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数学指导怎样将数学由70分提升到140分

高考数学指导怎样将数学由70分提升到140分
高考数学指导怎样将数学由70分提升到140分

2019年高考数学指导怎样将数学由70分提

升到140分

本人和绝大多数文科生一样,自小对数学就很不“感冒”,到高二期末平时考试的分数还在两位数徘徊,最后一次期末考试还考过71分(150分制),当时名列班级倒数之列。经历了这次打击,我痛定思痛在高三越发的重视起了数学。但凡事并非你努力了就一定会获得一个良好的结果,虽然我把教科书看了一遍又一遍,书上的习题做到看了题目基本就能背出最终的答案(一点都不夸张),可学期初的几次模拟考试中我并没有取得什么实质性进展,分数依旧在100分上下徘徊。但是我并不甘于就如此放弃数学转而专攻别的科目,因为我知道现在越是低的分数代表越有潜力可挖。接下来我做了一件对自己学好数学非常有积极意义的事,那就是——把自己错误的信息分类。

第一类问题———遗憾之错。就是分明会做,反而做错了的题;比如说,“审题之错”是由于审题出现失误,看错数字等造成的;“计算之错”是由于计算出现差错造成的;“抄写之错”是在草稿纸上做对了,往试卷上一抄就写错了、漏掉了;“表达之错”是自己答案正确但与题目要求的表达不一致,如单位混用等。

第二类问题———似非之错。理解的不够透彻,应用得不够自如;回答不严密、不完整;第一遍做对了,一改反而改错

了,或第一遍做错了,后来又改对了;一道题做到一半做不下去了等等。

第三类问题———无为之错。由于不会,因而答错了或猜的,或者根本没有答。这是无思路、不理解,更谈不上应用的问题。

我分析了近期的几张试卷后发现,这几类错误的比例是2:7:1,得出这个结论事情就好办了,因为我知道一点做不出和因粗心做错的并不是太多,问题主要集中在我对概念理解的并不深刻,这是光靠背诵、练习所无法解决的。

解决方法

面对众多初中学习的成功者,沦为高中学习的失败者,造成成绩滑坡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被动学习

许多同学进入高中后,还像初中那样,有很强的依赖心理,跟随老师惯性运转,没有掌握学习主动权。表现在不定计划,坐等上课,课前没有预习,对老师要上课的内容不了解,上课忙于记笔记,没听到“门道”,没有真正理解所学内容。2.学不得法

老师上课一般都要讲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剖析概念的内涵,分析重点难点,突出思想方法.而一部分同学上课没能专心听课,对要点没听到或听不全。笔记记了一大本,问题也有一大堆,课后又不能及时巩固、总结、寻找知识间的联系,只

是赶做作业,乱套题型,对概念、法则、公式、定理一知半解,机械模仿,死记硬背。也有的晚上加班加点,白天无精打采,或是上课根本不听,自己另搞一套,结果是事倍功半,收效甚微。

3.不重视基础

一些“自我感觉良好”的同学,常轻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学习与训练,经常是知道怎么做就算了,而不去认真演算书写。但对难题很感兴趣,以显示自己的“水平”,好高鹜远,重“量”轻“质”,陷入题海,到正规作业或考试中不是演算出错就是中途“卡壳”。

4.数学思维还停留在初中的状态

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相比,知识的深度、广度,能力要求都是一次飞跃.高中数学很多地方难度大、方法新、分析能力要求高,需要有变化的思维。如开学以来所学的二次函数的最值问题,含有参数的一些问题等.因此高中的数学更需要我们的思维活动要“活”,要“多角度”考虑,要能“概括”、能“类比”、能“联想”、能“抽象”,等等。

5.死记硬背,不能迁移知识

高中的数学语言与初中有着显著的区别,初中的数学主要是以形象、通俗的语言方式进行表达;而高一数学一下子就触及抽象的集合符号语言、函数语言、图形语言等,一些概念难以理解,觉得离生活很远,似乎很“玄”。高一数学是高中

学习一个艰苦的磨炼,经过了这个阶段的砺炼,就会打开高中数学的学习思维,前面的道路就会豁然开朗,只要同学们增强信心,再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付出的努力一定会有回报。高中数学思维方法与初中阶段大不相同。初中阶段,由于很多老师为学生将各种题建立了统一的思维模式,如解分式方程分几步,因式分解先看什么,再看什么,确定了常见的思维套路。因此,形成初中生在数学学习中习惯于这种机械的,便于操作的定势方式。而高中数学在思维形式上产生了很大的变化,数学语言的抽象化对思维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种能力要求的突变使很多高一新生感到不适应,故而导致成绩下降是高一学生产生数学学习障碍的另一个原因。高中数学比初中数学的知识内容的“量”上急剧增加了,单位时间内接受知识信息的量与初中相比增加了许多,练习的消化课时相应地减少了。这也使很多学习被动的、依赖心理重的高一新生感到不适应。因此,要透彻理解书本上和课堂上老师补充的内容,有时要反复思考、再三研究,要能在理解的基础上举一反三,加强知识的迁移。对一道题,要尽可能多想解法,多开动“脑筋”,使思维“活”起来。对一些相近的题,要善于总结,形成“一法多题”。

高中学生仅仅想学是不够的,还必须“会学”,要讲究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才能变被动为主动。

1、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制定计划、课前自学、专心上课、及时复习、独立作业、解决疑难、系统小结和课外学习几个方面。

(1)制定计划明确学习目的。合理的学习计划是推动我们主动学习和克服困难的内在动力。计划先由老师指导督促,再一定要由自己切实完成,既有长远打算,又有短期安排,执行过程中严格要求自己,磨炼学习意志。

(2)课前预习是取得较好学习效果的基础。课前预习不仅能培养自学能力,而且能提高学习新课的兴趣,掌握学习的主动权。预习不能搞走过场,要讲究质量,力争在课前把教材弄懂,上课着重听老师讲思路,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尽可能把问题解决在课堂上。

(3)上课是理解和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关键环节。上课专心听重点难点,把老师补充的内容记录下来,而不是全抄全录,顾此失彼。

