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C开题报告

PICC开题报告
PICC开题报告

新乡医学院

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开题报告

学院(系) 新乡医学院

专业护理学

研究方向外科护理及管理

年级研二

学号0910001

导师姓名张利岩

研究生姓名高东霞

开题时间2011.5

二零一一年五月一日

填表说明

1、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一般应于第四学期期中以前根据研究方向

选定学位论文研究课题。

2、开题报告各项内容,要实事求是,逐条认真填写。表达要明确、

严谨,字迹要清晰易辩。第一次出现的缩写词,需注出全称。3、参加开题报告评议组的成员,应具有副高职及以上职称,评议组

成员不得少于三人。开题报告结束后,由评议组组长综合评议组成员的意见,写出具体的评议结论。

4、开题报告经学科专业所在学院院长或学科带头人批准后,方可执

行。

5、开题报告一式四份,分别由研究生本人、导师、学科或学院、研

究生部各保留一份存查,并作为检查报告执行情况的依据。

5、答辩申请时,硕士生应向所在学院和研究生部提交此表。

一、立项依据

1.研究目的:

研究肝移植患者PICC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发生率及其高危因素;研究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及其高危因素的相关性。

2.研究意义:

探讨肝移植患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及其高危因素的相关性,为控制和减少肝移植患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和护理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我国是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最多的国家,全国血清流行病学调查HBsAg携带率达9.09%,约1.2亿人,其中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约为3000万人,是严重威胁人民身体健康的主要传染病。部分患者发展成为终末期肝病(肝硬化、肝功能衰

竭、肝癌),此时常规的内科治疗不能改变疾病的临床结局,原位肝脏移植是目前公认的治疗终末期肝脏疾病的唯一有效手段。自1963年Starzl[1]行第一例肝移植手术后,肝移植技术得到了医学界的广泛关注。随着新一代强力免疫抑制剂药物的不断涌现,术后ICU水平的提高,至上个世纪九十年代,肝移植技术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目前,肝移植术在我国成为一种普通的例行手术,肝移植手术成功率达95%,良性肝病肝移植后一年存活率可达90%,三年存活率达80.5%[2]。通过肝脏移植,使得患者的病情得到根本的改善。肝移植受体由于有着与众不同的特殊的病理生理特点和用药的特殊性等,其围手术期的液体治疗对于术后早期的预后来说,显得尤其重要。部分患者术后还需要静脉药物化疗。采用一次性外周静脉给药由于反复穿刺的机械刺激及药物外渗导致外周静脉和周围组织坏死。浅静脉留置针虽缓解了3-5天的反复穿刺,但是外周血流未能达到使化疗药物迅速稀释的作用,化疗药物对血管的破坏仍然存在。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 PICC),是指经外周静脉穿刺,导管尖端进入中心静脉,将药物输注在血流量大、流速快的中心静脉中,避免患者因长期输液或输注高渗性、有刺激性药物对血管的损害,减轻了因反复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同时显著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上个世纪八十年代,PICC在静脉治疗领域的使用在全球广泛开展。中国大陆在九十年代初开始引入PICC,目前已在大部分三甲级以上医院肿瘤化疗领域中广泛使用。PICC通常在肿瘤科、血液科、儿科使用,主要用于长期输液、输注血制品、高渗、高酸碱性溶液以及全肠外营养(TPN)等领域。

PICC相比其它长期静脉留置导管有潜在优势:留置时间更长;不会出现出血及气胸等并发症[3];减少了患者多次穿刺痛苦;降低了药物对外周静脉的刺激;提高了患者舒适度;患者可带管回家。对需长期间断化疗的肿瘤患者,PICC非常受欢迎。然而,近几年关于PICC是否更安全、更经济、保留时间更长的争议越来越激烈[4-8]。因此,对于PICC并发症的研究有较多价值,并可为临床选择最佳静脉通路提供依据。PICC的并发症发生率及相关因素一直是国内外研究的重点。PICC并发症包括导管相关性感染、血栓形成、静脉炎、导管移位、导管堵塞、导管渗漏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是PICC并发症中最严重的一种。

