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练习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练习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练习题★

医院感染相关法律知识习题

第一节《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由哪次会议首次通过()

A.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

B.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

C.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

D.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

2.最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开始施行日期是()

A.1989年2月21日

B. 2004年12月1日

C.1989年3月21日

D. 2004年8月28日

3.国家对传染病实施以什么为主的方针( )

A.治疗

B.控制

C.预防

D.以上都是

4.《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经管的传染病可分()

A.甲类、乙类

B. 甲类、乙类、丙类

C.A类、 B类

D. A类、 B类、C类

5.艾滋病属于哪类传染病()

A. 甲类、

B. 乙类、

C.丙类

D.以上都不是

6.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属于哪类传染病()

A. 甲类、

B. 乙类、

C.丙类

D.以上都不是

7.流行性感冒属于哪类传染病()

A. 甲类、

B. 乙类、

C.丙类

D.以上都不是

8.下列属于乙类传染病的是()

A.鼠疫、霍乱

B.艾滋病、炭疽

C.肺结核、麻风病

D.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流行性腮腺炎

9.传染病流行是指()

A.一个地区短期内突发多例同一种传染病

B.一个地区突发某种历年从未或很少发生过的传染病

C.一个地区某种传染病的发病率显著超过该病历年的一般发病率水平

D. 一个地区某种传染病的发病率显著超过该病历年的最高发病率水平

10.疫区是指()

A.发生传染病的那个村子 B. 发生传染病的那个医院

C.传染病在人群中暴发流行,其病原体向周围播撒时所能波及的地区

D.传染病在人群中流行,其病原体向周围传播时已经传染到的地区

11.病源携带者是指()

A.接触病原体的人

B.接触传染病患者的人

C.感染病原体无临床症状但能排出病原体的人

D.感染病原体有临床症状也能排出病原体的人

12.传染病暴以是指()

A.短期内在一个家庭突然发生多例多种传染病

B.短期内在一个家庭突然发生多例同一种传染病

C.短期内在局部地区突然发生多例同一种传染病

D. 短期内在一个医院突然发生多例同一种传染病

13.对违返《传染病防治法》规定,造成严重后果的处理办法是()

A.个人检讨

B.批评教育

C.依照刑法处理

D.向受害人道歉

14.采集、保藏、携带、运输、使用可能导致甲类传染病传播的以及卫生部规定的菌种、毒种和传染病检测样本,需经哪个部门批准()

A.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

B.市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

C. 医疗机构

D.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15.新修订的《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法定经管传染病有多少种()

A.35种B.39种C.37种D.40种

16.医疗机构应当实行传染病的什么制度,结传染病患者、疑似传染病患者,应当引导至相对隔离的分诊点进行初诊()

A.预检、分诊

B.分诊、消毒

C.预检、隔离者

D.消毒、隔离

17.下列传染病中,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是()

A.艾滋病 B.脊髓灰质炎 C.炭疽中的肺炭疽 D. 伤寒和副伤寒

18.《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是由下列哪个组织颁布的()

A. 全国人大

B.国务院

C.卫生部

D.省人民政府

19. 医疗机构发现甲类传染病时,采取下列哪项措施是错误的()

A.对患者、病原携带者予以隔离治疗

B.对疑似患者应统一集中治疗

C.对患者、病原携带者、疑似患者密切接触者,应指定场所进行医学观察和采取其他必要的预防措施

D.拒绝治疗时,可以由公安机关协助医疗机构采取强制隔离治疗措施

20.下列描述中,哪项是错误的()

A.传染病者、疑似传染病患者是指根据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经管的传染病诊断规范》,符合传染病患者和疑似传染病患者诊断规范的人

B.病原携带者是指感染病原体无临床症状但级排出病原体的人

C.疫区是指病原体从传染源向周围播散的单个疫源地

D.自然疫源地是指某些可引起人类传染病的病原体在自然界的野生动物中长期存在和循环的地区

21.发现传染病病例和疑似病例应向哪个部门报告()

A.急救中心

B.当地卫生行政部门

C.当地人民政府的

D.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22.增加或减少乙类、丙类传染病,需由哪个部门根据情况制定()

A.国务院

B.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

C.省级卫生行政部门

D.市级卫生行政部门

23.领导传染病防治工作,制定传染病防治规划是由哪里进行()

A.各级卫生防疫机构

B. 各级人民政府

C.各级各类医疗机构

D. 各级卫生监督机构

24.哪类人员必须接受医疗保健机构、卫生防疫机构有关传染病的查询检验、调查取证以及预防、控制措施,如实提供有关情况()

A.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B.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期居住的人员

C.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一切单位和个人

D.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期居住和短期居住的人员

25.国家对儿童实行预防接种证制度,国家免疫规划工程的预防接种的政策是()

A.根据当地情况,实行部分免费

B. 全部免费

C.全部收费站

D.以上都不是

26.供水单位供应的饮用水必须符合谁规定的卫生规范()

A. 国际

B.国家

C.省级

D.市级

27.传染病患者、病原携带者和疑似传染病患者,在治愈或者排除传染病嫌疑前,不得从事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禁止从事的()

A.任何工作

B.任何与人接触的工作

C.易使该病传染扩散的工作

D.以上都不是

28.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传染病患者或者疑似传染病患者时,都应当及时向哪个部门报告()A.政府卫生部门 B.公安部门

C.附近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者医疗机构

D.安全部门

29.对可能导致甲型传染病传播的传染病菌种、毒种的保藏、携带、运输,必须经哪个部门的批准()

A.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

B.国际卫生组织

C.省级以上地方卫生行政部门

D.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时限向单位领导报告疫情

30.执行职务的医疗保健人员、卫生防疫人员发现甲类、乙类和监测区域内的丙类传染病患者、病原携带者或者疑似传染病患者,必须()

A.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时限向当地卫生防疫机构报告疫情B.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时限向当地政府报告疫情

C.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立即对患者进行观察治疗

D.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时限向单位领导报告疫情

31.对甲类传染病患者和病原携带者,乙类传染病中的艾滋病患者、炭疽中的肺炭疽患者,予以()

A.根据病情采取必要的治疗

B.采取必要的治疗和控制传播措施

C.隔离治疗

D.以上都不是

32.病原携带者是()

A.恢复期传染病患者

B.急性期的传染病患者

C.感染病原体无临床症状但能排出病原体的人

D. 感染病原体无临床症状的人

33.甲、乙类传染病暴发、流行时,由哪里报经上一级政府决定,可以宣布疫区()

A.县级以上地方政府

B.市级以上在方政府

C. 省政府

D.以上都是

34.标志着我国突发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机制进一步完善的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B.《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

C.传染病事件

D.以上都不是

35.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共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中毒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共健康的事件是()

A.食物中毒

B.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C.传染病事件

D.以上都不是

36.国务院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对新发现的突发传染病,根据其危害程度、流行强度,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及时宣布为法定传染病;宣布为法定传染病的,由哪里决定()A.全国人大 B.省级政府 C.国务院 D.市级政府

37.有关部门、医疗卫生机构对传染病应做到哪些方面,切断传播途径、防止扩散()

A.早发现、早治疗

B.早隔离、早报告

C. 早发现、早治疗、早隔离、早报告

D.早发现、早隔离、早报告

38.患甲类传染病、炭疽死亡的,应当将尸体()

A.立即进行卫生处理,就近火化

B.按常规死亡尸体处理

C.带回原籍处理

D.以上都可以

39.传染病在人群中发生、发展以及引起流行必须具备的条件是()

A.传染源

B.传染源、传染途径和易感人群

C.动物宿主和易感儿童

D.病原体、环境和易感人群

40.作为传染病的传染源主要有()

A.患者、隐性感染者、病源携带者和受感染的动物

B.患者和隐性感染者

C.患者和病原携带者

D.患者

41.乙型肝炎的主要传播途径有()

A.经血传播、围生期母婴传播

B.性传播

C.密切接触传播

D.以上均包括

42.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为()

A.性接触传播,经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

B.日常生活和工作接触传播

C.共同进餐和接吻传播

D.注射传播

43.下列哪些行为不会传播艾滋病()

A.同桌进餐

B.静脉吸毒

C.共用剃须刀

D. 不洁性行为

44.肺结核是通过哪种途径传播的()

A.消化道传播

B.空气传播

C.虫媒传播

D.接触传播

45.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是一种新发现的什么传染病( )

