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制冷系统辅助设备 第一节润滑油的分离与收集设备 一、油

第十一章制冷系统辅助设备 第一节润滑油的分离与收集设备 一、油
第十一章制冷系统辅助设备 第一节润滑油的分离与收集设备 一、油

第十一章制冷系统辅助设备

第一节润滑油的分离与收集设备

一、油分离器的作用及设置原因:

1、设置原因:在蒸汽压缩式制冷系统中,经压缩后的氨蒸汽(或氟利昂蒸汽),是处于高压高温的过热状态。汽缸壁上的部份润滑油,由于受高温的作用难免成油蒸汽及油滴微粒与制冷剂蒸汽一同排出。对于氨制冷系统来说,氨与油不相互溶,当润滑油随制冷剂一起进入冷凝器和蒸发器时会在传热壁面上凝成一层油膜,使冷凝器和蒸发器的传热效果降低。所以必须在压缩机与冷凝器之间设置油分离器,将混合在制冷剂蒸汽中的润滑油分离出来。

2、作用:油分离器是一种气液分离设备,将压缩机排出的制冷剂过热蒸汽中夹带的润滑油蒸汽和微小油粒在进入冷凝器之前分离出来。

二、油分离器的形式和结构

油分离器的工作原理:利用油滴与制冷剂蒸汽的密度不同,通过降低混有润滑油的制冷剂蒸汽的温度和流速分离出润滑油。

油分离器的分类:洗涤式、离心式、过滤式、及填料式等

1、洗涤式油分离器

结构:

1)筒体是钢板卷焊而成的圆筒,两端焊有钢板压制筒盖和筒底。2)进汽管伸入至筒下部的氨液之内。进气管的下端焊有底板,管端四周开有出气孔。

3)筒内进气管的中部开有平衡孔,其作用是当压缩机停车时平衡排气管路、油分离器、冷凝器三者之间的压力。

4)在进气管的外侧上部还装有多孔伞形挡板,作分离液滴之用。

5)洗涤式油分离器中的氨液一般是由冷凝器供给,

6)洗涤式油分离器工作原理:主要是利用混合气体在氨液中被洗涤和冷却来分离油,同时还利用降低气流速度与改变气流运动方向,油滴自然沉降的分离作用。

工作原理:

从压缩机来的氨油混合气体进入分离器中,依靠排气的减速、改变流动方向,以及在氨液中的洗涤、冷却,使部分油蒸汽凝结成液滴并分离出来。分离出类似的润滑油,引起密度变叶大而逐渐沉积于通敌,应定期通过集油器排向油处理系统。同时筒内氨液吸热后汽化并随被冷却的制冷剂排气,经伞形挡班受阻折流后,由排气管送往冷凝器。

注意事项:

1)氨液液面高于进气管底部125--150mm,以保证氨油混合的过热蒸汽与氨液有较好接触。2)冷凝器出液管应高于分离器进液管200—300mm

2、填料式油分离器

1)结构:在钢板卷焊而成的筒体内装设填料层,填料层上下用二块多孔钢板固定。

2)工作原理:当带油的制冷剂蒸气进入筒体内降低流速后,先通过填料吸附油雾,沿伞形板扩展方向顺筒壁而下,然后改变流向从中心管返回顶腔排出。分离出的油沉积在它的底部,再经过浮球阀或手动阀排回压缩机曲轴箱。

3、离心式油分离器

工作原理:压机排气经进气管沿切线方向进入筒内,随即沿螺旋导向叶片高速旋转并自上而下流动。借离心力的作用将排气中密度较大的油滴抛在筒壁上分离出来,沉积在筒底部。蒸气经筒体中心的出气管内多孔板引出。

4、过滤式油分离器

工作原理:

当压机排气进入分离器后,由于过流截面较大,气体流速突然降低并改变方向,加上进气时几层金属丝网的过滤作用,即将混入气体制冷剂中的润滑油分离出来,并下滴落聚集在容器底部。

三、集油器

1、集油器是氨制冷系统中收集从油分离器、冷凝器、贮液器、中间冷却器、蒸发器、排液桶等设备放出的润滑油的设备。

2、结构特点:

集油器是用钢板焊制的圆筒形密闭压力容器。顶部焊有回气管接头,与系统中氨液分离器或低压循环贮液器的回气管相通,用作回收氨气和降低集油器内的压力。桶体上侧有进油管接头,与油分离器、冷凝器、贮液器、中间冷却器、蒸发器、排液桶等设备放的放油管相接。集油器下侧有放油管,还有压力表和玻璃液位指示器。

放油前为加快润滑油中的氨液汽化回首,通常采用顶部淋水器或加热盘管。

3、高压部分集油器一般设置于放油频繁的油分离器附近;低压部分集油器设置在设备间低压循环贮液器或排液桶附近

洗涤式油分离器与集油器的连接

第二节制冷剂的分离与贮存设备

一、气液分离器

1、作用:将制冷剂蒸汽中混有的液体与制冷剂液体中混有的气体进行分离;通过分调节站

向各冷间均匀供液

机房用:分离蒸发器来的低压蒸汽中的液滴,避免压缩机湿压缩;

库房用:分离由节流阀来的混合蒸汽中的气体,只让氨液进入蒸发器,兼分配液体。2、立式气液分离器

1)工作原理:

来自蒸发器的湿饱和蒸汽由进气管进入,经折流向下,方向、速度使得气液分离;由高贮来的高压液体经节流后进入分离器液面下,受进液管导向,沿器壁流入器底

2)结构

氟用气液分离器

3、U型管式氟用气液分离器

U形管上开有小孔,使分离出来的油和液滴能经过小孔流,全部汽化,并被带回压缩机。作用: 1)高压液体与低压回气之间进行热交换。

2)保证回气夹带的润滑油顺利地回到压缩机。

3)保证多台压缩机回油量分配均匀。

二、贮液器

1、高压贮液器的作用:

1)储存冷凝器流出的制冷剂液体,使冷凝器的传热面积充分发挥作用。

2)保证供应和调节制冷系统中有关设备需要的制冷剂液体循环量。

3)起到液封作用,防止高压制冷剂蒸气窜至低压系统管道中去。

1)、位置:一般位于冷凝器后安装必须保证冷凝器内液体能借其液位差流入高压贮液器中。2)、结构:

氨系统使用氟系统使用

3)、高压贮液器进液管、平衡管————冷凝器进液管、平衡管

高压贮液器贮液的最大容量为本身容积的80%,最少不得低于30%,过多则不利于冷凝器液体的流出;过低不能满足正常供液,甚至破坏液封。

小型氟系统的安全装置== 易熔塞

易熔塞内孔堆焊易熔合金,熔点在70左右,而温度高于此温度,合金融化,高压制冷剂液体喷向大气,以防止容器爆炸。

2、低压储液器

低压储液器分为低压循环储液器和排液桶。

1)作用:

用于重力供液方式的氨制冷系统中,它接受机房制冷剂气液分离器来的制冷剂液体,并经加压后重新进入系统。在有排液桶的系统中,可用排液桶代替低压储液器。

2)结构:

同高压储液器一样,只是接管有所不同。进液管与气液分离器排液管连接,平衡管与气液分离器相连,加压管与高压气体管接通,出液管与调节站进液管或排液桶进液管相接。3)低压循环储液器

作用:

用于氨泵供液制冷系统中以储存低压氨液,同时对进入压缩机前的低压氨气进行气液分离。另外,在冷库系统中还可容纳热氨冲霜时由蒸发部位排出的低压液体。所以它兼有气液分离器、低压储液器、排液桶三者的功能。

结构

采用钢板制作成筒体和封头组焊加工的储存

设备。其上部设有氨气进出口、排液管接口,

氨的进液管设于筒体中部,氨液由底部供给。

筒体内还设有伞形挡板。

排液桶

3、排液桶

作用:排液桶用于冷库中重力供液或直接膨胀供液系统中,用来接受冻结间或冷藏间冲霜时由冷风机或冷却排管来的氨液。

构造:与高压储液器类似。容器上装有安全阀,其开启压力为1.81MPa。

管道连接:

排液桶进液管----液体调节站排液管

出液管---氨液分离器的液体管、库房供液调节站

减压管---氨分或低压循环桶的回气管

加压管----热氨分配站或油分的出气管

第三节制冷剂的净化与安全设备

一、空气分离器--它通常只是在大中型的制冷装置中使用

空气分离器是排除制冷系统中不凝性气体(主要是空气)并同时回收制冷剂的制冷剂净化设备。

1、制冷系统中不凝性气体的来源制冷机在运行过程中,系统中的不凝性气体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①在投产前或大修后充灌制冷剂时,未将系统内的空气彻底抽净。