(4)及时复习是提高效率学习的重要一环。通过反复阅读教材,多方面查阅有关资料,强化对基本概念知识体系的理解与记忆,将所学的新知识与有关旧知识联系起来,进行分析比效,一边复习一边将复习成果整理在笔记本上,使对所学的新知识由“懂”到“会”。

(5)独立作业是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灵活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进一步加深对所学新知识的理解和对新技能的掌握过程。这一过程也是对我们意志毅力的考验,通过运用使我们

对所学知识由“会”到“熟”。

(6)解决疑难是指对独立完成作业过程中暴露出来对知识理解的错误,或由于思维受阻遗漏解答,通过点拨使思路畅通,补遗解答的过程。解决疑难一定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做错的作业再做一遍。对错误的地方没弄清楚要反复思考。实在解决不了的要请教老师和同学,并要经常把易错的地方拿来复习强化,作适当的重复性练习,把求老师问同学获得的东西消化变成自己的知识,长期坚持使对所学知识由“熟”到“活”。

(7)系统小结是通过积极思考,达到全面系统深刻地掌握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的重要环节。小结要在系统复习的基础上以教材为依据,参照笔记与资料,通过分析、综合、类比、概括,揭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以达到对所学知识融会贯通的目的。经常进行多层次小结,能对所学知识由“活”到“悟”。

(8)课外学习包括阅读课外书籍与报刊,课外学习是课内学习的补充和继续,它不仅能丰富同学们的文化科学知识,加深和巩固课内所学的知识,而且能够满足和发展我们的兴趣爱好,培养独立学习和工作的能力,激发求知欲与学习热情。

2.循序渐进,防止急躁

由于学生年龄较小,阅历有限,为数不少的高中学生容易急躁,有的同学贪多求快,有的同学想靠几天“冲刺”一蹴而就,有的取得一点成绩便洋洋自得,遇到挫折又一蹶不振。学习

是一个长期的巩固旧知识、发现新知识的积累过程,决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为什么高中要上三年而不是三天!许多优秀的同学能取得好成绩,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的基本功扎实,他们的阅读、书写、运算技能达到了自动化或半自动化的熟练程度。学习上要学会积极归因,树立自信心,如:取得一点成绩及时体会成功,强化学习能力;遇到挫折及时调整学习方法、策略,更加努力改变挫折。学习是一项循序渐进,长期积累的过程,要有恒心、决心,有一颗拼搏的心,要防止急躁心里,这样才能取得最后的成功。

3.研究学科特点,寻找最佳学习方法

数学学科担负着培养学生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重任。它的特点是具有高度的抽象性、逻辑性和广泛的适用性,对能力要求较高。学习数学一定要讲究“活”,只看书不做题不行,埋头做题不总结积累不行,对课本知识既要能钻进去,又要能跳出来,结合自身特点,寻找最佳学习方法。华罗庚先生倡导的“由薄到厚”和“由厚到薄”的学习过程就是这个道理,方法因人而异,但学习的五个环节:预习、上课、复习、作业、总结是少不了的。

4.多交流,多反思解疑,化解分化点

高中数学中易分化的地方多,这些地方一般都有方法新、难度大、灵活性强等特点.对易分化的地方要采用多次反复解

疑,认真反思,总结规律,多阅读参考书等方法,多和同学交流,多向老师请教,多开展变式练习,化解分化点,以达到灵活掌握知识、运用知识的目的。只要学习科学得法,有恒心,有信心,有拼搏心,克服急躁心里,克服“小聪明”,多交流,多反思,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就能顺利度过高中数学学习适应期,就能在今后的数学成绩图飞猛进。

学数学的几个建议

1.记数学笔记,特别是对概念理解的不同侧面和数学规律,以及教师补充的课外知识。

2.建立数学纠错本。把平时容易出现错误的知识或推理记载下来,以防再犯。争取做到:找错、析错、改错、防错。达到:能从反面入手深入理解正确东西;能由果朔因把错误原因弄个水落石出、以便对症下药;同时达到解答问题完整、推理严密。

3.记忆数学规律和数学小结论。

4.与同学建立好关系,争做“小老师”,形成数学学习“互助组”。

5.增加数学课外阅读,加大自学力度。

6.反复巩固,消灭前学后忘。

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

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

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于是看,宋元时期小学教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而一般学堂里的先生则称为“教师”或“教习”。可见,“教师”一说是比较晚的事了。如今体会,“教师”的含义比之“老师”一说,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别。辛亥革命后,教师与其他官员一样依法令任命,故又称“教师”为“教员”。

7.学会总结归类。

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很难做到恰如其分。为什么?还是没有彻底“记死”的缘故。要解决这个问题,方法很简单,每天花3-5分钟左右的时间记一条成语、一则名言警句即可。可以写在后黑板的“积累专栏”上每日一换,可以在每天课前的3分钟让学生轮流讲解,也可让学生个人搜集,每天往笔记本上抄写,教师定期检查等等。这样,一年就可记300多条成语、300多则名言警句,日积月累,终究会成

为一笔不小的财富。这些成语典故“贮藏”在学生脑中,自然会出口成章,写作时便会随心所欲地“提取”出来,使文章增色添辉。

2020年高考冲刺140分突破压轴题三十练(四)详细版解析

高考数学冲刺140分压轴题突破(四) 学而思网校 邓诚 第一题. 已知函数y =f (x +2)的图象关于直线x =?2对称,且当x ∈(0,+∞)时,f (x )=|log 2x |,若a =f (?3),b =f (1 4),c =f (2),则a,b,c 的大小关系 是( ) A.a >b >c B.b >a >c C.c >a >b D.a >c >b 第二题. 已知A,B,C 是圆O 上不同的三点,线段CO 与线段AB 交于点D, 若OC ????? =λOA ????? +μOB ????? (λ∈R,μ∈R ),则λ+μ的取值范围是( ) A.(0,1) B.(1,+∞) C.(1,√2] D.(?1,0) 第三题. 若函数f (x )=x 3+ax 2+bx (a,b ∈R )的图象与x 轴相切于一点A (m,0)(m ≠0),且f (x )的极大值为1 2,则m 的值为_______.

