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沉条件判断

浮沉条件判断
浮沉条件判断

第十章浮力第三节《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学习知道液体中的浮沉是由该物体在液体中所受浮力及其重力之间的大小关系决定的;

2、能综合运用阿基米德原理、密度及二力平衡等知识讨论浮沉条件。

3、知道潜艇和热气球的基本工作原理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活动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究的浓厚兴趣,对实验现象认真观察和对实验操作的科学态度,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

2、通过浮力知识应用实例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良好学风,激发学生学习情趣;通过学生自己的探究实验,激发学习欲望。发展积极探索的精神,获得谋求内部协调统一的成功体验

二、教学重点:掌握物体的浮沉条件及浮力应用

三、教学难点:通过调节浮力和重力的关系来得到或增大可利用浮力,初步建立应用科学技术的意识。

四、教学设备:烧杯热气球模型潜水艇模型橡皮泥盐鸡蛋等

五、教学方法:、自学释疑法、讲授法、分组讨论法、实验探究法

六、课时:1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课题引入:

介绍甲午海战失败的根本原因,海洋观念落后。最终导致了有海无防,有防不固。所以我们必须牢记甲午海战血的教训,树立现代海洋意识,加强对国防的战略筹划,建设强大的现代化国防力量,捍卫我国的海洋权益。我国航母“辽宁舰”,总结提问,“辽宁舰”的成功试航反映我国对海洋国防的越来越重视,谁能控制海洋,谁就能控制世界。请问:我国航母辽宁舰满载67,500吨,如此庞然大物为何能安全的漂浮在海面上?

(二)新课教学:

一、物体的浮沉条件

【提问】在液体中的物体有哪几种状态呢?

学生利用生活经验作答:漂浮、悬浮、下沉

【提问】为什么它们在水中的状态不同?

【演示】小瓶的浮沉

【提问】请分析小瓶受到那几个里的作用,受力的方向以及大小关系?

根据学生回答分类比较。引导学生分别比较在上述三种情况下物体的受力情况。通过分析得出每种情况下浮力和重力的关系;

总结出物体的浮沉条件:

当浮力大于物体重力(F>G)——物体上浮。

当浮力等于物体重力(F=G)——物体悬浮可停在液体内部任意一位置。

当浮力小于物体重力(F

利用阿基米德原理,可把物体的浮沉条件改写为用密度表示的形式:

因为_____________,物体重力_____________,又因为是全部浸入,_____________,于是有

_____________。

注:以上是只对实心物体而言的。)

【讨论】由浮沉条件可知,改变物体浮沉状态的方法有哪些?

1.改变重力的大小

2.改变浮力的大小(改变ρ液或 V排)

【提问】新鲜的鸡蛋在清水中要下沉,为什么?你能想办法让它悬浮吗?大家想想看这是通过哪种方法来增大浮力,从而调节浮力和重力关系来实现悬浮的呢?增大浮力还有什么方法?

【演示实验】盐水浮鸡蛋

(1)将新鲜的鸡蛋分别浸入盛有水烧杯中。

(2)观察鸡蛋在烧杯中的所处状态和所处位置。

(3)再向这个烧杯不断地加入食盐,直到鸡蛋处于上浮状态。

(4)继续朝这个烧杯加食盐,直到鸡蛋漂浮在水面上。

【总结】

鸡蛋的重力大于鸡蛋所受的浮力,鸡蛋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所以鸡蛋下沉。向水中加盐,使盐水的密度大于鸡蛋的密度,鸡蛋因浮力大于重力而上浮。增大浮力还可以通过增大排开液体的体积的方法。

二、浮力的应用

1、轮船

【提问】辽宁号为什么能漂浮在海面上(密度大于海水的密度啊)

【学生活动1】

利用桌上的橡皮泥做一个能承载重物的小船。

【自主探究】不改变橡皮泥重力的前提下,怎样增大排开水的体积?

【教师点拨】在学生活动的基础上,教师还可作如下补充:

把橡皮泥做成瓢状放在水面,重力不变,但排开的水较多,因而浮力较大(F= G),所以能漂浮在水面上。

【总结】轮船做成中空的来获得较大浮力,漂浮在水面上;轮船的大小常用排水量来表示。排水量:满载时,船排开的水的质量。即:排水量=m船+m货

2、潜水

介绍“蛟龙号”:“蛟龙号”载人深潜器是我国首台自主设计、自主集成研制的作业型深海载人潜水器,设计最大下潜深度为7000米级,也是目前世界上下潜能力最强的潜水器。“中国是继美、法、俄、日之后世界上第五个掌握大深度载人深潜技术的国家。在全球载人潜水器中,“蛟龙号”属于第一梯队。全世界投入使用的各类载人潜水器约90艘,其中下潜深度超过1000米的仅有12艘,更深的潜水器数量更少,拥有6000米以上深度载人潜水器的国家包括中国、美国、日本、法国和俄罗斯。除中国外,其他4国的作业型载人潜水器最大工作深度为日本深潜器的6527米,因此“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在西太平洋的马里亚纳海沟海试成功到达7062米海底,创造了作业类载人潜水器新的世界纪录。

(1)潜水艇原理图:潜水艇两侧有水舱(如图课本上的),当水舱中充水时,潜水艇加重,就逐渐潜入水中;当水舱充水使艇重等于同体积水重时,潜水艇就可悬浮在水中;当压缩空气使水舱中的水排出一部分时,潜水艇变轻,就可上浮了。

【总结】潜水艇通过改变自重来实现浮沉。

3、气球和飞艇

【学生活动2】做一个塑料袋热气球(如图7)

取一个稍大的薄塑料袋,袋口用很细的铜丝框成一个圆口,开口朝下,用电吹风向袋内吹热空气。放手后,塑料袋热气球便冉冉上升。【总结】气球和飞艇通过改变浮力大小来实现浮沉。

4、其他应用

(1)浮力选矿(2)孔明灯的制造(3)盐水选种(4)深水打捞

(三)、教学范例

1、我国古代在沉浮条件上的一些应用

(1)孔明灯(如图8):如图所示为传说中三国时代诸葛亮为了军事目的而放飞的“孔明灯”,灯笼内有一个放有松脂的小碟,点燃松脂后,灯笼内空气变热密度变小而使灯笼飞起悬于空中,这其实就是热气球的一种雏形。

(2)公元1066年,宋朝的河中府发生黄河水患,冲走了城外桥头的大铁牛,为了把这铁牛从水中捞起,有人潜入水底用绳子拴牢铁牛,绳子另一端系于船上,船当时装满沙土,

使绳索绷紧,然后船上人慢慢取走船上沙土,铁牛就被拉了上来,这和现在通用的浮筒打捞法有异曲同工之妙(如图9)。

(3)曹冲称象:传说三国时代有人送给曹操一头大象,谁也没有办法称出大象有多重,曹操一个小儿子曹冲十分聪明,他首先让人把大象拉到船上,记下船的吃水深度,再用石块代替大象达到同样的吃水深度,最后分别称出许多石块的总重,也就知道了大象的体重了(如图10).

