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毒剂概况

消毒剂概况
消毒剂概况

消毒剂

一、 几个概念

1、消毒:应用适宜的化学消毒剂来消灭伤口、皮肤、物品、空气中的细菌称为消毒。如:手臂、术部、手术台等的消毒。但是大部分化学消毒剂的消毒效果与其浓度有关。

2、灭菌:用物理的方法(如煮沸、高压蒸气、干热、流动蒸气等)来消灭施术器械物品上附有的细菌,以防止接触感染的发生,称为灭菌。

3、污染:是指创伤或物品等被细菌和异物污染,或消毒不严所致。尚未呈现致病作用。

4、创伤保菌:创伤感染后,经过一定的时间,因健康肉芽组织增生,细菌仅仅停留于创内,无向健康组织蔓延的趋势,称为创伤保菌。

5、化学消毒剂:是指用于杀灭外环境中病原微生物的化合物及其制剂。利用化学药品杀灭病原微生物以达到预防感染和传染病的传播和流行的方法称为化学消毒法。

6、一般物体表面:家庭、公共场所中日常用品表面及交通工具上人体常接触的物体表面,如:桌椅、床头柜、卫生洁具、门窗把手、楼梯扶手、公交车座椅、把手和儿童玩具等的表面。

二、消毒剂分类

(一)、按作用水平分类(表1) 苯扎溴铵等季胺盐类、氯己定等胍类、金属离子类细菌繁殖体和亲脂病毒、不能杀灭细菌芽孢和亲

水病毒低效消毒剂含碘消毒剂、醇类、酚类除细菌芽孢外的各种致

病微生物

中效消毒剂含氯消毒剂、臭氧、甲基乙内酰脲(海因)类化合物、双链季胺盐类一切致病性微生物,对

细菌芽孢也有一定的杀

灭作用

高效消毒剂甲醛、戊二醛、环氧乙烷、二氧化氯、过氧乙酸、过氧化氢等一切微生物:细菌繁殖

体和芽孢、真菌、分枝

杆菌、病毒

灭菌剂消毒剂杀灭微生物范围分类 表1

(二)、按化学结构分:

1、过氧化物类消毒剂 如:过氧乙酸(peracetic acid)、过氧化氢(hydrogen peroxide)、过氧戊二酸(p 臼glutaric acid)、臭氧(Ozone)等。

2、含氯消毒剂 如:二氯异氰尿酸钠Sodium Dichloroisocyanurate)俗称优氯净(Fichlor 60S)、次氯酸钠(sodium hypochlorite)、氯化磷酸三钠(chlorinated trisodium phosphate)、

二氧化氯(chlorine dixide) 等。

3、含碘消毒剂如:碘及碘制剂(碘消毒制剂有碘水溶液、腆汀和碘甘油)、碘伏(iodophor)等。

4、醛类消毒剂:甲醛( formaldehyde)、戊二醛(gluuraldehyde)、邻苯二甲醛(Q-phthalaldehyde,OPA)等

5、环氧乙烷(ethylene oxide)

6、醇类消毒剂:乙醇(ethyl alcohol & ethanol, alco

hol)、异丙醇(isopropyl alcohol &isopropanol)、

7、酚类消毒剂:苯酚(carbolic acid)、煤酚皂溶液(liquid of cresol with soap)、对氯间二甲苯酚(chloroxylenol , PC-MX)。

8、胍类消毒剂:氯己定(chlorhexidine) ,即洗必泰(hibitane)应用于消毒有数十年,聚六亚甲基胍

9、季铵盐类消毒剂:苯扎溴铵(benzalkonium)、度米芬(domiphen bromide)、消毒净(tetradecyl methylpyridinium bromide)化学名称十四烷基2-甲基吡啶溴化铵、双长链季铵盐。

10、生物消毒剂:植物消毒剂、生物酶抗菌药、甲壳胺制剂

11、其他化学消毒剂:高锰酸钾(potassium permanganate)、酸或碱性消毒剂、酸性氧化电位水、三氯羟基二苯醚

三、消毒产品卫生标准

(一)、二氧化氯消毒剂卫生标准GB 26366-2010

2011-06-01实施

1、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以亚氯酸钠或氯酸钠为原料,通过化学反应能够产生二氧化氯的消毒剂。一元包装的二氧化氯消毒液不适用本标准;

2、术语和定义

二氧化氯消毒剂:用亚氯酸钠或氯酸钠为主要原料生产的制剂(商品态),通过物理化学反应操作能产生游离二氧化氯(应用态)为主要有效杀菌成分的一种消毒产品。二氧化氯含量用mg/L或%表示。

二氧化氯活化剂:一种加入到商品化二氧化氯制剂中,通过化学作用激发二氧化氯制剂产生产生省游离二氧化氯的辅剂。

3、原料要求:

亚氯酸钠按HG 3250《工业亚氯酸钠》执行。

氯酸钠按GB/T 1618《工业氯酸钠》执行。

盐酸按GB 320《工业用合成盐酸》执行。

硫酸按GB/T 534《工业硫酸》执行。

柠檬酸按GB/T 8269《柠檬酸》执行

酒石酸按GB/T 1294《化学试剂L(+)-酒石酸》执行。

主剂、二氧化氯活化剂等辅剂配方所用的其他原料和辅料应符合相应的国家标准、行业

标准的质量要求和有关规定;其中砷(As)含量和重金属(以Pb计)含量的指标应满足表2要求。

表2 二氧化氯消毒剂理化指标

4、技术要求

用于饮水消毒的二氧化氯消毒剂,在消毒后水的所有指标,必须符合GB 5749的要求。其中用于食品加工器具、餐饮具、生活饮用水(包括二次供水)、蔬菜、水果等消毒的消毒剂,砷(As)含量和重金属(以Pb计)含量的指标应满足表2要求。

稳定性:不低于12个月。

杀灭微生物指标:按产品说明书的要求反应后,稀释至说明书中规定的使用剂量,按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2002年)中的定量杀菌试验方法进行实验,杀菌效果应符合表3要求。

表3 二氧化氯消毒剂微生物杀灭指标

5、应用范围

(1)氯消毒剂可用于环境和物理表面的消毒;食品加工器具、餐饮具、蔬菜、和水果等得消毒;生活饮用水(包括二次供水)、游泳池水、医院污水、城市中水的消毒处理;

非金属医疗器械等得消毒

用于水、餐饮具、一般物体表面和医疗器械消毒的推荐使用剂量和消毒方式见表4 6、检验方法

(1)消毒效果检验:按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2002年版)的要求执行。

(2)稳定性检验:按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2002年版)的要求执行。

表4二氧化氯消毒剂推荐使用剂量和消毒方式

(3)二氧化氯含量测定:按附录A执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法五步碘量法

(4)砷的测定:按GB 9985(手洗餐具用洗涤剂)规定执行

(5)重金属的测定:按GB 9985规定执行

7、注意事项:

(1)外用消毒剂,不得口服;置于儿童不易触及处。

(2)本品有漂白作用。

(3)本品对金属有腐蚀性。

(4)使用时应戴手套,避免高浓度消毒剂接触皮肤和吸入呼吸道;如消毒剂不慎接触眼睛,应立即用水冲洗,严重者应就医。

(5)注意贮运过程中的安全问题。

(二)胍类消毒剂卫生标准GB 26367-2010

2011-06-01 实施

1、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分别以醋酸氯己定、葡萄糖酸氯己定或聚六亚甲基双胍为杀菌成分,乙醇和(或)水作为溶剂的消毒剂。40%以下乙醇为溶剂

本标准不适用于其他杀毒成分与胍类组成的

2、原料要求:

醋酸氯己定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二部)(2010年版)的相关规定

葡萄糖氯酸氯己定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二部)(2010年版)的相关规定聚六亚甲基双胍

含量为19.0%--21.0%,pH4.0—6.0,无色透明液体,相对密度1.04(25℃),沸点102℃乙醇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二部)(2010年版)的相关规定

生产用水应为去离子水。

3、技术要求

外观:胍类消毒剂的醇和(或)水溶液均为无沉淀、不分层液体。

理化指标:应符合表1的要求

稳定性:有效期≥24个月。37℃存放三个月或25℃±2℃室温存放两年后,有效含量下降率≤10%。

杀灭微生物指标:按产品说明书的要求,稀释至说明书中规定的使用剂量,按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2002年版)中的定量杀菌试验方法进行试验,其杀菌效果应符合表2的要求。

4、应用范围

适用于外科手消毒、卫生手消毒、皮肤粘膜消毒及物体表面的消毒。

不适用于结核杆菌、细菌芽孢污染物的消毒

5、使用方法

外科手消毒:在清洁基础上,其应用液中有效含量为2g/L—45g/L,擦拭或浸泡消毒,

作用时间≤3min。

卫生手消毒:应用液中有效含量为2g/L—45g/L,擦拭或浸泡消毒,作用时间≤1min。

皮肤消毒:应用液中有效含量为2g/L—45g/L,擦拭消毒,作用时间≤5min。

粘膜消毒:应用液中有效含量为2g/L—45g/L水溶液。擦拭或冲洗消毒作用时间≤5min。物体表面消毒:应用液中有效含量为2g/L—45g/L, 擦拭或浸泡消毒,作用时间≤10min。

6、检验方法

外观检验:目测

有效成分含量检验:按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2002年版)、附录A规定方法进行。pH值检验:按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2002年版)的规定测定。

稳定性试验:按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2002年版)的规定方法进行。

7、注意事项

(1)外用消毒剂,不得口服。

(2)使用胍类消毒剂切忌与肥皂、阴离子等配伍。

(3)消毒皮肤前,必须先清洁皮肤,带污垢的物体表面消毒前也应清洁。

(4)避光、密封,在阴凉处保存。

(5)粘膜消毒仅限于医疗机构的诊疗过程使用。

(6)用于物品表面、食品加工设备与器皿的消毒,在使用浓度下对不锈钢基本无腐蚀,对其他金属基本无腐蚀或轻度腐蚀。

(三)含碘消毒剂卫生标准GB 26368-2010

2011-06-01实施

1、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含有有效碘18g/L-22g/L的碘酊和有效碘2g/L-10g/L的碘伏,用于皮肤、黏膜及手消毒的消毒剂。

本标准规定的碘伏消毒剂是指由碘、聚乙烯吡咯烷酮(聚维酮)类和聚醇醚类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碘化钾等组分制成的络合碘消毒剂

2、术语和定义

含碘消毒剂:以碘为主要杀菌成分的消毒剂。

碘酊:碘的乙醇溶液

碘伏:碘与聚醇醚和聚乙烯吡咯烷酮类表面活性剂形成的络合物。

3、原料要求

碘和碘化钾及乙醇:应使用医药级、化学纯级或其以上级别;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二部)2010年版的规定。

聚醇醚类表面活性剂:应使用化学纯或其以上级别;活性物含量≥99%,羟值为80±5,灰分≤0.5%。

聚乙烯基吡咯烷酮类表面活性剂:应使用医药级及其以上级别,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二部)2010年版的规定。

生产用水:应使用去离子水。

4、技术要求

感官性状:碘酊为棕红色澄清液,无沉淀,有碘和乙醇气味。

碘伏为黄棕色至红棕色固体粉末,有碘气味。

含碘消毒剂理化指标(见表1、表2)