已知抛物线C:y2=2px(p>0),过点M(m,2),其焦点为F,且|MF|= 2. (1)求抛物线C的方程; (2)设E为y轴上异于原点的任意一点,过点E作不经过原点的两条直线分别与抛物线C和圆F:(x?1)2+y2=1相切,切点分别为A,B,求证:直线AB过定点. 第五题. 已知f(x)=e x?ax2?2x+b(e为自然对数底数,a,b∈R). (1)设f′(x)为f(x)的导函数,证明:当a>0时,f′(x)的最小值小于0; (2)若a<0,f(x)>0恒成立,求符合条件的最小整数b.

第一题. 函数y =f (x +2)到函数y =f(x)的图象变换是向右平移2个单位, 由函数y =f (x +2)的图象关于直线x =?2对称,可得函数y =f(x)关于直线x =0(即y 轴)对称.则函数f (x )为偶函数, 则a =f (?3)=f (2)=log 23,b =f (1 4)=2,c =f (2)=1. 可得b >a >c. 说五毛钱的话:应该说抽象函数是高考函数小题非常喜欢考的一点,做这类题一般来说两种思路,要么找特殊函数匹配题干的描述来做,要么利用抽象函数的方法进行严格推导. 第二题. 由O,C,D 三点共线,可得OD ????? =kOC ????? (01. 说五毛钱的话:若OC ????? =mOA ????? +nOB ????? ,则A,B,C 三点共线和m +n =1能够互相推导这个结论希望同学们能记住,应该说这个家伙考过好几次. 第三题. 由题意可得f (m )=m 3+am 2+bm =0(m ≠0), 则m 2+am +b =0,且f ′(m )=3m 2+2am +b =0, 两式相减可得2m 2 +am =0,则m =?a 2 ,带回可得b = a 24 ,

【典型题】高考数学试卷(含答案)

【典型题】高考数学试卷(含答案) 一、选择题 1.从分别写有数字1,2,3,4,5的5张卡片中随机抽取1张,放回后再随机抽取1张,则抽得的第一张卡片上的数字不大于第二张卡片的概率是( ) A . 110 B . 310 C . 35 D . 25 2.给出下列说法: ①在圆柱的上、下底面的圆周上各取一点,则这两点的连线是圆柱的母线; ②有一个面是多边形,其余各面都是三角形的几何体是棱锥; ③棱台的上、下底面可以不相似,但侧棱长一定相等. 其中正确说法的个数是( ) A .0 B .1 C .2 D .3 3.如果 4 2 π π α<< ,那么下列不等式成立的是( ) A .sin cos tan ααα<< B .tan sin cos ααα<< C .cos sin tan ααα<< D .cos tan sin ααα<< 4.已知命题p :若x >y ,则-x <-y ;命题q :若x >y ,则x 2>y 2.在命题①p ∧q ;②p ∨q ; ③p ∧(?q );④(?p )∨q 中,真命题是( )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5.如图是某高三学生进入高中三年来的数学考试成绩茎叶图,第1次到第14次的考试成 绩依次记为1214,, A A A ,下图是统计茎叶图中成绩在一定范围内考试次数的一个算法流 程图,那么算法流程图输出的结果是( ) A .7 B .8 C .9 D .10

6.在下列区间中,函数()43x f x e x =+-的零点所在的区间为( ) A .1,04?? - ??? B .10,4?? ??? C .11,42?? ??? D .13,24?? ??? 7.设i 为虚数单位,复数z 满足21i i z =-,则复数z 的共轭复数等于( ) A .1-i B .-1-i C .1+i D .-1+i 8.在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中,E 为棱1CC 的中点,则异面直线AE 与CD 所成角的正切值为 A . 2 2 B . 3 C . 5 D . 72 9.已知i 为虚数单位,复数z 满足(1)i z i +=,则z =( ) A . 14 B . 12 C . 22 D .2 10.已知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单位:cm )如图所示,则该几何体的体积是( ) A .108cm 3 B .100cm 3 C .92cm 3 D .84cm 3 11.在ABC ?中,A 为锐角,1lg lg()lgsin 2b A c +==-,则ABC ?为( ) A .等腰三角形 B .等边三角形 C .直角三角形 D .等腰直角三角形 12.已知a R ∈,则“0a =”是“2 ()f x x ax =+是偶函数”的( ) A .充分不必要条件 B .必要不充分条件 C .充分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二、填空题 13.若三点1 (2,3),(3,2),( ,)2 A B C m --共线,则m 的值为 . 14.函数()22,0 26,0x x f x x lnx x ?-≤=?-+>? 的零点个数是________. 15.若过点()2,0M 3()2 :0C y ax a =>的准线l 相交于点

2016年全国统一高考数学试卷(理科)(新课标ⅲ)及答案

2016年全国统一高考数学试卷(理科)(新课标Ⅲ)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5分)设集合S={x|(x﹣2)(x﹣3)≥0},T={x|x>0},则S∩T=()A.[2,3]B.(﹣∞,2]∪[3,+∞)C.[3,+∞)D.(0,2]∪[3,+∞)2.(5分)若z=1+2i,则=() A.1 B.﹣1 C.i D.﹣i 3.(5分)已知向量=(,),=(,),则∠ABC=()A.30°B.45°C.60°D.120° 4.(5分)某旅游城市为向游客介绍本地的气温情况,绘制了一年中各月平均最高气温和平均最低气温的雷达图,图中A点表示十月的平均最高气温约为15℃,B点表示四月的平均最低气温约为5℃,下面叙述不正确的是() A.各月的平均最低气温都在0℃以上 B.七月的平均温差比一月的平均温差大 C.三月和十一月的平均最高气温基本相同 D.平均最高气温高于20℃的月份有5个 5.(5分)若tanα=,则cos2α+2sin2α=()

A.B.C.1 D. 6.(5分)已知a=,b=,c=,则() A.b<a<c B.a<b<c C.b<c<a D.c<a<b 7.(5分)执行如图程序框图,如果输入的a=4,b=6,那么输出的n=() A.3 B.4 C.5 D.6 8.(5分)在△ABC中,B=,BC边上的高等于BC,则cosA=()A.B.C.﹣D.﹣ 9.(5分)如图,网格纸上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粗实线画出的是某多面体的三视图,则该多面体的表面积为()

