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研究方法名词解释

教育研究方法名词解释
教育研究方法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

1、外部信度:主要指研究者在相同或相似的条件下对同一课题能否进行重复研究,结果是否能保持前后一致。(侧重分析结果的可检测性和可重复性)

2、信度:是指研究资料、研究结果的前后一致性、稳定性,以及研究能在多大程度上重复。

3、效度:是指研究结果与预期目标的符合程度。

4、外在效度:指研究结果能够被推而广之的范围。即指研究结论的普遍有效性。

5、中文报刊资料索引

6、比较性原则

7、可行性原则

8、全面性原则

9、创新性原则

10、摘要:即内容提要,用精炼的语言介绍论文的主要内容和观点,是文章内容的高度浓缩。

11、原始文献:指未经证实正式发表或形成正规载体的一种文献形式。

12、直接文献:以作者本人的时间为依据创作而成的原始材料,或直接事件经过、研究成果、新知识、新技术的文献,具有创造性,有很高的直接参考和借鉴使用价值,但它的主产分散不够系统。

13、写作提纲:是一种概括地叙述纲目、要点的公文。它不把全文的所有内容写出来,只把那些主要内容,提纲挈领式地写出来。14、关键词:关键词是用于表达文献主题内容

15、顺查法:按时间范围,以所检索课题研究的发生时间为检索始点,按事件发生、发展时序,由远及近,由旧到新的顺序查找。

16、逆查法:由近及远,由新到旧的顺序查找。针对现实问题进行横向研究时使用;资料具有时效性、提出观点具有新意。

17、引文索引法:也称为跟踪法,是以已掌握的文献中所列的引用文献、附录的参考文献作为线索,查找有关主题的文献。特点在于文献涉及范围比较集中,获取文献资料方便迅速,并可不断扩大线索。

18、滚雪球法:是找一篇要查找的相关文献,然后根据这篇文献莫为提供的参考文献目录,还可以找到几篇有关的文献,再从这几篇文献的末尾查找新的文献,又可以找到更多的文献,如此线索越来越多,就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滚雪球法的先決条件是事先掌握一篇或数篇相关文章,利用这些相关文章寻找更多相关的文章,因此相关文章就像珍珠或雪球一样愈滚愈大(多)。

19、观察法:指人们有目的、有计划地借助感官和辅助仪器,对处于自然状态下的客观事物进行系统考察,从而获得经验事实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

20、教育叙事研究:就是一个将客观的过程、真实的体验、主观的阐释有机融为一体的、一种教育经验的发现和揭示过程。是对那些富有价值的教育事件和具有意义的教学活动的描述与揭示。指以叙事的方式开展的教育研究,它是研究者通过对有意义的校园生活、事件、经验和行为背后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和教育信念的体验,从而发现教育的本质、规律和价值意义。

21、腐损测量:腐损是指人们在活动时,有选择的使用某类物体所造成的腐蚀和磨损。

22、累积物测量:对人们遗留下来的物质进行的观察,以推测人们的行为和特征。

23、行为标志观察:通过一些表面的或无意识的现象来推测人们的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念等。它的理论假设是:这些现象是人们行为和态度的间接反映。

24、问卷法:问卷是一份精心设计的问题表格;利用这份问题表格,以测量教育领域中人们的行为、特征和态度等的研究方法。

25、访谈法:就是研究性交谈。是以口头咨询的形式,根据被访者的答复搜集客观的、不带偏见的事实性资料,以准确说明样本所代表总体情况的方式。26、稳定系数:同一观察者在不同时间观察结果的符合度;

27、实验法:研究者按照研究目的,合理地控制或创设一定条件,人为地变革研究对象,从而验证假设探讨教育现象因果关系的一种研究方法。

28、自变量:是由研究者主动操纵而变化的变量,是能独立地变化并引起变量变化的条件、因素或条件的组合。即变化的措施、条件。29、逆时性原则 30、明确性原则

31、无关变量:是一个相对概念,相对于一项研究的自变量和因变量关系而言。如果对无关变量变化的影响不加以

控制或者消除,就无法确定因变量变化的根本原因。

32、信度系数:不同观察者在不同时间观察结果的符合度。33、价值性原则

34、抽样:即从调查对象的总体中按一定方式抽取一部分个体过程。抽样有概率抽样和非概率抽样两种。

35、因变量:是由自变量的变化引起被试行为或者有关因素、特征的相应反应的变量,它是研究中需要观测的指

标。

36、选择性原则37、相关度:不同观察者观察结果的符合度;

38、非结构式访谈:又称非标准化访谈,深度访谈,自由访谈。是一种无控制或半控制的访谈,事先没有

统一问卷,而只有一个题目或大致范围或一个粗线条的问题大纲,由访谈者与访谈对象在这一范围内自由

交谈,具体问题可在访谈过程中边谈边形成边提出。

二、思考题

1. 培养研究型教师的现实意义是什么?

⑴信息化时代对教师的要求:21世纪是知识化信息化的时代,为应对信息社会对教师的挑战,必须具备自我更新自

我改造的能力,这一能力需要教师通过钻研和活化专业知识来实现。

⑵国际竞争对教师挑战:国际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教育不仅要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还要培养大批的创新

型人才。创新型学生的培养离不开具有创新能力的老师。科学研究是创新教师培养的必经途径。教育科学研究是培

养研究型教师的关键

⑶学校教育科学化的必要环节:为适应教育发展,教师不仅懂得教育理论和灵活掌握各类知识,而且具有研究教育

现象和教育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只有教师参与科学研究才能推动教育实践不断科学化和完善化。

⑷发挥教师经验优势,建立中国特色教育理论:调动广大教师的科学研究热情,发挥他们的经验优势,挖掘他们的

研究潜力,培养一支既懂理论又善研究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成为教师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培养研究型教师是新时期社会发展的现实要求;培养研究型的教师是教育发展的客观要求。

2. 试述教育科学研究的社会价值。

⑴教育科学研究必须推动教育实践的进步。这是由教育科学研究的性质所决定。性质:是一项具有极强实践性的理

性活动。

⑵教育科学研究必然促进教育理论的发展。科学研究是发展和完善教育科学的基础。教育科学研究是建立具有中国

特色教育理论的重要前提。

⑶教育科学研究是培养研究型教师的关键。信息化时代对教师的要求;国际竞争对教师挑战;学校教育科学化的必

要环节;发挥教师经验优势,建立中国特色教育理论。

3. 为什么教育科学研究必须促进教育实践的进步?教育科学研究必须推动教育实践进步。这是由教育科学研究

的性质所决定。教育科学研究的性质:是一项具有极强实践性的理性活动。

4. 科学技术发展对教育科学研究的影响是如何体现的?

⑴科学技术的发展为教育研究提供了日益精细的研究工具和手段

⑵科学技术的发展对教育科学研究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⑶科学技术发展为教育研究提供新的思维范式

5. 选择和确立课题的标准是什么?⑴问题必须有价值⑵问题必须具体明确⑶问题要有新颖性,有独创性⑷

问题要有可行性

6. 好课题的明确性如何体现?

⑴研究方向明确:研究者本人的总目标主攻方向⑵研究主体明确:

⑶研究概念明确:⑷研究范围明确:时间范围、地点范围:

⑸研究内容明确:特殊教育、教育政策评价⑹研究方法明确:文献法、问卷法、实验法等

7. 浅析选择和确立课题的创新性。

⑴时间新:富有时代感,研究前沿性问题⑵内容新:打擦边球,搞交叉学科、避免重复

⑶方法新:角度新和方法新;如教育叙事、口述法、人类学方法

⑷理论新:借鉴相关学科或其他学科理论。如全息论、多元智力理论、后现代理论。

8. 浅析选择和确立课题的价值性。好课题首先必须具有研究价值——两个纬度:历史价值和现实价值。

⑴是否对原有研究成果的补充和完善?⑵是否对原有研究成果和流行观点纠谬⑶是否填补了教育科学研究的空白?

⑷是否是新发明、新见解、新创造?⑸是否是教育领域中亟待解决和关键性

问题

9. 选择课题时,如何理解课题的可行性?

