT设计与设计报告戚成琳:驱动与设计报告慕一聪、刘备:设计报告 二、实验任务 1?编写基于UP-CUP2440硬件平台的GPIO驱动程序 必选功能:使中断按键按下后,开发板上的LED灯能作如下闪动: a)连续性闪动,跑马灯:如:1-2-3-1-2-3…或3-2-1-3-2-1 b)间隔性闪动:如:1-3-2-1-3-2…或3-1-2-3-1-2… 进阶功能:改变中断按键的控制功能,使中断按键按下后,LED灯不断闪亮,再 次按下后,LED灯灭。 2.QT计算器 三、主要仪器设备及耗材 PC, Windows Xp , H-JTAG,H-Flasher,DNW,开发实验箱。 四、实验步骤 、驱动 思路: 前后台思想: 在中断模块中设置一个计数的变量,每一次中断计数器加一。 然后在GP10驱动模块的ioctIO函数中分情况使跑马灯按要求闪动或熄灭。

嵌入式Linux系统开发教程实验报告

嵌入式实验报告 : 学号: 学院: 日期:

实验一熟悉嵌入式系统开发环境 一、实验目的 熟悉Linux 开发环境,学会基于S3C2410 的Linux 开发环境的配置和使用。使用Linux的armv4l-unknown-linux-gcc 编译,使用基于NFS 方式的下载调试,了解嵌入式开发的基本过程。 二、实验容 本次实验使用Redhat Linux 9.0 操作系统环境,安装ARM-Linux 的开发库及编译器。创建一个新目录,并在其中编写hello.c 和Makefile 文件。学习在Linux 下的编程和编译过程,以及ARM 开发板的使用和开发环境的设置。下载已经编译好的文件到目标开发板上运行。 三、实验设备及工具 硬件::UP-TECH S2410/P270 DVP 嵌入式实验平台、PC 机Pentium 500 以上, 硬盘10G 以上。 软件:PC 机操作系统REDHAT LINUX 9.0+超级终端(或X-shell)+AMR-LINUX 开发环境。 四、实验步骤 1、建立工作目录 [rootlocalhost root]# mkdir hello [rootlocalhost root]# cd hello 2、编写程序源代码 我们可以是用下面的命令来编写hello.c的源代码,进入hello目录使用vi命令来编辑代码: [rootlocalhost hello]# vi hello.c 按“i”或者“a”进入编辑模式,将上面的代码录入进去,完成后按Esc 键进入

命令状态,再用命令“:wq!”保存并退出。这样我们便在当前目录下建立了一个名为hello.c的文件。 hello.c源程序: #include int main() { char name[20]; scanf(“%s”,name); printf(“hello %s”,name); return 0; } 3、编写Makefile 要使上面的hello.c程序能够运行,我们必须要编写一个Makefile文件,Makefile文件定义了一系列的规则,它指明了哪些文件需要编译,哪些文件需要先编译,哪些文件需要重新编译等等更为复杂的命令。使用它带来的好处就是自动编译,你只需要敲一个“make”命令整个工程就可以实现自动编译。Makefile源程序: CC= armv4l-unknown-linux-gcc EXEC = hello OBJS = hello.o CFLAGS += LDFLAGS+= –static all: $(EXEC) $(EXEC): $(OBJS) $(CC) $(LDFLAGS) -o $ $(OBJS) clean: -rm -f $(EXEC) *.elf *.gdb *.o 下面我们来简单介绍这个Makefile 文件的几个主要部分: CC 指明编译器 EXEC 表示编译后生成的执行文件名称 OBJS 目标文件列表

Linux实验报告

燕山大学 Linux技术上机实验指导

实验一Linux系统安装与简单配置 一、实验目的 1.掌握Linux系统安装的分区准备。 2.掌握Linux系统的安装步骤。 3.掌握Linux系统分区的挂载和卸载。 4.掌握Linux系统的启动和关闭操作。 二、实验内容 1.安装VMware虚拟机,设置光盘驱动器,为Linux系统安装做准备。2.在虚拟机下安装Linux操作系统(如Ubuntu桌面版本)。 3.配置Linux系统运行环境。 4.利用空闲分区创建新的Linux系统分区。 5.将新的Linux系统分区挂载到系统中;卸载新挂载的分区,重新挂载到目录树中的其他位置。 三、主要的实验步骤 1.制定安装系统的分区计划。 2.配置光驱引导镜像文件iso,启动系统,开始安装过程。 3.根据安装计划,对磁盘空间进行分区设置。 4.根据系统安装指导,完成Linux系统的安装过程。 5.安装成功后,退出系统,重新启动虚拟机,登陆Linux操作系统。6.对Linux系统进行配置,如网络设备等。 7.利用磁盘使用工具和mount,将新创建的Linux系统分区挂载到系统中。将新挂载的分区卸载,并重新挂载到目录树的其他位置。