A.18+36B.54+18C.90 D.81 10.(5分)在封闭的直三棱柱ABC﹣A1B1C1内有一个体积为V的球,若AB⊥BC,AB=6,BC=8,AA1=3,则V的最大值是() A.4πB. C.6πD. 11.(5分)已知O为坐标原点,F是椭圆C:+=1(a>b>0)的左焦点, A,B分别为C的左,右顶点.P为C上一点,且PF⊥x轴,过点A的直线l与线段PF交于点M,与y轴交于点E.若直线BM经过OE的中点,则C的离心率为() A.B.C.D. 12.(5分)定义“规范01数列”{a n}如下:{a n}共有2m项,其中m项为0,m 项为1,且对任意k≤2m,a1,a2,…,a k中0的个数不少于1的个数,若m=4,则不同的“规范01数列”共有() A.18个B.16个C.14个D.12个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 13.(5分)若x,y满足约束条件,则z=x+y的最大值为.

高考数学140分必读之把关题解析30讲(12)

高考数学140分必读之把关题解析30讲(12) 把关题解析30讲〔12〕 1.江苏理 (22)〔本小题总分值14分,第一小咨询总分值4分,第二小咨询总分值10分〕 a R ∈,函数2()||f x x x a =-. (Ⅰ)当2a =时,求使()f x x =成立的x 的集合; (Ⅱ)求函数()y f x =在区间[12],上的最小值. 〔本小题要紧考查运用导数研究函数性质的方法,考查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和分析推理能力.总分值14分.〕 解:〔Ⅰ〕由题意,2()2f x x x =-. 当2x <时,2()(2)f x x x x =-=,解得0x =或1x =; 当2x ≥时,2()(2)f x x x x =-=,解得1x = 综上,所求解集为{011,,. 〔Ⅱ〕设此最小值为m . ①当1a ≤时,在区间[12],上,32()f x x ax =-. 因为 22 ()323()03 f x x ax x x a '=-=->,(12)x ∈,, 那么()f x 在区间[12],上是增函数,因此(1)1m f a ==-. ②当12a <≤时,在区间[12],上,2()()0f x x x a =-≥,由()0f a =知 ()0m f a ==. ③当2a >时,在区间[12],上,23()f x ax x =-. 22 ()233()3 f x ax x x a x '=-=-. 假设3a ≥,在区间(12),内()0f x '>,从而()f x 为区间[12],上的增函数, 由此得 (1)1m f a ==-.

假设23a <<,那么2 123 a <<. 当213x a << 时,()0f x '>,从而()f x 为区间2 [1]3 a ,上的增函数; 当223a x <<时,()0f x '<,从而()f x 为区间2 [2]3 a , 上的减函数. 因此,当23a <<时,(1)1m f a ==-或(2)4(2)m f a ==-. 当7 23 a <≤ 时,4(2)1a a -≤-,故(2)4(2)m f a ==-; 当7 33 a <<时,14(2)a a -<-,故(1)1m f a ==-. 综上所述,所求函数的最小值 111274(2)237 13 a a a m a a a a -≤??<≤?? =?-<≤?? ->?? ,当时;0,当时;, 当时;,当时. (23)〔本小题总分值14分,第一小咨询总分值2分,第二、第三小咨询总分值各6分〕 设数列{}n a 的前n 项和为n S ,1231611a a a ===,,,且 1(58)(52)123 n n n S n S An B n +--+=+=,,,,, 其中A B ,为常数. (Ⅰ)求A 与B 的值; (Ⅱ)证明:数列{}n a 为等差数列; (Ⅲ) 1对任何正整数m n ,都成立. 〔23〕本小题要紧考查等差数列的有关知识、不等式的证明方法,考查思维能力、运算能 力. 总分值14分. 解:〔Ⅰ〕由,得111S a ==,2127S a a =+=,312318S a a a =++=. 由1(58)(52)n n n S n S An B +--+=+,知 213 2372122S S A B S S A B --=+??-=+?,, 即 28248A B A B +=-??+=-?,, 解得 20A =-,8B =-. 〔Ⅱ〕方法1 由〔Ⅰ〕,得 1(58)(52)208n n n S n S n +--+=--, ①

高考数学备考策略指导.

高考数学备考策略指导 2014-03-17 欢迎您继续收听北京城市广播FM107.3教育面对面特别节目2014北京高招咨询我是主持人杨洋。接下来我们的主题内容是2014高考数学备考指导策略。怎么样能够高效复习。欢迎大家来参与我们的节目,您可以发送短信到:10628821073,或者是拨打热线电话:65150822和65150833。同时可以在微信订阅号当中搜索教育面对面,可以给我们发文字提出您相关的问题。今天我们要和大家说的是怎么样在不到三个月的时间里做非常有效和针对性,关于高考数学的备考。那各位家长和同学有什么问题的话,都可以在我们直播进行当中提出来,提出您的问题。今天我们请到的嘉宾是北京新东方优能中学教育高考数学课程主力教师孟祥飞老师,孟老师您好,欢迎您参与我们的节目。孟老师也是学习周报的特约编辑,多次参与高考数学的阅卷工作。今天孟老师会在节目当中给大家介绍怎么样能够更有针对性,有策略性来备考数学的考试。那么大家随时可以拨打我们的电话,发送短信和微信参与我们的节目。不到三个月的时间,也算到高考冲刺最后一段,这段复习阶段当中您认为数学什么是最重要。 孟祥飞:我觉得数学的复习越到后期越重要,不管考生以任何的形势来复习,因为每个人会有个体的差异,不管你有什么形势复习,我觉得最重要一点就是两个字“有效”。 主持人:有效的复习。 孟祥飞:对。何为有效的复习呢?简单讲人家考什么你就复习什么,这句话说什么很可笑,我们当然复习考试内容。但是客观来讲,我们发现很多同学其实不是特别明白考试考什么,打一个比方,比如说人家的考察方向是王往东,但是很多学生往西走了,很多学生偏离方向往南往北复习了。 主持人:方向作为学生怎么把握,保证自己不走偏。 孟祥飞:每个老师都会提到,但是考生还要特别重视的`。我们要注重考生说明,尤其是后面有28个样题,很多学生觉得这是考过我怎么还要仔细读,这是非常有必要。 主持人:必须要仔细读,但是怎么读出东西这个很重要。 孟祥飞:我们其实想一下,这个考试说明每年会更换样题。第一,确实题比较老我们要换一换,第二替换掉的题,今年换了几个去年刚刚考的题,提示是特别适合高考。还有的题几年没有换掉,这种题也是很新。我们认真读样题会发现很多不一样的东西。

