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一课一练-4.3认识图形的周长 (含答案)

浙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一课一练-4.3认识图形的周长         (含答案)
浙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一课一练-4.3认识图形的周长         (含答案)

三年级数学上册《克认识》教案

三年级数学上册《克认识》教案 Teaching plan of "Ke Zhi Zhi" in mathematics volume I of grade three

三年级数学上册《克认识》教案 前言:本文档根据题材书写内容要求展开,具有实践指导意义,适用于组织或个人。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质量单位克,建立克的观念。 2、熟记1千克=1000克。 二、教学重点: 1、使学生初步认识质量单位克,建立克的观念。 2、熟记1千克=1000克。 三、学具准备: 1枚二分硬币、1袋食盐(1千克)。 四、学习过程: (一)复习旧知。 1、你已经学习过那些质量单位?你能说一说吗? 2、请用手掂一掂1千克的食盐,感受一下有多重。 3、你还能掂出你身边的物品有多重吗?(随便找)

(二)认识质量单位克。 1、建立质量单位克的观念。 A、请用手掂一掂1枚二分硬币有多重, 你能说出它的质量大概是多少千克吗? B、1枚二分硬币太轻了,用千克表示它的质量不太方便,我们用一个新的质量单位克来表示它的质量。记住哦:1枚二分硬币大约重1克。克还可以用g来表示。 C、你还能列举其它例子,说一说1克有多重吗? D、通过用天平称量我们知道:两粒普通的花生米,大约1克。还有…… E、察看身边物品的质量:(用手掂一掂) 一袋方便面的质量是()g,一袋饼干的质量是()g,一块巧克力的质量是()g,一袋牛奶的质量是()g。 2、认识克与千克的关系。(1千克=1000克) A、我们已经认识了千克和克,那么千克和克又有什么联系呢? 1千克=1000克

三年级数学:《千克和克的认识》教学反思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教材 数学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校: 年级: 任课教师: 数学教案 / 小学数学 /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千克和克的认识》教学反思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数学的内容,让学生可以提升判断能力、分析能力、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直觉判断等能力,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小学三年级数学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一、在生活情景中发现知识 课前,让学生深入社会生活到超市调查关于“克和千克”方面的信息。通过实践,学生了解了很多商品上都标有质量,如50克、100克、450克、500克、1000克等,知道了克和千克之间的进率,还知道了轻的东西是用克来做单位的,重的东西是用千克来作单位的。 二、在动手体验中感受知识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说:“活动是认识的基础,智慧从动手开始。”在建立1克的概念时,让学生掂一掂一个1角的硬币,充分感受1克的重量,并例举了生活中许多大约重1克的物品,加深了对克的印象。在建立1千克的概念时,我把内容分层细化,让学生亲手掂一掂一块月饼50克,一袋盐350克、两袋白糖、1000克。通过掂一掂、比一比、说一说系列活动,充分感受100克、500克、两个500克(1000克)的实际重量。 三、在实践操作中升华知识

为了有机地把教学内容与生活中物品的质量建立联系,把抽象的质量单位更形象具体化。我让学生将水果、书包、数学书、铅笔盒,先估一估有多重,再用秤称一称验证估计的是否正确。学生通过这些操作,对克与千克的质量观念是越来越清晰,越来越深刻。 在这堂课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凸现了,真正亲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在自主学习、自主活动的乐趣中升华了对克和千克的理解。学生学得主动、学得开心,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XX文讯教育机构 WenXun Educational Institution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全部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全部知识点汇总 第一单元时、分、秒 1、钟面上有3根针,它们是(时针)、(分针)、(秒针),其中走得最快的是(秒针),走得最慢的是(时针)。(时针最短,秒针最长) 2、钟面上有(12)个数字,(12)个大格,(60)个小格;每两个数间是(1)个大格,也就是(5)个小格。 3、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分针走1大格是(5)分钟,走1小格是( 1)分钟;秒针走1大格是(5)秒钟,走1小格是(1)秒钟。 4、时针走1大格,分针正好走(1)圈,分针走1圈是(60)分,也就是(1)小时。时针走1圈,分针要走(12)圈。 5、分针走1小格,秒针正好走(1)圈,秒针走1圈是(60)秒,也就是(1)分钟。 6、时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1小时)。分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分钟)。秒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秒钟)。 7、公式。(每两个相邻的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是60) 1时=60分1分=60秒60分=1时60秒=1分 第二、四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1、认识整千数(记忆: 10个一千是一万) 2、读数和写数(读数时写汉字写数时写阿拉伯数字) ①一个数的末尾不管有一个0或几个0,这个0都不读。 ②一个数的中间有一个0或连续的两个0,都只读一个0。 3、数的大小比较: ①位数不同的数比较大小,位数多的数大。 ②位数相同的数比较大小,先比较这两个数的最高位上的数,如果最高位上的数相同,就比较下一位,以此类推。 4、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记忆:看最位的后面一位,如果是0-4则用四舍法,如果是5-9就用五入法。 5、最大的几位数和最小的几位数 最大的一位数是9,最小的一位数是0. 最大的二位数是99,最小的二位数是10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总复习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 第1单元时分秒 1、钟面上有3根针,它们是(时针)、(分针)、(秒针),其中走得最快的是(秒针),走得最慢的是(时针)。 2、钟面上有(12)个数字,(12)个大格,(60)个小格;每两个数间是(1)个大格,也就是(5)个小格。 3、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分针走1大格是(5)分钟,走1小格是( 1)分钟;秒针走1大格是(5)秒钟,走1小格是(1)秒钟。 4、时针走1大格,分针正好走(1)圈,分针走1圈是(60)分,也就是(1)小时。时针走1圈,分针要走(12)圈。 5、分针走1小格,秒针正好走(1)圈,秒针走1圈是(60)秒,也就是(1)分钟。 6、时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1小时)。分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分钟)。秒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秒钟)。 7、钟面上时针和分针正好成直角的时间有:(3点整)、(9点整)。 8、公式。(每两个相邻的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是60) 1时=60分1分=60秒半时=30分60分=1时60秒=1分30分=半时 9、简单经过时间计算:(1)可以用钟面的数格计数法, (2)用算式:经过时间=结束时间-开始时间 2、4单元万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

