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相图与变化规律

月相图与变化规律
月相图与变化规律

创作编号:BG7531400019813488897SX

创作者:别如克*

月相图及其规律

上(玄月)上(半夜)西(边出)西(月面向西),

下(玄月)下(半夜)东(边出)东(月面向东)

月相是以日月黄经差

度数(以下的度数就

是日月黄经差值)来

算的,共划分八种:

新月(农历初一

日,即朔日):0度;

峨眉月(一般为

农历的初二夜左右---

----初七日左右):0

度----90度;

上弦月(农历初八左右):90度;

渐盈凸月(农历初九-----农历十四左右):90度----180度;

满月(望日,农历十五日夜或十六日左右):180度;

渐亏凸月(农历十六-----农历二十三左右):180度----270度;

下弦月(农历二十三左右):270度;

残月(农历二十四左右----月末):270度-----360度;

另外,农历月最后一天称为晦日,即不见月亮;

以上有四种为主要月相:新月(农历初一日),上弦(农历初八左右),满月(农历十五日左右),下弦(农历二十三左右),它们都有明确的发生时刻,是经过精密的轨道计算得出的。

注:这个全是北半球的月相变化情况,南半球月相变化以及南北两极月相变化都是不一样的。

创作编号:BG7531400019813488897SX

创作者:别如克*

月相变化观察记录簿

月相变化观察记录:学号:班级: 月相农历目视月出 时间 实际月出 时间 与太阳出没比较与太阳位置比较月出位置 夜晚目视 呈现时段 目视效果图实际观测图时间(年月日) 新月初一清晨几乎同升同落接近重合彻夜不见 不可见 蛾眉月初二三日落后太阳升起 后的一个 多小时 跟在太阳后,迟 升后落 日在西月在东西方 太阳落山后 的一两个小 时西边亮 上弦月初七八日落后正午前后迟升后落日在西月在东南偏西近 正南 上半夜西天 西边亮一半 凸月十一二日落后午后两时 左右 迟升后落日在西月在东东南 日落至凌晨 两时左右 西边亮 满月十五六日落黄昏日落黄昏此起彼落地球居中彻夜可见 全亮 残月(凸月) 十八九 夜晚九时 前后 夜晚九时 前后 早升先落日在东月在西 升起后至日 出前可见 东边大半亮 下弦月二二三午夜之后午夜之后早升先落日在东月在西午夜之后至 日出前可见东边亮一半 蛾眉月二六七凌晨三四 点 凌晨三四 点 早升先落日在东月在西 凌晨三四点 至日出前可 见东边亮 口诀:“上上上西西、下下下东东”。上弦月出现在农历月的上半月的上半夜(黄昏至午夜可见),月球亮面朝西,位于西半天空,月相变化由缺到圆;下弦月出现在农历月的下半月的下半夜(午夜至清晨可见),月球亮面朝东,位于东半天空,月相变化由圆到缺。

关于月相变化对学生的粗浅解释 如果不考虑地球围绕太阳的转动,单纯计算月亮绕地球旋转一周的时间,那只是27天7小时43分11秒。(这是由于在月亮绕地球转动过程中,途径28组恒星星座,作为月亮运行位置的记录,每组恒星各有名目,通称28宿(宫)。月亮每天运行一宿,近28天正好实际绕行地球一周)那么,为什么一朔望月时间会是29天多呢?现在,以月的合朔日为起点加以说明:我们知道,月亮的合朔是太阳、月亮、地球三者正处于一条直线上,月亮居于太阳和地球中间,背向地球,人们丝毫看不见月亮的时候。这时假设地球停止绕日公转,那么,月亮绕地球一周后再回到相对地球的这一位置时,就是27天7小时43分11秒。这一长度叫做“恒星月”。但是,在月亮围绕地球转动时,地球也在围绕太阳转动,当月亮行走27天多,又回到上月合朔时相对地球的那一位置时,月亮已不再居于太阳与地球的直线之间了,因地球的向前运动已使原来相对月亮、太阳的位置向前移动,脱离开太阳与地球的连线,形成了一段距离。月亮只能继续向前运动,走过这段距离,再达到太阳与地球新的连线的时候,才能再形成新的合朔,这段距离需要1~2日的时间,也就是所谓的一、二隐日。因而,月亮有28显日,其后,还有1~2日的隐日。 月相变化歌 初一新月不可见,只缘身陷日地中。初七初八上弦月,半轮圆月(半明半暗)面朝西。满月出在十五六,地球一肩挑日月。二十二三下弦月,月面朝东下半夜。 一个口诀:“上上上西西、下下下东东”——意思是:上弦月出现在农历月的上半月的上半夜(黄昏至午夜可见),月球亮面朝西,位于西半天空,月相变化由缺到圆;下弦月出现在农历月的下半月的下半夜(午夜至清晨可见),月球亮面朝东,位于东半天空,月相变化由圆到缺。

中考科学复习月相变化的规律习题 1

中考科学复习:月相变化的规律习题 按住ctrl键点击查看更多中考科学资源 口诀记忆月相 上上上西西 下下下东东 意思:上弦月出现在上半月的上半夜,出现在西半边天空,西半边亮 下弦月出现在下半月的下半夜,出现在东半边天空,东半边亮 月相的变化规律是新教材突出人地关系的一个重要体现,它与我们人类的生活密切相关,在广东卷和上海卷中曾考到了该知识点,能考查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对天文现象的观察兴趣。 ●难点磁场 1.★★★★当望月的时候,日、地、月三者的相互位置应是() A.日地在月球的同侧 B.日地在月球的两侧 C.月球在太阳的北侧 D.月球在太阳的南侧 2.★★★★★当日、地、月大致成一线而月球处在太阳与地球中间时,地球上看到的月相被称为() A.新月 B.上弦月 C.满月 D.下弦月 (1999年上海卷) 3.★★★★★月全食出现的月相为() A.新月 B.满月 C.蛾眉月 D.下弦月 4.★★★★下列诗词所描述的月相出现在农历相同日期的是() A.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B.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C.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D.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5.★★★★★2001年7月5日夜,天空的月亮特别圆,特别大,此时日地距离、月相、潮位依次是() A.近日点、朔、大潮 B.远日点、上弦月、小潮 C.远日点、望、大潮 D.近日点、满月、大潮 某宇航员登临月球表面某处时,发现地球和太阳同时可见,据此判断6~7题。 6.★★★★有关该宇航员观察到的现象表述不可信的是 A.地球像一只大圆盘,比地球上看到的“满月”大得多 B.地球一直固定在天空某位置上,没有明显视运动 C.太阳也有东升西落视运动,但速度较地表慢 D.地球始终是个明亮的圆盘,没有圆缺变化

