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源辨识及分级管控管理制度

危险源辨识及分级管控管理制度
危险源辨识及分级管控管理制度

危险源辨识及分级管控管理制度

1目的

为加强安全管理,消除或减少危害,辩识、评价生产、经营过程、活动中

的健康、安全危害因素并提前采取预防措施,有效遏制重特大生产安全事

故,特制定本制度。

2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的所有部门的所有活动,包括生产活动、设备设施、原

料产品、安全防护、正常和异常活动、人为因素、违反操作规程和管理制

度等安全风险的辨识、评价分级和控制管理。

3职责

3.1各部门

a)识别和评价管理范围内危险源;

b)制定危险源的控制措施;

c)管理范围内危险源的控制。

3.2安环部

a)汇总评价各部门提报的危险源,确定公司危险源清单并进行分类;

b)组织制定重大危险源的控制措施;

c)监督检查危险源的控制情况;

d)跟踪验证所制定的控制措施的实施。

4风险评价准则

风险分级管控原则如下:

4.1A级:红色风险\不可容许的(巨大风险),极其危险,必须立即整改,不

能继续作业。该风险点一旦发生事故,可能导致较大以上事故,即3人以

上死亡,或者10人以上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4.2B级:橙色风险\高度危险(重大风险),必须制定措施进行控制管理。该

风险点一旦发生发生事故,可能导致一般事故,即指能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4.3C级:黄色风险\中度(显著)危险,需要控制整改。该风险点一旦发生

发生事故,可能导致轻伤事故(包括急性工业中毒,下同)或轻微经济损失。

4.4D级:蓝色风险\轻度(一般)危险,可以接受(或可容许的)。指该风险

点一旦发一事故,可能导致不损失工作日伤害。

4.5以下情形应直接确定为B级风险:

(1)开停车作业、非正常工况的操作;

(2)同一爆炸危险区域内,现场作业人员10人以上的;

(3)10人以上的检维修作业及特殊作业;

4.6风险控制措施策划

对4个级别的风险实施多种措施控制:A\级红色风险,B\级橙色风险,C\级黄色风险,D\级蓝色风险。公司应依次按照工程控制措施、安全管理措施、个体防护措施以应急措施等四个逻辑顺序对每个风险点制定精准的风险控制措施。

5风险点识别和评价方法

经研究公司决定以安全检查表法(SCL)对生产现场及其它区域的物的不安全状态、作业环境不安全因素及管理缺陷进行识别;以作业危害分析法(JHA)并按照作业步骤分解逐一对作业过程中的人的不安全行为进行识别。风险评价方法采用风险矩阵法(L·S)进行风险评价。

5.1作业风险分析法(风险矩阵)

作业风险分析方法(风险矩阵),英国石油化工行业最先采用。就是识别出每个作业活动可能存在的危害,并判定这种危害可能产生的后果及产生这种后果的可能性,二者相乘,得出所确定危害的风险。然后进行风险分级,根据不同级别的风险,采取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

风险的数学表达式为:R=L×S。

其中:

R—代表风险值;

L—代表发生伤害的可能性;

C.1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L)取值

对照表C.1从偏差发生频率、安全检查、操作规程、员工胜任程度、控制措施五个方面对危害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进行评价取值,取五项得分的最高的分值作为其最终的L值。

5.2危害事件发生的严重程度(S)

C.2 事故发生的严重程度(S)取值

对照表C.2从人员伤亡情况、财产损失、法律法规符合性、环境破坏和对企业声誉损坏五个方面对后果的严重程度进行评价取值,取五项得分最高的分值作为其最终的S值。

5.3 C.3 风险矩阵

确定了S和L值后,根据R=L×S计算出风险度R的值,依据表C.3的风险矩阵进行风险评价分级。(注:风险度R值的界限值,以及L和S 定义不是一成不变的,可依据具体情况加以修订,至少不能低于国家或地方法规要求。)

根据R的值的大小将风险级别分为以下五级:

R=L×S=17~25:重大风险(Ⅰ级),需要立即停止作业;

R=L×S=13~16:较大风险(Ⅱ级),需要消减的风险;

R=L×S=8~12:中度风险(Ⅲ级),需要特别控制的风险;

R=L×S=1~7:一般风险(Ⅳ级),可接受或需要关注的风险;

表C.3 风险矩阵(R)

6风险培训

各车间部门应制定风险评估培训计划,组织员工对本单位的风险评估方法、评估过程及评估结果进行培训,并保留培训记录。

7评价周期

7.1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应在项目施工前进行。

7.2固定生产场、施工及服务提供场所每年年底组织一次评价。

8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步骤8.1划分作业活动。

8.2辨识危害因素。

8.3确定风险。

8.4确定风险是否可接受。

8.5制订风险控制措施计划。

8.6评审措施计划的充分性。

9危险和危害因素识别

A.1 物的不安全状态

A.1.1 装置、设备、工具、厂房等

a) 设计不良

——强度不够;

——稳定性不好;

——密封不良;

——应力集中;

——外型缺陷、外露运动件;

——缺乏必要的连接装置;

——构成的材料不合适;

——其他。

b) 防护不良

——没有安全防护装置或不完善;

——没有接地、绝缘或接地、绝缘不充分;

——缺乏个体防护装置或个体防护装置不良;

——没有指定使用或禁止使用某用品、用具;

——其他。

c) 维修不良

——废旧、疲劳、过期而不更新;

——出故障未处理;

——平时维护不善;

——其他。

A.1.2 物料

a) 物理性

——高温物(固体、气体、液体);

——低温物(固体、气体、液体);

——粉尘与气溶胶;

——运动物。

b) 化学性

——易燃易爆性物质(易燃易爆性气体、易燃易爆性液体、易燃易爆性固体、易燃易爆性粉尘与气溶胶、其他易燃易爆性物质);

——自燃性物质;

——有毒物质(有毒气体、有毒液体、有毒固体、有毒粉尘与气溶胶、其他有毒物质);

——腐蚀性物质(腐蚀性气体、腐蚀性液体、腐蚀性固体、其他腐蚀性物质);

——其他化学性危险因素。

c) 生物性

——致病微生物(细菌、病毒、其他致病微生物);

——传染病媒介物;

——致害动物;

——致害植物;

——其他生物性危险源因素。

A.1.3 有害噪声的产生(机械性、液体流动性、电磁性)

A.1.4 有害振动的产生(机械性、液体流动性、电磁性)

A.2 人的不安全行为

A.2.1 不按规定的方法

——没有用规定的方法使用机械、装置等;

——使用有毛病的机械、工具、用具等;

——选择机械、装置、工具、用具等有误;

——离开运转着的机械、装置等;

——机械运转超速;

——送料或加料过快;

——机动车超速;

——机动车违章驾驶;

——其他。

A.2.2 不采取安全措施

——不防止意外风险;

——不防止机械装置突然开动;

——没有信号就开车;

——没有信号就移动或放开物体;

——其他。

A.2.3 对运转着的设备、装置等清擦、加油、修理、调节——对运转中的机械装置等;

——对带电设备;

——对加压容器;

——对加热物;

——对装有危险物;

——其他。

A.2.4 使安全防护装置失效

——拆掉、移走安全装置;

——使安全装置不起作用;

——安全装置调整错误;

——去掉其他防护物。

A.2.5 制造危险状态

——货物过载;

——组装中混有危险物;

——把规定的东西换成不安全物;

——临时使用不安全设施;

——其他。

A.2.6 使用保护用具的缺陷

——不使用保护用具;

——不穿安全服装;

——保护用具、服装的选择、使用方法有误。

A.2.7 不安全放置

——使机械装置在不安全状态下放置;——车辆、物料运输设备的不安全放置;——物料、工具、垃圾等的不安全放置;——其他。

A.2.8 接近危险场所

——接近或接触运转中的机械、装置;——接触吊货、接近货物下面;

