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的形式美构图及空间布局方法

景观的形式美构图及空间布局方法
景观的形式美构图及空间布局方法

知识点一形式美的表现形态

1、线条类型及美学特征

长的横线条有水平的广阔宁静舒展的感觉;竖直线有上升的感觉;短直线表示停顿;虚线产生延续感;斜线有动势。直线构成的图案和道路表现出秩序感和理性;弧线和弯曲的线条则有流畅、活波感,其中圆弧形有丰满感、抛物线有强烈的动感、波浪线则有起伏感。园林设计中可以充分运用线条创造多元的景观形态。

2、图形类型及美学特征

图形可分为规则式和自然式。规则式图案稳定、有序、有一定的轴线关系和数比关系,给人以严整和秩序感,适合纪念性或者规模宏大的园林。不规则图案则表现出自然、不对称、活波、柔和、随意的特征,适合休闲娱乐的园林空间。

3、体形的美学特征

园林构成各个要素都有丰富多样的外观形态。而不同的园林风格和园林类型中,各种景观元素表现出的形态各不相同。设计中要把握园林风格,综合运用造景元素的多样化立体形态进行有机组合,创造既丰富又统一的园林风貌。

知识点二形式美的基本原则

构成园林景观的基本要素是点、线、面、体、质感、色彩,如何组织这些要素创造优美的园林景观、构成秩序空间需要掌握形式美的一般原则。

1、统一与变化

统一与变化是形式美的主要法则。统一意味着部分与部分以及与整体之间的和谐关系;变化则表明其间的差异。统一应该是整体的统一,变化应该是在统一的前提下有秩序的变化。过于统一会显得单调乏味,变化过多则容易显得杂乱无章。

2、对比和相似

相似是由同质部分组合产生的,可以产生统一的效果,但往往显得单调。对比是异质部分组合时由于视觉强弱的结果产生的,其特点与相似相反。形体、色彩、质感等构成要素之间的差异是设计个性表达的基础,能产生强烈的形态感情,主要表现在量(多少、大小、长短、宽窄、厚薄)、方向(纵横、高低、左右)、形(曲直、钝锐、线面体)、质感(光滑与粗糙、软硬、轻重、疏密)、色彩(黑白、明暗、冷暖)等方面。同质部分成分多,相似关系占主导;异质部分成分多,对比关系占主导。相似关系占主导时,形体、色彩、质感等方面产生的微小差异称为微差,当微差积累到一定程度后,相似关系便转化为对比关系。

3、均衡

均衡是部分与部分或与整体之间所取得的视觉平衡,有对称和不对称平衡两种形式,前者是静态的,后者具有动态感。

对称平衡是最规整的构成形式,对称本身就存在着明显的秩序性,通过对称达到统一是常用的手法。对称具有规整、庄严、宁静、单纯等特点。但过分强调对称会产生呆板、压抑、的感觉。对称有三种形式:轴对称、中心对称、旋转对称(其中旋转180°的对称称为反对称)。这些对称形式都是平面构图和设计中常用的形式。

不对称的平衡没有明显的对称轴和对称中心,但具有相对稳定的构图重心。不对称平衡构图活泼、富于变化,具有动态感。对称平衡较工整,不对称平衡较自然。

4、比例与尺度

比例是使得构图中的部分与部分或整体之间产生联系的手段。比例与功能有一定的关系,在自然界或人工环境中,大凡具有良好功能的东西都具有良好的比例关系。例如人体、动物、树木、机械和建筑物。不同比例的形体具有不同的形态感情。

①黄金分割比:分割线段使两部分之比等于部分与整体之比的分割称为黄金分割,其比值(φ=

1.618…)称为黄金比。两边之比等于黄金比的矩形称为黄金比矩形,它被认为是自古以来最均衡优美的矩形。

②整数比:线段之间的比例为2:3、3:4、5:8等整数比例的比称为整数比。由整数比构成的矩形既有匀称感、静态感,而由数列组成的复比例如2:3:5:8:13等构成的平面具有秩序感动态感。现代设计注重明快、单纯,因而整数比的应有较广泛。

③平方根矩形:由包括无理数在内的平方根(n为正整数)比构成的矩形称为平方根矩形。平方根矩形自古西腊以来一直是设计中重要的比例构成因素。以正方形的对角线作长边可作得矩形,以矩形的角线作长边可得到矩形,依此类推可作得平方根矩形。

④勒?柯布西耶模数体系:勒?柯布西耶模数体系是以人体基本尺度为标准建立起来的,它由整数比、黄金比和费波纳齐级数组成。勒?柯布西耶进行这一研究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理解人体尺度,为建立有秩序的、舒适的环境设计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这对内、外部空间的设计都很有参考价值,该模数体系将地面到脐部的高度1130mm定为单位A,身高为A的φ倍(A×φ≈1130×1.618≈1829mm),向上举手后指尖到地面的距离为2A。将A为单位形成的φ倍费波纳齐级数列作为红组,由这一数列的倍数形成的数组作为蓝组,这两组数列构成的数字体系可作为设计模数。

5、韵律与节奏

韵律是由构图中某些要素有规律地连续重复产生的,如园林中的廊柱,粉墙上的连续漏窗、等都具有韵律节奏感。重复是获得节奏的重要手段,简单的重复单纯、平稳;复杂的、多层面的重复中各种节奏交织在一起,有起伏、动感,构图丰富,但应使各种节奏统一于整体节奏之中。

①简单韵律:简单韵律是由一种要素按一种或几种方式重复而产生的连续构图。简单韵律使用过多易使整个气氛单调乏味,有时可在简单重复基础上寻找一些变化。

②渐变韵律:渐变韵律是由连续重复的因素按一定规律有秩序地变化形成的,如长度或宽度依次

增减,或角度有规律地变化。

③交错韵律:交错韵律是一种或几种要素相互交织、穿插所形成的。

知识点三园林绿地构图

园林绿地构图是指将组成园林的各个要素与时间、空间有机组合,使园林获得良好观赏效果的手法和规律。园林构图中应充分利用各种构图手法把地形地貌、自然山水、植物、建筑小品等园林元素有机组合,呈现出丰富美观的园林风貌。园林构图中还需在统一规划下借助园艺、建筑、雕塑、照明等各类造型艺术来增强园林的艺术表现力;园林建设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构图中应当因时而变;地域自然条件差异也是构图中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园林绿地构图基本规律主要有:1、多样统一法则

风景园林是多种要素组成的空间艺术,要创造多样统一的艺术效果,可通过许多途径来达到。

①形体的变化与统一:形体组合的变化统一可运用两种办法,其一是以主体的主要部分形式去统一各次要部分,各次要部分服从或类似主体,起到衬托呼应主体的作用;其二对某一群体空间而言,用整体体形去统一各局部形体或细部线条。

②风格和流派的变化和统一:中国古典园林建筑因地因时因民族的不同而变化。如以营造法则为准的北派建筑和以营造法源为准则的南式建筑,就各自显示出其地域性的变化和统一。

③图形线条的变化与统一:指各图形本身总的线条图案与局部线条图案的变化统一。

④动势动态的变化与统一:指景物本身之间或本身与周围环境之间在动势倾向变化中的统一。

⑤形式与内容的变化统一:建筑外观形态与其功能有密切的关系,存在着一定的规律性,其外观形式可以变化多端,但都应当与其使用功能有内在的统一。

⑥材料与质地的变化与统一:园林景观元素在选材方面既要有变化又要保持整体的一致性,才能突出景物的本质特征。各种材质之间必须有主次比例,切忌等量混杂。

⑦线型纹理的变化与统一:园林要素在线条走向以及表面纹理的处理上可以丰富变化,但可以统一在其中线条走向上或者表面纹理上,从而求得整体感。

⑧尺度比例的变化与统一:园林景观的尺度比例应当随着使用功能、艺术内涵、使用对象的不同而在统一中求变化。

⑨局部与整体的变化和统一:在同一园林中,景区景点各具特色,但就全园总体而言,其风格造型,色彩变化均应保持与全园整体的基本协调,在变化中求完整。寓变化于整体之中,求形式与内容的统一,使局部与整体在变化中求协调,给人以完整和谐的整体感。

2、整齐统一律

指园林景物形式中多个相同或相似部分的重复出现,或是等距排列与延续,在美学上呈现出庄严感和秩序感。

3、参差律

与整齐一律相对,指各风景要素和要素中各部分之间,有次序的变化与组合关系。一般是通过景物的高低,起伏,大小,前后,远近,疏密,开合,浓淡,明暗,冷暖等无周期的连续变化和对比方法,使景观丰富多彩,变化多端。参差并不代表杂乱,如在园林的堆山叠石,树木配置等方面常常通过在实践中摸索出来的章法,取得主次分明,层次丰富和错落有致的艺术效果。

4、均衡律

均衡是指景物群体的各个部分之间的对立统一的空间关系,一般表现为静态均衡和动态均衡两大类型。动态均衡在创作中有以下几种用法:构图中心法、杠杆均衡法、惯性心理法。园林造景中就广泛运用三角形构图法以及园林重心处理来营造生动的园林画面。

5、对比律

在园林造景艺术中,往往通过形式和内容的对比关系而更加突出主体,产生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古典园林中通过空间的大小对比以小衬大就是典型的对比手法。风景园林造景常常运用形体,线

形,空间,数量,动静,主次,色彩,光影,虚实,质地,意境等方面的对比来塑造特质鲜明的园林景观。在具体应用中,“底与图”的反衬(指背景对主景物的衬托对比)也是经常使用的方法。此外也要注意强烈对比和微差对比的区别,前者强调差异的对比美,后者则追求谐调中的差异美。

6、谐调率

在园林造景中,有以下几种达到景观协调的方法:

①相似协调法

指形状基本相同的几何形体,建筑,花坛,树木等,其大小及排列不同而产生的协调感。

②近似协调感

指相互近似的景物重复出现或相互配合而产生协调感。如长方形与方形花坛的连续排列。中国博古架的组合,建筑外形轮廓线的微差变化等。

③局部与整体协调

可以表现在整个风景园林空间中,局部景区景点与整体的协调,也可表现在某一景物的各种组成部分与整体协调。如果假山石的局部用石,纹理必须服从总体用石材料纹理走向。

7、比例律

在人类的审美活动中,使客观景物和人的心理经验形成一定的比例关系,使人得到美感,这就是合乎比例了,换言之,就是景物整体与局部间存在着的关系,是合乎逻辑的必然关系。人们经过长期实践探索发现了很多经验性的优美比例,在景观规划设计的平面构图、建筑小品立面造型中都可以广泛应用。此外,人的使用功能也是决定事物比例尺度的决定原因。如人体尺寸及其活动规律决定了房屋三度空间长、宽、高的比例;门、窗洞的高、宽应有的比例等,坐等、桌子和床的比例尺寸等。因此,对于景观来说,决定比例关系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如不同时期的不同建筑材料、结构形式和使用功能,以及不同的民族文化传统,在长期发展过程中,会产生不同特征

的比例形式,从而表现出丰富多彩的建筑风格和园林风貌。因此比例有其绝对的一面,也有其相对的一面。

8、尺度

比例一般只反映景物及各组成部分之间的相对数比关系,而不涉及具体的尺寸,而尺度则是各景物和人之间发生关系的产物,凡是与人有关的物品或环境空间都有尺度问题。在园林造景中,运用尺度规律进行设计的方法如下:

①单位尺度引进法

即引用某种为人所熟悉的景物作为尺度标准,来确定群体景物的相互关系,从而得出合乎尺度规律的园林景观。

②人的习惯尺度法

和习惯比例法相似,习惯尺度仍是以人体各部分尺寸及其活动习惯尺寸规律为准,来确定风景空间及各景物的具体尺度。根据实际的空间特点和使用需求确定采用大尺度、超常尺度还是亲密尺度。

③尺度与环境的协调关系

一件雕塑在室内显得气魄非凡,移到大草坪、广场中则顿感逊色,尺度不佳。一座假山在大水面边奇美无比,而放到小庭院里则必然感到尺度过大,拥挤不堪。这都是环境因素的相对尺度关系在起作用,也就是景物与环境尺度的协调与统一规律。

④模度尺度设计法

运用好的数比系列或被认为是最美的图形,如圆形、正方形、矩形、三角形等作为基本模度,进行多种划分、拼接、组合、展开或缩小等,从而在立面、平面或主体空间中,取得具有模度倍数关系的空间,这不仅能得到好的比例尺度效果,而且也给建造施工带来方便。

总之,尺度既可以调节景物的相互关系,又可以造成人的错觉,从而产生特殊的艺术效果。在实际应用中,不少有价值的比例尺度概念可供借鉴:

①建筑空间1/10理论:指建筑室内空间与室外庭院空间之比至少为1:10。

②景物高度与场地宽度的尺度关系:一般用1:3—1:6为好。

③地与墙的比例关系:设地与墙为D和H,当D:H<1时为夹景,空间通过感快而强:当D:H=1时,为稳定效果,空间通过感平缓:D:H>1时则具有开阔效果,空间感开敞而散漫,没有通过感。

④墙或绿篱的高度在空间分隔上个感觉规律:当高≤30cm时有图案感,但无空间隔离感,多用于花坛花纹、草坪模纹边缘处理。当高60cm时,稍有边界划分和隔离感,多用于路边、建筑边缘的处理。当高90—120cm时,具有较强烈的边界隔离感,多用于安静休息区的高篱处理。当高度>160cm时,即超过一般人的视线时,则使人产生空间隔断或封闭感,多用于障景、隔景或特殊活动的封闭空间的绿墙处理。

9、节奏与韵律

在园林中,节奏就是景物简单的反复连续出现,通过时间的运动产生美感。而韵律则是节奏的深化,是有规律但又自由地抑扬起伏变化,从而产生富于感情色彩的律动感。如园林中的廊柱,粉墙上的连续漏窗、人工植物群落的林冠线、人行道上等距栽植的树木等都具有韵律节奏感。常见的韵律方式有连续韵律、渐变韵律、突变韵律。根据其表现形式,又可分为三种类型:规则、半规则、和自然韵律,前者表现了严整的规定性、理智性特征;后者表现其自然的多变性、情感性特征;而中者则显示出两者的共同特征。按照三种类型进行规划设计,则可得到三种不同形式类型的风景园林外貌,即规则式,自然式和混合式。

10、主从律

在园林空间里,多景观要素、多景区空间、多造景形式同时存在,决定了必须有主有次,主次分

明,才能达到既丰富多彩,又多样统一的完美效果。

11、整体律

整体性是对所有艺术作品的共同要求。无论各种形式美法则如何变化,风景要素如何变更,其最终目的是要创造一个综合性的、完整的游憩空间。各要素之间互相辅助,彼此联系才能构成和谐的有机整体。取得整体性的方法很多,就造园而言,可运用分隔与联系法、主次分明法、层次联系法、形体对位法等。其中对位法应用很广,有规则和自由对位两类,前者又有心线对位和边线对位。在建筑上有构造对位,在园林布局上有轴线对位、视线对位、景点对位。这些都是达到园林整体感常见的方法。

知识点四园林空间布局

园林空间艺术布局是在园林艺术理论指导下对所有空间进行巧妙,合理,协调,系统安排的艺术,目的在于构成一个既完整又丰富的园林境界。规划布局常常从静态,动态两方面展开。

一、静态空间特征研究

1、静态空间类型

一般按照活动内容,静态空间可分为生活居住空间,游览观光空间,安静休息空间,体育活动空间等。按照地域特性可分为山岳空间,台地空间,谷地空间,平地空间等。按照开朗程度分为开朗空间,半开朗空间和封闭空间等。按照构图要素分为绿色空间,建筑空间,山石空间,水域空间等。按照空间的大小分为超人空间,自然空间和亲密空间。还有依其形式分为规则空间,半规则空间和自然空间。根据空间的多少分为单一空间和复合空间等。

2、风景界面与空间感

局部空间与大环境的交接面就是风景界面。风景界面是由天地及四周景物构成的。以平地(或水

面)和天空构成的空间特征,有旷达感。以峭壁或树高夹持,其高宽比大约6:1至8:1时的空间有峡谷或夹景感。由六面山石围合的空间则有洞府感。以树丛和草坪构成的≥1:3空间,有明亮亲切感,以大片高乔木和矮地被组成的空间,给人以荫浓景深的感觉。一个山环水绕,泉瀑直下的围合空间则给人清凉世界之感。一组由山环树抱庙宇林立的复合空间,给人以人间仙境的神秘感。一处四面环山,中部底凹的山林空间,给人以深奥幽静感。以云烟水域为主体的洲岛空间,给人以仙山琼阁的联想。还有,中国古典园林的咫尺山林,给人以小中见大的空间感。而园中园,给人以大中见小的感受。巧妙地利用不同的风景界面组成关系,进行园林空间造景,将给人们带来静态空间的多种艺术魅力。

3、静态空间的视觉规律

①最宜视距

正常的人的清晰视距为25—30cm,明确看到景物细部的视野为30—50m,能识别景物类型的视距为250—270m,能辨认景物轮廓的视距为500m,能明确发现物体的视距为1200—2000m。利用人的视距进行造景和借景,将取得好的景观效果。

②最佳视域

从观赏效果来看,人的最佳垂直角小于30°,水平角度小于45°,即人们静观景物的最佳视距为景物高度的2倍,宽度的1.2倍。当景物的高度大于宽度时,应综合考虑两个数值,一般来讲,高度的完整性大于宽度的完整性。

在静态空间内也要允许游人在不同部位赏景从而获得不同的视觉效果。景物观赏的最佳视点有三个位置:垂直视角18°,视距为景物高的3倍距离,可以观察景物的整体以及环境;垂直视角27°,视距为景物高的2倍距离,适合观察景物的整体;垂直视角45°,视距为景物高度的1倍距离,可以观察景物局部和细部。

对于主体雕塑景观,可以在上述三个视点距离位置创造开阔平坦的场地以满足游人观赏需求。

③三远视距

借鉴画论三远法,可以为游人创造更为丰富的视景条件:

a.仰视高远:一般认为,仰角分别为大于45°、60°、80°90°时,可以产生高大感、宏伟感、崇高感和危严感。若大于90°,则产生下压的危机感。在园林绿地中为了强调作为主景的山石、建筑等的高大感,可以采用缩短视距到景物高度一倍距离以内以增大仰角的做法。这种做法也会带来一定的压抑感。

b.俯视深远:园林中也常利用地形或人工造景,创造高点以供人俯视。绘画中称为鸟瞰。俯视角<45°、<30°、<10°时分别产生深远,深渊,凌空感。当<0°时,则产生欲坠危机感。俯视有开阔惊险的效果,可以利用自然地形条件获得,也可以建高楼高塔来满足。

c.中视平远:以视平线为中心的30°夹角视场,可远望平视。平视观景给人广阔宁静的感受。因此园林中常要创造宽阔的水面、平缓的草坪、开敞的视野和远望的条件,这就把天边的水色云光,远方的山廊塔影借来身边,一饱眼福。平视景观的布置适宜选在视线可以延伸到的较远的地方,并设置供休息远眺的亭廊水榭。另外,适当提高视点可以使平视获得更宽的视野。