月相变化的规律习题

月相变化的规律习题 口诀记忆月相 上上上西西 下下下东东 意思:上弦月出现在上半月的上半夜,出现在西半边天空,西半边亮 下弦月出现在下半月的下半夜,出现在东半边天空,东半边亮 月相的变化规律是新教材突出人地关系的一个重要体现,它与我们人类的生活密切相关,在广东卷和上海卷中曾考到了该知识点,能考查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对天文现象的观察兴趣。 ●难点磁场 1.★★★★当望月的时候,日、地、月三者的相互位置应是() A.日地在月球的同侧 B.日地在月球的两侧 C.月球在太阳的北侧 D.月球在太阳的南侧 2.★★★★★当日、地、月大致成一线而月球处在太阳与地球中间时,地球上看到的月相被称为() A.新月 B.上弦月 C.满月 D.下弦月 (1999年上海卷) 3.★★★★★月全食出现的月相为() A.新月 B.满月 C.蛾眉月 D.下弦月 4.★★★★下列诗词所描述的月相出现在农历相同日期的是() A.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B.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C.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D.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5.★★★★★2001年7月5日夜,天空的月亮特别圆,特别大,此时日地距离、月相、潮位依次是() A.近日点、朔、大潮 B.远日点、上弦月、小潮 C.远日点、望、大潮 D.近日点、满月、大潮 某宇航员登临月球表面某处时,发现地球和太阳同时可见,据此判断6~7题。 6.★★★★有关该宇航员观察到的现象表述不可信的是 A.地球像一只大圆盘,比地球上看到的“满月”大得多 B.地球一直固定在天空某位置上,没有明显视运动 C.太阳也有东升西落视运动,但速度较地表慢 D.地球始终是个明亮的圆盘,没有圆缺变化 7.★★★★月球表面昼夜温度的变化幅度比地表大得多,主要因为 A.没有大气的作用 B.直接绕地球公转 C.日、月距离变化大 D.月表物质比热小 ●案例探究 [案例1]图5—1所示是我们经常见到的四种月相,按时间的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巧记月相变化规律

巧记月相变化规律 陈廷杆江苏省泰州市高港实验学校 225323 由于太阳、地球、月球三者的相对位置不断变化,从而产生不同的月相,下面介绍一种巧记月相变化规律的方法,如图: 图中心是地球,以北极点为中心,自转方向为逆时针,阴影部分为夜半球。内圈为月球所处的位置,外圈为月相,右边为太阳光照射的位置。首先根据地球自转方向,判断出地球上A、B、C、D四点时间,A点即将进入白天,为清晨,B 点为正午,C点即将进入黑夜,为黄昏,D点为半夜。 一、判断月出月落时间 对新月而言,图中地球只有右半边才能看到,顺着地球自转方向,即由A—C 的范围,A点正是新月月出时间—清晨,C点正是新月月落时间—黄昏,与太阳出没时间相比是同升同落;依此类推,对上弦月而言,图中地球只有上半部才能看到,顺着地球自转方向,即由B—D得出上弦月月出时间是B点—正午,月落时间是D点—半夜,与太阳出没相比是迟升后落;对满月而言,图中地球只有左半边才能看见,顺着地球自转方向,即由C—A得出满月月出时间为C点—黄昏,月落时间是A点—清晨,与太阳出没相比是此升彼落;对下弦月而言,图中地球只有下半边才能看见,顺着地球自转方向,即由D—B得出下弦月月出时间为D 二、判断夜晚见月时间

白天由于太阳光强烈,月相一般是看不见的,只有等到太阳下山之后才能看见月相,再根据月相出落时间判断出夜晚见月时间。 1、新月是清晨月出,黄昏月落,只在白天出现,所以彻夜不见; 2、上弦月是正午月出,半夜月落,从正午—黄昏由于在白天,看不到月相,只有从黄昏—半夜才能看见,所以上弦月是上半夜可见; 3、满月是黄昏月出,清晨月落,出现时间全部在夜晚,所以满月是通宵可见; 4、下弦月是半夜月出,正午月落,从半夜—清晨可以看见,而从清晨—正 三、判断夜晚月相出现的方位 从地球上看,月相也是从东边升起,西边落下,前一半时间月相出现在东半天,后一半时间月相出现在西半天,根据月相出落时间及夜晚见月时间即可判断出月相出现的方位。 1、新月是彻夜不见,不存在月相存在方位; 2、上弦月是正午月出,半夜月落,前一半时间从正午—黄昏是在白天,看不到月相,后一半时间从黄昏—半夜(上半夜)上弦月出现在西半天,黄昏时正好在上中天; 3、满月是黄昏月出,清晨月落,前一半时间从黄昏—半夜(上半夜)满月出现在东半天,后一半时间从半夜—清晨(下半夜)满月出现在西半天,半夜时正好在上中天; 4、下弦月是半夜月出,正午月落,前一半时间从半夜—清晨(下半夜)下弦月出现在东半天,后一半时间从清晨—正午是在白天,看不到月相,清晨时正好在上中天。 四、判断上弦月、下弦月亮面朝向 由于月球本身不透明、不发光,只能反射太阳光,所以月相亮面应该朝向太阳,太阳黄昏从西边落下,清晨从东边升起,上半夜时太阳在西边,下半夜时太阳在东边,只要根据月相出现时太阳所处的方位,就可以判断亮面朝向。 1、上弦月出现在上半夜,此时太阳在西边,所以上弦月亮面朝西; 2、下弦月出现在下半夜,此时太阳在东边,所以下弦月亮面朝东;