2、沉浮条件的一些其他应用

(1)浮运架桥法:早在唐朝时,中国人就在黄河上架起大型浮架,贯通了黄河两岸的运输,战争期间有舟桥部队,现在浮运架桥仍然被使用。

(2)浮法玻璃生产法:让玻璃液流入熔融金属(如锡液)的槽中,浮在金属液表面,自由摊平可生产出大面积、高质量的平板玻璃。

(3)石油钻探平台:随着能源的紧张,人们开始开采海面以下的石油,可造出大型石油钻探平台,开到所在位置再用锚固定,进行石油钻探和开采,我国在南海已经用这种方法生产石油。

(四)能力训练

1. 一艘船的质量为5×105t,最大载重量是1.3×106t,则它满载时的排水量为5×105t,受到的浮力是 1.3×107N ,如果卸下2×105t的货物,它受到的浮力为1.1×107N 。(g 取10N/kg)

2. 潜水艇是靠改变自身重力实现上浮和下沉的;轮船是采用增大空心部分的体积的办法,增大可以利用的浮力,使密度大于水的钢铁能漂浮在水面上。

3. 三国时代,诸葛亮曾放出一种“会飞”的灯笼,后人称其为“孔明灯”,如图7.5-2所示.它上升的主要原因’是:灯笼内的热空气密度小于空气密度,导致灯笼受到的浮力大于灯笼的重力,所以灯笼才上升.

4.将一只玩具青蛙放入水中,它能漂浮在水面;把它放入另一种液体中,它却沉人底部,则在这两种情况下这只玩具青蛙受到的浮力大小相比较( B )

A.在水中受到的浮力较大

B.在另一种液体中受到的浮力较大

C.受到的浮力一样大

D.无法比较浮力大小

(五)课堂反馈:

在本堂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保持了较强的学习兴趣,特别是在介绍我国海洋国防建设时,注意力高度集中,并因为我国的具有较强国防实力而感到自豪。在本节课,学生思维活跃,积极参与讨论,并能够大胆猜想,小心求证。学生在相互讨论中,不断地搞懂知识,并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获得了自信和愉悦。

(六)归纳总结

在本节课,主要采用问题式引导,让学生在问题的牵引下知道液体中的浮沉是由该物体在液体中所受浮力及其重力之间的大小关系决定的;引导学生运用阿基米德原理、密度及二力平衡等知识进行推导和讨论浮沉条件。结合我国海洋国防建设,引入辽宁舰、蛟龙号,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通过展示自制的潜水艇模型,自制热气球让学生从理论到实践来学习本节的知识,让学生明白,物理是一门实验学科,来源于生活,应用与生活,并让学生领悟到科技强国,从我做起。

八、板书设计

第三节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

一、物体的浮沉条件:

F浮>G物上浮最终漂浮ρ液>ρ物

F浮=G物悬浮ρ液=ρ物

F浮<G物下沉最终沉底ρ液<ρ物

二、应用

1.轮船:把物体作为“空心”的办法来增大浮力,使浮力等于船和货物的总重来实现漂浮。

2.潜水艇:依靠改变自身重力来实现在水中的浮沉。

3.气球和飞艇:ρ气<ρ空气,使它受到的F浮>G物而升空。

九、教学反思

新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应得到充分的发挥,就必须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发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在教学过程中,联系工农业生产和现代前沿科学技术成就,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和爱国热情。

浮沉条件及应用

一、选择题 (11·南京)11.将小铁块和小木块放入一盆水中.结果发现木块浮在水面上,铁块沉入水底,就此现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木块受到浮力,铁块不受浮力 B.铁块沉入水底,所受浮力一定小于自身的重力 C.木块受到的浮力一定大于铁块所受的浮力 D.木块浮在水面上,所受浮力大于自身的重力 答案:B (11·河池)7.小红在家帮妈妈洗菜,她把茄子没入水中,松手时发现茄子上浮,最后漂浮在水面上。关于茄子受到的浮力F浮与重力G的关系正确的是 A.茄子上浮过程中,F浮>G B.茄子上浮过程中,F浮<G C.茄子漂浮在水面时,F浮>G D.茄子漂浮在水面时,F浮<G 答案:A (11·河南)14.如图所示,将—个由某种材料制成的空心球放人甲液体中,小球漂浮在液面上;若把它放人乙液体中,小球沉人杯底。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该材料的密度一定小于甲液体的密度 B.该材料的密度一定大于乙液体的密度 C.球在甲液体中受的浮力小于它在乙液体中受的浮力 D.球在甲液体中受的浮力等于它在乙液体中受的浮力 答案:B (11·株洲)17.如图所示,体积相同的甲、乙、丙三个物体浸没在水中的浮沉情况,此时甲、乙、丙三个物体所受的浮力分别为F甲、F乙、F丙,则下面关系正确的是 A.F甲>F乙>F丙 B.F甲<F乙<F丙 C.F甲=F乙=F丙 D.F甲=F乙>F丙

答案:C (11·兰州)7.分别用木头、铜、铁制成甲、乙、丙三个小球,将它们放入水中,三个小球静止时位置如图所示,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 .甲小球一定是空心的 B .乙小球一定是空心的 C .丙小球一定是空心的 D .三个小球都是实心的 答案:B (11·呼和浩特)8.把一个实心小蜡块轻轻放入盛满酒精的溢水杯中,溢出酒精的质量是 3.2g ,若把该蜡块再轻轻放入盛满水的溢水杯中,则溢出水的质量是(已知 3333/10.80,/10.90m kg m kg ?=?=酒精蜡ρρ) A .2.3g B .3.2g C .3.6g D .4.0g 答案:C (11·东营)10.如图,将三个小球放入水中,A 球漂浮在水面上(部分露在水面以上),B 球悬浮在水中,C 球沉至水底(对容器底有压力)。已知A 、B 两球质量相等,B 、C 两球体积相等。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C 球的体积大于A 球的体积 B .A 球所受浮力大于 C 球所受浮力 C .B 球所受浮力大于C 球所受浮力 D .三球所受浮力相等 答案:D (11·福州)13.小竹将质量为120g 的物体放入盛满水的溢水杯中,当物体静止时,溢水杯中溢出了100cm 3的水,则物体(g 取10N/kg ) A .漂浮在水面上 B .悬浮在水中 C .沉在溢水杯底部 D .受到1.2N 的浮力 答案:C

