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资源管理[1]

森林资源管理[1]
森林资源管理[1]

绪论

第一节森林资源经营管理概述

一森林资源经营管理(forest resource management)的概念

什么是概念?概念是人们对某事物本质的理解及认识程度。概念不是一成变的,它随着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理解程度的提高而不断的更新和改变。森林资源经营管理的概念也是随着人们对森林资源的认识的提高而不断的变化着,目前大家普遍认可的森林资源经营管理的概念有以下几个:

1 如何经营森林、如何管理森林的一门学科

2 研究如何实现森林永续利用(forest sustained yield)理论与技术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自然科学+技术工程学+经济学+管理学

3 为林业局(林场)编制森林经方案(计划)的学科

在调查林业局(场)的森林资源的基础上编制森林经营方案,在方案的实施过程中发现问题、反馈意,对方案进行修订或重新编制。这样周而复始的过程叫森林资源的经营管理。

二森林资源经营管理的内容和任务

1 调查森林资源状况

森林资源经营管理的前提是了解森林资源,了解森林资源必须进行资源调查。我国森林资源分布广泛、种类繁多、地域辽阔等特点给调查工带来诸多困难。

2 森林资源的分析和评价

主要包括森林经营管模式、各种森林资源的价值计算和评估、森林经营投资损益的判别、森林资源结构调整等内容。

(1)森林经营管理模式:宏观模式和微观模式。宏观模式指在较大地域空间中国家、省、地区等的森林经营管理方式,如分类经营、森林生态系统经营等。微观模式指森林经营单位内的经营方式。

(2)森林资源价值计算、评估:无论哪种类型的森林资源对人类而言都有经济的和非经济的价值,经济价值体现在木材、林副产品等。非经济价值体现在生态效益、社会文化效益等方面。

(3)森林评价:对森林的价值进行评估,为提高森林经营效益做准备。

(4)森林资源结构调整:包括林种结构、树种结构、年龄、径级、蓄积、直径、树高结构等。

3 森林经营决策、制定生产经营计划

森林经营方案的制度、实施、修改及优化的全过程。

4 森林资源消息管理

森林资源庞大的信息系统的管理,包括,各种数字信息、区划经营资料、森林档案及林政法规等诸多内容。

三森林经营管理的目的和性质

1 目的

对现实森林进行合理经营、科学管理,使之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实现永续利用。(书4页)

2 性质

(1)森林资源经营管理学是一门林业领导地位的学科。

(2)森林资源经营管理学是一门多学科、多领域交叉的综合性学科。

(3)森林资源经营管理学是一门研究林业“木桶效益”的学科。

第二节森林资源经营管理的原则

从林业的发展历史看可以概括为森林永续利用原则及可持续发展原则。

一森林永续利用(forest sustained yield)原则

森林永续利用指的是一定经营范围内永远、持续地生产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所需要的木材和林副产品,持续地发挥森林的三大效益,并在提高森林生产力的基础上,扩大森林利用量。

森林永续利用原则长期以来是我国及世界许多国家林业经营的主要指导思想,也为林业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提出奠定了基础。

1 森林永续利用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

每门科学的形成必须具备3个条件,即理论体系、技术体系及社会需求。森林永续利用思想

的产生也离不开这3个条件。它的形成可分为3个不同时期。

第一阶段是森林永续利用思想雏形阶段。在我国永续利用的思想萌芽产生于2000多年前,“孟子”一书中写道:斧斤以时入山林、林木不可胜用也。公元6世纪的“齐民要术”中,对经营杨树提出:岁种三十亩,三年九十亩,一年卖三十亩,…周而复始,永世无穷。这些文字记载,反映了当时人们对森林资源经营管理思想,也就是永续利用思想的雏形。因为当时人们的生产力水很低,人与自然的矛盾没有激化,森林资源很丰富。

第二阶段是木材永续利用的阶段。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木材的需求量大大增加,在加上战争等因素的影响,甚至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在这种背景下17世纪末18世纪初在德国形成了森林永续利用理论。

第三阶段是森林多种效益的永续利用。木材永续利用思想确实解决了当时的木材问题,但同时也带来很多环境问题。比如,地力衰退、林分抗性下降、蓄积量下降等。当时主要经营针叶纯林,针对这些情况好多专家纷纷提出批评意见,并建议经营天然、阔叶、混交林。从而产生了“恒续林思想”、“接近自然林业”等理论。从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80年代永续利用由单纯的木材生产发展为森林多种效益的永续利用。

2 森林永续利用的条件

森林永续利用的条件可分为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

(1)内部条件:主要指森林资源条件,包括林地条件和林木条件。

A 林地条件:林地数量和林地质量。

B 林木条件:包括年龄结构、蓄积结构、径级结构、林种结构、树种结构、生长量情况等。

(2)外部条件:实现永续利用仅靠森林资源的自然属性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有外部条件,即经济、社会、政策法规、文化和管理水平、公众参与等方面的条件。

A 经济条件:经济条件与森林集约经营程度、交通、林道网、管理水平等都有着密切的关系。

B 政策法规:规范人的行为,明确森林的所有权,保障森林资源的科学合理地利用。

C 社会、文化:包括人对森林的认识水平,森林文化在人们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林业从业人员的受教育程度、专业知识水平和掌握新技术的能力等。

D经营管理水平:只有高水平的经营管理才能实现森林永续利用。

二可持续发展(sustainadle development)原则

1 可持续发展(sd)

(1)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关于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很多,但多数人认可以下的定义。即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2)可持续发展的产生:1980年,国际保护自然和自然资源联盟(iucn)在《世界保护策略》报告中首次明确提出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但没有对其定义、内涵、理论等进行全面系统的阐述。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系统地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战略,并其概念进行了定义。1992年,联合国在巴西召开环境与发展大会,之后各行业相继制定了本行业可持续发展规划。

(3)关于可持续发展的几个问题

a是全新的发展模式:目前环境问题非常严重,土地沙化、气候变暖、森林资源锐减、人口快速增长、大气污染严重等。“人定胜天”或“人要征服自然”的观点解决不了人与自然的矛盾,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可持续发展才是人类解决环境问题及环境与人类自身矛盾的唯一的、全新的发展模式。

B 是整体的协调的发展:真正意义上的可持续发展不是指某区域、某国家或某地域的可持续发展,而是指全球的可持续发展,各部门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

不是单纯的经济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发展不是单纯的经济的发展,而是指经济、环境、社会为一体的系统发展,即成为“满足人的需求和进一步的愿望”。

可持续发展中人是行为主题:人类是人与自然关系中的行为主题,人有权利,也必然有义务。可持续发展是人类长期进化的必然产物,也是人类与自然长期“磨合”的产物。

三可持续发展的林业

1 可持续林业与森林可持续发展(sustainadle forestry and sustainadle forestry development)

一般情况下,林业比森林的内涵广泛,并包括后者。森林可持续经营涉及的是如何经营有形的森林资源,特别是指林木和林地资源的经营管理。森林可持续经营是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主题。

2 森林可持续经营的评价

对森林可持续经营进行评价,必须先有客观、合理的评价标准和指标。迄今为止还没有一个全球性的森林可持续经营的评价标准和指标体系。但在20世纪90年代初的几年中,国际间区域级别的标准和指标体系蓬勃发展,较为重要的有8个。见书11页。

第三节森林永续利用与森林可持续经营的关系

一相关词汇概念界定

1 可持续发展

(1)空间尺度不能太小

(2)整体性和系统性

2 可持续林业

也有人称为林业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林业等,不论怎么称呼,其内涵基本相同。都是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用于林业中的具体体现。是属于行业或领域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3 森林可持续经营

与其内涵基本相同的词汇还有可持续发展的森林经营、森林可持续发展等,目前还没有被多数人认可的标准的概念,但无疑它是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用于森林资源经营管理中的产物。

二森林永续利用与森林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1 无论森林永续利用还是森林可持续经营,虽然提出的历史年代不同,但它们都是人类如何经营管理森林的一种思想或理论。

2 目标是一致的。即森林如何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服务,为人类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为人与森林和谐相处探索实现的途径。

3 森林永续利用是森林可持续经营的基础,而森林可持续发展是森林永续利用的继承和发展。

4 森林可持续经营包含的内容比森林永续利用丰富。

森林资源

第一节森林资源概述

一森林的概念

1 森林

(1)森林的定义

森林是由树木为主体所组成的地表生物群落。它是地球上最大的陆地生态系统,是人类赖以生

存和发展的资源和环境。

(2)森林的界定标准

世界各国对森林的界定标准都不同。美国规定郁闭度达到0.1以上为森林;联合国粮农组织及许

多国家,如德国、日本等国规定郁闭度达到0.2以上为森林;北欧几个国家规定每公顷林木蓄积生长

量达到1 m3以上为森林。在我国,如果以“有林地”定义森林,1994年以前规定郁闭度0.3以上(不

包括0.3)为有林地,1994年以后规定郁闭度达到0.2(包括0.2)以上为有林地。界定森林除了林木

的郁闭程度外,还有面积上的要求。在我国,天然林面积达0.1hm2,,人工林、经济林等达1亩(0.0

67 hm2)以上为森林。

2 源森林资

1986年我国颁布的《森林法实施细则》中规定:森林资源,包括林地以及林区内的野生动物和植

物。人们习惯于把森林资源分为直接资源和间接资源。

(1)直接资源:林地资源、林木资源、林中其他植物资源、林中其他原生动物资源、林中非生物资

源等。

(2)间接资源:主要指由于森林的存在而产生的环境、气候、观赏、旅游、森林文化等资源。

二森林资源的作用与效益

1 生态效益

森林的生态效益比其经济效益更加重要,有人粗略计算得出:森林的直接效益与间接效益的比

值为1:9。森林在人类生存环境的生态平衡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水土保持、防风固沙、涵养水