②补充润滑油及制冷剂时操作不慎必然会有少量的空气进入系统

③当制冷装置在蒸发压力低于大气压力下运转时,外界的空气即有可能从不严密处(如压

缩机的轴封处、各法兰连接处、阀门的填料处等等)进入系统中。

④润滑油及制冷剂在很高的排气温度下也会少量分解产生一些其它不凝性气体。

由于这些气体的存在,将妨碍冷凝器的传热,并使压缩机的排气压力和排气温度升高,因而使耗电量随之增加,因此这些气体必须予以清除。

2、空气分离器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工作原理:

混合气体进入空气分离器后,氨气在套管内的空间中冷却凝结,空气等不凝性气体则被分离出来,凝结的氨液通过器外支管路节流后回收部分冷量,冷凝混合气体,分离出来的空气与其他不凝性气体由空气分离器筒体上的放空气管通过盛水容器放入大气,蒸发出的氨气进入制冷系统的回气管路。

常用的空气分离器有两种结构型式:一种是立式空气分离器,

一种是四重管式空气分离器。

1)立式空气分离器是目前在氨制冷系统中应用比较多空气分离器,其结构如图11-20所示。它的壳体由无缝钢管制成,在两端加封的壳体中设有一组冷却盘管,下端与进液管相通,上端与回气管相接。壳体的中部侧面和上部侧面分别焊接混合气体入口管接头和放空气管接头。混合气体进入壳体中即与盘管表面进行热交换,冷凝下来的制冷剂由壳体的下封头引出,经节流阀后与进液管接通。分离下来的不凝性气体由上部的放空气口放至存水的筒中。壳体顶部设有温度计套管。整个空气分离器的外面用隔热材料隔热。

2)四重套管式空气分离器

它是由四根直径不同的无缝钢管焊接而成,它的第一夹层(即最外夹层)与第三夹层相通,第二夹层与第四夹层相通。

从贮液器来的氨液经节流阀节流后进入内管----第二夹层,来自贮流器和冷凝器的混合气体---------第一夹层和第三夹层,

蒸发的气体经回气管----------氨液分离器或低压循环筒。

混合气体中的氨蒸气被冷凝为液体------空气分离器的第四夹层空气等不凝性气体通过一接管放至水中从水中气泡的大小和多少可以判断系统中的空气是否已放尽,..当系统中的空气已差不多放净时,水中便不再有大的气泡

二、过滤器

过滤器分类:

气体过滤器:压缩机吸气管路上或压缩机吸气腔;

液体过滤器:调节阀或自动控制阀前的液体管路上。

干燥器:只在氟利昂系统中使用,吸附水分,防止冰塞。

位置:冷凝器(或贮液器)与热力膨胀阀之间。

特点:常与过滤器结合做成干燥过滤器,既干燥又过滤。

三、紧急泻氨器

1、作用:发生重大事故或出现严重自然灾害又无法抢救的情况下,通过紧急泻氨器将制冷系统中的氨液与水混合后迅速排入下水道,以保护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2、位置; 高压贮液器、蒸发器等贮氨量大的设备附近

泄氨时必须先放水后放氨。

第四节制冷装置的其他辅助设备

一、中间冷却器

1、作用:

冷却低压级压缩机排出的过热蒸汽;是进入蒸发器的制冷剂液体在中间冷却器中过冷,同时还能分离低压级压缩机排器中夹带的润滑油;

中间冷却器属于热交换器,制冷剂高温液体和低温液体、低温液体与过热蒸汽、过热蒸汽于低温蒸汽之间的热交换设备

中间冷却器用于双级或多级压缩机制冷系统中,能将压缩机低压级排出的过热蒸气冷却为中间压力下的饱和蒸气,同时可对高压制冷剂液体进行过冷,提高制冷系统的产冷量。

2、结构:

1)氨用中间冷却器

工作原理:

压缩机低压级排出的过热蒸气由进气管进入中冷器后通过于节流后的氨液混合、洗涤,被完全冷却成中间压力下的干饱和蒸气,经伞形挡板阻挡、分离夹带的液滴,由出气口输入压缩机的高压级,而中冷器盘管内的氨液被等压冷却成过冷液体,从出液管供往蒸发器使用。中冷器内的氨液吸热后汽化,成为中间压力下的干饱和蒸气并随同低压级排出的已被冷却的蒸气一起由高压级吸入。

2)氟用中间冷却器

工作原理:

由冷凝器来的液态氟利昂制冷剂分两路流动,以小部分制冷剂经热力膨胀阀节流后进入中间冷却器内(这部分制冷剂的压力是中间压力),另外大部分液体(这部分压力是冷凝压力)则通过中间冷却器的盘管与壳内的制冷剂液体进行热交换,管内的制冷剂液体放出热量后成为过冷液体而送往蒸发器。壳内的制冷剂吸热后成为中间压力的饱和蒸气,出来后与低压级出口的气体混合进入高压级

二、回热器

1、作用:是压缩机吸入的制冷剂蒸汽有益过热,并使供入蒸发器的制冷剂液体适当过冷

安装在热力膨胀阀前的管路上

2、回热器结构

盘管式、并联管式、穿管式和套管式

3、适用范围

盘管式回热器多用于大、中型氟里昂制冷系统中,传热效果好。

并联管式回热器多用于小型氟利昂制冷系统中,传热效果较好

穿管式回热器常用于电冰箱及小型制冷系统中,结构紧凑,回热效果好。

套管式回热器换热效率低,外型大,因此应用不广。

三、液面指示器

1、玻璃管和板式液面指示器

1)玻璃管液面指示器由两只直角阀和玻璃管构成。阀体的进口通道上装有一粒小钢球,拧上特制螺母以防钢球滚出。阀体出口端与玻璃管接口处用填料密封,以防止制冷剂或冷冻油泄漏。当玻璃管意外破裂时,两只直角阀出口端与大气相通,容器内压力大,会使得制冷剂外泄,这时通道内钢球在外泄压力作用下冲向阀孔及时堵塞阀孔。

2)玻璃管液面指示器容易破碎,因此现在常采用钢材制作板式液面计。

2、油包式液面指示器

1)低压容器采用玻璃管液面计无法正确看到容器的制冷剂液面。如中间冷却器,氨液分离器,低压循环器等。油包式液面计的存油器用无缝钢管制作,下板焊有排污管接头。存油器两侧分别有与设备筒身下部及玻璃管液面计下端直角阀连接的接管。玻璃管液面计上部直角阀与设备筒身上部相通,直角阀顶端钻有加油孔,有管堵封闭。

2)结构

3、压差式低温液位指示器

1)与油包式指示计的不同点在于它可用连通管连接玻璃管油面指示器装置在远离所要指示容器的地方,所以称无距离液面计。

2)压差式低温液位计由蒸发室和液位指示器两部分组成。蒸发室有无缝钢管制作,下部接管与容器相通,顶端接管与液压室相通。液位指示器包括气压室,液压室,油室和玻璃管液面指示器等。

