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研究——以中国建设银行为例

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研究——以中国建设银行为例
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研究——以中国建设银行为例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研究———以中国建设银行为例

张建人上海财经大学

目录

摘要.............................................. 错误!未定义书签。Abstract ............................................ 错误!未定义书签。目录.............................................................. II 绪论.. (1)

1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概况 (2)

1.1 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概念及分类 (2)

1.2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特点 (3)

1.3 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危害 (6)

2 建设银行不良资产的现状 (7)

2.1中国建设银行发展历史 (7)

2.2中国建设银行不良资产现状 (9)

3 中国建设银行不良资产的成因 (10)

3.1 银行外部因素 (10)

3.2 银行内部因素 (12)

4 中国建设银行不良资产的治理建议 (13)

4.1 外部环境 (13)

4.2 银行内部管理水平 (14)

结束语 (17)

参考文献 (18)

致谢 (18)

II

绪论

金融在现代经济中处于核心地位。然而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产生给现代经济带来了重大的隐患,大量难以收回的银行不良资产,降低了商业银行的流动性,从而可能使公众对银行支付能力失去信任。并且这种不信任感会恶性循环,极有可能引发支付危机,威胁到商业银行的生存。另外,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会降低其资产收益水平,增加其呆帐准备金的提取,进而降低其竞争力。美日韩都曾因为银行不良贷款问题削弱了银行的竞争力,进而引起挤兑风潮,致使银行出现支付危机,最终银行倒闭,严重影响各个国家的经济稳定。银行不良资产已成为当今一个世界性的难题,成为直接破坏一国金融稳定的最主要因素。

长期以来,由于我国商业银行贷款的房地产比例比较重,而且由于暴露引起的产能过剩,再加上中国的商业银行风险意识,如信用卡支付过低,导致不良资产在中国的商业银行也不容乐观,带来了巨大的不良资产巨大的金融风险,并已经开始影响中国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健康。在中国的商业银行面临较高的不良资产率,要加强不良资产的管理,通过管理降低不良资产的存量。提高不良资产的管理效率,完成不良资产的管理在短时间内任务,满足参与国际金融竞争的要求。因此,为了防止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这可能导致银行规避信贷危机,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在中国不良商业银行资产管理的积累。

在中国城市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问题,不仅会影响资本充足率和城市商业银行的效率,城市商业银行也将增加投资风险管理水平,不利于城市商业银行自身的资产,业务创新和增长,并会增加国家财政资产经营风险,不利于金融体系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1

1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概况

1.1 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概念及分类

1.1.1商业银行不良资产概念

商业银行不良资产是指处于非良好经营状态的不能及时给商业银行带来正常利息收入甚至不能及时收回本金的银行资产,其本质是商业银行经营成本的一种追加。

对于银行来说,没有统一的国际标准,不良资产的分类,根据人民银行的中国的“贷款风险分类指导原则”(2002年),全面启动了五级贷款分类制度的商业银行贷款分类系统划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和五个,其中后3顷归类为不良贷款损失。贷款“正常”的,是指借款人履行合同提前,而且没有理由怀疑利息不能按时支付的贷款。贷款的“关照”的,是指借款人以偿还虽然贷款本金和利息的能力,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可以在还款因素的不利影响。三分之一的贷款是“次要”,是指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出现了较明显的问题,如果完全依靠其正常营业收入无法偿还推行全员,即便是安全的贷款,有可能是允许商业银行造成一定的损失。贷款的“可疑”的,是指借款人无法偿还贷款的全部本息,即使抵押物,势必造成更大的伤害。贷款的“损失”是指,采取一切措施后,应采取所有必要的法律手续,本金和贷款利息不能收回,或只能收回几部分组成。

1.1.2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分类

财政性的银行不良贷款。从商业银行信贷分配理论要求看,贷款必须建立在信用评级、坏账风险评估的基础上。长期以来,我国的商业银行并不是按照这一套科学的信贷管理原则和标准进行贷款分配的。在传统的财政金融体制下,商业银行缺乏自主权,信贷资金分配是计划体制下资本计划分配的一个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银行成为国民收人分配的主渠道,但由于银行和财政关系未W匝,企业资本积累机制不健全,受旧观念和旧体制的影响,造成大量银行信贷资金被

2

当作财政资金使用,形成财政挤占银行的信贷资金。

企业亏损性的银行不良资产。银行不良贷款也有很大一部分主要是由国有企业转嫁而来的,正是由于国有企业经营困难,导致银行不良债权大幅度上升,沉淀、呆滞贷款大幅度增加。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国有企业的信贷资金供给制,使国有专业银行与国有企业之间形成了超信用的经济关系,同时也使专业银行成为国有企业的最大债权人。

经营性的银行不良贷款。银行不良贷款除财政性和企业亏损性以外,还包括经营性的不良资产,它是由银行自身管理不善而形成的银行不良资产。如果有健全的商业银行管理制度,实行严格的内控机制,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消除和阻止银行不良贷款的增加。

同国有企业一样国有银行内部未能建立有效的风险约束与激励机制。由于银行产权属国家,国家以股东身份任命银行行长,往往从行政需要考虑的较多,而经营业绩却较少考虑,而且,各层银行经营管理者的权力、利益和责任极不对称,经营得好,不良资产少,个人得不到应有的激励;资产流失、风险大了,也只是国家受损,自己分毫也不少。在此背景下,只要地方政府稍微施加压力,大量达不到信贷条件的高风险贷款便会应运而生。

1.2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特点

1.2.1 不良贷款规模快速扩大

受前一期逾期贷款滞后效应影响, 国内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生成率温和上升,不良贷款规模大、增速快的特点突出。根据中国银监会发布的商业银行主要监管指标的数据显示,自2011 年第三季度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规模达到相对的低点4078 亿元后,不良贷款规模开始呈上升趋势,截止到2014 年第一季度,不良贷款规模达到6461 亿元。不良贷款率自2011 年第三季度的0.9%的低点后,到2014 年第一季度达到了 1.04%,这是近三年的新高,不良贷款率有重新上升的趋势。不良贷款增速经过多年的下降后,2011 年第四季度开始缓慢上升,2014

3

1.2.2 不良贷款机构分布不均

首先,从横向的角度分析,以 2013 年第四季度不良贷款的机构分布看, 由于大型商业银行是我国银行业的主体, 大型商业银行占据了高达 60%的份额,其次为股份制商业银行占据 18%的份额,农村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各占据了 12%和 9%的份额。从不良贷款率看, 农村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高达1.67%,而大型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也达到 1%,具体如下图所示(图1.2 2013年不良贷款的机构分布)。

图 1.2 2013 年不良贷款的机构分布

由于局部地区房地产供给过多,各地“鬼城”频现,部分银行收紧房地产市场贷款,部分房地产企业出现资金链断裂,使得商业银行过高的房产贷款存在很大的风险。

表1.2 2011~2013年我国银行业房地产贷款情况

1https://www.360docs.net/doc/9c18456251.html,/news/20140411/151221262.shtml

5

地方政府都面临着大量的资金配套任务。在这种情况下,当地政府几乎是唯一的选择,政府的信用担保,通过从银行的地方融资平台贷款,从事公共建筑。在我们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债务中,80%是通过银行信贷资金,获得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债务逐渐进入高峰期,在2013年到期的贷款约37.5%至2015年对于大量融资,贷款给当地融资平台从长远来看,“新老”是一种常用的手段来维持资金链,保证企业资金链是不是部分地与银行的利益打破,但也暴露了平台的一部分进入资金短缺,还本付息有困难的窘境。随着这部分贷款债务的大规模进入,银行资产质量将面临考试。

1.3 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危害

1.3.1 对银行业的影响

致使资产损失。最直接的损失就是不良贷款中的信用贷款部分,部分抵押贷款,即使拍卖或变卖抵押物,或通过其他担保方式收回贷款,也不可避免的存在一定的损失。大量到期无法收回的贷款,影响银行资金周转,其资金无法合理运用到收益更大的项目上,这也对银行造成了一定的损失。

导致银行自身业务运转困难。当银行累积大量的不良资产时,由于长期无法收回的到期贷款缺乏流动性,会影响其资金周转,在严重的情况下甚至会导致银行出现支付困难,从而银行出现流动性危机,致使银行自身业务运转困难。

导致银行财务状况恶化。银行不良资产对银行财务状况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银行要支付由不良贷款产生的系列费用,这无疑增加了银行支出。其次,按相关规定,对未收回的到期款项的利息也要计入银行营业收入,这就使得银行账面财务状况出现虚盈实亏的现象,且银行不良贷款数量越大,这一现象越严重。而当不良贷款发生后,能收回的贷款很少。就算采取处置措施对银行不良贷款进行处置,也会给银行带来较大的损失,银行只能通过事先计提的呆账准备金来冲销这一损失,这无疑就影响了银行的收益,导致其财务状况恶化。

