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德育思想及其对新时代高校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启示

孔子德育思想及其对新时代高校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启示

孔子是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也是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他提出了丰富

而深邃的德育思想,对于新时代高校大学生的道德教育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孔子强调以“仁”为核心的人格修养。他认为,一个人应该先培养自身的德行,提高

人格素质。在新时代的高校大学生道德教育中,我们也应该注重个体的人格培养,让大学

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懂得如何与他人友善相处,秉持公正、勇敢、诚实等美

德。

孔子主张实践与知识相结合的教育模式。他认为,只有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才能培养

出有真才实学的人才。对于现代高校大学生的道德教育,我们应该注重实践教育,让学生

通过实际行动去感知、理解和践行道德规范,培养他们的实际能力和动手能力。

孔子强调家庭和社会的互动作用。他认为,一个人的道德品质受到家庭和社会环境的

影响,家庭和社会应该共同合作,共同育人。在新时代的大学生道德教育中,我们应该注

重家庭和社会的互动,加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衔接,形成合力,共同培养

大学生的道德品质。

孔子还提出了“教学相长”的教育理念。他强调教育应该是师生相互学习的过程。在

新时代的高校大学生道德教育中,我们应该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到道

德教育中来,让他们在教育过程中不仅仅是被教育的对象,更要成为主体参与者,从中获

得成长与发展。

孔子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他认为,个人的修身以及家庭、国家和世界的和谐是

相互关联的。在新时代的大学生道德教育中,我们应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和家国情怀,让他们明白自己的行为对于整个社会的影响,激发他们为社会发展作出贡献的积极

性。

孔子的德育思想对于新时代高校大学生的道德教育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我们应该注

重培养学生的人格修养,强调知行合一的实践教育,加强家庭和社会的互动作用,实施

“教学相长”的教育模式,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家国情怀。只有通过这样的教育方式,我们才能培养出品德优秀、有社会责任感的新时代大学生。

孔子道德教育思想及对当代教育的启示

孔子道德教育思想及对当代教育的启示 引言 孔子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之一。他的思想和教 育理念深刻影响了中国的文化和社会,并且一直在现代教育中发挥着 重要的作用。本文将探讨孔子的道德教育思想以及它对当代教育的启示。 一、道德教育思想的内涵及意义 孔子的道德教育思想主要包括:仁爱、诚信、勤俭、忠诚、孝顺等。他认为“仁者,人也”的思想,强调对人的关怀和尊重,同时提 出了“和而不同”的思想,即不同的人可以和谐共处,互通有无。此外,他也重视诚信和勤俭节约,认为诚信是人格的基础,并强调勤俭 节约的美德。 道德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不言而喻。在当今社会中, 缺乏道德的问题正在变得日益严重,特别是在青少年群体中更为明显。通过实行道德教育,可以强化学生的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帮助他们 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丰富的人格品质。 二、道德教育在实践中的问题及对策 然而,实践中发现,当今社会的道德教育仍存在着很多问题。其 中最为突出的问题是,对道德教育缺乏认识和重视,缺乏系统的教育 方法和有效的管理手段,学校和社会对道德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并 且道德教育的课程设置和实施难度较大,学生的参与和接受度不高。 针对这些问题,应该采取以下措施。首先,应该推广道德教育理念,提高社会对道德教育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其次,学校应该建立科 学的道德教育体系,制定完善的课程设置和教育方法,并严格管理和 考核。最后,应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参与和接受度,使 道德教育的实施更加有效和具有普惠性。 三、对当代教育的启示 孔子的道德教育思想对当代教育有着重要的启示。首先,我们应

该重视道德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观念,使其能够成为品德高尚的公民和有良好社会责任感的人。此外,我们也应该更加注重人文关怀,推崇“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全面的教育。 此外,在教育管理中也应该学习孔子的管理思想,建立科学、公正、有效的管理体系,重视成果评价和反馈,以促进学生全面的发展和提高教育质量。 结论 孔子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道德教育思想和理念对当代教育仍然有着重要的影响和启示。在今天的社会中,我们应该重视道德教育,切实加强道德教育的课程设置和实施,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和人文关怀,为培养具有高度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的公民奠定基础。