月相变化观察记录-图文

月相变化观察记录-图文 月相变化观察记录姓名: 学号:班级: 月相农历目视月出时间实际月出时间清晨太阳升起后的一个多小时正午前后与太阳出没比较与太阳位置比较月出位置夜晚目视呈现时段彻夜不见不可见蛾眉月初二三日落后跟在太阳后,迟升后落日在西月在东西方太阳落山后的一两个小时上半夜西天西边亮一半日落至凌晨两时左右西边亮满月十五六日落黄昏日落黄昏此起彼落地球居中东方彻夜可见全亮残月 (凸月) 十八九夜晚九时前后夜晚九时前后早升先落日在东月在西东方升起后至日出前可见午夜之后至日出前可见凌晨三四点至日出前可见东边大半亮东边亮一半东边亮西边亮目视效果图新月初一几乎同升同落接近重合实际观测图时间(年月日) 上弦月初七八日落后迟升后落日在西月在东南偏西近正南凸月十一二日落后午后两时左右迟升后落日在西月在东东南下弦月二二三午夜之后午夜之后早升先落日在东月在西东方蛾眉月二六七凌晨三四点凌晨三四点早升先落日在东月在西东方口诀:“上上上西西、下下下东东”。上弦月出现在农历月的上半月的上半夜(黄昏至午夜可见),月球亮面朝西,位于西半天空,月相变化由缺到圆;下弦月出现在农历月的

下半月的下半夜(午夜至清晨可见),月球亮面朝东,位于东半天空,月相变化由圆到缺。 关于月相变化对学生的粗浅解释 如果不考虑地球围绕太阳的转动,单纯计算月亮绕地球旋转一周的时间,那只是27天7小时43分11秒。 (这是由于在月亮绕地球转动过程中,途径28组恒星星座,作为月亮运行位置的记录,每组恒星各有名目,通称28宿(宫)。月亮每天运行一宿,近28天正好实际绕行地球一周)那么,为什么一朔望月时间会是29天多呢?现在,以月的合朔日为起点加以说明:我们知道,月亮的合朔是太阳、月亮、地球三者正处于一条直线上,月亮居于太阳和地球中间,背向地球,人们丝毫看不见月亮的时候。这时假设地球停止绕日公转,那么,月亮绕地球一周后再回到相对地球的这一位置时,就是27天7小时43分11秒。这一长度叫做“恒星月”。但是,在月亮围绕地球转动时,地球也在围绕太阳转动,当月亮行走27天多,又回到上月合朔时相对地球的那一位置时,月亮已不再居于太阳与地球的直线之间了,因地球的向前运动已使原来相对月亮、太阳的位置向前移动,脱离开太阳与地球的连线,形成了一段距离。月亮只能继续向前运动,走过这段距离,再达到太阳与地球新的连线的时候,才能再形成新的合朔,这段距离需要1~2日的时间,也就是所谓的一、二隐日。因而,月亮有28显日,其后,还有1~2日的隐日。

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月相变化的规律》 教科版

《月相变化的规律》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本课是三年级下册“太阳、地球和月球”单元的第4课。在第2课和第3课中,通过对影子变化的研究,探索了太阳的特征以及对地球的影响,并明确了月球和太阳一个很大不同点就是月球有月相变化,而太阳没有。 月相是对于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阳照明部分的称呼。月球围绕地球转一周需要一个朔望月,在一个月之中,月相变化有一定的规律。在本课,学生将了解月相的变化规律。 本课围绕月相卡片进行观察、排序、装订成册等活动,使得学生对月相变化规律有一个初步的认识。本课不要求学生掌握月相变化的准确规律,只需要学生认识到在一个月之中,月相变化有一定的规律即可。聚焦环节,先向学生明确月相是月球和太阳相比一个很大的不同点。探索环节,围绕月相图片展开,先让学生观察月相图片,认识更多的月相,再让学生尝试给这些月相图片进行排序。学生排序后,可以用燕尾夹将月相图片夹在一起,快速翻动,这样便可以直观地观察到月相的变化了。研讨问题“一个月内,月相变化的规律是什么?”,学生只要能够得出“弯—圆—弯”这样的简单规律就可以了。拓展环节,鼓励学生在课外尝试去寻找“亮星”,观察月球和它周围的“亮星”的位置有何不同。 在本课中,只需让学生了解简单规律,而不需要涉及专业的月相名词,如望月、上弦月、朔月等。 【学生分析】 学生从小就有观察月亮的经历,例如中秋节与家人赏月等。虽然他们已经注意到月相会变化,如有时候呈圆形,有时候像小船一样呈弧形,但是他们很难将月相变化与时间对应起来,更多关注的是一天,或者某个时间的月相,而对月相在一个月之中的连续变化,知之甚少。他们甚至会表达“一月是扁的,八月是圆的”,将月相变化规律放在一年中去界定,原因是他们没有在一个月的周期里持续观察月相。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理解一个月内,月相变化有一定的规律。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4课《月相变化的规律》习题

