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财务报表的粉饰行为及防治措施

浅析财务报表的粉饰行为及防治措施
浅析财务报表的粉饰行为及防治措施

目录

一﹑财务报表粉饰产生的动因及危害 (1)

(一)财务报表粉饰的含义 (1)

(二)财务报表粉饰的动因 (1)

(三)财务报表粉饰的危害 (2)

二﹑粉饰财务报表的手段 (3)

(一)虚构交易事实 (3)

(二)利用资产重组粉饰财务报表 (3)

(三)利用固定资产项目粉饰财务报表 (3)

(四)利用往来项目粉饰财务报表 (4)

(五)利用长短期借款粉饰财务报表 (4)

(六)利用成本项目粉饰财务报表 (4)

三﹑财务报表粉饰的防治措施 (4)

(一)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4)

(二)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5)

(三)建立上市公司讲诚信机制 (5)

(四)加大对报表粉饰行为的惩罚力度 (5)

(五)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5)

四﹑结束语 (6)

参考文献 (7)

财务报表粉饰是一个历史悠久、影响极其恶劣的国际性难题。财务报表粉饰极具危害性,它不仅误导投资者,使他们根据失实的财务信息作出错误的判断和决策,而且导致政府监管部门不能及时发现、防范和化解企业集团和金融机构的财务风险,所以有必要加强对财务报表粉饰行为的研究。

一﹑财务报表粉饰产生的动因及危害

(一)财务报表粉饰的含义

所谓财务报表粉饰,是指公司管理层通过人为操纵,使财务报表反映“预期”财务状况、经营业绩和现金流量的行为。例如(1)对财务报表所依据的会计记录或相关文件记录的操纵、伪造或篡改;(2)对交易、事项或其他重要信息在财务报表中的不真实表达或故意遗漏;(3)对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的故意误用。上市公司进行报表粉饰手段总的来说包括虚增收入、虚减费用、进行大量的关联交易等。

(二)财务报表粉饰的动因

第一,为取得上市资格而粉饰会计报表。股票发行分为首次发行(IPO)和后续发行(配股)。在IPO情况下,根据《公司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企业必须连续三年盈利,且经营业绩要比较突出,才能通过证监会的审批。此外,股票发行价格的确定也与盈利能力有关。为了多募集资金,塑造优良业绩的形象,企业往往对会计报表进行粉饰。在后续发行情况下,要符合配股条件,企业最近三年的净资产收益率每年必须在10%以上。例如:据报道,成都红光实业股份有限公司1997年6月初股票上市发行,募集了4.1亿元资金;当年年报披露亏损1.98亿元、每股收益为-0.86元。当年上市、当年亏损,开中国股票市场之先河。为此,中国证监会进行了调查,并公布了调查结果,红光实业编造虚假利润,骗取上市资格。红光公司在股票发行上市申报材料中称1996年度盈利5,000万元。经查实,红光公司通过虚构产品销售、虚增产品库存和违规帐务处理等手段,虚报利润15,700万元,1996年实际亏损10,300万元。

第二,为进行内幕交易、操纵市场而制作虚假会计信息,粉饰会计报表。上市公司管理当局为了实现利益共享,往往与庄家一起联手操纵会计利润,为二级市场的操纵股票价格提供题材。内幕交易的前提在于信息的不对称性,而动机则是操纵股票价格,实现对自身利益的追求。所谓庄家,指的是具有内幕信息,有能力调度大量资金,能够操纵市场而且进行市场操纵的机构和个人。例如:浙江航萧钢构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杭萧钢构),是一家从事土木建筑工程为主的地方企业。2003年11月杭萧钢构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2007年2月至3月,杭萧钢构因信息披露违规导致内幕交易的产生,而被称为“2007年内幕交易第一案”。

第三,为提高融资能力或取得较好的融资条件,或为符合融资协议的规定而粉饰会计报表。目前,资金就是每个企业的血液,没有血液,公司将难以生存发展。而公司资金的来源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配股;二是向银行贷款。一般来说,

配股需要申请,手续繁杂,而且有很多限制条件,不易操作,所以许多公司会选择进行贷款。但是,在借贷关系中,债权人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会要求债务人提供经审计的财务报告,或进行资产抵押,并在债务契约中规定一系列保护性条款,比如对企业的资金使用、资金规模、营运资本、流动比率、资产负债率等提出一定要求,限制企业发放股利,限制进一步实施贷款等。总的来说,债权人偏向于把资金贷给财务条件和盈利前景较好的企业,对亏损企业则限制融资。因此,有的企业为了提高融资地位和满足融资契约条款,避免违背债务契约而粉饰会计报表。因此,有些公司就不得不对经营业绩、财务状况等进行粉饰、包装,从而提高融资地位和企业自身的形象,获取更多的信贷资金。

第四,企业高级管理人员为了显示自己的经营能力,或为了职位的提升与获得与经营效益挂钩奖励而粉饰会计报表。随着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经营者掌握着大量的第一手会计信息资料,并能对企业的经营状况和经营业绩做出客观的评价,而企业的所有者(或投资者)由于不直接参与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过程,只能通过经营者提供的会计信息来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与经营业绩。为了激励企业的经营者创造更好的经营业绩,企业所有者往往设定一系列的考核指标与激励措施(比如职位的晋升、股权的奖励、现金的奖励等)。这就为经营者粉饰会计报表提供了诱惑,当经营者达不到相关考核指标时,为了追逐自身效用,减少经营失败风险,避免自己被经理人市场所淘汰,就会利用自身的信息优势和制度缺陷,采取粉饰财务报表,夸大经营业绩,隐瞒不良经营状况等手法,不惜牺牲会计报表的真实性而损害所有者和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利益,提供虚假会计信息,粉饰会计报表。

第五,为了减少纳税而粉饰会计报表。所得税是在会计利润的基础上,通过纳税调整,将会计利润调整为应纳税所得额,再乘以适用的所得税率而得出的。因此,基于偷税、漏税、减少或推迟纳税等目的,企业往往对会计报表进行粉饰。当然,也有少数国有企业和上市公司,基于资金筹措和操纵股价的目的,有时甚至不惜虚构利润,多交所得税,以“证明”其盈利能力。

我们无法囊括粉饰会计报表的所有具体动机,但有一点很清楚,在存在刚性指标的地方,一定会有一盈余管理和会计操纵行为的发生,当理性经济人经过判断觉得粉饰会计报表比提供真实报表更容易实现自己的最大效用时,粉饰报表行为就产生了。

(三)财务报表粉饰的危害

1.危害市场经济秩序。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行为会掩盖企业真实的经营状况,增加国民经济运行中的不确定因素,欺诈广大投资者,误导国家对目前经济的判断。

2.危害企业长期发展。企业高层在决策时以财务报表为主要依据,不能正确反映企业状况的信息给决策者以错误的导向,致使决策失败,给企业造成更大的损失。

3.危害注会行业的成长。目前,注册会计师内部竞争激烈,少数会计师事务所为了拉拢客户而竞相压价或与企业达成某种协议。这种恶性竞争导致的直接结果是——事务所依赖客户,在职业过程中处于被动地位。

4.危害广大投资者。投资者投资的依据是企业所提供的财务报表,它的粉饰行为会误导投资者,在造成投资者经济损失的同时更会使投资者对企业的投资环境失去信心,所造成的损失很难用金钱来衡量。