⑴内在可行:指研究者是否具备研究解决某课题的主客观条件。主观:理论水平、业务水平、研究能力、兴趣、特长、相关知识水平等。客观:时间、精力、体力。

⑵外在可行:指研究的外部环境是否适合。如领导、导师是否支持、研究资料能否获得、研究设备准备如何、资金是否到位、相关人员支持与否等等

10. 教育科学研究中资料搜集应把握哪些原则和方法?(重点)

⑴原则

①比较性原则:资料选择时,研究者往往注意搜寻与研究观点一致的资料,但远远不够,而是既要选证明观点的资料,还要选与观点对立的资料;只有将两方面的资料都加以掌握,才能使研究资料充分、论证有力、逻辑严密、无懈可击。

②选择性原则:在资料极为浩瀚的社会背景下,如何从大量的资料中搜寻有效和精华资料,必须遵循选择性原则。

③全面性原则:搜集资料一定要照顾到事物的所有方面和事物发展的全过程,不可以局部资料反映全体,以特殊情况代替一般。

④逆时性原则:从最近的研究资料查找起,由近及远。减少无效和低效劳动

⑤直接性原则:尽量搜集和利用直接资料,少用间接资料,避免使用转手资料,使研究更为真实可信。

⑵研究资料的搜集方法

①顺查法:对事物的产生发展进行纵向梳理时使用;易发现事物的内在发展特点和演变规律

②逆查法:针对现实问题进行横向研究时使用;资料具有时效性、提出观点具有新意。

③引文索引法:优势:直接接触最重要、最核心最关键的资料;劣势:使用资料缺乏新意,难以出奇制胜

④综合查找法

11. 搜集资料需要把握那些原则?(与第10题重复)

12. 根据资料来源,分析研究资料的种类(现实性资料、文献性资料)

⑴现实性资料:主要来自现场调查、实验观察、问卷调查、测试评估和口头访谈等。这类资料面对的是现实情况,此类资料主要用于了解现实问题,解决实际的教育实践问题。

⑵文献性资料:主要体现为文字、图形、声音、图像等形式,包括历史文献、挖掘古物、人物传记、档案资料、回忆录、文学作品、日记、教师日志、听课笔记、甚至学生作业等。文献性资料主要用于研究历史上的教育问题或从历史角度研究教育问题。

当然,对于具体的研究课题而言,往往是以某一类资料为主,兼用另一种资料。

13. 引文索引法查阅资料有何利弊?⑴优势:直接接触最重要、最核心最关键的资料⑵劣势:使用资料缺乏新意,难以出奇制胜

14. 请按加工程度,分析教育资料的类型及特点。

⑴一手资料:是以作者本人的实践为依据创作而成的原始资料,或者直接记录事件经过、研究成果、新知识、新技术的资料。此类资料真实性强,具有很高的直接参考和借鉴价值;缺点在于储存分散,不够系统,不易查找。

⑵二手资料:是对原始文献加工整理使之系统化,并在研究中作为论据使用的资料。二手资料是对一手资料的加工产品,实际属于派生资料与间接资料,它获取方便且系统,利于研究者直接使用。但由于经过他人的加工,故真实性欠佳。

⑶三手资料:是对别人使用为论据的教育资料的重新引用。实际是对援引资料的再次援引。带有了更为明显的加工痕迹,其真实性、可靠性相对而言最差。

对资料而言,加工的程度越小,资料的可信度越大,真实性就越强。衡量资料质量的绝对标准是看它是否符合客观实际,解决问题的深度和广度如何。

15. 资料记录的形式以及资料记录的具体要求?

⑴资料记录的形式:卡片记录法:记录作者(们)的姓名;文章和书籍的标题;出版的杂志或书籍及页码;出版者、出版地点、出版时间、期号或版次。

⑵资料记录的具体要求:

①便于分类查找:记录用卡片或活页纸,不使用记录本;每一条卡片或活页只记录一条内容;记录形式须统一,确保记录内容齐全。

②力求简明扼要:根据使用的价值、内容、时间、采取不同的形式。总之力求简明,减轻记录负担,能少记就少记、能不记就不记。

③内容具体明确:记录不宜只抄题目;切忌使用代码、暗语、缩略语等。

④录入精确无误:需注明作者、出版时间、版次、摘抄页码、甚至原藏书处;忠于原文,切忌随意改动,可加注说明;记录需在理解文章的基础进行记录,切忌断章取义。

16. 请解释科学研究的信度、效度及其相互关系(重点)

⑴信度是指研究资料、研究结果的前后一致性、稳定性,以及研究能在多大程度上重复。

⑵效度是指研究结果与预期目标的符合程度。

⑶信度和效度的关系:①度和效度是教育科学研究价值的必要测量手段。

②信度高,效度未必就高;③信度低,效度必然低。④效度高,则信度必然高;⑤效度低,信度可高可低。

17. 拟定写作提纲的意义何在?

⑴拟定提纲:构思的具体化⑵形式:标题提纲、句子提纲、段落提纲

⑶作用:①定型思路,保持相对的稳定性②保证论文首尾相连,前后贯通③利用随时调整思路、凸现重点

18. 试述研究报告的主要构成部分以及题目和摘要的技术要求?

⑴主要构成部分:论文题目;作者;摘要;关键词;正文部分;题注、脚注和尾注;参考资料。

⑵题目的要求:①准确反映论文内容②简洁精炼,切忌过长③新颖独特,引人入胜④反映学科,便于分类

⑶摘要的要求:①清晰易懂②短小精炼③新颖独特

19. 请解释论文摘要的写作意义及要求。

⑴作用:①为读者提供选择阅读的机会②便于计算机管理和读者检索⑵要求:①清晰易懂②短小精炼③新颖独特

20. 为什么说访谈法是一种灵活方便的研究方法?(与第24题重复)

⑴可结构式、也可非结构式;

⑵规模可大可小;⑶主观、客观问题皆可提问;

⑷获得其它方法难以获得的信息;

⑸使用对象非常广泛:有知、低知;。

⑹可以进行多次、补充性访谈。

21. 简述单人访谈和多人访谈的优缺点

⑴单人访谈

优势:①没有外在事物和他人的干扰,访谈双方更容易沟通②谈话内容更容易深入透彻,可以获得其它研究方法无法收集到的资料劣势:①谈话内容多受被访者知识水平认识能力等主观因素的影响②由于其记忆力等生理原因,内容出错率大③谈话范围不易拓宽⑵多人访谈

优势:①可以集思广益;②互相启发,彼此印证;弥补了单人访谈的不足。

劣势:①容易受人事关系的影响,在一些敏感问题上会出现知而不言、言不由衷的情况②谈话难以透彻和深入。

22. 叙述访谈法使用中,访谈前和访谈中的具体技巧

⑴访谈前:

①通过关系,递交预约;建立信任,解除顾虑,达成合作;明了访谈主题内容,做好事前准备;使被访人了解自己工作的重要性;

②事前拟订访谈提纲,做到胸有成竹;

③向被访人介绍自己情况,建立信任,消除隔阂;④采取谦虚、求教的态度,不可强硬;

⑤对被访人背景情况有尽可能详尽地了解;

⑥预设偶发事件,考虑好相应的对策;

⑦必须“穷尽”相关书面背景资料

⑵访谈中的技巧:

①可预设论调,保持谈话的客观性

②提出问题应明确而具有开放性

③控制访谈人的情绪和心情:客观中立

④尽量避免打断被访人的言谈⑤保持主动,避免谈话跑题;

⑥随时增加谈话内容;敏感问题稍后提

⑦态度谦虚、真诚,以倾听为主;

⑧访谈环境安静,避免人数过多;

⑨访谈时间不宜太长,以免出现负面影

响。

23. 访谈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与第22题重复)

24. 试分析访谈法及其优缺点。

⑴优势:

①访谈是一种面对面的社会交往过程。访谈成功与否取决于访谈者的社会交往技巧;

②访谈内容具有更强烈的个人色彩;③访谈法较其它方法更为灵活方便深入;

④研究环境具有较强的可控性:对不理解和误解问题可以解释;回答不完全和不准确可以追问;回答错误时,可以及时纠正⑵局限性:

①被访人和访谈人的社会地位、生活经历、思想观念等因素影响访谈资料的客观性;

②访谈对象的“回答效应”——大众观点③敏感性、尖锐性、私密性问题不宜访谈

④访谈费用高、费时长、费人力,代价昂贵。

⑤访谈法是一种有效深化研究的补充性方法

25. 相对于问卷法等方法,分析访谈法的特点。(与第24题重复)

26. 问卷设计应把握哪些原则?

⑴问卷设计应首先为被调查者着想⑵对阻碍问卷调查的因素有明确的认识⑶从多个不同角度考虑问卷设计工作

27. 编制问卷时,答案的设计有什么要求?(与第31题重复)

⑴答案设计必须保证穷尽性⑵答案之间必须保证排斥性⑶根据实际情况和研究需要确定变量的测量层次。

28. 简述问卷设计的基本步骤。⑴探索性工作:文献阅览,先期访谈⑵设计问卷初稿⑶试用和修改

29. 分析开放式问题和封闭式问题及其优缺点

⑴开放式问题

优点:①不受限制、填答自由;②答案较自然、贴切;③生动、富于表现力;④资料多样、丰富;

缺点:①对被调查者有较高要求;②填答困难、费时、费力;③资料难于定量统计分析

⑵封闭式问题优点:①填答方便、容易、省力;②获得资料集中,便于资料处理;③易于定量统计和分析;缺点:①缺乏表现力,可能不够准确贴切;②限定填答范围和方式,缺乏自主性;③填答偏误难以发现。30. 问卷设计中,问题和答案应按怎样的方式排序?