教科版三下第三单元第4课《月相变化的规律》习题 一、填空题。 1.我们可以观察到月球有月相,但太阳没有这样的现象,这时月球和太阳的一个明显__________之处。(填“相同”或“不同”) 2.月球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叫做__________。月相实际上是人们从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阳__________的部分。 3.古代人们对月相有特别的称呼,“初一”称为__________。“十五”称为__________。 4.月相在一个月中的变化规律是:农历上半月由__________到__________,下半月再由__________到__________。 5.月相的变化经历新月——__________——圆月——__________——残月的过程。 6.上半月,人们看到的月亮亮面面积逐渐变__________,直到满月,亮面在右侧;下半月,人们看到的月亮亮面面积逐渐变__________,直到朔月,亮面在左侧。(填“大”或“小”) 7.月球自转的方向是__________,月球绕地球运动,使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三者的相对位置在一个月中有规律的变动,而地球上人们看到的被太阳光照亮的月球部分形状发生有规律的变化,从而产生__________。 8.月球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的球体,我们看到的月光是它反射__________的光。 9.月相实际上就是人们从__________上看到的月球被__________照亮的部分,由于观察的角度不同,因此看到的月相亮面的大小、方向也不同。 二、判断题。 1.由于观察的角度不同,所以我们看到的月相亮面大小、方向也就不同。() 2.月相变化的规律性与月球和太阳、地球的相对位置变化有密切关系。() 3.月相的周期变化很早就被人们认识到了。我国的农历日期变化是基本符合月相变化的。() 4.我们看到的月相是月球被太阳照亮的部分。() 5.我们只有在晚上能看到月亮,在白天是看不到月亮的。() 6.观察月相变化的时间应该按照农历日期进行。() 7.月相的变化是月球的形状在变化。() 三、选择题。

月相变化的规律习题.doc杨景波

杨景波压缩月相变化的规律习题 杨景波口诀记忆月相 上上上西西 下下下东东 意思:上弦月出现在上半月的上半夜,出现在西半边天空,西半边亮 下弦月出现在下半月的下半夜,出现在东半边天空,东半边亮 月相的变化规律是新教材突出人地关系的一个重要体现,它与我们人类的生活密切相关,在广东卷和上海卷中曾考到了该知识点,能考查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对天文现象的观察兴趣。 ●难点磁场 1.★★★★当望月的时候,日、地、月三者的相互位置应是() A.日地在月球的同侧 B.日地在月球的两侧 C.月球在太阳的北侧 D.月球在太阳的南侧 2.★★★★★当日、地、月大致成一线而月球处在太阳与地球中间时,地球上看到的月相被称为() A.新月 B.上弦月 C.满月 D.下弦月 (1999年上海卷) 3.★★★★★月全食出现的月相为() A.新月 B.满月 C.蛾眉月 D.下弦月 4.★★★★下列诗词所描述的月相出现在农历相同日期的是() A.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B.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C.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D.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5.★★★★★2001年7月5日夜,天空的月亮特别圆,特别大,此时日地距离、月相、潮位依次是() A.近日点、朔、大潮 B.远日点、上弦月、小潮 C.远日点、望、大潮 D.近日点、满月、大潮 某宇航员登临月球表面某处时,发现地球和太阳同时可见,据此判断6~7题。 6.★★★★有关该宇航员观察到的现象表述不可信的是 A.地球像一只大圆盘,比地球上看到的“满月”大得多 B.地球一直固定在天空某位置上,没有明显视运动 C.太阳也有东升西落视运动,但速度较地表慢 D.地球始终是个明亮的圆盘,没有圆缺变化 7.★★★★月球表面昼夜温度的变化幅度比地表大得多,主要因为 A.没有大气的作用 B.直接绕地球公转 C.日、月距离变化大 D.月表物质比热小 ●案例探究 [案例1]图5—1所示是我们经常见到的四种月相,按时间的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月相变化的规律 》优质课 教学设计

第三单元 4.月相变化的规律 【教材简析】 《月相变化的规律》是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太阳、地球和月球》第4课。月有阴晴圆缺,学生在二年级时就知道月亮会变化,但是很难将月亮变化与日期进行对应,本课通过围绕月相卡片,进行观察、排序、装订成册等活动,使得学生对月相变化规律有一个初步的认识。本课不要求学生掌握月相变化的原理,只需要学生认识到在一月之中,月相有一个不断变化的,从缺到圆,再到缺的过程。通过研讨活动,学生对在一个月内月相变化的规律进行总结归纳,知道“月相会变化,月初是弧形的,月中是圆形的,然后又变成弧形的”,上半月亮面朝西(右边),下半月亮面朝东(左边)。拓展板块,通过观察月球的运动,鼓励学生去观察,激发学生更加关注天空、喜欢上天文、喜欢上科学观察的兴趣。 【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从小就有观察月亮的经历,例如中秋节与家人赏月等。虽然他们已经注意到月相会变化,有时候圆,有时候是像小船一样的弧形,他们在二年级科学课中对于月相还有过长时间观察和记录,但是他们很难将月相变化与时间对应起来,他们更多关注的是一天,或者某个时间的月相,而对月相在一个月之中的连续变化,知之甚少。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了解月相是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阳照亮的部分。 2.知道月相变化有一定的规律。 科学探究目标 1.能通过图片排序,制作月相图片手册等多种多样的方式概括月相变化规律。 2.在教师引导下,掌握处理图片信息的方式。

3.能根据一定的事实,对自己的探究过程进行反思调整。 科学态度目标 1.对月相变化规律保持好奇心,保持观察月相的兴趣。 2.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倾听别人观点的同时修正自己的认识。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了解自然现象规律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2.知道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人们探索太空更多的秘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对月相图片进行观察、排序、装订成册等活动,使学生对一个月内月相变化规律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难点:根据一个月里月相变化的顺序给月相图片排序。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月相变化图片,燕尾夹。 【教学过程】 一、聚焦 [材料准备:多媒体PPT] (一)出示两张月相图片(初三、十五) 这两张图片大家认识吗?回顾月相概念:月球发光部分的形状,就是月相(预设:认识,这是月相) 提问:我们在二年级就专门观察过月相,说说月相的变化有什么规律?(预设:有时是弯的,有时是圆的;每天不一样)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预设:弯,圆) 排序:这两张月相的顺序谁在前谁在后?(预设:十五的在前,初三的在后)小结:我们要用排序的方法来观察一个月内,月相的变化有什么规律。 (二)出示课题:月相变化的规律 二、探索