稳定性:碘酊有效期≥12个月,碘伏有效期≥24个月。

杀灭微生物指标(表3)

5、应用范围

碘酊:适用于手术部位、注射和穿刺部位皮肤以及新生儿脐带部位皮肤消毒。不适用于黏膜和敏感部位皮肤消毒。

碘伏:适用于外科手及前臂消毒;手术切口部位、注射及穿刺部位皮肤以及新生儿脐带部位皮肤消毒;黏膜冲洗消毒;卫生手消毒

6、使用方法

碘酊:用无菌棉拭或无菌纱布蘸取本品,在消毒部位皮肤进行擦拭2遍以上,在用棉拭或无菌纱布蘸取75%医用乙醇擦拭脱碘即可。使用浓度为有效碘18g/L-22g/L,作用时间为1min-3min。

碘伏:

(1)外科术前消毒:

a)在常规刷手的基础上,用无菌纱布蘸去使用浓度的碘伏均匀擦拭从手指尖擦至前臂部位和上臂下1/3部位皮肤;

b)直接用无菌刷蘸取使用浓度的碘伏从手指尖刷手至前臂和上臂下1/3部位皮肤,然后擦干即可。使用浓度均为有效碘2g/L-10g/L,作用3min-5min。

(2)注射和穿刺部位皮肤、手术切口部位皮肤以及新生儿脐带消毒

可用无菌棉拭蘸取使用浓度碘伏在消毒部位擦拭2遍-3遍。使用浓度均为有效碘2g/L-10g/L,作用1min-3min。

(3)黏膜冲洗消毒

可用含有效碘250mg/L-500mg/L的碘伏稀释液直接对消毒部位冲洗或擦洗。

7、注意事项

①新生儿脐带断口部位应当首选碘酊,如果选用碘伏必须擦拭至少3遍,第一遍清洁、第二遍消毒、第三遍加强消毒。②用乙醇重新配制的碘伏消毒液不可以用于黏膜部位和娇嫩部位皮肤消毒。

外用消毒液,禁止口服

置于儿童不易触及处

对碘过敏者慎用

密封,避光,置于阴凉、通风处保存

(四)季铵盐类消毒剂卫生标准GB 26369-2010

2011-06-01实施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季铵盐类消毒剂的原料要求、技术要求、应用范围、使用方法、检验方法、标志和包装、运输和贮存、标签和说明书及注意事项。

本标准适用于季铵盐类消毒剂。

2、术语和定义

季胺盐类消毒剂:以季铵盐为主要化学成分的消毒剂,本标准指以氯型季铵盐、溴型季铵盐为主要杀菌有效成分的消毒剂,包括单一季铵盐组成的消毒剂、由多种季铵盐复合的消毒剂以及与65%-75%乙醇或异丙醇复配的消毒剂。

氯型季铵盐:由C8-C18的脂肪链(单链或双链)、甲基(或苄基、乙基苄基)组成的氯化季铵盐及由松宁基、二甲基、苄基组成的氯化苄铵松宁。

溴型季铵盐:由C8-C18的脂肪链(单链或双链)、甲基(或苄基、乙基苄基)组成的溴化季铵盐。

3、原料要求

季铵盐含量与PH值:季铵盐含量与PH值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的规定

游离胺含量:游离胺含量应≤2.0%

配方中其他原料质量控制要求:应有明确的质量控制标准,并符合相应的标准和有关规定。

生产用水:生产用水应为去离子水

用于食品加工设备和器皿,应严格控制重金属(以Pb计)和砷(以As计)含量,使食品符合

相应的标准和要求。

原料配伍:季铵盐可与乙醇、异丙醇配伍。

季铵盐不宜与肥皂或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配伍。

季铵盐不宜与枸橼酸盐、碘化物、硝酸盐、高锰酸盐、水杨酸盐、银盐、酒石酸盐和生物碱、铝、荧光素钠,过氧化氢、白陶土、含水羊毛脂等配伍。

4、技术要求

性状:有芳香气味,无异物,无异味,无沉淀(液体产品),符合固有性状。

理化指标:理化指标应符合表1的规定稳定性:产品有效期应≥12个月

成分限量:用于手与皮肤的消毒剂,其消毒剂的应用液中季铵盐含量不得超过5g/L。用于粘膜的消毒剂,其消毒剂的应用液中季铵盐含量不得超过2g/L。

杀灭微生物指标:消毒对象和使用剂量按产品说明书的要求,按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2002年版)中的定量杀菌试验方法进行试验,其杀菌效果符合表2要求。

5、应用范围

适用于环境与物品表面(包括纤维与织物)的消毒。

适用于食品加工设备与器皿的消毒,但不适用于瓜果蔬菜的消毒。

适用于手的卫生消毒;与醇复配的消毒剂可用于手的外科消毒。

季铵盐类消毒剂适用于皮肤(包括小伤口)与粘膜的消毒;与醇复配的消毒剂,可用于皮肤、粘膜的术前消毒。

6、使用方法

(1)非多孔硬质表面的消毒:清洁对象:冲洗、擦拭或浸泡消毒,用季铵盐含量为200mg/L—1000mg/L的消毒溶液作用1min—10min;喷雾消毒,用季铵盐含量为800mg/L—1200mg/L的消毒溶液作用5min—10min

污染对象:冲洗、擦拭或浸泡消毒,用季铵盐含量为400mg/L—1200mg/L的消毒溶液作用5min—20min;喷雾消毒,用季铵盐含量为1000mg/L—2000mg/L的消毒溶液作用10min—30min.

对于与食品接触物品的消毒,使用消毒液的季铵盐含量不宜超过1000mg/L,消毒后必须用水充分冲洗后方可接触食品。

(2)多孔表面的消毒

清洁对象:浸泡消毒,用季铵盐含量为400mg/L—1200mg/L的消毒溶液作用5min—20min;喷雾消毒,用季铵盐含量为毒1000mg/L—1200mg/L的消溶液作用5min—20min。

污染对象:浸泡消毒,用季铵盐含量为600mg/L—1600mg/L的消毒溶液作用5min—30min;喷雾消毒,用季铵盐含量为1000mg/L—2000mg/L的消毒溶液作用10min—30min。

纤维和织物可吸收季铵盐,消毒时应注意控制被消毒物品的数量,并适当加大使用剂量或延长作用时间,消毒后应清洗干净。

(3)手、皮肤、黏膜的消毒

手的卫生消毒:清洁对象用季铵盐含量为400mg/L—1200mg/L的消毒溶液擦拭或浸泡,作用1min;污染对象用季铵盐含量为600mg/L—2000mg/L的消毒溶液擦拭或浸泡,作用1min。

皮肤、黏膜的消毒:冲洗消毒,用季铵盐含量为400mg/L—1000mg/L的消毒溶液作用2min—5min;擦拭或浸泡消毒,用季铵盐含量为500mg/L—2000mg/L的消毒溶液作用2min—5min.

小伤口(皮肤表面的细小擦伤、搓伤)的消毒:用1000mg/L—1300mg/L苯扎氯铵或1000mg/L—2000mg/L氯化苄铵松宁涂擦或冲洗,作用1min—5min。

7、检验方法——理化指标检验方法

(1)有效成分含量:按附录A的方法执行。

(2)pH值:按GB/T6368方法执行。

(3)化学稳定性:按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2002年版)的方法执行。

(4)对金属的腐蚀性:按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2002年版)的方法执行。

(5)重金属(以Pb计)和砷(以As计)含量检验方法:按GB14930.2(食品国家标准消毒剂)方法执行(此处不准确应按GB9985-2000手洗餐具用洗涤剂)。

杀灭微生物效果检验方法

按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2002年版)的要求执行。清洁对象消毒剂量的确定,应按3.6的清洁条件进行微生物定量杀灭试验;污染对象消毒剂量的确定,应按3.7污染条件进行微生物定量杀灭试验。

8、注意事项

(1)外用消毒剂,不得口服。置于儿童不易触及处。

(2)避免接触有机物和拮抗物。不能与肥皂或其他阴离子洗涤剂同用,也不能与碘或过氧化物(如高锰酸钾,过氧化氢,磺胺粉等)同用。

(3)根据实测结果标示对金属的腐蚀性情况。

(4)低温时可能出现浑浊或沉淀,可置于温水中加温。

(5)一旦发生应用消毒液引起的眼睛不适或刺激,立即用大量水冲洗。

(6)高浓度原液可造成严重的角膜以及皮肤、黏膜灼伤,操作时必须穿戴防护服、眼

罩、面罩、与橡胶手套。一旦接触,应立即用大量水轻轻冲洗15min—20min,检查有无灼伤以确定是否就医。

(五)含溴消毒剂卫生标准GB 26370-2010

2011-06-01实施

1、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以溴氯-5,5-二甲基乙内酰脲或1,3 -二溴-5,5-二甲基乙内酰脲为杀菌成分的消毒剂。

本标准不适用于溴氯-5,5-二甲基乙内酰脲或1,3 -二溴-5,5-二甲基乙内酰脲与其他消毒有效成分复配的消毒剂。

2、术语和定义

含溴消毒剂:溶于水后,能水解生成次溴酸,并发挥杀菌作用的一类消毒剂。如:溴氯-5,5-二甲基乙内酰脲和1,3 –二溴-5,5-二甲基乙内酰脲。

3、原料要求

5,5-二甲基乙内酰脲应符合以下要求:外观为白色结晶性粉末或结晶颗粒,含量≥99.0%,熔点174℃-176 ℃,水不容物≤0.10%,灼烧残渣≤0.20%,烘干失重≤0.50%。

溴应符合QB/T 2021《工业溴》的要求。

液氯应符合GB 5138《工业用液氯》的要求。

氢氧化钠应符合GB 209《工业用氢氧化钠》的要求。

其他非消毒因子成分或辅料应符合有关标准和规定。

4、技术要求

(1)感官性状

溴氯-5,5-二甲基乙内酰脲为白色或类白色结晶性粉末、颗粒或片剂。

1,3 –二溴-5,5-二甲基乙内酰脲为白色或淡黄色粉末、颗粒及片剂

溴氯-5,5-二甲基乙内酰脲应符合表1要求

1,3 –二溴-5,5-二甲基乙内酰脲应符合

表2要求

(2)稳定性要求

完整包装的消毒剂在产品规定的储存条件下有效期应≥12个月。

(3)杀灭微生物指标

按产品说明书的要求,稀释至说明书中规定的使用剂量,按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2002

年版)中的定量杀菌试验方法进行试验,其杀菌效果应符合表3要求。

5、应用范围

适用于游泳池水、污水和一般物体表面的消毒。

不适用于手、皮肤黏膜和空气的消毒。

6、使用方法

(1)游泳池水消毒

按规定的浓度计算出溴氯-5,5-二甲基乙内酰脲的需要剂量,溶解后加入游泳池水中,或

将溴氯-5,5-二甲基乙内酰脲置于游泳池配套的平衡水箱内,通过游泳池循环系统进入游

泳池水体,使游泳池水中的总有效卤素浓度达到1.2mg/L-1.5mg/L。

(2)污水消毒

计算污水体积,并按照溴氯-5,5-二甲基乙内酰脲1000mg/L-1500mg/L的总有效卤素量计

算所需量。先将药剂溶于少量清水,再投入污水中,混匀后作用90min-100min。

(3)一般物体表面消毒

常用浸泡、擦拭和喷洒等方法。溴氯-5,5-二甲基乙内酰脲总有效卤素200mg/L-400mg/L,作用15min-20min;1,3 –二溴-5,5-二甲基乙内酰脲有效溴含量400mg/L-500mg/L,作用10min-20min。

