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设计-汽车悬架设计

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2015年毕业设计论文

题目:汽车多功能转向系统(悬架设计)

学生:叶成忠

专业:车辆工程

班级: 51314班

学号: ******

指导老师:**

目录

摘要 .............................................................................................................................................................. - 3 - Abstract........................................................................................................................................................ - 3 - 前言 .............................................................................................................................................................. - 4 - 设计背景:........................................................................................................................................... - 4 - 课题来源及要求:............................................................................................................................... - 4 - 主要内容:........................................................................................................................................... - 5 - 产品展示:........................................................................................................................................... - 5 - 第一章悬架分析选型............................................................................................................................... - 7 -

1.1悬架结构方案选择........................................................................................................................ - 7 -

1.1.1 设计对象车型参数................................................................................................................... - 7 -

1.1.2 独立悬架与非独立悬架结构形式的选择....................................................................... - 8 -

1.1.3 悬架具体结构形式的选择............................................................................................... - 8 -

1.1.4 弹性原件选择................................................................................................................... - 8 -

1.1.5 减振元件选择................................................................................................................... - 8 -

1.2传力构件及导向机构.................................................................................................................... - 9 -

1.3横向稳定器.................................................................................................................................... - 9 -

1.4 下摆臂类型选择......................................................................................................................... - 10 - 第二章悬架主要参数确定....................................................................................................................... - 10 -

2.1悬架挠度计算.............................................................................................................................. - 10 -

f的计算 .................................................................................................... - 10 -

2.1.1悬架静挠度

c

f计算 ....................................................................................................... - 11 -

2.1.2 悬架动挠度

d

2.1.3 悬架刚度计算................................................................................................................. - 12 - 第三章弹性元件设计............................................................................................................................... - 13 -

3.1 螺旋弹簧的刚度......................................................................................................................... - 13 -

3.2 计算螺旋弹簧的直径................................................................................................................. - 13 -

3.3 螺旋弹簧校核............................................................................................................................. - 14 -

3.3.1 螺旋弹簧刚度校核......................................................................................................... - 14 -

3.3.2 弹簧表面剪切应力校核................................................................................................. - 14 - 第四章减振器设计................................................................................................................................... - 15 -

4.1 减振器结构类型的选择............................................................................................................. - 15 -

4.2 减振器参数的设计..................................................................................................................... - 16 -

4.2.1 相对阻尼系数ψ............................................................................................................. - 16 -

4.2.2 减振器阻尼系数 的确定............................................................................................. - 16 -

F的确定 ....................................................................................... - 17 -

4.2.3 减振器最大卸荷力

4.2.4 减振器工作缸直径D的确定......................................................................................... - 18 -

4.3 横向稳定杆的设计..................................................................................................................... - 19 -

4.3.1 横向稳定杆的作用......................................................................................................... - 19 -

4.3.2 横向稳定杆参数的选择................................................................................................. - 19 - 第五章麦弗逊式独立悬架导向机构设计............................................................................................... - 20 -

5.1导向机构的布置参数.................................................................................................................. - 20 -

5.1.1麦弗逊式独立悬架的侧倾中心...................................................................................... - 20 -

5.2 导向机构受力分析..................................................................................................................... - 21 -

5.3 下横臂轴线布置方式的选择..................................................................................................... - 22 -

5.4 下横摆臂主要参数..................................................................................................................... - 23 - 第六章论文总结................................................................................................................................... - 24 - 致谢 ............................................................................................................................................................ - 25 - 参考文献..................................................................................................................................................... - 25 -

摘要

根据对汽车悬架的研究以及资料的查阅,着重阐述了应用于多功能转向电动汽车麦佛逊式独立悬架的设计与计算,在保证电动车能原地旋转以及侧向行驶对悬架的布置进行全新设计,包括汽车悬架类型选择,不同类型悬架的优缺点,和各种类型悬架应用状况等。根据原有数据计算麦佛逊式悬架的静挠度和动挠度,悬架刚度等。包括弹性元件的设计计算与校核,以及减振器的选型计算。通过对麦佛逊式悬架的设计,选取出相关的零件,并在说明书中画出相关零件的零件图。通过说明书画出麦佛逊式悬架的零件图和装配图

关键词:麦佛逊,汽车悬架悬架,设计计算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automobile suspension research and information access, emphatically elaborated the new suspension design and calculation of automobile suspended frame type choice of different types, and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the suspension, and various types of suspension application condition and so on. According to the original data calculation Michael Gibson type suspension of Buddha static deflection and dynamic deflection, the suspension stiffness, etc. Including elastic components design calculation and checking, and the calculation of the selection of the shock absorber. Through the Buddha of wheat was type suspension design, selection of the related parts, and in the prospectus draw

the related parts drawing. Through a wheat that painting and calligraphy Buddha suspension parts of Hudson diagram and the assembly drawing

Keywords: Michael Hudson Buddha, automobile suspension suspension, design calculation

前言

设计背景:

悬架是现代汽车上的重要总成之一,它最主要的功能是传递作用在车轮和车架(或车身)之间的一切力和力矩,并缓和汽车驶过不平路面时所产生的冲击,衰减由此引起的承载系统的振动,以保证汽车的行驶平顺性。因此必须在车轮与车架或车身之间提供弹性联接,依靠弹性元件来传递车轮或车桥与车架或车身之间的垂向载荷,并依靠其变形来吸收能量,达到缓冲的目的。采用弹性联接后,汽车可以看作是由悬挂质量(即簧载质量)、非悬挂质量(即非簧载质量)和弹簧 (弹性元件)组成的振动系统,承受来自不平路面、空气动力及传动系、发动机的激励。为了迅速衰减不必要的振动,悬架中还必须包括阻尼元件,即减振器。此外,悬架中确保车轮与车架或车身之间所有力和力矩可靠传递并决定车轮相对于车架或车身的位移特性的连接装置统称为导向机构。导向机构决定了车轮跳动时的运动轨迹和车轮定位参数的变化,以及汽车前后侧倾中心及纵倾中心的位置,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整车的操纵稳定性和抗纵倾能力。

本设计主要根据所选车型的原始数据进行计算,设计出一麦佛逊式悬架,可保证设计对象车型车辆进行原地转向及侧向行驶时悬架不发生运动干涉,同时使具有悬架的特性,并对汽车的操纵稳定性、转向轻便性、行驶舒适性、轮胎寿命等进行相关验算设计。

课题来源及要求:

本课题来源于实际生活中,设计出一款能满足汽车原地转向以及侧向行驶的前后悬架。在设计的过程中要求进行相关的校核与导向机构的仿真等。另外需要做出一份零件图及装配工程图。

本设计主要用对比法,调查法,文献资料法等进行设计实现。根据目前市面上存在的悬架类型进行选型改进,结合对象车型的具体参数进行设计校核,从而实现课题的设计目标,利用原理分析及实验法,分析汽车原地转向和侧向行驶的原理以及条件,结合

相关计算,设计出悬架的下摆臂的具体尺寸参数。利用CATIA进行相关的干涉分析与有限元分析等。

主要内容:

1)悬架分析选择(独立悬架与非独立悬架结构形式的选择,悬架具体结构形式的选择,弹性元件,减振元件,横向稳定器);

2)悬架主要参数的确定(悬架的空间几何参数,悬架的弹性特性和工作行程,悬架的工作行程)

3)螺旋弹簧的设计(螺旋弹簧的刚度,直径等,相关强度校核)

4)减振器参数的设计(相对阻尼系数ψ,减振器阻尼系数 的确定,减振器最大F的确定,减振器工作缸直径D的确定)

卸荷力

5)横向稳定杆的设计

6)关键零部件有限元分析。

产品展示:

前悬架总成

后悬架总成

总成

第一章悬架分析选型

1.1悬架结构方案选择

1.1.1 设计对象车型参数

悬架设计可以大致分为结构型式及主要参数选择和详细设计两个阶段,有时还要反复交叉进行。由于悬架的参数影响到许多整车特性,并且涉及其他总成的布置,因而一般要与总布置共同配合确定。本车设计车型为比亚迪ET电动汽车,相关原始参数如下:

本设计对象车型为比亚迪 ET纯电动汽车

总装备质量1470kg ,轮胎:205/60R17;轮辋:17521

J 驱动形式为4轮轮毂电机

电动机驱动,永磁同步电动机额定功率4×25KW ,最大转速5500r/min ,最大转距400N.m/2500r/min ,通过IGBT 逆变器和DPS 电子控制器进行控制。4轮轮毂驱动模式构成4×4全轮驱动。

1.1.2 独立悬架与非独立悬架结构形式的选择

为适应不同车型和不同类型车桥的需要,悬架有不同的结构型式,主要有独立悬架与非独立悬架。独立悬架允许前轮有大的跳动空间,有利于转向,便于选择软的弹簧元件使平顺性得到改善,同时独立悬架非簧载质量小,可提高汽车车轮的附着性,且轿车对乘坐舒适性要求较高,故选择独立悬架。

1.1.3 悬架具体结构形式的选择

麦弗逊式独立悬架是独立悬架中的一种,是一种减振器作滑动支柱并与下控制臂铰接组成的一种悬架形式,与其它悬架系统相比,结构简单、性能好、布置紧凑,占用空间少。本次设计的车型为比亚迪—ET ,采用麦佛逊式悬架。

1.1.4 弹性元件选择

弹性元件是悬架的最主要部件,因为悬架最根本的作用是减缓地面不平度对车身造成的冲击,即将短暂的大加速度冲击化解为相对缓慢的小加速度冲击。

弹性元件主要有钢板弹簧、螺旋弹簧、扭杆弹簧、空气弹簧等常用类型。除了板弹簧自身有减振作用外,配备其它种类弹性元件的悬架必须配备减振元件,使已经发生振动的汽车尽快静止。钢板弹簧是汽车最早使用的弹性元件,由于存在诸多设计不足之处,现逐步被其它种类弹性元件所取代,本次设计选择螺旋弹簧。

1.1.5 减振元件选择

减振元件主要起减振作用。为加速车架和车身振动的衰减,以改善汽车的行驶平顺性,在大多数汽车的悬架系统内都装有减振器。减振器和弹性元件是并联安装的。

汽车悬架系统中广泛采用液力减振器。液力减振器的作用原理是当车架与车桥作往复相对运动时,而减振器中的活塞在缸筒内也作往复运动,则减振器壳体内的油液便反复地从一个内腔通过一些窄小的孔隙流入另一内腔。此时,孔壁与油液间的摩擦及液体分子内摩擦便形成对振动的阻尼力,使车身和车架的振动能量转化为热能,而被油液和减振器壳体所吸收,然后散到大气中。本次设计采用选择双筒式液力减振器。

1.2传力构件及导向机构

车轮相对于车架和车身跳动时,车轮(特别是转向轮)的运动轨迹应符合一定的要求,否则对汽车某些行驶性能(特别是操纵稳定性)有不利的影响。因此,悬架中某些传力构件同时还承担着使车轮按一定轨迹相对于车架和车身跳动的任务,因而这些传力构件还起导向作用,故称导向机构。

对前轮导向机构的要求:

(1)悬架上载荷变化时,保证轮距变化不超过+4.0mm,轮距变化大会引起轮胎早期磨损;

(2)悬架上载荷变化时,前轮定位参数要有合理的变化特性,车轮不应产生纵向加速度;

(3)汽车转弯行驶时,应使车身侧倾角小。在0.4g侧向加速度作用下,车身侧倾角≤6-7度。并使车轮与车身的倾斜同向,以增强不足转向效应。

(4)制动时,应使车身有抗前俯作用;加速时,有抗后仰作用。

(5)具有足够的疲劳强度和寿命,可靠地传递除垂直力以外的各种力和力矩。

1.3横向稳定器

在多数的轿车和客车上,为防止车身在转向行驶等情况下发生过大的横向倾斜,在悬架中还设有辅助弹性元件——横向稳定器。

横向稳定器实际是一根近似U型的杆件,两个端头与车轮刚性连接,用来防止车身产生过大侧倾。其原理是当一侧车轮相对车身位移比另外一侧位移大时,稳定杆承受扭矩,由其自身刚性限制这种倾斜,特别是前轮,可有效防止因一侧车轮遇障碍物时,限制该

侧车轮跳动幅度。

1.4 下摆臂类型选择

麦弗逊悬挂通常由两个基本部分组成:支柱式减振器和A (或L 型)字型托臂,整个车体的重量和汽车在运动时车轮承受的所有冲击就靠这两个部件承担。下摆臂主要受的三个力:1.刹车时的纵向力;2.转弯时的侧向力;3.颠簸时的垂直力。结合本次设计的目的,考虑到汽车需要原地旋转,为了防止转向车轮与下摆臂发生干涉,故选取L 型托臂。

第二章 悬架主要参数确定

2.1悬架挠度计算

对于大多数汽车而言,其悬挂质量分配系数ε=0.8~1.2,因而可以近似地认为ε=1,即前后桥上方车身部分的集中质量的垂直振动是相互独立的,并用偏频1n ,2n 表示各

自的自由振动频率,偏频越小,则汽车的平顺性越好。一般对于钢制弹簧的轿车,

1n 约为1~1.3Hz (60~80次/min ),2n 约为1.17~1.5Hz (70~90次/min ),非常接近人体步行时的自然频率。

2.1.1悬架静挠度c f 的计算

悬架静挠度c f 是指汽车满载静止时悬架上的载荷w F 与此时悬架刚度c 之比,即c F f w c / 。汽车悬架的振动系统的固有频率,是影响汽车平顺性的主要参数之一。而汽车部分车身固有率(偏频)可用下式表示:

s

s

m c n π

21=

(2-1)

式中 C s ——汽车前悬架刚度,N/mm ; m s ——汽车前悬架簧上质量,kg ;

n ——汽车前悬架偏频,Hz 而汽车悬架的静挠度可用下式表示:

s s c c g m f /= (2-2)

由这两式可得出:

225

n

f c =

(2-3) 设计时取前悬架的偏频Hz n 2.11=

根据公式(2-3)可以计算出前悬架的静挠度为:

1c f =25/n 2=173.6mm

在选取前后悬架的静挠度值1c f 和2c f 时,应当使其接近,并希望后悬架的静挠度2c f 比前悬架的静挠度1c f 小些,这样有利于防止车身产生较大的纵向角振动,推荐为:

12)8.0~6.0(c c f f =

故后悬架静挠度取:

mm f f c c 5.1217.012==

2.1.2 悬架动挠度d f 计算

悬架的动挠度d f 是指从满载经平衡位置开始悬架压缩到结构允许的最大变形(通

常指缓冲块压缩到其自由高度的1/2 或2/3)时,车轮中心相对车架(或车身)的垂直位移。要求悬架应有足度,以防止在坏路面上行驶时经常碰到缓冲块。对乘用车,d f 取70~90mm ;对客车,d f 取50~80mm ;对货车,d f 取60~90mm 。

本次设计取悬架动挠度d f 为80mm 。

为了得到良好的平顺性,因当采用较软的悬架以降低偏频,但软的悬架在一定载荷下其变形量也大,对于一般轿车而言,悬架总工作行程(静扰度与动扰度之和)应当不小于160mm 。

