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奥数 间隔问题

一年级奥数 间隔问题
一年级奥数 间隔问题

一年级奥数间隔问题

有关时间的计算

1)锯木头的时间是花在次数上的,所以知道了次数,也就可以计算出锯木头需

要花的时间

2)爬楼梯问题,时间是花在段(爬了几层)上的,知道了段数,也就可以计算

出爬楼花的时间。

3)敲钟问题,时间也是花在段上的,知道了间隔也就可以计算出敲钟所需要的

时间。

4)当两头都种树时:棵数-1=间隔数

锯木头问题

1、一根木头被锯成5段,需要锯几次?

2、把一根木头锯成3段,要锯几次?如果每锯一次用3分钟,一共要锯多少分钟?

3.一根钢管长8米,锯成1米一段,如果每锯一次需要2分钟,要几分钟才能锯完?

4、艾迪把一根木头切成3段需要6分钟,那么锯成8段需要几分钟?

5、优优要把一根竹子锯成4段,已知锯成2段要1分钟,那么请问她锯成4段需要几分钟?

6、一段木料,每3米锯一段,一共锯了7次,这段木料一共有多长?

爬楼梯问题

1、小巧家住在8楼,她每天回家要爬几层楼呢?

2、小明家每天回家需要爬4层楼,小明家住在几楼呢?

3、小林家住在四楼,他每上一层楼要走14级台阶,小林从一楼走到三楼要走多少级台阶?

4、张奶奶家住在4楼,她每上一层楼要走3分钟,张奶奶从一楼走到家要用多少分钟?

5、小明家住在6楼,他每上一层楼需要2分钟,小明从一层走到六层要几分钟?

6、优优从1楼走到5楼需要4分钟,那么用同样的速度,他从1楼走到8楼需要几分钟?

敲钟问题

1、闹闹家的钟敲2下需要2秒,那么敲7下需要几秒?

2、优优家的时钟敲3下需要4秒,那么敲8下需要几秒?

3、时钟5点打5下,一共需要4秒钟。问中午12点打12下需要几秒钟?

拓展与提高:一座大钟,1点敲1下,几点就敲几下,2点时要敲2下,两下之间的间隔要用2秒,共用4秒敲完。问10点钟要敲10下,多少秒才能敲完?

【解析】:

首先通过下图,帮助孩子理解敲2下共用4秒时间,这个4秒时间的分配: 2秒

在通过示意图,理解“敲10下”的时间,包括敲10下和9个间隔的总时间:

2秒 2秒 2秒 2秒 2秒 2秒 2秒 2秒 2秒

所以,敲完的总时间是:

植树问题

1、公园里摆放了8盆红花,如果在每相邻两盆红花之间摆放一盆黄花,一共要摆放多少盆黄花?

2、10名男生排成一队,老师要求每两名男生之间插进一名女生,可以插进几名女生?

3、两棵树之间相距2米,小明从第1棵树跑到第9棵树,小明跑了多少米?

4、小朋友在一段马路的一边种树。每隔1米种一棵,共种了11棵,问这段马路

有多长?

5、马路一边有8个广告牌,在广告牌的两侧各有一根电线杆,一共有多少根电线杆?

6、两座楼之间相距20米,每隔4米种一棵树,一共能种几棵树?

拓展与提高

【题目】:小明用15张纸订成一个本子,从头数起,每隔3页夹进一片树叶,问这个本子内共夹进多少片树叶?

如上图,把15张纸按3张纸一组可以分成5组,因为,3+3+3+3+3=15.那么相邻的两个组之间的间隔就:

答:这个本子内共夹进片树叶。

挑战

把一根绳子对折再对折,从中间剪一刀能剪成段?

奥数举一反三二年级奥数间隔趣谈二复习过程

间隔趣谈二 一、考点,难点回顾 1、两端都栽,间隔比棵树少1 2、爬楼梯问题、敲钟问题、挂灯笼问题 二、知识点回顾 栽树的学问真不少,这里面有许多有趣的问题。做这类题目要多动脑筋,弄清题意,理解树的棵数与间隔数的关系"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了。 有关栽树的问题,应该注意:如果起点和终点都栽,树的棵数比间隔数多l;如果起点和终点不栽,树的棵树比间隔数少1在解答这类应用题时,应该看清题目要求,然后根据棵数与间隔数的关系,结合已知条件和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典型例题及课堂练习 王牌例题1 学校门前的一条道路长42米,从头到尾栽树,每隔7米栽一棵,一共能栽几棵树? 【思路导航】每隔7米栽一棵树,42米里面有6个7米,这个6其实就是化42米平均分成了尾都要栽树,所以树的棵数要比间隔数多1,即6+1 =7(棵),也就是说棵数比间隔数多1,如图: (7棵树,6个间隔) 42+7=6(个) 6÷1=7(棵)

答:一共能栽7棵树. 举一反三1 1.在一条长15米的水泥路上,从头开始每隔3米摆一盆花,一共摆了 多少盆花? 2.平平在桌上摆小棒,每隔8厘米摆一根,到40厘米处可摆几根? 3.在2根10米长的绳子上绑气球,从头开始每隔5米绑一个,一共绑了多少个气球? 王牌例题2 少先队员们在路的两旁每隔5米栽一棵树,起点和终点都栽,一共栽了 72棵树,这条路长多少米? 【思路导航】在路两旁共栽72棵树,路的每边应栽72÷ 2 =36(棵)。由于起点和终点各栽一棵,因此36棵树之间应有36 —1 = 35(个)间隔。每隔5米栽一棵树,要求路的总长,其实就是求35个5米是多少。列式如下: 72÷ 2 = 36(棵) 36 —1 = 35(个)

一年级奥数例题 共十讲

第一讲: 1.排队,小红前面有五个人,后面也有五个人,请问这一队一共多少人呢? 2.同学们排队做操,从前面数,小明排第4,从后面数,小明排第5,这一队一共有多少人? 3.老师给9个三好生每人发一朵花,还多出1朵红花,老师共有多少朵红花? 4.哥哥4个苹果,姐姐有3个苹果,弟弟有8个苹果,哥哥给弟弟1个后,弟弟吃了3个,这时谁的苹果多? 5.一队小学生,李平前面有8个学生比他高5个学生比他矮,这队小学生共有多少人? 6.再添几个△,与左边的数目同样多. 7.在下面( )里填上什么数才符合要求. ⑴10<( ) ⑵13<( )