7、检验方法

含溴测定:溴氯-5,5-二甲基乙内酰脲及其有效期内有效卤素含量测定、1,3 –二溴-5,5-二甲基乙内酰脲含量级其有效期内有效氯含量测定,按附录A和附录B进行,根据测定结果计算有效卤素和有效溴的下降率。

溶解度:按照GB/T 21845《化学品水溶解度试验》进行。

干燥失重:按照附录C进行。

杀灭微生物效果:按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2002年版)进行。

8、注意事项

(1)含溴消毒剂为外用品,不得口服。

(2)本品属强氧化剂,与易燃物接触可能引发无明火自然,应远离易燃物及火源。(3)禁止与还原物共贮共运,以防爆炸。

(4)未加入防腐蚀剂的产品对金属有腐蚀性。

(5)对有色织物有漂白褪色作用。

(6)本品有刺激性气味,对眼睛、黏膜、皮肤等有灼伤危险,严禁与人体接触。如有不慎接触,则应及时用大量水冲洗,严重时送医院治疗。

(7)操作人员应佩戴防护眼镜、橡胶手套等劳动防护用品。

(六)过氧化物类消毒剂卫生标准GB 26370-2010

2011-06-01实施

1、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以过氧化氢为主要杀菌成分的消毒剂;以过氧化氢、冰醋酸为主要原料生成的过氧乙酸消毒剂;

本标准也适用于以过氧化氢、过氧乙酸、为主要杀菌成分的消毒剂。

2、术语定义

过氧化物类消毒剂:化学分子结构中含有二价基―-o-o-‖ 的强氧化剂,最常见的为过氧乙酸与过氧化氢。

3、原料要求

原料应符合GB/T 676《化学试剂乙酸(冰醋酸)》、GB 1616《工业过氧化氢》、GB 19104《过氧乙酸溶液》的要求。

过氧化氢原液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二部)(2010年版)的要求。

过氧乙酸原液应符合GB 19104的要求。

生产用水应为去离子水。

4、技术要求

(1)感官性状:无色或浅黄色液体,不分层、无沉淀。含过氧乙酸的产品应有刺激性

气味,并带有酸醋味。

(2)理化指标过氧化氢消毒剂应符合表1要求。

过氧乙酸消毒剂应符合表2要求。

稳定性:在产品有效期内,有效成分含量不得低于标准中标示量的下限值。

(3)杀灭微生物指标

按说明书的要求,稀释至说明书中规定的使用剂量,按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2002年版)中的定量杀菌试验方法进行试验

5、应用范围

适用于一般物体表面消毒

食品用工具和设备

空气消毒

皮肤伤口的冲洗消毒

耐腐蚀医疗器械的消毒

6、使用方法

一般物体表面:0.1%-0.2%过氧乙酸或3.0%过氧化氢,喷洒或浸泡消毒作用时间30min,然后用清水冲洗去除残留消毒剂。

空气消毒:0.2%过氧乙酸或1.5%-3.0%过氧化氢,用气溶胶喷雾方法,消毒作用60min,然后进行通风换气。也可使用15%过氧乙酸加热蒸发,用量按7mL/m3计算,熏蒸作用

1h-2h,然后进行通风换气。

皮肤伤口冲洗消毒:1.5%-3.0%过氧化氢消毒液,直接冲洗伤口部位皮肤表面,作用

3min-5min。

医疗器械消毒:耐腐蚀医疗器械的高水平消毒,6.0%的过氧化氢浸泡作用120min,或0.5%过氧乙酸冲洗作用10min,消毒结束后应使用无菌水冲洗去除残留消毒剂。

食品用工具、设备消毒:500mg/L过氧乙酸或1.0%过氧化氢,喷洒或浸泡消毒作用10min;然后用清水冲洗去除残留消毒剂。

7、检验方法

过氧乙酸(以C2H4O3)含量的测定按GB/T 19104的规定进行。

过氧化氢(H2O2)含量的测定按GB 1616的规定进行。

硫酸盐(SO4)含量的测定按GB/T 9728《化学试剂硫酸盐测定通用方法》的规定进行。重金属(以Pb计)含量的测定按GB/T 9735《化学试剂重金属测定通用方法》的规定进行。

砷含量的测定按GB/T 610的规定进行

消毒效果检测按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2002年版)的要求执行

8、注意事项

(1)液体过氧化物类消毒剂有腐蚀性,对眼、黏膜或皮肤有刺激性,有灼伤危险;若不慎接触,应用大量水冲洗并及时就医。

(2)在实施消毒作业时,应佩戴个人防护用具。

(3)如出现容器破裂或渗透现象,应用大量水冲洗,或用沙子、惰性吸收剂吸收残夜,并采取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

(4)过氧化物类消毒剂易燃易爆,遇明火、高热会引起燃烧爆炸;与还原剂接触、与金属粉末有燃烧爆炸危险。

(七)戊二醛类消毒剂卫生标准GB 26371-2010

2011-06-01实施

1、范围

适用于以戊二醛,或戊二醛加脂肪醇聚氧乙烯醚,或戊二醛加十二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或戊二醛加十二烷基二甲基苄基溴化铵为主要成分;以pH调节剂(碳酸氢钠)、防锈剂(亚硝酸钠)等为辅助成分,其最终戊二醛的浓度范围为2.0%-2.5%的消毒剂。

本标准不适用于较低浓度(2.0%以下)的戊二醛消毒剂。

2、原料要求

戊二醛为医用级或药用级,含量≥50.0%。

脂肪醇聚氧乙烯醚:应符合国家或行业有关产品质量要求,含量≥99.0%。

十二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或十二烷基二甲基苄基溴化铵:应符合国家或行业有关产品的质量要求,含量≥45%。

亚硝酸钠:应为医用级或分析纯,并符合国家或行业有关要求,含量≥98%。

碳酸氢钠:应为食用级或分析纯,并符合国家或行业有关要求,含量≥98%。

水:纯化水。

3、技术要求

外观和理化指标

(1)戊二醛消毒液为无色的透明液体、无沉淀,有醛刺激性气味。

(2)戊二醛含量范围为2.0%-2.5%。

(3)加pH调节剂前,戊二醛消毒剂的pH3.5-4.5。

(4)加pH调节剂后,戊二醛消毒应用液的pH7.5-8.0。

有效期及连续使用稳定性

(1)在室温、避光、密封保存条件下,有效期不低于2年,在标识有效期内戊二醛有效成分含量应

≥2.0%。

(2)在室温条件下,加入防锈剂和pH调节剂后,用于医疗器械浸泡消毒或灭菌,可连续使用14d,使用期间戊二醛含量应≥1.8%。

杀灭微生物指标

(1)按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2002年版)中的定量杀菌试验方法进行试验,其杀菌效果应符合以下要求:原液作用时间≤60min,对污染枯草杆菌黑色变种(ATCC 9372)芽胞菌片杀灭对数值应≥3.00;作用时间≤4h,达到灭菌合格要求。

(2)按照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2002年版)中医疗器械模拟现场试验的方法进行试验,其杀菌效果应符合以下要求:原液作用时间≤60min,对污染枯草杆菌黑色变种(ATCC 9372)芽胞菌片杀灭对数值应≥3.00;作用时间≤5h达到灭菌合格要求。

4、应用范围

主要用于医疗器械的浸泡消毒与灭菌。

不能用于注射针头、手术缝合线及棉线类物品的消毒或灭菌。

不能用于室内物体表面的擦拭或喷雾消毒、室内空气消毒、手、皮肤黏膜消毒。

5、使用方法

消毒剂的配制:使用前加入pH调节剂(碳酸氢钠)和防锈剂(亚硝酸钠),充分混匀。

待消毒或灭菌器械的清洗处理:污染的器械消毒或灭菌处理前应充分清洗干净、干燥。

新启用的手术器械消毒或灭菌前应先除去油污及保护膜,再用洗涤剂清洗去除油脂,干燥。

医疗器械的浸泡消毒:将清洗后的器械放入 2.0%-2.5%戊二醛消毒液浸泡,使其完全淹没,再将消毒容器加盖,常温下作用60min。使用前用无菌水冲洗干净。

医疗器械的浸泡灭菌:将清洗后的器械放入 2.0%-2.5%戊二醛消毒液浸泡,使其完全淹没,再将消毒容器加盖,常温下作用10h。使用前用无菌水冲洗干净。

内镜消毒:用内镜清洗消毒机消毒,按所使用的内镜清洗消毒机获得的卫生部卫生许

可批件及其说明书要求进行。

手工内镜消毒处理,按卫生部《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2004年版)的要求进行。

6、注意事项

(1)外用消毒液,禁止口服。

(2)置于儿童不易触及处。

(3)操作人员对醛过敏者禁用。

(4)戊二醛对皮肤和黏膜有刺激性,对人有毒性,戊二醛使用液对眼睛有严重的伤害。应在通风良好处配制、使用,注意个人防护,戴防护口罩、防护手套和防护眼镜。如不慎接触,应立即用清水连续冲洗,如伤及眼睛应及早就医。

(5)应在通风良好处使用,必要时,使用场所应有排风设备。如使用处空气中戊二醛浓度过高,建议配备自给式呼吸器(正压式防护面具)。

(6)用于浸泡器械的容器,必须洁净、加盖,使用前需先经消毒处理。

(7)在室温条件下,加入亚硝酸钠和碳酸氢钠后的戊二醛消毒液最多可连续使用14d。连续使用过程中,应加强日常监测,掌握其浓度变化,低于要求浓度,停止使用。

(8)经消毒或灭菌后的医疗器械,使用前以无菌方式取出,用无菌蒸馏水反复冲洗干净,再用无菌纱布等擦干后再使用。

(9)用内镜清洗消毒机消毒处理时,所用的内镜清洗消毒机必须获得卫生部卫生许可批件,所用的消毒程序也必须是其批件中批准的使用程序。

(10)产品应密封,避光,置于阴凉、干燥、通风处保存。不得露天存放,不得与其他有毒物品混贮。

(11)运输中不得倒置,防压、防撞、防挤、防止暴晒、雨淋,车辆应经常保持干燥。

(八)乙醇消毒剂卫生标准GB 26372-2010

2011-06-01实施

1、范围

适用于乙醇为主要原料制成的乙醇消毒剂,包括乙醇与表面活性剂、食用色素、护肤成分和食用香精等配伍的消毒剂

不适用于乙醇与其他杀菌成分复配的消毒剂,也不适用以乙醇为溶剂的消毒剂

2、原料要求

配方中使用的乙醇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二部)(2010年版)中“乙醇”的要求;以食用乙醇为原料的应符合GB 10343的要求

生产用水应为去离子水

配方中其他组分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规定(纯度、规格等)