3)结构

四、截止阀

作用:可作为截断(开关)和调节流量用。

特性:高阻力,调节性能较好。

适用介质:水、蒸气、油品、硝酸、醋酸、碱液、海水、盐水、氧气、氨、氨液、氨气等。

五、安全阀、压力表阀及止回阀

1、安全阀

作用:用于压力容器和压力管道的保护装置,当压力容器和压力管道因为不正常运行状态而发生压力过高时,安全阀能够自动开启泄压,当压力恢复到限定值以下时,安全阀能自动关

闭,保证系统安全运行。

2、压力表阀

压力表阀是设于压力表与压力容器之间的截止阀,当更换压力表时,可关闭此阀后将旧表取下装上新表。

分为直通式压力表阀和直角式压力表阀。

3、止回阀

作用:让流体单向流动,逆向不能流。

结构:有升降式和旋启式两大类,注意安装方向问题。

四、空调系统通风管道用阀

对开多叶调节阀--调节风量、开关蝶阀--开关

风道止回阀--防止气体倒流防火阀

防烟防火阀排烟防火阀排烟阀

制冷系统辅助设备

第 6 章制冷系统辅助设备 在制冷系统中,制冷设备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完成制冷循环所必不可少的设备,如冷凝器、蒸发器、节流机构等;另一类是改善和提高制冷机的工作条件或提高制冷机的经济性及安全性的辅助设备,如分离与贮存设备、安全防护设备、阀件等 6.1 制冷系统流程 由于用途不同,各种制冷装置的系统流程和设备配置不尽相同,下面以大家比较熟悉的热泵型冷水机组和小型冷库来说明制冷系统流程和制冷系统元件。 6.1.1 热泵型冷水机组热泵型冷水机组又称为冷暖型冷水机组, 在夏季向空调系统提供冷冻水源,而在冬季可向空调系统提供空调热水水源,或直接向室内提供冷风和热风。 冷暖型机组主要通过在机组内增加一个四通换向阀即可改变制冷剂的流动路线,冷凝器变为蒸发器,蒸发器变为冷凝器。图10-1 为热泵型风冷式冷水机组的工作原理图,其中实线为制冷回路,虚线为制热回路。 制冷回路流程: 制热回路流程: 6.1.2 小型冷库 图10-2 为水冷式小型冷库氟利昂制冷系统的流程示意图。 从图中可以看出,实际装置与制冷循环原理图无本质上的差别,只是考虑运行中的安全问题而加了一些辅助装置,他们的作用是: 分液头使制冷剂均匀地分配到蒸发器的各路管组中。 压力控制器压缩机工作时的安全保护控制装置。 油分离器把压缩机排气中的润滑油分离出来,并返回到曲轴箱去,以免油进入各种热交换设备而影响传热。 热气冲霜管定期利用压缩机本身产生的高温蒸汽,直接排到蒸发器内,加热蒸发器而除霜。 冷却塔利用空气使冷却水降温,循环使用,节约用水。冷却水循环的输送设备 干燥过滤器除去冷凝器出来液体中的水份和杂质,防止膨胀阀冰堵或堵塞。 冷却水泵 回热器过冷液体制冷剂,提高低压蒸汽温度,消除压缩机的液击。 电磁阀压缩机停机后自动切断输液管路,防止过多制冷剂流入蒸发器,以免压缩机下次启动时产生液击,起保护压缩机的作用。现场教学,讲解分析热氟融霜制冷系统

制冷系统冷冻油的分离与回收

润滑油的分离与回收 1.润滑油进入库房冷却设备的过程 润滑油在制冷系统中起到润滑、冷却、洗涤与能量调节的作用,应使用合格的润滑油,不能使用次品油。要严格控制润滑油的闪点和凝固点,以保证压缩机的安全运转。机器运转时,其运转部位温度不能过高,油温最高不得超过70℃(螺杆机不超过65℃),油温过高,要停机找原因排除;如是旧油应经过加热、过滤、沉淀后再用。压缩机运转时,排出的氨气温度很高,一般在70~150℃,在这样的温度下将会有部分润滑油蒸发成油蒸气。排气温度越高,油的蒸发率越高。试验资料表明:在80℃时油的蒸发率为3.13%,在100℃时油的蒸发率为6.03%,在120℃时油的蒸发率为7.68%;在140℃时油的蒸发率为34.68%。 另一方面,由于气流运动速度很大,一般在12~30m/s之间,也携带一定量的油微粒,因此可以认为,油在高温氨气的带动下,以气状、细微粒状,甚至较大的球状进入制冷系统高压部分。进入高压部分的氨油混合气在油分离器中经过减速,氨气速度由I2m/s降到0.80m/s,改变方向或离心力、液体洗涤等方式除去大部分油,但是仍有3~5%的润滑油进入热交换系统。除部分油附着在冷凝器和管路系统、贮液器等设备内,仍将有1~2%的润滑油进入冷却设备内。因氨和油互不溶解,形成两种液体,一部分含油量较多的液体就会以薄膜状落在设备的传热内表面上。低温下油的黏度很大,加上一些机械杂质和污物形成胶状物质。如设计和操作不当,将不断积累,产生不利的影响。 2.润滑油进人冷却设备对系统的影响 低温冷却设备的积油,不仅使其工作容积减少,而且由于油的黏度较大,可能积聚在截面较小的管路和阀门附近,造成供液不足或供液管路堵塞。如制冷系统是重力供液系统,则氨液分离器和调节站均设在上一楼层,冲霜时回液顺供液管上返液体调节站,然后经液体调节站才能回冲霜排液桶,这种冲霜回液系统冲霜时,氨液可以顺供液管路上返液体调节站,而在低温状态时的润滑油因其黏性、流动性和氨液不成比例,所以润滑油就不能顺利地随着氨液一起上返液体调节站而继续留在冷却设备内。采用这样制冷系统的冷库刚开始投入使用时降温效果较好,运转几年后,降温效果明显降低,并有可能供液管路堵塞。有的时候用1.0MPa 的压力都不一定能把堵塞物冲开。检修时,切开供液管,往往会有大量的润滑油排出,这就说明该制冷系统冷却设备降温效果逐年下降和供液管路堵塞都是因冷却设备内大量积油造成的。 另一方面,油的热导率远比金属小,当附着在冷却设备的壁面上,将使传热状况恶化,引起蒸发压力下降,并使排气温度上升,这将导致制冷系统运转条件变坏,工作效率降低。如果蒸发器有0.lmm的油膜,为了保持已定的低温要求,蒸发温度就要下降2.5℃,耗油量增加11%。如某厂冷库多年来一直达不到设计的温度,当放出200kg润滑油后,才使冷却间温度降下来。某冷冻厂冷库因有油处理系统,一年加入润滑油十几桶,降温时负荷大压缩机就来霜,经多方查找没有发现原因,后进行了认真分析,判断是因冷却设备内积油过多所致,经冲霜、放

润滑油对制冷系统的影响

润滑油对制冷系统的影响 李 涛 李 强 阚 杰 郝 亮 袁秀玲 (西安交通大学能动学院制冷与低温工程系) 摘 要 讨论了润滑油与制冷剂的互溶对制冷系统性能的影响。润滑油与制冷剂的热物理性质相差很大,因而进入循环后必然会引起制冷剂流动、换热系数和压降的变化。分析了制冷剂在制冷系统各部件内循环流动时,含油量对系统性能的影响及机理。总体来讲,少量的润滑油对系统的制冷效果是有利的,但含油量过大则会降低制冷量,并对系统产生许多不利的影响。 关键词 润滑油 制冷剂 制冷系统 IMPACT OF LUBRICATING OIL ON REFRIGERATION SYSTEM Li Tao Li Qiang Kan Jie H ao Liang Yuan Xiuling (Departm ent of Refrigeration and Cryog enics Engineering,Xi an Jiaotong University) ABSTRACT Discusses the impact of lubricating oil on the refrigeration system function w hich can dissolve w ith each other.The thermophysical property of lubricating oil is very different from refrigerant s,it w ill inevitably cause the change of the refrigerant flow ing,coefficient of heat transfer and pressure drop after entering circulation.Analyzes the impact of lubricating oil and its content on refrigeration system and the mechanism.Generally,a small amount of lubri cating oil is favorable to the refrigeration system,but if the o il content is too much,it w ill re duce the refrig eration output,and produce many other unfavorable influences on system. KEY WORDS Lubricating oil Refrigerant Refrigeration system 引言 制冷系统中润滑油的存在对压缩机性能、换热器中的流动和传热以及对毛细管中的节流过程都有重要的影响。对系统的影响不仅仅要注意制冷剂热物性和迁移性质的变化(相平衡、焓、粘度、表面张力等),还要注意此时制冷剂流动的变化、换热系数的降低和压降的增大。 随气体制冷剂进入换热设备的润滑油对制冷系统的影响与制冷剂和润滑油的互溶度有关。由于润滑油与制冷剂不能互溶,压缩机回油困难,蒸发器和冷凝器中积聚油过多时会造成压缩机缺油。因而须在压缩机出口处安装油分离器,并在蒸发器和冷凝器底部安装放油阀,从而防止润滑油在换热器中积留。而R12,R22和R134a等制冷剂与其适用的润滑油有较好的互溶性,润滑油溶入制冷剂并随之进入循环,本文主要研究这种情况下润滑油对制冷系统的影响。 1 制冷系统对润滑油的要求 润滑油是否适用于制冷系统主要取决于润滑油的特性能否满足要求,评价润滑油品质的主要因素有粘度、与制冷剂的互溶性、热化学稳定性和吸水性等。 (1)粘度决定了滑动轴承中油膜的承载能力、摩擦功耗及密封能力。粘度大,则承载力强,密封性好,但流动阻力较大。在制冷工业中,对润滑油粘度的要求,在汽车空调和固定式制冷系统中各不相同。汽车空调要求所用润滑油的粘度较高,而固定式制冷系统,特别是家用电冰箱要求是用较低粘度的润滑油。其主要原因是高粘度润滑油可能在毛细管内形成蜡堵!或油弹!现象,影响毛细管的正常工作。当然,润滑油的粘度对压缩机的能耗也有影响,但考核的参数取决于润滑油与制冷剂混 第5卷 第4期 2005年8月 制冷与空调 REFRIG ERA T ION AN D A IR-CON DIT IO NI NG Vol.5,No.4 A ugust2005