《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教学设计

《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物体的浮沉现象,能从受力分析的角度判断物体的浮沉状况. 2.知道物体的浮沉条件,能运用它解释浮沉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探究物体浮沉条件的实验,体会物体漂浮、上浮、下沉、悬浮的原因. 2.提高实验动手能力和探究能力,能把所学知识与生活、生产实践相结合.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浮力对人类生活、生产的影响. 2.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 【教学重点】 上浮、下沉、漂浮、悬浮的分析与判断.知道轮船、潜水艇、气球、飞艇的工作原理。 【教学难点】 物体处在上浮、漂浮、悬浮、下沉的不同状态下,浮力、重力、密度的比较. 【教学仪器】: 烧杯、水、体积相同的蜡块和铁块、两个铁罐子、沙子、潜水艇模型、热气球模型。【教学流程】: (一)新课引入 [演示]:1.出示铁块和蜡块让学生观察发现它们体积相等。2.将体积相同的铁块和蜡块同时浸没在水中后松手。 [现象]:铁块沉入杯底而蜡块上浮最终浮在水面。 [提问]:1.浸没在水中的铁块、蜡块(松手后)各受到什么力? (浮力、重力) 2.铁块和蜡块受到的浮力相等吗?(相等。因为V排相等,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知浮力相等。) 3.既然铁块和蜡块受到的F浮相同,为什么松手后铁块沉底而蜡块上浮? 液体中,物体的浮沉取决于什么呢? [讲解]:物体的浮沉条件: 分析蜡块:松手后,浸没在水中的蜡块所受到的F浮>G蜡,所以蜡块上浮。当蜡块逐渐露出水面,V排减小,浮力减小,当F浮= G物时,蜡块最终漂浮在水面。即:F浮>G 物上浮,最终漂浮。 分析铁块:松手后,浸没在水中的铁块所受到的F浮<G铁,铁块下沉。到达容器底部后,铁块受到F浮、G铁和F支,三力平衡,静止在容器底,我们说铁块沉底。即:F浮<G物下沉,最终沉底。

最新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教案

《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教案 一、学习目标: 1.知道物体的浮沉条件。 2.会对生活中浮力的现象加以解释。 3.知道轮船、密度计、潜水艇、气球和飞艇的工作原理。 4.以极度热情参与课堂,提高学习的自信心。 重点:掌握物体的浮沉条件及浮力应用。 难点:通过调节浮力和重力的关系来得到或增大可利用浮力,初步建立应用科学技术的意识。 二、导入新课: 同学们都吃过饺子,但你们煮过饺子吗?谁能说一下饺子下锅后,浮沉情况的变化?为什么饺子下锅后先下沉,悬浮再上浮,最终漂浮在液面上,它所受力的关系又是怎样的?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 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物体的浮沉条件(重难点) 问题1:浸在液体中的物体都会受到浮力,但是有的物体要上浮,有的却要下沉,这是为什么?你能画出图中物体所处几种状况下受力的情况吗? 1111111 物体上浮:F浮>G物上浮的物体最终要漂浮,物体漂浮:F浮= G物物体下沉:F浮<G物物体悬浮:F浮 = G物(根据上图你能说出什么是悬浮吗?) 其中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的是漂浮和悬浮。处于非平衡状态的是上浮和下沉。 问题2:利用上浮、悬浮、下沉时F浮和G物的关系推导:物体上浮: ρ物<ρ液 物体下沉:ρ物>ρ液物体悬浮: ρ物= ρ液 物体上浮过程中:未露出液面时,F浮不变(不变、变大、变小),露出液面后 F浮变小(不变、变大、变小)直到F浮 = G物时,物体漂浮在液面上。 问题3:如图新鲜的鸡蛋在清水中要下沉,为什么?你能想办法让它悬浮吗?大家动手做做看。这是通过哪种方法来增大浮力,从而调节浮力和重力关系来实现悬浮的呢?增大浮力还有什么方法? 悬浮 上浮v 下沉v

物体浮沉条件的应用

1.保持物体所受浮力大小不变,减小物体自身重力使物体上浮,增大物体自身重力使 物体下沉。 探究过程三:探究物体在什么情况下会下沉、上浮或悬浮,即探究物体的沉浮条件 1.研究物体的悬浮条件。 将鸡蛋放入浓盐水中,逐渐加入清水,使鸡蛋悬浮在盐水中。 改变鸡蛋放入浓盐水中的位置,观察鸡蛋悬浮时的状态。 分析鸡蛋悬浮在盐水中的受力情况 结论:物体悬浮在液体中时,满足:f浮g物 1.研究物体的下沉、上浮条件 在盐水中加入,可使鸡蛋上浮。 分析鸡蛋在盐水中上浮时受力情况 结论:物体在液体中上浮时,满足:f浮g物 在盐水中加入,可使鸡蛋下沉。 分析鸡蛋在盐水中下沉时受力情况 结论:物体在液体中下沉时,满足:f浮g物 1.分析讨论得出物体漂浮时的条件:

1.密度计(利用铅笔和一小段铁丝),要求:使自制密度计能竖直地漂浮在液体中 2.自制的密度计放入清水中,盐水中、酒精中,观察自制密度计浸入液体中的深度, 你有什么发现? 结论:密度计是用来测量液体密度的仪器,它是利用漂浮条件工作的。当密度计漂浮在不同的液体中时,若液体密度小,则密度计浸入液体的体积大;若液体密度大,则密度计浸入液体的体积小。 应用二、潜水艇 1.介绍潜水艇:潜水艇能潜入水下航行,进行侦察和袭击,是一种很重要的军用舰艇。 问:采用什么方法可以使潜水艇下潜、悬浮在水中或浮出水面? 2、演示:潜水艇小实验,简介装置,进行演示,使模型上浮和下沉。 多媒体演示,重点观察潜水艇的水舱及水舱中水的多少对潜水艇浮沉的影响。 学生回答、教师小结: “下潜”:向潜水艇水舱中充水,潜水艇逐渐加重,潜水艇重大于它受到的浮力,就逐渐潜 入水中。 “悬浮”:当水舱中保留一定量的水时,潜水艇重等于浮力,潜水艇可以悬浮在水中。 “浮出水面”:用压缩空气将水舱中的水排出一部分,潜水艇变轻,潜水艇重小于它受到 的浮力,从而浮出水面。 潜水艇在实际航行时,上浮和下沉过程还要开动推进器,用以加速。 结论:潜水艇——潜水艇的下潜和上浮是靠改变自身重来实现的。 应用三:气球和气艇:

浮沉条件及应用

浮沉条件及应用 天王中学罗年武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物体的浮沉条件。 2、知道轮船、潜水艇、气球、飞艇和密度计的浮沉原理。 3、能应用物体的浮沉条件解释一些简单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探究浮沉条件的过程,培养学生运用力和运动知识的分析概括能力。 2、通过对轮船、潜水艇、气球、飞艇和密度计浮沉原理的学习,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制作“孔明灯”和“浮沉子”,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 4、通过学生自己查阅资料,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 1、通过对轮船、潜水艇、气球、飞艇和密度计的浮沉原理的学习,让学生体验科学、技术、社会的紧密联系。 2、通过制作“孔明灯”和“浮沉子”,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3、通过学习阅读材料,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热爱物理的情感。 【教学重点】 物体的浮沉条件 【教学难点】 物理的浮沉条件及其在社会生活生产中的应用 【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法,实验探究法 【教学器材】 空牙膏皮、水槽、水、小铁块、乒乓球、盐水、橡皮泥、潜水艇模型、密度计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新课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向上托的力,叫做浮力,浮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 二、物体浮沉的原因 下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以下实验现象,并回答问题: (1)浸在盐水中静止的鸡蛋释放后悬浮。 (2)浸在水中静止的乒乓球释放后上升。 (3)浸在水中静止的小铁块释放后下沉。 学生:(做出猜想,教师将这些猜想写在黑板上) 教师同学生一起分析物体的浮沉原因得出: 屏幕展示: 浸在水中静止的物体 当F浮<G时,合力方向竖直向下,物体就会下沉。 当F浮=G时,合力为0,即二力平衡,此时物体将悬浮。 当F浮>G时,合力方向竖直向上,物体就会上浮。 可见,物体的上浮,下沉或悬浮不取决于物体的轻、重,也不取决于物体所受到的浮力大小,而是取决于物体所受浮力与本身重力的大小关系,即物体所受的合力。