对于前悬架:

因为:mm mm f f d c 1606.253806.1731>=+=+ 故设计合理 对于后悬架:

因为:mm mm f f d c 1605.201805.1212>=+=+ 故设计合理

2.1.3 悬架刚度计算

已知:已知整车装备质量:m =1470kg ,参考本次设计车型,取簧上质量为1400kg ;取簧下质量为70kg ,则由表2-1轴荷分配图知:

满载前轴单轮轴荷取55%: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满载时车上5名成员,60kg/名)。

表2-1轴荷分配表

前悬架刚度:

mm N f F f F C c W c /69.22206

4675

111====

后悬架刚度:

mm N f F f F C c W c /42.322

.1444675

222====

第三章 弹性元件设计

3.1 螺旋弹簧的刚度

由于存在悬架导向机构的关系,悬架刚度C 与弹簧刚度S C 是不相等的,其区别在于悬架刚度C 是指车轮处单位挠度所需的力;而弹簧刚度S C 仅指弹簧本身单位挠度所需的力。

但两者可根据经验公式(悬架刚度=弹簧刚度/杠杆比的平方)进行转换,杠杆比的取值范围为(0—1),本设计中取为1,使弹簧刚度的校核值为最大值。

故:

mm N C C s /5.29==

3.2 计算螺旋弹簧的直径

根据公式(3-1)可以计算:

i

D Gd C m S 3

48=

⇒ 4

8G

C i

D d s

m ⋅⋅= (3-1) 式中 i ——弹簧有效工作圈数,先取8

G ——弹簧材料的剪切弹性模量,取4103.8⨯ Mpa m D ——弹簧中径,取110mm 可得 mm d 24.12=

初确定螺旋弹簧直径为mm d 13=,弹簧外径D=123mm ,弹簧有效工作圈数n=8

3.3 螺旋弹簧校核

3.3.1 螺旋弹簧刚度校核

弹簧刚度的计算公式为:i

D Gd C m S 3

4

8= (3-2) 代入数据计算可得弹簧刚度S C 为:

mm N i

D Gd C m S /43.378110813103.883

4

1034

=⨯⨯⨯⨯== 所以弹簧选择符合刚度要求。

3.3.2 弹簧表面剪切应力校核

弹簧在压缩时其工作方式与扭杆类似,都是靠材料的剪切变形吸收能量,弹簧钢丝表面的剪应力为:

2

'

3'88d

PCK d K PD m ππτ== (3-3) 式中 C ——弹簧指数(旋绕比),d D C m /=

'K ——曲度系数,为考虑簧圈曲率对强度影响的系数,C

C C K 615

.04414'+

--= P ——弹簧轴向载荷

已知m D =110mm ,d=13mm ,可以算出弹簧指数C 和曲度系数'K :

46.813/110/===d D C m

17.146

.8615

.0446.84146.84615.04414'=+-⨯-⨯=+--=

C C C K P=N 7.348814cos 46.8425=︒⨯⨯

则弹簧表面剪切应力为:

()

Mpa d PCK d K PD m 59.52010

1314.317

.146.87.3488888232'3'=⨯⨯⨯⨯⨯===-ππτ [τ]=0.63[σ]=0.63×1000Mpa ,因为τ<[τ],所以弹簧满足要求。 综上可以最终选定弹簧的参数为:

弹簧钢丝直径d=13mm,弹簧外径D=123mm,弹簧有效工作圈数n=8。

第四章减振器设计

4.1 减振器结构类型的选择

减振器作为阻尼元件是悬架的重要组成元件之一,其作用是迅速衰减汽车振动,改善汽车行驶平顺性,增强车轮与路面附着性能,减少汽车因惯性力引起的车身倾角变化,提高汽车操纵性和稳定性。另外减振器能够降低车身部分动载荷,延长汽车使用寿命。

减振器大体上可以分为两大类,即摩擦式减振器和液力减振器。目前汽车上使用的减振器主要是筒式液力减振器,筒式减振器最常用的三种结构型式包括:双筒式、单筒充气式和双筒充气式,本次设计为双筒充气式减振器。

双筒充气式减振器的优点有:①在小振幅时阀的响应也比较敏感;②改善了坏路上的阻尼特性;③提高了行驶平顺性;④气压损失时,仍可发挥减振功能;⑤与单筒充气式减振器相比,占用轴向尺寸小,由于没有浮动活塞,摩擦也较小。

图4-3 双筒充气式减振器用于麦克弗逊悬架时的结构图1六方;2盖板;3导向座;4贮油缸筒;5补偿腔;6活塞杆;7弹簧托架;8限位块;

9压缩阀;10密封环;11阀片;12活塞紧固螺母;13活塞杆小端;14底阀

4.2 减振器参数的设计

4.2.1 相对阻尼系数ψ

相对阻尼系数ψ的物理意义是:减振器的阻尼作用在与不同刚度C 和不同簧上质量s m 的悬架系统匹配时,会产生不同的阻尼效果。ψ值大,振动能迅速衰减,同时又能将较大的路面冲击力传到车身;ψ值小则反之,通常情况下,将压缩行程时的相对阻尼系数Y ψ取小些,伸张行程时的相对阻尼系数S ψ取得大些,两者之间保持Y ψ=(0.25-0.50)S ψ的关系。

设计时,先选取Y ψ与S ψ的平均值ψ。相对无摩擦的弹性元件悬架,取ψ=0.25-0.35;对有内摩擦的弹性元件悬架,ψ值取的小些,为避免悬架碰撞车架,取Y ψ=0.5S ψ 取ψ=0.3,则有:

3.02

0.5S =+ψψS ,计算得:S ψ=0.4,Y ψ=0.2

4.2.2 减振器阻尼系数δ的确定

减振器阻尼系数s cm ψδ2=。因悬架系统固有频率s

m c

=

ω,所以理论上ωψδs m 2=。实际上,应根据减振器的布置特点确定减振器的阻尼系数。根据下图的安装形式,则阻尼系数δ为:

α

ωψδ22

cos 2b m s =

图 4-4 减振器布置简图

根据公式s s

m C n π

21=

,可得出:n m c

s

πω2== 满载时计算前悬刚度mm N C S /6.20= 代入数据得:ω=6.3Hz ,取8.0/=b a ,︒=14α

按满载计算有:簧上质量4252=m kg ,代入数据得减振器的阻尼系数为:

m s N /3488.17069703.013.64253.022

•=⎪⎭

⎝⎛⨯⨯⨯⨯=δ

4.2.3 减振器最大卸荷力0F 的确定

为减小传到车身上的冲击力,当减振器活塞振动速度达到一定值时,减振器打开卸荷阀。此时的活塞速度称为卸荷速度x V ,按上图安装形式时有:

b a A V x /cos αω=

式中,x V 为卸荷速度,一般为0.15~0.3m/s ,A 为车身振幅,取mm 40±;ω为悬架振动固有频率。

代入数据计算得卸荷速度为:s m V x /245.014cos 8.03.604.0=︒⨯⨯⨯= 符合x V 在0.15~0.3m/s 之间范围要求。 根据伸张行程最大卸荷力公式:

x V c F δ=0

式中,c 是冲击载荷系数,取c=1.5;代入数据可得最大卸荷力0F 为:

N F 8.979245.017.26665.10=⨯⨯=

4.2.4 减振器工作缸直径D 的确定

根据伸张行程的最大卸荷力0F 计算工作缸直径D 为:

[]()

2

14λ

π-=

P F D (4-1) 其中,[]P ——工作缸最大压力,在3Mpa~4Mpa,取[]P =3Mpa ; λ ——连杆直径与工作缸直径比值,λ=0.4~0.5,取λ=0.4。 代入公式(4-1)计算得工作缸直径D 为:

()

mm D 26.224.0110314.38

.97942

6=-⨯⨯⨯⨯=

减振器的工作缸直径D 有20mm ,30mm ,40mm ,45mm ,50mm ,65mm ,等几种。选取时按照标准选用,按下表选择。

表 4-1

所以选择工作缸直径D=30mm 的减振器,对照上表选择相关参数:

考虑到需要减少导向套上的横向力以及整个悬架的布置空间要求,选取活塞行程S=240mm ,基长L=110mm ,则:

mm S L L 350110240min =+=+=(最小行程)

mm S L L 590240350min max =+=+=(最大行程)

取贮油缸直径C D =44mm ,壁厚取2mm 。

4.3 横向稳定杆的设计

4.3.1 横向稳定杆的作用

横向稳定杆是一根拥有一定刚度的扭杆弹簧,它和左右悬挂的下托臂或减震器滑柱相连。当左右悬挂都处于颠簸路面时,两边的悬挂同时上下运动,稳定杆不发生扭转,当车辆在转弯时,由于外侧悬挂承受的力量较大,车身发生一定得侧倾。此时外侧悬挂收缩,内侧悬挂舒张,那么横向稳定杆就会发生扭转,产生一定的弹力,阻止车辆侧倾。从而提高车辆行驶稳定性。

4.3.2 横向稳定杆参数的选择

横向稳定杆的主要参数由悬架的空间布置尺寸来定,具体尺寸如下:杆的直径

d=20mm ,杆长L=1200mm ,圆角半径R=26mm 。

图 4-5 横向稳定杆

第五章 麦弗逊式独立悬架导向机构设计

5.1导向机构的布置参数

5.1.1麦弗逊式独立悬架的侧倾中心

麦弗逊式独立悬架的侧倾中心由如图5-1所示方式得出。从悬架与车身的固定连接点E 作活塞杆运动方向的垂直线并将下横臂线延长。两条线的交点即为极点P 。将P 点与车轮接地点N 的连线交在汽车轴线上,交点W 即为侧倾中心。

图5-1 麦弗逊式独立悬架侧倾中心的确定

各数据为: 2,2==βα, 30=σ, mm r s 120=,mm 710=+o c ,d=300mm ,

mm B 77521550

21==

麦弗逊式独立悬架侧倾中心的高度

w

h 为

s p w r d k h B h ++=

σβtan cos 21

(5-1)

毕业设计悬架设计思路

毕业设计悬架设计思路 毕业设计悬架设计思路 悬架是汽车底盘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影响着车辆的操控性、舒适性 和安全性。因此,在毕业设计中研究和设计一种优秀的悬架系统是非常具有挑 战性和意义的。本文将探讨毕业设计悬架设计的一些思路和方法。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悬架系统的主要功能。悬架系统的主要功能是为车辆提供 支撑和减震的能力,使车辆能够适应不同路况和行驶状态。因此,设计一个合 适的悬架系统需要考虑到车辆的重量、车辆的动力学特性、悬架的刚度和减震 效果等因素。 其次,我们可以通过研究已有的悬架系统和相关理论来获取设计思路。目前市 场上存在各种各样的悬架系统,如麦弗逊悬架、双叉臂悬架、多连杆悬架等。 通过了解这些悬架系统的原理和优缺点,我们可以借鉴其设计思路,并结合自 己的需求进行改进和创新。 在设计过程中,我们还需要考虑到悬架系统的可靠性和耐久性。悬架系统在长 时间的使用中会受到各种力的作用,如车辆的重力、行驶时的冲击力等。因此,我们需要选择合适的材料和结构来确保悬架系统的强度和耐久性。同时,我们 还需要考虑到悬架系统的维修和保养成本,以及零部件的可替换性。 另外,为了提高悬架系统的性能,我们可以考虑引入一些先进的技术。例如, 可以使用电子控制系统来实现悬架的主动控制,以适应不同的行驶状态和路况。此外,还可以考虑使用可调节悬架系统,使驾驶员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调整悬 架的刚度和减震效果。 最后,我们需要通过仿真和实验来验证和评估设计的悬架系统。通过使用计算

机仿真软件,我们可以模拟悬架系统在不同条件下的工作情况,并分析其性能和特性。同时,我们还可以通过实验来验证仿真结果,并进一步改进和优化设计。 综上所述,毕业设计悬架设计需要考虑到车辆的操控性、舒适性和安全性等方面的要求。通过研究已有的悬架系统和相关理论,借鉴其设计思路并进行改进和创新,结合先进的技术和材料,最终设计出一种优秀的悬架系统。通过仿真和实验验证,可以不断优化和改进设计,使其达到更好的性能和可靠性。这样的毕业设计将为汽车行业的发展做出一定的贡献。

车辆工程毕业设计84轿车双摆臂悬架的设计及产品建模

目录 1 前言 (1) 1.1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 1.2主要研究内容 (2) 2 悬架 (4) 2.1 悬架的功用和组成 (4) 2.2 悬架系统的自然振动频率 (4) 2.3 汽车悬架的类型 (5) 2.4 双横臂独立悬架 (6) 3.悬架主要参数的确定 (8) 3.1 悬架静挠度 f (8) c 3.2 悬架的动挠度 f (9) d 3.3 悬架弹性特性 (9) 3.4 后悬架螺旋弹簧刚度及应力计算 (9) 4 独立悬架导向机构设计及强度校核 (13) 4.1 设计要求 (13) 4.2 导向机构的布置参数 (13) 4.3 双横臂式独立悬架导向机构设计 (16) 5 减振器机构类型及主要参数的选择计算 (20) 5.1 分类 (20) 5.2 相对阻尼系数ψ (20) 5.3 减振器阻尼系数δ的确定 (21) F的确定 (22) 5.4 最大卸荷力 5.5 简式减振器工作缸直径D的确定 (22) 6 Pro/E三维建模 (24) 6.1 关于Pro/E (24) 6.3 应用现状 (27) 6.4 本章小结 (27) 7 结论 (28) 参考文献 (29) 致谢 (30) 附录 (31)