月相变化观察记录 姓名

1、今年我们在科学课上学习了第一单元第四课《看月亮》这一课,本来我们以为月亮是我们再熟悉不过的事物了,明月高挂半空,月光倾撒大地谁不知道啊。但是谁知老师提出的关于月相变化的问题确实谁也答不出。所以我们决心通过自己的行动找出原因。我们制定了一个月的连续不断地观测计划,通过对月亮圆缺变化的观测,来获得资料,从而为理解月亮圆缺变化成因及其规律提供实践观察经验。 2、相关措施:1.农历与公历的区别2.月相盒的制作及使用3.上网查资料4、实际观测记录 3、同一天,月亮在天空中方位的变化大致是由东向西移动,所以通过观察月亮可以判定方向,月亮在天空中仰角的变化是呈现由低到高,再由高到低的曲线变化。②.不同天,月相的变化是有规律性的,其变化周期经历由新月、上弦月、满月、下弦月、新月的变化过程,从初一(朔)到望(满月)再到朔,需29.5 天,我们叫朔望月。 4、农历初一,地球上看不见月亮,着天是朔.朔之后一二天,在傍晚西部天空露出弯弯的峨嵋月,凸面向着落日的方向.以后,月球的位置相对于太阳逐渐向东移动,明亮的部分也日益扩展,五六天后,成了明暗各半(西半边亮)的"上弦月",日落时在观测者的正南.再过七天,(农历十五前后),便到了满月,日落时,太阳在西,满月在东,隔着地球遥遥相望.满月从傍晚东升,在次日晨曦中西落,通宵照耀.满月以后,月面西部日益亏缺,过了七天,又变成了明暗各半(东半边亮)的下弦月.下弦月于半夜升起.下弦月继续亏缺,成为黎明前挂在东方天空的残月.残月在天空中的位置愈来愈接近太阳,明月部分也愈来愈少,终于转到和太阳相的方向,月亮就看不见了。 月相变化歌 初一新月不可见,只缘身陷日地中。初七初八上弦月,半轮圆月(半明半暗)面朝西。满月出在十五六,地球一肩挑日月。二十二三下弦月,月面朝东下半夜。 5、月亮升起的时间和位置。每一天同一时刻月亮的位置和前一天会不同,月亮每天会迟50分钟升起。 农历初五以前的月亮,只会在黄昏后出现在天空的西方。农历初六到初九的月亮,黄昏的时候位于南方,子夜在西方落下。农历初十到十三的月亮,黄昏的时候出现在东南方,子夜位于西南方。农历十四到十七的月亮,黄昏的时候从东方升起,子夜位于南方,黎明前在西方落下。 农历十八到二十一的月亮,子夜位于东南方,黎明前位于西南方。农历二十二到二十四的月亮,子夜从东方升起,黎明前位于南方。农历二十五到二十八的月亮,下半夜从东方升起,黎明前位于东南方。

月相变化的规律

月相变化的规律》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月相变化的规律》是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太阳、地球和月球》第4 课。月有阴晴圆缺,学生在二年级时就知道月亮会变化,但是很难将月亮变化与日期进行对应,本课通过围绕月相卡片,进行观察、排序、装订成册等活动,使得学生对月相变化规律有一个初步的认识。本课不要求学生掌握月相变化的原理,只需要学生认识到在一月之中,月相有一个不断变化的,从缺到圆,再到缺的过程。 聚焦板块,教材展示了一幅月球的照片,提示学生这就是月相。以前学生已经知道月相会变化,“那么月相的变化有什么规律呢?” 既是聚焦问题,激发学生观察月相,同时也是本课的探究问题。 探索板块,探索环节共分为三个活动,层层递进——了解更多的月相图片,给月相图片排序,装订成册。通过这三个活动,可以激发学生对于月相变化规律的探究兴趣。教材简明扼要地提出探索问题是“在一个月内,月相的变化有什么规律”,提示学生,时间节点为一个月。 通过研讨活动,学生对在一个月内月相变化的规律进行总结归纳,知道“月相会变化,月初是弧形的,月中是圆形的,然后又变成弧形的”,上半月亮面朝西(右边),下半月亮面朝东(左边)。 拓展板块,通过观察月球的运动,鼓励学生去观察,激发学生更加关注天空、喜欢上天文、喜欢上科学观察的兴趣。 学情分析】 学生从小就有观察月亮的经历,例如中秋节与家人赏月等。虽然他们

已经注意到月相会变化,有时候圆,有时候是像小船一样的弧形,他们在二年级科学课中对于月相还有过长时间观察和记录,但是他们很难将月相变化与时间对应起来,他们更多关注的是一天,或者某个时间的月相,而对月相在一个月之中的连续变化,知之甚少。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 了解月相是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阳照亮的部分。 2. 知道月相变化有一定的规律。 科学探究目标 1. 能通过图片排序,制作月相图片手册等多种多样的方式概括月相变化规律。 2. 在教师引导下,掌握处理图片信息的方式。 3. 能根据一定的事实,对自己的探究过程进行反思调整。科学态度目标 1. 对月相变化规律保持好奇心,保持观察月相的兴趣。 2. 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倾听别人观点的同时修正自己的认识。科学、技 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 了解自然现象规律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2. 知道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人们探索太空更多的秘密。【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对月相图片进行观察、排序、装订成册等活动,使学生对一个月内月相变化规律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难点:根据一个月里月相变化的顺序给月相图片排序。

月相变化练习(含答案)