PICC穿刺点在外周静脉,直观下置管,操作较深静脉穿刺简便、安全、穿刺

成功率高,可由护士单独操作[9]。国外有研究报道PICC留置时间接近2年[10],国内也有研究发现PICC留置时间达1年11个月[11]。 PICC导管头部定位于中心静脉,血流量大,能迅速降低液体渗透压及药物浓度,可长期输入高渗性及刺激性药物,保护外周血管不受损害,尤其适用于化疗患者,可减轻反复穿刺的痛苦,减少静脉炎及静脉硬化,减少化疗药物渗出所致的周围血管坏死的危险,同时患者可以自由活动,导管维护方便,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在临床上得到广泛推广应用[12-15]。PICC置管作为一项新技术,随着临床的广泛使用也逐渐受到医护工作者的关注[16]。国内外研究发现肿瘤患者PICC其带来的并发症导管相关并发症总发生率为30%-40%[17,18]。在PICC带管期间任何时段都可能发生导管相关的并发症,主要发生在置管后1个月内,从第5周开始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降低[19,20]。 PICC置管时间的长短与护理人员、患者及其家属对PICC的日常维护知识的掌握有关,特别是对PICC并发症的认识与正确处理关系密切[21 ]。肿瘤患者的治疗疗程长,在化疗间歇期大多选择回家休养,目前在国内PICC专科门诊尚未完全建立,这类带管出院的患者,在非住院环境中由未经过专业培训的人员执行导管的维护,出汗或其他原因导致贴膜潮湿时未能及时更换,患者缺乏有关导管自我维护的相关知识,在基层医院换药未按正规程序操作,以及肝移植患者服用免疫抑制剂使得全身抵抗力下降等因素,均会造成PICC并发症发生率增加。如未及时冲管引起导管堵塞;因体位不正确、肢体活动过度,如倒立、严重呕吐等容易发生穿刺导管漂移或脱出、穿刺部位渗血血肿、机械性静脉炎等并发症;因侧卧后肢体受压时间过长,血液回流障碍引起肢体水肿等并发症。吴红娟等研究表明发现,肿瘤患者居家护理时出现各种并发症率为42. 5%,导管相关感染率高达11.2%,部分患者再次入院时需要重新置管,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及经济负担[22]。尽管PICC大大解决了患者血管受损及反复穿刺痛苦的难题,但是由于患者及家属对导管口常维护知识的缺乏,特别是在带管出院期间,导管自我护理能力的欠缺,使得PICC并发症发生率增加,这又给医护工作者及患者本身带来了新的挑战。糖尿病患者免疫功能受抑制, 对入侵微生物反应的各阶段都被抑制, 包括中和毒素、吞噬和细胞杀菌作用、血清调理因素等[23], 使PICC 携管患者增加了感染的机会。部分患者血糖控制不良, 呈高血糖状态, 长期高血糖使细胞免疫功能低下, 极易发生感染[24]。有文献报道, 静脉置管的感染与患者免疫功能呈负相关, 即免疫功能越低, 感

染率越高[25]。化疗患者, 白细胞多少是反映其免疫力高低的指标之一, 白细胞越低, 机体抵抗力越低下, 越易发生各种机会性感染。药物也是引起导管相关性感染危险性之一, 脂肪乳剂、血浆、人体白蛋白、全胃肠外营养液等高营养药物是细菌的良好培养基, 高pH 值、高刺激性的药物, 可损害硅胶导管, 部分药物沉淀在导管壁上, 随着深静脉置管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引起深静脉置管管腔的部分或完全堵塞, 引起相关性感染[26],导管置入后24~ 48 h后便有纤维蛋白鞘包绕导管周围, 形成一层纤维膜, 从而成为微生物良好的寄生场所, 细菌繁殖、迁移, 并粘附定植在导管上, 而且不易受到宿主吞噬细胞和抗生素的作用, 因此, 留管时间越长, 导管的细菌定置率越高[27]。老年患者生理机能减退, 代谢能力低下, 免疫力下降, 同时合并多种慢性基础疾病, 住院时间长, 从而使感染的危险性增大[28]。

综上所述,目前肿瘤患者PICC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研究较多,针对肝移植患者研究较少,且目前国内学者对PICC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报道绝大部分是临床工作经验的总结,极少经过系统的科学研究和统计学处理得出结论。

参考文献

[1] 卿恩明主编.器官移植术与组织移植术麻醉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68-272.

[2] 夏穗生.当前肝移植外科应注意的问题.中华肝胆外科杂志.2003:5:262-264

[3] Vivien R. Griffiths. Peter Philpot. 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 (PICCs):Do they have a role in the care of critical ill patient[J].Intensive

and Critical Care Nursing,2002,18(1):37-47.

[4] Raad I, Davis S, Becker M, et al. Low infection rate and long durability of nontunneled silastic catheters:A safe and cost-effective alternative for long-term venous access[J].Arch Intern Med,1993, 153(15):1791-1796.

[5] Ryder MA:Peripheral access options[J].Surg Oncol C1 in North Am, 1995, 4 (3):395-427.

[6] Smith JR, Friedell ML, Cheatham ML et al. 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 revisited[J].Am J Surg, 1998, 176 (2):208-211.

[7] Dubois J, Garel L, Tapiero B et al. 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 in infants and children仁J].Radiology, 1997, 204 (3):622-626.

[8] Marsha Evans Orr.The 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what are the current indications for Its use[J].Nutrition in Clinical Practice,2002,17(2,):99-104.

[9]. Todd J, Hammond P. Choice and use of 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 by Nurses [J]. Prof Nurse, 2004, 19(9):493-497.

[10]. Kathleen CL. Experience with PICC at a university medical center[J]. J Intraven Nurs, 1997, 20(6):141.

[11].赵杰.40例白血病患者PICC非计划拔管原因分析与对策田.中华护理杂志,2007,42(2): 174-175.