新高考数学试卷及答案

新高考数学试卷及答案 一、选择题 1.通过随机询问110名不同的大学生是否爱好某项运动,得到如下的列联表: 男 女 总计 爱好 40 20 60 不爱好 20 30 50 总计 60 50 110 由2 222 ()110(40302030),7.8()()()()60506050 n ad bc K K a b c d a c b d -??-?= =≈++++???算得 附表: 2()P K k ≥ 0.050 0.010 0.001 k 3.841 6.635 10.828 参照附表,得到的正确结论是( ) A .有99%以上的把握认为“爱好该项运动与性别有关” B .有99%以上的把握认为“爱好该项运动与性别无关” C .在犯错误的概率不超过0.1%的前提下,认为“爱好该项运动与性别有关” D .在犯错误的概率不超过0.1%的前提下,认为“爱好该项运动与性别无关” 2.已知532()231f x x x x x =++++,应用秦九韶算法计算3x =时的值时,3v 的值为( ) A .27 B .11 C .109 D .36 3.设是虚数单位,则复数(1)(12)i i -+=( ) A .3+3i B .-1+3i C .3+i D .-1+i 4.甲、乙、丙三人到三个不同的景点旅游,每人只去一个景点,设事件A 为“三个人去的景点各不相同”,事件B 为“甲独自去一个景点,乙、丙去剩下的景点”,则(A |B) P

等于( ) A . 49 B . 29 C . 12 D . 13 5.如图,12,F F 是双曲线22 22:1(0,0)x y C a b a b -=>>的左、右焦点,过2F 的直线与双曲线 C 交于,A B 两点.若11::3:4:5AB BF AF =,则双曲线的渐近线方程为( ) A .23y x =± B .22y x =± C .3y x =± D .2y x =± 6.下列各组函数是同一函数的是( ) ①()32f x x = -与()2f x x x =-;()3f x 2x y x 2x 与=-=-②()f x x =与 ()2g x x =; ③()0 f x x =与()0 1g x x = ;④()221f x x x =--与()2 21g t t t =--. A .① ② B .① ③ C .③ ④ D .① ④ 7.下列函数中,最小正周期为π,且图象关于直线3 x π =对称的函数是( ) A .2sin 23y x π?? =+ ?? ? B .2sin 26y x π?? =- ?? ? C .2sin 23x y π?? =+ ?? ? D .2sin 23y x π? ? =- ?? ? 8.函数f (x )=2sin(ωx +φ)(ω>0,-2π<φ<2 π )的部分图象如图所示,则ω、φ的值分别是( ) A .2,- 3 π B .2,- 6 π

2016年高考数学全国二卷(理科)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理科数学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1至3页,第Ⅱ卷3至5页.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题相应的位置. 3.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题上无效. 4.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已知(3)(1)i z m m =++-在复平面内对应的点在第四象限,则实数m 的取值范围是 (A )()31-, (B )()13-, (C )()1,∞+ (D )()3∞--, (2)已知集合{1,23}A =,,{|(1)(2)0}B x x x x =+-<∈Z ,,则A B =U (A ){}1 (B ){12}, (C ){}0123, ,, (D ){10123}-, ,,, (3)已知向量(1,)(3,2)a m b =-r r , =,且()a b b +⊥r r r ,则m = (A )8- (B )6- (C )6 (D )8 (4)圆2228130x y x y +--+=的圆心到直线10ax y +-= 的距离为1,则a= (A )43- (B )3 4 - (C )3 (D )2 (5)如图,小明从街道的E 处出发,先到F 处与小红会合,再一起到位于G 处的老年公寓参加志愿者活动,则 小明到老年公寓可以选择的最短路径条数为 (A )24 (B )18 (C )12 (D )9 (6)右图是由圆柱与圆锥组合而成的几何体的三视图,则该几何体的表面积为 (A )20π (B )24π (C )28π (D )32π (7)若将函数y =2sin 2x 的图像向左平移π 12 个单位长度,则平移后图象的对称轴为 (A )()ππ26k x k =-∈Z (B )()ππ 26k x k =+∈Z (C )()ππ 212 Z k x k = -∈ (D )()ππ212Z k x k = +∈ (8)中国古代有计算多项式值的秦九韶算法,右图是实现该算法的程序框图.执行该程序框图,若输入的2x =, 2n =,依次输入的a 为2,2,5,则输出的s = (A )7 (B )12 (C )17 (D )34 (9)若π3 cos 45 α??-= ???,则sin 2α= (A ) 725 (B )15 (C )1 5 - (D )725 - (10)从区间[]0,1随机抽取2n 个数1x ,2x ,…,n x ,1y ,2y ,…,n y ,构成n 个数对()11,x y ,()22,x y ,…, (),n n x y ,其中两数的平方和小于1的数对共有m 个,则用随机模拟的方法得到的圆周率π 的近似值为

高考前数学答题技巧指导

数学答题技巧 1.难题不要怕,会多少写多少。数学评卷的主观性很少,评分细则都是细分到每一分,就算不会做,写几个公式也能拿分。 2.“做快”≠“做对”。数学应先将准确性放在第一位,不能一味地去追求速度或技巧。狠抓基础题,先小题后大题,确保一次性成功。 3.数学没有倒扣分,不确定大题不要涂掉。考试结束前几分钟,切记不要草率地把怀疑做错的大题的解答过程从答卷上涂掉,此时如果还有题目没有做,那么直接把你的分析过程写在答卷上。 4.数学:“522原则”做送分题。坚持“522原则”。把眼睛多盯在选择题的前5个,填空题的前2到3个,解答题的前2个。这些题都是送分的题,不会很难。不管大题小题先抢会做的题,再做有一定解题思路的题,然后拼感觉困难的题,最后再抠实在不会的题。这样可以保证在有限的时间里多拿分。 5.抓紧时间。不为小题纠缠不休。选择题每个题平均控制在一分半钟以内。