孔子德育思想及其对新时代高校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启示

孔子德育思想及其对新时代高校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启示 孔子是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也是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他提出了丰富 而深邃的德育思想,对于新时代高校大学生的道德教育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孔子强调以“仁”为核心的人格修养。他认为,一个人应该先培养自身的德行,提高 人格素质。在新时代的高校大学生道德教育中,我们也应该注重个体的人格培养,让大学 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懂得如何与他人友善相处,秉持公正、勇敢、诚实等美 德。 孔子主张实践与知识相结合的教育模式。他认为,只有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才能培养 出有真才实学的人才。对于现代高校大学生的道德教育,我们应该注重实践教育,让学生 通过实际行动去感知、理解和践行道德规范,培养他们的实际能力和动手能力。 孔子强调家庭和社会的互动作用。他认为,一个人的道德品质受到家庭和社会环境的 影响,家庭和社会应该共同合作,共同育人。在新时代的大学生道德教育中,我们应该注 重家庭和社会的互动,加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衔接,形成合力,共同培养 大学生的道德品质。 孔子还提出了“教学相长”的教育理念。他强调教育应该是师生相互学习的过程。在 新时代的高校大学生道德教育中,我们应该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到道 德教育中来,让他们在教育过程中不仅仅是被教育的对象,更要成为主体参与者,从中获 得成长与发展。 孔子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他认为,个人的修身以及家庭、国家和世界的和谐是 相互关联的。在新时代的大学生道德教育中,我们应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和家国情怀,让他们明白自己的行为对于整个社会的影响,激发他们为社会发展作出贡献的积极 性。 孔子的德育思想对于新时代高校大学生的道德教育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我们应该注 重培养学生的人格修养,强调知行合一的实践教育,加强家庭和社会的互动作用,实施 “教学相长”的教育模式,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家国情怀。只有通过这样的教育方式,我们才能培养出品德优秀、有社会责任感的新时代大学生。

孔子的德育思想及其启示

孔子的德育思想及其启示 摘要:孔子是我国历史上最早重视德育教育的教育家,他的德育思想蕴藏着丰 富的教育智慧,对当代德育有着深刻的阐释力和重要的借鉴价值。他独特的德育 方法对当今德育方法的改进和创新以及德育绩效的增强都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和 意义。 关键词:孔子;德育;思想;启示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0)08- 0230-02 1 以仁德为核心的德育内容 “仁德”是孔子要求人们具备的最高尚的道德品质,为了让人们达到这个品质,在孔子思想中包涵了许多德育的内容,下面就选三个基本核心的思想做一个简要 的介绍。 1.1 “孝悌”是仁德的基础孔子一生致力于复兴周礼,周礼是建立在宗法制度“亲亲”的基础上,所以他非常重视孝、悌,“弟子,入则孝,出则弟。”他教育弟 子在家要孝敬父母,在外要孝敬兄长。孝和忠是统一的,孝于家族长辈,就是忠 于国家朝廷。“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只有在家做好孝子,在朝廷才 能做忠臣。孔子把家庭伦理的孝悌之情迁移到治国、平天下,后世儒家发展了孔 子的这一思想,《大学》中就明确提出修身为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观点。孔子 还明确谈到孝悌与仁的关系:“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即统治者能身体力行 孝悌,被统治的人民就能竞相争取仁的品德,这样就无形中消灭了作乱犯上的现象。 1.2 “爱人”是仁德的核心樊迟问仁。子曰:“爱人”。”要“爱人”就要像对待自 己一样对待别人。“爱人”的简易方法:“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这是积 极的“爱人”方式,自己有某种需要,要进而推想到别人也会需要,这就是所谓的“忠”。如果从消极方面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即我不愿意让别人这样的对待我,那我也不会这样对待别人,这就是所谓的“恕”。忠恕的综合即仁的本身,实 现了忠恕之道,也就实现了对他人的爱,孔子的“爱人”是一种泛指,人无分东西 南北,爱无差等,一视同仁,同样仁爱。 1.3 “复礼”是仁德的表现颜渊问什么是仁,孔子答:“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 己复礼,天下归人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进一步追问具体内容,孔子说:“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在这里,孔子首先说明约束 自己的行为使其符合于礼的规范就是仁的性质。“礼”主要指遵守等级社会的生活 规范和道德规范。这种规范大到国家的社会制度,小到日常生活中的礼仪常识。 孔子还提出仁的一个特点“为仁由己不由人”,认为仁的德行是自觉主动的,倡导 仁的自觉性,促使人们自觉地将“礼”变成种内在、自觉的道德规范。最后孔子提 出了道德行为需要在视、听、言、动各方面全面地符合礼。“人而不仁,如礼何”。意思是如果热门缺乏仁德,怎么实现礼仪制度。因而,孔子认为仁与礼的关系是 内容与形式的关系,仁是礼的内容,礼是仁的表现形式。 孔子的仁德学说,从根本上反映了社会群体的普遍要求。现在的德育教育要 着力强调孔子的这种品质,强化学生“爱人”的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教育他们孝 敬父母,热爱集体,热爱祖国。同时,还要注重礼仪规范的教育,大力提倡“重礼”、“讲礼”,以培养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 2 知、情、意、行的德育过程