A.肠道

B.呼吸道

C.经血液传播的

D.以上都是

46.对疑似甲类传染病患者,在明确诊断前应()

A.置之不理

B.在家中隔离

C.在指定的场所单独隔离治疗

D.在指定的场所进行医学观察

47.对传染病患者污染的场所应()

A.不消毒

B.简单消毒

C.实施必要的卫生处理

D.以上都不是

48.传染病暴发时,当地政府应当立即组织力量进行防治,其首要措施是()

A.将患者从流行地区转移到未出现疫情的地区

B.切断传染病的传播途径

C.把易感人群转移

D.易感者接种疫苗

49.紧急措施的解除应由哪里宣布()

A.任何人

B.任何机关

C.原决定机关

D.医疗机构

50.对于甲类传染病严重的疫区可()

A.实施封锁

B.只许进不许出

C.只许出不许进

D.以是都不是

51.必要时对传染病患者的尸体进行解剖查验的机构是()

A.医疗保健机构

B.卫生防疫机构

C.A B两个机构

D.A B两个机构均无权

52.非法采集血液或者组织他人出卖血液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予以取缔,没收违法所得,可以并处罚款( )

A.3万元以下

B.5万元以下

C.8万元以下

D.10万元以下

53.对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污水、污物、场所和物品,有关单位和个人必须()

A.进行严格消毒处理

B.按照领导提出的要求进行处理

C.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指导下进行严格的消毒处理

D.以上都行

54.在国家确认的自然疫源地兴建水利、交通、旅游、能源等大型建设工程未经卫生调查进行施工的,或者未按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意见采取必要的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处罚款()

A.3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

B.5000元以上3万元以下

C. 5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

D. 3000元以上5万元以下

55.关于人禽流感的描述,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

A.病原体为甲型流感病毒

B.人、禽、畜共患疾病

C.人流感病毒毒素与禽流感病毒毒素不同

D.病禽信健康带毒的禽是其主要的传染源

56.禽流感的主要传播信息途径是()

A.密切接触传播

B.空气飞沫传播

C.粪-饮水-口

D.虫媒传播

57.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主要传染源为()

A.隐性感染者

B.患者

C.潜伏期感染者

D.慢性感染者

58.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人间传播途径不包括()

A.近距离飞沫传播

B.接触传播

C.气溶胶传播

D.虫媒传播

59.流行性感冒疫情监测的主要目的不包括()

A.及早发现病原变异

B.及早发现患者

C.及早采取预防措施

D.确定疫苗接种对象

60.流行性感冒的预防措施中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对流行性感冒患者进行隔离和治疗

B.流行性感冒流行前接种流感疫苗

C.流行前给所有感冒人群使用金刚烷胺进行药物预防

D.减少公众集会活动

二、多选题

1.对传染病患者和疑似患者应当采取()

A.就地隔离

B.就地观察

C.就地治疗

D.以上都不是

2.制定传染病防治法的目的是()

A.预防消除传染病

B.控制和消除传染病

C.消灭传染病 D以上都是

3.下面哪些是乙类传染病()

A.狂犬病

B.百日咳

C.细菌性疾病

D.梅毒

4.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

A.疾病预防控制体系

B.医疗救治体系

C.监督经管体系

D.以上都不是

5.县级以上地方人同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

A.传染病的防治工作

B.监督经管工作

C.流行病学调查工作

D.以上都是

6.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承担的工作有()

A.传染病的监测、预防

B.流行病学调查

C.疫情报告

D.其他预防、控制工作

7.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完善有关制度,方便单位和个人参与防治传染病的活动有()

A.宣传教育

B.疫情报告

C.预防控制

D.隔离治疗

8.一切单位和个人,必须接受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有关传染病的哪些预防、控制措施()

A.调查

B.检验

C.采集样本

D.隔离治疗

9.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有计划地建设和改造公共卫生设施,改善饮用水卫生条件,需进行无害化处置的有()

A.污水

B.污物

C.土壤

D.空气

E.粪便

10.国家和社会应当关心、帮助哪些人,使其得到及时救治()

A.传染病患者

B.病原携带者

C.疑似传染病患者 D易感人群

11.国家建立传染病的有关制度包括()

A.监测制度

B.消毒制度

C.隔离制度

D.预警制度

12.各级疾病预防预防控制机构对传染病进行监测的内容是()

A.传染病的发生、流行

B.影响其发生、流行的因素

C.国外发生、国内尚未发生的传染病

D.国内新发生的新传染病

13.传染病防治中的哪些内容,《传染病防治法》未规定的,分别适用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

A.食品与水

B.药品

C.血液

D.医疗废物和病原微生物的经管

E.动物防疫和国境卫生检疫

14.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在传染预防控制中履行的职责有()

A.实施传染病预防控制规划、计划和方案收集、分析和报告传染病的监测信息,预测传染病的发生、流行趋势

B.开展对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病学调查、现场处理及其效果评价

C.开展传染病实验室检测、诊断、病原学鉴定

D.实施免疫规划,负责预防性生物制品的使用经管费用,开展健康教育、咨询,普及传染病防治知识

15.设区的市和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负责传染()

A.预防控制规划、方案的落实,组织实施免疫、消毒、控制病媒生物的危害

B.普及传染病的防治知识

C.负责本地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报告

D.开展流行油学调查和常见病原微生物检测

16.医疗机构应当确定专门的部门或者人员,承担()

A.传染病的疫情报告

B. 本单位的传染病预防、控制,责任区域内的传染病预防工作为

C.

医疗活动中与医院感染有关的危险因素监测

D.安全防护,消毒、隔离和医疗废物处置工作

17.与人畜共患传染病有关的动物中,经检疫合格后,方可出售、运输的有()

A.野生动物

B.家畜

C.家禽

D.以上都不是

18.依照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哪些部门和机构负有传染病疫情报告的职责,不得隐瞒、谎报、缓报传染疫情()

A.人民政府有关部门

B.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C.企事业单位

D.采供血机构及其工作人员 D.医疗机构

19.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可以在疫区采取紧急措施,并可以对出入疫区的什么实施卫生检疫()

A.人员

B.物资

C.交通工具

D.以上都不上

20.医疗机构的哪些条件应当符合预防传染病医院感染的要求()

A.基本规范

B.建筑设计

C.人员结构

D.服务流程

21.医疗机构应当对传染病患者或者疑似传染病患者提供()

A.医疗救护

B.现场救援

C.接诊治疗

D.书写病历记录以及其他有关资料,并妥善保管

22.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在履行监督检查职责时,有权进入被检查单位和传染病疫情发生现场()

A.调查取证

B.查阅或者复制有关资料

C.采集样本

D.以上都不是

23.国家、省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负责有内容包括(

A.对传染病发生、流行以及分布进行监测 B.对重大传染病流行趋势进行预测

C.提出预防控制对策,参与并指导对暴发的疫情进行调查处理 D.开展传染病病原学鉴定

E.建立检测质量控制体系,开展应用性研究和卫生评价

24.卫生行政部门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时,应当( )

A.不少于两人 B.出示执法证件

C.填写卫生执法文书 D.卫生执法人员和当事人签名

25.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按照本级政府职责负责本行政区域内传染病的日常经费工程包括()

A.预防 B.治疗 C.监督工作 D.控制

26.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根据传染病流行趋势,确定全国传染病的工程有()

A.预防、控制 B.救治 C.监测、预测、预警 D.监督检查

27.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负责储备哪些物品,以备调用()

A.防治传染病的药品 B.医疗器械 C.其他物资 D.以上都不是

28.对哪些人员,有关单位应当按照国家规定,采取有效的卫生防护措施和医疗保健措施,并给予适当的津贴()

A.传染病预防、医疗、科研、教案人员 B.现场处理疫情的人员

C.生产、工作中接触传染病病原体的其他人员 D.以上都不是

29.病媒生物是指能够将病原体从人或者其他动物传播给人的生物,如()

A.蚊 B.蝇 C.蜘蛛 D.蚤类

30.传染病疫情或者发现其他传染病暴发、流行以及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时,应当遵循疫情报告属地之经管原则,按照国务院规定的或者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什么报告()

A.内容 B.程序 C.方式 D.时限

31.传染病非典型肺炎医务人员三级防护适用于()

A.发热门(急)诊 B.隔离留观

C.为患者实施吸痰 D.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

32.医院感染暴发的可能途径有()