[12]. Tolomeo C, Mackey W. 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 (PICCs) in the CF population: one center's experience[J]. Pediatr Nurs, 2003, 29(5):355-359. [13].东文霞,乔爱珍,李新华.PICC插管与锁骨下静脉插管在血液病患者中的应用比较[J].中华护理杂志,2003,38(1): 31-33.

[14].黄红健,彭南海,柏屏.经外周导入中心静脉置管的临床应用进展[[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0(10): 73-75.

[15]. C. Harter,T. Ostendorf,A. Bach. 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venous catheters for autologous blood progenitor cell transplantation in patients with haematological malignancies[J]. Support Care Cancer, 2003,11: 790-794.

[16]. Cheong K, Perry D, Karapetis C. High rate of complications associated

with 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venous catheters in patients with solid tumours [J]. Intern Med J, 2004, 34(5):234-238.

[17].胡君娥,吕万丽,陈道菊,等.PICC置管后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及处理对策田.护士进修杂志.2007,22(6):554-555

[18]. Safdar N, Maki DG. Risk of catheter-rel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 with 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venous catheters used in hospitalized patients [J]. Chest, 2005,128 (2):489-495.

[19]. J. Walshe, F. Malak,J .Eagan,et al. Complication Rates Among Cancer Patients With 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 2002, 20(15): 3276-3281.

[20]. YAP Y.-S., KARAPETIS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 C., line LEROSE S, et al . Reducing the risk of peripherally complications in the oncology setting[J]. European Journal of Cancer Care, 2006,15, 342-347.

[21].何彬,陆月兰.健康教育在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护理中的效果观察田.解放军护理杂志.2007, 24(12A): 69-70.

[22].吴红娟,陈雪峰,张美英,等.肿瘤患者PICC置管主要并发症及其相关因素的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08,43(2):134-135,

[23]陈敏, 张在伟, 尹维佳, 等. 医院下呼吸道不动杆菌感染的危险因素耐药性[ J] . 中国抗感染化疗杂志, 2001, 1 ( 1) : 170.

[24]吴乐霞, 胡琛亮. 糖尿病患者合并感染的易感因素分析[ J] . 实用全科医学, 2006, 4( 3) : 303-304.

[25] 李俊, 蔡柏蔷. 肺部反应成像肺部定量数据在诊断气流受限疾病中的价

值[J] . 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 2008, 7( 3) : 165-168.

[26] 陈英. 导管感染因素分析[ J] . 医药论坛杂志, 2006,27(16):94.

[27] 董美平, 朱金强, 王文升. 重症监护室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32例[J]. 临床医学, 2009, 29( 5) : 97 - 98

[28]芮铭安, 尹小燕, 梁燕仪, 等. 老年人留置深静脉导管继发感染临床分

析及预防[ J] . 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07, 21 ( 3 ) : 329-330.

二、研究内容

1.研究肝移植患者PICC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研究的发生率;

2.研究肝移植患者PICC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高危因素;

3.研究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及其高危因素的相关性。

三、拟采取的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调查研究中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2010年7月-2011年12月肝移植PICC置管病历,患者拔管后常规给以穿刺点、导管尖端细菌培养。同时, 拟对20个感染相关因素进行临床观察和分析。可能导致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的20项指标有导管留置时间、是否化疗、换药频次、血象、季节、是否合并糖尿病、

穿刺次数、穿刺部位、年龄、性别、文化程度、换药敷料类型、凝血酶原、血小板、白蛋白、红细胞、TB淋巴细胞群、导管移行、特殊药物(高粘药物、高pH 值、高刺激性等)、激素。经过严密的科研设计和统计学处理,从定量到定性,从单因素到多因素,多方面探讨影响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从众多的因素中筛选出与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关系密切的因素,为预防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发生提供依据,为肝移植医护工作者完善PICC导管的健康教育和护理措施提供理论基础。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2. 0统计软件, 有关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士标准差表示。统计方法包括:对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对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

2.技术路线

四、实现本项目预期目标已具备的条件

1. 理论学习

2. 资料查阅

PICC护理常规

PICC护理常规 1、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操作前洗手、戴口罩、圆顶帽子,必要时带无菌手套。 2、每班认真交接,记录导管外露的长度,测量双臂臂围。 3、穿刺点固定的无菌敷贴第一个24小时内更换,以后每周更换敷贴一次,敷贴松动或潮湿时及时更换,并在贴膜上注明时间。更换敷贴时,严格无菌操作,注意不要损伤导管。撕敷贴时应顺着导管的方向往上撕,以免拔出导管。万一拉出,不要往回送。 4、肝素帽应每周更换一次,不管什么原因取下肝素帽后,或肝素帽里有血迹时,应该更换肝素帽。 5、注意观察穿刺部位有无红肿、硬结、水肿等情况,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及早发现并发症的早期征象并及时处理 6、更换敷料、肝素帽应及时做好PICC护理记录单的记录。 7、为保证管道通畅,应在每次静脉输液或输注TPN等及时冲管(每12小时一次),冲管后注意正压封管,限用10 ml或以上注射器进行封管(严禁使用小于5ml 的注射器对PICC进行推注)。 8、如遇导管堵塞,积极寻找原因,必要时行专人导管再通。