《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教案

10.3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 3课时(第十三周星期三、四、五)教案执笔者: 一、教材分析 本节是在学习了上节,知道浮力的产生及其大小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物体浮沉的条件,知道物体浮沉条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理解轮船、潜水艇、气球和飞艇是如何改变浮力或重力,来实现浮沉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体会物理就在我身边,初步学会用浮力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学情分析 本节课学生已经掌握基础知识较扎实,已经学习了系统的力学基础知识,刚学过浮力产生的原因及阿基米德原理,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知识面广,学习习惯较好,自学能力较强。本节课主要指导学生应用实验归纳总结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随着实验的总结、拓展,真正发挥了学生的正常思维潜能,激发了学生对自然科学的探究,搜集整理浮力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培养了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和团结协作的精神。 三、设计思路 根据浮力知识的教学分解,本节教学的知识要点:一是物体的浮沉条件;二是浮沉条件的应用。知识本身的难度并不算大,但贯穿在从如何调节浮力与重力的大小关系去理解浮力的应用事例这个分析过程要求较高,是进行本节教学的关键,为此,本节教学的策略设计是:从观察、分析、比较物体的浮沉情况→认识物体的浮沉条件(受力条件和密度条件)→调节浮力与重力的大小关系→理解浮力的应用(轮船、潜水艇、气球和飞艇、选种诸方面的应用)。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物体的浮沉条件; ·知道浮力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分析、了解轮船是怎样浮在水面的; ·通过收集、交流关于浮力应用的资料,了解浮力应用的社会价值。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初步建立应用科学知识的意识。 五、教学重点:知道轮船、潜水艇、气球、飞艇的工作原理。 六、教学难点:理解改变物体所受的重力与浮力的关系,能增大可利用的浮力。 七、教学仪器:烧杯、水、体积相同的蜡块和铁块、两个铁罐子、沙子、潜水艇模型、热气球模型、多媒体课件。 八、教学流程: (一)新课引入 [演示]: 1.出示铁块和蜡块让学生观察发现它们体积相等。 2.将体积相同的铁块和蜡块同时浸没在水中后松手。 [现象]:铁块沉入杯底而蜡块上浮最终浮在水面。 [提问]:(1).浸没在水中的铁块、蜡块(松手后)各受到什么力? (浮力、重力) (2).铁块和蜡块受到的浮力相等吗?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提高)知识点整理及重点题型梳理]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初中物理 重难点突破 知识点梳理及重点题型巩固练习 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提高) 【学习目标】 1、知道物体的浮沉条件; 2、知道浮力的利用; 3、了解轮船的漂浮原理、潜水艇的浮沉原理、气球飞艇的升降。 【要点梳理】 要点一、物体的浮沉条件(《浮力的应用》) 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G和竖直向上的浮力F浮。而物体的运动状态取决于受力情况,物体的浮沉就取决于所受的浮力与重力的关系。 要点诠释: 1.当时,合力方向竖直向上上浮 当时,合力为零悬浮 当时,合力方向竖直向下下沉 2.对于实心的物体,由,,浸没时,所以当时, 物体上浮;当时,,物体悬浮;当时,物体下沉。 3.物体上浮、下沉是运动过程,在此过程中受非平衡力作用,下沉的最终状态是沉到液体底部;上浮的最终状态是浮出液面,最后漂浮在液面,漂浮和悬浮的共同特点都是浮力等于重力()。在平衡力作用下静止不动,不同点是排开液体的体积不同,漂浮时物体的体积大于排开液体的体积 ;悬浮时,物体的体积等于排开液体的体积。 与的关系

要点二、物体浮沉条件的应用 从浮力利用的角度看,采用“空心”的办法可以增加可利用的浮力。即使现代化的轮船,也采用的是这种古老的办法。 要点诠释: 1.轮船 ①轮船浮于水面,它们受到的浮力等于船的总重。 ②轮船的大小通常用排水量来表示,排水量是指轮船满载时排开的水的质量,根据漂浮条件知,排水量=船自身的质量+满载时货物的质量。 2.潜水艇 潜水艇是靠改变自身的重力来实现浮沉的,潜水艇为了实现升降,必须使浮力大小不等于重力,潜水艇在水下时,由于艇壳不能任意改变,因此浮力是不变的,要想控制上浮、下沉就只有改变自重,潜水艇两侧都有水舱,与高压气舱相连,高压气体能将水从水舱内排出,减小潜水艇重力,当其小于浮力时潜水艇就上浮;当浮力大小等于重力,潜水艇可在水中任一位置保持静止,即悬浮;关闭高压气舱使进水口打开,在水压作用下水舱进水,自重增大到大于浮力时,潜水艇开始下沉。 3.气球和飞艇 气球和飞艇是漂浮在空中的,内部所充气体的密度必须小于空气的密度,一般充有氢气或氦气,充气时体积增大,浮力增大,当浮力增大到大于其重力时,气球和飞艇就上升;反之,排出一部分氢气或氦气时,气球和飞艇就下降,因此它们是通过改变体积来实现上升和下降的。 热气球是通过加热的方式使气球内气体热膨胀,从而减小气体的密度,因此热气球只要停止加热,气球体积就会缩小,浮力减小,降回地面。 4.密度计 密度计是利用物体漂浮在液面的条件来工作的,用密度计测量液体的密度时,它受到的浮力总等于它的重力,由于密度计制作好后它的重力就确定了,所以它在不同液体中漂浮时所受到的浮力都相同, 根据可知:待测液体的密度越大,则越小,密度计浸入液体中的体积越小,露出部分的 体积就越大;反之待测液体密度越小,则越大,密度计浸入液体中的体积越大,露出部分的体积就越小,所以密度计上的刻度值是“上小下大”。 【典型例题】 类型一、物体的浮沉条件

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路 根据浮力知识的教学分解,本节教学的知识要点:一是物体的浮沉条件;二是浮沉条件的应用。知识本身的难度并不算大,但贯穿在从如何调节浮力与重力的大小关系去理解浮力的应用事例,这个分析过程要求较高,是进行本节教学的关键,为此,本节教学的策略设计是:从观察、分析、比较物体的浮沉情况→认识物体的浮沉条件(受力条件和密度条件)→调节浮力与重力的大小关系→理解浮力的应用(轮船、潜水艇、气球和飞艇、选种诸方面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物体的浮沉条件;(2)知道浮力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分析、了解轮船是怎样浮在水面的; (2)通过收集、交流关于浮力应用的资料,了解浮力应用的社会价值。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2)初步建立应用科学知识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知道轮船、潜水艇、气球、飞艇的工作原理。 教学难点:理解改变物体所受的重力与浮力的关系,能增大可利用的浮力。