⑶( )<13 ⑷( )<10 8.晚上小明在灯下做作业的时候,突然停电,小明去拉了两下开关.爸爸回来后,到小明房间又拉了三下开关.等来电以后,小明房间的灯是亮的还是不亮的? 9.小美在超市买了两件衣服,两条裙子.请帮小美安排一下,有几种不同的穿法? 10.小熊驾驶5路公共汽车(只有1个车门)从第一站动物园出发开往体育中心.(不出意外情况) 10分钟后,售票员小马统计了一下,小熊一共按了11下车门开关钮.请问:这时车门是开着还是关闭?这时应是5路车线路的第几站?(起点的下一站是第1站)

第二讲: 1.下面的图形一共有多少个圆点? 2.桌子上有三盘桃子,第一盘比第三盘多3只,第三盘比第二盘少5只。问:哪盘桃子最少? 3.如下图所示,一单层砖墙下雨时塌了一处,请你数一数,需要多少块砖才能把墙补好? 4.把10、20、30、40、50、填在圈里,使每条直线上三个数的和相等。

5.爸爸有两块一样长的木板,如下图这样钉在一起,成了一块长木板.如果每块木板长15厘米,中间钉在一起的长5厘米,现在长木板有多少厘米? 6.小丽、小玲、小平三人进行跑步比赛。赛后小丽说:我不是第2名;小玲说:我不是第1名;小平说:我前面没有人。小朋友,你知道他们的名次吗? 7.一根竹竿共有7节,一只蜗牛从地上开始往上爬,它白天爬上3节,晚上又滑下2节.那么,这只蜗牛几天就可以爬上竿顶? 8.一个小朋友吃1个面包需要6分钟.现在有4个小朋友,按同样的速度,同时吃4个同样的面包,需要几分钟? 9.小平有2枚1元、4枚5角和5枚1角的硬币.要买一支2元的圆珠笔,他有几种付钱的方法? 10.小明用15张纸订成一个本子,从头数起,每隔3页夹进一片树叶,问这个本子内共夹进多少片树叶?

小学二年级奥数间隔问题练习

二年级奥数间隔问题 一、植树问题: 植树问题是最典型的间隔问题。植树问题,要牢记四要素: ①路线长②间距(棵距)长③棵数④间隔数 关于植树的路线,有封闭与不封闭两种路线。1.不封闭路线 ①若题目中要求在植树的线路两端都植树,则棵数比段数多1。如图把总长 平均分成5段,但植树棵数是6棵。全长、棵数、间距三者之间的关系是:棵数=间隔数+1 / 间隔数=棵数-1 全长=间距×(棵数-1) 间距=全长÷(棵数-1) ②如果题目中要求在路线的一端植树,则棵数就比在两端植树时的棵数少 1,即棵数与段数相等。全长、棵数、株距之间的关系就为: 全长=间距×棵数; 棵数=间隔数=全长÷间距; 间距=全长÷棵数。 ③如果植树路线的两端都不植树,则棵数就比②中还少1棵。 棵数=间隔数-1=全长÷间距-1 间距=全长÷(棵数+1) 2.封闭的植树路线 例如:在圆、正方形、长方形、闭合曲线等上面植树,因为头尾两端重合在一起,所以种树的棵数等于分成的段数。如右图所示。 棵数=间隔数=周长÷间距 周长=株距×棵数(段数)

为了更直观,我们用图示法来说明。树用点来表示,植树的沿线用线来表示,这样就把植树问题转化为一条非封闭或封闭的线上的“点数”与相邻两点间的线的段数之间的关系问题。明确植树方式,在题目标记,题目很少直接给出种树方式。往往有陷阱比如说:门前、门口、电线杆......都是不能种树 类型一: 非封闭线的两端都有“点”时, “点数”(棵数)=“段数”(间隔数)+1 例:1、一座桥长30米,在它的两边每隔5米有一盏灯,第一盏灯在桥的起点,最后一盏灯在桥的终点,桥上一共有几盏灯 2、小明在马路的一边种树,每隔3米种一棵树,共种了11棵,问这段马路有多长 3、晾晒1块手帕需要2个夹子,2块手帕要3个夹子,3块手帕要4个夹子,照这样的规律,晾晒8块手帕需要几个夹子 练习1、学校门前的一条路长42米,从头到尾栽树,每7米栽一棵,一共能栽几棵树

六年级奥数最短路线

六年级奥数最短路线 最短路线 一、学习目标:通过最短路线的学习,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 二、基础知识:最短路线通常的最短路线问题是以“平面内连结两点的线中,直线段最短”为原则引伸出来的。在求最短路线时,常常先用“对称”的方法化成两点之间的最短距离问题。利用对称性把折线化成易求的直线段,所以这种方法也叫做化直法,其他还有旋转法、翻折法等。有时所求最短路线位于凸多面体的不同平面上,需将它们展开在同一平面上。 三、例题解析: 例1:如图,A、B两个学校在公路的两侧.想在这两校的附近的公路上建一个汽车站,要求车站到两个学校的距离之和最小,应该把车站建在哪里? 解: 两个学校都在公路的同侧.想在这两校的附近的公路上建一个BA、例2:如图,汽车站,要求车站到两个学校的距离之和最小,应该把车站建在哪里? 解: 地之前需要先地取情报.在去地出发,去BB练一练:如下图,侦察员骑马从A 饮一次马,如果途中没有重要障碍物,那么侦察员选择怎样的路线最节省时间,请你在图中标出来。并说明做法。解:

,:少先队一小队组织一次有趣的赛跑比赛,规则是从A点出发(见下图)例3点再次跑到墙边手触摸墙点.接着,离BB跑到墙边,用手触摸墙壁,然后跑到点.问选择怎样的路线最节省时间,请你在图中标出来。壁后,跑到C 分析:实际上是两个最短路线问题。 解: 5 / 1 六年级奥数最短路线 例4:在河中有A、B两岛(如下图),六年级一班组织一次划船比赛,规则要求船从A岛出发,必须先划到甲岸,又到乙岸,再到B岛,最后回到A岛,试问应选择怎样的路线才能使路程最短? 解: 例5:如图13—6,河流EF与公路FD所夹的角是一个锐角,某公司A在锐角EFD内.现在要在河边建一个码头,在公路边修建一个仓库,工人们从公司出发,先到河边的码头卸货,再把货物转运到公路边的仓库里去,然后返回到A 处,问仓库、码头各应建在何处,使工人们所行的路程最短。 解:

二年级奥数第10讲 间隔趣谈

第十讲间隔趣谈(二) 在实际生活中,像植树这种特殊问题应用广泛,学会以植树问题的解题方法,我们就可以把这种方法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多角度,多方位地去思考新的问题。 1.两端都种树,种的棵数比间隔数多1; 2.两端都不种树,种的数比间隔数少1; 3.如果围成一个圆,棵数与间隔数相同。 4.如果要求种的棵数最少,公用的棵数应该越多越好; 5.要求种的棵数最多,应该没有公用的棵数。 动用之些关系,看清题意,就能算出正确的结果。 例1.小红把10个黄圆片摆成一行,如果每两个黄圆片之间再插进1个红圆片。想一想,一共需要多少个红圆片? 1.在一排12个女生的队伍中,每两个女生中插进一个男生,想一想,一共插进 了几个男生? 2.在学校门口摆了一排菊花,共20盆,每两盆菊花之间插入2盆玫瑰,一共需 要多少盆玫瑰? 3.学校门口左右两边插彩旗,每边先插14面红旗,再在每两面红旗之间插1 面黄旗,一共插了多少面黄旗? 例2.8个同学围成一个圈,每两个同学这间相距2米,这个圈长多少米?