削弱我国商业银行的竞争力。大量的银行不良资产致使银行需要计提大量的

6

呆账准备金,降低了银行资本充足率,削弱了我国商业银行的竞争力,不利于我国商业银行在国际市场开展新业务。

1.3.2 对整体经济的危害

影响国家货币政策的有效实施,引发通货膨胀。不良资产的增加会减缓贷款的周转速度,从而增加社会货币总需求量。而解决这一问题的最直接办法就是增加货币发行,但在增加货币发行量的同时也增加了通货膨胀的压力。国家的货币政策很难获得两全其美的效果。

不利于社会资源有效配置。银行不良资产的产生使银行资金失去流动性,资金无法高效利用,社会资源得不到有效配置。借款人因为经营困难无法按时偿还银行贷款,银行资金无法产生效益,借款企业也因不能正常经营而无法产生效益。另外,不良资产减缓了银行信贷资金的流动性,银行信贷资金无法及时运用到有资金需求的企业中,致使企业生产发展缓慢。企业经营不景气直接影响就业,从而影响整个国民经济的稳定。

破坏社会信用制度。不良资产的产生就是因为借款人没有到期偿还贷款,这本身就是不守信用的表现,如果银行因为大量不良贷款的产生导致资金出现流动性危机,无法及时支付资金给客户,那么社会公共将会怀疑银行的支付能力,这也会从另一方面破坏社会信用制度。

导致金融危机。巨额的不良资产,不是银行自身通过计提呆账准备金就能解决的,大量的不良资产最终会导致金融危机。例如美国的次贷危机,由不良资产引起的泡沫经济越来越严重,衍生工具风险越来越不可控,最终爆发了影响全球的金融危机。

2建设银行不良资产的现状

2.1中国建设银行发展历史

1954年10月,建设银行经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批准成立后,其任务主要是经办国家基本建设投资的拨款,管理和监督使用国家预算内基本建设资金和部门单位

7

的自筹基本建设资金。在那个年代,建设银行内部流行着一句话,“哪里有重点工程建设,哪里就有建设银行。”这些重点工程既包括它周边耸立的人民大会堂、英雄纪念碑、天安门广场等共和国的标志性建筑,也包括离它千里之遥的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鞍山钢铁公司、武汉长江大桥等新中国的工业脊梁。在“一五”期间,建设银行在全国16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组建了88个经办大型建设项目的专业支行,包括全国十大钢铁基地、八大重型机械厂,在东北、西北和华北等矿区,在棉纺工业基地普遍成立了相应的分支机构,并专门设置了跨省、区的铁路专业分支行,有效地保证了国家建设资金的调配和供应,促进了国家钢铁、机械、能源和棉纺等工业的优先发展。

经过50多年的改革与发展,建设银行已经初步具备了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的实力。到2004年6月末,建设银行资产总规模为37228亿元,负债总规模为35223亿元,资本充足率达到8.1y70c。按照境内外全口径统计,全行不良贷款余额657.1亿元,不良贷款率为3.08%,达到了银监会要求的3一5%的标准。境内外营业性分支机构15401个,其中包括6个海外分行,2个驻海外代表处,拥有正式员工26.3万人。

2004年9月15日,中央汇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建银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国家电网公司,上海宝钢集团公司和中国长江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在京召开会议,决议共同发起设立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9月17日,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依法成立,建设银行由国有独资商业银行改制为国家控股的股份制商业银行。2005年6月17日和7月4日,美洲银行、淡马锡控股(私人)有限公司先后作为战略投资者入主建设银行,进一步实现了股权多元化。10月27日,中国建设银行在香港联交所挂牌上市,朝向更为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又迈进了一步。以此为契机,中国建设银行开始参照国际先进银行的标准和国际惯例,进一步改革管理体制,转换经营机制,力争用3年左右的时间,建立“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公司治理结构,将自身改造成为资本充足,内控严密,

8

2.2中国建设银行不良资产现状

2.2.1不良贷款规模大

2013年年末,建设银行的不良贷款余额为852.64亿元,比期初的746.18亿元增加了106.46亿元,比第三季度末的水平环比增加了31.77亿元,第四季度环比增加的幅度有所扩大。截止2014年截至6月底,建行银行正常类贷款占贷款总额为96.21%,较去年底的95.87%上升了0.85个百分点。关注类和次级类贷款分别较去年底下降0.25、0.11个百分点,可疑和损失类贷款仅微幅上升了0.03和0.01个百分点。

建设银行近年来的信贷高速增长,同增加与政府相关的基础建设密不可分,集中在以地方政府推动的机场、铁路、公路、桥梁、电信和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上,也就是说,信贷超量增长更多是政府支出增长驱动的。但是,以政府为背景的贷款并不等同于风险小的贷款,银行对基础设施中长期贷款存在的巨大风险,已经为机场贷款的惨败所证明。据资料显示,在全国最近几年兴建的38个支线机场中,37个已处于亏损状态。而大行业、大客户的贷款风险实际上也是巨大的,建设银行追捧大客户的风气,导致其本身就漏洞百出的资信审核和贷后监管变得更加疏松,某些大客户出现盲目投资、滥用贷款甚至违规挪用的问题,而一旦借款单位发生经营风险无力偿还贷款,银行权衡利弊关系,往往不予起诉,导致不良贷款产生。

2.2.2不良贷款期限长

建设银行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是经营固定资产投资的国家专业银行,主要从事工业、能源、通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拨款及中长期固定资产贷款业务。改革开放初期,其业务领域也主要集中在向基本建设投资项目发放贷款,与其他国有银行相比,建设银行的贷款期限结构更加偏向中长期。国有银行商业化改革后,上述行业的客户仍为建设银行的基础客户,上述经营特点很大程度上也被保留了

9

下来。2014年上半年建行中期贷款余额为1.56万亿元,不良贷款占到332.93亿元,不良率高达2.13%,与2011年同比增加0.32%,中长期贷款的不良率为0.93%。毫无疑问,由于企业与银行之间的资金软约束并不能改变存款者和银行之间的资金硬约束,即银行不能向存款者(主要为居民)转嫁企业在储蓄资金运用上的低效率,长期贷款尤其是项目贷款势必要比短期贷款承受更大的流动性风险。

2.2.3不良贷款行业垄断

在对公业务中,建行在批发零售业,制造业以及房地产业方面的不良贷款率较高,分别为3.76%,2.38%和1.24%。2013年建设银行贷款的行业结构中贷款占比最大的五个行业依次为批发零售业,制造业,房地产业,交通运输和邮政业,电力,燃气和水的生产及供应。

总体来说,由于广大中小企业综合素质不高,经营稳定性较差,贷款集中于某些垄断性行业是符合市场发展规律的,但是我们也应该清醒地意识到,尽管目前交通、邮政、电力、燃气等大行业客户对建设银行效益的贡献度较大,但随着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信贷占比大将导致风险的相对集中。建设银行“尾大难掉”的贷款结构特征必然更容易受到宏观经济波动的影响,导致盈利能力降低。

3 中国建设银行不良资产的成因

3.1 银行外部因素

3.1.1 宏观经济方面

国家的宏观经济调控以及经济波动将对相关行业和企业产生巨大影响,同时也将影响银行不良资产的水平。从时间角度来分析,不良资产形成的密集时期,往往是经济大起大落的时期。同时,由于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联系日趋紧密,世界经济环境的变化对我国企业的影响也随之加大,进而将会影响银行的不良资产产生。一个典型例子即为2009 年由于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经济萧条,使得我国多数企业经营遇到困难,大量银行信贷资金被套牢在房地产和股市上,从

10

3.1.2 法律的制度方面

我们国家的法律制度的建立,跟不上国内经济发展的步伐,不能很好的保障银行形成的法律环境,以防止不良资产的过度产生。中国的金融法律法规出台的时间,主要的金融法律直到1995年颁布的,在此之前缓慢,信用贷款占贷款总额的比重较大,而贷款少,而这个时期发行的很多政策性贷款,直接导致在中国不良商业银行资产的形成。我国需要一些金融法律法规尚未出台,那么更多的法律规则不落实,金融市场的法律漏洞,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1995年出台的“商业银行法”正式确立了商业银行的目标,以实现利润最大化,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建立了独立的地位,从人民银行和各自职责的商业银行。2003年下半年是“商业银行法”第一次修订明确,银监会对商业银行和监管职责。此外,由于政策性银行成立了很多年,“政策性银行法”还没有出台,造成政策性银行和商业银行的模糊。此外,相关立法不健全债权银行的保护:一方面,给债权银行参与监管,涉及欠缺,因此它无法实现参与监督的目的,企业债务处理的权利。在另一方面,对银行债权保护的一些法律条文是不够的。与此同时,由于国际金融市场和国际金融规则了解甚少,导致商业银行在中国信用风险管理水平相对落后,更何况与国际标准和国际风险管理。在实际操作中,是地方保护主义,司法公正的行政干预的一个普遍现象是法律执法不严,导致商业银行法规定的权利工作被动,银行往往是“赢亏了钱”,“按照接收过程中的法律”,在一个尴尬的境地。