1 前言 1.1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悬架是保证车轮或车桥与汽车承载系统(车架或承载式车身)之间具有弹性联系并能传递载荷、缓和冲击、衰减振动以及调节汽车行驶中的车身位置等有关装置的总称。 悬架最主要的功能[1]是传递作用在车轮和车架(或车身)之间的一切力和力矩,并缓和汽车驶过不平路面时所产生的冲击,衰减由此引起的承载系统的振动,以保证汽车的行驶平顺性。为此必须在车轮与车架或车身之间提供弹性联接,依靠弹性元件来传递车轮或车桥与车架或车身之间的垂向载荷,并依靠其变形来吸收能量,达到缓冲的目的。采用弹性联接后,汽车可以看作是由悬挂质量(即簧载质量)、非悬挂质量(即非簧载质量)和弹簧(弹性元件)组成的振动系统,承受来自不平路面、空气动力及传动系、发动机的激励。为了迅速衰减不必要的振动,悬架中还必须包括阻尼元件,即减振器。此外,悬架中确保车轮与车架或车身之间所有力和力矩可靠传递并决定车轮相对于车架或车身的位移特性的连接装置统称为导向机构。导向机构决定了车轮跳动时的运动轨迹和车轮定位参数的变化,以及汽车前后侧倾中心及纵倾中心的位置,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整车的操纵稳定性和抗纵倾能力。在有些悬架中还有缓冲块和横向稳定杆。 一百多年来汽车悬架从结构型式到作用原理一直在不断地演进,但从结构功能而言,它都是由弹性元件、减振装置和导向机构三部分组成。在有些情况下,某一零部件兼起两种或三种作用,比如钢板弹簧兼起弹性元件及导向机构的作用,麦克弗逊悬架(McPherson strut suspension,或称滑柱摆臂式独立悬架)中的减振器柱兼起减振器及部分导向机构的作用,有些主动悬架中的作动器则具有弹性元件、减振器和部分导向机构的功能。 根据导向机构的结构特点,汽车悬架可分为非独立悬架和独立悬架两大类。非独立悬架的鲜明特色是左、右车轮之间由一刚性梁或非断开式车桥联接,当单边车轮驶过凸起时,会直接影响另一侧车轮。独立悬架中没有这样的刚性梁,左右车轮各自“独立”地与车架或车身相连或构成断开式车桥,按结构特点又可细分为横臂式、纵臂式、斜臂式等等,各种悬架的结构特点将在以下章节中进一步讨论。 除上述非独立悬架和独立悬架外,还有一种近似半独立悬架,它与近似半刚性的非断开式后支持桥相匹配。当左右车轮跳动幅度不一致时,后支持桥中呈V形断面并与左右纵臂固结在一起的横梁受扭,由于其具有一定的扭转弹性,故此种悬架既不同于非独立悬架,也与独立悬架有别。该弹性横梁还兼起横向稳定杆的作用。 按照弹性元件的种类,汽车悬架又可以分为钢板弹簧悬架、螺旋弹簧悬架、扭杆弹簧悬架、空气悬架以及油气悬架等。 按照作用原理,可以分为被动悬架、主动悬架和介于二者之间的半主动悬架。 本课题来源于东风悦达起亚汽车制造有限公司的远舰款轿车的后悬架,按其上下横臂的长短可分为等长双横臂和不等长双横臂两种。等长双横臂悬架在其车轮做

毕业设计-汽车悬架设计

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2015年毕业设计论文 题目:汽车多功能转向系统(悬架设计) 学生:叶成忠 专业:车辆工程 班级: 51314班 学号: ****** 指导老师:**

目录 摘要 .............................................................................................................................................................. - 3 - Abstract........................................................................................................................................................ - 3 - 前言 .............................................................................................................................................................. - 4 - 设计背景:........................................................................................................................................... - 4 - 课题来源及要求:............................................................................................................................... - 4 - 主要内容:........................................................................................................................................... - 5 - 产品展示:........................................................................................................................................... - 5 - 第一章悬架分析选型............................................................................................................................... - 7 - 1.1悬架结构方案选择........................................................................................................................ - 7 - 1.1.1 设计对象车型参数................................................................................................................... - 7 - 1.1.2 独立悬架与非独立悬架结构形式的选择....................................................................... - 8 - 1.1.3 悬架具体结构形式的选择............................................................................................... - 8 - 1.1.4 弹性原件选择................................................................................................................... - 8 - 1.1.5 减振元件选择................................................................................................................... - 8 - 1.2传力构件及导向机构.................................................................................................................... - 9 - 1.3横向稳定器.................................................................................................................................... - 9 - 1.4 下摆臂类型选择......................................................................................................................... - 10 - 第二章悬架主要参数确定....................................................................................................................... - 10 - 2.1悬架挠度计算.............................................................................................................................. - 10 - f的计算 .................................................................................................... - 10 - 2.1.1悬架静挠度 c f计算 ....................................................................................................... - 11 - 2.1.2 悬架动挠度 d 2.1.3 悬架刚度计算................................................................................................................. - 12 - 第三章弹性元件设计............................................................................................................................... - 13 - 3.1 螺旋弹簧的刚度......................................................................................................................... - 13 - 3.2 计算螺旋弹簧的直径................................................................................................................. - 13 - 3.3 螺旋弹簧校核............................................................................................................................. - 14 - 3.3.1 螺旋弹簧刚度校核......................................................................................................... - 14 - 3.3.2 弹簧表面剪切应力校核................................................................................................. - 14 - 第四章减振器设计................................................................................................................................... - 15 - 4.1 减振器结构类型的选择............................................................................................................. - 15 - 4.2 减振器参数的设计..................................................................................................................... - 16 - 4.2.1 相对阻尼系数ψ............................................................................................................. - 16 - 4.2.2 减振器阻尼系数 的确定............................................................................................. - 16 - F的确定 ....................................................................................... - 17 - 4.2.3 减振器最大卸荷力 4.2.4 减振器工作缸直径D的确定......................................................................................... - 18 - 4.3 横向稳定杆的设计..................................................................................................................... - 19 - 4.3.1 横向稳定杆的作用......................................................................................................... - 19 - 4.3.2 横向稳定杆参数的选择................................................................................................. - 19 - 第五章麦弗逊式独立悬架导向机构设计............................................................................................... - 20 -

悬架系统设计与分析毕业设计论文

悬架系统设计与分析 Design and analysis of suspension system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外文翻译毕业设计(论文)题目:悬架系统设计与分析 外文题目:An Overview of Disarray in Active Suspension System 译文题目:主动悬架系统杂谈

毕业设计(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 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我个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尽我所知,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组织已经发表或公布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我为获得及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学历而使用过的材料。对本研究提供过帮助和做出过贡献的个人或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作者签名:日期: 指导教师签名:日期: 使用授权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毕业设计(论文)的规定,即:按照学校要求提交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提供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学校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在不以赢利为目的前提下,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 作者签名:日期: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涉密论文按学校规定处理。 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 导师签名:日期:年月日

红旗轿车悬架设计 毕业论文

摘要 如今汽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快,人们对汽车舒适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汽车的这一方面性能需要靠悬架系统予以保证。 根据当前轿车悬架的发展情况,本设计的轿车前后悬架均采用独立悬架的形式。并且前后悬均采用比较流行的双横臂悬架。根据确定的结构选取悬架的自振频率,从而可以计算出悬架的刚度、静挠度和动挠度。采用以上数据计算弹性元件尺寸并且进行应力校核。在设计减振器时,根据阻尼系数和最大卸荷力来计算选取减振器的主要尺寸。然后再依次确定导向机构和横向稳定杆。在所有结构尺寸确定后采用CAXA软件绘制前后悬架的装配图和零件图。 在对样车悬架进行平顺性分析中,建立了两自由度的平顺性分析模型,分别绘制车身加速度幅频特性曲线、相对动载幅频特性曲线、弹簧动挠度幅频特性曲线分析了悬架参数对汽车平顺性的影响。文章最后讨论汽车的操纵稳定性,进行运动学分析,总结了影响汽车操纵稳定性因素。 本文所做工作可为红旗盛世3.0高级轿车的悬架系统设计提供理论依据,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意义。 关键词:汽车;悬架;平顺性;运动学分析

第1章绪论 (1) 1.1 悬架简介 (1) 1.2设计要求: (2) 第2章前、后悬架结构的选择 (3) 2.1独立悬架结构特点 (3) 2.2独立悬架结构形式分析 (3) 2.3前后悬架结构方案 (4) 2.4辅助元件 (5) 2.4.1横向稳定器 (5) 2.4.2导向机构 (5) 第3章技术参数确定与计算 (6) 3.1自振频率 (6) 3.2悬架刚度 (6) 3.3悬架静挠度 (6) 3.4悬架动挠度 (7) 3.5悬架弹性特性曲线 (8) 第4章弹性元件的设计计算 (9) 4.1前悬架弹簧 (9) 4.2后悬架弹簧 (10) 第5章悬架导向机构的设计 (11) 5.1导向机构设计要求 (11) 5.2双横臂独立悬架示意图 (13) 5.3横臂轴线布置方式 (14) 5.4导向机构的布置参数 (14) 5.4.1 侧倾中心 (14) 5. 4.2纵倾中心 (15) 5. 4.3抗制动纵倾性(抗制动前俯角) (16) 5. 4.4抗驱动纵倾性(抗驱动后仰角) (16) 5. 4.5悬架横臂的定位角 (17) 第6章减振器设计 (18) 6.1减振器概述 (18) 6.2减振器分类 (19) 6.3减振器主要性能参数 (19) 6.3.1相对阻尼系数 (19)

