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坚教授

李白坚教授
李白坚教授

李白坚教授、快乐大作文简介

李白坚: 上海大学教授、上海市写作协会副会长、中国青少年写作研究会副会长。

李教授在大学写作课上首创“题型写作教学法”,极大调动了大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造能力,废除了“满堂灌”、摒弃了以往课堂中“现成知识的结论性传递”的陈旧教学方式,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为了推广高校写作教学的新观念和新方法,为实践《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的目标,李教授亲自到中小学去为中、小学生上作文课,创设出一整套融科学性、操作性、趣味性和系统性为一炉的作文教学方法,深受中小学生的欢迎。“大鼻子李教授的快乐大作文”的基本理念:

(一)生活是写作的唯一源泉。

当今的学生并不缺乏生活,而是缺乏观察生活、认识生活和感情生活的能力。长期的作文课,并没有很好教会学生摄取生活素材的方法。因此,帮助学生学会科学地观察生活,给学生演示采撷生活浪花的过程,将显得特别重要。快乐大作文课程设计有各种有趣、科学、富有创造意义的教学方案,生动地向小学生展示生活,帮助他们认识和摄取生活素材。

(二)激情是写作的重要酵母。

如果生活是写作的源泉,那么激情就是写作的酵母。没有激情,是写不好文章的。因此,即使是大诗人如李折,也要靠饮酒来起兴;即使是大文豪如鲁迅,也要用抽烟刺激。作为刚刚起步学习作文的小

学生,当然也不能没有兴趣和激发。快乐大作文课程将用各种游戏,作为激发小学生写作的酵母,并让他们在趣味的诱导下,充分发表心中的所思所感。

(三)游戏是孩子们的天使。

如果说,成人经常是以“静”的方式、是以理性的形式了解社会、了解自然的话,那么孩子们就是以“动”的方式,是以感性的形式了解社会、了解自然的。动态的游戏,最符合孩子们的认知模式,也最符合孩子们的年龄特点。通过科学和趣味的游戏,不但能够给孩子们以快乐,也能传授给他们认识社会和自然的方法,还能够调动孩子们的写作热情,并提供他们生活的源泉。

(四)“现在在进行时”是孩子们写作的心理时间。

如果说老人的心理时间停留在“过去完成时”,那么,青少年的心理时间多发生在“现在进行时”。当孩子手中有一样玩具时,就肯定写不好命题“记一件有意义的事”。但是若请他写“记手中的玩具”,就一定比较容易进行。因此给小学生作文的内容,最好定在“现在进行时”发生的事情或者人物。快乐大作文课程将完全遵循这一原则处理作文的全部材料。

“大鼻子李教授的快乐大作文”

——写作教学的指导思想

1、“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摘自《语文课程标准》;

2、融科学性、操作性、趣味性和系统性为一炉的作文教学方法;

3、以快乐游戏为学习方式,以培养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以及观察、记忆、想像、逻辑、操作和创造能力为目标,以激发学生创作情绪、诱导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从思维文字的转化的大规模提高思维创造力以及作文水平,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会写作。

4、迅速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快乐大作文》教学法

快乐大作文——写作教学的指导思想

在风起云涌的课程改革潮流中,写作教学改革最为引人注目。这不仅因为写作课是一种比较宽泛的工具课程,与其他各课课程具有相互制约性,也因为写作教学改革最为复杂艰难。众多的写作教学改革流派,研究改革指向不尽相同,有的研究语言表达,有的研究作文素材,有的研究指导方式等等。上海大学李白坚教授用十多年时间系统地研究了课程性质、教学理念,形式、方法,从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世界和情感需要出发,采用“快乐大作文”教学法”,使作文教学达到“易于动笔、乐于表达”的美好境界(语文课程标准12页),迅速而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作文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快乐大作文”的概念:

“快乐大作文”以游戏为教学手段,让学生比较轻松地赢得“攫取生活材料”和“产生写作激情”这两大写作基本条件。为学生步入写作的美好殿堂,洞开趣味而科学的大门。“游戏”作为教学手段如何达到“轻松赢得……”的教学目的?因为游戏:

一、是一段生活或者一个情景,鲜活而真实,展现的就是作文素材,学生凭着自己对此素材的感知、体验,从中攫取到相应的各样作文题材;

二、是经过设计策划的,具有科学意义的贴近学生的生活情景,形象地为学生解释了一些写作理论问题,是学生能参与可感悟的“活教材”;

三、是有规则的、层层紧扣,详略得当、褒贬分明的生活情景,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写作激情。

四、是一段课程内容,有明确的作文知识元素训练目标,让学生在游戏背景下轻松全面接受作文知识或技能的学习和训练,。“快乐大作文”的意义:

用“快乐大作文”教学方法给孩子们上课,他们就可以摆脱对作文的畏惧,上到十次左右的课,他们就会喜欢作文;如果持续一个学期,则孩子们的作文水平大多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写作将成为他们的一种思维习惯,并以平常的心态去对任何需要文字进行的表达。江苏省无锡市清扬中心小学一至六年级用“快乐大作文”教学方法教学作文,全部的学生都拒绝传统的“先指导,再作文”的静态教学模式,坚持在“先游戏,再作文”或者“游戏和作文交替进行”的动态教学模式中轻松完成写作任务。学生很爱写作文。甚至于一年级学生看到老师发下作文练习纸,都会高兴地欢呼:“啊,又写作文啦!”而中、高年级学生,他们坚决不会同意作文课挪作他用,如果挪用,那一定要“把作文课补回来”!

实践“快乐大作文”的成果是明显的。仅以各年级秋期培训学员的写作情况统计为例:

学生在写作中获得的成功,表现为愉悦的学习情绪和自信的学习心理,写作不是“负担”,而是“享受”、“成功”。

用“快乐大作文”教学方法给孩子们上课,教师能建立起了新的教学观、课程观、学生观。

他们理解了:“知识的传授仅仅是教学责任的一个方面”,更重要的责任是要给学生提供一个能够“张扬和开发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教学现场;

他们明确了:课程的设计和开发要贴近和符合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情感需要,尽量地做到把作文知识化为一个个元素渗透进游戏并演示出来。

他们看到了:科学的教学理念和方法能使学生成为一个个“想要往里面塞多少‘东西’,就可以塞多少‘东西’,想要从里面拿多少‘东西’,就可以拿多少‘东西’”的“魔袋”。

教师在“快乐大作文”教学中获得了新理念和掌握的新方法,对教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对课程改革有了更自觉的积极性。研究快乐大作文新课程,成为教师的乐事、趣事,乃至为一大“享受”。

用“快乐大作文”教学方法给孩子们上课,注重“攫取生活材料”和“激发学习感情”,这个教学新理念也其他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具有引路和推动作用;而且,作文水平的提高,就极有可能提高其他学科的教学水平;所以“快乐大作文”可以推广成“快乐数学”“快乐英语”等等,把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落到实处。