A.医务人员携带特殊的耐药菌 B.共用呼吸机治疗

C.使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 D.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污染

33.医院感染的易感人群有()

A.机体免疫功能严重受损者 B.婴幼儿及老年人

C.营养不良者 D.接受各种免疫抑制剂治疗者

E.长期使用广谱抗菌药物者

34.传染病报告病例分为()

A.疑似病例 B.临床诊断病例

C.实验室确诊病例 D.病原携带者和检测阳性者

35.关于预防人禽流感,下列选项正确的有()

A.加强体育锻炼 B.对鸡肉等食物应煮熟

C.密切接触预服达菲后不需要隔离观察

D.密切接触者1周内出现流感临床表现应警惕禽流感的可能

36.人禽流感抗病毒治疗药物包括()

A.金刚烷胺 B.金刚乙胺 C.利巴伟林 D.奥司他韦(达菲)

37.传染病性非典型肺炎的预防措施包括()

A.隔离患者 B.密切接触者的医学观察

C.注射疫苗 D.加强疫情报告

38.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主要个人防护措施包括()

A.加强工作场所和居室通风 B.注意个人卫生

C.通过适量运动增强机体贸免疫力 D.注射干扰素

39.切断霍乱传播途径中合理的措施为()

A.不去疫区旅游 B.改善卫生设施

C.加强饮水消毒和食品经管 D.消灭苍蝇等传播媒介

三、判断题

1.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保障人体健康和公共卫生,修订了《传染病防治法》。()

2.国家发展现代医学和中医药等传统医学,支持和鼓励开展传染病防治和科学研究,提高传染病的科学技术水平()

3.患甲类传染病、炭疽死亡的,应当将尸体立即进行卫生处理,就近火化()

4.对甲类传染病的疑似病例,可以进行居家隔离治疗()

5.传染病疫情信息不能对外公布。()

6.医疗机构的基本规范、建筑设计和服务流程,要资金短缺可以适当降低对预防传染病医院感染的要求。()

7.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获得传染病防治和公共卫生教育的公益宣传()

8.新闻可以有偿开展传染病防治和公共卫生教育的公益宣传。()

9.医学院校应当对在校学生以及其他与传染病防治相关人员进行预防医学教育和培训。()10.对因参与传染病防治工作而致病、致残、死亡的人员,照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和奖励。()11.用于预防接种的疫苗必须符合国家质量规范()

12.乡镇卫生院可以不报告传染病疑似病例()

13.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指定的专业技术机构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现场进行调查、采样。()

14.乙类传染病中的某种传染病可以按甲类传染病经管()

15.医务人员可以公开传染病患者的全部资料()

16.国家实行有计划的预防接种制度()

17.对疑似甲类传染病患者,有明确诊断前,应在指定场所进行医学观察。()

18.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当地政府可以在必要时报经上一级人民政府决定后采取停工、停业、停课的紧急措施。()

19.传染病经管监督员由政府机关人员担任。()

20.经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决定,可以对甲类传染病疫区实施封锁()

21.患鼠疫、霍乱和炭疽死亡的,死者的尸体可以交予其亲属处理()

22.铁路、交通、民航部门必须优生运送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处理疫情的人员、防治药品、生物制品和器械。()

23.各级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有权对违反《传染病防治法》的行为给予行政处罚()

24.供水单位供应的饮用水不符合国家规定的卫生规范的,县级以上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可以处罚款。()

25.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当地政府不可以临时征用房屋、交通工具()

26.发生重大传染病疫情时,地方各级政府有权地本行政区内,调集各级各类医疗保健人员,卫生防疫人员参加疫情控制工作。()

27.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制定传染病预防、控制预案,报上一级人民政府备案。()28.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的实验室和从事病原微生物实验的单位,应对传染病病原体样本按照规定的措施实行严格监督经管()

29.医疗机构使用血液和血液制品,必须遵守国家的有关规定,防止因输入血液、使用血液制品引起经血液传播疾病的发生。()

30.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不定期公布全国传染病疫情信息。()

31.涉及饮用水卫生安全的产品,应当符合国家卫生规范和卫生规范。()

32.动物防疫机构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当及时互相通报动物之间和人之间发生的人畜共患传染疫情以及相关信息。()

33.在隔离期间,实施隔离措施的人民政府应当对被隔离人员提供生活保障()

34.甲类传染病的宣布由全国人大决定。()

35.病毒肝炎属于丙类传染病。()

36.国家对传染病实行预防为主的方针,防治结合,分类经管。()

37.对所有乙类、丙类传染病患者,根据病情,采取必要的治疗和控制传播措施。()

38.各级政府领导传染病防治工作,由卫生行政部门制定传染病规划,并组织实施。()39.经检验,属于被污染的食品,经消毒后才可食用。()

40.中央财政对困难地区实施重大传染病防治工程给予补助。()

41.国家对患有特定传染病的困难人群实行医疗救助,减免医疗费用()

42.单位和个人违反《传染病防治法》规定,导致传染病传播、流行,给他人人身、财产造成损害的,应当依法承担刑事责任。()

43.病原携带者是指感染病原体无临床症状但能排出病原体的人,()

44.政府有关主管人员玩忽职守,造成传染传播或者流行的,给予行政处分,情节严重的可追究刑事责任。()

45.拒绝执行卫生防疫机构依照《传染病防治法》提出的预防、控制措施的,可采取强制措施。()46.对违反《传染病防治法》第三十五条行为的,引起甲类传染病传播或者有传播严重危险的,可追究其刑事责任。()

47.自身感染又称外源性感染,其感染源来自患者自身。()

48.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引起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49.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是属于乙类法定传染病,流行时按甲类传染经管()

50.引起世界性大流行的禽流感病毒为甲型流感病毒。

四、填空题

1.新的传染病防治法已于( )年()月()日经全国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于()年()月()日开始实施。

2.国家对传染病防治实行()的方针,()结合,()经管,依靠(),依靠(),依靠()。

3.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确立了疫情报告()的原则,新增加传染病疫情()制度,增加了()的规定,提高了传染病救治能力。

4.传染病分()类,()类和()类,其中甲类()种,乙类()种,丙类()种。

5.对乙类传染病中()、()和()采取传染病防治法所称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6.医疗机构承担与医疗救治有关的()工作和责任区域内()工作。

7.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应当定期对其工作人员进行传染病防治()、()的培训。

8.医疗机构必须严格执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经管制度、操作规范,防止传染病的()感染和()感染。

9.医疗机构应当实行传染病()、()制度,结传染病患者、疑似传染病患者应当引导至()的分诊点进行初诊。

10.国家实行有计划的预防接种制度,( )和省、自治区、直辖市(),根据传染病预防、控制的需要,制定传染病预防与控制活动。

11.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应当组织居民、村民参与()、()的传染病预防与控制活动。

12.各级人民政府组织开展群众性卫生活动,进行预防传染病的健康教育,

倡导()的生活方式。

13.铁路、交通、民用航空行政部门负责组织消除交通工具以及相关场所的鼠害和()、()等病媒生物的危害。

14.地方人民政府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到到传染病预警后,应当按照传染病预防、控制预案,采

取相应的()、()措施。

15.采供血机构、生物制品生产单位必须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规定,保证()

和()的质量。

16.对传染病菌种、毒种和()的采集、保藏、携带、运输和使用实行分类经管,建立健

全严格的经管制度。

17.生产用于传染病防治的消毒产品的单位和生产用于传染病防治的()应当经省级以上

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审批。

18.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到甲类、乙类传染病疫情报告或者发现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应当立即报

告()。

19.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发现传染病疫情时,应当及时向()通

报。

20.公布传染病疫情信息应当()、()。

21.紧急调集人员的,应当按照规定给予(),临时征用房屋、交通工具以及相关设

施、设备的,应当依法给予(),能返还的,应当及时返还。

22.医疗机构应当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传染病诊断规范和治疗要求,采取相应措施,提

高传染病()能力。

23.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未依照本法的规定,造成传染病传播、流行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

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

24.疫点是指病原体从传染源向周围播散的范围()疫源地。

25.疫区是指传染病在人群中()、()其病原体向周围播散时所能波及的地

区。

26.禽流感是一种以病急、()传播迅速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27.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不得泄露涉及()的有关信息、资料。

28.病原学监测,指对()的监测,包括菌毒种群组的变化,尤其是流行菌群与菌型变迁,

以及耐药菌株的产生及其流行情况。

29.对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并及时赶赴现场进行处理,是

()机构的重要责任。

30.传染病()是传染病预警的重要基础。

参考答案

第一节《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A

2.B

3.C

4.B

5.B

6.C

7.C

8.B

9.C10.C 11.C 12.C 13.C 14.A 15.C 16.A 17.C 18.B 19.B 20.C 21.D 22.B 23.B 24.C 25.B 26.B27.C28.C29C.30. A

31.C 32.C 33.A 34B.35.B 36.C 37.C 38.A 39.B 40.A 41.A42.A43. A44.