(1)熟悉问题在先,不熟悉问题放后;(2)感兴趣问题在先,不感兴趣放后;(3)封闭式问题在先,开放式问题放后;(4)客观问题在先、主观问题放后,最后问个人背景问题;(5)按照逻辑关系排

31. 问卷设计中,问题和答案设计有何具体要求?

⑴答案设计具体要求①答案设计必须保证穷尽性;②答案之间必须保证排斥性(互斥性);③根据实际情况和研究需要确定变量的测量层次。

⑵问题的设计要求

①用简单语言提问,勿用专业术语;

②尽量明确简短,避免语言含糊;

③避免双重和多重含义;

④提问不可带倾向性,保持中立;⑤提问不可使用否定形式;

⑥勿用不清楚的名词概念;

⑦不直接问敏感性问题

⑧问题框架要明确

⑨问题的指向要明确

⑩问题和答案要配套

32. 问卷法的特点(优缺点)。

⑴优点:

①节省时间、人力和资金

②极好的匿名性,便于调查私密性问题;③可避免研究者不同的主观暗示造成的影响

④便于定量统计和分析

⑵弱点:

①填答的被研究者范围受到限制

②回答率往往难以保证;

③问卷不宜过长,调查问题数目受到限制④难以保证问卷填答的环境和质量:填答时的相互影响或代答;难以发现误答和错答的情况;不答或不严肃情况难以避免。

33. 教育叙事研究有何特点?

⑴叙述事例必须是已经发生的、真实的

⑵以人物及其所想所感为主线

⑶故事情节应当跌宕起伏、扣人心弦⑷教育叙事应令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

⑸获得教育理论或教育信念的方式是归纳不是自我陶醉,而与众人共享

34. 教育叙事研究的在中国教育领域得以快速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⑴教育研究必须回到具体教育活动中

⑵人文主义对教育研究的急迫需要⑶后现代社会要求人们“反思”

⑷教育叙事是教师专业化的途径

35. 试述教育叙事研究报告的基本要素。

⑴教育思想:叙事研究首先就要体现教师的思想、理念。教师具有怎样的理念,秉持怎样的信仰,决定着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做法。关爱学生、尊重学生、以学生为本的信条会引导着教师在言行举止中事事处处从学生的立场出发,考虑学生将怎样看、怎样想,从而选择有益于学生成长的态度与行为。

⑵教育主题:问题解决的前提是有需要解决的问题,问题解决的动机因素取决于主题性的问题情境。

⑶教育情节:对“教育事件”的描述,尤其是对那些教育矛盾集中的那些事件进行细致描述,在教育叙事研究显得非常关键。

⑷教育反思:教育叙事研究不是简单的叙述,不是课堂教学实录,它的内容则包含教师在教学过后的思考。只有经过这样的反思过程,教师才会在经验实践的基础上进行理论提升,才能不断重新改进自己的教学。

36. 如何有效提高观察的信度?

⑴观测信度随时间而递增,增加观察次数;第一次72%;第二次82%;第三次87%;

⑵增加观察者人数,寻求高符合结果;⑶培训和选择有经验的观察者

37. 试分析局外观察和参与观察及其利弊

38. 请解释参与观察和局外观察及其利弊。

⑴参与观察是研究者亲身投入到所需观察的教育活动和教育情景中去,作为其中的一员,边进行观察,边体验教育所带给人们的感受。

优势:①能够使观察者对被观察事物具有亲身体验;②对研究结果的认识更为细致、具体和深入。

局限:“日久生情”①参与观察容易使观察者“当局者迷”,产生角色“眩晕”;②进行结果评价时可能带有情感因素而有失公正。

⑵局外观察是观察者将自己置身观察现象之外,以旁观者的身份来研究对象的行为和表现;

优势:旁观者清①能使观察者保持相对冷静的心态和较为全面客观的观察视角②观察结果比较客观和公正

局限:①局外观察对教育活动观察时难以细致入微;②对被观察者的思想和情感等难以深刻体验。

39. 解释实验室观察和实地观察的利弊。

⑴实验室观察:观察过程要严格控制,观察条件被提纯;观察目的多研究解释具体事物间的内在因果关系。

特点:①观察条件要求较高;②结论精确、有说服力;③但准备工作麻烦、繁琐;④研究成果不能直接用于教育实践。

⑵实地观察:是在实际教育活动中进行的观察,是教育活动正常进行过程中的附加行为。要求:对教育场所和研究对象不需做主观控制,也无需借助较多的观察工具,观察多以眼观手记为主。

特点:①准备工作相对简单;②观察资料客观自然;③观察资料多反映外部行为。④观察较为被动,等待现象发生;⑤结论模糊、说服力差。

40. 请解释直接观察和间接观察及其各自的利弊。

⑴直接观察是对正在发生、发展和变化的教育活动与教育现象的观察,即观察者亲眼目睹人们的行为举止和教育活动的全过程。

优势:亲眼所见,真实性强;

缺陷:观察者和观察工具在现场出现,会对被观察者产生一定的影响,可能出现虚假动作,导致观察结果的“失真”;

⑵接观察关注的不是正在活动的人和他们的具体行为,而是对人们行为之后、或活动发生之后留下的痕迹所进行的观察。

优点:被观察者的行为相对自然,获得结果更为真实。

缺点:观察效度较低,难以判定观察结果的普遍性;观察资料的获得也有一定的偶然性。

41. 联系实际,谈谈如何提高观察的效度?

⑴准备阶段:①选择适当的研究方法,再确定方案;②研究地点的选择要适合研究目的;③观察对象选择要考虑观察目的的要求;

④观察者是否适合这一观察;⑤内在理论效度是否有操作性、是否有效?

⑵实施阶段:①被观察者行为是否有虚伪性?②观察者本人的价值观和期望对观察结果的影响③观察者本人感官和记忆力的影响

⑶资料处理阶段:观察的效度极难检验,尤其是无结构式观察,因此,结果效度的检验需借助其他方法的结果来比较验证。

42. 设计研究方案(包括研究思路、研究现状、研究方法和具体程序、三级标题提纲)(如中学课程改革、蔡元培的教育思想、分析自我成长的归因研究、中学生手机使用利弊探究)

师范学校资源面向师生和社区的开放式管理

一、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过程设计

05.5~05.7 课题论证,制定研究方案05.8~05.12 各子课题研究的调查及分析报告

2006.1~2006.12 研究资源开发利用管理的相关制度并实施;总结经验,完善制度。

07.1~2007.5 撰写课题研究报告、鉴定结题。

四、研究方法设计1、调查法:2、文献法3、实验法4、评价法

五、研究的预期成果及成果形式1、调查报告6篇;2、研究论文10篇以上;3、相关制度建设;4、经验总结及研究报告

教育研究方法考试试题

教育研究方法试题 试卷编号:12 号 一、填空(1' x20) 1、科学研究由三个基本要素组成:()、科学理论、方法技术。 2、确定性原则是指研究者选择和确定的()应合理适度。 3、遵循确定性原则选题,应注意具体明确、()、难以兼顾的三点要求。 4、阅读研究文献的方法一般有浏览、粗读和()三种。这三种阅读方法各有所长和不足,对于研究工作者阅读分析文献来说,均为非常有用的方法。 5、文献是记录、()、传播和继承知识的最有效手段,是人类社会活动中获取信息最基本、最主要的来源。 6、确定问题的原则有:实践性、可行性、()。 7、根据访谈结构可将访谈分为结构式访谈、非结构式访谈、()访谈。 8、为保证研究的质量,一个好的研究课题应具备:定向性、价值性、()、新颖性。 9、内容分析法常用的三种抽样方式是:来源取样、()、分析单位取样。 10、观察计划和方案的内容包括:观察研究的目的、观察对象、()、观察类型、 观察的取样和时间安排、观察提纲和观察记录表、观察手段和工具等。 11、将被试分为两组,一组施以实验处理称作实验组,另一组不给实验处理,称作控制组,