用“快乐大作文”教学方法给孩子们上课,让孩子轻松获得写作技能,也免去了家长辅导孩子作文的一大烦恼,孩子在写作中表现出的自信和创造力,让家长看到了孩子的成长足迹,并且对学校办学水平感到满意和信任,家庭和学校就能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在招生规模和生源质量上都能得到改观,为学校注入了可持续发展动力。

用“快乐大作文”教学方法给孩子们上课,学生的写作量大,写作速度快,思维习惯、观察能力和语言功底都在写作实践中得到了持续不断地锻炼,在没有游戏背景的情况下,诸如“考场作文”“比

赛作文”“课内作文”时,学生照样能根据命题要求写出鲜活练达的作文而获得优异成绩。这一论断,在无锡清扬中心小学得到了证实。

张赛琴快乐大作文《气象预报》

作文观摩课作课人:张赛琴(江苏省特级教师) 快乐作文《气象报告》 师:很多人都说我是专家,你们说我是不是,专家是什么意思? 生:懂很多知识的人。 师:就不对,我就是专家--专门在家,因为我已经退休了。今天专家给你们上课,专门在家的人出来给你们上课啊。今天上作文课,今天要写什么呢? 生:气象报告 师:这个气象是今年暑假8月27日我的家乡无锡的天气预报,请齐读。 生:上午多云,中午多云转阴有雷阵雨,雨量大,午后晴转多云。 师:读完这份报告,你认为这如果写成作文要分成几段写?一段?两段?三段?(学生同意)分别写什么? 生:第一段写上午多云。 生:第二段写中午多云转阴有雷阵雨,雨量大 生:第三段午后晴转多云 师:多好啊,这是什么顺序啊? 生:时间顺序 师:怎么这么聪明,那我们先写上午多云。上午多云,云在哪呀?我们这个地方的云在哪? 生:天上。 师:我们这里有天吗?天在哪?在这里,不要把这看成黑板,要把它看成天空,(在黑板上画一朵云)这是一朵云,兰天上飘着一朵云这不叫多云,什么叫多云?云多一点,想不想画,每个同学来画一个,要画的大一点,美一点,奇一点,就是有一点形状,平时我们看云都有像什么形状。(请所有学生都到黑板上画云,一人一朵)一朵云只能画三秒,要很快,开始。 师:现在两个字:多云,这是哪里? 生:天空 师:现在请你闭上眼睛,想象你在哪里看云,不能说在会堂。(让学生充分想象充分发言) 生:我在海边沙滩看天空,我在学校的操场上,我在草地上,我在海边的沙滩上,辽阔的田野里,家里的阳台上,山顶…… 师:把它说的美一点 生:我在绿油油的草地上看天空 生:我在大自然里看天空 师:我比较喜欢空旷的地方,如海边的沙滩上。请你想象,你就在那个比较空旷的地方看天空,你看到了什么?你的耳朵里听到了什么? 生:我躺在沙滩上,澎湃的海浪声传来(师引导生说) 师:还有谁,在哪听见了什么? 生:我在大草原上听见了蜜蜂嗡嗡的叫声,小鸟的叫声,还有骏马的声音,还有羊的叫声 师:你现在到了那个空旷的地方,你仔细听,你听到了这些声音,然后是仰望天空,天空的云真 生:多呀 师:怎么多? 生:密密麻麻 师:不准确,密密麻麻是小东西,怎么多? 生:层层叠叠

渔歌子教学实录

《渔歌子》教学实录 一、联系旧知,导入新词 师:同学们,这个学期,我们曾学过一首词,叫—— 生:(齐答)《忆江南》。2 师:请大家一起背诵《忆江南》,3预备起。配乐梦江南 生:(齐背,放课件)忆江南,白居易,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师:这节课,我们再一起学习一首词《渔歌子》。4它的作者是代的张志和 拿出你的手书空和老师一起写课题。 板书:渔歌子 师:读一读。 生:渔歌子。 师:真好。“子”在这里读第三声,不读轻声,再来一遍。 生:渔歌子。 师:“渔歌子”是这首词的什么? 生:词牌名。(课件)5 师:词牌名有什么作用? 生1:词牌名规定了这首词每一行的字数。 师:是的,还有谁来补充? 生2:词牌名还限定了词的类型 师:也就是说词牌名规定了词的—— 生:形式与字数。 师:词和诗不一样,它的句子有的—— 生:长。 师:有的—— 生:短。 师:所以,词还有一个名字叫—— 生:长短句。 二、初读诗词,把握节奏。 师:好的,同学们,拿出课本,按照自读要求来读这首词。(出示自读要求)6生自读。

师:请你来把要求读一读。 生:第一遍,不读错字,口齿清楚;第二遍,正确流利,字正腔圆;第三遍,试着读出词的韵味。 师:好,开始吧。 生:自读。 师:读好了吗?谁愿意读给大家听一听?请你。 生:读词。(课件7) 师:嗯,口齿清楚、字正腔圆。这首词中“塞”字是多音字,它既可以 读,西塞山,是山名,塞是平舌音。还可以读塞子,也可以读,堵塞。还有两个词不常见,一个是——生:“箬笠”。 师:知道“箬笠”是什么吗? 生:这两个字都是竹字头,应该是竹子做成的……(犹豫,说不出来了) 师:你很会观察。这两个字和“竹子”有关,是竹子编成的。 生:“箬笠”就是竹子编的帽子,用来挡雨和阳光。 师:很好。“箬笠”就是竹子编的帽子,斗笠。课件9“箬笠”这两个字是形声字,你能说说你是怎样记住这两个字的吗?(熟字加偏旁、编故事) 师:还有一个词,他读得也很准—— 生:蓑衣。箬笠蓑衣都是避雨工具,相当于今天的雨帽和雨衣,书上 注释里面也有,其实,联系注释也是学习古诗词的好方法呀。 师:我们一起来读这句话。 师:古人吟诗诵词喜欢击掌打节拍,还喜欢踏歌,就是用脚打节拍。我们也来学一学古人。 师示范、领读、生拍手读。(课件出示画了节奏的古诗)10 师:示范、领读,生情不自禁地跟着老师一起拍手读。 师:真好 师:词的节奏大家读出来了,古人读词还讲求韵味儿。怎么读呢?遇到第一声、第二声字的时候,我们把声音拉长一些,在遇到第三声、第四声字的时候,我们把声音——(生接)缩短一些。 生情不自禁地试读起来。 师:不——需——归——一声字拉长一些。谁愿意来试一试? 生:读出了词的韵味。 师:把掌声送给她。一起来一遍,好不好? 生:齐读。