B45.B46.C47.C48.B49.C50.A51.A52.D53.C54.B55.C56.B

57.B58.D59.D60.C

二、多项选择题

1.ABC

2.AB

3.ABCD

4.ABC

5.AB

6.ABCD

7.ABDE

8.ABCD

9.ABE 10.ABC 11.AD 12.ABCD 13.ABCDE 14.ABCD 15.ABCD 16.ABCD 17.ABC 18.ABDE 19.ABC 20.ABD 21.ABCD 22.ABC 23.ABCDE 24.ABCD 25.ACD 26.ABCD 27.ABC 28.ABC 29.ABD 30.ABCD 31.CD 32.ABD 33.ABCDE 34.ABCD 35.ABD 36.ABD 37.ABD

38.ABC 39.BCD

三、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21.× 22.√ 23.× 24.

√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四、填空题

1.2004 8 28 2004 1

2. 1

2.预防为主防治分类科学群众

3.属地经管信息通报医疗救治

4.甲乙丙 2 25 10

5.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炭疽中的肺炭疽人感染性高致病性流感

6.传染病防治传染病预防

7.知识技能

8.医源性医院

9.预检分诊相对隔离

10.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

11.社区农村

12.文明健康

13.蚊蝇

14.预防控制

15.血液血液制品

16.传染病检测样本

17.消毒产品

18.当地卫生行政部门

19.同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

20.及时准确

21.合理报酬补偿

22.医疗救治

23.行政处分刑事责任

24.较小或者单个

25.暴发流行

26.传染性强

27.个人隐私

28.致病性微生物

29.疾病预防控制‘

30.监测工作

《传染病防治法》基础知识(已打印)

《传染病防治法》基础知识 (一)简答题: 1.《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何时修订通过? 答:2004年8月28日。 2.《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何时正式施行? 答:2004年12月1日。 3. 传染病防治实行的方针和原则? 答:预防为主的方针防治结合、分类管理、依靠科学、依靠群众。 4. 甲类传染病是包括哪些疾病? 答:鼠疫、霍乱。 5. 除《传染病防治法》规定以外的其他传染病,

根据其暴发、流行情况和危害程度,需要列入乙类、丙类传染病的,由哪个部门决定并予以公布? 答: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 6. 对乙类传染病中的哪些病种疾病需要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答: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炭疽中的肺炭疽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7. 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需要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的,由哪个部门予以公布、实施? 答: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及时报经国务院批准后予以公布、实施。 8. 军队的传染病防治工作,依照《传染病防治法》和国家有关规定,由哪个部门实施监督管理?

答:中国人民解放军卫生主管部门。 9. 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承担传染病防治哪些方面的工作? 答:承担监测、预测、流行病学调查、疫情报告以及其他预防、控制工作。 10. 非法采集血液或者组织他人出卖血液的,可以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处多少数额的罚款? 答:十万元以下。 11. 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应当组织居民、村民参与哪些区域范围内的传染病预防与控制活动? 答:社区、农村。 12. 国家对患有特定传染病的困难人群实行什么政策?

答:实行医疗救助,减免医疗费用。 13. 在医疗机构不具备对传染病病人、疑似传染病病人相应救治能力时,应当采取什么措施?答:将患者及其病历记录复印件一并转至具备相应救治能力的医疗机构。 14.《传染病防治法》规定,对因参与传染病防治工作而致病、致残、死亡的人员给予何种对待? 答:给予补助、抚恤。 15. 国家实行有计划的预防接种制度,哪些部门可以根据传染病预防、控制的需要,制定传染病预防接种规划并组织实施? 答: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 16. 哪些部门负责组织消除交通工具以及相关场

2020传染病防治法知识培训试题

传染病防治法知识培训试题 选择题 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单位和个人违反本法规定,导致传染病传播、流行,给他人人身、财产造成损害的,应当依法承担()。 A.民事责任 B.行政责任 C.刑事责任 2、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拒绝隔离治疗或者隔离期未满擅自脱离隔离治疗的,可以由公安机关协助医疗结构采取()治疗措施。 居家隔离 B.强制隔离 C.居家观察 3、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性质、危害程度、涉及范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Ⅰ级响应代表什么含义() A.特别重大 B.重大 C.较大 D.一般 4、2020年1月20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公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纳入法定传染病乙类管理,采取()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A.甲类 B.乙类 C.丙类 D.其他 5、发生新传染病或我国尚未发现的传染病发生或传入,并有扩散趋势,或发现我国已消灭的传染病重新流行。这类情形属于()级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A.一 B.二 C.三 D.四 6、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属于()传染病 A.甲类B.乙类C.丙类D.其他类 7、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开始施行日期()。A.1989年2月21日B.2004年12月1日C.1989年3月21日 8、国家对传染病实行以()为主的方针,防治结合、分类管理、依靠科学、依靠群众。 A.预防B.控制C.治疗 9、《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管理的传染病可分为()。A.甲类、乙类B.甲类、乙类、丙类C.A类、B类 10、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属于()类传染病。 A.甲类B.乙类C.丙类 11、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传染病病人,在治愈或者排除传染病嫌疑前,不得从事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禁止从事的()。 A.任何工作B.任何与人接触的工作C.易使该传染病扩散的工作12、对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污水、污物、场所和物品,有关单位和个人必须() A.进行严密消毒后处理B.按照领导提出的要求进行处理 C.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指导下进行严格消毒处理 13、国家对儿童实行预防接种证制度。国家免疫规划项目的预防接种的政策是:() A.根据当地情况,实行部分免费 B.实行免费C.实行收费 14、流行性感冒属于()传染病。 A.甲类B.乙类C.丙类

春季传染病预防知识宣传材料

春季传染病预防知识宣传材料 春季是多种传染病的多发季节。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主要有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麻疹、风疹、水痘等.常见的消化道传染病主要有细菌性痢疾、急性肠炎、伤寒、甲型肝炎、食物中毒等.这些疾病尤其对儿童和体弱的人容易感染。 呼吸道传染病的传染源大多是病人和病原携带者,其病原体主要通过空气、飞沫等传播途径而引起感染。呼吸道传染病一般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热、咳嗽、咳痰等症状。重症者还会发生呼吸困难、器官衰竭等危及生命的严重症状。 消化道传染病主要是通过食物、水、接触等传播途径而引起感染。主要症状有不同程度的发热、乏力、肌肉酸痛等全身症状;另外还有轻重不同的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消化道症状。 春季传染病的预防措施主要有: 1、学习、了解卫生防病知识,树立传染病的防病意识。 2、接种相应的疫苗,预防性疫苗是抵抗传染病发生的最佳手段。 3、注意劳逸结合、合理体育锻炼,增强机体抵抗疾病能力。 4、开窗通气,尽量减少到空气不流通、人多拥挤的场所。 5、注意个人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便后要洗手、不喝生水、不吃不洁净的食物,把好“病从口入关”。 6、遇到气候变化,注意增减衣服。 7、发生病例后,应及时隔离治疗,注意做好消毒工作。 二、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 传染病能够在人群中流行,必须同时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这三个基本环节,缺少其中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就流行不起来。 1.传染源 传染源是指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病原体在传染源的呼吸道、消化道、血液或其他组织中生存、繁殖,并且能够通过传染源的排泄物、分泌物或生物媒介(如蚊、蝇、虱等),直接或间接地传播给健康人。 2.传播途径 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病原体传播的主要途径有:空气传播,水传播,饮食传播,接触传播,生物媒介传播等。 3.易感人群 易感人群是指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例如,未出过麻疹的一些儿童,就是麻疹的易感人群。 下面以流行性感冒的流行为例,来说明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当流感患者讲话、咳嗽、打喷嚏时,会从鼻咽部喷出大量的含有流感病毒的飞沫,悬浮于空气中,周围的人吸入了这种带有病毒的空气

