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热,热力站设计说明书

供热,热力站设计说明书
供热,热力站设计说明书

目录

目录I

第一章原始资料

1.1 设计题目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 气象资料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 具体要求 ............................................................................................................. - 1 - 第二章供热系统的热负荷- 1 -

2.1供暖设计热负荷的计算 ...................................................................................... - 1 -

2.1.1热负荷的计算 ............................................................................................ - 1 -

2.1.2流量的计算 ................................................................................................ - 1 -

2.2热负荷图 .............................................................................................................. - 1 -

2.2.1供暖热负荷随室外温度变化曲线 ............................................................ - 1 -

2.2.2热负荷延续时间图 .................................................................................... - 2 - 第三章集中供热系统- 5 -

3.1 供热系统原理图的确定 ..................................................................................... - 5 -

3.2热水供热系统的调节及调节曲线的绘制 .......................................................... - 5 - 第四章管网布置- 7 -

4.1热源位置 .............................................................................................................. - 7 -

4.2管网的走向 .......................................................................................................... - 7 -

4.3管径的选择 .......................................................................................................... - 7 -

4.4管道的敷设 .......................................................................................................... - 7 -

4.5阀门的设计 .......................................................................................................... - 8 -

4.6检查井的设置 ...................................................................................................... - 8 -

4.7支架及补偿器的设置 .......................................................................................... - 8 - 第五章水力计算- 9 -

5.1水力计算的步骤 .................................................................................................. - 9 -

5.2水压图的绘制 .................................................................................................... - 11 -

5.2.1水压图的绘制原则 .................................................................................. - 11 -

5.2.2绘制水压图的步骤 .................................................................................. - 12 -

5.3 水泵的选择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3.1循环水泵的选择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3.2补给水泵的选择 .........................................................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六章热力站的设计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七章管道的敷设与保温

第八章供热管道附件

第一章 原始资料

1.1 设计题目

银川市某居民区供热网及热力站设计

1.2 设计地区气象资料

1.建筑物所在地区:银川市

2.建筑面积:参见图纸

3.面积热指标(综合):住宅65 W/m 2 医院72 W/m 2

4.最高建筑物高度:最高6层 层高3米

5.热媒及参数:一级网供回水温度:12/130/70C ττ=?; 二级网供回水温度:/95/70h g t t C =? 室内计算温度:18n t C =?

6.气象资料:

室外采暖计算温度w t =-15℃ 供暖期室外平均温度p t =-4.5 供暖天数n=144天

1.3 具体要求

1. 说明书主要阐述设计方案主要依据和基本计算公式。要求文字简练,字迹工整。其中的图表要列名,并按先后次序编号;

2. 所有图纸表达要正确,要求按一定比例绘制。但是对线性及美观不做具体规定。水压图、水温调节曲线、水泵特性曲线和热负荷延续时间图可以画在方格(坐标纸)上。

第二章 供热系统的热负荷

2.1供暖设计热负荷的计算 2.1.1热负荷的计算

归化设计时,供暖设计热负荷常用指标概算法。供暖热负荷的概算指标有体积热指标和面积热指标等。本设计中提供的是面积热指标。其中设计热指标按下式计算:

3'

10-??=F q Q f n (1)

式中:'

n Q ——建筑物总的供暖设计热负荷,KW ; F ——建筑物的建筑面积,2m ;

本设计共有6栋楼,总建筑面积为28587.212m 。 f q ——建筑物供暖面 积热指标,2m W ;它表示12m 建筑面积的供暖设计热负荷。在这里选定为702m W 。

∴3'

10-??=F q Q f n =65×27322.5×310-=1775.963KW

3'10-??=F q Q f n =72×1264.7=91.058 KW Q =1775.963+91.058=1867.021 KW

2.1.2流量的计算

利用公式)

(h g p t t c Q

G -=

x3.6 h t 计算各热用户的流量并列表2--1

设计总流量G=65.03 h t

每栋楼具体负荷及流量见表2-1

2.2热负荷图

2.2.1供暖热负荷随室外温度变化曲线

室外供暖计算温度下的供暖设计热负荷

()

310n v w n w Q q V t t -''=-? (2)

任意室外温度下供暖热负荷

()310n v w n w Q q V t t -=-? (3)

热负荷随室外气温的变化关系

n w n n w n t t Q Q t t -'

=

'

- (4) 式中:v q ——建筑物的供暖体积热指标,W/(m 3.℃);它表示各类建筑,在温差1℃时,

每1m 3建筑物外围体积的供暖设计热负荷。在这里取0.432 W/(m 3.℃)

w V ——建筑物的外围体积,m 3;6栋的总体积为28587.21×3=85761.63m 3

n t ——供暖室内计算温度,18-24℃;本设计中取21℃。

w t '——供暖室外计算温度,℃;银川市供暖室外计算温度-15℃。

w t ——变化室外温度,℃。 所以n w n n w n t t Q Q t t -'

=

'

-=

)w w t t -=?---21(3704987.1333764)15(2121见图2-1

图2-1

2.2.2热负荷延续时间图

(1)不同室外气温的延续时间确定 查气象资料或根据给出的下列公式计算

()()

()

1

1201205b

w w

ZH

w t t n n t ??'-?

?=+-??'-???

?

(5)

式中 :

()()()

5120p

p

w ZH

ZH t b t

t n n μμμ-=

'

-=-

式中:ZH n ——某地区采暖期计算供暖小时数,h ;银川市供暖天数为144天,则144×24=3456小时。

p t ——某地区采暖期室外平均温度,℃。银川市采暖室外平均温度-4.5℃。

即μ=1.036,b =0.935

则935.0/1]5.9/)5.4[(3336120+?+=w t

n 。见图2-2

图2-2

(2)热负荷延续时间图的绘制 横坐标 左:室外温度(℃) 右:延续时间(h ) 纵坐标 热负荷(GJ/h )(MW ) 曲线下面积 供暖期耗量(GJ )(MWh )

图2-3

第三章 集中供热系统

3.1 供热系统原理的确定

热水供热系统设计方案有三种:1.采用两套热网;2.采用一套热网设中继站;3.采用一套热网。

方案一:采用一套热网

本设计如选用采用一套热网。一套循环泵,扬程按最远LA-03选择,对较近的楼宇进行节流,此方案适用于LA-03及LA-06流量较其它楼宇较大时适用。当集中供热系统的热用户仅为供暖用户时室外供热管道多采用双管式枝状管网。热源部分要考虑循环水泵、补给水泵的连接以及台数确定,定压方式的选择及各种安全措施等等。

定压方式可采用高位水箱定压,补给水泵定压,惰性气体定压及蒸汽定压等。本设计中采用补给水泵连续定压方案。

方案二:采用两套热网

本设计如采用两套热网,多个区域的供热系统互不干扰,这种方案仅适用于区域之间地形高度差较大,要求不同的定压值,其缺点是:初投资和运费较高,占地面积多,实际实施工程中有困难。

综上所述,本设计选用方案一,采用一套热网对小区进行供热。

3.2热水供热系统的调节及调节曲线的绘制

1.本设计中可选择质调节和分阶段改变流量的质调节。在这里选择质调节。

2.调节曲线的绘制:

供暖系统的设计温度为95C /70C ;

则供水温度的计算公式:Q 0.5Δ.Q Δt t t 'j b 1/1'

s n g ++=+ (6) 回水温度的计算公式:Q t Q t t t j b s n h '1/1'5.0?-?+=+ (7)

式中:)2(5.0'

''n h g s t t t t -+=? ——用户散器的设计平均计算温差,C ;

'

''h

g j t t t -=?——用户的设计供回水温差,C ; '

w

n w

n t t t t Q --=

——相对供暖热负荷比。 所以:)2(5.0'

''n h g s t t t t -+=?=0.5×(95+70-2×21)=61.5C

'