孔子的治学理念及当代启示

孔子的治学理念及当代启示 孔子以德为首、有教无类、教学相长等教育理念和注重启发式教学方法、促进 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方法,对现代教育仍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现代教育应注重道德教育,提倡全面发展;注重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的作用,加 强思维能力训练;注重对教师水平的提升,做到终身学习;注重学生身心发展,建立友好、和谐师生关系。 孔子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 1、以德为首,注重道德教育 在孔子的教育思想中,其非常重视对学生的道德教育,重视对学生完善人格的 培养,教学生学会做人。孔子将道德教育作为其教育思想的核心内容,注重对 学生道德素质的培养。以孔子为代表儒家思想,一直倡导个体要具备较为高尚 的道德品质,要成为君子、贤人。 因此,孔子在其教育活动中,首重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使学生都能够在道德 品质方面有所提升,做一个道德高尚的君子。在平常对学生的考察中,孔子也 将学生的道德修养作为重要的衡量依据。

2、孔子提出“有教无类”的教育理念 孔子生活于春秋战国时期,在孔子之前只有上层社会的弟子才有接受教育的权 力和机会,普通老百姓的子女是没有机会接受教育的,受教育的权利被上层社 会所垄断,被称之为“学在官府”。 孔子创办中国历史上第一所私学,从此打破了“学在官府”的状况,使得平常 百姓的弟子也有了接受教育的机会,并且孔子在招收学生时也并不会因其出身、家境等区别对待。“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悔焉”。 3、在教育方法上,孔子注重启发式教学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意思是说在 学习的过程中,不到学生想要弄明白而不得的时候,不要去指导他,不到他心 里明白却不能完整的表达出来的时候不要去启发他,如果学生不能举一反三, 就不要再给他举例了。 也就是说如果学生本人没有获取知识的欲望,则不去启发、引导,不能够举一 反三,触类旁通,就不要再给他们举更多的例子了。

孔子仁学思想对当代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启示

孔子仁学思想对当代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启示 伦理道德范畴,是指那些反映和概括人类伦理道德的现象与本质,体现一定的道德要 求并对人们行为发生影响的基本概念。孔子的伦理道德思想在我国流传了两千年,其伦理 道德范畴,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仁 (二)孝 “孔子以孝统摄诸行”(蔡元培:《中国伦理史》第20页)“孝”乃人伦之始。它是 中国社会最基本的伦理道德规范。孔子首创私学,设帐授徒,最强调“弟子,入则孝,出 则悌”。(《学而》)他认为“孝乎维-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为政》)孔子认为爱人的道德感情首先是从 孝顺父母开始的。因此,他说:“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学而》) (三)礼 孔子日“不学礼,无以立”。(《季氏》)礼仪约束着人们的行为。孔子日:“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礼仪促进人际和谐。孔子说:“安上 治民,莫善于礼”。孔子培养学生,是从教学生修礼开始的。要学生通过学礼,来规范行为,美化形象,养成良好的习惯,最后达到高尚的人格。礼作为对人的行为的一系列外在 规定,是具体而周详的。但在行为中只重礼的末节形式,必会导致虚伪,所以孔子在实施 礼教时特别注重强调礼的内在精神和人的内心的真诚。孔子认为“礼”是达到“仁”的条件,即所谓“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颜渊》) (四)信 孔子对“信”更是高度重视。孔子说:“子以四教:文,行,忠,信”(《述而》)主 张“与朋友交,言而有信”(《学而》)“道千乘之国,敬事而有信”(《学而》)孔子认为,人们只有遵守“信”的道德规范,才能处理好人际关系,使自己的行为取得满意的效果; 否则,如果不讲信用,虚伪欺诈,就会寸步难行。他说:“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卫灵公》。) 大学就是人际关系迈向社会化一个关键转折期,大学生做为这个社会中一个特定的群体,正值思想活跃,精力旺盛,兴趣广为,对人际关系的须要也极为猛烈的时期,他们渴 求创建较好的人际关系,从中获得鞭策、自信心和归属感,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大学生人际 交往存有着许多问题。 (一)自我为中心 现在的大学生大多就是独生子女,其两大弱点就是依赖性弱,独立性解决问题能力差,再加之应试教育的弊端,因而严重影响了学生的相处能力。在与同学的相处中,有些人难