3.1.3 法律监管方面

中国的商业银行监管系统相对薄弱,具体表现为,资本充足率不达标的要求,大多数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是根据国际标准。正规贷款管理,如贷款和内部贷款额度的浓度不严格,坏账准备的提取是不是合理的,没有一般风险准备金的银行资产的提取。风险监测和预警体系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由于监管不力,使金融机构不能及时纠正薄弱的内部控制,贷款管理,非正规和非法操作等问题,从

11

而导致信贷资产,流动性问题和缺乏支付能力是比较的低质量更严重的,造成银行不良资产的形成。

3.2 银行内部因素

3.2.1 风险管理机制方面

在银行经营机制转变之前,我国银行实际是国家财政和国家出纳的办事机构,承担着存储国家和企业资金、办理结算业务的责任,并按国家计划发放资金。银行收支由国家统管,且没有经营功能,既而就没有风险这一概念。银行的经营机制转变后,银行才成为真正意义上的银行,才有了面向市场经营货币的功能和地位,这才有了风险的概念。然而有了风险的概念并不等于银行所有职员(特别是银行高级管理人员)都对风险有充分的了解和重视,毕竟我国银行是由过去国家专业银行演变而来,真正商业化进程的启动时间并不长,且速度还较为缓慢,导致商业银行自身的危机感并不强烈,对于风险管理机制建设还不够。

3.2.2 内部管理方面

我国商业银行的风险控制力比较差,虽然目前一直都在完善,但在其长期的经营过程中已经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形成了巨额的不良资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是贷前风险监控不力。没有对借款人、借款方式以及企业经营环境等进行全方面的甄别、分析,没有有效的识别风险的存在并且分析风险产生的原因,没有有效的评价风险程度进而提出防范意见,采取防范措施,也没有全面的内部信用评级方法。其次是贷中、贷后跟踪监控不力,对借款人的贷款使用情况不能及时地掌握。最后是化解风险的措施不力,银行缺乏化解风险的有效手段。当然,这些与银行自身的内部管理、机制转变和政府的介入关系密切。另外,银行在内部控制方面也存在一定程度的混乱、管理不力的现象,这使得内外勾结、恶意骗贷成为许多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形成的一个重要原因。

3.2.3 对不良资产的追偿方面

12

在五级分类制度没有实行之前,银行实行“一逾两呆”的贷款分类方式,因而,时间因素就成为贷款分类的主要标准。同时,各级银行领导之间是一种委托代理关系,各级行都有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冲动。在“一逾两呆”不良贷款考核体系的监督和激励下,银行通常不是积极的去清偿不良贷款而是有着强烈的冲动去掩盖,最简单的方法即为更换合同。比如,企业借款1000 万,到期利息100 万,且无力偿还本息。当贷款到期时,银行可以与企业再签一份新的借款和同,金额1100 万,用来偿还逾期的1000 万本金和100 万利息。那么这样,在银行的帐上,1000 万到期本金安全收回,100 万利息收入正常记入,且已经真实收到。1100 万贷款刚刚贷出,绝对没有逾期,属于正常贷款。这样,银行便与企业一起掩盖了这笔不良贷款,而且创造了银行的利润。另外,银行对于已经列入的不良贷款,考虑到地方政府的介入和银企关系,或者出于对催收和处理结果的悲观预期,有怠于处理的倾向。

4 中国建设银行不良资产的治理建议

4.1 外部环境

4.1.1 企业体制的改革

银行不良资产的大部分是因为发放给企业而产生的,因此解决银行不良资产,根本上还是要加快企业改革的步伐,使其摆脱困境,提高其经济效益和偿债能力,以从根本上降低不良资产率。因此在不良资产处置的同时,也应加快企业的改革和重组。对于有些因产品缺乏竞争力、经营管理不善等原因而陷入困境的,但尚有许多可利用资源的企业,可以作为其他企业兼并的对象,进行资产重组,盘活原来的不良资产,对于已确定经营恶化,资不抵债需关闭、破产的企业应依法申请破产、清算,防止其再度成为不良资产的源头。

4.1.2 法律制度建设方面

不良资产的管理关系到国家财政、银行、企业与职工、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

13

等多方面的利益,涉及到企业、投资、金融和社会保障体制等多方面的改革,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为了使大规模的不良资产重组能顺利进行,需建立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行政规章,加快相关法律体系的建设。

4.1.3 银行监管方面

监管机构要制定合理的监管措施,严格执行各项监管标准,不断提高人员素质,以实现其工作目标。同时,监管部门可以考虑对于不同的风险环境实施弹性监管。比如,在经济处于高涨时期,投资比较活跃,银行贷款的规模和速度都有大幅度上升,这时的监管机构要适当提高监管的标准,要求银行保持较高的资本充足率,以防止经济泡沫化。而当经济处于衰退时期时,投资萧条,经济复苏乏力,监管部门可以适当降低监管的标准,提高社会的投资水平。实行弹性监管将有力于防范增量不良资产的产生,同时有利于防范风险和熨平经济波动,更加提高银行机构的竞争力。

4.2 银行内部管理水平

4.2.1 风险管理机制方面

严格把好贷款准入关。我国商业银行应完善以审贷分离为核心的风险约束体系。贷款审查委员会要按照贷款“三查”原则,严格审查新增贷款企业的信用情况,落实担保和有效抵押。审查委员会对贷款决策要进行集体审批,减少决策失误,防范不良贷款的产生,使风险在贷款前得到控制。

加强贷款使用的监督管理,加快建立不良贷款监测机制。我国商业银行对贷款余额要进行全方位监测,提高贷款资产质量。第一要为各项贷款建立监测台,为每一个客户建立经济档案,掌握好企业客户法人代表的经济状况和企业主管部门的资产情况,掌握个人客户的社会关系、家庭经济状况、家庭收人情况等,以便分析、采取相应措施,达到及时还贷的目的。第二要做好不良贷款的月末、季末的预测工作,提前对当月、季末不良贷款余额、结构、清收情况进行预测,针对变动的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把握清收的进度。第三对于不可抗拒因素形成的

14

新的不良贷款,经核查认定后,允许我国商业银行在每年计提的呆帐准备的范围内在当年消化,贷款科目年内不留余额。

4.2.2 内部组织结构方面

为了防范增量不良资产的产生并提高存量不良资产的处置效率和效果,需要完善银行目前的贷款发放和清偿时的评级体制,强化风险控制部门的功能,并完善内部控制,加强内部审计、监查等部门的地位并保持其相对较高的独立性。

成立专门的资产保全部门,有利于银行内部不良资产的相对集中处置。同时也实现了清偿人员与放贷人员相互分离,避免了由放贷人员去收贷。同时也要将资产保全从过去以不良资产为中心,逐步实现以问题客户为中心。这种制度上的安排将有助于防范不良资产的形成。

完善银行内部信用评级制度,有助于银行防范不良资产的产生。要建立一套能够合理量化风险的方法,这就需要银行结合自身的经营实际,综合考虑各种宏观、微观因素和财务、非财务指标,建立一套有效的内部信用评级模型。商业银行也要建立起自身的信息数据库,同时也需要监管部门完善企业和个人征信系统的建设,为银行提供数据的支持。

4.2.3 化解存量不良贷款方面

以发散思维灵活化解不良贷款是坚守资产质量生命线最重要的内容。对于充分暴露的不良贷款关键是要准确把握清收化解的处置时机,积极发挥政策调节作用,合力合管,联动联控,利用市场机制,灵活运用法律手段追索,抵押资产拍卖,债券转股权,资产转让,信贷资产证券化以及自主催收等处置手段清理消化存量不良贷款,盘活不良资产,扎实地推进信贷资产保全工作。针对不同类型的金融机构有选择性地利用市场与非市场手段处置不良贷款。对于农村商业银行的存量不良贷款,由于其承担了部分惠农支农的政策性任务,可以采取由政府买单的方式化解其不良贷款。对于积极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中小银行,中央银行可以采取差别化信贷政策,区别对待,地方政府积极联系财税部门,扩大不良贷款自