传染病防治法当修改

. 非典的突如其来,把政府在公共卫生应急机制上存在的种种问题充分暴露了出来。强化政府职能,履行行政职能成为社会民众对政府提出的强烈愿望。面对“非典”疫情,我国在1989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1991年发布的该法的实施办法,其两部法律法规内生的问题,已不能很好地适应形势的需要,使得该法的修改迫在眉睫。一、传染病病种的确定权传染病防治法规定:国务院可以根据情况,增加或者减少甲类传染病病种,并予公布;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可以根据情况,增加或者减少乙类、丙类传染病病种,并予公布。这一规定将增加或者减少甲类传染病病种的权力赋予给国务院,将增加或者减少乙类传染病病种的权力赋予给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从这次“非典”的流行情况看,如果省级人民政府依法也可享有传染病病种的确定权,那么对于地方政府依法及时、有效地控制“非典”在广东进而在全国的蔓延将会产生积极的影响。但实际情况是,直到2003年4月8日卫生部才下发了《关于将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列入法定管理传染病的通知》。也就是说,直到此时传染病防治法才适用于防治“非典”,显然是滞后了。因此,我们建议至少应将乙类或者丙类传染病病种确定权下放至省级人民政府。二、传染病疫情的报告和公布 根据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卫生防疫机构作为组织报告的主体在发现传染病等疫情之后,应当立即报告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由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立即报告当地政府,同时报告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关于疫情通报和公布,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及时地如实通报和公布疫情,并可以授权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及时地如实通报和公布本行政区域的疫情。虽然法律用“应当”、“及时”、“立即”等词表达了国家对传染病防治的高度重视,但是该法并没有设置具体的程序制度给予充分的保障。因此,我们建议以现代行政公开理念构建传染病疫情的报告和公布的程序制度,确保公民的知情权得以实现。三、传染病疫区的宣布及其紧急措施的实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甲类、乙类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县级以上地方政府报经上一级地方政府决定,可以宣布疫区,并在疫区内采取法律规定的紧急措施。经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决定,可以对甲类传染病疫区实施封锁;封锁大、中城市的疫区或者跨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疫区,以及封锁疫区导致中断干线交通或者封锁国境的,由国务院决定。宣布传染病疫区以及采取各种紧急措施对于防治传染病的流行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行政紧急权力与公民合法权利之间的张力如何缓解?该法律没有作任何规定。因此,我们建议应当在确保行政紧急权力有效行使的前提下,引入行政法上比例原则的法治精神,设置公民参与行政紧急权力的行使过程,将行政紧急权力对公民的不利影响减少到最低限位。 四、预防、治疗传染病中的财产和人力的征用传染病防治法规定,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地方政府可以采取临时征用房屋、交通工具等紧急措施;在发生重大传染病疫情时,各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有权在本行政区域内调集各级各类医疗保健人员、卫生防疫人员参加疫情控制工作。从实践看,这两种紧急措施对于预防、治疗传染病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对于被征用的财产所有人和征调的医务人员或者其他人员的补偿问题,传染病防治法没有作出规定。虽然在这次抗击“非典”中政府给征调的人员进行高额补贴,对被征用的财产给了一定的补偿,但终究是一些临时性的措施。因此,我们建议通过修改传染病防治法,对因预防、治疗传染病需要而征用财产和征调人员的补偿标准、方式、程序等作出具体规定,以保护被征用(调)者的合法权益。除此之外,在对传染病防治法修改时,应当强制隔离措施的救济问题、被隔离人员的经济补偿问题以及公共卫生的社会动员机制等问题一并作出规定。同时,应当要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在法定期限内制定相应的地方性法规,从而尽快建立和完善我国的传染病防治的法律体系。 精选范本

最新整理传染病防治法试题带答案知识讲解

传染病防治法培训试题 姓名:单位:得分: 一、概念(20分) 1、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 指根据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管理的传染病诊断标准》,符合传染病病人和疑似传染病病人诊断标准的人。 2、流行病学调查: 指对人群中疾病或者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决定因素进行调查研究,提出疾病预防控制措施及保健对策。 3、医源性感染: 指在医学服务中,因病原体传播引起的感染。 4、疫区: 指传染病在人群中暴发、流行,其病原体向周围播散时所能波及的地区。 5、消毒: 指用化学、物理、生物的方法杀灭或者消除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 二、填空题(20分) 1、新的传染病防治法已于2004 年8 月28 日经全国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于2004 年12 月 1 日开始实施。 2、国家对传染病防治实行预防为主的方针,防治结合,分类 管理,依靠科学,依靠群众。 3、传染病分为甲类乙类和丙类,其中甲类 2 种,乙类25 种,丙类11 种。 4、对乙类传染病中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炭疽中的肺炭疽 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采取本法所称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5、医疗机构承担与医疗救治有关的传染病防治工作和责任区域内 传染病预防工作。 6、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应当定期对其工作人员进行传染病防治知识 、技能的培训。 7、医疗机构必须严格执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管理制度、操作规范,防止传染病的医源性感染和医院感染。 8、医疗机构应当实行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对传染病病人、疑似传染病病人应当引导至相对隔离的分诊点进行初诊。 9、国家实行有计划的预防接种制度。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根据传染病预防、控制的需要,制定传染病预防接种规划并组织实施。 10、艾滋病主要的传播途径包括:性接触传播、血液传播和 母婴传播。 三、简答题(60分) 1、甲乙丙传染病包括那些病种? 甲类传染病是指:鼠疫、霍乱。

传染病防治法试题及答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考试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传染病法是从哪年开始实施,又是哪年重新修订:( D ) A、1998年,2003年 B、1989年,2003年 C、1998年,2004年 D、1989年,2004年 2、新修订的传染病法规定的传染病增加了哪些疾病:( C ) A、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B、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C、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D、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和水痘 3、在新修订的传染病法中,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属于下列哪一类:( B ) A、甲类 B、乙类 C、丙类 D、不属于传染病法中的法定传染病 4、在新修订的传染病法中,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属于下列哪一类:( B ) A、甲类 B、乙类 C、丙类 D、不属于传染病法中的法定传染病 5、下列哪一组传染病,以前属于丙类传染病,现在修订为乙类:( C ) A、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 B、黑热病、肺结核、新生儿破伤风 C、肺结核、新生儿破伤风、血吸虫病 D、肺结核、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 6、下列哪一组传染病,以前属于乙类传染病,现在修订为丙类:( A ) A、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 B、黑热病、肺结核、新生儿破伤风 C、肺结核、新生儿破伤风、血吸虫病 D、肺结核、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 7、下列哪一组乙类传染病采取本法所称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A ) A、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B、狂犬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C、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肺炭疽

D、肺炭疽、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8、甲类传染病是指:( A ) A、鼠疫、霍乱 B、猩红热、淋病 C、艾滋病、鼠疫 D、霍乱、登革热 9.各级各类卫生防疫机构按照专业分工承担( B )内的传染病监测管理工作。 A.地方范围 B.责任范围 C.指定范围 D.全国范围 10、国家对儿童实行预防接种证制度。国家免疫规划项目的预防接种的政策是:( B ) A、根据当地情况,实行部分免费 B、全部免费 C、全部收费 D、家庭生活困难者免费 11、《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管理的传染病可分为:( D ) A、两类,39种 B、三类,35种 C、三类,37种 D、三类,39种 12、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传染病病人,在治愈前或者在排除传染病嫌疑前,不得从事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禁止从事的下列哪项:( C ) A、任何工作 B、任何与人接触的工作 C、易使该病传染扩散的工作 D、饮食和托儿工作 13、谁在发现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应当及时向附近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者医疗机构报告:( A ) A、任何单位和个人 B、护士 C、医生 D、防疫人员

传染病防治法宣传知识

《传染病防治法》宣传知识六问 1、哪些传染病属于《传染病防治法》法定管理的传染病? 《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目前我国共将39种传染病纳入法定管理,分为甲类、乙类和丙类。其中鼠疫、霍乱属甲类传染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淋病、梅毒、布病、肺结核、狂犬病等属乙类传染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手足口病等属丙类传染病。 2、公民在传染病防控中应负有哪些义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一切单位和个人,必须接受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有关传染病的调查、检验、采集样本、隔离治疗等预防控制措施,如实提供有关情况。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应当及时向附近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者医疗机构报告。 3、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可以根据控制疫情需要采取哪些紧急措施? (一)限制或者停止集市、影剧院演出或者其他人群聚集的活动;(二)停工、停业、停课;(三)封闭或者封存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公共饮用水源、食品以及相关物品;(四)控制或者扑杀染疫野生动物、家畜家禽;(五)封闭可能造成传染病扩散的场所。 4、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在传染病预防控制中履行哪