''h

g j t t t -=?=95-70=25C '

w

n w n t t t t Q --=

=5.25215.42121w w

t t -=+- 将以上数据代入(6)(7)中得:

供水:)5.2521(5.12)5.2521(

5.61215.0w

w g t t t -+-?+= 回水:)5

.2521(5.12)5.2521(

5.61215.0w

w h t t t ---?+= 本设计中可选择质调节和分阶段改变流量的质调节。注意循环水泵的选择及调节

曲线需与调节方法相对应。

在绘制调节曲线时要涉及到散热器的热工特性(B 值的大小)要求。若有具体资 料(散热器产品标本)时可按资料给出的数据;也可以从文献中查得;若无具体资料时,一般国产铸铁散热器的B 值可取0.3,允许工作压力可取0.4Mpa 。见图3-1

图3-1

第四章管网布置

4.1热源位置

热源是热水管网的起点。热源可为热电厂或集中锅炉房。如为热电厂,其位置的确定可参阅有关锅炉房设计规范和手册。本设计中考虑的主要原则:

(1)不影响区域的环境卫生及美观;

为此锅炉房或换热站宜设在主导风向的下风向。主导风向可根据所在地在查文献获得。银川市冬季主导风向是西北,则热源应设在东南方向。

(2)考虑扩建的可能性,便于燃料与灰渣的运输与储存;

(3)尽量靠近主要负荷及负荷密度较大处,使供热管网在技术和经济上合理。

本设计中热源即二级网的换热站,位于住宅小区内。

4.2管网的走向

实际定线时要掌握地质、水文资料,了解地下水位的高低,地上地下构筑物的情况,除了技术经济合理外还要考虑维修方便,一般应注意:

(1)让管道尽量穿过负荷集中区。这一原则目前在大中城市里很难实现;

(2)管网走向宜平行于道路和建筑物;

(3)为了施工及维修管理方便,管道尽量敷设在人行道及绿化地带下;

(4)尽量少穿越公路、铁路、河流及主要交通干线;

(5)热力管道与其他管道以及建筑物、构筑物应保持一定的距离(包括水平距离和垂直净距)。

(6)热网布置时应考虑适当考虑各小区管道连接方便及小区内负荷对称。

4.3管径的选择

根据管网的平面布置图及各管段的流量查手册得出各管段的管径。见平面图。

4.4管道的敷设

管道的敷设方式有地上(架空)敷设和地下敷设两大类。一般的城市供暖管道多采用地下敷设,目前以采用地下无沟(直埋)敷设为主。本设计中采用这种无沟直埋敷设。

在热水供热中,直埋敷设最多采用的方式是供热管道、保温层和保护外壳三者紧密粘接在一起,形成整体式的预制保温管结构形式。

施工安装时在管道沟槽底部要预先铺约100-150mm粗砂砾夯实,管道四周填充沙砾,顶部填砂约150-200mm,之后再回填原土并夯实。

4.5阀门的设计

在满足要求和维修的条件下,尽量减少阀门的数量。

(1)热力管道干线、支干线、支线的起点应安装关断阀门;

(2)长距离输送的热水热网干线应安装分段阀门,分段阀门的间距建议为:输送干线,2000~3000m;输配干线,1000~1500m;

(3)热水管道最高点设放气阀,最低点设放水阀;

(4)用于管道连通的阀门应采用双向密封的阀门;

(5)管径>500mm 的阀门应采用电驱动阀门;

(6)用于关断的阀门可采用闸阀、蝶阀或截至阀(小管径),用于调整流量的阀门可采用手动流量调节阀(或自立式流量控制阀)。

在本设计中,各管道干线、支干线、支线的起点安装截止阀;在最高点设放气阀,最低点设放水阀;在各别管段中安装手动流量调节阀。见管道布置平面图。

4.6检查井的设置

(1)检查井的数量力求最少,不应设在交通要道和人行车流频繁处。

(2)在下列情况下要设检查井:

(3)地下敷设管道安装套筒补偿器、波纹管补偿器、阀门、放水和除污装置等设备附件时,应设置检查井。

4.7支架及补偿器的设置

固定支架间的最大允许间距可根据初步设计选定的管径查阅相关文献,当管径为125mm时,固定支架最大间距应为65m,当管径<100mm时,固定支架最大间距应为60m,当每个固定支架之间必须设一个补偿器。尽量利用自然补偿,不便使用方形补偿器时应选用套筒补偿器或波纹管补偿器。方形补偿器所在处应有补偿器穴。

当钢管直径较大,安装位置有限时可设置套筒式补偿器或波纹管补偿器。套筒补偿器使用时注意定期检修,以防漏水;波纹管补偿器选择时应注意使用条件,避免氯离子腐蚀。本设计中主要采用方形补偿器。

第五章 水力计算

5.1水力计算的步骤

(1)确定网路中热媒的计算流量

12120.86

('')''

Q Q G c ττττ=

=

-- (4-1) 式中 G —供暖系统用户的计算流量,T/h ; Q —用户热负荷,KW ;

c —水的比热,取c =4.187KJ/K g ·℃; 1'τ/2'τ—一级网的设计供回水温度,℃。

(2)水力计算先从主干线开始,根据《城市热力网设计规范》,在一般的情况下,热

水网路主干线的设计平均比摩阻,可取30~70Pa/m 进行计算。《热网规范》建议的数值,主要是根据多年来采用直接连接的热水网路系统而规定的。对于采用间接连接的热水网路系统,主干线的平均比摩阻值比上述规定的值要高,有时可达100Pa/m 以上。间接连接的热网主干线的合理平均比摩阻值,有待通过技术分析和运行经验进一步确定;

(3)根据网路主干线各管段的计算流量和初步选用的平均比摩阻值,利用附录的水力计算表,确定主干线各管段的标准管径和相应的实际比摩阻;

(4)根据选用的公称直径和管中局部阻力形式,确定管段局部阻力当量长度L d 及折算长度L zh 。

(5)根据管段折算长度Lzh 的总和利用下式计算各管段压降△P 。

()d P R L L ?=+ (4-2) 式中 P ?—管段压降,Pa ;

R —管段的实际比摩阻,Pa ; L —管段的实际长度,m ; d L —局部阻力当量长度。

(6)主干线水力计算完成后,便可以进行热水网路支干线、支线等水力计算。分支

管水力计算时应按支干线、支线的资用压力确定其管径,但热水流速不应大于

3.5m/s ,同时比摩阻不应大于300Pa/m 。规范中采用了两个控制指标,实质上是对管径DN ≥400mm 的管道,控制其流速不得超过3.5m/s (尚未达到300Pa/m ),而对管径DN <400mm 的管道,控制其比摩阻不超过300Pa 。 (7)计算实例

对热力站和管路的节点编号如图5-1所示,根据流量和初步选定的主干管推荐比摩阻,可得主干线的各管段的公称直径,同时可得出各管段实际的比摩阻,如管段1--2,确定管段1--2的管径和相应的比摩阻R 值,查《供热工程》附录9-1得:

DN=150mm, R=101Pa/m

管段1--2中局部阻力的当量长度

l,可由《供热工程》附录9-2及《供热通风设计手

d

册》表10-8查得:

1--2段含有1个闸阀,一个方形补偿器

局部当量长度为 Ld=1.24+15.4=16.64m.