15

主核销权,及时核销不良贷款。对于实力雄厚的大型商业银行,可以采用市场的手段,以其盈利来消化存量不良贷款。

16

结束语

不良资产是商业银行经营过程中的必然产物,对银行自身乃至国民经济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与国外银行相比,我国商业银行处置不良资产的历史较短,处置的方法和模式仍在探索之中。而不良资产方式的选择直接影响机构设置、激励机制和制度安排,并最终决定工作的效率和效果。

针对建设银行不良资产现状,要分析建设不良资产的成因,根据不同情况,更有针对性,既不能单纯采用行政手段让政府来买单,也不能完全交给市场来化解,除了应该加强建设银行信贷风险、树立科学的风险意识外,更主要是细化不良资产诱发因素,综合市场与非市场手段,群力群策,提升资产质量管理水平。

由于本人知识、阅历的不足,加之数据来源的有限,本文只能从某些角度对目前中国建设银行不良资产相关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在寻求解决之道时也受限于不甚扎实的金融理论知识,只能提出一些比较肤浅的思路。不良资产是一个十分广博且极具争议的领域,短短一万余字不足以涵盖所有问题,因此在写作过程中迫不得已对市场化处置手段、存款保险制度、混业经营等许多相关方面忍痛割爱、无法涉及,但本人衷心希望能以此文抛砖引玉,寻有志之士继续深入探讨,为商业银行改善资产质量、强化风险管理、提升经营能力和综合竞争实力献计献策。

17

参考文献

[1]张绍光.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3(1):110-111.

[2]陈晨.浅议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方法[J].现代经济信息,2013(6):137-138.

[3]常婧.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方法[J].现代商业,2013(17):29-30.

[4]胡海峰,曲和磊.中国不良资产处置与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发展研究[M].北京:中国市场出

版社,2009:91-95.

[5]黄国杰.浅议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化解与处置[J].经营管理者,2013(21):39-41.

[6]王雷军,刘胜提.国有商业银行贷款变动分析[J].金融经济,2010(4):124-125.

[7]郑万春.金融不良资产处置关键技术研究[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8:27-31.

[8]王红.新形势下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问题探析[J].金融发展研究,2013(9):12-13.

[9]李彦斌,喻莉.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困难与创新[J].中国金融,2013(9):25-26.

[10]周小川.重建与再生--化解不良资产的国际经验[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9:

124-127.

[11]陈新宇.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防范及处置建议[J].现代商贸工业,2014(2):15-16.

[12]羁纯平.美日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方式比较[J].时代金融,2012(11):33-34.

[13]张丽琴.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模式的思考[J].商贸工业,2013(12):88-89.

[14]Ball S,Feltenstein A.Bank Failures and Fiscal Austerity:Policy Prescriptions For a Developing County[J].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s,2010(9):33-35.

[15]Mitchell J.Bad Debts and Cleaning of Back’Balance Sheets: An Application to

Transition Economics[J].Journal Inermediaion,2011(14):26-28.

致谢

伴随着历时半年的毕业设计的结束,我也即将告别我的大学生活。在论文的

18

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现状与治理对策(doc 19)

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现状与治理对策(doc 19)

表明,截至2006年1季度,按照“五级分类法”,我国主要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13124.7亿元,比年初减少137.6亿元,不良贷款率为8.0%,比年初下降0.6个百分点,具体不良贷款情况见表1;而分机构类型看,近几年来,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情况也明显好转,具体情况见表2。 二、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成因探析

金融企业不良资产的形成原因是纷繁复杂的。一般认为,在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这种风险主要是由于银行自身经营管理不善造成的,属于市场风险;而我国不良贷款产生的原因却迥然不同。本文将从制度、法律、社会信用及银行自身组织及管理机制等几方面,对不良资产的成因做一探讨。 (一)国有商业银行及国企产权制度缺陷,资产管理缺乏约束和激励机制,是不良贷款产生的根源 在传统经济体制下,国有商业银行是财政的出纳,银行信贷资产是平衡财政预算的最后手段。近几年,国有专业银行向国有商业银行转轨基本完成,经营行为市场化成分加重,行政化色彩淡化,但从根本上看,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特殊职能是不良资产产生的重要基础。长期以来,国有商业银行属国家所有,承担了改革与发展稳定器和推动器的作用,因而扮演的并不是“真正的银行”,而是国家的经济手段和工具。 国家独资导致产权模糊和结构单一,经营决策者、普通员工及存款人均缺乏对资产风险管理的关切度。股份制改革以前,国有商业银行和国有企业都属于国家所有,不存在严格的债权债务关系,这就造成了产权主体的实际虚置,银行的管理无法落到实处。一是银行是国家的,国家与银行之间实际上是委托—代理关系。这种委托—代理关系尤其表现在人事任免权上,银行行长由国家任命,难于通过市场机制进行选择。个别被任命的行长为取得上级主管部门的信任,不惜以假表、假账的手法掩盖其经营的劣绩。这样,银行信贷质量的高低就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现状及成因9170425

目录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现状及成因分析 写作题纲…………………………………………………………………………… 内容摘要…………………………………………………………………………… 一、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现状………………………………………………﹙一﹚银行不良资产的界定……………………………………………………﹙二﹚不良资产的数量…………………………………………………………(三)不良资产的分布…………………………………………………………(四)不良资产给商业银行带来的危害…………………………………… 二、不良资产的成因………………………………………………………………(一)经济环境…………………………………………………………………(二)国家政策…………………………………………………………………(三)企业原因…………………………………………………………………﹙四﹚银行自身经营管理体制不健全………………………………………… (五)金融监管乏力………………………………………………………………﹙六﹚社会信用体系不健全,社会信用环境不佳……………………………﹙七﹚法律法规不健全…………………………………………………………三、防范不良资产的对策…………………………………………………………﹙一﹚深化体制改革,增强宏观调控能力……………………………………﹙二﹚要减少政府的行政干预…………………………………………………﹙三﹚完善信贷管理机制………………………………………………………﹙四﹚国有企业要改善本身的经营状况………………………………………

﹙五﹚强化金融监管,提高监管效率…………………………………………﹙六﹚制定关于不良资产的专项法律,构建完善的法律框架………………﹙七﹚整治信用环境,建立和健全社会信用体系……………………………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现状及成因分析 一、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现状 ﹙一﹚银行不良资产的界定 ﹙二﹚不良资产的数量 ﹙三﹚不良资产的分布 ﹙四﹚不良资产给商业银行带来的危害 1.影响银行的资金周转 2.造成银行的资产损失 3.导致银行财务状况恶化 二、不良资产的成因 ﹙一﹚经济环境 ﹙二﹚国家政策 1.体制原因 2.政府干预 3.商业银行业务与政策性银行业务混淆不清

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管理模式构建与研究

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管理模式构建研究 一、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管理模式 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管理就是商业银行为实现不良资产管理目标,以一定的形式对不良资产接收、维护、处置等环节进行系统运作的过程。这个“形式”就是不良资产的管理模式。商业银行采用什么样的不良资产管理模式与商业银行的自身特点、发展战略、外部环境密切相关。 长期以来,我国一直尝试采取一些方法解决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归结起来主要有财政补贴法、企业破产法、贷款豁免法等,但这些方法加大了财政的负担,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不良资产状况,特别是在中国民生等股份制商业银行成立后,这些解决方法造成了国有商业银行对其它竞争主体的歧视。因此,国有商业银行及监管机构一直在积极探索新的管理方式。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围金融危机不断发生,不良资产处置模式逐渐归结到“好银行+坏银行”模式上。发达国家如美国的RTC、德国的托管银行、日本的过渡银行等即采此制,转轨国家如波兰、捷克等和新兴市场经济国家如国、泰国等也有类似的资产管理的公司。进入20世纪末,我国的国有商业银行即要面对加入“WTO”后开放金融服务的压力,又要应对来自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激烈竞争,因此,为了迅速改善国有商业银行资产质量,我国国有商业银行采用了“好银行+坏银行”模式,设置了四个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即:中国信达资产管理公司、中国资产管理公司、中国长城资产管理公司、中融资产管理公司,并通过这些资产公司大规模一次性接收国有四大银行的不良资产。 目前,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在完成了对1996年以前形成的14000亿元不良资产第一次剥离后,也加强了仍然留存在本行的不良资产处置和管理力度,在管理模式上基本采用在银行部设立专门部门进行不良资产的管理,其基本职能是集中、专业化地处置和管理不良资产。

银行不良资产分析

银行不良资产分析 摘要 商业银行在历史上积累了巨额的不良资产,而目新的不良资产正在不断的形成,不良资产的总额正在不断增大,已经形成的不良资产有不断恶化的趋势。这直接影响到国家的金融安全和经济的稳定运行,并目已经引起社会各方的高度重视。本文以我国的商业银行为例,深入研究了不良资产的形成原因,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了防范和化解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对策。首先阐述了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定义以及现状,然后分析了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形成原因分析,最后对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防范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字: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监管体制;银行信贷