源、维护生态平衡等。人类用眼前利益来换取长远利益是得不偿失的,损失是严重的。98年洪水直

接经济损失高达2000个亿。我国自然生态环境仍很脆弱,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还没有遏制住。主要

表现在:水土流水日趋严重、荒漠化土地面积不断扩大、大面积的森林被砍伐、草地退化沙化和碱

化、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破坏等。

2 经济效益

长期以来,直到目前为止,木材产品和林副产品仍然是人类利用森林资源最普遍的形式之一。

虽然国家已实施了天然林保护工程,有效地保护了天然林资源,但有些落后地区采伐天然林资源现

象仍然存在。林业在国民经济当中的比重很大,尤其是解放初期,林业在国家经济建设中发挥了重

要作用。

3 社会、文化效益

森林对人们的身心健康作出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供人们旅游、游憩等方面。良好的社会、文化

效益也反映整个社会的发展水平。发达的社会同时也呼唤文明的文化氛围。德国人认为日耳曼时代

的森林培育了德国文化、科学和精神,从森林中走出一代又一代杰出的哲学家、思想家、音乐家和

诗人。

第二节森林的数量、种类、分布

一世界森林概况

世界森林资源变化总的发展趋势是在减少,但两种类型国家却有两种截然不同的发展趋势,发

展中国家呈减少的趋势,而发达国家除了个别国家外,却呈增加的趋势。毁林面积最多的地区依次

为拉丁美洲、加乐比海地区、非洲、亚太地区,年毁林率都超过了0.6%就国家而言,毁林严重的国

家有亚洲的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泰国,非洲的刚国、苏丹、坦桑尼亚,拉丁美洲和加乐比海地

区的巴西(居世界第一)、巴拉圭和哥伦比亚。就国家而言,亚洲和大洋州的澳大利亚、新西兰的

森林资源都在增加,印度基本控制了森林资源减少的趋势,并略有增加。欧洲的法国、挪威和英国

增加速度较快,德国和西班牙森林面积未增未减。北美洲的美国和加拿大的森林面积都在增加。

二我国森林资源的数量与分布

1 我国森林资源的数量

新中国成立以来对我国的森林资源进行过5次清查(简称一类调查),1973—1976年第一次清查

,森林覆被率为12.7%。1978—1981年第二次清查,森林覆被率为12%。1984—1988年第三次清查,

森林覆被率为12.98%。1989—1993年进行第四次清查,森林覆被率为13.92%。1994—1998年进行第五

次清查,森林覆倍率为16.55%。

(1)森林覆被率变化表

(2)活立木蓄积变化

第三节我国森林资源的结构和特点

一林地资源结构

我国林地资源在一类清查中分6类。

1 有林地

(1)天然林:郁闭度=0.2的林分。

(2)人工林:凡生长稳定(一般造林3~5年后或飞播5~7年后)每公顷株数大于等于造林设计株数的80%

或郁闭度0.2以上的林分。

(3)防护林:郁闭度达到0.2以上,或林带冠幅覆盖的宽度10m 以上。

2 疏林地

郁闭度0.1的林地。经济林、竹林不划疏林地。

3 未成林造林地

造林后保存株树大于造林设计株树的80%,尚未郁闭但有成林可能的新造林地(一般指造林后不满3-5

年,或飞播不满5~7年的造林地)。

4 灌木林地

是以培养灌木为目的的或覆盖度大于30%的灌木林地。

5 苗圃地

指固定的苗圃用地。

6 无林地

暂时无林,以后有可能成为林地的用地,包括4种。

(1)宜林荒山荒地:包括未达到上述几种林地的用地。

(2)采伐迹地:采伐后达不到疏林标准,且尚未更新的迹地。

(3)火烧迹地:火烧后保留的活立木达不到疏林标准,且尚未更新的迹地。

(4)宜林沙荒:可造林成活的固定、半固定沙丘和沙地。

二权属结构

80年代以前,我国森林资源的权属主要有2种,国有林和集体林。80年代以后又出现了新的

所有制形式,比如私有林、股份制所有林等,而且发展速度很快。

三林种结构

我国的森林资源分为5个种类,防护林、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及特种用途林。

1 用材林

以生产木材和木纤维为主要目的的森林称为用材林。现有用材林面积9939.5万hm2,占我国森

林资源的64.6%;蓄积为720618.8万m3,占71.4%;平均每公顷78.1m3 。用材林的比重绝对大,这

说明其它林种的比重就相对很少。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环境和森林多种效能的要求会

不断增长,防护林、特种用途林、经济林的比重将逐渐提高,用材林的比重会逐步下降。

2 防护林

以发挥防护效能为主要目的的森林称为防护林。根据防护林的作用的不同又可分为农田防护

林、水源涵养林、防风固沙林、护路林、护岸林等。全国的防护林面积为2138.5万hm2 ,占全国有

林地的13.9%;蓄积219696.9万m3 ,占总蓄积的21.8%。

3 经济林

凡生产果品、饮料、食用油料、饲料、药工业原料调料等为主要目的的森林或林木都称为经济

林。经济林面积除用材林、防护林外占第3位的林种。

4 薪炭林

以生产燃料为主要目的的森林或林木。薪炭林面积445.2万hm2 ,占2.9%;蓄积8751.4万m3 ,占

0.9%;平均每公顷蓄积19.7m3 ,是各林种中蓄积最少的林种。

5 特种用途林

以科学试验、风景、旅游、国防、保护环境等为主要目的的森林或林木。特用林面积396.8万hm2

,占2.6%;蓄积量59879.0万m3 ,占5.9%平均每公顷蓄积150.9m3 ,是各林种中平均蓄积量最高的林种。

1 各林种面积图

四林龄结构

1龄级、龄组的划分

用林龄来表示寿命长的树木的年龄是很不方便,为了方便期间引用了龄级和龄组两个整化了的年龄

概念。

(1)龄级:我国龄级主要有4种,分别为20年、10年、5年和2年。生长较慢的树种20年一个龄级;生长速

度中等的10年一个龄级;生长较快的林木5年一个龄级;2年一个龄级的情况主要用于竹林中。

(2)龄组:龄组可看作为龄级(或年龄)的整化形式。我国森林资源调查中划分5个龄组。分别为,幼龄

林、中龄林、近熟林、成熟林及过熟林。

(3)龄组的划分方法:在确定林木的龄组时,首先要确定森林成熟时所处的龄级。森林成熟所在的龄级

加上更高一个龄级为成熟林组;所有超过成熟龄组的龄级都称为过熟林龄组;距成熟林龄组最近的一个

龄级为近熟林龄组;在近熟林以下的龄级如果是偶数,中龄林和幼龄林各占一半龄级;若是奇数,幼龄

林多占一个龄级。

2 林龄结构现状

我国森林资源从龄级结构来看,幼、中龄林比重大,占71.1%,成过熟林资源明显不足。所以,

林分平均每公顷蓄积量只有78.1m3 ,与世界平均水平每公顷114m3 相比是较少的,只占68.5%。

五我国森林资源的特点

1 资源类型多

我国地域辽阔,地理、气候条件等自然因素复杂多样,形成了我国森林资源种类多样性。主要指,

树种、树种组种类多。全世界木本植物2万余种,我国有约8000余种,还有好多名贵植物及我国仅有的

稀少树种。

2 资源总量多、人均少

1995年联合国粮农组织公布的数据来看,我国森林资源的面积排世界第5,林木总蓄积排世界第7。

由于人口众多(约占世界22%),人均面积和蓄积就很少。我国人均森林面积0.112hm2,是世界平均水

平0.64hm2 的1/6,人均蓄积量是8.6m3 ,不足世界平均水平71.8m3 的1/8。总体来看我国仍然是个森

林资源匮乏的国家。

3 分布不均

由于历史、自然、气候等多种因素的原因,我国森林资源分布极不均匀。集中分布在东北、西南

和东南,而华北、中原和西北分布少。森林资源集中分布在人烟稀少、交通闭塞、经济欠发达地区,

对森林资源的开发利用带来很大的困难。

4 森林结构不合理

主要反映在年龄结构和林种结构等方面。年龄结构来看,成过熟林资源少,幼、中龄林资源多。

林种结构来看,用材林比重过大,防护林及其它林种比重较少。

5 林地生产力低

我国林地生产力低主要反映在每公顷蓄积生长量低和在林业用地中有林地比重小两个方面。虽然

我国森林资源蓄积生长率达3.98%,但每公顷蓄积量(78.1m3 )低,所以每公顷生长量也很低(3m3 )。

另一方面,林业用地的利用率较低。即有林地占林业用地的比例低导致林地生产力低。我国现有林业用地2.57亿hm2 ,其中有林地只占59.8%

6 人工林多,质量不高

我国现有人工林面积0.47亿,占有林地面积的30.4%。由于人工造林合格率低及经营管理水平不高

等原因,我国人工林的蓄积量低。全国人工林蓄积10.1亿,仅占森林蓄积量的10%,平均每公顷只有35.0,

与天然林每公顷91相比差距很大。还有一个很重要原因是多数人工林处于幼、中龄林阶段,所以蓄积量低。

第四节自然保护区

一自然保护区的概念

二建立自然保护区的意义

三自然保护区的区划

四我国自然保护区的现状

森林区划

第一节区划概述

一区划的概念与种类

区划是区域划分的简称。是对地域差异性和相同性的综合分类。区划的区域具有以下特点:

1 内部条件、特征具有相似性;

2 具有密切的区域内在联系性;

3 各区域都具有自己的明显特征;

4 具有一定的独立性。

常见的区划种类有以下三种:

1 行政区划

行政区划的目的就是便于行政管理,把大的区域划分成不同级别的小的区域。如省(市、自治区)——地区(市)、盟、州——县(市)、旗——乡、镇。

2 自然区划

自然区划是按照自然因子的差异性划分若干的自然区域。分为综合自然区划和部门区划。

(1)综合自然区划:按多种因子综合划分的区划叫综合自然区划。

(2)部门区划:按单项自然因子划分的区划叫部门区划。如气候、地貌、土壤、植物等。

3 经济区划

根据客观存在,各具特色的经济现象所划分的区划。分为综合经济区划和部门经济区划两类。

(1)综合经济区划:类似国民经济区划,包括工业、农业、交通等;

(2)部门经济区划:部门内部的经济区划,如工业区划,交通运输区划等;

二森林区划与行政区划的关系

森林区划的目的之一是便于经营管理,在这一点上与行政区划是相同的,所以,为了更好地经营管理森林资源,森林区划的界线应和县、乡行政区划相一致。

三森林区划与林业区划的关系

森林区划与林业区划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其出发点都是为了合理经营管理森林资源,为发展林业生产而采取的手段。区别在于,区划的范围及侧重点不同。森林区划的主要目的是便于调查、统计和分析森林资源的数量和质量;便于组织各种经营单位,长期进行森林经营利用活动,提高森林经营利用水平。林业区划的主要目的是为调整林业产业布局,建立合理的生产结构。

第二节林业区划(forest division)

一林业区划的概念

二中国林业区划系统

第三节森林区划

一森林区划的目的与意义

1 森林区划的意义

林业生产具有地域辽阔,地形复杂,分布不均及种类繁多等特点,在这广大的地域内自然地理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各有差异。为了方便经营管理,根据森林资源的特点及环境因子的不同对森林资源必须进行区划。林业生产的还有一个特点是经营周期的长期性,实现森林永续利用其实质是把森林资源在时间和空间上的秩序化。其最基础的工作是从森林区划开始的。

2 森林区划的目的

(1)便于调查、统计和分析森林资源的数量和质量;

(2)便于组织各种经营单位;

(3)便于长期的森林经营利用活动,总结经验,提高森林经营水平;

(4)便于进行各种技术,经济核算工作。

二森林区划系统

目前,在我国林区中,森林经营区划系统有以下三类:

1 国有林业局区划系统

林业局——林场——林班——小班

2 国有林场区划系统

总场(林场)——分场(营林区或作业区)——林班——小班

3 集体林区区划系统

县——乡——村——林班——小班

三森林区划的原则与方法

1 林业局的区划

林业局是林区中一个独立的林业生产和经营管理的企业单位。合理确定林业局的范围和境界,是实现森林永续经营利用的重要保证。影响林业局境界确定的主要因素一般有:

(1)企业类型:主要是根据林权和经营重点划分的,现阶段我国所有制分为全民和集体所有制。

(2)森林资源情况:主要是指森林资源的数量和质量,表现在森林资源的面积和蓄积量上。林业局的经营面积一般以15万—30万hm2为宜。南方林区森林资源分散可小一些。

(3)自然地形、地势:以山系、水系及永久性的标志作为林业局的境界,便于经营利用活动。

(4)行政区划:林业局的区划应与行政区划相一致,有利于经营活动。

2 林场的区划

林业局的面积还是很大,实际经营管理时根据森林资源的特点再划分为林场,其区划应以全面经营和“以场定居,以场轮伐”,森林永续经营原则。林场的面积一般在南方1万hm2以下,在北方则一般为1万—2万hm2。

3 营林区(range)的区划

在林场内,为了合理地进行森林经营利用活动,开展多种经营及考虑生产生活的方便,根据有效经营活动的范围将林场再区划为若干个营林区。

4 林班(compartment)的区划

(1)概念:在林场的范围内按着不同的地形条件把林场划分为许多具有固定界限,面积大致相同的地块的工作叫林班区划。

(2)林班区划的作用

①便于识别方向;

②便于测量统计森林蓄积量;

③便于开展护林防火、林政管理;

④便于开展经营利用活动

(3)区划方式:林班的区划方式有三种,即人工区划、自然区划及综合区划法。

①人工区划法:用比较规整的图形把林场规划为正方形或长方形的工作。林班线需要人工伐开。

a适用条件:平原、丘陵等地形起伏较小的地区;

b优点:设计简单,面积基本相等;

c缺点:在山地起不到有利于经营利用的目的,伐开林班线工作量大;

d林班线的走向及面积:北偏西45°,面积一般为1×1㎞。

②自然区划:以林场的自然界限及永久性标志(如河流、沟谷、山脊、分水岭、道路等)作为林班线而区划方法叫自然区划法。

a适用条件:山地等地形复杂、起伏较大的地区;

b优点:不用伐开林班线,节省工作量,有利于经营利用活动;

c缺点:林班线走向不一致,林班面积差异大,统计森林资源及识别方向较困难;一般采用,两面山坡夹一沟,面积较大时可一沟一坡,切忌两沟夹一山或多沟多脊。通常不需要伐开林班线,但必须沿着规定的林班线挂树牌或拿油漆做标记。

③综合区划法:在自然区划的基础上辅助于人工区划的方法;

a优点:克服了人工区划法和自然区划法的不足,面积虽然不相等但可以调到大致相同;

b缺点:组织实施时技术要求较高;

c适用条件:实际工作中最常用的方法。

④林班的面积:林班面积的大小,应根据经营目的、经济条件、自然条件和经营水平等因素而定。在南方经济条件较好的地区,林班面积可小于50hm2,北方林区林班的面积一般为100—200hm2。特殊林种及特殊用途情况可适当防宽标准,在同一林场,林班面积的变动幅度不宜超过要求标准的±50%.

⑤林班的落实:林班的落实分内业设计和现地落实两步进行。

a内业设计:利用航空相片和地形图等设计。把航片上的信息转绘到地形图上进行设计,若有争议或不清楚的地方要进行现地踏查后再设计。

b现地落实

a伐开林班线:伐开林班线的工作量最大,林班线一般一尺宽伐开然后挂树牌。

b埋设林班桩:在林班线交叉处埋设林班桩(多边桩、朝里方向上写本林班的林班号)。

c林班的命名:一般以林场为单位,用阿拉伯数字由小到大,从林场的西北角起向东南、由上到下依次编号。

5 小班(subcompartment)的区划

(1)小班区划的概念:根据经营要求和林学特征把林班区划为不同的地段叫小班区划。区划的小班具有相同的林学特征。因此其经营目的和经营措施基本都是相同的,小班是林场内一切经营利用活动的最基本的经营单位。

(2)小班区划的意义:林班虽然是林场内固定的区划单位,但林班的面积仍很大,不便于经营管理,所以把林班再区划为小班,一切经营利用活动从小班开始。

(3)小班区划的条件

①林权:凡土地权属不同,均应划分为不同的小班。

②土地类型:不同的土地种类应划分不同的小班。土地类别分为林地、荒地、农地、难利用地和其他土地五个类别。林地包括森林、疏林地、灌木林地、无立木林地和苗圃地。

③林种:根据1996年林业部《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主要技术规定》中规定,把森林划分为生态公益林和商品林两大类。生态公益林包括防护林和特种用途林;商品林包括用材林、经济林和薪炭林。各林种下还可细分,见书60页。

④林分起源:根据林分生成方式,分天然林、人工林和飞播林3类。

⑤优势树种或优势树种组:按林分之间的优势树种或优势树种组相差2成(25%)者可划出不同的小班,如为纯林,则优势树种应占7成(65%)以上者。个别珍贵树种,如东北的红松林等,如占4成(35%)就可划出小班。

⑥林龄:林分间龄级以下乡相差1个龄级,龄级以上相差2个龄级以上,可划出不同小班。如按龄组划分小班,则分幼龄组、中龄组、近熟龄组和成过熟龄组5个龄组。不同的龄组划出不同的小班。

⑦郁闭度(疏密度):在有林地内林分间的郁闭度相差0.2以上时,可划出小班。在利用航空相片抽样调查时用3级划分,即疏(0.1~0.3),中(0.4~0.6),密(0.7以上)。