5.危害会计人员本身。会计人员做假帐这种行为造成了整个会计行业空前的信任危机。现阶段会计界诚信问题已引起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这种不信任的态度对会计界的长期健康发展是十分不利。

二﹑财务报表粉饰的手段

(一)虚构交易事实

虚构交易事实是最常使用的一种粉饰财务报表手法。它通过构造各种实质上是虚假的业务来实现报表粉饰。例如:据报道西安达尔曼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某年通过一条龙造假手段实现粉饰其经营业绩,通过假购销合同、假货物入库单、假出库单、假保管帐、假成本核算等,公司资产虚增8996万元,扣除虚增的1956万元负债,共虚增所有者权益7413万元;主营业务收入凭空增加1.5亿元,由此导致利润总额虚增8679万元。

(二)利用资产重组粉饰财务报表

加强企业的竞争力,优化资源配置,使企业扭亏为盈,资产重组是一种有效的办法。若将资产重组扭曲为报表粉饰,不但不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而且对国家的经济运行也会产生不利影响。通过资产置换方式进行重组,一方面,公司以其不良的实物资产与控股公司或集团通过协议将其全部或部分不良资产剥离出去,并由大股东或集团重新注入优质资产,从根本上改变企业的资产结构。或者企业将不良或闲置资产与母公司或有借壳倾向公司的优质资产进行置换,以改变企业的财务状况甚至盈亏状况,由此降低公司不良资产的比例。这样一来,公司减少不良资产带来的大量损失,这种资产剥离的手段是公司资产重组的一种常用手段。另一方面,公司利用资产溢价转让,提高当期的收益。在资产重组中资产的溢价转让是公司提高当期收益最便捷的手段,特别是当控股公司实力雄厚时。公司溢价卖给其控股公司资产,由此得到高于卖出资产本值的收入,这往往是资产重组的第一步。更有公司在溢价卖出资产后再溢价买回资产,这样一来,卖出资产时利润会大幅增加,买回资产时资产又会大幅增加。反复几笔交易后,公司的利润和资产都会大幅增加达到预期的目的。

据统计,从2000年10月初到11月份底,沪深两市共有120多家上市公司公布了各种各样的资产重组方案。有的上市公司与大股东进行完全不对称的关联方交易,大股东用优质资产换取上市公司大量劣质资产;有的上市公司甚至在同一天卖出和买入同一笔资产,从中获取了4000多万元巨额差价;有的上市公司

把巨额债务划给母公司,在获得配股资金后再给母公司以更大的回报。从中不难看出,关联交易在重组中占有相当高的比例,是个突出的弊端。

(三)利用固定资产项目粉饰财务报表

固定资产是企业资产负债表中一个重要项目,其计量的准确程度直接影响到资产负债表的真实性,也会影响到利润表的真实性。

1.折旧和摊销年限的“自我调节”。对部分企业而言,固定资产的折旧费用占销售收入的比重很大,因此固定资产折旧费用的变化对最终利润的影响是值得重视的。

2.控制资产减值准备的提取和冲回。新会计准则上规定企业可以计提8项资产减值准备,但由于会计估计的不确定性及非强制性,企业在执行时有较大的转换空间。

3.施行了新的会计准则。近年来,固定资产融资租入现象越来越普遍,经济业务类型比过去更加复杂。新制度作了详细的阐述,即执行成本与市价孰低计量原则。旧制度对折旧采用强制统一的政策,规定了折旧的区间。

(四)利用往来项目粉饰财务报表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为了扩大市场占有率,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企业会采取赊销或分期付款等方式来吸引客户。从而导致往来项目中的应收账款在资产项目所占比例越来越大,有些企业恰恰是利用虚假应收或应付项目进行一些挂账处理。据报道,银广夏在1997-2001年四年间共累计虚构销售收入10亿多元,虚增利润7.7亿多元。

(五)利用长短期借款粉饰财务报表

企业为了进一步发展会利用长短借款来筹资。企业可能会在核算利息的入账及计算的金额上做文章,长期借款利息的计提由于准则中未强制统一计算方法,企业选取有一定的灵活性。再者借款费用资本化确认的正确与否也会直接影响到财务报表的真实性。

(六)利用成本项目粉饰财务报表

人为将企业的成本错误归集是舞弊行为的主要手段。企业成本主要由生产成本,销售成本组成。在这两种成本中销售成本企业不易造假,因为这部分有据可查。销售业务会有相应的销售单据,增值税发票等。企业在生产成本可能有舞弊行为,因为费用归集是企业可以自我控制的部分,所以调整相关费用的归集是造假的主要手段。生产成本中虽有相应的原始凭证,但譬如在耗费水电量及一些辅助材料等需分配费用的处理上有较大隐蔽性。

三﹑财务报表粉饰的防治措施

上市公司报表粉饰已成为社会公害,如何防范报表粉饰是一项现实而复杂的工程,但是可以相信,有了有效的防范措施,报表粉饰现象一定会得到有效遏制,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也会得到应有的保证。我认为,应做好以下几方面来遏制报表粉饰的行为

(一)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我国《公司法》对股票发行、暂停上市、终止上市的条件进行了具体规定,而这些条件大多是以净利润为基础的财务指标,当企业正常的净利润无法满足要求时,就会诱导企业进行报表粉饰。因此,需要对《公司法》中的相关规定进行完善和修订。如将《公司法》中规定股票发行“最近三年内连续盈利”改为“具有持续盈利能力的营业利润连续三年盈利”;将暂停上市“最近三年连续亏损”的条件改为“连续亏损累计超过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以便给那些在一年内无法通过主营业务实现扭亏为盈的上市公司以喘息的机会。我国《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办法》规定的配股条件是:“经注册会计师核验,公司最近3个会计年度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平均不低于10%;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与扣除前的净利润相比,以低者作为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的计算依据。在配股条件中净资产收益率不低于10%这一单一财务指标对上市公司进行报表粉饰有一定的诱导作用,因此配股条件可修改为: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资产收益率大于同行业上市公司的平均值,且同时增加考核偿债能力、营运能力、市场占有率等指标,形成一个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综合指标体系。

(二)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包括股权结构合理化、权责利关系对等化、经营者激励和约束。为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只有实现持股主体多元化,才能达到真正的企业所有者有效监督经营者的目的,实现治理结构对报表粉饰的“威胁的可信性”。股东会、董事会、经理层和监事会应各司其职,在他们各自的权力范围内合理有效地运用他们的权利,承担各自的责任,享有各自的利益。只有这样,才能使企业经营者在明确行使自己权力的同时,对自己的违法、违规等行为承担相应的责任。通过对企业经营者的有效激励,将会减少经营管理者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从而减少报表粉饰的可能性。

(三)建立上市公司讲诚信机制

证券市场的合规运行是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保证,现代市场经济既是法制经济又是诚信经济。在诚信机制下,上市公司在粉饰报表之前要考虑得失,当粉饰报表的好处不超过被抓住的成本,那么即使出于自身利益也不会进行报表粉饰。诚信是诚信的具体表现,在诚信建立之前,它影响企业决策和计算;在交易后,它是纠正失信的重要手段。上市公司粉饰财务报表是诚信缺失的典型表现,导致投资者对证券市场的信心下降,中国证券市场亟需进一步规范和完善诚信机制,尤其是强化上市公司和大股东的诚信意识,并通过失信惩戒机制的建立和完善,