数学冲刺建议:第一,注重基础。我们知道数学试卷中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的考查占80%的比重,我们只有一丝不苟地巩固基础,才能突破难题战胜新题。 第二,注重计算。大家平时的计算中很多题目失分的原因,并不在于方法而是计算出了问题,所以我们平时做题时,要注意根据问题的条件,寻找合理简洁的运算途径,提高自己的运算求解能力。 第三,重点、热点题型要反复练。这样当考试出现同类型题时,你就知道用什么方法,用哪些知识,有什么步骤,从而做到轻车熟路、信手拈来。 第四,要重视平时的每一次考试。大家要把平时的考试当做高考,严格限时完成,并且在速度的体验中提高自己的正确率,同时要提高自己应试的心理素质,保证在任何状态下都心态平和,保证考试正常发挥。

高考数学试卷及答案-Word版

2019年江苏省高考数学试卷 一、填空题 1.已知集合{}123A =,,, {}245B =,,, 则集合A B U 中元素的个数为_______. 2.已知一组数据4, 6, 5, 8, 7, 6, 那么这组数据的平均数 为________. 3.设复数z 满足234z i =+(i 是虚数单位), 则z 的模为_______. 4.根据如图所示的伪代码, 可知输出的结果S 为________. 5.袋中有形状、大小都相同的4只球, 其中1只白球, 1只红球, 2 只黄球, 从中一次随机摸出2只球, 则这2只球颜色不同的概率为________. 6.已知向量()21a =r ,, ()2a =-r 1,, 若()()98ma nb mn R +=-∈r r ,, 则m-n 的值 为______. 7.不等式224x x -<的解集为________. 8.已知tan 2α=-, ()1tan 7αβ+=, 则tan β的值为_______. 9.现有橡皮泥制作的底面半径为5, 高为4的圆锥和底面半径为2、高为8的圆柱各一个。若将它们重新制作成总体积与高均保持不变, 但底面半径相同的新的圆锥与圆柱各一个, 则新的底面半径为 。 10.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 以点)0,1(为圆心且与直线)(012R m m y mx ∈=---相切的所有圆中, 半径最大的圆的标准方程为 。 11.数列}{n a 满足11=a , 且11+=-+n a a n n (*N n ∈), 则数列}1{ n a 的前10项和为 。 1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 P 为双曲线122=-y x 右支上的一个动点。若点P 到直线01=+-y x 的距离对c 恒成立, 则是实数c 的最大值为 。 13.已知函数|ln |)(x x f =, ?? ?>--≤<=1 ,2|4|10,0)(2x x x x g , 则方程1|)()(|=+x g x f 实根的个数为 。 14.设向量)12,,2,1,0)(6 cos 6sin ,6(cos Λ=+=k k k k a k πππ, 则∑=+?1201)(k k k a a 的值 为 。

16年高考真题——理科数学(新课标Ⅰ卷)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I )卷 理科数学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 合题目要求的。 1.设集合{} 034|2<+-=x x x A ,{}032|>-=x x B ,则A B =( ) (A )? ?? ??- -23,3 (B )??? ??-23,3 (C )??? ??23,1 (D )?? ? ??3,23 2.设()yi x i +=+11,其中y x ,是实数,则=+||yi x ( ) (A )1 (B (C (D )2 3.已知等差数列{}n a 前9项的和为27,810=a ,则=100a ( ) (A )100 (B )99 (C )98 (D )97 4.某公司的班车在7:30,8:00,8:30发车,小明在7:50至8:30之间到达发车站乘坐班车,且到达发车站的时刻是随机的,则他等车时间不超过10分钟的概率是( ) (A ) 31 (B )21 (C )32 (D )4 3 5.已知方程1322 2 2=--+n m y n m x 表示双曲线,且该双曲线两焦点间的距离为4,则n 的取值范围是( ) (A )()3,1- (B )()3,1- (C )()3,0 (D )() 3,0 6.如图,某几何体的三视图是三个半径相等的圆及每个圆中两条 互相垂直的半径。若该几何体的体积是 3 28π ,则它的表面积是( ) (A )π17 (B )π18 (C )π20 (D )π28 7.函数| |2 2x e x y -=在[]2,2-的图像大致为( ) 8.若1a b >>,01c <<,则( ) (A )c c b a < (B )c c ab ba < (C )log log b a a c b c < (D )log log a b c c <

2014届江苏高考数学考前指导卷(1)(含答案)

2014届江苏高考数学考前指导卷(1)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14小题,每小题5分,共计70分.不需要写出解答过程,请把答案直接填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 1.已知集合A ={x |x >5},集合B ={x |x

高考数学140分必读之把关题解析10讲(9)

高考数学140分必读之把关题解析10讲(9) 【江西·理】21.〔本小题总分值12分〕数列:,}{且满足的各项都是正数n a 〔1〕证明;,21N n a a n n ∈<<+ 〔2〕求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a n . 【解析】:〔1〕方法一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1°当n=1时,,2 3 )4(21,10010=-= =a a a a ∴210<--<----k k k k k k a a a a a a 又.2])2(4[2 1 )4(2121<--=-= +k k k k a a a a ∴1+=k n 时命题正确. 由1°、2°知,对一切n ∈N 时有.21<<+n n a a 方法二: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1°当n=1时,,2 3 )4(21,10010=-= =a a a a ∴2010<<