制冷辅助设备安全操作规程

制冷辅助设备安全操作规程 一、低压循环桶安全操作规程 1、在使用低压循环桶时,应开启进汽阀、出汽阀、出液阀、指示器阀、压力表阀、安全阀;关闭放油阀、排液阀、加压阀;由液位控制器控制供液阀的开关。 2、在使用低压循环桶时,严格控制液位,最高液位不得超过 60%,最低液位不得低于 20%。 3、低压循环桶在使用中须及时放油,以保证氨泵的正常上液和提高蒸发器的传热效果。 4、开启低压循环桶回汽阀时,须缓慢开启。若汽声过大,须断断续续开启阀门。若需加压排液时,先关闭贮液桶进、出汽阀,进、出液阀。缓慢打开加压阀,缓慢加压。压力不得超过 0.59MPa。 二、排液桶安全操作规程 1、排液桶在使用前,操作人员必须检查的事项。 (1)、检查桶内有无液体,如有,须先将液体排入系统。(2)、检查排液桶压力表阀、安全阀、指示器阀、减压阀是否呈开启状态。 (3)、检查排液桶加压阀、放油阀、进液阀、排液阀是否关闭。 2、冲霜操作 (1)、开启减压阀。 (2)、开启冲霜回液阀。

(3)、排液桶压力控制在0.39MPa。 (4)、冲霜完毕,关闭冲霜回液阀和减压阀。 (5)、待排液桶内液体稳定后,进行放油操作。 3、放油操作 (1)、排液桶若无压力需加压。加压时需关闭减压阀,开启加压阀,加压不得超过0.59MPa。加压后待桶内液体稳定后再进行放油操作。 (2)、开启集油器有关阀门。 (3)、微开排液桶放油阀门,观察集油器指示器和油管结霜情况。 (4)、油管结霜时关闭放油阀,放油完毕。 4、排液操作 1.正常排液操作 (1)排液前须关闭回液阀,进液阀、减压阀、放油阀,桶内压力保持在0.39MPa左右。 (2)关闭总调节站供液阀。 (3)开启调节站的有关阀门。 (4)开启排液桶上的排液阀。 (5)观察排液桶指示器或排液桶结霜线,当看不见指示器液位或听到排液管道内有气体流动声时,表示排液完毕。 2.倒排液操作

制冷系统操作规程

氨制冷系统辅助设备安全操作规程 一、油分离器的操作 1、油分离器正常运行操作: (1)正常运行时,油分离器进气阀、出气阀必须出于全开状态,放油阀应该关闭。 (2)洗涤式油分离器供液阀的开启度视液位控制要求而定,一般洗涤式油分离器壳体上会有液位指示牌。 (3)如油分离器上装有液位指示计或油位指示计,其阀门应微开或全开。液面计阀门有倒关装置,当玻璃破裂时,在全开状态下弹子会堵塞阀孔,防止大量油、氨外溢。 (4)根据放油计划或压缩机耗油量,油分离器应经常进行放油,一般每周不得少于一次。系统运行中可用手摸分油器下部判断其存油量,存油较多,其下部温度会较低。 (5)做好设备运行记录。 2、油分离器的放油操作: (1)检查集油器是否处于待工作状态。 (2)如果是洗涤式油分离器,为提高放油效果,放油前提前半小时左右关闭供液阀,先开启油分离器放油阀,然后缓慢开启集油器进油阀,向集油器放油。注意:洗涤式油分离器供液不能关闭太久,防止容器内积油被过热气体汽化而进入冷凝器。 (3)放油操作时,要密切注意油分离器和集油器内油位的变化,当集油器内油位达到最高工作油位时,关闭油分离器放油阀和集油器进油阀,

停止向集油器内放油。按集油器的操作规程,将油放出系统后继续放油操作。 (4)放油完毕,关闭油分离器放油阀和集油器进油阀,开启供液阀恢复油氨分离器的工作状态。 (5)按集油器放油操作规程,将油放出系统。 (6)做好设备运行记录。 二、冷凝器的操作 1、壳管式冷凝器正常运行操作: (1)根据压缩机制冷能力和冷凝器的热负荷,确定需投入运行的冷凝器和冷却水泵的台数。 (2)正常工作时除放油阀、放空气阀关闭外,其它阀门应全部处于开启状态。经常观察冷凝压力,表示压力最高不得超过1.5MPa/cm2。 (3)壳管式冷凝器应有足够的冷却水量。如有两台以上冷凝器,应调整好水阀,使每台水量基本均匀相等。立式冷凝器的分水器应全部装齐,不应短少,避免水量分布不均或不沿管壁下流。 (4)应经常检查冷凝器冷却水系统的工作状态,检查冷却水温与水量是否符合要求,一般立式冷凝器进出水温差为2~4℃,卧式冷凝器进出水温差为3~6℃。冷凝温度一般较出水温度高4~6℃。 (5)应定期检查并清除冷凝器的水垢,一般每年清除1-2次水垢和污泥(视水质情况而定),水垢厚度不应超过1.5mm。 (6)定期用酚酞试剂(纸)检查其出水,如发现有氨的现象,应停止其工作,切断其与系统的联系,查明原因、排除故障并做好记录。

设备设施管理(空调制冷系统)

设备设施管理(空调机房管理制度) 一、严禁无关人员进入空调机房。如遇特殊情况须进入时,必须经主管领导批准,经登记后派物业人员陪同的情况下方可进入。进入机房应随手关门,防止小动物窜到电气控制箱柜内,造成线路短路等重大事件;各配电箱柜门应该上锁;机房内要求一直保持清洁、干燥,箱柜内线路整理有序。 二、配电机房冬夏两季实行专人值班,值班人员不得串岗、脱岗或睡岗。更不得在机房内聚众赌博、抽烟、喝酒等娱乐活动;不得在上班时间离岗或者在巡视记录中作假 三、空调机房室内要保持清洁卫生,做到设备无积灰、无油垢,室内无垃圾、无杂物。 四、空调机房内必须配置足量的消防器材。供水管路要有特殊的漆色,标明管路的走向;供水阀门要求标示常开或常闭的标示牌;设备上要求标明设备台帐的编号、名称、使用年限。 五、加强巡回检查和相关技术指标检查,并做好记录。巡检时应该检查门、窗、墙地面、照明、机组、水泵等设备、设施是否完好,运转是否正常,有无异常声音。在巡视的时候,按时抄写水泵运转电压、电流以及供水压力,给水系统中水箱情况是否正常,水泵运转状况和给水调节伐、逆水伐的工作状况是否正常。排污伐和管道有无异常情况。各类伐表工作是否正常。检查各转动机械的润滑油系统是否需补充润滑油。巡视人抄写完读数后应在表格的相关栏内签字。

六、及时掌握供热供冷技术数据,并做好记录。如遇紧急情况及时与相关单位联系,做出妥善处理,并向有关领导汇报。 七、值班人员要求具备给排水、电气等暖通空调方面的专业知识并经培训后持证上岗。加强对各类设备的日常维修和定期保养,严格执行制冷(暖)机组的开启操作程序。 八、严格交接班制度: (1)接班人员应提前15分钟到岗,并认真查阅前班运行记录。(2)交班人员应保持设备、场地清洁。 (3)接班人员未到之前,当班人不得离岗。 (4)交班时应保持工具齐全、清洁,严格交接班程序,接班后如发现工具丢失、损坏,由当班人员负责。 (5)如交班前设备发生异常或事故,当班人员不准离场,待事故处理完毕后方可交接班。 (6)交接班时要做好交接班记录,交接班人员均应签字。

制冷辅助设备操作规程实用版

YF-ED-J2461 可按资料类型定义编号 制冷辅助设备操作规程实 用版 In Order To Ensure The Effective And Safe Operation Of The Department Work Or Production, Relevant Personnel Shall Follow The Procedures In Handling Business Or Operating Equipment. (示范文稿) 二零XX年XX月XX日