——进入危险有害场所;

——上或接触易倒塌的物体;

——攀、坐不安全场所;

——其他。

A.2.9 某些不安全行为

——用手代替工具;

——没有确定安全就进行下一个动作;——从中间、底下抽取货物;

——扔代替用手递;

——飞降、飞乘;

——不必要的奔跑;

——作弄人、恶作剧;

——其他。

A.2.10 误动作

——货物拿得过多;

——拿物体的方法有误;

——推、拉物体的方法不对;

——其他。

A.2.11 其他不安全行动

A.3 作业环境的缺陷

——没有确保通路;

——工作场所间隔不足;

——机械、装置、用具、日常用品配置的缺陷;

——物体放置的位置不当;

——物体堆积方式不当;

——对意外的摆动防范不够;

——信号缺陷(没有或不当);

——标志缺陷(没有或不当)。

A.3.2 环境因素

——采光不良或有害光照;

——通风不良或缺氧;

——温度过高或过低;

——压力过高或过低;

——湿度不当;

——给排水不良;

——外部噪声;

——自然危险源(风、雨、雷、电、野兽、地形等)。

A.4 安全健康管理的缺陷

A.4.1 安全生产保障

a) 安全生产条件不具备;

b) 没有安全管理机构或人员;

c) 安全生产投入不足;

d) 违反法规、标准。

A.4.2 危险评价与控制

a) 未充分识别生产活动中的隐患(包括与新的或引进的工艺、技术、设备、材料有关的隐患);

b) 未正确评价生产活动中的危险(包括与新的或引进的工艺、技术、设备、材料有关的危险);

c) 对重要危险的控制措施不当。

a) 职责划分不清;

b) 职责分配相矛盾;

c) 授权不清或不妥;

d) 报告关系不明确或不正确。

A.4.4 培训与指导

a) 没有提供必要的培训(包括针对变化的培训);

b) 培训计划设计有缺陷;

c) 培训目的或目标不明确;

d) 培训方法有缺陷(包括培训设备);

e) 知识更新和再培训不够;

f) 缺乏技术指导。

A.4.5 人员管理与工作安排

a) 人员选择不当

——无相应资质,技术水平不够;

——生理、体力有问题;

——心理、精神有问题。

b) 安全行为受责备,不安全行为被奖励;

c) 没有提供适当的劳动防护用品或设施;

d) 工作安排不合理

——没有安排或缺乏合适人选;

——人力不足;

——生产任务过重,劳动时间过长。

e) 未定期对有害作业人员进行体检。

A.4.6 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a) 没有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b) 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有缺陷(技术性错误,自相矛盾,混乱含糊,覆盖不全,不实际等);

c) 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不落实。

A.4.7 设备和工具

a) 选择不当,或关于设备的标准不适当;

b) 未验收或验收不当;

c) 保养不当(保养计划、润滑、调节、装配、清洗等不当);

d) 维修不当(信息传达,计划安排,部件检查、拆卸、更换等不当);

e) 过度磨损(因超期服役、载荷过大、使用计划不当、使用者未经训练、错误使用等造成);

f) 判废不当或废旧处理和再次利用不妥;

g) 无设备档案或不完全。

A.4.8 物料(含零部件)

a) 运输方式或运输线路不妥;

b) 保管、储存的缺陷(包括存放超期);

c) 包装的缺陷;

d) 未能正确识别危险物品;

e) 使用不当,或废弃物料处置不当;

f) 缺乏关于安全卫生的资料(如MSDS)或资料使用不当。

A.4.9 设计

a) 工艺、技术设计不当

——所采用的标准、规范或设计思路不当;

——设计输入不当(不正确,陈旧,不可用);

——设计输出不当(不正确,不明确,不一致);

——无独立的设计评估。

b) 设备设计不当,未考虑安全卫生问题;

c) 作业场所设计不当(定置管理,物料堆放,安全通道,准入制度,照明、温湿度、气压、含氧量等环境参数等);

d) 设计不符合人机工效学要求。

A.4.10 应急准备与响应

a) 未制订必要的应急响应程序或预案;

b) 未进行必要的应急培训和演习;

c) 应急设施或物资不足;

d) 应急预案有缺陷,未评审和修改。

A.4.11 相关方管理

a) 对设计方、承包商、供应商未进行资格预审;

b) 对承包商的管理

——雇用了未经审核批准的承包商;

——无工程监管或监管不力。

c) 对供应商的管理

——收货项目与订购项目不符;

(给供应商的产品标准不正确,订购书上资料有误,对可修改订单不能完全控制,供应商擅自更换替代品失察等造成)

——对产品运输、包装、安全卫生资料提供等监管欠妥;

d) 对设计者的设计、承包商的工程、供应商的产品未严格履行验收手续。

A.4.12 监控机制

a) 安全检查的频次、方法、内容、仪器等的缺陷;

b) 安全检查记录的缺陷(记录格式、数据填写、保存等方面);

c) 事故、事件、不符合的报告、调查、原因分析、处理的缺陷;

d) 整改措施未落实,未追踪验证;

e) 未进行审核或管理评审,或开展不力;

f) 无安全绩效考核和评估或欠妥。

A.4.13 沟通与协商

a) 内部信息沟通不畅(同事、班组、职能部门、上下级之间);

b) 与相关方之间信息沟通不畅(设计者、承包商、供应商、交叉作业方、

政府部门、行业组织、应急机构、邻居单位、公众等);

(上两条的“信息”包括:法规、标准,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危险控制和应急措施,事故、不符合及整改,审核或管理评审的结果等。)

c) 最新的文件和资讯未及时送达所有重要岗位;

d) 通讯方法和手段有缺陷;

e) 员工权益保护未得到充分重视,全员参与机制缺乏。

10风险消减和风险控制措施

根据已识别的危害因素及其风险程度大小,按如下优先顺序排列,采取相应的风险消减、控制措施,并制订风险控制计划,将风险控制在可接受范

围:

10.1工程控制措施

(1)消除或减弱危害——通过对装置、设备设施、工艺等的设计来实施;

(2)密闭——对产生或导致危害的设施或场所进行密闭;

(3)隔离——通过隔离带、栅栏、警戒绳等把人与危险区域隔开;

(4)移开或改变方向——如危险及有毒气体的排放口。

10.2管理措施

(1)制定实施作业程序、安全许可、安全操作规程等;

(2)减少暴露时间(如异常温度或有害环境);

(3)监测监控(尤其是使用高毒物料的使用);

(4)警报和警示信号;

(5)安全互助体系;

(6)培训;

(7)风险转移(共担)。

10.3个体防护措施

(1)个体防护用品包括:防护服、耳塞、听力防护罩、防护眼镜防、护手套、绝缘鞋、呼吸器等;

(2)当工程控制措施不能消除或减弱危险有害因素时,均应采取防护措施;(3)当处置异常或紧急情况时,应考虑佩戴防护用品;

(4)当发生变更,但风险控制措施还没有及时到位时,应考虑佩戴防护用品。制订并执行相应作业指导书、安全操作规程。

10.4应急管理

(1)紧急情况分析、应急方案、现场处置方案的制定、应急物资的准备;(2)通过应急演练、培训等措施,确认和提高相关人员的应急能力,以防止和减少安全不良后果。

11危害因素辩识、风险评价及控制的动态管理

11.1公司对固定场所每年进行一次危害因素辨识和风险评价的确认,当发生重

大安全事故、相关方对安全影响的投诉、法律法规有重大调整、本公司活

动、服务发生较大变化、设备有重大变化或公司内规划有重大变化等特殊

情况时,应适时进行。

11.2安环部及各车间部门应时根据变化的情况对危害因素及危害因素造成的

事故类别及后果包括人身伤害、伤亡疾病、财产损失、停工、违法、影响

商誉、工作环境破坏、环境污染等等进行评价,事故类别包括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触电、淹溺、灼烫、火灾、高处坠落、坍塌、容器爆炸、其它爆炸、中毒和窒息、其它伤害等。