(完整版)吴正宪《搭配中的学问》课堂实录

《搭配中的学问》课堂实录: 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个有趣的知识《搭配中的学问》。 关于搭配,你们听说过吗?听说过什么?还听说过什么? 生: 师:看来同学们已经有了一个这方面的经验,可能在实际生活中遇到过这方面的问题,今天呢,我们从基础的开始,如果你们会了,我们就向一个新的高度进军,好不好? (出示图片) 师:这些大家一定很熟悉吧。每天早上同学们上学前都要吃好早餐,其实,吃早餐中也有搭配问题。看到这些图片,你认为该怎样搭配?生: 师:这些图片可不可以在我们脑子里整理一下。 上面是什么?(吃的)下面是什么?(喝的) 师:我们把吃的喝喝的进行搭配。一般时候,我们把吃的、喝的其中的一种作搭配,就算一种,听懂没有? 师:我们来试一试,把你想的记录下来,你是怎样搭配的,一会儿来展示台来展示,不仅自己要明白,大家也要明白。简洁,让大家一目了然。 开始吧。(学生在纸上记录) 交流:你写了几种?有没有不一样的?(教师收集愿意展示的单子)师:把笔停下来。 刚才老师给时间自己看看这些吃的喝的共有几种不同的搭配,现

在我们一起来进行讨论。 搭配2种的举手。搭配3种的举手。搭配4种的举手。 搭配5种的举手。6种?7种?8种的有没有? 师:展示的时候同学们发表意见,你怎么想就怎么说。 生1:(说了2种)牛奶+面包,豆浆+包子。 师:象这样一个个记录下来,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这样记录可不可以?(学生评价) 生2:(也是漏了的)豆+头,牛+汉堡,豆+包,豆+ 师:你写了2个、你写了4个,都没关系。 师展示生3的记录单:你把你的想法说说?有没有搭配重的?我们找的好费劲。 你有什么好办法,没有重的,没有漏的?把你的好办法与我们分享一下。你是怎么想的? 生3说:。。。。。。。 师:(评价)这种方法怎样? 比较:2个6种。师:你一定有话要说。 生:他的连线简单。 师:好会欣赏。连线简单。仅仅是连线吗?你还有什么发现?给掌声。他再搭配的时候有什么好?是按照 生:按一定的恶顺序。 还是比较2个6种:一个有序,一个无序。 生评价:容易混了,漏了。

《渔歌子》教学设计

《渔歌子》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渔歌子》是人教版教材四年级下册中的一首词。这首词在秀丽的水乡风光和理想化的渔人生活中,寄托了作者爱自由、爱自然的情怀,读来让人分明感受到作者那种恬淡、闲适的隐土心情。词中更吸引我们的不是一蓑风雨、从容自适的渔夫,而是水乡二月桃花汛期之间春江水涨、烟雨迷蒙的图景。雨中青山,江上渔舟,空中白鹭,两岸桃花,色泽鲜明而又显得柔和,气氛宁静但又充满活力。这既体现了作者的艺术匠心,也反映了他高远、澹泊、悠然脱俗的情趣。 【学情分析】 依据课标、词的特点,及学生的年龄特点,本课设计上,以品读词之美,领悟词之情为主线;在教学中渗透学法:抓住词眼、想象画面、联系背景,让学生有层次、由浅入深地细细斟酌,从读中领会张志和追求的“斜风细雨不须归”的境界,感受诗词的魅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朗读想象,感受词中的美景,体会“词中有画,画中有词”;并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自己所看到的、想象的画面。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习古诗词的学习方法,走进词人的内心世界,感悟“不须归”;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欣赏词中充满诗情画意的田园美景,感受古诗词之魅力及中华传统文化,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养成课外主动积累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朗读想象,感受词中的美景,体会“词中有画,画中有词”。 教学难点:走进词人的内心世界;感悟“不须归”的内涵。 【教学过程】 一、话题导入,了解课题 1、同学们,你们钓过鱼吗?为什么喜欢钓鱼? 今天,我们学的词人张志和也很爱垂钓,他喜爱的原因是否跟你们一样呢?现在,让我们走进这首词中,一起去领略作者的心境吧! 2、了解词牌名。 让我们齐读课题. 了解词:这是一首词,与诗不同,句子有长有短【出示课件】,所以又叫长短句。 了解词牌名:《渔歌子》是它的词牌名。读关于词牌名的介绍。《渔歌子》原来叫做《渔父》或者《渔父乐》。后来,有人给它配上了曲子,也就是渔人唱的小曲子了,所以“子”要读轻声。 范读、齐读课题。 二、一读——字正腔圆地读。 1、练习读。有人说诗词是语言的贵族,这首词一共27个字,非常简练,因此,读的时候要字正腔圆地读,读准确。请大家甩开声音练读一下吧! 生自由大声地练习读。 2、指名读。谁来字正腔圆地读一读?(两名学生左右,老师相机点评) 3、学习生字词。 塞:还有哪些读音?【出示课件】齐读多音字“塞”的相关读音及组词。 西塞山在哪?原来,结合课文的注释可以帮我们了解文章的内容啊。

《相遇问题》 课堂实录 吴正宪精编版

《相遇问题》的课堂实录——吴正宪 一、创设情景(创设目的复习:时间、速度、总路程的概念) 1、请一位学生在教师里走一走。 a、教师提问你想提怎样的问? 学生提问:a、你走了多少米?——(生演示回忆总路程的概念) b、你一分钟走多远?——(生演示回忆速度的概念) c、你用了多少时间?——(生演示回忆时间的概念) 2、教师提问:一分钟走500米,一分钟就是时间,500米就是速度你可以回忆求出那一些? a、速度×时间=总路程 b、总路程(除以)时间=速度 c、总路程(除以)速度=时间 二、讨论、理解感受相遇问题的几大要素 (同时、相遇、相对、相向这四个词的意思) a、教师:请学生说一说(并请两位学生上台表演。) 学生说:同时就是两个人一起走(学生表演感受同时的概念并配以线段说明) 相遇就是两位好朋友走到一起碰到了!(学生表演感受相遇的概念并配以线段说明) 相对就是两个人面对面的站在一起! 相向是两个人对着走. (学生表演感受相向的概念并配以线段说明) b、进一步理解两人同时相向而行为例题做最后的铺垫。 学生:演示两人同时1分钟走多远、2分钟走多远、3分钟走多远、4分钟走多远。 c、教师引导:说一说两位同学8:00同时相对走8:05分相遇,他们走了多少时间? 小结:两人同时出发,同时相遇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相遇问题!(点明课题) 三、出示例1、 小强每分钟走100米和小丽每分钟走50,他们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对出发4分钟后相遇,甲乙两地相距多少米? (1) 、a、教师:请同学们闭目想一想两人是这样走的在什么地方相遇? 教师:请同桌用文具盒,一边读题、一边演示这一道应用题,注意相遇了就不要动了。 教师:请学生说一说在什么地方相遇的。 b、学生甲说:在中间就相遇了。 学生乙说:在靠近乙地的地方相遇了。 c、教师:出现不同方法思考他们谁说的更准确些? d、生说:小强和小丽的速度不一样小强的要快些,但他们的时间相同所以他们相遇的时候离乙地要近。 e、学生独立做。 请学生在黑板上板演。 (2)、讨论第一个算式,你们想向他们提怎样的问? a、生甲:你为什么要用4分钟乘100?生乙回答:100是小强的速度他走了4分钟所以要4乘100(并在线段图中指出来) b、生丙:4乘50是什么意思?生乙回答:是50米小丽走的她也走了4分钟所以要用:4乘50(并在线段图中指出来) c、生丙:为什么要用400+200?生乙回答:400是小强走了200是小丽走了把他们走的加在一起。 d、教师提问:为什么小强的路程和小丽的路程加在一起就是甲乙的总路程了? e、学生讨论回答并配以线段图讲解. (3)、讨论第二个式子. a、生甲问:为什么要用(50+100)?生乙回答:50是小丽的速度100是小强的速度加在一起是他们的速度和. 板书:小丽的速度+小强的速度=速度和 b、请两位学生演示:1分钟走150米、2分钟走300米(2个150米)、3分钟450米(3个150米)、4分钟走600