⑧立地类型或林型:立地类型或林型的不同,可划分小班。

⑨地位指数级或地位指数:相差1级,可划分小班。

⑩坡度级:坡度级分6级,相差1级时划分出小班。Ⅰ级为平坡0°~5°;Ⅱ级为缓坡6°~15°;Ⅲ级为斜坡16°~25°;Ⅳ级为陡坡26°~35°;Ⅴ级为急坡35°~46°;Ⅵ级为险坡46°以上。坡向分东、西、南、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和无坡向9个方向。坡位分为脊、上、中、下、谷、平地6个坡位。

⑾出材率等级:在用材林中的近、成、过熟林,出材率等级相差1级时可划出小班,还可根据出材量占蓄积量的百分比或经济用材树占总数的百分比确定出材率等级,出材率等级分3级,见书61页。

(4)小班的面积:小班面积的大小,应根据各地森林状况和经营水平而定,平均一般为3~20hm2,最小小班面积以能在基本图上反映出来为准。生态公益林的小班面积可适当放宽,但一般不应大于35 hm2。

(5)小班区划的方法:区划小班的方法可分为3种,即航空相片或卫星相片判读勾绘、用地形图现地勾绘和罗盘仪实测。不论采取何种方法划分小班,均应到现地核对,对不合理的界线进行修正。

(6)小班的编号:以林班为单位,用阿拉伯数字注记,其顺序、编写方法与林班号编写相同。

第四节林区风景区区划

一几个基本概念

二林区风景区区划的意义与对象

三林业风景区区划的目的与要求

四林区风景区区划系统

五林区风景资源调查与评价

六林区风景区区划原则与方法

第五节自然保护区的建立与区划

一自然保护区的基本概念

在不同的自然地带和大的自然地理区域内,划出一定的范围,将自然资源和自然历史遗产保护起来的场所。

二自然保护区建立的原则与方法

1 建立自然保护区的条件和标准

(1)天然生态系统类型保存较好的地方;

(2)珍稀、濒危动物的主要栖息繁殖地;

(3)珍稀、濒危植物的原生地或集中分布的地区;

(4)有保存价值的自然遗迹;如天然和文化景观、洞穴、自然风景、革命圣地、岛屿、湿地、水域等

(5)在维护生态平衡方面具有特殊意义需要加以保护的区域;

(6)在利用和保护方面具有成功经验的典型地区。

2 自然保护区具体地点的选定

凡是要选定建立自然保护区的地区,应组织专家进行深入细致的考察、调研工作,在此基础上确定自然保护区的主导保护对象及范围、采取的具体措施等。

三自然保护区的功能和区域划分

自然保护区是国家经济建设的一部分,是管理自然的基本单位,自然保护区除了把保护看为主要任务外,应该把科研、教育、生产和旅游结合起来,发展成为以保护为主并和生产相结

森林管理信息系统

?森林管理信息系统 ?前言 ?为什么要学习? ?信息时代的要求 ?信息化社会大背景 ?信息技术应用 ?1992年,国家林业局设立信息中心 ?2010年的目标,建成统一的信息通信网络系统 ?前言 目前已建立的全国性的林业信息系统: ?全国森林资源和灾害管理信息系统 ?全国荒漠化监测信息系统 ?全国林火监测信息系统 ?全国生态林业工程管理信息系统 ?国家林业局综合服务信息系统 ?全国山区综合开发管理信息系统 ?全国森林资源和林政管理信息网络及生物多样性信息系统 ?前言 课程意义: 一、现代林业建设的基本要求 ?现代林业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要求更精准、翔实的林业基础信息作支撑 ?提升森林管理水平、创新、方法手段 ?前言 二、依法行政和强化管理的根本保障 ?信息化管理,避免信息混乱,弄虚作假 ?标准化软件,数据不实,管理不规范 ?及时更新,动态反映,解决时效性差的不足 ?前言 ?三、实现森林可持续经营的迫切需要 ?缺乏科学有效管理手段,信息化水平低,信息难共享,极大浪费 ?措施:信息化建设、统一技术标准、大大提高数据权威性和影响力 ?前言 ?四、完善森林资源监测体系的必然选择 ?监测是森林资源经营管理的基础和核心工作,需要信息化技术的有力支撑 ?五、推动科技进步和人才建设的重要的举措 ?推动林业科技水平提高 ?推动整个行业人才成长和队伍素质提高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数字林业和林业信息化 ?一、数字林业 ?信息化的林业,包括林业大部分要素数字化、网络化、可视化、智能化的全过程,在数字地球大框架指导下,应用遥感、计算机、数字化、网络、智能术和可视化等技术,把地球上的各种林业信息用地理坐标确定与连接起来,实现标准化规范化的

2016《森林资源经营管理》复习题

《森林资源经营管理》复习题 一、解释下列名词术语 1.小班 2.森林永续利用 3.森林成熟 4.信息 5.法正林 6.森林 7.林种区 8.森林调整 9.林班 10.森林档案 11.森林区划 12.全龄林 13.轮伐期 14.择伐期 15.采伐限额 16.标准年伐量 17.法证蓄积量

18.数量成熟 19.森林资源管理信息 20.郁闭度 二、单项选择题。下列各小题有四个可供选择的答案,请选择正确的答案号码,直 接填写到每题的括号内。 1.实现森林永续利用的内部条件包括林地条件和林木条件,其中林木条件含有林木树种结构、()、径级结构、蓄积结构和生长量条件。 ⑴交通条件⑵社会条件⑶年龄结构⑷林木蓄积量和生长量 2.()在1826年提出了法正林理论。 ⑴⑵⑶Endres ⑷ 3.处于法正状态的某云杉林经营类型,最老龄级的蓄积量为12万m 3,轮伐期为100年,则其法正生长量为()。 ⑴1200万m 3⑵24万m 3⑶12万m 3⑷120万m 3 4.森林的主伐方式分为()。 ⑴皆伐、间伐、择伐和渐伐⑵乔林、矮林、中林和预备伐 ⑶皆伐、择伐、下种伐和间伐⑷皆伐、择伐和渐伐 5.从1994年开始,我国进行了7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到2008年全部完成调查任务。我国目前的森林覆盖率是()。 ⑴%⑵%⑶%⑷% 6.国有林场森林区划的系统是()。 ⑴林场—营林区—林班⑵林场—营林区—小班 ⑶林场—经营区—林班—小班⑷林场—营林区—小班 7.法正蓄积量的计算表达式是()。 ⑴2u Z V u n ?=⑵Z u V u n ?=⑶2 2Z u Z V u u n - ?=⑷22Z u Z V u u n +?= 8.在设计对象技术复杂而又缺乏设计经验、技术力量跟不上或设计对象资料缺少时 使用()。 (1)一阶段设计(2)两阶段设计(3)三阶段设计(4)作业设计 9.某经营单位马尾松大径材经营类型,主伐年龄为55年,要求当年采伐当年更新,则其轮伐期为()。 ⑴54年⑵55年⑶56年⑷59年 10.按照森林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通常把森林划分为()五大林种。 ⑴用材林、公益林、兼用林、特种用途林和水源涵养林

无人机森林智能巡护管理系统介绍

前言 森林是人类社会极其重要的自然资源,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础。保护好森林资源是人类自 身发展的需要。森林是陆地上最为重要的生态系统,能够防止风沙、净化空气、气候条件、 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维持大气平衡,保护着地球的生态平衡,是国家及其重要的资源。保 护森林资源,改善生态环境,是生态建设的主要目标,也是林业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然而 林业经常存在火灾、病害、人为砍伐等隐患问题。 传统人工巡护方式,劳动强度大,效率低,且信息获取不准确,而卫星对森林资源的信息获取,由于获取周期长,时效性差,无法满足实时监控的需求。传统载人飞机改善了时效性差、人工巡护的问题,基本满足实时监测的需求,但在森林火灾等环境恶劣的环境下,飞行安全 将会受到严重威胁,且其受环境、空域等影响较大,维护成本较高,不能满足林业的日常化 管理。寻求一门新的高科技手段应用到森林资源监测、森林防火及林业执法中,已成为林业 管理的一项迫在眉睫、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单位所遇到的问题: 对森林巡视工作的管理目标是能降低成本、提高工作效率以及管理水平。在目前阶段巡视工 作的主要管理难点有三个: ?个别林区分布原因,导致巡视工作难度大,巡视人员的巡视工作存在一定的危险性。 ?无法与现有巡护管理系统实现地上空中全方位监控管理。 ?现有无人机操作复杂,需要人员控制,巡视效果不佳。 为此我公司研发了一套针对于林业单位的《无人机智能巡护管理系统》,进而有效的利用无 人机,实现无人机自动巡航、悬停拍照等功能,为林业单位实现无人机巡护的智能化、人性 化管理。 建设目的 1. 与现有人工巡护方式结合,提高巡护工作效率,降低人工成本 2. 巡护区域无盲区,对管网工作实现全覆盖管理。 3. 实现实时环境监测,隐患快速上报。 4. 实现隐患点精准锁定,智能分析,报警推送。 5. 实现无人机自动巡护,自动取证,自动分析,自动上报,自动起返航。 6. 实现多架无人机协同巡护,低电量任务自动转移,保证巡护工作的顺利完成。 7. 构建大数据分析系统,实现多数据综合分析汇总表,为企业生产运营以及发展部署提供相 应的参考依据 工作原理描述 无人机智能巡护管理系统主要是利用无人机高清摄像头实现巡护现场的定点取证,现场监测 以及隐患分析等工作,与传统无人机不同的时,该系统的设计理念为全自动运行,定期给无 人机制定相应的巡护任务,无人机可实现自动起飞,自动返航,关键点自动取证环境自动等 功能,实现了真正的“无人操作”无人机。