口算计算:一般先算整百加减整百数、整十加减整十数,一位数加减一位数,再把结果相加。(注意进位与退位) 1 / 6 估算:把加数看成接近它的 十、整百的数,再进行口算。 万以内的加法笔算: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哪位满十就要向前进1. 万以内的减法笔算: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哪一位不够减,就要从前一位退1当10;如果要从十位退1,而十位上是0,就要从百位退1当10,再从这个退下的10中退1到个位当10,这时十位上的数 9。 加法的验算:(1)用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相.(2)用和减去一个加数等于另一个加数。 减法的验算:(1)用差加减数等于被减数。(2)用被减数减去差等于减数。 识记以下关系式: 加数+加数=和验算(1)交换加数位置和不变(2)和-加数=加数 被减数-减数=差验算(1)被减数-差=减数(2)差+减数=被减数

三年级数学-图形的周长-我学会了吗

我学会了吗? 一、练习 下面这个图形是由3个边长都是10厘米的正方形组成,计算它的周长,你能想出几种算法? 二、小小设计师 1.谈话:小明家装修房子,要买装饰材料,让我们去帮他算算吧。 2.看图。 3.买木条 要给客厅天花板的四周压上木条,至少需要多少米木条? 4.买踢脚板 给大卧室做踢脚板,40块够吗? 5.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三、小结 学生合作完成,启发、引导学生多种解法 引导学生认真看图,明确图中每个房间的长和宽。 学生明确压木条也就是求客厅的周长,再列式计算,集体交流。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说说。 小组合作学习: 一人提出问题,其他同学解答。全班交流时,每个组派一名代表提问题,其他小组进行解答,解答正确的小组发合作星。 启发学生用多种方法解答 结合情境,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板书设计】 我学会了吗? (2+5+4)×2=11×2=22(米) (end)

--------------------- 赠予--------------------- 【幸遇?书屋】 你来,或者不来 我都在这里,等你、盼你 等你婉转而至 盼你邂逅而遇 你想,或者不想 我都在这里,忆你、惜你 忆你来时莞尔 惜你别时依依 你忘,或者不忘 我都在这里,念你、羡你 念你袅娜身姿 羡你悠然书气 人生若只如初见 任你方便时来 随你心性而去 却为何,有人 为一眼而愁肠百转 为一见而不远千里

晨起凭栏眺 但见云卷云舒 风月乍起 春寒已淡忘 如今秋凉甚好 几度眼迷离 感谢喧嚣 把你高高卷起 砸向这一处静逸 惊翻了我的万卷 和其中的一字一句 幸遇只因这一次 被你拥抱过,览了 被你默诵过,懂了 被你翻开又合起 被你动了奶酪和心思 不舍你的过往 和过往的你 记挂你的现今 和现今的你 遐想你的将来 和将来的你 难了难了 相思可以这一世 --------------------- 谢谢喜欢--------------------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克”的认识》教案

“克”的认识 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2页,信息窗1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初步建立克的质量观念,知道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要用克作单位。 2.通过称一称,掂一掂感受1克的实际重量,建立1克的实际概念. 3.认识了解各种不同的秤,会用用天平称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培养初步的估测能力。 4.通过认识到质量单位进一步感受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增强学习数学的兴 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在具体生活情境中建立1克的实际概念。 难点: 初步建立克的质量观念,会对较轻物品估测质量。 教具、学具:, 教师准备:天平、一枚2分硬币、4粒黄豆、回形针4枚、1元硬币1枚、橡皮1块、1个苹果、1粒花生米、火腿肠 学生准备:天平、一枚2分硬币,4粒黄豆、回形针4枚、1元硬币1个、橡皮1块、1个苹果、花生米、火腿肠, 一小袋大米。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喜欢小动物吗?喜欢什么动物?对它有哪些了解?学生交流。 师:刚好老师也带来一些小动物的信息,让我们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分层展示情境图中的几种动物以及信息。) 一、情境导入,引入新课。蜂鸟是世界上最小 的鸟,孵出来时还 不到1克呢!世界上最小的狗大约重1千克。最大的袋鼠约重40千克,最小的约重300克。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师: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可能发现:这些动物的重量用到克、千克、吨为单位。 2.质疑:你还有什么疑问吗?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有:1克到底有多重?1千克有多重?1吨有多重…… 师:就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我们一起来学习。 二、自主学习,小组探究 1.介绍质量单位——克 师:像克、千克、吨是用来表示物品有多重的单位叫做质量单位(板书课题:质量单位),今天我们就先认识克(板书:克的认识)。 师:猜一猜1克有多重? (板书:猜一猜) 学生可能说大概和一粒黄豆差不多,和一个乒乓球差不多,和一颗QQ糖差不多…… 师:怎样才能知道到底谁的估计更准确?(板书:称一称) 2.认识常见的秤。 师:要知道到底有多重,可以借助什么工具? 二、操作实验,探究新知。 引导学生举例说说生活中常见的秤,利用PPT课件展示下面各种秤。 生活中常见的秤。 天平电子称盘称 体重秤 磅秤 台秤 弹簧秤 师:我们常用天平称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 (课件展示天平,教师介绍天平的构造,动画演示天平的使用方法。) 3.小组实验操作 学具准备:天平、2分硬币,回形针4枚;1元硬币1个;橡皮1块;黄豆4粒,1个苹果,活动提示如下: (1)正确使用天平,逐一称出每个小组准备的学具的质量并记录下来。