4、静态空间尺度规律

在一个空旷的草坪或者广场中心布置景物的时候,其景物的高度H和底面D的关系在1:3—1:6之间时,景观效果最好。如果受场地限制不能提供足够的视距,则要更多注意景物细部。对于纪念性建筑或者标志物来说,在较短的视距内观察可以获得高大的感觉。传统造园在堆石叠山的时候也常常使游人在局促环境观赏以造成高插云端的感觉。

二、空间布局手法和形式

1、空间布局手法

①主景与配景

主景是空间构图的中心,能集中体现主题,是观赏视线的焦点,配景起陪衬和烘托主景的作用,二者相得益彰。主景突出的方式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

a.主景升高:主景升高可以产生仰视观赏的效果从而起到突出景观的作用,这种方法往往与轴线结合使用。

b.轴线和风景视线焦点:轴线端点或者几条轴线交点安排主要景物,主景前方配置成对的景物形成陪衬,这种方式对于突出主景重要性很有效。

c.环拱空间焦点:四周环抱的空间周围景物往往有向心的动势,利用环拱空间动势向心的规律,在动势集中的焦点布置主景可以获得突出的效果。

d.空间构图的重心:三角形、圆形图案等重心为几何构图中心,往往是突出主景的最佳位置,可以起到很好的位能效应。自然式园林布局中主景可以布置在自然重心上,忌居中。

e.渐变法:布局中采用从低到高逐步升级,层层深入引导进入主景的方式,构建良好的序列关系,可以达到引人入胜,突出主景的作用。

园林主景形成的方法很多。景物体量大而高自然容易获得主景效果,但小体量和矮的景物也可以通过对比以大衬小而得以突出。

②前景、中景、背景

景色就空间层次而言可分前景、中景、背景,一般来讲中景是重点。景色没有层次就会缺乏深远感。无论是空间布局还是植物配置都需要组织景观层次。设计中可根据具体情况安排层次的丰富程度。

③平面和立面控制中心

在园林构图中,采用大体量的景观建筑、山石、植物景观或者集中的广场开放空间来统领园林总体的方式称为平面控制中心法;采用有一定高度的景物来统领全局的方式则称为立面控制中心,作为立面控制中心的景观建筑通常可以登临眺望,提供高视点的观赏体验,丰富景观层次。

2、空间布局形式

①空间布局形式确定

a.根据园林性质和内容

不同性质不同类型的园林有相应的不同园林形式。形式服从园林内容、体现园林特征、表达园林主题。如纪念性园林在布局形式上多采用强烈轴线、对称、规则、逐步升高等方式来表达纪念氛围,而休闲娱乐性的园林在布局上更灵活自由多变。

b.根据地方传统文化

c.根据整体风格决定

②园林基本布局形式

园林布局基本形式包括规则式园林、自然式园林和混合式园林。

三、动态序列艺术布局

园林是流动的空间,游人可以在自然风景的时空转换中获得步移景异的体验。不同的空间类型的有机整体构成连续的景观,这就是园林景观的动态序列。

1、园林空间的功能秩序

园林空间布局中常常会根据空间的功能关系来确定空间领域,,由此形成一定的空间层次,建立相应的空间秩序。例如:外部的-半外部的-内部的,公共的-半公共的-私密的,开放的-半开放的-封闭的,空间功能不同决定了空间形态的多样变化。按照空间功能关系组织的秩序可以是直线型的也可以是向心型的。

直线型的空间秩序可以使游人在行进过程中获得连续的渐变的空间体验。各个系列空间通过限定方式、连接方式、尺度调整、材质变化等各方面的细节处理体现出清晰的空间层次和较好的连续性。空间之间既相区分又紧密联系。对于复杂形态的园林空间,也可能有多种功能秩序,设计中

应当处理好它们的组合关系,拟清主要线索和辅助线索的关系,创造完美的空间功能秩序。

向心型的空间秩序通常是以主体空间为中心,其余空间围绕它布置。这种向心型的空间秩序往往是将在面积上、在空间整体上起控制作用的、开放的主体空间放在视觉焦点形成构图中心。其余的空间既与主体空间有行动上和视线上的沟通,彼此之间也相互渗透。

空间功能秩序的组织方式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处理。设计者应当考虑在满足人们行为方便和空间功能的前提下创建脉络清晰的空间秩序。

2、园林空间的展示序列

园林景观的展示序列根据园林类型的不同而不同。

①一般序列

空间组织如同文学作品中情节的安排,能构建序幕-发生-发展-高潮-尾声这样完整而富有诱导性的序列。设计者根据园林规模大小以及内容的多少来确定景观序列的层次。这是动态的序列,在行进中可获得对于园林景观的完整理解。在设计中有意识构建这样的景观序列,并以一种动态的观点分析园林空间实际视觉效果是创造优美园林景观的重要方法。

②循环序列

综合性园林或风景区一般都采用多向入口、循环道路系统,多景区景点划分(也分主次景区),分散式游览线路的布局方法,以满足游览的需要。序列方式可以是单循环也可以是复循环,根据园林规模大小和内容多少而定。在复循环中,各序列环状沟通,以各自入口为起景,以主景区主景物为构图中心,通过轴线等方式的控制形成有整体感的园林景观,同时也既满足游人需要。

③专类序列

专类园林因其特殊性而有特殊的序列。如植物园多以植物演化系统组织园景序列。又如动物园一般从低等到鱼类、两栖类、爬行类到鸟类、食草、食肉及哺乳动物,国内外珍奇动物乃至灵长类高级动物类等等,形成完整的景观序列,并创造出以珍奇动物为主的全园构图中心。某些盆景园

也有专门的展示序列,如盆栽花卉与树桩盆景、树石盆景、山水盆景、水石盆景、微型盆景和根雕艺术等,这些都为空间展示提出了规定性序列要求,故称其为专类序列。

3、园林道路系统布局的序列类型

园林空间序列的展示,主要依靠道路系统的导游职能。多种类型的道路体系为游人提供了动态游览的条件,因地制宜的园景布局又为动态序列的展示打下了基础。常见的类型有串联式、并联式、环形式、多环式、放射式、分区式。

4、园林景观序列的创作手法

景观序列的形成要运用各种艺术手法,而这些手法又多离不开形式美法则的范围。园林的整体以及各个园林要素的布置中都需要以整体性的法则进行思考,综合运用序列的组织方式来完善。

①风景序列的主调、基调、配调、和转调

风景序列是由多种风景要素有机组合,逐步展现出来的,在统一基础上求变化,又在变化中求统一,这是创造风景序列的重要手段。以植物景观要素为例,作为整体背景或底色的树林可谓基调,作为某序列前景和主景的树种为主调,配合主景的植物为配调,处于空间序列转折区段的过渡树种为转调,过渡到新的空间序列区段时,又可能出现新的基调、主调和配调,如此逐渐展开就形成了风景序列的调子变化,从而产生渐变的观赏效果。

②风景序列的起结开合

作为风景序列的构成,可以是地形起伏,水系环绕,也可以是植物群落或建筑空间,无论是单一的还是复合的,总有头有尾,有放有收,这也是创造风景序列常用的手法。以水体为例,水之来源为起,水之去脉为结,以收放变换而创造水之情趣,这在古典园林中很普遍。

③风景序列的断续起伏

这是利用地形地势变化而创造风景序列的手法之一。多用于风景区和郊野公园。一般风景区山水起伏,游程较远,我们将多种景区景点拉开距离,分区段布置,在游步道的引导下,景序断续发

展,游程起伏高下,从而取得引人入胜、渐入佳境的效果。

④园林植物景观序列的季相与色彩布局

园林植物是风景园林景观的主体,然而植物又有其独特的生态规律,在不同的立地条件下,利用植物个体与群落在不同季节的外形与色彩变化,再配以山石水景,建筑道路等,必将出现绚丽多姿的景观效果和展示序列。如扬州个园内春植青竹,配以石笋,夏种槐树、广玉兰,配太湖石,秋种枫树、梧桐,配以黄石,冬植腊梅、天竹,配以白色英石,并把四景分别布置在游览线的四个角落里,则在咫尺庭院中创造了四时季相景序。

⑤园林建筑群组的动态序列布局

风景建筑在园林中起画龙点睛的作用。建筑布局包括建筑群体组合的本身以及整个园林中的建筑布置。对一个建筑群组而言,应该有入口、门厅、过道、次要建筑、主题建筑的序列安排。对整个风景园林而言,从大门入口区到次要景区,最后到主景区,都有必要将不同功能的建筑群体,有计划地安排在景区序列线上,形成一个既有统一展示层次,又变化多样的组合形式。