月相变化习题 月相的变化规律是新教材突出人地关系的一个重要体现,它与我们人类的生活密切相关,能考查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对天文现象的观察兴趣。 ●难点磁场 1.当望月的时候,日、地、月三者的相互位置应是( ) A.日地在月球的同侧?? B.日地在月球的两侧 C.月球在太阳的北侧?? D.月球在太阳的南侧 2.当日、地、月大致成一线而月球处在太阳与地球中间时,地球上看到的月相被称为( ) A.新月 B.上弦月???C.满月??D.下弦月 3.月全食出现的月相为( ) A.新月 B.满月?C.蛾眉月 D.下弦月 4.下列诗词所描述的月相出现在农历相同日期的是() A.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B.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C.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D.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5.2001年7月5日夜,天空的月亮特别圆,特别大,此时日地距离、月相、潮位依次是() A.近日点、朔、大潮?????B.远日点、上弦月、小潮 C.远日点、望、大潮??? D.近日点、满月、大潮 某宇航员登临月球表面某处时,发现地球和太阳同时可见,据此判断6~7题。 6.有关该宇航员观察到的现象表述不可信的是( ) A.地球像一只大圆盘,比地球上看到的“满月”大得多 B.地球一直固定在天空某位置上,没有明显视运动 C.太阳也有东升西落视运动,但速度较地表慢 D.地球始终是个明亮的圆盘,没有圆缺变化 7.月球表面昼夜温度的变化幅度比地表大得多,主要因为() A.没有大气的作用??B.直接绕地球公转 C.日、月距离变化大D.月表物质比热小 ●案例探究 [案例1]读地球、月球公转轨道图,回答: (1)月球公转到图中点时,农历十五,此时 可能发生(天文现象)。 (2)月球公转到图中点时为上弦月,月 面朝。 (3)月球位于D点、B点时,日、地、月三者的关系 是,此时海上出现潮。 命题意图:此题考查学生对月相成因的理解及运用,考查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较大,能体现对学生能力的考查。 知识依托:此题涉及月相的成因,日食、月食的成因,此外还涉及到了潮汐现象的成因。 错解分析:本题难度较大,主要问题对日食、月食的形成过程与日、地、月三者位置关系不清楚;也可能因对月相的成因规律掌握不熟练而出现错误;还有可能,潮汐中大、小潮与日、

巧记月相变化规律

巧记月相变化规律 由于太阳、地球、月球三者的相对位置不断变化,从而产生不同的月相,下面介绍一种巧记月相变化规律的方法,如图: 图中心是地球,以北极点为中心,自转方向为逆时针,阴影部分为夜半球。内圈为月球所处的位置,外圈为月相,右边为太阳光照射的位置。首先根据地球自转方向,判断出地球上A、B、C、D四点时间,A点即将进入白天,为清晨,B 点为正午,C点即将进入黑夜,为黄昏,D点为半夜。 一、判断月出月落时间 对新月而言,图中地球只有右半边才能看到,顺着地球自转方向,即由A—C的范围,A点正是新月月出时间—清晨,C点正是新月月落时间—黄昏,与太阳出没时间相比是同升同落;依此类推,对上弦月而言,图中地球只有上半部才能看到,顺着地球自转方向,即由B—D得出上弦月月出时间是B点—正午,月落时间是D点—半夜,与太阳出没相比是迟升后落;对满月而言,图中地球只有左半边才能看见,顺着地球自转方向,即由C—A得出满月月出时间为C点—黄昏,月落时间是A点—清晨,与太阳出没相比是此升彼落;对下弦月而言,图中地球只有下半边才能看见,顺着地球自转方向,即由D—B得出下弦月月出时间为D点—半夜,月落时间为B点—正午,与太阳出没相比是早升先落。

二、判断夜晚见月时间 白天由于太阳光强烈,月相一般是看不见的,只有等到太阳下山之后才能看见月相,再根据月相出落时间判断出夜晚见月时间。 1、新月是清晨月出,黄昏月落,只在白天出现,所以彻夜不见; 2、上弦月是正午月出,半夜月落,从正午—黄昏由于在白天,看不到月相,只有从黄昏—半夜才能看见,所以上弦月是上半夜可见; 3、满月是黄昏月出,清晨月落,出现时间全部在夜晚,所以满月是通宵可见; 4、下弦月是半夜月出,正午月落,从半夜—清晨可以看见,而从清晨—正午是在白天,看不到月相,所以下弦月是下半夜可见。 三、判断夜晚月相出现的方位 从地球上看,月相也是从东边升起,西边落下,前一半时间月相出现在东半天,后一半时间月相出现在西半天,根据月相出落时间及夜晚见月时间即可判断出月相出现的方位。 1、新月是彻夜不见,不存在月相存在方位; 2、上弦月是正午月出,半夜月落,前一半时间从正午—黄昏是在白天,看不到月相,后一半时间从黄昏—半夜(上半夜)上弦月出现在西半天,黄昏时正好在上中天; 3、满月是黄昏月出,清晨月落,前一半时间从黄昏—半夜(上半夜)满月出现在东半天,后一半时间从半夜—清晨(下半夜)满月出现在西半天,半夜时正好在上中天; 4、下弦月是半夜月出,正午月落,前一半时间从半夜—清晨(下半夜)下弦月出现在东半天,后一半时间从清晨—正午是在白天,看不到月相,清晨时正好在上中天。

最新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月相变化的规律》练习

3.4《月相变化的规律》同步练习 一、填空题 1、我们看到的月球发亮部分的形状叫_____。 2、农历下半月月相的变化规律是_____到_____。 3、天空中一些明亮的星星叫_____。 4、月亮有_____变化而太阳没有。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1.月相的变化是一种自然规律。() 2.太阳和月亮都有月相变化。() 3.“月有阴晴圆缺”中的“圆缺”指月相变化。() 4.给月相照片排序要符合实际生活的观察。() 5.当无法确定月相图片的先后顺序时要保持沟通。() 6.每月的月相有两次是最圆的。() 三、选择题,把正确的序号填写在括号内。 1、一个月里,月相变化是有规律的,那它的规律是怎样的呢() A. 大--小--大 B. 小--大--大 C. 弯--圆--弯 D. 圆--弯--圆 2、一个月内,月相变化正确的是() 3、下列诗词所描写的月相出现时间相同的是() ①杨柳岸,晓风残月 ②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③月落乌啼霜满天,江风雨后对愁眠 ④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A. ①③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4、月相变化的周期大约是() A.一年 B.一个月 C.一周