实验二Linux常用命令使用 一、实验目的 1.掌握Linux一般命令格式。 2.掌握有关文件和目录操作的常用命令。 3.熟练使用man命令。 二、实验内容 1.熟悉cd、date、pwd、cal、who、echo、clear、passwd等常用命令。2.在用户主目录下对文件进行操作:复制一个文件、显示文件内容、查找指定内容、排序、文件比较、文件删除等。 3.对目录进行管理:创建和删除子目录、改变和显示工作目录、列出和更改文件权限、链接文件等。 4.利用man命令显示date、echo等命令的手册页。 5.显示系统中的进程信息。 三、主要实验步骤 1.登陆进入系统,修改个人密码。 2.使用简单命令:date、cal、who、echo、clear等,了解Linux命令格式。

LINUX实训心得体会

linux学习心得 我们这一代90后,从小接触的是windows98,家里条件好的自己有电脑装的是2000,后来又有了xp,上大学时又有了win7。说实话小时候没想过搞it,也计算机了解也只是一些皮毛,至于什么unix,linux,听过没见过,就更别说用过了。 以前觉得linux就跟dos一样,全是用命令窗口,相对于窗口界面来说多麻烦呀。直到学习linux这门课以后,我才知道,原来我错了。 一.为什么要学linux呢?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看法,下面我说说自己的感想吧。 首先linux是开源的,这也是最主要的原因,想学windows,unix,对不起我们没源代码。也正是因为这样,linux才能够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发展到现在这种规模。其中不乏很多it精英的心血。我们学透以后更可以做成自己的os! 其次,linux简单易学,因为我们初学者只是学的基础部分,linux的结构体系非常清晰,再加上老师循序渐进的教学以及耐心的讲解,使我们理解起来很快,短期内就基本掌握了操作和运行模式。对我们学习操作系统有很大的帮助,加深我们对os的理解。 再次,linux是用c语言编写的,我们有学习c语言的基础,读程序和编写代码方面存在的困难小一点,也是我们能较快掌握的原因之一。 二.学习情况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用的是vm虚拟机,开始时真的不真的该怎么去做,特别是我的是命令窗口界面,别人的是图形界面,我都不知道怎么调过来。后来通过自学老师给的资料和向同学请教,掌握了一些基本的操作,比如挂载优盘,编译程序,在linux环境下运行,转换目录等等。学了这些基础才能进行下面的模拟os程序。 老实说,第一个程序是在c中编译好的,调试好了才在linux下运行,感觉用vi比较麻烦,因为有错了不能调试,只是提示错误。但是一些显而易见的小错误还是用vi改正比较方便。以后的大一点的程序就得在linux下调试了,因为有的头文件在vc里面说找不到。 就这样,我们一边上os理论课,一边上这个实验,这样挺互补的,老师讲课,一步一步地布置任务,我们自学,就这个循环的过程中,我们学习了基本操作,用vi,shell,模拟内存的分配过程等一些os管理。可以说自己收获很大,基本上完成了老师布置的任务,对于拔高的题目没有去做,因为我了解我的水平,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做。 期间我阅读了不少关于linux的相关资料,其中也不乏一些有趣的小故事,这既丰富了我的课余生活,也让我加深了对一些术语的理解,比玩游戏强多了。 三.对linux未来的展望 众所周知,目前windows操作系统是主流,在以后相当长的时间内不会有太大的改变,其方便友好的图形界面吸引了众多的用户,甚至目前许多应用软件都是基于它的。可是没有哪一个系统是十分完美的,这也正是有别的os得以存在的原因,每个系统都有其自身的优点。 linux最大的特点就是其开源性,这一点是十分难得的,这也是它能够存在到现在的原因之一,随着it从业人员越来越多,理论上会有更多的人使用linux,可以肯定,linux在以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