12隐患排查

根据公司情况,隐患排查可以为:公司级排查:专业级排查、车间级排查、

班组级排查、岗位级排查。专门机构实施的检验检测手段实施隐患排查,企业可委托外部专业机构实施,如避雷系统检测、特种设备检测、可燃气

体报警仪校准等。

13分级隐患排查内容

13.1公司级:通常风险级别为I级和II级的风险点,I级和II级风险点通常应

包括重大危险源,风险点所产生的后果严重、易产生重大隐患的风险点,或后果不严重、但发生概率较高的风险点所涉及的危险源。

13.2专业级:专业管理直接管理或相关的活动、过程、装置、设施、设备、物

料等风险点所涉及的危险源,如供电专业的排查点可包括高压线路、高压

配电、低压配电、低压固定线路、配电柜(箱)、接地系统、避雷系统、

设备绝缘耐压(电机、电焊机、手持电动工具等)、临时用电、检维(抢)

修等活动等风险点中的危险源。

13.3车间级:基层单位管辖范围内所有的设施、设备、作业过程、人员(含外

来人员)等风险点所涉及的危险源可设为排查点,包括在本区域内的公司

级、专业级排查点,除专业能力或设备能力不足导致无法实施排查的危险

源(如设备接地是否良好需接地电阻检测仪,可以由专业实施排查)外,可设为排查点。

13.4班组级:除专业能力或设备能力不足导致无法实施排查的危险源,将本班

组内所有的设施、设备、作业过程、人员(含外来人员)等风险点所涉及

的危险源可设为排查点。

13.5岗位级:除专业能力或设备能力不足导致无法实施排查的风险点,将本岗

位内所有的设施、设备、作业过程、人员(含外来人员)等风险点所涉及

的危险源应设为排查点。

13.6根据《风险点基本信息表》、《危险源识别、分析、评价表》的“风险点”、

“危险源”为隐患排查的对象,即“排查点”。风险点明确了排查的方向,

危险源明确排查的细节。

14排查周期

14.1根据风险点特性及危险源风险确定检查周期(隐患排查的实施时间间隔),

周期包括:

14.2岗位级一班三检、班组级每班一次、车间级每周一次、安环级每周一次,

公司级每月一次等。

14.3隐患排查周期可根据安全形式的变化、上级主管部门要求等情况,增加隐

患排查的频次。涉及季节性、节假日、检修、抢修、开停机等间断性出现

的风险点、危险源,可针对其特点制定专项排查表。

15隐患分级

15.1按照隐患的危险程度,参照《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安

监总局令第16号),可分为一般隐患、重大隐患二个等级。其中:一般事

故隐患,是指易导致伤害事故发生且整改难度较小,在发现后能够立即整

改排除的隐患。重大事故隐患,是指易导致较大以上事故发生且整改难度

很大,应当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停业,并经过一定时间整改治理方能排除的

隐患,或者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生产经营单位自身难以排除的隐患。15.2I级或II级危险源,对应的隐患为重大隐患;

15.3III、IV级危险源,对应的隐患为一般隐患。

15.4不同级别隐患分别实施登记跟踪管理。

16隐患分级治理

16.1隐患治理实行分级治理。根据治理能力判断,可包括岗位纠正、班组治理、

车间治理、专业治理、公司治理。由隐患发生单位确定治理责任人,如确

认无能力实施治理,则应向公司申请实施专业治理或公司治理。

16.2一般隐患的整改由隐患排查人员向存在隐患的部门、车间、班组下发《隐

患排查治理通知单》。由隐患整改责任单位负责人或班组立即组织整改,

明确整改责任人、整改要求、整改时限等内容。

16.3重大事故隐患的整改:对于重大事故隐患或难以整改的隐患,隐患整改责

任部门、车间应组织制定事故隐患治理方案,经论证后实施。重大事故隐

患治理方案应包括:

16.41) 治理的目标和任务;

16.52) 采取的方法和措施;

16.63) 经费和物资的落实;

16.74) 负责治理的单位和人员;

16.85) 治理的时限和要求;

16.96)防止整改期间发生事故的安全措施。

16.10对于简单易行的整改措施,也可参照一般事故隐患的整改要求实施。16.11整改期间的防范要求:对无法立即整改的事故隐患,隐患整改责任部门、

车间须采取可靠的安全措施,涉及重大事故隐患还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或

应急处置措施,落实监控责任,防止隐患发展为事故。

17隐患治理验收

17.1一般事故隐患整改的验收

17.2一般事故隐患治理完成后,隐患治理效果的验收由隐患提出单位或人员实

施,由隐患整改责任部门、车间组织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后由向隐患排查

主管部门提交《一般隐患登记及整改消号审批》,验收人进行签字确认,

申请隐患验收及关闭销号。隐患排查主管部门对提交《一般隐患登记及整

改消号审批》进行审查,并进行现场复验后,进行隐患验收及关闭销号,复验人进行签字确认。

17.3重大事故隐患的整改验收

17.4重大事故隐患治理完成后,由隐患排查主管部门组织相关部门、车间、

人员进行验收,验收合格经公司总经理签字确认后,向监管部门提交《重

大隐患登记及整改消号审批表》,申请隐患验收及关闭销号重大事故隐患

的整改验收。

18双预防组织与人员

公司成立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组织领导小组,对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

负全面领导职责。领导小组下设公司风险评估小组,负责安全风险分级

管控具体实施工作,部署落实“风险点辨识及风险评估计划”,审核、评

估、汇总各部门提报的风险点辨识和分级管控措施内容。安环部负责公

司风险评估小组综合监督、协调、管理及考核相关工作,并及时向安全风

险分级管控领导小组汇报工作动态,公司鼓励全体员工参与危害与影响的识别,以增强员工参与风险管理的意识,为公司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19附则

19.1本制度由安环负责制定解释。

19.2本制度自正式下发之日起开始执行。

20附件

20.1附件1:作业岗位清单

20.2附件2:岗位作业内容清单(含作业步骤)

20.3附件3:风险点(危险源)辨识标准(或依据、风险点排查表)

20.4附件4:风险点(危险源)辨识结果信息统计表

20.5附件5:风险点(危险源)风险评价原始信息表

20.6附件6;风险等级分布信息表

20.7附件7:重大风险信息统计表

20.8附件8:风险分级管控程序图

附件1:作业岗位清单

作业岗位清单

附件2-1:岗位作业内容清单

____ CA缩合____车间_缩合__岗位

附件2-2:岗位作业内容清单CA缩合车间碱吸收__岗位

1、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管理制度

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管理制度 1.目的 根据对存在的危险源进行辨识与评价,制定风险控制措施,并对其进行管理,以减少或避免事故、事件发生,保证安全生产,特制定本制度。 2.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全公司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管理。 3.术语与定义 3.1危险因素:是指能够对人造成伤害或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害的因素。 3.2危险源:是可能导致伤害、疾病、财产损失、环境破坏或其组合的根源或状态。 3.3危险源辨识:是识别危险源的存在并确定其性质的过程。 3.4风险评价:评价风险程度并确定其是否在可承受风险范围的全过程。 4.职责 4.1总经理 负责组织制定危险源管理制度和参与风险评价管理制度。 4.2主管安全生产副总经理 4.2.1负责组织制定危险源管理办法和开展全公司的危险源分级控制管理具体工作,检查有关控制措施的落实情况。 4.2.2督促开展危险源检查,避免危险源漏定或失控,并对所查出的隐患实施整改,了解全公司危险源的分布状况及存在重大缺陷状况。 4.2.3审阅和批示有关单位上报的危险源隐患汇总表,并督促或组织及时进行整改到位。 4.3安保部 4.3.1协助主管副总经理组织开展危险源分级控制管理,制定并实施管理办法。4.3.2负责组织全公司对相应级别危险源危险因素的系统分析,推行控制技术,不断落实、深化、完善危险源控制管理。