最后测定对某种刺激的反应,然后比较两组反应上的差异,这称为( 12、研究计划一般包括:课题表述,课题意义,定义、限制和界定,文献查阅,假设,方法,( )7 部分。 13、()是具有不同比重的数据(或平均数)的算术平均数。比重也称为权重,数据的权重反映了该变量在总体中的相对重要性,每种变量的权重的确定与一定的理论经验或变量在总体中的比重有关。 14、选定课题即选择和确定研究课题,它包括两方面含义:()、选择进行时间研究的教育问题。 15、文献研究具有间接性、无反应性、()、保险系数相对较大和便于做纵向分析等 特点。 16.分层随机抽样方法中的抽样比率是样本容量与()的比率。 17、常用的教育调查方法有问卷调查、()、测量调查和调查表法。 18、一份完整的问卷由指导语、()和结束语三部分组成。 19、行动研究的四个基本途径是问题研究、合作研究、叙事研究、()。 20、个案追踪法主要适用于三种研究情境:一是探索发展的连续性;二是探索发展的稳定性、三是探索()对以后其他教育现象的响。 二、单选(1' x25)1、教育研究方法的发展历史,经历的第三个时期是(

教育研究方法 试题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半开卷) 教育研究方法试题 一、单选题(每题3分,共15分) 1.下列关于观察法中编码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策略编码指对人们完成一定任务所用方法、策略的编码 B.常见的一些编码有:过程编码,活动编码,策略编码和行为编码 C.过程编码指对事物过程的编码,其编码名称是阶段和步骤 D.活动编码指按照一定的种类进行的内容编码 2.对于调查访问,下面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 A.在访问时,与被访者谈得越投机越好 B.在访问时,调查者用眼睛、神态与被调查者交流是不礼貌的 C.在访问时,座位的安排无关紧要 D.-般情况下,只要受访者允许,访谈者应该尽可能使用录音机 3.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 A.一般情况,研究计划的形式分为七个部分,对于特定的研究项目不可能提出其它一些研究计划的形式 B.研究计划的准备是研究过程的重要一步,许多研究在开始进行之后都要求提交研究计划 C.具体到不同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尽管存在着性质和层次上的差异,研究工作的程序是一成不变的 D.研究计划应包括以下三方面内容:研究目标和理论框架,以往研究的考察,研究的设计与方法 4.关于实验设计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将被试分为两组,一组施以实验处理称作实验组,另一组不给实验处理,然后测定他们对某种刺激的反应。比较两组反应上的差异不能被认为是实验处理的结果 B.组间设计的优点是:可以进行比较;缺点是:两组被试相等的假设难以得到保证,各种无关变量的控制,两组也难以做到完全相等。因此,对实验结果的解释上,可靠性就要降低 C.事前测定和事后测定比较设计是按照测定被试的方式来分类的设计类型 D.事前测定,是指在实验处理实施前对被试时行有关研究内容方面的测定,事后测定是指在实验处理实施后对被试进行有关研究内容方面的测定。前后两次测定的差

《教育研究方法》形考作业4答案

《教育研究方法》形考作业4答案 第十章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 虚无假设(或零假设), 2. α错误, 3.小概率事件, 4. 正态分布, 5. t 分布,6. F 检验和z 检验,7. 卡方检验(χ2 ),8. 符号法、符号秩次法 ,9. 秩次检验法、中数检验法,10. t 检验,11. 非正态分布,12. 卡方检验、百分数检验等,13. ()∑ -= e e f f f 2 2 χ ,14. 非参数方法、参数方法,15. 四分相关 二、名词解释: 1. 虚无假设 H o ,在推论研究假设之前所提出来的与研究假设相反的假设。这一假设是不存在的,故称之为虚无假设。 2. 研究假设 H 1,研究中所欲证明的假设,又称为科学假设、对立假设。一般为假设两个总体参数之间有差异。即μ1≠μ2或μ1<μ2或μ1>μ2。 3.α错误又称为显著性水平,Ⅰ型错误,是指在否定虚无假设、接受对立假设时所犯的错误,即是将属于没有差异的总体推论为有差异的总体时,所犯的错误。 4.β错误是指在接受H 0为真时所犯的错,在接受H 0为真,而拒绝H 1时,势必有一部分属于H 1总体的部分样本,被视为H 0的部分,而被否定在H 1之外。 5. 6. 样本分布指样本统计量的分布情况和形态,例如正态分布等。它是统计推论的重要依据。 三、简答题: 1. 建立假设、选择单测或双测检验方式;计算标准误、计算临界比率CR ;查表进行推论等。 2. 概率统计的小概率事件的理论,小概率事件的出现被认为是随机误差造成的,而不是系统误差造成的,可以忽略。 3. 使用的样本标准误由两个总体或样本的标准差经过数学变换组成;两总体都为正态分布;存在相关问题等。 4. 可以用来同时检验一个因素两项或多项分类的实际观测数据与某理论次数分布是否相一致的问题,或有无显著差异的问题;还可用于检验两个或两个以上因素各有多项分类之间是否有关联或是否具有独立性的问题。 5. 非参数检验法与参数检验法相比其特点:(1)非参数检验一般不需要严格的前提假设;(2)非参数检验特别适用于顺序资料;(3)非参数检验很适用于小样本,并且计算简单;(4)非参数检验法最大的不足是没能充分利用数据资料的全部信息;(5)非参数检验法目前还不能用于处理因素间的交互作用。 6. 小样本,虽然总体标准差未知,但知道样本标准差,总体是正态或近似正态分布,两独立样本的总体标准差被认为相等(21σσ=)等。 7. 单侧检验指按分布的一侧计算显著性水平概率的检验。用于检验大于、小于、高于、低于、优于、劣于等有确定性大小关系的假设检验问题。这类问题

《教育研究方法》2017期末试题及答案

《教育研究方法》2017期末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2分。合计30分) 1.在假设检验过程中允许犯第一类错误的概率又称为事件。 2.外在效度是指实验结果的性,或推论、应用之范围的准确性。 3.结构型问卷又称封闭式问卷,即在研究者事先规定的各种答案中,填答者选择认为符合 当时意见、态度的一个或几个答案。 4.测验的性是关于测验系统化过程好坏程度的指标。包括以下诸方面:测验刺激的客观性、量化的客观性、推论的客观性。 5.取样是选取某一段时间作为观察记录的对象。 6.测验是一种系统化了的程序和一种测量的。 7.文献法的一般过程包括五个基本环节,分别是:提出课题或假设、研究设计、搜集文献、整理文献和进行文献。 8.无结构型问卷的结构较松懈或较少,并非真的完全没有结构,只是不将资料,但必须向有关人士问差不多相同的问题,被访问的人数一般较少,自由回答。 9.成就测验是指经过一定的数量化或测验编制程序化的各类教育测验。 10.用专业语言来说,某一个随机事件在n次实验中出现的情况称为该随机事件的次数,各种随机事件在n次实验中出现的次数分布情况称次数分布。 11.文献法和内容分析法都能用于文献的研究,同属于非接触性方法。内容分析法与文献法相比更侧重于分析。 12.以结构形式为标准,问卷法可划分为型和无结构型两种类型。 13. 变量又称调节变量,是自变量的特殊类型,是研究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关系而选择的次要自变量。 14.结构型访问法、半结构访问法、无结构型访问法又被称作封闭型、半封闭型、型。 15.在实验设计中可以采用两种控制无关变量的方法,他们分别是无关变量的和无关变量保持恒定。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合计l5分) 1.下列关于观察法中编码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策略编码指对人们完成一定任务所用方法、策略的编码 B.常见的一些编码有:过程编码,活动编码,策略编码和行为编码

《教育研究方法》复习题

《教育研究方法》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从下列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代号写在题干的空白处) 1.在教育研究的科学化历程中,( B )时期心理学开始成为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论的理论基础。 A.直觉观察时期B.分析为主的时期 C.独立学科时期D.现代教育与现代教育研究方法论的变革时期 2.从古希腊16世纪,在近代科学产生以前,属于教育发展历程的()。 A.直觉观察时期B.分析为主的方法论时期 C.形成独立学科时期D.前实证主义时期 3.教育研究的本质特征是()。 A.整理知识B.创新C.经验描述D.继承 4.教育研究中最基本、最常用的研究方法是()。 A.教育观察研究B.教育调查研究 C.教育测量研究D.教育实验研究 5.教育研究活动的起始环节是() A.收集资料B.选择课题C.提出假设D.制定方案 6.教育研究活动的最后一个环节是() A.教育研究成果的展示B.教育研究成果的交流 C.教育研究成果的评价D.教育研究成果的概括 7.课题论证的目的是() A.避免选题的盲目性B.鉴定选题的准确性 C.审查课题的实用性D.完善课题的合理性 8.对选定的问题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价被称为() A.课题审查B.课题论证C.课题评估D.课题鉴定 9.确立选题的重要依据源于() A.问题的应用价值B.问题的范围 C.问题的学术价值D.问题的意义 10.“书目”属于文献等级中的() A.一次文献B.二次文献C.三次文献D.四次文献