5、月球在圆缺变化的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叫做() A.月貌 B.月亮 C.月相 6、下列月相按月初到月末排序正确的是() A. ⑤④③②① B. ④⑤③①② C. ③②⑤④① 四、问答题 一个月内,月相变化规律是什么?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月相 2、圆弯(缺) 3、亮星 4、月相 二、判断题 1、√ 2、? 3、√ 4、√ 5、√ 6、? 三、选择题 1、C 2、B 3、D 4、B 5、C 6、B 四、问答题 月相是变化的,变化是有规律性的。上半月,人们看到的月相亮面面积逐渐变大,直到满月,亮面在右侧;下半月,人们看到的月相亮面面积逐渐变小,直到朔月,亮面在左侧。 【致读者】 读者朋友,您好!非常荣幸,我的作品对您有所帮助。 为您提供优质作品是我最大的心愿。为了提高作品质量,今后能创作出更高质量的作品,供您参考使用。希望您能点赞或留言告诉我该文档的

2、月相变化

2、月相变化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月相在一个月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形状。 2、月相变化是月球围绕地球公转过程中形成的,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 过程与方法: 1、持续地观察月相的变化过程。 2、根据已有的现象实行简单的逻辑推理而做出假设,同时能在小组学习中收集整理别人的观点,并且根据一定的事实对自己的假设实行调整。 3、初步学习利用模型来解释自然现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初步意识到宇宙是一个变化的系统。 2、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月相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形状;月相的变化是有规律的。 【教学难点】要求学生持续一个月实行观察,在观察过程中详细记录月相的形状、月相所在天空的位置、月相的农历时间、太阳在天空的位置。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用于贴月相的挂图、月相成因示意图、月相变化的课件、皮球、电灯(瓦数大的)。 学生准备:圆纸片、剪刀、活动记录等。 【教学过程】 一、画月相 1、创设情境,引出月相话题: 人们很早就发现了月球有圆缺变化的情况,说说你以前见到过的月亮是什么样的? 2、讲解:月亮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叫做月相。 3、你能把看到过的月相画下来吗? 4、展示全班各组月相的图画,全班观察分析。 5、为什么每个组画的月相的变化图不一样呢?真实的月相变化到底是怎样

的呢?(老师展示出一个月的月相变化图,同学们能够对比自己小组的图形) 二、研究月相的成因 1、设疑:月相的变化是月球的形状在变化吗?还是因为其他原因引起的? 2、小组内讨论交流:能否用做模拟实验的方法来研究月相变化?用什么来模拟,怎样模拟? 3、小组分组实验 4、提问:通过模拟月相变化的实验,你有什么发现? 5、学生思考回答。师生共同总结出月相变化的原因 6、播放月相变化的课件,巩固并小结:月相变化跟月球不发光相关,跟太阳照射相关,跟月球在围绕地球公转相关。 板书设计: 2、月相变化 一、规律:新月——上弦月——圆月——下弦月——残月 二、成因:月球围绕地球公转,月亮只能被太阳照亮一半

一个月亮的变化图和名称

一个月亮的变化图和名称 有个口诀 上弦月上半月上半夜西半天 下弦月下半月下半夜东半天. 关于月相的变化 由于月球本身不发光,在太阳光照射下,向着太阳的半个球面是亮区,另半个球面是暗区。随着月亮相对于地球和太阳的位置变化,就使它被太阳照亮的一面有时对向地球,有时背向地球;有时对向地球的月亮部分大一些,有时小一些,这样就出现了不同的月相。 每当月球运行到太阳与地球之间,被太阳照亮的半球背对着地球时,人们在地球上就看不到月球,这一天称为“新月”,也叫“朔日”,这时是农历初一。 过了新月,月球顺着地球自转方向运行,亮区逐渐转向地球,在地球上就可看到露出一丝纤细银钩似的月球,出现在西方天空,弓背朝向夕阳,这一月相叫“蛾眉月”,这时是农历初三、四。

随后,月球在天空里逐日远离太阳,到了农历初七、八,半个亮区对着地球,人们可以看到半个月亮(凸面向西),这一月相叫“上弦月”。 当月球运行到地球的背日方向,即农历十五、十六、十七,月球的亮区全部对着地球,我们能看到一轮圆月,这一月相称为“满月”,也叫“望”。 满月过后,亮区西侧开始亏缺,到农历二十二、二十三,又能看到半个月亮(凸面向东),这一月相叫做“下弦月”。在这一期间月球日渐向太阳靠拢,半夜时分才能从东方升起。 又过四五天,月球又变成一个蛾眉形月芽,弓背朝向旭日,这一月相叫“残月”。 当月球再次运行到日地之间,月亮又回到“朔”。 月相就是这样周而复始地变化着。如果用月相变化的周期(即一次月相变化的全部过程)来计算,从新月到下一个新月,或从满月到下一个满月,就是一个“朔望月”,时间间隔约29.53天,中国农历的一个月长度,就是根据“朔望月”确定的。

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月相变化的规律教案和反思

月相变化的规律 【教学目标】 1.知道月相在一个月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形状。 2.知道月相变化是月球在围绕地球公转过程中形成的,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 3.掌握月亮变化的规律,能对不同的月相排序。 【教学重难点】 1.知道月相变化是月球在围绕地球公转过程中形成的,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 2.掌握月亮变化的规律,能对不同的月相排序。 【教学准备】 画有月相的纸牌、教学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寰焦问题。 1.创设情境,引出月相话题。教师:同学们,苏轼的《水调歌头》里有“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月有阴晴国缺"的词句,看来人们很早就发现了月球有圆缺变化的情况,说说你曾经见到过的月亮是什么样的?(当学生说到满月时,请他说出阴历时间) 2.教师讲解:月亮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叫作月相。 二、学单导学,自主探索。 1.一个月中月相变化的规律, (1)教师出示课件,展示一个月中的月相变化,