孔子道德教育对于当今大学思想教育的启发

孔子道德教育对于当今大学思想教育的启发 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伦理学家,他提出了许多关于道德教育的理 论和观点,对当今大学思想教育有着积极的启发作用。在当代社会,大学思想教育面临着 许多挑战和困惑,而孔子的道德教育理念可以为当今大学思想教育提供新的启示和方向。 孔子的道德教育注重修身养性。孔子强调“修己以教人”,提倡“为人师表”,认为 一个合格的教育者首先要自己做到完美,才能够去教育他人。这种修身养性的理念对当今 大学思想教育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在当今社会,大学思想教育中存在着教师自身素质不 够的问题,而孔子的道德教育理念提醒我们,教师应当以身作则,注重自身修养和道德素 质的提高,才能够真正影响学生,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孔子的道德教育强调言传身教。孔子认为,教育不仅是要传授知识,更要注重品德的 培养,而言传身教是一种最直接、最有效的教育方式。在当今大学思想教育中,我们也需 要重视教育者的言传身教。教师应当注重自身的言行举止,做学生的榜样,引导学生树立 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这样才能真正教育学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内在动力。 孔子的道德教育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孔子强调“因材施教”,提倡因材施教,针对 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这种注重个性发 展的教育理念对当今大学思想教育也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在当今社会,大学生的个性多 样化,教育者应当注重学生的个性特点,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 造力,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孔子的道德教育强调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结合。孔子认为,家庭教育是培养人格的 重要手段,而社会教育则是人格养成的重要环境。在当今大学思想教育中,我们也需要重 视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结合。家庭是学生性格养成的第一课堂,而社会则是学生成长成 才的重要环境,大学思想教育应当注重家校合作,加强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衔接,形成 良好的育人合力。 孔子的道德教育倡导以德治国。孔子提出了“仁政”的理念,认为一个国家的治理应 当以仁爱为本,尊重人民,关爱民众。在当今大学思想教育中,我们也需要关注以德治校,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提倡良好的行为规范和道德风尚,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 生观和价值观,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孔子的道德教育对当今大学思想教育有着重要的启发作用。我们应当从孔子的道德教 育理念中汲取营养,倡导修身养性,言传身教,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 的结合,以及以德治国的教育理念,促进当今大学思想教育的健康发展,培养德才兼备、 全面发展的人才。希望当今大学思想教育能够更加注重道德教育,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 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积极的贡献。

孔子仁爱思想对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启示

大学生是构建未来社会的主要动力,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未来社会的和谐面貌。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他们从小刻苦学习,立志献身事业、报效祖国,面对当前社会的发展有强烈的危机感和责任感。但少数大学思想道德观念受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脱离了常轨,发生了错位。通过对孔子仁爱思想研究,促进“仁爱思想”与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相结合,培育大学生的仁爱品质,让他们在构建和谐社会中身体力行,做到高素质人才知行合一。 一、孔子仁爱思想的主要内容 (一)爱亲,孔子从家庭血缘亲情中直接引出仁爱思想人一出生就处在家庭父母兄弟关系中,父母对子女宽厚的慈爱,子女对父母浓浓的敬爱,兄弟、姐妹、平辈之间的互敬互爱,在亲人间互相关爱中,萌生亲情爱。家庭中的亲爱,是人最早形成的爱心,离开了家庭血缘的亲情之爱,仁者爱人就成为无根之谈;爱众,仁爱始于爱亲,爱亲就要孝悌,对父母孝敬对兄长尊敬。打破血缘关系将孝悌推及社会就是泛爱众,爱广大民众。对此,孔子基本的方法就是忠恕:忠,主要是真心诚意待人,一视同仁。恕就是宽恕待人容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对他人的尊重、宽容。忠恕之道是仁爱思想的具体化,体现着换位思考的道理,正是通过这种忠恕之道,把仁爱思想从爱亲推广到泛爱众。在孔子看来,除