1.圆形花园上每隔4米栽一棵树,一共栽了6棵,这个花园周长是多少米? 2.一个正方形的鱼池,在它的四周每隔6米插一根柱子,一共插了10根,这个 鱼池的周长是多少米? 例3.学校有一个长方形的花坛,要使每条边放5盆花,那么最少在放多少盆花? 1.在一个正方形的池塘边栽树,每边栽4棵,最少要栽多少棵? 2.小明用小圆片摆一个正方形,每边摆6个,最少要用多少个小圆片?最多要 用多少个小圆片? 3.二(7)班的同学排成4行做操,每行人数相等,小明站在一行中,从左往右 数是第7,从右往左数是第6。你知道二(7)班共有多少人吗?

小学三年级奥数最短路线问题(下学期教案)

小学三年级奥数最短最短路线问题(下学期教案) 在日常工作、生活和娱乐中,经常会遇到有关行程路线的问题.在这一讲里,我们主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确定从某处到另一处最短路线的条数。 例1 下图4—1中的线段表示的是汽车所能经过的所有马路,这辆汽车从A走到B处共有多少条最短路线 分析为了叙述方便,我们在各交叉点都标上字母.如图4—2.在这里,首先我们应该明确从A到B的最短路线到底有多长从A点走到B点,不论怎样走,最短也要走长方形AHBD的一个长与一个宽,即AD+DB.因此,在水平方向上,所有线段的长度和应等于AD;在竖直方向上,所有线段的长度和应等于DB.这样我们走的这条路线才是最短路线.为了保证这一点,我们就不应该走“回头路”,即在水平方向上不能向左走,在竖直方向上不能向上走.因此只能向右和向下走。 有些同学很快找出了从A到B的所有最短路线,即: A→C→D→G→B A→C→F→G→B A→C→F→I→B A→E→F→G→B 《 A→E→F→I→B A→E→H→I→B 通过验证,我们确信这六条路线都是从A到B的最短路线.如果按照上述方法找,它的缺点是不能保证找出所有的最短路线,即不能保证“不漏”.当然如果图形更复杂些,做到“不重”也是很困难的。 现在观察这种题是否有规律可循。 1.看C点:由A、由F和由D都可以到达C,而由F→C是由下向上走,由D→C 是由右向左走,这两条路线不管以后怎样走都不可能是最短路线.因此,从A到C只有一条路线。同样道理:从A到D、从A到E、从A到H也都只有一条路线。我们把数字“1”分别标在C、D、E、H这四个点上,如图4—2。

2.看F点:从上向下走是C→F,从左向右走是E→F,那么从A点出发到F,可以是A→C→F,也可以是A→E→F,共有两种走法.我们在图4—2中的F点标上数字“2”.2=1+1.第一个“1”是从A→C的一种走法;第二个“1”是从A→E的一种走法。 3.看G点:从上向下走是D→G,从左向右走是F→G,那么从A→G,我们在G 点标上数字“3”。3=2+1,“2”是从A→F的两种走法,“1”是从A→D的一种走法。 4.看I点:从上向下走是F→I,从左向右走是H→I,那么从出发点。在I点标上“3”.3=2+1.“2”是从A→F的两种走法;“1”是从A→H的一种走法。 * 5.看B点:从上向下走是G→B,从左向右走是I→B,那么从出发点A→B可以这样走:共有六种走法.6=3+3,第一个“3”是从A→G共有三种走法,第二个“3”是从A→I 共有三种走法.在B点标上“6”。 我们观察图4—2发现每一个小格右下角上标的数正好是这个小格右上角与左下角的数的和,这个和就是从出发点A到这点的所有最短路线的条数.这样,我们可以通过计算来确定从A→B的最短路线的条数,而且能够保证“不重”也“不漏”。 解:由上面的分析可以得到如下的规律:每个格右上角与左下角所标的数字和即为这格右下角应标的数字.我们称这种方法为对角线法,也叫标号法。根据这种“对角线法”,B点标6,那么从A到B就有6条不同的最短路线(见图4—3)。 答:从A到B共有6条不同的最短路线。

二年级下册数学奥数习题:第九讲 间隔趣谈(一)全国通用

第九讲间隔趣谈(一) 王牌例题1把一根粗细平均的木料锯成6段,每锯一次需要3分钟,一共要多少分钟? 【思路导航】如图所示:(实心◆代表锯) 由图知道,木料被锯成6段,其实只锯了5次,即6-1=5(次)。每锯一次要3分钟,要求一共需要多少分钟,就是求3个5是多少,因此,一共要用3×5=15(分钟)。列式如下: 6-1=5(次) 3×5=15(分钟) 答:一共需要15分钟。 狂妄操练1 1.把一根粗细平均的木料锯成5段,每锯一次要5分钟。一共要多少分钟? 2.把一根15米长的钢管锯成5段,每锯一次用6分钟,一共需要几分钟? 3.20厘米长的铁丝,剪成4厘米长的小段,每剪一次用2分钟,一共需要几分钟? 王牌例题2 把一根木头锯成6段,共用30分钟,每锯一次要用几分钟? 【思路导航】一根木头锯成6段,根据段数比次数多1,可知一共锯了(6-1)次,即5次。锯5次用30分钟,每次要用30÷5=6(分钟)。列式如下: (6-1)=5(次) 30÷5=6(分钟)

答:每锯一次要用6分钟。 狂妄操练2 1.把一根木头锯成5段,一共用了28分钟,每锯一次要用多少分钟?2.8米长的铁丝剪成2米长的几段,共用了12分钟,每剪一次用几分钟? 3.3根木料,每根锯成3段,一共用了18分钟,每锯一次要用几分钟? 王牌例题3 时钟6点敲6下,10秒钟敲完,敲12下需要几秒? 【思路导航】由敲6下,可以得出6下中有5个间隔,5个间隔用了10秒钟敲完,由此可见每个间隔用了10÷(6-1)=2(秒);敲12下,12下之间有11个间隔,每个间隔用2秒,所以一共用了2×(12-1)=22秒。列式如下: 10÷(6-1)=2(秒) 2×(12-1)=22(秒) 答:敲12下需要22秒。 狂妄操练3 1.时钟敲5下,用8秒钟,敲10下用几秒? 2.时钟12秒钟敲7下,敲10下需要几秒钟? 3.时钟3点钟敲3下需4秒钟,那么11点钟敲11下需几秒钟?王牌例题4 一根木材,锯成5段用了8分钟,另外有同样的一根木材以同样的速度锯,锯成12段需要多少分钟? 【思路导航】把一根木头锯成5段,实际上是锯了5―1=4(次)。锯成12段,实际是锯了12―1=11(次)。这样,就可以把原题转化为:已知锯4次木