用于手、皮肤消毒的消毒液不得使用工业级原材料

3、技术要求

(1)感官指标

无色澄清透明液体,无杂质,无沉淀,具有乙醇固有的气味

(2)理化指标

乙醇含量:70%-80%(体积分数)

稳定性:完整包装的消毒液在产品规定的储存条件下有效期应≥12个月

杀灭微生物指标:按产品说明书的要求,稀释至说明书中规定的使用剂量,按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2002年版)中定量杀菌试验方法进行试验,应符合表1 要求

4、应用范围

主要用于手和皮肤消毒,也可用于体温计、血压计等医疗器具、精密仪器的表面消毒

不宜用于空气消毒及医疗器械的浸泡消毒

5、使用方法

卫生手消毒,将消毒剂均匀喷雾手部或涂擦于手部1遍-2遍,作用1min;外科手消毒擦拭2遍,作用3min

皮肤消毒,将消毒剂均匀喷雾皮肤表面或涂擦于皮肤表面2遍,作用3min

物体表面消毒,将消毒剂均匀喷雾于物体表面2遍,作用3min

体温表消毒,将体温表完全浸泡于消毒剂中,作用30min

6、检验方法

稳定性的检验:附录A

乙醇含量的检验:附录A 比重法仅适用于含乙醇和水的溶液

消毒效果的检测:按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的规定进行检验

7、注意事项

外用消毒液,不得口服。置于儿童不易触及处

易燃,远离火源

对酒精过敏者慎用

避光,置于阴凉、干燥、通风处密封保存

不宜用于脂溶性物体表面的消毒

(九)酚类消毒剂卫生要求GB 27947-2011

2011-06-01实施

1、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以苯酚、甲酚、对氯间二甲苯酚、三氯羟基二苯醚等酚类化合物为主要原料,采用适当表面活性剂、乙醇或异丙醇为增溶剂,以乙醇或异丙醇(或)水作为溶剂、不添加其他具有杀菌成分的消毒剂。

2、不适用范围

本标准不适用于其他单方或复方酚类消毒剂,不适用于含酚类成分的抗菌洗手液和其它抗菌清洗剂。抗菌类产品的消毒水平要求低于消毒剂,且附录中的有效成分含量测试方法不适用(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干扰,尤其是仪器法,可能和目标成分的峰高叠加)

3、术语定义

酚类化合物:指芳香烃中苯环上的氢原子被羟基取代所生成的化合物,本标准中特指苯酚、甲酚、对氯间二甲苯酚、三氯羟基二苯醚。

酚类消毒剂:指以苯酚、甲酚、对氯间二甲苯酚、三氯羟基二苯醚酚类化合物为主要原料,采用适当表面活性剂、乙醇或异丙醇为增溶剂,以乙醇或异丙醇(或)水作为溶剂、不添加其他杀菌成

分的消毒剂。

4、原料要求

产品原料应符合相应的卫生标准、规范及其它有关规定,并有相应的质检合格证明材料。

苯酚、甲酚药典要求

二甲酚应符合《GB/T2600-1997工业二甲酚》,纯度应不低于95%。

对氯间二甲苯酚纯度应不低于98%,硫化灰份不高于1%。

乙醇:医用级,纯度≥95%,质量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版相关规定。

原料生产单位应向供应商索取质检报告

三氯羟基二苯醚:来自USP29

原料纯度应在97%~103%之间(以不含结晶水计),2,4二氯酚含量应≤10mg/kg、3-氯酚及4-氯酚含量应≤10 mg/kg、2,3,7,8四氯代二并苯- p-二恶英<1.0ng/kg、2,3,7,8四氯呋喃<1.0ng/kg、2, 8二氯代二并苯- p-二恶英≤0.5mg/kg、1,3,7三氯代二并苯- p-二恶英≤0.25 mg/kg、2,8二氯呋喃≤0.25 mg/kg、2,4,8三氯呋喃≤0.5 mg/kg。

原料生产单位应向供应商索取质检报告

产品生产用水:应符合《消毒产品生产企业卫生规范》规定生产用水的要求。

5、技术要求

(1)感官:应符合酚类消毒剂特有的嗅觉特征,并符合产品规定的色泽,无明显杂质。

(2)理化指标符合表1

(3)限量:苯酚、甲酚、对氯间二甲苯酚限量未见国内限量规定,理化指标未作限量规定

卫生部对三氯羟基二苯醚类消毒剂的应用液应中含量有限制值,皮肤消毒剂≤2%、黏膜消毒剂≤0.35%,

(4)稳定性:产品在常温避光条件下储存,有效期应不低于1年,储存期间有效成分含量下降率应≤10%,且产品外观不发生明显改变。

(5)杀菌效果:杀灭微生物效果符合表2要求

(6)毒性:产品原液或最高使用浓度的5倍量应属实际无毒,对皮肤、眼、阴道黏膜等无刺激性,对皮肤弱致敏性、无致突变、致畸变作用,无体内遗传毒性。

6、应用范围

苯酚、甲酚为主要杀菌成分的消毒剂适用于物体表面和织物等消毒。

对氯间二甲苯酚为主要杀菌成分的消毒剂适用于卫生洗手、皮肤、黏膜、物体表面和织物等消毒,其中黏膜消毒仅限于医疗机构诊疗处理前后使用。

三氯羟基二苯醚为主要杀菌成分的消毒剂适用于卫生洗手、皮肤、黏膜、物品表面和织物等消毒,其中黏膜消毒仅限于医疗机构诊疗处理前后使用。

产品不能用于细菌芽胞污染物品的消毒;不能用于医疗器械的高、中水平消毒用;苯酚、甲酚为主要杀菌成分的消毒剂不适用于皮肤、黏膜消毒用。

7、使用方法

(1)苯酚、甲酚类

应用液中有效成分含量≤5.0%,对物体表面、织物的消毒擦拭后作用时间≤15min,浸泡消毒作用时间不超过30min。

卫生手消毒:应用液中有效成分含量≤1.0%,对手擦拭或浸泡消毒,作用时间≤1 min。

皮肤消毒:应用液中有效成分含量≤2.0%擦拭消毒,作用时间≤5 min。

物体表面消毒:应用液中有效成分含量≤2.0 %,擦拭后作用时间≤15 min,浸泡消毒作用时间≤30min。

黏膜消毒:应用液中有效成分含量≤1.0%,擦拭或冲洗消毒作用时间≤5min。

(2)三氯羟基二苯醚类

卫生手消毒:应用液中有效成分含量≤2.0%对手擦拭或浸泡消毒,作用时间为≤1min。

皮肤消毒:应用液中有效成分含量≤2.0%,擦拭消毒,作用时间≤5min。

物体表面消毒:应用液中有效成分含量≤2.0%,擦拭后作用时间≤15min,浸泡消毒作用时间≤30min。黏膜消毒:应用液中有效成分含量≤0.35%,擦拭或冲洗消毒作用时间≤5min。

消毒产品备案申请条件和流程

消毒产品可以说是医院、食品相关企业等必须配备产品,所以为了加强消毒产品的质量管理,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2018年9月21日发布强制性卫生行业标准WS628-2018《消毒产品卫生安全评价技术要求》,要求消毒产品企业必须按此标准执行,进行检验和备案。接下来,我们就来具体看看这方面的内容。 一、申请条件 1、需要行政审批(即常说的消字号批件) 新消毒产品包括利用新材料、新工艺技术和新杀菌原理生产消毒剂和消毒器械。 2、需要获得备案凭证 第一和第二类消毒产品先做好安全评价报告,并向省卫生部门备案并取得备案凭证(各省执行会有差异)。 二、备案流程 1、申请人将拟上市样品送到有资质的检验机构进行检验。 2、申请人准备相关材料,待检验报告完成后形成完整的消毒产品卫生安全评价报告。

3、申请人将消毒产品卫生安全评价报告内容录入全国消毒产品网上备案信息服务平台,同时告知监督部门已完成备案信息的录入。 4、监督部门对申请人提交的卫生安全评价报告各项信息进行形式审查,核查资料是否齐全、内容是否符合《消毒产品卫生安全评价技术要求》要求。 5、分管领导审批 审查合格的,监督部门网上审核予以通过,同时予以公示,申请人在规定时间内将消毒产品卫生安全评价报告纸质材料报监督部门;审查不合格的,监督部门提出整改意见,同时将网上审核信息退回申请人,申请人根据提出的整改意见进行重新评价后再次将信息录入全国消毒产品网上备案信息服务平台。 中贸合规中心是一家专业提供产品技术法规服务的咨询企业,以精简合规的流程化服务,全方位高效地让产品合规上市。我们提供化妆品、消毒产品、口腔护理产品、预包装食品等产品市场准入及合规服务。中贸志在成为您专业、高效、坦诚、靠谱的合规伙伴。

1温度对消毒剂的影响

1.温度对消毒剂的影响 多数消毒剂的最佳消毒效果都与温度有一定的关系。一般来说,多数消毒剂在低温下消毒效果较差,当气温低于16℃时,一般消毒剂对大部分病原体失去作用。但消毒剂对微生物的杀伤力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强,提高温度可使常温下某些杀毒效果不大的消毒剂增强杀毒效力。 温度的变化对消毒剂的影响大小不同,一般情况下,温度提高10℃,其杀菌力可提高一倍以上。同时应该注意,温度可改变消毒剂本身的溶解度,对消毒剂的稳定性和作用时间有一定的影响。升温不可超过消毒剂本身能承受的极限,以免造成消毒剂有效成分的蒸发或分解,影响消毒效果。如碘制剂和氯制剂由于本身具有较强挥发性,提高温度会加速挥发,反而导致杀菌力下降。 2.湿度对消毒效果的影响 湿度对消毒剂有着显著影响,不同消毒剂有其适应的相对湿度范围。因为只有液体才能进入微生物体内,起到应有的消毒效果,固体和气体均不能进入,所以一般固体消毒剂必须溶于水,气体消毒剂必须溶于细菌周围的液层中,才有杀菌作用。如在常用的甲醛蒸气消毒时,当提高室内的相对湿度,可以明显增强其杀菌效果。 但是湿度太大反而会影响消毒剂与微生物的接触面积,从而影响消毒效果。例如,用过氧乙酸及甲醛熏蒸消毒时,相对湿度以60%~80%为最好。对于纳米级干燥消毒剂,其作用机理是通过吸附环境中的细菌、病毒、寄生虫卵、氨气、水分等达到减少病原体和改善养殖环境的目的,受湿度影响也较明显。 3.环境pH值对消毒效果的影响 环境pH值的改变可以从两方面影响消毒剂的消毒效果。一是影响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二是对消毒剂性质的影响作用。例如,季胺类消毒剂的杀菌作用随着pH值升高而明显加强,苯甲酸则在碱性环境中作用减弱,戊二醛在酸性环