则,折算长度 Lzh=16.64+32.1=48.74m

管段1--2的压力损失P

=R?Lzh= 101x48.74=4922.74Pa

用同样的方法,可计算主干线的其余管段。确定其管径和压力损失和各管道的局部当量长度分别列表与表5-1和表5-2。

图5-1

计算过程中,最不利管路的压降是53325.5pa,而每一支路的压降都较小,都能满足要求故不需要进行平衡,若有不能平衡的,在施工过程中采用增加阀门或设置平衡器来平衡。

5.2水压图的绘制

5.2.1水压图的绘制原则

热水网路压力状况的基本技术要求不超压、不汽化、不倒空、不吸气以及保证循环的基本原则。

水压图的横坐标和纵坐标应取不同的比例。

水压图系统的标高采用相对标高,坐标原点0选择热源处循环水泵吸入口的中心线平面标高。一般可选择热源处地形标高。即以锅炉房地面标高为0,热网管线所在地的地面标高由平面图给出。

根据水力计算结果绘制出来的动水压曲线是折线,静水压线是一条平行于横坐标

的水平直线。

一般分支管的水压曲线斜率比主干线大,即分支管水压曲线包含在主干线水压曲线之内。

5.2.2绘制水压图的步骤

(1)在图纸下部绘制出热水网路的平面布置图;

(2)在平面图的上部以网路循环水泵中心线的高度为基准面,沿基准面在纵坐标上按一定的比例尺做出距离的刻度;

(3)在横坐标上,找到网路上各点或各用户距热源出口沿管线计算距离的点,在相应点沿纵坐标方向绘制出网路相对于基准面的标高,构成管线的地形剖面图;

(4)绘制静水压曲线。静水压曲线是网路循环水泵停止工作时,网路上各点测压管水头的连线。因为网路上各用户是相互连通的,静止时网路上各点的测压管水头均相等,静水压曲线就应该是一条水平直线。它不能超过各用户的作用压头。因为各

时,其汽化压力为0mH2O,加上3~5m 用户的用水高度都为18m,供水温度为95C

的富裕压力则静水压曲线高度应在18+0+3=21m,取整数为21 m。

(5)绘制回水干管动水压曲线。当网路循环水泵运行时,网路回水管各点测压管水头的连线称为回水管动水压曲线。从定压点即静水压线和纵坐标的交点A开始画。回水总压降约为6m。定压点即干管末端的压力为21mH2O,那么回水干管始端B 也就是末端用户的出口压力为21+6=27mH2O。连接A、B两点,将为主干线回水管的动水压线AB。

(6)绘制供水干管的动水压曲线。末端用户的资用压头为7 mH2O,则末端用户入口处F点压力即供水管主干线末端点的压力应为27+7=34 mH2O。供水主干线的总压力损失与回水管相等也为6 mH2O,那么在热源出口处即供水管始端D点动水压曲线的水位高度,应为34+6=40 mH2O。连接A、E即为主干线供水管的动水压线AE。

热源内部压力损失为10 mH2O,则热源出口压力为40+10=50 mH2O,那么热源入口E点的压力为50mH2O,两点D、E连接起来,为热源的水压线。如图中ABCDE 所示。

(7)各分支管线的动水压曲线。可根据各分支管线在分支点处供、回水管的测压管水头高度和分支线的水力计算结果。

第六章热力站的设计

集中供热系统的热力站是供热网路与热用户的链接场所。它的作用是根据热网工况和不同的条件,采用不同的连接方式,将热网输送的热媒加以调节、转换,向热用户系统分配热量以满足用户需求,并根据需要,进行集中计量、检测供热热媒的参数和数量。

6.1换热器的选择与计算

1)热交换器的容量和台数,应根据热负荷选择,一般不设备用,当一台热交换器停运时,其余的应满足60%~75% 的热负荷。

2)热交换器应满足一次热媒、二次热媒的工作压力、温度参数的要求,以保证热网安全可靠运行。

3)常用热交换器形式为管壳式、板式、螺旋板式三种。汽水换热器一般采用管壳式换热器,水水换热器采用板式或螺旋板式、管壳式。

4)当采用板式换热器时,单台的半片数不宜太多或太少,从造价和维修的角度看,控制在50~100片较为适宜。板式换热器加热接至温度不能高于200摄氏度。

5)非连续运行的供热系统,不宜采用板式换热器,因换热器启动频繁,会影响垫片的寿命。 6)是否需设两级换热器,应根据热力站半径、热用户性质、当地气象条件综合比较确定。 7)由于板式换热器的具有传热效率高,压力损失小,结构紧凑,拆装方便,操作灵活等特点,并且在一般情况下,板式换热器是管壳式换热器换热能力的3—5倍,因此本设计选用板式换热器 换热器计算

外网的供回水温度为130/70℃ 换热后的供回水温度为95/70℃

换热器传热面积F(2

m ),计算公式[3]如下:

pj

Q

F K B t =

??? (5-3)

式中:

Q ——换热量,w ;

K ——传热系数,2

/w m ?℃;

B ——考虑水垢的系数;

当汽—水换热器时,B=0.9~0.85; 水—水换热器时,B=0.8~0.7

pj t ?——对数平均温度差,℃

对数平均温度差pj t ?(℃),计算公式[3]如下

ln a b

pj a b

t t t t t ?-??=

?? (5-4) 式中:a t ?,b t ?——热媒入口及出口出的最大、最小温度差,℃ 本设计设两个换热器,无备用,

因为

/a b t t ??<2,所以可近似按算术平均温差计算

pj t ?== ()/2a b t t ?+?=(35-0)/2=17.5℃

pj Q F K B t =

???=1785053.417.50.75000

??=29.142m

根据换热器传热面积选用BR35型换热器。单片传热面积为0.35m 2

,则所需片数为

29.14

0.35

n =

=83.3片,因此选用两台84片的板式换热器,。 查《实用供热空调设计手册》图4,4-11得:

热水侧阻力 0.1Mpa 冷水侧阻力 0.07Mpa 其换热器具体型号如下:

应尽量减少循环水泵的台数,设置三台一下循环水泵时,应有备用泵,当四台获四台以上水泵并联运行时,可不设备用泵[6]。

循环水泵扬程不应小于换热器和热力站内管道设备、主干线和最不利环路用户内部的系统阻力之和,循环水泵扬程计算按公式[6]

)(1.1Y w r H H H H ++?= 式中:

H ——循环水泵的扬程,kPa ;

r H ——换热器和热力站内管道设备的阻力,kPa ;

w H ——主干线供回水管线阻力损失,kPa ;计算的为53.3kpa

y H ——最不利用户内部系统阻力损失,一般分户热计量散热器采暖系统取30~40 kPa ;

低温地板辐射采暖系统取50 kPa 。

循环水泵流量不应小于所有供暖用户设计流量之和,循环水泵的流量可按公式(5-1)计算。 循环水泵的台数不应少于两台,其中一台备用。在相同流量和扬程条件下,尽可能的采用低速泵。卧式泵便于维修,但占地面积较大,参数选择范围小;立式泵占地面积小,参数选择范围大,但目前维修上还存在难点。

所以结合本设计的分区特点,经计算选择两台水泵,其中一台为备用。 计算如下:

1、循环流量 0.860.861785053.4

61.41/()9570

g h Q G t h t t ?=

==--

循环水泵的扬程为:

1.1() 1.1*(7053.350)pa 190.63kpa 190.63*0.1097220.92m

r w Y H H H H k =?++=++===

在本设计中建筑层高是3米,为6层,故为18米,考虑到要达到建筑顶层的供热,需考虑

,故水泵扬程为:

H=20.92+18=38.92m 。

6.3补水泵的选择

补给水泵的作用是补充系统的漏水和维持系统补水点的压力,使它保持在给定的范围之内[6] 1.补给水泵的选择要求

闭式热力网补水泵的流量应根据供热系统的渗透量与事故的补水量确定。在正常情况下,一般不超过正常水容量的2%,但在选择补给水泵时,还应考虑发生事故时增加的补给水量,通常不小于系统循环水量的4%。

则管网系统补水量为:61.41×0.05=3.07h t /;

补水泵的扬程不应小于补水定压点的压力加30~50kPa 。为保证系统在停止和运行时充满水,补水定压点的压力为采暖系统用水最高点的静水压力,并且不超过直接连接用户系统底层散热设备的允许压力,如普通散热器用户0.4MPa 、地暖用户0.8MPa 。补水泵台数不宜少于两台,其中一台备用。