4.3.3按“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职责,及时对基层单位无力整改的危险源缺陷或隐患采取措施。 4.3.4参与危险源辨识结果的审查,并在本部门的职权范围内组织实施对相应危险源的监督或控制管理。 4.3.5对本部门的危险源定期进行检查。 4.3.6对因本部门工作延误,导致危险源失控或由此引发的安全事故负责。 4.4各部门负责人 4.4.1负责组织本部门开展危险源分级控制管理,落实危险源管理办法及控制措施。 4.4.2对本部门危险源按分级管理的规定进行认真检查,并了解本单位危险源的分布情况及存在的重大缺陷问题。 4.4.3督促班组对危险源进行严格检查。 4.4.4审阅并批示班组报送的危险源隐患汇总表,督促或组织对隐患进行整改。对本部门无力整改的隐患,及时上报安保部,检查落实临时措施并加以控制。 4.4.5对本部门危险源漏定或失控及由此引发的安全事故负责。 4.5班(组)长 4.5.1负责本班组的危险源控制管理,熟悉各级危险源控制的内容,督促各岗位人员(包括本人)对各级危险源进行检查。 4.5.2对本班组查出的隐患当班必须进行整改,确实无力整改的应及时上报车间,同时立即采取有效的监控措施。 4.5.3对本班组内危险源进行认真检查,对隐患整改或信息反馈方面出现的失误及由此引发的各类事故承担责任。 4.6岗位操作人员 4.6.1必须熟悉本岗位有关危险源的检查控制措施内容,当班检查控制情况,严禁弄虚作假。 4.6.2发现隐患应立即上报班组,并协助整改,对不能及时整改的隐患,则应采取有效监控措施,避免事故的发生。

安全管理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

安全管理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 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一、目的加强对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管理,以保证其安全经济运行,预防事敀发生,保护公司财产和员工生命安全。 二、引用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压力容器安全监察规程》、《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关亍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规定》及国家安监总局《关亍开展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等法律法规,特制订本管理制度。 三、定义:(安全生产法第九十六条) 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或临时的生产、加工、搬运、使用或贮存危险物质丏危险物质的数量等亍或超过临界的单元(包括场所和设施)。 二、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亍公司所有生产装置中的各类压力容器和贮罐属重大危险源的场所。

三、内容1、重大危险源安全责任制2、重大危险源档案建立、更新和维护管理制度 3、重大危险源安全监管巡查制度 4、重大危险源检测制度 5、安全监控设备设施使用、维护、保养制度 6、重大危险源从业人员安全培训教育制度 7、重大危险源报告、备案制度 8、应急救援物资、器材管理制度9、重大危险源事敀应急救援预案10、重大危险源事敀隐患排查治理制度11、安全制度执行情况考核奖惩办法四、成立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领导小组1、领导小组: 组长: 成员: 职责: 组长:组织全场员工讣真贯彻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公司各项安全规章制度,对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管理负全面领导责任。 副组长:协劣组长讣真执行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公司各项安全规章制度,协劣领导检查班组对重大危险源的日常安全管理,对安全管理负监督责任。 成员:负责对重大危险源的日常安全管理,带领员工严格按照安全技术操作规程作业,做好重大危险源的日常巡检工作,确保设备的安全使用。 重大危险源安全责任制1、总经理是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第一责任人,对重大危险源工作全面负责,讣真贯彻、落实、执行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 2、总经理劣理对重大危险源负直接责任,在总经理领导下负责安全生产工作,对劢火作业、设备内作业应严格审批,组织编制重大危险源应急预案并实施演练。 3、总工程师组织制定、修订重大危险源安全操作规程及应急预案,审批重大危 险源工艺处理、检修、施工安全技术方案,负责对员工的安全教育和考核工作。

重大危险源安全管控制度

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1、为贯彻国家《安全生产法》,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加强重大危险源的管理,杜绝重特大事故发生,确保公司安全生产局面的稳定,特制定本制度。 2、本制度适用于本公司承担各类房建、市政、公路工程的新建、改建、扩建等施工活动。 3、本制度所称重大危险源是指有可能引发建设工程施工重大生产安全事故的危险性较大的专项工程以及对施工安全影响较大的环境和因素。 第二章管理机构职责 4、公司的安全管理职责 1)组织全系统贯彻落实国家有关重大危险源管理的法律、法规及国家标准; 2)制定公司重大危险源管理规定; 3)建立健全公司重大危险源管理系统,严格划分范围,不断完善预测、预警、预案工作;4)部署、组织制定重大事故应急预案及开展演练,组织重大事故的应急救援; 5)组织或参加重大危险源造成事故的调查和处理; 6)对直接监督管理的重大危险源做到可控备案。 5、各项目单位的安全管理职责 1)组织所属单位认真贯彻落实国家重大危险源管理的法律、法规和公司的规章制度; 2)建立重大危险源的档案登记、检测评估、监控管理,对存在的问题落实技术方案和资金,并限期整改; 3)完善本单位重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定期开展演练,落实重大事故应急救援工作; 4)协助或参加重大事故的调查和处理; 5)重大危险源管理必须责任到人,完善规章制度,规范日常管理,对本单位的重大危险源做到可控在控。 第三章登记、评估和备案 6、项目建立重大危险源档案,各项目应定期或及时审核所属项目重大危险源台帐,并负责上报公司安全生产委员会。 7、各项目要按照国家、公司的要求,认真完成国家规定的重大危险源普查登记,按规定至少每两年进行一次重大危险源的安全评估工作。评估工作应由有资质的机构进行,《评估报告》按地方政府要求进行备案。 8、每年由公司组织开展定期重大危险源的检查工作,各项目不定期自查,对检查中发现的

危险源辨识及管理守则汇编.doc

危险源辨识及管理制度汇编1 新建铁路长春(开安)至西巴彦花线铁路工程CX-VII标段危险源识别和管理制度 编制: 审核: 审批: 中铁二十二局集团有限公司 新建铁路长春(开安)至西巴彦花线铁路工程项目部经理部目录 第一章总则(1) 第二章危险源辨识(1) 第三章危险源风险评价(5) 第四章危险源的管理与控制(7) 危险源辨识和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管理方针,加强安全管理事前控制,强化对上万高速公路B3标段施工安全重大危险源的监控,提高工程项目安全生产管

理水平,杜绝重大生产事故发生,现就上万高速公路B3标段建设项目危险源辨识、管理和监控以及风险控制,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上万高速公路B3标段。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危险源是指有可能引发上万高速公路施工人身伤害及设备、财产损失的各种危险因素和安全生产事故隐患。 第四条施工单位应当根据本标段工程项目特点、地质地貌、当地气候、周边环境等具体情况以及承担的施工范围和工程进展和开工情况,在工程项目大面积施工前,辨识出施工安全危险源,并对其进行风险评价。确定重大危险源,从而使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做到突出重点、有的放矢。 第二章危险源辨识 第五条危险源辨识工作方法采用现场调查、工作任务分析和工作任务危险性研究结合的方法。 第六条危险源辨识的各项准备工作: 1、施工单位管理者要高度重视,在人员、时间、和其他资源上给予支持和保证; 2、必须由懂专业、有经验的人员组成辨识小组,如项目生产经理、项目总工、工程部长、专职安全管理人员、施工队长、专业工程师、技术员、安全员、班组长、物资部负责人、现场施工人员和机械操作手等;