戊二醛类消毒剂卫生质量技术规范

附件2: 戊二醛类消毒剂卫生质量技术规范 1.适用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由2.中所列原料组成的,戊二醛含量在2.0%~2.5%之间,加pH调节剂后pH7.5~8.0,且符合下列三元包装要求的消毒液: 第一单元:戊二醛,或戊二醛加脂肪醇聚氧乙烯醚,或戊二醛加十二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或戊二醛加十二烷基二甲基苄基溴化铵; 第二单元亚硝酸钠(防锈剂); 第三单元碳酸氢钠(pH调节剂)。 2.对原料的要求 2.1.戊二醛:应为医用或药用级,标示含量为50%。 2.2.脂肪醇聚氧乙烯醚:应符合国家或行业有关产品质量要求,含量≥99%。 2.3.十二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或十二烷基二甲基苄基溴化铵:应符合国家或行业有关产品质量要求,含量≥45%。 2.4.亚硝酸钠:应为医用级或分析纯,并符合国家或行业有关要求,含量≥98%。 2.5.碳酸氢钠:应为食用级或分析纯,并符合国家或行业有关要求,含量≥98%。 2.6.水:纯化水。 3.对消毒液的要求 3.1.产品感官性状 透明液体、无沉淀物,有醛刺激性气味。 3.2.戊二醛含量 2.0%~2.5%。 3.3.pH值 加pH调节剂前:pH3.5~4.5。 加pH调节剂后:pH7.5~8.0。 3.4.杀灭微生物要求 3.4.1.对用于医疗器械消毒的消毒液,其实验室杀灭微生物要求如下:

3.4.1.1. 作用时间≤60min对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的杀灭效果达消毒合格要求; 3.4.1.2. 医疗器械模拟现场试验,作用时间≤60min达到消毒要求(对人工污染芽孢杀灭率对数均值≥3.00)。 3.4.2.对用于医疗器械灭菌的消毒液,其实验室杀灭微生物要求如下: 3.4.2.1.作用时间≤4h对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的杀灭效果达到灭菌合格要求; 3.4.2.2. 医疗器械模拟现场试验,作用时间≤5h内达到灭菌要求。 3.5.稳定性要求 3.5.1.有效期:在室温避光、密封保存条件下,有效期不低于2年。在标识有效期内戊二醛有效成分含量应≥2.0%。 3.5.2.连续使用期限:室温状态下,加入防锈剂和pH调节剂后,用于医疗器械浸泡消毒或灭菌,连续使用不得超过14天,且使用期间戊二醛含量应不得低于1.8%。 4. 使用范围 主要用于医疗器械的浸泡消毒与灭菌。 不得用于注射针头、手术缝合线及棉线类物品的消毒或灭菌。不得用于室内物体表面的擦拭或喷雾消毒、室内空气消毒、手、皮肤粘膜消毒。 5.使用方法 5.1.使用前加入碳酸氢钠(PH调节剂)和亚硝酸钠(防锈剂)充分混匀。 5.2.医疗器械消毒或灭菌处理前应充分清洗干净、干燥。 5.3.新启用的医疗器械消毒或灭菌前应先除去油污及保护膜,再用洗涤剂清洗去除油脂,干燥。 5.4.医疗器械的浸泡消毒 将清洗后的医疗器械放入戊二醛消毒液浸泡,使其完全淹没,再将消毒容器加盖,作用60min。使用前用无菌蒸馏水冲洗干净。 5.5.医疗器械的浸泡灭菌 将清洗后的医疗器械放入戊二醛消毒液浸泡,使其完全淹没,再将消毒容器加盖,作用10h。使用前用无菌蒸馏水冲洗干净。

常用消毒剂

常用的消毒剂产品 常用的消毒剂产品以成分分类主要有9种:含氯消毒剂、过氧化物类消毒剂、醛类消毒剂、醇类消毒剂、含碘消毒剂、酚类消毒剂、环氧乙烷、双胍类消毒剂和季铵盐类消毒剂。 人们常称消毒剂为“化学消毒剂”,按照其作用的水平可分为灭菌剂、高效消毒剂、中效消毒剂、低效消毒剂。 灭菌剂:可杀灭一切微生物使其达到灭菌要求的制剂。包括甲醛、戊二醛、环氧乙烷、过氧乙酸、过氧化氢、二氧化氯等。 高效消毒剂:指可杀灭一切细菌繁殖体(包括分枝杆菌)、病毒、真菌及其孢子等,对细菌芽胞也有一定杀灭作用,达到高水平消毒要求的制剂。包括含氯消毒剂、臭氧、甲基乙内酰脲类化合物、双链季铵盐等。 中效消毒剂:指仅可杀灭分枝杆菌、真菌、病毒及细菌繁殖体等微生物,达到消毒要求的制剂。包括含碘消毒剂、醇类消毒剂、酚类消毒剂等。 低效消毒剂:指仅可杀灭细菌繁殖体和亲脂病毒,达到消毒剂要求的制剂。包括苯扎溴铵等季铵盐类消毒剂、氯己定(洗必泰)等二胍类消毒剂,汞、银、铜等金属离子类消毒剂及中草药消毒剂。 醛类 常用的醛类消毒剂有甲醛与戊二醛,此类消毒原理为一种活泼的烷化剂作用于微生物蛋白质中的氨基、羧基、羟基和巯基,从而破坏蛋白质分子,使微生物死亡。甲醛和戊二醛均可杀灭各种微生物,由于它们对人体皮肤、黏膜有刺激和固化作用,并可使人致敏,因此不可用于空气、食具等消毒,一般仅用于医院中医疗器械的消毒或灭菌,且经消毒或灭菌的物品必须用灭菌水将残留的消毒液冲洗干净后才可使用。 甲醛具有极强的杀菌力,与氧化剂(高锰酸钾等)结合后所产生的气体进行熏蒸消毒,是空栏后封闭式消毒的最佳消毒剂。但甲醛刺激性气味强,对皮肤、黏膜有强烈的刺激作用,多用于浸泡、熏蒸消毒; 戊二醛气味较少,杀菌作用较甲醛强2~10倍,渗透能力强,对任何细菌、病毒、霉菌及顽固的芽胞等都有极强的杀灭作用,但对碳钢制品有一定的损害,可用于环境及猪体表的消毒,还可用于熏蒸消毒,因其不宜在物体表面聚合,故效果优于甲醛。此类产品如安灭杀(美国先灵葆雅,含有15%的戊二醛)。 季铵盐类 季铵盐类消毒剂是一种离子表面活性剂,属于合成的有机化合物,有单链季铵盐和双链季铵盐两种。季铵盐类消毒剂,它们属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具有杀菌和去污作用,医院里一般用于非关键物品的清洁消毒,也可用于手消毒,将其溶于乙醇可增强其杀菌效果作为皮肤消

新消毒产品申报消字号备案

综普咨询,消字号备案团队,您值得信赖 新消毒产品申报消字号备案 一、新消毒产品法规综述 根据相关法规要求,利用新材料、新工艺技术和新杀菌原理生产消毒剂和消毒器械,以及进口新消毒类产品,均需要向国家卫计委主管部门提交申报材料备案,通过产品安全和功效评审,并取得许可批件/公示后方可生产和销售,就是我们常说的消字号,否则属于无证非法生产和销售,将面临召回,没收违法所得和罚款。 利用新材料是指:产品所用原料未列入消毒剂原料有效成分清单(表1)的,并且未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消毒防腐类的;未列入现行国家卫生标准、规范的。新工艺生产:指生产技术参数和/或工艺流程的改变,导致消毒剂和消毒器械的有效性、安全性和环境适应性等同或优于常规产品的生产加工技术。新杀菌原理:指未列入消毒因子及其相应消毒器械清单、指示物清单(表2、表3)的,以物理、化学、生物消毒因子或相互协同作用产生的杀菌原理及其指示物。 法规同时强调,新的消毒产品,其有效性、安全性、环境适应性等方面应当较常规产品具有同等性能或更加完善,否则可能不予审批。 二、新消毒产品申报消字号备案需要资料清单 (一)新消毒产品卫生行政许可申请表; (二)省级卫生监督机构出具的生产能力审核意见; (三)研制报告; 1.提供国内外的研究进展报告; 2.提供产品研发的技术支持和研发过程;

综普咨询,消字号备案团队,您值得信赖 3.提供产品的配方及各种原料的CAS编号(美国化学文摘服务社为化学物质制定的登记号); 4.提供产品有效成分的杀菌机理; 5.提供产品的制作工艺流程; 6.提供产品主要杀菌有效成分浓度及其选择过程的研究报告; 7.含多种有效成分的消毒剂,应当提供各有效成分的杀菌作用和多种有效成分协同杀菌作用的研究报告; 8.提供与产品使用范围相关的微生物杀灭效果研究报告; 9.提供产品消毒、灭菌效果影响因素的研发数据,例如,温度、相对湿度、有机物对消毒、灭菌效果的影响,并在产品使用说明中详细描述; 10.提供产品对金属材质的腐蚀性研发数据; 11.提供与产品使用范围相关的毒理学安全性研发数据; 12.提供产品在环境中降解的研发数据; 13.提供产品稳定性的研发数据和连续使用有效期的研发数据。 (四)质量标准; (五)检验方法; (六)申报委托书(委托代理申报时需要提供); (七)产品生产国(地区)允许在当地生产销售的证明文件(进口消毒产品申报); (八)在华责任单位授权书(进口消毒产品申报); (九)可能有助于审查的其他材料。

化学消毒剂的作用

碘酊效力:高效使用范围2%溶液用于皮肤消毒,涂擦后20秒钟,在用70%乙醇脱碘。注意事项不用于黏膜消毒,皮肤过敏禁用,不与红汞合用。对于金属有腐蚀 名称:过氧乙酸效力:高效:使用范围 0.2%溶液用于手的消毒。浸泡2分钟。用于物品擦拭浸泡10分钟。0.5%溶液用于餐具消毒,浸泡30-60分钟,1%溶液用于体温表消毒,浸泡30分钟 2%用于空气消毒。注意事项易氧化分解而降低杀菌力,宜现配现用,浓溶液有刺激性及腐蚀性,配制时需带口罩橡胶套,置于阴凉处,防止高温引起爆炸对金属物品有腐蚀性。 戊二醛效力:高效使用范围:2%戊二醛用于浸泡器械、内镜等消毒30-60分钟、灭菌10小时注意事项:浸泡金属器械需加入0.5%亚硝酸钠防锈,戊二醛一经碱化,稳定性差,现配现用,内镜连续使用需间隔消毒10分钟,每天使用前后间隔消毒30分钟。消毒后用冷开水洗净,每周过滤一次,每2周更换消毒剂一次。 甲醛效力高效使用范围:40%用于空气消毒和某些物品熏蒸消毒4%-10%用于浸泡器械及内镜。注意事项:穿透力弱,消毒物要充分暴露,温湿度对消毒有明显影响,,要求室温在18℃以上,湿度在70%以上,对眼睛呼吸道有刺激性,消毒完毕,开窗通风换气后在进入。 含氯消毒剂效力:中高效使用范围: 0.5%漂白粉或0.5%-1%氯胺液用于餐具消毒、便器等消毒,浸泡30分钟,1%-3%漂白粉或0.5%-3%氯胺液。优氯净用于喷雾。擦拭地面、墙壁及物品表面,排泄物消毒:漂白粉干粉与粪便1:5用量搅拌后,放置2小时,尿液100ml加漂白粉1g或加5%优氯净粉搅拌放置1小时。 注意事项:配制溶液性质不稳定,应现配现用,置阴凉干燥处,密闭保存,减少氯的,丧失,有腐蚀性金属及褪色作用。 乙醇效力:中效使用范围:70%溶液用于皮肤消毒,90%溶液用于燃烧灭菌。 注意事项:易挥发需加盖保存,要定期调整其浓度,易燃,应放阴凉辟火处,有刺激性,不宜用于黏膜及创面。 名称:碘伏效力:中效使用范围:0.5%溶液用于皮肤、黏膜消毒。20%用于体温计消毒。注意事项:为碘与表面活性剂的不定型络合物,易受溶液中拮抗物影响,避光密闭保存,放阴凉处,皮肤消毒后留色素可用水洗净。 双氯苯双胍乙烷效力:中效使用范围:0.02%液用于手的消毒,浸泡3分钟,0.05%用于黏膜消毒,0.1%用于器械浸泡消毒30分钟。注意事项:忌与肥皂及盐类相遇,以免降低消毒效果。 苯扎溴铵町(新洁尔灭酊)效力:中效使用范围:0.1%用于皮肤及粘膜消毒。注意事项:配制苯扎溴按1g+曙红0.4g+95%乙醇700ml+蒸馏水1000ML 苯扎溴按(新洁尔灭) 效力:低效使用范围0.05%用于黏膜消毒。0.1%用于皮肤消毒,也可用于消毒金属器械(0.5亚硝酸钠防腐)浸泡30分钟。注意事项:为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对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有拮抗作用,有吸附作用,溶液内勿放纱布、毛巾等,以免降低药效,对铝有破坏作用。