制冷辅助设备操作规程实用版 提示:该操作规程文档适合使用于工作中为保证本部门的工作或生产能够有效、安全、稳定地运转而制定的,相关人员在办理业务或操作设备时必须遵循的程序或步骤。下载后可以对文件进行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调整使用。 ㈠、集油器的操作 1、集油器放油时,先打开集油器的降压阀,当压力降至与蒸发压力相等时,关闭降压阀。 2、关闭油氨分离器的供液阀5-10分钟。当油氨分离器的底部有微温时,即可进行放油。 3、放油完毕后,关闭油氨分离的放油阀和集油器的进油阀,打开油氨分享器供液阀,恢复油氨分离器的正常工作。 4、缓慢地打开集油器的降压阀,当压力降

至1㎏/C㎡左右,把降压阀关闭。约20分钟后,若压力不再上升,即可将油放出。5、记录放油数量。6、放油期间,操作人员不得离开现场。 ㈡、冷凝器的操作 1、以常清除淋浇式冷凝器分水槽的污物和管壳式冷凝器进水口与分水口处的障碍物。 2、打开冷凝器的进出水阀,启动水泵向冷凝器供水。 3、检查冷凝器的出液阀、均压阀、放空气阀及压力表的关闭阀是否打开。 4、打开冷凝器的进气阀。 5、每班至少检查一次冷凝器供水情况,冷却水必须分布均匀。 6、定期清洗冷凝器,其管壁水垢厚度不得

制冷系统设备招标文件

第一部分供应商须知 一、投标人须知前附表

二、投标人须知 投标人的资格条件 1、投标人须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在中国大陆注册具有履行合同能力。 2、必须具备与所提供设备相一致的国家质量技术监督部门颁发的生产许可证或准用许可证(如 国家主管部门有要求);其质量保证体系通过ISO9001标准认证。 3、具备相应的机电设备及压力容器和压力管道安装工程施工承包二级及以上资质,项目经理应 具有相关专业二级及以上资质,技术负责人应具有相关专业中级职称,二者均为投标人正式职工。 4、经验要求:从事投标工程的安装以及售后服务经验在5年以上。近3年来总承包5000T 以上 冷库3座以上,并提供所建项目单位名称、地址、电话及所承接内容。 5、企业注册资金不低于2000万元。 6、具有良好的商业信誉和健全的财务会计制度;具有履行合同所需的设备和专业技术能力;有 依法缴纳税收和社会保障资金的良好纪录;参加政府采购活动前3年内,在经营活动中没有重大违法纪录。 7、不得将采购方项目情况无授权外泄。 8、本项目不接受联合体。

第二部分技术规格及商务要求 湖南*****有限公司作为招标人,就*****市中心城区生猪机械化定点屠宰场冷库制冷系统的成套供货、设备、调试服务等工程进行竞争性招标。 本项目包括全部氨制冷系统和制冷控制系统(包括有关说明)设备材料的采购。招标人负责土建及预留预埋、高低压配电系统,本项目投标范围应包括于以下主要内容: 1 工程综合说明 1.1工程名称:*****市中心城区生猪机械化定点屠宰场冷库制冷系统设备采购及安装服务等交钥匙工程 1.2投标范围 1.2.1制冷系统包括全套制冷设备、管道、电气的制作、采购、运输、调试、验收,即冷库(含制冷机房)氨系统自动控制系统的采购、、调试;冷库内顶排管的提供、安装、调试;全部氨制冷管道、阀门的采购、、调试及本项目所需的监检费用;所有氨制冷设备及管道的保温;所有设备及材料的卸车及二次吊装费;本项目所需工质、冷冻油及一年的售后服务(包括一年质保期内所需的备品备件及专用工具)。 1.3 招标人制冷工艺图,附电子版图纸。 1.4工程地点: 1.5项目工期:合同正式执行之日起6个月内完工(含设备备货期)。 1.6其它 1.6.1招标人不得收取投标报价以外的任何其它费用(如文明施工增加费,总包配合服务费、远征费等)。 1.6.2投标人(含其它合作伙伴)必须具备专业冷库、防腐保温工程施工资质和相应的机电设备安装资质。 1.6.3投标人外购设备的技术资料和随机附件必须全部移交给招标人,随机附件不准列入备件进行重复计价。 2制冷系统要求:

制冷原理与设备思考题答案

思考题 1.什么是制冷?制冷技术领域的划分。 答:用人工的方法在一定时间和一定空间内将物体冷却,温度降到环境温度以下,并保持这个温度。 120k以上,普通制冷120-20K深度制冷 20-0.3K低温制冷0.3K以下超低温制冷 2.了解各种常用的制冷方法。 答:1、液体气化制冷:利用液体气化吸热原理。 2、气体膨胀制冷:将高压气体做绝热膨胀,使其压力、温度下降,利用降温 后的气体来吸取被冷却物体的热量从而制冷。 3、热电制冷:利用某种半导体材料的热电效应。 4、磁制冷:利用磁热效应制冷 3.液体气化为什么能制冷?蒸气喷射式、吸附式属于哪一种制冷方式? 答:液体气化液体汽化时,需要吸收热量;而吸收的热量是来自被冷却对象,因而被冷却对象变冷。蒸气喷射式、吸附式属于液体气化制冷 4.液体气化制冷的四个基本过程。 答:压缩过程、冷凝过程、膨胀过程、蒸发过程 5.热泵及其性能系数。 答:热泵:以环境为低温热源,利用循环在高温下向高温热汇排热,收益供热量,将空间或物体加热到环境温度以上的机器。用作把热能释放给物体或空间,使 之温度升高的逆向循环系统称作热泵。(当使用目的是向高温热汇释放热量时, 系统称为热泵。) 热泵的性能系数COP=Qa/W供热量与补偿能之比。 6.制冷循环的热力学完善度,制冷机的性能系数COP 答:1、循环效率(热力学完善度):说明制冷循环与可逆循环的接近程度。热力完善度愈大,表明该实际制冷循环热力学意义上的损失愈小,因此循环的经济性 必然俞高。 定义:一个制冷循环的性能系数COP与相同低温热源、高温热汇温度下可逆循 环的性能系数之比COPc 0< ∩=COP/COPc <1

制冷系统各部件 及原理

制冷系统调节站 1)液体调节站的作用是起到向各冷间调节供液量,或进行冷间融霜排液操作。液体调节站 有各冷间的供液阀,和融霜排液阀及排液总阀。 2)气体调节站的作用是调节制冷压缩机的吸气量或控制进入冷间制冷剂的过热量。气体调 节站有各冷间的的回气阀和制冷剂热气阀及热气总阀 供液方式 1)直接膨胀式供液制冷系统 高压液体通过膨胀阀直接向蒸发器供液制冷,吸热气化后直接由制冷压缩机吸入,称为直接膨胀式供液制冷系统。其流程:高压液体制冷剂~膨胀阀~蒸发器~制冷压缩机吸入。 优点:简单,不需要设置气液分离器,节省投资:缺点:不能均匀供液,且难以控制供液,因无效气体,影响蒸发器传热效率和制冷压缩机的制冷效率。只适用于负荷小的小型冷库和小型自动化制冷装置。 在氟利昂系统中多采用直接膨胀式供液制冷系统。为避免供液难以控制,使用了热力膨胀阀供液,这样可以使制冷剂有一定的过热度,不会造成制冷压缩机的湿运行。 2)重力供液制冷系统 利用位置较高的氨液分离器里的液体高度作为液柱静压力,使液体依靠重力作用流入蒸发器供液制冷,称为重力供液制冷系统。其流程:高压液体制冷剂~浮球阀或手动膨胀阀~氨液分离器~低压液体制冷剂借助重力由高向低处流进~蒸发器制冷~氨液分离器~制冷压缩机吸入。 优点:节省阀门,操作简单,因减少无效气体的影响,提高蒸发器传热效率,并保证压缩机干压行程:缺点;氨液分离器必须紧靠冷库冷间,并在蒸发器上方要求氨液分离器液位至蒸发器最高一层排管间距为1.5米以上具有一定的压力。 3)氨泵供液 a)下进上出式 优点:供液均匀、蒸发器传热效果好,降温快。缺点:要求循环桶容量应大些,一般直径为1.2米或1.4米,液柱静压力对蒸发温度有一定的影响,蒸发器油垢不易排出。氨系统多用于此方式。 b)上进下出式 优点:低压循环桶的容量可小些,无液柱压力对蒸发温度的影响,蒸发器的油垢容易排出。缺点供液不均匀,蒸发器传热效果较差,降温慢。氟系统一般采用此方法以便于回油。 高压储液器作用 1)容纳冷凝器冷凝后的高压制冷剂液体 2)根据工况,调节系统正常供液 3)具有液封作用,是高低压系统不串气 高压储液器管理 1)正常工作时,放油阀、放空阀应关闭,其他各阀应开启。 2)正常工作时,高压储液桶液位应相对稳定。一般在40%~60%之间,最高不得超过 80%,最低不小于30%。 中冷器的作用 1)把低压机排出的过热气体冷却到相应压力下的饱和气体,并使流速由10~25米每 秒将为0.4~0.7米每秒,进行油氨分离: 2)通过中冷器蛇形盘管外的低压氨液,是高压氨液再次冷却,从而提高制冷剂单位 质量的制冷量。 中冷器正常操作与管理