小学奥数最短路线问题(有答案)

小学六年级奥数教案—运筹学初步 本讲主要讲统筹安排问题、排队问题、最短路线问题、场地设置问题等。这些都是人们日常生活、工作中经常碰到的问题,怎样才能把它们安排得更合理,多快好省地办事,就是这讲涉及的问题。当然,限于现有的知识水平,我们仅仅是初步探索一下。 1.统筹安排问题 例1星期天妈妈要做好多事情。擦玻璃要20分钟,收拾厨房要15分钟,洗脏衣服的领子、袖口要10分钟,打开全自动洗衣机洗衣服要40分钟,晾衣服要10分钟。妈妈干完所有这些事情最少用多长时间? 分析与解:如果按照题目告诉的几件事,一件一件去做,要95分钟。要想节约时间,就要想想在哪段时间里闲着,能否利用闲着的时间做其它事。最合理的安排是:先洗脏衣服的领子和袖口,接着打开全自动洗衣机洗衣服,在洗衣服的40分钟内擦玻璃和收拾厨房,最后晾衣服,共需60分钟(见下图)。 例1告诉我们,当有许多事要做时,科学地安排好先后顺序,就能用较少的时间完成较多的事情。 2.排队问题 例2理发室里有甲、乙两位理发师,同时来了五位顾客,根据他们所要理的发型,分别需要10,12,15,20和24分钟。怎样安排他们的理发顺序,才能使这五人理发和等候所用时间的总和最少?最少要用多少时间? 分析与解:一人理发时,其他人需等待,为使总的等待时间尽量短,应让理发所需时间少的人先理。甲先给需10分钟的人理发,然后15分钟的,最后24分钟的;乙先给需12分钟的人理发,然后20分钟的。甲给需10分钟的人理发时,有2人等待,占用三人的时间和为(10×3)分;然后,甲给需 15分钟的人理发,有 1人等待,占用两人的时间和为(15×2)分;最后,甲给需 24分钟的人理发,无人等待。

奥数二年级第九讲 间隔趣谈

第九讲间隔趣谈(一) 王牌例题1 把一根粗细均匀的木料锯成6段,每锯一次需要3分钟,一共要多少分钟? 【思路导航】如图所示:(实心◆代表锯) 由图知道,木料被锯成6段,其实只锯了5次,即6-1=5(次)。每锯一次要3分钟,要求一共需要多少分钟,就是求3个5是多少,因此,一共要用3×5=15(分钟)。列式如下: 6-1=5(次) 3×5=15(分钟) 答:一共需要15分钟。 疯狂操练1 1.把一根粗细均匀的木料锯成5段,每锯一次要5分钟。一共要多少分钟? 2.把一根15米长的钢管锯成5段,每锯一次用6分钟,一共需要几分钟? 3.20厘米长的铁丝,剪成4厘米长的小段,每剪一次用2分钟,一共需要几分钟? 王牌例题2 把一根木头锯成6段,共用30分钟,每锯一次要用几分钟? 【思路导航】一根木头锯成6段,根据段数比次数多1,可知一共锯了(6-1)次,即5次。锯5次用30分钟,每次要用30÷5=6(分

钟)。列式如下: (6-1)=5(次) 30÷5=6(分钟) 答:每锯一次要用6分钟。 疯狂操练2 1.把一根木头锯成5段,一共用了28分钟,每锯一次要用多少分钟?2.8米长的铁丝剪成2米长的几段,共用了12分钟,每剪一次用几分钟? 3.3根木料,每根锯成3段,一共用了18分钟,每锯一次要用几分钟? 王牌例题3 时钟6点敲6下,10秒钟敲完,敲12下需要几秒? 【思路导航】由敲6下,可以得出6下中有5个间隔,5个间隔用了10秒钟敲完,由此可见每个间隔用了10÷(6-1)=2(秒);敲12下,12下之间有11个间隔,每个间隔用2秒,所以一共用了2×(12-1)=22秒。列式如下: 10÷(6-1)=2(秒) 2×(12-1)=22(秒) 答:敲12下需要22秒。 疯狂操练3 1.时钟敲5下,用8秒钟,敲10下用几秒?

小学一年级奥数练习题及答案

小学一年级奥数练习题及答案 1;小明从家到学校跑步来回要10分钟;如果去时步行;回来时跑步一 共需要12分钟;那么小明来回都是步行需要几分钟? 答案与解析; “来回”包括“去时”和“回来时”共两趟;所以小明跑一趟要10÷2=5 分钟;步行一趟就是12-5=7分钟;来回都步行要14分钟。 2;白雪公主和7个小矮人一起玩游戏;过了一会儿;又来了6个小朋友 跟他们一起玩;现在一共有多少人在一起玩游戏? 答案与解析; 这道题的关键就是;我们在计算总人数的时候;不能把白雪公主给忘掉了;原来有白雪公主和7个小矮人做游戏;一共是8个人;后来又来了6个小朋友;就要加上后来的小朋友;一共是1+7+6=14(人)在一起玩游戏; 3;如果从甲班调一名学生到乙班;甲;乙两班人数相同。如果从乙班调 一名学生到丙班;丙班就比乙班多2人;甲班和丙班相比;哪个班人多?多几人? 答案与解析; 甲班比乙班多2人;乙班和丙班人数相同。 甲班比丙班多2人。 4;一些十位数字和个位数字相同的二位数能够由十位数字和个位数字不 同的两个二位数相加得到;如12+21=33(人们通常把12和21这样的两个数叫 做一对倒序数);问在100之内有多少对这样的倒序数? 答案与解析;十位数字和个位数字相同的二位数有;11;22;33;44;55;66;77;88;99九个;其中11和22都不能由一对倒序数相加得到;其他各数 的倒序数是; 33;12和21…………………………1对 44;13和31…………………………1对 55;14和41;23和32………………2对 66;15和51;24和42……………2对 77;16和61;25和52;34和43……3对 88;17和71;26和62;35和53……3对 99∶18和81;27和72;36和63;45和54…4对 总数=1+1+2+2+3+3+4=16对; 5;*家距学校2千米;一次他上学走了1千米;想起忘带铅笔盒;又回家 去取。这次他到学校共走了多少千米? 答案与解析;由题意我们能够知道他走了1千米之后还要回去;说明他多 走了1+1=2(千米)再加上他家距学校的距离就是他这次共走的;2+2=4(千米)