浙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每周一练1-10

三上数学每周一练 1(复习) 班级姓名学号成绩 一、填空。 360秒=()分 1200克=()千克()克 90分=()小时()分 1时30分=()分 80分=()时()分 50千克=()克 95秒= ()分()秒 432-( )=432-200+2 376+( )=376+400-3 ( )+277=277+100-4 522-( )=522-300+11 678-296=678-300+() 二、计算 1、打*题验算,能简便的要简便计算。 4987+604 * 895-647 98+299 *526+5778 2、递等式计算。 1000-425-137 937-(37+16) 801-187+245 76-48+32 (66+6)÷8 70-36÷9 3000-175+825 100-64÷8 三、用4,0,0,8组成不同的四位数中 (1)最小的四位数是();(2)最大的四位数是(); (3)两个“0”都不读出来的数是()和(); (4)只读一个“0”的数有()。 挑战题:王奶奶卖鸡蛋。上午卖出总数的一半多10个,下午又卖出剩下的一半多10个,最后还剩下35个。王奶奶原来有多少个鸡蛋?

三上数学每周一练 2(二位数×一位数) 班级 姓名 学号 成绩 一、口算。 14×7= 17×5= 15 ×6= 29×3= 35×6= 230×6= 25×8= 26×3= 5×94= 16×5= 67×7= 103×4= 78×6=420+( )=( ) 85×2=( )+10=( ) 48×3 =120+ ( ) =( ) 77×9= ( ) +63 = ( ) 86+( )=86+100-3 3( )×7=22( ) 76×2= ( ) +12=( ) 243-( )=243-100+2 *( )×( )=5( )2 三、列竖式计算 97×6 79×8 87×6 49×7 88×7 四、解决问题。 1、把所给的数填入 ,使竖式成立。 如: 4、7、5 ;、3 、7; 6、6、7; 6、5、7; 3 7 8 3 3 3 4 0 2 3 8 0 2、服装厂要赶制600套西装,已经做了6天,平均每天做34套,还要做多少套? 3、列式计算求 所表示的数。 *4、求图形代表的数(要有过程)。 51 × 5 7 × × × 4 =( ) =( )

三年级数学《秒的认识》

三年级数学《秒的认识》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自主认识新的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 2.通过动手操作等丰富的学习活动,建立1秒及几秒的时间观念. 3.通过多媒体课件演示及学生的动手操作等学习活动,激发学习学习兴趣,明确珍惜时间的重要性. 教具 钟面、多媒体计算机软硬件一套. 学具 口算练习纸每人一张、自备水彩笔、剪刀、白纸、蜡光纸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播放音频滴答)请小朋友仔细听一听,这是什么声音? 2、(演示动画时钟)再请小朋友仔细地看一看,看到什么? 3、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学习有关秒的知识.(板书课题:秒的认识) 二.新课 (一)钟面上的秒 1、你知道秒针是怎样计时的吗?请你仔细观察,把看到的告诉大家.(秒针走5小格) 揭示:秒针走一小格的时间是1秒. 2、(秒针从数字12走到数字6)这表示经过几秒?