四、教学仪器:烧杯、水、盐水、体积相同的木块和铁块、乒乓球、 鸡蛋、比重计、小烧杯、小钢珠、橡皮泥、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流程: (一)新课引入 出示图片提出问题:如何帮小朋友取出洞中球? 学生答:向洞中灌水,球会飘起来。 让学生用烧杯和乒乓球验证此法是否可行。 如果洞中是一个鸡蛋,此法可行吗? 学生:不行。可用盐水。 看视频:鸡与盐水的密度关系 看来,物体的浮沉是有一定条件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 (二)进行新课 1、物体的浮沉条件 问:既然乒乓球和鸡蛋都受到水的浮力,为什么鸡蛋沉底而乒乓球上浮?为什么鸡蛋在盐水中可以漂起来还能悬浮?液体中,物体的浮沉取决于什么呢? (1)浮力和重力的关系 学生讨论回答物体的浮沉条件: 浸没在水中的物体所受到的F浮>G蜡时物体上浮。当物体逐渐露出水面,V排减小,浮力减小,当F浮= G物时,物体最终漂浮在水面。

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教案

《 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 》教案 一、学习目标: 1.知道物体的浮沉条件。 2.会对生活中浮力的现象加以解释。 3.知道轮船、密度计、潜水艇、气球和飞艇的工作原理。 4.以极度热情参与课堂,提高学习的自信心。 重点:掌握物体的浮沉条件及浮力应用。 难点:通过调节浮力和重力的关系来得到或增大可利用浮力,初步建立应用科学技术的意识。 二、导入新课: 同学们都吃过饺子,但你们煮过饺子吗?谁能说一下饺子下锅后,浮沉情况的变化?为什么饺子下锅后先下沉,悬浮再上浮,最终漂浮在液面上,它所受力的关系又是怎样的?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 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物体的浮沉条件(重难点) 问题1:浸在液体中的物体都会受到浮力,但是有的物体要上浮,有的却要下沉,这是为什么?你能画出图中物体所处几种状况下受力的情况吗? 1111111 物体上浮:F 浮>G 物上浮的物体最终要漂浮,物体漂浮:F 浮=G 物物体下沉:F 浮<G 物物体悬浮:F 浮=G 物(根据上图你能说出什么是悬浮吗?) 其中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的是漂浮和悬浮。处于非平衡状态的是上浮和下沉。 问题2:利用上浮、悬浮、下沉时F 浮和G 物的关系推导:物体上浮:ρ物<ρ液 物体下沉:ρ物> ρ液 物体悬浮:ρ物= ρ液 物体上浮过程中:未露出液面时,F 浮不变(不变、变大、变小),露出液面后 F 浮变小(不变、变大、变小)直到F 浮 = G 物时,物体漂浮在液面上。 问题3:如图新鲜的鸡蛋在清水中要下沉,为什么?你能想办法让它悬浮吗?大家动手做做看。这是通过哪种方法来增大浮力,从而调节浮力和重力关系来实现悬浮的呢?增大浮力还有什么方法? 悬浮 上浮 v 下沉 v

《浮沉条件及其应用》的课后反思

《浮沉条件及其应用》的课后反思 本节内容是在上节复习浮力概念及阿基米德原理的基础上进一步复习物体的浮沉条件,与上一节内容构成完整的浮力知识体系。综合应用力与运动,浮力等知识,对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抽象思维能力要求比较高。因此我对这节复习课的定位是:帮学生理清分析思路,减轻学生负担。 复习课的常规思路都是先复习知识点,再辅助于练习进行巩固。学生感觉枯燥无味,教师讲的筋疲力尽,效果却是差强人意。因此,我决定通过实验来引入复习,一来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二来可以更有效的复习知识点。 上课一开始,我首先做了这样一个小实验。准备一杯盐水,将木块,鸡蛋,铁块分别浸没其中。松手后发现三者分别上浮,悬浮和下沉。由此学生可以直接得出三者浮力与重力的关系。随后根据公式推导即可得出物体密度和液体密度的关系决定了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情况。实际情况说明这一方法效果非常好,学生不仅兴趣高,而且马上就分析或回忆起相关的知识。在以后的教学中,应该多应用这种方法。 接下来我选择了这样一道例题:质量为500克,体积为600cm3的实心物体放入水中,最终静止时,处于什么位置?浮力多大?从学生课堂表现来看,错误比较多。这一现象在我的预设之中,体现了学生解题时的思路、习惯,从而把学生自己的错误暴露了出来,使他们感觉到疑惑,进而提高了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在平时的做题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在遇到综合性的浮力问题时经常不知道什么时候用阿基米德原理来解决以及什么时候用浮沉条件来解决。因此,我将这些讨论浮力大小的题目分为两类。一类是可以用浮沉条件来解决的,这些题目的特征是物体前后的质量相同,即重力相同。根据浮沉条件,以物重为中介,来判断前后浮力的变化。另一类题目是只能用阿基米德原理来判断浮力变化的。它们的特征是物体前后质量不同,所以无法以物重为中介。但是往往可以知道物体前后排开液体的体积的大小及排开液体的密度大小。 从课堂实际效果来看,这一安排使得好多中等的学生找到了做这类题目的信心,效果也不错。但是课后练习做下来,错误率还是比较高。这是为什么呢?经过认真的反思,我发现课堂上把例题分门别类安排好,学生感觉简单,但是到了家作中,没有分类,学生就又迷糊了。主要原因还是在于例题的分析上。课堂上主要是直接讲正确的解法,而错误的解法错在哪里并没有强调。虽然和学生一起分析了什么样的已知条件,用哪一种方法,但这种思路毕竟是我灌输给他们的,要内化还需要时间。 在另一个班上课时,我及时改进:让学生发言,将理由写在黑板上,再由全班同学讨论,对或错?理由是什么?在学生的争论中,我再进行适当的点拨,学生逐渐统一了思路:先写下基本公式,逐一确定已知条件(主要错误之处),已知条件确实不够,就用浮沉条件来判断。确定并统一思路后,再次进行练习,正确率明显增加。课后的练习做下来,效果也是不错的。 两个班级进行对比,我发现主要原因有个:1、解题的思路不能强加给学生,应该要由学生自己争论后得出,这才是学生自己内化后属于他自己的知识能力。 2、要充分暴露学生的错误,把学生的思路过程投影出来,进行解剖,使学生知道自己错误的地方和原因,并进行改正。