危险源安全管理控制方案

危险源安全管理控制方案

风险源安全管理方案 一、风险源的识别 根据本项目实际情况识别7项风险源 1.高处坠落; 2.物体打击; 3.机械伤害; 4.触电; 5.坍塌; 6.火灾、爆炸; 7.淹溺; 二、对风险源的评价: 1、高处坠落——凡在基准面2米(含2米)以上作业,建筑物四口五临边、攀登、悬空作业及雨天进行的高处作业,可能导致人身伤害的作业点和工作面。 2、物体打击——高空坠落及水平崩溅物体造成人身安全伤害的。 3、机械伤害——机械运转工作时,因机械意外故障或违规操作可能造成人身伤害或机械损害的。 4、触电——工程外侧边缘距外电高压线路未达到安全距离,用电设备未做接零或接地保护,保护设备性能失效,移动或照明使用高压,违规使用和操作电气设备,对人身造成伤害或损害的。 5、坍塌——基坑开挖、脚手架、模板搭设与拆除,脚手架板上超负荷堆放,机械使用不当,造成的坍塌,对人身或机械造成伤害或损害的。 6、火灾、爆炸——电气设备线路安装不符合规定,绝缘

性能达不到要求,未按规定明火作业,易燃易爆物品存放不符合要求,对人体造成人身伤害及财产损失的。 7、淹溺——深基坑积水、泥浆池,对人体造成伤害及财产损失。 三、风险源的综合预防、控制措施: (一)对风险源要采取“两个控制”,即前期控制、施工过程控制。 1、前期控制:工程开工前在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或专项施工方案时,针对工程的各种风险源,制定出防控措施。 2、施工过程控制:在工程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规定监督检查,认真落实整改。 (二)加强安全生产的综合管理。 1、认真落实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杜绝一切人为事故的发生。 2、加强对员工队伍人员的安全教育,提高作业人员素质和安全生产自我保护意识。 3、增强各级管理人员安全责任意识,加强安全专业知识培训。 4、严格加强各种风险源和管理工作,结合工程特点,针对确认的风险源实施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 四、七个风险源的具体预防措施: (一)预防高处坠落事故的防护措施

危险源辨识及控制管理制度

危险源辨识及控制管理程序 1 目的与适用范围 1.1本程序用来辨识四川发展生产作业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在工作活动过程和场所中的危险源,并对危险源的风险进行评价和控制。 1.2本程序适用于公司各业务运营部门(以下简称各单位)。 2 定义与术语 2.1危险源:可能导致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 2.2危险源辨识:识别危险源的存在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 2.3重大危险源: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加工、搬运、使用或贮存危险物质,且危险物质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依据国家标准GB18218-2000进行辨识。 2.4风险:某一特定危险情况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组合。 2.5风险评价:评估风险大小以及确定风险是否可容许的全过程。 3 管理职责 3.1安全环保部负责本程序的制定、修改,负责制订风险分级标准,组织审定各单位申报的改善型方案纳入安措项目,监督检查各单位Ⅰ、Ⅱ级危险源控制执行情况,组织重大危险源安全现状评价。 3.2各单位根据本程序的规定,负责辨识、评价、控制和管理本单位的危险源,拟订Ⅰ、Ⅱ级危险源的控制措施。对Ⅰ、Ⅱ级危险源辨识涉及到原有设施进行改造的,按照维修工程或技改工程实施渠道,提出项目建议书。同时监督检查相关方在本区域的工作活动过程和场所开展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风险控制的情况。 3.3涉及相关方(四川分公司)的各单位根据本程序的规定,负责辨识、评价、控制和管理本单位管理范围、区域和岗位的危险源,拟订Ⅰ、Ⅱ级危险源的控制措施。对Ⅰ、Ⅱ级危险源辨识涉及到原有设施进行改造的,

按照四川分公司维修工程或技改工程实施渠道,配合项目单位提出项目建议书。同时关注、配合、跟踪维修工程和技改工程项目的计划实施进度。 3.4运营管理部要在合同中明确提出相关方在公司范围内作业,必须开展工作活动过程和场所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风险控制的要求,并纳入相关方合同履约评价。 3.5运营管理部对项目单位提出Ⅰ、Ⅱ级危险源涉及原有设施改造的项目建议书组织审查,纳入安措项目投资计划。针对项目单位的Ⅰ、Ⅱ级危险源涉及原有设施改造的安措项目投资计划组织实施。 3.7综合管理部(财务)负责落实Ⅰ、Ⅱ级危险源改善方案投资费用。 3.8各级顾客代表负责根据各单位与四川分公司等相关方相关的危险源与四川分公司等相关方的沟通与协调,同时,负责接收、索取、汇总、转交四川分公司等相关方的要求、规定以及双方的文件传递。 4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风险控制流程(详见附件一) 5 工作活动分类 5.1各单位对岗位的工作活动进行划分,其内容包括人员、设备、原材料、厂房、程序及其相关信息。 5.2工作活动的分类由班组人员共同进行,作业区审核,绘制工作活动过程图与作业点平面图,各单位最终审定,对整理出来的相关活动,填写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风险控制表(详见表格编号:DRFT010013-01A)。 6 危险源辨识 6.1在工作活动分类基础上,各单位以作业区为单位组织岗位人员针对所从事工作的活动内容和所在的工作场所辨识有关的危险源,由作业区组织汇总。 6.2各单位要成立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小组,对汇总的危险源进行审核、补充和确定,填写“公司危险源评审表”(详见表格编号:DRFT010013-09A),由各单位第一责任人审定。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小组由三人以上组成,并有员工职业健康安全代表参加,小组成员应具备以下资质:

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加强对重大危险源的管理,预防重、特大事故的发生,根据《安全生产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特制定本办法,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制度。 第二条本办法引用标准gb18218?—2011《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和国家安监总局《关于开展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 第三条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或临时生产、加工、搬运、使用或贮存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 第四条各工程公司(项目部)、承包单位、各职能部室要认真履行职责,分工合作,积极配合,加强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监督检查和管理,消除隐患,确保安全生产。 第二章重大危险源管理规定 第五条必须根据国家标准定期对本单位的危险源进行危险(安全)评价,即工程公司(项目部)所有构筑物、承建的施工现场、锅炉、压力容器(管道)、库区(库)、贮罐区(贮罐)、危险化学品使用、储运等危险性作业的工业设施和作业以及其他具有危险性、可能发生或曾经发生过重大事故的生产场所予以危险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价。 第六条重大危险源的风险评价和安全评价由公司组织有关专业技术人员或聘请安全评价中介机构进行。根据评价结果制定有效的控制措施与应急救援预案,降低危险性,保障重大危险源安全运行。

第七条公司对有重大危险源的施工现场,必须开工前进行一次风险分析评估;剧毒品作业每年进行一次安全评价。根据重大危险源的危险特性、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及其严重性与后果做出定量或者定性的分析评价,并将评价报告按管理权限上报有关部门。 第八条重大危险源进行辨识和评价后,将根据安全评价结果和国家有关标准对危险源划分等级,确定不同的管理权限和责任,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与控制措施。 第九条重大危险源实行分级监控。按照“集团公司-铜城建设公司-各分公司”三级分工,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做好监控管理。 第十条建立危险源登记台帐制度,及时掌握重大危险源数量与等级变化以及运行控制、安全管理与维护、人员培训、安全责任落实等情况,有效控制引发事故的危险因素,消除违章作业和违章指挥现象。 第十一条重大危险源所在工程公司(项目部)、承包单位必须制定事故应急救援预案,配备必要的应急器材与工具,并组织应急救援演练,检验应急响应的有效性和时效性,并根据演练效果及时修改补充, 管理制度《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制度》。 第十二条重大危险源所在工程公司(项目部)、承包单位必须制定书面的、科学清楚的岗位安全技术操作规程,保证其适用有效。 第十三条实行重大危险源动态管理,生产工艺条件、设备、材料、生产过程等因素发生变化后必须重新进行风险分析与安