有效抑制上市公司的粉饰报表行为。

(四)加大对报表粉饰行为的惩罚力度

根经济学关于经营者是追求效益最大化的“有限理性经济人”的理论假设,其行为必定遵循成本收益原则,经营者粉饰报表主要目的是取得相应的风险收益。那么就需要加大对报表粉饰的处罚力度,使得报表粉饰的风险成本大大高于其风险收益,这是一种防止报表粉饰的有力措施。只有将报表粉饰的责任付诸于相关法律,才能对公司的管理人员起到约束的作用。因此要加强相关的法律法规,提高报表粉饰的风险,明确《证券法》、《注册会计师法》等对注册会计师经济责任和法律责任的规定,加大对报表粉饰的处罚力度。根据成本效益原则,粉饰报表的机会成本如果大于其获得的收益,可能会更有效遏制财务人员对报表进行粉饰,因此可以建立民事赔偿机制,为解决报表粉饰问题提供可靠保障。

(五)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教育是防治企业粉饰会计报表的首要措施、根本保证。相关部门应制作一套可操作的会计职业道德规范体系,对企业管理当局、财务会计人员加强思想教育,培养正确的企业发展观、价值观,树立正义感,反对一切向钱看、好大喜功的错误思想,从思想上斩断会计报表粉饰的动机根源。信用必须依赖道德之完善来维护,在加强法制建设的今天,切不可忽视道德建设。为此,我们必须在弘扬中国优秀传统道德,吸收西方优秀传统道德的基础上,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符合时代精神的会计职业道德

四﹑结束语

作为一个新兴加转型的经济体,市场经济的有效运行依赖于经济主体的合规参与。证券市场作为资本资源配置的场所,其功能的正常发挥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上市公司的信息。由于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粉饰行为,最终损害证券市场的功能,打击投资者的信心,从而引起证券市场资源配置的无效率,极端时将会导致其萎缩或倒闭,影响国家宏观经济的稳定和健康发展。因此,加强研究上市公司粉饰财务报表的行为及其监管机制,有助于提高证券市场的效率,维护投资者的信心,提升证券市场在资本市场中的地位,在微观上促进公司治理机制的完善,在宏观上促进股票市场功能的正常发挥,为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提供资金支持。

财务报表的粉饰行为及防范

应用本科生 毕业论文(设计)财务报表的粉饰行为及防范 专业:会计学 考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完成时间:年月

目录 摘要 (1) 前言 (1) 1 财务报表粉饰行为产生的动因及危 (1) 1.1 财务报表粉饰行为产生的动因表粉饰行为产生的动因 (2) 1.1.1市场经济发展不成熟 (2) 1.1.2相关部门监管力度不够 (2) 1.1.3长官意识的强迫性 (2) 1.1.4激励政策不合理 (2) 1.1.5信息不对称 (2) 1.2 财务报表粉饰行为的危害。 (2) 1.2.1危害市场经济秩序 (2) 1.2.2危害企业长期发展 (2) 1.2.3危害注师行业的成长 (2) 1.2.4危害广大投资者 (2) 1.2.5危害会计人员本身 (2) 2 财务报表粉饰行为的类型与手段 (3) 2.1财务报表粉饰的类型 (3) 2.2财务表表粉饰的手段 (3) 2.2.1利用资产重组粉饰财务报表 (3) 2.2.2利用固定资产项目粉饰财务报表 (4) 2.2.3利用往来项目粉饰财务报表 (4) 2.2.4利用长短期借款粉饰财务报表 (4) 2.2.5利用成本项目粉饰财务报表 (4) 3 财务报表粉饰行为防范的宏观手段 (4) 3.1不恰当地选择会计核算方法和变更会计政策 (4) 3.2操纵现金流量 (4) 4 防范财务报表粉饰的若干对策 (5) 4.1优化会计环境,整顿会计秩序,完善会计制度 (5) 4.2充分发挥经济系统的监督作用 (5) 4.3加强对注师行业的监督力度 (5) 4.4制定合理的奖惩机制 (5) 4.5开展诚信教育 (5) 5 财务报表粉饰行为防范的微观手段 (5) 5.1防范资产重组造成的影响 (5) 5.2防范固定资产造成的影响 (6) 5.3防范往来项目造成的影响 (6) 5.4防范长短期借款造成的影响 (6) 5.5防范成本项目造成的影响 (6) 5.6建立健全内控制度 (6) 结束语 (6) 参考文献 (7) 致谢 (8)

财务报表粉饰分析(上)测试100分答案

财务报表粉饰 单选题(共4题,每题10分) 1 . 企业财务报表不包括:( )。 A.资产负债表 B.利润表 C.现金流量表 D.财务状况变动表 我的答案: D 2 . 测试银行存款余额是否正常的一个主要指标是:( )。 A.利息收入 B.利息支出 C.理财收益 D.投资收益 我的答案: A 3 . 上市公司十大收入陷阱不包括:( )。 A.虚增收入 B.隐瞒收入 C.夸大收入 D.集中确认收入 我的答案: D 4 . 资产五高陷阱不包括:( )。 A.高现金 B.高应收款项 C.高投资

D.高固定资产 我的答案: C -------------------------------------------------------------------------------- 多选题(共3题,每题 10分) 1 . 报表粉饰三大趋势是:( )。 A.从账内到账外 B.从本土走向国际 C.从线下到线上 D.从表内到表外 我的答案: BCD 2 . 企业财务报表包括:( )。 A.资产负债表 B.利润表 C.现金流量表 D.附注 我的答案: ABCD 3 . 收入十大陷阱中,哪些属于时间性差异?( ) A.提前确认收入 B.推迟确认收入 C.夸大收入规模 D.隐瞒关联收入 我的答案: AB -------------------------------------------------------------------------------- 判断题(共3题,每题 10分)

1 . 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应仅以交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 对错 我的答案:对 2 . 财务舞弊就是报表粉饰。 对错 我的答案:错 3 . 企业会计报表只有三张报表。 对错 我的答案:错

上市公司粉饰财务报表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上市公司粉饰财务报表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摘要:自1720 年英国南海公司财务舞弊案件发生以来,越来越多的财务报告粉饰事件层出不穷,给资本市场造成了极其恶性的影响。与此同时金融监管力度也不断加强,但是会计报表粉饰虚报的行为依旧难以得到有效控制。各国政府,学界将其作为会计学研究的重要方向,对于财务报表的粉饰成为了学界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而如何防范财务舞弊已成为国内外学者共同探讨的热点问题。因此,我们应该刻不容缓地对财务粉饰现象进行深刻的研究。在理论上加强对财务舞弊的基础研究,推行风险导向审计,除此以外还要借鉴系统论的思想建立一整套完善系统来应对财务报表粉饰,从而为中国的金融经济市场提供良好的信息环境。 关键词:上市公司粉饰财务报表现状 一、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的粉饰现状分析 (一)财务粉饰的概念 财务粉饰也被称作“窗饰”,是证券投资经理于年 末或季度末在投资或基金业务提升的状况出现之前,提交给客户或股东使用的策略。从“窗饰”的角度出发,可以认为这种行为是虚报收益。财务报表亦称对外会计报表,