些职责? (一)实施传染病预防控制规划、计划和方案;(二)收集、分析和报告传染病监测信息,预测传染病的发生、流行趋势;(三)开展对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病学调查、现场处理及其效果评价;(四)开展传染病实验室检测、诊断、病原学鉴定;(五)实施免疫规划,负责预防性生物制品的使用管理;(六)开展健康教育、咨询,普及传染病防治知识;(七)指导、培训下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开展传染病监测工作;(八)开展传染病防治应用性研究和卫生评价,提供技术咨询。(九)对医疗机构内传染病预防工作进行指导、考核,开展流行病学调查。 5、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发现传染病疫情或者接到传染病疫情报告时,应当及时采取哪些措施? (一)对传染病疫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根据调查情况提出划定疫点、疫区的建议,对被污染的场所进行卫生处理,对密切接触者,在指定场所进行医学观察和采取其他必要的预防措施,并向卫生行政部门提出疫情控制方案;(二)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对疫点、疫区进行卫生处理,向卫生行政部门提出疫情控制方案,并按照卫生行政部门的要求采取措施;(三)指导下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实施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组织、指导有关单位对传染病疫情的处理。

传染病防治法知识培训考试题

传染病防治法培训考试题 时间科别姓名得分 一、填空:(30分) 1、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甲类传染病有:、。 2、对乙类传染病中的、和、,采取传染病防治法所称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3、传染病登记报告实行制。 4、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和采供血机构及其执行职务的人员发现传染病防治法法规定的传染病疫情或者发现其他传染病暴发、流行以及的传染病时,应当遵循疫情报告属地管理原则,按照国务院规定的或者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内容、程序、方式和时限报告。 5、按照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造成传染病传播、流行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可以依法;构成犯罪的,依法 。 6、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疫情报告人发现甲类传染病和按甲类管理的乙类传染病人或疑似病人时,或发现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发时,应于小时内将传染病报告卡通过网络报告。 7、乙、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规定报告的传染病病原携

带者在诊断后,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小时内进行网络报告;急性迟缓性麻痹(AFP)病人应于小时内进行网络报告。 8、医疗机构,为法定传染病的“责任报告人”,应及时发现并报告传染病例。 9、现行报告管理的重大传染病有、 和。 10、手足口病是类传染病。 二、判断题:(30分) 1、乙肝患者及其携带者均需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并上报。() 2、医疗卫生人员未经当事人同意,不得将传染病病人及其家 属的姓名、住址和个人病史以任何形式向社会公开。() 3、疑似结核病人可先去结防所做PPD试验,待确诊后再上报。() 4、医疗机构不得因就诊的病人是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者艾 滋 病病人,推诿或者拒绝对其其他疾病进行治疗。() 5、对确诊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医疗卫生机构的工作人员应当将其感染或者发病的事实告知其本人或家属。() 6、医疗机构可以确诊HIV携带者或者艾滋病人。() 三、简答题:(40分) 1、请写出至少3种本地区常见的传染病。

传染病防治法培训试题

传染病防治法培训试题1 姓名:单位:得分: 一、概念(20分) 1、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 2、流行病学调查: 3、医源性感染: 4、疫区: 5、消毒: 二、填空题(20分) 1、新的传染病防治法已于年月日经全国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 于年月日开始实施。 2、国家对传染病防治实行的方针,结合,管理,依靠,依靠。 3、传染病分为类类和类,其中甲类种,乙类种,丙类种。 4、对乙类传染病中、和,采取本法所称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5、医疗机构承担与医疗救治有关的工作和责任区域内工作。 6、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应当定期对其工作人员进行传染病防治、的培训。 7、医疗机构必须严格执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管理制度、操作规范,防止传染病的感染 和感染。 8、医疗机构应当实行传染病、制度;对传染病病人、疑似传染病病人应当引导至的分诊点进行初诊。

9、国家实行有计划的预防接种制度。和省、自治区、直辖市,根据传染病预防、控制的需要,制定传染病预防接种规划并组织实施。 10、艾滋病主要的传播途径包括:、和。 三、简答题(60分) 1、甲乙丙传染病包括那些病种? 2、医疗机构发现甲类传染病时,应当采取措施是什么? 3、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采取紧急措施是什么? 4、计划免疫程序中的“五苗”防“七病”分别指什么? 5、医院感染和医源性感染有哪些不同? 6、什么叫传染病暴发?什么叫传染病流行?

传染病防治法培训试题2 单位姓名得分 1.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开始施行日期()。A.1989年2月21日B.2004年12月1日C.1989年3月2 1日 2.国家对传染病实行以()为主的方针,防治结合、分类管理、依靠科学、依靠群众。 A.预防B.控制C.治疗 3.《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管理的传染病可分为()。A.甲类、乙类B.甲类、乙类、丙类C.A类、B类 4.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属于()类传染病。 A.甲类B.乙类C.丙类 5.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传染病病人,在治愈或者排除传染病嫌疑前,不得从事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禁止从事的()。 A.任何工作B.任何与人接触的工作C.易使该传染病扩散的工作6.对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污水、污物、场所和物品,有关单位和个人必须() A.进行严密消毒后处理B.按照领导提出的要求进行处理 C.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指导下进行严格消毒处理 7.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时,都应当

传染病防治法培训

上塘医院传染病防治法知识 培训综合资料 上塘镇上塘医院 2014年度

上塘医院传染病防治法培训资料目录

传染病防治法知识培训计划 根据泗洪县卫生局、泗洪县疾控中心关于传染病防治法知识培训工作指示精神,为提高辖区内医务人员以及重点人群传染病防治法的意识和能力,我院决定于2014年10月04日对院内医务人员进行一次传染病防治法知识的培训,具体安排如下: 一、培训内容 1、传染病防治法相关报告 2、传染病防治法条例 二、培训时间 2014年10月04日上午08:20 三、具体要求: 统一组织、统一时间、集中培训,无特殊情况参培人员不可缺席,并认真做好笔录。 上塘医院

关于举办传染病防治法知识培训的通知 各科室全体医护人员: 为贯彻落实泗洪县卫生局《关于开展传染病防治法学习活动的通知》的通知,落实我院《医院管理年活动实施方案》的工作要求,坚持“以病人为中心”,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加强医院管理,规范行为,改进医务人员的传染病防治的认知,保证医疗服务安全,我院在坚持科学发展观的前提下开展了医务人员传染病防治法知识学习的活动。此次活动从强化组织领导入手,提高全院职工的认识,坚持抓落实求实效,使全员法律意识不断增强。决定2014年10月04日上午对全院各科医护人员进行卫生法律法规知识培训,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参加人员:全院各科医护人员。 二、培训内容:县卫生监督所下发培训资料等。 三、培训时间:2014年10月04日上午午08:00报到培训。 四、地点:医院三楼会议室。 希望各科室接到通知后认真组织人员参加,不得缺席和迟到 上塘医院 2014年10月04日

传染病防治法知识试题及答案

传染病防治法知识试题及 答案 Last updated on the afternoon of January 3, 2021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管理的传染病可分为()。 A.甲类、乙类 B.甲类、乙类、丙类 C.A类、B类 6.对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污水、污物、场所和物品,有关单位和个人必须()A.进行严密消毒后处理 B.按照领导提出的要求进行处理 C.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指导下进行严格消毒处理 7.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时,都应当及时向()报告。A.政府卫生部门 B.公安部门 C.附近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者医疗机构报告 8. 国家对儿童实行预防接种证制度。国家免疫规划项目的预防接种的政策是:()A.根据当地情况,实行部分免费 B.全部免费 C.全部收费 9.流行性感冒属于()传染病。 A.甲类 B.乙类 C.丙类 11.病原携带者是指() A.恢复期传染病病人 B.急性期传染病病人 C.感染病原体无临床症状但能排出病原体的人 15、目前,我国7周岁及以下儿童应按程序接种的计划免疫范围内的疫苗有() A. 卡介苗、脊髓灰质炎三价疫苗、百白破混合制剂、麻疹疫苗、乙型肝炎疫苗 B.卡介苗、乙型肝炎疫苗、水痘 C.风疹、腮腺炎、麻疹 16、传染病在人群中发生、发展以及引起流行必须具备的条件()。 A.传染源 B.传染源、传染途径和易感人群 C.动物宿主和易感儿童 17、作为传染病的传染源主要有() A.病人、隐性感染者、病原携带者和受感染的动物。 B.病人和隐性感染者 C.病人和病原携带者 18、保护传染病的易感人群,提高非特异性免疫力主要是指() A.保证一定的营养,改善生活环境。B.开展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C.以上都可增强机体的抗感染能力 19、乙型肝炎的主要传播途径有()

