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9题;共18分)

1. (2分) (2017高一下·南昌月考) 下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 . 阜(fù)盛簇(zú )拥悚(sǒng)然形骸(hái)

B . 蹒(pán)珊吞噬(shì)臭(xiù)迹猿猱(róu)

C . 朔(shuò)漠惘(wǎng)然宵柝(chè)裂帛(bó)

D . 脊(jǐ)背攥(zuàn)住贬谪(zhé)商贾(gǔ)

2. (2分) (2017高一上·南阳月考)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 点缀掂记厮混夙兴夜寐

B . 落寞蛾眉踯躅没精打采

C . 渺茫伶俜班驳繁茂苍绿

D . 窈窕槃石羁鸟否极泰来

3. (2分) (2016高二下·沁县期末)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不都属于古今异义一项是()

A . ①无泽为汉市长②命诸百姓兴人徒以傅土

B . ①颜色憔悴,形容枯槁②吾尝三战三走

C . ①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②不事家人生产作业

D . ①始大人常以臣无赖②平伐其功,以为“非我莫能为”也

4. (2分) (2019高二上·常州期中) 下列文言文各句中,对划线字的词类活用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子婴素车白马:名作动,驾素车白马

B . 无不膝行而前:名作状,用膝盖

C . 侯生乃屏人间语:使动,使…退避

D . 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形作动,感到羞耻

5. (2分) (2019高二上·西城期中) 下列句子的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A . 何施之为

B . 君何辱讨焉

C . 客何好

D . 尔何知

6. (2分) (2019高二上·余姚期中) 下列各组句子中全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 . 青雀黄龙之轴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

B .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逮奉圣朝,沐浴清化

C . 其翼若垂天之云子非三闾大夫与

D . 及罪至罔加飞阁翔丹,下临无地

7. (2分)下列句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穷:贫穷

B . 阙秦以利晋阙:侵损、削减

C . 恐惧不敢自陈陈:陈述

D . 乃令张良留谢谢:辞谢

8. (2分)下列各句中,划线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 . 现在的90后,总以为平淡的乡村生活是下里巴人的常态,殊不知,越来越多的城里人在向往着这样的生活。

B . 伦敦奥运会也许是“超级丹”的最后一届奥运会,所以这个冠军意义非凡,这很可能是他的奥运收官之作。

C . 三国时,人民选择逃离,必然与曹操的残暴有关。荆州是逃难者的乐园,来自徐州的难民对曹操的暴行更是没齿难忘。

D . 他想了好久,这次母亲的生日一定要好好给她庆祝,可当自己选好了一件适合母亲的外套时,才发现口袋

里的钱不够,只好忍痛割爱。

9. (2分)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 今年副热带高压不仅控制南方地区的时间长,而且没有强有力的台风来与副热带高压相抗衡,这两种反常状况使得南方很多地区出现了比较极端的高温天气。

B . 近来,一些地方屡屡传出党员领导干部在办公室设“镇邪兽”、“转运石”,甚至请风水大师对办公室重新摆设或对办公楼周围作出调整,以换来好运保官员“不倒”,引起舆论哗然。

C . 学术大师寥若晨星、江湖“大师”不断涌现的时代,我们应该用独立的思想与科学的精神去收复曾被“大师”们侵蚀的领地,在变动的时代给精神一个寄托。

D . 重阳节上午,江西庐山西海风景区司马旅游码头发生了桥面塌陷事故,18名游客擦伤或落水,当地旅游部门表示,导致事故发生的原因主要是游客拥堵所致。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10分)

10. (10分)(2017·揭阳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中国留学第一人﹣﹣容闳

对于中国留学第一人容闳来说,当年他选择留学的胆量,丝毫也不下于世界上第一个吃螃蟹的人,那个年代留洋充满风险。中国与欧美等国家隔着太平洋、大西洋,坐上船从启程到抵达,途中经过无边无际的海域,需要大半年时间。更何况把未成年的孩子,送到完全陌生的西洋国家,然后忍受遥遥无期的隔洋相望、鱼雁传书,这对于从来没有出过家门的传统中国父母来说,是难以想象的。