危险源管理制度(新)

危险源(点)管理制度 第一条为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加强炼钢厂危险源(点)的管理工作。根据《安全生产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344号令)和《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标准以及《关于开展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安监管协调字[2004]56号)文件和《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AQ/T9006—2010)要求,结合炼钢厂实际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炼钢厂各单位 第三条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加工、使用或储存危险化学品,且危险化学品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包括场所和设施)。 危险源是指具有能量的物质与行为,通过触发因素作用,可使其能量失控导致人体伤害和财产损失。 危险因素是指可能发生事故的设备、作业场所和岗位以及相关作业活动中存在的不安全状态。 危险源控制指由规定的部门或人员定期对危险源的管理、工作状况等进行检查、测定及工作评价。 第四条职责 一、成立以生产厂长为组长的厂危险源管理小组,各单位第一负责人为小组成员,对全厂危险因素的辨识与管理全

面负责。 二、安全科负责监督各责任单位对区域内危险源(点)的日常监控管理工作。 三、各生产车间、工段、班组第一负责人要依据区域危险源(点)不同级别的项目,各自负责或指定专人对相应危险源(点)进行监控管理。 第五条辨识与评估 一、危险源的辨识 1、有发生火灾、爆炸、煤气危害、锅炉受压容器爆炸、化学物爆炸、铁水爆炸等危险的场所; 2、有提升系统危险的场所; 3、有被车辆伤害危险的场所; 4、有高空坠落危险的场所; 5、有触电(包括雷击)危险伤害的场所; 6、有烧伤、烫伤危险的场所; 7、有腐蚀、放射、辐射、中毒和窒息危险的场所; 8、有落物、锤击、碎裂、崩块、砸伤、飞溅、坍塌、淹溺危险的场所; 9、有被物体辗、挂、夹、刺、碰、割、挤和撞击等危险的场所; 10、其它容易致人伤害的场所。 二、危险源的评估

危险源辨识及管理制度

危险源辨识及风险控制管理制度 1目的 对公司在生产乳胶基质及现场混装作业过程活动的人员、场所、设施以及运行、作业设备产生的危险源进行辨识,评价风险的重要程度,确定、更新重要危险源,以及对其进行管理并为公司建立职业健康安全目标、方案及运行控制提供依据,以最大程度降低风险级别和财产损失,为体系的持续改进产生更大绩效。 2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本公司生产全过程的职业健康安全危险源的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策划。 3术语和定义 3.1危险源 可能导致人身伤害、疾病的根源、状态、行为或其组合。 3.2风险 危险事件发生或曝露其中可能性和由事件或曝露其中导致伤害或疾病严重程度的组合。 3.3风险评价 评估采取了任何适当的控制措施后,危害因素造成的风险是否可以接受的过程。 4职责 4.1 公司经理 1)公司经理负责批准公司《重要危险源和控制措施清单》; 2)各部门负责人批准本部门《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工作表》和《重 要危险源和控制措施清单》。 4.2安全生产部 1)负责组织各部门的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 2)负责组织公司重要危险源的收集整理和对风险控制的策划; 3)负责确认与更新公司重要危险源和不可接受风险。

5危险源辨识 5.1危险源的辨识 1)本公司在生产和服务活动中存在或可能发生的危险源。 2)所使用的产品或服务中存在或可能发生的危险源。 3)识别危险源应充分考虑常规、非常规两种活动状态和过去、现在、 将来三个时态。 4)危险源识别方法危险源的识别采用现场排查法,由安全检查人员同 其他相关人员在现场进行识别、观察。 5.2识别危险源伤害和时态、状态 1) 六种典型危害 a 各种有毒有害化学品的挥发、泄漏所造成的人员伤害、火灾等; b 物理危害:造成人体辐射损伤、冻伤、烧伤、中毒等; c 机械危害:造成人体砸伤、压伤、倒塌压埋伤、割伤、刺伤、擦伤、扭伤、冲击伤、切断伤等; d 电器危害:设备设施安全装置缺乏或损坏造成的火灾、人员触电、设备损害等; e 人体工程危害:不适宜的作业方式、作息时间、作业环境等引起的人体过度疲劳危害; f 生物危害:病毒、有害细菌、真菌等造成的发病感染。 2) 三种时态 a 过去:作业活动或设备等过去的安全控制状态及发生过的人体伤害事故; b 现在:作业活动或设备等现在的安全控制状况; c 将来:作业活动发生变化、系统或设备等在发生改进、报废后将会产生的危险因素。 3) 三种状态 a 正常:作业活动或设备等按其工作任务连续长时间进行工作的状态; b异常:作业活动或设备等周期性或临时性进行工作的状态,如设备的开启、停止、检修等状态; c 紧急情况:发生火灾、水灾、交通事故等状态。

xx公司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管理制度

附件30 XX公司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本制度规定了XX公司(以下简称“公司”)生产有关的活动中,危害辨识和风险评价工作的范围、方法、步骤,重要危险源涉及更新的具体要求。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范围内危害辨识、危险评价及危险 控制工作。适用于对新项目(包括新、改、扩建项目)可能产生的危害进行预评价及控制工作。 第三条危害:可能造成人员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作业环境破坏的根源或状态。 第四条危险源:可能导致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危险源”又叫做“危害因素”。 第五条危险源辩识:识别危险源的存在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 第六条风险:某一特定危险情况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结合。 第七条风险评价:评估风险大小以及确定风险是否可容许的全过程。 第八条可容许风险:根据本公司的法律义务和职业安全方 针,已降至组织可接受程度的风险。 第九条职业安全:影响工作场所内员工、临时工作人员、访 问者和其他人员安全的条件和因素。 第十条相关方:与本公司的职业安全绩效有关的或受其职业安全绩效影响的个人或团体。

第十一条三种时态、三种状态 ㈠过去时态:以往遗留的职业安全问题和过去发生的职业安全事故。 ㈡现在时态:现在正在发生,并持续到未来的职业安全问题。 ㈢将来时态:将来可能产生的职业安全问题,如新项目带来的、法规变化带来的和不可预见的职业安全风险。 ㈣正常状态:指固定的、例行性的活动中,可能产生的环境、职业安全问题。 ㈤异常状态:虽在计划之中,但不是例行性的活动。 (六)紧急状态:突发性的灾害情况。 第十二条第一类危害:即危险源,是指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能量(或能量载体)和危险物质。 第十三条第二类危害:导致约束、限制第一类危害的措施失效或破坏的各种不安全因素。 第十四条四不放过:事故原因没查清不放过、责任人员没处理不放过、整改措施没落实不放过、有关人员没受到教育不放过。 第十五条三同时:基本建设项目中的职业安全与卫生技术措施和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的法律制度的简称。 第二章职责 第十六条总经理或分管副总经理负责重要危险因素管理方案及控制措施的批准。 第十七条分管副总经理负责危害辨识、危险评价和危险控制计划的组织领导工作。 第十八条安监部

危险源管理办法

危险源管理办法 (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项目危险源管理,促进现场安全生产有序、规范运行,杜绝较大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努力减少一般生产安全事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暂行规定》、《关于认真做好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等规定,结合中交第二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局”)安全生产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对子公司、分公司、事业部(以下简称“各单位”)的在建项目的危险源管理。 第三条本办法所指危险源是指可能造成人员伤害、疾病、财产损失、作业环境破坏或其他损失的根源或状态。 第二章危险源分类 第四条按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6441-86)对事故类别的分类,将影响现场生产安全和职业健康的危险源划分如下: 一、按事故类别分类 1、物体打击; 2、车辆伤害(挤、压、撞、倾覆等);