高考数学复习策略指导

2019年高考数学复习策略指导:高考在即,查字典数学网为了帮助考生们掌握最新资讯,特分享高考数学复习策略,供大家阅读! 数学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以及空间模型等概念的一门科学。很多人都知道数学对于高考的重要性,不论文科还是理科,数学都是必考科目。作为一名从事高中数学教学近十年的教师,我遇到过各种各样的孩子,他们对数学都有着不同的看法。许多家长也咨询过我关于数学学习方面的问题。下面我就以高考中数学的答题给予大家一些针对性的建议。每年高考都有5+1个大题,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有5个必答题,以及最后一道选作题,共计6道大题。下面以高考中第一道大题为例向大家说明复习的方法,以后会逐一给大家分析复习的方法及技巧。 高考中第一道大题一般都是三角函数或者数列。以三角函数为例:三角函数本身公式较多,学生很容易混淆,这就需要方法。三角函数中高考常用的就那么几个:诱导公式、两角和与差、二倍角以及降次公式等。另外,三角函数中常出现的题型要全部掌握,如:齐次式问题、定义域问题、平移问题、单调性问题、给定角的范围求最值问题、对称问题、角的变换问题、和三角有关的函数问题、解析式问题。如果大家能把以上问题都熟练掌握并运用的话,三角函数就不再是难题。当然,如果同学们想取得高分,就必须要重基础,抓

课本,分题型逐一击破。 最后希望我的分析能给大家带来帮助,也希望大家都能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 其实,任何一门学科都离不开死记硬背,关键是记忆有技巧,“死记”之后会“活用”。不记住那些基础知识,怎么会向高层次进军?尤其是语文学科涉猎的范围很广,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单靠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基础知识抓起,每天挤一点时间让学生“死记”名篇佳句、名言警句,以及丰富的词语、新颖的材料等。这样,就会在有限的时间、空间里给学生的脑海里注入无限的内容。日积月累,积少成多,从而收到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的功效。 单靠“死”记还不行,还得“活”用,姑且称之为“先死后活”吧。让学生把一周看到或听到的新鲜事记下来,摒弃那些假话套话空话,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篇幅可长可短,并要求运用积累的成语、名言警句等,定期检查点评,选择优秀篇目在班里朗读或展出。这样,即巩固了所学的材料,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等,达到“一石多鸟”的效果。高考数学复习策略就介绍到这里了,更多精彩内容请继续关注查字典数学网!

高考数学试卷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上海 数学试卷 时间120分钟, 满分150分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有12题, 满分54分, 第1~6题每题4分, 第7~12题每题5分) 1.行列式41 25的值为_________. 2.双曲线2 214 x y -=的渐近线方程为_________. 3.在7(1)x +的二项展开式中, 2x 项的系数为_________.(结果用数值表示) 4.设常数a R ∈, 函数2()log ()f x x a =+。若()f x 的反函数的图像经过点(3,1), 则 a =_________. 5.已知复数z 满足(1)17i z i +=-(i 是虚数单位), 则z =_________. 6.记等差数列{}n a 的前n 项和为n S , 若30a =, 6714a a +=, 则7S =_________. 7.已知12,1,,1,2,32α? ?∈---???? 。若幂函数()f x x α=为奇函数, 且在(0,)+∞上递减, 则 α=_________. 8.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 已知点(1,0)A - , (2,0)B , E 、F 是y 轴上的两个动点, 且 2EF =u u u r , 则AE BF ?u u u r u u u r 的最小值为_________. 9.有编号互不相同的五个砝码, 其中5克、3克、1克砝码各一个, 2克砝码两个。从中随机选取三个, 则这三个砝码的总质量为9克的概率是_________.(结果用最简分数表示)

10.设等比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为1n n a q -=(*n ∈N ), 前n 项和为n S 。若1 1lim 2n n n S a →+∞+= , 则q =_________. 11.已知常数0a > , 函数2()2x x f x ax =+的图像经过点6,5P p ?? ???、1,5Q q ??- ?? ?。若236p q pq +=, 则a =_________. 12.已知实数1x 、2x 、1y 、2y 满足:22111x y += , 22221x y += , 121212 x x y y += , 则的最大值为_________. 二、选择题(本大题共有4题, 满分20分, 每题5分) 13.设P 是椭圆22 153 x y +=上的动点, 则P 到该椭圆的两个焦点的距离之和为( ) (A ) (B ) (C ) (D )14.已知a ∈R , 则“1a >”是“11a <”的( ) (A )充分非必要条件 (B )必要非充分条件 (C )充要条件 (D )既非充分又非必要条件 15.《九章算术》中, 称底面为矩形而有一侧棱垂直于底面的四棱锥为阳马。设1AA 是正六棱柱的一条侧棱, 如图。若阳马以该正六棱柱的顶点为顶点、以1AA 为底面矩形的一边, 则这样的阳马的个数是( ) (A )4 (B )8 (C )12 (D )16 16.设D 是含数1的有限实数集, ()f x 是定义在D 上的函数。若()f x 的图像绕原点逆时针旋转6 π后与原图像重合, 则在以下各项中, (1)f 的可能取值只能是( ) A 1