Abstract Commercial Banks accumulated huge non-performing assets in history, and the formation of new bad assets is increasingly, the total amount of the bad assets is increasing, have formed the bad assets have the worsening trend. This directly affect the country's financial security and the stable operation of the economy, and has attracted more attention from the society. Based on our country commercial bank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deeply studied the reasons for the formation of non-performing assets, and combined with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our country put forward the countermeasures to guard against and dissolve of non-performing assets of commercial Banks. First expounds the definition of non-performing assets of commercial Banks and the status quo, and then analysis the cause analysis of commercial bank non-performing assets, finally proposes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of non-performing assets of commercial Banks to guard against. Key words: commercial Banks; The bad assets; Regulatory system; Bank credit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及管理途径

1 / 19

2 / 19

造成地大面积亏损、企业改制过程中银行债务地悬空和逃废等.实际上,这些造成不良资产地原因常常是密切相关、共同作用地.从本质上看,国有商业银行地不良资产主要是由于对国有企业发放地带有隐性财政补贴性质地贷款造成地.随着上世纪90年代国内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地转化,国有企业出现大面积亏损,企业高负债和软预算约束地制度环境下,企业地亏损便直接转化为银行地不良资产.而在90年代后期国内需求明显不足,国有企业地经营陷入了困境,不断增加地巨额不良资产已逐渐成为国有商业银行面临地严重挑战.因此,专家分析指出,企业地产权结构和政府角色定位是解释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成因地第一变量,可解释现有地银行不良贷款地70%;银行自身经营管理不善则是第二变量,解释银行不良资产剩下地30%. 三、处置不良资产地制约因素及难点 (一)从外部环境看 1.社会信用环境不佳.目前我国社会信用观念和信用制度十分薄弱,部分企业法人或自然人信用观念淡薄,认为银行地资金是国家地资金,往往将贷款挤占挪用,或利用改制、破产、兼并、多头开户等手段千方百计逃废银行债务.一些地方政府也没有完全摆正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地位置,过多地干预经济活动地现象依然存在,不少官员缺乏大 3 / 19

局观念,只考虑地方、部门利益而置银行于不顾,暗地里为企业逃废银行债务开绿灯、充当保护伞.同时,由于存在一定地法律制度障碍,致使依法惩处、打击不力,助长了“失信毁约”地蔓延. 2.授信企业缺乏现实偿还能力.目前,国有商业银行中地大部分授信企业都形成于计划经济时期和经济过热时期,承受市场风险能力很差,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这些企业中地许多企业由于经营机制不活、管理水平低下,历史包袱过重、生产工艺落后、产品质量低劣等原因,经营效益持续大幅下滑,无力偿还债务.即使有地贷款有抵押资产但由于是企业职工生存地主要来源,若依法清收,来自各方面地压力较大,难以执行. 3.银行间无序地竞争.银行间地不规范、不公正竞争,为一些授信企业骗取银行贷款、蓄意逃废债务提供了赖以生存地社会空间,使多头开户、多头贷款、重复抵押、虚假担保、贷款不还等不正当行为屡禁不绝,严重损害了银行地利益. 4.相关费用标准过高,银行和企业难以承受.一是抵押登记费用高,使一些企业在办理抵押贷款中没有足够地资金办理各种手续,造成无效抵押或抵押物不足值.二是资产讦估费用高.三是抵贷资产接收、处置过程中,相关费用太高,商业银行难以承受.四是重复纳税.银行在信贷活动中,按照权责发生制已经按规定缴纳了相关税赋,但在抵 4 / 19

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成因及对策研究【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 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成因及对策研究 一、立论依据 1.研究意义、预期目标 在商业银行防范与处置不良资产的攻坚阶段,加快向市场化、商业化运作方向的转型,既有利于提高防范与处置的效率,也促进了银行自身的改制和发展。优化不良资产市场,提高防范与处置不良资产的效率,创新防范与处置不良资产的问题,成为新一轮探究不良资产的重要课题,因此对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成因及对策研究就具有现实意义。 本课题对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问题进行了初步研究,通过成因分析提出了一些关于探究不良资产的构想,并就今后如何防范增量不良资产的产生和如何处置不良资产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和对策,从而有效避免新生不良资产的累积,并期待本文的研究能为我国金融体制的稳健运行以及整个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有所贡献。 2.国内外研究现状 目前,不良资产问题在国际范围内仍然是一个比较难的课题,国外对商业银行不良资产问题的关注和研究早于国内,主要研究现状可以归纳如下。 国外最初的研究主要是针对不良资产处置的方法及对过去几年处置经验的总结。Attainable(2000)详细论述了中国产生不良资产的宏观机制及历史原因、不良资产的规模和中国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处置过程的一些缺陷,表明中国不良资产的处置由于受到法律政策的束缚和行政性的干预保护,以及国内资本市场环境的影响,处置步伐将会十分艰难。 2001年不良资产国际论坛上,部分外国机构和专家也对中国处置不良资产做了重要研究和建议,美国布朗伍德法律事务所(Brown and Wood LLP)、美国高盛公司(Goldman and Sachs LLP)、美国雷曼兄弟公司(Lehman Brothers Co. Inc.)以及前国际权威丹尼斯等,分别从美国、瑞典和波兰的经验出发,提出政府在不良资产处置中的重要作用,以及中国处置不良资产时可将资产重组与银行改革相结合,并制定相关的特殊法律政策来约束和规范债权人与债务人之间的关系,并给予处置进程以特殊的法律支持。 Steve H. Hanke(2003)在探讨中国外汇规模的时候,提出动用国家外汇储备解决银行体系的呆帐问题,他说:“既然美国要求中国全面开放金融部门业务,中国必须先解决威胁其银行体系的呆账问题。这一问题正在慢慢解决,最终需要大约6500亿美元。此外,为了实现金融部门的全面开放,中国还必

解读--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八大处置方式对比分析

解读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八大处置方式对比分析 近年来,随着宏观经济持续下行,实体行业去产能压力不断增大,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持续“双升”。2016年末的不良贷款余额,就从2015年末的12744亿,上升到15122亿,增长18.66%,不良贷款率也从2015年末的1.67%上升到1.74%。在供给侧改革持续深化的大背景下,银行资产质量继续承压,不良情况尚不言顶。如何有效、合规处置和化解不良贷款,盘活存量资产,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成为当下银行业机构面临的重要课题。为此,本文试图对当下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模式、各模式的优劣势及合规性进行分析探讨,希望对诸位业内好友提供帮助。商业银行处置不良贷款的方式可谓多种多样,为了方便理解,在此将其分为传统类处置方式和创新类处置方式,并分别介绍。 一、传统类处置方式包括现金清收、重组、核销,以及卖断转让给资产管理公司(AMC)。 (一)现金清收现金清收包括包括协商催收和诉讼催收。1.协商催收这是商业银行化解不良的首选方式,银行在做好还款提示的前提下,对借款人持续进行电话催收及实地催收。协商催收主要适用于满足以下条件的不良授信客户:一是有较强的还款意愿;二是有效资产能完全覆盖其债务;三是负债结构简单,其他债权人未采取且预计在催收期内不会采取法律

行动;四是能够按照商定的还款计划如期偿还债务。 优势协商催收作为银行不良资产清收的一种主要手段,具备成本低、操作技术难度不高的优势,绝大部分从事不良资产清收处置的工作人员均能熟练掌握并运用。同时,鉴于大部分借款人并非主观恶意逃废银行债务,所以采用常规清收手段,可以把对借款人的影响降到最低,能够确保在有效维护与借款人关系的基础上,取得清收处置效益最大化。 劣势协商催收手段的弊端在于,清收处置的效果主要取决于借款人的还款意愿和还款能力,如果借款人的还款意愿产生变化,就不得不采取其他清收手段。同时,协商催收手段的基础在于借款人借款单一或其他债权人不会采取法律诉讼,可变因素较多,需时刻关注并调整清收策略。 2.诉讼催收 诉讼催收是指银行就到期未受清偿的债权,依法向管辖法院(或仲裁机构)提交诉讼、仲裁、申请支付令或执行公证债权文书等,通过管辖法院(或仲裁机构)的判决(或裁决)、裁定,确立债权的合法性,依据判决书或裁定书回收债权,或者依靠强制执行程序(含和解)收回债权的清收处置方式。主要适用于满足以下条件的不良授信客户: 一是债务人无力清偿到期债务;二是债务虽未到期,但债务人/担保人生产经营陷入困境,财务状况严重恶化;三是债务人/担保人已停止经营,处于关、停、并、转状态,或实际控