PICC冲管操作流程图 目的:防止导管堵塞 必需物品:肝素液、10ml针筒×2个、棉签、安尔碘、70%酒精 12500U/2ml 抽取0.4ml → 250生理盐水(10U/ml) 注: 1.9F PICC导管内径小,不能用于抽血或输液; 2.禁忌液体快速冲洗,不可用5ml以下的空针推注,防止导管破裂; 3.任何PICC的液体均需使用微量泵推注液体,防止PICC破裂; 4.PICC最低输液速度2ml/h; 5.如果输液速度<2ml/h应加入肝素1U/ml(加入补液中); 6.脂肪乳剂(TPN)可与多巴胺、多巴酚丁胺一起用; 7.不可与TPN共用:碳酸氢钠、消炎痛、美平(泰能、克倍宁)、苯妥英钠、阿昔洛韦、 氨茶碱、制霉菌素、氨苄青、咖啡因,使用前后均需用生理盐水冲管(用微量泵)

PICC 护理要点

PICC的维持与护理 冲洗导管 ?操作步骤: –三升大袋滴完后 –消毒肝素帽 –用20 ml注射器抽好0.9﹪氯化钠注射液20 ml,把注射器的针头插入肝素帽,用脉冲方式冲入0.9﹪氯化钠注射液20 ml后 –正压封管:配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肝素钠注射液1250u,用10 ml注射器抽6 ml上述配好的肝素钠溶液封管,在注射最后 0.5 ml时,边注射边向后拔针 – 注意: ?生理盐水用量:输注TPN、脂肪乳后:20ml 注射器的选择小于5cm的注射器可产生较大的压力,如遇导管阻塞可导致导管破裂,在不能保证导管通畅的前提下,严禁使用小规格注射器,常规使用10ml注射器冲管。 肝素钠溶液浓度的选择 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肝素钠1250u(1支) 更换肝素帽 ?何时更换: –每7天一次 –肝素帽可能发生损坏时 –发现肝素帽内有陈旧血迹 –不管什么原因取下肝素帽后 ?预充10ml生理盐水备用 ?使用无菌技术打开肝素帽的包装,用生理盐水预充一下肝素帽 ?把原来的肝素帽去掉 ?消毒路厄氏接头的外面 ?连接新的肝素帽 ?依据标准方式用10ml生理盐水冲洗导管 ?牢固固定肝素帽和连接处 更换敷料 ?目的:预防感染 频率: –每7天两次

–敷料松动或潮湿时随时更换 ?自下向上拆除原有敷料 ?检查穿刺点有无红肿、渗出 ?戴好无菌手套 ?用碘伏消毒皮肤三次,直径达20cm ?贴好新的贴膜 注意: 1.旧敷贴应由下向针眼方向撕开,以免导管移位。并观察局部渗血情况、针眼处有无红肿疼痛、局部皮肤有无搔痒、以及导观外露长度。如果导 管有滑出,切勿向内插入已脱出的导管。 2.注意碘酒、酒精均不能触及PICC软管,以防PICC管老化。 3.妥善固定PICC延长管,使病人舒适,注意勿将胶布固定于导管上, 注明敷贴更换日期。 4.手臂外展90,位于肩肘之间测量上臂周径,如果增加2cm或以上,是 发生血栓的早期表现,应密切观察并汇报医生。 5.在任何时候注射部位下如果出现水肿,而这种水肿不是由于衣服或固 定胶带过紧产生的“止血带效应”则应考虑是导管相对静脉较大导致静 脉回流受影响所造成的,应该是拔掉导管的指征。 记录记录皮肤穿刺点导管外露长度(如“0”刻度线或“0”刻度线上1cm)、敷料更换时间、局部观察情况记上臂周径。 首次护理记录:经左(右)侧贵要(肘正中或头)静脉置入ARROW中心静脉导管约xx cm,置管过程顺利,导管固定良好通畅,敷料清洁固定。肘上15cm上臂周径xx cm。

PICC护理常规

PICC护理常规 一、概念 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 PICC)是由外周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穿刺插入导管,其尖端定位于上腔静脉的方法。 二、观察要点 (一)穿刺后24小时内观察末梢循环情况。 (二)观察穿刺点有无红、肿、热、痛、液体渗出或硬结。 (三)换药时注意观察并记录导管刻度。 (四)冲管时评估管道的通畅情况。 (五)导管拔出后检查长度和完整性。 三、护理要点 (一)穿刺次日予以换药,以后根据穿刺点情况决定换药频率,一般每周一次,出汗多、出血多、被污染、潮湿、脱落时随时更换。敷料、肝素帽或正压接头、固定器每7天更换一次。 (二)换药时严格观察并记录导管刻度,自下向上小心拆除原有贴膜,避免牵动导管,严禁将导管体外部分移入体内。 (三)勿用酒精棉球消毒导管,以免引起导管老化及化学性静脉炎。