(从数字6走到数字8)这一次表示经过了几秒?轻轻告诉同桌的小朋友你是怎么看的.你还知道秒针从哪儿走到哪儿也是10秒?上来指一指. 3、(播放动画60秒)这次表示经过多长时间呢? (1分=60秒) 从钟面上看一看是不是这样呢?你是怎么看出来1分=60秒的? 4、1分就是60秒,那我们平常说的半分钟呢?(30秒) (二)体会1秒 1、1秒到底有多长呢? 让我们再来闭上眼睛,仔细听一听. 钟表发出滴答一声所经过的时间就是1秒. 2、请小朋友来做一个拍手练习,每秒拍一下手,看看谁拍得最准. 先自已试一试. 3、谁来试一试?谁还能不看钟,来拍一拍,其他小朋友可以提醒他. 4、每秒数一数,看看数到10的时候,是不是正好10秒?又相差了多少? 同桌的两个小朋友,互相比一比. 5、刚才哪些小朋友数得比较准,你愿意上来表演一下吗? 6、小结:刚才,我们听到钟声滴答就是1秒,拍下手是1秒,数一个数也是1秒.你能做一动作来表示1秒吗?(小组讨论)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秒的认识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秒的认识》 课时:一课时 科目:数学 教学对象:三年级学生 备课人:徐长青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单元是在认识了时,分这两个时间单位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更小的时间单位“秒”,以及学习有关的时间单位计算。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们不仅可以从整体上把握时,分,秒这三个时间单位之间的关系,还可以学会解决与时间计算有关的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 1、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交流、合作自主认识新的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 2、通过动手操作等丰富的学习活动,让学生体验一段时间,建立1秒及1分(60秒)的时间观念。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渗透爱惜时间的教育,教育学生要珍惜分分秒秒。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三年级孩子已经掌握了时和分,知道1时=60分,对秒的认识有特别的想知道欲望,而且对钟表有亲身感受,这对自主学习秒的知识储备了优势。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自主学习策略、合作学习策略、信息演示策略、 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学课件 资源准备:ppt课件 六、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感知规律,教师谈话,和学生走在一起,准备亲切合作。 探究(一): 认识钟面上的秒 2、师:你知道怎样计量用“秒”做单位的时间吗?请仔细观察你们所带的钟表,看看有什么发现。 ③如果是读取电子表上的时间时,让学生可以利用以前学过的电子表的读取方法进一步类推。 3、体验1秒钟 ①师:1秒到底有多长呢?让我们闭上眼睛仔细听一听。(利用时钟的“滴答声”让学生感受。)钟表发出“滴答”一声所经过的时间就是1秒。③比一比,哪位学生不看时钟,每秒数一个数,看谁数得最准确。④小结:我们听到钟声“滴答”一声就是一秒我们拍一下手用1秒,数一个数也是用1秒。1秒的时间确实很短,但是有些现代化的工具在这短短的1秒钟里却可以做很多事情呢。(举几个具有说服力的数据说明1秒钟的价值)所以,我们可别小看了这短短的1秒钟,它的作用可大了。我们要珍惜时间,不浪费每1分、每1秒。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秒的认识》课后反思

小学-数学-打印版 小学-数学-打印版 1 《秒的认识》课后反思 “ 秒的认识 ” 是在学生已经认识时、分和会读、会写几时几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课的知识性目标相对简单,但单位时间比较抽象,不象长度单位、质量单位那样可以借助具体的物体表现出来。本节课的重点是通过一系列的体验活动,帮助学生逐步建立起 1 秒、几秒及 1 分的时间观念。在教学设计中,我注意抓住如下几个环节: 1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利用学生熟悉的场景,使学生直观认识生活中 “ 秒 ” 的存在,帮助学生认识抽象的时间概念。通过让学生参与倒计时的活动,使学生初步感受 “1 秒 ” 的长短,同时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 、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由于学生已经认识了 “ 时、分 ” ,因而在教学时,我放手让学生自主进行探究,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讨论、交流等形式来解决 “ 怎样计量用 ‘ 秒 ' 做单位的时间 ” 及 “ 分与秒之间的关系 ” 等问题。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3 、借助活动让学生体验时间,建立正确的时间观念。首先通过让学生拍手、数数、写字、画画等活动让学生体验 1 秒钟、 1 分钟的长短,在体验 1 分钟时还让学生体验同样是 1 分钟做不同事情时的不同感受。由此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时间观念,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爱惜时间的意识。 4 、注意让学生收集有关时间的信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5. 多给学生提供一些可供参考的事情所需时间,在头脑中建立表象,在估测其他事情时可借鉴作比较。 在有以上成功之处的同时,我也明显地感觉到了自己这节课中存在着的不足:我的数学语言不精练,不严密,导致学生在同桌互相提问时钟表的利用率不是很大,在本课的设计上各别之处还不够合理。例如:学生在说完 1 分针能做些什么以后,还应该再让他们说说 30 秒或 10 秒钟能做些什么,这样就更能加深学生对秒的认识,突破本课的重难点。这也是本课的缺憾之一。

小学三年级数学周长教案

周长 教学内容: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44、55页《周长》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什么是周长》。此单元内容包括:周长的认识,周长的测量与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交通与数学。而《什么是周长》是本单元的第一课时,是在学生认识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学习平面图形的周长,通过对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使学生初步感知周长的含义,为后面认识各种图形的周长,及周长的计算做好铺垫。 学生分析: 本节课内容是学生在认识了平面图形和角,以及掌握了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后学习的,在我对学生的调查中发现,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没有什么经验,他们所理解的周长只是一条边的长,或者也不考虑是封闭的图形,对于学生来说是一节全新的内容,所以本节课我采用了以学生实际操作为主是教学方式,通过理解封闭、指一指、描一描、摸一摸、说一说等环节让学生来体会什么是周长。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知道周长的含义,建立周长的概念。