森林资源论文森林资源评估论文

森林资源论文森林资源评估论文 浅谈森林资源管理的重要意义 【摘要】森林资源管理贯穿于森林的培育、保护、利用的全部过程和各个环节,是林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级林业主管部门行使政府管理职能的重要休现,在林业发展全局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关键词】森林资源;保护管理;意义 森林资源是林业生存、发展的物质基础,保护和发展森林资源的林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温家宝总理在全国林业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我国林业工作的重点应放在保护和节约森林资源上,保护森林就是保护环境,保护就是为了永续利用和发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对加强森林资源保护、改革森林资源管理体制、创新森林资源管理机制、完善森林资源管理政策,提出了十分明确的要求。因此,进一步加大”严管林”工作力度,全面做好新时期森林资源管理工作,对深入贯彻落实《决定》精神,保障林业持续快速发展意义十分重大。 1.当前森林资源及其保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森林资源总量不足、质量不高、分布不均和供求矛盾突出的现状还远不能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对森林资源的多种需求。我国森林面积和蓄积虽然分别位居世界第5位和第7位,但是全国森林覆盖率

仅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6l%,人均占有森林面积和蓄积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5和1/8左右。林分平均每公顷蓄积量78.06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68.5%,人工林平均每公顷蓄积量则只有35立方米。森林平均郁闭度为0.54,其中郁闭度在0.2~0.3的林分面积占林分总面积的20.1%。林木平均生长率为3.98%,每公顷林分平均生长量为3.36立方米,仅为林业发达国家的50%。总之,我们要用占世界3%~4%的森林资源,来满足占世界22%的人口对林业的多种需求,森林资源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同时,随着经济发展、人口增长,森林资源面临的这种压力将进一步加大。 二是森林资源管理体制不顺、模式单一、监管不到位和基础建设落后的状况还远不能适应新形势下森林资源保护管理的要求。长期以来,森林资源管理体制特别是重点国有林区森林资源管理体制不顺,森林资源名为国家所有,实为企业自管自用,产权虚置、政企不分、责权不清,国家对森林资源的保护、培育和利用难以实施有效的监控;森林资源保护管理的一些具体政策和措施还没有完全突破计划经济 体制的束缚,管理模式单一,分类指导不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该管严的没有管严,该放活的没有放活;少数地方对保护森林资源重要性认识不足,法制观念淡薄,监督管理不力,致使乱砍滥伐、超限额采伐、毁林开垦和乱占林地等破坏森林资源现象在局部地区仍时有发生;全国森林资源管理基础建设薄弱、执法手段落后,一些地方二类调查严重滞后,森林资源家底不清,多数基层森林资源林政管理机构

资源管理平台系统-技术方案

资源管理平台技术方案

文档修改记录 版本号修改内容描述修改人修改日期V0.1 建立 V1.0 修订

目录 1概述 (1) 1.1 编制目的 (1) 1.2 编制依据 (1) 1.3 建设目标 (1) 1.4 设计原则 (2) 1.5 术语及缩略语 (2) 1.6 引用文件 (3) 2主要功能与战术技术指标 (3) 2.1 总体要求 (3) 2.1.1 可定制性 (4) 2.1.2 可靠性 (4) 2.1.3 可扩展性 (4) 2.1.4 实用性 (4) 2.1.5 安全性 (4) 2.1.6 易维护性 (5) 2.2 主要功能要求 (5) 2.2.1 集成架构设计 (5) 2.2.1.1 硬件设施及基础监控层 (5) 2.2.1.2 采集管理平台层 (5) 2.2.1.3 资源层 (5) 2.2.1.4 应用层 (6) 2.2.2 业务系统集成注册发布管理 (7) 2.2.3 数据采集处理功能 (7) 2.3 主要战术技术指标 (8) 2.3.1 响应时间 (8) 2.3.2 可用性指标 (8)

3系统总体设计 (10) 3.1 系统体系结构 (10) 3.1.1 系统组成 (10) 3.1.2 组成架构 (12) 3.1.3 技术体制 (14) 3.2 系统使用流程 (14) 3.2.1 用户角色 (14) 3.2.2 工作流程 (16) 4分系统设计 (18) 4.1 系统运维管理功能 (18) 4.2 注册发布管理功能 (18) 4.2.1 功能组成 (19) 4.2.2 形式审查 (19) 4.2.2.1 功能说明 (19) 4.2.2.2 业务流程 (19) 4.2.2.3 外部信息关系 (20) 4.2.3 数据审核 (21) 4.2.3.1 功能说明 (21) 4.2.3.2 业务流程 (21) 4.2.3.3 外部信息关系 (22) 4.2.4 数据发布 (23) 4.2.4.1 功能说明 (23) 4.2.4.2 业务流程 (23) 4.2.5 数据查询 (23) 4.2.5.1 授权内数据查询 (23) 4.2.5.1.1 功能说明 (23) 4.2.5.1.2 业务流程 (24) 4.2.5.2 授权外数据查询 (24)

河南省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建设

河南省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建设 工作方案 (征求意见稿) 为认真落实第四次厅长办公会议精神和厅领导要求,切实加强全省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工作的组织、指导,确保系统建设有序开展,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系统建设的意义 建立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是事关全省林业发展的具有全局性、战略性的基础工作。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可有效解决长期以来存在的资源数据不清、信息采集与处理手段落后、耗时多、成本高、精度差、周期长;数据处理能力弱、信息利用效率低、交流速度慢、共享性差等突出问题。对全面提升森林资源管理手段和科学决策水平,适应现代林业建设要求,促进我省林业建设事业快速、健康、有序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二、系统建设的目标和原则 (一)系统建设目标 系统建设以充分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遥感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为手段,以二类调查数据成果为基础,嵌入其它各类信息,为林业信息化建设和管理提供森林资源基础数据平台,形成一个高度协调化、信息交流网络化和信息分析智能化系统。为各级林业主管部门提供信息查询、数据更新、分析评价,为林业发展规划编制、管理与决策提供及时、科学、准确的依据。具体目标为:

◆林业信息管理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包括制定林业信息的 指标体系,调整信息收集渠道和采集方式; ◆建立各级林业管理的共享数据库; ◆建立各专业分析模型; ◆联网形成分布式林业信息系统; ◆实现对林业利用现状变化的动态监测。 ◆实现森林资源调查与监测,森林资源经营管理,林业工 程建设管理,林业案件管理,森林防火与病虫害防治,林业科技管理和档案管理等功能,为林业规划、计划和决策支持服务。 (二)系统建设原则 1.标准化、规范化的原则 系统设计应符合信息系统的基本要求和标准;数据类型、编码、图式符号应符合现有的国家标准和行业规范。基础空间数据库建设应遵循和执行国家的统一标准和规范,数据分层、分类与编码、精度、符号等标准尽可能参照已有的标准。 2.数据可靠性原则 森林资源基础数据是一切林业建设和管理的公共资源数据平台。在森林资源基础数据的采集、使用、更新、管理过程中,严格执行规程、规范的要求,保证数据的质量,维护数据的准确性、权威性。 3.科学性、适度超前性和可操作性的原则

技术在森林资源监测中的特点及发展趋势。

摘要:森林资源是林业生产的物质基础,是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保证。本文介绍了3S技术, 既 地理信息技术、遥感技术和全球卫星定位技术在森林资源监测中的优越性和应用方法。 总结了3S 技术在森林资源监测中的特点及发展趋势。 关键词:森林资源;监测;3S技术 引言: 森林是林业的基础,森林资源是林业生产的物质基础,是国家生态建设与安全 的重要保证。随着人们对森林资源的日益重视和关心,森林经营已经从过去着眼于木 材资源的开发转向注重多种资源的开发,从过去单纯追求经济效益发展到追求社会、经济和生态的多种效益,向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迈进。因此,新技术的运用是实现森林 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在森林资源监测中,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和遥感技术,科学的进行森林资源监测已经成为了国内外相关专家和学者的研究热点之一。 根据森林资源管理的实际需要, 开发建设森林资源监测与管理地理信息系统, 需将采用国内外先进的“3S”技术,既地理信息技术、遥感技术和全球卫星定位技术。 一、3S技术简介 3S包括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遥感(RS)。 1、地理信息系统 地理信息系统是(GIS)以地理空间数据库为基础,在计算机软硬件的支持下,对 空间相关数据进行采集、管理、操作、分析、模拟和显示,并采用地理模型分析方法,实时提供多空间和动态的地理信息,为地理研究和地理决策服务而建立起来的计算机技术系统。 地理信息系统广泛应用于资源调查、区域和城乡规划、灾害监测、环境管理、 宏观决策等领域。 2、全球定位系统 全球定位系统(GPS)是以人造卫星组网为基础的无线电导航系统。整个系统由卫星部分、地面接收部分及用户组成。 利用全球定位系统能进行实时定位、测距、勘界、收集矢量数据[2]。 3、遥感技术