(四)注意管道的维护, 导管的体外部分完全置于贴膜的无菌保护下,胶布固定要按交叉固定法,防止管道滑出。禁止将胶带直接贴于导管体上。体外导管放置以减轻导管的张力及保持患者舒适方便为原则,避免导管移动。 (五)使用前先注入10-20ml生理盐水确认导管通畅,如无特殊需要,不可抽回血,以免发生导管堵塞。给药前后冲洗模式:生理盐水10-20ml冲管→给药→生理盐水10-20ml正压冲封管。 (六)输血、抽血、输注脂肪乳等高粘性药物后立即用20ml生理盐水脉冲方式冲管后再接其它输液。 (七)禁止使用小于10ml的注射器冲管、给药。不可暴力冲管。不应用于高压注射泵推注造影剂。 (八)在留置PICC导管一侧的臂部,不可扎血压带或止血带。睡眠时,注意不 要压迫穿刺血管。 (九)应经常观察PICC输液的速度,若发现流速明显降低应及时查明原因并妥善处理。 (十)拔除导管时不可用暴力,如遇阻力热敷20~30分钟再继续撤管。导管拔出后检查长度和完整性。 四、健康指导 (一)保持局部清洁干燥,不要擅自撕下贴膜。贴膜有卷曲、松动、贴膜下有汗液时,及时请护士更换。

picc护理问题及措施

存在picc护理问题: 1、机械性静脉炎; 2、穿刺点渗血; 3、有堵管的可能; 4、有局部感染的可能; 5、疼痛; 6、有导管脱出的可能; 护理措施: 1、机械性静脉炎:是导管刺激血管内膜出现的无菌性炎症,多发 生在置管后早期(48-72h),1周内最多见。该病人表现为穿 刺点上方延静脉走向红、肿、热、痛症状。处理:抬高患肢,促进静脉回流;因血小板低不宜热敷所以应用硫酸镁湿敷,局部涂抹喜辽妥软膏,每天至少3次,每次不少于1小时,再结合微波治疗后症状明显缓解,现在病人无静脉炎表现。 2、< 3、穿刺点渗血:患者自身有血小板减少症状,所以置管数天后仍 有穿刺点渗血情况及穿刺点周围皮下有淤青。处理:除了早期应用弹力绷带加压止血外穿刺点表面还放置了藻酸盐敷料,以吸收渗血渗液,预防穿刺点感染;定期换药加强维护观察穿刺点渗血情况;正确活动的指导,避免手臂太过频繁活动引起出血。 经处理后皮下淤青消散,穿刺点无渗血渗液。 4、有堵管的可能:冲管不当,接瓶不及时,输注完高粘药品或血 液制品后未及时手动冲管,静脉压力过高(剧烈咳嗽、呕吐、便秘等)或是未进行正压封管血液反流入导管内,因病人体位导管打折等原因。预防:采用正确的冲封管技术,及时接液

体,回血后及时冲管,输注完高粘药品或血液制品后手动冲管再接普通液体,及时检查导管是否打折,病人体位恰当。 5、有局部感染的可能:穿刺点周围皮肤发红及疼痛甚至产生脓 液。处理:加强换药,严格无菌操作,可预防性局部应用抗生素(百多邦)。 6、疼痛:与静脉炎引起疼痛有关,处理:治疗静脉炎的同时给予 心理疏导,解除患者紧张情绪,取得患者配合。 7、有导管脱出的可能:与病人肢体频繁活动导管固定不牢或更换 贴膜时手法不正确引起导管脱出有关。预防:妥善固定导管,告知病人肢体勿频繁活动,更换贴膜时手法正确以免将导管拔出,定期检查导管位置及外露长度,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8、

PICC护理考试题及答案

P I C C护理考试题及答案Prepared on 21 November 2021

P I C C护理考试题 姓名:分数: 一、单选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选择中长导管进行静脉输液时,成人适用于置管的静脉一般不包括 () A、贵要静脉 B、肘正中静脉 C、头静脉 D、小隐静脉 2、发生静脉血栓时,处理措施错误的是 () A、卧床1~2周,抬高患肢 B、局部热敷 C、定时予以按摩患肢 D、保持大便通畅 3、PICC首选的静脉为 () A、肘正中静脉 B、头静脉 C、贵要静脉 D、股静脉 4、下列中心静脉导管相关并发症中最严重的是 () A、心律失常 B、心包填塞 C、导管折断 D、空气栓塞 5、机械性静脉损伤与哪些因素无关 () A、穿刺技术不熟练,多次穿刺 B、选择血管不当,针头固定不牢 C、拔针后按压针眼不正确 D、药液浓度过高 6、使用PICC输血、输蛋白、输脂肪乳等高粘滞性药物后应如何操做 () A.立即静脉滴注生理盐水,冲洗导管 B.立即用10ml-20ml生理盐水脉冲式冲管,再输注其他液体 C.以上都不是 D.以上都是 7、早期机械性静脉炎多通常发生在哪些天内 () A.1-2天 B.2-10天 C.2-15天 D.15-20 天 8、如果某患者植入导管后心律失常,X线显示导管尖端在右房,将采取的措施是 () A.给患者补水 B.通过放射测量后拔出导管 C.将患者体位改变 D.使用抗心律失常药 9、封管时必须选用 () A.2ml以上注射器 B.5ml以上注射器 C.10ml以上注射器 D.以上均可 10、正压封管的目的是什么 () A.防止血液返流进入导管,形成血凝性导管堵 B.防止血液返流进入导管,形成非血凝性导管堵塞