景观生态学格局过程尺度和等级

景观生态学—格局、过程、尺度与等级 邬建国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12月 Landscape Ecology Pattern,Process,Scale and Hierarchy,Higher Education Press 景观生态学中的基本概念 起源与发展 起源于中欧和东欧,可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德国区域地理学家Troll于1939年创造了“景观生态学”一词,并将其定义为研究某一景观中生物群落只见错综复杂的因果反馈关系的科学。Naveh和Lieberman(1984)继承并发展了欧州景观生态学的概念,提出“景观生态学是基于系统论、控制论和生态系统学之上的跨学科的生态地理科学,是整体人类生态系统科学的一个分支。”在北美,直到20世纪80年代初才开始逐渐兴起。如今,等级理论、分形理论、渗透理论、尺度观点以及一系列空间格局分析方法和动态模拟途径在景观生态系中的广泛应用,为该科学增添了新内容和新特点。 研究范畴 研究对象和内容 (1)景观结构:景观组成单元的类型、多样性及其空间关系。 (2)景观功能:景观结构与生态学过程的相互作用,或景观结构单元之间的相互作用。主要体现在能量、物质和生物有机体在景观镶嵌体中的运动过程。 (3)景观动态:景观在结构和功能方面随时间的变化。也就是景观结构单元的组成成分、多样性、形状和空间格局的变化,以及由此导致的能量、物质和生物在分布与运动方面的差异。 研究的重点: (1)空间异质性或格局的形成和动态及其与生态学过程的相互作用; (2)格局—过程—尺度之间的相互关系; (3)景观的等级结构和功能特征以及尺度演绎问题; (4)人类活动与景观结构、功能的相互关系; (5)景观异质性(或多样性)的维持和管理。 格局、过程、尺度 格局(Pattern)是指空间格局,广义地讲,它包括景观组成单元的类型、数目以及空间分布与配置。 过程强调事件或现象的发生、发展的动态特征。 尺度(Scale),广义地讲,是指在研究某一物体或现象是所采用的空间或时间单位,同时又可指某一现象或过程在空间和时间上所涉及到的范围和发生的频率。在景观生态学中,尺度往往以粒度(Grain)和幅度(Extent)来表达。空间粒度之景观中最小可辨识单元所代表的特征长度、面积或体积;时间粒度指某一现象或事件发生的(或取样的)频率. 或时间间隔。幅度指研究对象在空间或时间上的持续范围或长度。 空间异质性和缀块性 空间异质性(Spatial Heterogeneity)是指某种生态变量在空间分布上的不均匀性及其复杂程度。是空间缀块性(Patchness)和空间梯度(Gradient)的综合反映。缀块性强调缀块的种类组成特征及其空间分布与配置关系,比异质性在概念上更为具体化一些。而梯度则指沿某一方向景观特

园林景观空间布局

1.主要内容 园林布局、立意和园林布置的形式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立意与布局 规则式、自然式园林布局形式的内容和 要素构成 园林设计方法 (1)对景对景是园林造景常用的手段之一。对景是人与景物之间形成直接面 对的关系,是指从一个给定的观察点所 观察到的景致。对景具有相对之意,它 往往是一个视觉中心,对整个构景起着 主导的作用。对景又可分为直接对景和 间接对景。直接对景是视线与景直接产 生关系,间接对景会在视线与景的引形 成一定的偏移和隐蔽,景物不一定设在 道路的轴线上或行走的路线上,使人在 不经意间去发现景物,给人以惊异或若 隐若现之感。 (2)借景借景也是园林设计中常用 的方法。借景就是借助一定的组景手段,将其他空间景物纳入所设置的组景范围。

(3)障景障景也称作抑景。障景顾名思义具有隐藏之意,是利用欲显故隐、欲扬先抑的手法,对景物进行必要的遮挡。障景在处理上可由植物、山石或其组合的景物构成屏障。 (4)漏景漏景是一种随意的造景方法,通过稀疏的植物群落或栏杆显现前方的景物,借以引起人的联想,激发人的探究感。古代园林的漏窗便是一例。窗外景物体现为点状时适合框景,体现为面状或散点状时,使用漏景手法可使景色若隐若现,含蓄雅致,内外渗透。这也是漏窗之所以称为漏景的原因。(5)框景是根据选择的特定视点,利用窗框、岩洞、墙洞透视景物,观赏由树干或框架、山洞所围合成的景色构成一幅仿佛镶嵌于镜框内的立体画面,尽管框景是中国园林设计的一种手法,但在西方的园林设计中也屡有应用。在任何情况下,为了保证框景的效果,要注意避免由于景框形状和细节上的繁杂而分散游人的注意力。

(6)夹景夹景主要是在主景前限定一狭长空间,用于突出、强化主景,或起到屏障周围无半景物的效果。在园林设计中,利用自然地形构成夹景虽有极好的效果,故常以人工方法构建夹景。(7)隔景隔景主要利用隔墙、植篱、密植的树木将景物划分为不同的景观空间,形成多个视点,隔景还可将又差又乱的景象用培体、竹篱、植物等遮挡起来。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重点掌握规划式和自然式的园林布局。

景观生态学空间格局分析方法综述

景观生态学空间格局分析 方法综述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景观生态学课程论文 景观生态学景观格局分析方法综述 目录 摘要

摘要 景观格局是景观生态学的核心问题,其目标是通过确定景观格局来分析生态过程。本文主要对景观生态学的格局分析方法进行综述,分别从景观格局分析概述、景观空间格局指数结合景观分析的统计学方法进行阐述,并通过山林地区的景观格局分析方法——以宁远县为例;干旱区绿洲城市景观格局分析方法——以石河子市为例;城市湿地公园景观格局分析——以白鹭湾湿地公园为例,对景观格局分析方法在不同类型的景观中的运用进行详细阐述。 关键词:景观生态学;GIS;景观格局;特征指数;景观类型 引言 景观生态学是研究景观单元的类型组成、空间配置及其与生态学过程相互 作用的综合性学科[1]。它以生态系统的空间关系为研究重点关注尺度的重要性 与时空的异质性。随着景观生态学的逐步发展其研究范围和内容都进一步扩大 突破了原先只是从类型或区域角度对自然综合体进行研究将地理过程与生态过 程也列为研究重心并且从单纯的地理过程研究发展到人地相互作用过程的研 究。在研究理论和方法方面等级理论、分形理论、渗透理论、尺度观点以及一 系列空间格局分析方法和动态模拟途径在景观生态学中也被广泛提出和应用为 其增添了新内容和新特点[2 -3]。 1 景观生态学的格局分析方法 景观格局分析概述 景观生态学研究最突出的特点是强调空间异质性、生态学过程和尺度的关 系这一特点也已成为景观生态学与其他生态学科的主要区别之一。研究景观的 结构(即组成单元的特征及其空间格局)是研究景观功能和动态的基础。空间格 局分析方法是指用来研究景观结构组成特征和空间配置关系的分析方法既包括 一些传统的统计学方法同时也包括一些专门用于解决空间问题的格局分析方 法。笼统地讲这些方法可分为两大类:格局指数方法和空间统计学方法。前者 主要用于空间上非连续的类型变量数据(categorical data)而后者主要用于空间上 连续的数值数据(guantitative data)[4-5]。 景观空间格局指数

园林景观设计原则

园林景观设计原则 2008-03-23 13:35 1 植物景观设计的概念 植物是园林要素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作为唯一具有生命力特征的园林要素,能使园林空间体现生命的活力,富于四时的变化。植物景观设计是20 世纪70 年代后期有关专家和决策部门针对当时城市园林建设中建筑物、假山、喷泉等非生态体类的硬质景观较多的现象再次提出的生态园林建设方向,即要以植物材料为主体进行园林景观建设,运用乔木、灌木、藤本植物以及草本等素材,通过艺术手法,结合考虑各种生态因子的作用,充分发挥植物本身的形体、线条、色彩等自然美,来创造出与周围环境相适宜、相协调,并表达一定意境或具有一定功能的艺术空间,供人们观赏[1]。但是,植物景观设计概念的提出是有其时代背景的。随着生态园林建设的深入和发展以及景观生态学、全球生态学等多学科的引入,植物景观设计的内涵也在不断扩展,现代的植物景观设计概念不但包括视觉艺术效果的景观,还包含生态上的和文化上的景观,甚至更深更广的含义。 2 植物景观设计的一般性原则 植物景观设计对于城市及人居生态环境的改善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目前植物景观设计中存在着许多问题和弊端,其功能性得不到满足,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更是无从谈起。尽管有许多研究者提出过这一方面的一些原则,但主要局限在科学性和艺术性等方面,不够全面,因此,有必要寻求一个正确、全面的思想行动准则,以便在各种情况下把握植物景观设计的尺度。以下就植物景观设计的一般性原则作一探讨。 2. 1 以人为本的原则 任何景观都是为人而设计的,但人的需求并非完全是对美的享受,真正的以人为本应当首先满足人作为使用者的最根本的需求。植物景观设计亦是如此,设计者必须掌握人们的生活和行为的普遍规律,使设计能够真正满足人的行为感受和需求,即必须实现其为人服务的基本功能。但是,有些决策者为了标新立异,把大众的生活需求放在一边,植物景观设计缺少了对人的关怀,走上了以我为本的歧途。如禁止入内的大草坪、地毯式的模纹广场,烈日暴晒,缺乏私密空间,人们只能望“园”兴叹。因此,植物景观的创造必须符合人的心理、生理、感性和理性需求,把服务和有益于“人”的健康和舒适作为植物景观设计的根本,体现以人为本,满足居民“人性回归”的渴望,力求创造环境宜人,景色引人,为人所用,尺度适宜,亲切近人,达到人景交融的亲情环境。 2. 2 科学性原则 植物是有生命力的有机体,每一种植物对其生态环境都有特定的要求,在利用植物进行景观设计时必须先满足其生态要求。如果景观设计中的植物种类不能与种植地点的环境和生态相适应,就不能存活或生长不良,也就不能达到预期的

居住区规划布局的六种形式

居住区规划布局的六种形式 从城市空间的角度讲,居住区是城市空间的重要层次与节点,上通城市下达小区、组团直到住宅内外空间,各空间层次有不同尺度和形态。根据居住区规划布局的实态可概括以下主要形式,大力提昌节约、集约式布局: 一、片块式布局 住宅建筑在尺度、形体、朝向等方面具有较多相同的因素,并以日照间距为主要依据建立起来的紧密联系所构成的群体,它们不强调主次等级,成片成块,成组成团地布置,形成片块式布局形式。一些居住区常采取与体制结构的行政区划相一致的布局形式,按体制规模划分地块,各地块配以相应的公共设施,并遵循日照间距布置建筑,因而自然地形成片块式布局形式,如北京五路居居住区,规整地将基地划分了四个居住小区片块,分别在各地块内配以小区中心,四个小区又配置一个共同的居住区中心,形成“居住区—居住小区”二级体制结构的片块式布局。吉林市通潭大路居住区,则将基地细分出20个居住组团地块,每个组团用地2.5~5hm2,分别在每个组团配置相应的活动中心,20个居住组团共同的居住区中心沿干道布置,形成“居住区—居住组团”二级体制结构的片块式布局。上海曲阳新居住区,则按居住区—居住小区—居住组团”的体制结构划分用地分别设置各级中心,形