(2)能力目标:结合具体实物,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能初步测量计算三角形、四边形等图形的周长。 (3)情感目标:通过演示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观察和思考的习惯,从而使学生达到自主学习、参与学习、合作学习的目的。 (4)创新目标:在学生充分参与学习过程的基础上,培养和发展学生多向思维,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测量与计算图形的周长。 教学重点和难点: 认识周长,理解周长的含义,是学生认识各种图形的周长,及周长的计算的基础,所以我把认识周长,理解周长的含义,作为本课的重点、难点。 教具:课件 学具:卡片、剪刀、彩笔、绳子、直尺等。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引入: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准备了一份礼物,想看一看吗? (由学习小组的组长分发) 2、出示四幅图片:笑脸、国旗、三角尺、树叶 这张卡片寄托了老师对大家的期望,希望在今天的课堂中它能陪伴同学们一起快乐学习。 二、知识感知,理解周长。 1、剪一剪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克的认识教学设计

克的认识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让学生体会1克有多重,体会克的产生也是实际测量的需要。初步建立克的质量观念,知道称比较轻的物品的重量要用克作单位。 2. 能力目标: 通过实践活动,了解用天平称比较轻的物品的方法,了解千克和克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换算,会进行估测,逐步提高估测能力。 3. 情感目标: 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教学重难点: 体会1克有多重。 预习自学: 看书自学P 33——35,完成想想做做的铅笔填书练习。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 谈话:上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质量单位千克,谁来说一说,1千克的物体拎在手上有什么感觉吗? 2. 小结:千克是一个比较大的质量单位,称比较重的物品,通常用它作单位。还有一些比较轻的物品又用什么单位来称量呢? 3. 讲述:克也是质量单位,称比较轻的物品时常用克来作单位。克的符号是g。 二、动手操作,解决问题 1. 认识天平 (1)出示天平并介绍。 (2)认识砝码 2. 称出10克的黄豆 (1)学生分组活动称出10克重的黄豆。教师巡视。

(2)10克黄豆大约有多少粒。交流汇报。 (3)根据我们数出的结果,你又想到了什么?感受1克黄豆的重量。 3. 感受1克的重量 (1)分组掂一掂准备好的2分硬币。2分硬币掂在手上有什么感觉? (2)再掂一掂一根羽毛和一把学生尺,一根羽毛和一枚2分硬币比,哪个更轻些?一把学生尺和一枚2分硬币比呢?交流汇报。一根羽毛比1克重还是轻?一把学生尺呢? 4. 学习用克称物品的重量。 多媒体展示P34水果图 (1)你能看出图中物品的重量吗?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2)小结:我们在称物品重量或是看图了解物品重量时,首先要观察什么?再怎么看秤读出重量? 5. 了解千克和克的进率 (1)出示一袋食盐,这袋食盐的重量是500克,那么两袋这样的食盐是多少克?你是怎么算出来的? (2)把这两袋食盐放到以千克为单位的台秤上称一称,问:这个台秤上的刻度是以什么为单位的?看一看这两袋食盐有多重? (3)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说出1千克=1000克。 6. 完成“试一试“ (1)用弹簧秤称出一本数学书大约重多少克?学生活动。 (2)掂一掂:一本数学书和一个文具盒比一比轻重。 (3)称一称:文具盒的重量。 (4)比一比:估测和称量的结果。班级交流。 三、课堂练习,巩固深化,完成“想想做做”的题目。 1. 第1题 观察插图,指名回答书上的问题,再追问: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的重量是以克为单位的? 2. 第2题 (1)同桌讨论

三年级数学思维训练-周长问题

周长问题 知识导航 周长就是图形各边长度的总和。同学们都知道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正方形的周长= 边长×4 ,对于一些基本图形,我们可以直接用公式求出它们的周长。那么,如何运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以及线段的平移来巧妙地求一些复杂图形的周长呢?我们接下来就一起来研究探讨这些问题,根据例题给出的思路,注意总结归纳。 精典例题 例1:计算下列图形的周长。 思路点拨 要求这个多边形的周长,实际就是求AB、BC、CD、DE、EF、FA这六条线段长度的总和。如下图,把FE平移到GD、DE平移到GF,那么这个多边形就边长了一个规则的边长为6厘米的正方形。所以这个多边形的周长为:6×4=24(厘米)。 模仿练习 下图是一个楼梯的侧剖面图。已知每步台阶宽3分米,高2分米。问这个楼梯侧面的周长是多少米?