3、机械伤害(夹、剪、卷、绞、碾、碰、割、刺等); 4、起重伤害(挤压、坠落、打击); 5、触电(含雷击); 6、淹溺; 7、灼烫(物理灼伤、化学灼伤、高温烫伤); 8、火灾; 9、高处坠落; 10、坍塌(建筑物、构筑物、堆置物、山体坍塌); 11、冒顶片帮(隧道、矿山、井下、坑洞); 12、透水(隧道、矿山、井下、坑洞); 13、放炮; 14、火药爆炸(生产、加工、运输、储藏过程中爆炸); 15、可燃气爆炸(包括粉尘爆炸); 16、锅炉爆炸; 17、容器爆炸; 18、其他爆炸(化学性爆炸等); 19、中毒和窒息(缺氧); 20、其他伤害(摔、扭、擦、跌、撞、挂、冻、野兽咬伤等)。 二、按职业健康分类 将职业健康危害因素分为:生产性粉尘,毒物,噪声与振动,高温,低温,辐射(电离辐射、非电离辐射),其他危害因素等

危险源识别与管理制度(新版)

危险源识别与管理制度(新版) 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enterprise production management. The object is the state management and control of all people, objects and environments in production.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AQ-SN-0498

危险源识别与管理制度(新版)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加强对重大危险源的管理,预防重、特大事故的发生,根据《安全生产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引用标准gb18218?-2011《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和国家安监总局《关于开展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 第三条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或临时生产、加工、搬运、使用或贮存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 第四条各工程公司(项目部)、承包单位、各职能部室要认真履行职责,分工合作,积极配合,加强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监督检查和

管理,消除隐患,确保安全生产。 第二章重大危险源管理规定 第五条必须根据国家标准定期对本单位的危险源进行危险(安全)评价,即工程公司(项目部)所有构筑物、承建的施工现场、锅炉、压力容器(管道)、库区(库)、贮罐区(贮罐)、危险化学品使用、储运等危险性作业的工业设施和作业以及其他具有危险性、可能发生或曾经发生过重大事故的生产场所予以危险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价。 第六条重大危险源的风险评价和安全评价由公司组织有关专业技术人员或聘请安全评价中介机构进行。根据评价结果制定有效的控制措施与应急救援预案,降低危险性,保障重大危险源安全运行。 第七条公司对有重大危险源的施工现场,必须开工前进行一次风险分析评估;剧毒品作业每年进行一次安全评价。根据重大危险源的危险特性、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及其严重性与后果做出定量或者定性的分析评价,并将评价报告按管理权限上报有关部门。 第八条重大危险源进行辨识和评价后,将根据安全评价结果和

危险源安全管理规定修订稿

危险源安全管理规定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X9QT-X8QQB8Q8-NQ8QJ8-M8QMN]

危险源安全管理制度 为加强公司内部重大危险源的管理,特制定本制度。 2、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部重大危险源的管理。 3、职责 工业安全部组织或聘请有资质人员按规定对公司重大危险源定期进行检测、评估。 工业安全部制订和修订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制度。 工业安全部对公司重大危险源的管理负有督查的职责。 重大危险源的所在部门负责重大危险源的日常安全管理。 4.管理要求 车间或部门直接对重大危险源实施管理并对管理结果负责,同时确定一个安全承包人,负责所属重大危险源日常安全管理工作。 具体管理措施依照《安全操作规程》、《消防安全管理规定》、《危险化学品管理规定》、《防火防爆禁烟禁火管理制度》等公司的安全规章制度执行。 公司成立应急救援组织机构,组建应急救援队伍,配备、维护好应急救援装备和器材。建立健全重大危险源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空气呼吸器、防毒面具、滤毒罐等应急器材保持完好。 公司制定《重大危险源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并对重大危险源紧急事故进行抢险救灾实施及日常演练。 每年对全公司员工进行安全教育和技术培训,使其掌握本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和紧急情况下应当采取的应急措施。每年不得少于一次举行安全、消防应急演习活动。

公司每季不得少于一次安全综合检查;车间或部门每月不得少于一次进行安全综合检查。 当班操作人员必须定时对所有危险源进行检查记录,发现问题及时上报。重大危险源有严重缺陷,难以保证安全运行时,操作人员应及时向车间或部门负责人报告,车间或部门负责人应及时妥善处理,同时报告工业安全部。 重大危险源运行时,操作人员应认真执行有关安全运行的规章制度,做好运行值班记录和交接班记录,严格遵守劳动纪律,不得擅离职守,不得做与本岗位无关的事。 班组员工必须按规定进行巡回检查。 凡进入重大危险源区域作业人员,必须经过上岗培训合格才能进入工作岗位,区域内所有设施的更改,需要工业安全部按程序审核同意方可实施,外来人员要有专人陪同方可入内。 维修及动火作业必须办理许可证审批手续。 车间或部门主管对区域内的消防器材及应急物资的完好率负责,安排专人管理,定期检查,保障设施正常运转使用。 重大危险源区域内静电接地、搭车线、静电跨接线必须保持良好接地。谢谢分享!安全第一!谢谢观看不一样的时代学无止境看,天上有灰机!了解了啊

工程项目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示范文本

工程项目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示范文本 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 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 某某管理中心 XX年XX月

工程项目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示范文本使用指引:此管理制度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一、各单位应当成立危险源安全管理组织机构,建立 健全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规章制度,落实重大危险源安全 管理与监控责任制度,明确所属各部门和有关人员对重大 危险源日常安全管理与监控职责,制定重大危险源安全管 理与监控实施方案。 二、单位的决策机构或主要负责人,应当组织危险源 的辨识评价,应当保证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与监控所需资 金的投入。 三、各单位应当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技术培 训,使其全面掌握本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和在紧急情况下 应当采取的应急措施。 四、单位应当将重大危险源可能发生事故的应急措

施,特别是避险方法书面告知相关单位和人员。 五、各单位应当在重大危险源现场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并加强对重大危险源的监控和对重要的设备、设施进行经常性的检测、检验,并做好检测、检验记录。 六、各单位应当对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状况和防护措施落实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做好检查记录。 七、对存在事故隐患的重大危险源,各单位必须制定整改方案,落实整改措施和整改责任人,立即整改;对不能立即整改的,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安全措施,防止事故发生,并及时报告。 八、单位应当制定重大危险源应急救援预案,落实应急救援预案的各项措施。适时进行应急救援演练,评价、总结、完善。 请在此位置输入品牌名/标语/slogan Please Enter The Brand Name / Slogan / Slogan In This Position, Such As Foonsion

危险源辨识与管理制度

---------------------------------------------------------------范文最新推荐------------------------------------------------------ 危险源辨识与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加强对重大危险源的管理,预防重、特大事故的发生,根据《安全生产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特制定本办法。 第三条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或临时生产、加工、搬运、使用或贮存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 第四条各工程公司(项目部)、承包单位、各职能部室要认真履行职责,分工合作,积极配合,加强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监督检查和管理,消除隐患,确保安全生产。 第二章重大危险源管理规定 第五条必须根据国家标准定期对本单位的危险源进行危险(安全)评价,即工程公司(项目部)所有构筑物、承建的施工现场、锅炉、压力容器(管道)、库区(库)、贮罐区(贮罐)、危险化学品使用、储运等危险性作业的工业设施和作业以及其他具有危险性、可能发生或曾经发生过重大事故的生产场所予以危险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价。 第六条重大危险源的风险评价和安全评价由公司组织有关专业技术人员或聘请安全评价中介机构进行。根据评价结果制定有效的控制措施与应急救援预案,降低危险性,保障重大危险源安全运行。 第七条公司对有重大危险源的施工现场,必须开工前进行一次风险 1 / 9