最新整理常用消毒剂的消毒原理知识讲解

消毒的原理 消毒是用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的方法杀灭病原微生物。其目的是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发生、传播和蔓延。大型养殖集团因有较为完备的实验室,完善的管理措施和雄厚的技术力量,能够科学的选择消毒剂,检验消毒剂的质量和在现场使用后的实际消毒效果,使消毒工作达到理想的效果。而广大的养殖场(户)面对销售商上百种消毒剂的名称,品牌无法正确选择消毒剂,更无法检验消毒剂的内在质量和实际使用效果,本文按将消毒剂的作用机理就如何正确选择和使用消毒剂。 一、通过分子碰撞原理,即通过消毒剂分子碰到病原微生物杀灭病原微生物:这类消毒剂的配比浓度越高,消毒剂分子就越多;温度越高,消毒剂分子运动越快;环境中有机物越少;消毒剂分子碰到病原微生物机会就越多,消毒效果越好。具体使用时,须注意配比浓度(酒精则以75%最好)、环境温度和环境中有机物浓度。 (一)通过分子碰撞原理,使病原体蛋白质变性、发生沉淀的消毒剂: 这类消毒剂的作用特点是杀菌、杀病毒无选择性,可损害一切生命物质,属于原浆毒,消毒过程中可破坏宿主组织,即对猪、鸡有毒性,会引起畜禽应激,会污染环境,破坏设备。此类消毒剂仅可用于空室、环境消毒,绝不能带鸡带猪消毒。如酚类、醛类、强酸强碱类等。 1.酚类消毒剂: 石炭酸、来苏儿、煤酚、苯酚、复合酚等具有臭药水味的一类消毒剂:这类消毒剂商品名最多,其中苯酚对芽胞、病毒无效,复合酚含41%~49%的酚和22%~26%的醋酸,是其中消毒效果最好的,此类消毒剂因其具有特别的药臭味,又具原浆毒,吸入皮肤有至癌性,常用于消毒池和排泄物的消毒,很少用于空室消毒,更不能带鸡带猪消毒。具体消毒时须先把环境冲洗的干干净净,浓度要达到0.5%~1%以上,温度不能低于8℃,消毒效果才好。禁止在碱性环境或同碱性溶液及其它消毒液混合使用。 2.碱类消毒剂: 烧碱、生石灰等,常用2%~3%烧碱加10%~20%石灰乳消毒及刷白畜禽场墙壁、屋顶、地面等,假如配制烧碱溶液时提高温度、加入食盐消毒效果更佳。用烧碱液消毒时应注意防护,消毒畜禽舍地面后6小时~12小时,应再用清水冲洗干净,以免引起畜禽肢蹄、趾足和皮肤损害。生石灰是价廉易得的消毒药,许多养殖场喜用干石灰粉进行消毒,这是错误的。石灰必须在有水份的情况下才会

(消毒产品)消字号注册申报

综普咨询,消字号注册申报团队,您值得信赖 (消毒产品)消字号注册申报 消字号顾名思义是消毒产品备案后的俗称,综普咨询整理了一些消字号产品注册申报的一些问题,供各大企业参考借鉴: 消毒产品的分类: 消毒产品分成四大类管理:消毒剂、消毒器械(含生物指示剂、化学指示剂和灭菌物品包装物)、卫生用品和一次性使用医疗产品。 什么样的消毒产品必须由卫生部审批 消毒产品及新报国产消毒产品必须由卫生部审批。 消毒产品涉及的机构有哪些 主要涉及到四种机构: ①检测机构;②审批办公室;③评审委员会;④卫生行政部门。 评审会的召开时间 卫生部消毒产品评审会每年召开六次,分别在双月份的中旬开始,每次评审会历时约10~15 天。 申报国产消毒器械需提供什么资料 1、国产消毒器械卫生行政许可申请表 2、省级卫生监督部门出具的生产现场审核意见 3、产品研制报告 4、产品结构图和作用原理 5、企业标准 6、经认定的检验机构出具的检验报告及相关资料,按下列顺序排列:

综普咨询,消字号注册申报团队,您值得信赖(1)检验申请单 (2)检验受理通知书 (3)产品说明书 (4)采样单 (5)杀菌因子强度检测报告 (6)杀灭微生物效果检测报告 (7)毒理学及电器安全性检验报告 (8)产品使用寿命或主要元器件寿命的检测报告 (9)消毒产品检验规定要求的其他检验报告 7、产品铭牌 8、代理申报的,应提供委托代理证明 9、可能有助于评审的其他资料 综普咨询,一家备案技术团队,为了保证服务质量,公司已建有高素质的资深技术团队,和前端申报顾问团队。并且已在国产特殊化妆品和进口化妆品备案注册,国产非特殊化妆品备案,国内化妆品出口检测认证,消毒产品注册、保健食品备案申报、一类医疗器械备案等业务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具有明显优势!欢迎咨询综普为您提供合理的备案服务!

消毒剂及消毒原理

1臭氧:用于洁净间消毒或纯化水消毒 臭氧消毒的原理0 臭氧消毒原理可以认为是一种氧化反应。 (1)臭氧对细菌灭活的机理: 臭氧对细菌的灭活反应总是进行的很迅速。与其它杀菌剂不同的是:臭氧能与细菌细胞壁脂类双键反应, 穿入菌体内部,作用于蛋白和脂多糖,改变细胞的通透性,从而导致细菌死亡。臭氧还作用于细胞内的核物质,如核酸中的嘌呤和嘧啶破坏DNA。 (2)臭氧对病毒的灭活机理: 臭氧对病毒的作用首先是病毒的衣体壳蛋白的四条多肽链,并使RNA 受到损伤,特别是形成它的蛋白质。噬菌体被臭氧氧化后,电镜观察可见其表皮被破碎成许多碎片,从中释放出许多核糖核酸,干扰其吸附到寄存体上。 臭氧杀菌的彻底性是不容怀疑的。 对臭氧消毒补充 (1)化学性质及功效 臭氧(O3)是氧的同素异形体,它是一种具有特殊气味的淡蓝色气体。分子结构呈三角形,键角为116°,其密度是氧气的1.5倍,在水中的溶解度是氧气的10倍。臭氧是一种强氧化剂,它在水中的氧化还原电位为2.07V,仅次于氟(2.5V),其氧化能力高于氯(1.36V)和二氧化氯(1.5V),能破坏分解细菌的细胞壁,很快地扩散透进细胞内,氧化分解细菌内部氧化葡萄糖所必须的葡萄糖氧化酶等,也可以直接与细菌、病毒发生作用,破坏细胞、核糖核酸(RNA),分解脱氧核糖核酸(DNA)、RNA、蛋白质、脂质类和多糖等大分子聚合物,使细菌的代谢和繁殖过程遭到破坏。细菌被臭氧杀死是由细胞膜的断裂所致,这一过程被称为细胞消散,是由于细胞质在水中被粉碎引起的,在消散的条件下细胞不可能再生。应当指出,与次氯酸类消毒剂不同,臭氧的杀菌能力不受PH值变化和氨的影响,其杀菌能力比氯大600-3000倍,它的灭菌、消毒作用几乎是瞬时发生的,在水中

GB26366二氧化氯消毒剂卫生标准

二氧化氯消毒剂卫生标准GB26366-2010 发布日期:2011-7-19 12:25:19 新闻设置:【大中小】信息来源:二氧化氯专业网浏 览次数: 二氧化氯消毒剂卫生标准 Hygienic standard for chlorine dioxide disinfectant 2011-01-14发布 2011-06-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 前言 本标准的全部技术内容为强制性。 本标准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吉林省卫生监测检验中心、卫生部卫生监督中心、深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黑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南京理工大学。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深圳市聚源科技有限公司、定州市荣鼎水环境生化技术有限公司、大连绿帝生化科技有限公司、张家口市绿洁环保化工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本标准负责起草人:黄新宇、孙守红、朱子犁、方赤光、王岙、葛洪、贺启环。 本标准参加起草人:曾宇平、张田、李抒春、宋红安。 本标准为首次制定。 二氧化氯消毒剂卫生标准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二氧化氯消毒剂的应用范围、使用方法、检验方法、包装和规格、使用说明书和标签、贮存和运输及注意事项。 本标准适用于以亚氯酸钠或氯酸钠为原料,通过化学反应能够产生二氧化氯的消毒剂。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 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320 工业用合成盐酸 GB/T 534 工业硫酸(优等品以上) GB/T 1294 化学试剂 L(+)-酒石酸 GB/T 1618 工业氯酸钠 GB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T 8269 柠檬酸 GB 9985 手洗餐具用洗涤剂 GB/T 20783-2006 稳定性二氧化氯溶液 HG3250 工业亚氯酸钠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2002年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消毒产品标签说明书管理规范》2005年版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适用于本标准

(完整版)消毒剂管理规定

医用消毒剂管理规定 消毒剂指用于杀灭传播媒介上的微生物使其达消毒或灭菌要求的制剂。包括灭菌剂、高效消毒剂、中效消毒剂和低效消毒剂。 一、基本要求 1、使用前应认真阅读产品包装上的“产品说明”、“使用范围”、“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等,并严格遵照执行。 2、消毒剂应放置于阴凉通风处,避光、防潮、密封保存。 3、按产品说明,根据有效成份含量按稀释定律配制所需浓度。 4、多数消毒剂配制后稳定性下降,应现用现配、使用前监测浓度。连续使用的消毒剂应每日监测浓度,或每次使用前监测浓度。 5、用过的医疗器材和物品,应先去污染,彻底清洗干净,再消毒。 6、用于浸泡消毒时容器应加盖,并存放于通风良好的环境中。 7、消毒剂均有一定的腐蚀性,不宜长时间浸泡物品或残留在物体表面,作用时间达到后应取出或采取有效措施去除残留消毒剂。 8、消毒人员应做好个人防护,必要时戴口罩、橡胶手套、护目镜或面罩等。有强烈刺激性气味时,人员应尽可能离开消毒现场或加强环境通风。 二、常用消毒剂 (一)含氯消毒剂 1、属高效消毒剂,广谱、高效、低毒,腐蚀性强,受有机物影响大,稳定性差。常用的含氯消毒剂有:次氯酸钠、二氯异氰尿酸钠、三氯异氰尿酸,适用于餐具、环境、水、疫源地等消毒。 2、常用消毒方法有浸泡、擦拭、喷洒与干粉消毒等。 浸泡法:将待消毒的物品浸没于装有含氯消毒剂溶液的容器中,加盖。对细菌繁殖体污染物品的消毒,用含有效氯500mg/L的消毒液浸泡>10min,对经血传播病原体、分支杆菌和细菌芽孢污染物品的消毒,用含有效氯2000mg/L~5000mg/L消毒液,浸泡>30min。 擦拭法:所用药物浓度和作用时间同浸泡法。 喷洒法:对一般污染的物品表面,用含有效氯400 mg/L~700 mg/L的消毒