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教案

第三节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 1课时新授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物体的浮沉条件。 2.知道轮船、潜水艇、气球和飞艇的原理。 3.通过浮沉条件的实际应用,了解物理知识在生产与生活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 1.通过物体的浮沉现象的实验研究,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实验研究能力。 2.通过收集、交流关于浮力应用的资料,了解浮力应用的社会价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观察和实验,使学生树立以观察和实验的方法来研究物理问题的思想,培养学生与他人交流与合作的精神。 2.通过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体会到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探究物体的浮沉条件及浮力的应用。 难点:探究物体的浮沉条件及浮力的应用。 【教学准备】或【实验准备】 教师用:多媒体课件、橙子、土豆、西红柿、塑料袋。 学生用:烧杯、水、盐、牙膏皮、西红柿、纸杯、气球、铁钉、小瓶、泡沫、酒精灯、塑料袋。 提出问题:为什么钢铁做成的轮船能浮在水面上? 钢铁做成的潜水艇能在水中上浮和下潜呢? 引出课题: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爱国情怀。)

【议一议】为什么土豆排开水的体积比橙子大,它反下沉了呢?到底物体的浮沉取决于什么呢? 通过学生猜测和亲身感受引起认 【归纳总结】师生共同总结物体的浮沉条件:较浮力与物质重力的关系 上浮F浮>G物漂浮F浮= G物 悬浮F浮= G物 下沉F浮< G物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主探究改变浮沉条件的方法,既为下面浮沉条件的应用作铺垫,

【演示实验】把牙膏皮小船放入密度为1.0×10 3㎏/m3纯水中,标记水到牙膏皮的位置为S,然后再把它放入密度为1.1×10 3㎏/m3盐水中,牙 【以问求答】1.工作原理:利用物体漂浮在液面上时浮力等于重力的原理制成的。 2.刻度特点:上小下大,刻度间隔不均匀。.潜水艇 【合作探究】你能改变玻璃瓶的浮沉状态吗?

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教学设计

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 (第1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十章第三节《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第一课时,教学对象:八年级学生。《课程标准》对本节课的要求是:让学生知道物体的沉浮条件及其应用。从这节课教材的地位来看,它是学生运用浮力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使浮力知识在这节课中得以升华与拓展。本节课是建立在上一节阿基米德原理的基础上,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观察乒乓球在清水和盐水中的浮沉现象;通过简单的受力分析让学生加深对物体浮沉现象的认识,知道物体在不同状态下对应的浮力与重力大小关系,从而得出物体浮沉条件;引导学生运用控制变量法分析出改变物体浮沉两种的方法;通过实验演示和讲授可以帮助学生弄清楚轮船、潜水艇、气球与飞艇的工作原理。 二、学情分析 由于这节课教学对象是八年级学生,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都很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知识储备上看,学生已经学习了受力分析、二力平衡、阿基米德原理和浮力等相关知识。虽然他们在生活中已经对常见的物体的浮沉现象有了大致了解,但是毕竟没有经过系统学习,难免会有一些潜在的模糊的甚至是错误的意识,比如:物体的浮沉状态究竟有哪些?物体浮沉条件是怎样的?是不是重的物体就一定会下沉,而轻的物体就一定会上浮等等。而这些问题如果不解决就会一直困扰着学生。因此在教学中我设计了较多的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的活动,如:让他们多动手实验,多观察现象,留给他们足够多的时间去思考,真正帮助学生纠正认知上的错误,理解他们所学的知识。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物体的浮沉是由物体在液体中所受浮力与重力的大小关系决定的; (2)知道F浮<G,F浮>G,F浮=G这三个表达式的含义。能综合运用阿基米德原理、二力平衡等知识来讨论浮沉条件。 (3)知道轮船、潜水艇、气球和飞艇的工作原理。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和受力分析,得出物体的浮沉条件; (2)通过对演示实验的观察和分析,了解轮船是怎样浮在水面上的以及浮力的其他应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2)初步建立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的确定 重点确定: 物体的沉浮现象学生虽然在生活中常见,但对物体的浮沉现象和浮沉条件并不一定清楚明白,而这个结论又是本节课的后续教学基础,因此把物体的浮沉现象及学生对浮沉条件理解定为本节课重点;说到轮船的工作原理,学生也是略知一,但对轮船为什么能漂浮以及排水量的知识都存在认识误区,因此把轮船工作原理就定为本节课的第二个重点。 难点的确定: 由于物体的沉浮条件内容较多,如果学生对此理解不到位,就会直接影响到本节课的后续教学内容浮力应用的学习,所以把学生对该条件的理解确定为本节课的教学难点;而学生在学习轮船、潜水艇的工作原理时,由于涉及到对前面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这可能会造成学生思维上的混乱,因此把这部分知识也定为本节教学的难点。 五、教法: 采用学生探究和教师演示实验法、讲授法和谈话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五、教学策略设计

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基础)知识讲解

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基础) 撰稿:肖锋审稿:蒙阿妮 【学习目标】 1、知道物体的浮沉条件; 2、知道浮力的利用; 3、了解轮船的漂浮原理、潜水艇的浮沉原理、气球飞艇的升降。 【要点梳理】 要点一、物体的浮沉条件(高清课堂《浮力的应用》) 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G和竖直向上的浮力F浮。而物体的运动状态取决于受力情况,物体的浮沉就取决于它所受的浮力与重力的关系。 要点诠释: 1.当F浮>G时,合力方向竖直向上上浮 当F浮=G时,合力为零悬浮 当F浮G 物体上浮;当时,F浮=G,物体悬浮;当,F浮

从浮力利用的角度看,采用“空心”的办法可以增加可利用的浮力。即使现代化的轮船,也采用的是这种古老的办法。 要点诠释: 1.轮船 ①轮船浮于水面,它们受到的浮力等于船的总重。 ②轮船浮力的大小通常用排水量来表示,排水量是指轮船满载时排开的水的质量,根据漂浮条件知,排水量=船自身的质量+满载时货物的质量。 2.潜水艇 潜水艇是靠改变自身的重力来实现浮沉的,潜水艇为了实现升降,必须使浮力大小不等于重力,潜水艇在水下时,由于艇壳不能任意改变,因此浮力是不变的,要想控制上浮、下沉就只有改变自重,潜水艇两侧都有水舱,与高压气舱相连,高压气体能将水从水舱内排出,减小潜水艇重力,当其小于浮力时潜水艇就上浮;当浮力大小等于重力,潜水艇可在水中任一位置保持静止,即悬浮;关闭高压气舱使进水口打开,在水压作用下水舱进水,自重增大到大于浮力时,潜水艇开始下沉。 3.气球和飞艇 气球和飞艇是漂浮在空中的,内部所充气体的密度必须小于空气的密度,一般充有氢气或氦气,充气时体积增大,浮力增大,当浮力增大到大于其重力时,气球和飞艇就上升;反之,排出一部分氢气或氦气时,气球和飞艇就下降,因此它们是通过改变体积来实现上升和下降的。 热气球是通过加热的方式使气球内气体热膨胀,从而减小气体的密度,因此热气球只要停止加热,气球体积就会缩小,浮力减小,降回地面。 【典型例题】 类型一、物体的浮沉条件 1、如图所示,甲、乙两杯盐水的密度分别为ρ甲、ρ乙。将同一只鸡蛋先后放入甲、乙 两杯中,鸡蛋在甲杯中处于悬浮状态,所受浮力为F甲;在乙杯中处于漂浮状态,所受浮力为F乙。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A.ρ甲>ρ乙B.ρ甲<ρ乙C.F甲>F乙D.F甲<F乙 【答案】B 【解析】鸡蛋在甲盐水中悬浮,所以鸡蛋的密度等于甲盐水的密度;在乙盐水中漂浮,所以鸡蛋的密度小于乙盐水的密度。因此乙的密度大于甲的密度,所以A错误,B正确。 鸡蛋在甲中悬浮,所以此时浮力等于重力;在乙中漂浮,浮力也等于重力,因此在甲和乙中所受浮力相等,所以CD都错误。 【总结升华】此题主要考查了浮沉条件,一定要掌握物体浮沉情况与密度的关系。