传染病法培训试题讲解

一、单项选择 1.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开始施行日期(B)。 A.1989年2月21日 B.2004年12月1日 C.1989年3月21日2.国家对传染病防治实行(C)为主的方针。 A.治疗 B.控制 C.预防 3.《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是由(C)修订的。 A.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 B.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 C.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 4.《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管理的传染病可分(B)。 A.甲类、乙类 B.甲类、乙类、丙类 C.A类、B类5.《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法定传染病有(B)种。 A.35 B.37 C.40 6.流行性感冒属于(C)传染病。 A.甲类 B.乙类 C.丙类 7.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属于(B)类传染病。 A.甲类 B.乙类 C.丙类 8.下列属于乙类传染病的是(C) A.鼠疫、霍乱 B.艾滋病、麻风病 C.肺结核、百日咳 9.领导传染病防治工作,制定传染病防治规划并组织实施是由(B)进行。 A.各级各类卫生防疫机构B、县级以上人民政府 C.各级各类医疗保健机构10.(C)必须接受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有关传染病的调查、检验、采集样本、隔离治疗等预防、控制措施,如实提供有关情况。 A.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B.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居住人员 C.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一切单位和个人 11.(B)在治愈或者在排除传染病嫌疑前,不得从事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禁止从事的易使该传染病扩散的工作。 A.传染病病人 B.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传染病病人 C.疑似传染病病人 12、(C)对传染病的发生、流行以及影响其发生、流行的因素,进行监测。

健康教育宣传栏资料 传染病防治常识

灵石二小学健康教育宣传栏资料传染病防治常 识 一、常见得传染病 1、肠道传染病:霍乱(二号病)、痢疾、伤寒、甲肝、戊肝、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症)、感染性腹泻等; 2、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肺结核、流行性感冒、麻疹、流脑、流行性腮腺炎、白日咳、白喉、猩红热、风疹等; 3、血源性传染病:乙肝、丙肝、丁肝、艾滋病等; 4、虫媒传播及自然疫源性传染病:鼠疫、狂犬病、钩体、乙脑、疟疾、登革热、黑热病等; 5、性传播疾病:艾滋病、淋病、梅毒、尖锐湿疣、软下疳等; 6、其它:炭疽、布鲁氏菌病、急性出血性眼结膜炎(红眼病)等。 二、传染病得基本特征 1、有病原体:包括细菌、病毒、立克次体、螺旋体、原虫、蠕虫等; 2、有传染性:传染病病人必须隔离治疗; 3、有流行病学特征:不同传染病得发病时间、地区、人群等方面有各自得分布特点; 4、有感染后免疫:人体感染病原体后,体内会产生相应得抗体,可抵抗相同得病原体。 三、霍乱 1、主要表现:起病急,以腹泻、呕吐为主,腹泻每日数次至10数次或更多,大便多为黄水样或清水 样,少数为米泔样或洗肉水样,泻吐厉害者可迅速出现脱水与周围循环衰竭,出现休克,如不及时救 治可导致死亡。 2、传播途径:主要通过肠道传播,即进食被霍乱弧菌污染得食品或水而感染生病,多见于集体聚餐者; 3、预防方法:养成良好卫生习惯,饭前便后洗手,不吃生、冷、变质食物,生食、熟食要分开存放,剩饭菜要热透(尤其就是热天),不随便到不卫生得摊点、饮食店就餐,防止病从口入。 四、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1、主要表现:起病急,以发热为首发症状,体温一般超过38℃,可伴有畏寒、关节酸痛、肌肉酸痛、乏力、腹泻,一般无鼻塞、流涕,可有咳嗽,多为干咳,少痰,可有胸闷,严重者出现呼吸加速或 呼吸困难. 2、传播途径:主要与病人近距离接触而传播,亦可经接触病人得痰、气管分泌物、粪便或被其污染 得物品传播。 3、预防方法:生活、工作场所保持通风;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用肥皂、洗手液、流水洗);不

传染病防治法附则条款释义

《传染病防治法》附则条款释义第七十八条本法中下列用语的含义: (一)传染病病入、凝似传染病病人:指根据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管理的传染病诊断标准》,符合传染病病人和凝似传染病病人诊断标准的人。 (二)病原携带者:指感染病原体无临床症状但能排出病原作的人。 (三)流行病学调查:指对人群中疾病或者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决定因素进行调查研究,提出疾病预防控制措施及保健对策。 (四)疫点:指病原体从传染源向周围播散的范围较小或者单个疫源地。 (五)疫区:指传染病在人群中暴发、流行,其病原体向周围播散时所能波及的地区。 (六)人畜共患传染病:指人与脊椎动物共同罹患的传染病,如鼠疫、狂犬病、血吸虫病等。 (七)自然疫源地:指某些可引起人类传染病的病原作在自然界的野生动物中长期存在和循环的地区。 (八)病媒生物:指能够将病原作从人或者其他动物传播给人的生物,如蚊、蝇、蛋类等。 (九)医源性感染:指在医学服务中,因病原作传播引起的感染。 (十)医院感染: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者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 (十一)实验室感染:指从事实验室工作时,因接触病原体所致的感染。 (十二)菌种、毒种:指可能引起本法规定的传染病发生的细菌菌种、病毒毒种。 (十三)消毒:指用化学、物理、生物的方法杀灭或者消除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 (十四)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指从事疾病预防控制活动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以及与上述机构业务活动相同的单位。 (十五)医疗机构:指按照《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从事疾病诊断、治疗活动的机构。 【释义】本条是关于本法条文中出现的有关名词的解释 对法律条文中出现的一些专用名词进行解释是立法技术上的要求,其目的:一是解释有些不常用的专有名词的含义,帮助大家理解;二是对有些常用名词进行解释,确定它本法中

传染病防治法的宣传材料

传染病防治法的宣传材料 一、???基本知识 (一)《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管理的传染病分为甲类、乙类和丙类。 1、甲类传染病是指:鼠疫、霍乱。(2种) 2、乙类传染病是指: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 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25种) 3、丙类传染病是指: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 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10种) (二)对乙类传染病中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炭疽中的肺炭疽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三)国家实行有计划的预防接种制度。国家免疫规划项目的预防接种实行免费。当前,国家实行有计划预防接种的病种有脊髓灰质炎、麻疹、白喉、破伤风、肺结核和乙型肝炎。 (四)传染病防治的方针与原则。国家对传染病防治实行“预防为主”的方针。贯彻“防治结合、分类管理、依靠科学、依靠群众”的原则。 二、单位和个人的权利与义务 1、国家和社会应当关心、帮助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传染病病人、使其得到及时 救治。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歧视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传染病病人。(权利) 2、为控制甲类传染病而采取隔离措施期间,实施隔离的人民政府应当对被隔离人员提供生 活保障;被隔离人员有工作单位的,所在单位不得停止支付其隔离期间的工作报酬。(权利) 3、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一切单位和个人,必须接受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有关 传染病的调查、检验、采集样本、隔离治疗等预防控制措施,如实提供有关情况。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不得泄露涉及个人隐私的有关信息、资料。(义务) 4、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应当及时向附近的疾病预防控 制机构或者医疗机构报告。(义务) 5、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传染病病人,在治愈前或者在排除传染病嫌疑前,不得 从事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易使该传染病扩散的工作。(义务)