新消毒产品申报受理规定教学文案

新消毒产品申报受理 规定

附件1 新消毒产品申报受理规定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利用新材料、新工艺技术和新杀菌原理生产消毒剂、消毒器械(以下简称新消毒产品)卫生行政许可申报受理工作,保证许可工作公开、公平、公正,依据《新消毒产品和新涉水产品卫生行政许可管理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申请新消毒产品的单位或者个人(以下简称申请人),应当先登录卫生监督中心网上申报系统进行网上申报,再向国家卫生计生委提交书面申请材料及样品。 第三条申请材料的一般要求: (一)提供原件1份、复印件4份,复印件应当清晰并与原件一致; (二)申请补充材料、复核、终止申报的,提供原件1份; (三)除检验报告及官方证明文件外,申请材料原件应当逐页加盖申请人公章(或骑缝章); (四)使用A4规格纸张打印,按申请表提交材料目录的顺序装订成册,各项材料应当使用明显标志区分; (五)使用中国法定计量单位,如无相应的中国法定计量单位,可使用国际公认的计量单位;

(六)申报内容应当完整、清楚,同一项目的填写应当一致; (七)所有外文(国外地址、商标等专有名词除外)均应当译为规范的中文,并将译文附在相应的外文材料前; (八)申报材料所盖公章应当完整清晰; (九)申请表应当由法定代表人(负责人)签字; (十)如为个人申请,申请材料应当逐页加盖申请人名章或签字,并提供申请人身份证复印件。 第二章申请材料 第四条申请新消毒产品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一)新消毒产品卫生行政许可申请表; (二)省级卫生监督机构出具的生产能力审核意见; (三)研制报告; (四)质量标准; (五)检验方法; (六)产品生产国(地区)允许在当地生产销售的证明文件(进口新消毒产品); (七)在华责任单位授权书(进口新消毒产品); (八)申报委托书(委托代理申报时需要提供); (九)可能有助于审查的其他材料。 另附送审样品1件。长度(或宽度或高度)≥150cm同时重量≥100kg的,提供彩色照片(显示外观和内部结构)。

消毒剂生产项目立项申请报告

消毒剂生产项目立项申请报告 一、项目提出的理由 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提法是对工业发展状况、趋势与前景的描述,而“中国制造2025”是中国对新的国际竞争环境的回应,是针对中国制造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系列深层次问题提出的、推动制造业发展的国家战略、行动计划和解决方案,是在对制造业历史演进的基础上作出的展望。提出制造业的国家战略与行动计划的目的是争夺国际产业竞争战略制高点、确保国家竞争力、提高制造业的效率、实现企业与产业的转型升级、创造新的工业文明。其本质是要通过创新提高效率。 二、项目名称及承办单位 (一)项目名称 项目名称:消毒剂生产项目。 (二)项目承办单位 承办单位名称:宜昌某某科技有限公司。

三、项目建设选址及用地综述 (一)项目建设选址 本期工程项目选址在宜昌某工业园。 (二)项目建设地概况 宜昌,古称夷陵,位于湖北省西南部、长江上中游分界处,建制历史逾2000年。“宜昌”之名始于东晋,市的建制始于解放初,于1992年形成地级市体制。全市现辖五区、三市、五县,总人口415万人,国土面积2.1万平方公里,市区面积4249平方公里。截止2013年年底,宜昌城市建成区面积达150平方公里,市区户籍人口120万人。宜昌依长江而建,是湖北省域副中心城市,综合实力仅次于武汉,位居湖北省第二位,是中国中部重要的交通枢纽,拥有汉宜高速公路、汉宜高速铁路、焦柳铁路、318国道等国家重要的交通动脉。宜昌是三峡大坝、葛洲坝等国家重要战略设施所在地,被誉为“世界水电之都”。宜昌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境内有4处国家5A级旅游景区,数量居全国城市第四。宜昌是湖北省唯一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同时享有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森林城市、中国钢琴之城等美誉。2016年12月20日,宜昌入选国家中部地区区域性

消毒产品卫生安全评价规定

消毒产品卫生安全评价规定 第一条为进一步深化卫生行政许可改革、规范消毒产品生产企业的生产经营行为,加强企业自律,保障医疗卫生机构、公共场所等单位和个人用于传染病防治的消毒产品的有效性、安全性,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消毒管理办法》和有关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范适用于下列不需要取得产品卫生许可的消毒产品首次上市前的卫生安全评价: (一)紫外线杀菌灯。 (二)食具消毒柜(限于符合GB17988 《食具消毒柜安全和卫生要求》的产品)。 (三)压力蒸汽灭菌器。 (四)75%单方乙醇消毒液。 (五)符合《次氯酸钠类消毒剂卫生质量技术规范》和《戊二醛类消毒剂卫生质量技术规范》的产品。 (六)抗(抑)菌制剂。 (七)卫生部规定的其他不需要进行产品卫生许可的消毒剂和消毒器械。 第三条产品责任单位应对符合本规定适用范围的消毒产品进行卫生安全评价,并对评价结果负责。卫生安全评价合格的消毒产品方可上市销售。产品上市前、后,产品责任单位无需向卫生行政部门备案。 产品卫生安全评价的责任单位是指依法承担因产品缺陷而致他人人身伤害或财产损失的赔偿责任的法人单位。委托生产加工时,特指委托方。 第四条产品卫生安全评价内容包括产品标签、说明书、检验报告、执行标准,其中,消毒剂和抗(抑)菌制剂还包括产品配方、原料,消毒器械还应包括产品结构图。 第五条消毒剂和抗(抑)菌制剂的产品配方、原料的卫生安全评价结果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75%单方乙醇消毒液中的乙醇应符合《药典》或GB 10343《食用酒精》的规定,水应符合《药典》中纯化水的要求。 (二)次氯酸钠类消毒剂和戊二醛类消毒剂配方、原料的级别、含量等质量要求应符合《次氯酸钠类消毒剂卫生质量技术规范》和《戊二醛类消毒剂卫生质量技术规范》的要求,其中次氯酸钠类消毒剂含量波动范围应在±15%内。 (三)抗(抑)菌制剂配方、原料应符合GB 15979 《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卫生标准》等国家或行业有关质量要求,禁、限用物质应符合《消毒产品生产企业卫生规范》、《卫生部关于发布皮肤粘膜消毒剂中部分成分限量值规定的通知》(卫法监发〔2003〕214号)及卫生部发布的其他相关规定,不得添加抗生素、抗真菌药物和激素。 第六条消毒产品的标签、说明书的卫生安全评价结果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消毒产品标签说明书管理规范》的要求。 (二)食具消毒柜的标签/铭牌、说明书还应符合GB 17988《食具消毒柜安全和卫生要求》的要求,次氯酸钠类消毒剂和戊二醛类消毒剂的标签、说明书还应符合《次氯酸钠类消毒剂卫生质量技术规范》和《戊二醛类消毒剂卫生质量技术规范》的要求。 第七条产品责任单位应在产品首次上市前进行检验,检验项目应符合本规定中附件1的要求。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对产品重新进行检验(所有检验项目必须使用相同批次产品完成)。 (一)实际生产地址迁移、另设分厂或车间、转委托生产加工的,消毒剂应进行有效成分含量测定,原液稳定性试验,pH值测定(戊二醛类消毒剂应测定加入pH调节剂前、后的pH值);消毒器械应进行主要杀菌因子强度和电气安全性能的测定。 (二)消毒剂变更产品有效期的,应进行有效成分含量和稳定性指标的检验。 (三)次氯酸钠类消毒剂和戊二醛类消毒剂增加使用范围的(限于《次氯酸钠类消毒剂卫生质量技术规范》和《戊二醛类消毒剂卫生质量技术规范》中规定的使用范围),应进行理化指标和相应微生物的杀灭检验。

消毒剂的介绍及使用

消毒剂的介绍及使用 各种消毒剂种类繁多,消毒效果差异较大,适用范围各异,如果使用不当将造成人身伤害。 一、消毒剂的分类及特性 常见消毒剂分为氧化型和非氧化型两个大类: (一)氧化型消毒剂 主要破坏病毒、细菌等微生物的蛋白质和核酸而发挥消毒作用,主要品种包括: 1.过氧化物:过氧化氢、过氧乙酸等; 2.氯制剂:次氯酸钠、次氯酸钙、二氧化氯、三氯异氰尿酸等; 3.溴氯复合制剂:溴氯海因、富溴等;碘制剂:碘伏、PVP碘等。 (二)非氧化型消毒剂 要是通过干扰细菌的正常生理活动,达到抑制或灭杀效果,一般对病毒灭效果不明显。北京东城区保洁公司以多年的经验告诉我们主要品种包括: 1.过度金属盐:铜盐、锌盐、锰盐、银盐等; 2.表面活性剂:季铵盐、季磷盐等; 3.醛类:甲醛、戊二醛等; 4.其他:异噻唑啉酮、五氯苯酚盐等。 二、几种常用消毒剂的适用范围及使用方法 不同的消毒剂适用范围和使用浓度有较大的差异,即使是同一种消毒剂用于不同场合时的浓度也各不相同。

(一)过氧乙酸溶液 l.过氧乙酸溶液的适用范围 过氧乙酸一般分1号和2号溶液,分别包装。过氧乙酸对菌类病原体杀灭果较好,主要用于喷雾消毒。未稀释的过氧乙酸原液对手、皮肤有显著灼伤作,对金属有明显腐蚀,配制消毒原液、稀释液以及喷雾使用时,需要戴口罩和胶皮手套,过氧乙酸稀释液稳定性较差,使用时最好随时配制,过氧乙酸溶液一般不宜用于皮肤、家具和木制地板的消毒,浓度较高的溶液接手和皮肤时要及时用清水冲洗。 2.过氧乙酸溶液的使用方法 使用时,首先需将1号和2号溶液等比例混合,静置24小时后成含有效成分16%-18%消毒液原液(室温低于25摄氏度需适当延长时间)。集洁网提示您在用于空气喷雾消毒时,取原液1份按1:35-40倍加水稀释制成含有效成分0.5%的消毒液;用于病人污染物等浸泡消毒时,取原液1份按1:90-100加水稀释制成含有效成分0,2%左右的消毒液;用于蔬菜、水果、餐具等浸泡消毒时,应该按1:200倍左右加水稀释,浸泡20-30分钟。 (二)次氯酸钠溶液(84消毒液) 1.次氯酸钠溶液的适用范围 次氯酸钠原液呈强碱性,对金属、棉织品、皮肤和家具油漆有腐蚀作用,不能直接使用。次氯酸钠的消毒效果一般,可以杀灭大多数细菌和部分病毒。主要用于蔬菜、瓜果、餐具的一般性消毒。 2.次氯酸钠溶液的使用方法