让兴趣为快乐作文插上双翅

让兴趣为快乐作文插上双翅 青浦区东门小学朱涵成 一个学生从入学启蒙到小学毕业,不知要写多少篇作文,作文已经到了无孔不入、无处不在、无事不写的地步。语文老师和家长也为此煞费苦心,可是“落花有意,流水无情”,到头来却很少有学生不讨厌作文,不害怕作文。写作是一种表情达意的手段,有了惧怕畏难的心理,就很难学好。我们不禁要问:作文,为何白了少年头?著名语文特级教师于漪曾坦言:“语文教学的现状很不乐观,有些学生书面表达能力低下,甚至研究生不会写文章的现象也比较普遍。”作文教学中这种动机与效果的极大反差,投入与产出的很大悬殊,迫使我们去思考:如何让兴趣为作文插上双翅飞翔,让学生神游四方,上下求索,把他们从作文的苦海中拯救出来,变“厌写”为“愿写”,变“苦写”为“乐写”呢? 一、在快乐的游戏活动中,消除惧怕作文的心理 记得五年前的一天,我在上海书城购书时,无意间被作家李白坚的《快乐作文》一书深深吸引住了。该书主要介绍了在快乐的游戏活动中教学生写作的有效做法。我浏览之后很受启发,心想:爱玩游戏是孩子们的天性,我为何不能学着李老师的样子,尝试在游戏活动中进行写作指导呢?心动不如行动,从此我便开始了游戏作文的实践与探索。 就拿“玩硬币”这个游戏来说吧。一次作文课上,我拿着一只装有硬币的盒子,先摇了摇,让同学们猜猜看,这是什么?大家一下子就猜出了是硬币。于是我把这些硬币发给同学们,让他们四人一组观察硬币,并提出了观察的要求。我对他们说:“同学们,我们在观察事物的时候,不但要用眼睛,而且应该用你们的鼻子、耳朵、舌头和双手。现在请大家仔细地观察手中的硬币,不但要注意它上面的花纹图案,还要注意它的大小、厚度、重量、颜色和硬度,甚至还应该注意它的边饰、字迹和气味”。同学们听后兴致都很高,个个都跃跃欲试。活动开始后,有的同学认真地做着笔记,记下硬币的特点;有的同学则把硬币放在一张白纸的下面,用铅笔把硬币的轮廓拓印下来……大家互相合作,忙得不亦乐乎。

四年级下册《渔歌子》课堂实录

四年级下册《渔歌子》课堂实录 四年级下册《渔歌子》课堂实录 师:同学们,这节课老师将带领你们一起来学习一首词。词在形式上与诗有很大的区别。请看大屏幕,看看你发现了什么? 生:《江雪》是首诗,每行字数都相等,《忆江南》每行字数不同。 师:《忆江南》是首词,每行字数不象诗那样都相同,它每行字数有长有短,所以词又叫长短句。但是词每行的字数不是随意长短的,它要受词牌限制。每首词都有词牌名。有的词牌名与词的内容无关,有的词牌名却与词的内容有关联,如张志和的《渔歌子》就是描绘渔夫悠然自得地在湖边打鱼的情景。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词,看老师板书课题。(板书:渔歌子) 师:谁愿意把课题读一读? 生:读 师:《渔歌子》是词牌名,“子”在这里应读第三声。全班同学齐读一读。 学生齐读。 师:接下来请同学们把这首词认真读三遍,老师提三个要求:读第一遍时要把字音读准;读第二遍时要做到字正腔圆;读第三遍时能读出词的韵味就更好了。听明白了吗? 生:明白 学生自由读词。三遍后都静下来。 师:都停下了,看来是读好了,老师来检验 一下。(课件出示生字)谁敢站起来读? 生1:读

师:“箬笠”的“箬”是翘舌音,请你再读一遍。 生1再次读。 师:谁再来把生字读一读。 生2读 全班齐读 师:有不懂的词吗? 生:没有 师:都懂了很好,可老师对“箬笠”这个词不懂,谁来告诉我这个词是什么意思。生:是用竹条和箬叶编织成的斗笠。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1:我是看书上的注释知道的。 师:“箬笠”是防雨的帽子,“蓑衣”是防雨的衣服,相当于今天的雨帽雨衣。其实结合注释理解词语是一种学习古诗词的方法。 生2:是防雨的帽子,我是联系上下文知道的。 师:你是根据哪句了解到的? 生2:“斜风细雨不须归”这句知道的。 师:真是个会学习的孩子!还有别的方法吗? 没有人回答 师:同学们看看这两个字都是什么偏旁? 生:竹字头

吴正宪《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实录[定稿]

吴正宪《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实录[定稿] 分数的初步认识 (一)创设情境 吴老师从孩子们熟悉的生活中单刀直入开始了知识的学习。“有4个桃子,平均分2个人,每人得到几个,”“啪——啪”学生用两下整齐的掌声回答了问题。“有2个桃子,平均分2个人,每人得到几个,”“啪”吴老师不仅不慢地说:“只有一个桃子,平均分2个人,每人得到几个,”同学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面面相觑。突然有几个同学用右手尖点了一下右手心,“半个”,还有的同学两手心相对并不合上,表示“半个”。熟悉的生活一下子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有的同学不由自主地说:“半个”。吴老师继续说:“对,半个。半个该怎么写呢,小朋友们,能用你喜欢的方法来表示一个桃子的一半吗,”教室里立刻热闹起来,有的同学接过老师手中的粉笔,跑到黑板前画图、写汉字。吴老师认真地看着同学们的板书,孩子们用不同的方式表示着自己心中的“一半”。 接着,吴老师请这些同学一一介绍自己的表示方法,解释每种表示方法的含义。只见吴老师停在了2/1、1/2前,疑惑的问这两位同学:“这是什么意思,”两位同学分别说出:“这是二分之一,表示把一个桃子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相等的。”“你们在哪里见过二分之一,”写1/2的同学想了想回答说:“我在一本数学书上见过。”写2/1的同学则很自豪的说:“我没有见过,是我自己想的。”吴老师笑着说:“挺好嘛,自己创造的。”伴着老师的声声赞许,同学们感受到了创造的快乐。 吴老师示意大家坐下,不紧不慢地说:“小朋友们,你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了桃子的一半,说明你们很有办法。不过,我向大家介绍一种更科学、更简便的表示方法。当把一个桃子平均分成两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时,可以像这位同学一样