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练习题

一、填空题 1、一个质量是60g的鸡蛋悬浮在盐水中不动时,它受到的浮力是_____N,如果往盐水中注入清水,鸡蛋将_______。(填“下沉”“上浮”或“不动”)(g=10N/kg) 2、右图是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独竹漂”的表演场景。若表演 者脚下的楠竹的质量为12kg,排开水的体积为0.06m3,则楠竹 受到的浮力为_____N,运动员和手中细竹竿共重_____N。 (g=10N/kg) 3、刚倒入玻璃杯中的雪碧会产生很多小气泡。此时,将一些葡萄干加入杯中,有些葡萄干会沉入杯底,这些葡萄干表面因吸附足够的小气泡,受到的浮力_____重力,从而上浮;上浮到液面后,由于小气泡破裂,导致它们受到的浮力______重力,于是又沉入杯底(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4、一艘轮船从海里驶入河里,它受到的重力大小________,它受到的浮力_______,它排开水的体积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船要_______一些(填“上浮”、或“下沉”)。 5、饺子在水中煮一会儿会漂起来,是因为饺子受热膨胀,体积_______,受到的浮力_______,重力小于浮力,上浮到水面(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二、选择题 ()6、列四个情景中,受到的浮力增大的物体是

A B.从长江驶入大海的轮船 C D.在码头装载货物的轮船()7、A、B、C、D是四个体积、形状相同而材料不同 的球,把它们投入水中静止后的情况如下图所示,它们当中 所受浮力最小的是 A.A球B.B球C.C球D.D球 ()8、把甲、乙两个质量相等的不同物体放入水中,它 们静止时的情况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乙物体受到的浮力 B.甲物体受到的浮力大于乙物体受到的浮力 C.甲物体受到的浮力小于乙物体受到的浮力 D.无法判断谁受到的浮力大 ()9、一个很薄的塑料袋(质量不计)装满水,袋口扎紧后挂在弹簧测力计下,读数是6N,若使塑料袋体积的2/3浸在水中称,弹簧测力计的读数接近于 A.0N B.6N C.4N D.2N ()10、同一个鸡蛋先后放入水和盐水中静止时,鸡 蛋在图甲中漂浮、在图乙中沉底,如图所示。由此可知 A.甲图中的鸡蛋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 B.乙图中的鸡蛋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 C.甲、乙两图中鸡蛋受到的浮力大小相等

《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练习题

《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练习题 一、填空题 1、一个质量是60g的鸡蛋悬浮在盐水中不动时,它受到的浮力是_____N,如果往盐水中注入清水,鸡蛋将_______。(填“下沉”“上浮”或“不动”)(g=10N/kg) 2、右图是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独竹漂”的表演场景。若表演者脚 下的楠竹的质量为12kg,排开水的体积为0.06m3,则楠竹受到的 浮力为_____N,运动员和手中细竹竿共重_____N。(g=10N/kg) 3、刚倒入玻璃杯中的雪碧会产生很多小气泡。此时,将一些葡萄 干加入杯中,有些葡萄干会沉入杯底,这些葡萄干表面因吸附足够 的小气泡,受到的浮力_____重力,从而上浮;上浮到液面后,由于小气泡破裂,导致它们受到的浮力______重力,于是又沉入杯底(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4、一艘轮船从海里驶入河里,它受到的重力大小________,它受到的浮力_______,它排开水的体积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船要_______一些(填“上浮”、或“下沉”)。 5、饺子在水中煮一会儿会漂起来,是因为饺子受热膨胀,体积_______,受到的浮力_______,重力小于浮力,上浮到水面(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二、选择题 ()6、列四个情景中,受到的浮力增大的物体是 A.从深水处走向海岸沙滩的游泳者B.从长江驶入大海的轮船 C.海面下正在下沉的潜水艇D.在码头装载货物的轮船 ()7、A、B、C、D是四个体积、形状相同而材料不同的球,把它们投入水中 静止后的情况如下图所示,它们当中所受浮力最小的是 A.A球B.B球C.C球D.D球 ()8、把甲、乙两个质量相等的不同物体放入水中,它们静止 时的情况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乙物体受到的浮力 B.甲物体受到的浮力大于乙物体受到的浮力 C.甲物体受到的浮力小于乙物体受到的浮力 D.无法判断谁受到的浮力大 ()9、一个很薄的塑料袋(质量不计)装满水,袋口扎紧后挂在弹簧测力计下,读数是6N,若使塑料袋体积的2/3浸在水中称,弹簧测力计的读数接近于 A.0N B.6N C.4N D.2N ()10、同一个鸡蛋先后放入水和盐水中静止时,鸡蛋 在图甲中漂浮、在图乙中沉底,如图所示。由此可知 A.甲图中的鸡蛋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 B.乙图中的鸡蛋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 C.甲、乙两图中鸡蛋受到的浮力大小相等

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学案

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 一、学习目标: 1.知道物体的浮沉条件。 2.会对生活中浮力的现象加以解释。 3.知道轮船、密度计、潜水艇、气球和飞艇的工作原理。 4.以极度热情参与课堂,提高学习的自信心。 重点:掌握物体的浮沉条件及浮力应用。 难点:通过调节浮力和重力的关系来得到或增大可利用浮力,初步建立应用科学技术的意识。 【课前预习】 利用25分钟时间预习课本57—59页,用红笔勾画出重点,标记出疑点,在充分预习的基础上,独立认真完成学案;鼓励提前在组内及组间进行相互讨论研究或请教老师,以备上课时展示和质疑。 【课内探究】 二、导入新课: 同学们都吃过饺子,但你们煮过饺子吗?谁能说一下饺子下锅后,浮沉情况的变化?为什么饺子下锅后先下沉,悬浮再上浮,最终漂浮在液面上,它所受力的关系又是怎样的?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 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物体的浮沉条件(重难点) 问题1:浸在液体中的物体都会受到浮力,但是有的物体要上浮,有的却要下沉,这是为什么?你能画出图中物体所处几种状况下受力的情况吗? 物体上浮:F浮G物上浮的物体最终要漂浮,物体漂浮:F浮G物物体下沉:F浮G物物体悬浮:F浮 G物(根据上图你能说出什么是悬浮吗?)