了做到忠恕,还要做到恭宽信敏惠,在两者结合的基础上才可以做到博施于民而济众,才是仁爱;爱万物。在孔子看来,应将爱人推及关爱一切生命,鸟兽昆虫也是值得关爱的。对于人,珍惜和关爱人的生命。对万物,也要仁厚宽待。孔子看到了自然界一切生命的内在价值,人与自然界的各物种都有其内在价值的,两者间有着和谐共处、不可分割的生命联系。 (二)孔子仁爱思想的人本精神 孔子仁爱思想始终以人为本位和核心,不仅注重人的感性认识,也同样注重感性的社会实践,即仁者的仁必须在社会生活实践中方显现出来。孔子仁爱思想站立在实践的高度,以仁爱为立足点来处理社会成员之间相互关系,既“仁者爱人”并确立了仁爱的道德地位。孔子仁爱思想经过后世儒家的传承与发展,至今仍然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发挥着广泛的作用。 (三)孔子仁爱思想与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源流 1.孔子仁爱思想为大学生道德认知奠定传统理论基石 当代大学生思想敏锐,积极上进,敢于开拓创新,容易接受新思想新环境,若加以正确引导,定能激发他们潜在的强大正能量,成为一个有作为的一代。目前他们的思想道德认知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但也存在缺陷,如缺乏集体意识、拜金享乐盛行、道德观念淡漠等现象。如何使大学生树立正

孔子仁爱思想对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启示研究

孔子仁爱思想对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启示研究 一、孔子仁爱思想的主要内容 (一)关注主体作用——为仁由己 孔子认为“仁爱”对于个人来说就是提高道德修养的方法。子日“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子日“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由此认定孔子的“仁”是“一个人的自觉地精神状态。一方面是对自身品性和自身知识水平的要求;另一方面是对他人真诚实意的责任感。此种状态可以让一个人想要去学,知道去学,知道怎么学。同样此种状态在具体生活中又是一种精神的实践。而对于整体的仁而言,就是所谓的‘仁之方’。” (二)关注理性自律——克己复礼 在《论语》中,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日“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科勿言,非礼勿动。孔子强调学生要有克己的思想,用自己意识当中道德的想法打败自己意识当中不道德的想法,并且要让自己能够把这种道德的思想转化为自己的道德行动,做符合道德规范的事情。如果每个人都能做到,那么天下就是充满“仁”的了。 (三)关注个性特点——因材施教 孔子运用多种方式来深入知晓学生的个性化特点:有时“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就是从了解学生身边的知己和朋友开始做起,体会学生做一件事情所采用的的方式,懂得他的情绪,从而能够多方面的了解他的个性特征;有时“听其言而观其行”,就是从了解学生的语言和行为从侧面知晓他的个性特征;有时就是在不断跟学生聊天和谈话的过程当中知晓学生的个性特征。 (四)关注理想人格——恭宽信敏惠 恭、宽、信、敏、惠是仁者的品格特征,也是施行仁的重要条件。子张问“仁”,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恭则不悔,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这五条规定如果能够在天下施行,那么仁爱就一定能够在世界上铺展开来。 (五)关注知行一致——力行近乎仁 孔子强调具有“仁”德性的人,需要长时间的努力学习和努力磨炼,不是一蹴而就的,子貢谈到道德的养成必须要有长期坚持的信念,“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仁”不是一种虚无缥缈的状态,而是一种内心高尚品性的体现,是我们需要学习并且奋斗的方向和目标。“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想要实现“仁”,前