11.在文献检索中,按事件发生、发展时序,由近及远、由新到旧的顺序进行查找的方法是() A.顺查法B.逆查法C.引文查找法D.综合查找法 12.国内外许多学者均通过对自己的孩子进行跟踪观察研究儿童的一般发展,主要采用的观察记录方法是() A.日记描述法B.描述记录法C.轶事记录法D.连续记录法 13.有明确目标、问题和范围,有详细的观察计划、步骤和合理设计的可控制性的观察是() A.结构式观察B.非结构式观察C.直接观察D.参与性观察 14.教育观察研究,根据观察的方式可分为() A.直接观察与间接观察B.参与性观察与非参与性观察 C.自然情境观察与实验室观察D.结构式观察与非结构式观察 15.最早使用日记描述法的是() A.洛克B.裴斯泰洛齐C.皮亚杰D.陈鹤琴 16.能对观察资料进行定量分析和对比研究的是() A.自然情景观察B.实验室观察C.结构式观察D.非结构式观察 17.主要用于反应个体、事件或新异教育现象的调查是() A.普遍调查B.抽样调查 C.现状调查D.个案调查 18.调查不同年代大学生消费观的变化,这属于() A.现状调查B.相关调查 C.发展调查D.普遍调查 19.问卷调查中不为回答者提供具体的答题,而由回答者自由回答的是() A.开放式问题B.事实性问题 C.态度性问题D.封闭式问题 20.问卷调查中问卷的主体部分是() A.标题B.指导语C.问题D.结束语 21.测量的最高层次是() A.定名测量B.定序测量C.定距测量D.定比测量 22.对人们在某一生活时刻或某段时间内的某一研究问题进行的一次性收集资料的研究是()

2010年1月国开(中央电大)专科《教育研究方法》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2010年1月国开(中央电大)专科《教育研究方法》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马全力整理的电大期末纸质考试必备资料、盗传必究!) 说明:试卷代号:2044; 适用专业及层次:教育管理和小学教育、专科; 资料整理于2020年9月29日。 一、判断题 1.搜集教育科学研究文献的主要渠道有: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社会、科学、教育事业单位或机构,学术会议和个人资料交流,计算机互联网。 [答案]对 2.编制测验题目是编制测验的中心环节,测验题目是具体体现测验目的的重要内容,也是决定测验好坏的重要方面。 [答案]对 3.研究的效度是指研究在揭示所研究内容的本质或其规律方面的准确、客观、科学程度,或者说研究结果符合客观实际的程度。 [答案]对 4.文献法和内容分析法都能用于文献的研究,同属于非接触性方法。内容分析法与文献法相比更侧重于定量分析。 [答案]对 5.测验(或,测验量表)法是教育与心理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研究方法,这种方法主要用于人的个性及其它个别心理差异的定量化研究。 [答案]对 6.在实验设计中可以采用两种控制无关变量的方法,他们分别是无关变量的消除和无关变量保持恒定。[答案]对 7.在假设检验过程中允许犯第二类错误的概率又称为小概率事件。 [答案]错 8.两种变量值变化方向无一定规律,即一种变量值变化时,另一种变量值可能变化也可能不变化,并且不变或变大、变小的情况为随机的,这两种变量之间的关系称为零相关。 [答案]对 9.结构型问卷又称封闭式问卷,即在研究者事先规定的各种答案中,填答者选择认为符合自己当时意见、态度的一个或几个答案。 [答案]对 10.测验法又称测验量表法,主要用于人的个性及其它个别心理差异和人的行为个别差异方面的的定量化研究,具有诊断与预测二种功能。 [答案]无错,但不完备 11.随机取样法在理论上最符合概率论原理。当研究者对所研究总体中各类个体的比例不了解,或总体中的个体之间差异程度较小,或样本数目较大等情况下,它是一种很好的取样方法。但是,它有自己的限制要求和局限性:事先把研究对象编号,比较费时费力;如果总体中的个体分散,抽取到的样本的分布也比较分散,给研究带来困难;当样本容量较小时,可能发生偏差,影响样本的代表性。 [答案]完全正确 12.等距变量有相等单位,能用数量准确说明某一量比另一量大(或小)多少,但无绝对零点,像身高、摄氏温度、体重、百分制计分等都是等距变量的例子。 [答案]部分错误 13.操作定义的作用主要有4条:第一,它有利于提高研究的客观性;第二,它有助于研究假设的检验;第三,它有利于提高教育科学研究的统一性;第四,它有利于提高研究结果的可比性。 [答案]无错误,但不完备 14.次数分布也称为频数分布,指的是一批数据中各个不同数值所出现的次数情况,或者是指一批数据

教育研究方法模拟考试题(五套)

第一套教育研究方法模拟考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2分,合计30分) 1.一个具有信度的研究程序,不论其过程是由谁操作, 或进行多少次同样的操作,其结果总是非常( ) 的。 2. 量化处理是对经过编码分类的资料,运用()方法进行加总、求平均、求百分比、进行差异检验等。 3. 在假设检验过程中允许犯第一类错误的概率又称为()事件。 4. 参与性观察指参与到被观察者的生活和活动中去,在活动中()地观察。 5. 量表是一组符号或一组数量,经过某种建构过程,使之依一定规则描述该量表所测量的()特性,可分为四种量化水平:名称量表、顺序量表、等距量表、等比量表。 6.两种变量值变化方向无一定规律,即一种变量值变化时,另一种变量值可能变化也可能不变化,并且不变或变大、变小的情况为()的,这两种变量之间的关系称为零相关。 7. 外在效度是指实验结果的()性,或推论、应用之范围的准确性。 8. ( )文献即曾经历过特别事件或行为的人撰写的目击描述或使用其他方式的实况纪录,是未经发表和有意识处理的最原始的资料。 9. 广义的教育科学研究设计是为解决()问题所拟定的比较详细的规划及付诸实施的全部过程。 10. 测验是一种系统化了的程序和一种测量的()。 11. 结构型问卷又称封闭式问卷,即在研究者事先规定的各种答案中,填答者选择认为符合()当时意见、态度的一个或几个答案。 12. 自变量的不同水平称为()点或实验处理。 13. 测验法又称测验量表法,主要用于人的个性及其它个别心理差异和人的行为个别差异方面的的定量化研究,具有评估、()与预测三种功能。

14.对于自己了解较多的问题,可以选择封闭型访谈;而对于自己了解较少的问题,可以选择()型访谈。 15. 测验的()性是关于测验系统化过程好坏程度的指标。包括以下诸方面: 测验刺激的客观性、量化的客观性、推论的客观性。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合计15分) 1. 下列不属于观察的设计和准备内容的是()。 A. 问题、目的与对象的确定 B. 理论准备、内容、项目与表格设计 C. 试探性观察与观察取样 D. 组成评价专家组 2. 下列关于区分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区分度又称鉴别度,指每一题目对所测量的心理特性(或学习成绩) 的有效程度。 B. 区分度分析有两个方面,一个是题目内部一致性分析,另一个是外在效度的分析。 C. 外在效度的分析与区分度分析无关。 D. 题目内部区分度分析指检查个别试题与整个测验之内间的一致性。 3. 下列关于观察法中编码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策略编码指对人们完成一定任务所用方法、策略的编码。 B. 常见的一些编码有:过程编码,活动编码,策略编码和行为编码。 C. 过程编码指对事物过程的编码,其编码名称是阶段和步骤。 D. 活动编码指按照一定的种类进行的内容编码。