二年级奥数间隔趣谈专项练习一

二年级奥数--- 间隔趣谈练习题 爬楼梯的层次问题,锯木头的段数问题,敲钟遇到的时间问题等,都是日常生活中比较特殊的问题。这些问题,看起来比较简单,但计算起来容易发生错误。 爬楼梯遇到层次问题,主要是明白几楼与几层楼梯是不同的,楼数比楼梯层数多1。锯木头的段数问题,主要是要明白锯成木头的段数比锯木头的次数多1(段=次+1 次=段-1)。同样敲钟遇到的时间问题,应该先考虑敲的次数比敲声之间的间隔数多1。解答这类应用题,先要考虑以上提到的这些差别,再选择恰当的解题方法。 1.小明家住七楼,他从底楼走到三楼用18秒,那么他从底楼走到七楼用多少时间? 2、红红住的这幢楼共七层,每层楼梯20级,他家住在五楼,你知道红红走多少级楼梯才能到自己住的那一层? 3、把一根粗细均匀的木料锯成6段,每锯一次需要3分钟,一共要多少分钟? 4、把一根木头锯成6段,共用30分钟,每锯一次用几分钟? 5、王明家住五楼,他从四楼到五楼需30秒,那么他从底楼到五楼需多少秒? 6、小东家住在大厦11层,他数了10层到11层有21级台阶,你能算出从底楼到小东家有多少级台阶吗? 7、把一根15米长的钢管锯成5段,每锯一次用6分钟,一共需要多少分钟? 6、把两根长9米的木头,每根锯成3米长的段,每锯一次用4分钟,共用多少分钟? 7、小明和小红同住一幢楼。小红住三楼,小明主六楼,小明说:“我走的楼梯是小红的2倍。”你说对吗?为什么?

8、20厘米长的铁丝,剪成4厘米长的小段,每剪一次用2分钟,一共需要几分钟? 9、8米长的铁丝,剪成2米长的几段,共用了12分钟,每剪一次用几分钟? 10、3根木头,每根锯成3段,一共用了18分钟,每锯一次要用多少分钟?

小学奥数知识讲解第十五讲 最短路线问题

在日常生活、工作中,经常会遇到有关行程路线的问 题。比如:邮递员送信,要穿遍所有的街道,为了少走冤枉路,需要选择一条最短的路线;旅行者希望寻求最佳旅行路线,以求能够走最近的路而达到目的地,等等。这样的问题,就是我们所要研究学习的“最短路线问题”。 典型例题 例[1] 假如直线AB 是一条公路,公路两旁有甲乙两个村子,如下图1。现在要在公路上修建一个公共汽车站,让这两个村子的人到汽车站的路线之和最短。问:车站应该建在什么地方? 分析 如果只考虑甲村的人距离公路AB 最近,只要由甲村向公 路AB 画一条垂直线,交AB 于C 点,那么C 点是甲村到公路AB 最 甲乙 乙图1 图 2

近的点,但是乙村到C点就较远了。 反过来,由乙村向公路AB画垂线,交AB于D点,那么D点是乙村到公路AB最近的点。但是这时甲村到公路AB的D点又远了。因为本题要求我们在公路AB上取的建站点,能够兼顾甲村和乙村的人到这个车站来不走冤枉路(既路程之和最短),根据我们的经验:两个地点之间走直线最近,所以,只要在甲村乙村间连一条直线,这条直线与公路AB交点P,就是所求的公共汽车站的建站点了(图2)。 解用直线把甲村、乙村连起来。因为甲村乙村在公路的两侧,所以这条连线必与公路AB有一个交点,设这个交点为P,那么在P 点建立汽车站,就能使甲村乙村的人到汽车站所走的路程之和最短。 例[2] 一个邮递员投送信件的街道如图3所示,图上数字表示各段街道的千米数。他从邮局出发,要走遍各街道,最后回到邮局。问:走什么样的路线最合理?全程要走多少千米? 3 分析选择最短的路线最合理。那么,什么路线最短呢?一笔画路线应该是最短的。邮递员从邮局出发,还要回到邮局,按一笔画问

间隔趣谈——二年级奥数

第二讲间隔趣谈(2课时) 教学目标: 1.锯木头的段数问题,主要是要明白锯成木头的段数比锯木头的次数多1。 2.爬楼梯遇到层次问题,主要是明白几楼与几层楼梯是不同的,楼数比楼梯层 数多1。 3.同样敲钟遇到的时间问题,应该先考虑敲的次数比敲声之间的间隔数多1。 重点:目标1、2 难点:目标3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在上课之前,老师了解了一下,发现我们班很多同学都很喜欢唱歌,现在离上课还有一点时间,我们一起来唱一首《幸福拍手歌》好吗? 师:如果感到幸福你就拍拍手,…..双手创造了幸福的生活,在我们的手上也隐藏了数学奥秘,同学们想知道吗? 师:看着老师的手,你从中得到了什么数字? (5,5个手指) 师:老师从中也得到了一个数字—4,你们知道它指的是什么吗? (缝隙、空格等) 师:对了,指的是手指间的空格,在数学上我们把这样的空格叫做间隔。我们手上每两个手指之间有一个间隔,大家仔细观察老师的手,5个手指,有几个间隔,4个手指的时候有几个间隔呢?3个手指,2个手指呢? 师:你们发现手指数与间隔数的关系了吗?谁能说一说? 二、新课 1.锯木头问题(书例3) 你们都见过木头棍子吧(说说什么样子),老师给你们一根木头,比你们的特别,想让它弯他就弯,想让它变成蝴蝶结它就变,请看(一根绳子) 下面老师把这个神奇的宝贝交给你们保管,因为有个小偷要来偷它,你们能不能完成这个伟大而艰巨的任务?如果任务完成的好老师会有奖励哦(表情严肃,小声的说) 师:可问题是你们人多,有谁来保管了?生说。 不用担心,我有办法,把绳子分成四段,每人保管一段不久行了吗? 问:那我们要剪几次才能剪成四段了?(生动手剪)师记录 你们如果还害怕小偷来的话,回家后把绳子分成几段,分给家里人保管,你们家里都有几个人了?我们需要剪几次?