浅谈孔子仁爱思想对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启示

浅谈孔子仁爱思想对大学生思想 道德教育的启示 孔子的道德教育思想是儒家伦理道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古代道德教育的优秀文化资源,对后世影响深远。今天,我们学习孔子德育思想的精髓,实现现代德育与传统文化资源的对接,对于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新时期大学生道德素质,加强高校思想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浅谈孔子仁爱思想对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启示 1 (一)以“仁”为内核,礼乐结合的德育内容 孔子德育思想的内容集中体现在“仁、义、礼、孝、忠、信”六个方面。他提出以“仁”为最高道德准则,以“礼”为道德规范,凡符合“礼”的道德行为,都必须以“仁”的道德准则作为指导。因此,“仁”“礼”思想成为其道德教育中最核心、最根本和最主要的内容。 孔子关于“仁”的解释众多。归纳起来,可包含以下几个层面:“仁”的基本内涵,“为仁”的方法、途径以及“为仁”的成就等。关于“仁”的基本内涵,孔子认为,“仁”是一种真情实感的流露,并强调亲子之爱是最真实的情感,这里面渗透着孔子力图使人类的血缘因素融汇于社会关系之中的道德构想,也是孔子以人类血缘之爱的品行修养重构社会道德秩序思想的体现。但真情实感、血缘之爱、孝悌之德等只是处理人际关系的基本准则,也只是倡导“为仁”的思想前提,要想真正达到“仁”的境界,还必须学会“忠恕之道”。“忠”是指“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恕”是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卫灵公》)。

忠恕之道本身就强调关爱、理解、尊重和包容他人。另外,经过“礼”与“乐”外在道德规范的塑造,人才能在道德修养上达到“仁”的境界。孔子认为,礼乐结合的道德教育是实现“仁”的境界的最主要途径。 (二)正人君子,培养理想人格的德育目标 “正”是执政者和从政者的道德行为规范,是“仁”与“礼”恰如其分的表现,也是社会各个阶层生活中的道德标杆。仁与礼的结合、统一与和谐最终要落实到“正”上。政治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被理解为“正治”,也就是孔子所谓的“为政以德”。孔子兴办私人学堂,传授弟子“六艺”“六经”的最终目的在于培养实施仁政的执政者。他把思想、文化、政治、道德教育的培养目标集中在“正人君子”上。孔子认为,“君子”必须具备“仁”的境界并且以“仁”的道德标准来规范自己,“君子”必须具备孝悌、忠义、恭、宽、信、敏、惠等良好的思想品德。他还进一步指出,培养“君子”言行的具体要求是“九思”“五美”“五耻”“三戒”“三患”等。 (三)修身内省与德育实践相统一的育人方法 1.修身自省的方法 修身自省是个人道德修养提升的最基本方法。在道德教化过程中,孔子强调个人的主观努力与自我修养的作用,提出了“内省”“内讼”的基本要求。 2.德育实践的方法 孔子不仅注重从个体的主观因素方面进行德育教化,而且非常注重外部环境对个人道德教育的影响,制订了一系列有关道德教育的方式方法,初步建构起较为系统的儒家德育方法体系。首先,孔子提出学思并重、知行合一,学、思、行相统一的方法。孔子的道德教育不仅停留在认知层面,它还需要受教育者

孔子“仁爱”思想对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启示

孔子“仁爱”思想对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启示 旨在吸收孔子“仁爱”思想的合理内核,针对目前我国高校大学生道德教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明晰新媒体环境下孔子“仁爱”思想焕发的时代价值以及对提升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启示作用,有利于克服教育者主导意志与受教育者自由意志的抵牾,激发主体意识促使大学生不断完善自我与超越自我,奉行“立己达人”的道德准则,建立和谐伦理关系。 标签:孔子;仁爱;大学生;德育教育;启示 一、大学生道德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在我国,“德育”一词最早由国学大师王国维1906年在其《论教育之宗旨》中正式提出,意为道德教育。关于道德教育的具体内涵,学术界各执一端,难以定论,但基本上揭示了道德教育的一般本质。事实上,在道德教育理论上升为道德教育实践的过程中,突显出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何更好地对大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是本文研究的重点和动力。 (一)大学生道德教育存在认识偏差 大学生道德教育的本质是启发学生的道德自觉和道德良心,培养学生的道德认知能力,使学生树立道德理想、领悟人生意义、不断的自我超越,并进而使人“得一生之福祉而保社会之安宁”。①而我国高校大学生道德教育普遍遵循社会为本位原则,侧重个体对社会普遍道德规范的接受与习得、遵循与服从;侧重社会需要的技能与能力的培养;却完全忽视了大学生的个性化和主体性人格,无视学生个体在精神方面的成长与升华,其结果是大学生被培养成无个性差异的“标准件”或“美德的集合体”。 (二)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功能弱化 大学生道德教育主要具备两大功能,即社会性功能和个体性功能。我国当前高校道德教育显现问题如下,一方面,道德教育者在道德教育方式上更多的是通过彰显其威权意志,进行一种单向的道德知识灌输以及对学生道德境界的他律规定和拔高,导致强调控制与服从的教育者与被迫遵循内心却并不认同的受教育者两者之间的矛盾白热化;另一方面,道德教育者的主导意志以及社会为本位的道德教育模式,使得道德教育在社会性功能与个体性功能上存在认识与实践方面的严重失衡,对大学生进行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模式化训练,而忽视大学生个体的自然生成与个性化。 (三)大学生道德教育忽视了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 大学生作为社会上年轻而富有朝气与活力的知识群体,追求个性自由、提倡