容闳出身于穷苦人家,十三岁时,家居澳门。当时,澳门是来粤贸易各国商人的共同居留地,华洋杂居。在澳门,他在马利逊学校读书,受教于美国传教士布朗。当时他们班上只有6个学生。后来由于家人和自己健康的考虑要提前回美国,布朗宣布了一个重要的决定:他想带几个跟他学习多年的学生回国,继续完成学业。布朗说完,要求愿意跟他去美国的孩子站起来。当时班上只有3个学生站起来,而容闳是其中的第一人。容闳的母亲起初并不同意,经过容闳的劝说才勉强答应。布朗为此特地为准备随他去美国的学生找了资助人,这些资助人不仅负担学生留洋的全部费用,还承担了他们留洋期间学生家庭两年的生活费用。因此,容闳获得了赴美学习的机会。

容闳初到美国,进了马萨诸塞州孟松城的孟松学校。“那时美国的生活、膳宿都非常便宜。贫困的学生都有很好的机会找点工作做,以解决学费问题。我记得当时的食宿费,包括燃料、灯和洗涤在内,每人每星期仅1元2角5分美金。”

容闳从孟松学校完成学业后,获得的资助就此结束。他放弃了去苏格兰进入爱丁堡大学学习,同时又可以继续获得资助的机会,坚执地要留在美国进入耶鲁大学学习。有教授建议他申请一份贫困生救助金,但条件是学成后必须做传教士。容闳不愿意为此放弃自己的理想,而去做传教士,并以此换取获得救助金的机会。为此,他的大学生活很艰苦,最后是通过当地妇女协会的帮助,才获得了生活的救助。

容闳在耶鲁学习,由于入学前准备并不充分,尽管他学习很努力,但是在总体成绩上并没有取得高名次。他在写作和抽象论方面却是出类拔萃的,因多次夺得英语作文奖而名扬校园内外。就读期间,因为贫穷,容闳很少参加校园内外的社交活动,所以也没有至交,显得孤独。可是他严于律己、刻苦学习的品行给大家留下了很好的印象。

耶鲁大学毕业后,容闳为自己确立了一个目标,“在大学的最后一年结束之前,我已把自己将要付诸行动的事在心中规划出一幅蓝图。我决心要做的事就是:中国的年轻一代应当享受与我同样的教育利益;这样通过西方教育,中国将得以复兴,变成文明富强的国家。我的志向就是去实现这一目标,竭尽我的全部智慧和精力朝着这一目标奋斗着。”在以后的岁月里,他毕生的努力都是为了实现这个伟大目标。

耶鲁大学毕业后,容闳决然离开美国回到中国。那个年代回中国的路程何其遥远,航程那么漫长,回程的船在茫茫大海中航行154天,况且又不是舒适的客船,那次航程被容闳描述为“令人厌倦的、最难以忍受的、漫长的”航行。况且他在美国呆了几年,中文水平已经退步到不能流利表达的地步,在船上与中国领航员甚至无法沟通,领航员听不懂他的话,他也很难明白领航员说的是什么。

回到祖国后,他更换了无数的工作,每一项工作都是那么短暂。从中国留学的第一人,发展成为留学事业的开拓者,容闳不知道走过了多少坎坷的路。

(摘自香港《大公报》,有改动)

【注】容闳(1828年11月17日~1912年4月21日),字达萌,号纯甫,广东香山县南屏村(今珠海市南屏镇)人,中国近代史上首位留学美国的学生。中国近代早期改良主义者,中国留学生事业的先驱,被誉为“中国留学生之父”。

(1)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 容闳年少时家居澳门,是传教士布朗的学生;布朗回国时,决定带几个中国学生回国,容闳第一个报了名。

B . 容闳在耶鲁大学学习时,为了追求理想而放弃救助金,生活艰苦,获得当地妇女协会的生活救助,没有至交,孤独自律,刻苦学习。

C . 容闳在美国学习期间,布朗不但对他耐心培养,还出资帮助他解决了留洋学费与生活费,为容闳赴美留学提供了物质帮助。

D . 容闳在美国留学走了许多坎坷之路。他初到完全陌生的美国孟松学校就读,靠勤工俭学完成了学业,毕业后努力追求教育兴国的理想。

(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 . 容闳远涉重洋,留学美国,面临着距离遥远、通讯阻断、父母思想传统、人地两生、经济负担等重大难题。