制冷系统的工作原理及特点资料

制冷系统主要部件的工作原理及特点 (1)制冷压缩机 制冷压缩机是用以压缩和输送制冷剂的设备。在消耗外界补偿功的条件下,它以机械方法吸入来自蒸发器的低温低压制冷剂蒸汽,将该蒸汽压缩成高温高压的过热蒸汽,并排放到冷凝器中去,使制冷剂能在制冷系统中实现制冷循环。 ①开启式压缩机。 这种压缩机与电动机没有共同外壳。根据曲轴箱形式,又可分为开式曲轴箱压缩机和闭式曲轴箱压缩机。前者因曲轴箱与大气相通,气缸里漏出的制冷剂直接进人大气,泄漏量大,目前已很少应用。后者曲轴箱的曲轴用轴封加以密闭,使曲轴箱封闭,以减少制冷剂的泄漏量。 ②半封闭式压缩机。 这种压缩机与电动机直接连接;一起装在以螺栓连接的密封壳体内,并共用同一主轴,机壳为可拆卸式,便于维修。根据电动机的冷却形式可分为进气冷却式、进气与空气混合冷却式等形式。目前半封闭式压缩机多为高速多缸式。 ③全封闭式压缩机: 这种压缩机和电动机直接连接,并一起装在一个焊接的密封壳体内。这种压缩机结构紧凑、密封性极好。使用方便、振动小、噪音低,适用于小型制冷设备。全封式压缩机有活塞式、旋转式、涡旋式三种。 A、旋转式压缩机 是一种特殊的小型回转式压缩机,如图1-l-2所示。其转子偏心地装在定子内,排气时间长(比往复活塞式长30%左右),流过气阀的流动阻力损失小,缸径行程比大,排气容积和吸气管管径大,吸气过热小,电动机工作温度低,效率高,成本低以及寿命长。 B、活塞式压缩机 外形如图1-l-3所示 C、涡旋式压缩机 是通过涡旋定子和涡旋转子组成涡卷以及构成这个涡卷的端板所形成的空间来压缩气体的回转式压缩机。工作时,随着曲轴的回转,涡旋转子以其中心始终绕涡旋定子中心作一偏心量为半径的圆周运动。它与往复活塞式压缩机相比,其主要特点是:压缩气体几乎不泄漏、不需吸排气阀、绝热效率可提高10%、震动小、扭矩变化小、噪音可降低5dB(A)、体积减小40%、重量减轻15%。它适用于热泵式、吊顶型等空调机上。 系列柔性涡旋压缩机: 超高能效比

制冷系统中油分离器结构及工作原理

制冷系统中油分离器结构及工作原理 一、油分离器与集油器 (一)油分离器的作用 在蒸汽压缩式制冷系统中,经压缩后的氨蒸汽(或氟利昂蒸汽),是处于高压高温的过热状态。由于它排出时的流速快、温度高。汽缸壁上的部份润滑油,由于受高温的作用难免成油蒸汽及油滴微粒与制冷剂蒸汽一同排出。且排汽温度越高、流速越快,则排出的润滑油越多。对于氨制冷系统来说,由于氨与油不相互溶,所以当润滑油随制冷剂一起进入冷凝器和蒸发器时会在传热壁面上凝成一层油膜,使热阻增大,从而会使冷凝器和蒸发器的传热效果降低,降低制冷效果。据有关资料介绍在蒸发表面上附有0.1mm油膜时,将使蒸发温度降低2.5℃,多耗电11~12%。所以必须在压缩机与冷凝器之间设置油分离器,以便将混合在制冷剂蒸汽中的润滑油分离出来。总结起来,油分离器的主要作用有: 1.确保润滑油返回到压缩机储油槽中,防止压缩机由于润滑油的缺乏而引起故障,延长压缩机适用寿命。 2.流动速度减小和流动方向变化的互相作用引起润滑油的聚集,这样在高温下分离出来的润滑油被集中收集,并自动返回到曲轴箱中,提高效率。 3.防止压缩机产生液击。 4.更好的发挥冷凝器和蒸发器的效率。 5.减小系统高压端的震动和噪音。 6.同时这些特点还可以会使得系统的电费用降低。 (二)油分离器的工作原理 大家都知道,汽流所能带动的液体微粒的尺寸是与汽流的速度有关。若把汽流垂直向上运动产生的升力与微粒的重量相平衡时的汽流速度称为平衡速度,并用符号ω表示。则显然当汽流速度等于平衡速度时,则微粒在汽流中保持不动;如果汽流速度大于平衡速度时则将微粒带走;而当汽流速度小于平衡速度,微粒就会跌落下来,从而使油滴微粒制冷剂汽流中分离出来。 油分离器的基本工作原理主要就是利用润滑油和制冷剂蒸气的密度不同;以及通道截面突然扩大,气流速度骤降(油分离器的筒径比高压排气管的管径大3~15倍,使进入油分离器后蒸气的流速从原先的10~25m/s下降至0.8~1m/s);同时改变流向,使密度较大的润滑油分离出来沉积在油分离器的底部。或利用离心力将油滴甩出去,或采用氨液洗涤,或用水进行冷却降低汽体温度,使油蒸汽凝结成油滴,或设置过滤层等措施来增强油的分离效果。 (三)油分离器的形式和结构目前常见的油分离器有以下几种:洗涤式、离心式、过滤式、及填料式等四种结构型式,下面分述它们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1、洗涤式油分离器 洗涤式油分离器适用于氨系统,它的主体是钢板卷焊而成的圆筒,两端焊有钢板压制的筒盖和筒底。进汽管由筒盖中心处伸入至筒下部的氨液之内。进气管的下端焊有底板,管端

制冷系统主要设备安装

制冷系统主要设备安装 制冷系统的安装需遵照厂家提供的各项技术要求和《机械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TJ231(五)-78)、《制冷设备安装施工及验收规范》,(GBJ66-84)各项规定进行。 制冷机辅助设备和冷凝器、高压贮液桶、低压循环贮液桶、蒸发器、空气分离器、集油器、片冰机、冰库、冷风机氨泵、氨阀等设备,在安装前均应检查厂家的出厂合格证,设备在安装必须清除铁锈,污物、灰等。 (1)冰库安装 a在预先浇好的混凝土平台(平整度要求1/1000以上)铺设二层毡三层沥青,两毡搭接宽度>200mm; b待沥青凝结后,其上铺设200mm保温板,保温板之间应交错搭接,接缝之间应涂密封胶; c在其上做20mm厚C20水泥砂浆垫层,养护三天,要求平整度1/1000; d冰门支撑架、挡冰板:库体底板就位后,将冰门支撑架固定其上,注意其垂直度应符合规范要求,固定挡冰板于库体底板上; e水平螺旋输送机装配:调整螺旋机支架,并与库体底板把牢,将螺旋机支承轴承及螺旋轴装到库底板上,调整螺旋机叶片与机壳之间间隙不小于10mm,然后 把紧轴承与库底板之间的螺栓; f安装减速机、调整电机架的位置:使两链轮处于同一平面内,即主动轮和从动轮的几何平面应重合,不重合偏差应小于或等于二链轮中心距的1.5/100以内, 安装时注意螺旋机的方向; g耙冰机:先将耙冰机组成整体,在组成过程中,调整耙冰机上的调整螺栓,使输送链保持一定张紧度,调整两轮之间的距离,使链条非工作边的下垂度控制 在两链轮中心距离的1/1000以内,同时应保证主动轴和从动轴平行,使前后轮 处于同平面内,调整后,拧紧所有联接螺栓; h库体结构:安装储冰库体侧壁板,同时将耙冰机的支撑杆置于库体侧壁板的导向槽内,并搁置在导向槽上的横档上或耙冰机下面垫起,连接库体侧壁板与库 体底板之间的螺栓并紧固。储冰库体端壁板连接支撑杆 i冰门的安装:连接冰门与支撑架之间的连杆,不得有卡死现象; j安装电动推杆及电动推杆支架,滑轮并调整电动推杆中心线与滑轮处于同一直