它作为财务报告的主要组成部分,用来反映会计主体财务状况和经营状况。 财务报表粉饰是指企业高层为达到自身目的,通过人为地操控,隐瞒财务事实,使财务报表反映“预期”财务状况和经营状况的违法性经济行为,这种行为一般采用会计政策不如实披露、会计政策不当使用、相关会计资料弄虚作假等。 (二)国内外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的粉饰现状目前中国上市公司总体的财务信息可靠性状况并不乐观。对中国上市公司财务安全状况,我们进行了Themis 纯定量异常值评级分析。从分析的结果我们可以看到:总体样本数为2230 个,其中存在不同程度的财务报表粉饰嫌疑的上市公司数目达到了766 个,占比34.35%。从各个行业的角度出发,存在财务报表粉饰嫌疑比例最大的是房地产行业,共有96 家,占比74.42%;比例第二大的是多种经营业,共有35 家,占比62.5%。 在这些存在财务报表粉饰嫌疑的上市公司中,同时存在财务风险的共有306 家,在所有存在财务风险的602 家上市公司中占比50.83%。这恰恰表明了这些上市公司为了对外反映公司财务经营状况良好,从而获得公司更长久发展,其所存在的财务风险越大,那么它粉饰财务报表的意愿就越强烈,这种行为发生的可能性也就越大。而粉

最新财务报表粉饰行为及其防范

财务报表粉饰行为及其防范 摘要 本文通过分析财务报表粉饰行为产生的动因及危害,集中分析了财务报表粉饰行为的手段,重点讨论了防范财务报表粉饰行为的方法。其结论可为提高财务报表的可靠性、公允性及决策有用性提供参考意见。 关键词:财务报表;粉饰行为;防范

Abstract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financial statements to whitewash the Cause and hazards, concentrate on the financial statements of whitewash means, the discussion focused on preventing acts of the financial statements whitewash methods. Its conclusions for the reliability of financial statements, and fair decision-making and provide useful suggestions. Key words: financial statements; whitewash; precautions

目录 摘要..................................................................................................................... I Abstract.............................................................................................................. II 目录................................................................................................................... I II 前言 (1) 1财务报表粉饰行为产生的危害及动机 (2) 1.1财务报表粉饰行为的危害 (2) 1.2 财务报表粉饰行为产生的动机 (2) 2财务报表粉饰行为的手段 (4) 2.1 利用资产重组粉饰财务报表 (4) 2.2 利用固定资产项目粉饰财务报表 (4) 2.3利用关联交易调节利润 (4) 2.4通过并购调节利润 (5) 2.5利用不当的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调节利润 (5) 2.6利用成本项目粉饰财务报表 (6) 2.7利用其他应收款和其他应付款调节利润 (6) 3财务报表粉饰行为的防范 (7) 3.1加强关联交易剔除分析 (7) 3.2建立健全内控制度 (7) 3.3充分发挥经济系统的监督作用 (7) 3.4加大法律及其他社会制度的惩罚力度 (8) 3.5加强对注师行业的监督力度 (8) 3.6强化单位负责人的法律责任 (8) 结论 (9) 致谢 (10) 参考文献 (11)

证券业协会课程--C18047S财务报表粉饰分析(下)-100分答案

财务报表粉饰分析(下) 多选题(共5题,每题10分) 1 . 下面哪些是权益联营法操纵手法:( )。 ? A.操纵可辩认无形资产确认 ? B.突击报表重组 ? C.操纵商誉与资产减值 ? D.处置被低估资产 我的答案: BD 2 . 下面哪些是购买法下的操纵手法:( )。 ? A.操纵可辩认无形资产确认 ? B.操纵重组准备和预计负债 ? C.操纵商誉与资产减值 ? D.操纵收入和费用确认时点 我的答案: ABCD 3 . 企业重要的会计选择有:( )。 ? A.收入确认 ? B.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 ? C.固定资产折旧 ? D.资产减值 我的答案: ABCD 4 . 合伙人是否合并产业基金,主要是根据:( )。 ? A.谁主导投资 ? B.谁享有可变回报 ? C.谁影响可变回报 ? D.谁是管理合伙人 我的答案: ABC 5 . 属于非经常性损益的有:( )。 ? A.受托经营取得的托管费收入 ? B.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损益 ? C.委托他人投资或管理资产的损益 ? D.债务重组收益 我的答案: ABCD 判断题(共5题,每题10分) 1 . <p style="line-height: normal; text-indent: 0in; direction: ltr; unicode-bidi: embed;">会计选择无处不在,任何一项会计核算(确认、计量、列报)都面临会计选择问题,管理层具有会计选择权,但不得滥用选择权,滥用会计选择权视同会计差错。</p> 对错

我的答案:对 2 . 对于在企业合并中取得的无形资产,关键要看其是否满足可辨认性标准,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的情况下,应区别于商誉单独确认的无形资产。 对错 我的答案:对 3 . 除非同一集团下的企业合并,否则认定为非同一控制下的合并。 对错 我的答案:对 4 . 控制,是指投资方拥有对被投资方的权力,通过参与被投资方的相关活动而享有可变回报,并且有能力运用对被投资方的权力影响其回报金额,要区分决策者是否实质上其他方代理人。 对错 我的答案:对 5 . 企业应当以变更事项的会计确认、计量基础和列报项目是否发生变更作为判断该变更是会计政策变更还是会计估计变更,前者适用未来适用法,后者适用追溯调整法。 对错 我的答案:错

浅析财务报表的粉饰行为及防治措施

浅析财务报表的粉饰及其防范措施 姓名: 专业: 2014年3月16日

[摘要] 企业财务报表粉饰长久以来一直是一个影响极其恶劣的国际性难题。现如今, 我国正处于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由于市场的不发达和制度的不健全,财务报表粉饰现象日趋严重。会计信息失真、财务报表粉饰、人为操纵利润的案例比比皆是。如何防范财务报表粉饰,提高财务信息质量,是一项极其复杂艰巨的系统工程,而分析有关公司粉饰财务报表的动机和手段,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是完成这一系统工程的中心环节。本文从财务报表粉饰的现状出发,论述了财务报表粉饰的动因及危害,分析企业粉饰财务报表的常见手段,并在此基础上探寻财务报表粉饰的防治措施。 关键词:财务报表;粉饰;防范 [ Abstract ] It has been a long nag disgusting international problems about the whitewash of the financial statements. Now, China is in a period of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the market is developed .On the other hand, the bazaar and the system is not perfect, so the financial statements whitewash phenomenon is serious with each passing day. It can be found everywhere that the distortion of accounting information, the whitewash of the financial statements and the profit manipulation. To gloss over the financial statements is very harmful. How to guard against the whitewash of the financial statements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financial information is an extremely complex and difficult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it is the completion of this systems engineering center link to related to the analysis of company financial statements of the motives and means, and put forward some corresponding preventive measures. In this paper, this article derived from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whitewash of the financial statements and discuses the motivation of the financial statements and cosmetic damage. It also analyze the common means of glossing over the financial statements. And on this basis to explore the control measures of the financial statements. Key words: Financial statements; Whitewash; Prevention;

财务报表的粉饰行为及防范

重庆工商大学 自考毕业论文 题目:财务报表的粉饰行为及防范 专业:会计学 考号: 学生姓名:唐文怡 指导教师:温蓓 完成时间:年月 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中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明确本声明的法律责任,本人对论文导致的所有问题承担全部怎 论文作者签名: 日期:年月日