企业资源管理系统(ERP)软件开发计划

《企业管理系统(ERP)》开发计划及介绍 第一节产品特点 业务功能特点 ?化繁杂为简捷,管理精准本系统把繁杂的业务经智能化处理,使实际业务变得简单准确,具有快速管理功能。业务流程设计清晰科学,满足管理快速灵活实用需求。 ?业务流程严谨,杜绝漏洞提供最严谨完善的业务处理流程,灵活合理处理业务流向,动态监控业务活动,满足任意方式的单据提交流转方式,并适时调整管理环节。基本流程为:编辑、复核、提交、审核,提交时设定单据提交流向,可直接提交给个人、部门、多人和 多部门,审批顺序自由设定,可直接使用历史流程。 ?全面支持业务,功能众多提供最强大的实时业务支持功能,自动显示当前客户厂商的应收应付余额,直接获得全部客户厂商、当前客户厂商的全部业务往来情况和结算情况详细 资料,直接获取历史进价、历史售价、合同进价、合同售价等详细信息。直接跟踪销售订 单和采购采购订单执行情况,直接查阅当前库存、库存变动情况,所有操作都在当前业务 界面一次完成,用户不需要转换操作界面。结合首创的多次查询叠加技术,将每次查询的 结果按用户要求叠放在同一界面上,能让用户最有效地分析比较各种查询结果,作出最完 善的判断与决定。 ?资金管理严密,监控结算提供最详尽的结算方式和结算余额监控功能,自动报警帐龄帐期余额,可按单据和按品种以及按项目结算和按业务期间结算,自动匹配不规则结算,提 供月度季度年度不同时间段的折扣返利结算。 ?预测分析强劲,查询科学提供预测分析功能,满足“移动”、“平行”、“曲线”、“对比” 等多种预测分析方法。提供一步到位的实时管理查询功能,直接实时反映所有资金结余情 况,费用发生情况,商品库存情况,应收应付情况、员工借款还款情况,经营利润情况、资产负债情况,用户不需要编制任何会计凭证便可获得管理会计报表、财务报表。 ?简化会计劳动,帐务自动系统自动进行帐务处理,自动产生现金流量表、经营费用表、利润表、资产负债表等多种财务会计报表,报表以“收付实现制基础”,“支持权责发生制” 报表处理。

森林经营管理

森林调整就是为了实现森林永续利用,森林经营应用森林调整理论与技术,对现实森林进行调整,采取不同的调整措施,把现实森林的结构逐步调整成为完全合理的时间和空间秩序,能够使森林逐步实现永续利用。 完全调整林是森林通过若干次调整以后,形成理想的森林结构,建立起既符合自然规律又符合永续利用结构空间秩序与时间秩序的标准林。完全调整林根据年龄划分为同龄林与异林龄完全调整林两种类型。 完全调整林应具备的条件 ?森林每年或定期收获蓄积、大小和质量大体 相等。 ?各个直径级或龄级的林木保持适当的比例, 能够每年或定期取得数量大致相等,达到期 望大小的收获量。 ?收获量包括野生动物、游憩、美学价值和其 他林产品。 完全调整林与法正林的比较 完全调整林比起法正林较为灵活一些,在做法上力求切合实际,既考虑森林自然规律和现状,又结合林业生产的要求;在形式上,它要求各龄级能呈现一定的比例,而不要求严格的年龄阶序列,它要求以生长量控制采伐量,并且以生长量、蓄积量与林分的立地条件、年龄保持相应一致,能够在一定期间获得数量和质量大致相等的林产品,在边生产边调整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符合永续利用的完全调整林。 可见,完全调整林与法正林相似,但更加灵活、现实,其不同的特点如下: 各龄级面积相等,并不因时间而改变,这是法正林的主要条件。但是完全调整林各龄级希望尽量相等,但不必完全相等。 法正林要求法正生长量,但完全调整林不强调法正生长量,只提在相应条件下的生长量,可小于法正生长量,生长量的大小取决于经营水平。 法正林要求法正蓄积量,而完全调整林不要求法正蓄积量。完全调整林的蓄积量水平决定于经营水平,可小于或大于法正蓄积量,但往往不是最大的。 法正林条件下其蓄积、年伐量是最大的,而完全调整林的年伐量往往不是最大的,只希望在一定的采伐水平上龄级结构保持不变,能够永续利用的森林。 法正林是一个极限概念,它的疏密度最大,同时只适用于同龄林、皆伐作业,而完全调整林可以是同龄林,也可以是异龄林。 检查法的特点是提出一个具体的森林经营方法。通过定期重复调查来检查森林构造、蓄积和生长量的变化。检查法是一种集约经营的方法,它的基本想法和方法论至今仍有指导意义。 为了在时间上、空间上,在每一林分中获得持续生产,毕奥莱确定的检查法森林经营原则是: ①尽可能多的持续生产; ②用尽可能少的资料进行生产; ③尽可能生产最好的材种。 持续发展的含义 持续发展的基本意图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满足其需要能力构成危害;持续发展的本质是运用生态学原理,增强资源再生能力,引导技术变革使再生资源替代非再生资源成为可能,制定行之有效的政策,使发展要素的利用趋于合理化。

企业资源(ERM)管理系统软件购置招标文件

××公司 企业资源(ERM)治理系统软件购置 招标文件 第一部分:投标人须知 第二部分:企业资源治理(ERM)系统软件技术及使用功能要求第三部分:企业资源治理(ERM)系统软件购置合同差不多条款 编号:TDZ—2003— 15 风华发电股份公司

第一部分:投标人须知 1、定义 1.1 招标人:风华发电股份公司 1.2 投标人:由招标人认可的符合投标资格的参加本次企业资源治理(ERM)系统软件购置投标的软件开发商,他应能按照招标文件提出投标文件,中标后实施合同。 2、招标范围 风华发电股份公司企业资源治理(ERM)系统软件的设计、开发、安装、调试及培训。 3、投标人资格审查 3.1 投标人应具有省级及以上的软件开发、设计资质。 3.2 投标人应在投标文件中提供资格的各种证照、资信证明等文件。 3.3 投标人应当按照本文件第4款规定的内容和要求编制投标文件。投标文件应对招标文件提出的实质性要求和条件作出响应。 3.4 投标人的投标行为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 4、投标文件的内容和要求。

4.1投标人简介(其中应包括生产经营及财务状况、资信和产品质量保证体系等内容)。 4.2 企业法人代表托付书。 4.3企业《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及相关证照影印件,并加盖法人单位公章。 4.4 关于投标人资格和投标文件的声明。 4.5 企业资源(ERM)系统软件报价单,报价应包括:设备、材料、运输、安装、调试、及税金(增值税票)等一切费用。要求按照招标人提供的招标项目一次性报价。 4.6 服务承诺及优惠条件。 5、投标文件递交 5.1投标人投标文件一式两份(正、副本),封条密封后必须加盖法人单位骑缝章,并标明“投标文件”字样。 5.2 投标人对投标文件未按本款第1条要求密封和加写标记,招标人将视为废标,并不予退回。 5.3 投标截止日期(送达时刻):2003年6月25日下午17:00 5.4 投标文件收件人:风华发电股份公司打算治理部张乐平,联系电话: 5.5 招标人地址:风华开发区世纪大道1号镇大达街87号

基于GIS技术的森林资源管理系统二次开发

基于GIS技术的森林资源管理系统二次开发 摘要以地理信息系统(GIS)为技术支持,结合林业信息管理的实际需求建立林业地理信息系统,在MAPGIS平台及其子模块上,对森林资源管理系统进行二次开发,使林业地理信息系统充分发挥GIS对空间、属性数据的编辑、管理、显示和查询等功能,并拓展了其实用性,实现了空间、非空间数据的集成管理与分析,从而达到对森林资源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促进森林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开发。 关键词GIS;MAPGIS平台;二次开发 引言 林业具有用地辽阔、生产周期长、森林系统结构复杂、森林资源附于地表等特点,且85%以上的森林管理决策与其空间位置有关,而采用传统方法进行管理决策缺乏直观性和决策过程的可视化,给经营管理带来许多困难。本文选用国内先进的GIS系统——MAPGIS作为平台,其具有3大特色:可制作具有出版精度的复杂地形图,能进行海量无缝地图数据库管理以及高效的空间分析。 1 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概述 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即二类调查,是以滿足县(市区)或国有森林经营局(林场)编制林业区划、规划或国有林场经营方案、总体设计需要而进行的森林资源调查,涉及面广、任务量大。调查周期定为每10年一次,但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该更新周期已经不能满足现代林业的发展。因此,如何提高效率,节省经费,使林业经营管理更趋科学化,真正实现数字林业,成为二类调查最紧迫的任务。 MapGIS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解决方案提供了基于SPOT5等高空间分辨率影像的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成果编制工具和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管理方案,结合遥感信息提取技术,快速实现基于高空间分辨率的影像识别分类;运用GIS强大的编辑以及制图功能,制作符合国家标准的成果图件和13种标准统计报表;在数据中心搭建基础上,实现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数据的专题管理和行政区管理,可以大大提高林业部门的工作效率和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全面提升了林业部门的资源管理与服务水平,为全面了解森林资源与经营管理现状,创建低碳生活做出显著的贡献[1]。 2 系统框架 本系统在MapGIS数据中心框架上,进行二次开发,形成一套适用于森林资源二类调查的解决方案。主要实现基于高分辨率影像数据的森林资源小班区划,以遥感影像数据为基础,以信息提取、数据分布式管理为核心,为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各种成果输出提供了一系列工具。