消毒产品生产企业卫生许可规定

消毒产品生产企业卫生许可规定第一条为规范消毒产品生产企业的卫生许可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卫生行政许可管理办法》和《消毒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在国内从事消毒产品生产、分装的单位和个人,必须按照本规定要求申领《消毒产品生产企业卫生许可证》(以下简称卫生许可证)。 消毒产品生产企业一个生产场所一证,一个集团或公司拥有多个生产场所的,应分别申请卫生许可证。 第三条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消毒产品生产企业卫生许可和监督管理工作。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行政部门负责辖区内消毒产品生产企业日常监督管理工作。 第四条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应严格按照《消毒产品生产企业卫生规范》和国家其他有关规范、标准和规定要求对生产企业进行卫生许可审核。

第五条申请消毒产品生产企业卫生许可的单位和个人(以下称申请人)应向生产场所所在地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提出申请,提交以下材料并对其真实性负责,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一)《消毒产品生产企业卫生许可证》申请表。 (二)工商营业执照复印件或企业名称预先核准通知书。 (三)生产场地使用证明(房屋产权证明或租赁协议)。 (四)生产场所厂区平面图、生产车间布局平面图。 (五)生产工艺流程图。 (六)生产和检验设备清单。 (七)质量保证体系文件。 (八)拟生产产品目录。 (九)生产环境和生产用水检测报告。 (十)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要求提供的其他材料。 申请材料按照附件1的要求和格式提供。 第六条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在接收申请材料时,向申请人出具行政许可申请材料接收凭证。

第七条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对申请人提出的申请,应当根据《行政许可法》、《卫生行政许可管理办法》等规定的时限、程序和要求完成受理、审查、决定,并出具相关卫生行政许可文书。 第八条受理申请后,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对申请材料进行审查,及时指派2名以上卫生监督员或委托下一级卫生行政部门按照本规定和《消毒产品生产企业卫生规范》的要求,对生产场所进行现场核实,卫生监督员填写生产企业现场监督审核表并出具现场审核意见。 第九条在省级卫生行政部门作出卫生行政许可决定前,申请人可书面要求撤回申请,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经审核同意后终止卫生行政许可程序。申请人提交的申请材料可以退回。 第十条经审查核实,对生产场所符合《消毒产品生产企业卫生规范》、申请材料符合本规定要求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作出准予卫生行政许可的决定;对不符合的,不予批准,申请人提交的申请材料不予退回。 第十一条卫生行政许可程序结束后,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应按照档案管理要求,将申请人提交的材料和卫生行政许可文书整理归档备查。 第十二条卫生许可证有效期为4年,卫生许可证的证号格式为:(省、自治区、直辖市简称)卫消证字(发证年份)第XXXX号。

消毒剂的种类及应用

消毒剂的种类及应用 一、化学消毒剂的基本分类 按用途分类: 环境消毒剂和带畜(禽)体表消毒剂(包括饮水、器械等) 按杀菌能力分类: ⑴高效(水平)消毒剂:即能杀灭包括细菌芽胞在内的各种微生物。 ⑵中效(水平)消毒剂:即能杀灭除细菌芽胞在外的各种微生物。 ⑶低效(水平)消毒剂:即只能杀灭抵抗力比较弱的微生物,不能杀灭细菌 芽胞、真菌和结核杆菌,也不能杀灭如肝炎病毒等抗力强 的病毒和抗力强的细菌繁殖体的。 按物品性状: 固体、液体、气体 按化学性质分类 (一) 过氧化物类消毒剂:指能产生具有杀菌能力的活性氧的消毒剂 如过氧乙酸、过氧化氢、过氧戊二酸、臭氧、二氧化氯等杜邦子公司 Antec的“Virkon”过一硫酸氢钾复合盐消毒剂等。 缺陷及危害:过氧乙酸、过氧化氢、过氧戊二酸不稳定、刺激性强,长期使用对人和动物眼睛、呼吸道黏膜、环境有强力的破坏 过氧化物消毒剂性能对照表

有机含氯消毒剂性能对照表

非离子型:元素碘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等形成的络合物:例如聚维酮碘(PVP-I)、聚醇醚碘(NP-I)、聚乙烯醇碘(PVA-I)、聚乙二醇碘(PEG-I。使用 最广泛的是PVP-I和NP-I。 阳离子型:元素碘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等形成的络合物:例如:季铵盐碘 阴离子型:元素碘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等形成的络合物:例如:烷基磺酸盐碘 (3)其他复合型:碘酸溶液(百菌消:碘、硫酸、磷酸、表面活性剂)等 碘制剂性能对照表 (四)醛类:能产生自由醛基再适当条件下与微生物的蛋白质及某些其他成分发生反应。

甲醛、戊二醛、聚甲醛等,目前最新的器械醛消毒剂是邻苯二甲醛OPA。 危害:甲醛、聚甲醛具有高度刺激性、高致癌。 醛类消毒剂性能对照表

消毒产品备案许可申报

现在随着肺炎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酒精、84消毒液等消毒产品成为学校、公共场所、企业复工复产中必不可少的防疫产品。而且不少企业也因为这次的事情,加入生产消毒产品的队伍。 不过,如果您想要从事销售消毒产品的生意,记得一定要去进行备案,拿到许可证之后再去经营。接下来,我们就来给大家介绍一下消毒产品备案许可申报的相关内容。 一、审批和备案规定 1、需要行政审批(即常说的消字号批件) 新消毒产品包括:利用新材料、新工艺技术和新杀菌原理生产消毒剂和消毒器械。 2、需要获得备案凭证 第一和第二类消毒产品先做好安全评价报告,并向省卫生部门备案并取得备案凭证(注意各省执行会有差异) 二、消毒产品分类

按照消毒产品用户、使用对象的风险程度实行分类,具体如下: 第一类是具有较高风险,需要严格管理以保证安全、有效的消毒产品,包括用于医疗器械的高水平消毒剂和消毒器械、灭菌剂和灭菌器械、皮肤黏膜消毒剂,生物指示物和灭菌效果化学指示物。(注:高水平消毒剂:是指可灭杀一切细菌繁殖体、分枝杆菌、病毒、真菌及其孢子等,对致病性细菌芽孢也有一定的杀灭作用,达到高水平消毒要求的消毒剂) 第二类是具有中度风险,需要加强管理以保证安全、有效的消毒产品,包括除第一类产品外的消毒剂、消毒器械,以及抗(抑)菌制剂。(注:抗(抑)菌制剂:是指直接接触皮肤粘膜的、具有一定杀、抑菌作用的制剂(栓剂、皂剂除外)。抗菌制剂在使用剂量下,对检验项目规定试验菌的杀灭率≥90%(杀灭对数值≥1.0);抑菌制剂在使用剂量下,对检验项目规定试验菌的抑菌率≥50%。)第三类是风险程度较低,实行常规管理可以保证安全、有效的除抗(抑)菌制剂外的卫生用品。特殊情况,同一个消毒产品涉及不同类别时,应当以较高风险类别进行管理。 三、申请材料 申请消毒产品备案,参考《消毒产品卫生安全评价规定》(2014版),需准备以下资料: (1)《消毒产品卫生安全评价报告备案登记表》 (2)《消毒产品卫生安全评价报告》原件 (3)标签(铭牌)、说明书 (4)检验报告结论页原件 (5)检验报告原

消毒剂的种类及消毒原理(内容清晰)

一、化学消毒剂的基本分类 按用途分类: 环境消毒剂和带畜(禽)体表消毒剂(包括饮水、器械等) 按杀菌能力分类: ⑴高效(水平)消毒剂:即能杀灭包括细菌芽胞在内的各种微生物。 ⑵中效(水平)消毒剂:即能杀灭除细菌芽胞在外的各种微生物。 ⑶低效(水平)消毒剂:即只能杀灭抵抗力比较弱的微生物,不能杀灭细菌 芽胞、真菌和结核杆菌,也不能杀灭如肝炎病毒等抗力强 的病毒和抗力强的细菌繁殖体的。 按物品性状: 固体、液体、气体 按化学性质分类 (一) 过氧化物类消毒剂:指能产生具有杀菌能力的活性氧的消毒剂 如过氧乙酸、过氧化氢、过氧戊二酸、臭氧、二氧化氯等杜邦子公司 Antec的“Virkon” 过一硫酸氢钾复合盐消毒剂等。 缺陷及危害:过氧乙酸、过氧化氢、过氧戊二酸不稳定、刺激性强,长期使用对人和动物眼睛、呼吸道黏膜、环境有强力的破坏 过氧化物消毒剂性能对照表 prefix = v :vml品名特点过氧乙酸 过氧化氢 (双氧水) 过氧戊二酸臭氧 二氧化氯 (复合亚氯酸钠) Virkon过硫 酸复合盐 杀菌能力强强强强强强刺激性、腐蚀性强强强无无无 安全性:人、动物 差 (对呼吸道、眼睛等有强力的破坏性) 较安全安全 代谢物不产生三 氯甲烷 安全

环境 差 (长期使用,对环境将造成严重的破坏) 最安全安全安全 稳定性差差差差稳定稳定 使用范围环境、空栏环境、空栏环境、空栏 饮水、环 境饮水、带畜、环境、 器械等 饮水、带畜、 环境等 (二) 含氯消毒剂:指在水中能产生具有杀菌活性的次氯酸的消毒剂 (1)有机含氯消毒剂:如二氯异氰尿酸钠、二(三)氯异氰尿酸、氯胺-T、 二氯二甲基海因、四氯甘脲氯脲等的消毒剂 (2)无机含氯消毒剂:漂白粉(CaOCl2)、漂(白)粉精(高效次氯酸钙Ca(ClO)2 2H2O)、次氯酸钠(NaClO.5H2O)、氯化磷酸三钠 (Na3PO4 . 1/4NaOCl . 12H2O)等。 缺陷及危害:代谢物:三氯甲烷高致癌、绝大多数刺激性强,无表 面活性作用 有机含氯消毒剂性能对照表 品名 特点二氯异氰尿酸钠二(三)氯异氰尿酸 氯胺-T 甲苯磺酰胺钠 二氯二甲基海因 1,3-二氯-5,5二甲基乙内酰 脲 有效氯含量(%)>55≥65、≥90≥23-26≥70杀菌能力强强强强刺激性、腐蚀性较强较强较弱较弱 安全性:人、动物 环境 差 (长期使用,易对呼吸道、眼睛等造成破坏) 较安全安全 差 (长期使用,易对环境将造成破坏) 一般较安全 使用范围饮水、环境、工具等饮水、环境、器械等 饮水、带畜、环 境等 饮水、带畜、环境等 稳定性水溶液不稳定一般水溶液不稳定稳定(水中缓慢溶解,缓释)无机含氯消毒剂性能对照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