H 的理论值为:

ys xs b H H H H ++=-9.8×103h (6-5)

式中: b H ——系统补水点的压力值,Pa ; xs H ——补给水泵吸水管中的阻力损失,Pa ; ys H ——补给水泵压水管中的阻力损失,Pa ;

一般工程中认为xs H ,ys H 影响较小,忽略不计为0。

6.4软化水箱的选择

补水箱和软化水箱的有效容积应能满足储存1~1.5h 正常补水量的要求:

V=3.07*1.5=4.6h t /;

所以本设计选用尺寸为2000*2000*2000(mm )的补水箱和软化水箱。

6.5除污器的选择

l、除污器的作用是用来清除和过滤管道中的杂质和污垢,以保证系统内水质的洁净,减少阻力和防止堵塞设备和管路,下列部位应设除污器:

(1)、采暖系统入口,装在调压装置之前;

(2)、换热站循环水泵吸入口;

(3)、各种小口径调压装置。

2、除污器分立式直通、卧式直通、角通除污器,按国标图制作,根据现场实际情况选用,除污器的型号应按接管管径确定。

3、当安装地点有困难时,以采用体积小、不占用使用面积的管道式过滤器。除

污器或过滤器横断面中水的流速亦取0.052/

m s

其选型如下:

6.6软化水装置的选择

间接连接采暖供暖用户系统的补水质量应保证换热器不结构,应对补给水进行软化处理或加药处理。当采暖系统用户系统中有钢制散热器时需要进行除氧,采用化学软化处理时,补给水水质应符合下列规定[6]:

悬浮物小于或等于5mg/L

总硬度小于或等于0.6mmol/L

溶解氧小于或等于0.1mg

含油量小于或等于2mg/L

PH 7~12

当系统规模较小,水处理可采用体积小、易于管理的全自动软化水处理器。

6.7阀门的选择

阀门是用来开闭管路和调节输送介质流量的设备。在供热管道上,常用的阀门型式有:闸阀、截止阀、止回阀和器、蝶阀[12]。

1、闸阀:选用Z45T-10 暗杆楔式闸阀。

2止回阀:选用H44T-10旋启式止回阀。

闸阀主要起开闭管路的作用。

在本设计中,在分支管段处设置截止阀可以对支路进行管理。在水泵的出口处安装止回阀防止水泵突然停止工作时产生严重水锤噪声,甚至会将阀门及零件振坏损坏水泵。

6.8设备布置

1、换热器布置时,应考虑清水除水垢、拆洗检修的场地;

2、水泵基础应高出地面不小于0.15m ;

3、水泵基础之间、水泵距离不应小于0.7m ;

七、管道的敷设与保温

7、1 保温的目的

管道的保温主要目的在于减少输送过程中无效冷损失,并使冷媒保持一定的参数,以满足用户的需要,根据外网运行经验,当管道有良好的保温时,其损失约占总数的5~8%。

7、2 保温材料的选择

1. 材料导热系数要低,一般不超过0.23k m W

2/;

2. 具有较高的稳定性,不致由于温度急剧变化而丧失其原有的特性; 3. 不腐蚀金属,具有一定的机械强度; 4. 材料密度小,具有一定孔隙率; 5.

吸水率低,易于施工成型;

6. 成本低廉。

7、3 保温层厚度

选用岩棉经济带经济保材料,其具体管径选择如下:

7、4 管道敷设方式

管网是系统投资最多,施工最繁重部分,所以合理选择管道敷设方式,以及做好管网平面定线工作,对节省投资,保证冷网安全可靠运行和施工维修方便都具有重要意义。

7、5敷设方式确定

本设计中一级网采用可通行地沟敷设,二级网采用直埋敷设。当一级网管径大于等于DN200时,采用通行地沟,管径小于等于DN150时,采用不同形地沟。

本设计仅考虑供热方面,故地沟中只放置两根水管,双管通行地沟的敷设可参见87SR416-1室外热力管道安装-地沟敷设中的敷设方式。

一次网的具体剖面形状见图7-2,尺寸详见管道横剖面图。

图7-2通行地沟横剖面

图7-4直埋敷设横剖面图

八、供热管道附件

8、1管道和阀门

本设计中的热力管道均采用钢管。其规格和机械强度计算中所用的材料特性根据参考资料的附录14-1。钢管的连接方式主要是焊接和法兰连接。对三通用焊接,各种铸造管件,如阀门和管子之间连接用法兰连接,对于万头采用锻压弯头连接。

设计中的阀门有闸阀和止回阀两种。闸阀用于热水管道上,止回阀主要用于泵的出口内,以防止介质倒流。

供热工程课程设计说明书

Jilin Jianzhu University 课程设计计算书 设计名称市花园小区采暖设计 学院市政与环境工程学院专业城市燃气工程 班级燃气122班 姓名牛传磊 学号 11 指导教师齐老师 设计时间2015.7.5

摘要 本次设计的是市某住宅采暖系统。本工程为市花园小区住宅楼采暖设计,建筑面积2800㎡,总高度17.4m。针对该住宅的要求和特点,以及该地区气象条件,参考有关文献资料对该楼的采暖系统进行方案设定、负荷计算和水力计算、设备选型。 关键词住宅;采暖;设计

目录 摘要 (1) 第一章概述 (3) 1.1设计概况 (3) 1.2设计依据 (3) 第二章设计方案确定及计算 (4) 2.1 室外气象参数 (4) 2.2 采暖设备要求和特殊要求 (4) 第三章散热器的选择 (7) 3.1 散热器的布置 (7) 3.2 散热器的安装尺寸应保证 (7) 3.3 散热器的计算 (7) 详细计算见散热器片数表。 (9) 第四章水力计算 (10) 第五章供热管道及附件 (15) 5.1保温管道的确定 (15) 5.2 保温材料的选择 (15) 5.3 管道保温施工 (15) 设计总结 (16) 参考文献 (17) 附录

第一章概述 1.1设计概况 省市花园小区住宅楼采暖设计,建筑面积2800㎡,总高度17.4m共6层,层高2.9m。 1.2 设计依据 《供热设计手册》、《供热工程》(ISBN 978-7-112-02017-1)。

第二章设计方案确定及计算 2.1 室外气象参数 采暖室外计算温度:-22.5℃,冬季室外平均风速:2.0㎡/s,冬季室外最多风向平均风速1.9m/s冬季最多风向ENE,冬季室外大气压力102333pa。 2.2 采暖设备要求和特殊要求 散热器要求散热性能好,金属热强度大,承压能力高,价格便宜,经久耐用,使用寿命长。 2.3 热负荷计算 供暖系统设计热负荷 (1)、供暖系统设计热负荷 供暖系统的设计热负荷是指在某一室外温度t′ w 下,为了达到要求的室温度 t n ,供暖系统在单位时间向建筑物供给的热量Q′。它是设计供暖系统的最基本依据。 冬季供暖通风系统的热负荷,应根据建筑物或房间的得失热量确定: 失热量有: a、围护结构传热耗热量Q 1 ; b、加热由门,窗缝隙渗入室的冷空气的耗热量Q 2 ,称冷风渗透耗热量; 得热量有: a、太阳辐射进入室的热量Q 10 。 Q=Q 1+Q 2 -Q 10 工程设计中,供暖系统的设计热负荷,一般分几部分进行计算: Q′=Q 1.j ′+Q 1.x ′+Q 2 ′+Q 3 式中 Q 1.j ′——围护结构的基本耗热量; Q 1.x ′——围护结构的附加耗热量。 (2)围护结构的耗热量 表5-1 通过围护结构的基本耗热量,按下式计算: (3)围护结构附加耗热量: 表5-2 通过围护结构的附加耗热量