目录 摘要 (1) 前言 (1) 1 财务报表粉饰行为产生的动因及危 (2) 1.1 财务报表粉饰行为产生的动因表粉饰行为产生的动因 (3) 1.1.1市场经济发展不成熟 (3) 1.1.2为了发行股票而粉饰会计报表 (3) 1.1.3长官意识的强迫性 (3) 1.1.4为了减少纳税而粉饰会计报表 (4) 1.1.5信贷资金的获取动机 (4) 1.2 财务报表粉饰行为的危害。 (4) 1.2.1危害市场经济秩序 (4) 1.2.2危害企业长期发展 (4) 1.2.3危害注师行业的成长 (4) 1.2.4危害广大投资者 (5) 1.2.5信贷资金的获取动机 (5) 2 财务报表粉饰行为的类型与手段 (5) 2.1财务报表粉饰的类型 (5) 2.2财务表表粉饰的手段 (6) 2.2.1利用资产重组粉饰财务报表 (6)

2.2.2利用固定资产项目粉饰财务报表 (7) 2.2.3利用往来项目粉饰财务报表 (8) 2.2.4利用长短期借款粉饰财务报表 (8) 2.2.5利用成本项目粉饰财务报表 (8) 3 财务报表粉饰行为防范的宏观手段 (9) 3.1不恰当地选择会计核算方法和变更会计政策 (9) 3.2操纵现金流量 (9) 4 防范财务报表粉饰的若干对策 (9) 4.1优化会计环境,整顿会计秩序,完善会计制度 (9) 4.2充分发挥经济系统的监督作用 (10) 4.3加强对注师行业的监督力度 (10) 4.4制定合理的奖惩机制 (11) 4.5开展诚信教育 (11) 5 财务报表粉饰行为防范的微观手段 (11) 5.1防范资产重组造成的影响 (11) 5.2防范固定资产造成的影响 (12) 5.3防范往来项目造成的影响 (12) 5.4防范长短期借款造成的影响 (12) 5.5防范成本项目造成的影响 (12) 5.6建立健全内控制度 (12) 结束语 (13) 参考文献 (13)

企业财务报表粉饰问题及其防范措施报告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企业业财务报表粉饰问题及其防范对策 Corporate Financial Statements Whitewash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学生姓名班级学号 学院商学院 专业会计学 指导教师职称

引言 (3) 第1章财务报表粉饰概述 (4) 1.1财务报表粉饰原因 (4) 1.2财务报表粉饰动机 (5) 1.3财务报表粉饰类型 (7) 第2章财务报表粉饰手段 (9) 2.1通过会计政策粉饰财务报表. (9) 2.2通过调节利润粉饰财务报表 (9) 第3章财务报表粉饰的识别方法及防范措施 (11) 3.1财务报表粉饰的识别方法 (11) 3.2财务报表粉饰的防范对策 (14) 结论 (16) 致谢 (17) 参考文献 (18)

企业财务报表粉饰是一个国际性问题且历史悠久。近几年来,我国许多上市公司对财务报表进行粉饰现象越来越严重,企业经营管理层出于各种各样的目的,利用一系列手段对财务报表进行粉饰,掩盖企业真实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现金流量,导致投资者和债权人作出错误的判断和决策,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也给整个市场经济埋下祸根。随着我国新会计准则的出台,许多企业的财务报表的粉饰行为又出现了一些新的花样,这不仅大大地损害了投资者、债权人的利益,也破坏了我国甚至全球的市场经济秩序,造成的后果难以估量。本篇论文将从财务报表粉饰产生的原因入手,然后分析财务报表粉饰的动机、类型和常见手段,最后总结出财务报表粉饰问题的识别方法并提出相应的防范对策,希望对解决这一难题有所帮助。 关键词:财务报表粉饰粉饰行为诚信教育

粉饰财务报表的方法

遇到经济法问题?赢了网律师为你免费解惑!访 问>>https://www.360docs.net/doc/9c524777.html, 粉饰财务报表的方法 粉饰会计报表的动机决定粉饰会计报表的方法,现归纳如下: (1)粉饰经营业绩的方法。 企业经营业绩以利润指标表示,根据粉饰经营业绩的需要,操作利润的形式也呈现出多样化。具体地看,有如下操纵方法: ①利润最小化。 利润最小化除了可减少纳税之外,还可以将以后年度的亏损前置于本年度,回避企业连续多年亏损的事实。比如我国上市公司如果连续三年亏损,那么将被摘牌。如果公司已经预计到本公司将连续三年发生亏损,那么它可以通过一些方法,将以后一年甚至两年的潜在亏损前置于本年,使本年发生巨额亏损,而确保以后年度盈利,回避被摘牌的命运。典型的利润最小化的操纵方法有:推迟确认收入、提前结转成本、使用加速折旧法、将应予资本化的费用列入当期损益等。

②利润最大化。 利润最大化的动机容易理解。它不外乎是希望通过提升企业业绩水平来获取本不能获得的经济利益。操纵的典型做法有:提前确认收入、推迟结转成本、潜亏挂账、资产重组、关联方交易等等。 ③利润清洗(利润巨额冲销)。 利润巨额冲销的目的,一般是为了回避责任。比如企业更换主要经营者时,新任经营者为了自身的经营目标得以顺利实现,往往会采用这类方法粉饰会计报表。典型做法是:将坏账、积压的存货、长期投资损失、闲置的固定资产、待处理资产盈亏等一系列不良或虚拟资产一次性处理为损失。 ④利润均衡化。 企业将利润均衡化的主要目的是:塑造企业生产经营稳定的外部形象,以获取较高的资信等级,为对外筹措资金打下基础。典型的做法是:利用应收应付账户、跨期摊提账户和递延账户来调节利润,精心设计出企业利润稳步增长的趋势。 (2)粉饰财务状况的方法。

财务报表粉饰行为及其防范

财务报表粉饰行为及其防范 --以某某公司为例 摘要 财务报表是企业对外提供的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的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会计信息的文件。但近些年,粉饰报表的案件屡次被曝光,导致会计信息失去真实性,投资者失去信心。从这些舞弊案件中,我们意识到粉饰行为既损害投资者的利益,又不利于企业的长期性发展,还危害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健康成长。面对种种的危害,我们必须时刻关注财务报表粉饰的行为,做好监督者的身份。所以,本论文先简单的阐述财务报表粉饰的含义,再从粉饰的动机入手,找出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粉饰的常用手段,会针对某某财务报表舞弊的案例进行再深入一步的探究,揭开舞弊背后的真相。并指出该案例舞弊后所承担的法律后果,希望企业能引以为戒。最后,对预防财务报表粉饰的现象提出几点对策,期望我国上市公司可以切实执行,让广大群众对财务报表重新树立起信心。 关键词:财务报表;粉饰动因;粉饰手段;防范策略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 伴随经济的发展,资本市场日趋成熟,企业的财务报表是展现企业经营状况的重要信息载体,它的及时性、可靠性、重要性对资本市场的良性发展至关重要。不过,令人惋惜的是财务报表舞弊的事件不计其数,其粉饰的手段和操纵的金额无不令人触目惊心。比如:美国“安然事件”,以及我国的“万福生科事件”、“康美药业事件”等。舞弊案件愈演愈激烈,我们可以意识到舞弊不仅危及投资者的财产权益,企业本身也要承担相应法律后果。粉饰行为一旦大量上演,还将会影响未来资本市场的发展,既破坏经济秩序的同时也给行政、监察部门带来一定的压力。于是,怎样预防财务报表舞弊事件屡次三番的爆发,成为了整个会计学界重点讨论的话题,同时也是当前世界各国政府部门一直关注的焦点。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本论文通过阐述财务报表粉饰的概念,剖析粉饰报表的动因,找出报表粉饰的常见手法,再结合“某某事件”所引发的财务舞弊的问题,指出解决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是当务之急。提升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的质量,预防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粉饰,是当前义不容迟的事情。希望广大投资者也能看清公司运营的真实情况,保护自身的切实利益。同时,也期望国家及社会积极的采取措施来减少和防范财务造假事件,上市公司能够做到规范的操作运行,营造一个健康发展的市场环境。 (三)研究现状 关于财务报表粉饰的问题,国内外学者都进行了针对性研究。罗轶文(2017)认为会计报表是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一面镜子。对财务报表的粉饰进行了详细的概述。它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合法手段的粉饰,也称为盈余管理。另一类是非法手段的粉饰,也称利润操纵。王业丹(2018)针对财务报表粉饰行为、危害性和有效防范进行探究,指出企业粉饰财务报表的行为非常普遍,且具有许多危害性。不利于企业自身长期发展,危及广大的投资者,危害市场经济秩序和影响整个会计行业的健康发展。彭春阳(2019)财务报表粉饰现象已经越发严重,“反映真实经济状况是会计的基本职能”会计信息所反映出来的情况是引导社会资源流动的信号,而财务报告作为会计信息的载体,极有可能被企业操纵。孙砚舒(2019)以康美药业为例,对其粉饰财务报表的动因问题进行探讨分析,并提出完善内部控制机制、完善信息批露制度以及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等的防范措施。