《渔歌子》教学设计(公开课)

《渔歌子》教学设计 一、读词语,观视频,未成曲调先有“感” 1、孩子们,准备好了吗?上课!同学们好!请坐!今天我们班的小朋友特精神,漆老师期待你们出色的表现。 2、漆老师知道我们四<4>班的同学们最喜欢积累词语了。漆老师带来了三组词语,你们看——先自己轻轻地读读。 3、齐声快速朗读一下这些词语。读完了,聪明的你发现三组词都是写什么的呢?第一组……(生:颜色)第二组(生:景色)第三组……(生:心情)现在大家不看大屏幕,看看最多能记住几个? 4、短短的时间,同学们记得词语真不少。漆老师想奖励一下你们。(为了让学生注意大屏幕,师可以说:“坐好来,睁大眼睛,让漆老师能感受到你们特想要这个奖励,好吗?”) 5、播放《西塞山前》视频。看完了,你都看到了什么呢?(如果学生能用上积累的词语,要大力表扬) 6、孩子们,这个视频里不仅有这么多的美景,还包含着一首千古流传的词。 7、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词,题目就是——(事先写好板书,然后用东西遮起来,然后掀掉)《渔歌子》。词的句子长短不一,又叫——长短句,我们读读课题。 8、这是一个词牌名,渔歌子中的“子”不读轻声,就读三声。我们再来读读! 二、初读,读出词的节奏 1、孩子们,你们想不想读读这首词?读这首词前,漆老师有要求:每人至少读词三遍,第一遍要求把字音读准确,字正腔圆;第二遍看看能不能读出节奏来,有板有眼;第三遍要是能读出点词的味道来,那就更了不起了!听清楚了吗?开始读吧! 2、(出示整首词)谁来读给大家听?(有错误就正音,如果学生没有读错,那么为了进行词语教学,我这样反馈“刚才同学们在读词的时候,漆老师发现这几个词语读得不是很好,你们看”) 3、西塞山,“塞”是多音字,在这里读平舌音sai,四声,它还有两个读音,分别是sāi,组词“瓶塞”,sè,组词“堵塞”;

吴正宪《平均数》课堂教学实录

吴正宪《平均数》课堂教学实录 课前谈话 师:我姓吴,来自北京,见你们的第一句话我应该说“对不起了,原谅我” 生:没关系 师:这么宽宏大量,谢谢你们。今天吴老师上午从北京赶过来,北京的天气大雾蒙蒙,所以飞机稍稍的延迟了一会儿才起飞,就到这里晚了,让你们等这么久,这是不应该出现的事儿,请你们原谅我! 生:好 师:谢谢,让我跟老师们说一句话: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好,非常高兴有这样一个机会,让我来向老师们作汇报,那么今天不管是什么原因,迟到了,真的对不起,我再说一次“原谅我吧!”谢谢老师们,谢谢! 师:小朋友们,上课的铃声马上就要拉响了,大声地告诉老师们,上课好还是玩儿好? 生:上课好 师:玩儿好不好? 生:不好 师:你们说的是实话吗? 生:是 师:让我说,玩最好,上课好不好呢?这事儿我们得体验体验,40分钟以后你再来谈你的体会,好吗? 生:好 师:时间已经很晚了,我就不再多介绍了。一会儿呢小朋友就可以了解吴老师,吴老师呢,也会认识在座的每一位小朋友,那么现在我们商量商量可以上课了吗? 生:可以 师:批准啦? 生:批准了。 师:上课 生:起立,老师好 师:小朋友们好,请坐。 一、情境导入 师:我们从这里一分为二,这边算一队,这边的同学算一队。那么我说这边的同学算甲队,甲队的同学向老师挥挥手。好极了,那这边的同学呢是乙队,乙队的同学向老师点点头。记住了,好啦,我们首先要搞一个拍球比赛,在规定的时间里看看哪一队拍球的总数最多,哪一个队为胜利队,听清了吗? 生:听清楚了吗? 师:假如把球给了你,你拍完了怎么办? 生:给她 师:你拍完了呢? 生:我拍完了给我后面的一位同学 师:就传呀传呀,然后把你们的总数怎么办? 生:加起来 师:求出来,对吗?

李白坚教授的作文课

李白坚教授的作文课 作文课《石榴》 我站在教室门口,等铃声一响就进教室。铃声响了,刹那间,一个主意闪进大脑:这节作文改成观察水果不是更好吗?包里就有一个实实在在的水果呀。主意拿定,我面带笑容走上讲台说:“同学们,这节课咱们不写作文。”话音刚落,教室里“耶”声一片,同学们兴奋不已。可见学生对作文上多么的惧怕。“你们猜猜,老师会从包里拿出什么东西?”一个猜字把他们兴奋的心拉了回来。教室里安静极了,真可谓是鸦雀无声。学生的视线全部都集中在我手中的包上。片刻,有学生说是红花,有学生说是小工艺品,又有的说是馒头。(红花,工艺品是我曾经发给他们的奖品,馒头是一天从抽屉清理出来教育他们要节约粮食的证据。)这些孩子是凭经验作惯性思维。我故意慢慢地拉开提包的拉链,眼睛不时地瞅着他们。此时,全班学生都屏住呼吸,眼睛睁得大大的,看看老师到底能拿出什么宝贝。我拿出石榴高高举起,大喊一声:“看”。有学生大叫:“石榴”,有学生突然松了口气,长吁一声,让刚才紧张的心放松下来,有的则哈哈大笑。真是神态各异啊。我们的孩子真是可爱,上了圈套却全然不知。作文课正式开始了。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老师手中的石榴漂亮吗? 生:(异口同声)漂亮。 师:怎么漂亮啊? 生:它是圆的,是红的。 师:圆的,红的,我怎么没听出什么美观来。 生:老师从包里拿出一个石榴,它圆溜溜的,红彤彤的,真漂亮。 师:我也觉得石榴漂亮了。但是我不明白,圆溜溜也是写圆,红彤彤也是写红,为什么听起 来就比“圆”和“红”要美呢? 生:圆溜溜说明很圆,还有光滑的意思,红彤彤的是叠词比红还要红的意思。 师:想摸摸吗? 生:想。 师:(请一个学生摸)摸后是什么感觉? 生:很光滑。