《论语》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论语》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论语》是我国古代儒家经典之一,其中包含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和思想。作为中 国传统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也有着深远的启示。 《论语》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对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有着重要的指 导意义。孔子强调学习、修身、教化三者的关系,提出“一人学问,三人知道”;而学问、修身的根本目标是达到“仁”的境地。大学生要以学习为基础,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知识 水平,以成为德才兼备的人才。大学生要注重培养正确的家庭观念和家庭责任感,做到 “修齐治平”的家庭建设。在校期间也要注重珍惜时间,努力学习,为未来的家庭和社会 奠定坚实的基础。 大学生要注重学习和实践相结合。《论语》中的很多记载都是孔子及其弟子在实际生 活中形成的,这给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学以致用的重要思路。孔子常强调“学而时习之,不 亦说乎”,强调实践对于知识的巩固和应用的重要性。大学生不能仅停留在课本知识的理 论层面,而要走出课堂,参与实践活动,将知识与实际经验相结合,提高对知识的理解和 运用能力。只有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才能更好地应对社会和工作中的问题。 《论语》提出孔子的“以德行仁”思想,强调道德修养的重要性。大学是培养人才的 重要阶段,大学生要注重道德修养,培养良好的品德和道德观念。孔子说:“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强调君子应该以道德准则为标准来行事,而不是被其他人的行为所 左右。在大学生活中,要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培养奉献精神,学会做一个有责任感和 良好品德的人。只有拥有良好的道德品质,才能更好地为社会做出贡献。 《论语》中强调孔子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要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强调的是实 用性。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也应该注重实用性,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尽量将学到 的知识和思想运用在实际生活中。只有将学到的知识变为实际应用能力,才能更好地为社 会做出贡献,并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素质。 《论语》中的思想可以给大学生以启示,告诉他们大学生活不仅要注重学习,还要注 重实践,修身养性,培养道德品质。大学生要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以便将来在社会工作中有所作为。同时也要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不断提高 实践能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成为一名优秀的大学生,也才能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积 极的贡献。