浅谈财务报表的粉饰行为及防范

目录 一.财务报表粉饰产生的动因 (3) (一)市场经济发展不成熟 (3) (二)相关部门监管力度不够 (4) (三)长官意识的强迫性 (4) (四)激励政策不合理 (4) (五)信息不对称 (4) (六)融资筹资的压力 (4) 二、企业报表粉饰手段分析 (4) (一)利用金融工具准则粉饰报表 (4) (二)利用企业合并准则粉饰报表 (4) (三)利用资产重组准则粉饰报表 (5) (四)利用所得税准则粉饰报表 (5) (五)利用借款费用准则粉饰报表 (6) (六)利用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粉饰报表 (6) 三、财务报表粉饰行为的危害 (6) (一)危害市场经济秩序 (6) (二)危害企业长期发展 (6) (三)危害注册会计师行业的成长 (6) (四)危害广大投资者 (6) (五)危害会计人员本身 (7) 四、防范报表粉饰的相关措施 (7) (一)完善相关法规 (7) (二)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7) (三)加大对报表粉饰的处罚力度 (7) (四)加强新准则教育和诚信教育 (7) 结论 (8)

财务报表的粉饰行为及防范 内容摘要本文通过分析财务报表粉饰行为产生的动因及危害,集中分析了财务报表粉饰行为的手段,并提出几点防范报表粉饰的措施。 关键词报表粉饰动因手段危害防范 财务报表粉饰行为是一个国际性﹑历史性的问题,如何防范财务报表粉饰行为一直是整个会计学界研究的重点课题,也是各国政府着力解决的重大问题。然而,时至今日,形形色色的财务报表粉饰行为仍困扰着各国。目前,在我国会计信息失真、财务报表粉饰、人为操纵利润的案例比比皆是。会计报表粉饰极具危害性,它不仅误导投资者和债权人,使他们根据失实的财务信息作出错误的判断和决策,而且导致政府监管部门不能及时发现、防范和化解企业集团和金融机构的财务风险。目前之所以没有在会计信息失真的研究与治理方面取得实质性的进展,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没有将信息失真进行恰当的分类,从而无法采取相应的措施分别予以治理。造成上市公司信息失真的根源在于公司治理的缺陷,即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不合理。本文分析了财务报表粉饰行为产生的动因及手段,指出企业(本文不涉及私营企业相关问题)会计信息失真的根源,并提出了相应防范粉饰行为的方法。 一、财务报表粉饰产生的动因 无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财务报表粉饰行为是普遍存在的现象。粉饰行为的存在不仅仅影响企业自身的诚信度,也不利于整个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所谓报表粉饰,是指公司管理层通过人为操纵,使财务报表反映“预期”财务状况、经营业绩和现金流量的行为。 生产力的发展引发了产权裂变,使所有者和经营者相分离,同时也产生了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体现资本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与整合的组织机制——委托代理制和“股东大会一董事会一经理层”分层授权产权控制模式。经理层和大股东作为公司管理者控制了会计信息的生成与披露;中小股东由于股权比例小而远离企业最终控制权,对会计信息的占有上处于先天劣势,只能以间接的方式获取信息来监督经理层和大股东的履约情况,是会计信息的需求方。正是为了适应众多且分散的中小投资者对会计信息的强烈需求,上市公司采用了公开披露的方式提供财务报表。但是,在两权分离的情况下,客观存在着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大股东和中小股东之间利益不一致的矛盾。而经营者与大股东作为经济人,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他们有动机利用其掌握的信息优势为自身谋取利益优势,直接对财务报表进行粉饰,以达到不公平地侵占中小股东利益的目的。因此,利益不一致是财务报表粉饰产生的经济诱因,信息不对称是财务报表粉饰产生的客观环境。具体而言,财务报表粉饰行为产生的动因主要归为以下几点: (一)市场经济发展不成熟。随着竞争的日趋激烈,有些不具备生存能力的企业为了不被市场淘汰而造假。

财务报表粉饰分析(下)-特殊事项80分

财务报表粉饰分析(下) 返回上一级 多选题(共5题,每题10分) 1 . 合伙人是否合并产业基金,主要是根据:( )。 ? A.谁主导投资 ? B.谁享有可变回报 ? C.谁影响可变回报 ? D.谁是管理合伙人 我的答案: ABC 2 . 下面哪些是购买法下的操纵手法:( )。 ? A.操纵可辩认无形资产确认 ? B.操纵重组准备和预计负债 ? C.操纵商誉与资产减值 ? D.操纵收入和费用确认时点 我的答案: ABCD 3 . 企业会计准则中将企业合并按照一定的标准分为两大基本类型:( )。? A.正向购买 ? B.反向购买 ? C.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 ? D. 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 我的答案: CD 4 . 企业重要的会计选择有:( )。 ? A.收入确认 ? B.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 ? C.固定资产折旧 ? D.资产减值 我的答案: ACD 5 . 下面哪些是权益联营法操纵手法:( )。 ? A.操纵可辩认无形资产确认 ? B.突击报表重组 ? C.操纵商誉与资产减值 ? D.处置被低估资产 我的答案: BD

判断题(共5题,每题10分) 1 . <p style="line-height: normal; text-indent: 0in; direction: ltr; unicode-bidi: embed;">会计选择无处不在,任何一项会计核算(确认、计量、列报)都面临会计选择问题,管理层具有会计选择权,但不得滥用选择权,滥用会计选择权视同会计差错。</p> 对错 我的答案:对 2 . 控制,是指投资方拥有对被投资方的权力,通过参与被投资方的相关活动而享有可变回报,并且有能力运用对被投资方的权力影响其回报金额,要区分决策者是否实质上其他方代理人。 对错 我的答案:对 3 . 企业应当以变更事项的会计确认、计量基础和列报项目是否发生变更作为判断该变更是会计政策变更还是会计估计变更,前者适用未来适用法,后者适用追溯调整法。 对错 我的答案:错 4 . 对于在企业合并中取得的无形资产,关键要看其是否满足可辨认性标准,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的情况下,应区别于商誉单独确认的无形资产。 对错 我的答案:对 5 . 除非同一集团下的企业合并,否则认定为非同一控制下的合并。 对错 我的答案:错