森林经营管理

森林经营管理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森林经营管理 管理的对象:是森林资源,宗旨是促使森林的经济、生态、社会三大效益的充分发挥,实现森林的可持续经营。 森林区划:是林业局内部的区划,是针对调查规划、行政管理、资源管理及组织林业生产措施的需要进行的。森林经营区划系 统:林业局-林场-林班-小班。 林班:是林场范围内,为便于森林资源统计和经营管理,将林地划分为许多个面积大小比较一致的基本单位。林班是林场内具有永久性经营管理的土地区划单位。林班区划方式有三种:人工区划法、自然区划法和综合区划法。 小班:根据经营要求和林学特征,在林班内划分出不同的地段,即为小班。其特点是:小班内部具有相同的林学特征,经营目的和经营措施相同,是林场内的基本经营单位,也是清查森林资源、统计计算和资源管理最基本的单位。调查因子的显著差别是区划小班的依据。划分小班的条件有:土地权属、土地种 类、林种、优势树种、龄级或龄组、郁闭度、林型或立地条件类型、地位级或地位指数、林分起源、坡度级、出材率等。森林调查:分三大类:一类调查,在国家林业局组织下实施,间隔期为5 年。二类调查(也称森林经理调查,包括林业生产条件调查、小班调查、专业调查、多资源调查),由省林业主管部门或其委托的地、市、州林业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复查间隔期

为10年。三类调查,即为作业设计调查,是林业基层单位施工前进行的调查。 一类调查:是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在国家林业局布置下统一完成。 一类调查以固定样地为主,必要时配置部分临时样地。 小班调查方法:小班调查是二类调查中涉及地域最广,工作量最大的一项工作。方法有:样地调查法。标准地调查法;目测调查法;角规调查法;回归估计法。 森林调查常用的专业调查有:生长量调查、消耗量调查、森林保护调查、立地条件调查、出材量调查、苗圃调查、抚育间伐调 查。 主要的多资源调查有:经济植物资源调查(食用类调查、药材类资源、工业原料类资源、经济植物资源的调查)野生动物资源调查。 森林经营方案编制或规划设计的步骤:初步设计(提出远景规划,设备及投资概算,要求应满足设计方案的比较和选定。包括主要设备材料的配置、土地征用,基本建设控制,施工图及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施工准备和生产准备等)、技术设计、施工图设计。 方案编制或规划设计的内容:经营方针、经营规模、生产布局、生产顺序、经营措施。 森林燃烧必须具备的三个条件:森林可燃物、氧气和一定的温度

2021年森林资源源头管理监测方案范文

2021年森林资源源头管理监测方案范文 森林资源源头管理监测方案根据《》文件精神和市林长办要求,为着力开展林长制信息化建设,进一步完善“一长两员”森林资源源头管理体系工作,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大精神和建设美丽中国“×样板”总体部署,认真贯彻以×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大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和建设美丽中国“×样板”的总体部署,认真落实以生态文明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 坚持以维护森林生态安全为主攻方向,以保护修复林业生态、提升森林质量为重点,构建“增绿、护绿、用绿”的林业发展新思路,建立健全森林资源保护管理制度,构建“天上看、地上查”森林资源源头管理监测体系,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实行最严格的制度保护生态环境。 二、工作目标林长制信息化建设与×林业微信公众号、林长制专栏联动,为人民群众提供林业生态治理动态信息、林业政策法规、便民服务、监督建议提供渠道,进一步团结群众力量,共同保护森林资源,共同参与乡村振兴生态富民工程建设,实现×区“天更蓝、水更清、景更美、民更富”的发展愿景。 三、信息化建设主要内容根据×年×区第七次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成果数据初步统计,×区国土总面积×万亩,其中林地面积×万亩,占×%;

湿地面积×万亩,占×%,全区森林面积×万亩,森林覆盖率×%,全区活立木蓄积量×万立方米。 为贯彻落实省林业局《关于做好“一长两员”森林资源源头管理体系建设的通知》精神,结合我区林业资源实际情况,按照森林资源网格化管理和每个护林员管护面积原则上不少于×亩、不大于×亩的要求,依据湿地资源分布及结合地形地貌特点,将辖区内所有森林和湿地资源进行管护责任区域划定,并建立森林和湿地资源管护责任区与护林员一一对应的责任关系,构建起全覆盖、网格化的森林资源管理网络队伍。将林长制工作真正落实到基层和具体责任人。 (一)管理方式通过专职护林员队伍整合组建、森林资源网格化区划和专职护林员与管护责任网格对应落实,进一步完善“一长两员”森林资源源头管理体系建设,打造林长制生态文明建设平台。 巡护系统主要包括林长、林长办工作人员、基层监管员和专职护林员等人员,具有专职护林员巡护轨迹记录上传、巡护发现问题上报处理、巡护轨迹及发现问题统计展示等功能。各级林长通过手机APP 对巡护系统中展示的生态富民工程建设、森林资源变化监测、森林资源灾害等数据进行指挥调度,实现分级管理,逐步实现林长制信息化。用法治精神,推动各级林长用交办、督办等方式履行职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二)组建队伍×.监管员原则上由基层林业站所人员或包村干部担任。 ×.分级设立“林长”。

森林经营管理分析

森林经营管理 管理的对象:是森林资源,宗旨是促使森林的经济、生态、社会三大效益的充分发挥,实现森林的可持续经营。 森林区划:是林业局内部的区划,是针对调查规划、行政管理、资源管理及组织林业生产措施的需要进行的。森林经营区划系统:林业局-林场-林班-小班。 林班:是林场范围内,为便于森林资源统计和经营管理,将林地划分为许多个面积大小比较一致的基本单位。林班是林场内具有永久性经营管理的土地区划单位。林班区划方式有三种:人工区划法、自然区划法和综合区划法。 小班:根据经营要求和林学特征,在林班内划分出不同的地段,即为小班。其特点是:小班内部具有相同的林学特征,经营目的和经营措施相同,是林场内的基本经营单位,也是清查森林资源、统计计算和资源管理最基本的单位。调查因子的显著差别是区划小班的依据。划分小班的条件有:土地权属、土地种类、林种、优势树种、龄级或龄组、郁闭度、林型或立地条件类型、地位级或地位指数、林分起源、坡度级、出材率等。 森林调查:分三大类:一类调查,在国家林业局组织下实施,间隔期为 5 年。二类调查(也称森林经理调查,包括林业生产条件调查、小班调查、专业调查、多资源调查),由省林业主管部门或其委托的地、市、州林业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复查间隔期为10年。三类调查,即为作业设计调查,是林业基层单位施工前进行

的调查。 一类调查:是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在国家林业局布置下统一完成。一类调查以固定样地为主,必要时配置部分临时样地。 小班调查方法:小班调查是二类调查中涉及地域最广,工作量最大的一项工作。方法有:样地调查法。标准地调查法;目测调查法; 角规调查法;回归估计法。 森林调查常用的专业调查有:生长量调查、消耗量调查、森林保护调查、立地条件调查、出材量调查、苗圃调查、抚育间伐调查。 主要的多资源调查有:经济植物资源调查(食用类调查、药材类资源、工业原料类资源、经济植物资源的调查)野生动物资源调查。 森林经营方案编制或规划设计的步骤:初步设计(提出远景规划,设备及投资概算,要求应满足设计方案的比较和选定。包括主要设备材料的配置、土地征用,基本建设控制,施工图及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施工准备和生产准备等)、技术设计、施工图设计。方案编制或规划设计的内容:经营方针、经营规模、生产布局、生产顺序、经营措施。 森林燃烧必须具备的三个条件:森林可燃物、氧气和一定的温度 森林燃烧的过程一般可划分为:预热、气体燃烧、木炭燃烧三个阶段林火预报分为:火险天气预报、林火发生预报、火行为预报 林火监测的主要目的:为了及时发现火情,是实现“打早、打小、打了”的第一步。常分为4个空间层次:地面巡护、瞭望台定点观测、空中飞机巡护、卫星监测。

森林资源监测森林资源源头管理监测方案

森林资源监测森林资源源头管理监测方案 森林资源监测森林资源源头管理监测方案 森林资源源头管理监测方案根据《》文件精神和市林长办要求,为着力开展林长制信息化建设,进一步完善“一长两员”森林资源源头管理体系工作,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大精神和建设美丽中国“*样板”总体部署,认真贯彻以*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大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和建设美丽中国“*样板”的总体部署,认真落实以生态文明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 坚持以维护森林生态安全为主攻方向,以保护修复林业生态、提升森林质量为重点,构建“增绿、护绿、用绿”的林业发展新思路,建立健全森林资源保护管理制度,构建“天上看、地上查”森林资源源头管理监测体系,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实行最严格的制度保护生态环境。 二、工作目标林长制信息化建设与*林业微信公众号、林长制专栏联动,为人民群众提供林业生态治理动态信息、林业政策法规、便民服务、监督建议提供渠道,进一步团结群众力量,共同保护森林资源,共同参与乡村振兴生态富民工程建设,实现*区“天更蓝、水更清、景更美、民更富”的发展愿景。 三、信息化建设主要内容根据*年*区第七次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成果数据初步统计,*区国土总面积*万亩,其中林地面积*万亩,占*%; 湿地面积*万亩,占*%,全区森林面积*万亩,森林覆盖率*%,全区活立木蓄积量*万立方米。 为贯彻落实省林业局《关于做好“一长两员”森林资源源头管理体系建设的通知》精神,结合我区林业资源实际情况,按照森林资源网格化管理和每个护林员管护面积原则上不少于*亩、不大于*亩的要求,依据湿地资源分布及结合地形地貌特点,将辖区内所有森林和湿地资