分析评估;剧毒品作业每年进行一次安全评价。根据重大危险源的危险特性、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及其严重性与后果做出定量或者定性的分析评价,并将评价报告按管理权限上报有关部门。 第八条重大危险源进行辨识和评价后,将根据安全评价结果和国家有关标准对危险源划分等级,确定不同的管理权限和责任,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与控制措施。 第九条重大危险源实行分级监控。按照“集团公司-铜城建设公司-各分公司”三级分工,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做好监控管理。 第十条建立危险源登记台帐制度,及时掌握重大危险源数量与等级变化以及运行控制、安全管理与维护、人员培训、安全责任落实等情况,有效控制引发事故的危险因素,消除违章作业和违章指挥现象。第十一条重大危险源所在工程公司(项目部)、承包单位必须制定事故应急救援预案,配备必要的应急器材与工具,并组织应急救援演练,检验应急响应的有效性和时效性,并根据演练效果及时修改补充。第十二条重大危险源所在工程公司(项目部)、承包单位必须制定书面的、科学清楚的岗位安全技术操作规程,保证其适用有效。 第十三条实行重大危险源动态管理,生产工艺条件、设备、材料、生产过程等因素发生变化后必须重新进行风险分析与安全评价,重新进行危险源分级登记,修订相关技术资料、文件与控制措施。 第十四条建立和实施重大危险源从业人员安全教育培训制度,建立安全培训档案,提高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 (一)安全管理部要把重大危险源的管理、监控、治理工作作为安

危险源辨识和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

危险源辨识和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 1危险源概念 危险源是指一个系统中具有潜在能量和物质,具有释放危险性,可造成人员伤害、财产损失或环境破坏,在一定的触发因素作用下可转人为事故的部位、区域、场所、空间、岗位、设备及其位置。 2 危险源辨识 2.1危险源辨识方法 危险源辨识工作采用现场调查、工作任务分析和工作任务危险性研究结合的方法。 2.2危险源辨识的各项准备工作 2.2.1 项目管理者要高度重视,在人员、时间、和其他资源上给予支持和保证; 2.2.2 必须由懂专业、有经验的人员组成辨识小组,如项目生产经理、项目总工、工程或技术部长、专职安全管理人员、施工队长、专业工程师、技术员、安全员、班组长、机械调度员、现场施工人员和机械操作手等; 2.2.3 危险源辨识的专业技术知识和安全防护知识要全,要能基本覆盖本项目的所有工程项目和施工工序以及机械设备(设施)、工作场所等; 2.2.4 对参加辨识的员工进行专门的危险源辨识培训,使每个人能掌握辨识范围和类别的基本情况,了解工程安全生产具体要求; 2.2.5 基础资料准备齐全,包括图纸、清单、施工组织设计、机械设备说明书、技术规范、安全技术规程等。 2.3危险源辨识工作具体操作步骤

2.3.1 按照工程量清单,列出各清单包括的所有分项工程内容; 2.3.2 根据定额以及施工经验,列出每一分项工程中包含的所有施工工序及每工序内的施工活动内容及活动场所; 2.3.3 对每个施工活动内容及活动场所存在的危险因素(包括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安全管理缺陷)进行详尽的列举; 2.3.4 将危险因素可能导致的事故和伤害对应于危险因素列出; 2.3.5 危险源辨识小组在完成上述工作后,按照分项工程、施工工序、施工活动内容及活动场所、危险和危害因素可能导致的伤害或事故等内容,对已经辨识的危险源及其潜在风险,编制详细的《危险源辨识清单》。 2.4项目施工中常见的危险源 (1)物体打击 物体打击是指失控物体的惯性力造成的人身伤亡事故。如落物、滚石、锤击、碎裂、砸伤和造成的伤害,不包括机械设备、车辆、起重机械、坍塌、爆炸引发的物体打击。 (2)车辆伤害 车辆伤害是指机动车辆引起的机械伤害事故。如机动车在行驶中的挤、压、撞车或倾覆等事故,在行驶中上下车、搭乘自卸车或放飞车引起的事故,以及车辆挂钩、跑车事故。 (3)机械伤害 机械伤害是指机械设备与工具引起的绞、碾、碰、割、戳、切等伤害。如工具或刀具飞出伤人,手或身体被卷入,手或其他部位

12、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制度

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制度 为了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强化对建设工程项目施工安全重大危险源的监控,提高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管理水平,确保建设工程生产安全,杜绝重大安全事故发生,依据《中华人民全生产法》(主席令第70号令)、《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国务院第393号令)和《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建质【2009】87号文等,特制定本制度。 第一条本制度所称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或临时生产、搬运、使用或储存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包括场所和设施)。康达集团公司所有在建工程必须遵守本制度规定。 第二条建设工程重大危险源主要包括: 一、基坑支护、降水工程 开挖深度超过3m(含3m)或虽未超过3m但地质条件和周边环境复杂的基坑(槽)支护、降水工程。 二、土方开挖工程 开挖深度超过3m(含3m)的基坑(槽)的土方开挖工程。 三、模板工程及支撑体系 1、各类工具式模板工程:包括大模板、滑模、爬模、飞模等工程; 2、混凝土模板支撑工程:搭设高度5m及以上、搭设跨度10m及以上、施工总荷载10kN/m2及以上、集中线荷载15kN/m2及以上、高度大于支撑水平投影宽度且相对独立无联系构件的混凝土模板支撑工程; 3、承重支撑体系:用于钢结构安装等满堂支撑体系; 四、起重吊装及安装拆卸工程

1、采用非常规起重设备、方法,且单件起吊重量在10KN及以上的起重吊装工程; 2、采用起重机械进行安装的工程; 3、起重机械设备自身的安装、拆卸; 五、脚手架工程 1、搭设高度24m及以上的落地式钢管脚手架工程; 2、附着式整体和分片提升脚手架工程; 3、悬挑式脚手架工程; 4、吊篮脚手架工; 5、自制卸料平台、移动操作平台工程; 6、新型及异型脚手架工程; 六、拆除、爆破工程 1、建筑物、构筑物拆除工程; 2、采用爆破拆除的工程; 七、其它 1、建筑幕墙安装工程; 2、钢结构、网架和索膜结构安装工程; 3、人工挖扩孔桩工程; 4、地下暗挖、顶管及水下作业工程; 5、预应力工程; 6、隧道工程施工; 7、桥梁工程施工(含架桥); 8、特种设备施工; 9、网架和索膜结构施工;

危险源识别与管理制度(正式)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危险源识别与管理制度 (正式) Standardize The Management Mechanism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 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

文件编号:KG-AO-9752-19 危险源识别与管理制度(正式) 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管理机制、管理原则、管理方法以及管理机构进行设置固定的规范,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加强对重大危险源的管理,预防重、特大事故的发生,根据《安全生产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引用标准gb18218?-2011《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和国家安监总局《关于开展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 第三条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或临时生产、加工、搬运、使用或贮存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 第四条各工程公司(项目部)、承包单位、各职能部室要认真履行职责,分工合作,积极配合,加强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监督检查和管理,消除隐患,确保

安全生产。 第二章重大危险源管理规定 第五条必须根据国家标准定期对本单位的危险源进行危险(安全)评价,即工程公司(项目部)所有构筑物、承建的施工现场、锅炉、压力容器(管道)、库区(库)、贮罐区(贮罐)、危险化学品使用、储运等危险性作业的工业设施和作业以及其他具有危险性、可能发生或曾经发生过重大事故的生产场所予以危险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价。 第六条重大危险源的风险评价和安全评价由公司组织有关专业技术人员或聘请安全评价中介机构进行。根据评价结果制定有效的控制措施与应急救援预案,降低危险性,保障重大危险源安全运行。 第七条公司对有重大危险源的施工现场,必须开工前进行一次风险分析评估;剧毒品作业每年进行一次安全评价。根据重大危险源的危险特性、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及其严重性与后果做出定量或者定性的分析评价,并将评价报告按管理权限上报有关部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