成三级体制结构的片块式布局。 二、轴线式布局 空间轴线或可见或不可见,可见者常为线性的道路、绿带、水体等构成,但不论轴线的虚实,都具有强烈的聚集性和导向性。一定的空间要素沿轴布置,或对称或均衡,形成具有节奏的空间序列,起着支配全局的作用。如上海三林苑小区,以一步行水街为中心构成“水”轴线布局形式。百米长形水池,配以不锈钢群鱼雕塑、小天使喷泉、天然巨石、植草砖、架空层、孤形长廊,并以大片草坪(7500m2)衬托,具有显明的欧陆风格。广州东辉广场居住区,为一“路”轴线式布局,其特点是面对纵横两条城市干道穿越基地的不利条件,因势利导运用轴线式布。局手法,将公共服务设施绕两干道交叉口布置,形成聚合强大的居住区中心,同时用纵贯南北的步行绿带——绿轴,将基地南北边界滨河绿地连成一气,绿带内布置小学、托幼等日常性公共设施,成为有生气的信息传递纽带,各组团与绿带相通。此外还设一环形道路连通南北,以疏解纵横干道交通对居住区的干扰与分割。如此,被两条城市干道分割的基地便组成了有机整体。广东中山翠享槟榔小区,则采用多轴线的平行和交叉布局,将绿化景观、建筑群体串连起来,丰富而有序,尤其使一个个亲切的院落小空间统合成整体,不求宏伟场景但求温馨和谐。北京大吉城小区,以小区西北角的康有为故居广场为起点的

室内空间布局

室内空间布局 一、室内空间的组成 1、基面:通常是指室内空间的底界面或底面,建筑上称为“楼地面”或“地面”。 水平基面,水平基面的轮廓越清楚它所划定的基面范围就越明确。 抬高基面,采用抬高部分空间的边缘形式以及利用基面质地和色彩的变化来达到这一目的。 降低基面:将部分基面降低,来明确一个特殊的空间范围,这个范围的界限可用下降的垂直表面来限定。 2、顶面:即室内空间的顶界面,在建筑上称为“天花”或“顶棚”、“天棚”等。 3、垂直面:又称“侧面”或“侧界面”,是指室内空间的墙面(包括隔断)。 室内空间的类型 1、结构空间:通过对外露部分的观赏,来领悟结构构思及营造技艺所形成的空间美的环境。具有现代感、力度感、科技感和安全感。 2、开敞空间:开敞的程度取决于有无侧界面,侧截面的围合程度,开洞的大小及启闭的控制能力。具有外向性,限定度和私密性较小,强调与周围环境的交流、渗透,讲究对景、借景,与大自然或周围空间的融合。 3、封闭空间:用限定性比较高的围护实体(承重墙、轻体隔墙等)包围起来的、无论是视觉、听觉、小气候等都有很强的隔离性的空间称为封闭空间。具有领域感、安全感和私密性,其性格是内向的、拒绝性的。 4、动态空间:动态空间引导人们从动的角度观察周围事物,把人们带到一个由空间和时间相结合的“第四空间”。其特色是“ (1)利用机械化、电气化、自动化的设备如电梯、自动扶梯等加上人的各种活动,形成丰富的动势。 (2)组织引人流动的空间系列,方向性比较明确。 (3)空间组织灵活,人的活动路线不是单向而是多向。 (4)利用对比强烈的图案和有动感的线型。 (5)光怪陆离的光影,生动的背景音乐。 (6)引进自然景物,如瀑布、花木、小溪、阳光乃至禽鸟。 (7)楼梯、壁画、家具、使人时停、时动、时静。 (8)利用匾额、楹联等启发人们对动态的联想。 5、悬浮空间:室内空间在垂直方向的划分采用悬吊结构时,上层空间的底界面不是靠墙或柱子支撑,而是依靠吊竿支撑,因而人们在其上有一种新鲜有趣的“悬浮“之感。也有不用吊竿,而用梁在空中架起一个小空间,颇有一种”漂浮“之感。具有通透完整,轻盈高爽,并且低层空间的利用也更为自由、灵活。 6、静态空间:(1)空间的限定度比较强,趋于封闭型。 (2)多为尽端空间,序列至此结束,私密性较强。 (3)多为对称空间(四面对称或左右对称),除了向心、离心以外,较少 其它的倾向,达到一种镜台的平衡。 (4)空间几陈设的比例、尺度协调。 (5)色调淡雅和谐,光线柔和,装饰简洁。 (6)视线转换平和,避免强制性引导视线的因素。 7、流动空间:它的主旨是不把空间作为一种消极静止的存在而是把它看作一种生动得力量。在空间设计中,避免孤立静止的体量组合,而追求连续的运动的空间。

景观设计的关键要素空间规划和树木布局

景观设计的关键要素空间规划和树木布局 就像建筑元素——地板、墙壁和天花板构成建筑空间一样,自然元素也能够在大型、中型和小型区域,如公共和住宅花园中创造空间。 巴西景观设计师Benedito Abbud 说:“景观是唯一人类五种感官都参与的艺术表现形式。而建筑、绘画、雕塑等视觉艺术只使用或滥用视觉,景观还涉及嗅觉、听觉、味觉和触觉,通过添加最多样化和完整的感性体验,提供丰富的感官体验。一个可以使所有感官变得更敏锐的花园,就越能好的完成自己的角色。” 下面我们列出一些景观规划和设计的关键要素。请阅览这些原则,并了解为什么不应该随机放置树! ▼自然作为建筑元素

与建筑的建设性元素一样,植被也可以提供同等的空间条件,通过树木、灌木和不同种类的植物的特殊使用。树木可以与类似的空间特性相关联,就像柱子和树冠可以与屋顶和天花板提供的条件相关联一样。灌木倾向于建立一种保护性的感觉,不同类型的草和岩石与地板有关。 ▼开放空间和自由区域

虽然有些区域会用植物来遮阴或作为屏障,结合自由区域(空地)也是至关重要的,用户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激活,给人们自由放松,运动,野餐或与他们的宠物共度时光。 大的开放空间会受到太阳能的挑战,所以利用潮湿的区域,如小湖泊或水镜可以有所帮助。塑造植被群来影响或引导主导风也可以确保更有利的条件。 ▼树的排列和布局 景观项目的重点之一是为不同的用途和活动创建区域。元素的确定位置将创造不同的氛围,并可能将一个确定的区域转换为一个具有特定用途的清晰而明确的空间,或者也可以像大多数公园一样为即兴活动留出空间。 下面是一些树布局的标准模板及其效果。 线性布局:如果以线性方式布局,相同高度的树木或物种往往会创造垂直平面,就像一系列柱子或墙壁一样。你可以利用树木的树叶密度和它们的高度来获得不同的空间效果。

景观的形式美构图及空间布局方法

知识点一形式美的表现形态 1、线条类型及美学特征 长的横线条有水平的广阔宁静舒展的感觉;竖直线有上升的感觉;短直线表示停顿;虚线产生延续感;斜线有动势。直线构成的图案和道路表现出秩序感和理性;弧线和弯曲的线条则有流畅、活波感,其中圆弧形有丰满感、抛物线有强烈的动感、波浪线则有起伏感。园林设计中可以充分运用线条创造多元的景观形态。 2、图形类型及美学特征 图形可分为规则式和自然式。规则式图案稳定、有序、有一定的轴线关系和数比关系,给人以严整和秩序感,适合纪念性或者规模宏大的园林。不规则图案则表现出自然、不对称、活波、柔和、随意的特征,适合休闲娱乐的园林空间。 3、体形的美学特征 园林构成各个要素都有丰富多样的外观形态。而不同的园林风格和园林类型中,各种景观元素表现出的形态各不相同。设计中要把握园林风格,综合运用造景元素的多样化立体形态进行有机组合,创造既丰富又统一的园林风貌。 知识点二形式美的基本原则 构成园林景观的基本要素是点、线、面、体、质感、色彩,如何组织这些要素创造优美的园林景观、构成秩序空间需要掌握形式美的一般原则。 1、统一与变化 统一与变化是形式美的主要法则。统一意味着部分与部分以及与整体之间的和谐关系;变化则表明其间的差异。统一应该是整体的统一,变化应该是在统一的前提下有秩序的变化。过于统一会显得单调乏味,变化过多则容易显得杂乱无章。

2、对比和相似 相似是由同质部分组合产生的,可以产生统一的效果,但往往显得单调。对比是异质部分组合时由于视觉强弱的结果产生的,其特点与相似相反。形体、色彩、质感等构成要素之间的差异是设计个性表达的基础,能产生强烈的形态感情,主要表现在量(多少、大小、长短、宽窄、厚薄)、方向(纵横、高低、左右)、形(曲直、钝锐、线面体)、质感(光滑与粗糙、软硬、轻重、疏密)、色彩(黑白、明暗、冷暖)等方面。同质部分成分多,相似关系占主导;异质部分成分多,对比关系占主导。相似关系占主导时,形体、色彩、质感等方面产生的微小差异称为微差,当微差积累到一定程度后,相似关系便转化为对比关系。 3、均衡 均衡是部分与部分或与整体之间所取得的视觉平衡,有对称和不对称平衡两种形式,前者是静态的,后者具有动态感。 对称平衡是最规整的构成形式,对称本身就存在着明显的秩序性,通过对称达到统一是常用的手法。对称具有规整、庄严、宁静、单纯等特点。但过分强调对称会产生呆板、压抑、的感觉。对称有三种形式:轴对称、中心对称、旋转对称(其中旋转180°的对称称为反对称)。这些对称形式都是平面构图和设计中常用的形式。 不对称的平衡没有明显的对称轴和对称中心,但具有相对稳定的构图重心。不对称平衡构图活泼、富于变化,具有动态感。对称平衡较工整,不对称平衡较自然。 4、比例与尺度 比例是使得构图中的部分与部分或整体之间产生联系的手段。比例与功能有一定的关系,在自然界或人工环境中,大凡具有良好功能的东西都具有良好的比例关系。例如人体、动物、树木、机械和建筑物。不同比例的形体具有不同的形态感情。 ①黄金分割比:分割线段使两部分之比等于部分与整体之比的分割称为黄金分割,其比值(φ=