PICC护理常规总结

P I C C护理常规 PICC使用 1、使用前先注入10ML生理盐水确认导管通畅,如无特殊需要,不可抽回血,以免发生导管堵塞。 2、每次输液后用20ML生理盐水以脉冲方式冲洗导管。禁止用静脉点滴或普通静脉推注的方式。 3、输血、抽血、输注脂肪乳等高粘稠性的药物后立即用20ML生理盐水以脉冲方式冲洗导管后再接其他输液。勿使用暴力冲管。 4、禁止使用小于10ML的注射器冲管、给药,不可用暴力冲管,以免损坏导管。 5、静脉输液前、封管前均应用酒精棉签消毒正压接头三遍,稍用力檫每次10秒钟。 6、可以使用此导管进行常规加压输液或输液泵给药。但是不应用于高压注射泵推注造影剂。 7、经常观察输液速度,如发现流速明显降低时应及时查明原因并妥善处理。 8、每天定时定部位测量其左上臂围,及时发现有无水肿及静脉炎出现,早期发现早期解决。如有静脉炎者,湿热敷20分钟/次,4次/天,并抬高患肢,避免剧烈活动,若三天无好转或更重者应拔除导管。 9、严禁在穿刺侧测血压。 PICC换药 1、严格无菌操作,患者若得了感冒,换药时应该戴口罩避免增加感染。 2、自下向上小心拆除原有敷帖,避免牵拉导管严禁将导管体外部分移入体内。 3、观察针眼周围有无发红、疼痛、肿胀,有无渗出。

4、观察并记录导管体外导管的刻度。 5、测量并记录上臂臂围。 6、导管在体外呈S型弯曲,将透明膜贴到连接器翼形部分的一半处,使导管体外部分完全置于帖膜的无菌保护下。禁止将胶带直接贴于导管体上。妥善固定导管避免活动时牵动导管。排尽贴膜下气泡。 7、如因为对透明膜过敏等原因而必须使用通透性更高的敷贴时,要相应缩短更换贴膜的时间间隔。 8、静脉输液期间每七天更换一次敷料及正压接头。 异常情况的处理 1、导管断裂或破损在导管受损上方或靠近穿刺点处将导管折起后用胶布固定在手臂上,如果体外导管长度不够,可将导管拔出3-5CM后打折固定。 2、拔管及使用过程中如发生断管,不要慌张,立即用止血带结扎左上臂,防止断管随血迹移动,止血带松紧以不影响动脉血供为 3、PICC拔管后,局部用密封妙膜封住伤口3天,因为血管穿刺处穿刺孔大,防止反复拉伸运动致气体进入血管发生气栓。 PICC宣教 1、保持局部清洁干燥。贴膜有卷边、松动,贴膜下有汗液及时请护士换药 2、可以从事一般日常工作、家务劳动、体育锻炼,但需要避免使用这一侧手臂提过重的物体,不做引体向上、托举哑铃等持重锻炼。 3、睡眠时,注意不要压迫穿刺侧手臂。 4、穿衣时,先穿患侧衣袖,再穿健侧衣袖。脱衣时,先脱健侧衣袖,再脱患侧衣袖。注意不要将导管勾出。 5、可以沐浴但应避免盆浴和泡浴,沐浴前用塑料保鲜膜在弯处缠绕2-3圈,上下边缘用胶布贴紧,沐浴后检查有无进水,如有应及时换