一年级奥数题第14讲 合理分组 - 教师版

第六章算一算(二) 第14讲合理分组 【专题导引】 小朋友,给你几个数,要求你在加减运算的基础上,把所给的几个数进行合理分组,填入已列好的算式中,使等式成立。 “合理分组,巧填算式”是一种有趣的数学问题。小朋友们要善于观察、分析所给的数,找出其中的规律,在此基础上,大胆地进行尝试。 【典型例题】 【B1】把1、2、3、4这四个数分别填入“□”中(每个数只能用一次),使等式成立。 □+□=□+□ 解答:1+4=2+3 【试一试】把2、3、4、5这四个数分别填入“□”中(每个数只能用一次),使等式成立。 □+□=□+□ 解答:2+5=3+4 【B2】把3、4、5、6这四个数分别填入“□”中(每个数只能用一次),使等式成立。 □-□=□-□ 解答:5-3=6-4 【试一试】把5、6、7、8这四个数分别填入“□”(每个数只能用一次),使等式成立。 □-□=□-□ 解答:7-5=8-6

【B3】把2、3、4、5这四个数分别填入“□”(每个数只能用一次),使等式成立。 □+□-□=□ 解答:3+4-5=2 【试一试】把3、4、5、6这四个数分别填入“□”(每个数只能用一次),使等式成立。 □+□-□=□ 解答:4+5-6=3 【A1】把2、4、5、6、7和10这六个数分别填入“□”(每个数只能用一次),使等式成立。 □+□=□□-□=□ 解答:2+5=7 4+6=10 【试一试】把3、5、6、7、9和12这六个数分别填入“□”(每个数只能用一次),使等式成立。 □+□=□□-□=□ 解答:3+6=9 12-5=7 【A2】把1、2、3、4、5、6、7、8这八个数分别填入“□”(每个数只能用一次),使等式成立。 □+□-□=□□+□-□=□ 解答:1+7-3=5 2+8-6=4 【试一试】把3、4、5、6、7、8、9、10这八个数分别填入“□”(每个数只能用一次),使等式成立。 □+□-□=□□+□-□=□ 解答:3+9-5=7 4+10-6=8

新二年级奥数--间隔问题练习测试

精心整理 二年级奥数间隔问题 一、植树问题: 植树问题是最典型的间隔问题。植树问题,要牢记四要素: ①路线长②间距(棵距)长③棵数④间隔数 关于植树的路线,有封闭与不封闭两种路线。1.不封闭路线 ③如果植树路线的两端都不植树,则棵数就比②中还少1棵。 棵数=间隔数-1=全长÷间距-1 间距=全长÷(棵数+1) 2.封闭的植树路线 例如:在圆、正方形、长方形、闭合曲线等上面植树,因为头尾两端重合在一起,所以种树的棵数等于分成的段数。如右图所示。

棵数=间隔数=周长÷间距 周长=株距×棵数(段数) 株距=周长÷棵数(段数) 为了更直观,我们用图示法来说明。树用点来表示,植树的沿线用线来表示,这样就把植树问题转化为一条非封闭或封闭的线上的“点数”与相邻两点间的线的段数之间的关系问题。明确植树方式,在题目标记,题目很少直接给 例:1 2 3 练习 2、 372棵树,这条路长多少米? 4、在一段路边每隔50米埋设一根路灯杆,包括这段路两端埋设的路灯杆, 共埋设了10根。这段路长多少米? 5、一条路长100米,工人叔叔要在路两旁每隔10米竖一 根电线杆,从头到尾一共要竖多少根电线杆? 6、一次检阅,接受检阅的一列彩车车队共30辆,每辆车长4

米,前后每辆车相隔5米。这列车队共排列了多长? 类型二 非封闭线只有一端有“点”时,“点数”=“段数”。 例:在一条拉直的长绳子上挂气球,每隔3米挂一个,当只有一端挂时,需要12个气球,这条绳子长多少米? 1、一条公路长500米,在路的一边每隔10米栽一棵树,起点是站牌,不用栽 2米栽3 例1 2 练习1 2 1)如果两端各栽一棵,共需多少棵树? 2)如果两端都不栽树,共需多少棵树? 3)如果只有一端栽树,共需多少棵树? 3、学校有一条长60米的走道,计划在道路一旁栽树。每隔3米栽一棵。 (1)如果两端都各栽一棵树,那么共需多少棵树苗?

最新二年级奥数间隔趣谈

二年级奥数:间隔趣谈(一) 例1、把一根粗细均匀的木料锯成6段,每锯一次需要3分钟,一共要多少分钟? 举一反三: 1、把一根粗细均匀的木料锯成5段,每锯一次要5分钟。一共要多少分钟? 2、把一根15米长的钢管锯成5段,每锯一次用6分钟,一共需要多少分钟? 3、把20厘米长的铁丝,剪成4厘米长的小段,每剪一次用2分钟,一共需要几分钟?例2、把一根木头锯成6段,共用30分钟,每锯一次要用几分钟? 举一反三: 1、把一根木头锯成5段,一共用了28分钟,每锯一次要用多少分钟? 2、8米长的铁丝剪成2米长的几段,共用了12分钟,每剪一次用几分钟? 3、有3根木料,每根锯成3段,一共用了18分钟,每锯一次要用几分钟? 例3、时钟6点敲6下,10秒钟敲完,敲12下需要几秒? 举一反三: 1、时钟敲5下,用8秒钟,敲10下用几秒?

2、时钟12秒敲7下,敲10下需要几秒钟? 3、时钟3点钟敲3下需4秒钟,那么11点敲11下需几秒钟? 例4、一根木材,锯成5段用了8分钟,另外有同样的一根木材以同样的速度锯,锯成12段需要多少分钟? 举一反三: 1、把一根木头锯成4段需要6分钟,如果要锯成13段,需要多少分钟? 2、把一根木头锯成3段需要8分钟,如果要锯成8段,需要多少分钟? 3、一根木材,10分钟把它锯成了6段,另外有同样的一根木材以同样的速度锯,锯成12 段,需要多少分钟? 例5、一根木料锯成4段用了6分钟,另外有同样的一根木料以同样的速度锯,18分钟可以锯成多少段? 举一反三: 1、一根木料锯成3段用了6分钟,另外有同样一根木料以同样的速度锯,12分钟可锯成多 少段?