供暖系统毕业设计说明书

毕业论文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 1.此毕业论文是本人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取得的成果。除了特别加以标注地方外,本文不包含他人或其它机构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与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2.本人完全了解学校、学院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与学院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此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大学学院可以将此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文。 3.若在大学学院毕业论文审查小组复审中,发现本文有抄袭,一切后果均由本人承担,与毕业论文指导老师无关。 4.本人所呈交的毕业论文,是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成果。论文中凡引用他人已经发布或未发表的成果、数据、观点等,均已明确注明出处。论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成果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论文中已明确的方式标明。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年月

关于毕业论文使用授权的声明 本人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所完成的论文及相关的资料(包括图纸、实验记录、原始数据、实物照片、图片、录音带、设计手稿等),知识产权归属华北电力大学。本人完全了解大学有关保存,使用毕业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存或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纸质版或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或借阅。本人授权大学可以将本毕业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任何复制手段保存或编汇本毕业论文。如果发表相关成果,一定征得指导教师同意,且第一署名单位为大学。本人毕业后使用毕业论文或与该论文直接相关的学术论文或成果时,第一署名单位仍然为大学。本人完全了解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如下各项内容: 按照学校要求提交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采用影印、缩印、扫描、数字化或其它手段保存或汇编本学位论文;学校有权提供目录检索以及提供本学位论文全文或者部分的阅览服务;学校有权按有关规定向国家有关部门或者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学校有关数据库和收录到《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进行信息服务。在不以赢利为目的的前提下,学校可以适当复制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用于学术活动。 论文作者签名:日期: 指导教师签名:日期: 供暖系统毕业设计说明书

供热工程课程设计说明书68288电子教案

编号:采暖课程设计说明书 题目:某三层办公楼采暖设计 院(系):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 专业:建筑节能技术与工程 学生姓名:卢振斌 学号: 0121006230111 指导教师:文远高

2012年12 月30 日 目录 摘要 (3) 引言 (3) 1 设计任务、原始资料及设计依据 (4) 2 供暖系统的设计热负荷的计算 (7) 2.1 供暖系统设计热负荷 (7) 2.2 供暖设计热负荷计算 (11) 3 供暖系统散热器的选择 (16) 3.1 散热器的选择原则 (16) 3.2 散热器的计算 (17) 3.3 散热器的布置 (18) 4 系统选择、供暖系统引入口的位置 (19) 4.1 系统选择 (19) 4.2 供暖系统引入口的位置 (19) 5 水力计算以及附件选择 (19) 5.1 水力计算方法及步骤 (19) 5.2 水力计算 (21) 5.3 供暖系统的附件选择 (25) 6 结论 (2) 参考文献 (27)

摘要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室内环境温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节能环保、安全性高等因素越发受人们的关注。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的供暖事业得到了迅速发展。一个建筑物或房间可能有各种得热和散失热量的途径。当建筑物或房间的失热量大于得热量时,为了保持室内在要求温度下的热平衡,需要由供暖通风系统补给热量,以保证室内要求的温度。为了满足现今社会的要求,对工程建筑进行供热采暖设计是更好的达到节能环保目的的重要前提。 本次课程设计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是以热水为热媒的建筑物集中供热系统。本文首先根据基本设计资料计算了某办公大楼的热负荷,然后根据热负荷及建筑物的形式等条件,提出了供暖系统设计方案,选择布置了供暖管网系统,绘制出了该系统的平面图和系统图,还对该系统进行了水力计算,选择管径和流速,使管网系统较好地符合了水力平衡要求。最后还计算了散热器的片数,并布置了散热器。 关键词:环保节能;供热设计;负荷计算 Abstract As people living standard rising, the indoor environment temperature put forward higher request, energy conservation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safety higher factors by more people's attention. Especially after the founding of new China, our country's heating undertakings have developed rapidly. A building or room may have various to heat and heat loss of the way. When building or room heat loss is greater than the heat gain, in order to keep indoor temperature in the requirements of heat balance, the heating ventilation system supply heat, in order to assure indoor temperature requirements. In order to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modern society, the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for heating design is the better to achieve the purpose of saving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 important prerequisite. The curriculum design of the object of study and the main content is hot water for heating medium building centralized heating system. This paper firstly on the basis of the basic design data to calculate the heat load of a certain office building, and then according to the thermal load and type of building conditions, puts forward the heating system design scheme, the choice to arrange the heating pipe network system, draw out the system plan and system diagram and the system of the hydraulic calculation, select the diameter and flow velocity, pipeline system is well consistent with the hydraulic

汽轮机课程设计(中压缸)

题目:600MW超临界汽轮机通流部分设计 (中压缸) 学生姓名:丁艳平 院(系)名称:能源与动力工程 班级: 热能与动力工程03-03班 指导教师:谭欣星 2006 年11 月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课程设计任务书 热能动力工程专业036503班 课程名称汽轮机原理 题目600MW超临界汽轮机通流部分设计(中压缸)任务起止日期:2006年11 月13 日~ 2006年12 月4 日 学生姓名丁艳平2006年12月4日指导教师谭欣星2006年11月5日教研室主任年月日院长年月日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2. 此任务书最迟必须在课程设计开始前三天下达给学生。

600MW超临界汽轮机通流部分设计(中压缸) 摘要 本文根是根据给定的设计条件,确定通流部分的几何尺寸,以求获得较高的相对内效率。 设计原则是保证运行时具有较高的经济性;在不同的工况下工作均有高的可靠性;同时在满足经济性和可靠性要求的同时,考虑了汽轮机的结构紧凑,系统简单,布置合理,成本低廉,安装与维修方便,心以及零件的通用化和系列化等因素。 主要设计过程是:分析与确定汽轮机热力设计的基本参数,选择汽轮机的型式,配汽机构形式,通流部分及有关参数;拟定汽轮机近似热力过程曲线,并进行热经济性的初步计算;根据通流部分形状和回热抽汽点的要求,确定中压级组的级数并进行各级比焓降的分配,对各级进行详细的热力计算,确定汽轮机实际热力过程曲线,根据热力计算结果,修正各回热汽点压力以符合热力过程曲线的要求,并修正回热系统的热平衡计算,汽轮机热力计算结果。

目录 摘要 (1) 第一章:汽轮机热力计算的基本参数 (2) 第二章:汽轮机蒸汽流量的初步计算 (3) 第三章:通流部分选型 (9) 第四章::压力级比焓降分配及级数确定 (10) 第五章:汽轮机级的热力计算 (14) 第六章;高中压缸结构概述 (17) 第七章:600MW汽轮机热力系统 (19) 第八章:总结 (20) 参考文献 (23)

供热工程课程设计说明书

编号: 采暖课程设计说明书 题目:某三层办公楼采暖设计 院(系):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 专业:建筑节能技术与工程 学生姓名:卢振斌 学号:0 指导教师:文远高

2012年12 月30 日 目录 摘要3 引言3 1 设计任务、原始资料及设计依据4 2 供暖系统的设计热负荷的计算7 供暖系统设计热负荷7 供暖设计热负荷计算11 3 供暖系统散热器的选择16 散热器的选择原则16 散热器的计算17 散热器的布置18 4 系统选择、供暖系统引入口的位置19 系统选择19 供暖系统引入口的位置19 5 水力计算以及附件选择19 水力计算方法及步骤19 水力计算21 供暖系统的附件选择25 .2 干管、立管及散热器的安装应注意的质量问题19