论财务报表粉饰行为

论财务报表粉饰行为

论财务报表粉饰行为 【摘要】在我国,近几年来会计报表粉饰的行为层出不穷,失真的会计信息已成为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的一大毒瘤,不仅给投资者造成重大损失,而且严重干扰了正常的经济秩序,消弱了国家财经法规的权威性,影响国家经济建设的正常进行.本文通过分析财务报表粉饰行为产生的动因及危害,集中分析了财务报表粉饰行为的手段,重点讨论了防范财务报表粉饰行为的方法.其结论可为提高财务报表的可靠性、公允性及决策有用性提供参考意见。 【关键词】会计报表;粉饰动机;手段及危害;防范;

论财务报表粉饰行为 一、财务报表及其应用 财务报表是以会计准则为规范编制的,向所有者、债权人、政府及其他有关各方及社会公众等外部反映会计主体财务状况和经营的会计报表。 财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或财务状况变动表、附表和附注。财务报表是财务报告的主要部分,不包括董事报告、管理分析及财务情况说明书等列入财务报告或年度报告的资料。 财务报表的真实可靠对企业来说至关重要,其作用一定程度甚至关乎企业的生死存亡。财务报表的作用:(一)可以通过分析资产负债表,了解公司的财务状况,对公司的偿债能力、资本结构是否合理、流动资金充足性等作出判断。(二)通可以过分析损益表,了解分析公司的盈利能力、盈利状况、经营效率,对公司在行业中的竞争地位、持续发展能力作出判断。(三)可以通过分析现金流量表,可了解和评价公司获取现金和现金等价物的能力,并据以预测公司未来现金流量。 二、财务报表粉饰行为的危害 1、危害市场经济秩序 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行为会掩盖企业真实的经营状况,增加国民经济运行中的不确定因素,欺诈广大投资者,误导国家对目前经济的判断。这件很可能引起国民收入总额的降低,危害市场经济秩序,阻碍经济的持续发展,是我国的经济增长进入瓶颈,对我国的市场经具

财务报表粉饰分析(下)---特殊事项100分答案

财务报表粉饰分析(下)---特殊事项100分答案 多选题(共5题,每题 10分) 1 . 企业会计准则中将企业合并按照一定的标准分为两大基本类型:( )。 ? A.正向购买 ? B.反向购买 ? C.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 ? D. 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 我的答案: CD 2 . 下面哪些是权益联营法操纵手法:( )。 ? A.操纵可辩认无形资产确认 ? B.突击报表重组 ? C.操纵商誉与资产减值 ? D.处置被低估资产 我的答案: BD 3 . 下面哪些是购买法下的操纵手法:( )。 ? A.操纵可辩认无形资产确认 ? B.操纵重组准备和预计负债 ? C.操纵商誉与资产减值 ? D.操纵收入和费用确认时点 我的答案: ABCD 4 . 合伙人是否合并产业基金,主要是根据:( )。 ? A.谁主导投资 ? B.谁享有可变回报 ? C.谁影响可变回报 ? D.谁是管理合伙人 我的答案: ABC 5 . 属于非经常性损益的有:( )。 ? A.受托经营取得的托管费收入 ? B.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损益 ? C.委托他人投资或管理资产的损益 ? D.债务重组收益 我的答案: ABCD

判断题(共5题,每题 10分) 1 . 控制,是指投资方拥有对被投资方的权力,通过参与被投资方的相关活动而享有可变回报,并且有能力运用对被投资方的权力影响其回报金额,要区分决策者是否实质上其他方代理人。 对错 我的答案:对 2 . 企业应当以变更事项的会计确认、计量基础和列报项目是否发生变更作为判断该变更是会计政策变更还是会计估计变更,前者适用未来适用法,后者适用追溯调整法。 对错 我的答案:错 3 . 对于在企业合并中取得的无形资产,关键要看其是否满足可辨认性标准,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的情况下,应区别于商誉单独确认的无形资产。 对错 我的答案:对 4 . 除非同一集团下的企业合并,否则认定为非同一控制下的合并。 对错 我的答案:对 5 . <p style="line-height: normal; text-indent: 0in; direction: ltr; unicode-bidi: embed;">会计选择无处不在,任何一项会计核算(确认、计量、列报)都面临会计选择问题,管理层具有会计选择权,但不得滥用选择权,滥用会计选择权视同会计差错。</p> 对错 我的答案:对

财务报表粉饰实务分析(附案例参考)

财务报表粉饰实务分析(附案例参考) 2016-09-04 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粉饰是一个很专业、很复杂的国际性问题,其手段随着环境的变化不断地推陈出新。文章对常见的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粉饰的手段进行了系统地揭示,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几种较为实用的识别公司财务报表信息失真的方法。 粉饰会计报表的动机决定粉饰会计报表的方法,我归纳了如下几点供大家尤其是审计朋友们在日常工作中加以重视: (1)粉饰经营业绩的方法。 企业经营业绩以利润指标表示,根据粉饰经营业绩的需要,操作利润的形式也呈现出多样化。具体地看,有如下操纵方法: ①利润最小化。 利润最小化除了可减少纳税之外,还可以将以后年度的亏损前置于本年度,回避企业连续多年亏损的事实。比如我国上市公司如果连续三年亏损,那么将被摘牌。如果公司已经预计到本公司将连续三年发生亏损,那么它可以通过一些方法,将以后一年甚至两年的潜在亏损前置于本年,使本年发生巨额亏损,而确保以后年度盈利,回避被摘牌的命运。典型的利润最小化的操纵方法有:推迟确认收入、提前结转成本、使用加速折旧法、将应予资本化的费用列入当期损益等。 ②利润最大化。 利润最大化的动机容易理解。它不外乎是希望通过提升企业业绩水平来获取本不能获得的经济利益。操纵的典型做法有:提前确认收入、推迟结转成本、潜亏挂账、资产重组、关联方交易等等。

③利润清洗(利润巨额冲销)。 利润巨额冲销的目的,一般是为了回避责任。比如企业更换主要经营者时,新任经营者为了自身的经营目标得以顺利实现,往往会采用这类方法粉饰会计报表。典型做法是:将坏账、积压的存货、长期投资损失、闲置的固定资产、待处理资产盈亏等一系列不良或虚拟资产一次性处理为损失。 ④利润均衡化。 企业将利润均衡化的主要目的是:塑造企业生产经营稳定的外部形象,以获取较高的资信等级,为对外筹措资金打下基础。典型的做法是:利用应收应付账户、跨期摊提账户和递延账户来调节利润,精心设计出企业利润稳步增长的趋势。 (2)粉饰财务状况的方法。 一个企业财务状况的好坏与其资产负债状况密切相关。因此,粉饰财务状况主要是从操纵企业的资产和负债入手。具体地看,有如下的操纵方法: ①低估负债。 低估负债可从形式上降低企业财务风险,有利于对外筹措资金。比如企业在争取银行贷款和发行债券时,为了提高信用级别,就有低估负债来降低财务风险的欲望。典型做法是:将负债隐藏于关联企业、对或有负债不加以披露,等等。 ②高估资产。 高估资产除可获得改善企业财务状况有利于对外筹资的利益之外,还可获得股权方面的潜在利益。例如,当企业对外投资和进行股份制改造时,往往倾向于高估资产价值,以便获得较大比例的股权。典型做法是:编造理由进行资产评估、虚构资产交易业务等等。