城市公共设施空间布局规划分析

城市公共设施空间布局规划分析 摘要在城市规划建设中,公共设施规划是十分重要的核心内容,通过多城市公共设施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布局,能够实现城市土地资源动态平衡。本文首先对城市公共设施规划布局内容进行介绍,然后对城市公共设施规划布局的理念进行分析,并对具体的规划布局要点进行深入研究。 关键词公共设施;住宅;交通 前言 近年来,社会经济发展迅速,城市建设规模也在逐渐扩大,城市公共设施日渐增多,在提升城市居民生活水平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城市公共设施包括体育馆、医院、社会福利配套设施等等,只有对城市公共设施进行合理的空间布局规划,才能够推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1 城市公共设施规划布局分析 在城市公共设施的规划建设中,应该加快公共设施共享,扩大建设规模,积极推进交通设施、通信设备等基础项目建设,构建城乡一体化公共服务设施体系,以促进城乡协调发展。通过应用科学的空间适宜性评价方式,对城市公共设施进行规划分析,可对公共设施布局规划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在具体的布局规划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对于城市生态环境、经济发展、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另外,对于城市公共设施的空间布局规划形式,还需要进行适宜性评价分析,综合考虑城市已有工程项目对于土地资源的利用情况,对公共设施的空间布局进行引导。在具体的分区引导过程中,需要将城市建设用地分为现有的建设用地、新增建设用地以及择机建设用地这三种[1]。 2 城市公共设施规划布局理念 2.1 细分公共物品属性 政府部门是提供城市公共服务的唯一主体,在各类城市公共设施规划建设中,施工成本比较高,建设规模比较大,并且施工工期较长,很难获得收益,因此,私人或者企业往往不会投资建设公共设施。现如今,我国经济体制发生变革,公共设施也逐渐被细分为纯公共设施、混合型公共设施以及市场化公共设施,由于投资建设方式发生了变化,因此,公共设施决策、投资和管理也发生了分离。基于此,在城市公共设施空间布局规划中,应该注意以下两点:第一,在对公共设施用地进行规划布局时,应该优先对纯公共设施进行规划布局,比如对于文化馆、博物馆,可优先布局,而对于电影院以及其他娱乐设施,则可交给市场规划。第二,对于公共物品以及市场化物品,需要注意协调好二者在城市空间的布局形式,如图1所示。

景观生态学空间格局分析方法综述

景观生态学课程论文 景观生态学景观格局分析方法综述

目录 摘要 ................................................................................................................................ I 引言 . (1) 1 景观生态学的格局分析方法 (1) 1.1景观格局分析概述 (1) 1.2景观空间格局指数 (1) 1.2.1景观单元特征指数 (1) 1.2.2景观异质性指数 (2) 1.2.3景观指数的实例应用 (3) 1.3景观分析的统计学方法 (4) 2不同类型景观格局分析方法及案例 (4) 2.1基于GIS 的山林地区的景观格局分析方法——以宁远县为例 (4) 2.1.1研究区域概况 (4) 2.1.2研究数据与处理 (5) 2.1.3土地利用分类系统 (5) 2.1.4研究方法——景观空间格局指数分析法 (5) 2.1.5景观格局特征指数变化结果分析 (6) 2.2基于GIS干旱区绿洲城市景观格局分析方法——以石河子市为例 (7) 2.2.1研究区域概况 (7) 2.2.2研究数据与处理 (7) 2.2.3景观格局指数分析 (8) 2.2.4城市景观格局总体变化特征结果分析 (9) 2.3城市湿地公园景观格局分析——以白鹭湾湿地公园为例 (10) 2.3.1研究区域概况 (11) 2.3.2研究数据与处理 (11) 2.3.3景观空间格局特征指数分析研究方法 (11) 2.3.4结果与分析 (12) 3 结语 (13) 参考文献 (14)

自然博物馆展陈设计的形式与空间布局

自然博物馆展陈设计的形式与空间布局 本文以烟台自然博物馆为例,阐述了自然博物馆标本陈列设计的目的,介绍了展陈设计的主要形式和展陈设计的空间布局。在展陈形式方面,其特征是:遗址与室内陈列相融合;充分体现博物馆主题;合理使用室内陈列灯光与色彩;合理运用辅助设施。在空间布局方面,其特征是:空间展线的灵巧变化;现代空间占领手法;空间展示形式多元化,高低层次分明;展示空间扩大化;利用科学技术让文物展示不再是单调的陈列方式。 标签:自然博物馆;展陈设计;形式;空间布局 自然博物馆是一个大型的陈列博物馆,它存在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让更多的人来进行研究与观赏以及教育后代子孙,也是人类历史文明进程的重要保存场所,对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发展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从一定程度上来讲,自然博物馆也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如何的重要标志,对提高人民文化素养,促进科技发展有着巨大的推动。所以自然博物馆标本的展陈设计十分重要。 一、自然博物馆标本陈列设计的目的 博物馆功能能否更好地体现决定于博物馆展陈的设计,成功的展陈设计能够将博物馆的空间与地方合理融合与规划,可以将人与物相互制造出不同的空间环境,所以展陈设计是博物馆学中十分重要与特别的组成部分。由于博物馆是向所有人开放,具有公众性,所以在对其进行设计的时候要注意面对的对象是大众,对博物馆的空间大小、陈列手段都需要进行特别的设计。博物馆带来的内涵更直观,让人们受到的熏陶更浓郁。 二、自然博物馆展陈设计的主要形式 为什么社会上有很多的博物馆开了没多久就关闭了呢?这主要与博物馆的生命力有很大的关系,不少人以为博物馆的生命力是无穷止尽的,因为它的背后是政府,是博物馆里的收藏品,其实不然,博物馆真正的生命力其实是标本的展现形式。现代的博物馆有很多种类,不同类型的博物馆其展陈形式都是不同的,在进行展陈设计的时候不仅仅是单纯的标本陈列,还要突出各地域、各区域不同历史年代所形成不同的自然地貌,融为一体给人带来的正确引导,给人带来源源不断的启发与思想才能够让博物馆长久存在,也是历史存在的见证。 1、遗址与自然博物馆室内陈列的融合 现代自然博物馆与传统自然博物馆有不少区别,首先就是博物馆选址上,之前的博物馆都是不重视文物遗址的重要性,远离了它们,从而降低博物馆给人们带来的视觉冲击,但是现代的自然博物馆更重视博物馆与遗址之间的联系,重视文物遗址带来的诸多作用。这个陈列形式不仅仅体现在自然博物馆上,像一些古代文物的博物馆更是如此。相信大家都知道秦始皇兵马俑是如何的宏伟与壮大,

景观空间格局指标及其分析方法

2.5景观空间格局指标及其分析方法 对景观空间格局的定量描述是分析景观结构功能及过程的基础。景观空间格局是指大小和形状不一的景观斑块在空间上的配置.它是 景观异质性的具体表现(傅伯杰等,2001),是自然、生物和社会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通常,景观空间格局可以用景观格局指数来度量,景观格局指数是指能够高度浓缩景观格局信息,反映其结构组成和空间配置某些方面特征的简单定量指标(邬建国,2000)。 2.5.1斑块面积(A)和斑块周长(P)斑块面积和斑块周长是描述景观斑块 形态特征和景观空间格局分析的基础。斑块的面积可以反映湿地景观类型/覆盖斑块的基本特征.斑块的大小直接影响单位面积的生物量、生产力及物种组成和多样性(蒋卫国等,2003)。 2.5.2景观的破碎化指数(C)景观的破碎化指数是指景观被分割的破碎 程度.该指数的研究对景观中生物和资源的保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陈鹏,2O05)。其表达式为:C=MPS x(Nf 1)/Nc式中.MPS为景观中各类斑块的平均斑块面积,Nf是某~种景观类型的斑块总数,Nc是景观总面积。通过景观破碎化分析可以从一定的角度对景观的稳定性和人类干扰程度进行适当评价。 2.5.3斑块的分维数(D) 斑块的分维数主要揭示斑块及斑块组成的 景观的形状和面积大小之间的相互关系,它反映了在一定的观测尺度上斑块和景观格局的复杂程度,表达式是:D = 2Ig(P/4)/Ig(A) 式中,P为斑块周长,A为斑块面积,D为分维数,且满足1≤D≤2。D 值越大,反映斑块的形状越复杂;当D=1时,斑块形状为简单的欧几