例2:下面A、B、C、D四个图形都是由边长一样的正方形组成的图形,已知正方形的边长为4厘米,下面图形最大跟最小的周长是多少?请分别求出来。 A B C D 思路点拨 仔细观察发现,图形重合的部分越多周长就越少,图形重合的部分越少,周长就越大。所以可以得出A图形的周长最大,是四个正方形的边长总和,为:4×4×4=64(厘米)。D图形的周长最小,重叠了2条边长,那么周长就少了4条边长的长度也就是一个正方形的周长,所以D 图形的周长为:4×4×3=48(厘米)。 模仿练习 如图所示,四个边长都为1厘米的正方形组成A、B两个图形,比较两个图形的周长大小,并求出周长的差为多少厘米? A B 例3:把十个长20厘米,宽12厘米的长方形纸按下图所示方法一层、二层、三层、四层那样放,放好后图形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思路点拨 此题可用两种方法解答。①:根据例1的思路,平移之后为一个原来4倍长,4倍宽的长方形,则图形的周长为:(20+12)×2×4=256(厘米)。②:根据例2的思路,此图重合了6条长、6条宽,那么总的周长就少了12条长、12条宽也就是6个长方形的周长,则图形的周长为:(20+12)×2×(10-6)=256(厘米)。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秒的认识》教学实录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秒的认识》教学实录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秒的认识》教学实录 教学内容:小学数学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1、2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感知时间单位“秒”,初步建立秒的时间观念;引导学生经历“几秒”,培养学生估测时间的能力。 2、引导学生通过探索、猜测、验证,发现1分=60秒。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探索能力以及积极的学习情感和态度,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珍惜时间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难点: 建立“秒”的时间观念,感悟和体验1秒与几秒的时间长短。 教具、学具: 钟表、秒表、题单、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师:同学们喜欢过节吗? 生:喜欢。 师:你们喜欢过什么节日呀? 生:教师节 生:春节 生:······ 师:你们看过春节联欢晚会吗? 生:看过。 师:现在让我们再回到晚会的现场看一看。(课件播放春晚录像) 师:新年的钟声就要敲响了,让我们一起来倒计时。师生一起数:10、9、8······1. 师:过年好不好? 生:好! 师:过年真好!谁知道,刚才我们倒计时每数一个数用的是什么时间单位?生:秒 师:对!

师:大家很自信呀!很准?那现在我们来做个小测验吧。老师请一个同学背一首自己喜欢的诗,其他的同学就用你自己喜欢的方法估计这位同学背一首诗用了几秒。(课件演示,其他的同学背对着钟面) 师:看一下钟表,说说你估计的怎么样?是快了,还是慢了? 生:我估计的时间正好是7秒。 师:你的感觉怎么样?(很准!) 生:我估计的慢了1秒。 生:我估计的快了2秒。 师:不用着急,我们再来做一次感受30秒的测试好不好?(好) 师: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当你觉得30秒到了就睁开眼睛,悄悄举起你的小手,记住你睁开眼睛时看到的时间是几秒。(课件演示) 师:睁开眼睛时,你看到的时间是几秒?你的感觉怎么样?是快了,还是慢了?生:我看到的是28秒。 生:我看到的正好是30秒。 生:······ 4、探索秒与分的关系 师:同学们的感觉是越来越准确了!下面就让我们跟着秒针的每一下走动,边数数边轻轻拍手,感受一下60秒的时间吧!(课件演示)感受的同时,注意观察秒针走一圈,分针有什么变化? 师:你发现了什么? 生:秒针走一圈,分针走了一个小格。 师:对!我们又一次发现秒针走一圈,分针走了一个小格。也就是1分=60秒。(师指板书,生齐读) 5、认识计时工具(秒表) 师: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新朋友,(出示秒表)认识它吗?它是专门用来测秒的计时工具。叫——秒表。秒表按一下计时开始,再按一下计时结束。你在什么地方见过它呢? 生:体育课上跳绳比赛的时候 生:开运动会跑步比赛的时候,老师给我们用秒表计时。

三年级数学专题 图形的周长和面积

周长 一、图形的认识 1、周长的概念:围成一个图形所有边长的总和,叫做这个图形的周长。 2、基本图形的特征及区别 二、求周长(公式必须背) 3、平行四边形的周长用长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平行四边形的周长=(长+宽)×2 4、注意:周长的长短与图形的形状没有关系

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有关,长方形的周长与长和宽有关 5、求拼摆图形的周长 6、在解题中,求长方形的周长时,必须先看长与宽的单位是否一致。 一、填空 1、长方形有()条边,()相等,有()个角,都是()角。正方形有()条边,都(),有()个角,都是()角。正方形和长方形的不同点是:长方形的()相等,正方形的()相等。 2、一根长36厘米的铁丝,围成一个最大的正方形,正方形的边长是()。 3、一个长方形宽3米,长是宽的2倍,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 4、一根铁丝刚好围成一个长6米,宽4米的长方形,这根铁丝长()。如果把它围成一个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边长()。 5、正方形的边长扩大2倍,周长扩大()。 6、一个正方形的边长增加2厘米,它的周长增加( )厘米。7.用长5厘米的8根小棒围成一个正方形,它的周长是()厘米;围成一个长方形,周长是()厘米。 8.用8个边长是2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它的周长是()厘米或()厘米。 二、判断: 1、由四条边围成的图形不是正方形就是长方形。()

2、正方形边长增加4厘米,周长也增加4厘米。() 3、长方形的周长一定比正方形的长。() 4、长为4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与边长是3厘米的正方形周长一定相等。() 三、填表: 四、应用题 1、一个长方形,长是24米,是宽的两倍,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 2、小明沿长80米,宽55米的长方形操场跑了2圈,他一共跑了多少米? 3 把2个长是10厘米,宽是5厘米的长方形,拼成一个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周长是多少?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认识克》备课教案