(2)将学生分组,引导学生小组合作在自己的纸牌上画好这些月相。 (3)教师提问:观察图中的月相,哪些是你们曾观察到的?哪些是没有观察到的? (4)学生根据经验回答。 2.试着给月相排序。 (1)学生根据前面出示的课件,给小组画好的月相纸牌排序。 (2)教师明确:小组合作,分别将月相按顺序排成圆形和一字形。 (3)学生小组内排序后展示排序结果,教师遥视后指导, 3.制作一个月相变化的纸牌, (1)教师展示课件展示一个月的月相变化,指导学生补充画好小组内的一个月内月相变化的纸牌。 (2)学生完成后,指导各小组参照课件展示,按顾序叠好纸牌,并翻动。 (3)教师指名学生汇报观察到的结果。 三、深入研讨,建构认识。 1.教师提问;一个月内,月相变化的规律是什么? 2.学生小组内交流后汇报。 3.总结:一个月内月相是变化的,变化是有规律性的。农历上半月由缺到圆,下半月再由圆到缺。 四、拓展应用,深化认识。 阅读资料:观察月球的运动。 【板书设计】 月相变化的规律

可按以下口诀记忆月相规律

可按以下口诀记忆月相规律:“上上西西,下下东东”,即上半月时出现上弦月,月亮西半面亮,而且只出现在西面的天空;下半月时出现下弦月,月亮东半面亮,而且只出现在东面的天空。 月球圆缺(盈亏)的各种形状叫月相。农历每月的日期就是按照月相来安排的,所以月面明亮的部分的大小与位置,在夜晚出现的时间与方位,和农历日期有对应关系: 月亮升起的时间随阴历日期的增大而推后:初一新月随太阳一起清晨从东方升起,初七、初八上弦月比太阳晚6小时中午升起,十五、十六的满月比太阳晚半天12小时黄昏升起,二十二、二十三的下弦月比太阳晚18小时半夜升起,月末时月亮晚了太阳几乎一圈(24小时)。到初一时跟阴历日期一样,月亮的升起时间也开始了新一轮的循环。 月亮的形状也随阴历日期有周期性变化:初一新月明亮部分呈反写的字母“C”,只有西面一条细细的月牙,此后不断丰盈一直到十五前后的满月,其间初七、初八明亮部分大约刚好是西面的一半,月相成为满月之后,所谓“月满则亏”,开始从西面慢慢亏缺残蚀,大约到二十九时,明亮部分只剩下东面的一条细细月牙,呈字母“C”,其间二十二、二十三时明亮部分大约刚好是东面的一半。(这里所说的看到的月相呈反“C”、“C”,是指在当日月亮以北地区看到的月相,此时在南面向北看到的月亮,分别应是“C”、反“C”。) 月相变化的周期为29.53日。比公转、自转周期长2.21天,是受到了地球公转的影响。 月球绕地球公转一周的时间为27.32日,月球自转一周的时间也是27.32日;运转的方向,与公转相同,都是自西向东,主要是因为地球对月亮的吸引力特别巨大缘故。因此我们地球上的人们只能看到月球的一半,即我们做说的正面,月亮的背面我们在地球上永远看不到。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3.4《月相变化的规律》教学设计

《月相变化的规律》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 学生对月相的认识有一点生活经验,知道月亮有时像眉毛,有时像圆盘,有时是半个月亮,也有部分学生知道月相变化的规律,但是学生基本不知道不管出现什么月相,月球一直是个球体,只不过学生看不见月球的暗部。大部分学生通过实际观察,可以确定月相变化的排列顺序。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目标 月相是变化的,不同的夜晚月相可能不相同。 月相是逐渐发生变化的,有时月相亮面逐渐变大,有时逐渐变小。 2.科学探究目标 能连续几天持续观察月相。 会记录和描述月相变化的过程。 能发现月相是逐渐变化的。 3.科学态度目标 对观察记录月相等活动感兴趣。 能坚持客观及时的记录。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从观察月相变化切入,从月相变化的现象中,发现一些变化规律,提高对观察天体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记录等方法发现月相变化的规律。 2.教学难点 组织和督促学生进行连续的观察。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提前一月布置的月相观察记录单。

提示:适合学生观察月相的时间是在农历初三到农历二十,一般在晚上九点前就能看到月球升起。以2020年2、3月为例,2月25日(农历初三)到3月13(农历二十)这个时间段适合学生对月相进行观察、记录。 【教学过程】 一、导入(预设5分 钟) 创设情境,播放《法官破案》(微课视频),我们先来看一段视频,请你给法官判判案。 2.提问:关于月亮,你知道什么?你想了解什么? 学生自由发表,回忆和交流自己对月相的认识。 二、聚焦(预设5分钟) 1. 欣赏月球图片,提问:这几幅图有什么相同点?这几幅图里面的月亮有什么不同呢?我们可以观察到月球有月相,但太阳没有这样的现象,这是月球和太阳的一个明显的不同。 2.以前我们已经知道月相会变化,那么月相的变化有什么规律呢? 3. 揭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月相变化的规律》。 三、探索(预设18分钟) 在一个月内,月相的变化有什么规律? 1.了解更多的月相。 观察图中的月相,哪些是你曾经观察到的?哪些是你没有观察到的?用自己的话描述月相的样子和变化。学生充分表达。 实际观察和记录月相。 (1)展示学生提前一个月的月相记录照片、图画,师生进行点评。出示班级记录表。 [建议:本节课提前一个月布置观察月相的任务,最好用照片和画图的方式同时进行记录,并标明每幅照片和画图的日期。老师也要完成观察任务,有条件的班级或教师可以做一个班级记录表,放在教室里,每天安排小组做好记录。] (2)观察方法指导:记录下观测的时间,观测的地点,看到的月球是什么样的,就画什么样子,没有看到或忘记观察了,就不要凭空想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