一年级奥数第2讲 有几种走法 - 教师版

【专题导引】 小朋友,我们外出可乘不同的交通工具,两地之间也有不同的路线,究竟有多少种不同的走法,你能一一列举清楚吗?学习下面的内容,你一定会有所收获的。 我们在思考此类问题时,要把所有的情况都考虑到,做到不重复也不遗漏,这样才能正确解题。 【典型例题】 【B1】从1班教室到操场有2条路可走,从操场到实验楼有1条路可走,从1班教室经操场到实验楼去,有几种不同的走法? 1班教室操场实验楼 解答:2种 【试一试】李老师从中山书城到假日广场有2条路可走,从假日广场到富华总站也有2条路可走,李老师从中山书城到富华总站有几种走法? 中山书城假日广场富华总站解答:4种 【B2】小华从家到博达有2条路可走,从博达到体育场有3条路可走,从小华家经过博达到体育场,有几种不同的走法? 小华家博达体育场 解答:6种

4条路,从公园到学校有2 解答:8种 【B3】用数字5、6、7可以组成多少个不同的二位数? 解答:9个(55、56、57、65、66、67、75、76、77) 【试一试】用数字1、3、5可以组成多少个不同的二位数? 解答:9个(11、13、15、31、33、35、51、53、55) 【A1】一年级五个班举行拔河比赛,每个班都要和另外四个班赛一场,这样一共要举行几场拔河比赛? 解答:5×4=20(场) 【试一试】某足球赛中有4个队伍进行比赛,每队都要和另外三个队赛一场,这样一共要踢几场足球赛? 解答:4×3=12(场) 【A2】一辆客车往返于中山、广州、深圳三地,那么,汽车站要为这辆客车准备多少种不同的车票供旅客选择? 解答:6种 公园 家 学校

二年级奥数-间隔问题

授课对象授课教师 授课时间授课题目间隔问题课型奥数使用教具 教学目标理解间隔的概念,知道间隔与锯木头、爬楼梯、敲钟、排队、植树的关系; 学会建立这些实际问题的数学模型,能举一反三,灵活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和难点理解间隔问题的规律,构建模型,寻找规律。 参考教材 教学流程及授课详案 【专题导引】 锯木头的段数问题、爬楼梯的层次问题、敲钟遇到的时间问题、栽树问题等,都是日常生活中比较特殊的问题。这些问题看起来比较简单,但计算起来容易发生错误。 (1)锯木头问题,主要是明白锯成的段数比锯的次数多1; (2)爬楼梯遇到的层次问题,主要是明白几楼与几层楼梯是不同的,楼数比楼梯数多1; (3)敲钟遇到的时间问题,应该先考虑敲的次数比敲声之间的间隔多1;(4)排队问题主要是考虑排队的人数比每两人之间的间隔多1; (5)植树问题分两种情况,环形植树与直线植树的差别,两头栽不栽树问题与每两棵树间隔的关系。 解答这类应用题,先要考虑以上提到的这些差别,再选择恰当的解题方法。

【例题精讲】 第一关:锯木头 例1 把一根木头锯成3段,要锯几次?如果每锯一次用3分钟,一共要锯多少分钟?练习1、把1根木头锯断,要2分钟。把这根木头锯成4段,要几分钟? 2、一根钢管长8米,锯成1米一段,如果每锯一次需要3分钟,要几分钟才能锯完? 第二关:爬楼梯 例2小军家住在5楼,每上1层楼梯要1分钟。他从1楼走到5楼要用几分钟呢? 练习1、某人到一座高层楼的8楼去办事,不巧停电,电梯停开。他从1楼走到4楼用

了24秒。用同样的速度走到8楼,还要多长时间? 2、小明家住六楼,他从底楼走到二楼用一分钟,那么他从底楼走到六楼用几分钟? 第三关:敲钟 例3时钟4点钟敲4下,用12秒敲完。那么6点钟敲6下,几秒钟敲完? 练习1、时钟2点打2下, 4秒敲完,4点打4下,几秒敲完? 2、时钟3点钟敲3下需4秒钟,那么9点敲9下需要多少秒?

奥数举一反三二年级奥数间隔趣谈二教案资料

奥数举一反三二年级奥数间隔趣谈二

间隔趣谈二 一、 考点,难点回顾 1、 两端都栽,间隔比棵树少1 2、 爬楼梯问题、敲钟问题、挂灯笼问题 二、 知识点回顾 栽树的学问真不少,这里面有许多有趣的问题。做这类题目要 多 动脑筋,弄清题意,理解树的棵数与间隔数的关系"问题就会迎刃而 解了。 有关栽树的问题,应该注意:如果起点和终点都栽,树的棵数比 间隔数多I ;如果起点和终点不栽,树的棵树比间隔数少1在解答这 类应用题时,应该看清题目要求,然后根据棵数与间隔数的关系,结合 已知条件和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 典型例题及课堂练习 王牌例题1 学校门前的一条道路长42米,从头到尾栽树,每隔7米栽一棵,一 共能栽几棵树? 【思路导航】每隔7米栽一棵树,42米里面有6个7米,这个6 其 实就是化42米平均分成了尾都要栽树,所以树的棵数要比间隔数 多1,即6+1 =7(棵),也就是说棵数比间隔数多1,如图: 42+7=6(个) 6-1=7(棵) 答:一共能栽7棵树. 举一反三1 1. 在一条长15米的水泥路上,从头开始每隔3米摆一盆花,一共摆了 卷傘生牢平帘 〒菸—…八一’ (7棵树,6个间隔)

多少盆花? 2. 平平在桌上摆小棒,每隔8厘米摆一根,到40厘米处可摆几根? 3. 在2根10米长的绳子上绑气球,从头开始每隔5米绑一个,一共 绑了多少个气球? 王牌例题2 少先队员们在路的两旁每隔5米栽一棵树,起点和终点都栽,一共栽了72棵树,这条路长多少米? 【思路导航】在路两旁共栽72棵树,路的每边应栽72+2 =36(棵)。由于起点和终点各栽一棵,因此36棵树之间应有36 —1 = 35(个)间隔。每隔5米栽一棵树,要求路的总长,其实就是求35个5米是多少。列式如下: 72+2 = 36(棵) 36 —1 = 35(个) X35=175(米) 答:这条路长175米.

100道小学一年级奥数题知识讲解

100道小学一年级奥数题 作者:Shechem 发布时间:2011/11/17 1.哥哥4个,姐姐有3个苹果,弟弟有8个苹果,哥哥给弟弟1个后,弟弟吃了3个,这时谁的苹果多? 2.小明今年6岁,小强今年4岁,2年后,小明比小强大几岁? 3.同学们排队做操,小明前面有4个人,后面有4个人,这一队一共有多少人? 4.有一本书,小华第一天看了2页,以后每一天都比前一天多看2页,第4天看了多少页? 5.同学们排队做操,从前面数,小明排第4,从后面数,小明排第5,这一队一共有多少人? 6.有8个皮球,如果男生每人发一个,就多2个,如果女生每人发一个,就少2个,男生有多少人,女生有多少人? 7.老师给9个三好生每人发一朵花,还多出1朵红花,老师共有多少朵红花? 8.有5个同学投沙包,老师如果发给每人2个沙包就差1个,老师共有多少个沙包? 9.刚刚有9本书,爸爸又给他买了5本,小明借云2本,刚刚还有几本书? 10.一队小学生,李平前面有8个学生比他高,个学生比他矮,这队小学生共有多少人?