B . 容闳第一个报名随老师去美国继续学习,既表现出对老师的崇拜,又表现了他通过西方教育来振兴中国的强烈愿望。

C . 容闳之所以放弃了去苏格兰进入爱丁堡大学学习的机会,是因为他经济贫困,生活艰苦,希望继续获得耶鲁大学的资助。

D . 第⑦段“回中国的路程何其遥远、航程那么漫长”明写归程遥远、航程漫长,暗写容闳教育兴国之路漫长。

E . 本文把传主的主要经历和典型语言放在特定的背景下进行叙述,在展示传主坎坷经历的同时,展示了传主的崇高理想。

(3)

容闳耶鲁大学毕业后,为自己确立一个目标,就是:“中国的年轻一代应当享受与我同样的教育利益;这样通过西方教育,中国将得以复兴,变成文明富强的国家。”并为实现这一目标付出了毕生的努力,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体会。

三、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

11. (11分) (2016高一上·石柱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罗亨信,字用实,东莞人。永乐二年进士。仁宗嗣位,始召入为御史。监通州仓储,巡按畿内。

英宗即位之三月,擢右佥都御史,练兵平凉、西宁。正统二年,蒋贵讨阿台、朵儿只伯,亨信参其军务。至鱼儿海,贵等以刍饷不继,留十日引还。亨信让之曰:“公等受国厚恩,敢临敌退缩耶?死法孰与死敌?”贵不从。亨信上章言贵逗遛状。帝以其章示监督尚书王骥等。明年进兵,大破之。亨信以参赞功,进秩一等。

父丧归葬。还朝,改命巡抚宣府、大同。参将石亨请简大同民三之一为军,亨信奏止之。十年进右副都御史,

巡抚如故。时遣官度二镇军田,一军八十亩外,悉征税五升。亨信言文皇帝时诏边军尽力垦田毋征税陛下复申命之今奈何忽为此举?塞上诸军,防边劳苦,无他生业,惟事田作。每岁自冬徂春,迎送瓦剌使臣,三月始得就田,七月又复刈草,八月以后,修治关塞,计一岁中曾无休暇。况边地硗瘠,霜早收薄,若更征税,则民不复耕,必致窜逸。计臣但务积粟,不知人心不固,虽有粟,将谁与守?”帝纳其言而止。

初,亨信尝奏言:“也先专候衅端,以图入寇。宜预于直北要害,增置城卫为备。不然,恐贻大患。”兵部议,寝不行。及土木之变,人情汹惧。有议弃宣府城者,官吏军民纷然争出。亨信仗剑坐城下,令曰:“出城者斩!”又誓诸将为朝廷死守,人心始定。也先挟上皇至城南,传命启门。亨信登城语曰:“奉命守城,不敢擅启。”也先逡巡引去。赤城、雕鹗、怀来、永宁、保安诸守将弃城遁,并按其罪。

当是时,车驾既北,寇骑日薄城下,关门左右皆战场。亨信与总兵杨洪以孤城当其冲,外御强寇,内屏京师。洪既入卫,又与朱谦共守,劳绩甚著。景帝即位,进左副都御史。明年,年七十有四矣,乞致仕。许之。归八年,卒于家。

(节选自《明史?罗亨信传》)

(1)

对文中画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 亨信言文皇帝/时诏边军/尽力垦田/毋征税/陛下复申命之/今奈何忽为此举?

B . 亨信言/文皇帝时/诏边军尽力垦田/毋征税/陛下复申命之/今奈何忽为此举?

C . 亨信言/文皇帝时诏边军/尽力垦田/毋征税/陛下复申命之/今奈何忽为此举?

D . 亨信/言文皇帝时诏边军/尽力垦田/毋征税陛下/复申命之/今奈何忽为此举?