其中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的是和。处于非平衡状态的是和。 问题2:利用上浮、悬浮、下沉时F浮和G物的关系推导:物体上浮: ρ物_______ρ液物体下沉: ρ物_______ρ液物体悬浮: ρ物_______ρ液 物体上浮过程中:未露出液面时,F浮(不变、变大、变小),露出液面后F浮(不变、变大、变小)直到F浮 G物时,物体漂浮在液面上。 问题3:如图新鲜的鸡蛋在清水中要下沉,为什么?你能想办法让它悬浮吗?大家动手做做看。这是通过哪种方法来增大浮力,从而调节浮力和重力关系来实现悬浮的呢?增大浮力还有什么方法? 针对训练:1.一个质量是50g的鸡蛋悬浮在盐水中,它受到的浮力是_______N。 (g=10N/kg)2. 某课外活动小组在探究物体的“浮沉条件”时,将重为100g的物体放入盛满水的盆中,有90g水溢出,则() A.物块会浮在水面上 B.物块会悬浮在水中 C.物块会沉入盆底 D.不能据此判断出物块的沉浮 探究点二:浮力的利用:(难点) 问题1:采用“空心”的办法增大浮力—轮船的发明 (1)观察课本图10.3-5思考怎样能让橡皮泥浮在水面上? (2)橡皮泥为什么能漂浮在水面上? (3)轮船原理:采用________的办法,增大可以利用的________,使密度大于水的钢铁能漂浮在水面上。 【合作探究】 1. 同一艘轮船从河流驶入海里的过程中,轮船的重力、轮船受到的浮力、轮船的排水 量、轮船排开液体的体积、轮船的吃水线这几个量中哪些没有变化?哪些有变化?怎样变化? 2. 同一艘轮船从河流驶入海里是浮起一些还是沉下一些?

《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练习题及答案

《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 一、填空题 1、一个质量是60g的鸡蛋悬浮在盐水中不动时,它受到的浮力是_____N,如果往盐水中注入清水,鸡蛋将_______。(填“下沉”“上浮”或“不动”)(g=10N/kg) 2、右图是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独竹漂”的表演场景。若表演者脚下的楠竹的质量为 12kg,排开水的体积为0.06m3,则楠竹受到的浮力为_____N,运动员和手中细竹竿 共重_____N。(g=10N/kg) 3、刚倒入玻璃杯中的雪碧会产生很多小气泡。此时,将一些葡萄干加入杯中,有些 葡萄干会沉入杯底,这些葡萄干表面因吸附足够的小气泡,受到的浮力_____重力,从而上浮;上浮到液面后,由于小气泡破裂,导致它们受到的浮力______重力,于是又沉入杯底(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4、一艘轮船从海里驶入河里,它受到的重力大小________,它受到的浮力_______,它排开水的体积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船要_______一些(填“上浮”、或“下沉”)。 5、饺子在水中煮一会儿会漂起来,是因为饺子受热膨胀,体积_______,受到的浮力_______,重力小于浮力,上浮到水面(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二、选择题 ()6、列四个情景中,受到的浮力增大的物体是 A.从深水处走向海岸沙滩的游泳者B.从长江驶入大海的轮船 C.海面下正在下沉的潜水艇D.在码头装载货物的轮船 ()7、A、B、C、D是四个体积、形状相同而材料不同的球,把它们投入水中 静止后的情况如下图所示,它们当中所受浮力最小的是 A.A球B.B球C.C球D.D球 ()8、把甲、乙两个质量相等的不同物体放入水中,它们静止时的情况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乙物体受到的浮力 B.甲物体受到的浮力大于乙物体受到的浮力 C.甲物体受到的浮力小于乙物体受到的浮力 D.无法判断谁受到的浮力大 ()9、一个很薄的塑料袋(质量不计)装满水,袋口扎紧后挂在弹簧测力计下,读数是6N,若使塑料袋体积的2/3浸在水中称,弹簧测力计的读数接近于 A.0N B.6N C.4N D.2N ()10、同一个鸡蛋先后放入水和盐水中静止时,鸡蛋在图甲中漂浮、在图 乙中沉底,如图所示。由此可知 A.甲图中的鸡蛋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 B.乙图中的鸡蛋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 C.甲、乙两图中鸡蛋受到的浮力大小相等 D.乙图中的液体是盐水 ()11、“094型”潜艇是我国自行研制的新一代潜艇,当它从

物体的沉浮条件及其应用

物体的沉浮条件及其应用 教学目标 物体的沉浮条件及应用; 1. 通过收集关于浮力应用的资料,了解浮力应用的社会价值 2. 知道物体的浮沉条件,并能分析解决相应的物理问题 3. 了解轮船潜水艇、气球、飞艇是怎样工作的,从而明确浮力应用的社会价值 教学重点 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 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况 煮饺子与汤圆,怎么判断熟了没? 二、知识讲解 (一)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判断方法 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的浮沉决定于物体受到的浮力和重力的大小1.浮沉条件通过受力分析 注意:漂浮时V排

2.物体浮沉的判断方法利用密度 注意:判断物体浮沉时,不局限于用某种方法,应根据题目所给条件选择最恰当的方法。上表中的物体应是实心的。 3.漂浮与悬浮的异同点 (1)相同的地方 物体在“漂浮”或“悬浮”时,都是静止状态,都受平衡力作用:F浮=G;即使 物体悬浮于跟容器相接触处,这时物体的底跟容器的底没有挤压作用。 (2)不同的地方 ①在液体中的位置不同。漂浮体总有一部分体积露出液面,它的上表面一定高于液面;但悬浮体上表面一般低于液面,最高也只能跟液面相平。 ②V排与V物的大小关系不同。漂浮体有V漂〈V物;悬浮体有V悬排=V物。三者关系为V漂排〈V物=V悬排。 ③ρ物与ρ液的大小关系不同。漂浮体有ρ物〈ρ漂液;悬浮体有ρ物=ρ悬液。三者 关系为:ρ悬液=ρ物< ρ漂液。 综上分析可知,浸在液体里的物体,不论是在“上浮”或“下沉”的过程中还是在

“漂浮”或“悬浮”的静止状态下,都受到重力和液体竖直向上的浮力作用,都遵守阿 基米德原理。 (二)浮沉条件的应用 1.轮船:物体漂浮条件的应用。视频1、2 (1)轮船在不同的水中(如江水、海水)都处在漂浮状态所受浮力相等; (2)轮船排水量是指轮船排开水的质量。 根据物体漂浮条件可知:F浮=G物+G船;G排=G物+G船;m排=m物+m船 2.潜水艇:靠改变自身重力实现浮与沉视频 注意:潜水艇在水下时浮力不变,充水时,重力增大,当重力大于浮力则下沉;排水时,重力减小,当重力小于浮力则上浮。 3.气球:升空时气球里充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返回时放掉一部分气体,使气球的体积变小,浮力减小且小于重力。视频 4.密度计:物体漂浮条件的应用 注意:密度计是用来测量液体的密度,密度计在不同的液体中所受浮力相同,因此在密度大的液体中排开的液体的体积小,所以密度计刻度上小下大。 比较:探测气球和热气球浮沉原理 盐水选种:配置盐水,使其密度小于优质种子的密度而大于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