里德正方形(阎传海等,2003)。

立体构成中的形式美法则

立体构成中的形式美法则 一、对比与调和 对比是指立体形态构成要素以对比方式各自展示其面貌和特点,以“一石激起干层浪”的效果形成视觉上的张力,使原有的个性更加鲜明、更加强烈、同时也增强了形体对人的感官的刺激.造成更强的视觉冲击力和视觉效果。对比是形式美感重要的生动语言,它可改变形怂的呆板,造成富有生气、活泼、动感的造型,在对比中原有的构成要素最大限度地保持要素间的差异性。可以说,形态构成缺乏对比就没有活力,失去运动感。对比在立体构成中的各个方面展示自己的表现形式,既有形体、色彩、材质等方面的对比,也有实体与空间的对比等。 调和是与对比相反的概念,是指立体形态构成要素共性的加强及差异性的减弱,以求获得统一。形态构成一味强调对比,势必走向认识上的绝对化,不可能从全局的角度去控制造型表现,构成的作品从整体上看是杂乱无章、矛盾重重、支离破碎、毫无整体性的,不可能把人的视觉和触觉带到引人入胜的境地。这就是说,艺术作品的表现不仅需要量,也需要质才能实现形态构成的价值,需要设计师协调统一形态构成的各个要素。 事实上,方体形态的构成往往包含着不同的要素。根据一个立体形态的实际有目的性地去创造,其多元化的要素必须体现形式上的统一,既要设计新颖的外观,又要将形态的外观与内部结构、空间、形状、体积统一。如同建筑一样,要体现平面与立面的统一。 对比与调和是相辅相成、休戚与共的.是矛盾的统一、辩证的统一,

立体构成从许多方面体现出对比与调和的关系。 1.形体的对比与调和 不同形状和体量的形态构成使形体呈现出对比与调和的关系。反映这种关系最典型的是简单的几何形体。如正方体、球体、圆柱体、圆锥体。它们之间具有统一感和整体性,使人最容易认识和理解对比与调和。几何原理的形式美感不仅从它本身得到体现,还在其他艺术中、建筑小表现得淋漓尽致。世界上许多著名建筑因为很好地运用了几何原理成为建筑艺术史上的丰碑。从古埃及的金字塔到古罗马的万神庙,还有古罗马大角斗场。无不折射出这种最主要和简单的对比与调和。设计师的成功就在于巧妙地将各种形状从属于基本形,使基本形这一特征得到强调。 万神庙(罗马) 大角斗场(罗马)形体的对比与调和要突出主体,强调其他部位对主体的从属关系,同时通过控制主从关系,尽量用形体中细部的形状来取得对比与调和的效果(如古罗马大角斗场每一个细小的形体都从属于椭圆形状)。强调高度,加强高低对比是突出主体的一种方法,因为当形体高低反差大,且有―定的体量结合时,就会产生力量感。另一种突出主体的方法是次要部位的形状与主体相同而体量较小,尺寸也较小。如同法国巴黎的凯旋门中央门道的尺寸明显大于两边步行门道的尺寸。一方面,在视觉

大学校园景观空间格局分析

大学校园景观空间格局分析 摘要:选取湖北民族学院主校区作为研究对象,运用景观生态学中斑块-廊道-基质的理论对其进行空间格局的定性分析,并对景观格局中的斑块进行分类,采用景观格局分析方法对校区进行景观空间格局定量分析。 关键词:空间格局指标斑块景观格局指标 大学校园景观在自然景观基础上,通过人类活动的改造衍生出了独特的景观类型。作为城市景观中一种独特的人工景观,校园景观独有的景观空间格局改变了原有的地表形态和自然景观,人类系统成为景观中最主要的生态组合[1]。本文以恩施湖北民族学院为例对高校的景观结构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定量分析,分析其校园景观中不同景观类型内部及景观类型间的结构特征。 一、研究区域概况 湖北民族学院位于世界硒都——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本次研究的对象是湖北民族学院的主校区(桂花园),校园占地面积为578028.59平方米,土壤以红壤为主,地貌属于红层丘陵。整个校园内水域面积为6433平方米,绿地面积为176928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到30.6%。 二、校区景观结构分析 景观结构的组成要素主要有斑块、廊道和基质,各要素的相互关联和自由组合形成的空间格局即为景观结构。在景观的组合模式中最普遍的为斑块——廊道——基质,因此在校园景观中的模式,也属于这一模式。研究区域的各斑块示意如图1所示。 1、基质 基质是景观中面积最大、连接性最好的景观要素[2]。在高校景观中景观基质已经与景观中的斑块和廊道融为一体,没有发生独立作用,所以在本次研究分析中,不对基质再进行考虑和研究。 2、斑块 斑块是指具有不同生态学属性和功能,与周围景观要素有明显区别的空间单元,如绿地、道路、学生公寓等。景观斑块的分类是景观结构分析的基础[3]。根据斑块在高校校园中的功能划分为五大类:a、教学设施斑块(黄色),这一类主要包括教学楼、图书馆、行政机关和相关辅助建筑。b、生活设施斑块(红色),这一类斑块主要包括学生宿舍和教职工宿舍以及食堂浴堂和商业用地。c、娱乐设施斑块(紫色),这一类斑块是指提供娱乐健身活动的场所,包括体育场,篮球场等。d、绿地斑块(绿色),主要指具有绿化功能的斑块,包括草地、林地和

高校校园景观空间格局分析

实习项目:高校校园景观格局分析——以沈阳农业大学校区为例 目的与要求: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景观生态评价的指标设计和评价的基本方法。学会评价景观的空间格局,将理论应用于实践,从不同分析角度对景观组分进行评估,掌握科学的评价手段。 实习内容: 6月13日高校校园景观生态的空间格局分析方法介绍及研究区概况资料查阅 6月14日景观斑块与廊道调查 6月15日景观斑块分类与基质确定 6月16日景观单元特征指数分析 6月17日景观格局分析

研究方法: 获取高校校园影像图,室内判读结合实地调查确定其空间斑块与廊道构成,斑块面积由数字化求积仪测定。 斑块分类: 校园景观中的斑块,是指具有不同生态学属性和功能,与周围景观要素有明显区别的空间单元,如绿地、道路、学生公寓等。景观斑块的分类是景观结构分析的基础。根据功能的不同,可将校区景观中的斑块划分为六大类: 1 教学设施斑块:指具有教学功能的斑块,包括教学楼、图书馆、国际学术交流中心,行政机关、以及相关辅助建筑等。 2教学实践设施斑块:包括试验地、温室、气象观测场等 3生活设施斑块:指具有生活服务功能的斑块,即维持学生、教职工正常生活所必须的各项生活

服务,包括学生宿舍和教职工宿舍(如教师公寓等)、食堂、校医院、商服用地。 4娱乐设施斑块:指具有娱乐功能的斑块,为学生、教职工等人员提供娱乐设施的场所,包括大学生活动中心、会堂及田径运动场地、广场、篮球场、游泳池等。 5绿地斑块:指具有绿化功能的斑块,包括草地、林地、人工草坪等。 6水域斑块:指景观中成片状的自然和人工水体,如眼镜湖。 廊道分类: 廊道是指景观中与相邻两边环境不同的线性或带状结构。就其结构而言,可以分为三个基本类型:线状廊道、带状廊道和河流廊道。在校区景观廊道中,主要是线状廊道,而道路廊道是最主要的线状廊道,除此之外,还包括绿化带、水体廊道如满堂河、输电线路、输水线路、输气线路、通信线路等。 本实习景观类型分为7类:除按斑块类型划分的六大类景观以外,还包括道路景观。

景观设计的形式美规律(一)

景观设计的形式美规律(一) 摘要:形式美法则,通常是属于构成设计的范畴,看似与景观设计大相径庭,事实上,当我们把一个舒适、恬静的,让人感到赏心悦目的景观设计进行提炼以后,会发现这些景观具有各种形式美法则的影子,这就说明,美具是有共通性。 关键字:景观设计;形式美 当代城市景观风貌变化显著,人们的生活品位、审美情趣不断提高,要求设计师们注重景观设计的艺术性。用景观设计的构成要素和构成法则,加之理性的分析方法,以设计、艺术、经济、综合功能这四个方面的关系为基础,用审美观、科学观进行反复比较,最后得出一种最优秀的设计方案,遵循形式美规律已经成为当今景观设计的一个主导性原则。探讨景观设计中形式美的规律对创造出最优化的人类景观系统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形式美规律是带有普遍性、必然性和永恒性的法则,是一种内在的形式,是一切设计艺术的核心,是一切艺术流派的美学依据。在现代景观设计中,形式要素被推到了较为重要的位置,只有正确掌握了形式美感要素才能把复杂多变的设计语言整合到形式表现中去。如今的景观设计早已不同于狭义的“园林绿化”,设计师综合运用统一、均衡、节奏、韵律等美学法则,以创造性的思维方式去发现和创造景观语言是我们最终的目的。 1.多样统一 多样统一又称和谐,是一切艺术形式美的基本规律。二者既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一个基本要素孤立存在在景观设计当中是很少见的,通常各个景观要素组合在一起形成“场所+景观”,各要素的数量、位置、颜色、形状、线条、动静、质感及比例等,即要有一定的变化用来显示多样性,又要使它们之间保持一定相似性,有统一感,这样既生动活泼,又和谐统一。一个不和谐的要素会引起视觉紧张和视觉冲突,失去美感。过于繁杂则会让人心烦意乱,无所适从,而平铺直叙,没有变化,又会显得过于单调呆板。景观作品的美感是从统一的整体效果中感受到的。因此,只有做到既多样又统一才能使景观达到和谐的境界。 2.节奏与韵律 节奏与韵律是音乐中的词汇。节奏是指音乐中音响节拍轻重缓急有规律的变化和重复,韵律是在节奏的基础上赋予一定的情感色彩。景观要素的节奏与韵律是通过体量大小的区分、空间虚实的交替、构件排列的疏密、长短的变化、曲柔刚直的穿插等等变化来。 同一种或同一组造型要素的连续反复或交替反复能够在视觉上造成一种具有动势的丰富的秩序视觉效果,给节奏带来了多样性,使其具有视觉感强烈的韵律美。在单一造型要素重复出现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插入截然不同的新形态来寻找突破,可以产生强烈冲击力的视觉效果。 3.尺度与比利 圣·奥古斯丁说:“美是各部分的适当比例,再加一种悦目的颜色。”人们的空间行为是确定空间尺度的主要依据。 任何物体,不论任何形状,必有3个方向,即长、宽、高的度量。比例就是研究三者之间的关系。任何园林景观,都要研究双重的3个关系,一是景物本身的三维空间;二是整体与局部。园林中的尺度,指园林空间中各个组成部分与具有一定自然尺度的物体的比较。功能、审美和环境特点决定园林设计的尺度。尺度可分为可变尺度和不可变尺度两种。不可变尺度是按一般人体的常规尺寸确定的尺度。可变尺度如建筑形体、雕像的大小、桥景的幅度等都要依具体情况而定。园林中常应用的是夸张尺度,夸张尺度往往是将景物放大或缩小,以达到造园造景效果的需要。 4.对比与调和 对比是指造型要素之间显著的差异,调和是指保持差异的同时强调共性,一般来讲对比强调差异,而调合强调统一。对比与调和也就是美学上的“统一中求变化,变化中求统一”,这样