6 结论2 参考文献 (27) 摘要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室内环境温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节能环保、安全性高等因素越发受人们的关注。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的供暖事业得到了迅速发展。一个建筑物或房间可能有各种得热和散失热量的途径。当建筑物或房间的失热量大于得热量时,为了保持室内在要求温度下的热平衡,需要由供暖通风系统补给热量,以保证室内要求的温度。为了满足现今社会的要求,对工程建筑进行供热采暖设计是更好的达到节能环保目的的重要前提。 本次课程设计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是以热水为热媒的建筑物集中供热系统。本文首先根据基本设计资料计算了某办公大楼的热负荷,然后根据热负荷及建筑物的形式等条件,提出了供暖系统设计方案,选择布置了供暖管网系统,绘制出了该系统的平面图和系统图,还对该系统进行了水力计算,选择管径和流速,使管网系统较好地符合了水力平衡要求。最后还计算了散热器的片数,并布置了散热器。 关键词:环保节能;供热设计;负荷计算 Abstract As people living standard rising, the indoor environment temperature put forward higher request, energy conservation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safety higher factors by more people's attention. Especially after the founding of new China, our country's heating undertakings have developed rapidly. A building or room may have various to heat and heat loss of the way. When building or room heat loss is greater than the heat gain, in order to keep indoor temperature in the requirements of heat balance, the heating ventilation system supply heat, in order to assure indoor temperature requirements. In order to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modern society, the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for heating design is the better to achieve the purpose of saving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 important prerequisite. The curriculum design of the object of study and the main content is hot water for heating medium building centralized heating system. This paper firstly on the basis of the basic design data to calculate the heat load of a certain office building, and then according to the thermal load and type of building conditions, puts forward the heating system design scheme, the choice to arrange the heating pipe network system, draw out the system plan and system diagram and the system of the hydraulic calculation, select the diameter and flow velocity, pipeline system is well consistent with the hydraulic balancing requirements. Finally, the calculation of radiator piece number and arrangement of the

供热工程设计说明书

目录 摘要........................................................ .2 第1章设计概况................................................. .2第2章设计依据.. (3) 2.1设计参数 (3) 2.2采暖设备要求 (3) 2.3维护结构传热系数 (3) 2.4方案比较 (3) 第3章供暖热负荷计算 (4) 3.1 房间围护结构耗热量计算 (4) 3.2 房间围护结构耗热量计算表 (6) 第4章散热器的选型及安装形式 (6) 4.1 散热器的选择 (6) 4.2 散热器的布置 (6) 4.3散热器的安装尺寸要求 (6) 4.4散热器片数计算 (7) 第5章管道布置 (7) 5.1 采暖系统的选择 (7) 5.2 水力计算步骤 (7) 5.3 水力计算结果 (9) 第6章参考文献 (9) 附表...........................................................

摘要 本工程共六层,每层3单元。建筑总供暖面积约3050.64平方米。系统与室外管网连接,.该工程采用接外热网机械循环下供下回式热水供暖系统,楼梯间独立立管供热。参考有关文献资料对该楼的供热调系统进行系统负荷计算、规划、设计计算和设备选型。 第一章设计概况 本次设计的任务是布置楼内的采暖系统,具体设计的步骤有:负荷的计算,散热器的选择,散热器片数确定,散热器的布置,水力计算。

第2章设计依据 2.1设计参数 室外气象参数 采暖室外计算(干球)温度为t w =-23℃,;室内温度为t n =18℃冬季室外平均风速为 v w =4.2m/s。 室内设计温度由《实用供热空调设计手册》中表4.1-1可以查得本设计所用到的民用建筑供暖室内计算温度,整理后列于下表中: 表2.1 不同房间供暖室内计算温度 2.2采暖设备要求 散热器要求散热性能好,金属热强度大,承压能力高,价格便宜,经久耐用,使用寿命长。 2.3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 围护结构概况:外墙为370厚承重型煤矸石多空砖,加20厚抹灰,内墙为240厚粘土实心砖。外墙外保温采用40厚聚苯乙烯板。防水等级为2级。 表2.1 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 2.4方案比较 这个系统作用范围比较大,,上供下回和下供下回的比较中,后者具有如下特点: 美观,房间内的管路数减少,可集中进行隐藏处理。

汽轮机课程设计---23MW凝汽式汽轮机热力设计.

第一章 23MW凝汽式汽轮机设计任务书 1.1 设计题目: 23MW凝汽式汽轮机热力设计 1.2 设计任务及内容 根据给定条件完成汽轮机各级尺寸的确定及级效率和内功率的计算。在保证运行安全的基础上,力求达到结构紧凑、系统简单、布置合理、使用经济性高。 汽轮机设计的主要内容: 1.确定汽轮机型式及配汽方式; 2.拟定热力过程及原则性热力系统,进行汽耗量于热经济性的初步计算; 3.确定调节级型式、比焓降、叶型及尺寸等; 4.确定压力级级数,进行比焓降分配; 5.各级详细热力计算,确定各级通流部分的几何尺寸、相对内效率、内功率与 整机实际热力过程曲线; 6.整机校核,汇总计算表格。 1.3 设计原始资料 额定功率:23MW 设计功率:18.4MW 新汽压力:3.43MP a 新汽温度:435℃ 排汽压力:0.005MP a 冷却水温:22℃ 机组转速:3000r/min 回热抽汽级数:5 给水温度:168℃ 1.4 设计要求 1.严格遵守作息时间,在规定地点认真完成设计,设计共计两周; 2.完成设计说明书一份,要求过程完整,数据准确; 3.完成通流部分纵剖面图一张(A0图) 4.计算结果以表格汇总。

第二章多极汽轮机热力计算 2.1 近似热力过程曲线的拟定 一、进排汽机构及连接管道的各项损失 蒸汽流过个阀门及连接管道时,会产生节流损失和压力损失。表2-1列出了这些损失通常选取范围。 表2-1 汽轮机各阀门及连接管道中节流损失和压力估取范围 图2-1 进排汽机构损失的热力过程曲线

二、汽轮机近似热力过程曲线的拟定 根据经验,对一般非中间再热凝汽式汽轮机可近似地按图2-2所示方法拟定近似 热力过程曲线。 由已知的新汽参数p 0、t 0,可得汽轮机进汽状态点0,并查得初比焓h 0=3304.2kj/kg 。由前所得,设进汽机构的节流损失ΔP 0=0.04 P 0=0.1372 MPa 得到调节级前压力P 0'= P 0 - ΔP 0=3.2928MPa ,并确定调节级前蒸汽状态点1。过1点作等比熵线向下交于P x 线于2点,查得h 2t =2152.1kj/kg ,整机的理想比焓降 ()'0 23304.221201184.2mac t t h h h ?=-=-=3304.2-2128=1176 kj/kg 。由上估计进汽量后得到的相对内效率 ηri =83.1%,有效比焓降Δht mac =(Δht mac )' ηri =1176×0.831=977.3kj/kg ,排汽比 焓03304.2986.3282317.872mac z t h h h =-?=-=3304.2-977.3=2326.9 kj/kg ,在h-s 图上得排汽点Z 。用直线连接1、Z 两点,在中间'3点处沿等压线下移21~25 kj/kg 得3点,用光滑连接1、3、Z 点,得该机设计工况下的近似热力过程曲线,如图2-2所示。 图2-2 12MW 凝汽式汽轮机近似热力过程曲线

供热工程课程设计说明书

(建筑供热与给水排水综合课程设计) 设计说明书 徐州市某二层建筑供热与给排水综合课程设计 起止日期:2015 年11 月9 日至2015 年11 月27 日 学生姓名李映宇 班级建环设备1203 学号12403200308 成绩 指导教师(签字) 土木工程学院(部) 2015年9月7日