汽车悬架优化设计_毕业论文[管理资料]

(23) (23) (24) (25) (25) (25) (25) (26) (26) (27) 结论 (27) 致谢 (27) 参考文献 (27)

引言 汽车悬架是汽车一个非常重要的部件。汽车悬架是汽车的车架与车桥或车轮之间的一切传力连接装置的总称,其作用是传递作用在车轮和车架之间的力和力扭,并且缓冲由不平路面传给车架或车身的冲击力,并衰减由此引起的震动,以保证汽车能平顺地行驶。另外,悬架系统能配合汽车的运动产生适当的反应,当汽车在不同路况作加速、制动、转向等运动时,能提供足够的安全性,保证操纵不失控。所以,悬架是汽车底盘中最重要、也是汽车改型设计中经常需要进行重新设计的部件。汽车行驶中路面的不平坦、凸起和凹坑使车身在车轮的垂直作用力下起伏波动,产生振动与冲击;加减速及制动和转弯使车身产生俯仰和侧倾振动。这些振动与冲击会严重影响车辆的平顺性和操纵稳定性等重要性能。悬架作为上述各种力和力矩的传动装置,其传递特性能的好坏是影响汽车行驶平顺性和操纵稳定性最重要、最直接的因素。只有当汽车底盘配备了性能优良的悬架,才会得到整车性能优良的汽车。 悬架按照结构分大体可以分为独立式悬架和非独立式悬架。非独立悬架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强度高、保养容易、行车中前轮定位变化小的优点,但由于其舒适性及操纵稳定性都较差,在现代轿车中基本上已不再使用,多用在货车和大客车上。独立悬架是每一侧的车轮都是单独地通过弹性悬架悬挂在车架或车身下面的。其优点是:质量轻,减少了车身受到的冲击,并提高了车轮的地面附着力;可用刚度小的较软弹簧,改善汽车的舒适性;可以使发动机位置降低,汽车重心也得到降低,从而提高汽车的行驶稳定性;左右车轮单独跳动,互不相干,能减小车身的倾斜和震动。不过,独立悬架存在着结构复杂、成本高、维修不便的缺点。现代轿车大都是采用独立式悬架,按其结构形式的不同,独立悬架又可分为横臂式、纵臂式、多连杆式、烛式以及麦弗逊式悬架等。麦弗逊悬架因为其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节省空间方便发动机布置等优点被广泛地运用。大到宝马M3,保时捷911这类高性能车,小到菲亚特STILO,福特FOCUS,甚至国产的哈飞面包车前悬挂都是采用的麦弗逊式设计。 当前,中国汽车企业大多侧重于汽车整车的研发,而忽视了汽车主要零部件和相关配套产业的提供。然而从某种意义上讲,整车对于汽车产业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还是汽车关键零部件的创新和发展。关键零部件的科技含量综合体现汽车整车的创新能力和品牌建设能力。我国在底盘的集成设计及开发领域开发设计起步较晚,设计和制造水平远远落后于国外发达国家。国内大多数整车及零部件制造企业都没有掌握悬架系统的自主设计和开发技术,大多数为引进外国技术进行复制开发和生产,几乎可以说国内企业的底盘技术基本上都是照搬过外的,没有任何自己的技术。 在现代的工程研究领域,计算机仿真己成为热门研究课题。借助计算机的快速计算能力,人们不仅可以求出所需要的数值结果,还可以模拟出工程中的具体情况,以便人们可以直观的进行分析研究,我们称为计算机仿真技术。今天的机械系统仿真技术研究中,大多以多体系统理论作为研究上的理论基础。计算多体系统动力学的产生极大地改变了传统机构动力学分析的面貌,使工程师从传统的手工计算中解放了出来,只需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合适的模型,就可由计算机自动求解,并可提供丰富的结果分析和利用手段;对于原来不可能求解或求解极为困难的大型复杂问题,现可利用计算机的强大计算功能顺利求解;而且现在的动力学分析软件提供了与其它工程辅助设计或分析软件的强大接口功能,它与其它工

汽车悬架设计毕业论文

汽车悬架设计毕业论文 汽车悬架设计毕业论文 目录 摘要............................................................ a 目录............................................................ I 绪论 (1) 1.1汽车悬架概述 (1) 1.2论文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2) 1.3 毕业论文研究容 (2) 第2章汽车悬架概述 (3) 2.1悬架基本概念 (3) 2.1.1悬架概念 (3) 2.1.2悬架最主要的功能 (3) 2.1.3悬架基本组成 (3) 2.1.4悬架类型 (4) 2.2悬架系统研究与设计的领域 (4) 2.3悬架设计要求 (4) 2.4悬架的主要特性 (5) 2.4.1 悬架的垂直弹性特性 (5) 2.4.2 减振器的特性 (6) 2.5 本章小结 (6) 第3章悬架对汽车主要性能的影响 (7) 3.1悬架对汽车平顺性的影响 (7) 3.1.1悬架弹性特性对汽车行驶平顺性的影响 (7) 3.1.2悬架系统中的阻尼对汽车行驶平顺性的影响 (10) 3.1.3非簧载质量对汽车行驶平顺性的影响 (11) 3.1.4改善平顺性的主要措施 (12) 3.2悬架与汽车操纵稳定性 (12) 3.2.1 汽车的侧倾 (12) 3.2.2侧倾时垂直载荷对稳态响应的影响 (14)

3.3本章小结 (16) 第4章悬架主要参数的确定 (17) 4.1 悬架静挠度的计算 (17) 4.2 悬架动挠度的计算 (17) 第5章双横臂独立悬架导向机构的设计 (19) 5.1 导向机构设计要求 (19) 5.2导向机构的布置参数 (19) 5.2.1侧倾中心 (19) 5.2.2侧倾轴线 (20) 5.2.3纵倾中心 (20) 5.2.4悬架横臂的定位角 (21) 5.2.5纵向平面上、下横臂的布置方案 (21) 5.2.6横向平面上、下横臂的布置方案 (22) 5.2.7水平面上、下横臂摆动轴线的布置方案 (23) 5.2.8上、下横臂长度的确定 (24) 5.3 前轮定位参数与主销轴的布置 (25) 5.3.1主销偏移距 (25) 5.3.2四个前轮定位参数的初步选取 (26) 第6章弹性元件的计算 (28) 6.1 螺旋弹簧的刚度 (28) 6.1.1螺旋弹簧的刚度 (28) 6.1.3弹簧校核 (31) 6.2 小结 (31) 第7章振器的结构类型与主要参数的选择 (32) 7.1 减振器的分类 (32) 7.2 双筒式液力减振器工作原理 (32) 7.3 减震器参数的设计计算 (35) 7.3.1相对阻尼系数的确定 (35) 7.3.2减震器阻尼系数的确定 (35) 7.3.3减震器最大卸荷力的确定 (36)

汽车悬架系统毕业设计

目录 第1章绪论 1.1 悬挂系统概述........................................ 1.2 设计要求......................................... 第2章悬挂系统总体参数设计与计算 2.1主要技术参数 2.2悬架性能参数确定 2.3悬架静挠度 2.4悬架动挠度 2.5悬架弹性特性曲线 第3章弹性元件的设计计算 3.1前悬架弹 3.2后悬架弹 第4章悬架导向机构的设计 4.1导向机构设计要求 4.2麦弗逊独立悬架示意图 4.3导向机构受力分析 4.4横臂轴线布置方式 4.5导向机构的布置参数 第5章减振器主要参数设计 5.1减振器概述