11.小林吃了8块饼干后,小林现在有4块饼干,小林原来有多少块饼干? 12.哥哥送给弟弟5支铅笔后,还剩6支,哥原来有几支铅笔? 13.第二中队有8名男同学,女同学的人数跟男同学同样多,第二中队共有多少名同学? 14.大华和小刚每人有10张画片,大华给小刚2张后,小刚比大会多几张? 15.猫妈妈给小白5条鱼,给小花4条鱼,小白和小花共吃了6条,它们还有几条? 16.同学们到体育馆借球,一班借了9只,二班借了6只,体育馆的球共减少了几只? 17.明明从布袋里拿出5个白皮球和5个花皮球后,白皮球剩下10个,花皮球剩下5个,布袋里原来有多少个白皮球,多少个花皮球? 18.芳芳做了14朵花,晶晶做了8朵花,芳芳给晶晶几朵花,两人的花就一样多? 19.妈妈买回一些鸭蛋和12个鸡蛋,吃了8个鸡蛋后,剩下的鸡蛋和鸭蛋同样多,问妈妈一共买回几个蛋? 20.草地上有10只羊,跑走了3只白山羊,又来了7只黑山羊,现在共有几只羊?

小学三年级奥数最短路线问题(下学期教案)

小学三年级奥数最短路 线问题(下学期教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小学三年级奥数最短最短路线问题(下学期教案) 在日常工作、生活和娱乐中,经常会遇到有关行程路线的问题.在这一讲里,我们主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确定从某处到另一处最短路线的条数。 例1 下图4—1中的线段表示的是汽车所能经过的所有马路,这辆汽车从A走到B处共有多少条最短路线? 分析为了叙述方便,我们在各交叉点都标上字母.如图4—2.在这里,首先我们应该明确从A到B的最短路线到底有多长?从A点走到B点,不论怎样走,最短也要走长方形AHBD的一个长与一个宽,即AD+DB.因此,在水平方向上,所有线段的长度和应等于AD;在竖直方向上,所有线段的长度和应等于DB.这样我们走的这条路线才是最短路线.为了保证这一点,我们就不应该走“回头路”,即在水平方向上不能向左走,在竖直方向上不能向上走.因此只能向右和向下走。 有些同学很快找出了从A到B的所有最短路线,即: A→C→D→G→B A→C→F→G→B A→C→F→I→B A→E→F→G→B A→E→F→I→B A→E→H→I→B 通过验证,我们确信这六条路线都是从A到B的最短路线.如果按照上述方法找,它的缺点是不能保证找出所有的最短路线,即不能保证“不漏”.当然如果图形更复杂些,做到“不重”也是很困难的。 现在观察这种题是否有规律可循。 1.看C点:由A、由F和由D都可以到达C,而由F→C是由下向上走,由 D→C是由右向左走,这两条路线不管以后怎样走都不可能是最短路线.因此,从A 到C只有一条路线。同样道理:从A到D、从A到E、从A到H也都只有一条路线。我们把数字“1”分别标在C、D、E、H这四个点上,如图4—2。 2.看F点:从上向下走是C→F,从左向右走是E→F,那么从A点出发到F,可以是A→C→F,也可以是A→E→F,共有两种走法.我们在图4—2中的F点标上 2

二年级奥数专题

第十五周:《同样多问题》 1、甲筐比乙筐多8个西瓜,甲筐给乙筐6个西瓜后,哪筐西瓜多?多几个? 3、小林和小珊有一些邮票,小林比小珊多8张,小林给小珊4张,两人邮票谁多?多几张? 4、小明有两个书架,第一个书架比第二个书架多20本书,第二个书架给第一个书架10本书后,两个书架谁的书多?多多少本? 5、甲乙两筐西瓜各28个,从甲筐取几个放入乙筐后,乙筐就比甲筐多10个,甲筐现在有多少个西瓜? 6、同学们做纸风车,小红做了20个,小兰也做了20个,小红送几个给小兰后,小红比小兰少4个,现在小红有几个风车? 7、甲筐有20个萝卜,乙筐有10个萝卜,甲筐给乙筐几个萝卜后,甲筐比乙筐多4个? 8、大篮和小篮中共有鸡蛋30个,从大篮子里拿6个放入小篮里,两篮鸡蛋个数就同样多,原来小篮子里有几个鸡蛋? 9、哥哥和妹妹共有40张邮票,哥哥给妹妹4张后,两人的邮票张数同样多,原来妹妹有几张邮票? 10、一个两层书架,上层和下层共有28本书,从上层拿4本放入下层后,上下两层的书一样多,原来上层有多少本? 11、小青有两盒糖,甲盒有糖78粒,乙盒有38粒,每次从甲盒取5粒糖放到乙盒中,取几次两盒糖的粒数就同样多? 12、甲乙两堆棋子,甲堆有68粒,乙堆有40粒,每次从甲堆中取2粒到乙堆中,取几次两堆棋子的粒数同样多? 13、甲、乙两筐苹果,每次从乙筐中拿2个苹果到甲筐,共拿5次,两筐的苹果同样多,已知甲筐现在有20个苹果,乙筐中原有多少个苹果? 14、欢欢买了9本练习本,心心买了同样的6本练习本,丁丁没有买,现在3人平均分,丁丁付出1元5角,每本练习本多少钱? 15、小青、小怡、小季三个小朋友买邮票,小青买了11张,小怡买了同样的7张,小季没买,现在3人平均分邮票,小季付了2元4角,每张邮票多少钱? 16、三个小朋友不买馒头,甲买了8个,乙买了6个,丙买了1个,三个小朋友平均分馒头吃,丙给了2元钱,每个馒头多少钱? 17、一班有学生52人,二班有学生55人,开学时又转来25位新同学,怎样分才能使两班同学人数相等? 第十三周:《移多补少》 1、小明有16个贝壳,小红有12个贝壳,小明给小红几个贝壳,两人贝壳个数就会同样多? 2、小红有10枝铅笔,小明有6枝铅笔,小红给小明几枝铅笔,两人的铅笔枝数就会同样多? 4、甲筐比乙筐多10棵白菜,从甲筐拿几棵到乙筐,甲乙两筐的白菜棵数同样多? 5、文文和飞飞各有一些画片,飞飞给文文3张后,两人画片同样多,原来飞飞比文文多几张? 6、二(1)班有60名小朋友排两队做操,第一队调4人到第二队,两队人数同样多,原来第一队比第二队多几人? 7、肖肖有8根小棒,肖肖给飞飞2根后两人小棒数一样多,飞飞原来有几根小棒? 8、哥哥有22张邮票,他给弟弟4张后,两人的邮票同样多,弟弟原来有几张邮票? 9、小红有10张画片,她给小明2张后,两人的画片同样多,小明原来有几张画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