PICC导管护理

PICC导管护理 一、概述:PICC是指经外周插管的中心静脉导管,导管由肘前部的外周静脉穿刺置入,沿血管走行最终到达上腔静脉。利用PICC 可以将药物直接输注在血管流速快、血流量大的中心静脉,避免了患者因长期输液或输注高浓度、强刺激性药物带来的血管损害,减轻了因反复静脉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保证了治疗顺利进行 类似于临床上面经常使用的套管针。但是导管出口直到上腔静脉。现在多用于需要长期化疗的病人。 二、PICC(经皮外周静脉插管)的作用减少对外周静脉的刺激,保护血管;减少渗漏、感染;减少穿刺的痛苦。 三、PICC导管操作步骤: 01、核对医嘱。医嘱中必须包括置管后的胸部X线检查。 02、向病人解释操作过程,取得病人的同意。 03、测量并记录上臂周长。 04、使用止血带找出最适合穿刺的静脉。 儿童:PIC导管通常插入贵要静脉、头静脉、头皮静或隐静脉。要根据小儿的体型和发育程度选择最合适的静脉。 05、解开止血带。 06、测量病人插管部位到上腔静脉的长度,以确保导管放置后尖端上腔静脉内。 成人:将上肢从躯干部向外展大约45度90度角。从穿刺部位开始,沿着准备通过导管的静脉测量距离。导管尖端了终应位于上腔静脉远离右心房的外1/3处,并与上腔静脉壁平行。如果要使用StatLockR 胶贴,应在测量的基础上加2.5至3.8厘米,作为导管的长度。07、使病人处于最佳穿刺体位。 成人:使病人尽可能处于最利于穿刺的体位。将肯支从躯干部向外展大约45到90度。儿童:使病人尽可能处于最利于穿刺的体位。

08、执行外科操作清洁程序。穿保护衣(口罩、护目镜、无菌外衣、无菌手套、帽子)。 09、消毒穿刺部位。 10、用局麻药品注射在穿刺部位形成一个小丘。 11、准备好所有穿刺物品。注射器内吸满无菌生理盐水。如果使用双腔导管,将近端导管内充满生理盐水并盖上帽,无端导管内充满生理盐水。如果使用单腔导管,将导管腔内充满生理盐水。去除导管尖端的保护套,将导管放置在无菌区域。 12、再次使用止血带,并更换无菌手套。 13、铺巾。 14、使用带有可撕裂鞘的穿刺针进行穿刺。见回血后,将穿刺针和可撕裂鞘一起向前送,直到可撕裂鞘很好地处于血管内。 15、松开止血带。 16、固定好鞘并移去穿刺针。为最大程度降低可能的鞘栓塞,穿刺针拔出后不要再次放回鞘内。检查血流情况以防误穿刺入动脉。暴露在空气中的血液颜色并不是穿刺进入静脉的最可靠依据。 17、拿住导管外无菌保护套的远端向回拉,暴露导管尖端,沿可撕裂鞘送入导管。当导管向前送入血管内时,无菌保护套会从导管上脱开。 18、当导管尖端大约到达预定部位时,让病人摆正体位,以降低导管尖端误入颈内静脉的可能性。 成人:让病人把头转向插管的上肢方向,并将下颚贴的肩部。 儿童:正确指导病人。 19、在到达预定的插管长度之前5厘米处,停止插管。 20、向回拔可撕裂鞘,直到鞘完全离开病人。 21、拿住可撕裂鞘的两个侧翼,将鞘完全撕开。 22、将导管下到预定位置。

PICC护理常规

新增补充护理常规 PICC维护护理常规 1、正常情况下,置管后24小时更换第一次敷贴,以后7天更换一次,根据病情需要随时更换,更换时严格观察并记录导管刻度,自下向上小心拆除原有贴膜,避免牵动导管,严禁将导管体外部分移入体内。 2、更换时严格无菌操作原则,将透明贴膜贴到连接器翼形部分的一半处固定导管,使导管体外部分完全置于贴膜的保护下。禁止将胶布直接贴于导管体上。 3、正压接头常规每周更换一次,如有血迹及时更换,更换时用酒精棉球持续旋转擦拭PICC的螺纹口15秒彻底消毒。 4、使用前先注入20--30ml生理盐水确认导管通畅,严禁抽回血。(如有特殊需要,必须确认导管为5F) 5、每次输液后用20--30毫升生理盐水以脉冲方式冲导管,并正压封管。(如遇导管欠通畅、高凝病人,生理盐水冲管后再用肝稀液5--10ml封管) 6、每天定时定部位测量其左上臂围,及时发现有无水肿及静脉炎出现,早期发现早期解决。如有静脉炎者,湿热敷30分钟/次,2次/天,并抬高患肢,避免剧烈活动,若三天无好转或更重者应拔除导管。 7、PICC导管一般8小时冲管一次,持续输液的,每12小时冲管一次。如使用输液泵控制输液的,输液速度不低于60滴/分,否则予肝素钠正压脉冲式封管。 8、输注粘稠度高或分子量大的物质,如脂肪乳、血制品等时,输注前后均应冲管,冲管时用20毫升针筒抽无菌生理盐水20毫升以脉冲方式推注完,切记忌用20毫升以下针筒以防止压力太大造成硅胶导管破裂。 9、使用此导管可进行常规微量输液泵给药,严禁高压泵给药。严禁在穿刺侧肢体测血压。 10、经常观察PICC输液速度,如发现流速明显降低应及时查明并妥善处理。如果堵管,以5000单位/毫升尿激酶注入管内,接好肝素帽,溶解血栓,过1-4小时后,试抽回血将回血弃去,千万不可将回血推入血管内。若不成功,第二次可给1000单位/毫升。 11、指导患者,避免做甩手臂动作,防止导管脱出。 12、拔管及使用过程中如发生断管,不要慌张,立即用止血带结扎左上臂,防止断管随血流移动,止血带松紧以不影响动脉血供为宜。 13、PICC拔管后,局部用密封薄膜封住伤口3天,因为血管穿刺处穿刺孔大,防止反复拉伸运动致气体进入血管发生气栓。