孔子德育思想及其对学校德育的启示

孔子德育思想及其对学校德育的启示 摘要:孔子是中国古代杰出的教育家,他的教育理念奠定了中国古代教育思想 的基本格局和发展方向。德育思想在其教育理念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它是 以“仁”为核心、以促进个体德性人格的养成和现实伦理秩序的完善为宗旨的道德 教育思想体系,不仅对整个封建社会产生了全面而深刻的影响,而且对当前学校 德育有着重要的启示。 关键词:孔子德育思想基本内容学校德育重要启示 孔子在多年的教育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德育经验,提出了以“‘仁’为核心,‘仁 人君子’为最高理想人格”的德育思想,对提高全民族的道德文化水平、维护国家 的安定、提升民族的凝聚力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一、孔子德育思想的基本内容 儒家思想以其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而著称;孔子的德育思想作为其源头,内 容也非常丰富。 1.“圣贤”、“君子”的德育目标 关于“圣贤”人格,儒家论述很多,概括起来有两个方面:“一是内在的心性修 养达到了很高的境界,其道德品质足以为人楷模、教化百姓;二是外在的经世济民、治国、平天下建立了丰功伟绩,其历史作用足以名垂千古、百世共仰。”不过孔子认为一般人是难以达到圣贤人格的,他说“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君子者,斯可矣”(《论语·述而》),就连孔子自己也不敢承认已经达到这一目标。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能够努力做到的是成为“君子”。孔子的德育目标是将人 培养成道德高尚的“君子”。孔子对“君子”有着多方面的定义。《论语·里仁》中讲,君子“无终日之间违仁”,君子的言行举止必须遵行仁的原则。 2.“仁人”的德育内容 孔子德育思想是以“仁”为内核的理论体系,从不同角度和层面阐释了“仁”的 内涵。《论语·颜渊》讲“仁者爱人”,“爱人”是“仁”的一个基本内容,“仁”的道德 品质是成为君子的重要条件。“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论语·里仁》)孔子的教育目的是培养从政的君子, 而成为君子的主要条件是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因此不论何时何地,君子都要始 终保持仁德。所以,在他的私学教育里,道德教育居于首位,就是对内加强自身 道德修养,把自己塑造成为一个具有完整人格的人,对外实行“仁政”以安百姓, 实现个人的社会责任。孔子的这种主张集中体现在“仁人”。 孔子的“仁者爱人”思想还体现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上,这种爱不只是爱自己 和家人,还要推及其他人,此所谓“泛爱众,而亲仁”(《论语·里仁》)。孔子“仁者爱人”的思想根源在于家庭血缘关系之上的亲情之爱,所以,“仁者爱人”也 当由这种亲情之爱向外延伸到爱他人和爱社会。 孔子复“礼”是重要的德育内容,也是“仁”的外在表现形式。“礼”强调的是整 体社会秩序对个体的影响。在中国古代,“礼”包含了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观念 文化等内容,作为规定和约束各种行为规范的普遍准则,其目的是维护尊卑有序 的等级秩序和社会政治稳定,体现的是秩序精神。在孔子的思想体系中,“礼”与“仁”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整体。“礼”是“仁”的体现,是“仁”的范体;“仁”是“礼”的核心,是“礼”的灵魂。作为十分崇拜孔子的孟子,非常肯定孔子的仁爱思想。孟子坦言:“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孟子·离娄下》)他 把仁与人心相等同:“仁,人心也。”(《孟子·告子上》)

孔子教育思想对当前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启示-4页文档资料

孔子教育思想对当前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启 示 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中明确指出了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不断提高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水平与质量。那么,我们到底该如何来实施这种素质教育方针呢?当代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该以孔子教育思想作为核心指导理论,充分发挥出其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影响,并据此来获得一些有效的启示,从中吸取有益的思想元素。 一、孔子教育思想对当前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一)教育内容方面的影响。孔子教育思想的核心内涵就是仁、礼思想,它对当代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着重大的影响。可以说,我们当代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该以此作为内容的借鉴。孔子教育思想中的仁、礼思想内涵是道德教育思想的核心所在。这与当前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要求不谋而合。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目标就是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该从孔子教育思想的仁礼思想出发,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文明礼仪教育等教育活动。 (二)教育途径方面的影响。孔子教育思想中的道德教育对我国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产生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它可以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途径借鉴。孔子经过多年的教育实践,得出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学生道德教育方法,比如说,中庸、内省等方面的内容,这些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仍然有着一定的影响,可以帮助大学生提高品德修养和修身励志。具体来说,立志有恒为学生成人成才导航定向,身体力行是学生获

得成功的必经之路,克己内省是学生修身自律的有效方法,诚实守信是当代学生取信于人的必备品质,处事有度体现学生立足社会的应有素质,改过迁善是学生不断进步的成功法宝。 (三)教育原则方面的影响。孔子教育思想的原则是经过长期的实践经验逐渐积累和总结出来的,而且孔子本人也具有较高的道德品质和人格修养,能够以自己的威信来感化学生,从而产生了较大的教育力量,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那么,孔子教育思想原则一般包含了以身作则,教书育人,因材施教,诲人不倦,宽严有度,关心爱护。这些教育原则给了我们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借鉴,让我们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帮助学生树立知错就改的正确道德观,要对一些问题采取宽容的态度,为他们营造一个积极有效的环境和氛围,让他们做到兼收并蓄。 二、孔子教育思想对当前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重视教育对人才培养的重要作用。孔子教育思想中非常重视教育的社会地位,认为教育可以培养人才,治国安邦。那么,当前我国社会正处于转型发展时期,各种思潮涌动。作为年轻一代的大学生来讲,他们的思想观念很容易受到不良影响。因此,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该重视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坚持把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当前高校教育之本,以学生为根本,不断创新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同时,它也将起到治国安邦的巨大作用。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该明确教育目标。孔子教育思想中非常重视“仁”、“知”、“勇”、“美”、“才”等几方面的全面发展。那么,对应到现代社会来,就是重视学生的“德”、“智”、“体”、“乐”、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