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现状与成因

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现状与成因 中国银行业监督委员会统计资料表明,截至今年6月末,按照“五级分类法”,112家城市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为1038.9亿元,不良贷款率为10.43%。经过多年的努力,尤其是通过综合处置和资产置换,城市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得到有效控制,不良贷款率持续下降,已从最高额的34.2%下降到了10.43%。 上述数据基本反映了国城市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现状,但也应注意到,上述数据中不乏水分。近年的不良贷款率下降是在贷款总量增加较多的情况下实现的,带有稀释的因素;从微观层面看,城市商业银行存在人为制造数据的可能。 城市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形成原因有其与国有银行相同之处,也有其特殊性。 (一)中小借款企业经营不善是造成不良贷款的客观原因。城市商业银行的市场定位不同于国有银行,有限公司、集体企业等中小企业占全部贷款的比例高达80%以上。由于中小企业经营不善导致的不良贷款始终是城市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形成的主要原因。 (二)银行治理结构存在严重缺陷是城市商业银行不良资产产生的根本原因。现阶段,国城市商业银行的股权结构不合理,从而导致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存在缺陷,这主要表现在:由于地方政府在城市商业银行中处于控股地位,银行的主要管理职位都是由政府推荐并经董事会或股东大会选举产生;各城市商业银行实际被控制在少数政府资本代理人手中,董事会(或理事会)、监事会等权力部门形同虚设,根本无法对银行代理人形成有效的监督;目前各城市商业银行激励机制的设计并没有完全体现商业化原则,仍带有很强的行政性激励色彩。 (三)风险管理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导致不良资产居高不下。 1、风险承担主体不明确。国城市商业银行均是股份制,在国《股份制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指引》中并没有明确规定风险承担的主体。其后果就是导致了金融风险管理意识淡薄,对风险管理缺乏紧迫感和积极性。 2、风险管理制度建设落后。只有少数规模较大的城市商业银行设有独立的风险管理部门,多数银行的风险管理制度是在不断“复制”监管部门出台的各类风险管理条例,目的仅是应付监管部门的监管,没有形成独立的风险管理部门和完善的管理体系。 3、风险管理人才严重匮乏。由于风险管理的综合性和专业性,要求从事风险管理的人员必须具备很高的素质,经过严格的专业训练。目前,城市商业银行这方面的人才相当匮乏。 (四)关联企业贷款造成巨额不良贷款损失。 城市商业银行已成为中国目前发生关联贷款问题最为严重的一类银行,成都、珠海、昆明等地的城市商业银行均发生了严重的关联贷款问题,特别是2004年年初以来一些大型企业集团问题爆发,如德隆公司迂回渗入昆明市商业银行就是典型案例。 解决城市商业银行不良资产问题的对策 结合城市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形成的原因,须从防止增量不良资产和消除存量不良资产两方面来解决城市商业银行不良资产问题。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及管理途径

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国有商业银行治理不良资产的工作,并作为银行监管工作的重中之重。与此同时,国有商业银行实现了不良贷款余额和占比的“双下降”,但效果不是很明显。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资产质量是银行的生命线,国有商业银行居高难下的不良资产已成为制约国有商业银行改革和发展的痼疾,也是影响我国经济金融健康运行的一个重大隐患。因此,必须积极探索有效的国有商业银行资产管理方法,以加快治理不良资产的步伐。一、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基本现状目前,我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贷款余额仍然占据国内银行市场70%以上的市场份额,但巨额的不良资产比率,严重地影响着其经营效益。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具有余额高、占比大、消化难等特点。截至2002年底,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按五级分类口径的不良资产余额高达16000亿元左右,平均比例占到25%。各家银行分别披露其不良比例或下降比例:建设银行境内分行不良贷款余额为2678亿元,比年初减少了210亿元,不良贷款率为15.36%,比年初下降3.99个百分点;工商银行不良资产率25.52%,比年初下降了4.26个百分点;农业银行境内分行不良资产率下降4.7%;中国银行不良资产下降到22.37%,同比下降5个多百分点。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结构呈现三个特点:一是人民币短期贷款中的不良资产高于中长期贷款;二是人民币贷款中的不良资产占比高于外币贷款;三是商业银行内部各地区、各行之间不平衡,普遍存在中西部地区银行不良占比高、东部沿海地区银行不良占比相对较低的状况。按照我国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时所作出的承诺,2005年我国要完全放开外资银行的人民币业务,2006年放开金融准入和市场竞争,在对外开放经济条件下,面对激烈竞争,加快不良资产处置,全面提高资产质量便更为紧迫。因此,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双降”迫在眉睫。二、导致不良资产的主要成因银行不良资产形成原因很复杂,相关因素很多,主要成因可概括为三个方面:一是政策因素。如原有投资体制的弊端,地方政府对银行的行政干预等。二是银行因素,银行自身的产权,公司治理结构和经营管理不善。如忽视科学决策,片面追求市场份额、规模效益,信贷管理上的内控机智不健全、缺乏必要的风险约束机制等等由此造成一些信用风险、道德风险、投资失误等,极大地损害了国有商业银行的资产质量。三是企业因素,如企业的投资决策失误造成的大面积亏损、企业改制过程中银行债务的悬空和逃废等。实际上,这些造成不良资产的原因常常是密切相关、共同作用的。从本质上看,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主要是由于对国有企业发放的带有隐性财政补贴性质的贷款造成的。随着上世纪90年代国内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转化,国有企业出现大面积亏损,企业高负债和软预算约束的制度环境下,企业的亏损便直接转化为银行的不良资产。而在90年代后期国内需求明显不足,国有企业的经营陷入了困境,不断增加的巨额不良资产已逐渐成为国有商业银行面临的严重挑战。因此,专家分析指出,企业的产权结构和政府角色定位是解释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成因的第一变量,可解释现有的银行不良贷款的70%;银行自身经营管理不善则是第二变量,解释银行不良资产剩下的30%。[!--empirenews.page--] 三、处置不良资产的制约因素及难点(一)从外部环境看 1.社会信用环境不佳。目前我国社会信用观念和信用制度十分薄弱,部分企业法人或自然人信用观念淡薄,认为银行的资金是国家的资金,往往将贷款挤占挪用,或利用改制、破产、兼并、多头开户等手段千方百计逃废银行债务。一些地方政府也没有完全摆正在市场经济活动中的位置,过多地干预经济活动的现象依然存在,不少官员缺乏大局观念,只考虑地方、部门利益而置银行于不顾,暗地里为企业逃废银行债务开绿灯、充当保护伞。同时,由于存在一定的法律制度障碍,致使依法惩处、打击不力,助长了“失信毁约”的蔓延。 2.授信企业缺乏现实偿还能力。目前,国有商业银行中的大部分授信企业都形成于计划经济时期和经济过热时期,承受市场风险能力很差,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这些企业中的许多企业由于经营机制不活、管理水平低下,历史包袱过重、生产工艺落后、产品质量低劣等原因,经营效益持续大幅下滑,无力偿还债务。即使有的贷款有抵押资产但由于是企业职工生存的主要来源,若依法清收,来自各方面的压力较大,难以执行。 3.银行间无

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危害

第一章绪论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伴随着近年来国内外屡屡发生的重大金融事件和金融风波,防范金融风险、化解金融危机成为世界性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银行作为国家的重要金融机构,只要持续地经营,就会有不良资产的产生。20世纪90年代以来,尤一其是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人们对金融机构的不良资产问题给予了极大的关注。2007年8月开始逐渐席卷美国的“次贷危机”,给美国似乎已经沉寂多年的银行不良贷款问题又提上议案,也给银行内部的风险防控敲响了警钟。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的商业银行,尤其国有商业银行以专业银行模式运营,信贷业务具有浓厚的政策性色彩,加之受到当时经济过热的影响,以及处于经济转轨过程中,在控制贷款质量方面缺乏有效的内部机制和良好的外部环境,从而产生了一定规模的不良资产。在1993年之前,我国的商业银行从未提取过呆帐准备金、没有核销过呆帐损失。这样,不良资产不断累积,金融风险逐渐孕育。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我国政府才真正认识到商业银行长期以来积累的巨额不良资产,已经危及我国金融体系的安全正成为我国经济运行的一个重大隐患。 对于不良资产的定义,学者比较一致和全面的观点是:不良资产是在现实条件下,不能给银行带来预期收益的资产,就银行信贷资产而言,是指贷款利息不能按时足额回收,甚至连本金都难以回收或无法回收的资产。但是同时,不良资产是从银行角度而言的,贷款人能通过其他途径或方式保证银行贷款本息的偿还,那银行的这部分贷款资产就是良好资产。正鉴于此,不良资产的处置才具有其内在的提升价值。