六年级下语文课堂实录渔歌子_语文A版

《渔歌子》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认识“塞”“蓑”“箬”“笠”四个生字、会写“塞”“鹭”“笠”,通过插图认识“箬笠”“蓑衣”,体会词的内容,并且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这首词。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对词中所描写的景象展开想象,通过与《天净沙·秋思》中所描写景物进行对比,感悟不同景物反应不同的意境,从而感受乡村风光的画意诗情,进而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并养成语言积累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根据词所描绘的景色,想象画面,体会诗意并能有感情朗读。 难点:在读中入境,在读中入情,感受诗人宁静淡泊的心境。 一、复习导入 1、开学初,我们就学习了一首词,还记得吗? 师:词牌名是什么呀? 生:《忆江南》 师:咱们一起来背一背,《忆江南》预备起 师:看来大家对已经学过的知识掌握的非常牢固,今天这节课我们再学习一首词——是唐代诗人张志和写的《渔歌子》。生齐读词牌名 二、整体感知 1、师:现在请你打开书110页,自己先把这首词读两遍,在读的过程中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会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好,开始。。。读完的同学就书扣手背后坐正 2、师:这些词谁会读?(ppt:西塞山箬笠蓑衣) 生:A读(指读)(其他同学听准字音) 师:还有谁能读? 生B读 师:谁能从后往前读 生:C读 师:我们全班一起来读一遍 师:同桌两个相互检查一遍 师:有需要帮助的吗? 1 / 5第 1 页

预设一: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查字典,或者注释 师,真会学习,当我们遇不理解的字和词的时候,就是可用通过查字典或者看注释来理解字 意和词意 那你知道蓑衣吗 师:蓑衣啊就是用一种不易腐烂的草编织成可以防雨的衣服。 师:把这些生字带到这首词中你还会读吗? 师:谁来读一遍这首词 A读 B读 C读 预设一:(读的特别好)不仅字音读的准,而且啊,通过他这样读,词的味道就出来了,你 知道他在哪稍作停顿吗) 师:耳朵真灵,你也能像他这样读一遍吗? 圈错的同学快改一改 同学们书扣 师:整首词27个字就描写了9种景物,可见张志和的文学造诣,是极深的,现在,我们就 一起来想象一下这些美丽的景色 作者看到的会是怎样的西塞山呢? ppt 出示填空 ( )的西塞山

一节快乐作文课堂实录

今天下午有幸听了从江苏无锡来的张校长的快乐作文,我尽可能详细地做了笔记,希望能给各位老师一些帮助。 师:四三班的小朋友,我们可以上课了吗? 生:可以 师:上课,同学们好! 生:老师好! 师:小朋友好! 生有点迟疑,声音轻了一点:老师好 (其中有一男生说:老朋友好!) 师:刚刚有人说老朋友好,是哪位同学? 生指着那名男生。 师走到他面前说:知道变换角色,灵活运用,不错,很荣幸认识你! 师与男生握手(生轻笑) 师板图: 师:上面的图像什么?发挥你的想象力,开火车说,不能重复,如果重复了,会有小小的惩罚。 生开火车说: A:线 B:篱笆 C:手风琴 D:水的波纹 师:为什么这个同学会想成水的波纹,把静静的图,想像成了动态的图,可以换个角度来想,非常好。

生继续说: 闪电楼梯,折过的纸条字母:W M 袖子的折痕烫过的头发心电图锯齿弹簧小草西瓜皮的花纹高压电波 皱纹(师:那是说我的吧?) 生笑 师:你们是经过挑选来的吗? 生:不是 师:怎么都这么聪明,难不倒你们,好,现在我们进入下一关。 师出示自己的手问:这是什么? 生:手 师:除了手还有什么? 生:手指头 师:除了手指头还有什么? 生:手背 汗毛 指甲 师:我告诉你们,你们肯定答不出来,手上啊,有眼睛,你们信不信? 生惊奇 师指向前面第一个男生说:老朋友请你过来。 男生上台 师:他叫什么? 全班说:刘泽宇 师:怎么和刘德华差不多,一样英俊,下面请刘德华的弟弟背过身去。 (生笑) 师:请你不用眼睛看,用手摸,然后告诉我,这是什么 师出示一支铅笔 生摸 师问:是什么? 刘说:铅笔。 师:为什么你没用眼睛看,你知道是铅笔? 刘回忆说:有笔杆

渔歌子 课堂实录

2016.11.3 李艳《渔歌子》美读古诗文课课堂实录 师:下午好孩子们 生:老师好 师:首先让我们静静的来欣赏一首视频:(《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 在刚才的这段视频中让你印象最深刻的画面是什么? 生:若隐若现的山 生:白鹭在水上飞 生:一位披着蓑衣的渔翁 师:看来大家都看的非常仔细 生:我还看到了如梦如幻的山 师:在这段视频中,为我们呈现了一副“山、水、渔翁”的画面。那这是怎样的山,怎样的水,又是一位怎样渔翁呢? 师: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品一品。在这一段视频中,还隐藏着一段流传千古的名篇,谁知道? 生:《渔歌子》。 师:请伸出手来,和老师一起来板书课题。 师:作者是张志和,唐朝人,渔歌子是词牌名。子在这里读第三声,一起读。读出精气神。生:渔歌子。 你还知道哪些词牌名? 生:长相思青玉案采桑子卜算子…… 师:看来大家知道的还真不少。像《渔歌子》、《忆江南》这样的词牌名是可以直接表现词的主要内容的。下面请大家大胆的猜一猜,渔歌子这首词的主要内容。 生:一位渔翁钓鱼 师:他是抓住“渔”字来猜的。结合“歌”字猜一猜。 生:一位渔翁在钓鱼的时候唱歌。 师:既然是唱歌,他的心情一定是愉快的,声音也是有节奏的。让我们怀着愉快的心情,用一种愉快的声音,再来读: 生:渔歌子 1)师: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这首词,请你仔仔细细读上两遍,注意读准字音。 谁来读? 生读 师:他读对了吗?(对)请你把认为难读的字,再领大家读一读。 生:西塞山。 师:注意,塞是多音字。在这里读四声,连读两遍。注意读出词语的节奏,师范读。生读。鲑鱼箬笠蓑衣 再读箬笠,蓑衣。 师:请看这是什么(出示图片)箬笠是用竹叶或者竹篾编的帽子。蓑衣是用茅草编成的衣服。箬笠和蓑衣古时候常用它来避风雨。 师:生字已经很好了,这首词你能读的更好。一起来读。 师:在古时候,词是用来唱的,所以词句有很强的音乐感,读的时候,讲究抑扬顿挫。(师打节奏读)一起来试试。齐读。

吴正宪平均数的教学设计

吴正宪平均数的教学设计 平均数教学案例吴正宪【案例背景分析】案例背景分析】统计初步知识——平均数选自北京版小学数学教材第七册本课的教学目的有以下三点:⒈经历平均数产生的过程,理解平均数的概念,了解平均数的特点和作用,掌握求简单平均数的方法⒉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估算和说理能力⒊渗透统计初步思想平均数在我们的生活中应用很广泛,求平均数的方法并不难,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应是本课的重点因此,应该让学生首先产生对平均数的需求,经历平均数的产生过程,加深对平均数意义的理解,同时求平均数的方法也就在学生理解意义的过程中发现并学会另外,平均数是为了解决问题而产生的,那么当学生理解了平均数的意义之后,就应该让学生应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孩子身边的、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感受成功的喜悦因此我没有按照原有教材编排,先让学生动手摆圆片,通过移多补少使每一行的圆片个数同样多,得到3、7、6、4的平均数是5而是通过创设情境、产生需求——解决问题、理解平均数——联系实际、拓展应用这样一个教学结构来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安排此课,给孩子们创设一种自主探究的学习氛围,让孩子在探究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下面是我这一节课的【教学实录教学实录】教学实录课前谈话:课前谈