5.2减振器分类 5.3减振器参数选取 5.4减振器阻尼系数 5.5最大卸荷力 5.6筒式减振器主要尺寸第6章横向稳定杆设计 6.1横向稳定杆参数确定第7章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Ⅰ 附录II

第一章悬挂系统概述 (1)概述 汽车悬架系统是底盘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到汽车行驶的操作稳定性,乘坐的舒适性和安全性,往往被编入技术规格表,作为评价汽车性能品质的标准之一。汽车悬架是安装在车桥和车轮之间用来吸收汽车在高低不平的路面上行驶所产生的颠簸力。因此,汽车悬架系统对汽车的操作稳定性、乘坐舒适性都有很大的影响。由于悬架系统的结构得到不断改进,其性能及其控制技术也得到了迅速提高。尽管一百多年来汽车悬架从结构形式到作用原理一直在不断地演进,但从结构功能而言,它都是有弹性元件、减振装置和导向机构三部分组成。在有些情况下,某一零部件兼起两种或三种作用,比如钢板弹簧兼起弹性元件和导向机构的作用,麦克弗逊悬架中的减振器柱兼起减振器及部分导向机构的作用,有些主动悬架中的作动器则具有弹性元件、减振器和部分导向机构的功能。 (2)总体设计方案 1. 完成悬挂系统总体参数设计: 2. 完成弹性元件设计计算 3. 完成减震器主要参数选择 4. 完成悬架导向机构及横拉杆设计 5. 完成设计相关的图纸 6. 编写设计说明书

悬架 毕业设计

悬架毕业设计 悬挂毕业设计:提升驾驶体验的关键技术 引言: 在现代汽车工业中,悬挂系统是车辆性能和乘坐舒适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能够提供稳定的操控性能,还可以减少车辆在行驶过程中的震动和颠簸感。因此,悬挂系统的设计和优化对于提升驾驶体验至关重要。本文将探讨悬挂系统的设计原理、优化方法以及未来发展方向。 一、悬挂系统的设计原理 悬挂系统的设计原理基于减震和支撑两个主要目标。减震是指通过悬挂系统来吸收道路不平面带来的冲击和震动,以保持车辆的稳定性。支撑则是指悬挂系统提供的支撑力,使车辆保持合适的接地面积,提供足够的附着力。常见的悬挂系统包括独立悬挂、扭力梁悬挂和多连杆悬挂等。 二、悬挂系统的优化方法 为了提升驾驶体验,悬挂系统的优化是必不可少的。一种常见的优化方法是通过调整悬挂系统的刚度来改变车辆的操控性能。较高的刚度可以提供更好的操控性,但会降低乘坐舒适性。相反,较低的刚度可以提供更好的乘坐舒适性,但会牺牲操控性能。因此,设计师需要根据用户需求和车辆用途来平衡刚度。另一种优化方法是采用主动悬挂系统。主动悬挂系统通过传感器和控制器来感知车辆的运动状态,并根据需要调整悬挂系统的刚度和行程。这种系统可以根据不同的驾驶条件和路况来实时调整悬挂系统,提供更好的操控性能和乘坐舒适性。 三、悬挂系统的未来发展方向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悬挂系统也在不断演进。未来的悬挂系统可能会采用更 先进的材料和技术来提升性能。例如,碳纤维材料可以提供更高的刚度和更轻 的重量,从而提高车辆的操控性能和燃油经济性。此外,电动悬挂系统也是未 来的发展趋势之一。电动悬挂系统可以实现更精确的调节和更灵活的悬挂调整,进一步提升驾驶体验。 结论: 悬挂系统作为汽车工业中的关键技术之一,对于提升驾驶体验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优化悬挂系统的设计和采用先进的技术,可以实现更好的操控性能和乘坐 舒适性。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悬挂系统将会继续进化,为驾驶者带来 更加优越的驾驶体验。

前悬架毕业设计

前悬架毕业设计 前悬架是汽车悬挂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汽车的操控性能和乘坐舒适性 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汽车设计领域,前悬架的优化和改进一直是研究的热 点之一。本文将探讨前悬架的毕业设计,从设计的目标、方法和结果等方面进 行分析和讨论。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前悬架设计的目标。前悬架的设计旨在提高汽车的操控性 能和乘坐舒适性,同时要满足安全性和可靠性的要求。在设计过程中,需要考 虑到汽车的使用环境和条件,以及用户的需求和期望。因此,前悬架的设计目 标应该是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寻求最佳的平衡点。 接下来,我们来讨论前悬架设计的方法和流程。前悬架设计通常包括几个关键 步骤:需求分析、概念设计、详细设计和验证测试。需求分析阶段需要确定前 悬架的基本要求,如悬挂方式、悬挂结构、材料选择等。概念设计阶段是在需 求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和仿真分析等手段,提出不同的设计方案,并进行评估和比较。详细设计阶段是将选定的设计方案进行具体化,包括零部 件的尺寸设计、装配方式的确定等。最后,验证测试阶段是对设计方案进行实 际测试和验证,以确保其符合设计要求。 在前悬架设计中,常用的方法和工具包括CAD软件、有限元分析软件和试验设备等。CAD软件可以用于进行三维建模和装配设计,提高设计效率和准确性。 有限元分析软件可以用于进行结构强度和刚度的计算和分析,帮助设计师评估 和改进设计方案。试验设备可以用于实际测试和验证,以获取真实的性能数据 和反馈。 在前悬架设计的过程中,还需要考虑到一些特殊因素和挑战。例如,前悬架的

设计需要考虑到汽车的重量分布和动力系统的特点,以确保悬挂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此外,前悬架的设计还需要考虑到制动系统和转向系统的配合和协调,以提高汽车的操控性能和安全性。因此,前悬架设计的难度和复杂性是相对较高的,需要设计师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最后,我们来讨论前悬架设计的结果和应用。一个优秀的前悬架设计应该能够满足设计目标,提高汽车的操控性能和乘坐舒适性。通过优化前悬架的结构和参数,可以降低汽车的悬挂系统的质量和成本,提高汽车的能效和可持续性。此外,前悬架设计的成果还可以应用于其他类型的车辆和工程领域,如商用车辆、赛车和工程机械等。 综上所述,前悬架的毕业设计是汽车工程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通过合理的设计目标、科学的设计方法和有效的设计工具,可以实现前悬架的优化和改进,提高汽车的操控性能和乘坐舒适性。然而,前悬架设计的过程和结果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需要设计师具备全面的知识和技能。希望本文的内容能够对前悬架设计的研究和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悬架轻量化设计毕业设计

悬架轻量化设计毕业设计 悬架轻量化设计毕业设计 悬架是汽车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承担着支撑车身、减震、保持车轮与地面接触等重要功能。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人们对汽车性能和燃油经济性的要求越来越高,轻量化设计成为了悬架设计的重要方向之一。本文将探讨悬架轻量化设计的意义、方法和挑战。 一、悬架轻量化设计的意义 1. 提高燃油经济性:汽车的重量直接影响着燃油消耗量,轻量化设计可以减少悬架系统的质量,从而降低汽车的整体重量,提高燃油经济性。 2. 提升悬架性能:轻量化设计可以减少悬架的惯性质量,提高悬架的响应速度和减震效果,使悬架系统更加灵敏和稳定。 3. 降低碳排放:汽车的碳排放量与燃料消耗量直接相关,轻量化设计可以减少汽车的燃料消耗量,从而降低碳排放。 二、悬架轻量化设计的方法 1. 材料选择:选择轻量化材料是悬架轻量化设计的关键。常用的轻量化材料包括铝合金、碳纤维复合材料等。这些材料具有较高的强度和刚度,同时具备较低的密度,可以有效减轻悬架系统的重量。 2. 结构优化:通过结构优化可以改变悬架的几何形状和连接方式,进一步减轻悬架系统的重量。例如,采用空心结构和蜂窝结构可以在保持足够刚度的前提下减少材料的使用量。 3. 制造工艺改进:改进悬架的制造工艺可以减少材料浪费和能源消耗,从而降低悬架系统的制造成本和环境影响。