PICC置管的护理常规

PICC置管的护理常规 1.PICC置管后24小时需更换一次敷贴,以后每周更换一次敷贴、肝素帽,如有潮湿或敷料卷边应及时更换 2.输液前先抽回血确认导管位于静脉内,再予生理盐水10ml或20ml脉冲式冲管。 3.每次输液后用10ml或20ml生理盐水连续脉冲冲管并正压封管,禁止用静脉点滴或普通静脉推注的方式冲管和封管。 4.输采血,输脂肪乳等粘滞性药物后立即用20ml生理盐水脉冲冲管后再接其他输液。 5.妥善固定好导管,避免活动时牵动导管。皮肤、导管、贴膜三者合一,排尽贴膜下的气泡。 6.换药时观察并记录体外导管的刻度,妥善固定导管(S型或U型)。 7.由于过度活动牵动导管而致导管体外部分破损、断裂时应立即修复导管以防导管滑落到体内。 8.顺静脉回流方向除去旧有贴膜,避免牵拉导管。 9.如患者对贴膜过敏等原因而必须使用通透性更高的敷料时,请相应缩短更换敷料和消毒穿刺点的时间。发现穿刺点红肿时应及时处理。 10.使用PICC输液时,应经常观察输液速度,若发现流速明显降低时应及时查明原因并妥善处理。 11.换药过程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将透明贴膜贴到连接器翼形部分的一半处固定导管,使导管体外部分置于贴膜的无菌保护下。 12.勿使用暴力冲管,三向瓣膜式PICC导管承受最大输液压力是25psi,可用此导管进行常规加压输液或输液泵给药,严禁用于高压注射泵推注造影剂。 13.在进行维护后请在使用/维护表格上登记并签字。 14.避免置管肢体测血压、提重物(不大于1热水瓶重量),避免引体向上、托举哑铃,避免游泳;可以淋浴,淋浴前用塑料保鲜膜缠绕2-3圈,上下边缘用胶布贴紧,如有进水,及时更换敷贴; ◆禁止使用小于10ml的注射器冲管给药。 页脚内容1

PICC的日常护理

PICC置管的日常护理 一、什么是PICC置管 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是利用导管从外周手臂的静脉进行穿刺,导管直达靠近心脏的大静脉,为患者开辟了一条方便、安全、有效的静脉通道,被广泛运用于临床,现在多用于需要长期化疗的血液病病人。 二、PICC置管的优点 减少病人长期反复穿刺的痛苦;减少药液在输液过程中的渗、漏及对局部的刺激,特别是化疗药物对局部刺激的毒性反应;四肢外周静脉显露不好的首选静脉通道;在输液过程中病人可活动自如、无痛苦,可提高病人生活质量;可适合长期输液及药物长期泵入病人使用;此置管操作简单、痛苦小、保留时间长(长达1年)。 三、PICC置管后的日常生活 (1)可以淋浴。 (2)可以做一般家务,例如:做饭、洗碗、打扫、拖地等。 (3)手臂可以做一般的活动,如弯曲、伸展。 (4)避免带管的手臂过度用力,提重物。 (5)避免盆浴及泡浴。 (6)避免做大范围手臂旋转活动,如游泳、打球、托举哑铃等持重锻炼。 (7)注意衣服袖口不宜过紧,以免穿脱衣服时把导管带出。 四、护理时常见问题的处理方法 (1)PICC置管后应观察些什么? 首先,注意观察穿刺部位及周围有无发红、肿胀、疼痛,有无脓性分泌物等异常情况,如有应及时来院就诊;其次,小心保护好导管外露的接头,最好用无菌透明的敷料或宽胶带包扎,不要随意变动固定的导管位置,防止导管损伤或将导管拉出体外。 (2)如发现导管留置处有渗血或被水弄湿时,该如何处理? 当透明敷料进水(洗澡、出汗等原因)而发生不完全性,请不要紧张,保持原状,即刻到医院就诊。 (3)PICC放置一段时间后,由于长期使用粘胶类敷料,皮肤可能出现红肿或皮疹等皮肤损伤现象,且更换敷料时会有疼痛感,此时该如何处理? 需要马上到医院请专业护理人员为您评估皮肤情况问题,若仅是由于长期使用粘胶类产品导致角质层破坏而并无感染者,可以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使用3m无痛保护膜,它可以在皮肤上形成一层透气、防水、无色的保护层,保护皮肤避免与粘胶产品直接接触,避免损伤,减轻更换敷料时的疼痛感。 (4)在更换敷料时,如果不小心将PICC导管带出较长一段,怎么办? 请不要盲目插入,应用无菌透明敷料将带出的导管固定好,及时到医院就诊,医护人员会根据情况对其进行修剪或进行原位置换术。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