第二章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及其界定 2.1不良资产的定义 资产是指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的总和。它包括各种财产、债权和其他权利等,是决定生产力的基本要素,是人类劳动的凝结,具有获利的能力,可以用货币计量并且能够变换成货币。资产按其存在的形式,可以分为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按其在社会资本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可以划分为金融资产与非金融资产。按其流动性,可以划分为流动资产和固定资产。 银行资产是指银行拥有或控制的以价值形态存在的资产。它主要包括以下五大类:一是现金,包括库存现金、代理行存款、托收中现金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等;二是证券投资,即银行为交易目的或投资目的持有的证券,如债券、股票等;三是客户贷款,主要是银行对企业或居民的短期贷款和中长期贷款;四是同业拆放和回购协议下购买的证券,包括对其他银行的短期贷款、向借款银行购入的合格票据等;五是其他资产,包括银行物业和设施等固定资产、附属机构投资、预付保险费用和其他相对不重要的资产项目等。 在上述五类资产中,第一类现金资产几乎没有风险;第二类资产在我国由于分业经营的限制,银行一般不得拥有;第四类资产风险较小,没必要从资产优劣角度进行分析。因此,银行的不良资产主要是针对第三类资产,即通过银行信贷形成的资产,这部分资产也是商业银行最大的资产项目。 银行不良资产是指处于不良状态的银行资产。所谓不良状态,就是在现实条件下不能给银行带来预期收益的资产状况,就银行信贷资产而言,是指贷款利息不能按时足额回收,甚至本金都难以回收或无法回收的状况。因此,银行不良资产可以定义为:在现实条件下,银行不能实现预期收益的资产。 不良资产是从银行角度而言的,而不是从贷款项目或企业的角度。银行贷款的项目可能是处于非良好经营状态,但只要借款人能通过其他途径或方式保证银行贷款本息的偿还,那银行的这部分贷款资产就是良好资产。资产优良与否是以资产收益水平为标准来衡量的。资产处于不良状态会有各种表现,评定不良资产的方式方法也可能多种多样,但最终衡量不良资产的标准是资产收益水平,即贷款本息的回收程度,包括当期本息回收率与根据现有资产状况和现实条件预测的未来本息的回收率。

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现状成因及治理对策

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现状成因及治理对策 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现状成因及治理对策 一、银行不良资产的概念 广义上的不良资产是指银行在资产业务中,经营资产风险超出预先估量,造成部分或全部损失的资产。银行在信贷业务中,按期收回本金、利息的贷款称为正常贷款;相反,银行发放的各类贷款中,借款方面由于种种原因不能按约定的期限偿还全部本金或利息,造成银行损失的这类 贷款,称为狭义上的不良资产或不良信贷资产。本文所探讨的是狭义上的不良资产。 二、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现状及危害 近年来在金融性报刊公布的个案调查显示,不良资产占比在20以上,此比例也被专家学者及人行总行所认可。1994年末,全国银行贷款余额xxxx亿元,其中,四家专业银行贷款余额为亿元如不良资产占比在20一30之间,那么,四家专业银行不良资产总额大约为XX//亿一x///8200亿元。 巨额不良资产给国有商业银行带来以下危害: 1.影响银行的资金周转。特殊是在银根紧缩或出现存款滑坡的情况下,银行无法通过贷款回收来增加头寸,往往出现支付困难,影响银行声誉。 2.造成银行的资产损失。即使有抵押物可以变现,但也存在必定的资金损失。资产存量制约着资金周转,使银行资金无法运用到收益更大的项目上,这对银行资金来源也是一种损失。 3.导致银行财务状况恶化。不良资产对银行财务的影响是双重的。一方面,较多的贷款利息无法收回,银行却要如实支付这部分资金的利息及其它相关费用。另一方面,国家财务制度规定,必定时间内无论利息是否实收,都要计入营业收入。由此而论,公司所欠利息越多,银行虚盈实亏现象就越严峻。 4.制约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资金是生产要素的龙头,资金沉淀配置效益便无法发挥,这又直接影响到整个国民经济效益的实现。 由此可见,巨额不良资产使得国有商业银行经营步履困难,阻碍了银行的正常进展,阻碍了参与国际竞争。因此,释解不良资产,并消除不良资产产生的根源,成立现代商业银行制度,已刻不容缓。 三、不良a资产的成因 1.宏观经济形势剧烈波动及投资膨胀,是导致大量无效资产的政策性原因。投资的增长是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进展的必要条件,但前提条件是进行有效的投资,即投资的增长形成有效的供给,经济增长质量达到预期目的。超出国民经济增长的投资膨胀,在银行方面的反映就是大量信贷资产呆若木鸡于陷入困境的公司中。 2.信贷资金财政化。当80年代初实行“中短期设备贷款”和“拨改贷”后,公司的新建项目也开始依靠银行贷款,到80年代中期财政已基本不向公司增资拨款,应由财政支付的一些固定资产投资改由银行向公司贷款,应由财政支付给公司的流动资金也改由银行向公司贷款解决,应由财政拨付的国家储备物资资金改由银行向公司贷款。公司对银行的过份依靠逼迫银行不得不发放一些质量不高的贷款。 3.财税体制畸形,致使国有公司注资不足。建设银行的基建贷款,中国银行的固定资产外汇贷款和工行、农行的技改贷款,本应由财政作为公司的资金无偿拨付给公司,但规定向银行借款,使得相当部分国有公司的自有本钱比例过低。 公司税收方面,虽然1993年7月实行了新税制,但长期处于旧税制下的国有公司已是积重

(完整版)1、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成因与化解

浅析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地成因与化解 金融经济地核心,银行是金融体系地主体.工,农,中,建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在我国宏观经济运行、社会稳定方面具有举足轻重地地位.长期以来,由于国有企业资金不足,金融监管不力,法律制度不健全等外部原因和国有商业银行内部经营管理地原因及体制地原因,造成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存在巨额不良资产.而国有商业银行严重地不良资产问题日益成为我国金融安全和经济稳定地一个重要隐患.多年地改革和实践证明,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防范制度,具有重大地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我国银行不良资产地现状及其特征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地不良资产具有余额高、占比大、增长快等特点. 从本质上看, 银行不良资产主要是由于政府对国有企业发放地带有隐性财政补贴性质地贷款造成地.随着上世纪90 年代我国经济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地转化,国有企业开始出现大面积亏损,在企业高负债和软预算约束地制度环境下,企业地大量亏损额便直接转化为银行地不良资产.而在上世纪90 年代后期由于国内需求明显不足,国有企业地经营陷入了困境,产生大量不良资产.因此,我们可以说企业地产权结构和政府角色定位是解释我国银行不良贷款成因地第一变量,可解释银行不良贷款地70%;银行自身经营管理不善则是第二变量,可以解释银行不良资产剩余

地30%. 虽然经过近10 年地集中清理和处置以及国有银行地股份制改造,情况已有所改观,但产生不良资产地体制机制因素并没有完全从根本上触动,不良资产产生地体制因素正阻碍国有银行地商业化进程并继续积累较大地金融风险,危及经济及金融安全.因此, 必须研究采取措施加快不良资产地处置进程,切实解决体制机制 问题,否则将继续增加未来时期地不良资产处置成本. 二、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形成原因分析 <一)借款人因市场化经营失利而造成地不良资产 我国市场环境地巨大变化以及企业内部信用风险管理机制 地欠缺是造成此类不良资产地重要原因. 作为借款人地各种企业法人,只要其从事经营活动, 就必然会面对多方面地经营风险,而我国这种以间接融资为主地金融市场现状, 很容易将借款人地经营风险转嫁聚集于银行,从而形成银行地不良资产. 它在国有商业银行地不良资产中占有较高地比重. 此类不良资产地细分及其运作地难点:1、对借款人为大型国企地不良资产, 由于借款人多为地方地税源大户、财政支柱, 因此地方政府会从自身地利益出发在很多方面给此类借款人以庇护. 这些企业在市场条件发生变化地情况下, 他们地还款能力、还款意愿也发生了很大地变化, 这就给银行增加了风险, 进而形成国有商业银行地不良资产;银行在与这些债务人协商未果地情况下, 往往只有通过诉