三、悬架轻量化设计的挑战 1. 安全性考虑:轻量化设计需要在保证悬架系统安全性的前提下减轻重量。因此,需要对材料的强度和刚度进行充分评估和测试,确保悬架在各种工况下都 能够正常工作。 2. 成本控制:轻量化材料和制造工艺的应用会增加悬架系统的成本。因此,需 要在轻量化设计中综合考虑成本和性能的平衡,寻找最佳的设计方案。 3. 可持续性:轻量化设计应该考虑材料的可再生性和循环利用性,以减少对环 境的影响。 四、结论 悬架轻量化设计在提高汽车性能、燃油经济性和减少碳排放方面具有重要意义。通过选择合适的材料、优化结构和改进制造工艺,可以有效减轻悬架系统的重量。然而,轻量化设计也面临着安全性、成本和可持续性等挑战,需要综合考 虑各种因素,寻找最佳的设计方案。未来,随着材料科学和制造技术的不断进步,悬架轻量化设计将会得到更好的发展和应用。

汽车的悬挂系统毕业设计

汽车的悬挂系统毕业设计 一、绪论 汽车悬挂系统是整个汽车的重要部件之一,负责承受车身重量、减少不平路面对驾驶员和车辆的震动,提高汽车行驶的稳定性、安全性和舒适性。 车辆的悬挂系统类型有很多,目前主要分为以下几类:钢板弹簧悬挂、气垫悬挂、液压悬挂、空气悬挂、线性电机悬挂等。在这些悬挂系统中,钢板弹簧悬挂由于结构 简单、可靠性高、维修成本低、使用寿命长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商务车、轿车等各 类汽车上。 在本次毕业设计中,我们将探讨钢板弹簧悬挂的结构特点、工作原理、设计计算等相关知识,并通过模型搭建、仿真计算等方法进行验证、分析,最终设计出一款性 能优良的悬挂系统。 二、钢板弹簧悬挂结构特点分析 钢板弹簧悬挂是一种由多片钢板组成的簇形弹簧,它通过卡在轮轴上的轴承、钢板的可弯曲性和自身的复原力来支撑车身,减少汽车在行驶过程中因路面不平造成的 震动。相较于其它悬挂系统,钢板弹簧悬挂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 结构简单:钢板弹簧悬挂由多片钢板叠加而成,整个结构非常简单,易于制造和维护。 2. 承载能力强:钢板弹簧悬挂通过增加钢板片数和钢板厚度等措施,可以增加其承受重量的能力。 3. 悬挂稳定性高:由于钢板弹簧悬挂的结构比较坚实,所以可以在不平路面行驶中稳定地支撑车身,并保证悬挂系统的稳定性。

4. 维修成本低:钢板弹簧悬挂的零部件比较常见,不易损坏,维修时只需更换磨损部位即可,换件成本相对较低。 三、钢板弹簧悬挂工作原理 钢板弹簧悬挂的工作原理比较简单,它是通过利用钢板的可弯曲性和复原力来减少汽车在行驶过程中因路面不平造成的震动。在汽车行驶时,钢板弹簧会受到垂直于车轴的力量,使得钢板发生弯曲,并在车子运行过程中产生吸震作用。 四、钢板弹簧悬挂的设计计算 钢板弹簧悬挂的设计需进行一系列的计算,主要包括钢板弹簧的承载能力计算、选型计算、弹簧常数计算等。这些计算都是为了保证悬挂系统可以很好地支撑车辆的重量,同时还要考虑到汽车的舒适性、安全性等方面的要求。 五、钢板弹簧悬挂设计实例 通过本次毕业设计,我们将设计并计算出一款适用于轿车的钢板弹簧悬挂系统,并进行模型的搭建、仿真计算等。在设计中,我们将钢板弹簧悬挂的各项参数进行综合考虑,并借鉴市场上的优秀产品,在底盘框架、弹簧片数、厚度、长度等方面进行优化。 最终,我们成功设计出了一款性能优良的钢板弹簧悬挂系统,该系统能够为驾驶员提供稳定、舒适的行驶体验,并且具有较好的可靠性和维修性。 六、结论 汽车的悬挂系统是汽车行驶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部件,钢板弹簧悬挂由于其结构简单、维修成本低、稳定性高等特点,在各类汽车型号上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因此,钢板弹簧悬挂的设计和优化对于提高汽车行驶的安全性和舒适性具有重要的作用。

汽车悬架毕业论文

汽车悬架毕业论文 悬架系统是汽车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汽车的车身结构和行驶性能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汽车悬架系统的主要作用是保证车身平稳地行驶,并且对路面的变化能够有足够的反应。本论文将重点介绍汽车悬架系统的组成和设计,以及对汽车行驶性能的影响。 一、汽车悬架系统的组成 汽车悬架系统主要由弹簧、减震器、悬架支架、轮毂等组成。弹簧是汽车悬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作用是支撑汽车车身的重量和吸收路面不平的冲击,常见的弹簧有螺旋弹簧、扭力弹簧和叶片弹簧等。减震器和弹簧组合在一起,可以在汽车行驶中减少弹簧回弹过程中的震动,保护汽车乘员的安全和舒适性。 悬挂支架是汽车悬架系统的支撑结构,主要作用是固定弹簧和减震器,并且将它们连接到车轮上。悬挂支架主要有下摆臂、上摆臂、三角臂、稳定杆等组成。轮毂是汽车悬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连接轮胎和悬挂系统,承受着车重和路面冲击的全部力量。 二、汽车悬架系统的设计 车辆悬架系统的设计目的是要实现合理的车辆支承,并带有一定程度的姿态控制和路面适应性。悬架系统的设计要考虑车身结构、重量分布、弹簧刚度、减震器阻尼等因素。

1、悬挂结构设计 悬挂系统的设计对车辆行驶性能有着直接的影响,这里我们以双横臂独立悬挂为例进行介绍。该悬挂结构由上下两个横臂组成,上横臂连接车身,下横臂连接车轮。这样的结构可以更好地控制车辆的姿态,同时可以保证车辆的稳定性和路感。 2、弹簧设计 弹簧的设计需要考虑车辆重量和其在行驶过程中经受的路况。对于普通乘用车,可以采用螺旋弹簧和液压杆来承受车身重量和路面冲击。而对于跑车和越野车等高性能车型,则需要采用更加复杂和高强度的独立悬挂和扭力弹簧来确保车辆具有更好的操控性能和适应性能。 3、减震器设计 减震器需要根据不同的车型和用途来设计。在普通乘用车上,减震器的主要作用是减少弹簧回弹过程中的震动。而在高性能车型上,减震器需要具有一定的调节性能,可以根据不同的行驶路况来调整其阻尼力。 三、汽车悬架系统的影响 汽车悬架系统的优质设计可以提高车辆的行驶性能和安全性。下面我们将介绍几个与悬架系统密切相关的因素。 1、舒适性 悬架系统可以影响汽车的舒适性,合理的弹簧设计和减震器阻尼可以减少汽车由路面冲击产生的震动,提升驾乘人员的乘坐体验。 2、操控性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