摘要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室内环境温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节能环保,安全因素等越发收到人们的关注。一个房间的可能有各种得热散失热量的途径,当房间的失热量大于得热量时。为了保持室内在要求温度下的热平衡,需要由供暖通风系统补给热量,以保证室内要求的温度。为了满足现今社会的要求,对工程建筑进行供热采暖设计是更好的达到节能环保目的的重要前提。 本次课程设计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是以热水为热煤的建筑集中供热系统。本文首先根据根据基本设计资料计算了某二层建筑的热负荷,然后根据热负荷及建筑物的形式等条件,提出了供暖系统的设计方案,选择布置了供暖管网系统,绘制出了该系统的平面图和系统图,还对该系统进行了水力计算,选择管径和流速,使管网系统较好地符合了水力平衡要求。最后还计算了散热器的片数,并布置了散热器。 关键词:环保节能,供热设计,负荷计算

目录 第一章概述 (3) 1.1 设计概况 (3) 1.2 设计依据 (3) 第二章设计方案确定及计算 (4) 2.1 室外气象参数 (4) 2.2 采暖设备要求和特殊要求 (4) 2.3 热负荷计算 (4) 2.31校核围护结构传热热阻是否满足最小传热阻要求 (4) 2.32热负荷计算过程 (5) 第三章热水供暖系统设计方案比较与确定 (8) 3.1 循环动力 (8) 3.2 供、回水方式 (8) 3.3 系统敷设方式 (8) 3.4 供、回水管布置方式 (9) 3.5 工程方案确定 (9) 第四章散热器的选择 (10) 4.1 散热器的布置 (10) 4.2 散热器的安装尺寸应保证 (10) 4.3 散热器的计算 (10) 第五章水力计算 (12) 第六章供热管道及附件 (14) 6.1保温管道的确定 (14) 6.2 保温材料的选择 (14) 6.3 管道保温施工 (14) 第七章设计总结 (15) 第八章参考文献 (16)

供热工程设计说明书.docx

目录 第一章概述 . (1) 1.1设计目的 . (1) 1.2设计任务 . (1) 1.3工程概况 . (1) 第二章设计依据 . (2) 2.1设计依据 . (2) 2.2设计范围 . (2) 2.3冬季室内外设计参数 . (2) 2.4建筑参数 . (2) 2.5动力参数 . (2) 第三章热负荷计算 . (3) 3.1围护结构的耗热量 (3) 3.1.1围护结构的基本耗热量 (3) 3.1.2围护结构附加耗热量 (3) 3.2冷风渗透耗热量 (4) 3.3房间热负荷计算: (5) 3.3.1休息室 101 热负荷计算 (5) 第四章方案确定 . (7) 4.1热水供暖的方式 . (7) 4.1.1供回水方式选择 (7) 4.1.2供回水敷设方式的选择 (7) 4.1.3热媒流经路程的选择 (7) 4.2工程方案确定 . (7) 第五章散热器的选型及安装形式 . (8) 5.1散热器的选择 (8) 5.2散热器的布置 . (8) 5.3散热器的安装 . (8) 5.4散热器的计算 . (9) 第六章热水供暖系统水力计算 . (11) 6.1供暖系统的确定 . (11) 6.2设计计算公式 . (11) 第七章管道保温及其附件 . (16) 7.1管道的选择 (16) 7.2附件的选择 (16) 7.3保温措施 (16) 参考资料 (17) 18致谢 .......................................................................

第一章概述 1.1设计目的 本课程为《供热工程》,它是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的重要学科。通过课 程设计等实践性教学环节,掌握建筑物供暖系统和集中供热系统的工程设计原理 和方法,以及运行管理的基本知识。培养我们的设计思想和严谨的态度,让我们对建筑采暖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同时进一步加强ACS、CAD等相关软件的运用。 1.2设计任务 本设计为长春市某二层多媒体教室热水供暖设计,设计包括采暖设计热负荷及热指标 的计算、散热设备选择计算、管道水力计算,掌握布置管道和附属设备选择的方法,供暖系 统的确定方案以及施工图的绘制并确保施工图的可实施性。本设计采用散热器采暖方案。 1.3工程概况 整个建筑物共有两层,建筑面积为 1564.08 m 2,建筑总高 12.25m。一层与 二层的建筑布局完全相同,每层各有两间大阶梯教室,两间休息厅、四间门厅、两间公共厕所和两个楼梯间。

汽轮机课程设计说明书

课程设计说明书 题目:12M W凝汽式汽轮机热力设计 2014年6月28 日

一、题目 12MW凝汽式汽轮机热力设计 二、目的与意义 汽轮机原理课程设计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汽轮机知识,训练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该课程设计的训练,学生应该能够全面掌握汽轮机的热力设计方法、汽轮机基本结构和零部件组成,系统地总结、巩固并应用《汽轮机原理》课程中已学过的理论知识,达到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目的。 重点掌握汽轮机热力设计的方法、步骤。 三、要求(包括原始数据、技术参数、设计要求、图纸量、工作量要求等) 主要技术参数: 额定功率:12MW ;设计功率:10.5MW ; ;新汽温度:435℃; 新汽压力:3.43MP a ;冷却水温:20℃; 排汽压力:0.0060MP a 给水温度:160℃;机组转速:3000r/min ; 主要内容: 1、确定汽轮机型式及配汽方式 2、拟定热力过程及原则性热力系统,进行汽耗量与热经济性的初步计算 3、确定调节级形式、比焓降、叶型及尺寸等 4、确定压力级级数,进行比焓降分配 5、各级详细热力计算,确定各级通流部分的几何尺寸、相对内效率、内功率与整机实 际热力过程曲线 6、整机校核,汇总计算表格 要求: 1、严格遵守作息时间,在规定地点认真完成设计;设计共计二周。 2、按照统一格式要求,完成设计说明书一份,要求过程完整,数据准确。 3、完成通流部分纵剖面图一张(一号图) 4、计算结果以表格汇总

四、工作内容、进度安排 1、通流部分热力设计计算(9天) (1)熟悉主要参数及设计内容、过程等 (2)熟悉机组型式,选择配汽方式 (3)蒸汽流量的估算 (4)原则性热力系统、整机热力过程拟定及热经济性的初步计算 (5)调节级选型及详细热力计算 (6)压力级级数的确定及焓降分配 (7)压力级的详细热力计算 (8)整机的效率、功率校核 2、结构设计(1天) 进行通流部分和进出口结构的设计 3、绘制汽轮机通流部分纵剖面图一张(一号图)(2天) 4、编写课程设计说明书(2天) 五、主要参考文献 《汽轮机课程设计参考资料》.冯慧雯 .水利电力出版社.1992 《汽轮机原理》(第一版).康松、杨建明编.中国电力出版社.2000.9 《汽轮机原理》(第一版).康松、申士一、庞立云、庄贺庆合编.水利电力出版社.1992.6 《300MW火力发电机组丛书——汽轮机设备及系统》(第一版).吴季兰主编.中国电力出版社.1998.8 指导教师下达时间 2014 年6月 15 日 指导教师签字:_______________ 审核意见 系(教研室)主任(签字)

供热工程设计说明书模板

目录 第一章概述 (1) 1.1 设计目的 (1) 1.2 设计任务 (1) 1.3 工程概况 (1) 第二章设计依据 (2) 2.1 设计依据 (2) 2.2 设计范围 (2) 2.3 冬季室内外设计参数 (2) 2.4 建筑参数 (2) 2.5 动力参数 (2) 第三章热负荷计算 (3) 3.1围护结构的耗热量 (3) 3.1.1围护结构的基本耗热量 (3) 3.1.2围护结构附加耗热量 (3) 3.2冷风渗透耗热量 (4) 3.3房间热负荷计算: (5) 3.3.1休息室101热负荷计算 (5) 第四章方案确定 (8) 4.1 热水供暖的方式 (8) 4.1.1供回水方式选择 (8) 4.1.2供回水敷设方式的选择 (8) 4.1.3热媒流经路程的选择 (8) 4.2 工程方案确定 (8) 第五章散热器的选型及安装形式 (9)