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方法创新研究

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方法创新研究 喻心怡 (招商银行长沙分行窑岭支行,湖南 长沙 410005) 摘要:由于历史的原因,商业银行累积的大量不良资产如何处置一直都是困扰整个行业的问题,严重影响了金融安全和金融秩序。为深化金融改革,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我国政府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先后组建了四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将商业银行的部分不良资产剥离到资产管理公司并运用各种手段处置不良资产。同时,如何进一步化解银行的不良资产一直是行业内探讨的热门课题。本文也对如何有效处置我国银行不良资产作了分析论述并大胆的研究了不良资产证券化在国内实现问题。 关键词:不良资产;商业银行;创新;证券化 1.引言 银行不良资产是指处于非良好经营状态的银行资产,主要指不良贷款资产,包括逾期未能收回的贷款、呆滞贷款和呆账贷款等不能给银行带来正常利息收入,或者连本金都难以收回的贷款。改革开放以来,银行发展由于体制转轨时期方方面面的影响,不良资产的累积已经严重地阻碍资金的正常循环,尽快解决国内银行历史遗留的巨额不良资产,迅速化解由此形成的金融风险变成当了一个十分紧迫的问题,同时,巨额不怠资产己严重地阻碍了银行的进一步改革,特别是随着中国加入WTO,我国银行业已经面临金融全面开放的严峻挑战。在此背景下,我国政府审时度势,在充分比较各国处理银行不良资产经验的基础上,于1999年陆续组建了华融、长城、东方和信达四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集中管理和处置从国有银行剥离的1.4万亿元金融不良资产,从而开始了对我国银行巨额不良资产进行理论研究和实务操作。但在剥离转让大量不良资产之后,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率仍保持在较高的水平,而且从我国的经济发展和银行经营状况看,不可避免还会产生新的不良资产。因此,有效处置银行不良资产,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是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几年来金融理论界与实务界时如何进一步化解银行业的不良资产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政策建议包括对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进行二次注资、对不良贷款进行二次剥离、实行股份制改造、不良资产证券化、调整银行贷款结构、加强商业银行内部管理等等。 2.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概念及特点 2.1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概念 商业银行不良资产是指不能及时给商业银行带来预期收益甚至本金也会遭受损失的处于非良好经营状态的资产,也就是说,在现实条件下,不能实现预期收益的银行资产就是不良资产。因此,目前我们习惯把银行贷款、证券或股权投资以及对外拆借等银行拥有的收益性资产处于非良性运行状态称之为银行的不良资产。在我国,由于资本市场的欠发达,以及金融业实行“分业经营、分业管理”,银行的资产结构比较单一,收益性资产中除了部分国债、同业拆借外大部分集中在贷款类型的资产上,如短期贷款、长期贷款和票据的贴现等,因此在我国,银行不良资产几乎是不良贷款。 2.2不良资产的特点 2.2.1不良资产是从银行的角度来判定的。不良资产是指银行的资产,是从银行自身的角度来判断的,而不是从贷款企业或贷款项目的角度。 2.2.2不良资产的分类统计是针对某一时点的资产状况而言的。银行的资产总处于动态管理过程中,不同时期会有不同的状况。

商业银行不良资产

本课题的研究动态:2005年,复旦大学工商管理硕士曹成在论文中提出,当前中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问题十分严重,这不但成为中国金融业危机的重大隐患,而且影响中国商 业银行体制改革的深化和发展。他提出作为结构融资手段之一的资产证券化方式来化解中 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风险。 2011年,中国长城资产管理公司重点项目部业务副主管王云在周刊中提出,债务重组已成为我国处置金融不良资产的重要手段。本文就债务重组的定义和方式,探讨了以债务 重组手段处置金融不良资产的优势以及风险防控等问题。 2012年底,山东大学蒲桂通认为传统的处置方式(如诉讼、重组、核销)尽管行之有效,各有特点,但均是单项处置方式,甚至只是商业银行内部的账务处理(如核销),整 体效率不高,而引入不良资产证券化,利用市场机制来处置不良资产是一种全新的探索, 有利于提高不良资产的处置水平。 选题目的及意义:近年来,尽管我国各商业银行采取多种手段加大不良资产的处置力度,但是不良资产规模仍然巨大,不良贷款双升趋势仍在延续。根据银监会统计资料显示,截止2014年6月末,全国商业贷款不良贷款余额达6944亿元,比年初增加1024亿元,连续11个季度上升;不良贷款率为1.08%,比年初上升0.08个百分点。因此,不良资产处 置的压力仍然相当巨大。另外,各商业银行将迎来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偿债的高峰期, 商业银行潜在不良贷款风险增加。与此同时,由于中小企业经营状况日益艰难,贷款违约 可能性增加,同样加大了银行的潜在不良贷款风险。因此,利用现代金融工具,面向整个 社会,集中、批量处置我国各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批量、快速、低成本地化解我国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风险,能够优先地提高处置效率;能够给市场带来良好的的经济效应;有利于降低银行快速处置不良资产时的财务负担。因此,我国各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化解问题亟需得到解决。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现状及成因分析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现状及成因分析 新政府所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三农”及金融业改革,而金融业改革最大的难点就是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问题。不良资产问题成为银行业的焦点。随着商业银行运行机制的逐步完善,各银行为了建立与之相适应的金融运行机制,参与市场公正、公平、公开的有序竞争,各商业银行均加大了通过法律途径减少不良资产的力度。如果国内商业银行业巨大的不良资产处理不好,不仅可能导致国内的金融危机,而且可能会把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成果者吞没掉。如此巨大的不良资产存量已直接危及国家的金融稳定。尽管国家采取了大量措施降低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的比例,但是由于产生不良资产的社会条件还没有根本上消失,进一步加剧不良资产发生的可能性。为此,认真分析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现状及成因,采取有效措施化解我国商业银行的存量不良资产,进一步预防增量不良资产的产生,减少和降低金融风险,形成良好金融秩序,确保国家经济安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十分重要的。 一、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现状 众所周知,我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数额巨大。一方面,不良资产存量数额巨大,国有商业银行实际上处于资不抵债状态;另一方面,不良资产增量不断累加。由于社会保障机制的不健全及政府的干预,银行对陷入困难的企业不能见死不救,“安定团结”之类贷款的发放,导致了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迅速累积。不良资产主要集中在国有工商企业,其份额占全部不良贷款的70%以上,而且随着我国国有经济战略调整和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一些不适应市场竞争要求的企业将被淘汰,所以,潜在的金融资产风险还净不断释放。其现状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不良贷款占比过高,贷款周转速度缓慢。近年银行的不良资产(主要是呆滞贷款、呆账贷款和逾期贷款)增幅较大。表面上直接反映企业与银行的问题。据统计,国有商业银行整体不良贷款占比高达25%,贷款周转率十分低下,流动资金贷款周转率为0.8次/年,固定资产周转率为0.2次/年,分别是正常周转速度的50%和60%,不良贷款大量沉淀了银行资金,使银行信贷资金缺乏了流动性,削弱了银行的偿债能力和把握贷款投向、支持重点企业的经营能力。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现状及成因分析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现状及成因分析新政府所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三农”及金融业改革,而金融业改革最大的难点就是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问题。不良资产问题成为银行业的焦点。随着商业银行运行机制的逐步完善,各银行为了建立与之相适应的金融运行机制,参与市场公正、公平、公开的有序竞争,各商业银行均加大了通过法律途径减少不良资产的力度。如果国内商业银行业巨大的不良资产处理不好,不仅可能导致国内的金融危机,而且可能会把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成果者吞没掉。如此巨大的不良资产存量已直接危及国家的金融稳定。尽管国家采取了大量措施降低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的比例,但是由于产生不良资产的社会条件还没有根本上消失,进一步加剧不良资产发生的可能性。为此,认真分析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现状及成因,采取有效措施化解我国商业银行的存量不良资产,进一步预防增量不良资产的产生,减少和降低金融风险,形成良好金融秩序,确保国家经济安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十分重要的。 一、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现状 众所周知,我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数额巨大。一方面,不良资产存量数额巨大,国有商业银行实际上处于资不抵债状态;另一方面,不良资产增量不断累加。由于社会保障机制的不健全及政府的干预,银行对陷入困难的企业不能见死不救,“安定团结”之类贷款的发放,导致了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迅速累积。不良资产主要集中在国有工商企业,其份额占全部不良贷款的70%以上,而且随着我国国有经济战略调整和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一些不适应市场竞争要求的企业将被淘汰,所以,潜在的金融资产风险还净不断释放。其现状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不良贷款占比过高,贷款周转速度缓慢。近年银行的不良资产(主要是呆滞贷款、呆账贷款和逾期贷款)增幅较大。表面上直接反映企业与银行的问题。据统计,国有商业银行整体不良贷款占比高达25%,贷款周转率 十分低下,流动资金贷款周转率为0.8 次/年,固定资产周转率为0.2 次/年,分别是正常周转速度的50%和60%,不良贷款大量沉淀了银行资金,使银行信贷资金缺乏了流动性,削弱了银行的偿债能力和把握贷款投向、支持重点企业的经营能力。 (二)、无抵押、无担保或无效抵押、担保的“三无”贷款,银行债权难以得到保障。在报表中,国有商业银行贷款抵押率、保证率近几年明显上升,信用贷款大幅减少,但抵押贷款中真正有变现能力较强的商品房、商铺抵押或股票、存单等质押的不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