R134a制冷剂及润滑油等材料

R134a制冷剂及润滑油等材料 对压缩机质量的影响 曾强 1 R134a 制冷剂和压缩机 1.1 R134a 制冷剂 R134a制冷剂是近年来兴起的中长期替代制冷剂。它采用R134a(1,1,1,2-四氟代乙烷)做制冷剂,取代了传统的CFC类制冷剂。其结构式如下: 它对大气层中的臭氧破坏力(ODP)低,温室效应(GWP)也较低。而且有低毒、不易燃等特点。对于欧美、日本等对安全性要求较高的国家比较适用。表1列出一些制冷剂的性能比较。 表1 1.2 R134a 压缩机 采用R134a制冷剂的压缩机由于其制冷剂的特性,要求R134a的纯度高,以免性能发生变化。同时,由于R134a的分子呈现一定的化学极性,与许多化学物质不相容,因此需要对压缩机内部的各种化学物质进行控制。而R134a压缩机所能采用的压缩机油为酯类油,此种油极易吸水,不但会使压缩机油分解加速,而且会使大量水分进入压缩机,发生"冰塞"现象,压缩机不能制冷。因此,要严格限制压缩机内部的含水量。 R134a的分子直径约为4.2埃,比水分子(3埃)大而比R12(4.4埃)小。所以,R134a制冷剂比R12制冷剂有更强的渗透趋势和亲水性。有鉴于此,在密封(焊接)过程中,必须加以注意,以免造成泄漏。 2 R134a 压缩机的要求

众所周知,密封式压缩机在运行过程中,压缩机油是与制冷剂直接接触的,这就意味着在制冷过程中不可避免地有少量压缩机油与制冷剂一起参与制冷循环。这一部分油要随制冷剂一起经历排气阀的高温和蒸发器的低温两种极端的条件。如果有任何不相容物质溶解在压缩机油里参与循环,就会在毛细管与蒸发器的接口的低温条件下析出,不再与R134a和压缩机油相容,从而堵塞毛细管。 目前已知的不相容物质大致有如下几种:①矿物油;②石蜡及长链脂烷烃;③聚硅氧烷;④酰胺类化合物;⑤磷酸酯类化合物。还须控制的其它物质有:①氯化物;②强酸、强碱;③水分。 3 控制重点 3.1 压缩机油 制冷压缩机的冷冻机油对轴承、压缩机主体和控制系统进行润滑后回到压缩机。由压缩机排出的制冷剂-油混合物在油分离器中分离出大部分油,分出的油再回流压缩机。少量分不出的油与制冷剂一起进入制冷剂管线。活塞式、螺杆式压缩机在运转过程中排气温度可达90~140℃,于是会有部分润滑油气化成5~50μm的微粒进入系统。另一方面,当压缩机排气速度达到24~30 m3/h,也容易把部分润滑油带入系统,其后果是使冷凝温度升高,相应地冷凝压力也升高,这是由于冷凝器内部产生油膜使热阻增大、传热系数减小的结果。当冷凝器热负荷一定时,随着传热系数减小,冷凝温度升高。蒸发器内部产生油膜会使蒸发温度降低,相应地蒸发压力也降低。在蒸发器表面有0.1mm油膜时,将使蒸发温度降低2.5℃,耗电增加11~12%。 由于冷冻机油是在制冷剂的特殊环境下工作,因此具有如下特性: ①冷冻机油与制冷剂在制冷压缩系统中直接接触; ②有少量冷冻机油被携入制冷管线内参与冷冻循环; ③在全封闭压缩机中,冷冻机油与电机的线圈及密封件等有机材料密切接触; ④冷冻机油随制冷剂一起经历排气阀的高温和蒸发器的低温两种极端的温度条件。 因此,制冷循环中对冷冻机油的性能有如表2要求。 表2 由于新型制冷剂R134a不能与传统的冷冻机油相容,同时对于传统的各种添加剂的适应性也有限。针对这种情况,开发了合成酯类油作为R134a压缩机的冷冻机油,它能够与R134a完全互容,并且可以满足以上对冷冻机油的各项要求。

氨制冷系统辅助设备操作

东港市润煜食品有限公司 氨制冷系统辅助设备操作 一、油分离器的操作 1、油分离器正常运行操作: (1)、正常运行时,油分离器进气阀、出气阀必须出于全开状态,放油阀应该关闭。 (2)、洗涤式油分离器供液阀的开启度视液位控制要求而定,一般洗涤式油分离器壳体上会有液位指示牌。 (3)、如油分离器上装有液位指示计或油位指示计,其阀门应微开或全开。液面计阀门有倒关装置,当玻璃破裂时,在全开状态下弹子会堵塞阀孔,防止大量油、氨外溢。 (4)、根据放油计划或压缩机耗油量,油分离器应经常进行放油,一般每周不得少于一次。系统运行中可用手摸分油器下部判断其存油量,存油较多,其下部温度会较低。 (5)、做好设备运行记录。 2、油分离器的放油操作: (1)、检查集油器是否处于待工作状态。 (2)、如果是洗涤式油分离器,为提高放油效果,放油前提前半小时左右关闭供液阀,先开启油分离器放油阀,然后缓慢开启集油器进油阀,向集油器放油。注意:洗涤式油分离器供液不能关闭太久,防止容器内积油被过热气体汽化而进入冷凝器。 (3)、放油操作时,要密切注意油分离器和集油器内油位的变化,当集油器内油位达到最高工作油位时,关闭油分离器放油阀和集油器进油阀,停止向集油器内放油。按集油器的操作规程,将油放出系统后继续放油操作。 (4)、放油完毕,关闭油分离器放油阀和集油器进油阀,开启供液阀恢复油氨分离器的工作状态。 (5)、按集油器放油操作规程,将油放出系统。 (6)、做好设备运行记录。

二、冷凝器的操作 (一)、壳管式冷凝器的操作 1、壳管式冷凝器正常运行操作: (1)、根据压缩机制冷能力和冷凝器的热负荷,确定需投入运行的冷凝器和冷却水泵的台数。 (2)、正常工作时除放油阀、放空气阀关闭外,其它阀门应全部处于开启状态。经常观察冷凝压力,表示压力最高不得超过1.5MPa/cm。 (3)、壳管式冷凝器应有足够的冷却水量。如有两台以上冷凝器,应调整好水阀,使每台水量基本均匀相等。立式冷凝器的分水器应全部装齐,不应短少,避免水量分布不均或不沿管壁下流。 (4)、应经常检查冷凝器冷却水系统的工作状态,检查冷却水温与水量是否符合要求,一般立式冷凝器进出水温差为2~4℃,卧式冷凝器进出水温差为3~6℃。冷凝温度一般较出水温度高4~6℃。 (5)、应定期检查并清除冷凝器的水垢,一般每年清除1-2次水垢和污泥(视水质情况而定),水垢厚度不应超过1.5mm。 (6)、定期用酚酞试剂(纸)检查其出水,如发现有氨的现象,应停止其工作,切断其与系统的联系,查明原因、排除故障并做好记录。 (7)、根据压力表显示的压力与实际冷凝压力差值(差值越大,系统空气越多),排气压力表指针摆动的情况(摆幅越大,空气越多)等,分析是否需要放空气。 (8)、应定期放油,一般一个月左右应放油一次。 (9)、当全部制冷压缩机停止运行15~20分钟后,停止冷却水泵和冷却水塔风机。寒冷地区冬季停机,应防止冷却水系统“冻胀”危害。 (10)、按国家有关管理部门要求,定期校验压力表、安全阀。 (11)、做好设备运行记录。 2、壳管式冷凝器放油操作: (1)、检查集油器是否处于待工作状态。 (2)、冷凝器放油时,应尽可能在该冷凝器停止运行30分钟进行,缓慢开启设备的放油阀和集油器的进油阀,向集油器放油。