《教育研究方法》笔记整理

教育研究方法笔记整理 第一章教育研究方法概述 一、教育研究方法的定义P3 :教育研究方法是按照某种途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进行教育研究和建构教育理论的方式,是以教育问题为对象、以一定的方法为手段,遵循一定的研究程序,以获得教育规律性知识为目标的一整套系统研究过程。简言之,教育研究方法就是人们在进行教育研究中所采取的步骤、手段和方法的总称 二、内容分析属于文献研究中的一种。 三、教育研究方法的历史发展阶段及各阶段特点P6 【西方】1、1900年以前的教育研究方法、 (1)教育研究方法的萌芽期(古希腊——16世纪前)——直觉观察时期 (2)教育研究方法的形成期(16世纪——19世纪末20世纪初)——分析为主的方法论时期 【时期特点】 (1)研究中心问题域集中到学校教育内部,开始把教育作为一个发展过程来研究 (2)初步形成了以不同哲学理论指导的两种不同的研究方式和研究风格,这就是归纳法和演绎法。 (3)心理学开始成为教育研究方法的理论基础。 (4)教育研究中的方法有所增强,开始了对教育研究方法的研究。 2、20世纪上半叶的教育研究方法(教育研究方法成为独立学科时期) (1)教育研究实证化趋势形成 (2)教育研究方法明显表现出实用主义倾向 (3)教育研究方法受到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论的影响 (4)教育研究方法成为一门独立学科 3、20世纪下半叶以来的教育研究方法 (1)研究方法从偏重实证向综合化方向发展 (2)定性研究法与定量研究法相结合 (3)教育研究方法的现代化 (4)教育研究方法的可操作性越来越强 【中国】 1、20世纪上半叶中国的教育研究方法 (1)引进西方教育研究方法 (2)倡导运用科学的方法研究教育 (3)教育研究方法成为独立的研究领域和学科 2、20世纪下半叶中国的教育研究方法 (1)学习苏联的教育研究方法(1949—1955) (2)教育研究方法的中国化探索(1956---1965) (3)全盘否定前17年教育研究方法(1966---1975) (4)教育研究方法的重建和发展(1976---2000) ①教育研究方法的发展史人们从反思与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教育的经验和教训开始的 ②从当代科学发展的成果中,从与教育科学相关学科中吸取新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适应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相互影响、渗透、汇流的趋势,构建教育研究方法体系 ③许多高等师范院校结合教育系的课程改革,着手教育研究方法类学科研究和建设,开设了

教育研究方法期末考试重点

一、中小学教育研究的类别 1、以研究目的对教育研究所作的分类:基础性研究和应用性研究。基础性研究以抽象、一般为特征,目的是揭示、解释、描述某些现象和过程,直接增加知识的价值;应用性研究以具体、特殊为特征,对基础性成果做进一步验证,目的在于解决某些特定的问题或提供直接有用的知识。(如相对论原理为基础性,核能应用研究为应用性。)学校情境中的教育研究大多为应用性。 2、以研究目的对教育研究所作分类:探索性研究、描述性研究、解释性研究。a、探索性研究。进行新课题,对该课题进行初步了解。缺点是难以提供满意答案;b、描述性研究。对教育中出现的某一情况或事件进行描述,把过程中观察到的情形记录下来;c、对教育中某一现象做出解释。 3、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依教育研究性质或手段区分的两种范式:(1)定性研究:主要用文字来描述现象,从人文学科中推演而来,注重的是整体和定性的信息以及说明的方法。定性研究的5个特征:a、把自然情境作为资料的主要来源,其中研究者起关键作用;b、是描述性的(不采用数据形式);c、关心过程而非结果或产品;d、倾向于对资料进行归纳分析(自下而上,即通过资料找问题);e、关心的最基本的事情是人们对事物的理解。(2)定量研究:模仿自然科学,对教育现象进行观察,是经验的、可定量的研究,研究目的在于确定因果关系,并做出解释。优点:a、消除研究过程中主观性和各种偏向偏见,使研究保持客观、精确;b、把教育实践工作者以为理所当然的东西加以检验。缺点:a、教育现象具有模糊性;b、不仅受物质条件限制,还受伦理上和社会条件的限制。(3)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关系——定性研究为定量研究提供框架,定量研究为进一步定性研究提供条件。 4、教育研究内容可分为宏观的、中管的、微观的。宏观教育研究主要研究社会现象;中观的对应机构;微观研究重点研究人与人之间。在学校情境中主要研究的是微观的。 5、按研究开展地点和资料收藏方式可分为书斋式研究和现场研究。书斋式以查阅资料为主,而非在实践中。现场研究在实践中进行。 6、研究方向尺度分为横向研究和纵向研究。横向研究-同一时间-探索性研究、描述性研究;纵向-不同时间-趋势研究、各年龄组特征研究,定组研究。 7、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区别。①资料来源:定性研究来源于自然情境,定量研究来源于经过严密控制的情境;②研究成果的表现形式:定性研究来源于图片文字,定量研究来源于数据;③对研究关注的方面:定性研究重过程,定量研究重结果;④分析资料的方法:定性研究采用归纳分析,定量研究采用演绎分析;⑤关心的基本项:定性研究关心意义和理解,定量研究关注变量与操作;⑥学术属性:定性研究属社会、历史、人类学类,定量研究属于心理、经济、物理范畴;⑦目标:定性研究目标在于描述现实现象提高认识,定量研究目标在校验理论证实事实;⑧设计:定性研究设计灵活、一般、可引申,定量研究设计有结构、预定的、正是具体;⑨技术和方法:定量研究重观察漫谈,定性研究重实验和有组织的交谈; ⑨与被试关系:定性研究者热情接触被试,视为朋友,定量研究与被试疏远;⑩工具或手段:定性研究重录音等,定量研究中项目表问卷占比重大。 8、在学校情境中开展的研究:是应用性、中/微观的、现场式的研究。 二、研究问题选择的三个基本准则:问题必须有价值,有新意,有可行性。主观条件:研究人员自身的素质。客观条件:物质条件。时机条件:理论、工具、技术手段等成熟度。 三、研究变量的类型 1、自变量:又称刺激变量,是引起或产生变化的原因,是研究者操纵的假设的原因变量。 2、因变量:又称反应变量,也称依变量,是受自变量影响的变量,是自变量作用于被试后

西南大学《化学教育研究方法》作业答案

论述题 1、化学教育研究的含义是什么? 答:化学教育研究是用科学的研究方法来解决化学教育中的问题的过程,是有目的、有计划的认识活动;在研究过程中十分重视社会和人在教育方面的需要,即十分关心教育价值观的研究。 2、简要说明自选研究课题的来源。 答:1、从化学教育教学的实践中发现课题。2、从教育改革遇到的问题中发现课题。3、从理论研究中发现课题。4、从文献资料中发现课题。5、从成功的教学经验中发现课题。 3、化学教育研究为什么必须以实证方法为基础? 答:任何理论都来源与实践,并回到实践中经受检验和用于指导实践,这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一般规律。化学教育研究是在实践基础上的特殊认识过程,它必须以实证方法为基础。通过观察、调查、实验等实践活动,直接可以获得事实材料;在此基础上,经过逻辑分析,揭示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本质,以形成规律或理论;又将这些理论用于指导实践,并经受实践的检验,再修正、完善和发展。在这个特殊的认识过程中,必须以事实材料为基础。因此,实证的方法是化学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这也是科学研究的基本准则。 4、简要回答在化学教育研究中获取材料的主要途径。 答:1、查阅文献。2、调查。3、实验。4、观察。5、测量。 5、简要说明定性研究中的三种思维方法。 答:1、分析:分析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基本方法。在科学研究中分析是研究者把研究材料分解为各个不同的部分、方面和层次,并逐一剖析,以认识其各自的特征的过程。 2、综合:是在分析的基础上,将对象的各个部分、方面和层次的认识统一为整体的认识,从而把握对象整体的本质或内部规律性。 3、比较:比较是一种基本的思维方法。人只要有思维活动,就有比较存在,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比较的实质是指对不同事物的异同的辨别。 6、简述化学教育研究中的调查法及其作用。 答:化学教育调查是化学教育科研的一种重要方法,它是利用科学的手段和方法,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搜集有关化学教育教学现象的事实资料,并通过对事实材料的理性分析,科学地解释化学教育教学中某些现象的产生、发展和变化规律的一种系统的科学研究方法。调查法能保证研究课题具有较强的可靠性,也可以作为一种独立的研究方法。 7、请简要回答封闭型问卷的特点。 答:1、作答方式是结构性的(标准化),因而可以用于比较研究。2、调查材料的利用率较高。3、便于统计分析。4、比较省时、省力。 8、简述实验控制的意义与方法。 答:化学教育实验是研究者根据某种研究假设,合理地控制和创设一定条件,主动引起或改变研究对象的发生发展过程,并通过观察、测量和分析研究来探索因果关系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实验研究的精髓在于控制,没有控制就没有实验。它包括对自变量的操纵、对因变量的测量以及对无关变量的控制。实验研究与一般的观察、调查是不同的。观察和调查是在自然情景中进行,而实验不能等待自然条件的产生,否则会对变量产生干扰。实验研究可以把某种特定的因子从复杂的条件中分离出来,并进行人为控制,这样不仅可以查明各实验因子所起的作用,还可以查明其间的相互作用,从而找出规律性的东西。因此实验变量的控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方法有:消除法、平衡法、抵消法和统计法。