认识克 教学目标: 1.创设具体的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初步建立克很轻的质量观念。 2.了解千克和克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3.指导学生进行简单的估测,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 教学重点:建立克的质量观念,会进行克与千克之间的单位换算。 教学难点:建立克的质量观念,会进行克与千克之间的单位换算。 教具和学具准备: 教师:两袋共重1千克的盐、2分、1角、1元的硬币、羽毛、尺子、小型电子秤。 学生:硬币(2分、1角和1元)、橡皮筋、树叶、水果等。 教学过程: 一、质疑导入 前面我们学习了物品的质量单位千克,称出了1千克的大米(出示:1千克大米)你能说出一粒大米重多少吗?对于很轻的东西,用千克来作它的单位合不合适呢? 二、学习新课 (一)认识克 1.称比较轻的物品,常用“克”来作单位,用字母g表示(板书:克g) 2.认识小型电子秤。 (1)介绍小型电子秤的使用方法。 1克到底有多重?我们可以先通过小型电子秤称出来。大家看这就是小型电子秤,使用非常简单,我们只要将要称的物体放在托盘上,电子显示屏就会显示出物体的重量。 (2)用电子秤称不同面值的硬币。 分别称出2分、1角、1元硬币重量。再让学生分别用手掂一掂,初步感知“克”。 (二)体验克 1.教师:1克很轻,大约是一枚2分钱重,那么黄豆大家见过吧!你感觉黄豆大不大?重量怎么样?那你估计下几粒黄豆的重量是1克?然后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确定一个较为满意的答案,派出一名代表到讲台上称一称,看看是否接近1克。 2.用手掂一掂:1克黄豆、一枚硬币、一根羽毛、一片树叶、一把尺子。 比一比哪些物品比1克重?哪些物品比1克轻?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秒的认识》教学设计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秒的认识》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教科书第五单元第59-61页,练习十四第1题. (二)教学理念:秒的认识的教学联系了生活实际,重视学生的感受和体验.时间对于学生来说比较抽象,但它反映的内容又是非常现实的,与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所以,我让学生在学习 过程中体验、感受、理解秒的含义,初步发展时间观念,认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应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我设计了丰富的、现实的、具有探索性的活动,让学生在现实背景下感受和体验 有关的知识,经历探索和发现的过程. (三)教学目标: 知道1分=60秒,初步建立1分、1 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秒”, 秒的时间观念. 2、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观察分析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感知数学源于生活并用于生活,对数学产生亲切感,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3、帮助学生树立珍惜时间的观念,从小养成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重点:使学生知道1分=60秒. (五)教学难点:使学生初步建立1分、1秒的时间观念. (六)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作业卡片、教具时钟,电子表.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课件出示火箭发射前的场景)这场景你们熟悉吗?是什么 呢?

这是去年6月16日18时37分神舟九号发射前的场景,神舟九号发射成功,使我们祖国感到非常自豪,让我们再次感受到这激动人心的时刻好不好?(课件播放火箭发射)我们跟着一起倒计时. 师生一起倒计时:10,9,8,7,6,5,4,3,2,1. (数学课堂教学与生活是相连相通的,火箭发射,利用这些熟悉的情境,一开始就吸引住学生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爱国情怀,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兴奋起来,也让他们在不经意中调集自己平时的生 活经验和知识积累.) ······ 师:像这样计量很短的时间,我们就要用到比时、分更小的时间单位——秒.(板书:秒的认识) 二、自主探究,获取新知 1、探索计量“秒”的工具.(生活中那些地方有秒呢?) 2、认识各种钟表上的秒. (1)认读电子表上的时间,指名读,全班读. (2)观察时钟,认识时钟上的秒针,说说秒针有什么特点. (“秒”这个时间单位学生早有认知,几乎所有的大挂钟都有秒针,只是从前让学生有意去忽略它,但好奇是孩子的天性,他们不可能不注 所以由学生自己引出课题,由自己传授意到那个形状特殊的“高个子”. 知识.教师在这里扮演疑惑、验证的角色,吸引学生“帮助”教师解惑.) (3)秒针走1小格是多长时间?(板书:秒针走一小格是1秒.)走一大格是多少秒? 3、体验1秒钟. (1)学生静听秒针走动的声音,然后跟着秒针的节奏用自己喜欢 的方式感受1秒.(倾听秒针声音,模仿秒针走动节奏,建立对秒的表 象认识.)

浙教版三年级上册期末测试数学试卷

浙教版三年级上册期末测试数学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选择题 1 . 小林到“农家乐”果园摘番石榴,9分钟摘了63个,照这样计算,1小时可以摘()个。 A.7 B.420 2 . 边长是6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 A.24平方厘米B.36平方厘米C.48平方厘米 3 . 8千克铁的与1千克海绵的比较,()重. A.一样B.海绵C.铁 4 . 音乐小组有女生5人,男生3人,男生占全组人数的()。 A.B.C. 5 . 同学们到动物园游玩,参观熊猫馆的有120人,参观老虎馆的有110人,两个馆都参观的有28人。去动物园的同学一共有()人。 A.230B.202C.17 二、填空题 6 . ÷<. 7 . ×=1,所以和是倒数.. 8 . 0.4小时= 分 820平方厘米= 平方分米 7.4千米= 千米米 2吨200千克= 吨.