制冷系统中油分离器结构及工作原理

一、油分离器与集油器 (一)油分离器的作用 在蒸汽压缩式制冷系统中,经压缩后的氨蒸汽(或氟利昂蒸汽),是处于高压高温的过热状态。由于它排出时的流速快、温度高。汽缸壁上的部份润滑油,由于受高温的作用难免成油蒸汽及油滴微粒与制冷剂蒸汽一同排出。且排汽温度越高、流速越快,则排出的润滑油越多。对于氨制冷系统来说,由于氨与油不相互溶,所以当润滑油随制冷剂一起进入冷凝器和蒸发器时会在传热壁面上凝成一层油膜,使热阻增大,从而会使冷凝器和蒸发器的传热效果降低,降低制冷效果。据有关资料介绍在蒸发表面上附有油膜时,将使蒸发温度降低℃,多耗电11~12%。所以必须在压缩机与冷凝器之间设置油分离器,以便将混合在制冷剂蒸汽中的润滑油分离出来。总结起来,油分离器的主要作用有: 1.确保润滑油返回到压缩机储油槽中,防止压缩机由于润滑油的缺乏而引起故障,延长压缩机适用寿命。 2.流动速度减小和流动方向变化的互相作用引起润滑油的聚集,这样在高温下分离出来的润滑油被集中收集,并自动返回到曲轴箱中,提高效率。 3.防止压缩机产生液击。 4.更好的发挥冷凝器和蒸发器的效率。 5.减小系统高压端的震动和噪音。 6.同时这些特点还可以会使得系统的电费用降低。 (二)油分离器的工作原理 大家都知道,汽流所能带动的液体微粒的尺寸是与汽流的速度有关。若把汽流垂直向上运动产生的升力与微粒的重量相平衡时的汽流速度称为平衡速度,并用符号ω表示。则显然当汽流速度等于平衡速度时,则微粒在汽流中保持不动;如果汽流速度大于平衡速度时则将微粒带走;而当汽流速度小于平衡速度,微粒就会跌落下来,从而使油滴微粒制冷剂汽流中分离出来。 油分离器的基本工作原理主要就是利用润滑油和制冷剂蒸气的密度不同;以及通道截面突然扩大,气流速度骤降(油分离器的筒径比高压排气管的管径大3~15倍,使进入油分离器后蒸气的流速从原先的10~25m/s下降至~1m/s);同时改变流向,使密度较大的润

制冷循环设备

制冷循环设备 冷凝器 作用:将压缩机升压排出的制冷剂过热蒸汽冷却冷凝成液体。 按冷却介质不同,可分为水冷式、风冷式、蒸发式。 ●家用电冰箱常用: 1. 百叶窗式冷凝器:蛇形管紧卡或点焊在厚度为0.5mm、冲 有700~1200个孔的百叶窗状的散热片上。 2. 钢丝式冷凝器:采用蛇形复合钢管与直径为1.6~2mm的 钢丝点焊而成 一、水冷式冷凝器 冷却介质:水,常用江水、河水、自来水、循环水(冷却塔) 常用:壳管式、套管式、螺旋板式 1. 立式壳管式 多用于氨制冷系统中 水在管内走,氨在管外走。 ◆优点:传热系数高,冷却冷凝能力大; 垂直安装,占地面积小,可安装在室外,节省机房面积; 对水质要求不高,且在清洗时不需要停止制冷系统工作; ◆缺点:用水量大,相应水泵耗功率增加; 金属消耗量大,比较笨重,搬运安装不方便; 制冷剂泄露不易发现; 易于结垢,需经常清洗。 2. 卧式壳管式 使用范围:普遍地应用于大中小型氨、氟利昂制冷系统中,尤其可用地表水(江河湖海),也可用地下水 多用于水源较丰富的地区和制冷装置需要固定安装的场合

在船舶制冷和空调制冷用冷凝机组、冷水机组中应用广泛。 优点:传热系数高、冷却用水比立式壳管式少、占空间高度小、有利于有限利用空间的利用,结构紧凑、操作 方便等。 缺点:水质要求好,水垢清洗不便,需要停止工作,卸下端盖才能进行、材料消耗大、造价较高等。 3. 套管式 ◆使用范围:一般用于小型氟利昂机组 优点:结构紧凑,便于制造、传热性能好。 ◆缺点:金属耗用量大,冷却水流动阻力大。 二、风冷式冷凝器 可分为自然对流式和强制对流式 放热系数:自然7~9W/(㎡·℃),强制24~28 W/ (㎡·℃) 优点:冷却系统简单,不会产生腐蚀 ◆缺点:冷凝温度受环境影响大。 三、蒸发式冷凝器 ◆使用范围:适用于缺水地区,中小型氨制冷系统 原理:冷却水喷淋时蒸发吸热,吸收高压制冷剂蒸汽的热量,同时使空气从下向上在水膜表面吹过。 ◆优点:循环水量与耗水量较少,水泵耗功率低; 冷凝温度低。 ◆缺电:盘管易腐蚀,管外易结垢,且维修困难; 消耗水泵和风机功率。 四、进出口温差 水冷式冷凝器进出口温差:立式壳管式2~4℃,卧 式壳管式和套管式4~6℃。

R134a制冷剂及润滑油等材料对压缩机质量的影响

家用电器科技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HOUSEHOLD ELECTRIC APPLIANCE 2000 No.11 P.31-33 R134a制冷剂及润滑油等材料 对压缩机质量的影响 曾强 1 R134a 制冷剂和压缩机 1.1 R134a 制冷剂 R134a制冷剂是近年来兴起的中长期替代制冷剂。它采用R134a(1,1,1,2-四氟代乙烷)做制冷剂,取代了传统的CFC类制冷剂。其结构式如下: 它对大气层中的臭氧破坏力(ODP)低,温室效应(GWP)也较低。而且有低毒、不易燃等特点。对于欧美、日本等对安全性要求较高的国家比较适用。表1列出一些制冷剂的性能比较。 表1 产品在大气层 中的寿命 ODP GWP CFC-1160 1.0 1.0 CFC-12120 1.0 3.0 CFC-113900.9 1.3 CFC-1142000.8 3.8 CFC-1154000.47.5 CFC-12320.020.02 CFC-12470.020.1 HCFC-141B120.110.15 HCFC-142B190.060.36 HCFC-22150.050.34

1.2 R134a 压缩机 采用R134a制冷剂的压缩机由于其制冷剂的特性,要求R134a的纯度高,以免性能发生变化。同时,由于R134a的分子呈现一定的化学极性,与许多化学物质不相容,因此需要对压缩机内部的各种化学物质进行控制。而R134a压缩机所能采用的压缩机油为酯类油,此种油极易吸水,不但会使压缩机油分解加速,而且会使大量水分进入压缩机,发生"冰塞"现象,压缩机不能制冷。因此,要严格限制压缩机内部的含水量。 R134a的分子直径约为4.2埃,比水分子(3埃)大而比R12(4.4埃)小。所以,R134a制冷剂比R12制冷剂有更强的渗透趋势和亲水性。有鉴于此,在密封(焊接)过程中,必须加以注意,以免造成泄漏。 2 R134a 压缩机的要求 众所周知,密封式压缩机在运行过程中,压缩机油是与制冷剂直接接触的,这就意味着在制冷过程中不可避免地有少量压缩机油与制冷剂一起参与制冷循环。这一部分油要随制冷剂一起经历排气阀的高温和蒸发器的低温两种极端的条件。如果有任何不相容物质溶解在压缩机油里参与循环,就会在毛细管与蒸发器的接口的低温条件下析出,不再与 R134a和压缩机油相容,从而堵塞毛细管。 目前已知的不相容物质大致有如下几种:①矿物油;②石蜡及长链脂烷烃;③聚硅氧烷;④酰胺类化合物;⑤磷酸酯类化合物。还须控制的其它物质有:①氯化物;②强酸、强碱;③水分。 3 控制重点 3.1 压缩机油 制冷压缩机的冷冻机油对轴承、压缩机主体和控制系统进行润滑后回到压缩机。由压缩机排出的制冷剂-油混合物在油分离器中分离出大部分油,分出的油再回流压缩机。少量分不出的油与制冷剂一起进入制冷剂管线。活塞式、螺杆式压缩机在运转过程中排气温度可达90~140℃,于是会有部分润滑油气化成5~50μm的微粒进入系统。另一方面,当压缩机排气速度达到24~30 m3/h,也容易把部分润滑油带入系统,其后果是使冷凝温度升高,相应地冷凝压力也升高,这是由于冷凝器内部产生油膜使热阻增大、传热系数减小的结果。当冷凝器热负荷一定时,随着传热系数减小,冷凝温度升高。蒸发器内部产生油膜会使蒸发温度降低,相应地蒸发压力也降低。在蒸发器表面有0.1mm油膜时,将使蒸发温度降低2.5℃,耗电增加11~12%。 由于冷冻机油是在制冷剂的特殊环境下工作,因此具有如下特性: ①冷冻机油与制冷剂在制冷压缩系统中直接接触; ②有少量冷冻机油被携入制冷管线内参与冷冻循环; ③在全封闭压缩机中,冷冻机油与电机的线圈及密封件等有机材料密切接触; ④冷冻机油随制冷剂一起经历排气阀的高温和蒸发器的低温两种极端的温度条件。 因此,制冷循环中对冷冻机油的性能有如表2要求。 表2 循环系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