(2)

下列对文学常识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诗经》和《楚辞》分别开创了我国诗歌的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文学传统。其中《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是我国古代最长的政治抒情诗。

B . 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是古乐府民歌《孔雀东南飞》,它与北朝民歌《木兰诗》并称“乐府双璧”。

C .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305篇,又称《诗三百》。分为“风”“雅”“颂”三大类,“赋”“比”“兴”是其主要的艺术手法。

D . “乐府”本是汉武帝时设立的一个官署,职责是采集民间歌谣或文人的诗来配乐,以备朝廷或宴会时演奏之用,它搜集、整理的诗歌,后世就叫“乐府诗”,或简称“乐府”。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朝廷派蒋贵出兵征讨,罗亨信参与其中,蒋贵等人借故在鱼儿海逗留十天后返回,罗亨信很是不满,上奏章说明情况。后来继续进兵,终于大破敌军,罗亨信也因此晋级一等。

B . 皇上派遣官员测量军田,规定一军八十亩以外都要征税五升,罗亨信援引先例,反对采取这一举措,并提出如果辛苦劳作、收入微薄而不堪赋税,人民就会放弃耕种选择逃逸。

C . 敌人兵临城下,形势非常危急,亨信与总兵杨洪因为孤城处在交通要道,外御强敌,内保京城,浴血奋战,尽职尽责。景帝即位时,他虽已七十三岁,还是被晋升为左副都御史。

D . 为防备也先入侵,罗亨信提议在正北要塞增置城卫,兵部虽然不很赞同,但还是主动接受了他的意见。为保卫宣府城,他持剑坐在城下,即使太上皇受到挟持,他都未曾打开城门。

(4)

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亨信让之曰:“公等受国厚恩,敢临敌退缩耶?死法孰与死敌?”

②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四、默写 (共1题;共6分)

12. (6分) (2019高二下·南宁月考)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周邦彦《苏幕遮·燎沉香》一词中,“________,________,一一风荷举”以极为细腻的笔触,形象地描绘出一幅清丽喜人的雨后荷花图。

(2)杜牧《阿房宫赋》中,警示后人以史为鉴,不要重蹈秦国覆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3)杜牧《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____”用建筑物上钉头密密闪耀的细节,揭示了秦人骄奢亡国的历史教训。

五、诗歌鉴赏 (共1题;共7分)

13. (7分) (2015高一上·甘谷期中)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题目。

惠安女子

舒婷

野火在远方,远方

在你琥珀色的眼睛里

以古老部落的银饰

约束柔软的腰肢

幸福虽不可预期,但少女的梦

蒲公英一般徐徐落在海面上

啊,浪花无边无际

天生不爱倾诉苦难

并非苦难已经永远绝迹

当洞箫和琵琶在晚照中

唤醒普遍的忧伤

你把头巾一角轻轻咬在嘴里

这样优美地站在海天之间

令人忽略了:你的裸足

所踩过的碱滩和礁石

于是,在封面和插图中

你成为风景,成为传奇

(1)

《惠安女子》显示了诗人善于从客观生活中提炼诗歌意象的能力。请你撷取诗中的意象,描述诗中所表现的情

景。

意象:________

情景:________

(2)

有人说,诗的最后一句“于是,在封面和插图中/你成为风景,成为传奇”揭示了惠安女子的优美形象和真实命运。说说你对这一评价的理解。

六、作文 (共1题;共5分)

14. (5分) (2018高一上·牡丹江月考) 根据下面材料完成作文。

在我们的生命历程中,有一个地方叫高中,那里,写满了友谊、感动和期盼;那里,有鲜花和掌声,也有失落和泪水;那里,我们邂逅了美丽,学会了坚强。

请以“我刚刚开始的高中生活”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要求:字迹工整;不出现真实姓名和班级;必须为记叙文。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 (共9题;共18分)

1-1、

2-1、

3-1、

4-1、

5-1、

6-1、

7-1、

8-1、

9-1、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10分)

10-1、

10-2、

10-3、

三、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

11-1、

11-2、

11-3、

11-4、

四、默写 (共1题;共6分)

12-1、

12-2、

12-3、

五、诗歌鉴赏 (共1题;共7分)

13-1、

13-2、

六、作文 (共1题;共5分)

14-1、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