话:上课的铃声还未响起,面对陌生的学生,我的话题拉开了帷幕“同学们,此时此刻,在伊拉克的国土上正值炮声隆隆,战火纷飞,那里的孩子们已经没有了学校,没有了课堂,整日生活在极度恐慌之中,而我们此时却在安静平和的环境中学习,与他们相比,你有什么感受?”孩子们立时情绪高昂,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表示要珍惜和平,热爱和平,要更好地学

培养写作兴趣之我见

培养写作兴趣之我见 发表时间:2015-11-17T09:40:46.773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5年10月总第170期供稿作者:张海霞 [导读] 甘肃省积石山县吹麻滩初级中学要改变作文教学这种低迷现状,首要任务是要培养学生写作文的兴趣。 ◆张海霞甘肃省积石山县吹麻滩初级中学731700 兴趣是人们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迷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它能激发和引导人们以积极的认知、激越的感情和刚强的意志去探索某种事物的底蕴,充分发挥一个人潜在的智能,从而大大增强认知效果,提高工作和学习的效率。孔子就总结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这样的名言。 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去调动学生的作文兴趣,促进作文教学。1.把游戏活动引入课堂,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2.让学生回归生活,拓展写作视野;3.拓宽阅读范围,多渠道指导写作。 一、把游戏活动引入课堂,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 要改变作文教学这种低迷现状,首要任务是要培养学生写作文的兴趣。爱因斯坦说“对一切来说,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强烈的兴趣,有了这位“最好的老师”,学生才有可能学得“最好”。所以要采用喜闻乐见的教学手段,作文指导不越俎代疱,削弱学生的主体作用,而是把主动权交给学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作文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浓厚、持久的作文兴趣。李白坚教授所倡导“快乐作文”这一新的作文教学形式,给作文教学注入新的理念:在游戏中写作,让学生把写作当成一件快乐的事情。在快乐的情感体验中,自由充分地发挥自我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努力发展自我的个性和灵性,完成培养学生表情达意能力的目标。因为我们都明白:“开放”才能“激活”;“自由”才能“快乐”。 二、让学生回归生活,拓展写作视野 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为此,要不断促使学生主动去观察,只有学生自己想写、愿写时才能进行有效的写作。我们生活的世界是多姿多彩的,学生周围新鲜的人、事、物层出不穷。要指导学生运用自身的眼、耳、鼻、口、手去看、去听、去闻、去感觉,让他们获得亲身感受,增强直接体验。学生便会把主动表达这种认识看做一种乐事而对作文产生兴趣。老师要求学生描写景物。老师先提问:“同学们,我们应该怎样观察景物?”生答:“用眼睛去看。”师问:“看什么?”生答:“看颜色”、“看形状”……师:“对!除了用眼睛观察景物,还可以用什么来观察?”沉默片刻,一位学生答:“用耳朵。”“为什么?”“可以听鸟儿、小虫的叫声。”师:“对了,自然界的各种声音也是景物的一部分,我们要用耳朵去倾听。”接着,老师继续引导:观察景物还可以用鼻子去闻,用嘴去尝,用手去触摸,用心去感受。景物描写最重要的是写出自己观察景物时的独特感受。最后,让学生们走出教室到校园花圃、草地、树下……观察他(她)们感兴趣的细小东西。 然后以《我的新朋友》为题写作文。学生感到题目新颖又引人深思,便跃跃欲试构思布局,写作兴致很高。为此也明白了生活处处有作文。“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尽夜不息”。写作是生活的需要,生活是写作的源头活水,脱离生活,写作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学生的作文命题必须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契合,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激情,尤其是留心生活细节的习惯,让学生从生活中挖掘写作的原材料。做到“有米下锅”,有话可讲,有内容可写。 三、拓宽阅读范围,多渠道指导写作 阅读和写作历来都是相辅相成的。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只有通过大量的阅读,才能积累起丰富的词汇。而表达技巧等方面的问题,也只能首先在阅读中获得感性认识,然后通过长期练习逐渐形成。所以阅读的作用是不容置疑的。 现在初中语文新教材注重了课文的思想性与艺术性的统一,并增加了不少经典名篇,我们首先应引导学生积极从课本中去寻找语言营养,对其中的重要篇目,不仅要熟读,更要精读深读,让学生有体会有感受,教会其分析文章的方法。不仅如此,还要有选择有目的地让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开拓眼界,增强语感。这就需要调动他们阅读的积极性,学生嘛,大多对故事比较感兴趣,可推荐他们去阅读缩减古今中外的文学名著,再适时举行讲故事比赛,他们感兴趣,一定会认真的去阅读。 另外还应每星期抽出一至二节课的时间让学生阅读适合他们这个年龄段看的优秀的报刊杂志,如《语文报》、《作文评点报》、《中学生博览》、《中学生优秀作文选》等。书中所反映的生活是学生所熟知的,语言风格是学生所喜欢的,学生读过以后,印象深刻,也很容易产生模仿的冲动,而这种冲动正是良好的作文兴趣的开端。然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为丰富学生的作文,美化他们的语言,还应让学生准备一个摘抄本,让他们将好词、好句、好段记下来,多读几遍,并说明其好在哪,或者谈自己的感受,适时检查点评并表扬,这也会激发学生多读多记,时间长了,自然积淀就多了。读得多记得多,想得也就多,脑子不空,自然就会有话可说,作文水平就有可能会提高。一个不善于思考的人是无论如何也写不出好文章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最大程度为学生提供锻炼的舞台,创造一个自由表达的空间,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重视朗读、背诵、复述、讨论等以加强语言实际运用能力,对课文关键性词语、句子和段落、中心句的理解,要改正过去奉送现成答案的做法,启迪学生思维,让学生们各抒己见,积极参与,学生觉得感受最深的句子和段落,鼓励他们用摘录、做卡片的方法积累起来。材料多了,再要求学生把这些资料整理分类。阅读中要求学生口诵心惟,对文字材料进行圈点、批注,写读书笔记。 总而言之,我们一定要让学生在作文中得到无比的快乐,让学生在快乐中写出优秀的作文,让作文成为学生的最爱。这是学生的权利,也是我们每一位语文老师的责任。