论财务报表粉饰行为及防范措施

摘要 财务报表可以反映出一个企业的运营状况,是外界对该企业经济情况了解的一个重要参照物,以决定自己是否对该企业进行投资。但是目前,我国企业不同程度的出现了财务报表粉饰行为,这使企业的财务报表所记录数据并不真实,这种行为的出现产生的影响是相当不好的,它不仅蒙蔽了投资者的眼睛,加大了投资者的风险,而且不利于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当面对一个企业的财务报表时,如何鉴别其是否进行过人为的修改就显得极其重要了。而且就目前的形式来看,这种情况大有蔓延之势,这就引起了社会的巨大反响。因而为了有效的解决这一问题,本文就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对于解决这一问题给予了一些建议,希望有助于解决该问题。 关键词:财务报表粉饰,常见手段,识别方法,解决措施 一、导论 (一)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选题背景 近年来,不同企业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财务报表粉饰,如企图创造“冰箱大王”神话的格林柯尔系坍塌所造成的科龙危机;湖南ST天一科技股份在2003年为了使其公司转亏损为盈利,采用银行借款不入账、少计短期借款从而少计财务费用,虚构委托资产管理业务从而虚构投资收益,共计1993.54万元。但是我们都知道财务报表是投资者了解一个企业运营状况的最主要的参照物,所以应当保证财务报表的真实性。 2、研究意义 在中国这样一个比较特殊的市场经济环境中,财务报表能比较全面的反映一个企业的经济状况和运营情况,从而为投资者提供一定的信息,但是作

为一个投资者一定要懂得鉴别财务信息的真假,正确定位企业的真实情况,以保证自己的利益不受影响,所以财务报表的真实性以及学会辨别财务报表数据的真伪成为一个必须解决的问题,因为这不仅关乎某个投资者的利益,更是对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为在如今的市场经济时代,证券市场对国民经济具有较强的传递作用和带动效应,因而上市公司需要向提供真实的财务报表,这对于经济的健康发展具有很现实的意义。 对企业拟出具的财务报表进行包装粉饰,并非只是某个国家某个企业存在问题,而是在历史上普遍存在的一个国际性的问题。美国最先出具了标准会计准则,正当美国企业界为其这一准则的施行扬扬自得时,安然、施乐、环球电讯等许多个世界巨头企业轰然倒塌,并陆续公开承认了其对财务报表的粉饰及舞弊行为,如图1所示。这些世界巨头的轰然倒塌在美国企业界及会计界引起巨大震荡。安然、施乐等企业巨头也因此为其财务报表舞弊行为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这些公司陆续宣布破产清算,资产也纷纷被抛售。不仅如此,我国红光公司、银广夏公司的财务报表舞弊行为也使得我国企业界乃至会计界产生了巨大震荡。此后,财务报表舞弊以及企业的诚信问题在企业界中被评头论足,在社会上反响颇大。 (二)论文思路及结构 1、论文思路 首先通过一些实例说明研究背景,进而引出研究的意义,接着先说明什么是财务报表粉饰行为,然后列举出常见手段,让读者有一个感性认识,分析出现这种行为的原因,然后给予一些识别方法,帮助读者正确的分辩出财

财务报表的粉饰行为及防范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财务报表粉饰行为产生的动因及危害,集中分析了财务报表粉饰行为的手段,重点讨论了防范财务报表粉饰行为的方法。其结论可为提高财务报表的可靠性、公允性及决策有用性提供参考意见。 关键词:财务报表;粉饰行为 财务报表粉饰行为是一个国际性﹑历史性的问题,如何防范财务报表粉饰行为一直是整个会计学界研究的重点课题,也是各国政府着力解决的重大问题。然而,时至今日,形形色色的财务报表粉饰行为仍困扰着各国。比如:美国“安然事件”,以及我国的“银广厦事件”﹑“红光事件”等。这些事件的披露造成整个会计界的巨大震动,引起了更大规模的关于财务报表粉饰行为及防范问题的争论。目前之所以没有在会计信息失真的研究与治理方面取得实质性的进展,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没有将信息失真进行恰当的分类,从而无法采取相应的措施分别予以治理。造成上市公司信息失真的根源在于公司治理的缺陷,即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不合理。本文作者分析了财务报表粉饰行为产生的动因及手段,指出企业(本文不涉及私营企业相关问题)会计信息失真的根源,并提出了相应防范粉饰行为的方法。 一﹑财务报表粉饰行为产生的动因及危害 无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财务报表粉饰行为是普遍存在的现象。粉饰行为的存在不仅仅影响企业自身的诚信度,也不利于整个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1.财务报表粉饰行为产生的动因。(1)市场经济发展不成熟。随着竞争的日趋激烈,有些不具备生存能力的企业为了不被市场淘汰而造假。(2)相关部门监管力度不够。监管部门往往不能及时发现企业的造假行为,监管手段不到位也给企业提供了造假的空间。(3)长官意识的强迫性。有资料显示,在处理会计业务的过程中,当会计人员的意见与单位负责人的意见产生分歧时,21.86%的会计人员认为应按领导的意见办;61.27%的会计人员认为应作为“技术处理”以便按领导的意见办。对于当前普遍存在的财务报表粉饰现象,会计人员被迫操作的占44.7%,配合单位负责人作假的占26.8%。(4)激励政策不合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通过传统的收益表所反映的经营业绩已无法及时全面衡量管理者的业绩及能力。由于评价经营者能力指标的单一性,导致部分经营者在达不到预定目标时通过粉饰财务报表的行为达到欺瞒的目的。(5)信息不对称。信息不对称是指企业管理者与外部信息使用者之间的信息不一致。管理者正是利用这种信息不对称的优势,在拥有大量的私人信息的条件下,对报表进行粉饰和美化,不断地进行收益和盈余调节,向市场传递不正确的信息(W. R. Scott,1997)。(6)融资筹资的压力。当企业有融资的需求,却没有良好财务状况支持时,有的公司便选择利用粉饰财务报表这一手段来达到目的。 2.财务报表粉饰行为的危害。(1)危害市场经济秩序。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行为会掩盖企业真实的经营状况,增加国民经济运行中的不确定因素,欺诈广大投资者,误导国家对目前经济的判断。(2)危害企业长期发展。企业高层在决策时以财务报表为主要依据,不能正确反映企业状况的信息给决策者以错误的导向,致使决策失败,给企业造成更大的损失。(3)危害注师行业的成长。目前,注册会计师内部竞争激烈,少数会计师事务所为了拉拢客户而竞相压价或与企业达成某种协议。这种恶性竞争导致的直接结果是——事务所依赖客户,在职业过程中处于被动地位。(4)危害广大投资者。投资者投资的依据是企业所提供的财务报表,它的粉饰行为会误导投资者,在造成投资者经济损失的同时更会使投资者对企业的投资环境失去信心,所造成的损失很难用金钱来衡量。(5)危害会计人员本身。会计人员做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