园林规划空间布局手法的分析

园林规划空间布局手法的分析 摘要:园林规划设计是将待建园林的创意和功能,根据经济条件和艺术法则的指导落实在图纸上的创作过程,目的在于给人们提供一个舒适而美好的外部休憩场所。但是时代发展到今天,纵观一些新建园林,往往由于对园林空间构成和组合的重要性考虑不周,而使全园显得平淡无奇、一览无余。因此,如何利用园林空间形式构成规律来提高园林建设的艺术水平,这既是一个理论问题,又是一个实践问题。本文从园林空间的存在意义、布局手法分析园林空间的利用和创造,阐明了现代园林规划中的设计手法与空间布局技巧。 关键词:园林规划;空间;布局 1园林规划设计的原则 1.1了解使用者的心理 满足人们的需要是园林规划设计的根本目的。应该首先充分了解设计委托方的具体要求,要最大限度的考虑业主。强调设计与服务意思之间的互动关系,我们所期盼的掌声来自使用者的信任与满意。 1.2设计应具有独特性 设计的职责是创造独特的特性,正如每个人都以其相貌、笔迹或说话方式上表现其各自独特个性一样,园林景观也是如此。如苏州园林、颐和园等。 1.3注重研究地域人文及自然特征

充分的了解园林周围的人文环境关系,环境特点,未来发展情况,如周围有无名胜古迹、人文资源等。 1.4多样性和统一性的平衡 环境和人的舒适感依赖于多样性和统一性的平衡,人性化的需求带来景观的多元化和空间个性化的差异,但它们也不是完全孤立的,设计时尽可能的融入景观的总体次序,整合为一体。 2园林空间的存在意义 园林空间是容积空间、立体空间以及二者相合的混合空间。容积空间是围合、静态、向心的空间;立体空间是填充层次丰富、有流动感的空间;混合空间兼有容积空间与立体空间的特征。园林中空间的存在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 2.1园林空间的“容器”意义 园林中的空间实际上是由园林中山石、水体、植物、建筑四大要素所围合起来的“空”的部分,是人们活动的场所。通俗的说,虽然我们花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对营造建筑,堆砌假山,种植花木,修建水塘池沼,我们所需要的却不过是园林中“空”的部分。所以园林空间实际上就是一个“容器”,容纳各种园林要素,容纳各种园林景观,也容纳着无数位园林中的观者。 2.2园林空间可以创造各种丰富变化的景观效果 园林造景需要四大要素,但实际上我们感受景观却是通过园林空间,丰富的空间层次、不同的空间类型,时而开敞、时而闭锁、

园林景观建筑在园林空间布局中的运用

园林景观建筑在园林空间布局中的运用 发表时间:2018-04-20T11:26:58.647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32期作者:张金秋1 董昇2 [导读] 中国园林设计是自然与艺术的结合,在有限的空间内通过自然风景、花草山石组建大自然美景。 摘要:景观建筑是园林设计中不可或缺的一项内容,不但能使园林整体看上去错落有致,更具艺术性,而且还丰富了园林的内涵,所以,景观建筑的设计引起了设计师的重视。在园林设计的实际应用中,景观建筑的设计对园林空间布局影响的问题值得探究。 关键词:园林景观;建筑工程;园林空间;布局运用 1导言 中国园林设计是自然与艺术的结合,在有限的空间内通过自然风景、花草山石组建大自然美景,再经人为设计创造出亲近自然、供人观赏的景观环境。园林景观是提高建筑园林审美效果的一种表现形式,所以必须重视园林整体与分段的协调性,并通过空间划分的形式创造出丰富多彩、变换多端的且具有过渡园林空间层次感的视觉享受手笔。 2景观建筑在园林空间布局中的重要意义 2.1景观建筑能够实现园林设计的不同风格,园林的设计风格能够通过景观建筑体现出来,结合园林的规模、地点和功能,通过景观建筑的设计和布局,实现园林的设计需要,景观建筑的设计影响着整个园林的特色,在园林设计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2.2景观建筑是园林设计的主体,要想满足园林设计的需要,就要通过各种形式和风格景观建筑的组合达到这一目的,它能够将景色与景色连接在一起,景色与人连接在一起,景色是围绕着建筑布局的,人是借助建筑欣赏景观的,因此,景观建筑的功能是不可小视的。 3园林建筑景观运用的背景 随着历史文化背景的不断升温,设计师们通过对建筑及景观的设计来表现历史文化的延续及地域特色。景观作为土地、地面空间及物质构成的综合体,是原始人类为了生存的需求而建造的实际行为实践,从而形成了不同色彩、不同地域、不同风格的建筑格局。 园林是由形态各异、不同的形式的景观组成,景观具有和谐整体性,然后由设计者以独立个体的形式按照一定的要求有机的组织在一起,组织的这个过程称为园林设计。 4景观建筑在园林中的重要性分析 4.1凉亭带来的层次感。园林设计中最为常见的景观建筑是凉亭,因为凉亭是一种既实用又不失美观的园林建筑,它便于游客暂时休息或乘凉避雨。过去凉亭主要以梅花形和多边形为主,顶部有单层檐、双层檐和多层檐,现代凉亭的外观形式更加多样化,有弧形、多边形以及坡面等多种形式,凉亭周围一般种植长藤的花木,夏天更加阴凉,冬天有长藤环绕,显得不那么单调。凉亭一般设在园林内部,旁边一般有小湖、草坪和清幽的小径,这些景观中凉亭最高,坐在凉亭的凳子上休息的时候还可以欣赏湖里的花、船,可以体会草坪的绿意,这种高低平凸相结合的空间变化,不但看起来层次感强,而且可以让游客领略多处风景,美观而又实用。 4.2桥梁影响着园林景观的整体空间既视感。园林常常有河流,因此桥梁也是园林景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水能让人们在游玩的过程中感觉清凉,而站在桥梁上欣赏涓涓水流,别说有多惬意了!那么设计一座小巧而别致的桥梁,与清澈的河流相映成趣,就显得尤为重要,不仅能起到便于观赏的作用,还增添了园林的诗情画意。小型的园林,桥梁一般要比较低,低的似乎接近水面,与其说是一座桥,不如说是一件装饰品,这样一座别致的桥梁的存在,不但增添了景观的面积,又带给人一种诗意的视觉感受。对于大型的园林来说,就要设计一座雄伟壮观的大型桥梁,这座桥梁相当于整个园林的枢纽,把四周的景观交汇成一体,又似乎以桥梁为中心将四周的景观分散开来,让大园林显得宽阔而不凌乱,观赏者身临其中,顿时会有种雄浑壮观的感觉。 5线形园林景观建筑的内外空间 5.1园林景观建筑内部空间 园林景观的内部空间具有相对围合性,同时园林景观的内部空间是一个引入外界自然景物且占地少、具有庭院风格及野外气息的室内园林。园林景观的空间应用手段多种多样,利用渗透及对比的方法扩大空间、引用延伸的手段联络空间、利用点缀的手法丰富空间等,将这些手法巧妙地结合形成各具特色、不同风格、不同主题、层次感鲜明的内部空间效果。 5.2园林景观建筑外部空间 外部空间指建筑与周围环境之间存在的视觉空间,外部空间是建筑与建筑、建筑与环境之间的连接点,具有人为造就及视觉享受的特点。空间具有流动及广阔空间的特点。如池塘旁边为了方便游人观赏,一般会设置长廊及石桥等景观建筑,而长廊旁边则会布置亭子,形成开阔的视觉建筑空间,同时方便取得建筑与外部空间的紧密联系。 6以典型线形景观建筑——廊为例来说明 6.1廊的内部空间设计 6.1.1?多折曲廊 廊的内部空间形状是狭窄线形,为了使内部空间不失单调,在加强内部造型与景致相结合的同时,加强廊的线条感的特点,将廊的内部空间设置为曲折化,曲廊引导游人通过不断地变化角度及方向将游客对景物的兴趣带入不同景色境界,不仅使走廊内部空间具有层次感,而且增添了景园的效果,增加了游人对景物的兴趣以及观景时间,让游人观看了不同角度的景色。 6.1.2?设置隔断? 由于长时间欣赏景物,游人会感觉视觉上的疲劳,而且会降低游人的兴趣,因此长廊通过隔断增添长廊的层次感。让游人在隔断休息的同时对另一段景物进行幻想。而且隔断具有多样化的特点,可以将隔断处设计一个门洞,让人有一种进去到另一空间的感觉,并且通过门洞上多样的几何图案吸引游人的兴趣,同时增添廊内部空间的变化多端的效果。 6.1.3?廊内景观植物的设计? 为了给游人带来生机及亲近自然地感觉,一般会在廊内摆放一些具有生命力的植物、盆栽、花卉等,使新鲜的生命与富有文化色彩的建筑长廊相结合,并形成鲜明的对比,增加了长廊的生机,而且丰富了游人的视野,加大了观赏内容。摆放植物要注意位置的协调,即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