森林资源监测系统指标体系的综述

森林资源监测系统指标 体系的综述 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

森林资源监测系统指标体系的综述 摘要:森林资源监测体系是一个量测、记载和评价一定空间和时间范围内的森林资源动态的技术系统。在监测体系中,监测的主体是人,监测的对象是森林资源。人的主要任务是量测、记载和评价森林资源动态,而空间和时间则界定监测活动的范围及模式。森林资源监测系统对林地的经营和管理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加强对监测体系的构建能够促进森林资源的可持续经营和管理。但目前对森林监测的研究与评价,在范围上偏向于大尺度的国家级、区域级监测,在监测内容上主要以资源监测为主、辅以有限的生态状况监测。本文主要是对监测系统指标体系做一个简单的评述。 关键词:森林资源;监测指标体系;综述 Abstract:Theforestresourcemonitoringsystemisameasurementofforestresourceswithi nadynamicdocumentandevaluatecertainspatialandtemporalrangeoftechnicalsystems.I nthemonitoringsystem,themonitoringofthehumanbody,theobjectofthemonitoringoffor estresources.People'smaintaskistomeasure,recordandevaluatethedynamicsofforestr esources,andspaceandtimearetodefinethescopeandmodeofmonitoringactivities.Fores tResourcesMonitoringSystemoperationandmanagementofforestplaysanimportantrole,t husenhancingthebuildtopromotesustainablemanagementofforestresourcesandthemanag ementofthemonitoringsystem.Thisarticleberelatedtothemonitoringindicatorsystema nddoasimplecommentary. Keywords:forestresources;themonitoringindicatorsystem;commentary 进入新世纪以来,人们对森林资源的要求发生了变化,使得森林经营已经从过去着眼于木材资源的开发转向注重多种资源的开发,从过去单纯追求经济效益发展到追求社会、经济和生态的多种效益,向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迈进;与此同时,森林资源监测已由传统的森

林业资源管理系统

《林业资源管理信息网络系统》简介 林业数据资源是林业生产中的重要数据资料,是组织和指导林业生产的重要依据。用GIS系统对各类林业资源数据进行管理可以提高资源管理水平,提高劳动生产率。林业数据资源包括各类林业调查图、调查卡片、统计报表和文档资料等等。目前林业数据资源的管理基本实现了从手工卡片作业到数据库方法的资源档案管理,即已通过计算机实现了资源数据的统计、制表、查询等。但在数据资源图形(林相图和基本图)方面,仍然没有完全脱离手工作业。GIS系统将图形引入计算机处理,使图形与数据库有机结合,实现了林业数据资源的计算机一体化管理,使林业资源数据的管理和应用达到一个新的水平。 GeoBeans软件平台是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开发的一套WebGis系统,在GeoBeans软件平台基础上开发的《林业资源管理信息网络系统》不仅能够实现林业数据资源的查询、统计、分析、图形报表输出和数据的及时更新,还可以通过Internet进行数据的远程交换、资源共享和信息发布。 资源动态监测是制定林业生产方针的一个重要依据,森林资源的各个方面如林地面积,蓄积,地类,林分状态总是处于不断的动态变化中,及时了解和掌握资源现状和变化过程,就能有针对性地制定林业生产方案,方针和对策及政策等。GIS的数据和方法在这方面可发挥重要作用。 数字地图管理与控制 1.图层加载与控制:通过图层加载与控制,能够实现全市范围内的行政区划图,林相图,地形图以及遥感图的显示。森林资源作业的基本单位是小班,而林相图是森林资源管理的基本图件,分为小班图层、林班(乡村)图层、林场(镇)层等。以小班为基本图元,小班因子主要包括年度、小班标示和面积、权属、地类、林分因子、造林因子、资源因子以及其他相关信息。系统需要提供专题制图功能,根据不同权属、地类、林分因子、造林因子、资源因子等按照一定的颜色进行表示并且能够统计汇总结果。 2.地图控制与操作,实现基本的放大、缩小、定位、全图显示、鸟瞰图功能,并且能够测量任意两点或者多点的距离,测量小班面积、任意区域的面积,并且能够测量两点的方位角以及坡度。 森林资源数据一体化查询 1.图形查询:分别对林班、小班、林场信息、小班邻域等方式,通过图形上的拾取、选择、空间关系分析实现对森林资源数据和档案的查询。 2.属性查询,通过林业资源数据、林分因子等的查询,可以将查询结果通过图形方式展现在地图上。 3.统计分析, (1)对于查询结果进行动态的统计分析;

森林资源监测系统指标体系的综述精编版

森林资源监测系统指标 体系的综述精编版 MQS system office room 【MQS16H-TTMS2A-MQSS8Q8-MQSH16898】

森林资源监测系统指标体系的综述 摘要:森林资源监测体系是一个量测、记载和评价一定空间和时间范围内的森林资源动态的技术系统。在监测体系中,监测的主体是人,监测的对象是森林资源。人的主要任务是量测、记载和评价森林资源动态,而空间和时间则界定监测活动的范围及模式。森林资源监测系统对林地的经营和管理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加强对监测体系的构建能够促进森林资源的可持续经营和管理。但目前对森林监测的研究与评价,在范围上偏向于大尺度的国家级、区域级监测,在监测内容上主要以资源监测为主、辅以有限的生态状况监测。本文主要是对监测系统指标体系做一个简单的评述。 关键词:森林资源;监测指标体系;综述 Abstract:,themonitoringofthehumanbody,'smaintaskistomeasure,recordandevaluatethedynamicsoffores tresources,,. Keywords:forestresources;themonitoringindicatorsystem;commentary 进入新世纪以来,人们对森林资源的要求发生了变化,使得森林经营已经从过去着眼于木材资源的开发转向注重多种资源的开发,从过去单纯追求经济效益发展到追求社会、经济和生态的多种效益,向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迈进;与此同时,森林资源监测已由传统的森林资源的经济利用转向环境保护的目标,特别是在森林健康监测以及森林资源监测方面越来越突出。 进行森林资源监测不仅能反映当前资源状况,并且能够对上一期经理措施效果进行评价以及为下一期经理措施提供依据。 1概念界定 从上个世纪到当今学界,我国许多从事林学研究的专家和学者从不同角度都提出过森林资源监测的概念。李宝银等提出森林资源监测就是对一定空间和一定时间的森林资源状态的跟踪观测,掌握其变化情况;构成森林资源监测体系必须具备森林资源监测的空间完整性、时间统一性、调查连续性、方案兼容性、标准统一性、成果可靠性和工作系统性[1]。陈谋询等认为森林资源监测系统是对一定空间和时间范围内的森林资源状态进行量测、记载、分析和评价的技术系统,是森林资源经营管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定组织、规程、方法、手段和技术的有机体[2]。刘安兴提出森林资源监测是指在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利用各种信息采集和处理方法,对森林资源状态进行系统的测定、观察、记载、分析和评价,满足对森林资源评价的需要,为合理管理森林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依据[3]。武刚却认为森林资源监测体系是一个量测、记载和评价一定空间和时间范围内的森林资源动态的技术系统,而森林资源动态是指森林资源由期初状态经过监测期内变化变成了期末状态的过程[4]。曾伟生等认为按照通常的理解,森林资源监测是指利用各种技术方法和先进手段,对一定空间范围内的森林资源进行定期的调查、统计、分析和评价的过程;监测关注的是动态变化,强调的是连续过程,从这种意义上讲,多次连续的森林资源调查就构成了森林资源监测[5]。尽管各个学者对森林资源监测的认识都不尽相同,但是他们都在监测是一个动态且复杂的过程的观点上达成了一致。另外,对森林资源监测所运用的技术随着时代发生了变化,因此在界定森林资源监测概念时,会伴随着一些细小的变化。 2森林资源监测体系的组成 林业部相关文件中规定:全国森林资源监测体系由国家森林资源监测、地方森林资源监测和资源信息通讯与管理系统组成[6]。其中,国家森林资源监测是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为单位的森林资源连续清查和年度资源监测组成,地方森林资源监测是以县(林业局、自然保护区、场)为单位的资源监测,资源信息通讯与管理系统是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及通讯技术为主要手段,把自上而下的和自下而上的森林资源监测有机地连成一体,达到及时和迅速监测全国森林资源变化和辅助经营管理决策的目的。在另一个文件中,又规定了地方森林资源监测体系一般分为3个层次,即省(区、市)、地(市)和县(局)森林资源监测,其中省、地森林资源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