高考数学考前指导

高考数学考前指导 目录 一、选择题的解法二、填空题的解法三、三角函数解答题的解法。四、立体几何解答题的解法。五、概率解答题的解法。六、数列解答题的解法。七、函数解答题的解法。八、不等式解答题的解法。九、解析几何解答题的解法。十、应用题。十一、高考复习指导:考好数学四大“绝招”十二、小知识点: 一、选择题的解法 一、知识归纳 数学选择题在当今高考试卷中,不但题目多,而且占分比例高,近年来选择题均为60分,占数学总分的40%。数学选择题具有概栝性强,知识覆盖面广,小巧灵活,有一定的综合性和深度等特点,考生能否迅速、准确、全面、简捷地解好选择题,成为高考成功的关键。 二、数学选择题的求解,一般有两种思路:一是从题干出发考虑,探求结果(常规解法80---90%);二是题干和选择支联合考虑或从选择支出发探求是否满足题干条件。 三、选择题的类型: (1)定量型(2)定性型(3)定位型(4)定形型(5)综合型(6)信息迁移型等 四、解选择题的基本要求: 1:审2:察3:思4:解5:注意间接解法的应用。尽量避免“小题大做”。注意“准”、“快”、“巧”。合理跳步、巧妙转化。 五、常用方法: ㈠直接法:(常规解法80---90%) ㈡排除法(淘汰法):选择题中的正确答案都是唯一的。使用筛选法的具体做法是:充分运用选择题中单选题的特征,即有且只有一个正确选择支这一信息,采用简捷有效的手段(如取特殊值,找特殊点,选特殊位置等),通过分析、推理、计算、判断,对各选择支进行筛选,排除假支,选出真支。 ㈢特例法:就是运用满足题设条件的某些特殊值、特殊位置、特殊关系、特殊图形、特殊函数等对各各选择支进行检验或推理,利用问题在某一特殊情况下不真,则它在一般情况下也不真的原理,达到肯定一支或否定三支(去谬)的目的。 ㈣数形结合法 ㈤估算法:是一种粗略的算法,即把复杂的问题转化为较简单的问题,求出答案的近似值,或把有关数值扩大或缩小,从而对运算结果确定出一个范围或作出一个估计,进而作出判断的方法。 二、填空题的解法 考题剖析 ㈠直接求解法 ㈡特例求解法:包括特殊值法、特殊函数法、特殊位置法、特殊点法、特殊数列法、特殊模型法等;当填空题的题目提供的信息暗示答案唯一或其值为定值时,可选取符合条件的特殊情形进行处理,得到结论。 ㈢数形结合法 三、三角函数解答题的解法 一、知识归纳: 1、应用诱导公式,重点是“函数名称”与“正负号”的正确判断,一般常用“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的口诀确定三角函数名称和判定三角函数值的符号。 2、在运用两角和、两角差、二倍角的相关公式时,注意观察角之间的关系,公式应正确、熟练地记忆与应用,并 注意总结公式的应用经验,对一些公式不仅会用,还会逆用,变形用,如 tg+tg tg(+)= 1tg tg αβ αβ αβ - 的变形 tg+tg=tg(+)(1) tg tg αβαβαβ -,二倍角公式 22 cos2cos sin ααα =-22 12sin2cos1 αα =-=-的变形用: 2 1cos2 cos 2 α α + =, 2 1cos2 sin 2 α α - =, tan 2 α= α α cos 1 sin +=α α sin cos 1- ,, cos sin 2 2 sinα α α= α α α α α2 sin 1 cos sin 2 1 ) cos (sin2+ = + = +等。 3、常用的三角变换 ①角的变换:主要是将三角函数中的角恰当变形,以利于应用公式和已知条件: 如2α=(α+β)+ (α-β) 2β=(α+β)-(α-β) α=[(α+β)/2]+[( α-β)/2], β=[(α+β)/2]-[( α-β)/2] α=2α/2=(α+β-β) ②函数名称变换:主要是切割化弦、弦切互换、正余弦互换、正余切互换。 ③公式的活用 主要有公式的正用、逆用、变形用。通过适当的三角变换,以减少函数种类及项数,降低次数,使一般角化 为特殊角。 注意切割化弦通分、降幂和升幂等方法的使用,充分利用三角函数值的变式,如,1=tan450,-1=tan1350 , = tan600, =cos600或 =sin300,sinx+cosx=2sin(x+),创造条件使用公式。 4、三角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1)掌握函数y=Asin(ωx+φ)的图像与函数y=sinx的图像之间互相交换,提倡先平移后压缩(伸展),但先压缩(伸 展)后平移也经常出现现在题目中,所以也必须熟练掌握,无论是哪种变换,切记每一个变换总是对字母x而言, 即图像变换要看“单个变量”起多大变化,而不是“角变化”多少。另注意能以向量的形式表示平移。 (2)函数y=Asin(ωx+φ)的图像是中心对称图形。其对称中心是图像与x轴的交点,同时也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 是经过图像的波峰顶或波谷底且与x轴垂直的直线。 ⑶给出图像确定解析式的题型,有时从确定“五点法”中的第几个点作为突破口即可。 ⑷求定义域是研究其他性质首先应要考虑的方面之一,既要注意一般函数求定义域的规律,又要注意三角函数本 身的特有属性,例如题中出现tanx,则一定有x≠kπ+(π/2)(k∈Z),不要遗忘. 又如y=sinx+cosx+sinxcosx,令t=sinx+cosx,? Sinxcosx=2 1 2- t ,y=t+ 2 1 2- t(注意t的范围) 5、解三角形(正、余弦定理,面积公式) 外接圆半径R C c B b A a 2 sin sin sin = = = 内切圆半径S=c b a+ + ( 2 1 )r 6、与平面向量结合,注意平面向量知识 1)平面向量的加减法运算(平行四边形法则,三角形法则) 2)两向量平行: 3)两向量垂直: 4)向量的数量积:(注意向量的夹角) 四、立体几何解答题的解法 - 1 -

高考数学模拟试题及答案

高考数学模拟试题 (一) 一、选择题(本题共12个小题,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请把符合要求一项的字母代号填在题后括号内.) 1.已知集合M={x∣-3x -28 ≤0},N = {x|-x-6>0},则M∩N 为() A.{x| 4≤x<-2或3<x≤7} B. {x|-4<x≤-2或3≤x<7 } C.{x|x≤-2或x>3 } D. {x|x<-2或x≥3} 2.在映射f的作用下对应为,求-1+2i的原象() A.2-i B.-2+i C.i D.2 3.若,则() A.a>b>c B.b>a>c C.c>a>b D.b>c>a 4.要得到函数y=sin2x的图像,可以把函数的图像() A.向左平移个单位 B. 向右平移个单位 C.向左平移个单位 D. 向右平移个单位 5. 如图,是一程序框图,则输出结果中()

A. B. C. D. 6.平面的一个充分不必要条件是() A.存在一条直线 B.存在一个平面 C.存在一个平面 D.存在一条直线 7.已知以F1(-2,0),F2(2,0)为焦点的椭圆与直线有且仅有一个交点,则椭圆的长轴长为() A. B. C. D. 8.O是平面上一定点,A、B、C是平面上不共线的三个点,动点P满足 ,则p的轨迹一定通过△ABC的() A.外心 B. 重心 C.内心 D. 垂心 9.设{a n }是等差数列,从{a 1 ,a 2 ,a 3 ,…,a 20 }中任取3个不同的数,使这3个数仍成等差数列,则这样不 同的等差数列最多有() A.90个 B.120个C.180个 D.200个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x2=1”是“x=1”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B.“x=-1”是“x2-5x-6=0”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C.命题“使得”的否定是:“均有” D.命题“若α=β,则sinα=sinβ”的逆否命题为真命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