9 . 小时= 分;65g= ㎏. 10 . 讲出意义并能比较速度的快慢。 如:20千米/时表示________ 14千米/分表示 ________ 200米/秒表示________ 11 . 在横线里填上>、<或=. 4t________4000g 600分________6时 ________ ________ 6200克________6千克 5分________350秒. 12 . 一袋大米分8天吃完,平均每天吃了这袋大米的,5天吃了这袋大米的. 一根钢管长5米,平均截成8段,每段是这根钢管的,长米. 13 . 已知长方形的面积和长,宽= 已知长方形的周长和长,宽= . 14 . 2.25小时= 分 21平方米= 平方分米. 15 . 看时刻表回答问题。 始发站发车时间终点站到站时间 承德7:41北京13:12 张家口7:08北京10:38

三年级上册数学 《秒的认识》 教学反思

《秒的认识》教学反思 “秒的认识”是在学生已经认识时、分和会读、会写几时几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课的知识性目标相对简单,但单位时间比较抽象,不像长度单位、质量单位那样可以借助具体的物体表现出来。本节课的重点是通过一系列的体验活动和教具、学具帮助学生逐步建立起1秒、几秒及1分的时间观念。下面结合本节课的教学进行反思: 一、成功之处: 在本节课,开始我利用课件出示学生熟悉的新年联欢晚会钟声即将敲响倒计时的场景,立刻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直观认识了生活中“秒”的存在,使学生初步感受了“1秒”的长短,帮助学生认识抽象的时间概念。达到了创设情境激发兴趣的目的。老师抓住这个契机出示生活中的各种钟表来认识秒,通过课件认识1秒、5秒、15秒等时间,让学生动手拨一拨学具感受1小格是一秒,一大格是5秒,接着感受1秒有多长,加深了对1秒的体验。1秒看不见,摸不着,1秒到底有多长,只有让学生经历丰富的活动,才能形成自己的体验,我让学生看着钟面秒针的走动点头、拍手、数数,学生的眼、耳、口、手等多种感官都能同时参与活动,全方位地感受1秒,充分体验了1 秒的长短,用“体验”的方法来学习数学,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密切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 在课堂教学中,我努力营造和谐、平等、民主的教学文化氛围,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从单纯的“听者”、“答者”的角色中走出来,成为“思者”、“做者”的角色。本课一改传统的方法,强调感悟和体验1分和1秒的时间长短,从而帮助学生建立“秒”的时间观念。不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例如:在教学1分=60秒时,因为学生通过前面认识几秒的学习,已经知道秒针走一圈是60秒,在通过课件演示,学具摆动,就更加清晰秒针走1圈的同时分针走1小格,接着让孩子们讨论刚才发现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探索分和秒的关系,总结出分和秒之间的进率,最后体验1 分有多长,在体验1分钟时还让学生观看1分钟做不同事情时的不同感受。由此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时间观念,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爱惜时间的意识。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图形的周长》知识点

三年级数学上册《周长》知识点 一、图形的认识 1、周长的概念:围成一个图形所有边长的总和,叫做这个图形的周长。 2、基本图形的特征及区别 名称边数边的特点周长(公式) 三角形三条边——三条边长度的和 长方形四条边对边平行且相等周长=(长+宽)×2 正方形四条边四条边都相等周长=边长×4 平行四边形四条边对边平行且相等周长=(长 + 宽)×2 梯形四条边有一组对边平行四条边长度的和 二、求周长(公式必须背) 3、平行四边形的周长用长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 平行四边形的周长=(长+宽)×2 4、注意:周长的长短与图形的形状没有关系,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有关,长方形的周长与长和宽有关 5、求拼摆图形的周长 6、在解题中,求长方形的周长时,必须先看长与宽的单位是否一致。 公式: (1)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图形的周长。 (2)长方形 周长=(长+宽)×2 (长+宽)=周长÷2 长=周长÷2—宽宽=周长÷2—长 (3)正方形 周长=边长×4 边长=周长÷4 例题: (1)一个长方形运动场,长20米,宽10米,这个运动场的周长是多少米? {长方形周长=(长+宽)×2} (20+10)×2=60(米) (2)一个长方形的周长是24米,长是7米,它的宽是多少米? {宽=周长÷2—长} 24÷2—长7 =12—7 =5(米)

(3)一个长方形的周长是24米,宽是5米,它的长是多少米? {长=周长÷2—宽} 24÷2—5 =12—5 =7(米) (4)一个正方形边长是40米,周长是多少米? {正方形周长=边长×4} 40×4=160(米) (5)一个正方形周长是160米,边长是多少米? {边长=周长÷4} 160÷4=40(米) 三、巧求周长 (一) 例: 一张长方形纸片的周长是72厘米,3张这样的长方形纸片恰好可以拼成一张正方形纸片(如图所示),拼成的正方形纸片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解析:长方形的长+宽=72÷2=36厘米,3宽=1长,代入算式知:宽=9厘米,那么长=27厘米,拼成的正方形纸片的周长是27×4=108厘米。 (二) 例1. 用6个边长1厘米的小正方形拼成一个大长方形,拼成的长方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厘米?周长是多少厘米? 答案:1*6=6(厘米),(6+1)*2=14(厘米),所以长6厘米,宽1厘米,周长14厘米例2. 如图,长方形ABCD中有一个正方形EFGH,且AF=16厘米, HC=13厘米,求长方形ABCD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解析】 由于正方形各边都相等,则AD=EH=EF,BC= FG=GH,于是长方形ABCD的周长=AF+DG+BF+BC+CG+AD= AF+DG+BE+CH=16+16+13+13=32+26=5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