《渔歌子》课堂实录完美版

《渔歌子》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认识“塞”“蓑”“箬”“笠”四个生字、会写“塞”“鹭”“笠”,通过插图认识“箬笠”“蓑衣”,体会词的内容,并且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这首词。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对词中所描写的景象展开想象,通过与《天净沙·秋思》中所描写景物进行对比,感悟不同景物反应不同的意境,从而感受乡村风光的画意诗情,进而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并养成语言积累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根据词所描绘的景色,想象画面,体会诗意并能有感情朗读。 难点:在读中入境,在读中入情,感受诗人宁静淡泊的心境。 一、复习导入 1、开学初,我们就学习了一首词,还记得吗? 师:词牌名是什么呀? 生:《忆江南》 师:咱们一起来背一背,《忆江南》预备起 师:看来大家对已经学过的知识掌握的非常牢固,今天这节课我们再学习一首词——是唐代诗人张志和写的《渔歌子》。生齐读词牌名

二、整体感知 1、师:现在请你打开书110页,自己先把这首词读两遍,在读的过程中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会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好,开始。。。读完的同学就书扣手背后坐正 2、师:这些词谁会读?(ppt:西塞山箬笠蓑衣) 生:A读(指读)(其他同学听准字音) 师:还有谁能读? 生B读 师:谁能从后往前读 生:C读 师:我们全班一起来读一遍 师:同桌两个相互检查一遍 师:有需要帮助的吗? 师:有谁知道箬笠是什么? 生:就是帽子

师:什么样的帽子你知道吗? 生:用竹叶编成的 预设一: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查字典,或者注释 师,真会学习,当我们遇不理解的字和词的时候,就是可用通过查字典或者看注释来理解字意和词意 师:这个词你会读吗 生读词 那你知道蓑衣吗 师:蓑衣啊就是用一种不易腐烂的草编织成可以防雨的衣服。 师:把这些生字带到这首词中你还会读吗? 师:谁来读一遍这首词 A读B读C读 预设一:(读的特别好)不仅字音读的准,而且啊,通过他这样读,词的味道就出来了,你知道他在哪稍作停顿吗) 师:耳朵真灵,你也能像他这样读一遍吗?

《渔歌子》课堂实录完美版

渔歌子》教案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目标:认识“塞”“蓑”“箬”“笠”四个生字、会写“塞”“鹭”“笠”,通过插图认识“箬笠”“ 蓑衣”,体会词的内容,并且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这首词。 2.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对词中所描写的景象展开想象,通过与《天净沙?秋思》中所描写景物进行对比,感悟不同景物反应不同的意境,从而感受乡村风光的画意诗情,进而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并养成语言积累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根据词所描绘的景色,想象画面,体会诗意并能有感情朗读。 难点:在读中入境,在读中入情,感受诗人宁静淡泊的心境。 一、复习导入 1、开学初,我们就学习了一首词,还记得吗? 师:词牌名是什么呀? 生:《忆江南》 师:咱们一起来背一背,《忆江南》预备起师:看来大家对已经学过的知识掌握的非常牢固,今天这节课我们再学习一首词——是唐代诗人张志和写的《渔歌子》。生齐读词牌名

、整体感知 1、师:现在请你打开书110页,自己先把这首词读两遍,在读的过程中注意读准字音,读 通句子,不会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好,开始。。。 读完的同学就书扣手背后坐正 2、师:这些词谁会读? (ppt :西塞山 箬笠 蓑衣) 生:A 读(指读)(其他同学听准字音) 师:还有谁能读? 生B 读 师:谁能从后往前读 生:C 读 师:我们全班一起来读一遍 师:同桌两个相互检查一遍 师:有需要帮助的吗? 有需要帮助的吗?有 哪个字箬笠 生读 师:有谁知道箬笠是什么? 生:就是帽子 师:什么样的帽子你知道吗? 生:用竹叶编成的 预设一: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师: 那老师来考考大家(PPT 单张出示“箬笠”) 师: 谁有好办法帮他记住这个字? 谁会读

作文教学的三类课型

以例说要:作文教学的三类课型 文章作者:王益民来源:语文教学通讯初中刊2013年2月 30多年来,作文教学的实验与改革从未停止过。然而,恕我直言,初中作文教学的基本现状仍是“没有作文教学”,至多有一些不痛不痒的“作文讲评课”;“多写多练、自然生长”的理念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失语”与“无为”也不是个例。这里面的原因很复杂,既有课程层面的,也有评价层面的。笔者在这里结合自身研究成果对作文教学的各种课型通过实例作一些“说要”当不属多余。 一、作文理论课 从作文教学的过程来看,按“作前”(写作前)、“作中”、“作后”可分为作文指导课、作文训练课和作文讲评课三类。其中,作文指导课课型最为丰富,也最有争议,这或许也是很多人干脆在自己作文教学中将之删除的主要原因。粗略一点,作文指导课主要有两类:作文理论课和能力训练课。 所谓作文理论课是指关于写作基本理论的教学。我开发的教学案中“30个作文要点”每个要点均有“理论”的因子。比如,我的一节作文理论课是关于心理描写的:让学生读“什么是心理描写”“心理描写的作用”文字;选三段著名的心理描写的句子,让学生谈谈“揭示了人物怎样的思想和性格”;情景模拟练习,设置情景为“数学课开始了,老师把批好的试卷发了下来。在拿到试卷之前,我紧张得要命,就怕自己考砸了。试卷拿到手以后,我一看不及格,很是伤心”,然后让学生写一段心理描写;我猜学生所写的心理描写的类型——内心独白,幻觉描写,环境衬托,用神态、语言、动作反映内心的变化,或者是几种类型的综合;学生心理描写展示;“林黛玉进贾府”心理描写赏析。 初中三年“教什么”,从大项上看有三块内容:考场作文的基本规范、记叙文的基本写法、升格记叙文。心理描写属于“记叙文的基本写法”。考场作文受时空的限制,有其独立的特点,因此从写作的角度,掌握一些基本写法,应纳入作文教学的范畴,但对于初中生也不可过于理论化。我在关于心理描写作文理论课的第一个环节上是“匆匆而过”的,重在怎么写。后来学生的写作多采用内心独白,而较少用幻觉描写、环境衬托、神态、语言、动作来反映内心的变化,这与初中生的认知发展规律是一致的。可见,本节课“教什么”还是抓住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这节课学生的学习方法可谓多样,有接受式,有合作式,动口,动手,更动脑。学生对于“心理描写”原先是有一些感性认识的,我在第二环节也选用了孩子们学过的三段著名的心理描写中的句子——分别出自都德的《最后一课》、安徒生的《皇帝的新装》及朱自清的《背影》,除了印证心理描写的作用外,也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如何进行心理描写。第三环节的“情景模拟”,创意来自网络,选用学生非常熟悉的场景,更“真实”。最得意的是,学生写完后,没有马上交流,而是进入第四环节:猜学生可能用到的描写方法。将相对“枯燥”的描写方法用“猜”的方式进行,学生分外专注,兴味盎然! 本节课还充满了生成,在第五环节“展示”时,我班“行舟文学社”的社长陆婉莹的作品竟然是这样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