5.1散热器的选择 (9) 5.2 散热器的布置 (9) 5.3 散热器的安装 (9) 5.4 散热器的计算 (10) 第六章热水供暖系统水力计算 (12) 6.1 供暖系统的确定 (12) 6.2 设计计算公式 (12) 第七章管道保温及其附件 (20) 7.1管道的选择 (20) 7.2附件的选择 (20) 7.3保温措施 (20) 参考资料 (21) 致谢 (22)

第一章概述 1.1 设计目的 本课程为《供热工程》,它是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的重要学科。通过课程设计等实践性教学环节,掌握建筑物供暖系统和集中供热系统的工程设计原理和方法,以及运行管理的基本知识。培养我们的设计思想和严谨的态度,让我们对建筑采暖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同时进一步加强ACS、CAD等相关软件的运用。 1.2 设计任务 本设计为长春市某二层多媒体教室热水供暖设计,设计包括采暖设计热负荷及热指标的计算、散热设备选择计算、管道水力计算,掌握布置管道和附属设备选择的方法,供暖系统的确定方案以及施工图的绘制并确保施工图的可实施性。本设计采用散热器采暖方案。1.3 工程概况 整个建筑物共有两层,建筑面积为1564.08m2,建筑总高12.25m。一层与二层的建筑布局完全相同,每层各有两间大阶梯教室,两间休息厅、四间门厅、两间公共厕所和两个楼梯间。

供热-热力站设计说明书

目录 目录............................................................................ I 第一章原始资料.............................................................. - 1 - 1.1 设计题目 ............................................................... - 1 - 1.2 设计地区气象资料 ....................................................... - 1 - 1.3 具体要求 ................................................................. - 1 -第二章供热系统的热负荷...................................................... - 1 - 2.1供暖设计热负荷的计算...................................................... - 1 - 2.1.1热负荷的计算........................................................ - 1 - 2.1.2流量的计算.......................................................... - 1 - 2.2热负荷图.................................................................. - 2 - 2.2.1供暖热负荷随室外温度变化曲线........................................ - 2 - 2.2.2热负荷延续时间图.................................................... - 3 -第三章集中供热系统.......................................................... - 5 - 3.1 供热系统原理的确定........................................................ - 5 - 3.2热水供热系统的调节及调节曲线的绘制........................................ - 5 -第四章管网布置.............................................................. - 7 - 4.1热源位置.................................................................. - 7 - 4.2管网的走向................................................................ - 7 - 4.3管径的选择................................................................ - 7 - 4.4管道的敷设................................................................ - 7 - 4.5阀门的设计................................................................ - 7 - 4.6检查井的设置.............................................................. - 8 - 4.7支架及补偿器的设置........................................................ - 8 -第五章水力计算 ................................................................ - 9 - 5.1水力计算的步骤............................................................ - 9 -

25mw凝汽式汽轮机组热力设计.

毕业设计说明书 25MW 凝汽式汽轮机组热力设计 学号: 学 院: 专 业: 指导教师: 2016年6月 1227024207 中北大学(朔州校区) 热能与动力工程 张志香

30MW凝汽式汽轮机组热力设计 摘要 本课题针对30MW凝汽式汽轮机组进行热力设计,在额定功率下确定汽轮机型式及参数,使其运行时具有较高的经济性,并考虑汽轮机的结构、系统、布置等方面的因素,以达到“节能降耗,保护环境”的目的。 本文首先对汽轮机进行了选型,对汽轮机总进汽量进行了计算、通流部分的选型、压力级比焓降分配及级数的确定、汽轮机级的热力计算、漏气量的计算与整机校核等。根据通流部分选型,确定排汽口数与末级叶片、配汽方式和调节级的选型,并进行各级比焓降分配与级数的确定;对各级进行热力计算,求出各级通流部分的几何尺寸,相对内效率,实际热力过程曲线。根据热力计算结果,修正各回热抽汽点压力达到符合实际热力过程曲线的要求,并修正回热系统的热力平衡计算,分析并确定汽轮机热力设计的基本参数。 关键词:汽轮机,凝汽式,热力系统,热力计算

Thermodynamic design of 30MW condensing steam turbine Abstract This topic for 30MW steam turbine unit for thermal design, seek appropriate turbine at rated power, to make it run with higher economic and to considered to steam turbine structure, system and arrangement and parts. So it can achieve "energy savi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purpose. Determination of machine, firstly, the steam turbine for the selection of the turbine total inlet were calculated through flow part of the selection pressure enthalpy drop distribution and series, steam turbine thermodynamic calculation, the leakage amount of calculation and check. According to the through flow part of selection to determine the exhaust port number and the last stage blades of steam distribution mode and regulation level selection, and for different levels of specific enthalpy drop distribution and the series of levels with a thermodynamic calculation for at all levels through flow part of the geometry and relative internal efficiency, the actual thermodynamic process curve. According to the thermodynamic calculation results, correction of regenerative extraction steam pressure to conform to the actual thermodynamic process curve, and repair Thermodynamic equilibrium calculation, analysis and determination of the basic parameters of the thermal design of the turbine. keywords:steam turbine, condensing type, thermodynamic system, thermodynamic calculation

采暖设计说明

采暖设计说明 1.本工程为中宁县石空工业城公租房(2标段) 9#0住宅的采暖设计,建筑物为地上六层, 砖混结构,建筑面积1550㎡ 2.设计依据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2003); 《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047-1999)(采暖居住建筑部分)建筑资料图 3.图中尺寸:标高以米计,其余均以毫米计。 4.采暖设计室内外设计参数: 采暖室外计算温度:-13°C. 采暖室内计算温度:起居室,卧室,卫生间18°C;厨房15℃ 5.本工程节能设计详见《居住建筑节能设计表》 6.采暖设计:

本工程为散热器低温水采暖,供/回水温度:85℃/60℃.采暖热负荷:本工程总热负荷:70KW,采暖热指标:45W/㎡;热源为市政管网供热。每个单元设一个采暖入口:采暖入口选用超声波热表规格为DN40,Q=2m3/h。R1=R2=,系统阻力:; 本工程采暖系统为分户热计量散热器采暖系统,工作压力为,每一户设一热表,选用超声波热表热表规格DN15,Q=H。户内系统采用水平串联单管跨越式,每组散热器供水支管设置阀门等径自动三通温控调节阀实现分室温控,详见图集宁02N1/90-92。 散热器:A代表GD-II-X/型钢制散热器(?T=℃散热量110W/片)。B代表GD-II-X/型钢制散热器(?T=℃散热量281W/片)。C代表钢制卫浴型为GW-450-9/型散热器(?T=℃散热量401W/片),挂装,安装高度详见大样图。 7.本工程采暖系统所选用的管道,阀门,仪表,散热器及其配件承压为。 8.管材:管道井,户内明装管及地沟感官均采用钢管。管径不大于DN50时;为热镀锌钢 管,螺纹连接,并对镀锌表面缺损处刷红丹防锈漆二遍;管径大于DN50时,为焊接钢管,焊接。埋地管道采用耐热聚乙烯管(PE-RT)规格为De25*(外径*壁厚)。埋地部分盘管均为连续弯管,中间严禁设有可分拆接头,并严禁交叉。埋地管道均采用自然弯曲,弯曲半径不小于6D(管外径)。(使用条件:5级,工作压力:)散热器供回水支管管径未注明者均为DN20.明装管道除锈后刷二红及非金属漆两边;管井内共用立管及暖沟管道表面除锈后刷二红,外用50mm厚复合铝箔离心棉管壳保温,做法见图集宁02N3/12(5)。 9.管道安装:采暖管道穿越楼板,墙面均应设钢套管。管道穿越楼板时,套管高出楼板 20mm(卫生间内套管高出楼板50mm)。管道穿越墙面时,套管两端与墙面平齐。管道穿楼板安装方法见图集宁02N1/118。埋地PE-RT管穿出面层应设硬质塑料套管,详见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