教育研究方法1

第一章教育研究方法概述 1.什么是研究?研究的要素有哪些内容? 一般认为“研究”是一种系统的探究活动。 它主要包括如下要素: (1).目的:研究是一种有计划、有意识的活动。它通常以发现事物的规律性、解决新问题或改进某种实际情景为目的。 (2).过程:为了达到目的,研究将是按步骤、分阶段进行的。它有一套严格而系统的操作原则和程序。研究步骤有:确定问题、查阅文献、收集资料、分析资料、推导结论。 (3).方法:研究的过程,就是运用各种方法认识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方法以自己的尺度调节着整个活动的进行,它的正确选择与使用是研究成败的关键。2.什么是教育研究? 综合研究的三个要素——目的、过程、方法——来界定:教育研究通过一系列规划好的活动步骤的实施及方法、技术的运用,来认识教育现象,为教育领域提供有价值、可信赖的知识;它有助于解决教育的实际问题,提高教育活动的质量。 3.什么是方法?什么是教育研究方法? (1)方法是作为一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是研究问题的一般程序和准则。(2)教育研究方法是按照某种途径,有组织、有计划、系统地进行教育研究和构建教育理论的方式,是以教育现象为对象、以科学方法为手段,遵循一定的研究程序,以获得教育科学规律性知识为目标的一整套系统研究过程。 4.以研究目的、功能、作用为标准,教育研究可以分为哪几种类型? 按照研究目的、功能、作用分类 基础研究 应用研究 发展研究 评价研究 预测研究 5.怎样理解基础研究? (1).基础研究以抽象、一般为特征,目的是揭示、描述、 解释某些现象和过程以及它们的活动机制与内在规律。 基础研究将对研究领域具有直接增加知识的价值。 (2).现有研究成果认为,基础研究大体可分为形成系统知 识的研究、学习的研究、训练迁移的研究。 (3).基础研究一般与直接的应用无关。 6.怎样理解应用研究? (1).应用研究以具体、特殊为特征,它是对基础性研究的成果作进一步的验证,就所关注的某一实际问题,从大量的案例中寻求概率性的必然结论。(2).应用研究的目的在于解决某些特定的问题或提供直接有用的知识。(3).应用研究更加关注效果,如某种方法比另一种方法更有效吗。 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区分是相对的,常常互为补充。基础研究提供解决教育问题的理论,应用研究提供事实材料去支持和完善理论,或者促进新理论的产

小学教育 教育研究方法试题 带答案

小学教育-教育研究方法试题(带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2分,合计20分) 1.分层随机取样是指对由性质并非完全相同的部分组成的总体,按照性质不同分层,然后对各层次按比例抽样的方式选择样本。 2.影响研究信度的因素主要有:被试方面的因素、主试方面的因素、研究设计方面的因素和研究实施方面的因素。 3.研究计划一般包括:课题表述,文献查阅,课题意义,定义、限制和界定,文献查阅,假设,方法,时间表等7部分。 4.影响研究信度的因素主要有:被试方面的因素、主试方面的因素、研究设计方面的因素和研究实施方面的因素。 5.加权算术平均数是具有不同比重的数据(或平均数)的算术平均数。 6.观察法具有目的性与计划性、自然性和观察的客观性、观察的直接性等特点。 7.随机化和配对法是将两组被试除自变量外其他条件尽量保持相等。 8.研究日志一般包括备忘录、描述性记录、解释性记录和深度反思四种。 9.内在效度是指实验数据偏离真值的程度或系统误差之大小。 10.半结构型访问法是把有关问题交给访问者,但无一定的问题顺序;这种方法访问时比较方便,被试易于合作。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合计10分) 1.研究变量的四种类型分别是( a )。 A.称名变量、顺序变量、等距变量和等比变量 B.称名变量、顺序变量、等距变量和随机变量 C.离散变量、顺序变量、等距变量和等比变量 D.称名变量、顺序变量、连续变量和等比变量

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c )。 A.分类指标是反映研究变量的性质和类别的指标 B.顺序指标是反映研究变量所具有的不同等级或顺序程度的指标 C.等距指标是反应研究变置在数量上的差别和大小的指标 D.等比指标是反映变量的比例或比率关系的指标 3.下列不属于观察的设计和准备内容的是( d )。 A.问题、目的对象的确定 B.理论准备、内容、项目与表格设计 C.试探性观察与观察取样 D.筹备观察资金 4.“总数为N=500,样本容量是n=50,求出间隔500÷50=10,于是每隔10个抽取一个样本,连续抽样50次。”这是采用( c )。 A.简单随机取样法 B.分层随机取样法 C.等距随机取样法 D.多段随机取样法 5.下列关于区分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A.区分度指标等于o.2时,题目评价为优良 B.难度在o.5时,区分度最大 C.区分度分析有两个方面,一个是题目内部一致性分析,另一个是内在效度的分析D.一般讲,区分度越接近l时,难度越大。 6.关于实验设计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c )。 A. 事前测定和事后测定比较设计的优点是有了两次测定可以进行比较,缺点是由于先后两次是在不同的时间测定的,因而对于测量工具、评价人员标准及多种因素交互作用等引起的变化,难以进行良好的控制,但不会降低结果解释的效度 B.区组设计是将被试按区组分类,使每一区组的被试尽量保持同样数量,然后将区组内被试随机分派到各个实验处理中去 C. 区组设计的一种方式是配对,即根据研究的要求,将影响研究结果的某些因素水平相同的被试配对,得到不同水平的被试对,然后随机让其中的一个,接受实验处理

教育研究方法试题集及答案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试题(四) 一、单项选择题(从下列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代号写在题干的空白处) 1、在科学史上,首次研究了科学认识的“归纳一演绎”程序及所遵循的方法,并在形式逻辑之上建立了科学方法论的哲学家、思想家是( C ) A苏格拉底 B 柏拉图 C 亚里士多德D 毕达哥拉斯 2、在教育研究的科学化历程中,( B )时期心理学开始成为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论的理论基础。 A直觉观察时期 B 分析为主的时期 C 独立学科时期 D 现代教育与现代教育研究方法论的变革时期 3、教育研究活动的起始环节是( B ) A收集资料 B 选择课题 C 提出假设 D 制定方案 4、教育研究活动的最后一个环节是( C ) A教育研究成果的展示 B 教育研究成果的交流 C 教育研究成果的评价 D 教育研究成果的概括 5、( C )不是教育研究方法的基本原则 A客观性原则 B 创新性原则 C 综合性原则 D 伦理性原则 6、课题论证的目的是(A) A避免选题的盲目性 B 鉴定选题的准确性 C 审查课题的实用性 D 完善课题的合理性 7、教育研究问题的可行性包含的条件除了客观条件、主观条件还有一个( D ) A存在可能性的问题 B 选题问题 C 表述问题 D 时机问题 8、对选定的问题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价被称为( B ) A课题审查B课题论证 C 课题评估 D 课题鉴定 9、确立选题的重要依据源于( D ) A问题的应用价值 B 问题的范围 C 问题的学术价值 D 问题的意义 10、“书目”属于文献等级中的( B ) A一次文献 B 二次文献 C 三次文献 D 四次文献 11、为了避免重复劳动,提高科学研究的效益,必要的工作是( C ) A选定课题 B 课题论证 C 文献检索 D 历史分析 12、以下属于二次文献的有(C ) A综述B报告 C 文摘 D 手册 13、在文献检索中,按事件发生、发展时序,由近及远、由新到旧的顺序进行查找的方法是( B ) A顺差法 B 逆差法 C 引文查找法 D 综合查找法 14、查得资料比较杂乱,没有时代特点,属于哪种文献检索的特点( C ) A顺差法 B 逆差法 C 引文查找法 D 综合查找法 15、国内外许多学者均通过对自己的孩子进行跟踪观察研究儿童的一般发展,主要采用的观察记录方法是(A) A日记描述法 B 描述记录法 C 轶事记录法 D 连续记录法 16、有明确目标、问题和范围,有详细的观察计划、步骤和合理设计的可控制性的观察是(A) A结构式观察 B 非结构式观察 C 直接观察 D 参与性观察 17、教育观察研究,根据观察的方式可分为(A) A直接观察与间接观察B参与性观察与非参与性观察 C 自然情境观察与实验室观察 D 结构式观察与非结构式观察 18、最早使用日记描述法的是( B ) A洛克 B 裴斯泰洛齐 C 皮亚杰 D 陈鹤琴 19、能对观察资料进行定量分析和对比研究的是( C ) A自然情景观察 B 实验室观察 C 结构式观察 D 非结构式观察 20、主要用于反应个体、事件或新异教育现象的调查是( D ) A.普遍调查B.抽样调查C.现状调查D.个案调查 21、调查不同年代大学生消费观的变化,这属于( C ) A.现状调查B.相关调查C.发展调查D.普遍调查 22、问卷调查中不为回答者提供具体的答题,而由回答者自由回答的是(A)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作业 答案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作业 本课程作业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客观题部分”,由15个选择题组成,每题1分,共15分。第二部分为“主观题部分”,由简答题和论述题组成,共15分。作业总分30分,将作为平时成绩记入课程总成绩。 客观题部分: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15题) 1.在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要素及其活动过程中,形成( B )是教育研究的核心问题。 A.科学结论 B.科学理论 C.科学思想 D.科学观念 2.回答“将会怎么样”的问题,主要目的在于分析事物未来发展的前景与趋势的研究是( D ) A.基础研究 B.描述研究 C.发展性研究 D.预测研究 3.历史研究法的运用,特别强调研究者应具有( D ) A.历史感与正义感 B.历史感与责任感 C.责任感与现实感 D.历史感与现实感 4.我国著名的幼儿教育家陈鹤琴以自己的孩子为观察对象研究儿童的一般发展,主要采用的观察记录方法是( B ) A.描述记录法 B.日记描述法 C.轶事记录法 D.连续记录法 5.用百分制的办法对学生进行学科学习成绩测评属于( C ) A.定名测量 B.定序测量 C.定距测量 D.比率测量 6.教育调查研究中最基本的研究方法(手段),也是使用最广泛的一种基本方法(手段)是( D ) A.访谈调查 B.测量调查