《传染病防治法》宣传知识

《传染病防治法》宣传知识 一、基本知识 1、《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管理得传染病分为甲类、乙类与丙类. 甲类传染病就是指:鼠疫、霍乱.(2种) 乙类传染病就是指: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与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与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人感染H7N9禽流感。(26种) 丙类传染病就是指: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与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痢疾、伤寒与副伤寒以外得感染性腹泻病、手足口病.(11种) 2、对乙类传染病中得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炭疽中得肺炭疽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采取甲类传染病得预防、控制措施. 3、国家实行有计划得预防接种制度。国家免疫规划项目得预防接种实行免费.当前,国家实行有计划预防接种得病种有脊髓灰质炎、麻疹、风疹、白喉、破伤风、肺结核与乙型肝炎、流脑、乙脑等。 4、传染病防治得方针与原则.国家对传染病防治实行“预防为主”得方针。贯彻“防治结合、分类管理、依靠科学、依靠群众"得原则。 二、单位与个人得权利与义务 1、国家与社会应当关心、帮助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与疑似传染病病人、使其得到及时救治。任何单位与个人不得歧视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与疑似传染病病人。(权利)2、为控制甲类传染病而采取隔离措施期间,实施隔离得人民政府应当对被隔离人员提供生活保障;被隔离人员有工作单位得,所在单位不得停止支付其隔离期间得工作报酬。(权利) 3、在中华人民共与国境内得一切单位与个人,必须接受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有关传染病得调查、检验、采集样本、隔离治疗等预防控制措施,如实提供有关情况。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不得泄露涉及个人隐私得有关信息、资料。(义务) 4、任何单位与个人发现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应当及时向附近得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者医疗机构报告。(义务) 5、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与疑似传染病病人,在治愈前或者在排除传染病嫌疑前,不得从事法律、行政法规与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得易使该传染病扩散得工作。(义务) 莒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1、@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练习题★

1、@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练习题★

医院感染相关法律知识习题 第一节《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练习题一、单项选择题 1.《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由哪次会议首次通过()A.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 B.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 C.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 D.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 2.最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开始施行日期是() A.1989年2月21日 B. 2004年12月1日 C.1989年3月21日 D. 2004年8月28日 3.国家对传染病实施以什么为主的方针( ) A.治疗 B.控制 C.预防 D.以上都是 4.《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管理的传染病可分() A.甲类、乙类 B. 甲类、乙类、丙类 C.A类、B类 D. A类、B类、C类 5.艾滋病属于哪类传染病() A. 甲类、 B. 乙类、 C.丙类 D.以上都不是 6.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属于哪类传染病() A. 甲类、 B. 乙类、 C.丙类 D.以上都不是 7.流行性感冒属于哪类传染病() A. 甲类、 B. 乙类、 C.丙类 D.以上都不是

8.下列属于乙类传染病的是() A.鼠疫、霍乱 B.艾滋病、炭疽 C.肺结核、麻风病 D.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流行性腮腺炎 9.传染病流行是指() A.一个地区短期内突发多例同一种传染病 B.一个地区突发某种历年从未或很少发生过的传染病 C.一个地区某种传染病的发病率显著超过该病历年的一般发病率水平 D. 一个地区某种传染病的发病率显著超过该病历年的最高发病率水平10.疫区是指() A.发生传染病的那个村子 B. 发生传染病的那个医院 C.传染病在人群中暴发流行,其病原体向周围播撒时所能波及的地区 D.传染病在人群中流行,其病原体向周围传播时已经传染到的地区11.病源携带者是指() A.接触病原体的人 B.接触传染病患者的人 C.感染病原体无临床症状但能排出病原体的人 D.感染病原体有临床症状也能排出病原体的人 12.传染病暴以是指() A.短期内在一个家庭突然发生多例多种传染病 B.短期内在一个家庭突然发生多例同一种传染病 C.短期内在局部地区突然发生多例同一种传染病 D. 短期内在一个医院突然发生多例同一种传染病 13.对违返《传染病防治法》规定,造成严重后果的处理办法是()

传染病防治法试题(答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试题 科(所)姓名 一、判断题(每题2分,共20 分) 1、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将传染病分为甲类、乙类和丙 类()。 2、甲类传染病是指:鼠疫、霍乱。() 3、医疗机构应当实行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对传染病病人、疑似传染病病人,应当引导至相对隔离的分诊点进行初诊。() 4、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在履行监督检查职责时,发现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公共饮用水源可以采取封闭公共饮用水源的临时控制措施。() 5、对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炭疽中的肺炭疽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采取传染病防治法所称乙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6、各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领导传染病防治工作。() 7、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主管全国传染病防治及其监督管理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传染病防治及其监督管理工作。() 8、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承担传染病监测、预测、流行病学调查、疫情报告以及其他预防、控制工作。() 9、国家实行有计划的预防接种制度,对儿童实行预防接种证制度。() 10、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应 当在48 小时内向附近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者医疗机构报告。()

1、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立即组织力量,按照预防、控制预案进行防治,切断什么途径?() A、伪劣消毒剂销售途径 B 、传染病的传播途径C、外 来人员入境途径 2、患甲类传染病、炭疽死亡的,其尸体应作怎样处理? () A、火化 B 、冰柜保存,待检 C 、立即进行卫 生处理,就近火化 3、疫区:传染病在人群中暴发、流行,其病原体向周围播散时所能波及的地区称之为() A、疫点 B 、疫区 C 、疫源地 4、某些可引起人类传染病的病原体在自然界的野生动物中长期存在和循环的地区称之为() A、传染病控制区 B、疫区 C 、自然疫源地 5、能够将病原体从人或者其他动物传播给人的生物称之为() A、病媒生物 B、病原微生物 C、传染源 6、在医学服务中,因病原体传播引起的感染称之为() A、院内感染 B 、医学感染C、医源性感染 7、从事实验室工作时,因接触病原体所致的感染称之为() A、实验室感染 B 、医学感染 C 、医源性感染 8、国家实行有计划的预防接种制度,对儿童实行什么制度() A、计划免疫 B、预防接种 C、预防接种证

传染病防治法培训

传染病防治法培训

传染病防治法培训 一、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已于2004年12月1日起实施,那么制定和修定这部法律的背景和主要目的是什么?传染病防治工作是公共卫生事业的主要组成部分,关系到最广大人民的切身利益,也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实现。对全体社会成员预防疾病,增进健康具有重要意义。建国以来,我国的传染病防治工作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在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改善城乡环境和卫生状况,实行妇女儿童保健,防治传染病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绩。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重治疗轻预防的倾向。预防保健工作还不适应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健康需求。2003年抗击“非典”斗争,也暴露出我国传染病预防控制体系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例如:国家对传染病暴发流行的监测预警能力较弱,疫情信息报告、通报渠道不畅,医疗机构对传染病的救治能力、医院内交叉感染控制能力薄弱。传染病暴发流行时,采取紧急控制措施的制度不够完善,疾病预防控制的财政保障不足等。为了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传染病防治的法律制度建设,我国对《传染病防治法》进行了修订,以着力加强传染病防治工作的管理,有效整合卫生资源,增加政府对传染病防治事业的投入,加大公共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制定这一法律的根本目的有两个: 一是预防、控制和消除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这是传染病防治工作的三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传染病的防治重在预防。预防指

下几方面的变化。 一是非典、禽流感列入乙类,但按甲类传染病对待。我国现行传染病防治法将3种传染病列为法定传染病,并分为甲、乙、丙三类。2003年我国发生了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近来,在我国部分地区和周边国家发生了禽流感,引起了社会对这两种新型传染病的关注。新修订的传染病防治法将非典、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列为乙类传染病,使列入法律的法定传染病达到37种,乙类传染病经国务院卫生部门及时报经国务院批准后,可以按甲类传染病采取预防控制措施。非典、炭疽中的肺炭疽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这三种传染病虽只被纳入乙类,但由于其传染性强、危害大,如果先要报批、公布才能实施,难免会贻误时机导致严重后果。因此,法律特别授权,这三种乙类传染病可以直接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二是艾滋病的管理虽然降了一级,但仍受到重点关照。新的传染病防治法将原来艾滋病按照甲类传染病管理改为按照一般乙类传染病管理,但该法同时授权国务院制定具体办法,促使各级人民政府加强艾滋病的防治工作,采取预防、控制措施,防止艾滋病的传播。 三是建立疫情报告通报和公布制度,隐瞒、谎报、缓报者将受惩处。新法规定,即使是地方人民政府未依照本法的规定履行报告职责,或者隐瞒、谎报、缓报传染病疫情,也要由上级人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