C.表格调查 D.问卷调查 7.下列陈述错误的是( A ) A.教育实验是一种自然科学实验活动 B.教育实验首先是一种科学实验活动 C.教育实验是一种特殊的教育活动 D.教育实验是一种特殊的实验活动 8.反映实验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因果关系的真实性,决定实验结果解释的是( A ) A.内在效度 B.外在效度 C.总体效度 D.生态效度 9.欲表示离散型的数据资料,首选的统计图类型是( A ) A.条形图 B.圆形图 C.线型图 D.直方图 10.一般来说,教育科研活动的最后一环是( A ) A.教育科研成果的表述 B.教育科研成果的评奖 C.教育科研成果的交流 D.教育科研成果的评 11.应用归纳法来得出研究结论,这一方法可追溯到( B )。 A.亚里士多德 B.培根 C.苏格拉底 D.柏拉图 12.首次提出“实验科学”概念的人是( A )。 A.培根 B.梅伊曼 C.拉伊 D.冯特 13.教育定义的规则要符合( A )关于定义的基本规则。 A.逻辑学 B.教育学 C.心理学 D.美学 14.在研究中,研究方法及其结果的一致性或稳定性程度,指的是( A )。 A.信度 B.效度 C.难度 D.区分度 15.假设检验分为参数检验和非参数检验,不属于参数检验的有( D )。 A.Z检验 B.T检验 C.F检验 D.X2检验 主观题部分: 一、简答题(每题2.5分,共2题)

教育研究方法试题集及答案精编WORD版

教育研究方法试题集及 答案精编W O R D版 IBM system office room 【A0816H-A0912AAAHH-GX8Q8-GNTHHJ8】

一、单项选择题(从下列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代号写在题干的空白 1、在科学史上,首次研究了科学认识的“归纳一演绎”程序及所遵循的方法,并在形式逻辑之上建立了科学方法论的哲学家、思想家是() A 苏格拉底 B 柏拉图 C 亚里士多德 D 毕达哥拉斯 2、在教育研究的科学化历程中,()时期心理学开始成为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论的理论基础。 A 直觉观察时期 B 分析为主的时期 C 独立学科时期 D 现代教育与现代教育研究方法论的变革时期 3、教育研究活动的起始环节是() A 收集资料 B 选择课题 C 提出假设 D 制定方案 4、教育研究活动的最后一个环节是() A 教育研究成果的展示 B 教育研究成果的交流 C 教育研究成果的评价 D 教育研究成果的概括 5、()不是教育研究方法的基本原则 A 客观性原则 B 创新性原则 C 综合性原则 D 伦理性原则

6、课题论证的目的是() A 避免选题的盲目性 B 鉴定选题的准确性 C 审查课题的实用性 D 完善课题的合理性 7、教育研究问题的可行性包含的条件除了客观条件、主观条件还有一个() A 存在可能性的问题 B 选题问题 C 表述问题 D 时机问题 8、对选定的问题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价被称为() A 课题审查 B课题论证 C 课题评估 D 课题鉴定 9、确立选题的重要依据源于() A 问题的应用价值 B 问题的范围 C 问题的学术价值 D 问题的意义 10、“书目”属于文献等级中的() A 一次文献 B 二次文献 C 三次文献 D 四次文献 11、为了避免重复劳动,提高科学研究的效益,必要的工作是() A 选定课题 B 课题论证 C 文献检索 D 历史分析 12、以下属于二次文献的有() A 综述 B报告 C 文摘 D 手册 13、在文献检索中,按事件发生、发展时序,由近及远、由新到旧的顺序进行查找的方法是()

教育研究方法期末考试题精编WORD版

教育研究方法期末考试题精编W O R D版 IBM system office room 【A0816H-A0912AAAHH-GX8Q8-GNTHHJ8】

1教育研究对象的特点(1)复杂性 (2)两难性 (3)开放性 2什么是教育两难问题,怎么解决? 理论中实践中理论与实践脱节 举一个例子分析 策略(宏观具体) 3掌握对策研究的范式 教育对策研究:问题表现--危害性--成因分析--应对措施 《福州市中小学教师流失对策研究》 ①查清福州市中小学教师流失实际情况与问题表现; ②阐述福州市中小学教师流失的负面影响; ③分析福州市中小学教师流失的原因; ④提出控制福州市中小学教师流失的对策。 4什么是教育叙事研究,有哪些主要要求?

教育叙事研究是指以叙事的方式开展的教育研究。它是研究者(主要是教师)通过对有意义的校园生活、教育教学事件、教育教学实践经验的描述与分析,从而发掘或揭示内隐于这些生活、事件、经验和行为背后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和教育信念,从而发现教育的本质、规律和价值意义。 教育叙事研究的基本要素:第一,有鲜明的主题或引人入胜的问题;第二,有解决问题的技巧和方法;第三,有解决问题的情境性、冲突性、过程性、复杂性以及师生角色变化等的描述;第四,有解决问题过程中及过程后的反思;第五,有理性反思中所获得的经验或教训,所蕴含的教育理论和教育思想的升华或启发。教师如果对叙事研究掌握了一些基本的要求,并进一步达到运用自如的程度,就会收到良好的效果,并有利于推进校本科研工作。 5设计问卷 问卷设计包括问题设计、答案设计、问卷编排三项内容 (一)问题设计 问题的提出有三种方式: 1.直接提问 2.间接提问 3.假设性提问 问卷设计要注意若干问题 1.项目应充分准确反映主题

电大作业《教育研究方法》答案

名词解释 分析维度:又称分析的类目,是根据研究需要而设计的将资料内容进行分类的项目和标准。 假设:是对一定范围的事物、现象的本质,规矩或原因的一种推测性的说明方法。 价值原则:是确定与假设科研问题时应考虑的原则,即问题是否在理论与实用上有价值。 教育研究设计:广义的设计是指为解决研究问题所拟定的比较详细的规划及付诸实施的全部过程。狭义的设计是指研究者为了解答所欲研究的问题而说明对研究中各种变量如何控制的一种简要的计划、结构、方法和策略等。 科学:是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经过实践验证,具有严密逻辑论证的关于客观世界各个领域中事物现象的本质、特征,必然联系或运动规律的理性认识知识体系。 科学研究:广义的研究是指对某种现象或问题加以调查、审查、讨论及思考,然后分析和综合所得的结论或结果。狭义的研究是指以严密的方法探求某项事实的原理,获得正确、可靠的结果。 科学方法:是使科学研究正确进行的理论、原则、方法和手段。 科学实验:科学实验室从生产中分离出来的一项实践活动,是为了预定的认识目的,在严密人工控制的条件下,对客体进行研究的一种手段。 科学观察:是实践活动的一种形式,是有目的、有计划地感知和描述客观事物的一种认识方法。 科学方法论:科学方法是科学知识的产生过程和创造过程,而科学方法论论是研究科学方法的专门学科。 科学原则:是指问题是否有一定的科学理论为依据。平均相互同意度:是指两个评判者之间相互同意的程度。 人类智能:在实际生活中解决所遇到问题的能力,提出新问题并加以解决的能力,对自己所属文化作有价值的创造服务的能力。 四会能力:是指学会主动求知能力、学会身体力行能力、学会待人接物能力、学会自我发展能力。 随机性原则:是指在进行抽样时,总体中每一个体被抽选的概率完全均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